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培训教程范文

时间:2023-11-29 17:16:04

电工培训教程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维修电工 培训教材 技能鉴定 问题建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3]庄建源.维修电工技能考核现状与国家题库建设刍议[J].培训与鉴定,2010.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元制工学结合电工教学教学实践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要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工学结合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学校与社会融通,专业与行业融通,课程与岗位融通的三融通的技工院校发展路径,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前提和实践基础。

我校电工专业自2000年与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项目,开始第一期双元制合作班以来,根据“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年的电工教学实践和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电工教学培训计划。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国内职业教育模式,并结合我校在电工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对比总结:

1 “双元制”教育模式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

国内职业和技工教育模式都是单一工种的培训,只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的系统性。而我校实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是多功能培训或一专多能的教育,理论教学与实习培训时间比例为1:2,实习培训时间远远多于理论教学时间,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均以技能培训为主,从而使学生的知识面和技能都相应的得以拓宽。这样,毕业后的学生在生产实践中适应性更强、基础更扎实。

1.1 理论课教学计划

1.2 实习课教学计划

2 理论教学的特色

2.1 理论课教学大纲的编排

教学大纲的编排通常有两种方法,即直线式的排列方法和螺旋式的排列方法。而“双元制”教育模式中专业课的教学大纲采用的是螺旋式的排列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实习教学的需要而定的。

例如:

专业理论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与变压器等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是按一定比例螺旋上升。从表面上来看在各门课程的内容上打乱了其系统性,但是完全可以满足实习教学随着三年不断深入的需要。学生在第一学期学习了直流电知识,建立了直流电的概念,掌握了直流电路的定律,即可满足电工基本技能培训的要求;又在直流电的基础上完成了单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第二学期第一周完成了三相交流电的教学目标。从直流到交流,从单相到三相,一个知识点相关联的教学内容,不仅贯穿了两个学期,而且完成了从内容上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过程,同时也符合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实际知识的积累、理论知识的不断深化而理解能力不断增强的客观规律,即由国内模式每门课自成系统循序渐进的过程,变为按学制三年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两者相比,“双元制”教育模式更加突出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

2.2 教学实施及教学方法

现代职业教育改变了传统职教集中学了理论,然后再集中去搞实习,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采取了模块式教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将各专业学科按照顺序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环节。在每一环节中,理论、实训和实习结合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体系;在每个单元体系中,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三门课,平行起来同序进行。技术能力的培养是通过课堂教学、校内实训和企业实习三位一体的过程来完成的。课堂解决“应知”的问题,实训解决“应会”的问题,企业解决技术的熟练与提高的问题。“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具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以“行为导向”为主的模式,为学生提供在“做”中“学”的学习机会,坚持直观性教学法和启发性教学原则,实行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运用现场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四步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反馈等整个工作过程。真正让学生获得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改变教师主体为主导作用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策划者、课程设计者、教练、指导者、导师和顾问。如以“行为导向”为主的、适应加工类专业的项目教学法主要有六大过程:介绍任务信息(教师为主)――学生起草制定A、B、C方案――做出决策选择方案――实施方案(个人或团队)――项目检测评价――总结、反馈信息。自始至终起到了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的作用。

总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双元制”教育模式,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 实习教学的特色

3.1 实习培训内容

技能培训:分基本技能培训、企业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三个阶段(见下表)

第一阶段: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上学期实习工厂培训(培训车间培训)

目标:按培训教程培训。引导学生进入职业世界,启发必要的积极性,尽可能地传授本工种范围内的基本技能和知识;与现场生产相关的培训;这一阶段,以本工种为主,辅以相关工种进行多工种技能培训,某些技能是特殊需要,某些技能则是终生需要的。

本专业第一学年:

本专业第二学年上学期:

第二阶段:第二学年的下学期、第三学年的上学期学生下厂实习(企业培训)

目标:积累职业经验;加深对本专业技术的理解;扩大应用,复习已学过的技能和知识;传授熟练的技能和知识;参加现场生产,建立质量与效率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初步完成从学生到技术工人的过渡。这一阶段应按本工种职业培训要求的技能和知识,熟悉工厂车间的组织结构、职业范围、电工在生产中的作用、安全教育、机床电器维修、大修等技能和知识。

第三阶段:第三学期下学期(专门技能培训,采用一体化教学形式)

目标:技能和知识的补充、加深、提高;按教程进行培训;准备毕业考试。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使学生毕业时应能达到中级工的标准。

主要课程如下:

3.2 检测与评分

①检测由学生自检和教师检测两部分组成,在检测评分过程中,学生应一直在场,教师要指出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下一练习应注意的事项;同时让学生熟悉检测的方法。②电工实习评分页:(见下表)

4 结束语

目前,“双元制”学生有7人在广州松下(万宝)压缩机有限公司担任车间主任,有16人进入管理层,占了管理人员的1/3。可当企业试用了“双元制”专业学生后,开始时挑剔的目光却变成了惊喜和赞叹。从此对“双元制”证书和技能证书的学生大开欢迎之门,并委以重任,予以重用。难怪公司负责人曾用认真的口吻对彭林江校长说:“万宝压缩机能不能合格,能不能打入欧洲市场,关键看你们的学生。这两年,该厂新产品接连问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技术革新使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迈上新台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的探索、改进、提高,吸收“双元制”模式的优点,使“双元制”模式更加适合我国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作者:金长义.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技工学校电工专业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数理统计 质量控制 应用

3、案例

九三分局南阳河水库6月份检测的砼试块试验强度值见表1,共28个数据,依据取样时间(成型日期)每4天为一组,共分为7组(见表2)。

表2

顺序

数 据

最大值

最小值

1

26.45

26.91

27.37

20.01

26.91

20.01

2

26.91

27.41

20.70

20.93

27.41

20.70

3

19.32

27.83

27.41

18.63

27.86

18.63

4

19.09

19.78

19.09

25.53

25.53

19.09

5

25.99

18.63

19.55

28.06

28.06

18.63

6

20.01

19.78

21.16

26.45

26.45

19.78

7

26.68

20.47

25.99

27.37

26.68

20.47

极差:R=Xmax-Xmin=28.06-18.63=9.43 组数:K=7 组距:R/K=9.43/7=1.347

表3

第一区间下界值为18.63-1.347/2=17.96

顺序

分布区间

组中值

频数统计

1

17.96~19.30

18.63

4

2

19.30~20.65

19.98

7

3

20.65~22.00

21.32

4

4

22.00~23.34

22.67

5

23.34~24.69

24.01

6

24.69~26.03

25.36

3

7

26.03~27.38

26.71

7

8

27.38~28.72

28.05

3

第一区间上界值为18.63+1.347/2=19.30

进行频数分布统计见(表3)。对图7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用两组人进行作业,而数据又混在一起进行整理,直方图呈双峰型

2、分布范围太大,上下限均已超过标准,已产生不合格品。什么样分布的直方图形为正常形呢?

我们用下面的直方图来说明一下(见图8)

这是8月分经过调整改进的28组试块试验抗压强度的直方图。它说明了生产处于正常状态,即直方的中间为峰顶,左右两方对称地分布,都有处于上下界之内且略有余富。

结 语 我们在进行质量控制工作时会从以下问题出发:

1、该产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2、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其各主次要因素是哪些?

4、控制的是否合理,残次品率是多少?

上述四种方法给了我们答案。

参考文献:

[1]、张婀娜、邱菀华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项目管理师》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50-2001。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电工教学 理论 实训 细节

在电工中级工技能鉴定中的电子焊接考试现场,有这么两类学生:一类有条不紊,迅速完成焊接,还有很高的正确率;另一类则慌慌张张,问题百出,考试结束时,不是线路板没焊完就是焊接的线路板存在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仔细观察分析不难看出,前一类学生在老师发下元器件后,对元器件进行检查整理,他们将电阻和电容分别用万用表检查,并将其别在白纸上,旁边注明数值,在焊接中直接取用。而第二类学生拿到元器件后就匆匆忙忙去焊接,在焊接中有时找不到电阻,有时没有电容,好不容易找到了,焊到电路板上才发现元件是坏的,又得卸。这样,既耽误了考试时间,又影响了焊接质量。为什么前一类学生会有很高的正确率呢?是因为前一类学生在电工课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操作习惯,这是他们注重积累、注重细节的必然结果。

细节是做事过程中的细小环节。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做事往往马马虎虎,眉毛胡子一把抓,使得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能顺利地完成工作。而那些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做事认真细致,容易在细节中发现问题,寻找契机,将事情做到极致,走向成功。

作为职业教育的老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技能人才的责任,我们必须注意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我们就需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作为电工课教师,我现就电工教学中的细节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就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编写教案就是课前准备的一个核心任务,如何讲好一堂课,全部体现在教案当中。

在技工院校中,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专业课教师一般只带一门课,因此很多教师一本电工教案用多年,一劳永逸。我认为这种做法不妥,虽然教材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改变了。也许这个教案在这届学生身上行得通,但下届学生就不一定可用。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他们对知识的感悟自然不同,所以无论我们把这门课带过多少遍,每次接收新班时仍要认真地编写教案,把教案做到更精更细,相信有了前面的教案做基础,新写的教案会有更高的含金量。

另外,《电工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基础较差,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学习和掌握电工基础知识就是非常难的。因此,我们课前还要做适当的准备工作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异步电动机及其控制”这一章,异步电动机和低压电器都是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凭空去讲其原理难以让学生信服。为此,我们课前必须准备教具,将电动机和低压电器的模型或者实物带入课堂,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并未见过这些电器,好奇心便会使他们对此产生兴趣,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实施

课堂教学离不开板书,它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有效手段。优秀的板书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我们要注意提高板书质量。首先,板书要书写规范整齐,保证后排学生可以看清、看懂。其次,板书要用词恰当、造句准确、图表规范、线条整齐,不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再次,板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让教学进程做到层次分明,这样更能让学生清楚掌握课堂内容。再次,板书要重点突出,引导学生把握教学重点,全面系统地理解教学内容。另外,板书应将讲解内容合理而清晰地分布在黑板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一目了然。最后,为了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还应注重板书的多样性。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帮助传递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师的课堂常规体态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细节之一。为什么那些著名的演说家深受人们欢迎?那是因为他们在演讲中注意体态语言,引发了大家的兴趣。教学也同样如此。课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成为课后学生的模仿对象。故在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体态语言的适当应用。首先,为了表现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风貌,我们的身体姿态要自然放松,趴在讲台上是一个不好的姿态。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用丰富的表情来表达丰富的情感,传递大量的信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如果表现得恰到好处,课堂上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也是体态语言的重要部分。与学生进行眼神交流,会让学生信赖。最后,教师在讲课时伴以适当的、准确的手势,能增强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听课热情。

三、教学反思

在结束了一堂理论课后,我们必然有得有失,如果我们能及时加以总结便会从中获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如在介绍单相交流电路时,由于纯电阻电路、纯电感电路,以及纯电容电路的性质需要复杂的数学计算,在讲解时直接进行推导计算会使许多数学功底差的学生难以接受。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琢磨,我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大胆的调整,在课堂上首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知各电路的性质,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质?这便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逐步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进入理性分析,之后给予教学方面的指导,最终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对电路的性质有了深刻的理解。这么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课堂内容,而且使学生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点滴与积累,就没有收获。同样电工技能的形成也是学生点滴积累的过程。对于电工教学而言,要想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学就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做起。

参考文献:

[1]张孝三.电工学.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张孟欣.技能训练教学设计与实施.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船舶电气设备 大管轮学员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231-02

1 船舶电气设备

《船舶电气》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船舶电子电气基础知识、船舶电机与电力拖动系统、船舶发电机和配电系统、船舶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故障诊断与功能测试。通过教学和实训,训练学员操纵、管理船舶电气设备的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员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并融合了轮机管理人员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的要求。项目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与实际一体教学,给学员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2 大管轮学员的特点

我们知道大管轮学员在船舶上主要从事的主机、辅机等机械方面的维护保养工作,平时由于接触电气设备较少,特别是对电气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的更少,因此很多学员有害怕学电气设备的心理障碍,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上课时尽可能多讲一些结合实际的问题,减少理论知识的推导,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此采用目标教学法。

3 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和主线实施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比如笔者在讲电机与电力拖动这一章时,根据大纲规定,常用低压电器只讲一些继电器参数的调整和整定,但在常用控制线路中除了继电器外还有一些其他低压电气设备的组成,包括空气开关、按钮、熔断器、接触器等,对这些电气设备要求学员熟悉电气符号即可。

分析控制线路时总是从最简单的线路开始到复杂线路结束,也就是所谓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下面通过目标教学法来介绍电动机点动控制线路。所谓“点动”就是指当按下按钮时电动机通电运转,松开按钮时电动机断电停止工作。见图1。

针对考试要求,首先提问学员船舶上哪些生产机械采用这种控制方法,此时学员会认真的思考,并能说出一些案例,通过激烈的讨论提问,老师给出一个总结归纳。目前船舶采用这种控制方法主要有:甲板机械包括舷梯机、救生艇,机舱有盘车机、行车等。通过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再让学员熟悉控制线路的几种考试题型。

(1)说出某控制线路能实现的控制方法(包括:点动、连续运转、正反转等)。见图2。

通过上述分析后,必须进行及时反馈,让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相关的题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对大管轮船员的培训,必须要采取针对性的强化训练,通过目标教学法,能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学习讨论中掌握知识,教师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员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事服务中心.船舶电气[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2] 全国海员培训教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船舶电气及控制培训教程[Z].1999.

[3] 职业技能编写组,维修电工(中级)[M].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2009.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

一、实施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背景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在这些辉煌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有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发展相脱节,毕业生无法胜任工作,不懂得相关的职业标准。

学校培养的人才是否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吻合,毕业生能否受到社会欢迎、为社会所接纳,是职业学校办学的生命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毕业生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是评价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与效益的根本要素。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使学校找到与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上的结合点,又可以使人才培养规范化、科学化。

从行业现状来看,与专业群相关的有《国家职业标准》和《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从科研现状来看,关于基于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的系统性文章很少。随着近年来教育部和建设部“职业标准培养人才”理论的提出,相关的科研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二、专业群职业标准概述

酒店工程专业群包含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专业、酒店工程管理专业、物业管理专业五个专业。酒店工程专业群将各专业所针对的职业标准细化分解为两种职业标准,即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

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的职业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较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有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有施工员、质量员职业标准,工程造价专业有预算员职业标准,酒店工程管理专业有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物业管理专业有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其中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属于《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其余属于《国家职业标准》。

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指的是学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后,所能从事工作的职业标准。五个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分别为注册房产估价师、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酒店工程部经理、注册物业管理师职业标准。

三、专业群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一)理论教学

高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这就要求校内理论教学要与职业要求吻合,在教学总体计划制定中,要以满足职业标准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程设计中,要按照职业标准使学习任务项目化、学习目标能力化、学习情境真实职场化。

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以各专业远期职业的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各专业的教学总体计划。其次,以近期职业的职业标准确定相关专业课课程设计。最后,专业群自主开发了“酒店建设”方向的职业标准,包括将各专业均开设的“房屋建筑学”改为“酒店建筑学”;同时,将诸多酒店建设的标准(如凯悦酒店建设标准)融入到各专业职业标准中,形成了各专业的酒店建设类职业标准。

(二)实践教学

要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进行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在校内实训室建设方面,按照房地产评估员职业标准建设了房地产估价、开发报建等实训室,按照施工员、质量员、预算员职业标准建设了图纸会审、建筑实型、项目管理沙盘等实训室,按照机电设备维修工、维修电工职业标准建设了机电设备维修、强弱电工等实训室,按照物业管理员职业标准,建设了物业管理沙盘、房屋建筑与维修等实训室。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酒店工程专业群主要采取订单班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如工程造价专业与鲁班软件有限公司、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与鲁商置业、物业管理专业与均豪物业按照职业标准进行校企合作。

(三)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技能扎实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基于职业标准人才培养的前提,要以培养既具有职业资格又能教授职业标准的教师为目的进行教师队伍建设。酒店工程专业群采取挂职锻炼、参与职业标准培训、考察学习、编制校本教材等方式培养教师。要求所有教师每三年必须至少有半年挂职锻炼、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进行奖励、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与职业能力培训、编制多本以职业标准为特色的校本教材。以上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对职业能力的提升进行总结汇报,并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体现所掌握的职业标准内容。

(四)教学质量评价及保障

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章制度,对基于职业标准的教学进行评价和保障。首先,酒店工程专业群制定了《职业标准引入制度》,要求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各环节引入并落实职业标准。其次,根据职业岗位典型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为所有专业课程设立职业标准质量监控点,确保教师按照职业标准授课。最后,建立导师制,对新进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职业标准教学培训,以保障基于职业标准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

基于职业标准进行人才培养,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与职业标准相符的职业技能,也应有相应的职业素养。在职业道德培养方面,要求教师在专业课时必须教授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规范。在校企文化融合方面,邀请优秀企业冠名支持课外活动、开展企业文化和学术交流、按照真实工作环境建设实训室。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大二下学期开设2学分的“就业教育”课程,在其中引入用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的《职业道德-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强化职业素养。

四、结语

本文是我专业群“基于职业标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工程专业群为例”科研课题的成果之一。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促进高质量职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并对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其他专业群的建设有着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管平,胡家秀.国家职业标准与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7篇

教师专业化水平不仅决定着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决定着培养学生的命运和发展。笔者学校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到学校任教的,不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导致教学往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脱节,培养的学生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专业教师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组织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双师”素质、能引领团队建设的专业带头人不足,专业的骨干教师亦比较缺乏,生师比偏高又成为制约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因素。如何根据学校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了学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主要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和国家示范校建设,我们认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目标可以归结为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模型及培养的有效途径;二是建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突出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三是创新教师专业化管理的模式。

三、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施过程

为做好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工作,需要分步实施如下几项工作:

1.进行调研,制订方案

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专业化现状,收集相关资料,从而制定详细执行计划。根据收集的资料,研究制定教师队伍建设的培养计划和执行方案,建立教师专业化标准。

2.征求意见,逐步完善

其次通过召开教师、企业参与的讨论会,听取教师和企业对项目的意见,再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及总结了解研究对象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效果,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修订与进一步完善,逐步进行相关文件的制定。

3.建立制度,构建培养途径

再通过建立“教师成长工作室”,制定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制度,组织一列教师培养活动,来构建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笔者学校教师培养主要包括五种途径:

(1)制定《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学历与职称提升。

(2)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培训。

(3)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

(4)制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教学与科研成果奖励的试行办法》,激励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

(5)重新修订《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专业技能培训及大赛奖励办法》,激励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全区等各级别技能大赛。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管理制度建设更加完善,逐步形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形成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创新“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通过制度管理和机制激励,调动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的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计划,学校逐步建成了五支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带头人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骨干教师队伍、品牌教师队伍、教科研教师队伍,同时有效实现了学校教育教学“五个对接”的目标: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主要成果与成效

1.构建中职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1)形成教师专业化建设的“125”模式。“1”是指:突出一个标准――教师专业化标准。“2”是指:把握二项主题――教学专业化和教师培训培养专业化。“5”是指:掌握五种能力――持续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持续学习能力:职业教育的教师只有掌握了新技术、新知识,才能够胜任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形势,所以必须有持续学习能力。

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实现“教育教学界”和“专业技术界”的跨界,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手段使用能力: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通过教学设计,将其转变成教学过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直观、有效。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掌握这种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过程控制能力:中职生并非智力低,只是智力类型不同,这一类型的学生身体、动觉智能较高,这注定了他们对一般教学方式的适应性较差,职业教育的教师必须能对整个教学过程有很好的控制能力。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这一能力可以说是教师职业成长的标志性能力。在从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能够针对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结合行业和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需要,进行探索与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才能获得不断进步。

(2)构建了教师专业能力结构模型。根据对教师五种能力的分析,项目组构建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整体能力结构模型如下图:

通过该模型,不难得出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要经过三个阶段。在初级阶段,要培养教师的持续学习能力,这是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具备的能力;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教师向专业化成长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职业教育的教师实现“跨界”,教师的三种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得到明显提升;最后一个阶段是升华阶段,在教师专业化培养过程中,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养与磨炼之后,教师的能力应该要得到升华,不仅会做、会教,而且开始反思、总结、创新。

(3)形成“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了解教师各个阶段的所需,做到培训培养能有的放矢。成长记录包括:教学督导记录、学生测评记录、教师业务档案记录、教科研记录、教学质量量化考核记录。同时建立相对应的激励和管理制度,用制度去管理人,落实激励的举措,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积极性,保证队伍建设的质量。其中教师考核依据主要是《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人员教学质量考评及津贴发放管理的试行办法》。

2.出台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制度

学校先后出台了《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的评选、培养与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实施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管理办法(试行)》《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评选与奖励五星、四星级教师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使用管理的试行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外出学习培训补助与加班、用车补助的管理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开展专业教研部间业绩考评奖励的试行办法》《关于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学历学习和职业资格等级培训考核奖励办法》《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职工出国学习培训及考察经费分担的规定》《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关于教学督导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为促进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3.建立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

建成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师成长培训工作室”,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培养途径。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起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相关文件,主管教师培训培养工作,包括新教师的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设计大赛和说课比赛、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帮助教师等等。

项目组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教程》,该教程把理论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技能提高很快,接受培训的青年教师易学易懂,实用性更强。广大教师通过教师成长工作室的运作,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学习职业教育教学法和专业技能,教师在培训中找到了“如何教”的答案。

4.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

2010年以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项,获奖校外奖励16项,公开184篇,获奖论文175篇,获得自治区级以上教学设计与说课奖励60项,具有高级专业职务专任教师的比例由之前的20.3%提高到26.5%。目前学校已培养专业带头人20名,培养骨干教师35人,“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从四年前的54%提高到现在的80.3%,评选出“五星级”教师6人、“四星级”教师24人。专业带头人在学校管理、专业建设、教学及督导、科研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5.形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

在构建“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管理模式,形成“125”教师专业化标准,推进教师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的理论体系。

参与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研究成员先后参与编写了教材《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广西科学出版社)、《职业教育教学法实用教程――教师培训专用》(校本教材);撰写了论文《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探讨》,并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并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实践和创新中职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模式――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为例》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获广西教科所论文评比二等奖,并发表在核心期刊《课程教育研究》上;论文《通过校企合作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现状调查研究及建议》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论文《提升教科研能力,中职名师成长长的必经之路》发表在《广西农机化》上;论文《执着杏坛,乐于奉献――论“中职名师”应具备的特征》发表在《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上;论文《浅谈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的探讨与实践》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论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在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论文《关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获2013年广西职业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三等奖。

五、影响与评价

1.在校内推广应用的情况

如前文所述,学校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到实施“双师型工程、名师工程”,开展了“星级教师”评比,采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国内外、校内外进修培训,参与教育科研、教学改革等多项措施,使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起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专业化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在教师业绩考核、教科研工作、技能比赛等工作中,学校积极推行“成长记录―机制激励”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广大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热情,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成绩和科研水平稳步递增,近三年学校在教学改革和学生技能大赛指导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2013年学校被广西教育厅授予“广西第三届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下表是学校近三年参加各种校外比赛的成果总数汇总,明显呈递增状态。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项目组所起的作用

教学获奖统计 180 340 488 577 989 致力于推动“成长记录―机制励”,为提升教师的积极性起到积极作用

2.在广西区内的推广应用

(1)项目成果――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成为广西区内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交流学习的模板。建设期内,成果为广西中医学校、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广西第一工业学校、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防城港理工学校、贵港职教中心等近10所中等职业学校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模板。

(2)对校校联合办学的带动作用。在与学校联办的广西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桂林平乐县职业学校推广项目教学法教学,有效推动了联办职校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中与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利用我们的教师专业优势,共同交流教师专业化建设的体会,达到了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的目的。

(3)对校企合作的作用。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力带动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2010~2014年,学校新建校内实训室12个,扩建校内实训室6个,新建校外实训室11个,专业教师为本地企业编写培训教材5种。

3.在广西区外的推广应用

建设期内,湖北宜昌机电工程学校、广东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贵州省畜牧兽医学校等中等职业学校专程到笔者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教师专业化建设管理模式。

六、一点建议

职业学校对教师的技能培养和培训学习都很重视,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有相当多的培训机会,省级培训、部级培训和出国培训等无一例外都是向专业教师倾斜。但是,职业教育应该是全面培养德、智、体、美、技的综合性人才,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是否可持续发展应该以德为先,而学校各级部门负责人、管理人员、文化课教师和班主任等认知水平的高低同样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应该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教师师德培训、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行政管理能力培训、教学管理能力培训应该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同步进行,所以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也应该考虑到学校管理人员和文化课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让他们也有机会参与培训,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8篇

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要遵循以下建设原则:第一,工学结合原则,即按照“工学结合”理念组织资源库素材,满足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第二,标准化原则,即必须有可依的规范和可参照标准,保证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互换,便于对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管理;第三,结构化原则,即确保网络教学资源的合理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方便操作和使用;第四,科学化原则,即专业教学资源库设计、开发、组织要科学,从根本上保证资源库的建设质量。鉴于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总体思路是:“调研需求,循证设计;统筹规划,科学建设;多元合作,机制保障;开放运营,持续发展”,遵循“设计-制作-集成-应用”的技术路线开发,旨在建成一个内容丰富、实用快捷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平台[2]。基本思路如下:1.在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充分调研基础上,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此为依据,结合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构建出资源库的总体框架。2.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岗位技能和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建设基于职业化、面向岗位任务的课程资源;并搜集包括文本类、图片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等课程中单元及关键知识点对应的素材。3.将搜集和开发的资源,围绕课标进行科学整合,确定资源库结构,设计页面和导航,资源入库,边制作边修改边调整。4.建立资源库推广应用中心,收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资源库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在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调整与改进。积极探索建立资源库运营更新机制,促进资源库持续发展。5.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等虚拟工作场所,通过虚拟工作场所开展实训项目,降低开展实训教学的成本。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框架与具体内容

基于学校、企业、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结合共享型教与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就业服务与管理、技术交流推广等功能的实际需要,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整合企业和专业优质教学资源,构建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内容框架如图1所示。“专业建设标准子库”是在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标准的指导下,以职业岗位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来开发,主要包括:专业介绍、人才需求调研报告、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标准、专业办学条件配置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教字团队信息、专业建设成果等。“课程资源子库”是以《普通机床的零件加工》等7门项目化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以课程项目或学习单元为单位开发课程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课件、授课录像、学习手册、在线测试、工程案例、试题库、课程评价方案、技术资料和参考资料等。“专业基础素材子库”是专业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资源的素材提供地。主要的素材形式有:文本文件库、图片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按应用类型分类,主要有:机械与电气相关技术标准、产品与零件工程图、工艺文件、作业规范、操作说明书等技术文本;企业生产用的各类机床、刀具、夹具、量具、企业产品与零件、生产场景等图片;企业生产过程、学生实习实训、课程录像等影音视频;各类机械机构和机电设备内部结构、工作过程等动画;企业工作项目案例、企业网站链接;课程习题库、试题库及在线测试系统;数字化教材、各类教学课件、校企合作编写的培训教材。

“虚拟仿真资源子库”由仿真动画集、典型机电—体化产品仿真学习包、编程及仿真软件包、自动线安装调试仿真工厂虚拟场景、机电—体化竞赛虚拟平台等5个特色资源包组成。学习者可在一个仿真平台下,建立机电应用系统搭建、程序编制及调试的虚拟环境,根据要求完成仿真训练,以降低实训成本。“自主学习与专业拓展子库”包括精品课程及相关网站链接、校企合作案例、工学结合教学案例、在线测试平台、科技创新与国际交流等。该模块主要为高职机电类专业教师备课教学、高职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自主学习提供服务。学生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录像等多种资源完成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通过虚拟车间、虚拟设备、虚拟实训等资源完成实践阶段的训练,最后通过在线测试平成理论与实践的考核,从而构建“学、练、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与考核体系。“职业培训资源子库”由职业信息、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企业员工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四部分组成。“职业信息”包含机电行业、各个职业的全部信息内容,分别按照行业分类和职业分类来对每个职业做具体分析。还包括企业人才求职信息与个人求职信息、就业咨询。“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包含中、高级车铣工、数控车铣床操作工、钳工、维修电工、工艺员与CAD职业资格取证培训和学习资源。“企业员工专项培训”为机电行业企业生产及相关领域在岗从业人员、高职毕业生提高和更新专业技能,为农民工、下岗人员的再就业提供的专项培训。“技能大赛平台”为全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师生提供专业技能赛事服务,展示比赛场景和参赛选手的风采。“合作企业资源子库”以合作企业为主,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方式,汇集行业领先企业的技术标准、典型工程解决方案等,为同业单位在岗员工或其他学习者的专业知识更新、专业技能提高提供全面的企业学习资源,此资源库主要由企业培训教程、行业企业标准、企业解决方案和产品技术资料组成。根据机电行业企业的特点和人员培训需求,企业培训教程可以分为两大类:机电设备制造企业、机电设备使用企业等单位的员工技术培训。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生产和应用企业的生产标准、使用标准、操作规范等组成相应行业企业标准集合。以校企合作完成的典型机电一体化技术工程案例和行业领先企业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企业所做的典型解决方案组成企业解决方案,为企业、社会学习者和师生提供实际的企业解决方案,提高学习者的工程应用能力。“职教立交桥资源子库”的建设,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职教立交桥的构建,有利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本科的衔接贯通,有利于各层次人才的成长和终身学习,有利于加工制造类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主要由职业教育各学习层次的课程标准、衔接课程标准、教学共享课程和机电专业对口单招考试等部分组成。

三、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体会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体会可概括为“特色、规范、完善、服务”。首先,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体现高职院校和专业特色。高职院校采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具有其鲜明的特色,如项目化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策略与教学的方式方法更注重实用性、互动性和动手性。因此,高职教学资源的设计应围绕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之后将这些知识与行业企业相关知识信息加以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实训实践等课程内容,设计制作出更多普通教学资源库不具备的特色资源。其次,要规范教学资源库建设标准和要求。教学资源库建设应严格制定相应的质量技术标准、归类属性标准、教学资源评价标准以及开发技术标准,规定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框架和基本功能,避免教学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高度共享。然后,教学资源库内容要不断完善、持续更新。新形势下知识技术的变更,要求教学课程必然紧跟更新步伐。教学资源库要利用强大的网络技术支撑,及时获得前沿信息,提高库内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确保专业教学资源库内教学资源优质、先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最后,进一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在教学资源库设计初期,往往只考虑专业教师和学生的需求。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求,工作内容顺应变迁,转岗、待岗将成为职业生涯的高频事件。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担负起劳动者的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及失业再就业培训任务,将教学面向对象扩展到“下岗人员、农民工、社区学习者等人群”,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要求。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9篇

一、突出培训重点,提高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的针对性

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制度、管理方式的不同,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合作的初期,队伍会有诸多的不适应。针对这一现状,一是强化国际标准培训。在组织参加油田外部培训项目的同时,针对海外市场遇到的实际问题,把专家和长期从事国际合作、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骨干人员请进课堂,现身说法,分享经验,重点培训国际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工艺。充分利用海外市场分布区域广、学员与甲方接触密切的优势,大量收集国外现场资料,将现场钻井设计、施工程序、日报表,安全程序、井控程序等纳入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市场,满足了项目发展的用人需求。二是强化涉外英语培训。为提高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坚持涉外语言培训不断线,各专业化公司经常性举办英语培训班,油田培训中心常年举办中、高级外语培训班,回国休假人员可以随到随学。同时,对学员实行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进行成绩测试,测试结果与薪酬挂钩,并及时调整到相应的班级,成绩优秀者再推荐到高校学习,或直接选派到国际项目。

另一方面,与油田外部培训机构合作,拓展国际化语言交流范畴,组织3—6个月脱产封闭式强化培训,重点提高商务谈判和商务写作能力。三是强化跨文化沟通培训。有计划地选派人员参加集团公司及有关机构组织的跨文化沟通培训,并组织人员分区域、分国别开发编写文化风俗读本,邀请优秀外籍雇员到国内举办讲座,帮助外派员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生活禁忌。

二、优化机制,提升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的实效性

创新培训运作方式。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工程,采取多种形式,每年累计培训国际化经营人才3000人次以上。一是模块化培训。针对国际项目人员休假期限长短不一、时间早晚不定、个人文化水平不同、岗位技能要求各异等因素,对回国休假人员采用模块化短期轮训教学方式,把培训内容分割成多个独立模块,“量身定做”培训计划,每次休假期间培训1—2个模块,项目人员可根据个人学习记录和培训要求,随时插班学习,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形成了培训学习和国外工作两不误的动态良性循环。每年培训回国休假人员800人次。二是实战式培训。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把课堂搬到井场,把井场变成课堂”,改变过去教师讲、学员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师学员共同研讨,互教互学,增强了培训的现场感和实用性。三是渐进式培训。对新分大学毕业生,重点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技能的骨干人员,重点进行外语强化培训。根据海外市场分布情况,系统建立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档案,详细记载选拔、考核、使用、培训等情况,并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形成培训——出国——回国轮训——再出国的渐进式循环培训模式。

强化培训内部动力。一是以考促培。坚持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原则,完善“国际公司、境外公司、施工队伍”三级考评体系,制定《国际项目员工考评管理办法》,建立国际化经营人才退出机制,确定了职业道德、外语水平、工作业绩、培训时间等4项考核指标,每年进行考核,结果与评先、晋升、奖惩直接挂钩,并逐年进行修订完善。二是以赛促培。坚持在境外施工队伍中开展赛安全、赛进度,比顽强作风、比文明施工劳动竞赛;在两年一届的工人技能比武中,将国际化的技能操作内容列入比赛项目细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其中,在沙特阿美公司开展的“钻井极限挑战赛”中,中原油田的钻井队一举打破钻机搬迁、安全生产、生产时效3项钻井纪录,创造了阿美公司历史上的奇迹。三是取证促培。所有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资格证和安全资格证。

三、强化保障管理,提高国际化经营人才培养的实战性

完善培训设施和条件。从油田实际出发,制定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基地建设规划,按照突出主业的原则,在国内,建立了石油钻井、井下作业、电工、焊工、井控、安全教育等7大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基地;按照相关国家的劳动法要求,结合海外施工特点,在沙特、哈萨克斯坦、苏丹、也门等国际市场建立了4个海外培训基地,当地员工培训率达100%,形成了重点突出、专业配套、布局合理的基地建设格局。建立钻井和HSE模拟演练系统、双语教学语音教室,开发员工培训网,满足了国际化经营人才的个性化培训需求。同时,优先保证国际化经营人才培训经费,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配强师资力量和教材。通过举办专兼职教师培训班、现场锻炼等形式,使外语教师过好专业技术关,专业技术课教师过好外语关,建立了100多人的兼职教师队伍。采用“请进来”的办法,聘请专家从事涉外教学工作;采用“走出去”的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高水平的教师走出去,到国内外著名的培训机构进修或到境外参加生产实践活动,让他们边实践、边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同时,通过自编、改编、引进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培训教材体系,编写了《涉外钻井工程英语》、《现场急救》、《西班牙语现场口语》等11种公用培训教材,并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同时,还针对沙特、也门、苏丹等海外市场的不同特点,编写了《外籍雇员培训教程》等一批个性化的培训教材,较好地满足了不同语种、不同内容教学的需要。

电工培训教程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安全施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安全工作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也会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先进、新型的施工技术纷纷涌现出来,造成建筑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为了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稳固自身的脚跟,必须要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方式进行紧密的结合,打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和形象,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一些安全设施并没有到位,也没有意识到安全设施对施工的重要性,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安全设施的放置,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并不能将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加以落实到施工的每个环节中,安全施工监管比较薄弱。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施工单位在进行招聘施工人员的时候,为了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往往会招聘综合素质比较低,专业技术水平比较低,价格比较低廉的农民工,由于农民工本身的安全意识就比较薄弱,并且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差,另外,由于相关的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最终会导致相关的安全设施无法得到落实。

3建筑施工环境恶劣。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特点,其施工环境十分复杂、恶劣,比如露天、高空以及工种交叉等诸多不利因素,建筑工程本身又是一项十分巨大的工程,场地狭小并且立体交叉,就会导致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恶劣,如果没有将安全生产设施加以落实,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二、新技术与工艺的应用与创新

1新技术应用。(1)电渣压力焊。电渣焊具有着诸多优点,比如焊接速度快、接头可靠等优点,与传统焊接方法相比,其能够节省25%左右的能源。冷挤压接头能够适应各种施工环节,其接头质量非常可靠,并且具有着较强的抗震结构。(2)整体式提升外挂架应用。通过外挂脚手架的使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周转材料的使用,在施工时,能够多个单元同时作业,相互之间是独立的,并不会相互干扰。随着主体施工,外挂架也随着层次增加而进行增加,直到封顶后由塔吊将其送至地面进行拆除,在施工过程中,仅需要进行一次高空搭设一次,能够有效的避免落物伤人事故的发生。(3)现代管理技术和计算机应用。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应该积极的引用计算机技术,通过动态控制对施工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有效的优化人、财以及物的动态配置,通过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比如CAD以及网络计划管理等技术,能偶有效的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能够达到减少重复劳动的效果。

2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应该积极引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各种传感器和互联网进行结合,可以在塔吊上安置这些先进的设备,比如摄像装置以及传感器,这样就可以在办公室内随时的查看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及时的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以及质量情况,能够有效的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几点建议

1思想认识上,人民生命财产高于一切。(1)提高企业各级领导的认识。相关的管理人员和主要负责人,必须要重视安全生产问题,其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也会直接危及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做到预防为主,能够正确的处理好生产和安全之间的关系,将安全和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一旦在安全、进度和经济效益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应该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2)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够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必须要建立完善、科学的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其主要责任就是真正落实相关安全规定和标准,审批安全生产措施以及施工方案,定期的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并且对存在安全问题的施工环节,提出修改意见,定期的进行检修,从根本上保证安全施工。

2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1)为了能够达到安全施工生产,必须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并且能够熟悉的掌握相关安全的规定和标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够真正的履行自身的职责。(2)强制对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由于我国施工人员本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施工单位必须要对其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进行施工的时候,能够有效的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存在。相对于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必须要保证其持证上岗。

3健全制度,严加防范。(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要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增强各级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心和意识,比如电工人员必须要认真落实各种线路,检查电器设备的防护性能,避免出现漏电和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机械人员必须要认真检查各种机械设备,严格的遵守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的出现,做好机械设备的检修和日常维护工作。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由于建筑工程本身具有着结构复杂、交叉作业以及多层作业等特点,就会导致安全隐患可能存在各个施工环节中,所以,在进行施工方案编制的时候,必须要对这些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预防分析,从技术和管理上对其进行全面的保护措施,并且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能够让施工人员熟悉的掌握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数量的日益增加,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施工单位必须要消除侥幸心理,从意识上提高,从制度上加以完善,将安全责任制度得到落实,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秋生,等.建筑工程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全国建筑业企业项目经济培训教程编写委员会.施工项目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上一篇:中医药文化设计范文 下一篇:语言专业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