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范文

时间:2023-02-24 09:46:13

电力市场

电力市场范文第1篇

农村是我国用电需求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受电网的制约,加之管理体制不合理,农村用电需求还很低,"有电用不上和有电用不起"的问题还相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一、二期已经基本完成,经过5年多的努力,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电网覆盖面不断扩大,供电能力、质量和可靠性明显提高,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用电量的快速增长,这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体来看,农村电网结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快速增长的需要,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加强农村电力建设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农网改造的意义何在,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究竟要怎样来进行,这依然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与创新的课题。俗话说的好,国家要发展,电力要先行,如何才能发展好电力事业,怎样才能利国利民,使电力工作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本论

第一章农电改造取得的初步成果

随着电力工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农电"两改一同价"工程的实施,农村电网结构布局日趋合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很大改变,广大电力客户对供电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县级供电企业必须与时俱进,适时调整营销策略,改变以往"皇帝女儿不愁嫁"的传统经营理念,树立客户是上帝、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采取各种促销手段,积极开拓农电市场,不断寻求新的供电增长点。这已成为电力企业实现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宜春电力供电公司不断创新营销策略,经过5年的努力,目前已实现县域内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供电量以15%的幅度连年递增。县局已步入良性发展阶段。

"两改一同价"后的效果已经显现,农村电网结构得到了优化,低压线损显著降低,农村电价普遍下降,农村供电质量和安全可靠性提高。家庭电器的普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另外,近年来,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规范电价、促进电力消费、住宅用电消费的措施。

下面以江西省宜春供电公司今年与去年农电工作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宜春供电公司从1999年开始启动的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至2003年,第

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全省一期农改资金57.67亿元,宜春公司共安排资金3.007亿元;第二期农改规模20.04亿元,宜春公司五个县(区)安排资金1.138亿元,总投资规模4.145亿元。我公司范围内五县(区)第一二期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新建110KV变电站1座,改造3座,新建35KV变电站20座,新建35KV线路175公里,改造35KV变电站24座,改造35KV线路136公里,新建与改造10KV线路3459公里,新建与改造配电台区3159个,低压整改户数41.4万户,消灭无电村1个,解决无电户150户。

通过这几年的农网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结构得到极大改善,农村电网的技术水平,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的大幅提高和电价的大幅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

1、村供电可靠率由改造前的82%提高到现在的95%,末端电压合格率由改造

前的67%提高到现在的91%。

2、过电网改造,解决用电卡脖子的现象。五县(区)供电有限责任

公司售电量由2000年的36654万千瓦时提高到2003年的54403万千瓦时,增幅达148%。

3、通过电网改造,有力的降低了供电损耗。五县(区)供电公司综合

线损率由2000年的17.55%(没有到户,只到台区)降到2003年的14.25%(到户)。

4、农民电价大幅下降。农电体制改革后,我公司供电区五县(区)农

村照明电价,由原来的平均每千瓦时1.4元,下降为0.91元,2003年1月起,各县城的居民生活用电按赣计商价字[2003]504号文件规定实现同价,从7月份抄见电量起全部执行0.56元/千瓦时电价标准,每年又为农民减负2000余万元。

第二章电力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一、农村电力的潜力

我国农业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40%,全国有2179个县级电力公司和45450个乡级电管站,都属农电系统用户。我国农村通电率为95%,人均用电量只有102千瓦时。距离国家标准要求人均用电量300千瓦时相比还是有一定距离。

然而,就发展潜力而言,农电在整个电力市场中处于基础性和主导性的地位。我国农电的特征却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其直接原因是,长期以来"重发,轻供,不管用"。例如,长期以来我国对发、输、配电的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1∶0.27∶0.2,而同期西方国家则达1∶0.45∶0.7。国家对11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几乎没有投资,三分之二是靠地方和农户筹资建设的。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正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在这一股电网改造以及电力制度改革的战斗中,越来越反映出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发展前景是广阔。

一是农村用电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我们国家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方针。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目前的农村和农民还比较贫穷,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村用电水平远远低于城市。南阳市县以下人均用电为251千瓦时/人.年,河南省为340千瓦时/人.年,全国为397千瓦时/人.年,南阳目前的用电水平只相当于宁夏,略高于青海省。如果河南省农村每年人均用电赶上全国的平均水平,每年将增加用电量50亿千瓦时。

二是农村家用电器用电量正在迅猛增加。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家用电器已成为农村市场的消费热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农村今后一个时期将有50%以上的农民消费者具有购买家用电器的意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乃至空调等家用电器商品的市场将逐步从城市转向农村,这些高档耐用消费品的转移,将为农村电力市场带来一个较大的需求空间。

三是民营企业将成为新的用电大户。就目前县及县以下的用电结构而言,对于农村电力市场影响最大的还是工业生产。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后,一大批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的异军突起,填补了国营企业、县办企业用电量的不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村生活用电量也将大幅度增加。乡镇企业也成为农电的重要用户。用电管理机构也要配备相应的电能量计费管理设备。随着国家又投入巨资(约1500亿)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农电网络的输电能力和安全性能,为农电系统的市场化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我国农电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目前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也是最好的。但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还没有得到普遍关注",国家电力公司农电工作部主任李振生在"中国农电发展现状"的发言中,就呼吁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高度的重视。这也正说明了中国农村电力市场在用电水平、用电结构、农村通电率、人均用电量等方面基本状况,是农村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此,关注和推动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农村电气化,是国有电力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必将为电力企业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农村电网设施相对于城市仍然比较薄弱,安全可靠性差;农村电力消费水平低,还有230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一些地区电价水平还比较高。展望未来,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任重而道远。

农村电力市场看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目前的低用电水平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农村电力市场展现出无限商机的前提下,要将机遇转换为效益,就必须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找到市场切入点。

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农村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还有无污染的水质,有着发展林木加工、矿产开采、农牧畜养殖的良好条件。随着农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再加上改造后的农村电网在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上的大大提高,吸引了不少外资外商企业主动来农村办厂。在有关地方政府推出的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的引导下,来农村投资办厂的用电大户将会更多。另外,农网改造后,农村电价下降,一些农民原在城里办的耗电量较大的工厂将重新搬迁到农村。在农村电力市场呈现无限商机的同时,电力企业也将同网同价电能商品推上了交易市场,并采取合理的峰谷计时电价计费等优惠政策。这些都是启动和活跃农村电力市场的有效措施,应当用好用活。

实现服务"三个到位"。一是宣传解释要到位。要针对农村用电户的特点,宣传用电知识和用电政策及法规。二是跟踪服务要到位。为方便用户和按时把用户的电费收上来,应在每个月抄表后,由供电收费营业处统一及时将用户的用电票据如实开好,然后再直送到户,全方位搞好服务。三是简化用电程序要到位。报装接电照明用户只需一个电话,动力用户只需填一张报装单,其余的事由供电营业部门按照服务承诺要求及时实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二、农电管理的缺陷

虽然广大农民有着较强烈的电力消费需求,但由于线损高、管理差等诸多问题,致使有的地区电价居高难下,老百姓无法使用,挫伤了农民的用电热情,这也是用电量增长缓慢的原因之一。我们对全盟各乡镇的调查发现,同等经济条件下,由于农村到户电价水平的不同,直接带来了电力消费水平的差异。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村用电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农村电力市场的萎缩。

1、观念陈旧

目前,农电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意识陈旧,不重视农村电力市场的研究,重工轻农的思想误区。有的人认为农村市场是小头,不需要开拓就可以带来丰厚的利益。因此,电力销售中存在一些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现象。一方面电网有电送不出;另一方面,有的用户用电又得不到保障,时常因检修工作协调不好造成频繁停电。

我们现行农电管理制度沿用的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大一统的弊端在电力市场的运作中已显露无遗,转变管理体制已刻不容缓。当前各地乡(镇)电管站虽说已改制为县局直属供电所,但是供电所的供售电并没有列入考核目标,电卖多卖少一个样,供电量的多少同个人收入不挂钩,造成基层供电部门的市场意思淡薄,电力促销也就无从谈起;

2、基础状况与管理体制的滞后制约了农电市场的发展

电力价格机制不合理。我国目前的电力营销还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要杠杆,应该是市场主体开展竞争、优胜劣汰的主要参照物。而目前电力企业的销售价格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际成本为依据,而是凭政府的指令,缺乏必要的灵活性,不能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不能正确指导资金投向。一方面使发电和电网的效益扭曲,谁也不愿意搞电网改造;另一方面也由于地方的层层加码,造成客户电价偏高,挫伤客户用电的积极性,电价机制已经成为影响电力营销的主要因素。

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农网陈旧。"两改"前的农村电网一般都存在布局不合理,线路因陋就简、线经细、供电半径大、电压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经过多年运行,设备、设施陈旧老化,线损高达25%以上。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电力部门和农民百姓都有不同程度的专项投资进行农村电网整改和农村电气化建设,但毕竟投入资金有限,使得线路损耗难以得到有效控制,供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管理水平不高。一是用电管理滞后,服务水平不高,用电报装程序繁琐,营业现代化水平低,用电方式和付费方式单一等管理现状,不能满足和适应客户的用电要求。二是村电工的收入由各供电站发放,没有同各村的售电量相联系,村电工多供电、管好电的主动性调动不起来,农村用电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营销人员素质不高。不少职工思想观念陈旧,市场意识淡薄,坐等客户上门。营销队伍素质不高,缺乏高效、灵敏的市场反映能力,阻碍了电力市场的开拓。

但国家非常重视农电发展工作,2004年新年欲始,国家发改委就发出通知:这次提高电价的政策,不单包括发电企业的上网电价,还包括了供电企业的销售电价。通知称,除居民生活、农业生产和化肥生产用电以外,其余各类用电价格统一在现有基础上每千瓦时提高0.8分钱。不过,这次调整不涉及居民生活用电。

第三章电力体制改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

农电市场有三个明显的特性(1)垄断竞争性。它属于自然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性行业。"垄断性"体现在一区只能有一个供电企业并实行区域专营,独占市场,这一点也反映在我国的电力法中。"竞争性"反映在需方对商品或服务不满意时,有权选择其他能源消费方式。(2)投资主体多元化。(3)用电季节性强,供需波动幅度大。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电网的改造以及电力体制的不继改革,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发展,电力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也将成为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县级供电企业不再是政府的职能管理部门,也不是政府的附属物,而是接受政府有关部门行业管理监督下的企业,它具有法人资格,是国电公司的第三级法人,是市场运作的主体。电力企业的生存最终将取决于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不仅要求电力企业具有还本付息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还应具有较强的投资能力。电力企业不再有行政立法权和执法权,而是作为市场运作的经营主体,它与客户的关系是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必须依法办事。

因此,县级供电企业需要转变观念,不能再有那种管理粗放,市场意识、成本意识、服务意识淡薄,依法治企观念不强,人员多、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直供直管县供电企业进行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改革,是电力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参与竞争和下一步进行改革的体制基础。因此,必须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二、农电管理应该如何进行

农电营销市场的特性及企业战略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合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所具有的特性,有必要重新思考企业的战略定位。市场的垄断性和社会公益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服务功能和自我约束能力。企业的服务需要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通过较高服务水平克服垄断所带来的低效率和企业惰性。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替代产品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以及电能价格因素等会使这种特性进一步加强。电能营销市场的行政区划性要求供电企业与地方社会各界保持相对紧密的联系,以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产业政策、经济政策等信息,保护企业自身利益和树立企业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农电企业的战略定位目标应向服务型、竞争性、经营性、法治化、现代化发展。

建立一种极具管制性、协调性、促进性的市场监督体制,是保证农电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农电市场的拓展,要求农电企业必须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农电企业公司化改组,商业化运营,法制化管理,在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拓农电市场,占领农电市场,向市场要效益,以市场促发展,是县级供电企业的根本取向。

农电体制改革后,还必须建立农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包括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公众监督以及供用电市场的监督机制,坚持企业效益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原则,来实现农电市场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有序进行,有效运转,以保证农电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说,县级供电企业只有转变观念,盯住农电市场,提高服务质量,赢得用户信赖,在管理上下工夫,为开拓农电市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环境,才能如期实现农电工作的目标。

开发农电营销市场有着广阔的前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认真对待,加以解决。

1、根据国发2号文件要求,乡镇及以下农村电力资产全部交由县供电企业管理,低压设备维护费用的来源就意味着要由供电企业承担。网改情况不尽相同,维管费用和低压线路损耗相差不小,执行“两改一同价”,费用和损耗再转嫁给农民群众显然不尽合理,费用支付的渠道需要疏通。

2、乡以下的电力资产,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改造总会不彻底,网架结构、设施状况仍然不尽如人意,这部分不良资产势必成为供电企业不愿意接收的包袱。改造资金缺口大,供电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也不利于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3、乡镇电管站改为供电营业所以后,人员纳入供电企业统一管理。营业所人员由企业正式职工和聘用的合同制电管员组成,工资待遇有不小的差距,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合同制电管员这部分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稳定电管员队伍不利。

4、供电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大客户报装接电,收取供电贴费的做法曾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筹办一座投资几十万元的企业,要增容一台配变需交纳集资办电款,加上用电贴费以及配套电气设备等费用又得增加几十万元。投资者很可能由于办不起电而不能投入生产或干脆拒绝投资办厂,束缚制约了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调整相关政策,拓宽农电市场,也是亟需研究的课题。

5、县级农电管理体制改革要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解决了电网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随之而来又出现农村触电事故责任划分的问题。按以往常规,农村触电伤亡事故按产权归属划分事故责任,现在,供电企业却成了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农民权益要保护,供电企业也企盼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

6、农电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县局,农电资产未统一管理,农网改造资金存在由谁偿还贷款的问题。如何掌握好投资方向,落实资金偿还责任制,也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7、实行统管农村电工和一表一户的管理办法,一个农村电工少则管理50-60户,多则管到300-400户,这样大的服务区域如何服务到户。

为了完成农村电力发展的目标,国家将采取如下政策和措施积极推进农村电力建设与管理的各项工作:

1、继续安排投资,加大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力度。第一批1893亿元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投资计划将于今年底完成。从目前来看,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尚有相当部分农村地区电网未能改造,特别是与农民利益密切的低压电网部分,还有近40%未能改造,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将继续安排投资建设与改造农村电网,初步考虑再安排1000亿元,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农村低压电网改造任务。对于其他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农村电网,将由各电网经营企业按基本建设管理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2、建立农村电网投资偿还基金政策,促进农村电力供给能力持续增长。为了促进农村电力发展,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国家已同意将取消电力建设基金后腾出的电价空间的收益,用于农网改造投资的偿还。具体操作措施正在研究落实。初步设想根据需要将分省建立农网投资偿还基金,专项用于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以促进农村电力设施的尽快完善,更好地满足农村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加强农村电力管理。农村电力管理要按照一县一公司的原则进行改革,特别是对目前一些仍由不同部门和企业分块管理的县,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负责全县电网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制公司,统一负责全县电网的建设、经营和管理。继续完善乡镇电管站体制改革措施,加强管理,精简机构,改善服务,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直供到户的管理,从体制上杜绝农村电力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乱收费、乱加价和人情电、关系电问题。

4、形成合理的农村电价机制,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有效降低农村电价水平。由于受农村电力管理、电网结构薄弱和用电量小等各个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电价大大高于城市用电价格,这是一种不公正的现象,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将在改造农村电网和改革农村管理体制的基础上,尽快实现城乡用电同价。以有效地降低农村电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三、做好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使电价合理化

切实加强农村电力市场建设与管理。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综合经济效益和自动化水平,建成网架坚实、参数优良、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农村电网,确保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性达到规定的要求。县供电企业要针对农村电力管理的特点,建立快速有效的服务体系。坚持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相统一,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村客户的用电需求为目标,认真整顿和规范农村电力市场,严格执行国家电价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电价,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逐步增加电力消费。要推行供电服务承诺和文明示范窗口建设,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全心全意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要严格掌握同价原则,配合政府编制同价实施方案,加快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目标。

我国目前的纵向电价结构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直供电价由上网电价加输电和供电成本构成。以1997年为例,标准电网供电成本为0.04元/千瓦时,供电线损约7%~8%,供电利润平均为0.01元/千瓦时。国家征收的电力建设基金为0.02元/千瓦时,三峡建设基金0.04元/千瓦时左右。此外,地方政府加收的电力建设基金和电网改造基金等,大致在0.05元/千瓦时左右。

2.趸售电价按照直供电价的20%~28%确定。

3.农村电价指乡(镇)电管站对用户的销售电价,将来会取消这一环节。它由趸售电价加上农村电网的维护费用组成。农村乡镇用电暂不实行两部制电价,工业用电仍实行调节电价。

“两改一同价”是我国现行农电管理体制、农电经营机制、农电市场开发管理以及电价体制的一次整体性的重大调整与变革,是用传统计划经济的思路,还是用市场经济的思路来认识和实施“两改一同价”,事关这一改革的得失与成败。争按照市场要求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我们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就不会只把着眼点放在投资上,就会按照对潜在市场的分析和还贷的要求,科学地论证区域网络的配置效率,从而按优化原则调整和建设区域电网。在投入资金的使用方向上,在加大生产、经营性投入,通过调整原非生产性投入的存量资产从而减少非生产性投入,调整资产结构,化解盲目投资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农网建设和改造中,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和投入产出效率。

按照政企分开,最终成为具有“四自”功能的独立供电公司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内部经营机制的同时,要根据区域电力市场的分析、政策、环境条件,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和内部资源等因素,按市场要求确立并不断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全力避免城乡用电同价后电力行业出现全行业亏损局面。

当前改革重点在乡镇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乡电管站归并供电所过程中,要按事、权、责统一的原则和降低管理成本的要求设置机构;按销售收入与可变成本比例,控制用人总量;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和用人方式,有效地控制人工成本;在资产和财务清理、转移中,杜绝资产流失。

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既是此次重大变革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城乡同价不是简单拿现有农村电价和城市电价综合完事,而是在通过“两改”有效地降低成本的基础上的同价。因此,要认真抓好农电体制改革和农网改造,调整资产结构和用人结构,在供电增长率逐步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地降低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准确测算销售收入、成本、利润等各项经营指标,积极试点,审慎实施。

“两改一同价”在使电力企业获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必须换以新思路,为“两改一同价”实施后电力企业以新的营运机制真正进入市场创造有利的条件。

1、逐步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三公开"是指电量公开,电价公开和电费公开。"四到户"是指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和服务到户。"五统一"是指统一电价,统一发票,统一抄表,统一核算和统一考核。

2、杜绝"三电"。即人情电,权利电和关系电。

3、以效率和效益为中心,发动农电职工积极参与管理。应将管理的思路从"价格=成本+利润"变为"成本=价格-利润"上来。

4、实行农村电价与城市电价统筹安排,社会公平负担。首先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最终过渡到城乡全部用电"同网同质同价"。

5、继续完善农村电力管理体制,实现县、乡、村电力的一体化管理,实现县级电力企业销售到户、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的"四到户"管理,做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

6、继续加强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基本解决农村电网供电半径大、线变损高的问题,努力提高农村供电质量,使农村供电可靠率平均达到99.5%,供电电压合格率达到95%。和农村用电的快速增长,加快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步伐。

四、农电市场应该如何开拓

探求其特殊的销售方法,开拓这个市场的新领域,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模式,搏击新市场,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牢固地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随着电力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对服务质量、供电质量、价格水平等问题都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形象,为此公司全体干部职工,树立客户至上的服务观念,急用户所急,及时解决用户的实际困难。在机关大楼和各供电所均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完善客户服务体制,各服务中心备有多种报刊杂志以及免费宣传资料,还为客户准备了饮水机、打气筒、针线包、雨伞、花镜等物品,从细微处为客户着想,为客户提供舒适的办事环境。把涉及客户的业扩报装、咨询、收费、电力救援、服务投诉、停电预告、安全用电知识普及和疑难问题查询等项目统一纳入客户服务中心操作。客户可随时通过服务中心的语音电话自动查询系统获得所需信息,他们还推出了微笑服务和客户首问负责制,即客户进门后第一个问到谁,谁就负责帮助解决,直至让客户满意而归,每天24小时有人值班,高效准确地处理各种事务,真正把农电企业的营销工作做到了农民家门口。

2.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做到有诺必践

建立健全对电力客户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制度,真正做到想为客户之所想,急为客户之所急,始于客户需求,终于客户满意。让客户"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能办好用电手续,加快业扩报装和接电进度,缩短故障抢修和计划检修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保证对电力客户连续供电。售前服务,主要是在客户业扩报装时,为客户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选择最优供配电方案。按客户要求提供优质廉价的设计、材料、安装、调试等服务。售中服务,主要是帮助和指导客户搞好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售后服务主要是进行技术访问,征询意见,做好保修、维修和抢修工作,供应好配件,保证电力销售渠道的畅通。

例如武邑县电力局以"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供电所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向社会公开承诺,不吃用户一顿饭,不吸用户一支烟,施工队员自代干粮和水壶,做到了为民不扰民。各乡(镇)供电所成立了电力事故抢修队,变压器维修车间准备了10台备用变压器。还设立了"电力110"服务电话,并昼夜有人值班,出现问题及时处理,实现了"畅通、高效、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3.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检修,确保客户的供电可靠性

每月初,各生产单位向公司提出检修计划,由公司统筹安排。对计划外临时检修要严格把关,实行一支笔审批,并尽量把检修时间安排在负荷低谷期,注重做好"三个结合",即各生产工序与多专业之间的检修相结合;电网主设备检修与客户设备检修相结合;区域性检修与线路检修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电时间。

4.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树立全员营销观念

"两改"后随着"四到户"、"五统一"的实施,对电力职工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电力市场营销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职工业务技术和服务意识的培训教育,定期举办青工培训,还可组织供电所和有关科室的领导到外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引进了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促其转变观念,都争当一名合格电力营销员。

5.农电市场营销应强化法制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企业应注重《电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充分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查处违章用电、窃电以及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行为。要与每个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确保电费及时回收。电力企业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及执法机关保持联系,工作中要取得他们的支持,搞好群防群治,使一些突发性事件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为加大偷窃电行为的查处力度,县级电力企业应设立公安驻电力派出所。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应对电力的一些法规进行必要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体操作。

6.加强营业推广

通过举办电力发展展示、新闻会、电炊演示会、义务咨询等形式,向客户宣传电力产品安全、洁净、方便和高效的特点。介绍电器产品性能和用电技术,主动向客户宣传安全用电和合理用电知识,进行用电与使用煤、油、气的经济效益和安全性能对比,帮助客户合理用电,高效用电。

7.落实好安全用电制。

确保农电安全是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前提。首先是防人身事故。要摆正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广泛进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三不伤害"教育,严格执行"二票三制",严禁无票施工。其次是防农电事故。这是减少触电事故纠纷的关键。要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层层签订生产责任状。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才能保证农村电力市场用电秩序,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隐患少了,用电户自然也就多了,电力市场就增大了。

8.发挥电价的杠杆作用,激活农电营销市场

目前,我国的电价仍是由政府定价,电力企业被动执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也应该运用价格调节策略,对市场做出灵活反应。如对居民生活用电超过一定电量,超出部分给予打折优惠政策;县级电力企业也应推行分时电价,对客户做出低谷让利,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实行薄利多销让利销售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用电消费。

9.善用营销广告

通过广告宣传,推出电力产品和供电服务,正确引导客户合理消费,增加电力消费在能源消费市场的占有率。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用电展示厅,将电能与其它能源的消费进行示范比较,如进行液化气灶、微波炉红外炉等设备的耗能比较,烧煤锅炉与电锅炉对环境污染的比较,充分展示电力便捷、高效、卫生、价廉的优越性,引导社会和居民主动采用电能消费。武邑县电力局已率先将原取暖用燃煤锅炉更换成电锅炉,应用效果很好,同时也得到了环保部门的好评。

10、开拓农村穷困地区的电力市场。

开拓农村电力市场的最大困难在于一部分农村地区经济还不发达,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收入水平低导致电力工业发展缓慢、用电水平低。电力工业发展缓慢反过来又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电力和经济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在农村贫困地区往往变成一个难以解开的结。但是,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国家为了开拓农村市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刺激农村经济发展,已正式启动"两改一同价"工程(农网改造、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但我们应认识到现阶段农村电力市场的开拓,关键是在加强农村电网的改造和降低农村电价的基础上,通过电力扶贫共富工程有重点地扶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带动农村电力市场的发展。

11、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作效率。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电力营销方式的转变,也是县供电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也是供电企业增强自身实力,方便客户,促进电力市场发展的有效途径。尽快改善当前电力营销工作技术手段相对落后、管理粗放的被动局面,要舍得在这方面增加投入,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制定电力营销技术改造规划,合理确定改造重点,有计划分步骤的进行,坚决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开发问题。要通过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推广和应用先进的营销管理手段,全面提高营销管理水平。一是建立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为支撑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二是选用一批设备较为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用电设施进入营业窗口和抄、核、收各个环节;三是选用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设施进入调度系统,实现各级关口电量遥测,加速数据采集通程抄表的进程,完善企业电量远供系统,实施负荷随时监控与预测。

总之,开拓市场,未有穷期,农村电力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我们农电企业真正转变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引入新机制、新办法,切实降低电价,真诚服务用户,就会激活市场,赢得市场,广阔的农村将成为我国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如何对于贫困地区进行电力护持

农网改造不只是一种商业投资,更是一种政府行为,一项关系百姓安居、地方发展的"民心工程",它实施的重点在造福农村、造福农民,尤其应是贫困落后地区目前还处在温饱线上挣扎而且用不上电的农民。

要彻底改变贫困山区落后的电力状况,真正实现"同网同价",一要靠国家扶持,二要靠各级政府支持,三要靠电力部门加强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地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成功的道路。在广东东莞市,他们在充分利用省里规定的电网改造基金的同时,采取了从银行贷款改造农网的办法。发行后的农网电价暂时维持不变,其中利润用来还本会息。待完成还本付息后再降低电价。这样,东莞市在电网改造中,农农民除了电表安装的室内线路外,没有再承担其它费用。广东省电力工业局高度称赞东莞的这一做法而得到推广。

国家及相关部门就应从贫困山区的电力实际出发,加大投资力度,切实从根本上解决。

六、如何加强农电的精神文明建设

在农网改造与电力体制改革的浪潮当中,涌现也了一大批杰出的电力工作者,他们为祖国的灿烂而努力工作着,为实现电力事业的不断进步而工作着,抓好两个文明建设,是这次电力体制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下面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

1、抓队伍,强素质,夯实"立足点"。

坚持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夯实这个"立足点",加强队伍建设,企业才有生机和活力。为此,抓干部队伍建设,要求各级干部做到“四正四严”,即己正,以己正人;德正,以德育人;公正,以公待人;清正,以廉律人;严禁自家人到电力局承揽经营任何项目;严禁亲友打着自己旗号到电力局办事;严禁职工给领导送礼;严禁基层用公款给领导班子送礼。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建立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激发了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2、抓管理,增效益,把握"结合点"。

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要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该局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管理的结合点,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以责任为支点,以经济效益为杠杆,实行“四化一监督"的管理方法,即工作管理制度化、行为管理规范化、资料管理档案化、后勤管理军事化,实施全方位监督管理,既培养了职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又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经济效益增长。

3、抓服务,树形象,推出"闪光点"。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电力市场的要求,教育职工不断转变观念,不断推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闪光点,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了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客户,他们实行了"四制",即直接办理制,简化办事手续,实现"一条龙"服务;窗口服务制,变分散办理为集中办理,在营业厅即可办完全部用电手续;服务承诺制,公开办事程序,认真履行社会承诺,接受客户监督;连续工作制,用电营业取消节假日休息,延长营业时间,方便客户。从而实现了"三个转变":变例行公事为热情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表面形式为追求效果。

4、抓载体,搞活动,找准"切入点"。

积极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紧密结合企业中心任务,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有力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例如迁安市电力公司他们坚持开展岗位学雷锋活动,做到年年有布置,有总结,有表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坚持开展"民心工程"、"彩虹工程"、"形象工程"、"希望工程"等,如在"希望工程"活动中,广大职工资助了河北、山西、陕西、山东、福建等八个省区的特困学生178名,捐款达12万元,还为受灾地区捐款6万多元。1998年,他们组建了以乐器组、舞蹈组、演唱组、合唱队为主的职工业余文艺演出队,有140多名职工参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活跃,更加贴近职工,贴近企业两个文明建设,从而凝聚出以"安全供电、科学管理、文明生产、优质服务、遵纪守法、献身电业"为特征的企业精神,促进了企业的协调健康发展。

结论

农村电力市场是广阔的,潜力巨大,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战果,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工作,以及对于贫困地区电力的护持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电力体制改革更是存在大量的工作,转变企业观念,加强用电管理,降低电价,减少成本,增强电力服务质量以及开拓电力市场,还有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等等,为农民走上富裕之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农网改造、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标志,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是一件辉煌的工程,它需要我们电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需要各地政府的开明政策与关心支持,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配合,来共同完成这项任务。

同时国家提出的农电体制改革、改造,城乡同价,给县级供电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但也给供电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审时卓识、抓住机遇、知难而进、自找压力、找米下锅,向管理要效益,主动出击,抢占市场,变“官商”、“坐商”为“行商”,拓宽农电市场,积极抢占农村电力市场的制高点。

注释

在览阅了相关方面农电知识书籍的基础上,主要通过网上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总理今年的工作报告的相关信息,根据目前中国农电发展的现况提出论点,根据本次论文的设计任务,自主的编写了论文写作目录,与他人的论文成果明显不同,这也说明了自己在设计过程中是独立完成的。

在网上查找资料上实属不易,看了许多文章如电力企业领头人物发表的相关文章及政府对农电发展走向的报道等等,累积了五六万字的的初步资料。在这些基础之上才敢于提出论点及论述论点。

其中在农电的潜力、电力企业如何转变观念、农村电价及电力市场的开拓、精神文明建设上等论述上都有自己个人显明的观点论述。

参考文献

1、网上相关资料

2、供电公司相关资料

电力市场范文第2篇

构建电力批发市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制度安排。尽管国外在运行的电力市场间多有差别,但从电力供需平衡基本方式的角度看,只有“单边交易”(也称强制性电力库)和“双边交易”两种模式。所谓“单边交易”模式,就是市场组织者强制代需方向供方招标采购,不允许场外实物交易,所有发电商均只能向市场组织者(非营利机构)售电,所有售电商和大的终端用户也只能向市场组织者购电,市场组织者是唯一批发购电者和批发售电者,市场出清价格基于供方的竞争决定,需方是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双边交易”模式的核心是“自由交易、自负其责”,允许场外实物交易,场内的有组织交易也属自愿参加。需方参与价格形成,但也要为其购买承诺负经济责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单边交易”的优点是易于和传统体制接续,可控性强,较难解决的问题是市场操纵;“双边交易”模式的优点是市场效率高,但构架复杂,靠合同约束保障系统平衡对法制条件及配售侧改革配套要求较高。我国电力批发市场构建的长期目标应确定为“双边”的跨省区域市场,但应先易后难、稳步推进。过渡期交易模式应以“单边交易”模式为主,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可走“由点及面”的渐进之路。

关键词:

电力批发市场“强制库”“双边交易”

电力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电力市场,是指电力交易的场所或范围。广义的电力市场,则是指电力交易关系的总和,是一种经济制度。电力批发市场构建是电力市场化改革最核心的制度安排,我国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要真正向前推进,必须准确把握电力市场的设计原理,并以此为基础设计适合国情的电力市场化之路。

一、电力市场的基本模式

电力是系统集成的产品,其大宗交易的方式与电力系统供需实时平衡特性相兼容,是电力市场区别于普通商品市场的本质特征。根据国际能源署、各国能源监管当局等公共政策机构对电力市场的总结或介绍,所谓电力市场模式,就是电力的交易方式,亦即实现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的基本方式①。进一步说,就是在电力供、需匹配的主体市场中,谁和谁交易,怎样交易。所以,尽管各国在运行的电力市场之间多有不同,但从系统供需平衡的基本方式看,只有“单边交易”(强制性电力库)和“双边交易”两种模式。

(一)“单边交易”(强制性电力库)模式“单边交易”模式也称“强制性电力库”,是一种由市场组织者代用户向发电商招标采购来实现能量平衡的交易方式。在“单边交易”模式中,系统内每台发电机组都必须向市场组织者(通常由系统运行机构代行职能)投标,并按系统运行机构统一安排的发电计划上网运行。一般的组织方式是:发电商前一天或更短时期内向市场组织者提交实时运行时每台机组的供给曲线(价格与机组出力的对应关系),市场组织者基于对系统负荷的预测,按报价从低到高的原则对各投标发电机组进行排序,在满足输电容量限制等技术条件前提下,统一安排各台机组的发电计划,并将满足系统需求的最后一台机组报价定为市场出清价格。市场组织者按该市场出清价格对发电商进行支付,并按照非盈利原则将电力转售给售电商(包括配电公司、独立的售电公司)和大型终端用户。因此,所谓“单边交易”模式,简单说,就是“强制进场,单边交易”。或者说,是“单边交易现货市场”模式。“单边交易”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点:1.交易是单边的。不允许场外实物交易,所有发电商都必须到现货市场(库)内向市场组织者投标售电,所有售电商、大用户也只能向市场组织者购电,市场组织者是批发市场中唯一的买主和卖主。2.需方不参与批发市场定价。由于是由市场组织者强制代用户向发电商招标采购,“单边交易”模式出清价格是基于发电商间的竞争决定,需方对批发电价没有直接影响(参见图5)。3.系统能量平衡靠集中控制,平衡成本由市场成员共担。市场组织者代用户招标采购的依据是系统负荷预测,带有主观性。由此安排的发电计划,肯定与客观的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须继续统一安排发电计划以保障系统平衡。进而,这种由集中控制产生的系统平衡成本就具有公共成本属性,应该由所有市场成员共同负担。

(二)“双边交易”模式所谓“双边交易”模式,简单说,就是“交易自由,责任自负”的电力交易制度。在“双边交易”模式中,能量平衡的基本方式是双边交易,亦即在其能量供需平衡主体市场(场外双边合同及日前市场)交易中,供、需双方均可自愿参加,交易数量和价格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双边交易”模式的市场构架是:场外双边合同+自愿参加的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实时)平衡市场。“双边交易”通常分为场外双边交易和场内双边交易(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两部分。场外(即OTC合同)双边交易也被称为“无组织的市场”,由供、需双方自由选择交易对象,以中远期或其他个性化合约交易为主(亦即国内的“长协”交易)。场内双边交易(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市场也被称为“有组织的市场”或“自愿库(VoluntaryPool)”,以现货及其他标准化合约交易为主,由电力交易所等市场组织者对各个买者和卖者的交易要求进行集中撮合。(实时)平衡市场尽管不是能量供需匹配的主体市场,但却是所有“双边交易”模式中的标准配置。因为电力的自由交易使系统运行机构不再有统一安排发电计划的能力,若供方或需方中任一成员未履行交易合同,就会使系统主能量的实时平衡遭到破坏。为此“,双边交易”必须由配有“平衡机制”,以约束交易者履行承诺,并使系统运行机构具备消除不平衡的经济能力。这个平衡机制的市场化实现形式就是(实时)平衡市场。具体说,所有市场成员均须与系统运行机构签订平衡责任合同,承诺对不平衡电量承担财务责任。无论是“长协”交易还是现货交易,也无论是场外交易还是场内交易,实物交割(实时传输)必须以供方机组出力曲线和需方负荷曲线形式执行。一般是在交割前一天或前若干小时,市场成员将各自基于场内、外交易结果形成的发、用电计划送系统运行机构,并同时对该发、用电计划做出财务绑定的承诺(Financial-lyBindingCommitment)。如因市场成员未履行合同而导致系统能量不能实时平衡,系统运行机构就要在平衡市场招标采购平衡电量,该平衡费用由不平衡责任者承担。“双边”模式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三点:1.交易自由。市场成员可自愿选择场外交易或场内交易(有些地区还可在多个交易场所间进行选择),按交易合同自行安排发电或用电计划。英国、北欧的有组织市场(电力交易所)与系统运行机构是分开运作的,市场成员可根据日前市场或场外的远期交易合约,自行安排次日发、用电计划。该计划可通过日内市场进行调整,在日内市场关闭后,将未来一小时或更短时间的发、用电计划提交给系统运行机构。在美国的PJM、加州、德州、纽约等电力批发市场中,除一个集中组织的现货市场(主体是日前市场)外,也允许场外实物双边交易。与英国、北欧等地日前市场不同,美国的日前市场还引入了虚拟交易(但虚拟交易合同须在实时市场买回),用以提高日前市场的竞争强度,缩小日前市场价格与实时平衡市场价格的差距,抑制发电商在日前市场和实时平衡市场间的套利行为,保障现货市场价格作为期货市场交割依据的可靠性。根据美国联邦能源管制委员会对美国区域批发电力市场介绍“,新英格兰、纽约、加州、PJM、中部(MISO)、西南(SPP)区域市场售电商的电量来自集中现货市场、双边合同或自己的发电厂”。德州行政法规中关于系统运行机构(ERCOT)设计电力批发市场的原则规定:,美国德州电力可靠性委员会应运行一个自愿的日前主能量市场,在不影响可靠性的前提下,应允许市场成员自发自供或签订双边合同。”根据PJM2014年电力市场报告,该区域实际用电量来自现货市场、双边合同和自发电的比例分别为26.7%、10.6%和62.7%。2.供、需双方共同决定价格。“双边交易”作为一种交易制度,当然包括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或直接签订合同,但这并非“双边”的本质特性。“双边”的本质是成交价格、成交数量等交易决策由交易者自主决定,而非市场组织者“越俎代庖”。在“双边”模式中,无论是场外双边合同价格,还是场内集中撮合成交的统一出清价格,都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参见图6)。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不过是市场组织者对多个卖方申报的供给曲线和多个买方申报的需求曲线进行了整合,其依据仍是买、卖双方的交易要约,出清价格由供、需双方决定的本质并未改变。3.系统主能量平衡靠合同约束和自负其责。作为交易自由的代价或约束条件,“双边交易”中买、卖双方均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即使是场内集中撮合的现货交易,买、卖双方也均要绑定财务承诺,承担违约导致的系统不平衡责任。在欧洲如英国、北欧的双边市场中,系统能量平衡所需的发电机增减出力或用户增减负荷,由系统运行机构在一个单边的平衡市场中招标采购,市场成员发、用电计划与实际执行的偏差,按该采购价格付费。美国的做法也是建立一个单边的实时平衡市场,市场成员未执行日前发、用电承诺须承担的电量不平衡责任,按实时平衡市场价格与执行的电量偏差计算。

(三)“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的区别“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点不同:1.交易关系的性质不同:强制、单边/自愿、双边。“单边交易”模式的供方和需方(售电商和大用户)都必须且只能同市场运行者交易,这种交易关系是强制的、单边的;“双边交易”再无市场组织者代购代销,供、需双方均可自主决策,其交易关系是自愿的、双边的。2.市场构架不同。“单边交易”模式的市场构架为单一现货市场。所谓同时存在的中长期交易,是“差价和约”一类的金融交易,为市场成员规避风险之用,与电力系统的供需平衡无关。“双边交易”的市场构架是场外双边合同+自愿参加的日前市场和日内市场+(实时)平衡市场,允许场外的实物交易。3.价格形成机理不同:卖方决定/买、卖双方决定。在“单边交易”模式中,市场出清价格由市场组织者基于发电商的竞争确定,需方是批发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参见图5)。而在“双边交易”中,需方也参与批发市场竞价,无论是场外的供、需直接交易,还是场内的集中撮合交易,市场价格都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的。4.系统能量平衡的手段和成本负担方式不同:集中调度、成本共担/合同约束、成本自担。“单边交易”系统能量平衡靠集中调度。由此而导致的平衡成本由市场成员共同负担。“双边交易”系统能量平衡靠合同约束,违约导致的系统能量平衡成本由违约者自担。5.市场设计理念不同:集中决策/分散决策。虽然“单边交易”和“双边交易”均试图用市场机制解决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但背后的理念仍有差别。“单边交易”模式更强调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认为“交易基于系统需求预测”的集中决策体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仍然重要,制度“成本———收益”的关系较好;而“双边交易”更强调电力与其它大宗商品的共性,认为“自由交易、自负其责”的分散决策体制,也可与电力系统可靠性要求相兼容,而市场运行的效率更高。

二、两种市场模式的国际分布及适用性分析

(一)“单边交易”与“双边交易”的国际分布1“.双边交易”是国际主流。国际能源署在2001年的一份电力市场总结报告中②指出:“关于电力批发市场组织的第一个争论,是选择强制的还是自愿的电力库。竞争的双边电力交易为一个高效率的现代电力市场中所必需,已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自愿库或电力交易所正逐步成为主流,而强制库正在消退。”目前国外在运行的电力市场,大多实行“双边交易”模式。北欧电力市场开“双边交易”模式先河。其他欧洲国家如德、法等也大都效仿北欧建立了“双边交易”市场。美国的PJM、德州、纽约、加州、新英格兰等主要竞争性电力市场也实行“双边交易”模式。英国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先驱,于上世纪90年代初首创“单边交易”模式,但经过10年的实践后,也于2001年将“单边交易”改为“双边交易”模式。英国所以改“单边交易”为“双边交易”,主要原因是市场操控问题难以解决。英国电力市场化后新建电源均为天然气机组,而天然气机组因“照付不议”的购气合同而皆“不可调”,加之核电的“不可调”,大部分机组都采取了“0-0报价”的跟从策略,导致市场出清价格为少数“可调”的燃煤机组所控制。2“.单边交易”也有长期运行的实例。澳大利亚国家电力市场被认为是“单边交易”模式成功的范例。1998年开始实施,至今一直平稳运行。除设计合理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该市场所在的东南部各州电源与负荷分布均衡,而且燃煤机组比重大,不易形成市场操纵。除澳大利亚外,加拿大安大略省和阿尔伯塔省、希腊、新加坡及一些欠发达国家,也存在“单边交易”模式的电力市场。

(二)两种市场模式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二者的适用性似可作如下结论:1“.单边交易”模式较易控制但市场效率较低。由于“单边交易”模式是市场组织者代售电商向发电商招标采购,竞争的范围、强度具有可控性。由此,“单边交易”模式与“输配一体化”体制的相容度也较高,对于重视所谓“最大公约数”、“平稳过渡”的我国决策当局,较易接受。但“单边交易”市场出清价格的形成缺乏需求侧响应,一般认为其市场效率会低于“双边交易”模式。此外,“单边交易”模式对市场结构的竞争度要求较高,而目前我国发电侧以“五大集团”为主体,其市场布局基于2002年提出的跨省区域电力市场规划,这一区域市场布局在过去的十多年并未得到电网建设的支持。加之无跨省的区域政府,“单边交易”模式的跨省区域电力市场也缺少政府依托。如“单边交易”模式建于省内,电网构架和政府依托方面的条件大多具备,但须改变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家独大”局面,否则市场操纵问题很难解决。2“.双边交易”模式较先进但也较难控制。如前所述,“双边交易”模式被认为更接近普通商品市场属性,市场出清有需求约束,价格不易扭曲,加之有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的配合,可有效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但这需要复杂的规则设计,而且对诚信和法治的条件要求较高。此外,国际经验证明,“双边交易”模式中的买方主要是售电商及其机构而非终端用户,初期的售电商又以配电企业为主,而目前我国独立配电公司极少,未来电网企业输、配关系也不明晰,“双边交易”模式或可在“网对网”、“点对网”交易中试行,但若普遍推行,则要有配售侧产业组织的深度改革相配合,而后者的可控性就更为困难。

三、我国电力批发市场构建的路径选择

如前所述,没有电力批发市场的构建,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仍将沦为空谈。因此,必须在遵循电力市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探索中国特有约束条件下的电力市场建设之路。

(一)长期目标应是“双边交易”的跨省区域市场如前所述,“双边交易”市场效率较高,也不易形成市场操纵,因而长期看,我国电力市场的主流模式也应是“双边交易”。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差异大,能源供需格局呈逆向分布,加之“三峡”、“西电”等大容量、远距离的跨区送电,已经形成电力资源跨省配置的格局,市场布局显然应突破省级行政区划。因此,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长期目标,应是“双边交易”的跨省区域市场(可简称“双边区域市场”)。

(二)初期过渡模式应以“单边交易”模式为主尽管“单边交易”模式与“双边交易”不能兼容,但只要“单边交易”的实践足够,随着经验的积累及其他相关改革的推进,也可顺利地改“单边交易”模式为“双边交易”模式。本世纪初英国成功地将“单边交易”改为“双边交易”,已为此在实践上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我国的电力批发市场的建设,应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不仅要有阶段性目标,还应有阶段性模式。目前各地普遍推行“直接交易”,以降电价为预期目标,在发电能力严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短期内容易操作。而若以促进电源结构优化,提高系统效率为目标,则必须配套建立现货市场和“平衡机制”,否则不可持续。但如前所述,“双边交易”模式以市场成员履行合同为依托,对诚信、法治及配售侧改革配套的条件要求较高,以我国现有的制度基础,初期的可控性不容乐观。而“单边交易”模式这种市场组织者代售电商向发电商招标采购的方式,与现行调度体制较易衔接,市场范围、竞争强度均具有可控性。如再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尚未调整、电力的政府间合同及所谓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未相应取消、配售侧改革(电网组织结构、用户电价交叉补贴)无法配套等如此多的限制条件,近期选择“单边交易”模式较为稳妥。上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专家帮浙江设计的“全电量竞争、部分电量按市场价结算”单边现货市场模式,非常适用于当下的国情,“进可攻,退可守”,应该作为过渡阶段的主流模式之一。

(三)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走“由点及面”的渐进之路我国幅员广阔且各地区网架结构、电源结构及负荷结构各异,加之无跨省政权支撑,多数地区先建省级市场可能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也不应排斥构建跨省区域市场的努力。对于省级市场和区域市场的关系,应破除“非此即彼”思维模式。从国际经验看,被广为效仿的北欧电力市场,就不是北欧诸国同时行动的结果,而是先从挪威、瑞典开始,逐个国家扩展开来的。因此,我国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也应走“由点及面”的渐进式发展之路。如在南方电网区域内,区域市场可先从广东做起,再逐步将广西、贵州、云南纳入,再后也可考虑接纳湖南和江西。在华北电网区域内,区域市场可先从京津唐电网覆盖区做起。其他如华中、西北区域,初期也可先建省级市场和基于省级市场的区域联合市场,待条件成熟后,再将省内交易统一到区域的交易平台。

(四)“西电东送电市场化”可作为“双边交易”模式的突破口目前,“西电东送”市场化的有利条件较多:一是改革需求强烈。“西电东送”中的经济纠纷及由此导致的资源错配问题由来已久,并随经济下行趋势而愈演愈烈,东、西两端都有“长治久安”的强烈诉求;二是体制基础好。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电东送”的政策口径早就确定为“自主协商”,加之广东的电网公司已一分为三,因而在交易主体条件方面,初步具备了“双边交易”模式的基础要件;三是技术约束小。“西电东送”多为直流专线输送,且一直有负荷曲线考核,“平衡机制”较易执行。因此,只要改变由东、西两端地方政府“越俎代庖”的交易体制,“西电东送”就可以“双边交易”模式实现市场化运行,并将对整个南网区域的电力市场构建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

电力市场范文第3篇

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的的经济体制下,电力营销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一)开拓性不足,使用陈旧的管理办法。部分供电人还停留在传统思想的模式下,等客户自己找上门。大客户服务不到位,无后续的跟踪服务,严重影响企业形象,影响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不进行宣传,不做能源分析比较。

(二)没有形成营销体系,体制管理僵化。以现在的供电的技术手段,管理方式根本达不到商业化的运营要求。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三)基本没有市场意识,想法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电企没有“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能力,政企划分不清,行政过多干预,责、权、利不明。长期实行“收支两线,统收统支”的模式,以致电企缺少自主经营权,妨碍了电企围绕经济效益开展积极主动工作的意识。

二、解决电力市场营销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电力市场的营销是电力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销售环节,涉及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渠道,电力的营销应放在电力企业的运营中心位置,以市场为需求导向,满足需求,引导消费者消费的手段,是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为指导,建立以客户的需求为方向的电力营销体系,开发市场,报装,扩业,客户缴费,客户回访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用电促销。电的销售多少是有大家用电的需求来决定的,而用电的需求取决自大家是不是有需要使用电的愿望,是不是有用电的能力,就是要不要买和用不用得起问题。电的价格决定消费者能不能买起,并网改造决定了消费者能不能买到,用电促销的目的是使人们用电欲望激发出来,可以用得起的情况下注重买方市场需求,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为导向,在自身企业服务、人员、形象各方面价值上下大功夫,让客户在用电过程中觉得物有所值,用电的服务过程就是一种享受服务的过程。在竞争方面要将有一次性能源供商如煤油液化气等作为主要对手,清楚地向顾客分析清楚一次性能源与电能之间的性价比分析,充分刺激顾客对电力消费的欲望,提高在市场的占有比例。

(二)合理电价,加速电网的改造。目前影响电力发展的主要原因便是电力电网薄弱。全面改革电价和用电管理等体制问题。减少中间环节,城乡实现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有序的市场管理营销秩序,努力开拓农电市场。

(三)根据价格政策制定合理的电价策略,扩大销售市场。在市场经济下电企虽然无权调整用电价格,但是也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使用情况,制定合理的必要的内部营销策略,将安全,经济的运营方式向客户提供,实现客户与电企的双赢局面,最大化企业利益。

(四)摆脱旧的思想观念,抓好服务,努力的赢得用户的最大信赖,最大化企业利益,积极实现,从满意地方做起,不满意地方改起,增强服务理念,摆脱效益依靠政策、发展依靠国家、管理要依靠行政等观念。树立新的围绕市场去营销,围绕营销去生产,围绕客户去服务等新的观念。

(五)树立电力商品化,电力效益化观念。电力企业面在维护好自身利益情况下,面对巨额欠电等问题,如何能够更好,更快的推销自己摆脱困境。形成竞争意识,面对一次性能源如燃油,燃气,煤等的竞争迫在眉睫,要赢得市场就要从自身服务抓起,质量价格服务信誉的提升,树立服务意识,凭借多样、简便、情趣、保障、快速的服务赢得市场,拓展创新服务功能,重视实效,减少业务办理时间。

(六)探讨农村用电安全管理问题。出台有关政策保护电力设施;执行国字号文件,清除划分职权产权范围;建立用电安全体系,纳入正常安全管理日程;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完善用电事故处理的法规等。

三、总结

在市场竞争的大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供电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困难越来越大,针对这样的问题供电企业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抓服务,坚持顾客至上的方针政策,加强市场管理营销,让顾客满意为目标,提高品质电力服务,提高竞争力,加强电工队伍建设等才能让企业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下去,实现企业效益经济最大化发展。

电力市场范文第4篇

电力工业放松管制的经济理论与起因

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改革的主要动因不仅是技术进步,更是经济理论包括管制理论创新的结果。为了解决自然垄断产业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的矛盾,政府管制成为必然的选择。政府管制是指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依据一定的规则,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的经济主体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政府管制理论设想通过政府的干预能够实现帕累托改进或在存在约束条件的情况下达到次优的配置效果,从而对市场失败产生某种纠正作用。斯蒂格勒(G.Stigler)运用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方法分析管制的产生,开创了管制经济学,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管制失败的问题。以布坎南(J.Buchanan)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认为,管制机构因为私人利益抑制市场经营活动,而那些受益的私人愿意为管制机构的服务提供补偿,这样的政府是被私人既得利益集团俘虏的政府,以此为基本观点的管制理论称为管制的俘虏理论。管制失败问题的提出并没有立即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相信已经提出的管制失败问题是个别的,是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和理论完善的。这种思路导致激励性管制理论的研究,进而形成了以考虑信息约束条件为特征的新管制经济学。拉丰和泰罗尔提出了最完整的新管制经济学:在得到效率的同时必须留给企业信息租金,而信息租金会带来社会成本。因此,虽然管制可以阻止企业获得垄断利润,但是必须付出效率的代价。为了得到最好的管制政策,政府必须要尽可能地利用企业的私有信息,实现企业的自我选择。完善管制的努力导致了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引入,但是先进理论与方法的引入不但没有解决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反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管制并不好于市场。经济学家李德查尔德把无管制即市场竞争与其他四种自然垄断治理方式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得出了除防止垄断之外市场竞争体制最好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主张在可能使用市场竞争的环节应该尽可能地引入竞争机制,而不是维持垄断或者管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为代表,一场以放松管制为特点的制度变革几乎波及所有曾经被政府严格管理的垄断产业。对电力产业管制认识的转变,直接起因于长期的管制实践。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多实证研究表明,政府对电力产业的严格管制会产生企业内部的无效率,而且这种企业内部无效率在既实行价格管制又实行进入管制时更为严重。X效率理论由哈维•来宾斯坦于1996年提出来的。X效率实际上是指一种与组织或动机有关的效率。因为该理论关注的是某种低效率产生的原因,所以也称为X-无效率。理论认为企业组织的管理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如果外部环境充满竞争,企业内部就会感受到外部压力,促使企业自觉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而在垄断市场上,企业缺乏外部竞争压力,企业内部就会产生低效率。受管制的自然垄断产业中,企业利润主要不是来自成本的节省而是来自运用垄断力量提高价格的能力,管制带来的X非效率会扼杀生产效率。电力企业由于具有专业的经营知识,因而拥有政府未知的有关电力需求与发电成本的信息,成为双方“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合同达成后,从事经济活动一方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另一方的行动。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传统的电力垄断是因为政府依据电力产业具有公认的自然垄断性,特许政府的企业或政府授权的企业独家经营形成的,是建立在政府政策和管制保护基础上的垄断,而不是某一电力企业由于本身的自然垄断性,在一定规模上,实现了最大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逐渐在市场上形成的垄断,它缺乏竞争对手,也无需通过改进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产品或服务成本和价格的方式来维持垄断地位。政府管制俘虏理论认为管制者本身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者,利益集团能够通过影响管制者而影响管制决策。立法者和执法者都被产业所俘虏。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揭示出了管制中存在的寻租与创租情形。与此同时,美国能源信息管理机构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促成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第一个原因是电力生产技术进步特别是发电技术的进步。新型发电机组同过去的燃煤机组相比更清洁、成本更低。第二个原因是立法和管制条例。第三个原因是电价在地区间的不平衡。从世界范围来看,除上述原因外,资金短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引入竞争的真正原因是制度安排。将传统纵向一体化的电力生产过程分为发、输、配和售四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后,经济学家和政府发现自然垄断属性只存在于输电和配电两个环节,而发电和售电环节是可竞争的。这种对传统生产过程认识的深化在政策上直接导致了世界电力工业放松管制和引入竞争的潮流。所谓电力工业的市场化准确地说并不是指整体电力工业完全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而只是将其中的两个环节从传统的自然垄断定义中隔离出来,进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改革。

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各国电力工业放松管制,电力市场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探索阶段、问题阶段和成熟阶段。探索阶段是指1990年前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最先在电力工业领域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开始了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许多国家纷纷效仿,各国都在本国探索市场化改革方式。英国于1998年2月发表《电力市场民营化》白皮书,建立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力市场,对发电侧采取强制竞争、集中交易的模式;美国各州通过开放电网、引入独立发电商,在批发和零售两个层面建立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本国的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问题阶段是指2000年前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改革,一些国家电力市场化中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使许多国家对电力市场改革的目的和实现方式产生了怀疑。英国电力库出现了交易成本增加、电价升高,交易主体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巴西由于1999年的货币贬值、2001年的电力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失败。经过上述两个阶段,各国对电力市场改革的思路和方案进行了调整,客观地审视电力市场规律和电力工业自身特点,在电力交易规则和交易模式等方面开始趋于规范,电力市场建设趋于成熟。在吸收和借鉴国际电力产业改革经验的基础上,1997年,我国正式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与电力工业部双轨运行。1998年3月,电力工业部正式撤销,同时各级电力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同级经贸委。1998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这标志着长达20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1998年国家提出“厂网分开,建立发电侧开放电力市场”的改革目标,确定上海、浙江、山东和辽宁、吉林、黑龙江六省(直辖市)为发电侧市场试点。2000年发电侧电力市场相继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2002年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走向深化的关键一年,国务院《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02]5号),对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建立政府监管下的开放竞争、全面发展的电力市场体系。在文件指导下,完成了“厂网分开”改革,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和四大辅业集团,打破了垂直一体化的行业结构,为电力市场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3年的《关于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意见》、《电力市场运营基本规则(试行)》、《电力市场监管办法(试行)》和《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功能规范(试行)》等一系列有关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有效推进了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此次改革不断借鉴国外电力市场改革的先进经验,不断在国内实施改革试点,努力探索适合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市场化道路。虽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改革不彻底和改革目标不明确,不可避免的造成改革后出现了新的问题。1.电力投资体制和规划问题。目前我国的电源建设项目仍然实行先建厂后定价的管理模式,管制部门依据电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批准项目的建设,项目建成后物价部门再批准电价,这种模式造成了“一厂一价”等违背同质同价市场经济规律的现状。同时,电力供应的充裕度问题虽然在电力市场改革初期进行过广泛的讨论,但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电力系通实时平衡的特点决定了系统容量要有一定的充裕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电力市场建设和新规则不统一。目前我国电力市场组织结构不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一次能源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性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能源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关键之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发电资源优化配置必然要求实现区域市场的开放,区域电力市场开放的基础是区域电力市场之间核心规则的协调统一。目前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核心规则还没有得到统一。3.电价机制问题。新的电价管理办法仍然保留了一些计划经济和政府干预的作法,电价形成机制和电价结构两大问题依旧存在,电价管理机构与电价监管机构之间在电价监管权、价格制定权方面存在着不协调。在输配电价方面,我国电价构成中,上网电价占77%,输配电价只占23%,而国外许多国家的输配电价大部分有独立的价值形式,输配电价在价格构成中一般占到50%左右。这也是多年来投资方只热衷于建电厂而不是建电网的主要原因。4.电力工业节能环保问题。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方针,并明确规定了“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目标。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70%左右,而煤炭消耗中一半以上又用于发电。可见,电力工业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中重要的一环。5.市场组织结构问题。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实施了“厂网分开”,在发电侧形成了竞争性市场,但电力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还是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电网经营企业在市场体系中占据优势地位,相对于发电企业,容易产生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整体看来,市场的内外部环境不够公平、透明。6.市场风险防范体系有待于建立。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使得电力工业体系发生重大变化,电力市场中不确定因素增加。不确定性必将导致风险,风险有可能带来损失。因此,必须对风险因素加以识别,建立长期有效的市场风险防范体系,规范市场风险管理制度。

我国电力市场建设的目标

电力市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电力营销管理;用电市场

在供电公司生产经营中,借助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提升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也能够很大程度地影响供电公司的发展。而建立完善的营销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在未来“买方市场”环境下立足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本文对于电力市场改革中的电力营销管理的探究具有很关键的意义。

一、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的思想定位

1.构建新型的电力营销思想首先要满足买方市场的需求。很长时间以来,供电公司都是处在卖方市场环境内的,不过未来电力营销的市场终将会是买方市场的,这就要求供电公司要改革电力营销的管理模式,使得自身具备一个与市场发展要求相互符合的市场营销制度。此电力营销制度是具有一定的市场活动的,其可以使得卖方和买方达到一个有效的沟通,也能够使得竞争环境越来越和谐,最终实现供电公司的平稳和快速发展。

2.实施法制化管理、商业化运营。现如今,供电公司的运营依旧是在政府监管下实施的,这就使得供电公司必须在商业化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对上级要求的业务范围与市场营销制度进行严格实施,达到自身的优良运营。所以,供电公司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市场管理体制、商业发展环境和经济利益等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具备一套与自身符合的业务发展方法,使得所有的客户具备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3.一定要运用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我国的供电公司处于稳定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将重心放在电力营销上,同时,在供电公司进行电力生产经营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服从与服务电力营销需要,运用市场导向的模式,把供电公司发展宗旨、经济效益和现场管理进行结合,建立一套与自身符合的运营管理制度,进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电力服务,实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多赢”目标。

4.进行电力营销应该坚持“电网是基础,技术是支撑,服务与管理是保障”的原则。当前,正是处于“两网”改造的优良环境下,供电公司一定要将这有利时机进行有效的把控,使得供电网络发展中的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更好地使电力客户的要求得到满足,更好地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与技术,使得电力客户享受高质量的服务,达到电力营销业务的规范高效管理,加强监督与管控,最终推动供电公司的发展。

二、电力市场改革中的电力营销管理措施

1.加大市场营销创新力度。电力市场营销除了使用传统的营销管理策略外,还应该不断创新,转变营销管理观念。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人员可以学习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在与老客户巩固关系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客户,以开发电力资源的潜在市场。电力营销人员在工作中应该多一些人文主义关怀,使客户感受到来自营销人员的诚意,进而促进合作。例如,电力部门可以与一些大型用电企业进行洽谈,实行差异化服务。此外,创新电力市场营销首先要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只有领导的思想转变了,才能从根本上带动起整个团队的创新意识,促进员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工作。

2.拓展用电市场。供电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性措施来促进用电市场的拓展。例如,利用互联网、微信平台以及手机短信等来一些优惠政策,这样的宣传形式比以往的传统的进入社区宣传效果要好很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老客户的参与,同时也会吸引一些新的客户,促进电力市场的拓宽。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身体的健康,也越来越关注能源的清洁问题。供电公司和用电设备制作商可以合作,加大对电力能源的清洁与环保的宣传力度,以增加人们绿色照明、电空调、电取暖等节能家电使用量,进而提高电力能源的消费比重,并最终有效拓宽城市用电市场。

3.健全营销管理体系。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体系的健全,首先应该从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入手,对于内部员工必须了解并熟悉电力部门的运营机制,提高员工的自制力,进而保障电力资源的安全,严惩一切倒卖电力资源的行为。营销管理体系的健全还应该增强员工的工作技能与责任意识,员工在工作中应该谨慎认真,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避免出现一些由于疏忽导致的操作失误等。除此之外,在供电公司也要严格的管理基层的工作人员,制订一套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员工在工作中优秀表现以及疏忽进行相应的奖惩。例如,对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电费核对出错的员工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而那些工作积极,态度认真的员工应该进行合理的奖励。合理的奖惩制度不仅有利于营销管理体系的完善,还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内部良性竞争,进而有效整顿供电企业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4.树立供电企业的品牌形象,提升电力服务质量。在扩展新客户的时候,供电公司是否具备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使新用户对企业的评价与感受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供电公司必须树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其一,供电公司要提升供电技术和质量。供电技术的创新和供电质量的提高,使电力客户的用电体验变得更加方便、高效,全方位促进电力营销管理。其二,优质服务是赢得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保证。因此,供电公司必须努力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以客户为中心,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得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目前的市场改革环境下,供电公司实施有效的电力营销管理,符合市场的发展要求,可以推动供电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所以,一定要运用有效的对策,强化电力营销管理,最终实现供电企业的长足发展。

作者:张光文 赵品 王敬 单位:国网锦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仇爽.浅谈地方供电企业在电力市场条件下的电力营销管理战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5,30:29-30.

[2]王雪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5,48:15.

[3]万伟兵.电力企业改革下的电力市场营销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16.

[4]赵玉霞.电力营销计量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5.

电力市场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改革;电力营销管理

电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电力市场的改革。为了提升电力企业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电力营销管理。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市场的改革,良好的电力营销管理可以提升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对电力公司来说,电力营销管理是与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管理模块。此外,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以促进电力企业发展,但是电力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对电力营销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电力营销概述

1.1电力营销的含义

电力营销是电力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电力营销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电力销售是由电力公司中的销售部门主要负责,它属于服务性部门,电力销售的主要方法是基于现代技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掌控整个电力销售过程,然后进行策略调整。此外,还可以利用反馈机制,不断优化电力产品的质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

1.2电力营销管理的一般原则

电力营销管理的一般原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①工作边界。在电力营销的过程中,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边界,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明确落实分工,在改进创新的同时要防止工作权力交叉的现象出现。②保持原始数据。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应将原始数据作为基准,保证其一致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数据收入的准确性,方便数据的整理。③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是基于对市场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从而提高市场营销管理水平。④电力营销的管理应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人才是提升销售业绩的关键所在,同时对于提高电力营销管理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1.3电力营销管理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是确保电力企业稳定运行的关键组成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包含四个层面:服务层、管理层、业务层和决策层。由客服人员管理服务层,以解决用户的疑问和做好售后服务。由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分别管理控制管理层与决策层,以确保电力市场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业务层由业务人员进行管理。四个层次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只有通过加强组织和协调,才能完全发挥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的功能。

2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竞争意识

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逐步进入经济市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必须加强其核心竞争力,此外,对于电力公司来讲,电力营销是它们的核心业务,也是影响电力公司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电力市场改革后,要求电力企业及其电力营销工作人员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大多数电力公司仍在使用旧的管理模式,很难满足新的电力市场的要求。

2.2管理系统不健全

管理系统不健全也是影响电力营销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电力营销管理系统是电力营销的重要保障,而大部分电力企业只重视加强技术,而忽略了风险的预防和控制,从而使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出现漏洞,严重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稳定与发展。另外,如若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不健全,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会受到阻碍,进而对用电客户造成困扰。

2.3管理体系不完善

由于我国电力营销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相关的营销和管理的经验,使得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并不完善,进而影响电力营销的业务,对电力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人才的专业水平不高。对于电力销售来讲,人才是提高业绩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大部分电力营销人员的业务能力有限,从而使销售团队整体的营销水平偏低,不能合理地实施电力营销管理。②管理体系的问题。管理体系中的设备管理、用户拓展等均存在不足,这些缺陷限制了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也很难适应电力市场的改革。

2.4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足

我国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电力营销管理需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载体,这是因为电力营销管理过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流程较为复杂,需要通过计算机实施监督、记录、控制,进而实现动态管理。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水平根本无法满足电力市场的需求,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难以得到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率不高。同时,电力营销管理过程中的调查途径较少,使得数据信息不完整,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

3电力市场改革下电力营销管理策略

3.1健全营销管理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需要以新型的电力市场为基础,持续加强和改进电力营销管理,健全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健全营销管理系统的措施如下:①加强电力营销管理,改进和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专门的营销管理部门,合理安排配置员工,不断寻找电力营销的新途径,使电力营销方式多样化。②管理人员在电力营销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才能使管理模式得到完善。③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创造优质服务。

3.2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人员素质对于健全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是十分关键的。提高人员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并加以利用。首先,应该加强电力营销管理者的学习能力,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其次,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的营销观念得以创新。此外,为了促进电力品牌的发展,还应创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提高电力营销人员的竞争意识。

3.3树立电力营销品牌

品牌是推动电力营销业务的驱动力。对用电客户而言,品牌就代表着优质的服务和安全的保障。所以,电力公司必须大力发展电力营销品牌。发展品牌是电力市场改革后的主要趋势。为树立品牌形象,必须提高电力供应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为用户提供方便、优惠的电力产品。品牌以优质服务为保证,也能提高企业在社会的核心竞争力,使其能够满足电力市场改革的要求。

3.4拓展电力市场

扩大电力市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营销效果。扩大电力市场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为前提,加大对电力企业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新客户,拓宽电力企业的潜在客户规模。另外,电力企业应该发展新的绿色能源,不仅可以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改进和创新是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电力企业应该加以重视。

4结论

电力是支撑工业生产,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支柱,电力市场的改革对电力营销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既推进了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要想提升电力企业在社会的竞争力,提高电力营销效果,就必须对电力营销管理模式加以规范。当前,为了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我国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推进电力市场改革,并创新电力营销管理模式,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媛.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0).

[2]董晓兰.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

电力市场范文第7篇

1广东省电力市场现况分析

从表面上看,广东省现今的电量相对充足,甚至出现供过于求,但用人均年电量值来衡量,从1995年统计的数值可知:广东省人均年电量是1150kWh/(人*年),而亚洲“四小龙”的平均水平在5235kWh/(人*年)。“四小龙”的平均指标是广东省的4.6倍!人均年电量值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省的指标并不高。

1.1电网的“瓶颈效应”还没有解决

部分地区因电网建设资金短缺,电网的配套工程上不去;有的地段因商业密集,负荷集中,人口稠密,虽有变电站和电源,但早已满负载或超负荷运行,市政部门无法再安排增加变电站用地和线路走廊;又得不到足够的资金加以改造,经常出现超负荷烧保险丝的现象等。上述“瓶颈效应”使部分新的用户无法及时用上电,也使相当部分的老用户有电用却用不足,其效果不仅影响投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电力的营销量。

1.2合表用电、分摊费用大

居民合用电表计量,使不明损耗增大,用户分摊费用高。有些管理小区把其他管理费用加入电费中“搭车收费”,这就使这部分用户经济负担加重,别说是增加用电,即使是维持“基本要求”也很艰难,这也是影响电力销售量增加的因素之一。

1.3农村用电存在管理混乱、电价偏高现象

农村电价偏高,制约了农民的用电量,究其原因主要有:

a)设备陈旧,线路老化、失修漏电严重,一部分电量白白地流失掉;

b)管理混乱,私人承包电费使少数人在用电上占便宜,其负担转嫁到村民身上;

c)“搭车收费”项目多,擅自提价(土)政策多;

d)窃电严重,往往是电价越高的窃电越严重。

上述种种现象直接影响着电力市场销售量的增加。所以说,电力虽然富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的饱和,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用户都能满意地用足电,这正是电力营销部门值得注意和必须认真改善的地方,也是电力营销部门可挖的营销潜力所在。

2电力营销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广东省实际,电力营销部门应考虑采用以下对策。

2.1加快电网建设,消除“瓶颈效应”

做好电力营销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使电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不但要认真改善原有电网,消除“瓶颈效应”,而且要按照发展的需要做好电网的发展规划。电网建设涉及征用土地和建设资金问题,但关键还是资金问题。目前,电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有两条:其一是电力建设资金用以电网建设为主;其二是向银行贷款筹资建设电网。凭目前电力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信誉,这是不难办到的。长期以来,电力部门都不习惯于借钱过日子,其实,适当的举债经营不但可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同时还可利用其经济杠杆作用增加供电量和经济效益。

2.2推行“一户一表”的服务制度

为减轻居民用户的经济负担,使广大居民用户真正享受明码实价的“公价”电费,用上“放心电”,积极在城区推行一户一表的服务制度,逐步把用户从“中间商”、“中间环节”手中接管过来变为电力营销部门的直管用户。使用户在感到电价合理,便宜的基础上,放心地增加其用电设备,以达到增加营销量的目的。

2.3加强用电管理,加速电网改造

对暂时无法由电力营销部门“直管”的用户和农村用电,电力企业要加强对电费的监督管理。开展用电普查,禁止乱收费和“搭车收费”,严肃查处窃电行为,保障国家的电费回收和用户的利益。对陈旧的城区电网和农村电网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改造以减低损耗。资金不足可采用集资或贷款的办法解决。其欠帐可用头两年因降低损耗的节余资金逐步还贷。

2.4加快用户工程进度,做好用电售后服务

所有申请用电的用户都希望能早日用上电,所有已用电的用户都希望所用的电能质量是优质的和连续不断的(即不停电),这正与电力营销部门企盼增加营销电量的愿望一致。因此,电力营销部门可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用电手续的办理和工程建设的速度,争分夺秒地使用户早日用上电。同时,保证所有已建立供需关系的用户用电的安全和可靠,加强对设备线路的巡查维护,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以减少每一环节的停电时间,使用户满意。

2.5利用经济手段调控电力市场

长期以来,对电力的供需矛盾都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进行调控的。电力不足了,就对用户进行电量的分配和限制;电富余了,就对发电厂的发电量进行计划安排和限定。这种安排总显得不那么合理。当然,电力是公共事业,电力营销部门不能不顾社会的总体效益去实行谁出高价就把电力卖给谁,谁出价低就不供给谁的做法;同理,也不能不顾历史原因和电厂的还贷能力去实行哪个电厂发电价便宜就收购谁的,哪间电厂发电价高就不收购的做法。但一定比例的计划成份配以一定比例的竞争成份无疑对电力的发展和平衡是有利的。可考虑,在电力较富余的情况下,对电厂实行按发电能力的60%~70%或按其基本还贷、保本能力下达一定的发电指标,按现行的收购价收购,超出计划的电量在各电厂之间进行自由竞争,电网采用谁便宜收购谁的电量。同时对用户也相应地实行配以一定的电量指标,按现行电价收费,超用部分实行较为低价的供应办法,鼓励多用电。用这种经济调控手段不仅可大大刺激用电户的消费,增加市场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也可使各电厂之间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不断挖潜上下功夫,并使那些效率高、能耗低的大型发电机组发挥其优势。反之,在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其经济手段刚好与上述相反,超发奖励,超用加价。

用上述市场经济手段调控电力市场,使电力体现了高来高去,低来低去的商品价格规律,在电力宽松时刺激市场需量的增加,在电力紧缺时自动调控市场的需量。从而达到发电和用电不断趋于平衡。

2.6利用科技拓展市场

社会的现代化离不开电气化,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先进的家用电器产品进入了市场,这无疑给电力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这种拓展是用电功能的拓展,用电领域的拓展。从目前一般家庭用电结构来看:照明基本上是电力的市场,其他家用电器还没有完全进入家庭;而炉具则基本还不是电力的市场。电器产品的优点就在于自动化程度高,有自动保护,可以预调,使用方便、干净、无污染,这些都是使用其他能源的产品无可比拟的。以往电力营销部门都较忽视电力的广告和宣传,在电力充裕的今天,市场竞争的今天确实应好好考虑广告和宣传的作用。在宣传当今电力安全可靠,保证供应的同时,适当宣传各种电器产品的优点、特点和安全使用方法,不失为争取用户的好办法。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适当的宣传、广告,那些带有现代气息的先进的家用电器会不断进入每一个家庭,逐步成为我们的“用户”。新晨

3结束语

电力市场范文第8篇

1.1营销系统不完善

虽然电力企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需要营销,无论是从营销人员,还是设置专门的机构,都从各个角度都应该将营销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但是光有重视的想法是不够的,我国电力企业的营销制度并不完善,营销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所占比例也并不高,而相对优秀的专业营销人员少之又少,营销策略也相对落后。无论是从自身营销系统上,还是从营销人员上,都不能够追赶电力企业发展的速度,最基本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经营产品可能都不甚了解,这就影响了整个电力系统的销售,以及制约了电力营销的发展。

1.2营销意识淡薄

在我国,电力营销意识并不强烈,因为我国电力是基于垄断行业的基础之上,很多人认为,这不是能够凭一己之力所能控制的,尚且意识不到电力企业营销是十分必要的。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电力部门所做的就是供给电力,满足需求就可以了,意识不到我国现在状态下的电力企业现状是供大于求的状态,不仅是资源浪费,还不能够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近年来,我国电力企业发展迅速,电厂越建越多,电容量也越来越大,但是却存在着资源浪费的情况,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充分重视电力营销的发展,将电力营销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培养员工的营销意识,充分认识电力营销的必要性,打消电力企业职工的盲目优越感,培养电力企业职工的忧患意识。

1.3服务意识不强

电力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不能够主动为客户提出服务,也不会主动了解客户需求,更不会主动发展客户。然而,在人们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不能在服务上获得更高的支持率,而仅仅将服务定义为宣传、发单等等表面的层次上,电力营销的发展的确令人堪忧。长期遗留下来的行业垄断给员工造成的优越感始终让服务意识跟不上去,不能够真正意义上给客户的需求提供帮助,反而坐等客户自己上门,电力企业要想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一定要优化电力企业服务,将电力企业将服务作为一种特色,适应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要求。

1.4法制观念淡薄,阻碍电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的法律法规已经逐渐完善,电力企业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齐备,然而,并不是法律法规完善以后就会坐享其成,将法律法规作为挡箭牌,来规制群众的做法。用户的法律意识跟不上去,就导致一系列对供电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行为,例如,拖欠电费,违章用电,破坏电力设施以及威胁电力正常运行等。用户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充分考虑到用户的法律意识淡薄,加强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将用户的整体法律意识提高上去,并且加大对用户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如果违反电力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给电力企业造成较大损失,一定要将主要责任人严惩,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用户的违法违规操作,不仅仅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还将严重阻碍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为了使电力企业正常有序的向前发展,维护电力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规范用户行为的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建议

2.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依法经营水平,实现法制化管理

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的管理,就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客观情况着手,有针对性的对一些用户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保护电力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首先,加强对电力企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意识到破坏电力设施,违规用电给电力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并且受到相应的惩罚,只有得不偿失的事情才没有人去做,通过对《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宣传,来达到人人守法,户户文明用电的目的。在签订供用电协议的同时,告知用户一旦违反要承担什么样的相应的法律后果,以及需要受到什么样的处罚,明确双方违约责任,一旦出现纠纷时,有据可依,有法可讲,确保电力企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用户拖欠电费已经屡见不鲜,然而,要想彻底杜绝用户拖欠电费就首先要让用户明白拖欠电费的法律后果,以及需要承担的责任,在给电力企业造成一定损失时还要承担赔偿责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及时发现有欠费隐患的企业或个人。对一些濒临破产或者倒闭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障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例如签订抵押合同,或者以物质押,一旦用户不能够履行缴费义务,不至于使电力企业损失加重。对于欠缴电费的个人,要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比如,向法院,主张债权,或者按照规定切断用户电源,也可以借助政府力量加大监督力度。要想保证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就必须要依法办事,以法律为准绳,对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的企业或个人,通过高科技探测,收集证据等方式来保障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坚决杜绝给电力企业造成损失的情况发生。

2.2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中要存入大量用户数据,以及各种必要信息,首先要确保这些信息的存储,还要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建立预警机制,将风险降到最低,对用户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保证用户权益,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营销系统全面建设成对用户负责,对营销人员提高抗风险的体系,通过各种模拟演练,舍得每个营销人员都能够在营销系统出现问题时以最快的时间解决。

2.3加强优质供电服务

营销人员自身的素质十分重要,但是优质的供电服务却是营销人员做好营销的后勤保障,加强优质的供电服务是十分必要的,制定一系列优秀的供电服务计划,并且付诸实施,将电话报装、上门报装、网上报装结合到一起,借助现代科技信息力量,通过多渠道服务用户,争取达到用户满意度百分之百。对每个供电区域内的用电量,用电情况,以及未来用电发展趋势都要有详细的资料,掌握好电力供应的需求情况,开展多渠道支付的服务,使每个用户都能以最快捷的方式缴纳电费。

总之,电力市场营销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浪潮下要想将电力营销在众多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制定出有自己特色的新型营销理念和营销体系。以用户需求为方向,了解用户需求,充分考虑市场走向,将最优质的电力服务和最合理的价格并重,做到以用户为核心,以最先进的技术来占领市场,满足各类电力需求。电力市场的营销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础,首先从培训优秀的营销人员开始。

电力市场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特点营销策略

电力市场营销作为电网企业的重要业务内容,不仅关系到电网企业本身发展,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各类用户有巨大影响。它不仅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密切有关,而且与建立和谐社会密不可分。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加强电力营销理论方法学习,提高营销技术水平,强化电力营销管理,开创电力营销工作新局面。

一、电力营销目标市场的特点

1.具有整体性

电力交换要通过电网,电网覆盖的区域就是电力市场的整体范围。电网是统一的,在同一区域内可能有不同需求的客户,电力销售部门一般只能将同一区域看作一个市场,进行整体销售服务,因此,不同的电力目标市场也由电网连接成一个整体。

2.具有差异性

虽然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产品的类型,客户的分类等许多方面具有相同的性质,但在其他方面又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计划安排。不同的客户对电力供应的方式具有不同的要求。第二,需求量。不同规模的消费者对电力的要求不同。第三,需求时间。不同性质的用户对电力需求时间有不同的需求。第四,消费方式。电能的热转化消费、动力转化消费和照明消费都属于消费方式不同的目标市场。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电力企业的不同目标市场的依据,是研究电力目标市场的总体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对电力目标市场进行划分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3.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不可放弃性

电力目标市场是动态的市场,不是一经选定就一成不变的市场。这种动态是相对于一般稳定的电力市场而言。电力目标市场的发展变化是逐步实现的,而不是频繁或骤然的突变。各个电力目标市场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与此同时,在选择电力目标市场时应考虑国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于供电企业专营区的电力目标市场必须全部满足,不能对盈利少或难度大的市场就完全放弃。

二、电力市场营销的策略

1.电力市场营销策略的指导思想

(1)树立全体员工的营销观念。供电企业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输变配售过程是同时进行的,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运作才能完成这一业务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具有全员参与性,因此供电企业必须树立一种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协作的生产与销售理念,即全体员工营销观念。

(2)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建立和完善电力市场营销体系是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关键。供电企业开发市场应该立足于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个平衡,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营销体系,它应该包括:①观念方面: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求为中心,增强竞争意识、优质服务、品牌价值观念等;②信息方面:市场信息收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市场报告子系统、市场决策子系统等;③人才方面:营销人员的招聘、培训、考核等;④客户管理方面:客户关系管理(CRM),客户服务系统,业务咨询、投诉处理等。

(3)开拓潜在市场,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这是供电企业永久不变的主题,也是供电企业开拓电力市场的源泉。目前虽然我国普遍存在电力供应小于需求的矛盾,但这只是低用电水平下的不平衡。从长远看,电力产品最终会像其他商品一样走向买方市场,供电企业不能有“等”的思想,为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积极培育和扩展电力市场,及时调整电力市场结构,积极培育新的用电增长点。

(4)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开拓和培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将售电量和职工工作业绩相联系,如何用好人才、网罗人才以及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高层管理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可以说,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激发人的能动性是供电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的保障。

2.电力产品策略

(1)电能产品质量策略。在目前电能与替代能源的竞争日趋激烈,以及电能产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供电企业要采取的产品质量决策是:提高电能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2)实施电能产品差异化策略。为了迎合广大用电客户的不同需要,以吸引更多的用电客户,开拓用电市场,供电企业要不断增加电能产品组合的深度。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特殊冶炼、高新技术等企业,其对电能的供电可靠性、供电频率、供电电压等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应该为其供应高质量的电能产品。

(3)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目前供电企业主要面临下列两类竞争:在与其他替代能源竞争时,电能产品本身有其特殊之处,可以实施电能产品的品牌策略;在电力行业内竞争时,电能产品在核心产品层次上来讲,是一种同质品,而由于不同供应企业在质量、服务、形象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同差异。所以在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层次上,电能产品又可以看成异质品,故供电企业可以实施品牌策略。

3.电力优质服务策略

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1)电力优质服务是开拓电力市场,扩大电力销售的重要手段;2)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3)电力优质服务是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手段;4)电力优质服务是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信誊及知名度的重要途径。而增强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需要提高营销人员素质、服务管理水平和营销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入手。

三、结束语

电力市场营销是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应用科学。由于电力营销活动过程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在新形势下建立一套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体系,以市场营销为支撑的企业发展体系,加深营销深度,进一步渗透目标市场,增加营销宽度,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和服务深度,增强电力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直接关系电力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因此,必须对电力市场营销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文建方:《电力营销应推行目标市场管理》[J].电力技术经济2001(5);

电力市场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市场营销;问题;对策

1目前电力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的经营思想缺乏市场导向,服务观念薄弱企业经营思想缺乏市场导向是整个企业不能很好进行市场营销的根基。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市场化改革都是按照国家的行政指令进行生产,长期以往就使的上至企业管理者下至普通职工没有市场意识,服务观念淡薄。

1.2营销人员业务水平低在电力系统内,传统的观点认为营销是生产的附属品,营销应该服务于生产。而在员工激励上,营销人员的岗位工资比较低,企业干部提拔的时候往往优先考虑生产岗位,这些都造成优秀的人才不愿意从事市场营销。此外,企业对于营销在职人员的培训没有像生产岗位那样重视。

1.3电价形成机制不能有效的反映供求关系我国的电价是国家严格控制的,电力企业没有权利进行调整,这样价格作为供求关系信号的作用就消失了。电力企业对于市场供求的反应就减慢了,营销的积极性就降低了。

1.4没有形成有效的电力市场营销系统电力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下发展起来的,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对于市场发展具有滞后性,再加上没有全面的、系统的对生产经营的经验进行总结,就导致企业缺乏系统性的营销策略。供电企业虽然设立了营销部门,可是由于权限的限制也不能有效的开展营销工作。

1.5电力产品供应受国家经济政策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大国家宏观政策对电力市场营销的影响更是深远。进入“十二五”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一部分高耗能企业面临关停,而这一部分企业是电力消耗的大户,这样会对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的产生威胁,企业的营销自然不会主动。

我国现在处于经济发展时期,电力产品需求受国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巨大,任何大的经济形势的变动都会对电力企业的经营造成巨大的威胁。

1.6电力行业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造成营销活动难以开展计划经济下,电力企业把工作中心放在了生产环节,轻视了服务环节的建设,再加上部分员工在处理日常业务时态度不好,电力行业被人们称为“电老虎”。进行市场化改革以后,电力企业努力改善这一影响,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2当前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抓手

2.1转换经营思路,加快市场化经营步伐首先,就要打破固有的计划经济思想,树立市场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强化服务意识。其次,明确经营目的。电力企业除了为全社会提供清洁能源以外还要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2建立健全电力市场营销体系在电力市场改革比较成功的国家和地区中,电力企业都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营销系统。反观,国内的电力企业由于地域以及行政区划的影响迟迟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营销系统。一套完整的营销系统必须具有以下功能:及时的收集整个系统信息,建立起客户信息资源库,并把这一系统作为了解用户供求信息、增加客户满意度的重要工具;统计、分析历史数据,从电能消耗增长率、资金回收率、边际利润增长率方面评估客户,发现新的细分市场;使整个电力营销活动实现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实现客户关系管理,保证现有客户。

2.3建立高效的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PMOS)是一套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并且根据所在的电力市场的模式,来实现电力市场的规章,支持电力市场的持续运营,这套系统既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又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优质及经济运行。

高效的PMOS可以及时有效的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电能质量调节、事故自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系统崩溃以及其它事故,有助于客户对于电能产品的满意度。

2.4重视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DSM)主要目的是削峰填谷,引导用户用电方式。DSM把电力产品的供需双方的资源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规划。电能的主要特征就是不能大量储存,必须保证供需的实施平衡。

在没有DSM的市场下,整个系统在负荷高峰时一般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时就要有一部分企业不能生产,而到了负荷低谷,又会出现发电机组降低运力处于不经济运行的状况,这样都加剧了电力系统的不经济运行。而在DSM实施比较好的情况下,供应商对用户实施分时分段电价,用户则自觉调整用电习惯,实现削峰填谷。改变了过去高峰强制拉闸限电,低谷低效率运行的状况。

2.5积极探索反周期操作,加强电力产业建设目前全球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中国外贸型企业也是出于低产量阶段,在这种情况电能需求不会出现大的增长,一旦经济全面复苏电能需求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增长,因此提前做好发展规划才能应对需求增长。反周期操作的概念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模式,在经济低迷阶段加大投资,不仅能节约设备等的投资,还能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经济装好以后迅速的应对市场需求。

2.6加强营销工作的评价①资金回笼率。在市场环境下,产品销售资金回笼直接反应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也就反应了营销策略的正确与否。②投诉数量。客户的投诉直接表现了不满,良好的营销应该能明显的降低投诉,仔细核实、回复投诉本身就是一种营销策略。

综上所述,在市场条件下,电力企业利润和发展不能再依靠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必须走搞好市场营销,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自身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来扩大市场规模的道路。新晨:

参考文献:

[1]叶强.供电企业关系营销战略[J].经济管理论坛,2005(21):91-98.

[2]王相勤.电力市场营销管理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上一篇:电力行业范文 下一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