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16 16:38:59

高二语文教学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二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所有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在每一堂高中语文课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以及方法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使得语文教学不仅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面对学生越来越多样化的语文学习需求,课堂有效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1高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

1.1有效教学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性

有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效教学是一种辅助手段,帮助教师和学生形成一种在认知以及情感上的互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学效果良好则又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语文教学以及学习的良性循环,这样不仅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气氛,而且还能够促使语文教学的过程与结论之间相互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在各方面的素质以及能力。

1.2有效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

新课标教学更加重视的是每个学生在各种能力上的提升,重视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所以课堂教学的策略选择应该是面对所有的学生,站在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有效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进步和提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会使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形式来对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与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利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还培养了包括创新能力、开拓思维以及合作能力等在内的多种能力和素质。

1.3有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内容以及方式上都已经不能够满足时展的需要,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步入社会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而有效教学则是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培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课堂教学知识,而且还包括培养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以及情操。因此,有效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2加强高二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途径

2.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高二语文课堂教学来说,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在其中则主要起辅助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能够让他们主动进行学,这样就能够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因此,高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比较适合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高二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还能够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高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教学效果。高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在这种教学氛围下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到达预定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课程内容来营造合适的氛围,如果课文内容比较轻快,则就用愉快的语气来感染学生,如果基调比较哀怨的话教师就应该营造比较凄凉的气氛来感染学生。

2.3认真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在高二语文课堂中每节课都只有有限的时间,所以对于每堂课来说,语文教师必须要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准确掌握每篇课文中能够形成刺激点的内容,并配以游戏、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式,使得所有的内容都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边城》中,多次提到了翠翠的哭以及歌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两个点作为教学的重点,整节课的内容都围绕这两个重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而教师则进行辅助。这样有重点的教学不仅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能够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4不断提升学生在多方面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要帮助学生培养合作的团队精神,提倡交流式的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二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要多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而且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提升多方面的能力,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在《雷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话剧排练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够让学生自主对话剧以及《雷雨》的内容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

参考文献

[1] 孙艳静.谈高中语文如何实施高效课堂[J].学苑教育,2014(12).

[2] 陈友萍.巧用多媒体,激活高中语文课堂[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 2014(04).

[3] 李世兵.高中语文教师的困惑[J].神州,2014(08).

[4] 尹贯成.散文阅读,让高中语文课堂流淌生命[J].新课程导学,2014(19).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2篇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3篇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诣、王一凡、王洁成、王通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4篇

一、备课

开学初,在备课组长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

二、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这样使得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

三、辅导

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注意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不明白的耐心讲解,及时查缺补漏。并与家长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家长了解情况,以便在家里对孩子进行辅导。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四、作业

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有针对性,有层次性,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5篇

一、语文思维的特点

1 交流性:教师在课堂上,针对语文知识精心设疑。使学生对此产生学习的兴趣及探究的意识,这样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探讨的空间,在交流探讨中让学生互补、辩论、认知自我,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交换。思维的交流性,会使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深入地挖掘知识,进而掌握知识,拓宽了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 广泛性:人的想象力是无边界的,可以天马行空,可以虚元缥缈。所以,语文思维的特点也是广泛的。在语文教学中,文化也是广袤的,没有国界,没有地域。社会、道德、思想、经济、法律等等。凡语文所涉猎的无所不包,这样必然会引起各种不同的思考反馈。面对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学生,便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样得到创新思维的开拓,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

3 渗透性:思维可以通过耳濡目染、文化熏陶,逐渐地渗入到学生的思想和心灵之中。语文从来都是集聚美的地方,无论是语言美、形象美、还是意境美,都融合在语文学科中,当教师以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欣赏、探究文章时,思维便已经形成,并逐渐地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及审视得以提升。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1 教师要有培养语文思维的意识,坚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日渐繁重,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样对于语文思维的培养增加了难度。而且,应试教育的思想束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想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思维,首先,教师就要具备语文思维的能力。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自信心,还要具备精心设疑、巧妙分析、快速解答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地将语文思维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进而加以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其次,还要具备积极主动的态度,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为人师表”,教师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心态。所以,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进行语文知识的传授,进而将自身的语文思维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下。实现自身语文思维的提升。

2 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语文知识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这上下五千年的宽广地域中,我们无处不受语文思维的潜在影响。所以。形成语文思维,首先就要拓宽学生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对于知识领域的延伸,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适时地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素材,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对课外作品的认知。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引导,例如,在讲解《将进酒》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的做好预习。巩固李白的生平简介,对李白的一些作品进一步了解,例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蜀道难》、《白头吟》等等。由于好些高中生没有配备电脑,也没时间去查阅更多的书籍,所以。这些资料教师可以事先提供给学生,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拓宽了视野,增加了阅读量。这样自然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使他们再考虑问题时更全面,更顺畅,眼界也相应地变得高远,进而通过量的积累达到思维的质变。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

3 挖掘学生语文思维之深度。肤浅只会让学生逞一时之快,过后便抛到九霄云外了。这样达不到知识的积累,也无法拓宽知识的领域,进而就无法达到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通过表象的引导,使学生深层地挖掘知识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本质。例如:在讲解《道士塔》一文时,学生会很明显地了解到,王道士的无知,外国人的贪婪。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让学生根据当时的环境来进一步探讨内在实质。这样学生就会得知,根源在于清政府的无能,国家的腐朽。这样使学生从现象上升到了本质,进而进入到更深层的理解,开拓了视野,发散了思维。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探知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进而在其中得到更多深层的东西。对于语文教学也一样,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汲取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将其有效地应用于全新的教学模式中。例如:探究式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精心地设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就拿《林黛玉进贾府》来谈,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精心地设疑,为什么林黛玉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感觉已是熟人?为什么刻意地描写王熙凤放荡的笑声?这样让学生对红学产生极大的兴趣。极力地想知道在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样,学生就会挤出时间进行《红楼梦》的品读。这样有效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兴趣的探索中进行思维的培养。

三、结束语

语文思维的培养,不仅关系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牵制着学生在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打破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解放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创新型人才,使学生不仅在高考中取胜,也使之在未来的发展中制胜。

参考文献:

[1]黄荣.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

[2]胡艳萍.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

[3]苏振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二年级;语文教学

教学改革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强调的内容,也是促进我们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的基础和前提。作为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师,面对具体的学生,我们首先要认清学生的学情特点,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日常的各项教学工作,这也是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负责的积极表现。在现阶段的高二年级,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已经对我们的整个高中学习有了完善的理解和准备,在高二年级这一整个学年,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松懈的时期。因为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高中阶段的学习特点,对于我们的高中语文学习以及其他相关科目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在高二这一学年,他们会对自己的整个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涯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制定出合理、完善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也会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计划带来一些好处。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加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是因为在之前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的语文知识点都已经向学生灌输的差不多了,在高中阶段我们就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全面有效地解决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高中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培养学生形成完备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在这种前提下我们的教师要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就要善于从这些方面着手,而不要过多地向学生渗透知识方面的内容。而且在这一时期,我们还可以看到新课标对我们的教学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借鉴其中的先进教学理念改善我们的教学,促进教师本人教学能力的提升。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对新课标以及新教材的理解谈一谈如何有效开展我们日常的高二语文教学活动。希望可以给广大的高二年级语文教师同行们带来一定的帮助。

首先,在新课标的前提下,我们的教师要把新课标中提倡的新型教学理念、教育指导思想理解透彻,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到我们的教学实际之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也随即颁发了新教材,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日常的教学效率。透过新课标,我们可以发现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于三个方面,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就要把握住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日常的高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文本就要善于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善于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次,面对新课标,我们的教师要善于甄别优劣,针对其中的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有效促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施。新课标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与自己实际教学活动相悖的内容要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从而更加有效地促进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这也提醒我们很多高二年级的语文任课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对教参、课标照抄照搬,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要结合我们日常的教学实际去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从而全面提高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也为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创造出好的条件,这样,我们也就可以更加顺利地完成日常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了。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顺利地实施我们个人的教学思想,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这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针对新课标中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要在日常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去落实,而不要让好的思路和观点流于形式。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教学改革都是止于流言的。这就严重地阻碍了我们的教学改革进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也很难得到新思想的熏陶,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如果我们的教师从入职以来都是在不断地重复之前的各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指导思想,那么,我想这种教师也很难得到很大的教学能力方面的提升。一届届的学生的思想、思维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教师也应该及时补充新鲜的知识,形成新型的教学风格,从而全面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针对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就要善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文本、认识文本,从而真正地理解文本。这对于我们每一位教师以及我们每一位学生来说都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新课标实施的前提下开展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新课标一再强调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转变自己的地位,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主体地位,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带来更多有益的帮助。这样一来,我们的教师也就可以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更加轻松、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了。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整体教学;和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79-02

“和谐”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若将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比喻为一首乐曲的话,如何让音色、音调、旋律达成和谐是谱曲人或演奏者的追求,落实到高中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笔者关注的,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系统而又有阶段特色地统一起来,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一、高一是起步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为高二高三的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

1.培养兴趣。高一的学生怀着美好的憧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所接触到的高中语文课本与初中课本有很大的不同,往往高中语文教师的授课方式也与初中老师大相径庭。这些因素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新鲜感,好奇感。那么高一的语文教学就要牢牢地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一语文主要完成必修1——必修4的学习。教师要通过教授课本中精选的现代文、文言文、诗歌等语文的精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此外,高一学生往往会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一些与语文有关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参与这些活动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相反,高二高三的学生在面临小高考、高考两重考试的时候,活动参加的就相应的少了。所以,在高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会为接下来高二高三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高一,其可雕琢性很高。这时候老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诸如朗读的习惯,要做到有声朗读、有心朗读、有益朗读;写作的习惯,要做到工整书写、坚持练笔;有效预习等。其他诸如查工具书、记课堂笔记、及时积累纠错等习惯一定要从高一开始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在高二特别是高三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夯实知识基础。这里指的知识大部分是贴近高考的知识,比如字音、成语、默写、文言知识等。这些知识很多是靠记忆朗读培养语感而掌握的。高一阶段学生可利用早读等时间大声的读,加之老师配以相应的题目巩固练习记忆,高一一年下来,等同于高三一轮复习了。笔者的具体做法是每天利用晚读让学生“消化”25个字音、10个成语、5个名句,有时会读文言实词2个。第二天上课会对头天晚上学生读的知识进行抽测。目前3轮下来学生对常用字音、成语默写掌握得较好。

二、高二是过渡

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

1.注重对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高二学生是高中阶段的“断层”时期。因为高一新生刚进入高中,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有新鲜的感觉,其兴奋心情也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对学起来压力并不大的语文也有着较高的兴趣。学生到高二之后因为文理的选择将重新走进一个新的班级,也许接受一个新的语文老师的教诲。加之文理已经明确,学生对语文也不会像高一那样的重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语文老师一定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一定要把学生在高一学习语文时培养的良好习惯保持住。

2.注重个别板块基本能力的培养。要未雨绸缪,接轨高考。高二语文教学主要完成必修5和一些选修课本内容等。这些课本的选编大部分属于板块性质,而高考专题复习也采取的是板块模式。所以在某一阶段进行教学时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讲解《史记》其实就可以分类讲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如何断句、如何理解文意等等。在其具体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适当练习高考真题来有效奠基。

三、高三是巩固回归提升

经过高一的积淀、高二的接轨,高三注重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更高的解题技巧。

1.巩固。巩固的往往是高一高二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笔者所带的几届学生,到高三后往往有一本厚厚的属于自己的摘抄本,纠错本。特别是那些易错的知识,在高三最后冲刺阶段成为学生主要复习的内容。巩固的是高一、高二阶段积累的基础知识。经过两年的反复积累消化,大部分学生对高考语文涉及到的字音、成语、名句默写等记忆类的知识掌握得很好。

2.回归。高三语文复习最大的特点是题海战术,这是高一、高二语文教学不具备的。但是高三语文复习还应充分开发利用高一、高二的课本。实践证明“以本为本”是高考复习的有效策略。高考复习的材料尽管是精心挑选的,但其涉及面没有教材更全面,深浅度的把握不比教材更适中。特别是文言文和现代文板块。其实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源于课内,因此高三文言文复习第一轮往往是将五本必修课本的文言知识系统梳理。

3.提升。高三的学生相比高一高二的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面对高考其学习语文的能力更显重要。笔者所指的提升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包括认知能力、理解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探究能力、写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基本上是《考试说明》里涉及到的考查范围。因此高三语文复习强调的是板块复习,通过指导、练习、巩固进而达到提升。特别是经过至少三轮的语文复习,学生的能力也分层逐步得到体现。比如写作要求,高一高二更强调三基本,即所谓的作文要入格。但是到了高三作文要渐渐地升格,更强调构思的新颖、立意的深刻等。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8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二语文 整合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的整合已然成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途径之一。现在广大高中语文老师最关注的焦点是怎样很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与语文整合以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从某些地区部分语文老师把语文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教学实践可得知,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老师在这个特别的平台上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肯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得到体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的兴趣

语文必修五的教材内容是比较多的,在梳理探究这一部分时,我们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面对教材内容,学生对姓名字号特别感兴趣。之后,让学生先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自由地查阅资料。并且专门抽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还有一些学生在搜索完的基础上在线利用词典查字词,可看出信息技术给学生带来了便利。这就是一堂很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实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二的综合实践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已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在未来社会中,这项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待语文,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

二、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多样性

在学习高二语文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首先组织几节课举行古代诗歌散文朗读比赛,让学生自主地在网上查一些诗歌散文创作的年代及背景知识,从而理解作品的情感基调,为朗诵做好准备。比赛时,利用教室的多媒体将学生各自搜寻到的诗歌散文的配乐或者背景图片等播放出来,瞬间使课堂有非常浓郁的朗读氛围。比如,一个学生朗读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随着他深沉的朗读声,紧跟着投影仪上播出相配合的音乐,并且还有那个时代的换面。学生们在画面,音乐的氛围中极大地感受到沉重之感,情不自禁地感受到唐玄宗与杨贵妃之前的悲情,而且朗读的那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高中的语文课,不仅是文字课、语言课,还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艺术课。所以要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穿插各式各样的手段,而信息技术正好把多样带到课堂。部分老师在选修教材的诗歌朗读的安排上,让学生听磁带录音,这没有现场在配乐和画面的情境下效果好,现场朗读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有那种氛围能激发学生兴趣。信息技术的这种多样化的方式,能更好地吸引学生。

三、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权威性

在一堂语文课上,于丹老师的《丹韵词音》里的“诗意春风”一集在电视里播出,学生听得非常入神,并且一边听一边做笔记。这种讲座甚至比老师在教室课堂上给学生讲解更有吸引力。在高二一次单元语文考试中考察了一篇现代文阅读有关纳兰性德的文章,大多数学生都蒙了,几乎没有对其了解太多。对于这种情况,我会抽出几节课让学生听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在“百家讲坛”中讲的《纳兰心事有谁知》一系列的讲座,从而使学生对于纳兰性德有进一步的了解。一些专家的讲座给学生看,那种名人效应、权威效应,是一般的语文老师无法可替代的。把信息技术的权威性引进课堂,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扩大了学生们的视野,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修养。

四、信息技术带给学生一定的鉴赏能力

在学习高二语文必修五的《边城》那一课时,一些老师给学生在教室多媒体上放与课文相关的电影。学生都非常激动,可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电影刚开始,非常漂亮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让学生目瞪口呆,教室瞬间鸦雀无声,学生看得非常入神,电影把学生带入美丽的湘西。看完电影后,学生对《边城》这一篇课文印象非常深刻,远高于老师光在课堂上讲的课文。之后学生带着对这篇课文的印象进一步鉴赏课文中的人物特点。老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有些学生甚至还在续写课文。信息技术的力量有多大,带给学生的乐趣就有多大。

如某地区的高中语文老师根据学生的要求,给学生播放《穆斯林的葬礼》这部电影,学生对其印象非常深。有些学生已经阅读过此书,积极地互相交流感受,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阅读过,积极地找书阅读。瞬间,教室响起读书的浪潮。信息技术带来的功效,就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高中语文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权威性,使学生拓展了思维空间,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丰富了教学方式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在高二语文教学内容的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更深刻、更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应深入探究教学方式、教学对策形成一种教学模式,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程怎样教语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二语文;整合

中图分类号:H319

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如何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去优化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我们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我去年教的是高二年级,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且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在多次的实践中,我发现信息技术能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独特的教学平台上,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些作用都是有实践经验来验证出来的。以下是我高二课程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事例举隅,与大家共享,同时一定程度上彰显信息技术的魅力。

一、信息技术把兴趣带入课堂

语文必修五的教材分四大块,在梳理探究这一部分中,第二个内容是古代文化常识。在处理时,学生对其中姓名字号很感兴趣。于是,抽了一节课,在计算机教室中,,让学生自由去查找资料。学生们那节课异常的认真,聚精会神的在电脑上查资料。有的学生搜索完之后还在线词典查字词。

这就是一堂行之有效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课堂,兴趣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帮助他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一选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高二的综合实践的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的课堂教学,就很容易的趋近了这一目标。加之在未来社会中,获取、选择、加工信息也将成为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这就要求高中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这项技能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对待语文,更好的促进语文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把多样带入课堂

在学习高二的选修教材《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时,组织几节课进行朗读比赛。事前学生们在网上查了一些朗诵的配乐。比赛时,音乐的播放使课堂有了浓厚的诵读氛围。还有个学生,做了更充分的准备。他朗诵的是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随着他深沉的朗读声,投影仪上播出了相配合的音乐,并且随之展示出了与那个时代相符的画面。学生们在音乐,画面的氛围中更深刻的感受到了那种沉重,爱国之情油然而升。

高中语文课,不仅仅是文字课,也不仅仅是语言课,有时它就是一门综合艺术课。所以摒弃单一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正好把多样带到了课堂。在选修教材的诗歌诵读安排上有的

教师习惯让学生听磁带录音。而我觉得让学生进行现场的朗读比较好,无论是集体亦或个体

的诵读。现场的朗读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是一种氛围的营造,任何录音录像的示范朗读都达不到这种效果。信息技术以这种较好的多样化的方式,能更好的吸引学生。

三、信息技术把权威带入课堂

一堂语文课上,于丹老师的《丹韵词音》里的“诗意春风”一集在电视里进行播出,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边听一边做记录。我想,这种讲座比我本人的讲解更具有吸引力。

高二的期中考试试卷上考察的现代文阅读是有关纳兰性德的一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对他的了解并不太多。针对这种情况,于是我就抽出几节课让学生听了的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在“百家讲坛”中主讲的《纳兰心事有谁知》一系列的讲座。在这种方式中,学生把单纯的做题扩大了它的外延,从而对纳兰公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把专家讲座放给学生看,那种名人效应,权威效应,是我们一般的语文老师无法代替的。信息技术把新颖而有品位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丰富的知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信息技术把鉴赏带入课堂

在学习必修五的《边城》那一课时,高二语文组统一给学生放了与之相关的电影。当电影一开始,那唯美的画面,灵动的音乐一下子让学生立刻鸦雀无声,把学生带入了湘西那个美丽神奇的地方。那电影之后,学生们对《边城》一课印象很深刻,远远高于一般课文。

之后学生又带着这种理解进一步的鉴赏了课文中的人物特点。学生们还分组进行讨论了造成翠翠悲剧的原因,并且形成了书面表达。有的同学甚至还续写课文。我想,这都是信息技术

给这一课带来的胜利。

平时,学生们的自由阅读比较广泛,根据他们的要求,给他们播放了《穆斯林的葬礼》这部电影,在学生中影响比较大。已经阅读过此书的学生积极地互相交流他们的感受,没有阅读过的学生们也开始积极地找书去阅读。一时间,班里掀起了读书的浪潮。

高中语文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根据高中学生思维逐渐趋于理性化的特点,可以运用

合适的资源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解分析评价。我认为信息技术带来的功效,其中之一就是将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较高的鉴赏能力。

通过高二一年的有意识的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利用信息技术使之多样化和现代化,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教学效率。新课改观念下,要使高中语文的课堂和信息技术有效,有机的结合,必须要对教学要求定位准确,并且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刻的文化内涵,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所选用的信息技术的方式恰到好处的糅合在一起。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都可以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语文教学的彻底变革。

参考文献:

1,《高中新课程怎样教语文》北京教育出版社

高二语文教学范文第10篇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历程,参照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结合学生实际,现对本学期的 教学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落实教学计划,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计划完成了必修(五)等教学任务。在按时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同时,能根据所教学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扩展、延伸教学内容,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乐。

二、教学相长,加强师生相互间的合作交流,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探究。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新老教师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课文中的很多作品皆为传统文化精粹篇章,其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渗透与加强了传统文化教育。四、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在我的引导鼓励下,很多同学养成了勤练笔的习惯。写作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和课下练笔相结合。通过多练笔,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涌现了不少有思想、有感情、有文采的文章,更为可喜的是相当部分的学生养成了不写就难受的好习惯。

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获得人文浸润。

一方面,我根据“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组织引导学生课外读经典,课内进行交流。阅读体验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为此,不少同学对读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另一面,师生互荐短小的文章在班上朗读。有些文章文小义丰,一个小故事能引发不少思考,一粒沙能反映一个世界,能引起深深的共鸣。《读者》《青年文摘》《小品文》等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必读刊物。

六、尝试“先学后教”的方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可享用一生的学习习惯。

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有些作品,采取“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相互讨论,深入探究问题,老师只是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课内,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容量,丰富活跃了语文课堂。

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上网查找和自己制作语文教学的音像资料和课件,使无声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对有些课文的学习,通过配乐朗诵等手段,使学生受到一定的熏陶和感染,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和 阅读水平。另外,学生通过自己制作的课件在课内交流,也为课堂引入清新的空气。

八、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缺少语文活动的课堂是死水一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如开展背诵比赛,诗歌散文朗诵比赛,模仿央视《幸运52》《幸福快车》《开心词典》等栏目的形式开展语文知识竞赛等。学生极积参与,热情高涨,寓学于乐。

总之,通过我的努力,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教学工作中仍有不少需要改进之处,如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学习效率有待提高等,我将在新的学期中不懈努力,促使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高二语文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2】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平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近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赵诣、王一凡、王洁成、王通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郭奕江、申梦雪的、董阳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习功课,以后的学习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近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 集中了高中阶段近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上一篇:统计学知识点范文 下一篇:安全生产执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