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5:12:13

地质工程师论文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我省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造就一支高技术人才队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多出成果的社会环境,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制定本标准条件。

第二条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为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

第三条对符合本规定申报条件的人员,通过评审或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表明其具备承担相应岗位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第四条对在地勘、土地和测绘工程专业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等条件的限制,破格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二章适用范围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全省从事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岩矿鉴定及岩矿分析、采矿及选冶加工试验、探矿工程、测绘、土地调查、土地勘测规划等工程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或劳动合同仍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的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和在皖工作1年以上的省外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已取得其他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本标准条件的,可根据工作需要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章基本条件

第七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团结协作,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体健康。

第八条爱岗敬业,勇于创新,努力进取,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为本单位、本系统的发展做出一定的成绩;任期内年度考核或任期考核达到合格以上等次。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学历和资历条件

(一)高级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博士学位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后,取得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5年。

3、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0年,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

4、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5年,现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或在条件艰苦的野外从事本专业工作,取得工程师资格满5年。

(二)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第二学士学位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2、获得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后,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3、获得中专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5年,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满5年。

(三)助理工程师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

2、获得中专学历后,取得技术员资格并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

第十条外语、计算机、继续教育条件

(一)按照规定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并取得合格证,或符合免试条件。

(二)按照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第五章能力业绩条件

第十一条高级工程师条件

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参与重大工程项目或主持和承担大、中型工程项目、重要技术开发与研究课题的经历和能力,能够解决生产建设、技术开发与应用中关键性技术难题;有指导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完成科研、设计或生产技术任务的经历和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及相当奖励,以奖励证书为据,下同)以上1项;或市(厅)级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

2、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厅)级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科研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鉴定(以成果评审鉴定书为据,下同)通过。

3、主持完成2项大型岩土工程勘查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验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发现新矿种、新矿物、新的含矿层位、新的矿床类型或发现并提交地方急缺矿种普查报告,并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鉴定认可。

5、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厅)级基础测绘、地籍测绘、行政区域界线测绘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6、主持设计、编制的省、市、县(市、区)政区图(册)专题图(集)、重要挂图获市(厅)级以上奖励或公开出版,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承担完成1项省(部)级或2项市、县级土地调查(勘测)、土地规划、土地分等定级、土地信息(遥感)、土地整理等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省主管部门验收合格。

8、主持完成2项县级以上土地工程项目规划或设计,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评审验收通过。

9、主持完成1项市(厅)级以上重点工程、科研、技术创新项目,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10、承担完成1项部级二级课题科研、工程、技术创新项目。成果通过项目主管部门的鉴定认可。

11、主持完成1项或承担完成2项市(厅)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编制,并通过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12、有1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以专利授权证书为据,下同),其发明专利已开发实施并取得300万元以上利税(有财政或税务部门证明,下同)。

13、解决生产、建设中重大技术问题,经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对提高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有明显效果,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对外公开发行刊号的省级及以上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2篇以上。

2、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译著)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第十二条工程师条件

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九、十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三项条件:

(一)能力条件

较系统地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有参与或承担科技或工程项目的经历和能力;有参与或独立编写规划、设计书、技术成果报告或地图编制的经历和能力。

(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技术骨干,参加完成的科技或工程项目,获得市(厅)级以上科学技术奖。

2、参加完成市(厅)级1项或本单位2项地质调查或工程勘查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

3、参加完成市(厅)级1项或县级2项土地工程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

4、参加完成市(厅)1项或本单位2项测绘工程项目,成果通过同行专家和业务主管部门审定。或参与设计、编制的地图(册)、专题图(册)、较重要挂图和有关内部图(册),经主管部门审定认可。

5、有1项以上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其专利开发实施并取得50万元以上利税。

(三)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2、撰写有一定技术水平的科研报告、技术成果报告或勘测项目设计、专业设计报告3篇以上,经业务主管部门审查通过。

第十三条工程师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工程师资格,除具备本标准条件第七、八条外,还须具备下列两项条件:

(一)能力和业绩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市(厅)级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2、完成1项市(厅)级重点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工程项目,经同行专家和市级以上主管部门鉴定认可,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

3、承担完成市(厅)级以上行业技术标准、规范1项,并通过市级以上主管部门审定后颁布实施。

(二)论文著作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在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上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2篇以上。

2、公开出版发行本专业学术、技术著作1部(独著或合著,本人撰写部分不少于5万字)

第十四条助理工程师条件

(一)能力业绩条件

基本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具有解决本单位科研、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规划设计、地图编制或工程项目中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

(二)论文著作条件

在市(厅)级以上学术会议上交流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撰写本专业技术成果报告、勘测设计报告等1篇以上。

第六章附则

第十五条申报人的工作业绩和著作时间从取得现专业技术资格后开始计算。判定是否具备条件的依据是个人提供的各类有效材料(原件或经与原件对比验印认可的复印件、复制件等)。

第十六条全日制大中专院校毕业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有关规定可直接认定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

(一)工程师: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或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工作后取得硕士学位满1年,累计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二)助理工程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后,一年见习期满;或获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3年。

(三)技术员:获得大学专科或中专学历后,一年见习期满。

第十七条凡在野外艰苦岗位以及在县城以外(不含县城)基层单位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时,在能力业绩和论文著作方面可给予适当倾斜。

第十八条先取得专业技术资格,后取得《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须从规定学历之日起,任满一个原岗位基本年限。

第十九条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须被单位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并任满一个基本任期年限。

第二十条取得非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转岗到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一年后应转评本专业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在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时,其转岗前后任职资格时间合并计算满一个基本任职年限。

第二十一条申报正高级工程师资格以及破格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按省工程系列标准条件执行,并统一报省工程系列高评会评审。

第二十二条受党纪、政纪处分未满处分期的,不得申报;任期内年度考核不确定等次或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当年不得申报且任期顺延;申报材料有弄虚作假的,除取消当年申报资格外,在以后的2年内不得申报。

第二十三条有关问题的解释:

(一)本标准条件所称的“学历”是指:国家承认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学历。

(二)本标准条件所称的“主持完成”是指:该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承担完成”是指:该项目成果鉴定书(主管部门鉴定认可)注明的前5名。

(三)本标准条件所称的“市”是指:省辖市。

(四)本标准条件所称的“科学技术奖”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进步奖;“相当奖励”是指同等级与地勘、土地、测绘工程专业有关的市级以上政府及省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专业综合奖项。同一奖项多次获奖取其中一项最高奖项。

(五)本标准条件所称的“省级及以上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是指:由国家科技期刊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的,具有CN(国内统一刊号)或ISSN(国际统一刊号)的学术或科技期刊;具有国外公开发行的科技刊物参照执行。著作须有ISBN(标准书号)。论文、著作、技术报告作者,须为本人独立撰写或为第一作者。

第二十四条本标准条件由省人事厅、省国土资源厅负责解释。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跨专业研究生;特殊性;策略

作者简介:陈玉华(1979-),男,湖北武穴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焊接工程系主任,副教授;黄春平(1980-),男,江西吉安人,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讲师。(江西 南昌 33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YB378)、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XJG-11-24)、南昌航空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G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26-02

高度分化同时又高度综合,是现代科学发展所呈现出的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因此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多数量和更高质量的具有开阔视野和广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在研究生阶段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更是受到高度重视,跨专业报考研究生也因此得到广泛的提倡。[1-4]据统计,近年来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考人数有将近50%的考生是属于跨学科、跨专业的。[5]在研究生扩招之前,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中,相当大的比例是源于学生的兴趣导向,或者是一些新兴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需要不同知识结构和知识背景的生源。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化,就业导向所导致的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比例越来越高,但这部分研究生在后续培养中的问题和矛盾也不断凸现。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为例,对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所存在的特殊性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现状

从现有文献调研来看,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不够,涉及该方面的文献非常有限,大庆石油学院[6]对地质类跨专业研究生、浙江财经学院[7]对管理类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大庆石油学院在分析地质类跨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硕士点建设利弊的基础上,对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认为跨专业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设计和实施,即从招生、入学前、授课阶段、开题报告前及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等各个环节结合导师、授课教师及管理人员给予共同的特别关注,协同指导,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克服跨专业研究生的不足,适应地质类研究生教学与培养方式,并发扬其跨专业的知识结构特色,成为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真正成为合格的地质类硕士毕业生。[6]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跨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机制、模式及策略等问题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跨学科、跨专业报考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成长、成才还缺乏有益的指导。

二、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

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是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的方向之一,历来就业前景较好、研究经费充裕、科研条件好,因此,每年都有近60%的生源是跨专业、跨方向报考的。以2009、2010级研究生为例,其本科专业有应用化学、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金属材料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锻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铸造方向)等。

1.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的优势

跨专业考生与本专业考生相比,有一些特点和优势[6]: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思路颇有特色,对于圈内传统观点和学说敢于质疑,另辟蹊径。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焊接学科研究生,本科所学专业为材料类专业的,往往表现出较强的微观组织结构分析的能力,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类专业的,在焊接设备、工装夹具的设计方面和本专业学生相比有优势,这些对本专业生源的研究生构成了激励和促进。

2.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虽然有利于选拔更多的具有宽广基础知识的优秀生源入学,从源头上为培养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的焊接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但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矛盾:

(1)在焊接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存在较大的困难。由于现有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针对本科为焊接专业的研究生所制定的,但现在面对的对象有一半左右是对焊接专业一无所知的跨专业研究生,因为统一授课对象的基础不一样,如果授课内容和难度以跨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那么本专业研究生会“吃不饱”,如果以本专业研究生为基础来安排,跨专业的考生又“跟不上”。

(2)由于与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相差太远(不同的跨专业生源的基础也还有明显的差别),跨专业报考焊接学科的研究生对于焊接专业的一些基础理论问题不太清楚,一方面在后续的课题研究中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硕士论文的质量也不高,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进而影响到整个培养环节的进行。另一方面,部分跨专业学生比较勤奋、努力,虽然能够完成硕士论文、顺利毕业,但硕士论文的撰写中经常会用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词语,反映出其专业基础不扎实,在毕业后的工作中也会出现对焊接专业的很多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内行人说外行话的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自认为:虽然读了焊接方向的研究生,做了与焊接相关的课题,但并不真正了解焊接,在毕业后的工作中缺乏自信心。

三、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策略

针对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日益增多、培养对象的基础相差越来越大这一现状,为了全面提升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跨专业报考的研究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培养中引入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认证的新模式。

“国际焊接工程师”是ISO1473l标准中所规定的最高层次的焊接技术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是与焊接相关企业获得国际产品质量认证的要素之一,获得者可从事产品的结构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保证、研究和开发等各个领域的焊接技术和相应的管理工作,在企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培训内容包括与焊接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既有材料、机械、力学、电子电工等焊接专业基础知识,也有“焊接工艺及设备”、“材料及材料的焊接行为”、“焊接结构与设计”、“焊接生产及应用”四门主干课程,还有国际(ISO)、欧洲(EN)、美国(ASME)、德国(DIN)标准与规程和国际先进的焊接技术、国内著名专家的科研与生产实践经验。

通过对近几年跨专业、跨方向报考南昌航空大学焊接学科的研究生的本科专业、知识结构进行调研,与国际授权的机械工业哈尔滨焊接技术培训中心进行研讨,确定焊接学科研究生参加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条件和资格,结合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要求,对焊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现有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改革,将部分焊接本科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如“焊接理论基础”、“弧焊电源”、“焊接结构”、“材料焊接性”等设置成研究生培养计划的选修课程,供跨专业、跨方向学生选修,使其具备一定的焊接基础理论,以满足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的入学资格审查。通过中期考试后,对这些学生进行国际焊接工程师的培训,并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要求,将部分培训内容和现有课程有机融合,全面提高其焊接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按照“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体系,对参与培养的研究生进行40学时的焊接技能实训,包括焊条电弧焊、气焊、气割、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和氩弧焊操作,提升这些研究生的操作技能和对焊接的感性认识。

四、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效果

3年来,共有23名跨专业报告的研究生参与了该培养模式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吴某,本科所学专业为电子科学与技术,与焊接专业相差甚远,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学校焊接专业的教师,能够胜任焊接专业课程的教学;2012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龚某,本科所学专业为化学工程,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毕业后成为某公司焊接责任工程师,硕士论文被推荐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2013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姜某,本科所学专业为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通过该模式的培养顺利毕业并拿到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并签约某高铁车厢生产企业。

五、结论

焊接学科跨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和本专业研究生不同,且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别也较大,导致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和硕士论文的撰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改革现有培养模式,在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体系中引入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课程,夯实了跨专业研究生的焊接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焊接专业的技能,培养了焊接学科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研究生的就业优势。

参考文献:

[1]杨春艳,王晨.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9):60-65.

[2]沈以赴,夏品奇.国际化培养: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6-38.

[3]熊玲,李忠,赵伟.基于大工程观的工程研究生培养目标及相关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0-65.

[4]杨华.基于工科特点的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2010,(12):3-4.

[5]李秀兵,姚秀颖,何振雄,等.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64-71.

[6]卢双舫,马世忠,付广,等.跨专业地质类研究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09,(2):37-41.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3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 四年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新的地质黄金时代的到来,地质类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一些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例如,(1)工科教育理科化。具体体现为简单套用理科教育方法、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毕业论文数量远超毕业设计等问题,主要存在于两类高校,一是地质类传统强校,它们原本走的就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道路,且受“重理轻工”思维影响,故出现工科教育理科化的问题也不难理解;二是部分新办院校,其地质类专业因缺少办学基础和办学经费,实验教学条件(尤其是仪器设备、岩石和矿石标本等)较匮乏,从而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2)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水平不高。究其根本原因还是高校缺乏办学自、国际化办学进程较缓,加上评价体系混乱且名目繁多,各个高校疲于应付,重申报、轻建设,千校一面,反而丢失了地质类高校/专业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忽略了人才培养目标、途径和模式的多元化。(3)师资整体水平尚待提高。具体体现在师生人数比小于教育部规定的1∶18、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工程背景、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教师水平差距较大、学术大师及教学名师数量较少等问题,这主要是受前些年全国范围内高校盲目扩招和学术界浮躁之风的影响。

二、几点思考

1.回归工科教育,加强地质基本功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地质类专业首先应回归工科教育,即应该从学校、院系和教师多个层面认真思考地质类专业的定位、特色与学生就业出口等问题,是要消除“重理轻工”思维的影响,做到地质理工科均衡发展,而不是要否定地质基础理论的重要作用;应该强化工程素养和工程训练,加强学生地质基本功和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增加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建设高水平产学研基地和野外实习基地,重视相关国家标准、行业规范教育,实施地质工程或找矿勘查案例教学,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逐年提高工科学生毕业设计的比例。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一些高校简单地运用软件,看似可以抑制学术抄袭现象,但实际上软件并不能准确判断不同的文字表达形式是否构成对别人学术观点的抄袭。对于毕业设计而言,存在着更多的尴尬,所引用的规范和标准以及成熟技术无疑多为“重复”,而设计所得出关键成果(如公式、数据等)又不在范围之列。

2.开展专业认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中国正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其预备成员。《华盛顿协议》是工程教育本科学历的国际互认协议,始于1989年,在国际上具有很大影响力,目前拥有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等15个正式成员和6个预备成员。2013年下半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作为地质类专业认证工作的试点,标志着我国地质工程教育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实现国际互认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4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勘查专业、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又相继进行了认证工作。2015年地质类专业认证将全面展开,届时更多高校的地质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将参加认证。推进地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实行国际评价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一项好的做法是发起成立了“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其成员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法国巴黎第六大学、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等10余所世界地学一流大学(学院),通过建立联盟高校之间联动协商机制,开展包括地球科学教育发展国际论坛、科技项目合作与共享、本科生交换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师和科研人员互派访学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促进世界地球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协同发展。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OBOR)建设也为地质工科的国际化办学带来新的机遇。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大型基建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对具有国际视野、能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合作与竞争的地质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3.保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多元化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应进一步调整高校治理结构,增强高校自主办学权,坚持学校和专业特色及办学多样性原则。其次,应因材施教,建立分类培养机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拔尖生培养与普通生培养相互补充,多元化人才培养建议在《地质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也有明确体现。再者,应深化教学方法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包括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提倡个性化培养与学生自主学习)、考试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结果考查,提倡过程考查、创新意识和能力考查)、野外实习基地和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含视频公开课、MOOC、精品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站等)。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应坚持“一制三化”(即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大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本科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尽早介入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和交流。郑州大学实行的创新学分值得推广,即每位学生毕业时必须获得4个创新学分,这些学分来源于参与科研立项、、申请专利、参加学科竞赛、听学术报告等,并通过一套计算规则折合为学分。

4.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构建社会评价体系建立地质卓越工程师培养联盟、地质科教联盟,做实产学研基地和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探索协同创新和育人机制,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落实、专业认证工作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定期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修订,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共同承担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任务,联合用人单位业务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长期跟踪调查人才需求情况和毕业生成长情况,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吉林大学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将以往到企业去实习改为到企业去学习,即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和综合设计连同生产实习都放在企业或产学研基地中进行,这样既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又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中央提出的“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是将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估权交给社会。随着教育部转化政府职能的工作推进,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多方参与的高校教育质量社会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必须打破管理僵化、评价名目繁多及高校办学自小和疲于应付的现状,以中国地质学会组织的地质类专业认证为龙头,取代原有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等活动。

5.建设校园人文环境,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搞好地质类专业教学同样离不开优良的校园人文环境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人文环境对于地质工科人才的品格修养树造尤为重要,地质类专业属于艰苦专业,从业者常年与深山荒漠打交道,奉献精神、事业心、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强健的体格是必备的素质。然而,“地、矿、油”等行业性院校的人文氛围相对较弱,亟须加强建设。2013年大学生原创话剧《大地之光》的公演就再次说明了行业性院校需要人文环境、也能建设好人文环境。该剧再现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热爱祖国、敢于担当和严谨治学的一生,在武汉、北京等地巡回演出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当前,我国地质类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高水平师资是办好高等教育的最重要因素。然而,近年来学术界的浮躁之风对大学教师的冲击同样不小,“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已较普遍。因此,应倡导“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追求学术卓越,构建多元化的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及职称晋升条件,同时减轻大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事业和生活压力;应加强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团队建设,为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提倡大牌教授上讲台,坚持青年教师助课制度,并将青年教师的助课活动也纳入工作量计算;应开展对西部地区及新办专业院校的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学经验交流。在此基础上,全面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地质类专业师资队伍。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大坝基础施工措施 施工技术 加固 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 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千变万化。在我国西南地区,其地质结构复杂,但却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其中大大小小就分布了成千上万个水电站。在这些水利工程中,大坝基础作为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水电站能否安全运营,同时也关系到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大坝建设完成后,地基由于开挖和大坝基础经受长期的风化侵蚀和水流压力,导致大坝基础存在安全隐患,这是不容小视的灾难性问题。

二.大坝基础清理和基础缺陷处理措施。

1.施工程序。

坝肩开挖前,先清理地表植被。利用地形条件修筑施工道路,并利用河谷两岸宽缓地带提前开挖低线公路,形成集渣平台,然后按照“自上而下、分层梯段开挖” 原则组织施工。各部位土石方开挖前,有条件的提前形成进入施工作业面的施工道路,无法布置道路时,做好设备避炮和防护工作。根据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上部开挖每完成一层开挖,需清理工作面,经承包人与工程师联合检查确定可以作为建基面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除少量地质缺陷处理外,避免二次回头重新开挖而造成各方面的损失。河床基坑开挖前先排水,在坝基设计线外先开挖集水井,采用水泵抽水,确保工作面干地施工。基础开挖至设计开挖高程及边坡线后,认真进行检查和清理,对于开挖揭示的裂缝、裂隙、断层、软弱夹层、剪切破碎带、不良岩石带及其它地质缺陷按合同技术文件要求和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

2.大坝清理。

原则上,各部位土石方开挖每完成一层开挖,需清理工作面,经承包人与工程师联合检查确定可以作为建基面后,再进行下一层的开挖。避免二次回头重新清理工作面,因施工道路中断而造成设备及废渣运输困难。

2.1清理作业前施工准备:布置供风管、供水管至工作面,准备清基工具及设备(铁锹、耙锄、撬棍、手推胶轮车、长臂挖机、风镐、气腿手风钻,脚手架管等等),施打固定安全绳用的带钩锚杆,组织清基队伍,配备个人安全防护用品,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安全交底。

2.2清理作业。

首先清理开挖开口线周边和坝基两侧边坡。人工用铁锹或耙锄、撬棍等将两侧边坡的残留碎石、浮渣、覆土、杂物等清理干净,较小(拟定块径小于50cm)的松动的孤石和危岩应予以撬除。针对较大的潜在危石及倒悬岩体,需请示工程师,协商一致后按处理意见进行有序处理。随后人工清理坝基。要求将坝基范围内松散的碎石、岩屑、泥块、杂物等清理干净。对于平台基础面的废渣可采用手推车人工推运集中后,配合长臂挖机运出工作面,再用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对于斜坡基础面只能采用人工逐步向下清理,所有清渣人员须分别系好安全绳作业。废渣清运后用高压风清扫基岩面(或用高压水冲洗),使开挖建基面露出干净清晰的基岩面,以便工程师查看地质结构分布。

3.基础缺陷处理。

对于坝基开挖清理后揭示的裂缝、裂隙、断层、软弱夹层、剪切破碎带、不良岩石带及其它地质缺陷按合同技术文件要求和工程师的指示进行处理。大坝建基面上的裂缝、裂隙首先需用高压水冲洗,并用高压风清扫干净,清理的深度至少是缝隙宽度的三倍,或由工程师指定。然后采用20MPa水泥砂浆(砂∶水泥∶水比例2∶1∶1)填缝使其完全封闭。如果缝隙宽度大于50mm,则采用Grade 20/19混凝土填缝使其完全封闭。如果裂缝细小狭窄,则采用水泥浆(水泥∶水比例1∶1)灌注和涂刷缝隙使其封闭,缝口的水泥浆应高出岩面约10mm。平坦或缓坡岩面上的孔洞首先应挖除孔洞内的软弱岩石并用高压风或高压水清理干净,然后回填混凝土,当孔口宽度及深度小于500mm时,采用Grade 20/19混凝土;当孔口宽度及深度大于500mm时,采用Grade 20/38混凝土。回填混凝土表面坡度应与基础面一致,混凝土表面应冲毛或凿毛。

三.大坝基础混凝土防裂技术。

由于大体混凝土在原材料质量合格的条件下,最易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温度梯度形成应力和自身收缩形成体积变形,显然,若要有效地防止裂缝,从施工技术和工艺层面全过程采取综合措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1.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根据混凝土生产的抽检结果和室内优化试验成果,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减少砂率和用水量。为减少仓面浮浆,减轻泌水,以及满足施工工艺需要,对个别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并陆续增加使用低热水泥、聚羧酸类减水剂,以更好地满足提高混凝土温控防裂性能、方便施工的要求。针对最易发生裂缝的高标号混凝土,相应采取了提高粉煤灰用量,优化外加剂掺量,使用低热水泥和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等措施。

2.严格控制出机口的温度。

为了严格控制出机口温度,在混凝土生产中采用二次风冷骨料、加片冰及加冷水拌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用于生产混凝土的骨料经过二次风冷,特大石、大石和中石的内部温度达到.1.5~-3℃,小石表面温度达到6-8℃。同时控制水泥进罐温度在60℃以内。混凝土拌和中的片冰和冷水掺量根据二次风冷后骨料的温度和砂子含水率来确定,加冰量一般30~60kg/m3。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出机口温度每小时检测1次。

3.加强混凝土运输管理。

供料线沿程保温、降温,使用塔带机浇筑时,混凝土直接从拌和楼经供料线运输入仓。为减少预冷混凝土在运输途中的热量倒灌,采用了封闭上部皮带进行保温和对下部皮带背面冲水进行降温的措施。通过仓位两侧布置的喷雾管喷雾,在浇筑仓面上方形成一定厚度的雾层,一方面雾层阻挡阳光直射仓面,另一方面雾滴吸热蒸发,达到降低浇筑部位上方环境温度的目的。

4.改进混凝土浇筑工艺。

混凝土浇筑包括模板、钢筋、预埋件、仓面处理、下料平仓、振捣、收仓等多道工序。针对每一道工序的防裂重要性,在大坝混凝土施工中进行全过程的工艺改进和创新。

5.提高混凝土养护处理。

对于每一仓混凝土浇筑,收仓后及时洒水养护,仓面养护一直进行到上一层面浇筑为止,而永久外露面的养护期也远大于规范要求的养护期。在夏季养护时,浇筑仓面采用旋转喷头自动洒水养护,每台洒水器通水流量为12-15L/min,对于洒水器洒不到的部位辅以人工洒水养护;而上下游面、纵横缝则采用中25mm塑料管,每隔20-一30cm钻由lmm左右的小孔后,挂在模板或外露拉条上进行流水养护。在冬季养护时,浇筑仓面保温被覆盖后,全部采用洒水养护,始终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对部分长间歇仓面派专人进行流水或洒水养护,使仓面保持湿润。

四.结束语

大坝基础的安全性能是水利工程正常运营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水利工程管理的核心内容。大坝基础在设计、施工、维护、使用等方面,都需要格外引起重视。为了使大坝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从勘测阶段开始,直到大坝竣工后水库的管理,都需要全面慎重的考虑,认真做好施工管理工作,提升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大坝基础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鸿丽 CHEN Hong-li 龚家坪大坝基础处理设计及施工 [期刊论文] 《人民长江》 PKU2007年2期

[2] 刘旭 蔺胜江 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的设计 [期刊论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16期

[3] 李祖仁 LI Zuren 柬埔寨达岱(TATAY)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 [期刊论文]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2年3期

[4] 樊军军 火谷水电站大坝基础处理施工特殊情况处理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5期

[5] 钟世华 对水利枢纽大坝基础处理设计的探讨 [期刊论文] 《陕西水利》2010年4期

[6] 罗洪波 崔进 LUO Hong-boCUI Jin 大花水水电站拦河大坝基础处理设计[期刊论文] 《贵州水力发电》2007年2期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6篇

坚持产学研结合,建立稳定的培养基地

充分利用校内学科平台,发挥校内资源优势

学校的学科平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通过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整合校内资源,加大实验室的开放程度,发挥了校内资源在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目前,地质工程领域所涉学科拥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个油气地质实验中心;拥有地质学、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和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积极开拓校外培养基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产学研合作委员会(1991年成立)指导下,学校以“协议合作”的形式,与石油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培养基地,既能保证稳定的生源,又能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学校为企业既提供了技术支持,又培养了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实现了共建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学校与胜利油田、大港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长庆油田和新疆油田等大型石油企业合作,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培养基地,制定了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保证了稳定的生源。

适应企业需求,调整培养计划

学校本着突出工程领域特色、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和输送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增强国有企业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原则,进行了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订工作。

学校和企业人事管理部门共同协商,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力求理论性与实践性、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知识面与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

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工程硕士生的创新能力

双导师将社会与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吸收校外新鲜血液加入导师队伍,集理论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于一体,突出导师组集体培养的优势,这种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是对传统单一、封闭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超越。双导师制不仅有以校内教授为主的学术导师,而且有校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师等来担任职业导师。校内外两位导师合作指导,交流情况,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有利于研究生在读书期间拓宽知识面,增加社会经验,缩短成才过程,并能促进导师水平的提升,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挥双导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工程硕士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双导师制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学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两位导师虽一个在学校、一个在企业(管理部门),但彼此经常交流情况,共同制订指导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共同探讨工程硕士生培养方案的实施等,能够充分发挥工程硕士生培养的导向功能。与此同时,校内外导师积极沟通,引导研究生在实践中验证和解决问题,鼓励研究生对事物的本质规律进行深入探究,边思考边实践边验证,逐步寻找突破口,能够发掘出研究生自身的创新潜力。

发挥双导师的整合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生的社会活动力

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有利于研究生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同时,社会活动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培养过程中,双导师都是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具体指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能够提供更多社会资源供研究生利用,指导研究生以问题牵引创新学习,多出原创性成果,研究生在这种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中更易出创新成绩。

发挥双导师的保障作用,提高工程硕士生的综合素质

双导师制育人模式使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有利于研究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双导师的合作,有利于学位论文的选题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项目相结合,让研究生直接参与到生产第一线,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对之研究利用提炼成为新知识,知识加以应用就形成了新的生产力,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节省了研究经费。双导师制教育模式强化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由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实行双盲评审制度,严把学位授予质量关

双盲评审制度

长江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全部(141篇)实行双盲评审,其方式是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将其送审稿一式三份(论文中隐去指导教师和工程硕士生的名字,以及能体现个人信息的相关内容) 连同评阅意见书送达3位评阅人(校内专家1名、企业专家1名、申请人单位和学校之外的专家1名)手中,评阅人按照评阅意见书上的内容逐项评阅。最后评阅人将评阅意见书送交或寄回学校研究生学院,由学校研究生学院交给作者本人。盲评通过才能参加答辩。

增强学位论文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双盲评审保证了对学位论文评审的客观性、真实性。由于专家没有顾虑,评审意见比较客观,避免了以前论文评阅中存在的虚高现象,匡正了论文评阅中存在的不良风气。双盲评审的过程更加严格,对工程硕士论文的评价更加客观,更能体现出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真实水平,也有利于学校了解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真正水平。对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不姑息迁就,要求工程硕士生进行整改,直至符合答辩要求,才允许参加答辩。

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学位论文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下完成,要求研究生能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论文实际工作时间均不少于1年半。要求工程硕士生与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加强交流与沟通,做到师生之间优势互补、教学相长。要求论文选题内容来自企业生产和科研实际,能应用学科前沿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去解决企业在工程技术中的难题,或开发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论文研究要有较高的创新水平,研究成果应有较高的实际价值,结果能直接应用于企业生产实际。

工程硕士生培养效果

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2004~2006年毕业工程硕士141名,毕业的工程硕士生大部分已成为油田各企业的骨干。如:2004年毕业的孙宝佃,2006年晋升CPL技术中心的总工程师,为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2006年12月被聘为中石油集团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首席专家,先后获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2005年毕业的徐义卫,现提拔为胜利油田分公司清河采油厂厂长,教授级高工,他所主持和参与的“测试资料的非常规解释方法研究”等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05年毕业的周芝旭,2005年12月被任命为中石化江汉局物探公司经理,局副总工程师,先后获江汉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均排名第一,2005年11月出版专著《山前带地震勘探实践》(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毕业的张福祥,现为中石油塔里木分公司勘探事业部副经理,教授级高工,他作为主要成员所承担的“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和山地超高压气藏勘探技术”项目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主持完成的“克拉205井高压气田钻井完井及储层保护配套技术”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克拉2大气田高压高产气井测试技术”项目获部级高效开发奖,2005年被评为中石油集团高级专家。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7篇

1999年,李朝林上任伊始,公司的产值只有64.45万元,利润只有26.92万元,加之事业经费投入的大幅减少和国家勘查项目的锐减,职工大批下岗,技术人才严重流失,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公司主业发展停滞,多种经营举步维艰,单位经济十分困难。面对重重困难,李朝林意志坚定,充满自信。在做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他果断提出发挥勘查专长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提高装备水平走市场化发展之路、登记资源希望区走矿权兴业之路三大发展战略。到2008年,公司实现产值3000万元,是1999年的48倍;利润达到1348万元,是1999年的50倍;人均收入达到32600元,较1999年增长了10倍之多。职工上岗率达到95%以上。

十年来,公司专业队伍已从原来只有20多人的小项目部发展成拥有生产科、技术科、地震队、电法队、测量队、物探研究室、资料处理室和资源预测室,集预测、设计、勘探、处理和报告提交为一体的专业化队伍,目前公司拥有研究员5名、高级工程师27名、工程师41名,

探矿权的登记和转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先后获得了21个区块的探矿权。探矿权的登记和转让,不仅为公司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也为公司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特别是登记发现了储量达3个亿的龙家堡大煤田。该煤田的成功发现为全省煤炭资源接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吉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为吉林省的煤田地质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十年来,公司共投入6500万元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和改造。先后购置了世界先进的408和428数字地震仪和相关的配套设备,数据接收链达到7346道,同时,先进的电法仪、RTK测量仪和各种类型钻机设备的不断引进,极大地提高了公司的市场竞争能力。

李朝林十分重视地质市场的开发和服务领域的拓展,相继开发了大庆油田、吉林油田勘探市场,内蒙和山东等地煤田勘探市场,江苏、浙江测绘市场。服务领域涉及煤田和油田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危机矿山地震补充勘探;城市地震勘探和灾害地质勘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查。取得了地球物理勘查甲级资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乙级资质,工程测量和固体矿产勘查的乙级资质。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HSE健康、安全、环保体系认证,取得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施工合格供方网络成员资格证书。取得了商务部批准的对外承包经营资格和省安监局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十年来。完成各类地质报告103个,多篇专业论文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奖。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8篇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经济建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设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高速公路的发展满足了城市间的交通运输需求,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以过硬的质量为基础,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而测量工作贯穿于高速公路施工的整个过程,直接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本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就高速公路的不同施工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重点做一些探讨。

1施工准备阶段的测量监理工作要点

1)首要工作是编制详细的测量监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中的内容应当包括:所有施工部位的测量工作的具体限差要求,测量自检和抽检工作的手段方法,测量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及改进措施。细则编制完上报业主,由业主审核并修改。然后召开测量技术会议,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测量监理实施细则的各项条款并指出测量施工时的注意事项。2)组织交接桩,与设计、施工单位一起将合同段内的所有控制测量点、辅助点、中线桩等进行现场校验,并立即组织承包人进行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测。在复测过程中,发现点位与实际有偏移或者埋设不稳定等情况,应立即上报业主和设计单位,协调处理。3)审查承包人的测量技术人员资质。承包人的测量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施工经验。作为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对他们尤其是测量工程师的业务能力进行考察,如发现有不满足要求的,要求承包人进行更换。4)检查承包人的仪器设备。要求承包人上报所使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名称、数量、型号及正规标定机构出具的标定证书,然后对其上报的仪器设备进行逐一检查,如有不符合要求的,要求承包人更换或增加。按照我的经验,最好还应该对几个同类别仪器进行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互比较,避免仪器之间存在读数等方面的误差,而对以后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5)复核图纸。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拿到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后,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该马上对图纸进行复核,尤其对桥梁桩位坐标,路基纵横断面设计标高,桥梁、构造物各部位设计标高,隧道、桥梁和路基衔接处标高进行复核,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代表联系。在连云港港东疏港高速公路项目中,我们就在复核过程中发现设计图纸上新光路主线桥0号台的坐标与实际计算出的坐标不符,及时与设计代表联系沟通后,纠正过来,避免了责任事故的发生。

2施工阶段测量监理的要点

2.1施工放样方案的审批

对任何施工部位进行施工测量之前,施工单位必须申报施工放样测量方案,经测量工程师审批后方可组织实施。这项工作需要认真对待,首先要审查测量方案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其次要核算放样数据的准确性。

2.2对报验单的审查和批复

施工方根据批准的施工放样方案进行放样。对工程的任何部分进行平面和高程的放样都必须填写施工放样报验单。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进行必要的现场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察和巡视,以监督方案的执行,并根据承包人提供的放样资料进行现场抽检,对抽检数据和施工单位的自检数据进行比较,如符合规范要求则签字认可。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经常检查控制点尤其是加密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因为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很容易对控制点造成破坏或产生位移和沉降。

2.3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理

为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实地指导承包人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首先应该注意对控制点的保护和复测。设计单位提供的一些原始控制点有可能在施工作业范围内,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要求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把这些点及时引到施工作业范围外或者引到施工完的稳定的结构物上,并及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加密,以免被破坏而影响测量放样工作。每半年组织一次全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联测,保证控制点满足施工放样要求,在一些沿海地区或者地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条件差的地区,应该适当增加联测频率,比如一个季度全线联测一次,或者在雨季过后增加一次全线联测。在连云港港东疏港高速公路项目中,因为当地的地质条件很差,全线基本都是软土地基,采取后一种做法,在雨季后增加一次全线联测,很好的保证了导线点和水准点的可靠性。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于关键部位,如桥梁桩位,结构物轴线等,要做到百分之百的抽检频率。在构造物施工时浇筑大量混凝土,如大跨度箱梁悬臂浇筑施工时,应加强变形观测;浇筑后还应对悬臂梁进行挠度观测,并将这些数据作为下段悬臂箱梁立模的依据。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测量监理注意事项:在路基施工前,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当和业主、施工单位一起对原地面高程进行联测,并与设计图纸上的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地面高程进行比较。在施工开始以后,高填方和深挖方是检测的重中之重,每填1m左右或挖1m左右,测量监理工程师就应当去现场检测路线中线和路基宽度。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路基的沉降进行动态观测,以确保路基结构在施工工程中的整体稳定性。

2.4分项工程竣工后的测量监理

在各分项工程完工后,承包人都要在构造物上定出轴线和标点,并将数据资料整理好,填写报验单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审批。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该先对数据进行核准,然后到实地测量检查,确保数据在允许限差范围内。

3交工验收阶段测量监理要点

高速公路进入工程收尾和交工验收阶段,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经过长时间的施工,原有导线和水准点难免被破坏或使用不便,此时测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在路基路槽整理和桥梁桥面铺装施工之前对全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复测,将该成果作为桥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施工的依据。在路面施工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应加强对路面结构层标高的检测力度,确定各结构层的不同设计厚度,同时应保证施工测量人员精心操作,严格控制好横断面上各点标高和左、右宽度。在资料整理中,测量监理工程师必须做好测量台账,及时填写监理日记并上交;保存好所有的原始测量记录,分类归档,作为质量评定和工程结算的重要资料。超级秘书网

4结语

测量监理工作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监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建设三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内容,这就要求测量监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平时的工作中要耐心、细致,不能有一点马虎。做好测量监理工作,测量监理人员除了要有扎实的测量专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知识外,还必须要掌握与国家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熟悉监理工作的一般理论、原则、方法和程序以及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章书寿,华锡生.工程测量[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2006.

[2]聂让,付涛.公路施工测量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程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31-02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10年以来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各高等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都重新进行了思索,并提出修订计划方案。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以此为契机,经过两年的准备和酝酿,成立了“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该实验依托2011年本校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工程”两个专业为背景,根据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以培养适应21世纪地质工程行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的,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地质工程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优秀的综合素质的地质工程科学领域创新人才为目标,多次召开会议制订讨论创新班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着力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计算、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工程力学作为该培养计划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提高学生计算、分析能力方面处于“排头兵”的地位。学院领导强调该实验班课程必须由授课经验丰富、教学效果最好的教师来承担。本人作为任课教师之一,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为实现提高学生三大能力素养的目标,在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尝试。

一、课程教育思想改革

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改到难处是“课程”。课程教育思想本质上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反映,是课程改革的思想先导。社会需求在变,课程设置也必须根据需求做相应的发展,走内涵发展之路。工程力学课程作为经典力学,传统上偏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作为非力学和理学的学生,是会有一定难度的。许多学生从中学到大学都会把力学作为学习的“拦路虎”,无疑从心里上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隔阂。“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是从本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几轮考核选的,因此,他们具备学好这门课的基础。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许多学生对力学课程怀有畏惧感,片面认为只有力学专业的学生才能、才需要学好力学。因此,对于这些学生首先要其克服“畏难”情绪,从思想上放下包袱,鼓励学生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就一定会学好工程力学。

二、课程内容改革

工程力学作为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涵盖了原有“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大部分内容。从学时上来说,该门课程几经变动,大部分学校学时为60~80学时不等,本校“地质工程”本科创新实验班学时设为72学时。传统的工程力学教学偏重于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书上的例题和习题主要都来自于机械工程实际,模型也大多来自于机械和工程设计。对于没有机械工程基础知识背景的学生来说,历来觉得工程力学的例题、习题太过抽象,不好懂。本次创新班的工程力学教学不能完全照搬以往的课程内容,既要兼顾传统工程力学的基本内容的讲授,又要结合“地质工程创新实验班”的终极培养目标。因此,教学中我着重强调工程力学在地质工程中的一些应用,搭建工程力学学科基础课程与专业应用之间的联系桥梁。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以地质工程实践为背景,以力学基本素养和能力提高为准绳,以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在地质工程领域的应用为主线,着力强化地质现象中的力学分析方法的指导。教学中采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采用力学基本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在教学中增加了许多地质工程中的力学应用实例,比如讲了四种基本变形的受力特征和变形特征后,引入滑坡中的力学现象,将构造地质学中的节理、断层与基本受力、变形做了对比分析,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讲到应力状态分析一章后,马上介绍工程力学与地应力分析之间的关系,把本来很抽象的力学理论问题与后续专业课程内容结合讲授,使学生体会到了学习力学的意义,普遍提高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三、课程授课方式和手段的改革

近二十年来,随着工程力学学时的调整,各工程力学授课教师在授课方式上都做了大量的改进。比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理论推导部分用板书推演的方式,而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多采用多媒体幻灯片的方式来提高大家的信息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改进。

第一,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设问式及归纳总结式的方法。比如讲合力矩定理之前,先用图片给学生提了个问题,让学生先利用已有知识去分析,学生很快会想到解决办法,但是由于计算量大,因此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稍有疏忽就会出错,会得不到正确结果。这时,我适时地引入合力矩定理,学生立刻兴趣大增,意识到了学习有关力学定理在力学分析中的重要性。这样,改变了以前学生总以为学习定理没什么意思,讲到理论定理部分内容时,学生就很容易疲倦的现象。

第二,理论教学随时与实践教学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力学教材实例大部分都是以力学模型简图的方式展现的,而学生对力学模型与实物结构之间的对应及关联性体会不深,常常出现换个形式就不会分析的情形。针对这一问题,学院鼓励教师教学不拘形式,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增强实践教学。梁的内力、应力分析是工程力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学生对于应力的理解一直以来都觉得很抽象,我在讲到弯曲形分析那一章时,将实验班的学生专门带到“结构力学实验室”,参观实验室横梁弯曲应力测试实验设备系统,让学生根据现象结构模型,利用前面所学力学知识建立了梁的力学模型,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横梁横截面上的强度提高可以从哪些途径进行改进?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究兴趣,他们都自觉到图书资料室去查询相关的参考资料,并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试方式的改革取决于课程目标的确定。工程力学课程考核的关键是要重能力考核,要把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计算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工程分析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要改变只重理论知识考核的倾向。针对现时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要求学生重在平时学习,要以学会为主,考试为辅,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应用。考核中严格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课堂讨论。为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还安排学生试写小论文。小论文主要体现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创新的论文还可以得到附加分。与此同时,我们还把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健康目标、思想品德目标综合进行考核,防止考核中的以偏概全。

参考文献:

[1]任淑霞,陈香凝,李春青.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卓越 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A1).

[2]张好徽,王红涛,,刘楠. 卓越计划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人 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校企合作[J].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

地质工程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1637,CN 611369/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95,国外发行代号:BM1775。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评议组、韩国道路工程师学会、西南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共同协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20957564,CN611494/U),主要刊载道路与铁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等领域的英文学术论文。《交通运输工程学报》(英文版)为双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305。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技术刊物(ISSN 1000033X,CN 611119/U),主要刊载国内外筑养路机械设计制造、工艺材料、试验研究、应用技术、使用与维修经验,机械化施工技术与工艺,以及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论文。《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为月刊,大16开,80页,每期定价20元,全年共240元,国内邮发代号:5257,国外发行代号:M4170。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8879,CN 611393/N),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汽车工程、汽车运用工程、工程机械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100元,全年共6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37,国外发行代号:BM5720。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16248,CN 611391/C),主要刊载长安学研究、交通运输、经济学、管理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季刊,大16开,160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2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72,国外发行代号:Q2291。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是长安大学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26561,CN 611423/P),主要刊载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含生态地质和灾害地质)、资源勘查、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等地学领域的学术论文。《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44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280,国外发行代号:BM4115。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长安大学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权威性学术刊物(ISSN 16732049,CN 611442/TU),主要刊载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建筑与基础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为双月刊,大16开,128页,每期定价50元,全年共300元,国内邮发代号:52140,国外发行代号:BM4981。

以上所有期刊均可在当地邮局订阅,如错过邮局征订,可随时通过邮局或银行直接汇款至长安大学杂志社订阅。

收款单位:长安大学杂志社地址:西安市南二环路中段长安大学内

账号:102407337258邮编:710064

上一篇:工程资料员论文范文 下一篇:市政道路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