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08:03:10

电力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1篇

用户电力设施检修维护薄弱的原因

(1)电力设施建成投产后,需要经常、定期地进行维护、修理、试验、调整,而这些工作技术复杂、所需检测设备多、精度高,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必备专业证书等条件,是用户无力自行解决的。由于用户在人才、技术、设备、经验等方面存在欠缺,加上维修资金不落实,因此检修维护水平低是用户电力设施存在的最大问题,成为中压系统管理最薄弱的环节。

(2)部分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减少支出、获取最大的利润空间,其电力设施不找有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而是承包给那些业务水平不高的无资质单位设计施工,使得厂房内的线路布置、配电柜的设计、用电设备的安装极不规范。

企业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强,主观上或客观上忽视电气设备的检修和维护,对设备缺陷存在侥幸心理,不愿花力气进行整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四章第三十二条规定:用户用电不得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对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供电企业有权制止。部分用户却认为,供电公司是企业,用你的电给你钱,没有权利指手划脚,对供电企业送达的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整改通知置若罔闻。

用户电力设施检修维护薄弱的危害

(1)用户电力设施直接与电网的中压系统相连接,一旦用户内部发生故障,保护装置不能正确动作,则会引起电网上一级保护动作,扩大事故范围,影响其他用户用电。例如,2008年一年间因某铸造厂电力设备运行事故,越级动作导致供电企业某35kV线路跳闸4次,造成同一线路上的大量企业、居民用电受影响;某钢厂冶炼中频炉谐波严重超标,拒不改造设备,造成为其供电的某变电站电抗器接连损坏;据某供电企业统计分析10kV线路跳闸或接地故障50%以上由用户电力设施引起。

(2)用户为公用事业单位。一旦发生故障,不仅影响其正常工作,甚至会给社会秩序带来较大影响。2009年8月11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110kV变电站低压侧10kV母联开关着火,造成母联开关两侧母线皆失电,机场停电达5小时的重大事故。事后据专家分析是母联断路器插接头故障惹的祸,母联断路器上下接线端子由于动静触头接触不紧造成;事故后,维修值班人员不熟悉设备,束手无策,坐等来支援的供电企业专业人员解决。

(3)用户为高危企业,因故障停电会带来较大危害。比如化工行业的企业,由于存在大量的高压、高温设备与有毒物料,突然停电会带来火灾、爆炸或严重环境污染事故等危险。

(4)用户为大客户。这些用户承担着供电企业较大比重的电量销售任务,如果发生电力设施故障,减少售电量较多,直接影响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如某供电企业供电区域内,自备变压器用户的用电量占该供电企业售电量的60%以上。

加强用户电力设施的检修维护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第九章第六十五条规定:对违反第三十二条规定,危害供电、用电安全或者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或者拒绝改正的,可以中止供电,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众所周知,一般县级政府没有设置专门的电力管理机构,更无精力对众多企业电力设施安全运行实施有效监督检查。鉴于供电企业无行政管理职能,需由各级政府明确具体的电力监管机构及职责,从社会公共安全的角度建立行政强制措施,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及制度标准,加大电力用户电力设施的检查治理力度,督促用户按照规程要求做好电力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机构职能,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规范电力设施安全管理,用铁的制度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供电企业应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及时将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向主管部门汇报,借以引起主管领导高度重视,建立隐患整治工作协调机制。以县级供电企业为例,针对整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认真研究协调督促整改工作,将未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以公司函的形式恳请电力管理、安全监督部门督促用户消除安全隐患,并上报分管工业和安全的县领导。对限期拒不进行电力设施安全隐患整改的,由电力监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借助执法部门的力量,确保隐患得到完全排除,最大限度减少用户原因引起的电网事故。供电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利用各种方式向用户介绍安全经验和教训,传播先进技术,推广先进设备。发现用户电力设施存在缺陷或电气事故隐患,及时告知用户,并以书面形式送达整改通知,通知书的内容应规范、具体,包括隐患现状、隐患危害、防范建议,协助用户制订有效的整改措施。在每年春、秋季检修期间,根据停电计划向用户送达同步检修通知单,引导用户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做到防患于未然。

(3)用户应不断加强供用电规程和电气技术的学习和理解,加强电气操作人员培训,建立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提高电气运行安全责任心,认真做好电力设施定期检修和试验的计划安排与实施,做好设备日常巡视和临检工作。吸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与管理,确保其安全稳定运行。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防范措施,落实事故处理预案,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深刻认识安全与效益的辨证关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获取合理的利润空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部分用户可以采取社会化、专业化途径来加强维护工作,即电力设施代维护。维护内容包括:电力变压器及其他充油电器、各种电压等级开关、断路器及其他设备的检修,架空线路、电力电缆线路、开闭站、配电室的运行巡视、维护管理、处理故障、定期试验调整、设备技术鉴定等。由用户选择维修市场中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企业并与之建立维修关系、签订维修合同,使电气设备有完好的检修维护机制。电力管理部门须保证用户有选择权、知情权,并在平等基础上和维修企业签订公平的合同;维修价格关系到各方权益,从维护用户权益和借鉴其他维修市场的经验来看,应按项目定价并明码标示,接受用户及管理部门的监督。供电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人才、技术、资金、设备、经验以及备品备件等优势,大力开展电力设施检修和维护服务。

(5)供电企业应严格执行《供用电合同》,加强用户电力稽查。

结束语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2篇

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要包括对工作单的管理,定期实施标准检修项目,制定标准检修规程并针对可靠性、可用性的缺陷管理记录状态,监测和离线检测的结果。另外,还有计算机管理系统服务的设备台账、库存以及采购管理和人力日程等资源管理。

(1)设备管理:主要包括建立电力设备台账,管理与设备相关的图纸和文档,记录设备的历史信息以及相关费用,建立主设备与子设备之间、安装位置以及设备与位置之间的从属关系,对设备的维护成本进行汇总,分析采样数据,形成电力维护工作单,管理设备存在的缺陷,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建立完备的设备维护知识库。

(2)工作单管理:作为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工作单管理主要用于对维护管理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包括工作单的申请和建立,工作单的审批与启动,查询工作单上午执行情况并完成工作单。可以根据电力设备及具体操作的位置产生对应的工作单,可以对设备维护费用的预算以及实际维护费用的差异进行详细比较,记录并建立设备维护历史档案。

(3)预防性维护:这是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状态监测与诊断系统前最常用的一种维护手段。为了防止电力设备由于发生故障而突然停机,要定期地安排大小型检修计划。可以依照时间或者某一项仪表读数产生相应的预维护工作单,并自动协调多种因素,最后集成多项电力设备检修规程。

(4)库存管理:管理库存以及非库存的物资材料,当库存量低于某一个下限值时,可以自动地从其他仓库调配或者直接从厂商处订购,这个下限值叫做重订购点。根据工作单所需要的备品备件的预定时间以及采购交货时间产生的采购定单,最佳采购数量则是根据经济订货数量来确定的。对购进的物资记录其采购成本,包括平均采购成本以及最新采购成本等。在过程中自动跟踪设备备件的库存量,并定期进行分类盘点。通常库存物资管理采用ABC分类法,将电力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所需的物资按照单价的高低、需求量、采购难易程度以及重要程度进行分类。通常A类物品占10%,资金占用70%,B类物品占20%,资金占用20%,而C类物品占70%,资金则占10%。这就需要对A类物品重点控制并尽可能减少库存,加大利用率,而对C类物品则可以使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来管理。

(5)采购管理:主要工作是针对仓库以及工作单中所需的物资材料,建立相应的采购申请与订单,并自动根据提交的采购申请建立相对应的采购定单,分析供应商及制造商的质量记录,选择对应的供应商与制造商,自动采购双向及三向匹配,并定义税率与多种货币的汇率。

(6)电力设备检修规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制定各设备的详细检修规程,并对每一项检修作业制定标准化的规范操作步骤以及所需要的备品备件数量、人工以及技术水平、工具器具质量等,当工作单中引用某一作业规范时,其资源的估计以及操作步骤全都会复制到工作单中,并自动检索各个标准作业步骤的最新使用频率以及所用成本等信息,给非标准作业提供作业数据与模板。

(7)员工管理:主要包括对系统维护人员的技术工种与水平等相关信息进行维护,记录好每人的出勤、休假以及加班工作情况和相对应的个人单位时间报酬,详细记录工作单中人力资源的实际使用情况。并建立相应的日程,建立设备检修人员的工作日程,记录每位员工的出勤及工作情况,根据日程来安排突发事故的检修计划。

2电力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

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采用的是客户端对服务器方式进行多用户共同工作,系统软件在开放设计上具有很大的特色,例如窗口上的字体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要进行调整自由,而数据库表中的各列长度和缺省值等也可以重新进行设定。系统还预留了和财务系统的接口,对于设备的维护费用,可以直接使用指定财务科目代码。并能通过继承的方式自定义数据库表与应用窗口,而在应用程序中还可以挂接非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的应用以及各类文档。

3结语

电力设备的维护管理关系到电力企业生产的安全稳定,以及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提高。开发和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维护管理系统,针对电力设备检修工作的实际使用需求以及管理需求,灵活对系统进行设计与调整,满足设备维护管理的要求。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炼化装置的停工检修周期的加长,对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预防性试验和检修方式愈来愈显示出许多不足。

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和检修的现状

独山子电网现有2座热电厂,2座110kV变电站,6座35kV变电站,主变容量达到了约600MVA.在安排历年电网的检修计划时,采用了一年一度的春季预防性试验和检修制度,贯彻“到期必修,修必修好”的方针。预防性试验实际上包含三部分内容,即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绝缘试验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调校,以下简称预试。作为例行的定期检修,春季预试已经成为独山子电网的一件大事,由于预试期间倒闸操作频繁、时间跨度长、风险大,从独山子石化公司领导、职能部门到相关班组都高度重视。职能部门从2月份就开始编制计划,各基层单位也在人员、仪器、工具、配件等方面充分准备。预试时间为3~7月,历时约4月之久。在此期间,试验检修人员加班加点,极为辛苦。另外还要有电力调度、运行人员等一大批人员付出可观的劳动。以2003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电网倒闸操作1560次,检修变压器218台,线路65条,高压开关柜565台。

多年来,独山子石化公司严格执行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检修规程和保护装置的检验条例,发现了许多电力设备缺陷,通过及时消缺保证了电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运行。但是,预试这一定期维护体制在运行中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预防性试验的目的之一是通过各种试验手段诊断电力设备的绝缘状况。电力设备的绝缘部分是薄弱环节,最容易被损坏或劣化。绝缘故障具有随机性、阶段性、隐蔽性。绝缘缺陷大多数发生在设备内部,从外表上不易观察到。微弱的绝缘缺陷,特别是早期性绝缘故障,对运行状态几乎没有影响,甚至绝缘预防性试验根本测试不到。受试验周期的限制,事故可能发生在2次预防性试验的间隔内。这就决定了定期的预防性试验无法及时准确及早发现绝缘隐患。

预防性试验包括破坏性试验(如直流耐压、交流耐压等)和非破坏性试验(如绝缘电阻、绕组直流电阻、介质损耗等)、非破坏性试验中,一般所加的交流试验电压不超过10kV,这比目前的35~220kV电网的运行电压低很多。在运行电压下,设备的局部缺陷已发生了局部击穿现象,而在预防性试验中仍可顺利过关,但这种局部缺陷在运行电压下却不断发展,以致在预防性试验周期内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显然,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预防性试验的实际意义已减弱。另一方面,破坏性试验则可能引入新的绝缘隐患,由于试验电压都数倍于设备的额定电压,且这种高压对绝缘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长此以往必将缩短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

计划性的预试的重要依据是试验和检修周期。虽然对设备状态不佳的设备进行了必要的预试,但对设备运行情况良好的设备按部就班进行,不仅增加设备维护费用,而且由于检修不慎或者频繁拆装反而缩短了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经验表明,有些初始状态和运行状态都很好的设备,经过带有一定盲目性的试验和检修后,反而破坏了原有的良好状态。

可见这种不考虑设备运行状态的定期检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仅造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运行人员误操作、继电保护及开关误动作的几率。通过对几年来发生的电气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预防性试验期间是电气责任事故多发期。

2.状态检修是发展趋势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4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发展迅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极大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世界范围内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则也面临着需要与世界经济全球化接轨,融入国际化的潮流之中。为了适应国际这个新的潮流与形势,电力物资管理有必要提高其实效性。众所周知,电力工业属于装备性的工业,电力生产建设的过程需要通过某些设备以及材料来实现,这些物资的数量与质量对电力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物资不仅对电力产业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了影响,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也与此密不可分。综上所述,电力物资管理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电力企业要想提高其经济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电力物资管理的工作,拟定可行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将任务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物资管理最优化,以便提升电力企业的管控能力,促进电力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更长远的目标。

2目前电力物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采购流程不规范

现在在有些电力物资管理中,由于采购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因此出现了采购权限交叉混乱的情况。在有些电力企业中,出现采购物资权力随意使用的情况,也就是说一些非管理人也享有采购物资的权力,这样就违背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采购人员对其所采购的物资并没有进行分类工作和及时记录,这使得电力物资管理的数据造成缺失,因而其准确性可靠性也非常有限。如果电力企业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很容易造成所需物资没有得到,而不需要的物资却又出现积压的的状况。这样浪费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人力资源。造成工程建设超出了预算成本,重要的是这种不良的风气使得许多工作人员都受其影响,这样一来,电力企业的发展是必然会受到制约。

2.2采购价格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没有经过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在许多电力企业中,缺乏企业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物资采购价格的标准体系,因此在采购过程中,就容易发生“乱”的现象,而这些“乱”的现象重要归咎于外部监督与制约的缺失。除此之外,在一些电力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中,工作的分工还不是很明确的,经常出现一个采购部门多种职能的情况,采购部门在负责供应商管理的同时,还要负责进行采购,这样就会导致在采购过程中出现漏洞情况,造成物质采购工作受到影响。其次是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工作中对供应商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不仅缺乏相关供应商的信息,也没有为与供应商进行合作而建立一个稳定的平台,这样的信息不全面就导致供应商所提供的物资的质量相对较差。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物资采购价格的管理制度需要不断获得完善的必要性。

2.3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不仅存在着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而且其现有的管理体制的中也时常有着自相矛盾的地方。尽管许多电力企业都在反复强调,要提高库存的利用率从而减少闲置物资,但是这一措施在实施中却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其首要原因是仓库的容量是有限,这就使得电力物资的仓库管理工作难上加难。也正因为仓库的闲置物资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样就使企业的物资堆积积少成多。由于一些物资有着硬性的规定,使得物资使用单位宁肯开销再去买新的物资从而达到硬性的规定,也不去用那些闲置物资。相对许多电力企业来说,减少和限制物资与达到资金完成率是相矛盾的,我们可以思考一下,把限制物资合理应用与资金完成率的提高,这两项要同时完成的难度是很大的,必须舍弃一种才能达到另一种,这样的情况就加大了电力企业的闲置物资管理难度,要想避免以上情况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在电力资源的实效性上严格把关。

3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效性的措施

3.1有效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

在电力物资管理中,有效管理资产全寿命周期能够提高其实效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立足点就是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它需要做到的是全局兼顾,因此资产的规划、建设、采购和技术改进等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这些问题都是作为全局的基础存在的,应该运用优质的管理理念把资产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控制到最低范围。电力物资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进行成本的分析和决策工作,最后确立适当的技术标准,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也需要进行计划,唯有此种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电力运行设备急需一个完整的判别制度,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给企业带来很多益处,它能准确判别其电力设备的回收价值和再利用价值,为电力物资管理实效性提供依据,

3.2强化物资仓储管理能力

应制定详细的物资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岗位责任责、物资仓储管理流程等。将企业项目所涉及的物资材料详细的列明其中,按照分类录入物资管理软件,进行软件化出入库管理,建立物资软件信息共享平台,在系统中工程管理人员能随时了解物资存放地点、仓储状态、出入库数量、责任人等情况。在进出环节上,保管员应该及时做好相关记录,每天对物资进出、耗用情况与存量进行详细的核对,了解各种物资的实际耗用量与存量。定期组织物资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强化物资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教育。现代的库存管理关注的重点是存货地点、存货内容、货物种类和储存方式以及仓库如何搭配等内容,其根本目标是谋求-通过适量的库存达到合理的供应,使得总成本最低。现代企业运作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必须保证企业物料的供应和产品的分配像流水线一样顺畅,使库存周转迅速。在电力建设中,由于工程工期紧,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保证供应,通常增加库存量,库存量的增大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是对企业资金的极大浪费和不能有效节约成本的主要原因,而且还极易造成物资积压,增加了资金占用,使资金周转不畅。逐步推行零库存管理方法。生产企业请供应商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库存物料,既可确保原材料、零部件等物料的及时供应,又可以大大减少物料库存资金占用。利用这种寄售库存,企业力求把维护库存的费用转移给上游供应商,而仍将保持同样的安全库存,即实际上供应商“拥有”库存。

3.3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从资产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建设、采购、运行、维护、技术改进、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内容是对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分析并进行决策,通过确立适度的技术标准,统筹规划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达到最优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必须建立健全电力设备的运行、检修、故障等台账资料,为鉴定退出运行的电力设备是否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以及评级定价提供依据。

4结束语

在现阶段,尽管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在物资管理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物资管理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我们都无法否认。物资管理是一个企业维持发展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价格与质量控制的不断改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物资全过程的成本控制,使物流成本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要想提高电力物资管理的实效性,管理工作的理念就需要不断更新,不断树立符合现代化发展的新理念,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和改进管理方法,以此来增强物资管理的实效性,最终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5篇

(1)现状电网建设所需的主要设备通常通过招标采购购得,而招标采购是经过一系列特定因素评价后的综合择优过程,这些特定的评价因素通常包括价格、技术和商务。按照目前国内通行的评标办法,价格评价方面,往往只考虑初始购置成本,即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而对于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稳定性及运行维护成本只能作定性评价,即通过“优”、“良”、“一般”、“较差”等不同等级来定性评价,未能将这些经济因素真正量化。评价中往往带有评委的主观性,受评委专业素养高低的影响,最终的评价结果可能与事实并不相符,这种传统的评标方法所导致的结果是:设备初始购置成本虽然较低,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可靠性差、稳定性不高、运行维护成本所占比例很大,如果站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其综合效益可能还不及那些初始购置成本更高的设备,这就说明这样的招标采购还仅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实现综合择优的采购初衷。(2)问题从上述现状分析可以得出,之所以出现“低价低质”的采购结果,就是没有站在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评价综合成本,采购只关注初始购置成本所造成。解决电力设备采购质量管理问题的思路与关键目前,招评标过程中的价格评价方法所造成的设备“低质”的结果,与电力企业所提倡的安全、可靠与经济性相结合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将生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引入招评标的评价体系,对现有的电力设备的评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期从更加科学、合理的角度来衡量设备的优劣。设备通用优化设计需要从资产全生命周期出发对设备的经济性进行评价,经济性指标应包含从设备招投标至设备退役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仅关注初始采购价格而忽略了后续的运维成本、故障成本、退役报废成本将错失对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综合判断。因此,在评价经济性指标时,对设备进行更为全面的综合管理,从全生命周期寻找成本综合最优的设备是经济性指标优化、完善的方向。

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电力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1.生命周期成本的含义产品生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LCC)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国防部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产品生命周期(LifeCycle)是指从产品的概念产生、研究开发、生命制造、流通使用直到消亡的整个过程。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就是指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所有阶段发生成本的综合。在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NIST)制定的《Handbook135:LifeCycleCostingManualfortheFederalEnergyManagementProgram》(1995年版)中,生命周期成本被定义为:“拥有、运行、维护修理和处置某一项目或项目系统所发生的成本在一段时期内的贴现总值。”Shields和Young提出从不同的视角去认识生命周期成本,即生产者视角、消费者或用户视角以及社会视角。从生产者的视角出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包括研究和开发成本、生产与制造成本、营销成本;从消费者或用户的视角出发,产品生命周期成本包括初始的资金成本、运行和维护成本以及处置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视角出发,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将进一步扩展到全社会范围,不仅包括生产者和用户承担的成本,还包括由其他社会成员所承担的环境成本,即将产品的环境成本引入到产品的社会生命周期成本中去。

2.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定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LifeCycleCostAnalysis)是通过一系列经济价值分析方法对生命周期所发生的总成本进行贴现计算并加以分析。

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的应用本文所讨论的生产周期成本分析,是作为企业采购,从用户的视角出发,讨论如何在企业采购中运用LCCA,提高采购质量。以电力设备为例,从用户的视角出发,在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产品成本一般由以下四部分构成。(1)购置成本(Cb)。在通常情况下,产品的购置成本等于招标活动的中标金额。(2)运行成本(Co)。在产品安装运行后,在使用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资金等折算而成的价值,就构成了产品的运行成本。(3)处置成本(Cd)。设备退运报废产生的逆向物流成本,某些设备通过废品拍卖还可能给拥有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上式中,Cb指产品的购置成本;Co指产品运行成本的限制;Cd指产品处置成本的现值;Con指产品第n年运行成本,n=1,2,3,……,N;i指贴现率;N指产品的生命周期。下面以变压器采购为例,简述采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进行价格评价的步骤和方法,并对评价的不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假设设备A初始购置成本为C=50万元,使用寿命为N=19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为X=5万元,质保期5年(质保期内免费维护),从第6年开始,至第19年,年化的维护成本按0.5万元/年,10%递增率逐年递增。设备B初始购置成本为C=45万元,使用寿命为N=14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为X=5万元,质保期3年(质保期内免费维护),从第4年开始,至第14年,年化的维护成本按0.5万元/年,5%递增率逐年递增。贴现率设为3.8%,则现金流如下页表格所示:由于使用寿命(期数N)不等,必须折算成相等的期数,净现值NPV的比较才有意义。经过贴现计算,可以得出设备A的净现值(NPV)为-104.49万元,设备B的净现值(NPV)为-105.21万元,104.49﹤105.21,设备A的经济性较高,换句话说:虽然从表面上看,设备A的初始购置成本(50万元)比B的(45万元)高,但是考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成本后,显然设备A比设备B更具有经济性。如果只关注设备的初始购置成本,则设备B在价格评价方面会占据优势,中标的可能性较大,而通过上述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购买设备A显然是更明智的选择。

4.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的优越性及局限性优越性(1)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2)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打破了以往只关注初始购置成本的短视行为。(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站在全局的角度计算综合成本。局限性(1)运行维护成本的估算难。运行维护成本的估算,一是靠供应商估算,二是靠建设单位自行估算。前者可能存在的问题:供应商为了争取价格优势,估算值可能比实际所需的运维成本低,等到设备真正投入运行后才发现与投标承诺不一致,而此时设备不可能再拆除重装——资金、时间方面不允许;另外,某些大型设备为保证运行的稳定可靠,必须由原厂进行维护,一旦原厂商提出增加运维成本,建设单位将面临进退两难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如果靠建设单位自行估算,前提是要有详实的数据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建立起基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库系统,记录设备从采购、安装使用、运行、退运报废等的详细数据,但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历史数据并不完全具有代表性,以前运行不可靠的,不代表技术进步后依然不可靠,这就加大了对运行成本估算的难度。(2)报废标准难以量化。目前,对于电力设备的报废还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3)设备残值估算难。残值除了是会计科目计提折旧后的剩余残值外,很大一部分是退运报废设备通过市场拍卖所取得的经济收益,该收益受市场价格特别是原材料市场价格的影响,比如110kv变电站主变压器,其含铜量约为20%~30%,拍卖时受市场铜价的影响,每一年的价格都不相等,这也给设备残值的估算增加了难度。

三、结语

在现今电力设备招评标的通行办法中,对设备成本的评价并不完善,只关注初始购置成本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电网建设分析入手,指出以提高所采购的设备元件的可靠性来加强采购质量管理,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同时引入生命周期及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以变压器采购为例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在招评标中采用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评价将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6篇

1.1人员素质

在对电力设备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主要有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是工程中的操作人员,他们的素质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提升其素质。

1.2材料和设备

施工过程中需要的材料较多,比如水泥、电缆和钢管等,应依据施工设计图中的相关要求购买,确保材料的质量,并对供货厂家进行筛选。如果材料存在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整体质量。此外,施工机械和需要安装的各种电力设备的成本较高,在选购时一定要采用集中购买的方式,谨慎选购。施工机械设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因此,要确保施工机械与电力施工相关要求相符。

1.3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是工程施工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方案会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等造成直接影响。因此,需要依据工程的实际状况,对技术、组织、管理和操作等加以分析,在综合考虑后制订施工方案,确保其具有经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提升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少成本。在制订施工方案时,应对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编制时,将工程质量作为重要目的,并对其进行严格控制。

1.4施工环境

施工环境包括技术环境、管理环境、人文环境和劳动环境等。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比如湿度、温度等都会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要结合工程特点和施工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环境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解决措施

2.1施工人员方面的措施

2.1.1提升质量意识

施工人员是工程施工的主体,从实际调查情况看,因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而导致的质量问题较多,因此,必须提升其质量意识,具体可从以下5方面入手:

①施工人员在工作中要将工程质量作为核心,即使因经济等条件不足也不能影响工程质量;

②施工人员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尽可能地将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是因为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维修和调整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③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将用户的基本需要作为核心,满足客户的要求;④施工人员不应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评价设备的安装质量,要结合用户的反馈资料和相关数据判断,施工人员要有数据参照的相关意识;⑤施工人员要有全局意识,保证电力设备良好的整体质量。

2.1.2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对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而言,要具备专业能力,能有效执行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质量检查等工作;对于生产人员而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技能、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能按照质量标准和相关操作规程操作;对于服务人员而言,要将技术和生活服务工作做好,确保工作质量,从而间接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2.2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

材料和设备方面的措施包括以下2方面的内容:

①为了保证采购质量,应提升采购人员的素质。在电力设备安装工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着材料和设备的质量。从当前情况看,由于受到金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的影响,很多采购员与供应商勾结,进而影响了设备质量。因此,要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筛选,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可依据电力系统的具体需求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此外,还要确保采购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坚持“为企业和人们负责”的宗旨,采购质量良好的设备,避免的现象发生。

②保证货源信息的充足,做到货比三家。为了确保设备的供应和货源的通畅性,采购人员要对同类设备的各个厂家的信息进行对比,比如对采购价格与产品质量、规格等之间的对比,从而选择价格低且质量有保障的厂家。同时,因生产厂家与设备安装场所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考虑交通运输条件。只有确保交通的便利性,才能节省运输的相关成本。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力设备市场中有很多产品,生产厂家的制造技术参差不齐,采购人员必须掌握设备的供应厂家的详细信息,并对同类产品做好对比,合理选择供应厂家,并压低价格。

2.3施工方法方面的措施

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一定要在施工方法方面实行有效的改善措施。施工企业一定要确保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水平,能及时提取施工中的相关信息,并有效利用施工设备,从而在施工的过程中科学利用检验技术和检测技术;施工人员要在以往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在第一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工艺;在操作时,要依据施工工艺流程,顺利完成施工工序,现场的管理人员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指导,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对原来的工艺进行改进;做好考核工作,利用激励机制,确保各个岗位上的员工都能实现良好的组合,发挥自身的能力;施工企业要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明确员工分工和工作职责,结合实际状况确定管理目标,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质量控制目标;企业一定要对自身的不足进行反思,汲取教训,发挥自身的优势;要构建管理监督体系并落实,建立监督考核组,包括施工企业中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由监督考核组定期监督施工过程,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2.4施工环境方面的措施

可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环境因素较多,比如湿度、温度等,因此,要利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对施工环境加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对自然环境和文物做好保护措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因施工造成的污染。施工企业一定要对施工现场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采取科学布置,确保施工现场标准化、规范化和秩序化,最终达到文明施工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力设备的相关安装工程而言,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制约着工程质量。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控制,按照施工程序操作,依据建设规范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7篇

>>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的问题及对策 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电力设备状态检修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电力设备维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略谈电力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电力设备检修现状和管理对策研究 电力设备检修现状和管理对策 电力设备检修技术改革及管理模式 电力设备抢修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电力设备运行发热故障的诊断及检修 分析变电运行中电力设备的故障检修方法及相关维护技术 浅析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 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分析 浅析电力设备检修的问题 电力设备检修策略的分析 电力设备的状态检修问题 盐碱重污区电力设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电力设备巡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电力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谈电力设备监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经济法律 > 浅议电力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浅议电力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电力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设备功能越来越先进,相应生产设备要求有更稳定,质量更好的电力设备和供电电能质量。这就使得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更加重要,因而电力设备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性检修越来越重视,而电力设备检修一定程度上对电网安全,人身安全、供电安全和对企业供电生产经营有一定的影响,也对社会服务,人民生活用电造成影响,也就是说电力设备检修对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检修质量、工期如期完成有较大风险,为此加强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风险预控和制定相应对策,对保证安全可靠供用电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电力设备;检修管理;风险预控; 中图分类号:V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电力设备检修的概念

电力设备检修一般分为两种情况,即大修和小修,电力设备检修人员必须具有检修资格证的人员方可担任,电力检修机构以电力部门专业检修队伍和具有国家承认的有资质从事电力设备安装、检修、调试的施工队伍或生产经营企业内部电力管理部门。电力部门或生产经营企业的电力主管部门进行电力检修方案的制定,工作布置。通常电力检修的指挥机构还要在部署工作后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而且要对电力检修工作人员以及临时工人进行上岗前的资质考察,通过考察才能上岗工作。还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安全防范措施以及相关的安全法规培训考试。同时还要对工作现场的检修作业工器具、安全工器具、材料进行相应的检查,尤其是特别重要的项目要组织三措学习。对电力检修现场进行安全把关和安全督查,发现违规现象,即责令其立即停止作业。 二、电力设备检修中存在的风险 (1)作业环境存在的风险

检修作业过程中由于电力检修设备、电力检修时间、电力检修环境等不固定现场和不可预知因素的出现都会存在安全和延误工期的风险,如恶劣天气、人员密集地点、交通要道、大山深处的线路检修,尤其是高空作业带来的风险非常大,通常有些工地还会有之前未解决的潜在问题,这些情况都会对电力检修过程中的高空作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同时,在进行高空作业的过程中作业人员会出现恐高、失误和疲惫等现象,这些情况都会给高空作业人员带来非常大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空作业的工作量大、时间紧迫,这些情况都会让工作人员对工程和检修质量有所忽视,出现没有完全按工序质量要求检修,这些情况都让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性和设备安全性降低了。 (2)作业人员存在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的电力设备检修的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工作量大,对施工和检修人员的安全和业务技能及人员的责任感要求较高;电力设备检修大多需要停电进行,务必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人民生活用电,这样对检修时间的有了严格要求,加上电力网络中电力设备检修需进行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及电网设备停复电操作,这些情况都会给电力检修企业和员工的安全性带来较大的影响。 (3)设备运输和自然灾害存在的风险

在电力检修过程中除了以上的两点重要风险,还包括电力设备,这些电力设备的运输,对技术的要求也非常高,在运送过程中若遇到多雨或雷雪天气,设备未能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就会影响施工速度。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自然灾害是难以避免的,地震、泥石流、洪涝、大雷雨等自然灾害对电力检修工作而言也是巨大的威胁。 (4)设备多元化存在的风险

电力设备更新换代快,不同厂家设备质量,材料、型号、性能和技术指标不同,使用工作环境要求各异,检修中的备品备件不能做到,发现故障元件就可更换和修理好,很多元件只能用某个厂家的产品,这样将造成工期不能按期完成,也因为产品元件的不兼容性影响检修施工质量。 三、加强电力设备检修管理的对策分析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思想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人是可以与环境进交互作用的能动的。企业管理需要创造一种很好的环境以促进企业和人的长远发展,把企业变成学习型组织的形式,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协调,让员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个人目标,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可以让企业更进一步的通过实现企业目标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个人利益。开展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员工的全面发展是电力检修公司全面发展的首要条件。在公司内部进行人员梯队建设,为每个员工做好职业规划,提供事业发展的空间,让员工可以在公司安稳的进行工作,产生企业归属感,为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而工作。因此,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电力设备检修企业的首要任务。 (2)建立健全的检修和运营体制

我国通过近些年的电力发展实践以及电力生产的特点表明,电力设备检修是电力生产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力生产协调管理机制。最后建立不断追求超越的发展机制。管理是企业的主旋律,通过管理才能出效益。挖掘员工潜能,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并按照企业安全文化要求,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和监督管理体制。坚决发挥两个体系作用。把指导和监督。检查和考核坚决落实。充分发挥员工的主管能动性,让员工自己管理自己。 (3)保证明电力设备产品质量

把好电力设备进货质量关,对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定货、采购、验收工作,做好电力设备日常运行维护,掌握设备的运行工况,达到延长检修周期,减少检修次数的目的,从源头上防范电力设备的检修风险。 (4)做好作业前准备和作业风险防范

强化施工和检修前准备工作,按照作业前准备规范流程,把一切能想到的和能做的准备工作做到位。作业前做好停、复电操作准备,从而确保检修准时开工、竣工;做好相关材料、工器具的准备和检查工作,防止因材料、工具不到位或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工作进度和发生安全事故;做好工作票、质量工序卡,作业指导书等准备工作,保证人员安排合理、保证检修时间充足、保证工作有序进行,从而减少检修时间,减小对用户供电影响。 (5)保证电力设备检修质量

质量是电力检修企业能够长足发展的基石,是公司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前提条件。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建立真正的以质量为中心的管理机制,全面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把个人质量意识转变为全民质量意识。加强检修质量的监督,掌握设备验收标准,提高设备检修验收水平。 四、结语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8篇

由于预试结果对判定电气设备能否继续长期稳定安全运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如何对预试结果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则显得更为重要。《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指出,对试验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一般应进行下列三步:第一步应与历年各次试验结果比较;第二步与同类型设备试验结果比较;第三步对照《规程》技术要求和其他相关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缺陷发展趋势,作出判断。

综合分析判断有时有一定复杂性和难度,而不是单纯地、教条地逐项对照技术要求(技术标准)。特别当试验结果接近技术要求限值时-尚未超标,更应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测量仪器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甚至要考虑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等因素。综合分析判断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判断者的工作经验、理论水平、分析能力和对被试设备的结构特点,采用的试验方法、测量仪器及测量人员的素质等的了解程度。

根据综合分析,一般可对设备做出判断结论:合格、不合格或对设备的怀疑。对不合格的,应及时进行检修。为了能做到有重点地或加速处理缺陷,应根据设备结构特点,尽量做部件的分节试验,以进一步查明缺陷的部位或范围。对有怀疑或异常、一时不易确定是否合格的设备,应采用缩短试验周期的措施,或在良好天气下、或在温度较高时进行复测来监视设备可疑缺陷的变化趋势,或验证过去测量的准确性。

2预试的地位和作用

预试是电力设备运行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实现电力设备科学管理、安全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2.1预试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保证

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首要问题是确保电力设备安全、确保继电保护可靠。这不仅仅是对已投入运行的电力设备而言,就是对于新建的电力设备,虽然交付使用时已进行过交接验收试验,预试也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使用多年的电力设备设备,能否继续投入运行,更应依靠预试提供的科学结论来决策。电力设备处于长期运行状态,其技术性能会逐渐降低,而处于间断运行或长期停运状态,其绝缘特性和机械性能受温、湿、尘等环境影响也会劣化,只有通过预试检验才能确定这些设备能否安全运行。通过预试及时了解掌握电力设备的完好状态,根据对预试资料的分析,可分轻重缓急对设备有序地更新、修理,从而保证了设备安全运行。

2.2预试是电力设备设备分类管理的前提

电力设备设备管理类同其他行业或部门的设备管理一样,往往需要对设备进行考查,按照性能的完好程度进行分类,而分类是动态的。同样,电力设备的分类,不仅看外观好坏,重要的是其性能完好情况,即通过预试测量其主要性能参数或考核设备绝缘符合标准及规程、规范的程度。比如,全部性能通过预试合格者为完好类设备;主要性能通过预试合格,部分性能不合格者为待修设备:主要性能不合格,即失去主要功能者为待报废设备等等。电力设备电力设备预试能满足设备管理的动态分类,给电气设备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支持。

2.3预试为电力设备设备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设备性能的劣化也不例外,通过对设备的有关参数的测试,经过逐年累计、比较及统计分析,可以找出设备性能变化的规律,预测其寿命,并结合运行情况,充分发挥设备功雏,争取维修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提高效益。超过设计年限而继续运行的重要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绝缘寿命预测就更有显著的经济意义。“超寿命”设备继续运行的前提是必须可靠地估计其残余寿命。例如,变压器寿命不决定于已运行的年数而应由其绝缘实际状况决定是否能继续使用,并提出了“绝缘年龄”的概念,以油中CO、CO2、糠醛并结合纸绝缘的抗拉强度和聚合度测量来估算。随着“绝缘年龄”增加,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将降低,当可靠性低于某一预定值时,认为绝缘寿命已尽,设备即退出运行或进行相应的处理。

预试直接为电力设备电力设备的检修、更换提供了依据,由于电力设备设备的逐渐老化,对它进行局部检修或全部更新是必然的。尤其是超期“服役”的老设备,预试结果可以为设备更新改造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2.4预试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是小水电走向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预试设备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近年来国内生产的测量仪器和试验设备有了较多的改进,有的逐步走向数字化、微机化、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效率。例如:1)出现了数字兆欧表,能自动计时,并能显示吸收比值和极化指数值,兼有自动放电功能。2)高压直流电压试验设备更趋完善。功率和电压等级均有提高,采用数字式和指针式并用表计,读数方便、准确、易于判别。3)出现了多种新颖的绝缘介损失角测试仪(有多种新式的M型试验电路和测量电压、电流相角差的电路)。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工作简捷性,促使QS1高压电桥逐步淘汰。4)广泛使用新式数字式交直流高压分压器,使现场能方便地直接测量高压侧电压,能直接显示“交流电压峰值”的数值或有效值。5)新开发的有载分接开关特性测试仪和高压开关测试仪,采用数字存储电子示波器的原理,显示波形和测量值,并打印出来,成为成套专用仪器。6)氧化锌避雷器自动测试仪、变压器变比和接线组别自动测试仪、接触电阻测量仪、绝缘油介质强度自动测试器等都有了改进。这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将更科学地揭示出设备性能变化规律,特别是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将进一步推动电力设备预试项目实现在线检测自动化,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自动对设备状况连续或定时进行监测。这必将为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管理走向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3结语

对此笔者认为,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的管理者对预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彻底改变对电力设备预试工作可有可无的错误认识;其次是要加强对预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试验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预试结果的质量;第三是要求有条件的电力设备配备必要的预试设备,对无力配备预试设备的电力设备则要求其签订委托预试合同,委托其他有试验能力的水电站为其进行预试;第四是行业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电力设备预试工作的检查和督促。

总之,预试工作是电力设备运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电力设备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起着决定作用,因此真正提高对预试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切实加强对预试工作的领导和实施,是一项应长期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Q/CSG10007-2004,2004.

[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技术问答.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陈化钢编著,1995.

[3]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中国电力出版社陕西省电力公司组编,2003.

[4]高电压技术.水利电力出版社.周泽存,1998.

【论文关键词】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地位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9篇

一、“具体危险状态”的构成要件

故意犯罪阶段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只有造成法律所要求必须具备的危害结果才能构成,因而不存在犯罪预备、未遂、中止等形态。④从该结论出发,不少观点指出,间接故意犯罪案件中,必须发生实害结果,否则不构成犯罪。在该观点看来,在间接故意犯罪中,只有实害结果才能作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值得商榷。

(一)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具体危险犯还是抽象危险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绝大多数是危险犯,对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危险犯这一结论,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不存在任何争议。危险犯分为抽象危险犯和具体危险犯,所谓具体危险犯,是指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具有足以造成某种后果的危险,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加以判断的犯罪,⑤如通过对行为手段、场所、工具、强度以及其他附随情状的考察推断行为可能引发的危害结果;⑥所谓抽象危险犯,是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某种行为,不需要结合具体案件就可以判断具有产生某种后果的危险。破坏电力设备罪究竟属于抽象危险犯,还是具体危险犯?从《刑法》邻近的条文和相关司法解释分析,破坏电力设备罪属于具体危险犯。

1.从《刑法》的邻近条文分析。与破坏电力设备罪社会危害性相当且邻近的几个罪名分别是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这两个罪名,刑法关于罪状的规定使用了“足以使……发生颠覆、毁坏危险”的表述方式。而是否足以使……发生危险,需要结合具体案件予以判断,因此破坏交通罪、破坏交通设施罪是具体危险犯。由此基本可以推知,破坏电力设备罪应属于具体危险犯。2.从相关司法解释分析。2007年《解释》第3条第2款规定:盗窃电力设备,没有危及公共安全,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按照盗窃罪等犯罪处理。由该规定可知,仅有破坏电力设备行为,未必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是否构成此罪要根据具体案情判断是否危及公共安全。因此,可以肯定破坏电力设备罪属于具体危险犯。

(二)“具体危险状态”应否作为间接故意实施本罪的客观要件要素

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预备、未遂、中止形态,仅存在既遂形态,这一论断并不意味着间接故意犯罪必须要求具备实害结果。因为间接故意犯罪要求的是具备既遂结果,而既遂结果未必仅是实害结果,在危险犯中,危险状态也是一种既遂结果,据此,危险状态应当作为间接故意犯罪的客观要件要素。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破坏电力设备罪是一种具体危险犯,以发生具体的危险状态为既遂结果,⑦所以危险状态中只有具体危险状态才可以作为间接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中定罪的客观要件要素。

二、破坏电力设备案件中“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问题

(一)被盗、毁的财物应否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盗窃、毁坏使用中的电力设备等于破坏电力设备罪”几乎成了一种思维定式,⑧司法机关在办理盗、毁电力设备案件时,常常将盗窃、毁坏的对象计入直接经济损失,并据此认定盗、毁行为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这种做法忽视了危害公共安全罪中公私财产的不特定性。

盗、毁电力设备的对象一般是特定的,如果盗、毁行为没有危害生命、健康,未致使社会生产、人民群众生活安全遭受影响,也未造成盗、毁对象以外的财产损失,那么盗、毁的损失后果应认定是特定的。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损失后果不具有不特定性,所以被盗、毁的设备本身不应计入破坏电力设备罪中的直接经济损失。但是如果盗、毁行为发生了上述损失后果,那么损失后果从整体上就获取了不特定性,从而被盗、毁的设备本身理所当然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二)购置、更换、修复费用应否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对于直接故意破坏电力设备行为,购置、更换、修复费用,只要符合必要性,就理应计入直接经济损失。然而对于以盗、毁为目的而间接故意破坏电力设备的行为,购置、更换、修复费用计入直接经济损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是必要的购置、更换、修复费用。如果是非必要的,那么难以体现直接经济损失中“直接”的涵义;10其二,必须还引发了盗、毁对象之外的购置、更换、修复费用。直接经济损失本质上必须具备不特定性才能最终认定为公共安全性质的重大公私财产。如果间接故意犯罪案件中购置、更换、修复费用仅是针对犯罪对象的,那么购置、更换、修复费用则不具备不特定性,从而不应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当然,如果行为造成了电力设备之外的其他危害后果,那么无论是否仅是针对犯罪对象,购置、更换、修复费用都应计入直接经济损失。

三、“危及公共安全”的量化标准

(一)对2007年《解释》之述评

2007年《解释》)对“造成严重后果”标准予以了量化,并明文规定盗窃电力设备,没有危及公共安全,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按照盗窃罪等犯罪处理。2007年《解释》在刑事审判实践中可以说起到了一定的拨乱反正作用,大大减少了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性分歧。但是2007年《解释》依然存在如下商榷之处。11

1.“危及公共安全”量化标准缺失。2007年《解释》虽然强调破坏电力设备罪客观上必须“危及公共安全”,但却没有为“危及公共安全”提供一个量化标准。而是否危及公共安全问题是破坏电力设备罪中最容易引发争议也是最让司法人员感到棘手的问题,缺少“危及公共安全”的量化标准,就难以彻底解决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司法适用问题。

2.直接经济损失计算范围有失偏颇。2007年《解释》虽然规定了直接论文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但遗憾的是没有区分非法占有、毁坏财产和危害公共安全情形,一律将非法占有、毁坏的财产计入直接经济损失范围,忽视了公共安全所要求的不特定性。举例而言,某甲以故意毁坏其房屋周边的电线为目的,但其毁坏行为仅造成大概折价20,000元的电线,没有造成其他危害后果。从该案来分析,甲欲毁坏的20,000元电线是实施行为时就确定的,而毁坏必定造成20,000元电线的损失,即20,000元的电线损失后果也是确定的,所以不能认定为危害了公共安全。据此,部分非法占有、毁坏的直接对象不宜计入破坏电力设备罪直接经济损失的计算范围。

3.对用户规定过于单一。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对用电需求和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是不同的。在非居民用户中,有的是大型工厂、作坊、单位或公司,同样是停电一小时,造成的社会影响可能是同等数额居民用户的百倍、千倍甚至万倍。因此,对非居民用户不能仅以户数鉴别危害后果的严重性。另外,居民用户直接以“户数加六小时”量化即可,附以“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条件反而给足以危及公共安全的鉴别添乱。因为一万户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足以表明生活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如果附加“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条件,反而容易造成即便“十万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也未“致使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误解,从而最终难以认定为“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

(二)“危及公共安全”之量化标准暨《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建议稿)》

为维护公共安全,依法惩治破坏电力设备等犯罪行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就审理这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破坏电力设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118条规定的“破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造成一人以上轻伤的;

(二)造成一百以上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的,

(三)造成不特定的非居民用户(含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混合用电)电力供应中断量达到一百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的瓦数,一百户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的瓦数按照当地居民用户每户每小时电力供应量×100×6核算;

(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的;

(五)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足以使上述危害后果、社会生产、生活或者其他公共安全后果发生危险的。

第二条破坏电力设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119条第1款规定的“造成严重后果,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一)造成一人以上死亡、三人以上重伤或者十人以上轻伤的;

(二)造成一万以上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的;

(三)造成不特定的非居民用户(含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混合用电)电力供应中断量达到一万居民用户电力供应中断六小时以上瓦数的;

(四)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的;

(五)造成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事故,致使社会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或者造成其他危害公共安全严重后果的。

第三条盗窃、毁坏电力设备,具有或者足以发生本解释第1条、第2条规定情形的,按照破坏电力设备罪定罪处罚;构成盗窃罪、故意毁坏财物罪,并同时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的,依照刑法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

盗窃、毁坏电力设备,不足以发生本解释第1条、第2条规定情形的,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按照盗窃罪、故意损坏财物罪定罪处罚。以盗窃罪定罪的,购置、更换、修复电力设备材料的必要费用不计入盗窃数额,但这些费用可以作为量刑时从重处罚的根据;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的,购置、更换、修复电力设备材料的必要费用可以计入毁坏数额。12

第四条本解释所称电力设备,是指处于运行、应急等使用中的电力设备;已经通电使用,只是由于枯水季节或电力不足等原因暂停使用的电力设备;已经通电使用,只是由于不法行为等原因暂停使用或暂时断电的电力设备;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通电的电力设备。不包括尚未安装完毕,或者虽已安装完毕但尚未交付使用的电力设备。

电力设备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力设备检修;经济性;稳定性;检修方案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2-0136-02

1 问题的由来

1.1 问题背景

就我国电力设备检修情况的现状来看,我国电力设备检修主要以设备的故障检修以及预防性的检修两方面为主,而这种检修的方式存在较多不利因素,主要弊端包括检修流程繁琐、检修费用极高、无目的性检修、检修过剩以及检修不足等。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电力行业的发展需求了。早在1970年,美国就提出了一种condition-based maintenance的状态检修模式,这种模式优势是,所有的检修与预防是以电力设备的实际工作情况为准进行数据参考分析的,例如对设备进行高科技技术的检测。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的实时状态、易出现故障的位置、时间以及设备运作时易出现故障的程度和发展趋势等等,都可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检测,以便能准确地预知对机器检修的时间周期和检修部位以及保养方法等。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处理器终端技术等已经渐渐利用在电力设备的检修以及故障的检测中,使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问题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美国提出这种先进的检修模式之后,已经被广发应用于诸多发达国家的电力系统设备的检修和维护运用中。应用此种状态检修的模式有诸多优势:(1)降低了人工成本;(2)电力的稳定性提高;(3)电力设备的实用寿命普遍延长;(4)减少了设备检修的成本;(5)降低了电力运行风险事故的发生;(6)提高了设备发电的能力。

我国的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应用是在1996年,该检修模式的应用试点的工作开始实施和发展,在运作中我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在电力设备运行实时状态的基础之上的设备检修模式,不但可以保证供电的安全和稳定性,延长了设备使用实践,降低了设备检修成本,还推动了整体电力设备管理体制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改革,依然成为了电力系统中项势必发展的趋势。但是,无论运行哪种设备检修的模式,都必须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检修方案,因此,应增进这两点的发展和改革。然面在我国,虽然已经引入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多年,但是在检测的方案改革和研究上仍未能尽善尽美,导致我国的状态检修问题一直未能正式实施运行,发挥其特殊的优势。

本文就以上问题,在保证电力可靠性及检修经济性两方面的约束基础之上,对设备检修的周期制定了整体全面的优化模型,并且制定了电力设备检修中的最佳方案,解决了上述所分析的问题,使我国的电力设备检修工作得到改革和稳定的发展。

1.2 优化模型的思想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的实时情况、稳定性、易出现故障的位置、易出现故障的程度、时间、设备的检修周期以及设备检修点的费用估算等等以上参数指标均可运用设备的在线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并把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将数据引入齐次柏松的随机模型中,通过运算计算出电力设备检修的周期和最适合的检修时间。若经过计算,起检修时间值为零,则表明电力设备此时的运行状态良好,还不是最佳检修时间,可继续运行。若经过计算,起检修时间值大于零,则表明此时设备具有可检修条件,模型将运用数据的计算提供最佳的检修时间,并拟定检修方案,以便使设备检修最稳定、最节约成本。

2 优化模型的建立和确定优化参数

2.1 函数模型

假设对于一台运行使用的设备,通过对设备前期诊断的数据以及对数据预测情况,结合实时的状态,分析设备当前的运行情况,比如设备检测发现可能有n个故障,那么n就是齐次柏松的随机模型中的一个随机过程。平均值即为:m(t)=E[N(t)]

TLc为电力设备在一个检修周期时间,即为平均寿命,R0为是电力设备所要求检修后要达到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值。所以,电力设备在[0,t]的这段时间内关于时间上的一个函数是:C(t)=c1m(t)+c2[m(TLc)-m(t)+c3t]。若在此基础之上考虑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检修费用,也就相当于这里电力设备检修的停止时间,应满足:

2.2 模型的计算求解

电力设备最贱检修时间T是取决于要求设备可靠性以及检修费用最低性的两个时间,可设为T1、T2。T=max[T1,T2]。

关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的时间来看,检修的最短时间T1为:

另外关于要求设备检修时检修费用最低时间来看,检修的时间T2为:

3 检修方案的应用的具体流程

随机模型在应用于电力设备的检修时,可以依据设备当前的使用情况和以往的检修数据进行分析并同过相应的流程进行计算,即可得出该设备最佳的检修方案,以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在此基础之上最大限度地降低检修费用,延长设备使用时间。检修方案应用的具体流程为:

(1)依据对设备的观察数据以及预备检修设备以往的检修数据,确定检修模型中的各个参数;(2)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现状进行观察;(3)对当前设备运行时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评定设备是否出现故障,若检测结果无故障,则重新进入一步骤,若检测结果有故障,则进行下一步;(4)将检测设备的故障情况,包括故障个数、故障时间、可导致的损失度等等参数带入模型的计算中,如果T`=0,则该设备不需要检修,如果T`>0,需要进行下一步骤;(5)对该设备进行检修,并依据模型计算结果,确定设备检修的最佳时间。

4 结语

本文以上内容针对电力设备的最佳检修时间、方案给予了明确的分析,并且在电力可靠性及检修经济性两方面的约束基础之上制定了具体实施的流程,可操作行强并且具有实用价值,其计算的结果可为制定电力设备检修方案和实施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 史智萍.基于寿命周期成本的输变电设备可靠性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张小鸣,赵国柱,王秋阳.继电保护装置最佳自检和检修周期仿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2).

[3] 麻秀范,刘晓明.智能化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支持系统设计[A].2012(第二届)全国发电企业设备优化检修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

[4] 秦建光,刘恒,陶文伟,冯管印,习秀丽,丁坚勇,宋斌.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状态检修策略[J].广东电力,2011,(1).

[5] 毛光辉,彭江,吴东升,陈海明,侯俊,邝石,刘希平.状态检修:生产管理的重大变革[N].国家电网报,2011.

上一篇:仓储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