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5 14:28:14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1篇

一、引言

美国的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1]培养出许多世界级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并以它科技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那么美国的大学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很长时间里人们在探讨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学校都聘请外籍教师来华讲学,其中美籍教师居多。他们不仅带来知识,也带来了美国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思维模式和异国文化,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美籍教师认为,中国学生的表现与他们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很大,这给他们造成了一种课堂上的文化震撼,感受到了中美学生的差异,也经历了来自学生方面的挑战。2000年笔者就他们对中国学生的印象与来我院任教的三位美籍教师进行了座谈,他们感慨地说,中国学生有惊人的记忆力,他们对老师极其尊重,课堂上多数人不愿意参加讨论,等着老师来教,多数人不喜欢坐前排,怕被叫到,反馈很少。根据美籍教师对中国学生的不适应,我们也了解中国学生对美籍教师上课的认可度。许多学生说,美籍教师不会讲课,他们除了纯正的发音外,不如中国老师教的知识多,教的系统。是什么造成彼此期待间的差距?中美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哪些差异?此后我请美籍教师格兰德.克尔夫人(Mrs.GlendaCole)与我合作探讨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上的差异,以期树立中国大学生更有利于发展的学习观念。

二、比较的切入点

比较是我们识别事物,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中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有同一性和差异性。通过与美籍教师的交流探讨,我们共同认为两国学生的根本差异在于各自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观念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为此我们决定把传统价值观念对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观念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以此为依据,对比中国大学生在相应方面的表现。美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什么?美国从建国至今已形成一种以传统价值观为中心的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自从1908年以色列人Zangwill把这个移民国家称为“熔炉”(Meltingpot)以来,这个概念就一直被沿用。是什么能把这样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年轻的国家里?是主体文化。这种主体文化是以西欧中产阶级清教徒为特征的,在此基础上,在这个新的移民国家里形成和确立了一种特定的价值模式。Datesmanetal认为在美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有六个价值观念影响尤为突出,其中个人自由、机会均等、财富积累是吸引移民的原动力。为实现这些愿望人们必须独立自主,勇于竞争,努力工作。这两方面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合最终共同构成了美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六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的形成都与另一方面紧密相关。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传统价值观的再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主张学校与社会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3]大学阶段是青年们开始充分认识和践行传统价值观的阶段。在这些观念的积极影响下,大学生们养成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对他们的未来有绝对的意义。因此从这六个方面研究美国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两国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三、美国大学生学习观念的调研结果

克尔夫人以美国传统文化中的六个价值观为参照框架,以自己所教的犹他州立大学强化英语语言学院的学生为对象,对传统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每一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观察和描述,其报告结果如下:1.体现个人自由方面a)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b)第一年可以是“选择”(shop)的一年;c)学生在第一年“选择”过程中,完成一些基础教育课程。这也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d)第一年可能是了解自己的一年(WhoamI),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兴趣;e)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f)不同的教授,不同的系部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g)教授和系部可建立自己的评分标准。2.体现独立自主方面a)学生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b)如果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直接与教授联系;c)学生可以通过工作、配偶、奖学金或贷款来资助他们完成高等教育;d)学生可以与教授意见不同,但应以适当的尊重的态度提出,教授对具体问题有最终的解释权;e)学生不一定要在四年内完成学士课程,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延时毕业;f)学生自己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会使用计算机,学校提供这方面的课程。3.体现机会均等方面a)在称呼上有的教授让学生用名,如Bill,Mary来称呼他们,教授们也称呼学生的名;b)教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课内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事实上教授是有权威的,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有时如果教授与学生们太友好,学生会利用这种友好。假如教授与学生一起喝咖啡,他/她就会不太注意或降低对其课程的标准。一般说来,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注重与教授之间的关系;c)在教室里创造一种轻松气氛会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其理念是学生在舒适的气氛中会学得更好;d)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学生贷款、助学金、工作-学习资助项目。4.体现勇于竞争方面a)如果教授评定成绩按正弦曲线,学生则不愿意互相帮助;b)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活动,多数学生积极参加;c)进入研究生院需要较高的平均分;d)分数用来激励学生学习;e)学生经常因分数与教授发生争执;g)作弊会遭唾弃,剽窃要受鄙视。这两种行为会导致不及格或被开除。5.体现在物质财富方面a)学生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受的教育越多,将来赚的钱也越多;b)成就感很重要。作业、测验、考试成绩是学习阶段的财富,尤其是在本科阶段;c)许多课外活动与课程一样重要。经常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得B,但积极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如学生各种组织、体育运动项目等,他会被视为优秀学生。荣誉亦为财富。6.体现在努力工作方面a)按时认真完成教授指定的课内外任务;b)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c)做业余工,以满足或补充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

四、中国大学生学习观念的调研结果

我们也以美国六个价值观为框架,针对克尔夫人的观察和描述,对中国大学生在相应的六个方面的表现,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东北电力学院2000级英语专业60名学生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东北电力学院合作学院2000级20名学生。目的是要看中国大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

1.个人自由方面a)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但80名学生中只有6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没有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其余都是家长或老师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市场对专业需求替学生选择的专业;b)学生入校已定好专业,一般不能改专业;c)第一年是了解专业的一年,也是培养职业兴趣的一年;d)教师可建立自己的评分标准;e)由系部确定所开课程;f)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但主动提问的人数不到五分之一。有与教师不同观点和见解的也不愿意提出,80%学生的理由是:自己的见解不成熟,说出来怕同学笑话,60%的学生不喜欢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认为是浪费时间。

2.独立自主方面a)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全责,教师和学校应负主要责任。

80%的学生认为教得好才能学得好,10%的人认为教得不好通过自学也能学好;b)如果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直接与教授联系,但95%的学生一年内从未找过教授;c)90%的学生靠家庭资助完成高等教育,小部分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d)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有96%的学生不愿意公开表达,认为那样做有失教师的尊严;e)学生应在四年内完成学士课程,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休学延期;f)学校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使用计算机,此后学生自行使用。

3.机会均等方面a)学生不可以对教师直呼其名,绝大多数教师称呼学生时用全称;55%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一般,5%的学生觉得自己与教师的关系不好,96%的学生承认教师有绝对权威;b)课堂气氛一般比较严肃,因为大部分课堂时间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讲;c)奖学金、学生贷款、助学金、工作-学习资助项目数量比较少,并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4.勇于竞争方面a)在成绩呈正态分布的条件下,95%的学生愿意帮助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一种义气,是国人的传统美德;b)对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只有30%的学生喜欢,其他人均不太喜欢。原因有二:第一因为小组活动一般不评定成绩;第二学生间的讨论不如教师讲得精彩,有中心,有重点;c)80%的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分数值,另外20%的学生只关心及格或不及格;d)学生偶尔会向教师咨询评分标准;e)考试作弊每学期都有发生,大多数学生认为对此应严厉制裁,因为作弊使考试失之公正。超级秘书网

5.物质财富a)80%的学生视考试成绩如财富,这对他们考研究生、就业都很重要;b)25%的学生愿意做学生工作,他们把它视为组织能力培养的机会;45%的学生愿意参加社团组织,他们觉得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

6.努力工作方面a)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前途设计有关。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努力程度比合作学院的学生大。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平均13小时,因为他们中有70%的人初步定下考研,其他人为了顺利就业,需要提供较好的成绩单和有利的技能证书。合作学院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平均9小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家境比较好,将来有机会出国,不出国的家里都能安排;b)90%的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30%的学生对开放式的作业如课外讨论、短文写作、调查报告等完成得不好。

五、结论和启示

把中美大学生在六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他们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这使得他们失去了个人自由的基础。也正是由于独立意识的缺乏,中国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一位外教曾经把中美大学生的差异概括地总结几点:对学习的态度,中国学生是Youcometoteach,而美国学生是Icometolearn;对学习的责任,中国学生是Theteacherisresponsible,而美国的学生是Thestudentisre-sponsible;在学习方法上,中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onfacts,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onfindings。这些差异也正是我们此次观察研究的结果。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认识上的偏差又进一步导致了学习方法上的偏差。由此我们看出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整个学习过程深受观念和态度的影响”。[4]因此中国的大学生首先要解决这样几个观念上的问题:1)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学会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调整对师生角色的期待。教师不是保姆,学生也不是儿童;3)重新确立学习目标,把过去的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转向以素质教育为目的;4)培养竞争意识。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全方位的调整,使之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亨利.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谢宗仙等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2]DatesmanM.K,CrandallJ.,KearnyE.N.TheAmericanWay:AnIntroductiontoAmericanCulture[M].NewYork:Pren-ticeHallRegents.1997.21-29.

[3]查有梁、齐晓丹、过晓燕、唐德章.教育人才素质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通过中美教师的合作,对两国大学生学习观念进行考察和对比,从中找出我们的差距。

一、引言美国的教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培养出许多世界级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并以它科技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那么美国的大学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很长时间里人们在探讨这个问题。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学校都聘请外籍教师来华讲学,其中美籍教师居多。他们不仅带来知识,也带来了美国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思维模式和异国文化,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美籍教师认为,中国学生的表现与他们的期待之间的差距很大,这给他们造成了一种课堂上的文化震撼,感受到了中美学生的差异,也经历了来自学生方面的挑战。2000年笔者就他们对中国学生的印象与来我院任教的三位美籍教师进行了座谈,他们感慨地说,中国学生有惊人的记忆力,他们对老师极其尊重,课堂上多数人不愿意参加讨论,等着老师来教,多数人不喜欢坐前排,怕被叫到,反馈很少。根据美籍教师对中国学生的不适应,我们也了解中国学生对美籍教师上课的认可度。许多学生说,美籍教师不会讲课,他们除了纯正的发音外,不如中国老师教的知识多,教的系统。是什么造成彼此期待间的差距?中美大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哪些差异?此后我请美籍教师格兰德.克尔夫人(Mrs.GlendaCole)与我合作探讨中美大学生学习观念上的差异,以期树立中国大学生更有利于发展的学习观念。

二、比较的切入点

比较是我们识别事物,更好地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中美大学生在许多方面都有同一性和差异性。通过与美籍教师的交流探讨,我们共同认为两国学生的根本差异在于各自的价值观念不同,而价值观念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为此我们决定把传统价值观念对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观念的影响作为切入点,以此为依据,对比中国大学生在相应方面的表现。美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什么?美国从建国至今已形成一种以传统价值观为中心的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自从1908年以色列人Zangwill把这个移民国家称为“熔炉”(Meltingpot)以来,这个概念就一直被沿用。是什么能把这样一个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个年轻的国家里?是主体文化。这种主体文化是以西欧中产阶级清教徒为特征的,在此基础上,在这个新的移民国家里形成和确立了一种特定的价值模式。Datesmanetal认为在美国传统的价值观中有六个价值观念影响尤为突出,其中个人自由、机会均等、财富积累是吸引移民的原动力。为实现这些愿望人们必须独立自主,勇于竞争,努力工作。这两方面结合最终共同构成了美国传统价值体系中的六个方面,其中每一方面的形成都与另一方面紧密相关。美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的基础也是传统价值观的再现。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1859-1952)主张学校与社会联系,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大学阶段是青年们开始充分认识和践行传统价值观的阶段。在这些观念的积极影响下,大学生们养成了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这对他们的未来有绝对的意义。因此从这六个方面研究美国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将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认识两国学生学习上的差异。

三、美国大学生学习观念的调研结果

克尔夫人以美国传统文化中的六个价值观为参照框架,以自己所教的犹他州立大学强化英语语言学院的学生为对象,对传统价值观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每一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行观察和描述,其报告结果如下:1.体现个人自由方面a)学生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b)第一年可以是“选择”(shop)的一年;c)学生在第一年“选择”过程中,完成一些基础教育课程。这也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d)第一年可能是了解自己的一年(WhoamI),即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专业兴趣;e)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f)不同的教授,不同的系部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g)教授和系部可建立自己的评分标准。2.体现独立自主方面a)学生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b)如果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直接与教授联系;c)学生可以通过工作、配偶、奖学金或贷款来资助他们完成高等教育;d)学生可以与教授意见不同,但应以适当的尊重的态度提出,教授对具体问题有最终的解释权;e)学生不一定要在四年内完成学士课程,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延时毕业;f)学生自己要学会利用图书馆,学会使用计算机,学校提供这方面的课程。3.体现机会均等方面a)在称呼上有的教授让学生用名,如Bill,Mary来称呼他们,教授们也称呼学生的名;b)教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在课内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事实上教授是有权威的,学生处于服从地位。有时如果教授与学生们太友好,学生会利用这种友好。假如教授与学生一起喝咖啡,他/她就会不太注意或降低对其课程的标准。一般说来,研究生比本科生更注重与教授之间的关系;c)在教室里创造一种轻松气氛会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机会。其理念是学生在舒适的气氛中会学得更好;d)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学生贷款、助学金、工作-学习资助项目。4.体现勇于竞争方面a)如果教授评定成绩按正弦曲线,学生则不愿意互相帮助;b)课堂上经常开展小组活动,多数学生积极参加;c)进入研究生院需要较高的平均分;d)分数用来激励学生学习;e)学生经常因分数与教授发生争执;g)作弊会遭唾弃,剽窃要受鄙视。这两种行为会导致不及格或被开除。5.体现在物质财富方面a)学生中有一种普遍的观点,受的教育越多,将来赚的钱也越多;b)成就感很重要。作业、测验、考试成绩是学习阶段的财富,尤其是在本科阶段;c)许多课外活动与课程一样重要。经常是这样:如果一个学生得B,但积极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如学生各种组织、体育运动项目等,他会被视为优秀学生。荣誉亦为财富。6.体现在努力工作方面a)按时认真完成教授指定的课内外任务;b)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c)做业余工,以满足或补充学习和生活上的费用。

四、中国大学生学习观念的调研结果

我们也以美国六个价值观为框架,针对克尔夫人的观察和描述,对中国大学生在相应的六个方面的表现,采用观察、问卷、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对象是东北电力学院2000级英语专业60名学生和美国犹他州立大学———东北电力学院合作学院2000级20名学生。目的是要看中国大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如何。1.个人自由方面a)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专业,但80名学生中只有6人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没有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其余都是家长或老师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市场对专业需求替学生选择的专业;b)学生入校已定好专业,一般不能改专业;c)第一年是了解专业的一年,也是培养职业兴趣的一年;d)教师可建立自己的评分标准;e)由系部确定所开课程;f)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提问,但主动提问的人数不到五分之一。有与教师不同观点和见解的也不愿意提出,80%学生的理由是:自己的见解不成熟,说出来怕同学笑话,60%的学生不喜欢听别的同学的发言,认为是浪费时间。2.独立自主方面a)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不负全责,教师和学校应负主要责任。80%的学生认为教得好才能学得好,10%的人认为教得不好通过自学也能学好;b)如果学生学习上遇到了困难可以直接与教授联系,但95%的学生一年内从未找过教授;c)90%的学生靠家庭资助完成高等教育,小部分学生靠助学贷款完成学业;d)当学生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有96%的学生不愿意公开表达,认为那样做有失教师的尊严;e)学生应在四年内完成学士课程,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休学延期;f)学校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和使用计算机,此后学生自行使用。3.机会均等方面a)学生不可以对教师直呼其名,绝大多数教师称呼学生时用全称;55%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与教师保持良好的关系,40%的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一般,5%的学生觉得自己与教师的关系不好,96%的学生承认教师有绝对权威;b)课堂气氛一般比较严肃,因为大部分课堂时间是由教师一个人在讲;c)奖学金、学生贷款、助学金、工作-学习资助项目数量比较少,并都有一定的条件限制。4.勇于竞争方面a)在成绩呈正态分布的条件下,95%的学生愿意帮助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因为他们认为那是一种义气,是国人的传统美德;b)对课堂上的小组活动,只有30%的学生喜欢,其他人均不太喜欢。原因有二:第一因为小组活动一般不评定成绩;第二学生间的讨论不如教师讲得精彩,有中心,有重点;c)80%的学生非常在意自己的分数值,另外20%的学生只关心及格或不及格;d)学生偶尔会向教师咨询评分标准;e)考试作弊每学期都有发生,大多数学生认为对此应严厉制裁,因为作弊使考试失之公正。5.物质财富a)80%的学生视考试成绩如财富,这对他们考研究生、就业都很重要;b)25%的学生愿意做学生工作,他们把它视为组织能力培养的机会;45%的学生愿意参加社团组织,他们觉得可以在某些方面得到培养和锻炼。6.努力工作方面a)学生的努力程度与他们的前途设计有关。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努力程度比合作学院的学生大。英语专业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平均13小时,因为他们中有70%的人初步定下考研,其他人为了顺利就业,需要提供较好的成绩单和有利的技能证书。合作学院的学生每天学习时间平均9小时。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家境比较好,将来有机会出国,不出国的家里都能安排;b)90%的学生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30%的学生对开放式的作业如课外讨论、短文写作、调查报告等完成得不好。

五、结论和启示

把中美大学生在六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确实存在很大差异。与美国大学生相比,中国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他们过多地依赖体制、学校、老师和家长。这使得他们失去了个人自由的基础。也正是由于独立意识的缺乏,中国学生在学习态度上表现得比较被动。一位外教曾经把中美大学生的差异概括地总结几点:对学习的态度,中国学生是Youcometoteach,而美国学生是Icometolearn;对学习的责任,中国学生是Theteacherisresponsible,而美国的学生是Thestudentisre2sponsible;在学习方法上,中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onfacts,而美国学生的学习是Basedonfindings。这些差异也正是我们此次观察研究的结果。中国大学生在学习观念上的偏差导致了认识上的偏差,认识上的偏差又进一步导致了学习方法上的偏差。由此我们看出学生的学习观念对学习效果十分重要。“整个学习过程深受观念和态度的影响”。因此中国的大学生首先要解决这样几个观念上的问题:1)改变以往的学习态度,学会自己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调整对师生角色的期待。教师不是保姆,学生也不是儿童;3)重新确立学习目标,把过去的以学历教育为目的转向以素质教育为目的;4)培养竞争意识。当然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全方位的调整,使之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1谢宗仙等译1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1996.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3篇

>> 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专业承诺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 大学生网瘾程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职业兴趣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体育运动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网络依赖程度的相关研究及应用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效能感与勤工助学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坚韧性人格与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倦怠的研究述评 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择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习倦怠、自我效能感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研究 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 地方院校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Bandura A,Barbaranelli C,Vittorio GC,Pastorelli C.Self-efficacy beliefs as shapers of children’S aspirations and career trajectories.Child development.2001,72(1):1 87-206;

[3]肖志玲.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2;

[4]王云鹏.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与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6;

[5]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心理科学.2006.29(1):47―51.上海:《心理科学》编辑部;

[6]胡桂英.中学生学习归因、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和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4;

[7]董斐蓉,何金彩,刘文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学习自我效能感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全国第13届学术年会暨重庆市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第2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41―143.重庆.2007;

[8]马勇.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9;

[9]Smith M,Duda J,emporary measures of approach and avoidance goal orientations: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72:156.175;

[10]庞丽娟,洪秀敏.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在动力机制.教师教育研究,2005.17(4):43―46.北京:教师教育研究杂志社;

[11]魏源.大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与干预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905--908.上海:《心理科学》编辑部;

[12]连榕,杨丽娴.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田.心理学报,2005,37(5);

[13]赵锦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专业承诺一一个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科技和产业.2007.7(6):4-6.北京:科技和产业杂志社;

[14]刘里里.免费师范生入学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承诺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硕士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09.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4篇

这些改革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单一的论文考试。即,每个学期学生只要写1―2篇论文就完成考试任务了。从1995年起,进入了第二阶段: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即,学生除了要完成规定数目的论文外,还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一获得相应的考查成绩。学生的总评成绩有论文成绩与课堂考查成绩按一定比例相加得出。

一、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是提高学生学习德语主动性的重要手段

德育课难上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共同问题。这个难字主要体现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主要有:(1)学生对改课程学习的意义的认识。(2)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3)教学方法的使用。(4)该课程的考试方式。影响大学生学习德育课主动性的因素主要是后三种。作为有较高精神追求的大学生基本能正确认识德育课的重要意义。他们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比较被动主要是因为德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不能够激发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发现,在单一的论文考试不能全面地调动学生持久的学习主动性。单一的论文考试而且还是命题论文考试,学生没有选择的主动权,无论自己感兴趣与否、思考深刻与否都必须要完成。课堂教学中虽然有暴扣讨论、演讲、辩论在内的各种教学活动,但是,对活动的结果却没有相应的评价。因此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常常受到自身的兴趣甚至情绪的影响,不能全面而持久。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课堂考查,特别是对课堂活动表现得考查,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受到自身的兴趣与情绪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还受到课堂活动表现评分的客观影响。后者有助于调动学生全面而持久的学习主动性。

为了检验改种考试方式的实际效果,笔者做了一项调查。中医专业与骨伤专业班为实验班,实验班采用论文考试也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对照班采用单一的论文考试。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方式相同。试验时间为一个学期。结果显示,(1)实验班的学生的主动性高于对照班。(2)实验班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且准备充分,质量较高。(3)实验班的课堂教学气氛明显比对照班活跃。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结果表明,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确实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二、本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较准确地测度学生学习德育课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考试是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们的观念中,考试成绩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态度的好坏、学习能力的强弱、对知识理解的深浅是成正比的。但在实践中,考试成绩并不总是真实地放映学生学习情况。这种情况在高校文科的考试中比较容易出现。一方面,一般而言,在文科教学的过程中,作业量较少。期末考试(无论是闭卷还是开卷考试),学生只要在考前突击一下便能过关,甚至获得较高的分数。学生上课与否,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等等都很难从这样的考试得到准确的、全面的放映。这样的考试只能测评学生考试前那段时间的学习(或备考效果,而不能测评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高校文科的考试,大多采用卷面考试,这种考试往往侧重认知方面的测量。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论文考试,既考查了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度,也考查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字的表达能力。学生在考试中获得较好的分数,不仅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与思考,而且在课后还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与思考,唯此才能写出质量高的论文。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即侧读了学生学习态度,也测度了学生学习效果;即测度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也测度了能力水平;即测度看学生某一时刻的学习效果,也测度了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效果。

三、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是实现德育启发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感比较薄弱,这与长期实施灌输式的道德教育不无关系,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必须给予学生相应的自由和自主,让学生充当德育主题。唯启发式的德育能做到。目前,理论家们一致认为,一种无灌输的德育(或启发式的德育)至少应满足一下标准。首先,他是一种“开放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一封闭、禁锢学生的头脑和思想为目的,而是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特别是独立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发展学生自己的道德观为目的。其次,他是一种“发展的”教育。所谓发展道德教育是指承认学生的道德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有自己特定规律的过程,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愿意接受的。第三,这种教育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智活动和实践获得道德上的成熟。要培养大学生的强烈的道德感,必须实施启发式教育。启发式德育的实施,除了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目的、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还要改革考试。

论文考试与课堂考查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是实现德育启发的重要手段。论文的写作不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上,选择哪个专题、需要查找哪些资料、是否要收集老师和同学对此的看法、什么时候写作等等,学生都拥有较大的自。学生可通过论文的写作充分地深入地思考某一问题,并作出自己的选择。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由教师把大量的规范、理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让他们通过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独立的思考和与同学的广泛交流中作出自己的选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与质量可得到即时的反馈,从而调整自己的思考行为。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政治课;网络媒体;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1)36-0077-02

近年来,立足高等职业教育这个主体,在大学生中进行政治课教学改革,大力提倡和培育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动机,通过活动赋予政治学习以新的内涵,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内在动机,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改革政治课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学习政治 的热情

众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政治课比较难教,原因有二:一是政治课的内容单调,理论性强,说教的东西多;二是政治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动手能力培养无从下手,特别是新的课型,如启发式、情境式和实验引入式教学法,无法有效组织实施。所以说,多数政治课教学,没有多大的新式教学法诞生,更无法谈及教学改革。特别是大学生,由于学习的专业课较多,平时接触的学习方法又相对灵活,知识面宽广,天长日久,对政治课的学习难免失去信心。

面对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现状,面对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实,在认真研究教情和学情的基础上,从政治教学的实际出发,确立了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调动大学生自我学习政治的方法,有效地调动当代大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

1)针对政治课与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况,将政治课与时政教学有机结合,并将时政的教学纳入政治课教学中。例如,讲述人生观与大学生奋斗史时,充分联系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事迹,通过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不论哪一单元的学习,总是与生产、建设、服务、流通、时政有机结合,并科学安排课时,重新撰写教学案例,将最新、最能体现现念的东西纳入政治教学中,并推动政治课教学顺利改革。

2)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实施讨论法、分析法、案例法、情境式、时政式等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时政案例法,既新颖,又能直接导入课题,学生特别感兴趣。这样,大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兴趣、有积极性和有动力地学习,政治课的学习自然也就好了起来,政治课的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高了。

3)定期组织学生对专题进行讨论和分析。每学习完一个政治课单元后,都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主题班会,通过全体大学生的讨论,寻找答案,树立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找准学习方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想进步,学习热情高,对时政等敏感性问题把握的尺度相对较准。但思想激进,行动迅速,极易受到利用,因此,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应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把握方向性,注意正确的思想引导,注意人的教育意识,提高政治教学的敏锐度。

2 寓政治课教学于活动中

政治课的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与教学活动联系密切,因此,加强政治课教学也必须与活动相结合,将政治教学、研究与学习有机融合到政治课教学中去,体现现代政治课教学的新特色。例如,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认真组织学生通过论文的形式,针对单元课题撰写演讲稿,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他们搜索大量的资料,研究有关的信息,既扩大政治课学习的空间,又促进对政治课的学习。

在高职各专业中成立政治思想研究课题小组,组织成员定期出版政治小论文,引导学生对时事政治和关心的问题发表见解,全体学生积极性高涨,个别学生还尝试在其他杂志上,效果很好。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运用专题讲座和讨论的形式组织教学,通过这种形式,一方面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平时对政治学习热情不高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带动。高职学生是一个整体,学生集体参与活动,其带动作用可想而知。

政治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因为政治理论和政治时政均与经济动态、社会热点、气候变化、世界风云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政治教师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定时、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经济半小时、经济纵横和世界报道等节目,并结合政治教学进行专题剖析和讲座,通过具体的实例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综合能力,提升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和远见性。

高职政治课的教学,另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专题性强。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教学模式,创新政治教学新体制。为此,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将政治课划分为若干个专题组织教学,这样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有效地对症下药,突出学生的个性,提高其自我学习教育的科学性。

比如世界形势分析,并没有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宣讲,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我搜索和学习,并通过整理材料和搜索新闻节目等开展自我学习,这样既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又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学习意识,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3 通过研究,推动政治课教学改革

政治课教学的研究型模式,也是对学生自我学习教育的一种新方法。面对学生对政治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在高职学生中大力推进研究型学习模式,其主体内容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带着问题组织论文,带着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带着问题参与政治课学习,带着问题进行自我学习。

比如,每一个单元学习时,都将学习提纲提前下发给学生,将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列表发给学生,将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明确布置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既有目标,又有研究的课题,从而达到激励自我学习的真正目的。同时,每学习完一个单元后,都组织学生对学习的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提交论文。这样一来,学生对政治的学习兴趣就更高,对热点问题就更加明确,对要掌握的问题掌握得更好,对争论的问题更加明确,对政治的学习更加积极。

目前,通过这些研究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学生在省及以上有关杂志上5篇,部分论文还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其研究成果喜人。

4 创新考核体制,优化政治教学环境

政治课的考核一直是研究的另一个主要课题,为此,这些年来进行大胆的尝试。

1)根据教学安排和单元教学要求,实施开卷考试,这样既全面考核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

2)专题考试,以撰写政治论文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撰写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将对政治学习的质量、研究的结果和对问题的见解进行归纳,形成高质量的论文,教师依据论文情况划定成绩。

3)闭卷考试,以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基础的,是一种传统的考试方法。虽然这种方法传统,但对于考查学生学习政治的优劣,全面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演讲考核方法,以教师的命题为前提,其评价由教师组成的小组进行,效果也十分有效。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实践平台;大学生主题论坛

作者简介:栗国旗(1965-),男,甘肃宁县人,陇东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97-02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政课的教学,特别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始终是高校教师,特别是思政课教师重大的历史责任。当前,思政课正面临着“两个转变”——实现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和由学科逻辑性向思政课的实效性、针对性的转变。而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应用和实践,为我们探索思政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念。

一、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载体,由学生从教学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以主动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增强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性的活动,形成了一种积极的、主动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具体来讲:

首先,研究性学习是以项目、课题或问题为载体,超越书本及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展开的探究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活动。它要求学生首先要自主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研究项目、研究专题,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因而,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或课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

其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1]它包括调查、观察、考察、访问、测量、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和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性报告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和活动,发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活动,强调学生经历、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和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因而,在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问题上,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过程、学习经历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高校思政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原则和方法

近年来,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和实践研究性学习受到广泛关注。黄建华、郑彦良认为,把研究性学习引入大学思政课教学,就是努力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合,利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2]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和长期的实践摸索。例如,通过举办“大学生主题论坛”等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思政课的合作性、实践性教学,推动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那么,高校思政课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应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

第一,要更加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善于发现和赞赏学生的优点。在课堂内外,教师还要善于营造积极和谐、互学互帮的教学氛围和情境。比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不爱讲话或学习较差的学生,鼓励他们在课堂内外敢于提问题、敢于讲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而对学生的进步或“闪光点”则予以及时赞赏和肯定。

第二,要让学生真正做到愿意探索、愿意实践,实现思政课教学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师还须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愿意经常到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学会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如调查研究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撰写论文的方法。

第三,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无,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也应没有。同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教学,也应当允许和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探索和争论。我们不提倡把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在学生没有充分理解的情况下硬性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性原则,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四,要提倡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使他们彼此影响、相互促进。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3]实践证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或辩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发智力,培养他们思维力、创造力的好方法。我们也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就当前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或设定话题在网上进行答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例如,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非法“购买”中国后,我们一方面在课堂上及时通过介绍“问题的历史由来”,揭露日本政府所谓“购岛”行为是“洗钱”行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而教师则对讨论话题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们要坚信,我国政府一定有意志、有能力处理好“的维护和行使”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因此,思政课教师若能坚持和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自己动脑筋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胜过讲授几节课。

三、高校思政课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大学生主题论坛”

近年来,为了推进高校思政课“05方案”的贯彻和实施,创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模式,笔者所在陇东学院从2009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大学生主题论坛”活动。

1.举办“大学生主题论坛”的具体过程和实施步骤[4]

第一阶段,确定“大学生主题论坛”(以下简称“论坛”)的主题。主要根据党中央宣传工作的重点及热点问题,组织师生们策划大学生论坛的主题。陇东学院三届“论坛”确定的主题包括“科学发展观,引领我前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和“党旗在我心中”等内容。

第二阶段,宣传、引导学生撰写论文。“论坛”主题一旦确定下来,就通过制作广告牌和课堂教学引导等形式,鼓励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让他们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体会,并鼓励他们以课题研究小组形式走出校园,深入工厂、田间,开展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性论文成果。

例如,在2010年6月举办的陇东学院“大学生主题论坛”活动中,文学院07级王瑞等同学利用回甘肃宁县老家的机会,通过走访典型家庭与问卷调查等形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为题,写成了研究性小论文。论文内容真实可信,启发性也很强,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赞扬。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民生建设的良好愿望。

第三阶段,修改学生论文。据统计,每次“论坛”活动都收到论文三千多份,约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在这个阶段,首先对收集到的论文进行批改、书写评语,对其中优秀的论文,还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修改,使文章尽可能达到一定的理论水准。活动结束后,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论文进行推荐,并予以公开发表。

第四阶段,挑选优秀论文参加“论坛”初赛。这一阶段主要是各位老师将自己所指导的优秀论文统一起来,参加初赛。通过比赛,评委最终从全校200多份优秀论文中遴选出30篇水平较高论文,参加下一阶段学校优秀论文的奖励和演讲活动。

第五阶段,演讲决赛阶段。经过前期的充分准备,每年六月上旬举行全校的“论坛”演讲决赛。决赛的具体过程分学生演讲、评委亮分,决出名次、领导发奖,专家点评和领导讲话等步骤,从而使决赛学生的实力得以充分提高和锻炼,而其他学生也能从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迪。所以,这一阶段是“论坛”的高潮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导向作用。

第六阶段,“论坛”活动总结阶段。此阶段主要依据“论坛”活动评委的点评意见,书写校园活动简报,从而扩大“论坛”活动的影响范围。

2.对举办“大学生主题论坛”活动的评价

“大学生主题论坛”活动的成功举办,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推动了学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工作。

从学生学习实践层面上看,一年一度“论坛”活动的举行,为高校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展现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检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了一个验证平台。

从教师教学研究层面上看,举办“论坛”活动,也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思考“如何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新的视角。

3.举办“大学生主题论坛”的意义

作为实践研究性学习理念的重要平台,“大学生主题论坛”活动的举行,为当代大学生主动了解当今社会、关心他人提供了机会,为历练大学生的意志,提高他们调查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平台,并充分调动了当代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热情,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推动了学校思政课“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的开展。

特别是在当前全国普遍要求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背景下,举办“论坛”活动,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二是构建了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学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理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

三是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改变了过去思政课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的状况,深化了大学生对所学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是树立了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EB/OL]..

[2]黄建华,郑彦良.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2).

[3]王勇刚.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江西教育,2009,(Z6).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 教育意义 教育现状 加强对策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志向远大,对获取新信息的渠道和媒体非常敏感,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异常迅速。然而,一些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纪律松懈,存在上课迟到甚至逃课、抄作业、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现象,大学生学业失信现象较严重,已经使各界人士感到忧虑。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是全人类所认同的道德规范。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如何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不但关乎大学生自身的社会竞争力,而且关乎祖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高校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的意义

学业诚信是指学生在所有学业环节中均应遵循诚信原则。学业环节包括作业、实验、论文、考试、竞赛和测评等。学业诚信要求学生在学业过程中应以个人的努力获得真实的学业成果,学生在作业和论文等环节中应按照任课(指导)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和论文[1]。大学生欲成第一等人才,需自觉做到学业诚信,培养诚实勤奋、学术作风严谨的学业习惯。诚信是立身处世之本。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2]在孔子看来,假若一个人没有信用,就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交往,就会在社会中失去立足之地。

1.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于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知识学习是在校大学生最基本的任务,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学好专业知识并不是那么容易,一定要学业诚信,踏踏实实,肯吃苦才行。提高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是专业课程知识,一个人要是连最基础的东西都没有掌握,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知识、较强的能力。调查研究显示,不管是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对胜任工作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它是应聘者对该专业、该职位的熟练程度和上手难易程度的一个最基本的体现。沟通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健康状况和科学思维能力这些因素相对而言要靠后一些。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把专业知识学得很好,而不是靠运气。所以,要想成功,增强实力更重要。

1.2有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师生永远是大学校园的主体,构建和谐校园,追求和谐教育,和谐发展,无疑都离不开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和谐校园,重在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教师面对为数众多的学生,彼此之间少有机会沟通,师生感情日趋冷淡。当前少数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学校、专业及老师的满意度低,怠慢学习,逃课、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影响老师的教学情绪、教学热情,进而影响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质量。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仅仅是认识的人,而不是亲密的人,师生关系越来越趋向单一,成为一种纯粹的教学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帮助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认真听课,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尊重教师,珍惜教师的付出,注意与老师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能增长自己的知识,又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大学生学业诚信教育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学业诚信教育从总体上是好的。然而,受到大学生自身、教师上课质量、课程设置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学业失信现象较为严重,问题主要集中在日常上课(逃课、迟到、早退)、考试和论文写作三方面。

2.1逃课现象严重。

在某些大学校园中,弥漫着一股浮躁、轻视学术、急功近利的气息。电脑的普及和校园网络设施的便捷给学生提供了快速获取信息的条件,但给他们的“堕落”提供方便:QQ聊天、发微信、打网络游戏等,使他们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学习态度不端正,纪律观念淡薄,逃课现象严重。大学生逃课形式多种多样,无理由逃课,找理由逃课,选择性逃课,隐形逃课。其中,隐形逃课是目前较严重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公共课,学生为了免受旷课带来的处分,不迟到也不早退,坐在教室里只顾做自己的事情,看手机及其他书籍,“人在曹营心在汉”,来上课而不听课。

2.2考试作弊。

大学学习,上课的时间远远少于中学,课余时间自主支配。某些学生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学习,而是以上网、睡觉、谈恋爱的方式打发时间。到了考试周,自然是千方百计地应付考试。某些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为了避免挂科和重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选择作弊,或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获得各项荣誉而进行作弊。考试,原本只是了解考试者对所学知识、技能掌握程度的一种手段,然而,考试成绩对于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来说,附上了更多的意义,比如学年奖学金的评选、入党选举的门槛、证书的追求、就业能力的驱使等。

2.3论文抄袭。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道德 缺失 教育引导

[作者简介]牛金玲(1980- ),女,河北无极人,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河北 石家庄 05001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4-0046-02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很多高校不但实现了规模发展,也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办学环境,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等方面也得到了长足进步。可以说,现代大学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了较为优越的条件。在当前社会对人才需要规格越来越高,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现代大学生本应充分利用这良好的学习环境,紧紧抓住自己大好的青春年华,充分利用这大好的学习机会,发奋学习,努力成才。但是,与此相左,一些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了学习中的弄虚作假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自身学习与成才,也在学生群体中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败坏了学校的学风、校风,辜负了家庭、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这些现象凸显了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学习道德问题。大学生当中出现的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的表现

道德缺失一般是指社会个体的违背了应当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的现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校中,存在着学习道德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逃课现象。在大学生课堂中,常常看到一些学生无故不上课的现象。诚然,在一些高校教学环节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面对任何课程,即使学生们公认的优秀教师授课,学生逃课现象也非常普遍。大学生逃课,从学籍管理上是一种违背学校管理制度的行为,从道德层面是与自己学习的责任、学习道德相违背的行为,学校应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同时,这些学生也应当受到良心的谴责。有人曾经在计算过大学生高额学习费用时说,大学生每少上一节课,都会白白浪费家长给孩子投入的一笔金钱。这虽然是从经济角度来评判学生逃课的损失,但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学生的逃课行为背离了家长期望,也是与国家和社会希望相悖的一种行为,也是造成学校教学资源浪费、漠视老师教学辛劳的一种行为,是一种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

2.不尊重教师劳动成果的现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尊师、敬师、爱师是一种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将对教师的尊重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作为大学生无论是课堂之上,还是课堂之下,都应当尊重教师。尤其在学习活动中,应当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师的授课是将多年的知识积累传授给学生们,每次上课前都要投入大量的精力,找寻资料,规划思路,划定重点,老师们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是无私的。但是在大学生当中,却存在一些不尊重老师劳动的现象,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吃零食、看与课程无关的书籍、玩手机、听随身听,甚至随意说笑、扰乱课堂等。他们这种有失学习道德的行为,与一个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所不符,令有责任心的大学生不耻。

3.作业敷衍现象。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复习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教学环节,学生应当从自身知识掌握的需求出发,认真的完成。但是一些学生将此作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或完成作业粗糙,敷衍了事,或干脆推诿不去完成。更有学生抄袭他人作业,甚者雇用其他人代自己完成。这种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业发展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老师,对学校教育、教学的不尊重。

4.论文作假现象。近些年来,论文作假不但成为一些学术腐败的标志,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学风败坏的毒瘤。论文本来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扩展思维,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开拓创新的较好形式。尤其是作为毕业论文,是学校检验大学生学业水平、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但是,一些学生为了谋得好的学业成绩,不去积极地准备、调研、构思、写作,而是将心思花在了如何从网上“档”论文,甚至找代为写作论文方面。论文作假现象,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单单是学术腐败的问题,它关系到大学生诚信意识确立的问题。论文作假行为是严重的违背学术道德、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严查严管,坚决予以杜绝。

5.考试作弊行为。当前,学生参与的考试很多,既有日常的课程考试,也有期中、期末的考试,还有毕业考试,另外大学生才经常参加在学校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过级考试、专升本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在大学课程考试中,一些学生的口号是“60分万岁”,很多学生由于平常学习不努力,60分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因此,一些学生就在考前大动脑筋,有的学生在考试中夹带纸条,或用手机、移动设备储存考试信息,甚至依靠电子接收装置让他人在考场外给自己传送信息,或考场上抄袭他人答卷,有的干脆找人代考等。可以说,现在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手法多样、形形。这些作弊现象既是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更是严重的违背学习道德的行为。考试作弊对学生将造成严重的社会诚信影响,得手者沾沾自喜,失手者认为自己倒霉,他们将作弊作为了一种获得好的学习成绩、取得考试利益的一种捷径,这种行为将加重他们的“投机心理”,给他们未来的生活埋下了“霉变”的种子。

二、学习道德问题内因分析

大学生出现的学习道德问题,有当今社会风气的影响,现代社会流行的一些功利主义思想对其影响很大;与此同时,学生自身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畸形发展也是重要原因,应当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觉。

1.大学生的学习道德认知模糊。作为当代大学生,一些学生表现出的学习道德缺失的现象,首先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上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认知。学习发展、学业进步,既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关系到家庭、学校的希望,关系到国家社会的重托。可以说,大学生重任在肩,但很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学习道德认知模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上得过且过,用混日子的思想应付上课、考试。有些学生将学习作为获取“文凭”、谋求好的社会工作的工具,他们没有将真正掌握专业知识,获取专业能力作为在未来社会发展自己的条件,往往在校期间忽视基础课程、公共课程的学习,表现出极强的“功利主义”学习态度。

2.大学生的学习道德情感欠缺。大部分大学生的学习道德情感健康向上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了自己大学生活中的主要任务,希望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全面地锻炼自己。因此,他们的学习情感是积极的、稳定的。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他们对学习淡漠,甚至厌恶、讥笑学习勤奋的同学。学习道德情感淡漠的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学习敷衍、成绩落后的现象。另外,这种道德情感对其今后的人生道路也是非常有害的,他们往往以投机的心理处理问题,其人格是不健全的,道德养成是缺失的。

3.大学生的学习道德意志薄弱。大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加大时间、精力上投入,还要忍得住寂寞,放弃很多休闲、娱乐的机会。因此,学习没有坚持不懈的精神是不行的。有些学生之所以出现考试时作弊、作业、论文抄袭现象,就是因为没有毅力去坚持学习,没有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和休闲、娱乐的诱惑,没有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投入学习、深入学习。因此,学习道德意志薄弱是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导致学习半途而废,投机取巧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大学生良好学习道德的形成

当学生没有确立基本的学习道德时,学校就要从教育、引导和管理方面,使大学生认清学习的目的,提高对学习的认识,促进其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最终逐步推进大学生学习道德水平的提高。

1.重视教师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引导作用。大学生处于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其思想道德还未完全确立。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要重视对大学生学习的引导,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要教育学生提高对学习的认识,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个人需要、家庭需要,国家和社会需求出发,重视用榜样、典型来唤醒学生,教育他们要发奋学习,端正学习态度。

2.提高大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大学生良好学习道德的形成,其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是决定性的因素。学生只有自己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才有可能主动去学习、刻苦地钻研,其学习道德才容易确立起来。因此,学校要增强学习价值观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使他们明白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就。教师要从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严峻形势出发,增强大学生的紧迫感,要教育大学生以自己的能力,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他人的尊重,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对大学生学习的吸引力。针对当前大学课堂中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内容陈旧、讲课方式乏味,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的现象,高校应加大课堂教学管理、监督力度,促进教师教风的好转。要通过听评课制度,督促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从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出发,提高课程讲解中的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将最新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增强课堂对大学生吸引力。要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增强教学与实践的针对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要通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大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要以教师的严格要求,人格的魅力,广博的知识,使学生乐于听课,主动学习。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生学习道德的确立,与校园环境关系密切。一个具有良好育人环境和严谨的校风、学风的高校,其对每一个学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因此,作为高校应重视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以文化建设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促进大学生心智的成熟,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前,应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以良好的环境文化来促进大学生文化心理的形成。要重视校园文化中的制度建设,加大学籍制度管理,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形成严谨的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业质量的保证。要重视学校学风建设,用学习典型影响和带动学生,以奖惩手段激励和鞭策学生学习行为,用严格的管理来规范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科技活动、知识竞赛活动、创作发明活动等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和兴趣,促进大学生良好学习风气形成,推进他们学习道德的确立。

[参考文献]

[1]段竞松,孟凡拼.论大学生学习道德建设[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1(2).

[2]李长驰,许加宾.职业学校学生学习道德教育的实践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4(21).

[3]刘昌明.邓小平、、对学习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教学研究,2010(2).

[4]李晓军.学习道德模范 唱响兵团精神[J].兵团建设,2011(9).

[5]沈曦,冉阳.大学生学习道德的失范及调适[J].职大学报,2011(5).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利用 图书资料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05-01

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进行教育和科研的场所。同时图书馆还能够向老师和同学提供大量文献资料。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面的主体,能够很好利用图书馆里面的图书资料。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还能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丰富个人阅历。

1 根据需求进行学习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不仅要学习好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在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大学生在校园里学习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所以需要学习不断补充知识,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根据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的不一致,学生学习知识的需求不是一致的,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知识的补充,具有较强个体差异性。当今大学校园中图书馆的开放程度比较高,学生随时可以到图书馆进行知识的补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今社会计算机、英语和管理类等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比较大,是社会上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学生们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所以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他们在图书馆中一般都是找这些书籍进行专业知识的补充。所以在图书馆中这些书籍的利用率比较高。学生正确使用图书的资料,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变的更加的全面。专业化的程度更高。这种现象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比较普遍,因为他们马上要进入到社会中参加工作。相对而言,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没有马上就业的压力而他们在阅读图书资料的时候一般所选择的是自己喜欢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通过不断的阅读图书,学生们的知识系统更加完善,对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具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的专业化更强,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2 利用图书资料撰写论文

毕业论文是大学的走后一门课程,大学生在各专业课考试合格以后都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这样才能毕业。因此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毕业的重要标志。但是很多学生学习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在写论文时感觉费力、没有整体的思路,难以下笔。而图书馆的图书资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中起到关键作用。学生正确利用图书馆的资料,对于论文的撰写具有很大的帮助。首先从论文选题来说,学生可以参考先进的研究资料,参考完研究资料,进行论文的选题。以往对学生的论文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根据自己所阅读的相关文献,了解近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这个过程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及时制定论文的研究方向。题目选好以后需要阅读大量的资料,这样才能比较全面的了解自己选题的知识。用文献检索的方法寻求大量的资料。通过这一步,知识了解的比较全面以后,可以为后面文献综述的撰写打下基础。在选题结束以后,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的收集资料。阅读有研究方向一致的新书。查阅相关的论文,特别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会议的短小的论文也会有帮助,帮助学生了解现今专家最新的观点。

3 利用图书资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国家使命,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因此在学校里面他们不仅要增长知识,还要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求学生将来在社会生活中能够顾全大局,不会为个人的利益而斤斤计较。具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要不断的学习。首先是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当前较为先进的理论知识。而学校课堂知识的学习不能满足于他们的需要,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还需要一定的图书资料的帮助。所以图书馆称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学校图书馆里相关人生观价值观的书籍的阅读,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只有用科学世界观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识别能力,才能正确认识人生。这样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学习。另外还要学生检查长期的自我反省,阅读书籍的过程中看到相对偏激的现象是否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要认真地做自我批评,及时改正,在人生道路上才不掉队,勇往直前。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将来在社会中能够更好的立足。同时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整体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4 正确利用图书资料,提高科研能力

当今高校的图书馆是资源的中心,具有丰富的资源。而图书馆已经除了有较为丰富的图书资源,还有更为先进的文献资源系统。国家对于高校图书馆给予大量的支持,提供大量的书籍、开放免费的资源查询系统。通过实践证明,学生利用图书馆的图书资料,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想不断增强学生的科研能力,要从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包括学生阅读文献的能力、检索文献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加工资源的能力。拥有这些技能,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按照自我的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查阅到对自己有用的资源,为进行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图书馆的书籍涉及方方面面。利用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和进行科学研究的作用非同一般。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这样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的申报。课题申报结束后,还要进行文献的检索,制定实验方案,最终进行可以结题报告的撰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结题报告的撰写能力得到提高。为学生将来自己进行科研创新工作,提供较为的锻炼机会,充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5 开展各种知识活动

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的作用,要学生利用图书资料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学校可以举办知识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专业特长。知识活动的举办可以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开展辩论大赛、教师进行定期讲座、进行网页制作的比赛等。这些活动的举办能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学生清晰的了解自身知识的不足,要利用图书资料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更能使用社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6 结语

图书资料是一笔重要的知识财富,学生在学校的图书馆能够很多程度上完成自我完善。正确的利用图书资料,能够加强学习知识的系统化、组织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图书资料还能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让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于维娟.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现代情报,2006(7).

[2] 王娟.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摭谈[J].现代情报,2006(12).

大学生学习观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学习倦怠;研究现状;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0-0008-04

一、引言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面上的因素而产生的情绪耗竭、缺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1]学习倦怠不仅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活动,[2]导致学生学业成绩下降,[3]而且会影响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生理状态严重地制约着心理状态。在倦怠发生时个体会感到抑郁、沮丧,出现认知、躯体障碍及注意力涣散,心神不宁等症状。倦怠还有可能引发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之类的心理问题。通常认为,具有高倦怠的学生会表现出更多的行为问题,如对学校生活的冷淡、人际交往较差、个体往往会从集体组织中脱离、对学校活动缺乏兴趣等。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隔离会使个体因缺少社会支持而导致疏离,疏离又使个体陷入更深的社会孤立中,得不到同伴支持的力量。倦怠还会带来问题型态度,如消极、负性情绪、失望、悲观和漠不关心等。本研究试图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当前学习倦怠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式、研究力量、研究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于改进和优化学习倦怠研究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法,统计方法以频次、百分比统计方法为主。

(二)文献取样

以中国期刊网为平台,选取国内影响较大的核心期刊、心理学期刊、大学学报、卫生教育类期刊等5类为本次研究的资料来源。内容样本为1994~2016年发表在上述5类期刊上篇名包含“学习倦怠”的共计877条关于学习倦怠研究的论文题录。

(三)分析类目与单元

在参考有代表性的课题研究论文、专著并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学倦怠现状调查、学习倦怠相关因素分析、影响因素、对策研究、干预研究、学习倦怠研究综述以及其他无法确定类目等7个方面的分析类目。每一类目又确定篇名、研究年代、发表刊物、合作方式、研究对象、研究力量机构、研究领域和研究力量地区等7项分析单元。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习倦怠研究年代

1994~2016年,在国内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学习倦怠的论文篇数呈现上升趋势。2010年以后,学习倦怠的研究论文显著增加,每年达百篇之多,说明学习倦怠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见表1,表2)

(二)学习倦怠研究源

将发表学习倦怠的论文的刊物分为全国核心期刊、心理学期刊,卫生教育类期刊、大学学报(分为师范类院校学报和普通院校学报两类)和其他5种类型,从中分析有关学习倦怠的论文的发表刊物情况。目前,有关学习倦怠的的层次并不是很高,心理学期刊上只有101篇,占总篇数的2.65%,主要集中在卫生教育类杂志上,有349篇,占44.02%,大学学报中普通院校的篇数占绝大部分,达到25%。(见表3)

(三)学习倦怠研究论文合作方式

从论文合作方式来看,独著论文有412篇,占论文总数的46.97%,合著论文517篇,占总数的53.03%,其中2人合作的有222篇,占总数的25.31%,3人合作的只占15.16%,4人以上占12.99%。可见,独著仍然是学习倦怠研究的主要形式,2人及2人以上的合作方式数量有限,占据的比例较独著少。(见表4)

(四)学习倦怠研究对象

学习倦怠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中小学生身上,大学生(含高职)的学习倦怠问题显得更为普遍。研究对象有大学生(含高职)、中小学生、研究生以及其他4类。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对于大学生(含高职)学习倦怠最为关注,论文有639篇,占总篇数的72.86%,其次就是中小学生,有122篇,占总篇数的13.91%,最后对于研究生的关注很少,仅占1.71%,只有15篇。表明目前研究关注的对象偏向大学生(含高职),关注对象不均衡。(见表5)

(五)学习倦怠研究力量的机构及其地区

以第一作者的单位为准对研究力量的机构及其地区分布进行统计。从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来看(见表6),高等师范院校占25.31%、研究机构及综合大学占12.65%、其他普通高校58.03%,而包括一线基础教育在内的中小学仅占1.93%。反映出高等师范院校,尤其是普通高等学校是学习倦怠研究的主要力量。从第一作者的地区分布来看(见表8),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集中江苏、河南、山东、广东、湖南、重庆、辽宁、河北、吉林、四川、安徽等经济发达地区作者人数分布多,占总人数的57.96%,而青藏,青海、云南所占比重偏少。

(六)学习倦怠研究论文领域

总体而言,学习倦怠各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见表8),具体分析其研究领域发现,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占据大部分,有289篇,占32.95%;干预研究只有35篇,占3.99%。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分别占21.89%、3.99%。表明目前学习倦怠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习倦怠的研究也开始走向实践,研究者们倾向于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也反映出学习倦怠问题开始得到研究者的关注,关注如何缓解学习倦怠带来的各种问题。

四、讨论

(一)学习倦怠研究应当提倡数量与质量并重

提高学习倦怠研究的水平,增加原创性研究,就离不开研究方式的改进、活跃作者群的形成。一方面,当前已经形成了内部合作的研究趋势,虽然还不是主要的研究方式,但是这个趋势是可喜的,希望未来有更多研究机构或者高校之间的外部合作以及跨学科的外部合作研究,这将是提高学习倦怠研究水平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活跃作者群的形成是一门学科研究成熟稳定的标志。没有高产作者队伍,说明学习倦怠研究还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作者队伍和研究选题离散性较大。学习倦怠研究只有在质与量并重的指导思想下,才能打破当前量多质低的现状。

(二)学习倦怠研究应当提倡现状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兼行

当前学习倦怠研究多是对其现状研究,采用学习倦怠问卷、测验的方法,调查问卷更多是研究者自行编制或者直接引用国外量表,研究者根据收回的数据进行分析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现状研究是学习倦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及其因素研究也是学习倦怠研究的基础研究,没有实验研究,就很难揭示现状背后的深层次的本质原因。只有将现状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利于深层次地探究学习倦怠问题的形成原因。

(三)学习倦怠研究应当提倡吸收国外研究成果与本土化研究同步

自职业倦怠这一概念被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以来,综观国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多是借鉴倦怠理论在职业领域的应用的成果发展,研究者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如学习倦怠的成因与表现、结构与测量、影响因素、相关因素等。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理论机制方面的探讨,其中对倦怠影响因素研究较为深入。国内研究者在广泛深入理解国外关于职业倦怠领域的理论与实证成果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国情的结构体系、量表等测评工具的编制,影响因素则从人口学变量、人格因素、环境因素,相关研究多从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专业承诺、社会支持等角度来探讨。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者,都认识到职业倦怠迁移到学习领域缺少较为有力的理论依据,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还不具备普适性。但是学习倦怠研究毕竟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在很多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化与完善。因此,我国要积极开展本土研究,正如林崇德[5]教授指出,本土研究就是要主张各国的学者在研究工作中更能够做到从研究者本位出发,揭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点。本土研究的方向有很多,例如结合我国民族文化编制适合中国人特点的学习倦怠测量工具;如连榕[6]和胡俏、戴春林[7]的研究等。

心理学是使人获得幸福的科学,这一认识在不断地被认可和实践,近期的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已经考虑从现有的基础上,引入积极心理学的先进理念,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扩大研究视野,整合研究方法。结合国情实际情况,在描述性分析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较为成熟和规范的干预策略与方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实践应用。国内研究者陈顺森、张日N[8]、张平、唐匠和杜玉春等[9]以及王黎华[10]探讨了用团体箱庭疗法、团体辅导、时间团体管理训练等对学生存在的学习倦怠现象给予适当的干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作为干预研究的先行者,将理论付诸于实践,这应当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和趋势。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数量并不多,论文的质量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研究对象上,侧重大学生(含高职),针对压力更大的中小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力量的机构分布主要集中在高等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研究力量的地区分布主要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单打独斗式研究依旧是主流,合作研究趋势正在形成,学习倦怠研究队伍正在形成中,但是还不稳定。本研究仅仅参考来自中国期刊网各类期刊上的关于学习倦怠的论文,还有众多其他途径的论文没有纳入研究对象;分析类目也没有对研究基金项目支持情况进行统计,这些都是后续研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注:该文是安徽省宣城市地级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心理保健操结合团体辅导缓解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宣城教研[2015]20号)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茅育青.学习的倦怠之原因与对策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3):752-754.

[2]梁丰.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子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12):127-129.

[3]张利霞,梁青青.初中生学习倦怠及影响因素分析[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4(3):11-13.

[4]吕斯欣,李丽霞,柯斌斌,等.广州某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20-124.

[5]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6]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37(5):632-636.

[7]胡俏,戴春林.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7,30(1):162-164.

[8]陈顺森,张日N,陈静.团体箱庭干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效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2,10(2):138-142.

[9]张平,唐芹,杜玉春,等.团体咨询辅导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干预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7(2):287-290.

[10]王黎华.时间管理团体训练对中职生学习倦怠的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学校卫生,2016(4):557-560.

上一篇:大学生本科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