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事故范文

时间:2023-02-21 12:09:29

电梯事故

电梯事故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电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对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设备。但是因为电梯设备运行的特殊性,对电气系统以和机械系统均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均有可能产生运行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总结以往经验,确定各类事故发生原因,有目的性的编制可行性高的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存在的运行隐患,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1 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因素

1.1 设计制造

电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专业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因生产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很多电梯制造单位走价格路线,使我国电梯设计制造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是造成后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所用构件存在较大质量隐患,如安全钳、限速器、导靴、门锁等机械配件,以及电子元件、可控硅模块、接触器等电气配件,很多电梯事故出现原因就是构件运行故障[1]。

1.2 设备安装

安装环节也是影响电梯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电梯机械构件与电气元件比较多,且相互间存在一定联系,安装作业复杂度高,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安装不合理,均有可能成为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原因。现在很多建筑的电梯安装工程承包单位不具有专业资质,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实际作业要求,且缺少安装设备支持,再加上安装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不能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意施工、盲目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与质量隐患[2]。另外,存在部分安装单位,为降低成本,安装作业阶段偷工减料,例如选择低标号线缆以及低强度螺栓等,均会降低电梯运行安全性。

1.3 使用维护

电梯作为建筑重要基础设备,在日常使用频率高,对后期运行维护工作要求严格。但是很多单位未重视后期使用维护要求,缺乏安全意识与管理知识,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电梯维护保养市场竞争激烈,电梯维护保养费低,维保单位利润少,维保单位行业自律性差,维保技术人员既辛苦且责任大待遇低,吸引不了社会人才,造成维保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维保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维护保养人梯比的比例偏大,只维修不保养的现象十分突出,使得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梯运行存在的隐患。另外,很多电梯并没有专人负责,电工对电梯知识了解不全面,为降低工作难度,对门回路进行短接处理,使得电梯处于开门走车状态。甚至存在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的情况,造成安全钳电气开关、限速器电气开关、底坑急停开关、轿顶急停开关以及终端极限开关等失灵,电梯运行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必须要编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检修方案,结合电梯运行状态,从实际角度出发做好分析,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出发,明确规定检修内容与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部位要及时整改修正,保证电梯可以正常运行。

2 电梯运行事故预防要点

2.1 层门事故预防

此类故障主要是因为电梯司机、维修人员作业不规范,导致层门敞开,人员进入层门出现坠落事故。或者是层门敞开着,维护保养人员强迫电梯运行,剪切、碰撞由层门外伸头进入井道观察,以及电梯桥厢内人员,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层门门锁损坏且未及时修复,层门扒开后跌入井道内受伤。以及将层门打开后在未确认轿厢是否停留在本层,直接进入内部出现踏空坠落事故。在研究预防措施时,要求严禁敞开层门,以揿按应急按钮迫使电梯正常运行,检修作业时轿厢驶离开锁区后,需要及时关闭层门。对于需要敞开层门检修的作业,应安排专人把守,并设置防护遮栏与警示标志牌。对于门锁损坏的层门需要及时检修,消除外面扒启的可能性,且不能用导线对门锁开关进行短接。另外,司机打开层门进入轿厢前需要确定轿厢位置,且贯通门轿厢不得作为通道使用。检修电梯与排除故障时,严禁有人进入轿厢内。

2.2 轿厢与轿顶事故预防

如果轿门电气联锁触点粘连,造成门锁电气开关失效,就可能出现层门关闭但是轿门未关闭情况下电梯运行,轿厢内人员身体探出轿厢且与井道内物体发生碰撞,便会出现安全事故。或者电梯制动器制动不良、曳引绳打滑、电梯超重以及调试不当等,使得轿厢运行平层后出现溜车现象,轿厢内人向外跳被剪切受伤。对于部分电梯检修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配合不当,在未站稳情况下突然启动电梯,导致人坠落井道出现伤亡。或者是轿厢上行,检修人员与顶层楼板下凸出构件碰撞受伤。另外,轿厢顶未安装防护栏,检修时出现意外跌入井道。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及时修复损坏的轿厢门锁,不得在轿厢门敞开的情况下运行、检修,且轿厢内人员不得将身体部位探出地坎之外。检修轿顶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要保持良好配合关系,确定后才可启动电梯。且维修人员可利用脚钉检修箱按钮操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切断检修急仃开关。还应在轿顶安装防护栏,检修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垂线。

2.3 底坑事故预防

对电梯进行检修时,底坑维修人员与轿厢内部操作人员沟通不当,电梯下行造成检修人员受伤。另外,底坑、轿顶以及机房同时进行检修作业时,对工具、物品等管理不当,坠落后造成下方人员受伤。或者机房调整制动器时,松闸轿厢出现溜车问题,撞伤底坑维修人员。因此要求底坑检修作业时,要重视内外部人员沟通问题,上下呼应才可启动电梯,对于不需要电梯检修运行时,要将底坑急停开关切断。并且底坑作业的检修人员,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上方轿厢运行状态,一旦发现轿厢向下运行时,要立即关闭急停开关,并趴在底坑,或者是用较长木方竖起支撑间轿厢,避免继续下行造成撞伤。

3 结束语

针对电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为目的,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预防方案的编制,不仅要将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还需要重视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减小损失。另外,在采取各项事故预防措施基础上,还需要将各项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事故发生后将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荆凯.浅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救援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29:94-95.

[2]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7:92-94.

[3]袁代霞.电梯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广东科技,

电梯事故范文第2篇

一、 企业主体责任缺失

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发生之后,许多媒体在发表的言论与报道中剑指奥的斯这家品牌企业主体责任的缺失。7月8日千龙网报道,7月7日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卫生局、京港地铁、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等召开新闻会,通报北京地铁四号线电扶梯事故处理进展。北京市相关部门表示,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使用的均为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而奥的斯事故批次电梯存在安全隐患。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张巨明指出,此次事故电梯具体批次为奥的斯品牌513MPE型,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固定零件损害,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两个固定螺栓无故折断,造成工作制动器没有启动,而附加制动器没有启动的原因正委托国家电梯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质检。”张巨明指出,可初步认定此次事故是因奥的斯此款电梯存在设计缺陷,同时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近年来,奥的斯电梯事故频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梯生产商之一,奥的斯目前在中国经营奥的斯、西子、大连星玛和江南快速四个电梯品牌,但近年却频发事故,质量问题堪忧。总部在美国的奥的斯从150多年前卖出第一部电梯,到现在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迅猛扩张的同时却忽视质量安全隐患,已经脱离了企业经营的根本原则。奥的斯在“环境、健康与安全”上为自己提出了“价值观”:“全世界上百万的乘梯大众每天使用奥的斯电梯及扶梯,对我们产品在安全方面的性能没有丝毫疑问。”而接连发生的事故却应让奥的斯“猛醒”。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再次给企业敲响警钟:对社会负责,才是对自己负责;对质量和生命负责,才是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负责。

二、 电梯安全监管缺位

电梯安全监管包括了设计、生产、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多项环节。北京市电梯维护保养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负责维保的第三方公司报价超低,导致成本大幅压缩维保流于形式,甚至根本都没有维保。而相关工人普遍资质不够,甚至不具备操作技能。电梯故障多发存在五主因。一是安全监管不到位。电梯维保期到了一定要进行维保,大修年限到了一定要大修,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电梯没有安全检验合格证仍在运行。二是电梯质量参差不齐。比如一家商品房小区,其后来开盘的三期、四期电梯故障率,明显要高于最先开盘的一期。所以建设单位在购买电梯时,要尽量选择大品牌,质量、维保及安装质量一定要到位。三是电梯维保资金投入不够。2010年国家就出台了相关政策,在设备设施维护方面,要求一部电梯一年需投入9000元的维护费,“目前很多小区在电梯维保资金上每年投入只有3000元左右。投入资金少,造成哪家电梯维保公司的报价低就选哪家,为了争夺服务市场,维保公司竞相开出更低的服务价格,这样就造成了恶性竞争。拿到服务订单后,维保公司会相应减少维保人员和资金投入,以减少成本。四是维保单位内部管理混乱。一些小的、没有资质的维保公司会挂靠在大单位下,利用大单位的资质进行投标,而大单位则每年收取账目的3%到6%为管理费。目前,物业公司一般没有力量配备电梯专业维保人员,会将电梯维保外包,而一些大单位接包后又会转包给挂靠在旗下的一些小公司。一旦电梯出现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多方推诿的情况。五是维护不到位。电梯安全维护大多缺失,维保人员不能主动进行巡查,很多都是被动等待报警了才去现场维护,且即使报警来电也不会及时到现场解决。

三、 事故背后的人为因素

每一起事故背后总有人为的因素存在。北京地铁电梯事故的背后也有人为的因素。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声明称,目前自动扶梯的国标是模仿欧洲的标准,但此标准可能落后现行欧标十余年。“标准低”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因素,但大量的“标准低”问题,却是“人为”的因素。就电梯而言,既然沿用了欧洲国家1995年的标准,人家“与时俱进”了,为什么我们不跟进?“人为”让标准落后,有“惰性”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没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这个角度说,自动扶梯电梯标准“落后十余年”,不过是无视科学、忽略公众利益的一个侧影。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已对社会公众大力宣传,普及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力度也在不断加强。电梯维保单位应规范维保行为,加强对一线维保人员的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提高维保质量,切实把好电梯维保质量关卡。

参考文献:

[1]记者 张燕. 北京地铁频发电梯事故 都市公共安全受关注[N]. 第一财经日报. 2011-07-06

[2]记者 王泱实习生 曾晖.我市1~7月平均每天发生7起以上电梯事故[N]. 重庆商报. 2011-07-20

[3]部少华.民建秦皇岛市委呼吁确保电梯安全重在落实使用单位责任[N]. 人民政协报. 2011-07-13

[4]郭宇.关注安装人员安全 电梯质量应从源头把关[N]. 中国工业报. 2010-10-11

电梯事故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梯;安全;事故

1.电梯是安全的

电梯是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长期地频繁的载人或者货物在空间上上下下的运行,必须有足够的安全性。为了确保在运行中的安全,它即有一套机械安全保护装置,还有一套精准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两者结合,共同组成了完善的电梯安全保护系统,充分保障了电梯的安全;同时电梯作为一种特种设备,有一系列的国家安全标准和安全规范,为电梯的安全运行又多了一份法律途径的保护。

1.1电梯是一种高安全系数的机电设备

为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垂直电梯设计有一套主要由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门联锁装置、门安全保护装置、停电应急装置、称重装置、报警装置、等组成的安全保护系统。(1)限速器:能反映电梯实际运行速度,当电梯速度超过允许值时,能发出电信号及产生机械动作,切断安全回路或迫使安全钳动作,安装在机房中;(2)安全钳:能与限速器产生连动,以机械动作将轿厢强行制停在导轨上,安装在轿厢或对重的两侧;(3)缓冲器:当轿厢或对重撞击底坑时吸收能量,保证轿厢安全制停,有弹簧式及油压式之分;(4)端站保护装置:一组防止电梯超越上、下端站的开关或强迫换速装置,能在轿厢或对重碰到缓冲器前,切断控制回路或总电源,使电梯安全制停;(5)门联锁装置:当电梯的安全窗、安全门、层门或轿门未关闭,以及层门或者轿门关门不到位的状态下,门联锁装置动作,曳引机不启动,电梯不能运行;(6)门安全保护装置:当轿厢出入口有乘客或货物时,停止关门并反向开启,避免夹人及其人身伤害,目前常用的有光幕和安全触板;(7)停电应急装置:停电时使轿厢慢速移动,就层,开门放人;(8)称重装置:电梯超载时,发出报警信号,电梯开门,停止运行;(9)报警装置:电梯应故障停止运行,电梯司机与乘客能有效的向外界求援;电梯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安全保护的技术也日臻完美,目前的电梯都设有完善的安全保护系统,以防止任何不安全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对电梯的安全应该是抱有十足的信心的。

1.2电梯安全运行的法律保障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为防止发生使用人员、电梯维护或紧急操作相关的事故的危险,从保护人员和货物的观点,我国制定有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安全规范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为电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该规范也为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设计准则,为后期电梯的安全运行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中对电梯的安全保护系统提出的严格的设计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了电梯的安全性。另外在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2.2节要求电梯悬挂系统的安全系数不得低于12,这样的安全系数要求远高于普通机械设备的安全系数2-3要求,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电梯本身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电梯本质上的安全,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于2009年的EN81-1:1998/A3:2009,增加了轿厢意外移动保护的要求。即要求:电梯应具有一种装置以阻止轿厢在层门不在锁紧位置和轿门门锁不再关闭位置情况下,由于轿厢安全运行所依赖的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的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的装置。 从2012年1月起,投放欧盟市场的所有电梯必须配备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这将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国内已经对GB7588标准进行了修订,即将颁布实施。另外,我国颁布的还有GB/T 10058-2009《电梯技术条件》、GB/T 10060-2011《电梯安装验收规范》、TSG T7001-2009《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等法律规范以保证电梯安装及运行的安全。

2.电梯事故分析和预防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尽管国家出台有各种安全规范标准,从设计制造到安装,严把电梯质量关,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者安全意识淡薄,维保单位对设备的维护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事故频频发生,甚至呈现上升趋势。

2.1电梯事故的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电梯300.93万台, 共发生电梯事故70起。按照事故发生形态分,人员坠落46起,人员挤压、剪切19起,碰撞5起。按照发生环节分,使用环节48起,安装改造环节13起,修理环节9起。事故原因中,安全附件或保护装置失灵事故35起;违章作业或操作不当事故25起;管理不善事故10起。

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据统计,各类事故发生的起数占电梯事故总起数的概率分别为:门系统事故占80%左右,冲顶或蹲底事故占15%左右,其他事故占5%左右。门系统事故占电梯事故的比重最大,发生也最为频繁。电梯事故的种类按发生事故的系统位置,可分为门系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其他事故。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因为电梯的每一运行过程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容易发生事故。冲顶或蹲底事故一般是由于电梯的制动器发生故障所致,制动器是电梯十分重要的部件,如果制动器失效或带有隐患,那么电梯将处于失控状态,无安全保障,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有效地防范冲顶事故的发生,除加强标准的完善外,必须加强制动器的检查、保养和维修。

2.2电梯事故的预防

电梯事故的发生有时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电梯事故有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掌握其规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坠落事故,许多事故类型、发生原因都基本相同,都是在层门可以开启或已经开启的状态下,轿厢又不在该层时,误入井道造成坠落事故,如能吸取教训,改进设备使其保持安全状态,可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预防电梯事故的根本是要做好教育、技术和管理3个方面的工作。

(1)教育工作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目前实施的电梯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就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教育也是培训内容之一。

(2)技术工作是指对电梯设备、操作方法等在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保养、使用的过程中,从安全角度应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执行国家专业标准,满足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提高安装质量,坚持验收、试验标准和检验标准;安装维保人员有完好的安全装置和防护装置;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及时消除设备缺陷,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部件或电路,及时予以技术改造,使之符合安全要求。

(3)管理工作是指国家和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订和颁布的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企业单位制定的规章制度,都必须予以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健全安全工作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使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执行标准;制定安全计划、开展安全活动,对电梯事故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3.结束语

面对不容乐观的电梯安全形势,必须加大公众的电梯安全教育,提高电梯安全使用意识,将事故率降到最低。 [科]

【参考文献】

[1]吴国政.电梯原理・使用・维修.电子工业出版社.

电梯事故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安全管理;原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进入21世纪,城市化进程加速,越来越多的高层和超高层的民居建筑开始交付使用。电梯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乘载工具,已经完全融入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随着电梯的普及,电梯事故也时有发生,电梯事故的发生除了给人身安全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以及涉及到事故责任单位的经济补偿外,有时还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为群众的安全提供保障。

一、电梯事故原因分析

1.1安装原因

根据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电梯安装要由具有相应安装资质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无相应安装资质的队伍一律不得参与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改造。但由于种种原因,电梯安装工程并不能严格按要求作业,有些工程被一些资质不够的队伍承担,有些工程被层层转包,这些安装队伍,既无技术力量,又缺乏安装设备。更有甚者在电梯的安装队伍中,出现了大量既不懂安装工艺又缺乏基本技能的民工安装电梯的现象,其工程质量不可靠性和不安全性可想而知。

1.2使用与维护原因

相当一部分电梯使用单位的领导缺乏电梯使用安全意识以及管理知识。单位无管理制度,管理规范不健全。有些单位即使有制度,但执行的却不多。电梯无专人负责,司机无证操作,随意脱岗现象严重。有的司机(一般为无证司机)或电工对电梯知识一知半解,只为图方便将门回路短接,使电梯长期处于开门走车状态。更有甚者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使安全钳开关,终端限位开关,轿顶急停开关等全部失灵,造成极大危险。有些电梯乘客,损坏矫厢内的设施,用硬物选层,损坏操纵盘。对电梯不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或使用非专业人士自行进行保养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某物业公司严重违规,长期由无证电梯维修工和保安对电梯进行维保,该公司管理的小区一电梯由电工龚某从底楼操作行驶至一到二楼之间突然停住。龚某拍门呼救,保安听到后将电梯门打开,准备用梯子帮助龚某下来。但当龚某向外退出半身时,电梯突然向上启动运行,将龚某挤压致死。经技术鉴定,该电梯厅门、轿门电气连锁均为有效,但存在开门运行的情况,属人为事故。由此可以肯定的说无专业维保人员,电梯的安全运行无法保障。另外建筑设计者对电梯行业了解不多或土建已按某种型号电梯设计施工后,又进行电梯改型,给电梯的安装使用造成困难,其中常见的有顶层高度不够,井道壁机械强度不够,无单旬机房,无通风设施。

1.3事故所涉及到的人员

部分使用和管理者对电梯安全不够重视,认为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对电梯的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漠不关心。而且,部分使用单位的规章制度也不够完善,即使有一些规章制度,因管理者不重视,有章不循,形同虚设。据以往事故的统计,一般发生电梯事故所涉及的人员包括3类。第一类,乘客。通常情况下当电梯事故危害到乘客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乘客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电梯设备本体的不安全状况所导致的事故。第二类,管理人员。在电梯事故所伤害对象为电梯管理人员时,其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习惯性判断失误造成的。坠入井道。第三类,维修人员。据多例电梯维修人员受伤死亡的案例说明了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维修人员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违章操作或是在操作的步骤中因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受伤甚至是死亡事故。

二、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树立安全意识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容易发生设备人身和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其次,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程、电梯新装检及年检检测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如电梯维修工、安检员、安全主任等,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人。再次,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按计划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电梯维保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表现有:维修电梯上轿厢顶或下底坑之前未先打急停开关,维修时一人单独作业,维修现场不挂告示牌和放置护栏,轿厢里未粘贴电梯年检合格证和乘客使用须知标牌,自动扶梯入口处无乘客使用须知说明,电梯厅门钥匙随意乱放等。如果电梯维保单位不能严格制订和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2.2加强维修保养

做好电梯的日常维修保养是维保单位的主要工作,维保单位必须制订每台电梯的年度保养计划,严格执行国务院373号文件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6第32条,即每台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调整和检查等。根据电梯的各部件是否易损易耗、是否主要部件及是否安全部件等来划分该部件的保养次数,并按日保、周保、季保、年保的程序进行。特别是要做好5大部件即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抱闸及门锁的保养,要善于在保养中检测数据和发现隐患,如抱闸间隙的大小、刹车皮的磨损、门锁的啮合度大小、曳引轮绳的磨损、限速器轮绳的磨损、安全钳楔块间隙、安全开关是否有效等。由于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高技术特种设备,启制动频繁,运行距离短,负载不稳定,开关门次数多,整机运行磨损较大,加上部分乘客不能正确用梯,导致电梯产生故障的概率高,因此必须对电梯进行较好的维修保养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维修保养的目的,就是使电梯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只要长期细致地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就能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减少和消除安全隐患,使电梯安全正常运行。目前存在一种错误倾向:电梯重维修轻保养或者只维修不保养,电梯坏了才修,修好就放行。这样会导致更多的故障出现,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2.3加强电梯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

电梯的安全可靠运行,不仅取决于电梯的制造和安装质量,还取决于电梯维修保养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一个合格的电梯维修保养人员,首要的就是要具备专业的工作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心。若维护人员素质低及责任心差,就很难对电梯进行准确的维修调试和保养工作,还可能会把小毛病修成大故障。电梯长期带病运行,极有可能造成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其次,电梯维护工作要求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机构培训。通过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的教育培训,具备应有的业务水平,并通过相关技能考试,持证上岗。“既要熟练掌握电梯的机械构造及电气工作原理、电气调整和修理等技能,还要掌握电梯安装工艺及要求,熟悉电梯维护规程的各项技术数据和使用安全操作规程。”维修人员在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相关规定对电梯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当电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准确地判断故障原因,并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迅速、准确的检修,使其能及时投入正常工作。同时,维修人员还必须熟知国家规定的安全作业的法规、制度和规定,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三、结束语

电梯设备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损害,因此,必须加强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大对电梯隐患的安全整改,才能给广大居民提供安全、便利的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许林.电梯的安全使用[J].电梯工业,2006,

[2]陆斌.电梯常见事故分析[J].品牌与标准化,2009.

[3]赵建刚,牛永亮.电梯事故原因及分析[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9

电梯事故范文第5篇

一、事故原因值得探讨

在该事故中受害人是被电梯轿门门楣和层门地砍剪切而亡。该电梯从负二层到四层,共六层六站,当电梯处于一层位置、开门状态,人员开始进入电梯,电梯内有16人时,电梯开始下滑,其中2人迅速安全离开了电梯,第3人离开电梯时被卡在电梯轿门门楣和层门地砍之间造成死亡。

事故发生后成立了专门的事故鉴定组织,通过检查发现,该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电器系统故障显示存在溜车故障,通过对电梯平衡系数的测定结果为0.17。在事故鉴定组织中,对本次事故的原因也出现了分歧,部分专家认为平衡系数偏小的状态是造成本次事故直接原因,另一部分专家认为曳引机制动器制动能力不足是造成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持这两种意见都有其原因,前者是着重在实测平衡系数只有0.17这一依据;后者是着重在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这一依据,但是哪个原因为主还需要看如果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没有油污,会不会造成溜车,这需要通过试验来证明,遗憾的是,本次事故没有对这个项目进行试验,对事故结论没有达到完全统一。

通过本次事故现象和事故分析报告的研究,笔者对造成本次事故和本次人员的伤亡原因应分开分析。首先造成本次电梯溜车事故的原因应为两个,一是曳引机制动器制动能力不足,因为电梯制动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有明显的油污;二是平衡系数偏小,因为实测电梯平衡系数只有0.17。其次是造成本次人员伤亡事故的原因,电梯溜车造成人员伤亡,谁都不会反对,但是仅仅是电梯溜车就会造成人员伤亡吗?电梯溜车事故不少,但是造成人员死亡的现象却不多,那就存在第二个原因,在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措施决定了是否会造成人员伤亡的又一关键因素,在本次事故中,如果处置得当是不会造成人员死亡的。第三、轿厢中已进入了16人,但电梯未发出超载报警,该电梯的额定载重量是1000公斤,额载人数是13人,正常状况超载装置应该报警了,超载装置是否完好也值得探讨。

那么第二个原因该如何处置呢?原因又是什么呢?正确的处置方法是:在电梯轿厢内的人员不要动,身体紧靠电梯轿厢内壁,身体微微下蹲,只要呆在电梯轿厢内,就不会造成人员死亡。原因在于:当电梯溜车时,电梯轿厢下落,但是下落的速度不会太快,因为电梯制动器只是不足,不是一点都没有,下落的速度不会造成人员死亡;如果下落的速度继续加快,当达到一定的速度时,电梯的限速器和安全钳就会动作,电梯轿厢就会被卡在电梯轨道上,不会造成自由落体而伤害电梯轿厢内的人员。

通过以上分析,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如果呆在电梯轿厢内,会死亡吗?结果是还在电梯轿箱内的13人均还活着。所以,本次事故中人员的死亡原因还值得探讨。

二、电梯认识现状值得担忧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是一个必要的交通工具,但人们对电梯的认识却非常欠缺。对电梯认识较深的人员占整个民众的比例非常小,首先是电梯的设计制造人员,他们非常了解电梯的构造和电梯的安全性,相传有位电梯制造商的老总为了检验该公司电梯限速器安全钳的安全性能,他坐在电梯试验塔的电梯轿厢中,工作人员在试验塔顶同时剪断电梯钢丝绳,让电梯轿厢作自由落体运动,说明电梯轿厢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几率是非常小的;其次是电梯安装维修保养人员,他们对电梯的结构和安全性等认识也是全面的,第三是电梯检验人员,第四是电梯安全监察人员,除此之外,其他人员对电梯的认识非常少。

那么对电梯故障和事故处理的措施认识又有多少呢?排在第一的还是电梯设计和制造者,第二的应该是安装维修人员,那么电梯检验人员和监察人员是否都会正确处理电梯故障和事故,还有待探讨。因此,电梯认识现状值得担忧。

三、处置措施值得探索

电梯事故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树分析;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8 文献标识码:A

1.电梯的总体结构

电梯一般由其所依附的建筑物和不同功能的系统组成。电梯所依附的建筑物有机房和井道。其系统为: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

2.电梯事故的原理

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原理遵循骨牌原理即:人的因素个人的缺陷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事故按照从左到右顺序发生,一个影响一个,如果中间某一因素不发生,则最终不会发生。笔者认为,电梯事故的发生原理与生产过程中的事故有所不同,如果电梯本身有故障(即:机械的或物质的缺陷引起的风险),比如超速冲顶或蹲底等,即使个人无任何缺陷,事故也会发生。如果电梯维修人员违章作业等,即使电梯本身无任何隐患也会发生事故。所以电梯事故应为:(人的因素、电梯故障)发生事故造成伤害,使用或维保人员的缺陷和电梯的安全隐患,两者是电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条件具备其一,则电梯事故也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是两个条件都具备,则电梯事故一定发生。如果了解或掌握了这一原理,使其中的条件皆不具备,就能有效地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

3.事故树分析

3.1 事故树分析概述

事故树分析,也可以称作故障树分析(FTA),属于系统安全分析的一种演绎方法。也就是说从特定分析的故障或事故(顶上事件)入手,对其发生原因进行层层解析,最终找出造成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也可以称这些事件为基本事件,数据来源于已知的、统计过的或者是实验得出的结果。

3.2 具体分析步骤

事故树分析要求根据当前已经发生或系统上提供的可能发生的事故信息,探寻事故发生的相关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采取必要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具体步骤如下(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要进行步骤选取性应用):

3.2.1准备阶段

(1)确定分析系统。科学区分所要分析的系统与外界环境的边界条件,最终确定分析系统范围及其安全影响因素。

(2)熟悉系统。作为事故树分析重要依据和基础,进一步深入调查、搜集已经确定的系统数据和资料,如系统性能、结构、运行条件、工艺流程、事故类型、环境因素以及维修状况等。

(3)调查系统事故。调查、搜集、分析系统过往常常发生的事故,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同时还应包括单位内外以及国内外该类系统过往所有事故。

3.2.2事故树的编制

(1)确定顶事件。也就是明确所要分析的具体事件。基于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频率及损失大小进行分析,选择出易发生且导致严重后果的事故。

(2)调查与顶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调查所有与顶事件相关的人、机、环境和信息,最终确定出事故原因,进而做出影响分析。

(2)事故树编制。依据一定逻辑关系,运用既定符号,把引起事故的顶事件及其诱发原因的因果关系,以树形图绘制出来。

3.2.3定性分析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主要是依据事故树结构,对其重要度、最小径集或最小割集进行求取,并按照分析结果制定安全预防保障措施。

3.2.4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以各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为依据,对其发生的重要度、关键以及事故树顶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计算,并依据分析结果及预测伤害,进行系统风险评估,确保投资安全方向。

3.2.5分析结果总结与应用

对于事故树的具体分析结果一定要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给出改进意见;同时要将具体的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采用的全部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及储存,结合安全分析结论资料,共同应用到系统安全设计及评价之中。

4.实例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单位宿舍楼,曾在2000年初时,发生过一起电梯溜车造成人员伤残的典型事故。本文就以此事故的具体情况为例进行一次事故树分析。

①时间:2000年8月1日早上6:05。

②地点:北京市朝阳区某单位宿舍楼。

③伤亡情况:一名41岁的女性受伤,导致右腿残疾。

④变化情况:除原有继电器控制的直流拖动被改为PLC控股交流调压调频拖动,在速度上有所下降之外,其他基本保持未变。

4.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现场勘察情况

(1)两个制动器制动闸瓦,一侧闸瓦由于机械卡阻造成张开后无法复位;另一侧闸瓦由于运行带闸,磨出大量黑色粉未。(2)并联于制动器线圈的放电回路(这里用R-D组件),完全脱焊,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3) 制动器线圈的控制回路中有一对电气接点(KMS继电器)断线(脱焊)。(4)不给制动器线圈通电(释闸),机房人员能够非常轻快的手动往上盘车。(5)现场没有发现人为破坏现象,其他设备装置无异常。

4.2事故树的编制

根据该现场情况,我们可将该事故的顶上事件确立为“电梯溜车”, 从理论上讲,产生电梯溜车的原因有两种。第1种溜车现象, 曳引机曳引力不足引起的溜车。第2种溜车现象,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引起的溜车。因此,在这里我们可以将“曳引能力不足”与“制动器制动力不足”列为顶上事件。

“电梯溜车”的子事件。此时,我们将分别对产生这两个引起子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对于顶上事件的子事件“曳引能力不足”,由于该设备并不是新设备,在此不对该型号的设计进行讨论。因此,从实际出发,曳引轮绳槽严重磨损引起溜车的现象最多。而产生曳引轮绳槽严重磨损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分析出6个子事件:①曳引轮材料易磨损。②钢丝绳材质不符合要求。③钢丝绳安装时未破劲。④钢丝绳张力不均。⑤钢丝绳过长,造成对重压缩缓冲器,使钢丝绳在轮槽中来回滑动。⑥曳引轮使用时间已久,自然磨损量大。

对于顶上事件的子事件“制动器制动力不足”,我们可以分析出4个子事件:

①制动弹簧松紧度调整不到位。②制动带磨损。③制动器开闸电压不够。④制动轮与闸瓦上有油污。而“制动带磨损”,我们又可分析出两个子事件:制动弹簧调节不均匀;制动带与制动轮之间间隙不均匀。至此,我们即可绘制出“电梯溜车”的事故树,如图1所示。

经检查该事故现场的电梯,钢丝绳以及绳槽均不存在因曳引力导致下降的问题。后来经过调查确认,是制动器方面制动力不足导致的溜车。确认主要事故原因之后,进而也得出了间接方面的原因,即管理问题。其一,管理制度不健全,维修保养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甚至不存在,无证上岗操作的大有人在。其二,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对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落实不到位,没有重视司梯工反映的多次电梯故障问题,导致电梯长期在故障下运行。其三,维修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及安全意识不足,发现制动器闸瓦卡阻、闸皮磨蹭制动轮有异味发出也未进行处理。其四,管理严重失职:给维修工放假,造成20多天没有人M入过机房,最后使电梯处于失养失修运行状态。至此,我们便可依据引发此次事故顶上事件的具体原因,给出有效的相应整改措施。

结语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电梯与百姓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电梯安全已倍受人们的普遍关注。事故树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将事故树分析与日常的电梯检测,维修保养相结合,有利于工作人员,认清电梯各系统间相互联系,减少故障,避免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电梯事故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电梯事故;层门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 X928.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284-1

随着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又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得以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因素。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电梯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电梯使用数量的增加,电梯的事故也逐渐增多。电梯事故的高发生率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某种程度上,电梯事故对社会的稳定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如何管理好电梯,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已成为重要课题,现对电梯事故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做如下分析:

一、层门事故

门系统事故之所以发生率最高,是由电梯系统的结构特点造成的。由于电梯的每一运行都要经过开门动作过程两次,关门动作过程两次,使门锁工作频繁,老化速度快,久而久之,造成门锁机械或电气保护装置动作不可靠。若维修更换不及时,电梯带隐患运行,则很轻易发生事故。

层门敞开着,电梯用检修或应急方式运行到其宅层,敞开的层门处又无人把守和遮拦、标识牌;乘客误以为层门开着轿厢就在该层而误踏入井道,跌落到井道底坑而造成事故;与此类似,载货电梯有推车人与载货车辆一起坠入底坑而造成事故;层门敞开着,司机按应急(门锁短按)按钮运行,剪切碰撞由层门外伸头到井道内观看,呼叫电梯的人,而造成的事故;层门门锁坏后未及时修复,层门被扒开后跌入井道而造成事故;打开层门后,未确认轿厢在本层就进入造成踏空坠落事故;贯通门轿厢的电梯,平时违章当作过道使用,门锁坏后未及时修复而敞开层门运行,人误踏入造成坠落事故。

预防方法措施:严禁层门敞开着,按应急按钮使电梯做为正常运行。检修运行时,只有轿厢驶出开锁区,就应关闭层门。必须层门敞开检修时,应设专人把守,设置防护遮挡并悬挂醒目的标识牌; 层门门锁坏后要及时修复,不得有从外面扒启的方法,不得用导线短路门锁开关;贯通门轿厢平时不得当做通道使用;司机打开层门进入轿厢前必须确认轿厢在该层,方可进入;在机房检修电梯或排除故障时,必须采取措施,不得使任何人乘坐及进、出轿厢;安装过程中须做好层门防护,并及时恢复防护。

二、轿厢及轿顶事故

层门关闭而轿门未关闭,电梯运行时,轿厢内人员身体伸出轿厢与井道内壁物体相撞而造成事故;制动器制动不良,曳引绳打滑,电梯调试时对重过轻、电梯超载等原因,造成轿厢运行平层后溜车,人从轿内向轿外跳被剪切而造成事故;维修人员在轿顶检修电梯,与司机配合不好,未站稳而电梯突然启动,造成坠落井底事故。与此类似,轿厢向上运行,维修人员头部与顶层楼板下凸出构件相撞而造成事故;维修人员在轿顶检修电梯,身体探出轿厢垂线之外,轿厢运行时与导轨架、对重装置相撞而造成事故;轿厢与对重平齐,维修人员一只脚站在轿顶,一只脚站在对重上,或一只脚站在支架上,电梯突然启动,把人打入井道而造成事故。

预防方法、措施:轿厢门锁坏后应及时修复,不允许轿门敞开运行,检修运行时,轿内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地坎之外;电梯的失保失修,是造成轿厢事故的重要原因,应加强预检、预修工作;轿厢溜车时,司机应劝阻乘客切勿企图跳出轿厢,应等待电梯及其它安全装置发生作用;在轿顶检修时,司机要和维修人员配合好,上下呼应后才能启动电梯;维修人员应尽量利用轿顶检修箱按钮使电梯检修运行,不需要轿厢运行时,应随手切断检修急修开关或安全钳开关; 轿顶应设置防护栏杆,轿厢检修运行时,维修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垂线之外。

三、机故

不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而造成触电事故;电梯盘车使轿厢短程升降,未切断电源开关,而电梯突然启动;调试、检修电梯时,有人乘坐电梯而造成事故;接触转动机械部分,手或衣物卷入而造成事故;不停电擦试检修曳引机,电梯突然启动将维修工的手(或衣物头发等)轧进曳引绳与曳引轮之间而造成轧伤;电梯机房安装曳引机时,因协作不好,造成砸伤压伤手脚的事故。

预防方法、措施:在机房进行检修工作,应切断电源主开关,需要带电作业时,要严格遵守电气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盘车使轿厢短程升降,必须切断电源主开关,防止电梯突然启动;调试、检修电梯时,禁止乘客或载货;不得过分接触转动机械部分,电梯转动部位的任何工作,如清洁、注油,应使电梯停驶。

电梯是一种特殊的代步工具,正确使用电梯不但关系到电梯的寿命,更关系到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乘坐电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阅读安全提示。只有大家都提升公共安全意识,电梯安全才能得到真正落实。希望在监督管理方、电梯厂商、维护维修人员、乘客的共同努力下,让我们的电梯安全、有序地运行”。

总之,要杜绝电梯事故,一是抓教育、培训,严格考核;二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用规范来约束电梯作业者和使用管理人员,以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和技术水平,以人的技术和素质来保证电梯的质量,并以质量来保证安全。

电梯事故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消防;救援方法

中图分类号:X92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082-02

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高楼大厦不断拔地而起,电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然而,电梯在使用过长时间后容易出现故障,加上维保单位检查、维护、保养不到位,就很可能出现卡阻等事故,导致人员被困、被夹、甚至死亡。高发的电梯事故已经逐步进入百姓的视野,消防部队作为处置此类事故的专业救援力量,如何科学、高效地救助被困遇险人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电梯结构、系统、安全性等方面出发,围绕电梯故障及原因,归类电梯故障可能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探析一套电梯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及注意事项。

1 电梯的结构系统

电梯一般是用电作为动力源,能够承载一定重量,在垂直方向或小角度倾斜方向来回运转,运送乘客和货物的固定设备。

本文所研究的事故对象主要是比较常见的垂直于地面的电梯,其结构如图1,主要分八个系统: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组成,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导向系统由导轨、导轨支架、导靴组成,限制轿厢以及对重的自由活动度,限制轿厢和对重在导轨上,只能上下移动;门系统由轿厢门、开门机、门锁等装置组成,用于封闭层站入口和轿厢入口;轿厢系统由轿厢架与轿厢体组成,用来运送人或物;重量平衡系统由对重、对重块和重量补偿装置等组成,它使轿厢和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某一个限额内,减少电梯曳引电动机功率的损耗,减少钢丝绳与曳引轮之间的曳引力(摩擦力),从而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电力拖动系统是由供电系统、曳引电动机、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等组成,提供动力,实现电梯速度控制;电气控制系统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柜等组成,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控制与操纵;安全保护系统由限速器、缓冲器、安全钳、端站保护装置等组成,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1]。

2 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2.1 电梯门无法正常开启

电梯因控制系统故障或机械故障,造成正常或非正常停梯,电梯门打不开,人员无法及时离开轿厢。这类事故在电梯各类故障中发生概率最高,其故障现象为电梯轿厢到达平层区正常停梯后,电梯门打不开;或者,电梯故障停梯是在上下行过程中,停梯不在正常的楼层口且电梯门打不开。

以上故障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可将其归类为机械故障和电器故障。机械故障原因有:门轴出现问题、用于开门的皮带发生断裂、开门机器的机器被卡住等;电器故障原因有:电梯整体断电、用于开门的电机出现故障、短路自动保护主动断电或开关故障等。此外,不止是机械、电器故障会导致停梯,一些设计的自我保护装置、系统也会主动地进行停梯,致使人员意外被困[2]。

2.2 开门走车

开门走车指的是:当电梯接收到运动信号后,没自动传递关门信号,导致轿厢在向上或向下运动时电梯厅、轿门没有关闭这一现象。

其故障原因通常是:电梯控制系统出现故障,门锁回路出现自然短接,门锁继电器动作不正常或其触点咬合短路。

2.3 冲顶蹲底

冲顶指的是:电梯在上行即将到达顶端r,减速功能失效,短暂强迫减速开关和保护开关故障,造成对重装置压在缓冲器上。反之,蹲底就是在电梯下行即将到达底端时,减速功能失效,短暂强迫减速开关和保护开关故障,造成对重装置压在缓冲器上。

故障原因有:电梯的减速功能失效、减速开关位置异常导致的电梯换速失败;电器系统故障导致制动延时断电、释放变慢,制动器机械卡阻等导致制动器故障;相关传感器失灵,限位开关不能正常开启等。

2.4 溜车

当曳引机失去动力时,轿厢与对重发生相对位移,称为“溜车”。通常表现为,电梯运行到平层时不能准确停在该楼层,或偏上或偏下。或者电梯上行、下行时,经常位移过大,触碰到限位开关。

此类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电梯使用时间长后,未做检测与调整,制动器力量无法满足要求,制动轮无法夹紧。或由于制动轮老化不能达到原有功效。

3 电梯故障对人员的伤害

了解被困人员的心理生理状态,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有利于救援人员提高救援效率,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特别是阻碍救援行动,破门自救的情况出现。

3.1 电梯门紧锁人员被困

电梯门紧闭无法自动打开情况发生时,人员由于无法及时离开轿厢,加上空间狭小,可能同时伴有停电、黑暗等情况,会导致被困人员精神紧张,时间过长会出现情绪激动,如果遇到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如不及时抢救很可能导致死亡。

3.2 开门走车被夹

电梯在出现开门走车情况时,由于电梯门还没有关闭,电梯就开始运动,很容易导致人们不能及时的进入或离开轿厢,从而导致被夹在运动的轿厢和楼层之间。此类情况发生时很容易导致被夹人员因疼痛而晕厥,或连同轿厢内人员一起情绪失控。

3.3 操作不当坠楼

电梯井坠楼事故时有发生。一方面,当人员被困在轿厢中时间过长时,一些被困人员开始不理智的采取不正当的自救措施,例如破坏轿厢顶部,从天窗进入电梯井而意外坠楼;另一方面,电梯维修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正常的维修检查期间,通常要用专业的三角钥匙主动的开启层门,但此时电梯轿厢可能不在该楼层,当人们或小孩没有注意此问题时很容易发生坠楼事故。

4 电梯故障应急救援方法

建设部《关于印发〈电梯应急指南〉的通知》(建住房[2006]3号)第五条规定:应当建立严格的救助规程,配置一定数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和相应的专业工具等,确保接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报告后,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救助。因此,消防部队在参与电梯事故救援时,要及时联系电梯的专业维保人员、电梯救援人员到场协助工作,积极与他们沟通配合,坚持“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施救”的基本原则进行救援,避免因盲目行动而造成次生事故[3]。

电梯事故救援通常涉及多方人员的多级相应机制,用户电梯监控中心可以接收本单位此类事故的报警,其中包括自动报警和人工电话报警(电梯内的有线电话)。当电梯发生故障后,首先会自动将报警信号传递到监控中心,当自动报警功能失常时,被困人员通过电梯内的有线电话可以报警至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在确认事故现场情况后,通过其系统平台可迅速将险情通知到电梯对应的维保单位,这是第一级响应。同时,监控中心或被困人员、围观群众通过手机拨打119,请求消防队前来救援,消防指挥中心派遣最近消防中队前往现场救援,这是二级响应。在救援队伍到达现场后,要开展以下方法采取救援:

4.1 了解事故现场情况

(1)了解事故现场状况是救援几大程序中的重要一步,属于侦察检测。要通过知情人、报警人等渠道了解事故的位置信息、起因、现场状态、是否做过前期的救援以及被困人员的心理、生理状态,是否出现涉及生命危险的紧急状态。当了解足够信息后,要适时的联系相关动部门到场进行联合处置。(2)要联系厂家,了解电梯的种类、特点,明确处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避免盲目操作,扩大灾情。(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与负责电梯维修、维护、保养的工作技术人员取得联系,让其到场辅助救援行动。(4)要提前携带、准备好必要的器材装备,包括:照明装备、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安全绳锁套组、开缝器、液压破拆工具组、无齿锯等等。器材装备一次性到位,避免反复取送浪费时间。(5)根据现场情况,启动社会联动机制,请求公安、医疗、安监等部门到达现场参与救援。

4.2 安抚遇险人员情绪

在电梯内发生救援人员被困后,由于空间狭小,如果是因为停电造成被困人员处于黑暗的笼罩下,容易造成人员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增大。此时应通过电梯电话或电梯轿厢楼层乘降口处向被困人员喊话的方式安抚被困人员的情绪。

(1)告知被困人员不要强行扒开轿门,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企图从轿顶安全窗外爬出,以防发生人身剪切或坠落伤亡事故。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厢外。(2)告知被困人员保持镇定,不要因担心会发生窒息而感到慌乱,轿厢有通风孔,氧气充足。(3)要灌输给被困人员科学的理念,解释电梯设备的防坠落装置、会抱死在轨道上,明确给他们轿厢不会坠落这一事实,舒缓被救者的紧张情绪,安心等待消防员的救援。

4.3 采取针对性救助措施

(1)想出针对性的救援方案首先就需要明白电梯故障出在哪里,这就需要电梯厂家或维保人员到场进行检测分析,然后才能共同研究出一套可行的方案,采取救援行动。(2)倘若事故原因是由于区域内停电造成的,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很简单,通知管理人员启用备用电源为电梯供电,同时要求被困者按动电梯开关即可实现人员的脱困。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人员被困,救援人员应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以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回复供电而导致意外的发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专用钥匙开启电梯层门观察电梯卡阻位置具体在哪一层、哪个位置。如果轿厢正好卡在楼层区间,那么可以直接采取多种方式开启该层层门进行救人;如果轿厢不在楼层区间内,那么就需要通过对电梯进行操作,松闸或拉绳等,将电梯轿厢移动至楼层区间内进行开门放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电梯的专业技术性强,以上所述松闸盘车等操作需要2名以上救援人员很好的配合,因此具体的救援工作应由持证的专业人员进行,以保证救援过程的安全。(3)如果是因为开门走车造成人员被夹,在确保不会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利用开门器、液压剪扩器等进行科学合理地施救。

4.4 做好安全警戒

及时设置警戒区域,防止他人干扰救援行动,禁止非救援人员进入电梯机房,必要时请求公安机关维护现场秩序。另外,在电梯救援过程中,消防人员也要采取安全绳保护措施,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4.5 注意事项

(1)电梯事故切记第一时间断开电源,防止救援过程中电梯意外启动等造成事故的扩大化。断电通常要联系楼内调度室进行。(2)救援过程当中一定要做好自身及人员安全防护。救援人员要身着防护套,系紧安全绳,用绳索将被困人员固定在滑道上以免摔伤。(3)需要破拆作业时,要注意对破拆部件的不间断冷却,防止产生火花伤害被困人员。冷却方式可采用浇水降温的方式。(4)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调整战略。如角铁厚度过大,超出切割器材的使用范围,就要换个角度,采用扩张器将被卡住的人员的横梁扩张开,将被困人员成功救出。

5 结束语

本文围绕消防部队所承担的社会救助任务之一的电梯事故救援,首先研究了电梯的主要结构部件及功能,并从结构出发,将电梯困人事故常见故障及故障原因进行了分类。同时,分析了电梯故障后对被困人员产生的影响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最后,根据救援的响应机制,探析了消防部队在处理电梯事故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一般救援方法,为救援人员更加科学、高效的救助被困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窦岩,郭兰中,牛曙光.电梯原理与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36):60-61+69.

[2]韩树新,马舜,李忠,等.城市电梯应急救援体系及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2):145-150.

电梯事故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工程安全;工程责任;伦理道德

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人类的生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了满足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需求,各种大大小小的工程项目不断被开发,这些工程项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的安全问题和安全隐患。近十多年来,由于城市建筑大规模发展,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电梯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如今已成为很多都市人别无选择的代步工具。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电梯保有量超过201万部,我国每天有2.5亿人在使用电梯,电梯的年增长量超过20%;电梯每小时上下行50次以上,平均故障率7次/年;门系故障占80%,其他故障占20%,电梯的安全运行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电梯安全事故是由什么引起?造成电梯事故的根源是什么?工程师在电梯制造过程中有哪些应有的监督和责任?这些问题都是本文讨论的中心。

1 电梯事故案例分析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紧张,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在这几十层乃至上百层高耸的建筑中,电梯成为大家工作、生活所必须的设备。电梯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但频发的电梯事故,也让人惶恐担心、如履薄冰,电梯的安全警钟必须敲响。据统计,2012年全国因电梯事故死亡28人,一些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也表明,电梯乘客中近两成的人曾遇到过电梯事故。下面我们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电梯事故进行分析和总结,探究造成电梯事故的根源。

(1)2013年5月15日,深圳市罗湖区笋岗东路长虹大厦内的1号电梯出现故障。最恐怖的是深圳实习医生王双双乘坐电梯从16楼到3楼,当电梯门打开,她准备走出电梯时,电梯门忽然关闭,并且迅速下坠直至负1层,王双双头部被夹断,身首异处当场死亡。技术组专家发现,维修工在给事故电梯时违规使用了机油,这种液态的油容易向下流进电梯的“刹车片”里,导致其制动力下降,一旦电梯满载或超载,就会出现“溜车”现象。而按照正常操作,维修工应该使用固态脂。从这起事故中不难看出维修工的疏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013年9月21日,沈阳一名电工在一高层购物中心施工时从9层电梯口坠下身亡。为了方便施工,施工队安排五名电工在漆黑的走廊里安装临时照明灯,在这一过程中一名电工从9层的电梯口直接坠入负3层。发生事故的原因是该电梯尚处于未完工状态,本该关闭着的电梯门却打开着,且门前没有任何围挡和警示标志,施工人员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环境中冒险施工致使该事故发生。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电梯安装人员未能意识到电梯设备的安全隐患问题,麻痹大意所致。由此可见,对施工管理人员、安装人员,必须加强其安全意识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3)2012年9月13日下午,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建筑工地上的一台施工升降机在升至100米处时发生坠落。电梯载满粉刷工人,在上升过程中突然失控,直冲到34层顶层后,电梯钢绳突然断裂,厢体呈自由落体直接坠到地面,致19人死亡,其中有4对夫妻。调查发现:第一,事故电梯核载12人,实载19人;第二,电梯上的“武汉市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牌”上标示的有效期限是2012年6月23日,已经超过有效期将近三个月。很明显,升降机已经超过限用期限,荷载12人,实载19人,超载58%,且还表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严重不到位。

(4)2011年7月5日上午9点36分,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A口上行电扶梯发生溜梯故障,造成1人死亡、3人重伤、27人轻伤的重大事故。

经调查,此次事故是因为奥的斯公司此款电梯存在设计缺陷,同时维护保养不到位。奥的斯513M PE型号扶梯存在的设计制造缺陷,还曾引发多起事故。2009年11月15日,在美国赌城拉斯韦加斯的凯撒酒店,也曾发生过一起奥的斯自动扶梯突然逆向行驶,造成10多人受伤的事故。2010年12月14日,深圳地铁1号线国贸站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同样也是由电梯逆行,导致25名乘客受伤。以上涉事电梯都为奥的斯电梯。

(5)2003年9月8日上海地铁莘店北广场东侧,提升高度八米的5号扶梯正在向上运行时突然发生故障,并逆转向下溜车,造成梯上14名乘客摔倒其中一人轻伤。

其原因是扶梯驱动电机与减速箱之间的弹性联轴器中橡胶垫损坏,导致齿轮啮合失效,造成扶梯及主链下滑。同时该台扶梯提升高度达到了8米,应该按照检验规程的第9条要求设置附加制动器,由于没有设置附加制动器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即事故的另一个原因是制造环节不符合要求。

2 电梯安全问题之归因及防范措施

电梯事故频发引起公众及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电梯安全与其设计、制造、安装,包括使用及后期的维护息息相关,因此对造成电梯事故的原因就要从设计、安装、使用、维护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探析电梯安全问题之根源,针对问题提出有效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1 电梯在投入市场使用之前要保证其设计合理、质量合格

设计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安全性,设计师有责任不断改进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电梯是特种设备,关乎人的生命安全,电梯制造公司的设计部门应根据国标,对电梯各个部分的设计做到精准到位;生产环节要保证产品质量,在设计、制造环节上做到“零缺陷”,从根本上彻底杜绝事故的发生。电梯在出厂使用前工程师对它的安全性要做出全面的评估,电梯本身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与电梯安全使用有直接的关系。

北京地铁电梯事故的发生,归其根源就是由于所使用的“奥的斯”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固定零件受损,驱动主机发生偏移,驱动链条脱落造成扶梯下滑,经专家鉴定事故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电梯存在设计、制造缺陷。奥的斯513M PE型号扶梯存在的一个设计制造缺陷是底座螺栓,它不同于常用的圆形螺栓,而是独特的T型,容易断裂或脱落引发事故。厂家把这些带有“先天缺陷”的电梯投入市场为使用者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2.2 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安装作业,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

特种装备的作业规程有严格的规定,但施工方往往疏于管理,为了赶工期违规作业,酿成悲剧。实例二中沈阳电工从9层电梯口坠落身亡的事故,就是由于电梯安装人员违规作业,在电梯尚未安装完工的状态下,既没有关闭电梯门,也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使得其他施工人员在不安全的环境下冒险施工而致使该事故发生。

2.3 使用者对电梯的安全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且不能正确操作电梯,典型事例就是超载

使用者抱着“多我一个没问题”的心态,在电梯超过负荷量时依然乘坐电梯,其实电梯在超载的情况下已经对人们的安全埋下了“定时炸弹”。实例三中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升降机超载7人,超载量高达58%,设备老化加上严重超载,造成升降机钢绳突然断裂坠落。

电梯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与电梯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现实生活中,新入住的住户用电梯运送沙石、水泥等容易撒漏的装修材料,一旦这些细碎物掉进电梯门缝里或者跌入电梯运行槽,对电梯的损害非常大,也为电梯埋下了“定时炸弹”;还有些人在电梯里乱扔垃圾、拍打厢门、用脚踢踹轿厢等现象,使得电梯发生故障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防止电梯事故的发生,还要强化人们的安全乘梯意识。

2.4 “维保流于形式”是电梯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

电梯事故发生的案例中60%至70%是由后期维护不当、维护人员麻痹大意等原因所致。实例一事故发生的原因就是由于维修工在给电梯时违规使用了机油,造成电梯“溜车”所致。更重要的是电梯在检修保质期内,是否能够进行规范的安检。多数使用单位在检修保质期内很少进行维护,一般都是电梯出现重大问题时才会重视。正是由于不重视“小问题”,常引发“大麻烦”。近年来,我国的部分电梯已经进入报废期、“衰老期”,这些超期服役的电梯常常威胁着电梯使用者的安全。

质监部门在日常检查中,发现常见的电梯隐患还有:检验标志、警示标志不健全;应急报警装置不灵;按钮损坏等等,这就要求电梯的使用管理单位一定要加强对电梯的监管、维护,提高管理人员的电梯安全意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才能保障电梯的正常运行。

2.5 法规不健全,用工不规范

一部电梯从出厂到使用,采购方(开发商)、管理方(物业)、使用方(业主)、维保方(维保单位)是完全分开的责任主体。这就导致各方在保障电梯安全运行方面所负的责任不明确,而电梯作为需要精细维护的特种设备,只要一方稍稍大意,就会为安全使用埋下隐患。我国电梯安全监管主要依据的是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该法规对电梯设计、制造、安装、维保、使用、检测等环节都有相关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生活中,一旦电梯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安全事故,故障原因难界定,责任主体不明晰,互相推诿的事情屡屡发生。

现实中存在的另外一种现象是用工不规范,电梯是特种装备,其维护、修理需要专门的人才,需要持证上岗,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电梯使用单位为了节省开支,直接聘用无特种作业人员证书的电梯工维护、修理电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有些没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搅乱了市场,电梯维修保养公司使用无证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保养。这些行为表面上为单位节省了一笔用工费,但实际上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因为这些没有经验又没有经过系统安全培训的人员根本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使用。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维保单位的门槛,解决维保行业恶性竞争的现状。

3 工程师及工程共同体的伦理责任

现代社会中,工程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根植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其最终是以“追求人的幸福和快乐为目的”,[1]在众多的工程中,它内在地包含着一定的伦理尺度。工程必然涉及到安全,对于工程师而言,关注安全是其天职。就工程师而言,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设计过程、生产过程以及产品进入市场后的使用及安全问题做出全面的评估,要为公众的福祉负责,由此要求工程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

“职业工程师关注一般公众(以及他们的安全)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是:在设计建筑、电梯、电动扶梯、桥梁、人行道、道路和天桥时,履行地方建筑规范的要求。”[2]“工程的责任主要是通过工程师在从事的工程领域运用其所掌握的很强的工程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负责任地恪守职业操守,以忠诚的伦理信念严格执行工程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注重工序质量控制,非合格材料禁止使用,不合格工序严禁转序,杜绝将危险的、不安全的和有严重缺陷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程序及产品转交给客户、公众和社会。”[3]一个有责任感的工程师如果意识到某一设计违反了工程规范、技术标准等问题而不去制止,进而造成严重后果甚至伤亡,他就应该为此承担责任。而在现实中,基于行政领导瞎指挥、责任心和安全意识不强、监管不到位、抑或追求利益等原因,各种工程事故屡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极大的损失。

上述几例电梯事故就充分表明了这些问题。实例二沈阳电工坠落身亡就是由于监管不到位造成的。究其责任与施工方和安全工程师密切相关,电梯安装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不仅没有关闭电梯门,甚至连一块挡板和警示牌都不放),安全工程师监管不力酿成悲剧,他们应为这场事故承担责任。而实例四奥的斯513M PE型号扶梯引发的多起事故以及实例五,则是由设计制造缺陷所造成的。“维保流于形式”也是酿成悲剧的重要原因,实例一和三均由维护保养不到位造成。我们除了对受害人的同情之外,是否还应该更多的强调有关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

责任的概念是多方面的。“责任指的是,职业人员以一种有益于客户和公众,并且不损害自身被赋予的信任的方式使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义务。当我们说职业人员应该‘负责任’或‘负责任地行为’时,指的正是这一类型的责任。”[4]虽然电梯事故的发生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与电梯厂商、物业公司、使用单位、维修单位等都有关联,当然还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但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上,都与职业人员是否尽职尽责分不开。电梯出厂之前,安全工程师都要对自己设计或者生产的产品负责任,“他有责任和义务确保按照职业标准,包括技术和伦理的标准,实施工程项目。”[5]上述电梯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假设如果安全工程师在电梯出厂之前对其工厂生产的电梯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把公众的利益和安全作为最大的目标,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那么进入市场使用的电梯就会降低发生事故的几率;电梯使用过程中,如有专业的安全工程师加强后期维护,及时制止违规操作行为发生,电梯事故就会减少甚至不再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安全施工监管到位,就不会有19名粉刷工人命丧黄泉。因此无论工程师个体还是工程共同体,都应对生命负责,对社会发展承担责任,但在实际生活中,工程共同体的这种责任意识还远远不够。

工程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工程活动中存在许多利益主体,而众多的利益主体之间必然会出现矛盾,通过工程伦理的研究可以为解决各种利益冲突提供思路和方法,以期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实施。美国工程伦理学家哈里斯等人认为,“研究工程伦理的价值之一是,它能促进一种负责任的工程实践。负责任的工程师一个重要作用就在于实施预防性的伦理,做出合理的伦理决定,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更多的严重问题。”[6]之所以发生诸类电梯事故乃至更严重的工程事故,在于工程共同体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工业革命以来,工程师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日益加大。工程师在设计、生产各种产品时(包括电梯在内),就应当把对人类负责作为自己设计的出发点,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各种血淋淋的工程事故就是证明。因此工程师或者工程共同体要致力于人类的健康、安全和幸福。“知晓工程潜力以及工程对人和环境的限制的,是工程师,而非他人。”[7]因此,工程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责任”是工程伦理的核心。

近二十年对工程伦理的研究表明,“在理论层面,工程伦理学主要涉及工程领域中善与恶、正确与错误、真与假、诚实与虚伪、勇敢与怯懦、公正与偏私、美与丑、信任与背信这样一类道德概念作出形而上学的思辨和预设,为我们的工程事件与行为构筑道德评判的价值基准。在实践层面,它是一项以理性的方式指导工程事业,同时努力为工程领域提供满足客户、公众和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构建工程伦理秩序,工程似乎离不开伦理学的指导。”[8]

综上所述,从电梯事故这样的工程安全典型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工程师及工程共同体应该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应该对发生的工程事故进行理性的反思,“作为职业角色的工程师,要始终把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置于首位,这是我们不得不遵循的工程伦理基本准则。”[9] 工程师以及工程共同体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加强职业伦理的思考,做好的工程,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的福祉服务。

【参考文献】

[1]曹玉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工程思维的伦理之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

[2][3][4][5][6]查尔斯・E・哈里斯,迈克尔・S・普里查德,迈克尔・J・雷宾斯.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丛航青,沈琪,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7]梅瑞迪斯・W・思林.工程师的良知[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262

电梯事故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监督检验;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29 文献标识码: A

一、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

想要将电梯在改造和安装的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完善性的监督检验,就要对于电梯所产生的事故进行细致的分析。电梯的事故经常发生的位置,按照系统的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许多种类。分别为:溜梯的事故、蹲底或者冲顶、门系统的事故以及其他的事故。根据国内所发生过的故障案例来分析,其他的事故占总事故的5%左右,蹲底、溜梯或者冲顶事故共占总事故的15%左右,则门系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0%左右。明显可以看出门系统事故的发生次数是最多的。其中促使电梯存在这一系列事故的最显著的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

(一)电梯设备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1、分析溜梯、蹲底或者冲顶的事故

电梯中的制动器如果发生了故障,那么溜梯、蹲底或者冲顶必然会受到联系,也会发生故障。平层电梯在引电梯的驱动下形成时,如果制动器不能够进行可靠性运作,就可能促使溜梯的事故发生,这样的存在原因是与制动的下闸不能可靠的运作有着一部分原因,极大程度上会对于乘坐电梯的乘客造成剪切的事故。电梯的蹲底事故如果发生了,那么一般情况下一定是与溜梯有直接的联系。蹲底的事故在发生的同时,一定会存在溜梯的事故,可是溜梯如果产生的话,有可能不会发生蹲底的事故。因此,蹲底事故的发生是溜梯所决定的。电梯在保持停止和停止的装置都是电梯的制动器所制约的,乘梯人的人身安全是否良好和电梯制动器工作性能的可靠性是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么制动器在故障的情况下所存在的情况,分为电气和机械两种。

2、分析门系统中所存在的事故点

电梯运行的过程中,门锁如果不能够进行及时的接通,极大程度上会造成电梯层门的故障发生。在维护的过程中,一些维护人员为避免电梯层门的故障频繁发生,就对其进行了内部的构造改变。让永磁感应器与原门锁的开关并联,在并联之后就会将门开关的方向,与感应器的位置处于平行的状态。因为并联的状态使得将门关严的时刻,永磁感应器就会入位于门上的隔磁板。这一流程无形的将事故的隐患提升,因为门锁的电气安全装置被严重的短接。如果门锁电气的安全触点,对于层门的锁紧功能失去了验证的时候,证明原门锁和感应器依然在并联,再不能够进行及时发现的话,就会促使电梯在锁紧的装置失去效用的情况下,依然进行运作。那么剪切的事故和坠落的事故很大程度上会发生。

门系统的事故在发生频率上,高于其他多有的事故,其中存在的事故点是门系统自身所存在的。在门系统的结构构造上就不够合理,所以造成事故的次数就会增加。电梯在上下运行的过程中,每一次都要进行门的两次开和关,久而久之的重复动作,就会对门系统造成老化的现象,不可靠性就会产生,电梯的事故就会从而发生。其中不可靠性主要体现在电气联锁装置的动作或者门锁的机械上。

(二)电梯使用人员自身的原因

一些使用的单位在管理方面,不能够细致分明。已经拟定出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了,可只是形式上的规定,而不能够进行正式的落实。使得相关人士对于电梯的维护上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重视,其危害性极大程度上显现出来。甚至一些使用的单位没有指定管理的规章制度,促使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维护这一概念,更提不上重视度了。其次,一些维护的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撑,没有对于电梯进行定期的监督检验,而是在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才进行维修的措施,这样一来电梯本身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总是被动的在故障的时刻,才能够得到维修的权利。

二、监督检验电梯的对策要加强

国家有关的检查条例与安装的安全规范,对于电梯安装以及质量的监督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使得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具备了明确的技术指标与政策的保障。所以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所实施的对策,一样要与所颁布的规定所同步,让安全隐患在源头上解决,使电梯的运行能够具备安全可靠的特性。其中主要的监督检验的对策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将其概括:

(一)电梯运行系统的工作要确保优质

1、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要增强

电梯所包含的安全性要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除了对于基本的因素进行深思熟虑之外,对于其他最小的程度上可能发生的危险,都要进行安全装置的设置。其中基本的安全性因素包含:拖动和电气控制的可靠性、结构的可靠性以及结构的合理性方面。之所以要进行安全开关自身动作的可靠性增强,是源于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安装的维保人员严重的出现了,对于安全开关动作可靠性的检查忽视的现象。因为大大的忽视掉安全开关的动作,可能会产生形式上安全开关是有效的现象,可是开关动作在拨叉或者碰铁的过程中,安装的角度或者安装的位置极度的不合理,促使开关的动作需要启动的时候,开关却停止动作,或者开关的动作不具备可靠性,没有正常的起到相对进行保护的作用,完全展现一个摆设的状态。因此,安装的维保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要对于监督检查严格重视,在开关的动作必须进行的时候,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启动,要保证安全开关的动作能够具备可靠性。 2、电气联锁的开关要加强、层门门锁的装置要进行更换

监督检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清晰的体现出门锁是最为核心的安全部件。想要避免剪切事故和坠落事故的发生,就要将门锁把层门锁住,让乘梯人想要将层门打开,必须要在层站外采用开锁的装置。在监督检验的实践中,主要对以下几种情况进行重视:

(1)电梯中所具备的层门中的被动门,一定要对其安装电气的联锁开关。因为电气的安全触电不能够对于层门的关闭状态进行验证的话,同时间接的机械又对于层门的门扇进行连接的情况下,没有被安全锁住的门扇,就有必要对于关闭位置的电气装置进行监督检验。

(2)为了能够使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将不更换门锁的侥幸心理消除,在电梯门锁的采用上,要采用自下向上钩类型的门锁,其中锁钩在钩紧的过程中,是根据锁钩和施力的元件进行提供的,施力的元件指的就是压紧的弹簧,在弹簧不能够正常生效的时候,锁钩的重力就会极大程度上产生,从而开锁就会产生。如果电梯在选择门锁的时候,选择的都是这一类型的门锁,维保和使用的单位就不能够搁置,会及时的进行门锁的改换。

三、总结

综上所述,电梯在监督检验的过程中,应该实施正确的检验对策,对于存在的电梯事故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因透彻的分析出来,然后要对于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检验流程,在监督检验的流程中对于安装的过程要重点的加强,在最大程度上将事故的源头成功消除,才能够将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电梯是国民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垂直运输工具,那么电梯的安全运行承载着很大一部分的重要作用,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人的财产和生命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将这一高技术含量的工具仔细的斟酌其中的运行流程,要对于国民有一个负责的态度,对于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要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索,并且要具备相应的解决对策,同时要将监督的检验工作做好,力求将电梯的安全隐患合理消除。

参考文献

[1]陈永玉.电梯事故分析及检验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4).

[2]刘晓辉.电梯事故分析及监督检验对策[J].金山,2011(08).

上一篇: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范文 下一篇:商务谈判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