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5:02:29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地理复习;瓶颈性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6

一、对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提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地理思维和能力上的飞越。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静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地理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疏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中地理复习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影响高三地理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升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地理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际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以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复习中的独立性,引导他们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道理,把高三地理复习看作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有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跨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

要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克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单向性,以高效的高三地理复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严鸣.高三地理总复习要点[J].教育革新,2009,(4).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方法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地理对于学生的考点逐渐由知识向能力方向转变,注重对于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本上还是来自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就是通过对地理知识全面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地理知识体系,因此应当重视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工作。

一、以考试大纲为基准,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复习

考试大纲明确规定了高考的考试内容要点以及能力要求、题型示例等,是高考试题考查的依据。因此在进行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之前,教师应当认真阅读考试大纲的内容,理解考试内容、能力要求等,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本基础知识的复习。基础知识是高考考试要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依据,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应当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对于基础知识、规律、技能的考查占据了大部分内容。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内容也十分复杂繁琐,同时复习的时间也非常紧,因此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十分重要。在高考地理的第一轮复习中要以目标为导向,突出大纲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

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教师合理安排复习进度,实现复习过程的动态化。而且还可以灵活地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复习。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挖掘个人在地理知识点上的弱点和不足,学会将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这对于学生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点的复习,对核心和重要知识点进行延伸,这对于学生适应高考试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

地理学科的规律性比较强,因此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让学生在解题中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和解题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复习和解题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归纳找到题目中的共性,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规律,从而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解题。高考地理复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还需要通过适当的练习和测验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复习的过程就是记忆和背诵,对于动笔则认识不多。但是在实际的考查中,越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越是容易出错。有可能是理解上的错误,也有可能是学生记忆不准确所造成的。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常常有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如果不进行练习和测验,学生就难以了解到自己复习的真实情况。还有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对于某个知识点记忆得非常好了,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中却不能很好地进行阐述;或者知道问题答案的要点内容,但是难以拿到满分。还有部分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觉得印象中曾经做过,所以在练习时就不够认真,但是在测验中也难以回答出来。因此在课堂复习完成之后应当及时地进行练习,对复习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检测。

在复习的过程中形成定期练习和测试的习惯,及时发现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不足,对于学生的查漏补缺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地理高考中,很多学生解题时往往具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导致得分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因此,教师应当在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解题的基本思路。解题的思路和方法需要不断地积累和总结,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才可以快速地做出反应。练习和测试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掌握复习的进度,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复习状况。在练习之后还应当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是进一步提高考试成绩的关键。如果教师和学生对于练习和测试中的错误放任不管,练习和测试也就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在复习完一个单元之后,应当进行及时的总结。在练习和测试之后,不能一味追求答案的对错,应当总结解题的方法、规律和技巧,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质量具有重要的帮助。

三、结束语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基础性复习,具有内容复杂、时间长等特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突破重点、查漏补缺,逐步提高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视课本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采取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勇.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10(7):60-61.

[2]郑丽莹.浅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的几点策略[J].东方青年・教师,2013(20):252.

[3]兰岁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2(26):60.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3篇

一、明确任务――二轮复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全面扫描基础上的提高和深化,是把知识重组、归纳和综合的过程,即知识重组、构建网络,对重难点(主干知识)和主要能力点进行专题强化突破。从而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是从知识到能力的升华,突出重点、培养能力是主要目标。

二、专题设置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轮复习专题体系的设置,实际上缺乏权威、统一的构建,专题选择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新课标高考重能力的倾向更为突出。根据考纲的要求,以核心知识为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能力,即重难点知识+专项能力。此外,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整理知识过程中查漏补缺,在加工知识过程中加深理解,在重组知识过程中明确系统结构,在应用过程中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以保证专题复习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制订专题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有主干知识性原则、能力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等。

专题设置建议如下:

专题一 地理图表的判读

专题二地理位置判断及距离计算

专题三地球运动

专题四大气运动和气候类型判断及自然带分布特征

专题五水体和地壳地表物质运动及水利工程

专题六资源、能源问题及跨地区资源调配

专题七人口与城市问题及解决途径

专题八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空间结构及区位选择

专题九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专题十世界热点地区焦点问题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

专题十一中国区域发展特征和国土整治与开发

专题十二 高考题型分析及其解法

经过专题复习,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学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对知识的整理和加工要做到以下具体要求:1.整理知识系统,对知识的层次、脉络、体系要整理清楚,列出知识系统表。2.总结知识规律,对地理知识的运动规律、分布规律、变化规律等应进行总结。3.分析知识联系,地理知识有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多向联系,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等。4.概括知识结构:概括各局部知识的组成要素,分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列出结构式或关系式。5.比较知识异同,设计比较项目,列出比较表,包括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中心内容比较、综合比较等。6.归纳知识特征,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或区别于其他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三、高考方向把握到位

高考方向,是二轮复习的指向标。准确把握好高考方向,在二轮复习时就能够确定复习重点,捕捉高考热点,找出第一轮复习的弱点,使复习有的放矢,更加有效。主要做到以下两点:

1.深入钻研考纲,认真解读双基,积极关注变化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要深入研究考纲,明确知识范围、试题结构、能力要求及题型等。近两年考纲相对稳定,基本没有变化,高考命题应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2.分析高考真题,探讨命题走向

高考真题是《考纲》对学生各种能力要求的体现,也是准确理解《考纲》的最好“参考书”。在复习每一专题时,要了解本专题在高考中的考查情况,认真分析命题方式、特点及其规律,并由此确定该专题的复习重点,以做到有目标、有侧重地复习。

近几年的新课标卷, 题目灵活、注重能力,无偏题、怪题,题目难度适中。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人文地理分量有所增加,这也许是高考命题不断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一个体现。出题频率高的知识点是:区位、农业、气候、城市、工业、河流等。

四、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与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务求细密,以夯实基础。二轮复习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它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

2.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的关系

自然地理,充分理解原理和规律,把握本质,形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人文地理,抓住核心知识,即区位因素(工、农业的区位因素、城市的区位因素、交通的区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识线索,并应用于其他案例的分析,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复习某个区域时,可按如下思路展开:先确定其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它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河流、自然带、工农业生产、人口城市分布等内容)。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就某个要素比较或综合比较),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的成因、特点比较分析等,不仅形成全球空间概念,还对地理学区域差异有更深刻的认识,使思路更为开阔。

3.地理学科与热点问题的关系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以致用,“关注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高考命题常常以热点为背景,考查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牢牢把握主干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不要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五、强化读图抓共性

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卷,读图分析题所占分值比重一直很大。2013年新课标卷1“无图不成题”,包括地形图、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等共10幅,2013年新课标卷Ⅱ共7幅。

图形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等),因此复习时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解此类题的关键是会透过现象(图的形态特点或事物的分布等)看本质(揭示这一现象的原因或内在规律)。

六、总结答题方法、技巧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地理;复习

一、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稳步提高

1.研读考纲,明确高考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研究近两年的考试说明和高考真题,便会明确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如此,在高考一轮复习中便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待当年的考试说明公布后,只需与前一年的进行对比,将新增的内容加以重点补充复习即可。高考命题内容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它是在考试说明要求的范围内抽样检查,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这就要求必须用考试说明来指导全程复习,回归课本,全面复习,弄清考试说明所要求的考点,特别是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等主干知识。

2.夯实基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高中地理分为三个版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其中区域地理是载体,自然地理是基础,人文地理是落脚点和归宿。任何的高考地理题必然先提供一个地理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接着便向学生提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问题作为考查内容,最终一定会将落脚点归结在“人”的层面上。一轮复习重在夯实基础,教师要带领学生将高考地理所涉及的三个版块详细复习到位,做到无死角、全覆盖。

3.梳理思路,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和考点琐碎而零散,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洒落,要想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必须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将一颗颗散乱的珍珠用绳子串起来。

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首先需加强地理学科内部的综合,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强调前后知识的联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其次,在构建知识体系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强,要注意与思想政治、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联系。例如,时间的计算、太阳高度的计算等,需要数学的计算;光合作用、岩溶作用、酸雨的产生等都需要应用化学知识来解释。

因此,复习时,不仅要将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的、纵向的对比和延伸,而且也要跨学科联系,将各学科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当考生能建立符合自己特点的知识体系时,他在解题时就能全面、综合地分析和回答问题。

二、二轮复习,狠抓重点各个击破

1.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重点突破

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参照考试说明对教材进行了全方位的复习,同时也发现了许多高频考点,如区位因素分析、可持续发展观念。针对高频考点,我们要通过重复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内涵和实质,通过专题复习来突破知识难点和重点。

2.强化训练,系统总结方法技巧

实践出真知。通过强化训练,可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某一类型题目的解题套路和答题技巧。如,资源类问题,其成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其解决措施则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系统总结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技巧,将帮助我们在面对任何地理题时都能胸有成竹、思如泉涌。

3.查缺补漏,综合提升迎战高考

在第二轮复习的最后期,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做一个全面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查缺补漏,综合提升以迎战高考挑战。

三、考前复习,注重规范有分必争

1.回放考卷,狠抓错题重点出击

在高考的前夕,学生应停止做新题和难题,把主要精力集中到试卷的回放上。将总复习以来的所有考试卷分门别类整理好,集中时间浏览所有试卷,对于曾经做对的题可以走马观花一笔带过,但对于曾经的错题则应驻足反思,找出当时错误思路的症结所在,再用正确的思路对其进行实时解答,借此也可以验证一下自己的知识是否全面。

2.注重规范,培养良好答题习惯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答题需要特别注意规范性,答题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两点:(1)字迹工整、布局合理;(2)知识全面、语言专业。字迹是一个人的第二外表,一手漂亮的字能让阅卷教师感到心情舒畅、心旷神怡,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师的评分尺度。答题必须全面,否则会因知识点的缺失而丢分,同时必须强调在高考答题时务必使用科学、规范的专业术语,否则会因表达不力而无辜失分。由此可见,答题时一定要注重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很有必要。

3.劳逸结合,身心健康决胜千里

学习是件苦差事,尤其在高考冲刺阶段。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复习同时,注意劳逸结合,注重身心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参加早操、间操,适度进行体育锻炼,练就强健体魄;另一方面,应该主动邀请心理辅导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减压,用平和的心态应对高考。

一轮复习,重视基础稳步提高;二轮复习,狠抓重点各个击破;考前复习,注重规范有分必争。通过三个阶段的苦心经营、稳扎稳打,相信每一位高考学子都会在知识和能力上大大提高,相信每一位高考学子都能用阳光的心态笑对高考。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预习

高三复习,每次课的容量都比以前教学时大多,学生不课前预习,可能会在进度、思路都跟不上,每一堂课都可能收效甚微。据调查,课前预习的学生不足六分之一,这应该引起教师足够重视。教师每次课结束时应提前将下次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告知,以便学生做好预习,保持教与学的同步,提高课堂效率。

二、听讲

高三复习阶段,部分学生认为大部分知识是老师已讲过的,上课时专注度不高。其实,老师专注于研究自己所教的地理学,对高考怎样考、考什么比较清楚,在讲课之前精心备课、认真组织复习内容、制定教学方法,不但不停留在第一次讲课的基础上,而是在第一次讲课内容进一步升华,挖掘其中所蕴藏的高考信息。所以老师不但要讲好课,更要引导学生专心听讲。

三、复习

复习是透彻理解概念、原理、公式的过程,也是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过程。为了较好地进行复习,我的做法是每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复习;且过一段时间,又通过练习、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只有反复复习,才可能将知识记牢。

四、练习

做地理作业时,一定要训练学生一看到题目就能尽快搜索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库,找出题目所应用到知识点。做题要有足够的量,但题型要具有典型性,应该让学生做“举一反三”的题。历年高考题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又展示了题型特点,成了复习的“无形指挥棒”,所以,历年的高考题目、高中三册地理课本中每节后的“活动”都应该作为典型题来处理。

最近几年高考地理题目,有许多题是从高中地理课本中的每个单元的“练习篇”中的题演变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透课本后面的“练习篇”,而且应该把它们作为每类题的典型题来对待。

五、测试

频繁的测试使部分学生产生厌考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测试缺席。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好学生,让每个学生认真对待备考期间的每次练兵,把每次考试都像高考一样对待,紧张起来并全身心投入,记时、限时,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应试的技巧和最佳心理。学生做错的题,要及时改正,并让其准备一个记录错题的记录本,以记录题型、知识点及答题思路等;要教会学生根据题目的分值来判断所答的知识点的完整性。

越临近高考,学生压力越大、心理越脆弱、承受力越小。测试考分低,往往会给学生很大打击。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精练后反思,考试后注意分析总结,以使学生尽快找回自信,调整好心态;另一方面在经过几次高难的测试后,可选择相对简单的试题进行测试,让学生找回信心。

六、总结

高三复习内容多,学生很容易掉进书海、题海里。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总结,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把书由“厚”变“薄”。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落实以上环节时,一定要用好地图,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地图上。从高考角度看,更是要学会应用地图,因为地理高考题几乎是以地图为载体的形式出现,所以教学中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教无定法,我们在新课改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探究,总结出好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抓牢教学的基础环节,让学生充分复习,轻松应考。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三;地理;复习指导;总复习;高考

高三地理总复习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所有学过的地理知识的梳理、分析、归纳,来实现知识的整合,形成知识体系,并逐步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指导中,教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在提升学生地理成绩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

一、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历年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主脉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考亦然。备考实践证明,最好的复习材料不是课本,而是考试大纲,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有关规定。大纲、教材与高考之间的关系是:“大纲有的、教材有的,高考一定考;大纲有的、教材没有的,暂时不考;大纲没有的、教材有的,高考肯定不考。”因此,高考复习时,首先要吃透考试大纲,分析其对考生能力要求和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变化,找出大纲与教材内容上的差别,进行针对行的复习。此外,考试大纲虽然对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作了规定,但没有具体谈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的问题,而这一点恰恰是复习过程中不可不考虑的。研究历年高考试题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科综合卷的研究,发现并总结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是提高备考效率的重要途径。历年高考通常是从哪个角度出题?目前还有哪些角度没有考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心中有数。如在复习气候内容时,通过对近十年的高考试题研究,发现气候类型的判读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因此复习中要注重从不同角度归纳总结气候判断的类型和方法。气候类型的判断可根据气候图进行判断,根据气候资料进行判断,根据地理位置进行判断,根据风向进行判断等。在对重点地区气候类型和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复习中,找出高考命题对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方式和考查角度,了解高考命题的方向。

二、指导学生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对近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研究发现,虽然新课标中提出了创新,试题的背景材料及设问角度不断变化,但所考查的重点都归结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也正是所谓的“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以章节为单元构建知识结构,使得所学知识“互联互通”。教师在复习中要科学指导学生对知识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演绎、比较、分类、总结、概括和推理等思维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经过这一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吃透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夯实基础,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同时也能发现问题,弥补漏洞,纠正错误。如可利用“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的图,把初、高中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1)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变化;(2)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3)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特点;(5)南北半球大陆、海洋上等温线分布情况;(6)东亚、南亚两类季风的风向及其气候特点;(7)北印度洋洋流流向等等。

三、帮助学生读图识图,构建良好的思维模式

在地理知识的学习及考查中,图表是离不开的,尤其是地图更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从近几年的高考看,高考紧紧围绕“熟练使用各类图表”、“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等能力要求命题,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规律、地理成因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教导学生利用图像进行理解和掌握,不要凭空死记硬背。如要结合地图牢记热力环流的过程、大气环流的过程、水循环过程、世界洋流模式、亚洲主要气候分布等。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相关地理简图,这样能够将地理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便于理解。如动手绘制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我国雨带推移规律简图等,这些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分析有关地理知识。此外,应当利用地图进行知识推理和判读。以“气旋与反气旋”为例,结合气旋与反气旋的示意图及大气状况图,学生们可以判断气压的分布状况、气流方向、天气状况等。

教材为教师更好地“导”,为学生更主动地“学”提供了一个平台,但“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教教材”。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在备战地理高考的复习中应反复研读教材和考试大纲,以及历年高考试题,吃透其命题精神,把握其特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传统应试模式加以调整,灵活运用各种复习教学方法,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高考。

[ 参 考 文 献 ]

[1]曹传道.谈高考地理复习中选修教材的复习策略――以人教版选修6《环境保护》为例[J].地理教学,2016(4).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7

一、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背景

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一直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试题质量高,特色鲜明。文综新课标全国卷首次出现在2010年高考中,当年有6个省份采用该卷,到2016年高考已增加到25个省份。2016年高考中,广东、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山东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Ⅰ,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Ⅱ,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采用新课标全国卷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使用的省份多,影响力大,因此研究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2016年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统计

(一)地理试题题型与分值

从试卷题型结构来看,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第Ⅰ卷的1-11题为地理选择题,满分44分;第Ⅱ卷的36-37题为主观题,其中一题24分,另一题22分,两题分值总计46分;第Ⅱ卷还有地理选考题3题,每题10分,选做1题。地理试题满分总计为100分。2016年3套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题号、题型和分值基本一致,结构相同。

(二)地理试题考查知识统计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考查的内容有以下几部分:高中地理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的《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同时还涉及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从高考卷可看出,高考对地理知识的考核内容丰富,涵盖范围较广。笔者利用表格的形式(表1-表3),对2016年的三份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进行了总结归纳,从题型、题号、试题形式、考查的知识点等角度入手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归纳。

三、文综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地理试题特点

根据以上对试题考查知识点的整理归纳,可以看出试题重点考查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与区域地理联系紧密,同时考查注重多个地理要素的结合,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具体特点如下:

(一)注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

重点考查的地理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等值线;②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③地理空间定位;④工业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⑤区域可持续发展;⑥社会热点问题,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每套试卷根据实际情况各有侧重。

(二)图表众多,信息丰富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载体。近年来,在新课标卷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等高线图、统计图、经纬线图。要求考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中提取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对其进行整合和分析。

(三)高考命题的立意已经由重视知识的考查向重视学习能力的考查转变

地理试题考查的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有迁移应用的能力。能力立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高考中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考查侧重其对地理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评价、论证的水平。

四、基于试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夯实基础,抓主干知识

虽然高考逐渐从重地理知识考查转向重地理思维能力考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地理知识基础不扎实,想提高能力是不可能的。这要求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注重教材知识,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教学。

(二)加强读图训练,增强读图能力

地理图表包含大量的地理信息,是高考题的信息载体,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是地理素养的基础,也是高考重点考说募寄苤一。我们在复习时要加强读图训练,提高学生对各种地理图表的判断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去绘制地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宏观的学习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性思维能力

地理学科教学的基础要求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解释信息、传递和使用知识、描述和解释事物、展示和讨论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周顺彬,胡伟英,施美彬,等.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四省区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及对高中教学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71012.

[3]王公月.例谈高考地理选修试题的命题特点与复习策略――以2010年和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2(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考地理 图表系统 分析判读

图形化是地理教材改革的一大特色,在现行各种版本的地理教材中很多地理信息都是通过图表形式表达的。为了更好地在日常教学中指导提高学生读图析表能力,笔者对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地理图表进行统计和总结。

一、高考地理图表系统的分类

1. 分类依据

本文根据地理图表结构的相似性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方法的相似性,按照现行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给出的图表,以其表现形式和性质加以分类,共分5大类: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数据表格。

2. 图表系统构成分析

2009年~2013年安徽高考文综地理部分共35组题,对应35组图表,平均每年7组题,对应7组图表,每组图表则由至少1幅地理图表组成。统计结果如下:

从安徽高考五年试题图标系统构成来看有以下特点:

(1)图表种类比较齐全,除地理景观图外其他类型图表均有出现。

2009年~2013年安徽五年高考地理试卷图表系统种类构成比较齐全,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数据表格均有出现。其中地理分布图在每年考试中均占较大比重,点状、线状、面状分布图均有出现,点状分布图占33%、线状分布图占53%、面状分布图占14%;地理统计图除了2010年外,其他年份均有较高出现频率,而且以坐标统计图为主,占到69%;地理示意图除2013年没有出现外,其他年份均有出现,但2010年出现较多;地理数据表格在2009年和2010年各出现过一次,其他年份没有出现;地理景观图没有在安徽五年高考中出现过。

(2)图表考察各有侧重,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是考察重点。

根据每年各类地理图表出现频率的高低统计发现,高考每年考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出现频率最高。地理分布图在2009年~2013年高考安徽卷中出现频率每年都很高,每年均是考察重点内容,出现频率分别是28%、42%、42%、33%、57%,地理统计图在除2010年以外其他年份的高考安徽卷出现频率很高,也是每年必考查的内容,分别是42%、14%、42%、33%、42%。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地理图表系统在高三地理教学过程中是绝对的重点,而且每种地理图表的读取技巧和方法均需要掌握。根据高考试卷分析可知,高考图表系统复习重点应放在地理分布图和地理统计图上。

二、地理图表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程序

①读图名:认真阅读,从中提取已知条件;②读图例:只有先阅读图例,才会提高读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③定位置: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④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联系题设和所学知识要点提取答题所需信息。

(2)地理分布图的判读技巧

① 判读图名图例:图名信息可能以文字信息标注于图的下方,还有可能在图中由具体的图例进行标识。图例是对地理事物的形象简化,是阅读地图的钥匙。这些符号表示的意义常注明在地图的边角上。

②区域定位:进行区域定位时应注意图中给出的经纬网与脑海中的关键经纬网进行对比,注意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根据典型自然要素特征及特殊地理事物进行定位。

③判读等值线:很多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在地图上是以等值线呈现的,等值线图是高考地理分布图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判读等值线的时候,一般要掌握“五读”,即读数值范围和极值、读疏密程度、读延伸方向、读弯曲方向、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2.地理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1)地理坐标图

①地理坐标统计图的判读程序:

读图名读图例读坐标读数据分析数据。

②地理坐标图判读技巧

直角坐标图:在读取直角坐标图中地理要素的地理信息时可以借助直尺、三角板画辅助线,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准确地读取对应的数值。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在判读时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方向画出三个箭头,然后读出箭头与三个坐标轴上的数值。平面正三角坐标图读取的三个坐标表示地理信息的数值之和为100%。

(2)地理结构图

①地理结构图的判读程序:

细读图通过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认识各个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在结构上的差异或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资料综合分析评价,提出相应对策。

②地理结构图判读技巧

圆形结构图:常见圆形结构图有扇形统计图和饼状统计图,在读图时首先看图例或者图中文字说明,了解该图反映哪些地理项目,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再现”,在大脑中呈现相关知识点,根据读图思考每一个图例或主要图例对应的地理项目比例大小的排序关系,从而得出统计图揭示反映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评价。

柱状结构图:柱状图是采用不同高度或长度的柱表示地理数据大小的图形,它能直观表现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别。分析柱状结构图时要注意了解坐标柱的含义,特别出现左右纵坐标时要仔细观察、辨析、思考各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柱的高低进行分析,解释纵坐标内容随横坐标内容的变化,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议。

高考不仅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更是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是地理科目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日常教学和练习过程中要重视读图能力培养,重视对不同种类图表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图表的判读方法,为进一步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玲. 高一地理教材图表系统的分析与应用方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2]雷鸣.地理教学中图表的分类和应用[J].地理教育,2003(6).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9篇

高考地理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考查,关注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维过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复习应该以“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着手进行,应该彻底摈弃“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是难以应对地理高考的。虽然中学师生对高考的命题思想从总体上是能够认识的,但真正能够落实到实际操作层面上则显得缺乏足够细致的思考和具体准确的把握,当然这是需要一个理念与行为之间的逐渐转化与适应过程,需要一段时间来逐步锤炼的。应该说当前高考地理复习的关键点,在于要把“能力立意”的逐项要求,具体落实到复习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上,在复习中应该非常明确“能力立意以及能力立意的内涵”,在具体复习过程的每一环节上,要真正体现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这已经成为地理复习备考的一大障碍和难点,由于没有领会和落实“能力立意”的备考思想,在复习中还存在以下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总的来说,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特点如下:

首先,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内容信息多、重点难点多

高三复习教学是对高考要求的内容进行的全面完整的复习,包括八并中学地理教科书和八本教学用图,函盖了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内容,还包括了现实中的地理问题,要求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教材,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教材和地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有一系列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有大量的图片、地图、图表提供的大量信息,还有众多的原理、规律示意图规律。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为学生展示有关内容、资料、图片、地图、运动规律、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促进学生理解掌握重点和难点内容,建构完整简洁的知识体系。

其次,高三地理复习教学手段方法多、呈现形式多

高三复习教学是多种多样的手段方法进行的,有的内容适合讲解,有的内容适宜图示,有的内容需要学生自己观察,有的要求对比,归纳,有的必须综合研讨和探究,在地理复习教学中,有大量的地图、图表、图片、信息资料需要展示,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和填绘图能力以及图文转换能力。基本要求是能够图文结合,图中有文、文中有图,图文灵活转换。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在空间上的反映,是学好地理课程的有利的工具,没有地图,地理教学就难以有效地展开,地图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工具,是高考题理想的切入口,因而地图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在高考中凡是涉及地理的题目,基本上是题题用图,句句话隐含着图,历届高考都非常注重对地图知识的考查,因此,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积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图识图习惯,尤其是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地理图表兼容性和覆盖面大,高考题中甚至和政治、历史交叉的试题也均以地图切入,复习中重视培养从图表、数据中筛选、提取、加工有效信息的能力,重视地图、图表、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转化。

另外,高三地理复习教学纵横联系多、综合性强

地理复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要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历史的研讨如:城市区位的变化、城市化的过程、人口变化等,还要对不同的地域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归纳已同点,如: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各个自然带的差异,两个地区地理特征的异同等等。另外,地理多要素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都能够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现。在综合题的讲析中,多媒体课件可以迅速地给出题目、图示、材料,引起学生注意,教师集中对学生讲解。

针对以上特点,我们该如何把握高三地理复习教学呢?综合分析,我们要做好如下几方面:

1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是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行一些必要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是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一般来说,地理高考复习备考有以下基本环节:单元过关――专题训练――综合测试――查漏补缺――心理辅导。

2夯实基础,突出主干

基础和主干知识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观念、结论。但总体来看,能够体现地理学科学习功能和能够形成再生知识的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部分多为高考复习的重点所在。如:地图、人类活动、地球运动、大气运动、人地关系等。

对于基础和主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应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和应用。高考试题往往引用课外知识和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但是无论如何,其考查的落脚点仍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和主干知识。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各部分的基础和主干知识,寻找各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综合的思维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3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的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的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4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考前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需要,但不能搞”题海”战术。教师应该精选资料,要设计一些训练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思想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研究题目类型,揣摸解题方法,从而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不断在解题的过程中总结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对于每考必失误的”弱点”知识,除加强相关课本知识的复习外,还必须针对“弱点“进行定点训练和讲评。

另外,要指导学生掌握规范的答题方法。要和学生讲清:用最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文字表述要简洁明了规范。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而且,高三复习的目的是迎接高考,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如文字表达不够准确。只要几个字就能表达准确、到位的问题往往要写上许多还表达不清,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概念的准确理解,缺乏缜密的思考,没有很好地理解题意所致。要快速准确地找到知识的“切入点”。这就要求细心、认真地审清题目中每个字的含义,尤其是关键词句的内涵,最大限度提取材料、图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和信息间的联系,然后从大脑中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地理基础知识,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再精心缜密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在高考的新情景下,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迁移。高考中给的背景材料、图表一般都不会是课本上所学过的。但是要解决题中未知的问题,就必须用课本上学过的已知基础知识来分析回答。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运用知识的迁移方法和技巧。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基础地理知识,并从题目材料中获取与题目设问相关的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一句话,就是从已有知识中寻求答案。

5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的,提高复习的效果。

地理高考重点总结范文第10篇

一、科学备考,避免走入冲刺误区

科学的备考计划是实现学习目标的保证,可是有不少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对学习毫无计划,漫无目的,出力却不讨好。此时教师要告诉考生高考“考什么”“怎样考”,密切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二、三轮复习不可能像一轮复习那样面面俱到,教师在该阶段要制订出不同的复习方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重点放在提炼和浓缩主干知识,建立知识网络,把知识规律化、系统化和条理化。

还有一部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沉迷于题海战术,盲目做题,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复习效率较低。考生若能在复习过程中,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注重归纳和总结,关注思维和解答的过程,必能事半功倍。

二、确定专题类型和内容

二轮复习是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重组、归纳的过程,专题复习则就是最好的方式。专题的设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教学重点:涉及地理学科主干知识,这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2.热点问题:高考命题走向有两大规律。一是直接以天气现象分析,河流流域水系图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农业、工业的区位条件归纳,产业转移等或结合区域地理知识来命题;二是结合新的命题情境,提出新的命题角度,以社会热点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为切入点,考查相关地理知识。

考生弱点:针对一轮复习中考生暴露出的弱点,在进行二轮复习时,教师应因地制宜,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措施,查漏补缺。

三、突破主干知识,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构建知识网络和体系

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有自然地理的五大规律(地球运动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地壳物质运动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人文地理的四大区位理论(城市区位理论、交通区位理论、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二轮复习时教师可以通过以往试卷中出现的典型例题和变式图,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规律的运用。人文地理知识难度不大,但要求记忆的内容却很多。在复习时,应抓住其核心内容,即区位因素,分析典型案例,总结和归纳解题的基本方法。例如在学习了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后,我们如何借鉴阿根廷的经验,实现我国内蒙古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区域地理,除了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区域定位方法外,应运用系统的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在突破主干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二轮复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要将以上提到的主干知识进行纵向的梳理和横向的延伸,建立和完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能力。例如,复习“气候”时,可以从气候要素、气候因素、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气候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气候对聚落分布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联想,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结合起来,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结合起来,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四、关注热点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高考命题的主要精神是“能力立意”,而热点问题恰恰是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纽带和利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立意”的搭载平台,因此很多题目都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命制的。在复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热点材料本身,更应该注意新情境、新材料的设问角度和方式,科学地运用地理原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三轮复习――模拟训练,提高能力,调整心态

在进行三轮复习时,专题复习、查漏补缺、模拟考试、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指导等是这阶段备考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根据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组织学生建立各类问题的答题模板,明确答题思路和方法,这是备考非常有效的途径。例如,关于措施类问题,我们可以从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四个方面来回答。针对考生在审题、答题方面出现的问题,教师应严格训练,努力做到答题时语言规范、条理清晰。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还要对考生进行心态调节,使考生从容面对高考,因为在影响高考的因素中,心态是排在首位的,可见心态调整是何等重要。

以上是笔者对高考地理二、三轮复习的一些建议,希望能为各位师生的备考复习带来一些启示。

上一篇:八年级下地理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二上册地理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