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6:56:20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工学实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267-02

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

《电工学》课程研究的是强电和弱电中共性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是工科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的特点。其实验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重要的基础课之一。目前我校电工技术实验室每年需承担全校所有的工科专业近百个班级学生的《电工学》实验教学任务,是学校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分析基本能力的人才的重要基地。《电工学》实验课程多数安排在大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实践课程,因此,本着从基础实践教学开始,尽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思想,基于《电工学》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二、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为核心改革电工学实验教学模式

在大多数工科高校中,电工学实验教学面向全校的工科专业且为学生进入大学接触到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因此,一方面,电工学实验教学具有教学任务繁重、重复性高以及教学内容基础性等特点;另一方面,电工学实验教学又具有内容覆盖面广、学时数多、学生易于接受等特点。考虑电工学实验教学的特点,我们依托部级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学校对于电工学实验教学的支持,以转变教学思想和观念为先导,从重整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项目、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机制和改善教学环境等几个方面探索和不断深化电工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重整实验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充分贴合,转变教学观念。我校以往的电工学实验教学任务多数由实验教师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理论课教师参与较少,这就导致部分实验教学的内容跟不上理论课程的变化,实验内容中的知识点陈旧,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少。因此,为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充分贴合,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学校“质量工程实施规划”中要求理论教师必须每学期进实验室指导实验教学,通过与理论课教师进行深刻的交流沟通,重新整理了教学知识点和实验内容,针对课程的特点和理论课程改革的方向,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由浅入深的、理论与实践充分贴合的、注重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电工学实验课程体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明确电工学课程所学习的各个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贯通起来,解决现有知识点难以综合及实验项目之间关联性少的问题;第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解决一直困扰多个高校的理论与实际脱轨的现实问题;第三,将实验与应用创新相融合,在实验以工程应用为主的基础上设置以创新试验为核心的实验项目。

在电工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教育不应该只是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电工学实验作为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实验课程,应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应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理论知识切实解决实验中的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培养他们操作实验、设计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进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压抑和阻碍人的创造力。教师要意识到学生的创造力不应该被束缚。因为创造力强的学生常常探究那些不符合常规实验要求的知识领域,在本来繁重的教学任务中又为教师增加了教学负担。教师的这种看法显然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想要充分发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思想必须转变。

2.实验项目层次化,因材施教,多环节助力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较强的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个性突出、基础宽厚、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了解专业技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引领学科专业领域科技与管理的发展潜质,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良好的外文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注重加强学生有关学术研究方法和科研方法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如何保证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的培养目标,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首先,针对基础课程服务众多学科专业的现状,我们从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和工程训练需求出发,实现实验项目层次化,构建了覆盖各学科的电类基础课、形式多样、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全校电类和非电类专业学生提供“菜单式”的实验教学服务。着重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实验结果具有变化和不确定性、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和探索性、少有现成方案借鉴的实验项目。基础层即基础技能型实验项目,该层次的实验项目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实践技能;综合层需体现综合设计性的实验项目,该层次将课程内知识点进行初步融合,将设计的思想引入到实验中来,是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实验项目;应用层即工程实践型实验项目,这个层次的实验项目需重视工程应用背景,强调问题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学生可以分组合作完成,既让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了发挥,又可以带动程度稍弱的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创新层即研究探索型的实验项目,这部分实验项目具有研究和探索性,可以为能力较强的学生带来创新探索的机会,在这部分实验中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次,在实验教学的其他个环节中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在实验预习中,原有的方式是只写预习报告,这就使部分积极性较差的学生只是形式上抄袭他人预习报告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预习,导致实验环节中这些学生更加被动,只会听老师教,不会养成主动实验的习惯。因此,我们有必要改革实验预习方式,引入课前答题的形式,在每次实验开始前五到十分钟的时间里,由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即激发了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又达到了教学效果。而在实验考核的环节中,以往的电工学实验的考核方式仅仅是检查实验数据和完成基本的实验数据处理,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检验学生的实验水平,也无法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此环节,我们更加注重实验的过程,认真观察学生实验的方式方法,并将实验报告布置得更具有开放性和论述性,使学生在处理实验报告的过程中尽量地多查找学术资料,即促进了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又通过学习启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增加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平台。由于电工学实验教学任务相对繁重,以往的实验模式比较单一,即学生只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实验室完成既定的实验项目即可。这样就限制了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因此,结合电工学实验教学集中教学的特点,我们将完成规定教学计划后的实验室按照指定时间为学生开放,利用实验室空闲时间面向学生设置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参加学院、学校、全国性的各类科技竞赛,指导学生申报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多样化模式的实践指导,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实践技能的同时,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开放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开放性实验模式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目的,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与较常规实验更具有提高层次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如自主开发的小发明、小制作等形式。学生经过多重模式的实践指导,一方面巩固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加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同时也在开放性与综合性更强的开放实验或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创新思维与能力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与训练。

4.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改善教学环境。学生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离不开教学环境,即教师的水平和学生的实验条件。组建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促进实验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与教学质量并行提高是实验教学改革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我校电工技术实验室中心成立初期,实验人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年龄偏大、学历较低;近几年,学校和学院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并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制定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及一系列相关政策,采取了多项措施,加快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基本建成了一支思想素质好,教学水平高,学历、职称、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学校鼓励专职实验教师中的青年教师承担实验室建设工作,鼓励硕士毕业生留校承担实验教学工作。安排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予传、帮、带。加强现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鼓励实验教学人员参加学术活动,撰写科研和教学论文。在提升实验人员理论水平的同时,实施“质量工程”建设,通过健全、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的管理和考核机制,促进建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激励引导机制,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教学工作向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除了教师素质的提升,学校还大力投入建设电工技术实验室。目前,电工技术实验室刚刚更新改造完成,所拥有的实验设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实验环境较以往大大提高,可以支撑多个层次实验项目的设置,保证学生良好的实验效果。

三、结束语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字】:“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探讨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a matter of national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production line to train skilled personnel as the main target, emphasizing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industr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vocational schools level.Keyword: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explore

中图分类号:F8

当前职业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职业教育师资发展水平不平衡。职业学校教师担负着专业技能教学任务,有些教师是从师范学校毕业或从普通中学文化课改行教授专业课,善于教授书本教材知识,对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不能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问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先进技术,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或者找不到与本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学非所用。

(二)、职业教育岗位整体薪酬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双师型”人才。很长时期以来,职业院校的收入分配制度与人力资本地位不相适合,工资水平的增长难以与职业院校发展形势保持同步,大部分院校为“双师型”教师提供的薪酬远低于其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

(三)、教师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经验。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从其他院校调入。虽然很多院校对专职教师提出了专业实践的要求,但是由于来源单一,工学矛盾等原因,多数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现场指导能力都处于弱势,与职业院校真正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渊博和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还存在较大差距。

(四)、职业教育现行的职称评定标准存在着“轻教学、重论文,轻应用、重研究”等问题,这在无形中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发表著作和完成论文等硬性指标上,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的概念与作用

“双师型”教师概念是职业教育界为了突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促进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而提出的。根据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提出的双师资格教师应符合的条件,以及各个职业院校的普遍做法,“双师型”教师的普遍定义有以下几种:①双师即双职称,具备不同系列的两种职称的教师;②双师即双证书,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同时获得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③双师即双素质,既要具备高水平专业理论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又要具备熟练专业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实践操作。④双师即双来源,既有来自专业院校和教师资格培训院校的教师,还有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综合以上四种定义,本文所指的“双师型”教师是以专业素质和行业素质为内涵,以教师职称和技术行业职称为外在特征,具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和熟练实践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师。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双师型”教师在本专业中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工作经验,能讲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把专业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完成职业教育理论和技能的教学任务,开拓创新,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所以,构建“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引导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建设探讨

目前“双师型”教师资源稀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①引进对口专业的优秀人才。通过文化和技能考试,择优录用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到生产一线引进对口专业的工程师。②对本校既有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的任教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相互交叉渗透,融会贯通。例如,技术性强、危险性大的电工专业,电工技术集电子、电工、钳工、计算机等技术于一身,电工专业的教师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应系统培训电工、钳工和计算机知识,并将课程整合;电工专业教师专业应达到技师水平,其他相关专业应达到高级工水平。③到专业对口的合作高校或国外培训。相比较而言,专业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齐全,技术水平领先,定期安排职业教育师资到高校培训进修,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对于研究认真和工作努力的专业教师,应适当提供机会去国外培训,让教师学会操作先进机械,掌握高新技术。④深入生产一线,提高实践技能。例如目前十分热门的汽车维修专业,要掌握发动机修理、汽车电子等技术,要能拆装行走系统,钣金校正汽车外壳等,教学难度很大。教师应深入汽车制造和维修工厂,逐个岗位进行实习。

四、“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细则

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各个职业院校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这给职业院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职业院校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师资人才的竞争。建设素质高、高效精干、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职业院校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则是建设精英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加强绩效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综合运用绩效评价结果,让绩效评价结果与劳动合同续签及劳动合同年限确定、职称评聘、学科带头人评选、职务晋升、培训深造机会、绩效工资分配等挂钩,从而催进“双师型”职业教育教师的建设,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人才。

“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绩效评价体系具体设计方案:

考核对象:所有在岗师资。

考核原则: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

考核组成员: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年级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成员。

考核绩效分配原则:采用100分制,加分不封顶,奖励分值20元并根据学校效益及奖金总额水平定期调整,教师个人绩效工资=绩效考核得分*20元。

考核内容:

第一部分 教学工作量(40分)

规范要求(40分):考核教师自然周工作量多少,自然周工作量包括教师实际上课课时数。按照实际课时情况确定平均工作量,教师满课时分值为40分。

扣分标准:1.满工作量的教师绩效得满分;2.工作量超出的,由考核组成员核定计入加分,班主任教师加5分;3.因学校安排造成工作量不达标的,视为达到工作量;因教师个人原因协商减少工作量的,相应扣分。

第二部分 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过程(25分)

备课(5分):备课书写清晰,内容齐全,体现学科特点;教后总结具体充分,能够体现教学情况,总分记5分。由教研组评议,教导处二评和校长室总评,优秀记5分,良好记4分,一般得3分,较差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

课堂教学(5分):教学目标明确,突出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得当,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态度端正,因材施教。总分记5分。由教研组评议,教导处二评和校长室总评,优秀记5分,良好记4分,一般得3分,较差得2分,不合格不得分。多次考核按照平均分数计算最终得分。

实践技能培养(10分):能举一反三,将教学内容反馈到实际操作当中;善于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亲自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具有教师系列职称,同时获得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总分记10分。由教研组评议,教导处二评和校长室总评,优秀记10分,良好记8分,一般得6分,较差得3分,不合格不得分。

其他(5分):教师应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记5分,没按时完成的后续补完后得3分,没完成不得分。课时调配由教导处安排决定,教师不得私自调课,发现一次扣3分,上课迟到15分钟以上记旷课,扣3分。

第三部分出勤(10分)

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按时参加考勤。有事需提前向校长室请假,电话请假销假后需补齐相关手续。病假需出示医院证明,特殊原因请假者需提供相应证明材料。教师在上班时间外出必须落实外出登记,写明外出原因,不履行登记手续的视为擅自离岗。考勤人员必须公开公正执行考勤制度,不得。

评分标准:一个月内出满勤记10分,以学校考勤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迟到、早退、值班不到岗和无故不参加会议者每次扣1分,累计5次者本项得0分。教师因个人原因请不超过一天的短假,2次以下不扣分,2次以上每次扣0.5分。教师因个人原因请假超过一天,2次以下不扣分,2次以上每次扣1分。教师病假、婚假、产假、丧假等按照学校管理规定进行管理,超过规定时间的按个人原因请假处理。

第四部分教学科研成果(15分)

教学质量(5分):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学校的考查科目质量调查中合格率80%以上,组织参加各项专业相关比赛。合格记5分。

科研成果(5分):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科研培训,不无故迟到、缺席,合格记5分;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参加各种教学论文评比和课件评比,每季度完成一次以上参赛任务,合格记5分;积极参加向有关专业刊物投稿的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文章被刊用或得到奖项加2分;每获得一项相关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加3分。

学生满意度(5分):每月组织学生民主不记名满意率测评。满意率90%以上记5分,满意率80%以上记4分,满意率60%记3分,满意率60%以下记0分。

第五部分师德建设(10分)

评分标准:遵纪守法,服从学校安排;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成果突出。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关心学生,有教师风范。合格记10分。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本项记0分:教师有违反学校规定的行为,例如有偿家教、校外违规兼职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无正当充分理由不服从学校安排,未完成规定教学任务。

第六部分其他加分项目

教师主动申请或承担科研课题研究,并按照计划完成,按校、县、市、省、国家等级课题分别加2、4、6、8、10分;

教师个人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专业竞赛,获得校、县、市、省、国家等级奖项的分别加2、4、6、8、10分;

教师撰写论文或教学经验材料,在相关正规刊物发表的,每篇按照校、县、市、省、国家等级分别加2、4、6、8、10分;

备注:获得校、县、市、省、国家各类竞赛一二三等奖的,在以上加分的基础上再加上5、3、1分。

【参考文献】:

[1]李永康.试论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屈孝初.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湖南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学报,2006,(4).

[3]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谭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5,(4).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现状;数控机床;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工业科技成了当今重要的组成部分,机电一体化科技是必不可少的。机电一体化综合运用多个系统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信息、电力电子、软件编程等技术。机电一体化根据系统技术的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使整个工程技术能够达到多功能、高质量、高效率、低能耗。

1机电一体化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作为一门自身体系的新学科,已经进入了各个高校专业设置。机电一体化由多个系统化技术组成,根据各系统的功能目标合理组织配置与分布,在多功能高效益、低耗能的情况下来显示出它的特点及利用价值,通过优化组织结构系统,使整个功能系统成为机电一体化系统而转变为机电一体化的产品。我们要先分清楚机电一体化的真正含义,绝对不能与机械电气化相混淆,机电一体化主要包括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上述综合技术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一些技术组合;而机械电气化则是属于机械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的一种转变趋势,机械电气的主要功能是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机械来进行作业。但是如果说想要发展到机电一体化这一地步,其功能属性就不相同了,装入电子装置,或电子软件,就取代了这些机械零部件,还能产生一些新的功能,解决不少人工操作程序和机械自身的维护和诊断。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诞生,它既解决了人体感官问题也解放了人手脚劳累的问题,它是智能化的表现,也是机械电气化本质上的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问世,在那个时期被称为初级阶段。在那个年代,战争促进了电子产品和机械产品的结合。战争结束后,经过了进一步的研发,慢慢地往民用方面转产,给战争后经济恢复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在那个年代虽然研发了,但技术水平不高,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未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从而没有大量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这个时期可称为机电一体化的中期,那是将产业兴旺发展时期,国家上马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以及温控电控技术,为发展机电一体化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机电一体化到了20世纪末,经过广泛应用后,这种技术又向智能方向迈进。科学家们通过深入研究,逐步研制出微型计算机,光学也融入机电一体化,对现在的研制维系加工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微电机一体化、人工智能技术以光纤技术迈进了一大步。网络的知识、科学的发展对研究机电一体化以其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促使我国工业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逐步完善将形成一个完整科学运营体系。

3机电一体化的应用

当前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电逐步走向整体化、数字化和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应用越发的广泛,机电一体化已应用到现代轻工、重工、军工等行业。下面以数控机床为例,简要说明数控技术在数控机床上机电一体化的应用。由原始的普通机床研制出现代的数控机床,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机床的结构、功能以及自动化操作和控制精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主要表现在多主线式结构、开放性设计、紧凑型的结构、数控编程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多功能控制等。上述这些程序在数控机床上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4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从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发展的方向来看,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4.1智能化

智能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机电智能化是科研工作者日益研究的目标,像高科技产品智能机器人的运用以及数控机床的应用,都很受欢迎。但智能化与自动化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区别。智能化主要是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模拟人类的智能去思维判断,逻辑推理,具有主动的决策能力来取代人的脑力劳动,而取得更高的目标。

4.2数字化

微控制器产品的出现,给我们的机电产品进行数字化奠定了长期有效的基础,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机电数字化设计与开发开辟了道路,有利于将来数字化机电产品的远程操作和维护。

4.3网络化

近年来网络的兴起,给国家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到一起,有利于人们了解全球的经济动态。而机电产品的成功,与其自身的质量是分不开的,随着网络的普及,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逐渐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当中。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它使人们在家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无一不是朝着网络方向发展。

4.4微型化

微型化是把机电一体化产品向微型方向发展,如微机电产品,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低耗能等特点,在军事、医疗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它融合微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新发展方向。

4.5绿色化

工业化发达了,随之而来人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提高,经济上也得到了很多实惠,在物质上也得到了享受,同时,也给我们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呼吁起来,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所谓绿色就是我们所用的产品必须是低能耗、低耗材、低污染,有利于回归自然的产品。在整体的设计、制造、使用过程中,对人的身体健康、对生态环境都是没有危害的,而且很多的资源都是可以分解再利用的,这样不仅使产品的可用率得到了提升,最主要的是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机电一体化绿色产品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5结语

机电产品一体化是现代许多科学家要研究的课题,随着新产品的研发,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占领了各行各业的市场,使我国各行各业制造发生了战略性的变革。传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朝着高性能、智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也给国家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徐创业 单位: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钟燕锋,王锦红,简志雄,黎川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C]//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南六省(区)2010年第28届年会论文集.2010.

[2]张艳萍.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及趋势[N].山西科技报.2009.

[3]于清洋,周维佳,李斌,李志强.一种适用于多指灵巧手的机电一体化驱动器概念[C]//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十一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4]王勇勤,程燕青,龚剑霞.加强电气控制课程建设,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机设专业开设机械电气自动控制课程的实践与探索[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4.

电工技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2-0116-02

洛南县职教中心是一所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占地面积72066.46平方米,建筑面积42211.8平方米,有固定资产3950万元;有教学楼4幢、实训楼1幢、宿办楼2幢、办公楼1幢、学生宿舍楼3栋;实习实训设施设备4254余套(件),实习实训室44个(其中专业实训室30个);开办专业13个(即医疗护理、电子电器、焊接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服装车工、鞋业工艺与制作、畜牧兽医、工程机械、数控技术、石油化工、幼儿英语教育、女子形象设计、叉车操作);学校现有教职工178人,其中专任教师169人,双师型教师46人;在校生3699人,46个教学班。学校承担着正常的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的同时,还承担着全县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农民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任务。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走活了“招生――培养――安置”三步棋,走出了一条“教学――实习――生产――经营――服务”一体化的路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兴农示范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省级重点职校”等称号,并在我县教育系统06--08年度综合考核中分别考评为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

一、办学方向更加明确

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按教育规律办事,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技能培养为重点,面向市场办学。按照“招生一培养一安置”的工作思路,追求“三个满意”的目标:即“管好,让家长满意;教好,让社会满意;成才,让企业满意”。创出了一条“教学一生产一经营一实习一服务”一体化的办学路子。

1.完成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过客观分析,多方论证,制定出切合学校实际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目前办学规模、校园规划、图书、实验设备、专业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等方面基本达到规划要求。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高中低搭配,长中短结合,开放型、实践型、多样型、现代化的部级重点职业学校的目标。

2.顺利实施职教资源整合。2007年7月,县委、县政府研究决策,实施职教资源大整合,按照“牌子不变、渠道不乱、集中办学、统一管理”的整合思路,将原隶属于农业部门的县农技校、农广校、农机校,隶属于人劳部门的就业培训中心等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统一并人我校,通过一个多月艰辛细致的工作,顺利完成了整合任务。从而扩大了职教中心的办学规模,加快了职教中心的发展步伐。

3.灵活机动的办学模式初具雏形。我们采取多途径办学,摸索出灵活机动的办学模式:一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派出人员深入用工单位,具体了解用工条件,紧扣用工条件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二是模块式教学。我们就专业内容,划分为若干模块,分模块教学,实行模块结业;三是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可以先学后工,也可以先工后学。特别是先工后学,学生进工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获得一定的报酬,然后再进校继续学习,以求更好地发展;四是试行学分制教学。凡计算学分的课程,学生要参加正常学习,经考试和考核两种方法,合格者才能取得该课程(含实习实训)的学分;五是产教结合。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相继建起了学生装定点生产厂、建筑工程队、门诊部等,。这些专业实体既是学生实习的基地,又是学校的创收项目,还解决了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们累计争取省、市、县投入和培训补贴1673万元,自筹资金,累计投入资金32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使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先后修建办公楼、实训楼、教工宿办楼、综合培训楼等,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改造学生宿舍、修建临时实习车间、学生灶房、厕所等140余间;新征建设用地26.5亩,装备专业实验实训室41个,硬化校园道路及篮球场1000余平方米,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

2.实习实训条件日臻完善。我们先后建起了实训大楼,购置实习实训设备,使实习实训设施由原来不足50套(件)增加到现在的42545(件),专业实训室由过去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实习实训室44个(其中专业实训室30个);从而使各个专业均有较为齐全的实习实训设备。

3.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校建立的校园网站,目前的主要功能有新闻浏览、网络报名、作业提交、成绩查询、网络留言,为整个校园提供全面的网络服务,提高了我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全校现有计算机584台,有标准化机房6个,全部接入互联网,有多媒体教室6个,极大地方便网络办公和网络教学。

三、内部管理得到强化

1.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我们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一是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规范;二是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参加“师德报告会”,观看教师礼仪视频资料,进行骨干教师和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三是召开师生座谈会,开展师德师风评议活动;四是树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2.重视学生素质培养

(1)建立三级德育网络。一是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核心,由班主任、班委会、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德育网络;二是以学校为单位,以校党总支为核心,以政教处、团委为职能部门,由教务处、总务处、实习处、办公室、妇联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三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德育网络。(2)搞好三级入学教育。每学年开学,先让学生接受三级入学教育:一是学校举行入学教育报告会,从学校的各项制度教育人手到职教与个人成才,做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每个学生接受教育;二是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从专业的发展趋势,到专业的作用和要求进行系统的教育;三是班风学风教育。(3)开展德育系列活动。根据学生实际,坚持开展“军训一周,受益一生”、“让纪律为我们导航”、“我和学校、班级一同成长”、“知法、守法、用法”等系列专题教育,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3.加强三支队伍建设

(1)建设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的班子队伍。我们以创建“和谐

班子”活动为载体,以提高班子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的,以建设一支高效和谐的领导班子队伍为目标,强化班子队伍建设。一是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把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学校发展上来;二是努力提升成员班子驾驭全局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教育班子成员发扬顽强拼搏、团结战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四是健全制度,强化自律意识,加强班子成员的廉政建设。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我校班子成员思想素养、业务素质、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高。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开拓进取、敢闯敢于已成为自觉行动。

(2)培养了一支业务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我们十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培养。一是要求教师在岗提高。学校制定培训目标,个人定出培训计划,学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计人教师业务档案;二是积极参加国、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选派责任心强、有专业基础的教师到有关院校进行培训『,培训结束持大专院校颁发的合格证回校进课堂;三是派往工厂实践学习。派教师到工厂的操作车间,直接在技术岗位上提高自己的技能,掌握技能后网校任教,使专业教学和岗位相对接;四是面向社会聘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人到校任教。三年来,我们共有54名教师参加国、省级培训,有50多名教师通过函授、电大等形式提高了学历层次或获得第二个专业,100多名教师参加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单向技能培训,从而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

(3)锻炼了一支管理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坚持培训和管理并重:抓培训,我们将班级管理分文18个模块,以模块为单元进行专题培训,提升了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班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抓管理,我们严格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定详细、科学、可行富有职业学校特点的班级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把班级管理和班主任考核紧密结合,将考核结果与班主任的评优树模、评职晋级、考察学习紧密联系。

4.加强教育教学管理

(1)狠抓教学改革。近年来,我们狠抓了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教学改革,收到良好效果:一是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二是优化课程设置,删掉不必要的内容,增加就业岗位急需的内容,使专业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三是调整课程结构,把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比例适当调整,增加部分专业的进企业实习时间;四是建立新的质量考核体系,把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作为教学效果考核的主要内容,每个专业每周必须进行一次以技能比武为主要形式的技能考核。

(2)规范常规管理。我们紧紧抓住以下教学常规管理环节不放松:①成立学校教学督导检查组;②落实集体备课制度;③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④明确教案的备写要求并检查落实;⑤规范上课、辅导、批改作业环节;⑥实行教考分离,严格考试考核;⑦坚持听课、评课制度;⑧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通过强化环节管理,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3)强化教育科研。一是完善教育科研网络体系。形成学校――教务处――教研组――教师四级一线的管理网络;二是规范制定教科研计划。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制定后,各教研组制定相应的计划,通过全组讨论后执行;三是加强教师业务理论学习。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立业务理论学习笔记,每期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研究论文,每期举行一次经验或论文交流会;四是教研活动扎实开展。严格实行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心得一条龙的教研活动;五是召开课题专项会议,召集相关教师开展课题研讨会、交流会;六是进行汇报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赛讲,开展互相听课、评课活动;七是结集印发《教育教学论文集》。

5.后勤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后勤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后勤服务,我们编印了《总务后勤工作职责制度汇编》,明确了总务后勤人员工作职责。健全了学校财务、水电、开支、公物、基建、维修等各项管理制度,强化了总务后勤人员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形成了“抓落实,讲效益,重节约,求满意”的良性长效机制。

6.平安和谐枝园业已形成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严格的门禁制度,晚自习后护送学生制度、节假日安全值班制度、矛盾调处制度、一日三查制度、刀具检查收缴制度等。每个教职工都有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把不安全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全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势,三年来我校未发生一起校园安全事故。

7.重视卫生防疫工作

我们着力抓好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以及食品卫生工作,制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整治方案》、《校园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疾病防控预案》,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从改善校园卫生条件和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做起,卫生工作作到日检查、周评比、月小结。我们建立了食品购进索征、台帐、留验制度,对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要求持证上岗。整个校园于干净净,人与自然和谐,食品安全放心。

四、招生安置逐步走向规范化

1.招生逐年增长。我们始终把招生当作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使招生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招生人数逐年增长。我们的做法: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今年县委、县政府就招生工作召开了二次专题会议。县局领导多次从政策、措施等方面予以倾斜,并亲自到校指导招生工作,为完成招生任务奠定了基础;二是各中心校、初中校全力配合做好工作;三是实行学校班子成员包校、教职工包村组制度。对生源对象实施全覆盖、全跟踪;四是创新招生宣传模式;五是走联合办学之路;六是建立激励、制约机制,设立多种奖项,调动多方工作积极性;七是对学生实行学费减免,仅今年就减免学费达50多万元。

2.学生稳妥就业。我们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确定专人负责,在人力、财力上予以倾斜,开设就业指导课,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和引导学生在本地创业,自主就业实现人生价值。三年来学生的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

五、服务经济建设效果显著

1.积极开展“科技下乡”工作。我们积极开展了“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业人员,深人各个乡镇村组,按照产业分布,有针对性的开展了烤烟、蚕桑、药材、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_近3年共开展“科技下乡”18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00余次,培训人员达5000多人,覆盖全县各个乡镇。

2.狠抓成人短期培训工作。职教资源整合后,我校的成人短期培训取得显著成效。年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一是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乡镇干部会、村组群众会、乡镇逢集日,利用有线广播、宣传车、宣传专栏、印发传单等办法;二是确定培训内容。通过调查、论证、确定了机电类、农林类、信息类、服务类及农机驾驶五大类,社区医学、数控技术、电工电器、电子装配、焊工、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畜牧兽医、工艺装潢等培训专业;三是狠抓培训管理。我们根据实际,调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并加强备课、讲课、辅导、实训、考核等环节的检查、指导;第四做好培训后的就业推荐工作。基本实现了“报到一批、培训一批、安置一批”。

上一篇:电路实验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电工学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