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26 00:25:46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工程教育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46-02

传统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培养体系均以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为核心。围绕此核心,分别设置《给水管网》、《取水工程》、《城市给水处理》、《工业给水处理》、《排水管网》、《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等主干课程。

为强调水处理理论的整体性和实用性,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议各高校对原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议开设《水质工程学》课程。[1]《水质工程学》将传统教学中的《城市给水处理》、《工业给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优化,突出水质工程学技术发展并精简了学时。目前,许多一、二类高等院校已采用《水质工程学》教材。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作为年轻的独立学院,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确定“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实践环节、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方针。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紧扣教学定位,结合生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材施教,决定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为教学目的,向设计院、给(污)水处理厂、安装设备公司及施工单位输送应用型人才。因此,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按照子工程的分类、工艺流程中各处理单元的先后顺序安排教学内容,而《城市给水处理》就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培养体系中一门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1.课程发展主要历史沿革

自2003年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建立以来,《城市给水处理》是该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城市给水处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实践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城市给水处理各组成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设计计算方法。

我校给水排水专业从03级开始开设《城市给水处理》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8学时。为符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09级开始该门课程总学时调整48学时(其中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8学时),另外增加1.5周课程设计、1周认识实习及4周生产实习予以补充实践教学。

2.教学内容组织的方式及目的

2.1课堂教学内容

根据我校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城市给水处理》工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因此,非常重视工程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贯彻于课程始终。课堂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基本概念之外,介绍给水处理的方法,给水处理系统中各处理单元的计算方法及工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

表1 《城市给水处理》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2.2 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内容是城市给水处理厂的设计,目的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源水进行处理时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处理工艺,处理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绘图的基本技能。布置“××给水处理厂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1.5周的时间内,根据处理水量将各处理单元设计出来,并对给水厂进行整体设计,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作进一步的深入理解。

(2)实验

本课程共开设4个实验,1个实验为综合性实验,3个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涉及到混凝、沉淀、滤料筛分、地表水处理等。学生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通过实际的操作,将所学的理论得到实际的检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和毕业设计不是本课程的课内任务,但属于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主要参观城市给水处理厂,使学生对给水处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生产实习主要让学生在给水处理厂具体操作,对工艺过程以及管理方面有更加具体的学习和掌握。给水工程是毕业设计(论文)重要选题方向。通过毕业设计的训练,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真实性设计题目时了解给水处理厂设计的全过程,巩固本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式结合

怎样做到工程教育贯彻于课程始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多年来,本课程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有机整合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3.1 理论讲授结合设计案例

(1)讲授完第一章“给水处理概论”后,播放本班同学参加认识实习时录制的DVD,让同学们回忆起参观过的各个处理构筑物,使工艺处理流程在脑海中逐渐清晰,并且能活跃课堂气氛,提起学习的兴趣。

(2)第二、三、四、五、六章教学内容设计:先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机理);其次讲授工程应用池型(设备)、工作过程及设计要点;再次各个处理单元挑出经典池型(设备),结合CAD工艺构造图,穿插例题分析;最后教会学生看懂各处理单元CAD工艺构造图并完成设计计算作业。

这样的教学安排从理论到应用、从抽象到具体、深入浅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原理及理论,还能学会设计计算并且学会看懂工艺图纸,了解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3)第七章“水厂设计”结合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讲解经典案例。要求学生把各处理单元联系成一个整体,从宏观方面全方位考虑给水厂的设计。

3.2 实践教学巩固基础理论

(1)认识实习

设置认识实习课程,在学习《城市给水处理》理论课之前,通过有针对性的参观实习,使学生及时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知识、关键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其针对实际问题,去粗取精、有的放矢、勇于迎接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录制DVD供课堂教学使用。

(2)实验教学

混凝、沉淀(澄清)、过滤三个主要处理工艺均设置对应的验证性试验,通过试验现象的观察和试验数据的记录,掌握处理理论(机理)。

综合性实验是利用学校周边(校内)的水源,由学生自主设计工艺流程,逐渐由以教师“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化,在设计型实验的教学中,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提出问题,讨论分析问题,深化理论知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设计

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系统全面的“工程设计能力”,这是开设“课程设计”的设计思想。使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计算、绘图。课程以基本原理为指导,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是巩固理论知识,有机联系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的两个关键教学环节。在这两个环节里,同学们可以仔细观察构筑物的构造,了解构筑物的工作过程,重点研究课堂上不能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实习和毕业设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各个步骤以及设计计算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3.3教学资料辅助

(1)教材补充。因仍然延用传统的教学培养体系,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选用《给水工程(第四版)》(国家“九五”重点教材,1999年出版)作为教材,教材中的设计参数已经不符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的要求。因此,在总结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设计手册和设计规范编写《城市给水处理厂设计》讲义,供学生参考。

(2)CAD图纸收集。工程实践教学不能脱离工程图纸。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平时注意收集市政设计院的工程实例图纸或完成质量好的毕业设计图纸,供课堂上讲解。现已将部分图纸一并编写到《城市给水处理厂设计》讲义中。

4.总结

水工程事业在不断发展,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虽然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仍在延用传统教学体系,但是在《城市给水处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时刻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进行改革,使得其符合独立学院的特点。

以上内容是我在《城市给水处理》教学中的一点思考和实践。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实践,使该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2004)专业建设[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4:24-27.

作者简介: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2

1构建综合型与开放性实验

在专业设置上,结合专业特点,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对专业实践课程进行优化、调整、组合等,改革教学内容,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

1.1合理设置综合实验项目

结合专业建设,教学实验采取了实验室与专业教师共同协作的工作管理机制。此外,根据教育培养方案的修订,积极申报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为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实验项目的优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目前先进的B2B$flB2C管理模式为理念,以学生培养质量为目标,在传统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在原教学培养方案基础上增设综合实验一和综合实验二。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增加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改革的重点将原水质工程学实验一和水的物化处理模拟实验设置为综合实验一(16学时),其主要内容包括:混凝实验、自由沉淀实验、过滤实验、离子交换实验和水的物化处理模拟实验;将原来的水质工程学实验二和管道及消防演示实验设置为综合实验二(32学时),主要包括:成层沉淀、活性炭吸附实验、曝气设备充氧实验、污水耗氧特性曲线测定实验、水的生化处理模拟实验、管道及消防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设计组合实验装置,从培养活性污泥开始,测定SVI,MLSS和D0等运行参数,分析进出水水质,确定各污染物(COD,BOD,TN~HTP等)的去除效率,通过综合实验,可以让学生对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有实质性的了解,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进行开放性实验

实施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能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环境。学生实验由上课教师和专职实验人员指导,在课堂教学时,上课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同时进行网络课堂教学,学生可在网上查阅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根据实验大纲的要求,自己动手编写实验方案,并对实验进行论证,然后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组装。特别是综合型实验,学生要完成实验项目计划书,对给排水管道布置方式以及废水处理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结合布置的课程设计进行设计计算(我院课程设计在平时完成计算),实验时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要求,调整设计参数,分析运行结果,将实验参数用于课程设计。为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小组严格控制在4人/组,实验室在时间、内容和条件方面全部面向师生开放。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前完成实验计划书、实验时记录实验台账、课程实验结束,提交实验总结表,以加强实验规范化管理。作为开放性实验,学生还可根据个人或小组的兴趣与爱好,根据课堂内容,在课后自选课题、自定实验方案、自选实验仪器设备、自主完成实验项目。

2积极引导学生申报科研课题

应用型大学要特别重视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校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重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在加强实践性课程建设、建立创新精神培养机制。对毕业班学生,为了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我院积极引导并组织学生申报大学生校级和省级立项科研,并由副教授以上教师指导。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还为学生准备了专门的实验场所,同时利用环境工程省重点实验室进行实验。

为保证学生的科研质量和提高科研水平,目前参加科研人数控制在总人数的20%以内。近几年学生部分科研立项情况见表1。

3利用地方优势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3.1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近年来,我院加强与苏州市各部门的合作,已建立实习基地18个,包括水厂、污水厂、高级宾馆建筑给排水、企业及科研院所等,保证了学生充足的实习场所。我院根据校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所有的实习基地规范化建设,包括签订协议书、挂牌、聘请实习指导教师、建立实习记录档案、设立图书图纸阅览室和实习教室,合格1个验收1个,每年有计划的进行建设和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苏州新区污水处理厂,采用现代化的模式管理。学院和厂联合编写了实习中英文讲义,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有实习安排计划书,学生实习内容包括:听报告、现场蹲点、跟班操作、阅读图纸、讨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等,从实践中体会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外聘指导教师由厂总工程师负责,新区污水厂严格管理,历年实习情况都有记录,外聘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情况写出评语,作为实习成绩的评定依据之。

3.2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需求

通过长期致力于实践教学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以及产学研相结合,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高。2006年以来,我院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并获得了明显成效。表2所列为近几年学生社会实践获奖情况。2004年以来,学院还先后与苏州排水管理处、苏州高新区环保产业协会及苏州市园林局、苏州市环保局等单位协作,在苏州市污水截留工程技术研究、苏州市园林水质改善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通过产学研结合,不仅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锻炼了教师队伍,而且培养了学生能力,促进了学科建设,服务了地方经济。

4加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4.1合理设置课程设计,贯串教学全过程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最本质、最综合的直接体现。本专业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中,设置了6个专业课程设计及1个水工程经济课程大作业。每个课程设计和大作业均编写了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课程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指导书,每个班配备2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教师将课程设计的任务书和指导于期中发给学生,任务书和资料每位学生均有所区别。比如对于给水排水管道工程的课程设计方面,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立了专业图库,收集不同地区的地形图,可以满足学生课程设计对图纸的要求,同时每个学生的进出水水质、水量均不相同,完全做到1人1题,从而避免学生的抄袭现象。同时,给水管网的设计在前段,设计的数据和结果用于后段排水管网的设计。课程设计集中指导。方案确定和计算结合平时作业进行。学生进行实验(特别是综合实验)时需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设计周主要进行图纸设计和编写设计说明书。学生课程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批改,并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给出成绩,并填写评分表。所有学生的成果集中保存,形成一个整体的综合性管网设计。

4.2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强化综合训练

毕业设计是学生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训练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分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及建筑给排水工程3个方向,并配备了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全面系统、能覆盖专业知识面、并能将学生所学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以达到综合训练之目的,并遵循1人l题的原则,以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由具有较丰富教学、科研和工程实际经验的中级职称以上教师担任,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原则上毕业设计不超过4人,毕业论文不超过4人(一般为2人)。指导教师每周至少进行2次集中指导,并及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集中指导活动记录表”及“毕业设计(论文)期中中期检查表”。我院注重毕业设计过程控制,一般以设计组进行集中指导,指导教师指导时间于设计前报教研组,并由系主任协调,保证每天教室里有2位指导教师指导,并且每位教师每周固定指导2次以上。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系组织教师进行4次集中检查,根据学生的设计成果和进度,确定是否可参加毕业答辩。根据学校教育质量工程的要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还积极组织申报团队毕业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组织和团体协作的能力,如以给水排水工程规划为基础,学生进行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相互讨论并相互提供设计参数,形成给水排水工程总设计。

5结束语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实践环节

现代工业或民用建筑都是由建筑、结构、采暖通气、给水排水、电照、动力等有关工程所构成的综合体,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建筑设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满足人们舒适、卫生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房屋建筑的功能、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加之室内卫生设备比较完善的高层建筑的增多,对从事给排水工程的专门技术人员需求较大。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给排水体系中主要系统的基本理论、设计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各系统的安装、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1-2]。面对当前形势,针对本科学生,在教学中应着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加以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胜任自己的工作。本人近十年来的教学中,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讨论和初探.现总结如下:

1、个案主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被动学习,不少学生是为应付考试,学习基本是课堂上听一听,考试前临时突击,死记硬背教材中的内容。学习主动性不够,兴趣不高,学习以记忆教材内容为主,课程结束后所学知识也基本忘记。教师可通过查阅及调研一些著名建筑、或是看一 些一线城市汇集的建筑图籍来给学生们分析一些多功能高层建筑、酒店的供水方式(分区方式、是否分质供水)、排水方式、消防系统(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布置等,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同时可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1将每章节的课程作业与实践工程结合

可根据教学进程同步分系统布置与实际工程相关的作业或设计内容。如在讲完给水系统之后,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建筑条件图及初始条件。由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确定自己的给水方式,进行给水管道布置及水力计算,要求学生同步完成给水平面布置、水力

作者简介:陈菊香(1979.1-),女,重庆大足人,硕士,讲师,

计算的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后,对学生的典型方案进行适当评述。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看似抽象的理论加深理解,更可以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2将国家颁布的新规范、新手册内容渗透到教学内容

从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必须依据于国家规定的相应的《手册》

和《规范》,所以将国家新近修改的《手册》和《规范》的内容渗透到讲授的不同章节的知识里,以便学生能近早接受较新的专业设计、施工、管理规定的内容,为后续的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做好准备。

2.3将专业注册考试的习题渗透到课后习题作业中

目前我国正推行注册师制度,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从2005年开始,已于20l0年4月实行注册,建筑给排水工程在专业课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占40%)。因此与执业注册师制度接轨,合理、准确地定位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及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通过注册资格考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新形势下课程教学的任务之一[3]。

3、注重实践环节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实训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它通过对科学理论的具体演示,给学生一个实在可见的感性事物,达到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升华。提高其学习效果,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灵活便捷地掌握科学理论。

3.1注重认识实习环节

专业认识实习作为本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对了解和熟悉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是一个很好的环节。本实习要求选用建筑施工基本完成正预安装设备的建筑或地下室车库等,该部分专业内容实习大概三天,主要安排在本课程开课之前,主要让学生能直观的看到设备总层各个系统的管道是如何敷设的,同时可以看到卫生间安装的一些卫生器具的材料及安装高度等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自己的观察等可以使得学生对学习该课程有一个感官的了解,为后续的课程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3.2注重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是一个很好的环节。本课程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用一般的民用建筑(住宅),层数六到七层。设计时间一至两周(根据设计内容要求)。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主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资料、正确使用规范和标准图集.掌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要求管道布置合理、方案确定正确、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准确。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课程设计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方案独特,思路新颖。多种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进行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使得学生熟悉和掌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给排水知识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图技能。

以上几点体会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改进,不断完善,探索出更好的教学新思路,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灵君.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9(4):69-70

[2]邓风,吴惠芳.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质量的途径[J].化工高等教育,2009,2:66-68

[3]王坤. 提高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J].科技资讯,2010,27:193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建筑给水排水;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25-02

高职《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课程教学中,通常遇见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识读以及具体的施工工艺,教学难点便是学生能否正确掌握识读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方法。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先从三面投影开始学习还是管线的单双线表示方法学习,以及后续的平面图、系统学习,都是以简单的点、线、面投影绘制方法加大量的绘图联系。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上述授课内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借助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对学生进行互动教学,还原三维图形构造,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改造传统教学,设计形式多、种类全的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其具有更强的时代性,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

一、课例设计目标与意义

本课例运用Flash、PPT、Dreamweaver等软件自主开发“系统图绘图步骤动画”、“系统图识读网页”“仿真对照”和大量学习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抄绘一幅简单系统图完成识读系统图的教学目标,按照行业规范实施评价,提高识读的准确性。在教学中针对大纲要求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综合运用模拟动画等媒体表现形式,化抽象为直观,降低了思维难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软件技术,优化教学过程,联系实际,提供检索资源包,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二、课程基本情况介绍

《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课程是高职院校造价工程专业(安装)方向的专业核心课,通常开设在第二学年,授课对象是该专业二年级学生,此前学生学习了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的识读及绘制方法,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较高的热情。本课例设计内容节选自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建筑设备识图与施工》第三章第二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识读。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认识管道系统、管径大小、标高标注、附件安装位置等概念;能力目标:正确识读简单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情感目标: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立足于学生识读简单建筑给排水系统图的能力训练,培养其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是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中管道走向、大小、标高标注;难点是学生能准确地绘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课题制作小组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三、教学过程

1.布置任务。在布置任务环节,首先让学生明确本次课的学习任务,以具体的任务来驱动后续的教学过程。教师布置简单给排水系统图抄绘任务,用图示法、演示法,使学生建立空间感,引导学生初步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理解系统图形式及组成,读懂平面、系统图的关系,理解设计意图。用提问、设问、反问的形式进行师生互动,设定任务目标。

2.复习回顾。要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对轴测图做复习回顾,为了强化学生记住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用动画演示三轴相交正如教室的一个角落,再将Z、X、Y轴与张、学、友联系起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快速记忆。接着观看“一条直线的空间延伸”动画,边看动画边思考直线前后、左右、上下的延伸方向。用幽默和联想记忆的形式帮助学生牢固记忆轴测图的三轴方向,课程内容贴近生活,通过复习轴测图引入新课。

3.新课导入。接着应用信息化技术引入新课,播放课前预先制作的单线图蔓延动画,加深学生对空间中管道延伸的方向感。再播放系统图蔓延动画,观察管道在空间各方法的表示方法。接着播放Flash电子相册,展示建筑给水排水管道安装的实物照片,形象直观、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接着播放Flash制作的真实工程系统图漫游,学生自疑:这些管道是如何确定走向的?又是如何安装的?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线条复杂且重叠,怎么能区分走向?教师引入: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是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识读及绘制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再次明确学习目标。

4.实施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教师设计开发系统图绘图步骤动画,学生通过简单的按钮自主观看系统图制图步骤,适应不同程度的学生自主学习。课例设计小组制作系统图识读网页,供学生在任务实施过程使用。网页包括识读要点、给水系统图、排水系统图、规范标准、各管件实物图,网页中有实物仿真对照和大量学习资源供学生查询使用。学生分为二人一组,相互提问、讨论,寻找疑难确定绘图重点,绘制系统图。老师提出绘图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需要了解的内容,解释疑难问题,掌握学生对本堂课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课堂评价。学生完成任务后,知识技能到底掌握如何?这还需要检验。因此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量化评分表,学生通过自评、互评进行检验。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对不足作品指出问题所在并进行鼓励。教学时总结、比较、激励教学方法,让学生听老师的评价后找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识读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

6.课后作业。为了巩固课堂所学,布置联系生活的课后作业:(1)观察宿舍卫生间的管道敷设并绘制其系统图。(2)阅读制图规范。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提供收集整理的建筑类相关网站以及收集整理的若干建筑给水排水系统图,教师提供建筑资源包供学生查阅,供学生课后拓展,并提供教师制作的建筑给排水系统图电子自测题,供学生课后自我检验学习成果。

四、结论

本课例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让信息化手段辅助整个教学。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变“教学”为“导学”,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教学共享资源库,拓展了课程教学的空间。适应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经过两届工程造价高职生教学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在2011年“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荣获全国二等奖。

参考文献:

[1]郑小军,杨满福,林雯.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训练[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崔凤国,牟雪峰.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Z1).

[3]李科.德国双元制教育对建筑给水排水课程教学改革的借鉴[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5

中国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制度到目前已经实施近十年。它对规范中国公用设备设计行业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作用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教学与注册考试仍然脱节。注册考试及此课程教学的目的应是同样的,即为设计人员进行很好地设计打好基础。由于这门课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对学生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深入研究注册考试与建筑给排水工程教育的关系成为给水排水工程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注册考试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的脱节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注册考试的差别。教学内容覆盖面较狭窄,相关法规、规范、标准明显缺失,没有及时更新。

(2)教学与工程实践不能紧密结合。目前教学过程仍侧重对工程师所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素能培养上,但对培养其工程设计技能和实际施工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

(3)考察方式的不同。目前,课程考试仍采用闭卷考试,考试面较窄;而注册考试则采用开卷考试,覆盖面较广。目前,相关部门对注册考试及执业制度进一步进行完善,这就意味着持有注册证书是一个工程设计人员进行相关设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注册考试进行深刻剖析,以有利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因此,作者认为应该把注册考试相关内容及一些考试经验介绍给学生,这将有利于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二、具体实施方法

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应当与注册考试共同发展。但是,目前课程的机械教条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较低。如何将注册考试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随着社会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建筑给水排水事业也在日益进步,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涌现。这为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教学内容要根据给排水相关规范和标准的修订及调整和注册考试的大纲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最近对一批规范进行整合和修订,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进行适当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求。比如,最新《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将原《建筑设计防水规范》GB50016-2006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进行整合,并将相互规范及条文进行修订,所以应将这些内容及时告知学生。同时,应将备考注册考试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注册考试学习时,注重规范和条文解释的内容对照学习,并侧重于从知识结构、专业体系来设计每一道考题,教学过程中如能参照注册考试考题组织教学内容,并注意知识的系统化、理论化,则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也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固然,《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涉及到许多公式与案例计算,如果板书可能会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课件主要内容和素材来自教材,课件的素材不够充实,尤其缺乏工程实际内容,课件表达也不够完整。《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具体可通过以下方面来表现:

(1)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收集与课程相关的施工现场照片及管材、配件样本图片等资料,更新制作大量动画纳入其中,并将这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应用于教学。

(2)对于一些系统的工作原理,可利用Flash等动画可形象生动地描述系统工作过程。如气压给水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不同给水系统的运行方式等内容,可使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解更加深刻。

(3)注册考试有大量的案例计算题,出题人会设置一些所谓的“坑”,致使有些考友一不小心会掉进去。究其原因,还是考友没能真正理解规范或条文所表达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增加案例习题。

(三)工程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强力支持下,学校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每级学生均有为期一周的认识实习和为期两周的生产实习,另外,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第二课堂、岗位任职训练等工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作为本课程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会使用各种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和标准图集等,掌握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要求方案正确、计算有理有据、图纸表达清楚。另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作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的两个重要过程,不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感性直观的认识,而且还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这门课,认识实习更加简单。学生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自行到建筑物地下室或楼顶参观生活给水水池、生活水箱以及一些生活给水设施;也可自行留意观察家庭卫生间及厨房生活给水、排水系统和建筑室内外消防给水系统。

(四)考试手段和内容的革新可参照注册考试的作法,采用开卷考试的方法,扩大专业覆盖面,可涉及规范、标准及设计手册的部分内容。考试时允许学生携带规范和其他考试资料,注意实际问题的考察。考题方面,注重理论题目和实践题目的结合,多出工程案例题目。注册考试的案例题,看似简单其实比较难。特别是规范中的强制条文、小注、条文解释等,都是注册考试特别青睐的考试点,而往往这些考点易被考生所忽视,因而造成考试失误较多,易出现“掉进坑”的现象。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表8.4.1中小注1规定:丁、戊类高层厂房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可按本表减少10L/s,许多人在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常常忽视这一点,造成消防水池容积偏大,于是就会增加消防给水的固定投资和运行成本。

三、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注册制度的不断完善,注册考试愈来愈规范化和标准化。目前,持有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证书即将成为设计工程师的最低门槛,这将为设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注册考试改革总体框架的基本思路是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同时,逐步淡化单位设计资质。为了更好的满足其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当前注册考试的需要,使设计人员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得到相应的培训和锻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工程服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应当说在某种程度上,注册考试成为工科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导向,它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环节。河南工业大学的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教学一直围绕着注册考试与给排水工程学历教育有机结合问题进行相关的探索,希望通过一系列新思路的开拓,实现注册考试与课程教学的完美统一,使学生成为基本理论扎实、工程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优秀工程师。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6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职院校推出了“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3年高职教育中,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半(或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内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课程模式,总体表现在“大一上基础课,大二上专业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以这样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存在一些弊端。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学以至用,理论用于实际。

二、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探讨

1.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不紧密,同时,校内教师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难度,造成校内外教师、工和学相对脱离,且理论和实训的融合度不高。其次,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主要有2.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1.5年,时间比较短,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为学生独立实习,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赶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与适应性方面与中职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鉴于目前“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适合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的课程结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竞赛促进学习的培养方式,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完成相应的实训部分,从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我校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2.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创新

(1)设计思路的创新

结合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思路,我校本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培养目标,按照“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同时,完善具有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争取能在一门专业课程上,做到“基本理论讲授、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三阶段模式。

(2)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习专业课,明白为什么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会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分布上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保证既教学生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比如,我校选择了现代给排水设计这门课程,里面包括了专业基础课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处理方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我们应该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现实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同时,我们在学习专业课部分———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就应该在讲授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做相关的工程实例,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市政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先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CAD绘图软件、水泵与泵站等都应该安排在现代给排水设计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以前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探索,提出了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避免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在课程的授课分布上做到“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也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不足,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有效的3年学习时间里,蜕变成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思考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城乡规划实践活动中能运用课程的理论知识确定各项工程系统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先进的理念和有关知识形成影响城镇发展的重要决策。

随着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一直在改进,教学体系和课程安排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本课程作为是城乡规划专业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城乡规划学科整体教学改革的推进,本课程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和创新,以逐步形成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

1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特点

系统性

各工程系统都是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系统,课程内容囊括了从宏观的资源平衡、总量预测到微观的管网计算,是一个工程系统从构建到建设使用的所有知识。授课时应系统的介绍各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专业性

课程主要涉及了城市中除了交通工程以外的其他八项工程系统,每个工程系统在城市的范畴中各自相对独立各成系统,各自具备自身的特点,有其独自的技术特点。城乡规划要在规划层面将这些工程系统的进行统一规划安排时,需要对这些工程系统的建设条件和安全的运行环境有较好的了解,才能将这些工程系统科学合理的统筹在一起,即满足自身建设和运行的要求,又对其他工程系统不造成影响。

技术性

本课程是在规划的层面对工程建设进行统一的安排,课程内容是工程系统规划实用技术的讲解,用技术手段将这些工程进行统一规划,本课程重点强化的就是技术性很强的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技术环节的实际操作环节。

实践性

本课程虽然是理论课,但是却和实践环节结合非常紧密,每项工程系统都需要实际的规划练习,通过具体的规划设计来综合考虑不同的层次,不同深度的工程系统的实际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规划安排。

综合性

本课程的内容不仅仅是各工程系统在规划层面的布局和安排,还需要对工程系统设施综合考虑、统一布局,合理安排各工程系统设施及其相关的资源、附属设施的统一规划,同时也需要进行管线的综合规划、管线的竖向规划以及综合防灾规划等的内容。

2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1 课时少,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在教学改革以后,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是32课时,这个课时课程的教学内容而言远远不足,在有限的学时里,不能介绍课程的所有内容,仅仅能系统的介绍工程系统的理论知识,难于展开课堂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只有4个课时的时间用于给水、排水、电力、燃气的片面的规划设计,内容多,课堂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突出重点。

2.2 教学资料、师资的不足

本课程涉及内容多、系统性强,所需课时数多,讲课难度大,内容涵盖从各项工程总量预测、基础设施选址、管线布局形式选择等内容到详规的管网规划、管网水力计算和管径选择等,既有总规层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又有详规层面的管线综合规划、竖向规划,还有综合防灾规划、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多、难度大、计算复杂,需要很多优秀、完整的设计资料供学生学习、参考,但这类专项的设计资料储备较少,且内容比较单一,多为给水、排水、电力的工程系统规划资料,像防灾系统规划资料的储备非常少。

同时,本课程涉及的各专业工程的内容比较深、广,规划专业的老师在专项工程的了解和把握会有所欠缺,需要相关专业的老师和人员共同参与教学,将各专项工程的内容进行补充,本专业并无供电、防灾等领域的专业教师,需要跨学院合作来补充师资。

3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思考

3.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本课程的由于受到教学学时的限制,需要对上课内容进行优化,目前城乡规划在工程系统的专业规划领域涉及的深度主要是指导后续是专项设计,上课内容应突出系统性,系统的介绍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各工程系统的在各层次规划中的深度。

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本课程的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从总规到详规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如城市电力工程系统,则有用总量预测、城市电源的选择、电力线路由规划、变电设施规划、城市电网结线形式规划等内容,即有总体规划层面的内容,又有详细规划层面的内容,讲课时从规划层面入手,将各规划层面所涉及的内容总结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讲授,并结合相关的规划设计实例介绍,使各规划层次的深度更清晰明了,规划方法和程序更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

课程中相关管网水力计算,可以利用规划设计软件进行复杂的管网水力计算,将各管网计算内容采用上机操作与讲课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管网布置与计算的过程,了解相关软件在规划设计中的运用情况,能操作相关软件进行管网的水力计算。

3.3教学团队、相关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本课程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有密切的关系,这些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往往涉及各专项工程系统规划的设计任务,需要大量运用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利用本专业教学团队的优势,紧密结合其他课程设计(如城市总体规划)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同时,在城市总体规划实习课程和其他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性课程中,其现场工作均包含了城市工程系统有关的调查内容。和总规教研室、详规教研室的老师合作,将每年的实习课程涉及的不同城市与场地,作为设计资料,能够为本课程提供丰富、多变的实践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给排水课程设计总结篇8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6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二批课程建设工程项目(《水工程经济》课程);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第二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立项课题(YBQ103013)

作者简介:李喜林(1979-),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研究,(E-mail)。

摘要: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教学实践,文章对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介绍了该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课程考核与教材内容等方面的改革研究情况,为相关高校该课程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水工程经济;水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教学研究;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0604辽宁工程技术大学1988年开始实施重点课程建设,1992年和1994年两次修改完善课程建设规范,1996年又制订了“九五”课程建设规划并提出了较详细的评估指标体系,在师资结构和水平、教学条件、教学改革、教学态度与教学效果等方面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为课程建设提供了依据和保障[1]。20多年来,学校课程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水工程经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便是这一成果的集中体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原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创建之初,除给排水工程施工课程含少量工程预算相关知识外,几乎没有其他经济类知识。为适应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给排水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工程经济的相关知识。为此,该专业于1995年开设给排水工程概预算课程。

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用水与人居水环境质量,水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管理模式日趋规范、标准与科学。因此在优选水科学与工程项目技术方案时,除考虑工程技术外,还需结合经济分析才能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具竞争力[2]。经济分析除包括水工程概预算外,更为重要的是在较好地完成工程的前提下,着力研究如何以有限资金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措施与手段。要正确计算、分析、评价水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选择能有效用于工程实践并具有较好效果的技术方案,需要系统学习水工程经济知识。为此,从2003级开始,学校将给排水工程概预算课程调整为水工程经济课程。

此外,经调研发现,很多毕业生反映该课程理论性较强,对工程中概预算知识讲解较少。为了贯彻落实学校“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要求,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2005级开始,学校增加了给排水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经过15年的摸索和努力,学校形成了水工程经济课程理论教学和给排水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日趋完善,课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一、水工程经济课程的性质、任务及教学要求

水工程经济课程是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政策性、实用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技术经济类专业课,它从经济的角度研究水工程及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运营和管理。它涉及工程学和经济学理论,其内容是在有限资金和水资源条件下,合理选用水工程技术,对多个工程技术可行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和决策,以确定最佳方案。其任务是以有限的资金,在较好完成工程任务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该课程着重介绍工程经济学基础、水工程项目建设与投资、工程概算、水工程经济分析与评价的计算与编制方法,介绍水资源利用经济评价基础、原理,研究水工程建设项目在投资、营运、管理上的经济可行性。

通过该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水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进行水工程项目概算编制,水工程项目财务分析、敏感度和风险分析以及各投资方案的选优;了解费用―效益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的基本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的经济评价,使学生具备水工程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李喜林,等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

二、课程知识单元及对理论知识的要求

2012年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编制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水工程经济课程的知识单元、具体知识点及要求掌握程度如表1所示[3]。表1水工程经济课程知识单元知识单元序号描述知识点序号描述要求核心

学时1投资方案评价1234资金的时间价值投资方案评价的主要判据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动态分析法掌握掌握掌握掌握2工程项目

财务分析1234项目投资费用与资产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平衡分析掌握掌握掌握熟悉23敏感度和

风险分析12风险因素和敏感度分析盈亏平衡及单因素敏感度分析掌握熟悉14费用效益分析12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参数、指标及费用效益分析熟悉掌握15设备更新分析123设备磨损与更新、设备折旧、设备租赁设备经济寿命的概念及其计算设备更新方案的评价与选择掌握掌握熟悉16水工程项目

后评价12水工程项目后评价内容水工程项目运营的后评价内容和方法熟悉熟悉17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12基本建设程序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及计算熟悉掌握18水工程项目估算、概预算的编制12345定额工程量计算投资方案的编制方法与步骤概算的组成与编制预算的组成与编制了解熟悉掌握掌握掌握29水工程的运营费用分析123运营费用的组成运营费用的计算给水排水工程收费预测掌握掌握掌握2目前,该课程所用教材为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即张勤教授主编的《水工程经济》一书[4]。课程教学中,教师多注重“工程经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点的讲解,再辅以大量例题和习题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原本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感到枯燥乏味。例如投资收益率、借款偿还期、净现值率、偿债备付率等名词的概念含义、经济意义和计算方法等,即使教师多次讲解,举例阐述,大量练习,仍然有很多学生不理解;另外,由于工科学生对经济知识掌握甚少,在学习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时感到很吃力。因此,在水工程经济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应遵循学生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本规律,重视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针对课程重点难点,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课堂讨论法、执业资格考试试题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该课程能真正服务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

(一)案例教学法

水工程经济课程有大量计算公式、数据表格需要理解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公式、数据表格,应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较多的经典案例。通过对工程案例的分析,减少教学过程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授“利息计算”一节中,以学生助学贷款还款利息计算、还款方式为例讲解; 在讲授“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一节中,以“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和生物接触氧化工艺中水处理的技术经济性分析”为案例进行讲解;在讲授“工程项目财务分析”一章中,以“昆明石林县污水处理工程财务评价”为案例进行讲解; 在讲授“费用―效益分析”一章中,以“河北宣钢年产100万吨钢投资项目社会评价报告”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的实际工程案例讲解,贴近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

水工程经济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经济分析和概预算。在讲述经济分析时,例如盈亏平衡分析、清偿能力分析等,理论性较强,理解较为困难;概预算部分,如何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在整个课程的讲解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各部分内容进行小结时,都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污水处理厂可行性研究报告”为蓝本,对一个项目的财务评价和概预算作完整的介绍,从而使学生对经济分析和工程造价有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

(三)课堂讨论法

2010年以来,通货膨胀是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问题,在财务评价时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教学中,提前让学生搜集通货膨胀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国通货膨胀情况、通货膨胀对财务评价的影响等知识,然后在课堂开展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述“影子价格”这类抽象且重要的概念时,采用学生提前查资料,再进行课堂讨论的方法。教师从边际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国内外对影子价格的定义的角度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讲述“投资方案比选”时,以“阜新清源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方案选择”为例进行分析,学生从技术性能、经济效益和施工管理等角度,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讨论,比选确定最佳工艺流程,为学生毕业设计方案比选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执业资格考试试题驱动法

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向纵深推进,从沿袭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改变为突出职业化教育和与执业资格相结合。目前,中国正在实行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17种注册工程师陆续问世。无论哪种注册工程师考试,都将工程经济学作为基础课考试内容。为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用注册设备工程师基础课程考试和预算员考试内容促使学生学习,将课程教学和培训教学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好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又得到工作所必须的技能培训,为他们将来的择业和就业作准备。同时,在课堂例题讲解中加入部分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历年真题。目前学校已形成注册设备工程师考试典型真题50题,经典模拟试题100题,为水工程经济课程试题库建设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课程实践体系的构建

水工程经济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须通过合理设置实践体系来实现。结合课程教学学时,除了必要的课外练习外,主要采用配套工程软件教学法和课程设计真题真做的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5]。

(一)配套工程软件教学法

在概预算部分,关键是要掌握计算工程量和套定额。由于教材对这部分内容讲解较少,而实际工作中又大多会用到,因此,这部分内容应重点讲解。但定额子目众多,工程量计算繁杂,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进行造价管理是行业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造价人员必备的技能。教学中,在讲述概预算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院团委合作,以讲座形式介绍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专用软件――广联达预算软件应用,引导学生学习国内较先进的计算机工程预算软件,突出实用性,帮助学生顺利融入企业,与现实需求保持一致。

(二)课程设计做到真题真做

在课程设计中,采用真题真做的方式。设计任务书为每人提供1个水工程项目,要求提交水工程项目投资概预算书或财务评价报告。在指导教师同意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程项目,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

四、课程的考核办法及教材内容的调整

课程考核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表现计入考核;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确定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分组拟出一份试题并附上标准答案。学生出题当作一次大作业,根据出题质量计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质量较高的试题放入试题库,期末考试的部分试题就是从学生拟定的试题中选出的,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原版教材注重工程经济学内容的讲述,概预算部分所占比重较小,而学生毕业后很多工作都需要概预算知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将概预算部分比重加大,并参考王和平主编的《给排水工程概预算》和张建平主编的《工程概预算》两本书进行讲解。同时,讲述中及时将新的定额、规范、标准纳入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求知兴奋点,让学生在喜悦中学习知识,收获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结语

工程经济意识是工程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能力,水工程经济课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应用创新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任务。针对学生经济学基础薄弱、课程学时少、任务量大的实际情况,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应用创新型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丽,海国治.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7,90.

[2] 张勤,傅斌.水工程经济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7,16(5):107-110.

[3] 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 张勤.水工程经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张凤娥,吕广.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工程概预算课程之间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合[J].高等建筑教育,2000,(4):27-28.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water engineering economy

LI Xilin, LIU Ling, XIAO Liping, LIU Haiqi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and Engineering,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P. R.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our teaching practic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for water engineering economy were summarized in supplying and draining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introduced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curriculum practical system, curriculum assessment methods and the methods of handling textbook contents.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related universities.

上一篇:供暖系统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下一篇:换热器课程设计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