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18:24:29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中美文化比较在阅读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这里笔者想起了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为什么你们在阅读《中国日报(英文版)》时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阅读《纽约时报》时则有时很难读透文章的含义,这就是因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这里所谈及的美国人思维方式似乎与中美文化比较无关,实则不然,一国国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国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在文章的写作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中美文化比较下的教学方式,将能使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下来阅读外文,这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参与感。但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我们教会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来看待美国人的问题,而不是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在实施比较文化教学时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说没有长时间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也无法形成美国人式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呢?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比较文化元素的选择,以及对该元素的释放环节上下工夫。(2)中美文化比较在听说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不难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语言习惯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国人较为含蓄,而美国人则较为直率。从美国人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中还能发现,他们更习惯于直线思维和对数量参数的应用。这些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不仅与他们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离,也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也需要使学生从总括层面来把握美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对特定事物的态度。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对中美文化比较知识的传递。与上文的价值取向一致,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否需要应该建立起学生思维的转换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将影响学生在听说能力训练上的实效性。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应在特定的情境下来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练掌握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与交际形式。从以上阐述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化比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在阅读和听说训练上的成绩。

2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建构的途径

2.1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2.2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2.3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3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4小结

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和教学实践机制的讨论,具体的建构途径包括: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学生 议论文写作 问题 对策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说、读、写、译是最基本的五项技能。写作相对于其他技能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薄弱的环节,它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体现了学习者思维和语言的综合能力。写作题材包括了记叙与描述(Narration & 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与说服(Argumentation & Persuasion)。接下来,笔者将就英语专业学生在以Campus Love为主题的一篇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策。

一、学生在议论文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观点不突出。

在这次写作中,学生需要以Campus Love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表明自己是支持还是反对的观点,有的学生是皆可:On one hand,its existence has its own rationality; on the other hand,this kind of attachment is also risky.这其中的原因应该是对议论文的写作不熟悉,老师必须强调学生要有鲜明的论点,才能在后面的论证中更有说服力。

(二)句子冗长。

同样在这篇议论文中,有的同学没有遵循简洁明了的原则,出现了许多冗长累赘的句子,例如:

1.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re and more people have a tendency to make acquaintance with stranger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even fall in love with those cyber lovers.

2.Is it wise to fall in love with someone you have never met in person·

3.Cyber lover’s style is not the king you like desperately,but the tragedy is that you can’t find this only through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4.It has been a common practice for college ss to find their boyfriend or girlfriend on campus.

5.Fall love with in college have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for college ss.

6.They just take advantage of it to kill time.

7.Besides,campus love can bring about many psychological problems for campus students.As is known,frustration met with in campus love has been a leading cause of the increasing tragic events,such as suicides,murders,violent actions.

8.For ss who concentrate on campus love,would affect their academic study more or less.

9.So only through long association can we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 person.

10.They will spend time on having meals together,going out together and even studying together in order to develop their relationship.

11.We have seen many soap operas or read many love stories,in which the heroes and heroines fall in love with each other the instance they meet each other.

(三)主谓语不一致。

1.Many bad guys,they tak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to occupy someone’s love.It is not to protect someone they have never met in person,but to get money or others things from the “cyber love”,and even destroy her/his life.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 英语专业 毕业论文 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254-02

引言

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毕业论文是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2004年开始实行的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本科教学评估方案中毕业论文的质量被列为一级指标,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观测点。作为外语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语言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进行检验的重要手段,是外语教学深化的重要过程。

目前,国内关于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指导对策分析,其研究方法多以现象描述和宏观讨论为主,如王秋华(2002),王崇义(2004)。一些学者如穆凤英(2001),孙文抗(2004)颜静兰、倪巍(2005),对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探索了学生和导师对做论文的认识,以及论文辅导和评判的常用方法。另外,针对学生本科毕业论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比如选题、论文摘要写作、文献引用规范等等,周川、王婷(2010),张轶前等(2007)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也有学者如郭强(2004)开始探讨基于网络的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教学。

综观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针对我国综合类院校开展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调研,对我国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研究还很缺乏。针对国内现状,本文选取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为研究对象,为了解国内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现状提供参考,并为体育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毕业论文选题与研究方法

和综合类院校相比,体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既有其共性又有鲜明的体育特色。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为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而恰当地选题,注重选题的原则,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符合自己志趣,适合个人研究能力,难度要适中。在研究方法运用方面,提倡多样化的研究方法。

以2012届毕业生为例,本届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共115人。其中,许多同学的选题与英语语言现象研究和英语学习有关,并结合我校实际进行了一些校本研究,如论母语负迁移对隐性语法学习的影响:以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为例;Oxford学习策略量表(SILL)在北京体育大学术科专业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等等。也有一些同学选择了与体育相关的选题,并有机结合了英语语言研究和文化因素,如篮球英语教学对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对体育经纪人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体育英语词汇习得途径探究;西方媒体对于中国女运动员的塑造——英美报刊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等等,这部分同学的选题有着鲜明的体育特色。有部分同学选择了以某一视角研究分析文学作品,如:泪水中开出的花朵——唯美主义视角下的王尔德童话之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之文体学分析;揭开人性的“黑面纱”——《牧师黑面纱》中的心理原型研究等等。还有一些同学从特定的视角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翻译研究、语言学理论及方法研究,如: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大学》英译的对等关系;从功能对等理论的视角研究体育新闻的英汉翻译;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释义(Paraphrase)能力分析——转换生成语法的视角等等。

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选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得到一次实际的运用,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强调要有意识地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课程的教学中。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科研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实践环节,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阶段。

北京体育大学英语专业2012届毕业论文总体上来说,选题基本合理,论文结构比较完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体现了学生一定的科研素质。经统计,本届优秀论文7篇,占论文总数的6%;良好论文42篇,占论文总数的36.5%;中等论文41篇,占论文总数的35.7%;及格论文25篇,占论文总数的21.7%。经论文答辩、专家委员会评审《足球现场解说特点的研究——以2007~2008赛季和2010~2011赛季欧冠决赛Skysports的足球解说为例》和《从句法层面看当代书面汉语的英文化现象——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获北京体育大学2012届本科生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

一篇毕业论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章是否有新意,即论文中表现作者的新看法、新见解、新观点。本届论文学生主要采用以下三个角度撰写论文,体现一定的创新意识。

第一,学生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及看法。

第二,学生运用不同的视角或新的研究方法重做已有的课题,得出新观点和新的结论。

第三,学生运用已有的研究方法或实验方法研究新的对象,尤其是有针对性地研究体育院校学生具体案例,从而得出能反映体育类院校学生实际学习特点的研究结果,并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三、存在的问题

学生做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术基础薄弱,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和处理他人文献的能力较弱。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 要: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以及英语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的描述,作者提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文章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五个方面。作者认为,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水平。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3.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例如:介绍某种操作程序,解释某种抽象概念,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等,其写作目的决定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段的使用。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语篇模式的分析、说明文教学的描述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大学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出现的说明文体裁语篇模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三、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1.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和组织结构

不管说明文文章属于哪种语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阐明要说明的问题;正文:呈现证据来支持其观点;结论: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

例如:第二册第九课“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属于“一般—例证型”(generalization—exmaple)体裁结构,这种体裁结构模式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和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其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证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过作者夫妇真实的一次度假来回路程上的经历,对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亚和回来时穿越乡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已经在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一个追求快节奏的国家,这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作者进一步从三个具体方面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不等以后,只争现在”,“不要缓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彻,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国的同胞发出号召,让大家放慢脚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事物,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茅风华、孙晔,2006)。

第二册第十五课“the ridle of time”属于问题—解决分析模式(简称ps模式),它是一种已被普遍讨论和采用的语篇分析模式。

作者先介绍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然后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所创造的不同计时方式,并对人体生物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以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及计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结束全文(茅风华、孙晔,2006)。

2.语言特点

在说明文体裁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用为词用句准确、简洁,言简意赅,层次清楚。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也经常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生动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语言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辞上,除了个别专业术语外,文章没有什么晦涩生僻的大词难词,而是常用词;在句式上,也是简洁明了,而不像法律或专业科技文体那样句子冗长复杂(茅风华、孙晔,2006)。

3.写作手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体主要有定义法、分类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举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义法(definition):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了问题“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

4.修辞手段

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说明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修辞问句、重复、排比、对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开始使用了三个修辞问句来引出所讨论的话题。排比修辞中包含了词语、词组、句子及从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照(antithesis)、转喻(metonymy)、对比(contrst)等。

通过以上对说明文的分析,为学生理清了此类语篇脉络,总结出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

四、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散文教学教学效果评述

笔者认为,尝试说明文体裁教学会产生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第二,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通过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体裁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会运用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此类体裁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它们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说明文类型文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写作时,已经掌握的语篇模式会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了这种模式,学生大脑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篇架构,把内容组织得有条有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非常顺畅,写出的英语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说明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裁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

第五,说明文体裁教学还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角色。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取后,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英语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从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宏观结构,然后总结出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yang xuemei.a study of genre——analysis in teaching exposi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d].postgraudate program se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nia nomral university,2006.

[2]胡倩.“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3-116.

[3]茅风华,孙晔.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辅导)[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2006:242,413-414.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专业知识;大学英语专业教师;实践观

一.引言

今年来,大学英语专业教师的理论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也为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越来越多的老师张口必谈“理论”,忽视了对自身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这就造成了英语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积淀不够,缺乏深度与广度。这些无论是对平时的教学还是科研都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如何认识学科专业知识对英语专业教师的重要性在此时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学科专业知识的定义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所要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一种,它包括本学科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发展史、专业研究方法论,这是教师知识体系的主干部分。[1]

对于大学英语专业的老师来讲,学科专业知识指的更多是英语学科领域内的基本思想、概念框架和数据及过程等的知识。它是大学英语专业老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英语专业发展研究领域,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英语专业知识的发展研究,它是专业地位的根基和专业能力生长的土壤。

三.学科专业知识对大学英语专业老师的重要性

⑴从哲学的实践观方面来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要求我们,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定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提升认识,发展认识.要坚持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就好比专业理论与专业知识的关系..对一个理论的理解和学习需要有全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不然我们也很难理解或者正确理解这一理论。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可能会使我们偏离实际,流于表面,这样无论对于学科专业的学习都是极为不利的,还会导致自身专业发展缺乏后劲。正如,一个民族的发展要和兴起要靠本民族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因为国外不会为我们提供现成的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案,而一门学科的发展取决于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 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之根本,离开专业知识空谈理论无异于缘木求鱼,舍本追末。专业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反映了人们对一门学科的认识,而专业理论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凝练和概括,一个新理论的提出需要广泛、深入的专业知识学习,未经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便得出的结论很难令人信服。

因此,作为以英语为教学载体的大学老师,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因为自己已经是英语专业的老师,就一味陶醉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要认真反思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并对此拿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只有知识掌握得越深厚,才越能在相当的高度来理解和分析基础知识;只有专深的学科知识才能洞察本专业的发展前沿和趋势,并迅速地接受和掌握最新信息。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体系的建设,唯有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的总结教学经验,然后把这些经验与有关理论结合去探究相关的科研活动。

(2)从教学实践方面来说

一个好的推销员除了要自己亲身去体验所推销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之外,还要去熟记与之相关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在推销中运用自己纯熟于心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自己使用后的体会来向用户推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专业的相关知识丰富,在说出去的时候才能有自信,面对任何可能提出的问题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迅速做出反应并急时回答,给人一种专业,可信度高的感觉,相反,如果专业相关知识不丰富,在介绍产品的同时无法详细说明产品的功效是不是会令用户感觉到不自信,既然推销员本身对自己推销的产品都不自信,那又怎样去让用户相信产品的真实效果?如果在面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回答时,那还有人会去买吗? 总之,无论目前从事任何一个行业,都要对自己的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甚至是进行自我催眠,只有自我的专业知识丰富,才会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取得别人的信任和欣赏。

如果把这种观点推及到英语教学方面时,我们就可以更有深刻的体会:英语教师学科知识的深厚、广博程度也深刻地影响到本身的英语教学行为。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当数量和质量的学科知识后才能轻松驾驭书本知识。作为教育知识的重要体现,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3]合格的英语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体系, 就无法在课堂上做到“有效教学”。

(3)从社会发展方面来说

由于2009年以前的全日制英语专业硕士太少,英语学术型硕士培养模式太理论化而缺乏实践,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教育部觉得应该增加全日制英语专业硕士学位,作出英语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 教育部把“全日制英语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式,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英语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英语专业型硕士.英语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英语的实践和应用能力,成为应用型高级人才,而英语学术型硕士一般是为“读博”而准备。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英语专业型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突出。“只有具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产生内在的专业发展的动力。而且,目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变革已成为常态,能否自觉地和有意识地随时抓住发展的机遇,也已成为对现时代专业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4] 作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与加强势在必行,在此情况下,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加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强化以便更好的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养对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大学英语专业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基础,而且是进行相关教学研究的知识保障。英语专业的高校老师只有更清醒的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学科知识上的不足,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英语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而提升自我的知识积淀,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的教学上的进一步探索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王彦. 高等教育学实用教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高战荣.大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3]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4.

[4] 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专业 精读课 说明文教学

一、引言

2000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i对基础英语教学(即本文中精读课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而通过长期的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很多时候课堂教学还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与运用上,而很少有人从宏观上系统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包括文章的主题、结构、作者创作的意向,以及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特点等,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语篇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欠缺。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笔者在精读课教学中引进了体裁的概念,从语篇分析的高度对说明文课文进行宏观与微观分析,在说明文教学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课文所涉及的体裁及说明文语篇模式

john m.swales在其名著genre analysis中认为:1.体裁是交际行为的形式,有其交际功能;2.交际目的是确定体裁的重要因素;3.交际目的、话题制约着语篇形式、内容及语言难度(胡倩,2002)。按照swales的体系,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杨立民,2006)所涉及的体裁有:narration(记叙文),essay(散文),exposition(说明文)和argumentation(议论文)。

说明文是描述某一事物,事由或过程的文章。它用于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或介绍某种操作程序,或解释某种抽象概念,或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完全是就事论事的描述,所以也称事实性或技术性的描写文。把握所说明的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是理解说明文的关键。词典、论文、实验报告、产品说明、广告都属于这类体裁。说明文是学生、科学家、专业人员常用的一种体裁。说明文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阐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和展示事物的关系。

语篇模式就是语篇内在的修辞结构(rhetorical structure)。它与文章的体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裁结构在语篇结构层面上对语篇的形成具有制约作用,那么语篇的组织模式必然也要受到体裁的制约(yang xuemei,2006)。

说明文语篇模式宏观结构上常采用“问题—解决型”、“一般—特殊型”、“匹配比较型”语篇分析模式。第一种思维模式的程序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出现问题,随后作出反应,采取的反应可能解决了问题,也可能没有或没有完全解决问题,最后对此作出相应的评价。而第二种思维模式则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先概括后举例,另一种是先讲整体轮廓,后说诸多细节。第三种思维模式通常是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用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或对比不同之处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模式,这种语篇模式常用来比较事物异同。比较事物相似之处称为“匹配相容”(matching compatibility),比较事物差异则称为“匹配对比”(matching contrast)。人们常用这种思维模式来比较两个事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先提出论点,再进行论证。这种语篇形式一般存在于较长的语篇中,常与一般特殊型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其表现形式为:重复法、词汇关联法和排比法三种(yang xuemei,2006)。

根据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说明文的三个方面。

1.语篇模式

在《现代大学英语》教材1—3册已学过的文章中有三篇说明文文章,涉及“一般—特殊型”和“问题—解决型”两种语篇模式。

2.组织结构

说明文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3.写作目的

说明文的写作目的是解释说明客观事物的特点和性能,例如:介绍某种操作程序,解释某种抽象概念,阐明某种科学原理,或探究某些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等等,其写作目的决定了说

明文的语言特点、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段的使用。

根据以上说明文的定义及说明文语篇模式的分析、说明文教学的描述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精读课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实践中,应该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文的语篇模式、组织结构、语言特点、写作技巧及修辞手段。下面笔者根据大学专业英语精读课教材《现代大学英语》中出现的说明文体裁语篇模式,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三、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说明文教学

1.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和组织结构

不管说明文文章属于哪种语篇模式,一般包括三部分:引言:作者阐明要说明的问题;正文:呈现证据来支持其观点;结论:重申观点或得出结论。

例如:第二册第九课“quick fix society”和第三册第一课“your college years”属于“一般—例证型”(generalization—exmaple)体裁结构,这种体裁结构模式符合中国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掌握和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其特点是先把要表达的思想概括成段落的主题句或全文的立证句,然后举例说明或交代细节。

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通过作者夫妇真实的一次度假来回路程上的经历,对比走高速公路去西弗吉尼亚和回来时穿越乡村走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带来的完全不同的感受,从而作者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美国已经在社会的很多方面成为一个追求快节奏的国家,这是文章的主题句。然后作者进一步从三个具体方面详细地阐述这种现象:“不等以后,只争现在”,“不要缓慢,只求更快”,“不求透彻,只重表面”。最后作者向美国的同胞发出号召,让大家放慢脚步去充分品味大自然和人类所创造的美好事物,让人们重新发现生活(茅风华、孙晔,2006)。

第二册第十五课“the ridle of time”属于问题—解决分析模式(简称ps模式),它是一种已被普遍讨论和采用的语篇分析模式。

作者先介绍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然后回顾了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人们所创造的不同计时方式,并对人体生物钟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作者以时间的不可逆转性及计时工具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结束全文(茅风华、孙晔,2006)。

2.语言特点

在说明文体裁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宏观结构外,还必须引导他们分析文章的微观结构,掌握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用为词用句准确、简洁,言简意赅,层次清楚。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作者也经常使用适当的修辞手段使文章生动有趣。

例如:“the ridle of time”是一篇科普文章,本文语言上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在措辞上,除了个别专业术语外,文章没有什么晦涩生僻的大词难词,而是常用词;在句式上,也是简洁明了,而不像法律或专业科技文体那样句子冗长复杂(茅风华、孙晔,2006)。

3.写作手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具体主要有定义法、分类法、解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引用法和举例法等。

例如:在“quick fix society”中,作者使用了对比法(comparison and contrast)和举例法(illustation)。在“the ridle of time”中,作者使用了定义法(definition):文章一开始作者提出了问题“what is time?”,然后作者列举了不同科学家对时间所下的不同定义。

4.修辞手段

为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和富有说服力,作者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段。说明文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段有:修辞问句、重复、排比、对比等。

例如:在“your college years”中,作者在文章开始使用了三个修辞问句来引出所讨论的话题。排比修辞中包含了词语、词组、句子及从句的排列使用。另外,作者还使用了对照(antithesis)、转喻(metonymy)、对比(contrst)等。

通过以上对说明文的分析,为学生理清了此类语篇脉络,总结出了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

四、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散文教学教学效果评述

笔者认为,尝试说明文体裁教学会产生以下教学效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第二,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通过说明文范文的阅读,学生能总结出说明文体裁的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这样在以后的阅读中,学生会运用头脑里已经形成的图式结构对此类体裁的语篇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掌握它们的体裁结构和语言特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心和阅读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在说明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层层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了说明文类型文章的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写作时,已经掌握的语篇模式会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和借鉴。有了这种模式,学生大脑里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逻辑顺序。他们能够恰当地运用语篇架构,把内容组织得有条有理,使整篇文章读起来非常顺畅,写出的英语文章就非常地道。

第四,说明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对其他体裁作品的阅读、欣赏和评论的能力。

第五,说明文体裁教学还改变了学生的传统角色。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取后,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结语

在大学英语专业精读课英语说明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从说明文的语篇分析模式入手,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宏观结构,然后总结出说明文的结构模式及语言特点、所使用的修辞手段和写作技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了他们对说明文体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yang xuemei.a study of genre——analysis in teaching exposition in senior middle school[d].postgraudate program se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nia nomral university,2006.

[2]胡倩.“体裁教学法”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2,(1):113-116.

[3]茅风华,孙晔.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课文辅导)[m].北京:世图音像电子出版,2006:242,413-414.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3)[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28-248,396-421,2-24.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非英语专业 英语综合能力 翻译能力

当前,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严重的教学滞后现象已经极大地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普遍下降甚至缺失,因而有效利用可行措施,大力改革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质量,完善非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则显得更加刻不容缓。

1.职业生涯的需要

1.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我国急需大批合格的能担负起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交流任务的应用翻译人才。加强翻译教学已不仅是高校外语专业的任务,还是非英语专业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正如罗选民(2002)所说:“谁能保证,我们现在所教的非外语专业学生中有些人若干年后不会改行做笔译或口译,或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业余翻译呢?我们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在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任何处于学术前沿的科学家,他往往也是翻译家,他不仅仅自己做研究,还把引进西方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己任。……可以肯定,将来许多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正在从传统的教学翻译向翻译教学转变,即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不仅是作为语言学习的手段存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而且作为一种教学的目的而存在。”(罗选民,2008)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标的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传统外语专业偏重纯语言文学型的翻译教学存在很大差异,探讨非英语专业的应用翻译教学成为当务之急。90%以上的中国大学生都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要、职业的需要。

1.2作为高校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依据,国家教育部高教司2007年9月26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提出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译文基本准确,无重大的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高要求: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资料,能借助词典翻译英语国家大众性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00个汉字;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更高要求:能借助词典翻译所学专业的文献资料和英语国家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文章,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英汉译速为每小时约400个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约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错译、漏译,文字通顺达意,语言表达错误较少。可以说《教学要求》对学生所需达到各阶段翻译能力的教学要求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梯度合理。但学生的现实翻译能力却由于翻译教学的不作为而大大滞后于目标能力。

1.3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无奈之举。2007年3月30日,经过长期酝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旨在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外交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英文缩写为MTI。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为具有专业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熟练的翻译技能和宽广的知识面,能够胜任不同专业领域所需的高级翻译工作。招生对象一般为学士学位获得者;鼓励非外语专业毕业生及有口笔译实践经验者报考。教学内容突出口笔译技能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翻译实际操作能力,兼顾翻译理论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教学采用课程研讨、模拟、实训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教学的互动性;加强教学实践,学生在读期间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翻译实务。承担专业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学位论文必须与翻译实践紧密结合,可采用翻译项目的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或研究论文等形式。课程考试合格、完成规定的翻译实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2011年教育部招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资格第三批院校(含前两批)增加到81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是翻译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补上了原本缺失的高层次、职业化翻译教育这一环(穆雷,2007)。

2.翻译教学的困境

2.1四、六级考试指挥棒和风向标对翻译教学不利。

英语四、六级考试对现在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在现在的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部分以汉译英的命题形式出现,考查的仍然是英语语法和词汇表达能力,或者说考查的只是学生的语言能力,而翻译能力的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当然,这部分的五个句子只允许在规定的五分钟内完成,学生的翻译速度只是在这一检测的内容中,得到了强调。

2.2合格师资是制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瓶颈。

1998年12月,由高校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继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从而切实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高校可根据学生升学、就业、出国等不同学习动机,设置相关高级翻译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各类学习需要,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应该说,各高校都能够做到在三、四年级开设高级英语课程,但问题是,几乎所有高校开设的都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课,这就给授课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谁来上课?是懂翻译的英语老师来授课,还是懂该专业的老师来授课?无论是谁来授课,都无一例外地受到约束,即英语老师讲不好专业问题,专业老师讲不好英语翻译。因此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缺乏足够的知识,不少翻译课教师只是随意选出来的,没有时间接受培训和进修,人们常常错误地认为,只要愿意,谁都可以教翻译,或者英语专业课。

我经过调查还发现,一个能教好翻译的老师,在高校的翻译教学实践中,非有三到五年的磨炼。但更令人揪心的是,即使高校老师教好了翻译课,由于社会合格翻译人才的奇缺,也最终导致了教授翻译老师流失于社会非教育行业。

3.解决的方案和途径

3.1改革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题型,提高翻译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目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翻译题型设置单一的现状,王伟(2006)提出应根据不同的翻译测试目的和要求,采用多样化题型,进一步探讨翻译能力的具体内涵、测试的选材、测试的方式和测试的效度及评分标准等。翻译测试重在检测学生的翻译能力,更好地指导以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翻译教学,翻译测试应兼顾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翻译测试形式应该多样化,可以尝试采用单句翻译、短文翻译,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译评等多种形式;主客观试题并重,甚至可以考虑因开卷的优势而采用开卷的形式来测试翻译能力。测试题材也应该多样化,应该涉及文学、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翻译能力。

提高翻译题型的信度和效度,不仅使它成为一种常规题型,还要增加其在四、六级考试中的分值。改变翻译部分在试题中的顺序,是大势所趋,如现在把作文和快速阅读放在考试开始考比最后考,效果良好。只有这样,四、六级翻译考试才能从整体上测试出考生的英语水平,才能使学生、教师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真正重视起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独立阅读外文资料并获取最新、最前沿的资料的学生,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各项建设。

除了全国性的四、六级统考外,各省市还可定期组织地区级的翻译能力等级考试。大专院校也可定期组织翻译能力竞赛,以提高广大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罗选民,2008)。

3.2培养合格的翻译教师是当务之急。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的艺术的再创造。大学英语教师课时重,难于找时间去专门研究翻译,翻译教学就很难有较大突破。韩子满(2008)在分析建立合格的翻译师资队伍对于提高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时建议,可以考虑招募职业译者加盟,充实教师队伍;与专业翻译机构合作,借用职业译者,并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创办自己的翻译公司,为教师提供锻炼平台,稳定教师队伍。各校要尽快培训专职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师,定期选派他们参加口笔译培训班提倡翻译教师参加翻译资格等级考试,并把这种资格认证纳入到翻译教师的选拔和能力的考核之中,同时鉴于职业翻译者收入较高,对优秀的翻译教师应提高待遇,以稳定翻译教师队伍(白莹,2010)。

3.3大学英语开设翻译课是大势所趋。

对照《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发现要求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学习任务和要求高中生必须达到的学习任务基本接近,而且目前大学新生的总体英语水平逐年提高,所以压缩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增加翻译等应用型课程是完全可行的(白莹,2010)。王金波(2009)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后建议在大二上学期开设笔译课程,大二下学期开设口译课程,将来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甚至可以开设3个学期翻译课程。学生的年级越高,翻译对他们就越重要(罗选民,2002)。各校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师资状况等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设置一定的翻译课时或通过合理的安排单独开设翻译选修课、必修课(白莹,2010)。

大学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定翻译能力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新形势下大学生从业的必备素质,培养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翻译人才,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扩大我国对外交往、提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公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全文)[EB/OL].http://www.省略/edu/kong/news/2007/09-26/1036802.shtml.

[2]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moe.省略.

[3]穆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职业化教育的新起点[J].中国翻译,2008,(4).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7).

[5]罗选民.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6]王伟.大学翻译测试的题型设计与改革[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7]白莹.应用翻译――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8]王金波.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教学需求调查[J].外语界,2009,(5).

[9]韩子满.教师职业化与译者职业化[J].外语界,2008,(2).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了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 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教育(文秘站:)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刘和平,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翻译教学.2000.3.

熊丽君,罗春霞.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总结了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一、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交流的增多,口译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需求量逐年增加,因此各高校也逐渐开始重视英语口译课程。但是,英语专业学生有专业口译课程,而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英语口译的训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政策指导,现实需求和笔者对本校部分学生的调查情况都表明了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而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当前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环境也为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提供了可行性。笔者根据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2009年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3+x”教学模式中的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一下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希望能对本校或其他高校推动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起到积极作用。

二、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课程的必要性

(一)现实的需求

一方面,社会的现实需求。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各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急需既懂专业又能进行英语口译的人才,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和人数的限制,无法满足各行业对口译人才的需求,因此培养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和英语口译技能的人才成为我国英语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现实需求。多数大学生的口语和听力依然薄弱,远远落后于读写能力。口译过程中第一个环节就是听力理解能,所以毋庸置疑口译的练习能加强听辨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学到的词汇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很低,造成积极词汇量很小。因此,口译的练习可以用来加强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用较高级的词汇来表达有一定深度的思想感情,扩大口语积极词汇量。

(二)调查的结果

笔者曾在2009年对07级非英语专业的200人做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9%的学生认为口译在以后的工作中很重要,87%的学生希望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英语口译课。该调查表明,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译感兴趣,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希望能参加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的学习,有很大的英语口译学习热情。

三、教学实践与启示

本校对07级学生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3+x”改革实验。前三个学期教授原来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即到大二的第一学期结束,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而且大部分学生已经通过了四级考试,甚至有些已通过了六级考试。这时,2009年9月,即07级学生大学英语的第四学期开始,我们为全校07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些esp课程备选,其中就有英语口译课,而且有240人选修了英语口译课。这一学期的英语口译教学实践对非英语专业引入英语口译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实践和启迪作用。下面根据笔者两年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经验和这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课程的实践,总结一下在具体教学中的一些感受和启示。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参加本课程学习的是非英语专业的大二学生,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口译,所以不能过高的期望他们能经过一个学期的口译学习就能达到英语口译等级证书的水平。所以大学英语口译课的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方面:了解口译一般知识,掌握交替口译的基本技能,能承担生活口译和间隔长度为2~3分钟的基本专题的交替口译,为应对将来的挑战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筛选

教学内容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择。现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编写的英语口译课本,所以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选择。

在本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践中,笔者首先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基础理论导入对于学生学好口译有理论指导作用。比如,释意派翻译理论的介绍,对于学生摆脱语法思维模式,理解口译过程,建立以意义作为口译单位的理念,都有必不可少的理论指导作用。

英语口译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很多学生选修口译就是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用的上,能增长一门技能。所以口译基本技能训练应该作为另一部分教学内容。英语口译过程中的技能比较多,到底选取哪些作为大学非英语口译训练的教学内容呢?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院长鲍川运教授曾建议,大学阶段英语口译技能的培训可以主要围绕听辨能力、预测能力、原语复述能力、语言转换能力、无笔记记忆能力,这里鲍川运教授强调了这个阶段最好不要涉及笔记训练。

在确定了基础理论导入和口译技能训练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作为主要骨架之后,专题内容选择可以由学生来决定。技能的训练可以以专题内容作为载体,而专题的选择,笔者把决策权交给了学生。笔者对这2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投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最喜欢和最需要接触的专题内容。下面为投票百分比排名前五名的专题内容:奥运等体育话题投票百分比87.5%;旅游观光投票百分比84.2%;礼仪款待投票百分比83.3%;文化交流投票百分比82.1%;商务谈判投票百分比79.2%。

了解了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教师来选择相关专题的文章。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范围来选择,避免文章内容太技术化或者专业术语过多等现象,应尽量一般化或者有代表性。然后把口译技能的训练融合到各专题的文章中,同时还要注意拓宽学生背景知识。

另外,为了提高口译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在相应的专题里加入一些电影片段和歌曲的现场口译练习,比如,笔者曾在奥运等体育专题中增添了对奥运歌曲进行现场口译的环节,在文化交流专题中,挑选了一些经典电影的对白和独白片段让学生进行现场口译练习,学生不仅感兴趣,而且摆脱了口译相对严肃话题时的压抑和紧张情绪,口译实践练习得主动而精彩。

在学期结束前,笔者对选修口译的学生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95%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是个挑战,67.1%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口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70.8%的学生认为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自己的听说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四、结语

本校非英语专业口译课程的实践初步显示是成功的,但是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而且,目前非英语专业口译教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还不完善,尤其是教学方法、教材编写、测试方法等方面。因此,大学非英语专业引入口译课程是任重而道远的,然而又是拥有广阔的科研空间和巨大发展活力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大学本科口译教学的定位及教学[j].中国翻译.2004.5.

[2]蔡晓红.以跨学科的事业拓展口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1.2.

[3]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李卫华.通过口译提高说的能力[j].邯郸师专学报.2004.12.

[5]刘和平,鲍刚.技能化口译教学法原则——兼论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j].翻译教学.2000.3.

[6]熊丽君,罗春霞.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译教学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6.4.

大学英语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全球化;语用学综观论;大学英语;四级阅读

一、引言

井升华(1999)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一壶煮不开的温吞水,虽然大学英语是大学里规模最大,也是大学生最重视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是费时低效的。对于个中原因,不同的专家学者都纷纷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从实施到现在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考试的宗旨、题型、设计、计分与以往都有所不同,可是学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显现出预想的结果。纵观各种题型,学生反应难度比较大的依然是阅读部分,尤其是仔细阅读部分。因此,本文将就阅读部分的仔细阅读展开论述。

除了学生认为仔细阅读部分比较难解之外,我们还应从战略高度看待这个问题。2010年在中国大陆召开了三次校长论坛国际会议,其中最频繁出现的一个词是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其实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面对全球化引起的教育领域的国际化,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是从事与语言直接相关的工作,可是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想在地球村很好地生活就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非英语专业学生该如何跟上时代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就是他们能否通过英语这一媒介获取自己工作领域或相关领域最前沿、高端信息的能力。

二、阅读的实质及语用学综观论的指导意义

如果说2006年改革之前,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大学英语的调控杠杆,那么现在我们必须认识到全球化是未来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为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他们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通过英语获取世界各国先进科学发展技术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有意义阅读的能力。

要读明白,首先我们应该了解阅读的实质。阅读理解究其实质就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互动的过程。阅读理解也是背景知识和语篇成份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两者都是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阅读的过程就是使用语言的过程,说到底是“一个不断的选择语言的过程,不管这种选择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也不管它出于语言内部的原因还是出于语言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1999)。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这些要素之间是互动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动态顺应使阅读成为一个动态的、完整的有机整体。在阅读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阅读的准确率。

阅读是过程,理解是目标。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写作文本,作者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读者缩小信息差。比如:读者经常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衔接和连贯来理解文章意思。在众多的辅助方式中,体裁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

选择什么样的体裁是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得,读者在阅读时一边积极主动地建构意义,一边又要受制于文本本身,即作者的写作目的。体裁本身就已经限定了文章的呈现方式。所以,如果考生熟悉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四级中常见的三种体裁——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那么他们在解题时就可以游刃有余。也就是说阅读绝对不是简单理解文本本身的意义,也不是读者自己进行随意解读的过程。它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进行交流互动,读者不断接近作者意图的过程。因此,阅读就是使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交流的顺畅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及他们交际时的语境,从对文本的选择、词汇意义的理解、句意的构建、篇章的理解、文化信息的渗入、情感的融入这些都是读者和作者通过文本这一中介互动时进行的,他们的互动离不开语言的使用,要对这一过程有一个全景式驾驭,阅读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它是对阅读做到全面、充分理解的前提。

三、按“体裁”索骥,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角度解析仔细阅读

语用学综观论给我们提供了阅读的全局视角,事实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的阅读总是受到阅读语境的直接影响,尤其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文章读懂并且准确解答题目。这时候,阅读过程中的某些因素相较于其它因素其作用性就更突出一些,比如:体裁的应用。如果我们清楚常见的三种体裁的文章版式,在阅读过程中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出发加以利用,阅读的成效就会加大。

平时的授课中,我们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同时,稍微更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尽管四、六级已经不作为硬性要求和学生的毕业证书挂钩,但一般而言,在国内非英语专业学生要证明自己的语言能力还是需要通过这项考试的。毕竟四、六级进行了这么多年,还是有着它们自身的好处的。这一点在改革之后的四级考试中表现的更为突出。此前,我们提到学生们普遍反映仔细阅读部分难度较大,这部分考察的实际上就是语篇理解能力和语篇中对词汇的理解能力。事实上还是用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文将结合新四级考试中的仔细阅读部分来解析全球化背景下,非英语专业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必须从语用学综观论的角度出发。

在新四级仔细阅读理解部分常见体裁有三类:叙述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我们先通过下列表格看一下到目前为止三大体裁的出现频率: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四级考试中议论文和说明文出现的频率较高。下面我们结合考试真题看看如何借用体裁解仔细阅读部分。

四级考试中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专家)发现直接原因—— 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

知道了类似的文章结构特点,就可以据此来进行考题预测。比如,在开始阅读时,我们具有的语用学综观论帮助我们判断出该篇文章属于上面提到的说明文类型,之后我们就能判断出几个问题中肯定有一个要问原因,还有可能要出现推断题。

以2007年12月份某考题为例,考题属于说明文,文章结构很清楚:第一段 举例说明网络教育正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第二段 介绍网络教育的特点。第三段 指出网络教育对学生、学校和老师的影响。

当读者看到这篇文章,即使他们还没有读到后面的题,也可以根据作者选择的体裁大致推断出文章后面会出细节题和推论题。比如说远程教育的特点,它产生的影响等。再根据已有的体裁知识到相关段落结合题干中的关键词进行定位,就能很快速、准确地解题。

1. What is the most striking feature of the University of Phoenix?

A. All its courses are offered online B. Its online courses are of the best quality

C. It boas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students on campus

D. Anyone taking its online courses is sure to get a degree

根据文章体裁是说明文,考生很自然知道第一段要举例说明远程教育的繁荣,再结合定位词University of Phoenix,迅速找到第一段第三句。推断出答案是A。

2.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distance learning is basically characterized by ______.

A. a considerable flexibility in its academic requirements

B. the great diversity of students’ academic backgrounds

C. a minimum or total absence of face- to- face instruction

D. the cas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说明文的第二段自然会谈到远程教育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的basically characterized定位到第二段最后一句。答案是C。

议论文 我们大家最容易辨认出来的议论文模式是主张——反主张模式。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或某些人认可的主张或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

议论文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主要题型是作者观点态度题,文章主旨题以及推理判断题。只要发现了这种结构特点,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基本上不存在任何困难。

以2006年12月某考题为例:

本文属于议论文,首段指出社会对医疗保健的关注重点发生了转变。所以第一题是细节题,考察现今医学保健的重心。

1.Today medical care is placing more stress on _________.

A. keeping people in a healthy physical condition

B.monitoring patient’s body functions

C.removing people’s bad living habits

D.ensuring people’s psychological well- being

由medical care定位到首段首句。答案是C.

2.In the first paragraph,people are reminded that ______.

E.good health is more than not being ill

F.drinking,even if not to excess,could be harmful

G.regular health checks are essential to keep fit

H.prevention is more difficult than cure

本题属于推论题,是议论文常考题型。根据第一段最后三句可以推断出答案是A。

四、结论

综上所述,面对全球化出现的教育国际化趋势,非英语专业学生一定要迎头赶上。在众多需要具备的能力中,首先,他们需要提高通过英语获取前瞻信息的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读者在阅读时树立语用学综观论的视角,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在语用学综观论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学生可以按‘体裁”索骥,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 Verschueren,Jef. 1999. Understanding pragm atics. N ew York: O xford University Press.

[2]Xiong Jincai 1999. Rationale and procedures in the teaching of intensive reading.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 35,54

[3]蔡基刚.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J].外国语,2012(1)

[4]井升华.我国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1)

[5]高黎 陈唐艳 曾洁.学习策略培训对学习者元认知水平影响的历史研究[J].外语界,2012(1)

作者简介:

张伟平(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语用学、外语教学。

上一篇:统计学原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抗干扰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