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范文

时间:2023-03-10 18:11:40

电力行业

电力行业范文第1篇

摘要:介绍中国电力行业规制历程,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现阶段改革成果和不足;探讨应打破电力行业垄断局面,形成竞争格局,深化电价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

1引言

电力行业,作为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最重要的二次能源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起着重要作用。传统上,电力行业一直被视为自然垄断行业,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国有垄断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20世纪80年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对电力行业放松了规制。主要是分解发输配售的一体化结构,在发电和售电环节方式进入规制和价格规制,以扩大竞争范围。在可竞争的环节和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尽量减少政府不必要的干预。而在输电和配电领域不仅不放松规制,反而加强了规制。为了解决规制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规制无效率政府实施了价格上限、特许投标等激励性规制手段,以激励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价格。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早期学者认为自然垄断行业是那些具有显著规模经济的行业,因而自然垄断行业的竞争是不稳定的、破坏性的、不适宜竞争。随着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行业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自然垄断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1982年报摩尔、盘扎尔,首次用了范围经济和成本次可加性系统论证了自然垄断行业。所谓的成本次可加性是指一家企业提供整个行业产量的成本低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范围经济就是针对多种产品而言的,如果一家企业生产所以产品的总成本小于多家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那么该企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而且电力行业具有很强的规模经济性。所以在电力行业内不宜引入多家竞争者。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电力行业因为没有竞争压力即容易丧失经营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又往往利用其垄断者的地位制定垄断价格牟取暴利。政府出于对消费者福利和生产者效率两方面的考虑,只能对电力行业进行严格的规制,限制潜在企业进入,同时设定一个低于垄断价格的规制价格以平衡企业和消费者两方面的利益。

由于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有关问题研究比较晚我国研究成果比较少。我国电力规制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在对电力行业的规制中还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支持,并且常常以行政手段代替经济和法律手段。(2)我国的电力行业还面临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不足的问题,电力的供给必须满足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既要考虑电力发展的问题,又要考虑提高电力企业效率的问题。对像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和秩序建设构建阶段、电力供应相对不足的国家而言,草率的放松管制会加大经济发展的成本,导致大量混乱和无序的状况。我国的电力行业规制改革本质上是经济转型的一部分。国际上不少国家的电力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向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在经济转型过程当中的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电力规制改革,以前还没有有过。因而改革意义相当重大。

总之,电力行业的战略地位及其发展现状、政府规制水平的不足以及我国面临的经济转型,要求对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背景下就如何进行电力行业的规制改革进行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电力行业规制历程和方式、规制所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规制的经验和教训等问题进行探索。

2我国电力行业改革历程

2.1第一阶段: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1949——1985年)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为,作为国务院的行政机构,中央政府的电力行业管理部门,即是电力行业有关政策和规划的制定者;也是行业管理机构,行使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的职能;又是电力行业唯一的生产经营者;还是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者,负责投资建设电力项目并取得收益。在此期间,虽然电力行业主管部门多次调整和变更,但是并未脱离政企合一、国家垄断经营的体制框架。

2.2第二阶段:政企合一、发电市场逐步放开(1985——1997年)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政府的管制政策有所调整,再发电市场引入了许多投资者,结束了发电市场独家经营的局面,但原有的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政府管理方式以及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方式并未得到改善。为调动地方、企业、外资等各类经济主体办电的积极性,缓解日益严重的缺电局面,198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提出了“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并实行了“新电新价”政策。这一时期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管制政策的部分调整,试图通过放松发电市场准入及改革上网电价制度,创造发电市场的投资激励机制。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带来了两个积极的结果:一是极大地激发地方政府和外资的投资积极性,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到1997年,全国性的严重缺电局面基本得到缓解。二是打破了多年来国家垄断的市场结构。

2.3第三阶段:政企分开、实施深层次体制改革(1998年至今)

此阶段实施的改革开始涉及电力行业的深层次矛盾,重点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适时在五省一市进行以“厂网分离,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为了解决政企合一的体制性弊端,1997年我国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1998年撤销了电力工业部,将原电力工业部行使的行政管理职能移交到经贸委,着重解决电力行业政企不分问题。经过此阶段的改革,电力行业政企不分的体制性弊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管理体制改革后,国家电力公司仅仅是一个生产厂商,但是依然保持着垂直垄断的格局。原政企合一下垄断体制的“双重矛盾”转变为行业垄断这一主要矛盾,国家电力公司拥有全国46%的发电资产和90%的输电资产。但这种格局没有维持多久,随着新的电力改革方案的出台,这种垄断趋势很快被打破。

2002年,国务院出台《电力改革方案》,根据方案要求,我国电力体制将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原则。理顺电价机制是这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电价体系划分为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终端销售电价。首先在发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对于仍处在垄断经营地位的公司的输、配电价,要在严格的效率原则,成本约束和激励机制条件下,由政府确定定价原则,最终形成比较科学、合理的销售电价。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公司重组,成立两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5家发电集团公司(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国电力投资)和4家辅业集团公司。2003年3月,电监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依法管理的转变。

3我国电力改革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问题

3.1从国家办电到多家办电,形成了多家竞争办电的格局

3.2实施多家办电的电价政策

陆续推出高峰低谷电价,丰水期和枯水期电价,鼓励用户多用低谷价、丰水期电力以减少电网调峰困难,降低电力交易成本。进行农网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各地电网企业按照差别电价政策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电炉钢6个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定价。

3.3从各地分散供电向全国联网发展

改革开放后,加强了电网建设,建成了一批500千伏的骨干送电工程,使各跨省电网联系大大加强。三峡电力以实现了华中电网与川渝电网、华东电网和南方电网的互联,并将逐步推进全国的联网。

3.4从政企不分到政企相对分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虽然这些改革在打破垄断和实现投资多元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但是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与改革初衷相违背的问题。第一,改革本质上是体制内改革,即电力改革后电力投资主体仍然是政府。改革不过是按照地域分工进行的重组,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之间并没有形成竞争,区域性垄断代替了全国性垄断。第二,尽管电力领域逐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但由于电网公司仍由国家垄断经营即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即使非国有资本进入电力领域,在竞价上网环节往往难以获取与大型国有发电集团同等对待遇,加之电厂投资的沉淀成本高,建设周期长,一旦因为非价格歧视而无法上网,其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使不少非国有资本对进入电力行业持谨慎的态度,其结果是电力供应不足或成本过高。第三,投资宏观调控中的重复建设和电力有效供给的难题仍难以解决。一方面,电荒的存在要求增加电厂建设,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另一方面,投资主体又多为国有资本,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的需要,防止供给过度,造成电力过剩,又要严格控制电力基础设施投资。旧体制弊端在新体制下依然存在,真正理顺电力投资体制还需通过立法进一步完善、2004年,批准新建电厂的总装机容量为6000万千瓦,而实际开工却达到了1.8亿千瓦,违章开工达1.2亿千瓦。第四,我国电力规制还有其特殊性。我国的电力行业是直接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下来,这就决定了我国对电力行业的规制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表现为一种人为垄断或行政垄断。而西方国家的电力行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自由竞争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上的垄断。我国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成熟的规制制度,政府对企业的规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制,而是决定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在进入规制方面主要以、依赖行政力量阻止其他厂商进入。

4电力行业规制经验和教训

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应以深化电价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为主线。电力行业改革的核心是电价改革。而电价改革的核心是尽快形成合理的输电价和合理的电价结构,发挥市场机制在形成容量电价的基础性作用。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改革电力项目审批制度,既要做到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又要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通过市场来配置电力资源。结合这么多年我国电力行业改革的情况,应吸取以下经验和教训:第一,要完善和健全法律。电力改革是体制改革,它调整了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涉及到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必然与某些利益集团相冲突,所以,需要政府制定完善的相关的法律法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第二,电力市场的参与者不能过少,太少了容易引起寡头垄断,但也不能过多,太多了难以管理。要有足够的发电公司参与竞争,我国现有5大发电公司,就我国国情来看,发电公司的规模总体仍然偏大,一些公司在个别领域内占有的市场份额非常高,形成市场垄断的可能性非常大。需要制定严格的管制措施和法规来遏制操纵市场行为。第三,电监会要积极实施有效的监管,更好的为市场指明方向。第四,由于安全稳定的要求及电能不能储存、要求实时平衡等特点,电网运行仍需集中管理;同时需合理地进行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新建装机容量和新建输变电工程。第五,在制定电价机制时,应先采用简单实用、透明度大的办法,再逐步向原理先进、比较复杂的办法过渡。结合中国电网的实际情况,应根据不同的电网采用不同的具体的定价方法,我国电网规模大,不同区域电网和省级电网的结构差异很大,因而在输、配电价定价上,应因地、因网制宜地选择合适的定价方法。第六,妥善处理已有的长期交易合同,使得有关的合同双方能积极支持市场运行。第七,市场化的理念要贯彻市场设计的始终,供求关系不能被分离,需求和供应应充分参与市场;要加大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实时跟踪市场,把握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专家组著:中国反垄断案例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电力行业范文第2篇

伴随着我国电网系统的不断建设以及发展,我国现在出现了市场过剩的问题,电力系统要想有效地处理并且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在电力营销的问题上下功夫。电力营销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我国现在的电力营销模式还是主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电力营销模式。电力营销的理论知识以及未来发展的道路都在模仿西方国家,这样的做法虽然在我国电力营销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为了我国电力系统更好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我国的电力营销工作更好的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在有必要对电力营销工作的原理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个明确的改变以及创新。只有这样我国的电力营销才有更广阔的未来,才能够更加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文章主要针对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电力营销工作的进步,同时也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关键词:

电力行业;电力营销;创新;分析

1简要叙述我国电力行业进行创新的主要原因

现在我国对于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有一个广泛的认识,那就是已经到了进行改革创新的时候,现阶段进行电力营销创新主要有三个原因。下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以及阐述。

1.1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现在的经济市场已经转化成了买方市场

在我国十九世纪末期,尤其是1997年,我国的电力行业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随着我国电力建设的不断提速,我国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已经没有从前那么紧张,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电力行业发展速度减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电力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电力供应市场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成为买方市场。这样的转变导致了我国电力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期来临,我国的电力市场需要从根本上以及发展战略上进行改变以及创新以便适应当前电力行业市场的发展变化,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2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我国现在已经受到了知识经济的强有力挑战

我国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发展趋势,我国的知识经济已经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经逐渐的取代了我国的工业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点。知识经济主要指的是创新经济,在这一种经济发展过程中,强调的一点就是创新,利用创新来带动我国的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电力行业也是如此。在电力行业中掌握了知识经济的脉络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创新力,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因此在电力营销工作中,知识经济必须融入其中,只有将两者融合才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行业的营销工作发展和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为电力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1.3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营销创新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政策需要其进行创新以及改革

我国一直在提倡并且主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的电力行业在各个方面都需要改变来适应国家的发展战略布局,以及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电力行业没有跟上我国的发展大环境就会严重的制约我国的全民经济发展和建设。由于电力行业在我国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因此我国的电力行业各项工作都要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力营销也是一样的问题,要不断的转型营销战略和方向,让电力营销更好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2简要叙述我国电力行业进行电力营销创新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2.1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观念创新上进行突破

2.1.1电力营销的观念创新需要进行亲情电力营销的创新。电力营销过程中的亲情营销创新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认清,电力行业的发展最主要的是电力客户,人们要在这样的观念下进行电力营销工作的转换,从粗放型营销转化成为制约性营销。要针对电力客户建立开放式的服务中心,同时要在营销过程中注意每一个客户细节问题,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的,舒适的服务。例如在营销工作中使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情切等,人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拉近人们与用户的距离,进行敞开心扉的交流。

2.1.2电力营销的观念创新需要进行知识营业电力营销观念的创新。上文提到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我们要重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智力资本。在营销的大环境下,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了智力竞争。人们要对电力营销的信息以及专业知识进行重视。这样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端正电力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工作理念,提升营销过程中的知识含量以及科技含量。尽量实行无纸化的营销办公,不断的建立健全营销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自动化的电力营销以及服务。

2.2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市场创新上进行突破

2.2.1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制定相关的灵活市场价格策略。在电力营销过程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就是价格,因此我国要在电力营销过程中利用有效的市场价格杠杆,在用电价格问题上可以制定相应的鼓励价格,一切为用户服务,在保障电力行业一定利益的基础上尽量的满足用户对于用电价格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价格上推行鼓励价格,但是在用电服务问题上还是要保质保量的向用电客户提供优势的电力服务。

2.2.2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电力市场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实行电力价格创新过程中,不能够盲目的进行价格推广和制定,要根据现有的实际市场来进行调查研究以及认真分析,对于整个市场的电力价格要有充分的了解,通过对于市场价格的分析来找准电力企业自身的价格定位以及发展方向。

2.2.3我国的电力营销市场创新需要电力行业不断重视农村电网的发展。由于我国的城市用电量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这样电力营销工作就要及时的进行转变,我国的农村电网还不是非常的发达,这里的市场需求量巨大。伴随着我国农村用电知识的普及,用电量正在不断的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

2.3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力创新需要从营销策略创新上进行突破

2.3.1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有更加柔性的营销策略。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以适应并满足个性需求的一种方法。采取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改革以往高度统一、程序标准化的集中管理,实行面向实际、灵活性的分散管理。虚拟经营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2.3.2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发展网络电力营销策略。即在互联网络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电力企业可通过互联网络传播电力商品信息,在网上实现电力商品销售和服务。

2.3.3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同银行业以及邮电业进行合作。与银行合作委托POS机收费,实行异地缴费存折一本通。解决排队缴费难等问题,为城乡居民收费模式创出了一条新路。

2.3.4我国的电力营销创新需要不断的进行相关的宣传营销。与客户沟通不能被动等客户上门提意见,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和客户沟通。对一些热点问题和业务发生政策性变化时,要通过媒体及时向客户传达,消除客户疑虑。定期在有关媒体企业形象宣传广告。

参考文献:

[1]朱蔚.浅谈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0(33).

[2]沈百新.强化需求侧管理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4(9).

[3]曹世光.需求侧管理要你没商量[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1998(7).

[4]田明.需求侧管理———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2).

[5]张晓龙.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总体策略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6).

电力行业范文第3篇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与《电子商务》合作,发表主题为“部分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连载文章,同时选取中小企业、电力行业、网络广告、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网络游戏等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研究,根据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行业提出电子商务应用的对策与建议,起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继2002年我国电力行业启动市场化改革之后,作为电力行业主导者的国家电力公司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电力信息化,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拉开了电力信息化的帷幕,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渐显端倪。

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电子商务是指市场主体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和互联网络等从事的商务活动。破解电力垄断格局之后形成的分权体系下,电力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涉及到五类主体:电力原料及设备供应伙伴、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据此,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

1.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最明显的表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电力企业,要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迟早都要走上信息化之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小到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大到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基于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科学高效管理和企业自身资源的协调运作。发电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MIS)、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在电力企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1994年开始,国内电力企业就开始尝试ERP.国华电力前总经理顾峻源参观香港中华电力时,震惊于香港中华电力管理系统的一只“哭泣的小猫”,于是在2003年春组织了包括承担管理咨询及系统实施的毕博公司、担任项目监理的德勤公司、专注财务软件实施的大唐兴竹软件公司,以及专注进行电力软件开发集成的博奇公司在内的强势力量,开始上马ERP项目,使得集团层面能够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通过对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的实时掌握,对企业的资金运作、人力资源变化的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企业每年降低发电成本5%.

2.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发、输、配、供形成了电力产业链条,而各自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实现电力上网,需要有网络竞争价系统的支持;输、配、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电力调度、远程监控读表、故障定位等,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有用武之地。江西县级自动化电力调度系统选用浪潮英信NC1000硬件平台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管理复杂的网络,能实时有效地捕捉到各地的用电信息,然后自动地通过发电机组和继电器调控系统,实现电能在各个子网的均衡。北京供电公司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实现了电能计量的实时遥测,实现了2500位大客户的远程电量采集,并实现了35千伏以上的电力客户、10千伏或630千伏安以上容量电力客户的自动计算电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批抄表劳务人员解放了出来。

3.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相应的供应伙伴,发电、输电、配电设备采购需要供应商,尤其是发电企业需要电煤等原料供应,这些都可以利用电子采购来实现。浏览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不难发现项目招标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独立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需要利用电子转账系统。

4.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电力行业长期垄断、电力供不应求使得电力拥有“皇帝女儿不愁嫁”之优势,但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也以商品的身份走进了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命运的工作,电力客户服务也日渐提上日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电客户需要通过市场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电费缴纳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实现。近期伴随着电力危机的频繁出现而不断升温的需求侧管理,更加突显了电力资讯网、电力市场(EM)、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起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零打碎敲,缺乏全面规划。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有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作前提,否则将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打算应用电子商务时,要么对高额固定投入的要求望而止步,要么病急乱投医匆匆上马,这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全面告败,人们开始怀疑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电力企业也有如此经历,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电力公司的要求下,纷纷触网,不管结果如何,先上一点再说,一方面赶上了信息化的潮流,另一方面能算得上在位者的一大政绩。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就叫应用电子商务了。这样零打碎敲,没有战略规划,遇到问题再修修补补,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而更多的就表现为外界所看到的“烧钱”。

2.各自上阵,不能整体协调。电力行业长期的高度垂直一体化和垄断造成了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弊病,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以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业界纷纷擎起分权大旗,独立行事,各行其是,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惟恐有“垄断复兴”之嫌。然而电子商务强调战略协同,单兵作战是无法体现“团队生产”优势和发挥“网络效应”的。

3.偏重硬件,观念不够深入。电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需要基本的硬件、软件的投入。但单靠这样的硬投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信息化建设只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物质准备,电子商务则更强调“商务”,强调“理念”。众多电力企业着手开展电子商务,基本上完全依赖技术部门,而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信息化的外壳完备起来了,但电子商务理念不能深入,依然无法体现优势。电力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的电力行业,而是全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电力企业革新,从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到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都要渗透全新的电子商务理念。

4.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中,明显偏重于技术,从各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就能看出,而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客户需求等往往被长期处于国有体制、多为技术出身的电力企业领导所忽视,因此当前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

5.偏爱实践,理论指导不足。电子商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电力产业运行规律、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探讨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实践的需要,使得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依托电子商务缔造电力航母

通过对电力行业运营的考察、对电子商务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行业拥有明晰的产业链条,比一般的传统产业更适合于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只是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全面规划,整体协同,利用先进理念深入彻底地改造电力运行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我们要加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理论研究,探寻电力行业电子商务运行规律,发现、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为此,我们要依托电子商务,充分整合资源,缔造电力航母,促进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高效发展。首先,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含义,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规律。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生产力,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正如IBM倡导“随需应变”(OnDemand)电子商务一样,要对客户和市场一切的变动更敏感和更灵活地做出有效响应;采用可变的成本结构来提高投资效率和财务结果的可预测性;让战略合作伙伴承担周边次要任务,而自身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灵活而可靠的信息运作环境,企业既能对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调整,还能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将电子商务理念融入各个操作环节,整合全行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提升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

其次,深入探究电力行业的运行规律,理解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精髓。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电力改革的目标不能以简单的垄断或竞争格局加以描绘。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要打破的是电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塑造合格的电力市场主体,打造电力产业整体优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及时、有效、安全的需求。

电力行业范文第4篇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与《电子商务》合作,发表主题为“部分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连载文章,同时选取中小企业、电力行业、网络广告、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网络游戏等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研究,根据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行业提出电子商务应用的对策与建议,起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继2002年我国电力行业启动市场化改革之后,作为电力行业主导者的国家电力公司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电力信息化,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拉开了电力信息化的帷幕,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渐显端倪。

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电子商务是指市场主体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和互联网络等从事的商务活动。破解电力垄断格局之后形成的分权体系下,电力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涉及到五类主体:电力原料及设备供应伙伴、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据此,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

1.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最明显的表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电力企业,要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迟早都要走上信息化之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小到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大到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基于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科学高效管理和企业自身资源的协调运作。发电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MIS)、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在电力企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1994年开始,国内电力企业就开始尝试ERP.国华电力前总经理顾峻源参观香港中华电力时,震惊于香港中华电力管理系统的一只“哭泣的小猫”,于是在2003年春组织了包括承担管理咨询及系统实施的毕博公司、担任项目监理的德勤公司、专注财务软件实施的大唐兴竹软件公司,以及专注进行电力软件开发集成的博奇公司在内的强势力量,开始上马ERP项目,使得集团层面能够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通过对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的实时掌握,对企业的资金运作、人力资源变化的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企业每年降低发电成本5%.

2.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发、输、配、供形成了电力产业链条,而各自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实现电力上网,需要有网络竞争价系统的支持;输、配、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电力调度、远程监控读表、故障定位等,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有用武之地。江西县级自动化电力调度系统选用浪潮英信NC1000硬件平台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管理复杂的网络,能实时有效地捕捉到各地的用电信息,然后自动地通过发电机组和继电器调控系统,实现电能在各个子网的均衡。北京供电公司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实现了电能计量的实时遥测,实现了2500位大客户的远程电量采集,并实现了35千伏以上的电力客户、10千伏或630千伏安以上容量电力客户的自动计算电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批抄表劳务人员解放了出来。

3.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相应的供应伙伴,发电、输电、配电设备采购需要供应商,尤其是发电企业需要电煤等原料供应,这些都可以利用电子采购来实现。浏览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不难发现项目招标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独立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需要利用电子转账系统。

4.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电力行业长期垄断、电力供不应求使得电力拥有“皇帝女儿不愁嫁”之优势,但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也以商品的身份走进了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命运的工作,电力客户服务也日渐提上日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电客户需要通过市场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电费缴纳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实现。近期伴随着电力危机的频繁出现而不断升温的需求侧管理,更加突显了电力资讯网、电力市场(EM)、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起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零打碎敲,缺乏全面规划。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有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作前提,否则将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打算应用电子商务时,要么对高额固定投入的要求望而止步,要么病急乱投医匆匆上马,这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全面告败,人们开始怀疑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电力企业也有如此经历,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电力公司的要求下,纷纷触网,不管结果如何,先上一点再说,一方面赶上了信息化的潮流,另一方面能算得上在位者的一大政绩。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就叫应用电子商务了。这样零打碎敲,没有战略规划,遇到问题再修修补补,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而更多的就表现为外界所看到的“烧钱”。

2.各自上阵,不能整体协调。电力行业长期的高度垂直一体化和垄断造成了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弊病,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以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业界纷纷擎起分权大旗,独立行事,各行其是,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惟恐有“垄断复兴”之嫌。然而电子商务强调战略协同,单兵作战是无法体现“团队生产”优势和发挥“网络效应”的。

3.偏重硬件,观念不够深入。电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需要基本的硬件、软件的投入。但单靠这样的硬投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信息化建设只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物质准备,电子商务则更强调“商务”,强调“理念”。众多电力企业着手开展电子商务,基本上完全依赖技术部门,而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信息化的外壳完备起来了,但电子商务理念不能深入,依然无法体现优势。电力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的电力行业,而是全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电力企业革新,从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到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都要渗透全新的电子商务理念。

4.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中,明显偏重于技术,从各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就能看出,而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客户需求等往往被长期处于国有体制、多为技术出身的电力企业领导所忽视,因此当前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

5.偏爱实践,理论指导不足。电子商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电力产业运行规律、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探讨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实践的需要,使得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依托电子商务缔造电力航母

通过对电力行业运营的考察、对电子商务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行业拥有明晰的产业链条,比一般的传统产业更适合于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只是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全面规划,整体协同,利用先进理念深入彻底地改造电力运行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我们要加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理论研究,探寻电力行业电子商务运行规律,发现、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为此,我们要依托电子商务,充分整合资源,缔造电力航母,促进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高效发展。首先,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含义,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规律。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生产力,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正如IBM倡导“随需应变”(OnDemand)电子商务一样,要对客户和市场一切的变动更敏感和更灵活地做出有效响应;采用可变的成本结构来提高投资效率和财务结果的可预测性;让战略合作伙伴承担周边次要任务,而自身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灵活而可靠的信息运作环境,企业既能对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调整,还能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将电子商务理念融入各个操作环节,整合全行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提升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

其次,深入探究电力行业的运行规律,理解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精髓。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电力改革的目标不能以简单的垄断或竞争格局加以描绘。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要打破的是电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塑造合格的电力市场主体,打造电力产业整体优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及时、有效、安全的需求。

电力行业范文第5篇

一、电力行业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市场主体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和互联网等从事的商务活动被称作电子商务。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但由于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开始以商品形式走向市场,并开始与发、输、配、供四个独立的市场主体进行着频繁的电子商务应用。这种电子商务的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形式:

(一)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

为了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都需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这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它的目标是协调控制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实现办公自动化,更加科学高效地管理企业,使其自身资源之间进行良好的相互运作,使这种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和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整合的范围内被普遍应用。

(二)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

电力产业链条是由发、输、配、供四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共同形成的,他们既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又互为独立。作为同一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他们之间频繁地使用着电子商务。网络竞争价系统支持发电企业以竞价的形式实现电力上网。GIS(地理信息系统)在输、配、供过程中的电力调度、远程监控读表、故障定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电力企业针对合作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

电力企业的设备采购和原料供应离不开与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等各大供应商的合作。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与供应商进行联系,并通过电子采购的形式实现设备采购和原料供应。项目招标信息在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中所占比例极大,各独立企业之间也需通过电子转账系统实现资金结算。

(四)针对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

电力供不应求的现状使得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随着市场化改革,电力行业的这种垄断局面被打破,电力被迫以商品的身份走向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工作和电力客户服务在电力企业的运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电力工作者的业绩好坏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市场化、社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用电客户对网络的依赖性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利用电子网络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及电费缴纳等。

二、电力行业电子商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电子商务重硬件轻商务理念

电力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需要硬件和软件的双投入。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信息化建设只是电子商务的物质准备和基础,电子商务更应注重其“商务”和“理念”。大部分电力企业基本上都靠技术部门开展电子商务活动,这虽然完备了信息化的外壳,但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的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没有深入到电子商务的理念,因此不能体现出电力电子商务的优势。这就要求电力行业改变以往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简单地嫁接在传统的电力行业的模式,电力企业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在管理体制、管理层级、电力交易、客户服务等各个方面深入贯彻电子商务理念,以提高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竞争优势。

(二)零打碎敲,缺乏全面规划

目前我国企业在电子商务的应用上,不是对高额固定投入的要求望而却步,就是病急乱投医,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溃败,从而使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受到了人们的怀疑。电力企业也同样如此,一些在位者为了追求政绩,表明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和国家电力公司的号召,追赶着信息化浪潮,但做的多是表面功夫,只是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虚应了事,没有发挥电子商务的实际功能。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否则电力企业将难以继续发展下去。

(三)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

国有体制的电力企业领导者多是技术出身,不太重视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以及客户需求。相比较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重用各类技术人员,加大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从而导致电力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远没有发挥其实际功能。

(四)各自上阵,不能整体协调

各电力企业单兵作战,各行其是,既没有体现出团队生产优势,也没有发挥出网络效应。针对这种情况,电力企业势必需要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来改变以往由电力行业长期垄断所造成的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局面,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来应对市场竞争。

三、电子商务在电力行业中应用方向及对策

(一)弄清电子商务的内涵,寻找电子商务应用的规律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应贯穿于企业运作始终。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灵活的信息反馈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准确地把握客户与市场的动向,及时调整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新问题。

第二,建立责任分权机制,让战略合作伙伴承担周边次要任务,而电力企业应专注于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

第三,优化成本结构,使其具有灵活的应变性。

第四,将电子商务理念深入地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全过程,以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电力行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职业病;职业卫生防护

目前,由于部分电力企业重视不够,使职业安全卫生的管理工作、技术工作出现了“断层”现象,有些企业职业安全卫生投入不足,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率、职业健康定期监护检查率有所下降。为使电力行业职业卫生安全工作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满足国家法制化管理的要求,保护电力职工的健康安全,本文将从电力行业的上游到下游分析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最后从职业安全卫生治理角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一、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电力行业主要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其中发电有火力发电、水利发电、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本文以火力发电为例进行研究。发电环节主要生产设备包括发电机组、升压变压器及高压开关等设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振动、工频电场、高频电场、六氟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在火力发电中,煤在锅炉中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化学毒物,因锅炉设计为负压燃烧方式,烟气在正常情况下由烟囱引至高空排放,化学危害较小,粉尘危害严重。各环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详见表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煤尘。[1,2]

二、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危害程度也不相同,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危害特性相关资料,针对主要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做出说明。[3]

1.工频电场

侵入途径:机体体表。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当肌体处于高压交流电场时,可使肌体的正负电荷发生迁移运动,产生100~200?A的位移电流,可影响细胞膜的物理化学效应,致使细胞膜的精细功能受到损伤。

2.噪声

侵入途径:听觉器官。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人员耳鸣、耳痛、头晕、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位移、高频听力损伤、语频听力损失直到噪声聋等症状。

3.六氟化硫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当吸入高浓度六氟化硫时,可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皮肤和粘膜变蓝、全身痉挛等窒息症状。

4.氮氧化物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一氧化氮浓度高可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慢性影响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5.臭氧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臭氧具有强氧化能力,对眼睛结膜和整个呼吸道有直接刺激作用。吸入后会引起咳嗽、咯痰、胸部紧束感,高浓度吸入会引起肺水肿。长期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甚至发生肺硬化。

6.煤尘

侵入途径:吸入。对人体健康影响或职业性损伤:长期接触高浓度生产性粉尘,可使工作人员身体发生多方面不良改变及职业病,引起以肺组织广泛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职业病――尘肺。

三、电力行业职业卫生防护相关措施

针对以上分析,从职业病工程控制技术措施、个体防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提出对策。[4]

1.工程防护方面

(1)为有效控制化学毒物危害,日常操作或者巡检应注意检查设备的密闭性,避免因操作疏忽等原因导致有毒物质逸散。如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六氟化硫断路器中湿度、泄露、绝缘电阻、耐压试验等方面的检测,杜绝弧光放电的产生。

(2)为有效控制噪声危害,对机组等噪声设备进行隔离或采取隔振、减噪措施。

(3)为有效控制工频电场危害,工作场所的高压设备采用屏蔽线、屏蔽网环、遮板等,且应有良好的接触。

2.个体防护方面

(1)按照《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在电力行业内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化、规范化行业管理。

(2)安排配备防护用品的专项经费,按国家和行业规定为职工配置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建立考核制度监督使用。如:高空作业、高压巡线时穿戴合格的以金属丝织成的屏蔽服,并带好防护手套、防护帽等。对有噪声的作业场所进行巡检时要戴好耳塞或防护耳罩。

(3)规范电力行业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报废等管理制度。对进入电力行业的劳动防护用品进行质量控制。

3.职业卫生管理方面

(1)结合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现状,制定可行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职业病防治规划与实施方案并加强落实。

(2)按照法规要求,严格实施职业病危害的合同告知。

(3)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工作。

4.职业健康监护方面

(1)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提出的职业健康体检周期,对新入职员工实施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对在岗职工实施定期职业健康体检,对离岗职工实施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2)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异常职工的进一步医学检查工作,注意加强该岗位工人的轮换,减少工作人员持续接触危害因素的时间,并注意加强岗位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的监督。

(3)进一步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

5.职业卫生培训方面

(1)充分利用电力行业现有职业卫生技术人力资源,建立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计划。

(2)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

(3)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并持续改进。

四、结论

电力行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工频电场、噪声、高温、氮氧化物及臭氧,常见的职业病为噪声聋、Ⅱ期及Ⅲ期高血压、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职业性急性有机氟、氮氧化物、硫化物中毒,应针对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增强企业的法制与防范意识,健全责任制管理,完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的监测、评价及防护措施,落实职业健康监护制度。

参考文献:

[1]金培华.电力行业供电系统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及预防对策[C].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职业健康论坛论文集,2004.

[2]杨乐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案例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卢伟.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危害特性实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电力行业范文第7篇

一、 建立内部独立审计机构的作用

1、 制约作用

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按照审计工作规范,维护企业的利益及经济秩序。制止违规违纪现象,保护国家财产和企业利益。 通过检查监督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情况,制止违规行为,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披露经济活动资料中存在的错误和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真实、正确、及时、合理合法的反映事实。纠正经济活动中的不正之风。事实上不少单位的信息资料不仅存在错误,而且存在着具有造假性质,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内部审计部门通过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对部门负责人离任前审计,发现问题,查明损失浪费、经济违法行为,及时向纪检监察部门提供证据和信息,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审计的特殊作用。

2、 防护作用

内部审计工作在执行监督职能中,对深化改革,降本增效起到了保证、保障、维护作用。

为建立健全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有力保证。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部审计人员有必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审计,内控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审计,风险审计及计算机审计,揭示并建议改正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失控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保障股民资产的安全、完整。 内部审计人员应重视生产经营情况,对企业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随时随地开展内部审计督查,提出有效措施,经济有效的使用资产,确保出资人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降本增效,维护财经纪律。

有效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是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关键。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维护财经纪律是经济效益审计的出发点。 同时,随着税收征管制度的逐步完善,处罚制度的逐步严厉以及税收、财务制度的不一致性,建立内审制度也是合理规避纳税处罚、减轻企业税负的唯一有效途径。

3、促进作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发现影响财务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进一步挖潜降耗,增加收入,促进经济责任制的完善和履行。通过经济责任制审计,发现制度本身的缺陷,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解决履行情况和责任归属不清的问题。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协调处理。不定期的开展对企业的子公司,及下属单位的审计,规范下属实体遵章守纪,正当经营,依法办事。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4、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富有成效的意见和方案,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审查评价企业管理和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披露薄弱环节,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 审查评价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寻找新的经济效益增长点,消化不利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在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和维护财经纪律方面,在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及应对市场竞争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意义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生产经营管理,也要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方面下功夫,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整体构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职能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方面,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管理审计、风险管理、经济效益为重点,以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为目标,对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内部审计从创建到今天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所关注的还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这主要是由我国的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在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企业建立了现代公司管理体制,企业规模扩大,社会影响力增强,内部审计没有企业的积极参与,内部审计体系是不完整和不健全的。新颁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与原规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不再局限于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而是扩展为所有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因此,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研究与交流,帮助企业学习现代的审计知识和先进的审计方法,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保证,也会给内部审计事业带来繁荣。

三、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要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充分体现出内部审计。

1、加强和规范内审机构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素质。内部审计的机构建设是其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没有健全的审计机构,内部审计工作也搞不好。因此,企业建立内审机构,要根据自身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内审人员。至于设置何种形式的内部审计要由企业根据其经营规模、管理复杂程度等确定,应与企业的形式、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等相适应,但要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独立性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将审计的结果直接向总经理以及财务经理报告,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如果将内审机构隶属或合并于本单位的其他部门,就会使内部审计失去其应有的独立性。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是搞好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要保证,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要注意选调复合型人才,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除熟悉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外,还应懂得计算机、工程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面对新的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改善企业内审人员的结构。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内审人员的考核,增强其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审计队伍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要求.

2、提高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是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所制定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是管理的基础,内部控制搞好了,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完善和严密。企业内部审计更要注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首先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对企业内控系统进行全面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控制点,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科学、行为规范。企业的内审机构,应对企业财务收支、资产运营、设备维修、费用成本、经营效益和税后利润分配等,实行定期审查监督,科学、严密的审查监督制度,是正确实施企业内控制度的重要保证。

3、抓好管理审计。当前,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过渡,也就是从传统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过渡。尽管企业内部审计起步较晚,但也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高起点、高层次的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这也是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审计是一种基于财务审计之上的更高层次的审计,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是一项基础工作,审计人员应通过财务审计,保证财务运行的合理合法,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及时、有用。在此基础上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职责,实施管理审计,提高组织机构的效率,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达到企业经营的既定目标。

4、突出战略审计和风险评估。现代内部审计正在由事后向事中、事前转变,风险评估和战略审计就是一种事前审计,它是可以预测的,也是可以规避的。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期,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无论是从外部环境方面来看,还是企业自身发展过程来看,都还有许多不利条件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上风险较大,一旦出现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失误,就有可能出现企业现金断流,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所以,企业目前迫切需要的是战略性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管理的业务性质、产品和服务的销售市场、组织的市场形象、运营机制和对外投资等战略问题进行审计和评估,协助保证组织规避市场风险、获取战略优势。

电力行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探究

电力行业主要生产、传输及销售电力,是公共事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经济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地位。因为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重因素,世界范围内以往的电力行业大推行的模式都是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同时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事实上,该经营模式也产生了一种结果,即“投资高度政治化;技术、建设具有较低的维护效率;不便于监管,定价”难等。所以,为提升效率、促进技术发展,及优化消费者福利,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智利等便将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但这种改革尚未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国内电力行业要紧随时代变革潮流。2002年初,电力行业竞争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也引入到我国。课题研究便是在上述背景下,针对电力行业把竞争机制与竞争机制引入后,分析运行出现的重大与特殊法律问题。

一、由垄断经营至引入竞争机制

因为电力行业对国民经济而言,要求技术性与重要性,市场经济国家广泛采用了国有化经营+政府监管的形式[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行业取得了一定发展。在传统电力行业中,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有来自经济方面的因素,有技术方面的因素,也有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因素等,事实上,此种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模式产生的效率并不高,妨碍了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福利造成极大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弊端,世界范围内的电力行业开始转变了传统电力行业的经营模式,将竞争机制引了进来。此外,我国在实证考察电力行业的典型国家,如美国、日本和英国等的基础上。最终在次基础之上,把竞争机制引入到电力行业,同时分析了竞争机制的理论与现实背景,其中的理论背景有可竞争市场理论与规制失败理论等;现实背景的构成部分包括有关区域的示范效应、政府的政治需求和电力技术发展。

二、由竞争机制至竞争法律机制

竞争机制与竞争法律机制二者存有一定关系,其中,竞争机制的功能包括淘汰、引导与创新,此外,竞争机制本身存有缺陷,包括不可克服的盲目性、容易产生垄断与诱导不公平的竞争。借助发挥创制与抑制功能,法律确保竞争机制体现自身效能。再者,法律论述了竞争法律机制追求的四类价值目标,有对效率、秩序、公平和安全的追求,为逐步建立具体化的竞争法律机制发挥了价值引导作用。最终,初次建构了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内部存在的逻辑体系。笔者认为,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塑造了市场主体,法律控制市场主体行为及追究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

三、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

面对传统电力行业中的国家垂直一体化垄断经营企业,企业向市场转型的问题引起了关注。针对这种问题,找到切入点,以此构建合适的竞争机制,在电力市场中,成为新的主体。具体说来,对电力行业主体结果塑造时,首先按照有效竞争理论与贝尔理论,指出,国内电力行业的主体结构应当要在发电与售电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竞争性主体,于输配电网过程中变成垄断性主体。再者,基于产权理论,重新塑造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的产权,先要分析国内原有电力企业国有产权主导模式产生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产权塑造途径与手段。最终,以电力行业市场主体权责配置为视角,探究电力行业市场主体塑造中的特殊法律制度,其中内容有交叉经营限制制度与普遍服务主体制度等。

四、电力行业多元竞争性主体公平交易法律机制

电力行业进入市场后,随着竞争主体的增多,电力行业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这就迫切需要一套公平交易法律机制,因此来市场交易行为。限制电力公平交易包含两种主要因素,有价格与信息,电力行业存在多元竞争性主体,其中像电力交易信息法律控制与价格歧视法律控制等都是需要研究的对象,我国现行相关立法存有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不断完善。

五、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法律机制

随着输配电网竞争主体规模的变大,垄断性主体开始出现,公平开放法律机制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基础设施理论与核心设施理论构成了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的理论,在这种理论基础上,世界各国及区域范围内输配电网公平开放需要按照两种法律途径,其一是反垄断法路径,其二是电力法路径,于此同时,我国在选择时,还要以电力法为主,辅采用反垄断法[2]。此外,对输配电网垄断性主体公平开放行为控制,其有两个基本法律制度:一个是强制缔约制度,另一个是电价制度,要重新建构二者。

六、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及其追究

结合竞争性主体和垄断性主体的各自不同的特点,从正面出发,控制二类主体的竞争与交易行为,然而本文重点从侧面入手论述,当两类主体的竞争出现违法行为,要进行问题的控制。针对两类主体的竞争违法行为,先要详尽描述违法行为;再者,上述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一定的民事、行政与刑事等责任,健全国内电力行业市场主体,竞争违法行为要建立相应的立法予以完善;最终,针对世界各国范围内电力行业出现的竞争违法行为,要担负相应的法律责任,普遍存在着两种追究的模式,其一是司法主导模式,其二是行政主导模式。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状,所以我国要选用行政主导模式,并以这种模式为主导,深入研讨行政权力配置。

结束语

电力行业是国家基础性产业之一,行业之间存有竞争是非常普遍的。国外有关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相对较为成熟,然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刚刚引入这一机制。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的不断健全和发展,相关机制会更加完善。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的研究内容远远不止上述一些内容,其中涵盖的内容较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这就需要有关研究者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所做研究多有不足,其中观点仅从自身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出发,以期研究内容更为健全。

参考文献

[1]刘利.论电力行业垄断的法律规制[D].贵州大学,2007.

[2]唐敏.电力行业竞争法律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

作者简介

电力行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发电调度;目标优化;模式;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在电力行业发展中,传统的发电调度模式侧重于从发电机组的容量均衡方面,进行电力发电调度运行实现,这种电力行业发电调度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提高了电力资源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进步,但是在电力资源的发电调度过程中,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具有高效环保效益的大火电机组以及水电、火电等具有节能减排效益的清洁能源机组,在电力行业发电调度模式中的推广应用实现,对于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以及生态环保等社会经济效益发展提升,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随着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电力行业发展中对于节能减排要求提出,转变电力工业资源结构,创新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模式,实现节能发电调度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电力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关键。本文将在遵循节能发电调度要求原则的情况下,以电力行业发电调度中既对于电网发电调度应用火电机组的购买成本考虑的情况下,同时也对机组发电过程中煤炭资源的消耗作为重要考虑因素,通过制定双目标模糊优化短期交易计划策略,进行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的建立,并通过对于建立模型的计算分析,实现电力行业的节能发电调度,提高电力行业发电调度的社会生态与环境效益。

1、传统调度模式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对比分析

1.1 传统调度模式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的区别

电力行业发展中,传统的电力资源发电以及调度模式,主要是通过对于发电以及调度应用机组的容量的考虑,实现对于电力资源均衡发电与调度实现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在电力行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时代积极性,但是,随着电力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社会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在电力行业发展中,传统的发电调度模式由于对高效环保节能机组发电调度应用的局限性,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进步也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节能发电调度模式是一种以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具有高效环保功效的发电机组进行优先调度,同时在发电调度过程中进行社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最大化兼顾的模式,它对于电力工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以及对于电力事业的发展进步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态、环保发展大环境下,电力行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要求,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电力行业节能发电调度管理中,对于节能发电调度模式规定要求,节能发电调度要以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供电实现作为前提,通过对于发电机组的能耗以及污染排放情况对比分析,最终实现电力资源的节能、环保以及优化调度。因此,在实施节能发电调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将原有的以价格为主的竞价上网模式转换成为一种将能耗以及污染排放量作为标准的发电调度模式,使得传统的发电调度模式从商业化方面更多的向社会化功能的增加转变上来。通常情况下,在电力行业中实施节能发电调度模式,主要是以国家对于上网电价的现有管理方法为基础,在所有可以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中进行节能发电调度实现。

1.2 节能发电调度模式对传统模式的冲击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在电力行业中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进行发电调度方式的改进以及小火电机组的关停、进行脱硝力度的加大。在电力行业的这三项节能减排工作中,进行电力资源发电以及调度方式的改进,又是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工作环节。以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电力调度中一直存在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电力市场以及发电调度过程中,对于不同能耗水平机组的统一应用等,这都是在传统的电力行业投资机制以及供需变化、运行管理机制等影响下的电力调度问题,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着很大的不利影响。进行电力行业发电调度模式的改进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评议改进,它对于电力行业的投资政策以及电价政策等都有着比较深刻额度影响,需要在通过各种综合措施下,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对于电力资源以及市场发电调度模式的改进。

2、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双目标的调度优化模型

在电力行业中,进行电力资源的节能发电调度,通常需要经过两个步骤,过程中,首先及时进行发电机组的组合排序,对于发电调度机组的组合排序,主要是通过电力资源发电调度的执行实现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开始执行之前,机组将依照机组购买成本价格以及机组调度运行的污染排放量等标准,以最低为目标进行机组的组合排序实现。其次,进行电力资源的节能发电调度过程,就是进行机组发电容量的实时调度过程,节能发电调度的这一过程是建立在机组序列组合实现的情况下,对于调度执行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可用机组的调度容量以及电量情况的确定过程。

进行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双目标的调度优化模型建立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能够满足电力交易中心对于高效能源机组的上网电量需求,并且对于高效能源机组的上网使用电量,按照国家规定电网价格进行执行;其次,要保证能够确定电力资源节能发电过程中各火电机组的上网电价以及煤炭资源的消耗水平,然后,才可进行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双目标的调度优化模型建立实现。如下公式(1)所示为带有模糊约束条件的模糊多目标决策模型计算公式。

在上示模型计算公式中fi(x)表示目标函数,而gi(x)和hr(x)分别为目标函数的约束条件,在实际计算中,通过对于目标函数最优解的求得,来进行满足多目标条件的节能发电调度最优模型的建立实现。

2.1 进行模糊多目标规划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在进行多目标的决策计算中,比较常用的规划计算方法有目的规划法、多目标交互规划法以及分层规划法、模糊多目标规划法等,其中模糊多目标规划法也被称为隶属函数法,它在进行多目标决策求解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模糊数学中的最大隶属度原则,在相同约束条件下,进行多个目标优化求解实现。比如,在进行目标函数(2)约束条件下模糊极小值的求解中,具体计算求解过程如下所示。首先,需要进行目标函数中每一个目标分量fi(x)模糊自己的计算求得,那么相应的,每一个目标分量对应的隶属函数也就为μ(fi(x)),其中i=1,2,……。其次,通过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目标函数中未知数的求解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目标函数未知数的计算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目标函数未知数对于目标函数的各约束条件的满足,从而实现对于多目标函数的求解计算。总之,模糊多目标规划法就是通过对于多目标最小化问题的计算中,引进模糊数学最大隶属度计算原则,将多目标问题转化成为单目标优化问题,从而实现对于多目标的优化求解计算。

2.2 双目标模糊优化节能发电调度模型

在电力行业机组发电调度过程中,如果Pgi(t)表示的是发电调度机组i在t时间段内的运行出力情况,那么,对于机组发电调度运行过程中的煤炭资源消耗数量的函数关系,则表示如下公式(3)所示。目前,对于机组发电调度运行过程中的能耗参数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固定值,并且与机组的发电量呈现一个线性变化的关系。

此外,对于电力运行发电调度运行过程中,电网全网购电费用的最小目标函数关系,如果以各发电商对于电网购电的实际报价结算为主,则可以表示为下列公式(4)所示函数关系。节能发电调度实施过程中,机组调度过程中的有功功率平衡约束条件以及机组运行出力条件则如下公式(5)和公式(6)所示。

在进行上述双目标的节能发电调度模型计算求解过程中,同上述的多目标模糊规划分析计算一样,主要是通过对于双目标节能发电调度模型中的双目标函数模糊化,实现对于双目标的计算求解,其中,进行双目标模糊化主要是利用模糊数学中最大隶属度原则,首先将多目标函数中的单目标函数确定为隶属函数,然后通过半直线型函数进行隶属函数关系的表示,则对于目标隶属函数关系则表示如下公式(7)所示。

在上述目标隶属函数关系公式中,主要通过购电费用最小单目标优化以及煤耗量最小目标值、期望最大目标节约值等指标参数,进行多目标隶属函数关系的计算求解实现。在通过数学模糊最大隶属度原则,对于多目标函数进行隶属函数关系转化后,也就是将双目标节能发电调度模型,通过模糊化,转化成为目标隶属函数关系后,再将目标函数需要满足以及实现的所有约束条件,也就是上述公式(5)和公式(6)中所表示的函数条件关系公式进行代入,即可实现对于最大优化结果的计算求得。

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经济建设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环保、节能减排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和方向,进行节能减排在电力行业模型中的应用分析,对于促进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以及推动电力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都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正哲,马燕峰,娄雅融,韩金铜.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双目标调度优化模型及方法的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2(6).

[2]刘敬,常滨,张学源.浅议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和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2(16).

电力行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 改革模式 市场调控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我国的电力行业在不断的进行变革,并且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虽然这种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力行业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电力市场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不能对电力行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

1.电力行业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改革从垂直一体化的模式发展到目前的竞争模式,尤其是将电厂和电网分开之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每年新增发电装置的发电能力在不断提升,国家对一些落后发电机组进行了替换,提高了发电过程中各种资源利用率,尤其是在火力发电的过程中,将平均煤耗降低了三十多克,不仅提高了总的发电量,而且提高了对各种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但是,从目前我国电力改革的现状来看,改革的并不彻底,这就给电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下降,在最近的电力行业调查中发现,我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在最近两年内下降了接近一千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将近七千多万千瓦的装机容量没有的得到合理的利用,大量的资金投放到电力市场中,但是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

第二,电力行业的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的能力有限。虽然国家在近年来放宽了对电力市场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由于电力是保证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条件,电价的制定还是由国家发改委决定的,这就导致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发电中使用的各种能源的价格提高了,但是电价并不一定上涨,发现企业对各种电力能源涨价的事实接受不了,很多火电发电企业在目前大量存在亏损现象,发电所带来的收入并不能与发电成本相抵消。

第三,电网建设与发电厂建设不配套。在很多经济发达的地区,电网的建设是比较全面的,在这些地方加大电力生产,那么会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地方,往往建立发电厂之后,但是没有设置配套的电网,很容易造成电力窝电现象的发生,或者是一些地方虽然电网建设比较全面,但是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电力生产跟不上,导致电力设备停机,发生缺电现象。

2.如何加强新时期的电力改革

2.1实行政企分离

目前电力行业政企分离在不断深化,很多电力部门已经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但是在一些小的乡镇中,当地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还有很多的控制权利,这样就限制了电力企业作为自由的主体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竞争中去。所以在目前的电力行业改革中还需要对政企分离不断深化,将政企完全分开,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只有宏观的调控,不能对电力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严重的干预,让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自由发展,打破以往的垄断经营形式。

2.2完善电力行业法律体系

要改变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对其活动进行保障。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要根据目前的市场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首先,在在修改《电力法》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将建立有序规范的电力市场作为立法的目的。其次,要用法律的手段确定电价,并且对电价进行控制,保证市场能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体现出其调控作用。再次,建立相关的法律对电力企业在电力市场中的各种活动进行监督,保证电力市场的有序运行。最后,随着目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在有关电力行业的法律中要逐渐加入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的条款,从而保证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3改变政府部门对电力行业的管理方式

电力产品与市场中的其他产品是不一样的,由于电力对国家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电力企业的发展并不能完善依靠市场进行调节,需要国家在适当的时候加强对企业的管制。在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应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方式,不能对电力企业的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缺乏主动性。另外一方面,在新时期对电力企业的管理中政府主要担任的是指导的作用,所使用的行政手段要逐渐减少,要以经济手段为主,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制定来进行对电力企业的宏观调控。

2.4电价改革

价格是调控市场的最有效的杠杆,以往我国电价受政府控制比较多,电价并没有准确反映出我国电力市场的发展。所以在新时期,要转变电力行业的改革模式,核心的就是要对电价进行改革,包括电价的制定,电价的管理等等。在电价的改革过程中需要对发电商、电力公司以及电力客户三者的利益进行综合的考虑,电价的制定要准确反映出电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对电价进行宏观性的调控就可以,具体的制定则由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这样不仅能有效解决电力企业在发展中的亏损问题,而且也有效保障了电力客户的利益。

3.结论

电力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电力行业进行改革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所以为了改变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模式,要对新时期电力行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电力行业能更好地为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文泉,高玉君.电力改革三十年回眸与展望[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2温世松.把握规律,推进电力改革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0(01).

上一篇:电力线路范文 下一篇:电力市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