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5 21:07:20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新特点;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6-0081-02

大学生追星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甚至还表现出愈演愈烈之势。90后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出现什么新特点,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都值得我们关注。为了研究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对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调查情况简介

本次调查主要以天津、广西、内蒙古三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天津选取了四所高校(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广西两所高校(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内蒙古三所高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及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共收回有效问卷1062份,其中男生310人,女生752人,男女比例为1:2.54。另有8名同学参与深度访谈,其中6人有偶像。

二、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具体情况

1.偶像崇拜的普及程度。首先,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群体中有偶像的人数为684人,占比64.4%,没有偶像的人数为378人,占比35.6%。有偶像的大学生群体中女生519人,男生165人,通过数据对比,笔者发现大学校园内,女生偶像崇拜行为更为普遍,占比达到了69%;而男生有偶像崇拜行为的仅为53.2%。女生中偶像崇拜的普及程度高于男生。这也符合以往偶像崇拜研究的结论“女生比男生具有更高比例的偶像崇拜现象”[1]。

2.喜欢时间长短。喜欢偶像的时间长度方面,仅有6.58%的大学生是“刚刚开始”追星,选择“三年到五年”和“五年以上”的同学比例高达一半以上,由此推断,很多大学生在中学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偶像。接受深访的有偶像的六位同学中,除却一名是在大学期间才开始关注偶像,另外五名同学则在中学甚至小学阶段就开始了“追星”。同学A说“:我从小学开始关注阿根廷球队,那时就产生了对球星亨利的崇拜。”这也验证了十年前学者的论断――“‘偶像崇拜’一般是在青少年初中阶段――14岁前后――频频出现的成长现象”[2]。中学时期是青少年最具有活力且最容易出现叛逆心理的阶段,其价值观、人生观都未成形,很容易受到媒介影响产生偶像崇拜行为。

3.喜欢的偶像类型。问卷调查得知大学生所喜爱的偶像多来自娱乐圈,其占比超过了60%。而喜欢商界、政界人士以及体育明星的人数总和才为33.92%。接受深访的六位有偶像的同学中,仅一名同学崇拜的偶像是体育明星,其余均是娱乐明星。这体现了如今娱乐明星对于大学生强大的号召力和吸引力。

4.偶像信息的获取渠道。在偶像的信息获取方面,大学生观看偶像作品主要通过电视、手机和平板等终端。偶像的其它信息主要来自明星微博账号、百度贴吧、ins等国内外社交平台。在访谈中学生D就谈到:“对于朱亚文的关注主要是通过他的微博账号,正是朱亚文在微博中经常与妻子、孩子相关的内容,让我感觉到朱亚文不仅拥有精湛的演技,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好老公、好爸爸。”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关注偶像的重要途径。

5.喜欢偶像的特质。调查数据显示当代90后大学生更注重的是偶像的个性、成就以及品质三个方面,仅仅因偶像“长得好看”而产生崇拜的不足一半。同学B:“喜欢张国荣,因为他的品性和人格魅力打动了我。”这反映了大部分90后大学生更关注偶像给予自身的精神财富。另外,有多达57.46%的受访者认为偶像会影响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说明了偶像在大学生心目中扮演着“精神导师”和 “生活向导”的角色。

6.偶像崇拜的金钱投入程度。根据问卷调查的数据,90后大学生追星时消费比较理性。据统计有多达43.86%的大学生从不为偶像“买单”,而有选择性的购买和参加活动的人数仅占31.14%。接受深度访谈的同学中,只有喜欢亨利的A和喜欢王嘉尔的H两位同学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有金钱投入,主要是有选择性地购买一些专辑、代言产品及周边产品等,购买过程较为理性,没有疯狂消费行为。而其他四位同学则未在偶像崇拜过程中消费过金钱。从中也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偶像崇拜的过程中往往根据其经济状况和能力进行理性消费,不会过度投入金钱。

7.对偶像的精神迷恋程度。相比金钱消费上的节制,90后大学生对于偶像精神上深度迷恋的情况非常常见,在接受访谈的六位有偶像的同学中,有五位同学表示,偶像从未做过让其失望的事情,可见大学生对偶像的喜爱比较盲目,有着较深的精神迷恋。崇拜亨利的同学A提到偶像曾有让其失望的行为,但他认为可以理解,不会影响他对偶像的崇拜程度,他提到:“在一次世预赛中亨利手球犯规,但他所在的法国队还是因这记‘绝杀’挺进世界杯决赛圈。对于亨利的表现有些小失望,但仍敬佩他在赛场上永不放弃的拼搏精神。”另外,这些大学生偶像崇拜者都希望见到偶像本人,学生E表示“想要去周杰伦的演唱会亲眼看看他”。但现在当下 “粉丝”群体中流行的管偶像叫“老公”的行为,及过度迷恋甚至幻想嫁给偶像等过激行为并没有在受访的大学生中体现。比起像“杨丽娟”这类将偶像崇拜付诸于疯狂行动的“粉丝”,大学生对“粉丝”身份的理解更为理性,对于偶像的崇拜大多停留在精神层面,没有将偶像与现实生活相混淆。

8.与谁分享偶像信息。在分享所获取的偶像资讯时,相比“家人”、“父母”等分享对象,多达78.65%的受访90后大学生表示更愿意与朋友和同学分享,这可能归结为三个原因:其一,同龄人间的话题更多;其二,是由于大学生活全日制的特殊性所造成的;其三,与家人在“追星”这件事上有一定的分歧。

9.如何面对偶像被诋毁及自己是否想成为偶像。当他人诋毁自己的偶像时,数据表明90后大学生奋起反驳的受访者与选择保持沉默不予理睬的受访者人数基本持平。90后大学生追星似乎没有想象中那么狂热。同时,自己想成为他人偶像的受访者与没有此意愿的受访者也基本持平。部分90后大学生对自己成为偶像心存幻想。

三、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

在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群体中,74.12%的受访者表示近几年经常使用新媒体,且有50.15%的受访者表示会通过微博等社交平台关注偶像信息。同时大约9成受访者认为新媒体在获取偶像信息方面更便捷,7成受访者认为新媒体拉近了自己与偶像之间的距离,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通过新媒体可以更多地了解到明星的私生活或其他方面。超过半数受访者认为新媒体的发展对追星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获取信息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看报纸、杂志到今天的使用网络主动搜索,其二,获取作品方式的转变,从以前的电视观看到今天的网络下载、手机离线观看等。

90后有偶像的大学生群体中,44%的受访者关注偶像信息时选择同时使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43%的受访者选择只使用新媒体而不使用传统媒体。对于传统媒体较少使用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信息滞后及使用不方便两方面。可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多数大学生选择用新媒体平台来了解偶像,逐渐抛弃了传统媒体。

四、没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对偶像崇拜的态度

笔者对没有偶像的90后大学生也进行了相关问题的调查。对于偶像崇拜的态度,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同时,65.34%的无偶像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想成为别人的偶像。这项数值比有偶像的受访者高15.34%。也就是说,有偶像崇拜行为的90后大学生更有意愿在生活中成为他人的偶像,而没有偶像崇拜行为的学生则对这一意愿的诉求明显偏低。对于身边同学的“追星”行为,两位接受深访的没有偶像的同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F:“对于身边朋友的偶像崇拜会给予一定的建议,不会反对”;同学G:“身边很多同学都有偶像,这很平常。”从他们的对话中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偶像崇拜行为已经习以为常,更多的是对同学偶像崇拜的理解、支持等,对“追星”抱有相对开明、包容的态度。

五、结 语

学者岳晓东曾通过历史资料定性研究了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将近百年来中国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历程分为:民国时期(1911年~1949年)的幼稚多元化阶段、过渡重建时期(1949年~1966年)的相对单一化阶段、“”时期(1966年~1976年)的绝对单一化阶段、改革开放二十年(1979年~1999年)的探索型多元化阶段、及二十一世纪(2000年~今)的成熟多元化阶段,他称二十一世o的青年“‘三星(歌星、影星、体育明星)’崇拜依然兴盛但趋于理性”[3],大陆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整体趋势是“走向现实化、理性化、相对化”[3],而笔者的实证研究恰好印证了这几点。

通过本次调查笔者发现,90后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且女生的偶像崇拜普及程度高于男生。很多大学生早在中学甚至小学时期就有了自己的偶像,喜欢的偶像仍然以娱乐明星为主;他们更看重偶像的个性、成就以及品质,在偶像崇拜过程中金钱消费较为理智,但是对偶像的精神迷恋程度较深,更乐于与朋友和同学分享偶像相关信息;当偶像被诋毁时他们的反应不一、态度多元。整体看来尽管偶像崇拜在大学生群体中非常普及,但是大学生“追星”还是较为理智的。另外,笔者还发现新媒体已逐渐成为大学生追星的主要渠道。没有偶像的大学生对身边朋友的“追星”行为较为包容。因此,人们对待大学生的“追星”现象大可不必过于紧张,适当地稍加引导即可,诸如引导他们从对娱乐明星的过度迷恋转向对杰出人物的欣赏。

参考文献:

[1] 岳晓东,严飞.青少年偶像崇拜系列综述(之二)――偶像崇拜的性别差异[J].青年研究,2007(4).

[2] 潘一禾.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3(2).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话题索引二:宣传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不同地区的2710名大中学生就偶像崇拜现象进行调查。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在被调查的青少年中.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在被崇拜的偶像中.99%以上是影视界和体育界“明星”:68.3%的学生崇拜活着的“明星”。

主持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叫禺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高阳(上海,高一学生):我们是新时代的青年,所以偶像崇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看看我身边的同学.无论他们选择哪个领域的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偶像都是时代感非常鲜明的人物,如周杰伦、刘翔等,而如泰皇汉武、祖冲之等历史人物.基本上不会在我们的选择范围之内。

陈子悦(哈尔滨,高三学生):娱乐明星并不是我们“90后”唯一选择的偶像,在政治类偶像当中,同学们最崇拜的就是和两位国家领导人;经济类方面.比尔・盖茨是大多数同学心目中的偶像.所以我觉得片面地说“90后”只会崇拜所谓明星的说法并不客观。

主持人:武汉大学关于偶像的调查报告显示,不分类单项排名中,周杰伦遥遥领先,其次是商业巨子马云.排第三的是“父母和老师”,第四是科比.“自己”排第五……无论同学们作出了什么样的选择.有一点不容回避.那就是偶像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午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那么为什么中学阶段的同学都会有一种偶像崇拜的情结呢?

陈常清(抚顺,高一学生):我个人认为,对偶像的崇拜,其实就是追寻自我的一种方式。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常常会无所适从,非常需要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活生生的偶像来作为自己的“榜样”.于是就开始在公众人物中寻找一些具备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作为偶像.换句话说.同学们心里的偶像其实就是自己的代言人.也是理想中的自我.或者是未来的影子。

毕丽丽(长沙.高二学生):我认为很多同学心中的偶像其实代替的是父母的形象。一方面我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当能够独当一面.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而另一方面.有限的生活经验又使我们不能没有父母的帮助.所以很多同学都沉浸在这种矛盾状况中无法自拔。于是大家就选择崇拜有能力、有地位和能独立的偶像。希望通过偶像崇拜来实现独立自主的目的。某种意义上,这不过是将偶像作为了父母的代替品,让偶像行使父母的权力来控制自己。

许智鹏(海口。高三学生):我认为有一部分同学之所以会去崇拜偶像,其实是一种人云亦云、随大流的心态在作怪。他们把偶像崇拜当成自己融入其他同学当中的手段。我身边的一些同学追星就是为了保持与同伴的一致.让别人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追星“团体”而已。不过这些同学不是“偶像崇拜”,充其量只能说是“明星崇拜”。

主持人:刚才同学们分析了青年少偶像崇拜情结产生的原因.那么各种各样的偶像崇拜对于青少年朋友们到底有着怎样的影响呢?

范秋明(成都、高二学生):讨论到现在,我觉得有个人不能不提.那就是――杨丽娟.我想大多数同学对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因为追星追到了“家破人亡”却仍旧是“痴心不改”,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病态心理.如果不能有一个良好的引导,这样的悲剧仍旧会上演。

包怜雨(杭州,高三学生):偶像崇拜对于我们这些同龄人来说.有着“三化”的影响。首先是理想化:把自己的偶像及其特质想象得完美无瑕.把偶像看成是世上最完美的人物:其次是浪漫化:对偶像产生了浪漫的幻想和依恋.这种浪漫情怀会使青少年沉湎于对偶像的种种情爱遐想之中.甚至以此幻想自己的爱情生活:最后是绝对化:对崇拜偶像投以绝对的信任.对偶像有一种近似狂热的追逐和迷恋,容不得他人有不同的见解。

曾笑宇(大连.高二学生):我觉得正常的偶像崇拜是可以的.但是有些现象我们不能忽视。比如过度的偶像崇拜往往会削弱青少年的自我约束机制.产生超越于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冲动、破坏、超脱等表现)。很多同学在偶像崇拜过程中,常常是情感成分多于理智成分,出现一些过激行为。

李志斌(北京.高一学生):根据香港对青少年的调查发现.依赖偶像作为其道德判断标准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解决问题的自信.甚至有可能发生过失行为.也更不愿意接受正面道德观的教育。所以我认为偶像崇拜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引导。

主持人:一方面是无法避免的“偶像情结”,另一方面是“偶像情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才能让心中的偶像与我们一起快乐地同行呢?同学们认为该如何对青少年的偶像崇拜进行合理的引导呢?

高云翔(连云港,高二学生):我认为尽管偶像崇拜行为对青少年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它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所以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如何对青少年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进行科学的干预和合适的介入.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全面发展。增加更丰富的教育内容.如性格教育、认知教育、情绪教育等。

杨佩豪(沈阳,高一学生):我觉得在偶像崇拜这个问题上,成人的说教效应相当有限。老师和家长对于我们的偶像崇拜所持的过于忧虑、责备和压制的态度其实并不能使我们“迷途知返”。他们应该以理解、宽容的态度.站在我们的角度思考“为何崇拜”“崇拜什么”“怎样崇拜”,并加以正确引导。

曲家旭(济南,高二学生):我认为应该把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放到他们生活和成长的具体环境和整体背景中进行分析。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都生活在沉重的学习负担下,缺乏自由的时间:没有足够的阅读、对话和交流时间:激烈的升学竞争、简单生硬的德育教育.更加大了我们的精神压力.所以在这种教育环境下.我们就把目光投向了“明星”和“偶像”创造的娱乐天地.而并非是给自己寻找一个榜样。所以.要想让偶像崇拜能够健康发展,还需要从现行教育体制入手。

主持人:偶像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让偶像崇拜成为同学们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灿烂记忆而不是极端行为的导火线.值得全社会的思考。希望我们能与偶像快乐同行,希望偶像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2017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

通过以下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查。

调查时间:20**年11月27日---20**年12月15日

调查对象:校本部外语学院、水土学院、经管学院等九个学院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查。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 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 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 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 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 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 ;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 再穷不能穷孩子 ,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 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 (3) 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 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 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无逃课等违规行为;不吸烟、不喝酒;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生活费无法保证者;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无经济源,生活节俭;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

4、针对有些学生的不清不楚的消费状况,以及有些同学拿着家长的钱任意挥霍的情况,由各院团委组织各院学生进行一次自我财务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财物支出,并鼓励学生将整理的表格寄望家中,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5、为了减轻我校的高消费状况,学校对每一届新入校的学生及时展开思想座谈会,及时预防高消费的发生。并由学生班主任定期给学生开展班会,及时引导、教育。

2017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5、经济的独立意识与储蓄观念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一方面传统“三好学生”的评选存在诸多弊端:周期长、人数少;期中、期末、小一至小六当选“三好学生”的学生变动极小,某些学生成了当选“三好学生”的专业户,多数学生成了“陪客”,其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同时因缺少竞争对手对所谓的好学生的发展也极为不利;应试教育作怪,三好演变成了学习一好,分数成了唯一评价指标;“三好学生”两张皮,学生在校内、家里表现明显不一,“在校是温顺的小绵羊、在家是厉害的大老虎”,容易造成学生的人格分裂;仅对学生某些智能进行评价,对评价的这些智能处于劣势的学生是极不公平的,也就是说评价失去了公正性。

另一方面小学生盲目追星,“追星族”在校园大有愈演愈列之势:对明星生日、星座、爱好、穿戴、奇闻怪事等了若之掌,因追星言语不和造成大打出手的事情时有发生。

再一方面“学校成了培养失败者的心理工厂”,因学习不好,是许多学生在校园、班级抬不起头来;学生失去了进取的动力,因一方面差逐步演变成多方面差,因而提前被淘汰出局。

[活动创意]

鉴于以上原因,遵照“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都能行”、“多一把尺子评价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要树立孩子身边的典型、明星”等新理念,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征,借鉴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我们特推出“校园星光灿烂”主题德育活动系列。

[活动策划]

该活动主要有五环节组成。

创设公正评选“校园(班级)明星”、争当“校园(班级)明星”、崇拜“校园(班级)明星”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专题学习、研讨让教师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改背景下的评价理念、方式等有一个全面的、理性的建构过程;学校通过少先大对对会、学生大集合、班主任通过班会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评选“十星级文明学生”宣传、动员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评选“十星级文明学生”与评选“三好学生”的重大差别,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没有差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学生人人有特长,人人都能行”的意识,让学生忘掉过去,从现在开始,积极参与“十星级文明学生”评选,以一个新生“我”重新出现在校园、班级里。

1、“十星级文明学生”十星初步确定的是:学习星、劳动星、合作星、纪律星、礼仪星、才艺星、读书星、书法星、推普星、自理星,各班可以增加健美星、创新星、发明星、尊师星、节约星、进步星等,也就是说十星可以根据班情增、删,不讲究统一。

2、“十星级文明学生”评选标准出台原则上底年级先有班主任拟出草稿、高年级有班委会拿出方案,经全体学生通过“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表决通过。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制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坚决杜绝“高、大、全”,让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各年级要有梯度、层次;标准是动态的,如果学生经过努力都达到了,再修改、提高,是它始终具有激励性、示范性。

1、学校、班级要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造势。

2、学校要设计便于佩带的星级卡、班级要在醒目位置制作精美的星牌榜。

3、坚持底起点、小步子、快节奏的原则,实行螺旋式推进。

4、民主推选学生日常表现监督员,持证上岗。

5、学校各科室、班主任也要注意学生表现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为将来评定提供原始依据。

1、每月初评一次,每期总评一次。

2、可利用班会课或采取以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形式组织公开、公正、公平评选。

3、程序是:自我申报——小组评审——学生申辩——班委会表决。学生自我申报时,要说明申报的星的名称及原因;小组评审时,提出反对意见的同学,要说明事实、理由;要允许被评学生申辩,若产生争议时,有班委会表决。需要说明的是,各个星的人数原则上没有人数限制,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评定。

4、趁热打铁让学生制定下个月的保星、争星、创星、学星的计划与措施。

1、程序是:正式公布——上星牌榜——佩带星级卡——接受师生、社会监督。

2、掀起学习身边的明星、争当校园、班级明星的新高潮。

[活动效果反馈]

可以从学生、教师、班主任、家长等视角进行座谈、问卷调查,收集反馈数据,进行科学汇总、分析,再此基础上,拿出一份科学、严谨的调查报告。

[问题争鸣]

1、若

没有指标限制,会不会出现“泛滥”现象?评选出来的明星是否“贬值”、激励作用有多大呢?2、怎样解决年级标准衔接问题。

3、怎样解决与学生素质评价手册挂钩的问题。

4、怎样解决原来星级与新升年级星级评定的起点、转化问题。

5、怎样解决学生在本学期全部达标后持续动力问题。

6、上星牌榜、佩带星级卡会不会造成部分学生重新抬不起头的现象,若真的出现,怎样采取补救措施。

7、该方案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完善?在该方案基础上,可以不可以创生新的评价模式呢?

[观点链接]

从“十星级文明学生评选”代替传统“三好学生评选”改革,给我们如下启迪:不妨把传统“优秀教师评选 ”改为师德师表星、班机管理星、课堂教学星 、教育科研星、活动辅导星等“十星级文明教师评选”呢?

“秀我风采”

为了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凝聚同学们对所在班级、学院的向心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以及创新能力,突出表现某某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特色,同时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在未来社会上的发展情况,特举办此次“秀我风采”活动。

以各专业或各系为单位,各班同学集思广益,通过摄影作品、海报宣传、自创特制模型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各专业特色,各班级风采,也可充分展现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作品由班级同学集体完成,要求在活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最后,在教学楼中庭展览各班(各院、各系)作品,由全校师生投票选出冠军。

活动预定__月初开展(再议)

第一阶段(活动前)

①校学生会各部门到各个学院进行活动的宣传工作,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由校组织部、宣传部负责该活动的海报宣传工作,秘书部负责活动横幅的制作。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①各专业同学集思广益,发挥创新才能,筹划制作。

②各专业同学开始分工合作,制作自己展览的作品。

③展览时,要求每个展览台有两到三个解说人员,使参观者更好了解作品意义。

第三阶段(活动评选)

①选择一周星期四下午,举办“秀我风采”展览会,学生会在该星期要加强宣传工作。

②当天,在教学楼的中庭展示各专业同学的作品,供全校师生参观、投票(投票工作由学生会组织)或者由学生会投票评选。

③最后,统计投票结果,评选出“风采之星”。

④活动结束后,作品由各专业保留或由学生会珍藏。

校学生会同学的协助,制作宣传海报、横幅,一天下午的场地的使用

依具体情况再议

㈠对活动参与者

1、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该活动,充分发挥创新才能,展现专业特色。

2、充分展现同学们对于自己本专业的理解,例如未来的涉及的职业,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性。

㈡对活动组织者

1、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

2、各部门之间共同合作,使活动圆满成功。

㈢作品评分(投票)标准(依照前面采取哪种方式评选来决定)

1、充分展现了专业特色,展现与其他专业的不同特点。

2、作品具有创新精神,体现出新的理念。

3、表现出该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八、活动参与者

某某大学x、x级学生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奢侈品; 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 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 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其三,大学生深受社会影响其深、大部分学生消费属理性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

4)奢侈品消费趋势的不合理性 (例如:攀比心理作怪)

六、问题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3)对于贫困的学生,学校要多关心,多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多关注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给予帮助,不歧视,塑造和谐校园生活。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博客对大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第一,博客是大学生排解负情绪的重要渠道。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是需要宣泄和倾诉的,情感的长期郁积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大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力量不强,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经验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加上目前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优越的生活条件又使他们心理受挫能力差,他们渴望创新、渴望独立、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渴望以一种平等的地位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现实中遭遇到的诸多限制和挫折使他们容易产生困惑、迷茫、焦虑等负情绪。现代社会的紧张、拥挤、充满了竞争的外部环境,则加剧了他们内心深处集聚的压抑和压力。而在现实社会里,往往又缺乏通畅的交流渠道来缓解他们内心深处的压力,很多大学生与家长存在着代沟,另外一部分由于远离家乡,远离父母亲友和以前的同学,也缺乏交流渠道。

博客无疑成为很多学生发泄负情绪的重要途径。从博客内容看,在大学生博客中,96.8%的博客主题为个人日志。“无论从博客栏目的设计还是所发文章、图片影集来看,宣泄个人情绪情感、叙述日常见闻、追逐时尚娱乐都成为主要内容。”②即使有一些日志类似流水账,甚至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痕迹,但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呈现出明显的情绪色彩。

从传播方式看,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博客采用了匿名的方式,在进行匿名传播时,双方的“社会线索”被减到最低,给交流者也留下了想象空间,能够较好地满足情感体验、情感宣泄的“需求”,所以他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烦恼发泄出来,这也就使博客具有了面对面交流所没有的魅力。

写作的自由和自由的写作使博客成为很多大学生满足个人倾诉的“电子写字板”或“心灵笔记本”,成为他们情感宣泄的便捷通道。

第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力。

博客虽然是日志,但却和一般的日记有很大的不同。博客应用融技术、思想和艺术于一体,体现着多媒体的特征。在博客中,可以通过文字表达深刻的思想,通过视觉符号生动、形象地营造交流气氛,通过听觉符号调动交流者的情绪,优秀的博客更是图文声的完美结合。许多大学生博客风格清新淡雅,图文并茂,版面编排讲究空白和色彩搭配,单从形式上看就已经很有美感,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博客已经被一些学生有意识地用作实现个人形象管理的工具,很多大学生精心打造自己的博客,成为自己的“社交名片”甚至“求职名片”。一些学生的博客拥有很高的点击率,更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自信心。大学生通过思想和智慧获取自信,同时也就弱化了由于外貌、家庭出身、成长背景等现实因素造成的自卑,有利于他们重拾自信、自尊,获取成功感等,更多地表现出对自我的接纳和认可。

第三,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

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认为:“任何人在心理上的成长、发展,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大学生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博客加强了学生社会化过程。

首先,博客是增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尽管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认识,但一个完整的自我认识除了主我认识和评价外,还需要客我即外部世界或他人的评价或评论。由于大学生所处环境有可能造成客我信息链的断裂,通过博客表达自我的思想,获得浏览者的评价反馈,从而帮助他们完成自我的认知,有利于他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其次,在与其他博主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一方面可能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另一方面,也从其他博客中学到不少的经验和知识。特别是遇到困难和烦恼,其他博主的评论对他们形成启发,而在很多博客中自动出现的相关链接,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让他们了解到对于相似问题他人的看法,能有效拓展他们的眼界,延伸他们的思维,促使他们的心理走向成熟。

再次,由于博客的良莠不齐,也向大学生的判断和自制能力提出了挑战。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学会筛选和抵制不良信息,熟悉并遵守相关的网络礼仪,熟练处理网络人际关系,对他们融入社会规范,符合社会的角色期待有很大帮助。

最后,博客中其他访问者的评论表现的认可和尊重,使博主找到自我价值。在这个过程客作者们可以摆脱个人独处所产生的孤独感,走出生活的烦恼,寻找到心理压抑的释放渠道。

第四,可提高学生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人际交往能力表现为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表达理解能力就是能否将一个人的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其次是能否正确理解他人的表达”,③良好的情感沟通和表达能力,是提高一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保证,更是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无论是积极情感还是消极情感,在很多时候都需要畅通的渠道表达。在博客中,博主可以通过评论以及回访来形成和其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这个过程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情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经验,为他们诸多方面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博客产生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尽管博客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方面有许多积极的方面,但是它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由于博客的零门槛以及写作随意性可能造成大学生随意性的生活态度。

在博客中,由于“把关人”明显被去中心化,因此也造成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很多博主不加查实考证,便随意书写所见所闻,更有一些博主通过歪曲事实甚至杜撰“新闻”来博取高点击率。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增添了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更为严重的是,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或增加了学生过于主观的随意性态度。这和大学生严谨求学作风的要求相悖。

第二,明星博客干扰了很多学生的平常心理,影响了他们正常生活、学习甚至价值观。

“青少年选择媒介人物作为偶像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影视明星、歌星和体育明星占到77.51%,如果加上‘超女’等草根明星,明星比例超过了80%,远远高于政治人物和杰出人物,明星成为偶像崇拜的首选。”④因此,毫无疑问,明星博客也成为很多大学生频繁光顾的对象。

明星博客在偶像与崇拜者之间第一次建立了大范围、没有空间与时间限制的互动性联系。明星的一些经美化的生活细节的披露,更迅速拉近了明星和阅读明星博客的大学生的距离,一些学生甚至以他们的某些生活行为方式作为自己效仿的素材。但在效仿过程中,由于大学生还比较肤浅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使他们对明星的欣赏还停留在感性的表面,他们往往看到明星光鲜完美的一面而忽略他们可能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的一面。

少数经过策划包装的“普通人”博客,可能因为点击率急速上升一夜成名,这给爱幻想的一些大学生一些心理期待,希望自己的博客也像他们的一样,迅速把自己变为名人。“一夜成名”的心理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懒于奋斗,一旦没有如预想的那样成名,可能又会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甚至发生一些过激的行为。

名人博客的风起云涌,将名人的光环,同样笼罩在阅读他们博客的大学生身上,比如,很多大学生通过“抢沙发”来和名人分享关注度。为了当“沙发”,他们可能发表一些言之无物的评论。对于虚幻中明星光芒的向往,在很大程度上瓦解了他们脚踏实地,努力奋斗的优良品质和平常心态。

第三,博客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现实人际交往心理。

博客作为网络媒介的虚拟空间扩大了学生交往的天地,丰富了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渠道,但另一方面,也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心理造成消极影响。有学者就提出,网络人际传播缺乏现实人际交往中不能忽视的非言语线索,消除了很多面对面交流中的必要因素,比如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肢体语言、语音语调、两人间距、环境作用等,将对话置于所谓的“社会真空”。⑤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他们也更愿意享受博客虚拟性、超链接、匿名性等特点带来的交流过程中的诸多好处,而忽视或漠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遥远的人因为空间概念的改变而变得熟悉,身边的人却因不屑或无暇顾及而变得陌生。虚拟交往使学生自我封闭,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和沟通能力减弱,现实人际传播能力大大下降。

第四,削弱了大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消解了他们正常的情感和理智。

博客的海量信息使大学生的理性成分逐渐减少。由于博客的超链接功能,使学生可以接触到的信息增长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经谈到关于信息超载造成的“未来的冲击”时曾经说:“我们在加速社会中变化着普遍的速度。我们在迫使人们适应新的生活步调,日益经常地面对新的形势并控制他们。我们在迫使他们在迅速地倍增的选择可能性中做出抉择。换言之,我们是在迫使以一种远远快于缓慢演变的社会所必须的速度来处理信息。我们正在使他们中的至少某些人经受认知上的过度刺激,这一点几乎是无疑的。”⑥信息的超速增长使大学生根本来不及作出理性的筛选和思考,接收信息超过他们能处理的极限时,就可能导致紊乱,批判的能力也无疑会日渐消退。

博客的虚拟性也消解了大学生正常的情感和理智。“从书籍到杂志,从报刊到广播,从电视到网络,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表面上看,沟通的私密性越来越强,人们被诱导无拘无束地表达……”⑦博客对大学生的强烈吸引力很大程度也在于它的匿名性、隐身性,虽然它有助于大学生宣泄情绪,但虚拟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大学生正常的情感和理智,比如博客所处的拟态环境与博主所处的客观环境有很大偏离,在那样的虚拟空间里,可能更多了一些理想化的东西,对于博主客观、理智地处理情感有消极影响。另外,在博客的拟态环境里,互动的虚拟情景有可能使博主抛弃传统写作的静思与高度理性的过程。

(作者系上海海事大学教师)

注释:

①胡春阳:《博客现状与亟待研究的议题》,《新闻记者》2006年第3期

②郑智斌、赵颖彦:《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当代传播》2007年第3期

③王燕星:《手机短信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当代传播》2007年第2期

④章洁、方建移:《从偏执追星看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当代传播》2007年第5期

⑤转引自姚劲松:《新媒体中人际传播的回归与超越》,《当代传播》2006年第6期

⑥转引自肖静:《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当代传播》2007年第5期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电视纪实栏目;致富经;影像纪录;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010-02

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传播信息、提供服务的功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国13亿人口中,农民就有9亿。电视是他们经常接触的媒体,而电视本身又具有声画合一的特质,因此在传递信息知识,服务农民更具有优势。对农电视纪实栏目《致富经》做为全国知名度最高的农业节目之一,从1996年1月1日起,伴随着中央七套的农业节目正式播出已经有15年的历史了,栏目的宣传语是: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栏目内容定位是以百姓视角解读他们身边的致富明星,报道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致富经验和创新做法,给观众以启迪智慧、更新观念的具有时代感的财富故事。因此它所报道的致富人物和现象,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身上。其目的就是激发观众的“财商”,让观众善于把握商机,发现自己身边的财富。现在该节目日益成熟,并具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对农纪实栏目的品牌。

1从小处着眼,人文性的真实影像记录

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本质属性,它通过影像来构建对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的反应,创作者对记录与诠释的过程应是合理的,是对现实生活的人和事一种特定的观察与纪录,《致富经》从选材来看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真实案例,无论是《黄金伟的“黄金”梦》黄金伟还是《从捡钱包开始的财富之路》龙康广,《“老赔”郑显民的赚钱生意》中的郑显民,还是特别节目《三十年致富传奇人物》,《携手》都聚焦在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身上,都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取的声音、图像等原始素材,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在这种影像纪录中《致富经》有两大特点:

1.1小处着眼,立意深远

《致富经》讲述的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小事情,如《从捡钱包开始的财富之路》讲的是落魄上海,为了赚钱,四处寻找打工机会的广东青年龙康广偶然捡钱包的事情,《黄金伟的“黄金”梦》说的是农民工黄金伟到重庆干“棒棒”的艰辛经历和感情生活,纪录片如果仅仅单纯讲述这些常态故事,那就背离了《致富经》的意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以普通老百姓的成功经历,反映了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农业政策的与时俱进,人与人真善美的颂扬,普通农民百折不挠、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气质坚忍不拔的勤劳精神。就拿获得“2010年度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好作品”奖《黄金伟的“黄金”梦》来说。黄金伟就是一个来重庆干“棒棒”的农民工。刚来重庆打工想法很 简单,赚钱,高高兴兴回老家建一套砖结构的新房。但是干“棒棒”5年之后已经给家里盖上了新房,但他的思维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要做一个城里人的梦想更加强烈,于是义无反顾的告别了父母,再次返城当起了棒棒。在收获爱情之时却因为他不是城里人而黯然神伤,但他没有消极一蹶不振,在2007年在给一个家具商搬运货物时发现了做家具零售的商机,靠着自己的头脑和勤劳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也得到了另外一位女大学生的爱情,但是横亘在他们之间的还是黄金伟的农村户口,但2010年重庆市实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像黄金伟这样的农民工只要进城五年以上就可以是城市户口了,以前做一个城里人一直是黄金伟梦想,而现在他的观念发生了质的改变,他的梦想是回村建一个家具厂。“到底让户口进城还是留在农村呢?黄金伟感到为难,但有了选择的权利”。片尾主持人的话很有意味。这个片子立意深远在于,一是从黄金伟身上看到的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工进程15年多来从单纯挣钱到有自己做工厂,从梦想当城里人到当城里人和农村人无所谓的观念转变,二是“让进城务工人员不在漂泊,在劳累一天后,能回到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的重庆户籍制度的改革看到了国家和政府践行“三农”政策的力度,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1.2点滴之间的人文关怀

纪录片的镜头视角是对准具体的生命的存在,能够勾引观众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能够启动解读现实的弦外之音,能够折射出人类自身的一种生存境遇。巴拉兹认为“纪录片是用画面纪录人类历史的伟大使命,通过这个人使影片中的现实有了生命和意义”。 《从捡钱包开始的财富之路》有一条主线和一条虚线,主线是广东青年龙康广在上海街头拾金不昧,把捡到钱包归还失主顾建华,虚线是失主顾建华知恩图报帮助龙康年走上致富的道路,这个片子表面看来同是善良,真诚龙康年和顾建华之间的个案,但它真正折射出是在老人摔倒了不敢救,车祸之后不营救,人性真善丧失的当今,是多么需要人与人之间不设防的沟通,理解,关爱。关于生命的价值、意义以及关于生死、美丑、真理、博爱等人类精神最本质问题的追问和质疑,这种观照的影像纪录应是纪录片的社会意义所在。

2精心设置,突出电视传播的独特性

作为媒体传播行为,电视纪实栏目一方面在内容上有责任为电视受众纪录精彩的生活,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在表现手法上依照电视传播媒体又具有自己本身的独特性。

2.1表现内容上故事性、情节化

人类对于故事的渴望是人类恒久不变的人性,从故事诞生开始,人类就以各种叙事形式在改编与更新它,以适应社会大众的心理需要,电视作为声画合一的载体也不例外,电视纪实栏目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本身的现实素材,它依靠编导,记者对于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来推动叙事,是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人和事的创造,以引导电视受众理性思考。《致富经》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对节目的叙事构造,分为节目预告、主持人导言,解说词、采访对象话语、主持人结语等几大部分。在讲故事当中又注重悬念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增强故事的生动性和可看性。《从捡钱包开始的财富之路》表现手法上就可以看出,片子开头节目预告解说词“一个落魄青年,在上海南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从此有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奇缘。因为这个钱包,他融资百万,赚到第一桶金。当他在云南二次创业身处困境时,还是因为钱包的渊源遇见高人,点破了一个产业的财富秘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像有魔法的钱包?又是一段什么样的财富奇遇?”富有悬念的情节把故事拉开,之后故事以倒叙的手法还原十年来龙康广的致富历程,捡钱包交还失主顾建华,顾建华父亲有病住院,龙康广像自己家人一样伺候顾父,让顾家看到了他的善良和孝心的本性,在他贫困之时倾情相助帮他办实业,赚到第一桶金,但因为经营香蕉赔的惨重,又是顾家伸出援助之手帮他找经营之道,最终完成了他真正致富之路。故事片尾主持人的一段是点睛之笔,富有深意:“假若龙康广十年前不把钱包交还给失主,假若他不尽心照顾别人的父亲,也许这个故事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从一个落魄青年到拥有千万资产的成功者,龙康广创业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一个就是“好人”。勿以善小而不为!龙康广用自己的经历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纵观整个故事以解说词的方式层层把情节拉开,以采访对象为主要讲述者,故事跌宕起伏,富有连贯性,并配合音效予以强调和张扬,从而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2表现手法上注重现场感

在电视纪实中通过大量现场同期声的运用,可以传递画面所表达不了的过去时态的信息,起到解说现实背景和揭示事实的作用,从而增加现场感,真实性。《致富经》为了保持故事的连贯性,一大特点就是淡化记者采访提问,用虚拟情景和现实情景再现故事的本来面目,真实表述故事主人公的致富经验和创新体现,同期声和现场声贯穿全故事。如2011年9月播出的《一桩怪事引发的连环财富》都在现场以同期声拍摄,无论是采访对象戴震秋还是羽绒厂的机器声,还是鸭厂的鸭子声,都是现场真实的再现,而在还原以往的故事用了虚拟的现场再现,如香港市场的开发,这样真实的空间和虚化的空间有机结合,充分拓展画面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调动电视受众的视听感受,从而创造出现实质感的真实。

3 营销策略的创新

媒介的营销策略是指指媒介凭借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利用特定时期的热点和焦点,并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出有创意、有吸引力的主题活动,吸引受众和广告商,以促进媒介销售、提升媒介品牌形象的过程。《致富经》从2003年改版以来围绕受众定位――培养舆论领袖;内容定位――主打市场观点两大环节,锐意创新,以传递致富信息,更新致富观念为节目理念,不靠猎奇、追星,而是沉下心来,一心一意为农民办节目,提供致富榜样,成为对农电视节目的品牌。

3.1围绕主题活动开展节目展播,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2003年改版以来节目主旨更加清晰,多次围绕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的主题进行品牌活动,进行有影响力的展播。2006年11月《致富经》策划推出三期整版系列节目――《辣椒演义》,首次全方位梳理全国的辣椒产业;12月关注大学生就业社会热点,推出《当代大学生创业启示录》10集特别节目,受到广泛关注。2007年4月推出五集反映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型特别节目《探路》;10月党的十七大召开之际,《致富经》栏目播出五集大型系列专题片《市场引领现代农业》,制作播出80分钟十七大特别节目《成渝新观察》。2008年3月播出揭示餐饮界财富之风云变幻的五集大型系列节目《餐饮风云》;9月播出纪念改革开放30年系列节目《三十年致富传奇人物》。2009年10月国庆60周年之际,制作五集特别节目――《携手》,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实践和成果,2010年2月起推出“找寻三农致富榜样”永业生命素杯首届三农“致富榜样”2011年8月起推出“开瑞汽车杯第二届创业致富榜样推介”等等,这些节目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不仅收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更给观众在致富上以智慧启迪,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2全面、立体的社会策划活动,做大视野的《致富经》

《致富经》的创作团队把提高节目质量,满足目标观众不断增长收视需求.打造中国电视界的品牌栏目为价值标准,立足于走出去,与企业、学界、业界积极联合,打造大视野职业追求,2005年1月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民营企业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MBA中心一起策划“首届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 在北京成功举办“首届中国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2006年6月成功举办了首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 2007年5月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经过半年的调查研究,联合《2006-2007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2007年6月与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举办大型公益活动――诺基亚致富创意行动。2008年9月在重庆市成功举办了第三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10月在大连市举办了第四站全国目标观众研讨会。2009年8月 ,与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联合《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此份报告调查过程涉及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区域的30个省、市、自治区,最终获取有效问卷3306份,调查采取分群随机抽样,利用结构式问卷、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对象包括正在或者曾经有过创办企业经历的人,调查结果反应出了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百姓创业致富的新特征。2010年由永业集团支持主办了永业生命素杯首届三农“致富榜样”推介活动。2011年8月推出“开瑞汽车杯第二届创业致富榜样推介”等等,这一系列的社会策划活动不仅贴近了广大受众,亲和力和可信力得到了加强,同时荣获了2009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CCTV栏目”和2010年“全国十大年度电视节目奖”,“2010年度十优中国电视纪实栏目”等等的称号,这足以说明节目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

4结论

15年的发展,《致富经》栏目专业化定位日益成熟,拥有了固定的广大受众群,具有了独特风格的营销模式,成为中国对农节目的品牌栏目,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一,在与媒体融合特别是与互联网的结合还不够,网页的传递信息内容应该更加快速,尤其在今天微博的时代,应该更加利用微博这个载体与广大受众进行交流,尤其是两位主持人更应借助微博这个平台,宣传栏目,传播栏目,提高人气和节目的知名度,这方面做的是远远不够;其二,在内容上可以尝试不仅仅介绍成功的致富人物,也可以推出具有潜质的致富人物,让企业和企业家赞助,建立奖励机制,这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其三,对于成功致富的人物创业经验应广为推广,跟踪做后续报道,使《致富经》栏目有可持续的发展,真正是“念的好经”

参考文献

[1]陶涛.电视纪录片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周兰.纪录片影像对历史的传播.四川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报告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20*年11月27日---20*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再穷不能穷孩子”,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主要有以下原因:(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3)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

无逃课等违规行为;

不吸烟、不喝酒;

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

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

生活费无法保证者;

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

无经济来源,生活节俭;

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

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

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

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

4.针对有些学生的不清不楚的消费状况,以及有些同学拿着家长的钱任意挥霍的情况,由各院团委组织各院学生进行一次“自我财务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财物支出,并鼓励学生将整理的表格寄望家中,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通过以下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

当今社会正面向多元化发展,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今朝有酒今朝醉,似乎日渐成为一种时尚。负翁、月光族随之大批涌来。在我们的校园中,昔日的风声、雨声、读书声中,又夹杂进了手机声声。为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目前的消费状况,为我校明确确定贫困生标准提供可靠参考资料,同时为我校学工处开展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学生工作信息中心特开展此次调研。

调研时间:xx年11月27日---xx年12月15日

调研对象:校本部外语学院、水土学院、经管学院等九个学院

调研方式:问卷调研

调研情况: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80份,回收376份,回收率高达98.95%,数据真实,可信度高。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等方面展开调研。

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 消费去向: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学习方面,我校学生的花费主要在购书上。由于学校发放的教材只是基本教材,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学生的消费去向中,购买教学参考书、英语等级考试等书目占了一定比重。

在消费去向中的通讯费中,大一和大四的学生占的比重最大。对于大一新生,由于刚来到大学,对于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人际交往环境都很陌生,存在着种种不适应,同时对于大学中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不习惯,总喜欢和自己以前的好朋友、老同学交换信息、交流意见。而大四的学生的通讯费主要是联系工作。

在恋爱消费方面,有些同学有着固定的爱情投资。爱情需要浪漫,而浪漫需要消费,但是没有资金是浪漫不起来的。无论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都是需要消费的。对于男生,需要给女生买单,送礼物。同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女生的恋爱消费主要是用在化妆品、首饰上。

另外,在恋爱中,双方都共同支出的一个方面是在衣着打扮上,名牌成为一种标志。只买贵的,不卖对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持有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社会,恋爱是合理的,但对于恋爱中的种种不合理消费值得我们深思。

对于恋爱中的消费来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有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有的是来自奖学金的。总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支出,都占了不小的比重。只是比重的不同于大学生的看待社会的角度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看法有关。

上网消费: 无论对哪个年级的学生,上网消费都占了较为稳定的一定的比例。大学生的上网费亦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开支的一部分。

左图是我校学生在娱乐休闲方面的消费状况:

大学生的娱乐消费数额也是较为可观的。 进歌厅,打台球,遛旱冰,生日聚餐另外,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热潮影响着他们的娱乐消费。

在零食、水果方面,女生的消费型对较高。在大学中,女生更多地学会如何保养自己,水果既经济又实惠,所以是最佳选择。至于零食,既是某些女生的喜好,同时也是部分女生打发时间的较为常用的一种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知,我校学生的消费去向多样化,正是多样化的消费无形中就增加了总的消费金额。下面是我校学生的月支出情况和学期总的支出情况:

二、 月支出情况及学期支出情况:

月支出

学期支出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消费层次不等,出现了较大差别。从整体上看,我校大多数同学的月消费保持在200-400元之间,各学院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高消费现象。而且在现代的各所大学的校园中,学生这样的高消费的现象均已屡见不鲜。对于着相当一部分的高消费的同学,他(她)们的经济来源以及对家庭的影响又如何呢?

三、经济来源及对家庭的影响:

经济来源 经济来源

学院父母助学贷款奖学金或助学金 勤工助学

资环100%

水土97.5%2.5%

外语83.33%16.67%

机电63.64%18.18%9.09%9.09%

生科72.22%11.11%11.11%5.56%

经管95.24%4.76%18.18%4.55%

以上表格中数据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父母,说明我校学生对家庭有很强的依赖性。甚至有些学院学生占到了100% ;此外,助学贷款也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方面卓有成效,使学生深切体会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政策,对学生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识起到促进作用。另外也有一部分同学的经济来源是勤工俭学,说明我校学生有一定的自立能力。

学生对家庭的依赖过重,对他(她)们的家庭自然又有着影响。

以上图表显示我校学生的消费度对家庭的影响情况。从图表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的家里因为供应大学生而使生活拮据,生活状况下降。这说明学生的在校生活较大程度的影响了家庭的生活。 再穷不能穷孩子 ,绝大多数的家长这样说,虽然我们家的收入不多,但我们就这样一个孩子,决不能因为钱而产生自卑感,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在大学里过的舒畅,不影响学习。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在家庭消费中占的地位。可怜天下父母心,就是再辛苦自己,也不会委屈孩子。在家长这般疼爱与呵护下,大学生是否该有自己的消费计划?四、消费计划 图表显示,我校大部分同学的消费较为合理,虽没有制定消费计划,但是支出合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管理自己的资金,更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计划性。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超支现象。这种现象虽然不合理,但仍然存在,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可支出的方式增多,自然花费增多;

(2)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外部诱惑增多,好奇心促使大学生尝试不该有的消费方式;

(3) 在月初时,常常不自觉地超支(4)常常有意外消费,如和同学打赌输了,就要请客吃饭,请的不好又没面子,所以吃好的总之,种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引起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五、对学校的引导力度的看法 观点比例

很好,学生能从中收获很多5.71%

有一定成果,但力度不够22.86%

听说过,但没见什么成果14.29%

力度远远不够,亟待加强57.14%

从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我校对学生消费观念、消费心理等消费知识的引导力度不够。当前我校对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等进行了引导,这说明我校在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的方面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对学生的生活方面的引导做得还不够完善。虽然,不良的消费习惯对学生没有直接影响,但是消费意识作为一种精神文明现象,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校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应尽快加强有关方面工作的力度。

六、对负翁、月光族的看法

上表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高消费的现象持否定态度,这说明虽然我校学生中也存在高消费现象,但我校学生还有着正确的消费理念。只要学校对这部分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可以改变局面。但如果长此下去,容易引起攀比消费,大学生仍然应该继承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传统美德,坚决不能踏入高消费的误区。

七、对贫困生界限划定的界限的看法

上图表显示了我校学生对确定贫困生标准的观点,为我校发放助学金提供了重要资料。

八、就我校贫困生标准划定的观点整理 学习成绩优秀

无手机、电脑、MP3;注:学习、工作等需要除外

无逃课等违规行为;

不吸烟、不喝酒;

上网较少,穿着朴素,不追求时髦;

月消费金额在180元以下;

生活费无法保证者;

每学期生活费低于2000元;

无经济来源,生活节俭;

经班级投票,学院认真核实;

提名候选人,并跟踪调查;

仔细了解各学院各年级学生的贫困生比例,然后再向各学院划分名额;

由家庭所在地出示贫困证明结合平时表现;

积极参加勤工助学;

九.解决此次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建议

1. 对当前在校生,由学校制定统一指导思想,然后由各学院团委向该学院学生召开思想引导大会,在会议上引导同学们提升个人的消费意识,持有正确的消费观念。

2.在学林路、望岳路、神农路等学校主要道路上置办可长期保持的标语,以时刻提醒同学们。

3.由校团委引导,校学生会组织一次大型宣传活动。在学林路展出展板,并举行一次拒绝高消费的大型签名活动。

4.针对有些学生的不清不楚的消费状况,以及有些同学拿着家长的钱任意挥霍的情况,由各院团委组织各院学生进行一次自我财务支出统计表,让学生自己整理自己的财物支出,并鼓励学生将整理的表格寄望家中,以此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

上一篇:居民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企业薪酬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