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

时间:2023-03-20 01:47:22

大学生实习安排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实习;问题

大学生毕业实习属于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锻炼大学生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毕业实习也面临着不少困难,这也导致了人们对毕业实习作用的质疑。总的来看,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大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指出:学校要积极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实习实践,确保大学生都能参加实习实践活动。但是很多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毕业实习的定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或者持消极态度。对实习缺乏了解,也缺乏必要的准备。在实习过程中经常忙于各种考试或者和就业相关的事情,而对实习缺乏积极性,尤其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4年上半年,笔者带领十几名毕业生到某检察院实习,通过了解得知,这些学生中只有一名同学是主动要求参加集中实习的,其他学生都希望进行分散实习,但是按照学校的规定,集中实习的学生数量应当达到一定比例。在绝大多数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中实习的情况下,只能按学习成绩倒数排名的方式来确定哪些同学集中实习。有的学生甚至直接对我说:为什么让我们这些学习不好的同学集中实习,不怕给学校丢脸吗?大学生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甚至消极对待。究其原因,主要是毕业实习与考研、考公务员、撰写毕业论文以及就业找工作产生矛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许多同学选择了自主实习,这样不管事实上参加不参加实习,只要最后在实习鉴定表上盖上实习单位的公章就可以。面对实习,学生出现“集体消极”态度。[1]虽然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毕业实习,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段时间面临着考研或者考公务员以及找工作等多种选择,所以,无法认真对待毕业实习。

二、毕业实习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第一,很多学校实习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实习双方供求矛盾突出。由于许多学校的毕业实习都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或者第八学期,这两学期是很多高校安排大学生实习的时间,过于集中的实习时间安排造成了实习的“拥堵”,使得大量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更何况很多单位不远接受学生实习,从而导致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就本身体会而言,笔者所在的单位,每年安排实习都是困难重重,实习单位非常难找,往往通过同学、朋友、师生甚至亲戚等各种关系通过“求人”的方式才能找到,但仍然难以满足实习的需要。第二,毕业实习与考研、撰写毕业论文、公务员考试以及找工作产生矛盾。无论高校把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还是第八学期,都会产生上述矛盾冲突。因此有些学生要么不实习、要么实习也是心不在焉、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如果不能兼顾就形成了冲突,那么在冲突的情况下,不管校方、还是教师、还是大学生本人,都会不重视毕业实习,甚至选择放弃毕业实习。第三,有的学校毕业实习的时间较短。实习学生需要用一部分时间了解工作单位、熟悉实习环境,了解工作情况,结果实际用于开展具体工作的时间更少。学生在实习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不能独立承担特定的任务,所以实习单位很少给学生安排具体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工作角色”,而是“勤杂工”。[2]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在实践中测试他们的知识技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反思和对存在问题的改正机会,不利于提高实践能力,也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最终使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

三、毕业实习基地相对不足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不断提高,学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供需关系的巨大差距导致找实习困难。同时实习基地建设严重滞后和不稳定也加大了为大学生实习提供足够实习场所的难度。此外,许多单位对接收大学生毕业实习缺乏积极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企业还处于追求追求短期内快速寻求高收益的经营阶段,还没有真正有意识地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人才输送这个队伍中来。第二,实习生专业水平的局限性和不稳定性,使用人单位付出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或者是效果不好,或者就是“为他人做嫁衣”。第三、学生的工作安全意识缺乏,一些人担心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意外受伤而给实习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第四,国家和社会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单位,例如国有企业,不再承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承担的那种支持办学的义务。[3]第五,由于当前许多用人单位不欢迎实习生,高校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有些高校让学生或者指导教师通过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实习单位,因为是通过“恳求”的方式找到的接收单位,所以不便对实习单位提出更多的要求,这就容易造成实习岗位与实习目标不能完全对接、实习不充分的结果,最终导致实习基地对高校实习教学支持不够,不能完全达到实习目的。[4]

四、对大学生毕业实习监管不到位

大学生毕业实习是大学生从学校迈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不足,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是不可不可或缺的。正确的指导和监督管理能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现实中,大多数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管理倾向于过于宽松或者缺乏适当的管理和指导。[5]一方面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对实践教学的监管严重缺位。另一方面,由于前些年大学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教师数量的增长却相对滞后,导致实习指导教师的短缺。由于实习学生人数较多,大学生往往各自为阵,教师的指导不能到位,而毕业实习成绩也只能凭借学生自己提供的一些书面材料评定,因此毕业实习考核不规范,无法调动大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很难兼顾教学岗位与实习指导,因此很多教师不愿意指导专业实习,即使指导也是敷衍了事。导致毕业实习空洞无物、缺乏实质性内容,使得毕业实习的质量难以保障。[6]

五、毕业实习经费不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实习成本也水涨船高,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扩招和学校规模扩大,学校的主要财力集中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使得高校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教学经费普遍紧张。实习经费更是捉襟见肘,其短缺境况尤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习质量的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受经费不足的影响,很多大学采取了“釜底抽薪”办法,只让少数学生参加集中实习,而对于大多数学生则采取分散实习的办法,以减少实习经费的支出。这种“放羊”式的实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等于是放任自流,因此根本谈不上实习质量。首先,由于分散实习地点多且分散,学校难于安排足够的带队教师经常去现场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等任务较重,指导实习的热情不高。其次,学生对于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珍惜,反而把分散实习的时间作为找工作的时间甚至是外出度假的时间。第三,实习的评级体系不够完善。对于分散实习的学生监管严重缺失,对学生的评价缺乏客观标准,只能以学生提交的实习材料作为评定实习成绩的标准,甚至以指导教师的好恶感觉作为评价的依据,主观随意性突出,实习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实习的真实情况。[7]从而影响的实习的质量,达不到实习的目的。这是实习经费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

六、大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权益难以保障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作为实习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其合法权益理应得到充分保障,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权利,但是大部分实习单位未能担负起保护实习生合法权益的责任。实学生虽然已经成年,但因为刚从学校踏入社会,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都比较欠缺,还处于适应阶段,导致了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一,大学生在实习中处于弱势地位。有些实习单位招收实习生设置的门槛很高,实际工作中的要求也很高,但是给实习生的报酬却很有限,甚至根本没有任何报酬。很多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在寻找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并不重视报酬,甚至不要报酬也要到实习机会。而实习单位则把大学生当做是廉价甚至是免费的劳动力,侵犯了大学生的报酬权,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8]第二,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得不到法律的充分的保护。现阶段,我国劳动法中并没有承认大学生的劳动者身份,因此大学生实习期间权利受到侵害时得不到劳动法及相关法律的充分保护。与在职职工相比,实习生的权利处于缺失状态。[9]第三,大学生在实习单位实习基本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实习生权益保护失去了依据,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因公受伤也得不到赔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当前情况下,在保护实学生的权利方面,相关法制建设明显滞后,欠缺相应的保护,最终导致实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总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大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我们既要对当前大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又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一起来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而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

作者:张玉峰 单位: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德明.大学生毕业实习缘何成“鸡肋”[N].天津教育报,2010—03—17(002).

[2]陶峰,王志俊.高校毕业实习若干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5):194-192.

[3]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4]王言锋.谈高校如何处理好大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的关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9):11-12.

[5]韩新才,王存文.高校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与措施[J].科教文汇,2011(25):50-52.

[6]田正学,王羚又.文科类专业大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石油教育,2009(4):50-52.

[7]尹戴忠.高校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破解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93-95.

[8]吴义太,姜丽.试论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57-158.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实习制度;改革;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朱晓晓(1989-),女,湖北黄石人,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36-02

一、大学生实习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实习,就是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以锻炼工作能力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的过程。它是连接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环节,既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也是用人单位甄别和招聘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①通过实习,大学生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既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同时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在与同事合作的过程中还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这些能力正是当今用人单位所看好的,大学生在实习中培养和提高的这些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增添了有力的砝码。然而,现阶段,大学生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归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政府尚未出台专门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大学生实习没有得到制度保障;第二,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热情、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大学生实习岗位难求;第三,高校对大学生的实习工作管理不到位,监督和评估工作不完善。因此,如何完善大学生实习,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校企合作是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必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用人单位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②现阶段,校企合作共有四种形式:高校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企业作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及校企合作在高校内建校内实习基地。其中,企业作为高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种形式目前较为普遍,例如武汉理工大学先后与湖北保加利陶瓷有限公司、武汉新东方学校、沃尔玛深国投百货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将这些企业作为武汉理工大学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对大学生实习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实习生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现阶段,用人单位越来越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导致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足,进而导致大学生的实习单位难求。通过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可以在毫无工作经验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增加工作经验,使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这样的锻炼,使大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同时,也为用人单位增添了一条选用人才的途径。通过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不仅使大学生满足了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也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并且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也进一步了解到大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为用人单位日后选拔人才起到借鉴作用。

第二,有利于从实习时间和方式上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当前,虽然我国政府和高校都对大学生实习给予重视,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实习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实习的时间和方式也是影响大学生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习时间上,一般的高校都将实习安排在大四,许多大学生就会面临一个选择:是实习、继续考研还是专心撰写毕业论文。在这个选择上,许多学生犹豫不决,最终耽误实习的最佳时期,以至于失去了实习的机会。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充分给予学生实习的机会,可以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处理实习、学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的工作,使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在实习方式上,大致可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并且大多数学生都选择分散实习。然而有的大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不正确,就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如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生将实习当作就业前的锻炼机会,而用人单位将实习当作日后招聘员工的借鉴,实习不仅仅只是完成学校任务那么简单,而是与以后就业相联系。学生带着这种目的进行实习就会比其他的实习生更为努力,达到实习的效果。

第三,有利于加强对实习生的指导和管理。大学生实习,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学校的管理也尤为重要。现在,高校对于实习这个环节,会给学生安排实习指导教师,他们在大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要给予帮助和监督。但是,现在高校的教师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本身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并且,在分散实习的形式下,教师不便于对实习生进行实时监督和管理。通过校企合作,用人单位也会安排员工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在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的指导下,实习生才能真正学到实际操作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大学生的实习就会相对集中,这样更便于学校指导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也能相互联系,共同指导和监督实习生,并共同制定对实习生的评估标准,使他们的实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大学生实习制度

上述可见,要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习制度,应该充分开展校企合作的实习模式。

第一,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导向功能,并完善相关制度。在经济发展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掌控着较多的社会资源。政府应该有效利用这些社会资源,为高校和用人单位搭建一个合作平台,促使校企合作的实现。政府还应该加大校企合作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以及社会力量对校企合作的认识,让更多的高校和用人单位能够进行校企合作。同时,政府也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它对校企合作的建立与完善起着关键作用。政府应制定促使校企合作的鼓励性措施和地方性法规,例如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一些有利于用人单位支持校企合作的政策和法规,促使用人单位自觉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另外,政府还应该通过成立各类“基金”等方式,对校企合作所需成本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切实解决高校在进行实习工作过程中资金短缺的问题,为用人单位和高校共同进行学生实习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第二,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合理安排实习计划。高校可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职责主要就是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合理引导不同专业学生到用人单位进行实习,并且全程督促学生的实习,以及时发现问题,为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打好基础。另一方面,现在高校教师大多传授的是书本知识,缺乏实践指导,可将高校教师派出深入到用人单位,也可聘请用人单位里实践经验丰富的员工到高校进行校内教学,使高校和用人单位实现真正的合作。同时,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都将实习工作安排在大四,时间相对固定和集中,这样集中大量地安排学生实习,往往造成实习岗位不够,实习指导不到位,难以达到实习效果。高校应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不同时间的安排,或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进行分批实习。这样有利于充足安排实习岗位,也有利于用人单位对实习生进行高质量指导,实现校企长期合作。

第三,建立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系统。在实习过程中,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工作非常重要。在现阶段的实习工作中,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与高校指导教师的联系往往较少,或仅仅是形式上的联系,而高校在对学生的实习评估工作上也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评估”。鉴于此,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应该建立一个由学生、用人单位、高校共同组成的信息反馈系统。校企双方的领导应保持及时沟通,用人单位的实习生管理人员和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做好相关信息的传达以及共同监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实习生之间也应选取一个领导者,并向校内指导教师及时汇报情况。在实习工作前,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实习计划,确定实习的时间、方式和内容,并指派校内指导教师;在实习过程中,双方要建立良好的沟通,高校方面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情况,有问题要帮助他们,并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解决,用人单位方面就学生的实习表现情况也要向高校汇报,双方共同监督实习工作;在实习结束后,双方就实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寻找解决方法,改进和完善实习计划,为下一次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双方要共同制定实习评估准则,切实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对他们进行评估,有问题者要对他们进行进一步指导,使他们真正从实习中有所收获。

第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长效机制。稳定的校企合作是顺利进行大学生实习工作的有效保障。要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政府、高校、用人单位都有着各自的责任和义务。首先,政府应大力支持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起到协调作用;其次,高校方面,要根据用人单位自身对人才、科技的需要,找到与其合作的利益结合点,再凭借自身的优势资源,为用人单位提供帮助,使其受益。其中就包括了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向其推荐适用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向用人单位提供技术上的帮助,从而提高用人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要达到校企互利共赢的效果,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再次,用人单位方面,应该积极制定对实习生的管理办法,对实习生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并对实习生进行有效指导,让他们从实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只有三方共同完成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才能营造出校企合作的育人环境,并形成长效机制。

注释:

①周其凤.亟待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实习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25-27.

②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7):23-25.

参考文献:

[1]茹娜.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6):218-219.

[2]郭小林.完善高校与用人单位学生实习合作平台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72-74.

[3]章国平.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困境与出路[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9,28(3):287-290.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校外实习;存在问题

当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国外而言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教育当中,特别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更是尤为重要,校外实习是对每个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更是高等教育学府在教育成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且在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但是,由于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校外实践管理仍然存在着问题,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校外实习的发现,与到达既定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影响到了校外实习应该发挥的作用。

一、大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校外实习的形式还比较单一,内容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大学生校外实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本专业学习内容开展,加上学生自己的思考,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校外实习当中学有所成,达到预定的锻炼目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我国大学生在校外实习内容和体系上还有不足,多样性和创造性还不够,没有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接上轨道,存在脱轨的现象。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具有随意性,没有过多的针对性,整个校外实习情况大多是走过场,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不能给予学生应有的锻炼和发展。大学生校外实习的形式大部分是调查问卷、走访单位、勤工助学等等,与学生自身的本专业相关性并不大,从事的都是一些比较浅层的研究和了解,并没有更多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在里面,这些工作要求不高,一般的人都可以去做,对大学生没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实习所占比例不大,参与真正的与专业相关的实践研究和知识探讨活动是少之又少,规范的大型组织活动参加的总人数很是差强人意。

学校的安排组织工作并不细致深入。至今为止,当下并没有多少高校有真正的将校外实习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任务当中,计划安排也比较粗糙,更加没有进入学校的工作安排,日程计划当中,专项的活动管理机构也不健全,基本上就是由每一届专业老师带动,所以没有一个固定的安排,随机性变化比较大。学校也没有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专项部门整治,这对大学生校外实习的初衷相违背,完全无法达到想要的效果。有的学校就算是有好的想法好的内容,但是实践能力有限,口号喊得大,但是实际行动却跟不上;有的学校将这部分的工作就仅仅只是留在了每次的开会记录本中,对大学生校外实习的目的意义,思想内容,主题要求讲的是头头是道,但是完全忽略了真正的实际操作,只是在纸上谈兵没有一点实用价值,完成校外实习活动项目更是敷衍了事,让大学生们写几篇报告,盖上实习单位的章子,实习结束后就当做实习根据收了上了,更本没有对学生做出一些关于校外实习的介绍和明确的要求,这样就导致学生也就完成任务而已。有的学校更是一味的想做大宣传,场面拉的宏大,讲究轰轰烈烈的效应,引起在社会上的关注,但是在细节上却是粗制滥造,只是想要效果并非成果,这样雷声大雨点小的做法,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对大学生校外实习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和改善,最为教育机关应该以学生的角度出发,专注于学生的锻炼,提高对社会的贡献率,这不仅可以引起有关事业单位对高校校外实习的关注,更是有利于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对校外实习的广泛开展打开了渠道。

二、大学生校外实习管理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涉及面不够广。大学生对于校外实习主要是依靠学校安排或是自身条件许可安排,其中,对于学院的安排多少属于教学范围之内,对象是本专业的所有学生,因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事业单位的承受能力,大部分的学生参与学校安排的校外实习多是简单了解的方向,这样就导致大学生受益少,只重视了点没有考虑到更多。而且多数高校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多是采用的点到面的教育方式,这样对于学生就缺少了针对性,泛泛而过没有实质的改变,大多数学生都是放养的模式下,在校外实习只是一个混点而已,无法学到真正的东西。对于整个校外实习的过程也就是一篇报告一个章子,学生也就应付了事,找父母托关系盖个章子,然后在网上打印实习报告,就这样完成了整个校外实习的工作,这从本质上就没有认识到校外实习的意义所在,完全忽略了学生接受校外锻炼的机会,对学生整个学习都失去了重要的意义,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到书本上,脱离了实际。这种应试教育下的精英,并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全面的发展。

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够。现今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只是提供一个大学生锻炼的平台,需要大学生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其中,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学生缺乏主观意识,依旧停留在课堂上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课内容,缺少自己的思考和主动性,缺乏主人意识不能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总是等待别人的安排,对待校外的实习态度也比较消极,总觉得这种活动没有意义,还有很多这样的校外实习,对校外的实习没有重视,都是等待学校老师将诸多的事宜安排妥当之后,再加入进来,只是作为一个参与者,而不是创建者的身份,这对大学生自己的主动意识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更做不到所谓的创造了。而学校为了活动能够正常的进行,也是依照保姆的模式告诉学生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缺少让学生们自己去思考,只是被动的在参加一项活动而已。学生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学会主动的学习,这就无法到达校外实习的目的,学生本身也无法得到相应的锻炼,这就让校外实习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实际上,通过校外实习,学生们应该会遇到许多无法预料,无法克服的问题,然而正是这个困难让校外实习变得更有价值意义,让学生得到突破获得成就感,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校外实习的活动当中。

三、大学生校外实习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部分高校没有正确的认识到校外实习的必要性。根据高校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还有对校外实习主观思想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校外实习只是纸上谈兵走场子而已。因为学校的不正确认识和不重视,无法激发学生们对校外实习的兴趣爱好,而且过于重视原本的课堂教育而忽略课外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学生也是一种误导,由于缺少相应的投入,只是将校外实习纳入考虑,致使校外实习组织困难,无法达到效果,也缺少学生的参与合作,学校更是缩减投入,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终究将会让校外实习迫于流产,失去原本的意义。

四、结语

当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国外而言相对是比较薄弱的,所以在教育当中,特别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实践教育更是尤为重要,校外实习是对每个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教育的重要方法,更是高等教育学府在教育成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现如今,大学生在校外实习是各大高校对即将毕业或者是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进行除校内思想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外的实践能力扩充,这对高校的教育实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在大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校外实习是让大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更是加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一次锻炼

参考文献

[1] 罗清德,蔡平.专业实习教学体系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 冀东怡.专业实习创新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2008(9).

[3] 李莉.实习问题的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10).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实习;存在的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实习现状及分析

(一)僧多粥少,一“职”难求

近来,智联招聘网对5296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46.3%的大学生认为实习对于未来就业是非常重要的,47.7%的大学生则认为比较重要。也就是说超过90%的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实习的重要性。

这些参加调查的同学中34%的大学生会到意向单位实习,33%的大学生会选择兼职打工,这说明会有超过六成的大学生利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提前体会工作状态。同时杂志对国内企业的一项调查表明:超过70%的企业已经开始不愿意接收实习生,认为实习生不方便企业管理的有63%,有81%的企业不会为实习生安排补贴。

面对对这样的矛盾,大学生实习形势严峻。造成大学生找实习岗位如此之难的原因有:

1.从企业而言。为了了解企业对于大学生实习的态度,对武汉统一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人员招聘的主任阮涛进行了一个访谈。在访谈中,阮主任称企业不愿意招收实习生源于以下方面。首先涉及到管理问题。许多单位鉴于技术和管理的保密性,担心学生会泄露。其次虽说许多学生都说可以不要工资实习,由于学生实习时间短,对于工作只能是一个熟悉的过程,既不能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又不能承担办公室的工作的责任。公司对实习人员的培训也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无法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最后许多大学生自持过高又吃不了苦,许多细小的操作性的工作不愿去完成。当问及许多大的公司如保洁,通用等为什么愿意招收实习生时,阮主任认为,这种大型公司,人员流动快,招收实习生相当于招聘新员工的序曲,是为其下一年度的招聘做准备。

2.从学生的角度而言。部分同学眼高手低,都把眼光放在名企的实习上,忽视了身边的一些实习岗位。出现了不少公司被热捧,不少公司遭到冷遇的情况。少数同学获得了好的实习机会,大多数学生则错失良机。除此之外,许多同学准备不充分,没有很好的留意身边的实习信息,临到暑假才匆匆上阵寻找实习机会,自然手忙脚乱,无法找到理想的实习岗位。

3.从学校的角度而言。不仅是实习问题,包括就业问题都成为许多高校的一个重大难题。市场经济时期,不仅是学生之间,就是高校之间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作为高校,实习经费有限,无法安排统一的实习,大多数的做法都是发给同学补贴,让同学自行安排实习或者借助老师的社会关系让各院老师搞“承包”等治标不治本的方式。部分高校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和准备工作也不充分:没有建立良好的实习信息平台;实习时间过短或者不合理;没有组织有效的实习指导等,使得同学们在对实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期望。大多数高校几乎在同一时间安排实习,这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发生冲突,实习单位需要人时学校又没有人实习。这些都影响了同学们寻找实习机会。

4.实习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实习岗位本来有限的情形之下,实习资源还面临着严重的分配不均问题。主要表现在:由于学校的地域不同,学生的籍贯不同,实习的资源也不同。观察身边的同学发现,南方的同学尤其是沿海的同学比较容易找到实习岗位。许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大型企业,思想开放,理念先进,乐于招收实习学生,内陆的许多企业则相对保守,对实习生的招收限制颇多。受到地域的影响,同学们到异地实习面临着经济、安全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实习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流动和配置。

(二)廉价劳动力,收获不大

当历经艰心找到实习岗位后,许多大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差的很远。

前程无优网的调查现实,在评价自己的实习经历时,32.3%的大学生说是“机械体力劳动”,比如文件装订、打字等。26.3%从事的是“无法完成的销售”,比如卖月饼票、电话推销等。20.4%称“廉价劳动力”,比如餐饮小时工、送外卖等。大学生认为,实习期间最大的苦恼是所学不能为之所用,实习的意义似乎也就不那么大了。造成这种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许多企业并没有像保洁等企业认识到人才储备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健全的实习制度更没有为实习生提供必要的培训。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实际是成本的一种额外的支出。许多企业为了防止重要资料的泄露,因实习生的过错而造成的损失,也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实习生来完成。许多企业就算接受了实习生,也只是安排一些“打杂”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平时着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并不能较好的完成实习单位的工作。更有大学生责任感差,吃苦精神不足,不能脚踏实地工作,也影响了用人单位的信任。

(三)合法权益无制度保障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大学生实习打工状况的调查显示:将近40%的大学生在实习打工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自身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即使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各种途径维权的也仅占13.9%,选择忍气吞声的占86.1%。实习生的身份还是学校的学生,不是单位的员工,因此,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不签订劳动保障协议,发生工伤、医疗等事故权责不清。根据劳动关系的标准判断,实习生与实习单位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不能适用《劳动法》处理,无法通过工伤赔偿制度来获得赔偿。企业与学生之间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雇佣关系,也不能按照雇佣关系来获得人身损害赔偿。除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很难有制度上的保障。

以上这些,仅仅是大学生实习过程中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在现实的实习过程中,大学生还面临着诸如经济上的,就业上的,身处异地等等压力。为了更好的帮助大学生解决这样一些问题,走出实习的瓶颈,提出以下建议。

二、大学生实习对策研究

1.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鼓励性政策,鼓励企业和事业单位招收实习生,为广大学生建立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实习的宣传,使社会各界能够关注和关心我们大学生的实习问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支持学生实习,支持教育事业的企业给予政策、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使企业感到支持学生实习不再是企业的额外负担,而是能使企业获益的且体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再者相关部门还应制定相关法律以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使得大学生的权益在受到侵害时能够充分维权。

2.企业一方面应转变观念:第一,正确认识学生实习问题,从战略人力资源的角度建立人才储蓄观,将学生实习作为企业招聘高素质人才的一个有效的途径。现实表明,许多积极支持大学生实习的企业往往在学生中享有良好口碑,也是优秀大学生毕业后争相进入地方。第二,企业应将接受大学生实习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是支持教育事业的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制度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第三,企业应认识到现代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职业意识,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富有创新意识,而这些正式许多企业所没有的也是现代竞争所需要的。第四,企业应该健全实习制度,应将大学生实习工作作为人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部分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完善的招聘、培训、测评系统同时建立人才档案。这样当企业需要合适的员工时就不必大海捞针似的寻找,而是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源寻求最合适的员工。

3.高校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环境。(1)为学生实习建立信息平台,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实习信息,提早为实习做准备。虽然很多高校为学生建立了就业信息平台,然而真正在实习方面建立健全的信息平台的高校并不是很多,高校并未将实习和工作放在一个等同的地位。实习又确实是工作的一个序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高校加强对实习的重视十分重要。(2)加强实习的动员工作,正确的引导学生实习,帮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明确实习期望,以及寻求正确的实习方式。真正的实习动员不是在某一时刻,应该渗透在平时,老师应多向学生贯穿实习的重要性,学校应多举办一些交流会,让找到好的实习岗位的学生介绍他们的实习经验等等。不仅如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3)学校应针对学生的需求,调整实习时间,使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如有必要学校应分散学生的实习,避免资源的冲突和浪费。(4)利用好现有资源,将实习贯穿于整个本科教学阶段。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力资源专业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并设置了专门的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涉及到了ERP的企业模拟运营操作,这套系统不仅使学生从宏观上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同时还可以看到自己所学专业在企业中的作用和需要协调的部门。这种模拟实战实际上是高校避开校外实习,多渠道的利用资源的一个很好代表。(5)学校应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调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的学生发现,该院为大多数学生安排了实习,其实习单位多是各个地级或市级的财税部门。这就是积极主动和地方政府较强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资源的一个很好的范例。

4.大学生应该意识到,社会、企业、学校的作用都只是外因。真正能使我们实现目标的还是我们自己。作为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切勿眼高手低,正确定位,珍惜身边的机会。在寻找实习岗位时要早做准备,要有大致的方向和目标,积极收集相关的信息,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人际关系以寻求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2)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要多注重实践,培养一些技能,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等,为工作和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要树立良好的心态,对于实习要有正确的期望,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在实习中积极主动的工作,多问、多思、多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己为自己创造锻炼的机会从而检验所学。不仅如此,在实习过程中应不断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总结,通过实习报告或实习日记的形式,将每天的得失记录下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在实习的道路上历经艰辛,但既然已经踏上这条道路,任何东西都不应该妨碍我们走下去。对于一个有本领的人,哪有过重的负担;对于一个有决心的人,哪里有过远的路程。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能够找到理想的实习岗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能从学生实习中获益,大学生实习的大环境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会军.《大学生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2]周娜,杨韬.《高校学生实习工作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7(1)

[3]徐林.《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有效途径――建立大学生实习培训 基地》.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2)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习;实习制度;效果评价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所学应当如何应用在实践中,因为任何知识源于实践,归于实践,所以要付诸实践来检验所学;另一方面,通过实习增加社会阅历与工作经验,是大学生提升社会技能的重要手段,同时,实习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再塑造,促进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实习一般包括学生实习和公司安排员工实习,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大学在校学生的实习,着重研究大学生实习的现状与问题所在,探究大学生的实习效果,最终得到大学生实习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中外实习比较

对国内外研究进行整体梳理,我们会发现两者有一些倾向性的差别,国内学者更注重实习制度层面的研究,从宏观着手,得出解决实习问题的普遍对策;而国外学者更偏向于从微观着手,对实习问题的某一具体方面展开深入分析,得出针对性的对策,这一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见表1)

纵观德、英、美等国外大学生实习制度,具有以下特点:

①健全法律法规,以制度推动大学生实习工作的开展。德国颁布并实行一大批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条例或实施办法,明确了在组织大学生实习时政府、企业和高校的责任与义务,明确规定了大学生实习原则和实习办法,构建并完善了实习制度及法律法规体系。

②以政策为引领,鼓励企业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德国政府针对“大学生实习制度”,制定了相应的优惠政策,明确了用人单位和高校在培训学生方面各自的职责,并由专门委员会负责统一的监督指导。并通过财政优惠与惩罚措施鼓励实习。英国的大学生实习通常被称为“三明治课程”,大学负责向用人单位推荐,然后由学生直接申请并联系用人单位,到用人单位的空缺职位实习。“三明治课程”的安排方式有多种,有的是按学期,在校学习和到用人单位实习交替进行,时间灵活。而美国中情局、白宫也有实习生制度。其“实习生计划”为政府建立一个人力资源储备库。同时,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正规公司,对实习生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发放实习津贴,或是按月支付,或是按天支付。

③灵活的组织、评价、奖惩机制。德国大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到综合性大学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而且要去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大学生学习时间也非常灵活,一般为在校学习2 天,在企业内实习3 天,交替进行。在寒、暑假期间,大学生可以每周五天都在企业接受实习实训。在美国的实习中也更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强调以学生为本。而在我国,在校学生进入企业并没有相应的标准,往往是根据名额多少来平均分配,在校学生对实习的机会也并不十分看重,即使被选进入一家企业进行实习也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忽视实习工作与个人兴趣的关系,在这种模式中注重的是实习任务的完成而不是学生本身。

二、我国实习现状

现实中实习现状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习单位寻找困难

目前我国仅有5%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大部分为三资企业,且多数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大学生一直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缺乏社会工作的经验。目前,大部分企业对实习生存在“短视”现象,不能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和战略的眼光看待大学实习生,而培养一名实习生必然要付出时间与精力上的成本,这对于工作上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的实习生来说,企业的付出存在很大的风险。

(二)实习效果不尽人意

实习的学生仅在学校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企业出于培训成本高、岗位责任制、安全生产、商业机密性等方面的考虑,一般不让实习学生接触企业的核心工作。实习变相成参观,实习学生不能真正接触工作一线实际,也有少数企业将实习的学生当成临时工,安排他们做一些与实习岗位相关度很低的工作。另一方面,国内多数高校实习安排的时间较短,学生无法深入接触工作,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三暑假或者大四上学期,这与学生的考研、出国计划相冲突,很多大学生对实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而专注于备考等准备工作。

(三)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缺少相应的社会保障

①报酬低甚至无报酬。现在一部分企业要求学生缴纳“实习费”,而另一部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报酬是以实习补贴的形式发放,不属于工资范畴,不受最低工资标准的限制,很多用人单位给的钱,比该岗位正常工资低很多。②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学校安排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与实习单位纯粹的雇佣行为不同,所以在校实习生发生伤害事故也不能直接以雇佣关系为由要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在事故中,学校与实习单位的责任认定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显然不能充分保护实习生的利益。

(四)实习制度的缺陷

①高校对实习的管理不灵活,实习时间安排与企业用人时间不匹配,这种信息不对称造成很多学生虽然进入实习单位,却几乎没有正式实习机会;同时,企业对学生实习工作范围的规定不完善,也没有专门的实习指导,使大学生实习流于形式;②大学生实习单位难联系,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有些高校没有建立为学生提供实习信息的平台或建立的平台不够有效,使得一些大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困难;二是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到本单位实习,主要原因是怕实习生的到来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不愿意为大学生的安全负责任。③实习效果缺乏系统的评估体系,由于高校对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内容等缺乏系统的评价,只要学生按时去实习单位,按时交实习报告,就可获得实习学分,因而很多学生失去了实习的积极性,从而使相当一部分的实习流于形式。

三、实习政策建议

目前国内高校实习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计划执行不到位、实习前准备不充分、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经费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企业的实习制度不完善、实习工作不明确等问题也很突出,这些问题与高校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健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关于学生实习没有完善的评价考核机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师、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评价,二是学生对导师、实习单位的评价,双向的评价体系更利于校企互信的建立;再一方面,学生实习权利保障机制不完善,尤其是意外事故中的责任界定,三方协议应明确规定。

(一)人才培养计划

教学计划与实习时间。结合目前高校学分制以及实习时间的硬性规定,学校政策可做以下调整:规定学生实习的最低时限,但对实习时间不做硬性规定,学生可以自由调整学习计划,灵活的安排实习活动,甚至可以在学习某一专业科目的同时,对其进行实习,做到学习与实践的高度融合。

培养计划与实际需要。我国高校对于每一专业的学生都会有其特定的培养计划,在专业知识学习计划的基础上,可增加专业技能学习计划的安排,例如从该专业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入手,培养实习教师、开设相关课程等,加大实验教学在学生培养计划的比重,同时注重教学效果,从而缓解我国高校培养计划与学生就业需求中存在的一大冲突所在。

(二)实习指导体系

实习教师的指导,高校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本,以掌握运用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为核心,以培养学专业精人才为目的的大学生实习指导体系服务性工作,即实习教案编写、针对性知识应用指导、学用结合疑难问题分析解答以及职业规划设计相关教育培养等相关工作,发挥教师在学生实习中的指导作用。

实习单位的指导,实习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制度,尤其是指导工作的安排,单位接收实习生后,分配员工带队指导,实习生的工作范围,以及表现良好可以接触的工作深度等做具体的规定,同时实习单位的指导员工也应接受培训,以培养实习生的技能为主,不仅仅是做一些边缘工作。

(三)实习资源

完善实习基地,实行复合指导制度,即学校导师与企业专门人员合作,一方面企业方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指导,解决其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各级负责人与实习指导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充分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为课程开发与教学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整合教师社会资源,实现实习资源共享;另外,增大分散实习的比例,学生通过自己投简历等方式找实习,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感兴趣的实习单位,工作更有热情。(见图1)

(四)实习权益保障

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责任认定标准,不可互相推卸责任,学校可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保障,或者在即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综合考量学生、学校以及实习单位在实习生伤亡事故中的过错程度,来判决各方应当承担的赔偿比例。

(五)监督评价体系

实习过程监控。学生撰写实习期间的工作日志、每日总结的记录,督促自己更好地完成实习工作,同时,导师应该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考察,观摩实际实习工作,并给出指导意见,这也便于后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量。除此之外,实习单位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指导,以便学生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与导师也应对企业做出实习评价,关于企业在实习中所提供的资源以及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指数等进行评估,建立校企互信机制,为今后的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与完善实习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式结构,应由完整的实习教学管理文件体系、健全的实习教学学生评价体系、严格的学生实习成绩考核体系等内容组成。

参考文献:

[1]朱天云.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7).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实习;劳动者

一、问题的引出

案例1:梅系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按照该技术学院与某汽车公司签定的实习协议,梅在某汽车公司实习,实习期间,梅驾驶公司的汽车去洗车,因疏于观察,将正在检验车辆的该公司员工张庆撞伤,经医院抢救无效,张庆于当日死亡。考虑到梅的实习生身份,张庆的家属将梅、南京某职业技术学院及梅实习的汽车公司一并告上法院。

案例2:2006年2月27日,徐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季某与江苏省海门市一家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协议书》,季某开始在该公司上班,而此时,季某的毕业论文及其答辩尚未完成。2006年4月21日,季某发生交通事故,季某在治疗和休息期间,经学校同意,以邮寄方式完成了论文及答辩,并于2007年7月1日毕业。季某向公司请求工伤待遇,公司遂向劳动部门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确认劳动合同无效,海门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认为季某在签订劳动合同时仍属在校大学生,不符合就业条件,不具备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与这家公司订立的劳动合同协议书自始无效。季某不服此裁决,诉至法院,请求确认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协议书》有效。

上述两个案例都是关于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引发的纠纷,第一个案例是大学生实习期间致人伤害的事件,另一个为大学生在实习期间受到伤害的事件。如果实习期间大学生可以作为合格的劳动法主体,那么第一个案例中被告就是所在实习的某汽车公司的劳动者,他的行为就可以认定为是其职务行为,行为后果可以由汽车公司来承担,第二个案例中,受伤的大学生季某也可以因合格的劳动者主体资格而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有效。否则,第一案例中的被告和所实习的某汽车公司就是平等的民事主体,被告所造成的对他人的伤害只能由他自己承担。因此,解决这两个案例的关健就落在了对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劳动者身份的认定上了。

二、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及对实学生劳动者资格的争议

(一)劳动法所说的劳动者的概念

劳动者在劳动法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立法体例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直接在法律中规定劳动者的概念,如日本的《劳动基准法》,而更多的国家则并不直接界定劳动者的概念,只是对劳动者的范围给出一个模糊的边界,比如德国的劳动立法。我国《劳动法》第2条将劳动者界定为与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和与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其中对用工单位列举的比较详细,但却并没有说明什么是“劳动合同关系”,如何认定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本身就很不确定,因此对劳动者的概念的认定当然也就十分困难。

也正因为劳动者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引发了学者们的不断争论,形成了不同的学说和理论。这些理论争议对促进我国劳动者概念的界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形成了大家普遍认同的通说。通说一般认为,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与民法上雇佣关系中劳务的提供者是不同的,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双方当事人的地位不同及双方当事人的风险责任不同。劳动法上的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存在着组织隶属关系,劳动提供方是劳动接受方的内部成员,因此劳动者的劳动过程中的风险由用工单位来承担;而民法中的劳务提供者则与其雇主之间则无组织隶属关系,劳动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责任由其自己承担。因此一般主流观点都认为:是否存在隶属关系是判断劳动法上劳动者概念的关键因素。除了隶属关系之外,劳动者还必须符合民法上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要求,以及劳动法上关于年龄的明确要求。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劳动法的劳动者是指:达到和符合法定的就业年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就业欲望并能按自己的意思表示与用工者订立用工契约,并于此与用工者形成人身隶属关系和管理关系,并获取用工报酬的自然人。

(二)对实学生劳动者资格的争议

对实学生是否属于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一般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

否定说认为,实习期间的大学生从身份上来说仍属于学生,是学校管理的对象,从人格上来讲隶属于学校,因此这部分人群不能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如董保华就认为,“实习的内容决定了大学生是在继续学习,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因此实习状态下的大学生不是劳动者”。

肯定说认为,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完全符合法律上对劳动者行为能力、年龄等的要求,而且大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是按照实习单位的指示劳动的,他们的劳动可以构成实习单位的一部分,虽然大学生并不以报酬为对价,但对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掌握也是对大学生的一种收获。而且新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并未要求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判断是否有劳动关系的标准,用人单位是从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因此,实习期间的大学生应该成为劳动法上的合格劳动者。

(三)实学生列入劳动法保护范围尚有不足

从劳动法理论的劳动者概念来看,大学生在人身隶属关系上尚不能满足劳动者的要求,在我国实行单一人事隶属关系下,企业尚不能将学生完全作为本企业的职工看待。从人身隶属关系上来看,实习期间的大学生还应属于学校的在校学生,但是从劳动过程来看,实习期间的大学生有时又与企业的职工没有区别,特别是职业院校的实习学生,因此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期间的身份问题,在总的属于在校生的前提下,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的特点分析及对其法律身份的认定

与普通高校相比,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具有多样性、期限灵活等特点。在对高等职业院校实习学生法律身份进行分析时,必须首先分析其实习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的特点

1、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为人才培养之必要内容

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一向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而区别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职业院校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教育部2006年制定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根据上述规定,一般的高职院校都会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而且这种实习基本上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2、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习种类较多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有的学校是利用企业的生产工作条件来弥补学校教学设备的不足,有的是与企业之间有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办学的教学模式,在正常的学期教学中会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这种实习一般我们叫做教学实习。在学生毕业前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里,由学校统一安排或学生自己联系,不再在学校里学习,而直接到企业中上班,这种实习我们一般就毕业实习。此外,还有普通高校里学生经常所说的就业见习、勤工助学、校外打工等也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

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习期限长短较灵活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实习种类较多,相应实习时间长短也较灵活,有短则一周,长则一年的。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实际中,仅就毕业实习一项,高职院校都会安排学生不低于半年的实习期间,有的甚至长达一年。

4、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实习报酬也较灵活

教育部2006年《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中规定,企业等用人单位要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在教学实习期间为学校统一组织,甚至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实习单位并不支付劳动报酬,但毕业实习无论是学校联系,还是学生自己联系,在实习单位虽不能像正式职工一样取得工资,但一般都能够得到一定的劳动报酬。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实习期间的法律身份的分析

在具体的认定时,由于学生实习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情形,因而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教学习实习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的实习实际上是在完成学校里的教学计划,实习本身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种延伸,而且他们往往由学校统一组织,统一安排,有带队教师直接进驻企业,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在时间及实习内容上,学校占有着主动的选择权,因此,这部分学生的实习与实习企业的整体作业来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和融合,学生所受管理的仍是学校,而不是企业,因此,这部分实习的学生并不是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

2、勤工助学的学生

无论是在高职院校,还是普通高校,勤工助学都是指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劳动任务和发放劳动报酬的,这部分学生的劳动也是在学校里的学习的业娱时间完成,主要是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不因经济原因而失去学业,这部分学生无论其学习,还是劳动都是学校统一安排和管理的,而且学校安排的时候,仍是以其完成学业为主要内容和目标,因此这部分学生从身份上来说并不是学校的工人,而是学校的学生,不能说是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3、校外打工的学生

如果说勤工助学的学生是在学校里由学校统一安排劳动的话,校外打工就是指那些在学校外面,自己联系的临时性、短期性的劳动,以获取一定的报酬的工作。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要依其具体打工的性质,区分其是否是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如果学生从事的是家教、保姆等行业,由于社会中这种劳务人员本身就不适用劳动法,因此这部分学生也同样不能算作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如果学生从事的是到某个企事业单位去打工,此时的学生对于这个企事业单位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临时工或钟点工,只不过用工者只是在打工学生进行劳动的时间内将他看成是一个劳动者,对他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承担责任,而对其到达用工者所在地前及离开用工者后的风险不再承担责任。

4、毕业实习的学生

这部分学生不同于前述的几种实习种类的学生,他们的实习期限一般较长,少则半年,长则一年,实习期间与学校关系较松散,而与企业关系相当密切,笔者认为这部分实习的学生既使不能认定为劳动法上所说的劳动者,他们也与普通实习的学生身份有别,虽然现在法律上还没有相关完善的法律对他们进行定性,但是实习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必须引起法律重视,必须对他们的身份及权益进行单独立法,从而保护其权益不受侵犯。

(三)高职院校毕业实学生法律身份的单独认定

毕业实习是在学校安排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到毕业之前这段时间到企业中去实习的,无论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还是学生自己联系,这段时间学生和实习企业的其他职工一样,完全按照企业的指示劳动,服从企业的管理和安排,他的劳动完全成为实习企业整体作业的一部分。而且在这段时间里,学校对学生除了间隔地去了解一下实习情况外,对学生的劳动内容,劳动时间不再管理。毕业实习一向是学校和社会所提倡的,它既是“落实国家促进就业政策的需要,也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实习不仅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而且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必要内容,对高职实习学生的法律身份的分析,不能完全否认其对劳动关系的适用。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7篇

实施大学生带薪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举措少经费不足部分高校长期以来“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未能从“充实、完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角度看待大学生带薪实习,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图书资源等直接与教育教学过程相关的领域舍得投资,而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面则坚持能省则省的原则;愿在改革课堂教学效果方面下大力气,不愿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方面多动脑筋。由于观念落后,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高校没有出台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举措,有的高校甚至认为大学生带薪实习无需学校投入,带薪实习就是社会和学生自己的事情。从用人单位来看,很多部门没有从“履行社会责任、为本部门培养后备人才”的角度看待大学生的带薪实习,不少部门都将其看成是一种社会包袱,不愿承接这种“麻烦”。即使因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性要求而不得不接受大学生的带薪实习,也多是以“讨价还价”的方式尽量少接受学生实习;即使接受了学生实习,也是将学生安排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岗位,基本不安排或象征性地安排一个或几个指导教师。

(二)职位少需求大,基本只能供应本地学生为不影响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高校的带薪实习多安排在暑假或寒假;高校联系的实习单位,多为高校附近区县的企事业部门,且大多不提供住宿。从安全角度考虑,高校通常会安排家庭居住地在实习单位附近的同学参与带薪实习。距离学校较近的可每天公交往返,远的需要学生自行解决住宿。因岗位数量有限,每次只有50%左右报名参加的学生能够获得实习岗位,高校通常安排大二大三的同学参加。完整的实习期一般要求在岗30天以上,非高校所在地的大学生一般都要在假期回家与父母团聚,这就导致带薪实习基本上只能满足高校所在地的当地大学生,对非高校所在地的大学生而言,获得带薪实习的机会比较小,这就在事实上造成了实习机会分配上极大的不平衡。尤其是部分来自外地的贫困家庭的同学,因缺少带薪实习的机会,只能通过兼职打工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受众群体的不平衡,使得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大打折扣。

(三)岗位类别单一,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据各高校指导教师统计,带薪实习岗位中,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约占80%,其中包括:资料录入及传送、档案分类与整理、资料审核(查看文件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盖章有效)、填写调查记录、写舆情或者会议纪要、接听电话、咨询服务、接待服务、张贴票据等。工作量较轻,且工作任务大多一成不变,无太多技术含量。对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而言,认真学习3天至一个星期便可熟练掌握工作,之后的实习期便一直在重复劳作。只有少数同学可以到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的工作主要包括:车间工作(与正常上班工人同工)、设备日常检查、协助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参与方案制定等。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普遍愿意参与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希望尝试新鲜事物,勇于在基层锻炼能力。90后大学生并不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眼高手低,积极参与实习的同学一般都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能力,在用人单位懂得起码的文明礼仪,不会挑三拣四。从有关高校的统计来看,尽管工作可能枯燥乏味,但中途无故退出的学生是极少数的,证明当代的优秀大学生具备做好基层工作的能力。带薪实习不同于兼职打工,这是一项以提高大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以获得酬劳为主要目的,岗位设置应该优先考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给予他们在新环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我的机会。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带薪实习是企业发现和培养员工能力的途径之一,用人单位通常会拿出不同层次岗位供实习人员顶岗实习,并从中培养和选拔自己需要的人才。但从目前国内各高校开展的带薪实习来看,用人单位只愿提供少量的、简单性工作岗位供大学生实习,这就难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四)过程管理缺位,学生在岗实习缺乏有效指导从大学生带薪实习的一般要求看,高校和用人单位都要配备一定数量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以保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也是大学生带薪实习与一般员工岗位工作的根本区别。从实际工作看,校内指导教师的工作主要在于实习开始前与实习单位的接洽。当把全部学生按时送到单位后,指导教师的工作也就基本完成了,后续就剩下实习结束时的材料总结。少数会在实习期间探望学生,探望的重点也主要是查看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工作状况,处理无故缺勤、安全事故等问题,很少会去指导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工作问题,包括岗位适应、人际交往等问题。据有关高校反映的情况综合分析,在带薪实习中,不少贫困生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技不如人,在实习期间很难以平和心态正常接受批评,变通能力较弱,处理不好和实习领导关系的时候容易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草率认为自己不适合从事某方面的工作,从而草率改变自己的就业意向;有的甚至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不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也有的会因此悲观消极、产生抑郁症。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校内指导教师与学生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及时化解学生实习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

解决大学生带薪实习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保障带薪实习的有效开展各高校要从充实完善教育教学环节、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角度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带薪实习,尽快研究并出台促进大学生带薪实习的有效措施;设立专项经费,为参加带薪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交通补助,为校内和用人单位的指导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费用,以切实保障大学生带薪实习的有效开展。

(二)创新举措,增加更多的岗位接纳带薪实习的学生要真正做好带薪实习社会实践活动,就必须要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岗位缺乏是制约本项活动发展最大的瓶颈,尤其是要重点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大学生带薪实习中去。从政府层面来说,政府牵头,相关部门组织协调,制定与大学生带薪实习项目相关的激励政策[3],协调国资委下属企业适当增加实习岗位。通过适当的补贴或者政府财政拨款,鼓励企业对前来实习的大学生提供住宿、住宿补贴或者交通补贴,减轻外地大学生和贫困生参与实习的难度。从学校层面来说,在前期组织选拔阶段,注重安排“一帮一”互助小组,让外地大学生与其较熟悉的本地同学一起参与位于区县的企事业单位实习,通过借住在当地同学家中的方式解决部分外地大学生的住宿问题,进而改善他们缺乏实习岗位的现状。从用人单位层面来说,希望可以更多地帮助参与实习的大学生解决住宿问题,增加住宿补贴或交通补贴的力度,可以让部分离校较近的同学通过公交车上下班,在校解决住宿问题。用人单位和学校也可以加强沟通,由学校提供贫困生证明,针对这部分同学增加生活补贴。希望通过创新举措,各部门群策群力,帮助来自外地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与当地企业相互了解的机会。在提升外地大学生工作经验、能力的同时,也为他们在高校所在地就业提供机会。

(三)政府部门统筹实习岗位,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进行实习岗位名额的协调,让学有所长的大学生可以到能较好发挥其个人才能的岗位。对用人单位而言,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加强与院校的交流,扩大自身在高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当前各高校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的特色与素质,提前掌握不同院校不同专业毕业生质量差异,以便以后更好地选拔人才。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有效沟通,是保障大学生带薪实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双方的沟通、合作,可为大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实习环境,也可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在大学生带薪实习的前期、中期和终期,各高校与用人单位通过座谈会、访谈等形式,从用人单位那里了解用人需求,了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4],为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修订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四)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习指导从学校组织和管理带薪实习的层面来说,能否发挥好指导教师的作用,直接影响带薪实习的成果。学校应尽量筛选具备心理辅导及就业指导技能和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单位和学校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环境,为了让大二、大三的同学可以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尽快适应新环境,必须要有指导教师的日常督导。每个实习单位组建一个实习小组,选出小组长,实习出发前和小组长特别强调,要注意观察每个组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状况,保持与校内指导教师的日常汇报。要求小组长每周收集组员实习日志,汇总后发给指导教师。尤其是要重点关注与用人单位产生矛盾的同学、有自卑心理同学的各种问题,防止实习活动对同学们产生不良影响。注重以教育为引导,批评为辅助,要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员工角色,也要让他们体会到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了解“优胜劣汰”不仅是自然选择的法则,而且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法则,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端正实习态度,顺利完成实习工作。指导教师特别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在实习前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育同学们遵纪守法,抵制实习中可能遇到的侵权行为[5]。签署学生与学校、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实习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指导教师在与用人单位商谈合作事宜的时候也要强调对学生的保障制度,完善事故赔偿细则[6],以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实习 利弊 完善对策

一、大学生实习现状

(一)大学生实习的概念

实习生的制度之前普遍在国外用人单位实行,它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新制度,对用人单位和实习生都有益处。主要指的是用人单位给即将毕业或者需要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提供的实习和尝试工作的机会。

(二)大学生实习现状

经过对西南政法大学数百名同学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只参加过一次的实习,大都通过校企合同获得的实习机会,实习目的主要以获得经验和完成学习为主,一半同学觉得通过实习的实践收获一般。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大学生专业实习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一部分大学生并没有把实习当做很重要的一门实践课程,对实习的兴趣就下降了,更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其他方面的学习。另外有一部分的大学生把实习当做找工作单位,往往把自己的重心偏向于找好的单位,而没有将精力投放在提升自我的素质上。

2.大学生实习的模式还需改进。大学的实习模式包括两种:校内式的实习模式是学校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学校将会邀请企业等到高校进行指导和培养;校外式指的是高校通过介绍或者由学生自己去找的方式去联系用人单位。校内式实习要比校外式实习更加具有专业性、监督性、有效性。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大部分学生都是校外式实习,造成的结果就是实习的效果不容乐观、参差不齐。

3.实习用人单位的责任度不高。有些用人单位把实习生当做廉价劳动力,在实习中只是安排了琐碎简单的打杂事务;有些用人单位没有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即使有指导老师也对实习生的帮助很少;有些用人单位甚至不能提供安全的工作。这些种种现象表明了用人单位没有建立起全面的实习生管理制度,还存在着责任的缺失。

二、大学生实习的利弊分析

(一)大学生实习的利

1.增加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是大学生实习的最大的好处,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有时候会有迷茫感,觉得自我的能力是不是适应这个社会或者为自己缺乏工作经验而慌张。通过实学生可以体验步入社会的感觉,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树立正确的职业立场和工作作风,这样有利于以后的职业生涯的规划。

2.熟悉行业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学校里学生只是学习理论知识,从课本的理论描述去了解专业的内容。这样的学习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多地接触专业所涉及的行业或者自己感兴趣的行业,看是不是适合自己实习时选择的行业,趁早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战略性的计划。

3.借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的潜力和定位。实习的另一个作用就是让自己认识自己,从而进行个人定位。在用人单位的实习中,大学生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发现自己最擅长什么,从而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给自己定位。

(二)大学生实习的弊

1.关于大学生实习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实习生的权益难保障。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经常遇到法律缺失和监管主体缺失,从而导致权益难保障的问题。比如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愿意与实习生签订劳动合同,在实习中发生意外伤害也没有明确责任,实习生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2.许多大学生实习的质量并不高,用人单位很少会把实质性的工作提供给实习生。许多大学生还只是在实习单位打杂,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或者与自己专业相关性不大的工作,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实习效果不佳,收获不大。

3.实习的时间安排不合理,太过集中。大部分的高校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寒假和暑假,用人单位在这段时间内实习生超过了容量,在平时需要实习生时反而找不到人手。过于集中的实习期,会使实习生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而影响实习的质量。

三、大学生实习的改革建议

(一)政府

1.政府需要加强关于大学生实习的立法建设,全面保护实习生的合法权益。政府不仅仅要求制定好关于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人身以及财产的保护,而应当考虑到多种可能出现的劳资问题,适当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将带薪实习和就业实习纳入调整范围;还需要加强宏观调控手段进行调节,建立相关政策制度,比如对企业税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其接受更多的实习生实习。

2.政府需要加大对大学生实习的监管和扶持力度,积极鼓励引导企业接纳实习生。政府如果发现用人单位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甚至对他们产生压迫的行为时,应当进行适当的惩罚。对用人单位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抽样调查实习生了解他们在用人单位的情况,通过种种途径了解和评估用人单位。

3.政府需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实习的部门或者是实习中介机构。政府目前还没有建立专门管理大学生实习的部门,也是导致现在用人单位行为不规范的重要原因。建立专门的部门有利于协调好学校、用人单位、实习生之间的关系和利益,有利于保障实习生的权益的保障。建立中介机构给广大的大学生实习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岗位寻找岗位的平台,具有很强的方向指导性。中介还可以对准备实习的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指导意义,同时这也就减少了企业的培训开支。这种方式也是服务外包的形式,顺应时展的趋势。

(二)用人单位

1.用人单位要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用人单位要转变传统观念,清楚地认识到接纳大学生实习是一种主动承担社会的方式。从人力资源方面考虑,接受实习生是一种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好机会,可以从实习生中间选拔和储备优秀人才。从企业形象看,招收实习生会提高企业在高校、大学生甚至于政府眼中的知名度和形象。实习生还将会给用人单位带来新思维与新气象。用人单位在招收实习生的时候要注意统筹规划,在安排上注重计划性和针对性,这样才可以实现用人单位和实习生之间实现双赢。

2.用人单位要建立相对健全的实习生制度。用人单位要从长远的眼光看问题,正确认识实习生,从而制定出一套有计划、有规划、有发展的实习生制度。用人单位要对实习生的有关信息进行登记,建立实习生档案。用人单位还需要定期向社会招收实习生的信息,并且对这些实习生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的培训。用人单位还要遵守劳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对待实习生工资报酬、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问题上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用人单位内部还需设立一个专门管理实习生的小组或者部门,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定期与学校取得联系并加强沟通,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双赢,也保障了大学生实习的有序进展。

(三)高校

1.对实习的时间进行适当地调整。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把实习的时间定在了寒假和暑假,这样的做法使企业的实习岗位在寒暑假期间供不应求,人数的激增一方面使实习单位难以进行完善的工作培训,另一方面由于资源有限实习生也不能学到更多的工作经验。因此,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学校可以采用一边实习一边上课的做法,将学生的实习安排在周末。这样可以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用人单位提高工作效率。

2.加快大学生实习的管理体制建设,建立专门管理大学生实习的部门,健全大学生实习体系。学校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从一开始就应该强调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意识,端正学生对实习的态度,让学生好好把握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认真学习。一般学校都会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却很少有管理学生实习的部门,增设这样的部门可以有效解决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工伤或者关于工薪报酬的问题。这样的部门不仅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实习信息咨询和法律援助,还应当实习的信息,同时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进行培训和考核。

3.学校要尽最大可能地为大学生开拓实习的基地。近年来,大学都处于扩展的趋势,而校外的实习基地数量有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开拓实习渠道,和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实习机会。在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时候,学校还要开辟校内的实习场地,设置模拟的岗位,并且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学校指导,增设实验课程,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上机操作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

4.学校要进行体制性改革。许多学校往往到了大学的后期才让学生们接触实习,这样的做法往往淡化了学生对实习的重视程度。学校要在大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或者让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岗位,这样可以使学校和社会和市场接轨,同时要注重不同学科的实习的差异性,在实习时间上安排不同。学校还应该对专业和课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实习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增设关于大学生实习技能的培养的选修课程。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实习培养,定期地举办关于实习的讲座,帮助解决学生对实习提出的一些问题。

(四)学生

1.大学生应该尽早做好准备,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学生应该尽早了解实习,从多种渠道收集实习的相关信息,确定自己的实习目标和方向,形成具体的实习规划,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基础。学生还应该树立正确的实习的观念,不能将实习单纯地理解为去用人单位打杂或者只是功利地完成学分任务,而应当将实习当做是自己的一次锻炼的机会,从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累积工作经验和基本工作技能,也有利于用人单位的工作进展,从而实现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赢的战略。大学生实习不以拿报酬为主要目的,而是将实习当做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

2.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大学生在平时要注意理论的累积和实践的锻炼,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各方面的技能,比如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办公室软件应用能力,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树立良好的心态,明确实习的目的,积极主动在实习中学习。在实习中树立良好的心态,要有合理的预期,不要只看实习单位提供的工作环境、薪水,需要当做一次对自己的挑战,应该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来进行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反省和总结,正确地认识自己,可以通过写实习报告和日记来反省总结,这将会是以后职业生涯中一份宝贵的经验财富,使未来的学习、就业更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实习是一个牵动学校、学生、企业三者之间的重中之重。对于学校,大学生实习是大学教育输出结果的检验,是评价大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对于学生,实习是进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是完善自我的非常好的机会;对于企业,不但承担了为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也为自己选拔了优秀的储备干部。因此,大学生实习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相信以上措施的实施,将切实地对现在大学生实习中的弊端进行有效地改进,使大学生实习呈现出新的面貌。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9篇

摘要:本文从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了当今的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的问题。在加拿大,政府制定相关制度引导鼓励企业接受实习生,高校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企业乐于培养实习生为企业储备人才,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参考。因此,我国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实习法律法规、引导激励企业接受实习生、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及实习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等方面切实改变目前实习的现状,提高实习效果。

关键词:实习;加拿大;启发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091-03

大学生实习制度是指企事业单位为那些还未完成学业,但是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大学在校生提供有计划、有目的的安置相关的实习岗位,进行专业技能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实习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增强职业竞争力。在这方面国外一些知名大学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系统和方法。本文通^对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本科生实习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我国国情的有效提高实习成效的方法。

一、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实习现状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简称UBC)始建于1908年,是英属哥伦比亚省(BC)最早的大学,大学位于温哥华市。该校2015-2016年Times世界大学排名第34位,它是加拿大最难申请的大学以及淘汰率最高的大学之一,每年约有30%的学生被淘汰。在建校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成为蜚声全球的研究中心,拥有世界一流的具有艺术造型的设施,加上它位于气候宜人、风光如画的温哥华市,因此每年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学子前来就读,目前在读的学生约有5万人。大学占地400公顷,校园外另有12,000公顷的森林和农场。UBC大学的科研很突出,有17个研究院,50个研究中心,8个跨学科研究组织及3个医院,从事着4,000多个研究项目。大学每年能够吸引5个多亿的研究资金。UBC的本科生实习质量较高,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

1.政策保障。首先从大的政策方面来看,加拿大政府要求企业每年必须提供一定的实习岗位,对于执行情况良好的企业,从税收等方面进行经济上的补贴,执行不好的企业将面临处罚,从制度上对企业提供实习岗位进行了强制规定。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和高校有各种合作,各种业务往来,另外政府又有强制要求,因此企业也乐于提供实习岗位,由于实习的时间较长,企业也愿意培养实习生,以便实习生能更快的进入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在长期的实习过程中,企业还可以观察该实习生,了解其各方面能力,判断其是否符合该公司的用人标准,从而为企业招收到优秀的人才,且该实习生由于其之前的实习经历,进入公司后能立即进入状态,减少了实习培养的时间。

2.专业机构。UBC有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学生的实习事宜(UBC engineering co-operation program),他们负责联系一些工业伙伴及教授团队,为学生的实习提供大量的实习岗位,2013年,该机构联系了26个国家的3476个实习岗位,最终1680个工程专业的学生被录用实习,这些学生中,56%位于BC省的平原区,16%在BC省的其他区域,21%在加拿大的其他地区,还有7%的学生到国际上其他25个国家进行了实习。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到学校提供的单位去实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制作简历申请理想中的实习单位,在申请实习单位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如学生需制作求职简历,经历各种面试等,锻炼了学生的求职技巧。

3.时间持续。实习时间很长,本科生共计需完成12个月的实习,部分企业要求较高,实习时间可能更长。学生可以利用包括暑假在内的5-8月进行4个月的实习,或者申请进行连续8个月的实习,学生实习从第二学年开始,第四学年结束。为了配合学生的实习,UBC的教学计划很灵活,学校在5月份安排暑期班,开设部分下学期的课程,在1个月的时间内完成讲课和考核,想申请较长时间实习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先修完部分学分,另外UBC针对本科生还设置了第5学年,因参加实习而缺失的学分还可以在第5学年集中修完。学生申请实习的时间见表1。

由于实习时间较长,学生能够在一个企业得到长期持续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另外学生在实习期间,也能够对实习企业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评估该企业是否适合自己,能否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4.带薪实习。加拿大学生实习为带薪实习,表2为2013年在加拿大本土被雇佣的各专业实习生的实习薪水统计,平均月收入为3423加元。学生实习期间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能获得一定的薪水,不少本科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依赖于暑期的实习工资,因此,学生对实习非常认真和主动。

综上所述,UBC针对本科生的实习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系统。首先国家对企业针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了要求,其次学校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的实习,最后,学生也非常积极主动参与。在整个过程中,由于实习时间长,企业乐于培养学生,学生实习过程中也非常认真,因此实习质量很高,经过实习后,学生的职业技能都得到提高。在实习期间,企业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考察该学生,据UBC统计,90%的实习单位都乐意聘用在本单位实习的毕业生,在就业压力很大的加拿大,这对学生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因此他们的实习已经形成了政策保障、企业积极、学校组织、学生主动的良性循环。

二、我国高校实习现状

作为一名大学生,实习本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课,一次良好的实习经历,不仅可以锻炼一个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更能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大学生实习难渐渐成了学生、高校、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

从我国高校实习现状来看,大学生实习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积极性不高。由于国家对企业没有强制要求,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认为大学生实习,需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影响自己单位的工作,且实习时间较短,只有1-2周,最长的也不超过1个月,企业刚投入培训成本,还没有看到效益,实习期就满了,且不少单位发现,花了很多成本对实习生进行培训,但最终却是为他人做嫁衣,有些企业涉及到技术的保密性,担心学生会泄露。另外部分企业安全性要求较高,担心发生安全事故。

2.高校安排实习困难。高校每年都在为安排学生实习单位而头疼,不少实习单位都是基于部分教师的个人关系,当实习单位发生人事变动时,实习单位就可能发生变化,实习单位不稳定。另外实习费用拮据,无法给用人单位可观的实习费用,甚至不少大学实习期间的住宿费、交通费都需要学生自理,也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另外高校实习时间往往比较集中,造成对实习资源的竞争,用人单位无法同时接纳如此多的实习生,而在实习单位真正需要人的时候,又没有学生去实习。

3.学生不重视。对于学生来说,主观上对实习也不够重视,甚至有学生把实习当成旅游。在实习过程中,不少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企业安排的基础性工作,如抄抄数据、打印材料等,觉得缺乏针对性,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专业性,个人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另外由于实习的不连贯,时间短,学生真正能够自己动手的机会少,也使得实习效果不够理想,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不满意。从以上三方面来看,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实习陷入一个怪圈,用人单位不乐意接受大学生,高校费尽心力安排实习,而学生对实习不满意。

三、UBC大学生实习制度给我们的启示

对照我们和UBC本科生的实习体系,可以发现,我国现行大学生实习制度不健全,还未发展成政府、企业、高校三位一体的有序格局,可以在如下方面进行借鉴和改进。

1.建立健全有关实习的法律及制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有关实习的法律及制度,无论是“高等教育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都没有涉及到有关大学生实习的细节,因此,急需建立相关法律,从法律层面规定企事业单位在参与大学生实习方面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相关义务,明确实学生的劳动者地位,实习期的薪酬水平及实习期意外事故的处理,为大学实习提供法律依据。

2.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是市场的主体,是大学生实习的主要承载体,需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大学生实习,政府可以从税收、申报项目等方面对企业进行激励,鼓励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并不定期公开实习岗位的需求信息。另外政府加强企业和高校间的联系,为促进产学研构建沟通的桥梁,企业和高校间交流多了,有项目的合作,企业必然乐于接受该高校的实习生。此外,实习过程中,企业也能提早发现并储备人才。

3.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实习评价体系。可以借鉴UBC暑期班和5年制本科的做法,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在周末或晚上开设部分下学期的课程,允许学生提前修完下学期的部分学分,这样学生可以进行较长时间的实习,提高实习的效果。另外在实习效果的评价方面,学校需改变目前单一的交一份实习报告的模式,可以到企业进行走访,与企业共同组织学生的考核,或者由企业单独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出具一份考核结果。避免走过场的实习,切实提高实习的效果。

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学生参与实习可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从制定个人简历、面试,到具体实习过程中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这都将有助于将来的就业。对于实习期表现较好的学生,企业也将考虑待他毕业后直接吸纳到本单位工作,一方面减少了企业招人、培养新人的成本,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了努力的动力。针对当前就业压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在实习中认真对待实习,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敏.国外大学生实习制度及对我们的启示[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6):112-115.

[2]卢迎.国外人才培养对我国大学生实习教育的启示[J].人才培养,2011,(7):174-175.

[3]Dr.Eric R.Engineering co-op program 2012/2013 year end report[R].Vancouver:Engineering co-op program Team,2013:5-9.

[4]肖云,吴国举.大学生实习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07,(12):21-23.

[5]周其凤.亟待建立长效的大学生实习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8,(12):25-27.

[6]江金妹.大学生实习问题探析-基于大学生自身原因的角度[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W院学报,2009,(4):115-118.

[7]潘.大学生实习问题与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6,(6):199-200.

[8]朱海涛.大学生实习一岗难求其症结在哪儿[N].成才之路,2009,(23).

[9]王景枝.大学生实习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10]丁小浩,王嘉颖.高校基础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实习参与程度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0):61-66.

[11]寇博轩.大学生实习成效影响因素的实证调研[J].人才资源开发,2011,(2):34-35.

收稿日期:2016-12-01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校重点专业(环境工程)建设

大学生实习安排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带薪实习;意义;问题;对策

带薪实习,也称之为“合作教育”,是指高校与用人单位经协商后,安排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假期)参与用人单位某些岗位的工作实习,以拓宽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简单讲,带薪实习就是大学生取得劳动报酬的学业实习,与大学通常教学安排的义务的课程实习是有区别的。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目的是提供给他们各种形式的实践场景,以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带薪实习是对大学生开展实践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现实意义

1.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价值系统,它内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要思想。大学生在带薪实习过程中逐渐提高的认知事物的能力、领悟到企业家艰苦创业的精神、员工爱岗敬业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的精神、劳动光荣等思想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意蕴。大学生带着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入机关、工厂、企业、餐饮行业体验劳动,运用知识,与人相处,了解他人与社会等行为本身就是在塑造科学的价值观。这一方面避免一味在课堂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来,让大学生们潜移默化的感染与认同。同时,大学生与单位员工零距离的接触,分享“老板”“管理者”“师傅”等的人生阅历与感悟,从而把书本的深奥的理论通过“工作对话”的方式融入到实践教育过程当中。通过数个寒暑假的带薪实习的磨练,持之以恒的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会指引大学生成才与进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

2. 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共同弱点是“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综合能力不高大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活动,可以提高实践认知能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这是因为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的实践过程中涉及到与实习单位各种人、各种事情打交道,他们在与人相处,做各种事情的过程中就会涉及到沟通能力、书面表达、电脑操作、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例如,实学生向车间师傅学习操作技能的过程,向党政干部学习公文写作的过程既是沟通能力的锻炼又是操作技能、写作能力提升的过程;再如,安排到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既是人际交往能力、处理各种事务能力的锻炼,又是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动手能的提高。同时,在实习过程中也会让学生逐渐明白:做好平凡之事并非易事,它需要投入心智,做好简单的平凡的事情意义重大,这是为将来做好大事、重要事奠定坚实的基础。可见,大学生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意义深远,是锻炼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理想路径。

3. 大学生参与带薪实习有利于缓解经济压力,丰富大学生活

当前,高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特别是寒暑假兼职打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想法。而给他们提供带薪实习机会便满足了这个要求。既锻炼又能赚钱。一方面在工作体验中享受到劳动创造价值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通过获取报酬认可自己劳动的付出与收获。这种方式促进了大学生能力的提升,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特别是针对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更是难得的机会。贫困家庭的学生则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既为自己解决生活费、甚至部分学费问题,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供了机会,同时又是利用假期,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实践锻炼,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增知识,长才干,丰富了大学生活。可以说,带薪实习是一些大学生喜欢选择的一种实践学习方式。

二、大学生在参与带薪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对带薪实习的认识存在偏差

笔者在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大学生对什么是社会实践?为什么参加社会实践?什么又是带薪实习等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头脑中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认识模糊不清。认识不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主观随意性比较大,认为可有可无,可不参加也可参加。当然,学生的认识不到位,思想混乱,这跟学校的教育、教师的引导有一定的关系,亦或与用人单位在对学生安排的实习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是,反过来想想一些学生对实习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如:“实习啥?毕业后再说!”“高考整得我太累了,又去受罪,不干!”“那是学校没事给我们找的活儿。”“上网打游戏安逸,实习的事情与我无关!”“单位尽安排低贱的活儿让我做,丢人!”等等。看看这些学生消极的对待社会实践的态度,说明他们对社会实践及带薪实习就正确价值观的塑造、艰苦创业精神的学习、学会做人做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认识不够,目标不清,因而行动懈怠。这些现象不得不让我们的学校、社会要肩负起对大学生的正确引导、及时纠正偏差的责任中来。

2.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存在差距

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大学生,他们身上虽具备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信息量大、主动展现自我等优点,但是,在现实的生活里,他们往往又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首先考虑自己,大局意识缺乏;他们生活阅历浅薄,判断是非、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一些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学,吃苦的经历少,心理抗挫力差,依赖性较强。这些特征,在他们参与带薪实习的过程中体现得较为明显。在我们与实习单位交流的过程中,常常都会收到实习单位反馈的一些信息。他们说,有些实习生在家可能太过宠爱,不能吃苦,不会做事,单位安排的简单的事情,一怕吃苦二怕做不来;有些实习生在工作期间,不遵守单位上下班规章制度,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行我素,且上班期间不是认真做事而是无止境地上网、电话聊天,豪不顾及周围同事的影响,……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当代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有待提高,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三、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对策探析

1.转变大学生思想观念,让他们充分认识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重要意义

在每年学生参与寒暑假的带薪实习活动中,我们通过座谈、走访了解到一些同学参与此项活动的热情是高涨的,积极的,主动的,但也一些同学思想观念未发生根本转变,认识不到参与社会实践对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文章前面也相应提及了在一些同学的思想观念上存在的不良现象:不知晓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认识模糊不清,动机各异,导致他们参与带薪实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躲避,亦或中途“逃跑”等现象发生。作为学校有必要在学生参与带薪实习前利用校园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等媒体对大学生开展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实践观,围绕时代的主旋律,教育他们利用各种社会实践途径收获真知、增长才干。学校教师、辅导员利用课堂教学、周末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现实重要意义的教育与引导,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带薪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交流与总结,在全校、各学院展示一批优秀的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参观、欣赏与学习,潜移默化影响他们、感染他们,激发他们参与带薪实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多渠道增强大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顺利就业,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努力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除了自身自觉加强学习与提高之外,学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开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提高。从高校教学来讲,加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施,减少实用性不强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任务;从学生管理工作来讲,认真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学校利用寝室管理、活动、讲座、竞赛、带薪实习等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让大学生真正明白,校内锻炼不是走过场,带薪实习、“三下乡”锻炼不是走过场,而是真真实实在锻炼和提高。包括带薪实习在内的社会实践锻炼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只有我们对学生参加各种实践锻炼做好充分培训与准备,在锻炼中,在实习的过程中随时对学生加强实践本领和为人处事艺术的指导,才能确保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大学生在学中做,座中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3.以生为本,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动态

大学生在校外单位实习时,接触到的是陌生的环境,遇到的是陌生的人和事,实习之初,可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学校的指导教师或辅导老师就应多关注在外实习的同学,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状况,通过走访、电话、网络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况、关心指导学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密切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随时沟通与交流,对他们遇到的难题及时疏通与指导。同时提醒学生在带薪实习的过程中要多动脑筋,要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及时解决问题。对不懂的问题,不熟悉的业务,放下面子,多向同事、师傅学习请教,力争让每个学生学有说获,学有所用。

4.引导学生做好带薪实习的总结与理论研究,使实践育人实效最大化

经验是富贵的财富。善于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不仅可以使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弯路,少摔跟头,还可以大大缩短成功的进程,并且为后来者提供前车之鉴。带薪实习结束,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总结带薪实习经验,必要时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一是可以提高学生总结事物、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总结的经验和理论成果让低年级或以后进校的学生有学习和借鉴的机会,不走甚至少走弯路,在带薪实习中获取更大的收益。如此循环坚持下去,带薪实习中的规律性的东西让我们不断地总结与提高,无疑会逐渐深化师生对教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如此反复,会让带薪实习活动形成规律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大学生在这项工程里不断进步与成长,是实践育人实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露.大学生带薪实习应解决的问题及对策[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2]张勇.论大学生带薪实习及其权益保障[J]. 高教探索,2008(2).

[3] 孙楚航.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的一种尝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4]芮秀文.“校企合作带薪实习”模式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11).

上一篇:大学生实习意见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实习鉴定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