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13:54:57

动物生理学论文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1.1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多为传统的验证性重复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因此,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变教学观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侧重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手段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具体设置包括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压直接测定、离体肠管运动观察、蛙腓肠肌标本制作及肌肉收缩等内容。实验内容较难理解,原理抽象,操作繁琐,实验课教师讲解得枯燥,学生听课较费劲,印象不够深刻。笔者实践表明,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图文并茂,补充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为了节省教师实验讲解和课堂演示的时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操作实验,把实验手术操作过程全程拍摄,在课前播放给学生,以达到使其很好地对实验进行预习的目的。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做实验时的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在对家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导致意外死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的结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考核成绩、实验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动物生理学实验体系的改革

动物生理学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大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不愿意亲自操作实验,以至于得到的结果不够理想,去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把动物生理学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使其熟悉和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正确处理及分析实验数据。例如实验课涉及动物的保定、麻醉、各种注射方法及相关手术操作等内容,实验前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观摩,讨论实验过程落实具体步骤。传统的实验教学多为灌输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动物机体是一个整体,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单一验证性实验往往从一个知识点分析某一器官机能,实验项目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对理论课上各章节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笔者尝试开展综合性实验,如在开设蛙的坐骨神经与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时,同时安排刺激强度和不同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加深神经细胞动作电位机理的理解。针对各个系统间相互作用和联系开设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综合实验内容,将器官、系统间活动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考虑某一因素对动物体器官、系统影响,从而训练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对具有较好创新课题进行资助。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性能力,笔者结合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分成若干个研究课题方向。在实验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以开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汇报,通过讨论后实施以保证实验的可行性。近年来开展了不同对家兔麻醉效果研究及家兔皮肤移植手术研究等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所写论文在学院学报上发表,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4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改革

以往动物生理学成绩考核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多忽视实验考核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书写和平时出勤情况来评定成绩。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水平。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单靠实验报告的好坏,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评级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由单一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书,同时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考试。实验报告书不再是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而是结合理论课知识对实验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实验报告成绩中对实验结果分析占50%,做到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对理论内容进一步理解。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项目,其考试内容不再是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主要在于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对试验药物配制、动物麻醉、动物手术操作、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装配和使用等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以上考评体系引导学生在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动手动脑,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结论

传统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多为“注入式”偏重于灌输一些验证性实验内容,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动物生理学教学体系,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开展探索性实验内容,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养成了创新思维方式,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通过对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学质量。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盐度也会引起水生动物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当外界环境的盐度升高时,水生动物的血清渗透压及血清Na+、Cl–离子浓度增大,适应环境后趋于稳定,但血清中Ca2+和K+浓度、酶活性和激素含量等的变化因物种而异。黄晓荣等测定了在盐度为0~28范围内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发现随着盐度的升高,血液总胆红素含量增加,总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而血清淀粉酶的含量先下降后上升,Ca2+浓度则无显著性变化;并指出淡水施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可以经盐度驯化后移殖于盐度较高的水域中。

童燕等对施氏鲟幼鱼进行急性盐度胁迫试验后发现,盐度胁迫下施氏鲟幼鱼的血浆皮质醇、血糖等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随后各项指标开始回落。房文红等研究发现,中国明对虾血淋巴中Na+浓度在低盐度时为高离子调节,渗透浓度为高渗调节;在高盐度时,则分别为低离子调节和低渗调节。将中国对虾从低盐度海水转移到高盐度海水,其血淋巴渗透浓度逐渐上升,并最终趋于稳定。金彩霞等在研究盐度变化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a)血淋巴渗透压、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时发现,生物胺可激活鳃丝Na+/K+-ATPase活性、调节血淋巴渗透压效应物含量引发渗透调节过程。

一般来说,水生动物都有最适盐度范围,在该范围内水生动物的摄食量高、生长和繁殖速率快。臧维玲等研究了盐度在3.1~42.1范围内日本对虾幼虾的生长情况,发现盐度为10.2~26.9时,日本对虾幼虾生长效果最佳。通常广盐性和洄游鱼类的胚胎发育需要一定的盐度刺激,叶星等研究发现,广东鲂(Megalobramahoffmanni)胚胎具有较强的盐度适应能力,在0~7的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良好,孵化出膜时间短,且孵出的鱼苗活力高。克氏原螯虾受精卵孵化对盐度要求较为严格,其孵化的适宜盐度为0~4,超出此范围孵化率明显降低。此外,盐度还能够引起水生动物性早熟,已有研究发现随着水体盐度的升高,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性早熟率上升,成活率则降低。

2碱度对水生动物生理的影响

水体的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一般水体的碱度来自HCO-3、CO2-3,其组成的缓冲体系对维持水体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水体离子组成、含量及比例也对水生动物的生命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在高碱度水质中,离子组成多变,且主要离子含量和比值不恒定,是制约水生动物生存和生长的主要因素。Gatal等对来自不同盐碱湖泊的褐色鲑(Salmoclarkihens-hawi)的鳃、肾脏和肝脏进行组织学研究,发现高碱度使腮氯细胞增生或肥大。也有学者发现水环境中碱度升高可造成水生动物鳃组织表面损伤,并影响鳃小片表皮细胞外表面Cl--HCO-3交换体系的功能,同时,由于碱性物质的摄入量增加,血液缓冲平衡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血液pH上升,机体出现代谢性碱中毒症状。房文红等研究发现,中国明对虾幼虾的成活率随着碱度的升高而降低,且碱度和pH对幼虾的致毒效应表现出协同作用。雷衍之等也认为高碱度对水生动物产生的致毒效应受到水体的pH和盐度等因素的影响。另外,王卓等[7]发现在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przewalskii)通过调节肝脏和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结语

盐碱水质具有高碳酸盐碱度、高pH和水化学组成多样等特点,这也是限制盐碱水域水产养殖发展的主要因素。已有学者进行了盐碱水质改良和调控用于水产养殖的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在有关盐碱度对水生动物生理生化的影响和水生动物盐碱耐受性的遗传因素等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已筛选出部分耐盐碱水生动物新品,其中有些已经成功移殖到盐碱水域中进行规模化养殖。以上这些为水生动物盐碱耐受性机理的揭示以及盐碱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盐碱水域得到开发利用,这对于盐碱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在学期初,将本学期要开设的实验内容以“实验教学进度表”的形式告知学生。让学生了解实验的内容、实验时间安排及进度,要求学生每个实验在上课前都要预习实验指导手册,并撰写预习报告;实验前要求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生理学实验平台中现有一台教师用计算机和30台学生用计算机组成的网络互动实验室,可以把学生用机和教师用机组成一个局域网,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下载高水平的实验录像片和模拟实验,或者是教研室根据自身条件制作多媒体课件或录像,一起储存于实验用计算机内。录像内容可包括手术器械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手术操作过程、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在正式实验课前应组织学生观看相关主要操作的视频,学生能看到每一步实验的正确操作方法,这样使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和把握,也能够直观了解整个实验的流程,帮助学生克服对未知实验的恐惧心理,在正式实验的时候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负责强调容易出错的地方,让学生针对关键步骤、主要环节进行讨论。另外,生理学实验中采用的多功能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进行的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影响因素、胸内负压的测定及呼吸运动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等实验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和数据可以自动、客观记录保存在电脑中,以便学生在实验前后随时调出进行观看和分析。

二、学生实验前准备

实验前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材料准备、试剂配制和仪器调试等。这些过程是实验室的基础科目,看似简单,稍不注意就会导致实验的不顺利或失败。但在实验课教学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个环节,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通常是由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开始前完成。改革后的实验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推选小组负责人,说明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按照预习过的实验流程自主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这个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实验准备工作主要有哪些,同时让学生了解各种知识,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逐渐克服对实验的恐惧心理。如,“家禽血液样品的采集”这个实验要防止血液凝固,所以要用到抗凝剂,例如,选用3.8%的柠檬酸钠或者是1%的肝素。很多学生对抗凝剂的配制不了解,因此在配制前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抗凝剂的配置方法。配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像天平的正确使用,量筒以及容量瓶的正确使用等。另外,做复杂的实验前,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准备好应急或者急救措施。还要利用实验室物品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例如,自制静脉留置针、气管插管、动脉插管以及导尿管等。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前准备工作,不仅能逐步培养严谨的学风,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

动物生理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理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长期以来,传统实验教学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主体、讲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方法进行讲授,主要以验证和演示性实验为主,学生仅仅是机械地重复便可完成实验,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开放式实验教学主要指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内容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改变传统单一的验证式实验模式,突出新时代教学改革的特点,将实验内容整合更新为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以经典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如,动物生理学实验中手术器械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一般动物取血及给药方法、实验药品的配置、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按照理论课安排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在基础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综合性以及设计性实验。形成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层递进式的实验内容体系。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综合性实验,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提供训练机会是非常必要的。综合性实验内容的选择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实验教学内容的合理综合,也可以是实验方法的综合,或是实验手段的综合等等。例如,我们将蛙心灌流和动作电位实验合并,家兔的大脑功能定位和去大脑僵直实验合并。在进行蟾蜍的实验时,先进行插管手术,做心脏灌流的实验,然后再分离坐骨神—腓神经,进行动作电位的实验;在进行家兔的脑部实验时,先暴露大脑皮层,进行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然后再进行去大脑僵直的实验,证明采用这种合并的方式,既可压缩完成各单一实验所用的学时数,又可节省实验动物,使同一实验动物得以充分利用;能减少实验步骤,有效地提高实验效率。综合性实验将有关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融合贯通,将不同系统的生理实验合理地整合在一起,可使学生利用同一动物,同时观察多个系统生理功能的变化,使学生从整体水平上理解机体生理功能,提高了实验的层次。由于综合性实验较为复杂,观察点多,这对进一步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非常有利,更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教师指定题目或由学生自由选题,由学生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进行大胆地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制定操作程序并加以实现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可以说是介于基本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层次较高的一次实践或摸拟训练,无论是自由选题还是指定题目,在构思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把已掌握的基本实验技术和基础理论逐步融会贯通并熟练应用。这些实验方案需交指导教师审阅与修改,然后由实验小组再讨论后形成最终的可实行的实验方案,最后由各实验小组予以实施。设计性实验要体现两个重点:一是学生的自行设计;二是实验内容的创新。设计性实验可以说是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必须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们让2013级学生设计一个“家兔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及改进”,此项目必须在学生掌握了家兔胸内压测定、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以及家兔尿生成的调节三个实验的基础上,同时熟悉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导尿方法,改进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及导尿装置,考虑家兔的耐受能力等问题,才能对此实验研究进行实施。在整个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发挥他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集体的智慧和协作才能顺利完成实验。一系列具体设计环节可以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归纳、分析、判断等多种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尽管设计性实验一般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而且往往要经历一次或者多次的失败,但学生积极性很高,创新欲望很强,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教学中加设设计性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尤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有重要的作用。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49-02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研究动物体的机能、机能的发展变化及对环境条件所引起的反应的学科,侧重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机能活动或生命活动规律,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生命科学的核心[1,2]。动物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基本功,实验操作性很强,对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是一个有效的途径[3]。

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对教育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传统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侧重强调以实验验证理论的教学思想,学生按照实验教材操作步骤按部就班地完成实验,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4,5]。建立新型的生理学实验教学模式,是适应素质教育的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知识型向技能应用型人才转变的重要驱动[6,7]。如何提高动物生理学教学效果,探索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依据自身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作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有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动物生理学是一门操作性课程,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实验课程的开设在理论课程之后的1到2周,学生对理论知识已有大体的掌握,但动手能力仍然较弱。单纯的讲解效果远不如实际操作的视觉收效明显,为了让学生对实验操作有直观的认识,多媒体的使用很有必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信息量大,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直观的实验操作步骤同步进行,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前录制的示教录像可以使学生完整地看到实验的操作要领,确保每一位学生熟悉实验操作流程。特别是对仪器有限和动物资源紧缺的教学条件,教学录像可以使每个学生对实验操作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尤其是一些涉及动物或是机体器官功能性实验时,教学录像的作用尤为突出。如“蛙心离体灌流”和“蛙心室的期外收缩和代偿间歇”等,若采用传统的示教方法,不仅耽误时间,还会因为操作台空间的限制导致一部分同学看不清操作方法,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多媒体教学可很好地弥补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工具和有益补充。此外,还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应的PPT,Flash等,将实验课程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乐其所学。

二、引进新型实验设备,优化实验教学环境,提高实验精准性

将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实验教学软件应用于实验当中,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也可节约教学资源。比如,生理学实验中,许多实验都通过对动物生理活动信号的采集来观察动物生理活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传统的信号采集一般使用的是电动记纹鼓或二道生理记录仪等,基本都是将动物的生理信号直接转化为机械信号进行记录,遇到记录指针卡顿或墨汁外溢对实验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修改麻烦,对记录纸张浪费较大,增加实验成本。笔者所在实验室近几年引进了MedlabE生物信号采集器,可将动物生理信号采集转化为电信号,准确记录动物生理信号的微小变化,在计算机系统上清晰地反映出来。相比传统的记录方法,不仅实验操作时间大大缩短,可在动物机体活性良好的条件下快速完成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在计算机上方便对结果进行分析修改,将正确的结果一次打印即可。

Medlab E系统对常规生理学实验进行了打包,操作流程简单,易于掌握,可自行设计参数和选择程序,既增加了实验数据采集的稳定性,又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便于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是探索未知的过程。为了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我们应适当地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避免面面俱到。通过基本原理的讲解,实验操作基本注意事项的说明,尽量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提出问题,启发他们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获得正确实验结果的成就感。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中,实验前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在实验过程中思考解决,并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负责对相关问题汇总解答。实验对象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实验结论,善于发现新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在动物生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取得较大的创新虽然不易,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思维,则是实验教学中应加以重视的。创新意识、创新思路很大程度上与教学方式相关。比如,在实验教学中,对实验原理和背景的讲解应巧设疑问,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适当合理的改进等。创新,不仅可巩固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还可“借题发挥”,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心理和求知欲望。

四、坚持兴趣与实验相结合的培养思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仅局限于书本上,往往会有新奇的想法并愿意付诸实践。这时,可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实验,完成对想法的求证。学生根据实验需要组成兴趣小组,利用已掌握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原理,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现有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审核修正。学生自主设计开展实验,使学生接受从提出问题到独立解决问题的全程训练,以达到活学活用、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开拓创新的目的。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设计性实验,指导老师也应做好相关的指导工作。比如,适当地选择设计性实验项目,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进行适当程度的创新;认真审核实验方案,在尊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原则下,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完善,使之合理可行。

实验方案确立之后,教师本着“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设想,敢于突破。自主设计实验打破了以往传统实验的局限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横向思维模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科研素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五、坚持严谨治学的科研态度,规范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写作

实验报告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成良好的实验报告写作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十分重要,也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

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法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多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实用性人才。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加深对实验课的重视8]。实验报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直观反映。实验报告着重考察实验结果分析、问题与讨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促使对基本知识加深理解与掌握,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客观分析,不要简单地重复书本上的理论,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见解和科学认知9]。

本科生刚接触实验,还不熟悉实验报告的写作要求,存在不少问题。如文字基础较薄弱,实验书写不够规范;不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抓不住重点;书写态度不端正,照搬照抄书本,等。教师应对每次的实验报告进行及时修改与点评,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特别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学生来说,学会搜集资料、撰写毕业论文或学术论文都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训练,要将每次的实验报告以科研论文的形式写作,既要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步骤,还要包括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六、总结和展望

我校是一所师范类型院校,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师范技能,近年来加强了包括实验课程建设在内的教学投入,加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法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新型教学模式的逐步构建,一定会取得比以往更好的成绩。当然,动物生理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远不止文中提到的这些,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上,针对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只是根据近几年来自身的教学感悟作出一些探索和总结,希望和大家一同分享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文龙,张淼涛,李新平,等.改进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索[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14,33,(1):84-86.

[2]张慧茹,王雪琴.浅谈动物生理学综合设计实验的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52):242.

[3]王丽君.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2013.

[4]田万年,刘建博,陈晓霞,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之探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1):32-33.

[5]徐平.动物生理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初探[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2):106-109.

[6]蔡锦顺,关立增,朴明淑.动物生理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点探讨[J].吉林农业,2012,273(11):252.

[7]马娜,梁燕玲,蔡尤彪.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动物伦理学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4,(7):251.

[8]王俊斌,王海凤,任健,等.提高实验报告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17):57-58.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9-033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dependent thought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animal physiology experiments were reformed.Through the research form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of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 as well as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enhanc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the systemic research design.

Key words animal phys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independent study

自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加,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更是紧缺。因此,迫切需要全国各地高校实施切实有效的变革,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动物生理学是一门以生物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其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从而掌握各种生理变化规律[1]的学科。由于一切生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均来自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因此它不仅是生命科学领域诸多专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开设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是主要面向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涉及到动物检验、生物技术安全、动物药品、食品加工等方面,是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专业等学科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食品学院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动物生理学实验课不仅是学习、理解、掌握动物生理学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动物检验检疫、动物营养、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专业课程实践技术的基础[3-4]。然而目前高校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大多只能依据现有实验条件来开设,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或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解剖实验[5],或是采用老师讲授、学生重复实验的方式来强化理论课讲授的内容,既缺乏实验的科学性、探索性,又忽视了对恰当教学方式的选择,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十分不利于对当代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挖掘与培养,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积极性和参与性也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传统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所学的知识;二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试验过程中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三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问题的能力[6-8],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也就是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但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9-10],要及时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1 实验教学改革内容

1.1 开放实验平台,发散学生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与创新能力,本次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中,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2013级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的学生为对象,采用分组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分小组。小组成员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通过在书籍和网络上查找资料的形式讨论协商确定本小组的实验内容,并自行拟定实验方案[11]。这种方法与传统教学单调、乏味的方式不同,各小组自行选择实验课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对动物生理学这门课程有一个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对已学习的理论课程有查漏补缺的强化作用,还能够激起学生们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对自己好奇、感兴趣的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1.2 教学方式改革,教师角色转变

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性,由学生们自由选择实验课题,并根据各小组选定的实验内容进行预实验设计[12]。任课教师不只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更多的是给学生进行实验可行性的分析,对一些关键和疑难问题进行指导,更加突出实验中学生们的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性。

1.2.1 督促学生实验设计。实验的设计不仅体现出研究者的学术思想,还直接关系到其从事科研项目的成败。而一个实验想要做好,离不开实验前的准备和对实验整体性的把控。首先要对整个实验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之后再对实验步骤逐步细化,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任课教师要提倡、督促学生们针对实验中已发现的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也可以通过国内外各种与动物生理学相关的论坛、网站进行交流学习。

1.2.2 实验方案把关,加强师生互动。由于每个小组实验对象和内容各不相同,要在实验开始前1~2周将实验所需材料药品上报给老师。由于每所高校的实验条件不同,任课教师应根据本校实验室的条件、实验课持续时间和实验经费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实验周期进行把关,对各组的研究内容进行系统性分析[13],对实验设计中的错误和不足进行纠正,通过对实验方案的反复敲定,也可以让学生更加切身地认识到实验本身所需要的精心的设计和严谨的思维。

1.2.3 实验基础讲解。学生自由选题就会遇到之前很多没有学到过的新知识和实验操作,如有些与药理学相关的实验会要求对家兔耳静脉取血,小鼠或牛蛙取血、解剖,或对家兔进行耳静脉注射药品等。若之前没有开设过药理学的实验课,学生一般毫无实验操作的经验,学生应自行在图书馆或网上查找相关操作要点或视频资料。在实验正式开始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理论指导,对一些可能遇到的较难的操作进行讲解,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对学生们的实验操作进行干预,全部交由学生自主完成[14-15]。

虽然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多次失败,但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行摸索来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失败中发掘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中汲取科研的意义。

1.3 实验时间自由,科学合理安排

传统实验一般是每周进行1次实验课,持续几个星期,这种实验方式本身具有局限性,导致很多教师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实验周期较短的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实验课程缺乏连贯性,实验内容分散,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不高[16-18]。鉴于本次教学改革中,各小组实验内容各不相同,学生们进行实验的时间安排也相对灵活,不进行硬性规定,各小组可根据各自实验方案合理安排时间,在规定的实验时间内完成实验即可[19]。

1.4 客观课程考评,实验成果展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课程都仅仅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考核,结果是实验内容相同、实验结果相近,实验报告也大同小异,且操作重复性很低,对实验的回顾与总结帮助不大[20]。既然已经对实验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考核的形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

1.4.1 实验理论知识测评。将实验理论知识的考评回归到理论课当中去,任课教师通过平时的课堂提问对学生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对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21]。

1.4.2 论文形式提交报告。动物生理学开课时间为大三第一学期,学生们应该着手进行一些论文设计和书写方面的训练,为以后的科学研究夯实基础。因此,本次实验的实验报告以毕业论文的格式进行排版和书写,借此锻炼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

1.4.3 特色实验成果展示。实验成果是一个研究团队所有成员的知识结晶,采用PPT汇报的形式在最后一节课进行实验成果的展示。各组的组长分别汇报实验设计方案,并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方法和实验中发生的有趣故事以图片和文字形式整理成PPT,对实验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更直观地形式展示。这同时也是对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一个机会展现自己的风采。根据汇报小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验结果,任课教师和小组之间进行相互评议、打分,对小组实验课程给出总评。

2 实验教学改革应用效果

2.1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课程计划进行实验,只学习到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改革后,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探索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实际反应的是学生思想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对科学研究创新的兴趣,还锻炼学生动手、团队协作、口头表达的能力。在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提升了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从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2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实验教学改革模式中,高校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和承担的科研项目来开展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利用专业技术可以使实验教学更加有深度。不仅提升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3 参考文献

[1] 徐平.“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11-114.

[2] 王丽君.华东师范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 王丙云,陈胜锋,雷历,等.动物生理学课程特点与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58-60.

[4] 栾新红,胡建民,刘梅,等.优化家畜生理学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增刊1):40-42.

[5] 杨秀平.动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张百新,赵振华.论高等教育中的实验教学[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407.

[7] 李红,蔡岩,王永强.《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3):190-191.

[8] 束刚,王松波,朱晓彤,等.行业发展对动物生理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广东饲料,2009(5):17-18.

[9] 时菊爱,臧金灿,于新和,等.谈如何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质量[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225-226.

[10] 龚慧明.改进教学方法、考核办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1):15-16.

[11] 袁峥嵘,韩莹莹,翁强.“科研式”教学法在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23):277-280.

[12] 吕琼霞,刘玉梅,邓雯.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0):69-71.

[13] 何建平,李金钢,安书成,等.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4):114-115.

[14] 张清贵.实验教学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5(2):82-83.

[15] 薛小桥,曾庆韬,张菁.实验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4):8-10.

[16] 郑梅,陈嵘,杨榆青,等.在生理学教学中初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5(2):171-172.

[17] 阳光绪,杨帆.动物生物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14-24.

[18] 赵翠燕,闫文龙,许钦坤.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1):158-159.

[19] 杨丽娟,张伟信,江春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15):358.

[20] 张文龙,张淼涛,李新平.改进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索[J].畜牧兽医杂志,2014(1):84-86.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动物生理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理论基础 实践方法 注意事项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集中体现,是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院校动物类各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新知识层出不穷,动物生理学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趋势和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种矛盾,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时代要求,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丰富性和适用性,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适应21世纪生物科学发展要求的需要,培养出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我们对动物生理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探索。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地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精益求精地学习动物生理学。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方法

动物体的生理机能是复杂的,既有该种动物的共同特点,又有各动物间的个体差异;既有机体功能活动的一般规律,又有各个组织器官的特殊反应。各系统间存在着复杂的内在联系,除了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各个系统、器官、组织、细胞的调控作用外,还有被控制系统的正、负反馈作用。在每节课的初始阶段,笔者都会给学生演示教学内容及最终目标,这样能给学生设立一个明确的努力目标,同时让学生了解通过学习本课程他能学到什么,将具备哪些能力。

在具体实施每节课的教学方法时,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有启发、有控制、有引导地进行探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基本模式是:布置题目―引导―探索讨论―总结评价。恰当的题目是任务驱动的基础,为学生指明活动的方向。教师的引导是任务驱动成功的关键,正确的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使任务驱动朝着成功的方向进行。讨论是引导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讨论要以教材内容或实验结果为依据,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抓住主要矛盾,启发学生思维,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培养独立和创新精神。总结评价是升华,通过总结评价,指出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缺点,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牢固地掌握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进一步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使感性认识理性化,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启迪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要比新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认识科学规律,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注意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训练,基本操作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成功与否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从生理学实验与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特殊性入手,从使学生克服惧怕实验动物的畏难情绪出发,通过教师的亲自演示和指导,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达到强化基本操作训练的目的。例如,蟾蜍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材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是实验中的常用标本,标本制作得好不好,是否有活性,是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在全体学生面前,先亲自拿起一只蟾蜍演示给学生看,这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学生对实验动物的惧怕心理,并激发了他们自己也想试一试的好奇心,为教学的进一步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然后,开始严格按操作程序制作标本,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要成功地制得一个有活性的标本,一次制不成,就再制一次,一只蟾蜍制不成,就换一只,这样经过反复练习,全体学生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有了明显提高,制作标本的时间大大缩短,由最初的10―20min,甚至30min,提高到平均只需4-5min;再如,兔的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兔的四叠体等,要准确熟练地找到它们的确切位置,对于初次接触人体及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但经过反复练习,强化训练,此类困难是很容易克服的。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基本操作训练,加强综合应用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生理实验的技能和方法,增强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并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3.1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面对学生之间的差距,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来组织课堂,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由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和辅导基础一般的同学,实现共同提高。

3.2创设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

教师要从教学的内容、学生身边的实际和当前的热点问题出发,去挖掘教材,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景。这个情景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参与性、竞争性。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完成任务的情景中来,努力去完成任务,这样的一堂课才是成功的。

3.3处理好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

任务驱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学生自己在完成任务的这个目标的驱动下,自己去探索学习,从而达到技能培养这个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实践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学生自学,互相帮助,努力探索。教师表面上是个“旁观者”,其实是个“导演”。

3.4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任务驱动的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几个学生组成的一个小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恰好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因此在任务驱动中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交流意见等形式来共同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共同提高。

3.5教学内容的选取

根据生理学知识点多、理论抽象深奥的特点,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教学内容不宜过多和过深。现在的学生学习主要在课堂,因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习效果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内容过多往往导致讲课零散,重点不突出,讲解过深,影响学生的接受效果,打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对课程性质、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的整体把握上,按课时数的多少,制定教学目标,精选讲课内容。对于初学者一般以掌握基本生理学知识为首要,对一些重要知识点要着重讲解,讲透其中蕴含的机制,让学生听懂、理解,对一些原理和机制过深的非重要知识点可不讲。例如“神经系统”一章是学习的重点,但重点只是一些基本的概念、原理和过程。对高位中枢的机能原理复杂只可简单介绍,不宜深讲,在低于50个课时数的情况下可以不讲。

3.6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的改革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考试和成绩评定这个杠杆,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起到导航的作用。几年来我们对考试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采取开卷与闭卷结合、笔试与讨论或答辩结合的多种考试形式。一般在课程进入一定阶段要求学生结合学习写一篇课程专题论文或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生理学研究进展的综述,这既是对前期知识掌握的检验,也是一次综合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教师对论文、综述进行的集体“点评”,对后期的学习可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一般期中考试形式较为灵活,期末主要采用闭卷考试,但根据综合能力的测试要求,设置多种题型进行全面考核。成绩评定采取2+2+6模式,平时作业(论文、综述等)和期中考试各占20%,期末考试占60%,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几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动物生理学教学中,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

参考文献:

[1]赵燕萍,张士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探索.读与写杂志,2008,5,(5):51.

[2]徐爱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4,(6):36-37.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7篇

1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1.1双语教学的含义及迫切性

双语教学指的是在教学中用两种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旨在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的目的[3]。目前,我国的双语教学主是中文结合英语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早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就提出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这一提议,可见对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重视。因为双语教学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不仅能开阔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还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畜牧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4]。在这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就必须依赖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所取得教学和科研成绩,最终离不开畜牧兽医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手段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何提高高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育水平,如何与世界接轨,最首要的是要掌握语言沟通交流的工具[5]。因此,在我国高校尤其是畜牧兽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势在必行。

1.2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部在继2001年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要求各高校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后,又在200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高校要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数量,鼓励高校在本科教学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说明了双语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开展双语教学重要性在于对教师通过研读相关的英文原版教材,不仅能丰富和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面,还可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英语水平,强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学生双语教学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了解动物生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而且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逐步提高在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能力,无形中为提升走向社会的综合竞争力打下基础。

2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

本学院施行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队伍:本学院动物生理学课程组的5名教师均为畜牧兽医专业博士,不仅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专业英语基础也比较扎实;而且,有4名老师有在国外至少一年的科研经历,英语发音及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也相对较强。这无疑为在本学院开展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2)本课程自身特点:动物生理学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细胞生物电现象及形成机制、血液循环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呼吸及其调节、尿生成及调节等,对本科生来说这些内容相对抽象、难懂。若仍以传统的口授、板书、挂图等教学手段讲解,很难清晰地展示其动态过程;而且对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学生的想象力也产生一定的挑战。(3)校的软件配置和硬件设施:校图书馆有大量的相关中外文资料可供查阅,所在办公室有高配置的网络计算机可用于平时的查询使用。另外,几乎所有的教室已安装多媒体设备,为双语教学提供了现代化手段,强大的管理及维修团队保证了多媒体设备的正常顺利使用。由于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用非母语的英语形象地描述某一复杂的活动,若有多媒体的辅助,即使再复杂的动态过程也能直观展现出来,这不但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解肌肉收缩过程时,神经-肌肉接点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肌细胞上的传导、横管处兴奋-收缩偶联及肌丝滑动等过程若只用板书和挂图等手段很难直观形象地展示;而利用多媒体这一辅助工具,将相关图片、英语音频、视频及动画融入在课堂教学中,上述过程就会生动形象的展现出来,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3生理学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尽管生理学双语教学具有种种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出种种问题。(1)语言运用:我国目前对双语教学语言的使用标准没有明确规范[6]。在各个高校两种语言的使用比例并不相同,本校一部分专业课双语课堂教学中英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多,这种双语教学方式脱离了本校实际情况,使得大部分学生像听“天书”一样,根本不了解深刻含义,教学效果就不难想象了。(2)教材选用:目前的双语教学,尤其是动物生理学没有统一的双语教材,可供参考的英文教材及相关资料尤其缺乏。大多情况是,开展双语课的专业课老师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及经验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相关的英文资料及英文课件,或将中文课件译成英文。这会导致同一课程组的老师由于翻译水平的差异引起精确性出现差异,造成教学上的随意性及对同一内容表述上的差异性。(3)教师方面:虽然本课程组大部分老师具备良好的学术背景(具有农学或生物学博士学位)及国外留学经历,但英语毕竟不是自己母语,想要在双语教学中用英文准确表达教材中的内容,难度相当的大,更不用说那些用汉语都很难表述清楚的内容了。若老师用生硬的英语进行授课,相信大部分学生都会听得迷迷糊糊,不但专业英语水平无提高,连专业知识也没掌握住。(4)学生方面:本学院招收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英语基础整体上较差,虽然阅读能力稍好,但听、说能力弱;若让时间被严格控制的生理学双语课上听懂英文专业词汇及相关知识十分困难。(5)教学效果不理想:①双语教学占用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为保证教学进度,不得不对内容进行删减,教学内容在量上大打折扣。②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课堂上的英语交流也妨碍了师生间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讨。

4开展生理学双语教学的应对措施

(1)适当定位: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应将双语教学定位在“以汉语教学为主,适当渗透英语”的基点上。本学院的动物生理学一般开设在大学第三学期,这时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公共英语水平普遍偏低,故教学过程中外语使用的比例不易过大,以免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2)教材选择: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目前教学现状的英文版教材和中文统编教材,并将二者有机融合。在讲义中对原版英文教材进行注释,兼容中英文教材的优点,尤其对出现的专业词汇、术语增加中文注释;在每章结尾增加中文概要,以利于学生对教学要点的理解和掌握。(3)双语教师培养:即使授课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英文水平,要想使双语教学有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开课之前还需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专业外语培训,尤其是口语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英语发音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4)教学对象:由于学生个体英语水平的差异,双语教学可预先设一个实验班,授课对象定为有一定英语基础、英语听说能力较好、理解力较强的学生。班级人数不宜过多,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上课内容,以便跟上课堂节奏。通过实验班双语授课经历不断总结双语授课心得和教学经验,提出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双语授课方式和方法。

总之,只有制定出适合本学院实际情况的动物生理学教辅材料,形成包括教材、讲义、课件在内的一系列双语教学资源,建立较完善的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以期为本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陈晓光 吕琼霞 刘玉梅 邓雯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赵翠燕,闫文龙,许钦坤.动物生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1).

[2]孔凡志.《动物生理学》课程双语教学初探[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

[3]刘延吉,田晓艳,阮燕晔.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4]徐雪高,陈洁,李靖.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历程与特征[J].中国畜牧杂志,2011(47).

[5]邱宝利,刘飞平.浅谈涉农专业双语教学的必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255-02

动物生理学是从整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系统研究健康动物机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中的主干基础,也是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水族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重要地位。在动物生理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科特点及行业发展,将基础理论与水产养殖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对动物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对培养适应当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1]。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动物生理学实验是动物生理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本科生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理论知识、锻炼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动手意识的形成,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因此,在探索和改革动物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我们将动物生理学实验单独设课,这既有利于考查理论教学效果,又可以促进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如何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上海海洋大学在水产养殖、生物学等学科的特色及优势,基于水产养殖、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等行业的发展,将实验内容与不同学科有效协同,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运用知识和科研创新的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是影响教学的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既是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2]。上海海洋大学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团队主要由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青年教师是教学的主力。这有利有弊。一方面,青年教师思维活跃,易于接收新事物,同时也易与学生沟通。另一方面,大多数青年教师存在实际教学经验欠缺,对课堂的教学环节掌控不足等问题。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身需要有一桶水。与理论课的教学相比,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除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对实验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解析,使实验教学过程灵活、深刻。因此,加强青年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是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青年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网络课程培训等方式,学习各类教学方式方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验课教学实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特别是掌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实验报告的批阅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能力。首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青年教师必须熟悉和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每一位青年教师在进入实验课课堂之前,认真做好预实验,这既可以熟悉每个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对阐述实验现象涉及的理论进行充分准备。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需切合实际,因才施教。如,与医学专业的学生相比,水产养殖、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学生解剖学知识相对薄弱。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的标本”这一经典实验中,在剪除蟾蜍躯干上部、皮肤及内脏时,未采用教材及视频中示范的从背侧直接剪断脊柱,而是将蟾蜍固定于蛙板上从腹部进行解剖,便于学生对蛙类神经及腿部骨肉的识别,进而避免剪断坐骨神经,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第三,重视实验报告的批阅。批阅实验报告是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师的学的过程。教师在批阅学生的实验报告后,可以认真了解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清晰地知道学生的想法和思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错误的加以纠正,正确、有新意的加以鼓励和表扬。

二、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涉及专业广,授课学生多,学生所需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各有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选择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因此,虽然是同一门课程,同一本教材,但授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各有所侧重。在兼顾专业培养要求的同时,坚持从简单到复杂、从验证到创新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优化。目前,动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动物生理学实验基本实验方法及实验技术介绍、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包括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骨骼肌收缩特性观察、反射弧的特性分析、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分析、离体心脏灌流、鱼类血细胞分析、环境因素对不同食性鱼类消化酶活性测定等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动物分别为两栖类(蟾蜍)、家兔、鱼类(包括鲫鱼、乌鳢、团头鲂等)。水产养殖与动物科学专业均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而动物生理学是一门偏向理论且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动物生理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到动物生理学在水产养殖中所起的作用。因此,针对水产动物饲料的研发中,开发优质价廉的水产动物饲料蛋白源,是水产养殖业摆脱困境,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课题[3]。对水产养殖、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不同食性鱼类水消化酶活性测定的综合性实验,并要求学生以“环境因素对不同食性鱼类消化活性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实验设计。上述教学内容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不同食性鱼类消化生理的特性,也为其在后续的水产动物营养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大学教学中,所教知识具有高深性、前沿性和探索性,教学与科研结合十分紧密,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习已知与探索未知的统一[4]。在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向学生介绍著名的或经典的动物生理学实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综合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一项最重要的软性工具,决定着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互动效果。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前者侧重于教师的“教”,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后者包括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将传统教学方法与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郭沫若曾说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很显然,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实现这一目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包括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三大类,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传统和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如验证性实验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综合性实验则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结合,即教师课前设置问题、学生预习、操作实验、教师在课堂设问、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寻找答案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设计性实验则根据学生自愿和课程组教师负责指导的原则,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从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撰写、实验汇报等全过程。考核方法则在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的基础上增加了实验设计,进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以“离体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实验”为例,实验前先提出问题,即“环境及理化因素是否会影响小肠平滑肌的收缩特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示范或观看视频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同时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做好相关实验记录。通过实验学生观察到NaOH、HCl、肾上腺素、乙酰胆碱、CaCO3等因素均可引起平滑肌收缩发生改变的实验现象,这解决了实验前的问题。此时,教师提出“环境及理化因素是如何引起平滑肌收缩频率及幅度的变化?”启发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和讨论。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与预设结果不符的实验现象,如NaOH和HCl既可引起平滑肌收缩肌增强,但也可能获得与之相反的结果。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操作中是否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综合所学理论知识,查阅相关文献,对相关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针对学生讨论出的结果,教师不是简单的回答对与错,而主要针对他们在分析思考问题时表现出的对概念和原理不清楚部分,简要指出他们的错误,引导学生弄清楚问题的实质。通过上述方法,一方面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动物生理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动物生理学实验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持之以恒,教学内容需要随着专业和学科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不同教学方法的合理综合运用仍需不断探索。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本,根据动物生理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阿琴,魏华,曲宪成.基础理论课适应行业性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8):80-81,84.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加强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要从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团队精神,抵抗挫折以及实事求是的作风等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从鲜活、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中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精神。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来源,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高等学校中的实验课程不仅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它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是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完成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动物生理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验教学的优势是让学生从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中认识,理解和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培养学生对真理和知识永无止境的探求的精神。

一、培养学生爱护实验动物的意识

实验动物对人类的健康具有重大的贡献,但是如果漫无科学目的或者反复盲目进行动物实验,就会给动物的身体造成莫大的痛苦,故应尽可能的减少活体动物实验,更有必要寻求代替实验方法。对必须进行的动物实验要将实验动物的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实验动物是人类的“替代者”,在各项科学研究和产品鉴定过程中,它们为了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福利和健康,承受着痛苦甚至牺牲。从1628年哈维利用动物发现血液循环从而把生理学确定为一门科学开始,到十九世纪认识糖尿病的本质,二十世纪抗生素及磺胺药物的发明,单克隆抗体的发明及体细胞克隆成成功,再到目前正在进行的生命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等若干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飞跃都离不开实验动物。从道义情感上讲,人们应尊重和爱惜实验动物。在实验动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一个有道德、有文明的人要关心自己是否人道地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学生如果不爱惜实验动物就忽略了精神、神经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当实验动物遭受到虐待、创伤、粗暴对待等意外刺激时,其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机体代谢都与正常时不同,不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同时手术对实验动物创伤大,也造成动物损失。在试验中的饲养管理和处置都应想到动物的感受。关爱实验动物,善待实验动物,是每一个动物实验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保护环境,防止因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造成公共卫生事件。对实验动物尸体及废弃物进行焚烧,对维护科研正常秩序,加强对实验动物生产及动物实验研究管理,确保生物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证明了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和物种进化过程,认为人和动物的亲缘关系不仅仅是在智能上比较相近,而且在社会生活方面包括在道德方面都非常相近。所以他说,对动物的人道是人类所能继承的最高贵的美德。

二、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我们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安排了数个实验,充分涵盖了生理实验最基本的操作和技能,包括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急性动物手术操作,微机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等等,这些基本技能是完成动物生理实验课所必须的,同时也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打下良好和重要的基础。

三、实验现象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观察不只单纯看到,还包含思维过程在其中。实验现象的观察包括主动观察和被动观察。

主动观察是有意识安排的,通常是根据预期结果安排的观察。做实验时,如果只看到预期的现象,就有可能错过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预料之外的现象却最有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发现。虽然这种可能很小,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结果和数据要及时如实地记录。记录必须准确、简练详尽和清楚。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习惯。

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生理学实验是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行为。这其中的理解,沟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这是未来科学工作者必备的素质。从教学的角度讲,每个学生都要有机会接受到训练,从实验研究角度讲,完成实验是大家合作,共同努力的结果。

五、锻炼学生抵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作风

动物生理学实验的实验对象是动物机体,所以,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很多。如果实验取得预期的效果,获得成功是件好事,但如果实验未能获得预期效果也未必是坏事。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步骤,讨论实验细节,改进实验操作水平和技能,培养锲而不舍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燕,曹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2006(3).

2、陈忻华.综合性实验的开设,2005(10).

3、周娅.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尝试与体会,2002.

4、周小玲,柯美珍.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9).

动物生理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回国后,韩正康即开始家畜生理学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将主要精力贯注于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为畜禽营养生理及其调控。

韩正康首创动物十二指肠、胰、胆三通瘘管的生理外科手术及其实验研究方法,他率先利用长久性瘘管法研究猪的消化生理及反刍家畜牛、羊营养生理,填补了我国家畜生理和动物营养科学研究中的空白。

他以水牛和湖羊作为主要实验动物,建立了研究瘤胃消化代谢的基本方法,以秸秆类消化与非蛋白氮为重点,系统研究了瘤胃消化代谢的基本规律。对瘤胃微生物的研究除了对我国水牛和湖羊的纤毛虫种类、数量以及对氮代谢作用外,还对水牛的厌氧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作用获得初步研究成果。实验研究表明,一些内分泌激素不但可以经血液通过瘤胃壁或唾液进入瘤胃,还可与瘤胃微生物有关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从而影响瘤胃代谢。在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研究中,韩教授除利用安装瘤胃瘘管外,同时用长久性十二指肠瘘管和血管导管,定量研究反刍动物的复胃和整体消化,在绵羊、山羊、水牛、乳牛、牦牛上获取大量有价值的资料。首次证明反刍动物的复胃粘膜存在消化酶的膜消化作用。他的这一研究,总结成《饲养管理条件与水牛瘤胃消化代谢的研究》一文,在国内学界产生重要影响。

上世纪60年代开始,韩正康教授及其团队就开始泌乳的生理及生化研究,以后,他与广西水牛研究所合作,对摩拉、尼里乳用水牛及其与我国水牛杂交后代的泌乳生理特性,特别是对排乳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80年代,和联邦德国畜牧科学与动物行为研究所合作,为以后开展神经内分泌调控生长、泌乳及消化代谢,以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打下良好基础。

动物实验表明,应用半胱胺耗竭动物下丘脑和胃肠道的生长抑素(SS),促使内源生长激素的生成和释放明显增加,从而显著促进畜禽生长,提高饲料利用效率。通过长时间的实验研究,韩正康教授及其团队发现从牧草提取的异黄酮植物雌激素(芒柄花素)或人工合成的大豆黄酮,可与动物体内的17B―F2受体结合,可提高动物外周血液催乳激素(PRL)水平,诱发乳腺发育(提高大鼠乳腺的RNA和DNA含量)和促进泌乳。生长抑素耗竭剂半胱胺,亦可使受孕大鼠乳腺发育(DNA含量增加)和哺乳期泌乳量增加。上述两种生活活性物质口服也均可促使母猪和母山羊的乳腺发育和泌乳量增加。韩正康教授的这项研究无疑为家畜饲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理调节剂,已在饲料工业中广泛应用。

1978年10月,韩正康教授代表我国参加在西班牙举行的“动物行为学在畜牧中应用”第一届国际学术会议。此后,他积极参加国际间学术交流,多次组织和主持我国的动物生理生化学术会议。在韩正康教授的努力下,中国先后与德国、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关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密切了中国与国际研究领域的联系。

上一篇:农村信贷论文范文 下一篇:研究型教学法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