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8:44:14

大学生时间论文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1篇

(一)时间管理的界定。心理学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人的一种具有动力性的人格特征,它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构成,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和价值观念,推动个体向一定的目标行动。成功学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成才成功,就必须珍惜光阴,勤奋学习工作。时间管理学者杰克•弗纳认为,应有效地应用时间这种资源,以便我们有效地达成个人的重要目标。时间管理实际上就是自我管理,它针对自己在时间管理上的种种困难,通过详尽的检讨,进而了解如何运用有效方式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教育学认为,时间管理的先进理念、习惯与方法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训练而获得的。每个人的生命与时间都是有限的,人生的幸福与卓越,不仅需要我们有夸父逐日的执着,还需要我们科学地管理时间,做到识时、惜时、守时与合理、高效地运用时间。我们认为,时间管理具有多元性、多学科性、多目标性、科学性、战略性、生命性等特点。多元性表现为社会各类主体都可能、都需要时间管理。多学科性表现为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管理学、成功学、教育学、人才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都对时间管理从各自学科视角进行了研究。多目标性表现为社会各类主体时间管理的目标千差万别。有的是为了事业成功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更多金钱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战争胜利而管理时间;有的是为了实现使命而管理时间;科学性表现为时间的存在与运动本身就具有客观性与规律性、时间管理的艺术性、有效性、平衡性与规律性。比如,时间管理与人体生物钟相匹配。战略性表现为时间是否做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一定层面上决定了人生的成功与失败。生命性表现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科学有效地管理时间就是科学有效地管理生命。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及其特征。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是大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一项教育活动系统工程,旨在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素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例如,面向大学生开设有关时间管理智慧、时间管理的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有关识时、惜时、守时与合理、高效地运用时间伦理学引导与管理学规范性指导;营造大学校园有关珍惜时间、科学利用时间等时间管理的培育氛围,等等。其特征如下:

1.青春关键性。人生道路虽然漫长,但关键的时期往往只有几步。大学阶段毫无疑问是人生最为关键、重要的阶段。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的黄金时间,是青春最美的光阴。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度过大学时光,而应该激情燃烧岁月,勤奋雕刻青春。因此,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极为重要。

2.双主体性。在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是管理、教育、引导、规范主体,学生是接受高校时间管理教育的主体和自我教育主体;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时间管理方面又是一种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关系。

3.多样性。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教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开设时间管理教育课程或讲座;通过校园网、新媒体营造大学校园时间管理教育的氛围;通过学工、团委开展与时间管理相关的比赛与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规范训练与引导教育,等等。

4.全方位性。最前沿的时间管理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比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心理习惯、运动习惯、人际关系习惯等各个人生层面。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教育与管理空间,包括学习时间管理教育、工作时间管理教育,以及消费时间管理教育、休闲时间管理教育、锻炼时间管理教育、睡眠时间管理教育等等。此外,时间管理还具有引导性与规范性等特征。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内容。时间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大学生时间重要性理念管理。比如,惜时如金、要事优先、时间大于金钱、学会专注与执着、学会放弃与择优、学会平衡、学会有计划地使用时间等。第二,大学生纵向时间管理。比如,大学生人生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与时间管理。第三,大学生横向时间管理。比如,大学生事业—爱情、家庭—健身—音乐—休息等其他兴趣方面的时间管理。第四,大学生科学管理时间氛围培育。比如,构建大学生时间管理网络、大学生时间管理比赛、经验交流、评价机制等等。第五,大学生时间管理原则。比如,80/20管理时间原则;四象限原则;时间碎片化管理原则;生物钟匹配管理原则;兴趣管理原则、预留时间管理原则等。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几个认识误区

(一)“水到渠成论”。有些高校时间管理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不重视,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大学教育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完善教育与专业理论与能力培育。大学生时间管理,随着大学生阅人阅事的丰富,在一定的管理环境中,就会自然形成。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误区。因为“水到渠成论”的观点,模糊了时间管理的本然规律、应然规律和实然路径。本然规律在这里是指时间管理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性。比如,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法、四象限原则、生物钟原则、莫法特休息法等。应然规律在这里是指时间管理没有生而知之,高校应当与时俱进地开展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引导、规范他们的时间管理。实然路径在这里是指,只有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教育,大学生才能懂得科学时间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只有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引导与规范,才能培育其时间管理的能力与习惯。

(二)“以偏概全论”。“以偏概全论”的基本观点是,时间管理教育即珍惜时间教育。然而,时间管理教育不仅仅是珍惜时间教育,它具有丰富内涵与体系。诸如人生目标与时间管理、理论学习中的时间管理习惯、节假日期间的时间管理习惯、生活中时间管理习惯等。

(三)“补充论”。一般人认为,时间管理教育始于幼年时期的家长、幼儿园老师,经历中学,时间管理习惯已基本形成,高校的时间管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补充以前各阶段时间管理教育的不足。然而,时间管理教育在我国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层次性、系统性教育。因此,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不仅要弥补以前的不足,而且要构建系统性、动态上升性和有效性的时间管理教育平台。

三、强化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教育策略

第一,提升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认识,将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纳入大学管理范畴。应让大学生科学、高效地管理时间,在学习条件、IQ相当的前提下,学会将时间管理与人生目标、职业规划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第二,应当充分运用行政、经济、管理、宣传等手段,引导、规范、支持和督促各高校强化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比如,教育部在对各高校的考核、评估体系中应当增加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与养成指标。第三,高校的学工、团委、辅导员工作、人文素质课、基础课教育、专业课教育应当渗透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高校校园网、高校典型案例教育、学校宣传表彰活动应当包含相关内容。一方面,各高校应通过必修课或选修课来实施成才与时间管理学、大学生时间管理教程、职业规划与时间管理、中外成功者时间管理经典等课程的教育;另一方面,要通过大学生时间管理量化考核和评价制度,促使学生知道并养成科学管理时间的习惯。第四,构建高校时间管理教育社会化融合机制。一方面,通过请社会精英、成功人士进校园讲解个人成长成功与时间管理的关系,通过榜样力量,使青年大学生对科学的时间管理产生情结和追求;另一方面,要求大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双休日参与社会实践,体验和提升自己的科学时间管理的习惯与水平。作家格拉德韦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不仅揭示了成才成功与时间的辩证逻辑,而且证明了科学管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管理习惯分别在童年、少年、组织和社会中孕育和养成。大学生时间管理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已经形成的时间管理习惯进行梳理、反思及科学、系统、前沿的升级教育与训练,为今后成才成功奠定良好的时间管理素养。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不可变性、无贮存性、无替代性,但却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科学合理地使用时间是现代人社会性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做好时间管理,就能享受工作和学习,能掌握每一天,就能掌握一生。时间管理作为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否有效科学运用是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如何管理时间是直接影响学业成绩及大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掌握的能力。

一、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问题

2014年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说出无数人的心声,也感动了无数人。同时,也向当代大学生们提出了如何做好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经过调查分析,总结出大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时间意识缺、计划效率低、管理能力差”的问题。

一是时间意识缺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进步,时间是效率、是金钱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但是时间管理观念在大学生中却十分淡薄。从调查的情况看,48%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时间管理意识,2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意识缺乏,31%的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一般。与中学阶段相比,大学阶段在课堂设置、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有了很大改变。由中学时代“老师看着学、家长管着学”的状态,转入相对宽松学习环境的大学时期,经历了紧张奋斗的中学学习生活,进入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84%大学生对时间管理很茫然,存在着“新环境不适应不会学、新方法不适应不愿学”的问题,对时间管理意识缺乏,不会安排时间、不会管理利用时间。

二是计划效率偏低。进入大学之前的学习,每天有固定的上课时间,有早晚自习课,有隔天要交的作业,高中生的学习时间已由老师给安排好了,找不到太多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进入大学后,开夜车、赶作业、写论文、准备考试,这些事情似乎稀松平常。大学生时间管理计划性弱,时间监控感不够高,在计划安排、目标设置和反馈性的水平较低。

三是时间管理能力差。由于学校很少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行系统、明确的指导、训练,缺乏时间管理技能的培养,使大学生忽视了时间利用率、零碎时间和闲暇时间的利用。通过调查,在零碎时间的利用方面,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能利用零碎时间学习,而36.2%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大学生拖延是大量时间被浪费的主要原因,许多同学习惯于“等待情绪”,也就是花费很长时间以“进入状态”,却不知状态是干出来而非等出来的。大学时期临时突发事情较多,大学生要经得起“诱惑”。比如你准备看书的时候有人找你打网球,你准备写论文时有人找你吃饭,这就要求大学生具有时间管理能力和自制能力。

二、加强大学生时间管理对策

时间管理的正确涵义是对时间进行的“自我管理”。时间管理不应该只有唯一的答案,并以管理的强度和深度为基线展开,内容包括认识时间管理、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有条有理的工作作风,应用时间管理技巧,克服内外因引起的时间浪费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抓好。

第一,增强时间意识,提高时间管理紧迫感

鲁迅先生说“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留下一片悔恨。”优秀的人才特别珍惜时间,因为,他们的时间太值钱了。比如郎咸平教授,他去做一场演讲2小时,可以收出场费20万元。充分证明了,你的时间用在哪里,你的成就就在哪里。成就来自持续的行动,没有一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成功。古人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邓拓曾经说:“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要将时间当作最宝贵的财富,用这笔财富进行一项项人生投资,通过充实完善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要从实现人生价值来,看加强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科技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看加强时间管理的紧迫性;从学好本领、提高综合素质看珍惜时间的迫切性。大学时期是最宝贵的4年,必须认清这个道理,因为“花儿开还有重开日,人生没有再少年。”

第二,增加专题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时间管理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进行时间管理。但更需要时间管理的是学校,因为作为单个学生如果没有时间管理概念也可以学习,但作为学校需要时间概念是个整体,学校要靠所有教职工及学生效率的配合才能产生最大效益和价值。所以,学校增加专题课程十分必要。目前,一些高校基本上都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可将大学生时间管理作为其中一个独立的专题进行讲授,使大学生明确时间使用目的意义,珍惜大学时期时光,并指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可操作的时间管理表,按计划进行时间安排,减少对时间的浪费。时间管理与目标设定,目标执行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时间管理与目标管理是不可分的。大学生要想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第三,增强管理技巧,提高个人时间利用率

成功等于目标,时间管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想要实现的目标。经济学非常讲究成本,对待时间,就要像对待经营一样,时刻要有一个“成本”的观念,要算好账。要增强管理技巧,在设立目标时,要坚持两个原则。即要事优先原则;一时一事的原则。必须有4至10个目标写出来,找出一个核心目标,并依次排列重要性,然后依照自己的目标设定一些详细的计划,关键是依照计划进行。大学生要根据个人习惯和生活节奏,把最难办的事情放在自己精力旺盛、思维活跃的时间去做,而把一般性任务,放在精力一般时间段去做。这样,才能分辨轻重缓急,有序有章地做事情,提高时间利用率。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在职研究生 时间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1概念界定

1.1 时间管理内涵

时间管理这一概念,来源于学术领域,而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成一个通俗化的概念。这可能是因为时间管理的确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缘故。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个人如何合理地利用时间,巧妙地安排时间,提高时间效能,充当时间主人,这些都属于“时间管理”的表层内涵。从更深一层次来看,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人的自我管理,人们研究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一个人能否有效地管理时间,不单单是方法和技巧是否掌握的问题,还与这个人对时间价值的认识、自身素质以及对工作和休闲这些相互联系的事情的看法有关。

综上所述,时间管理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一个概念。在本论文中,笔者将在职研究生时间管理的概念界定为,在职研究生对个人的生活、时间及工作主动地进行计划、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最终达到最有效地利用时间来发展自我的效果。它以人生观价值观为宏旨,以个人的自我管理为核心,以具体的时间运用上的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既包括运用有效的管理方法来节约时间、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也包括克服和消除浪费时间的内外因素。

1.2 在职研究生内涵

张立,胡新喜在《在职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中指出,“在职研究生是指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其人事、工资关系、福利待遇等均不脱离原工作单位、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攻读并取得学历、学位的普通全日制研究生中的部分学生(如所有单考生),或仅取得学位的所有非全日制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包括各种专业学位研究生,“两课教师”、“中职教师”与“高校教师”硕士生等)。”笔者认为这个界定较为准备和全而,因此本文采用这一概念。

2 在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在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在职研究生教育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说明其具有合理性和存在价值。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蓬勃发展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存在着问题,必须加以规范,以使在职研究生培养工作能够更好发展。

在职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1)课堂出勤率低,课程学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绝大多数在职研究生都是以进校不离岗的形式完成学业,其入学后本单位的工作几乎没有减轻,学习时间相对分散,课程学习时间和精力得不到保证。

(2)学位论文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得不到充分保证,难以保证论文质量。有的在职研究生因工作需要,只得回原单位完成学位论文,而非省级以上的教学科研单位是很难有条件提供给研究生完成高起点、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的。在职研究生为了保证论文的完成,又要兼顾单位工作任务的完成,只得单位、学校两头跑,间歇性地进行论文研究工作,难免顾此失彼。

由此也可以看出探究在职研究生时间管理问题的重要性。我国古有“寸金难买寸光阴”,欧洲从17世纪开始流行“时间就是金钱”。可见,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据此,强调对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让每分每秒都发挥最大的效益,对在职研究生意义非凡。

3 培养在职研究生的时间管理能力的措施

时间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国内外有很多关于企业管理者时间管理培训的课程。有研究发现,即便是简短的关于时间管理的课程或训练对时间应用都有积极的效果。提高在职研究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当有很多事情需要做时,应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先完成相对重要的事情。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说“做正确的事要比把事情做正确更重要”。因此,可以把有意义的目标在清单上列出来,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分类;再根据全部任务的清单,分别列出每一个步骤,当每一个步骤完成后就将它划去。

(2)掌握时间管理的帕瑞托原则。帕瑞托原则是以一位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威夫莱多・帕瑞托命名的,他的理论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总的来说,这一理论认为20%的目标具有80%的价值,而剩余的80%的目标只有20%的价值。为了有效地管理时间,应该根据价值来投入时间。即,将时间投入到有较大意义的目标中去。

(3)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最后期限。如果一个任务没有期限,人们往往会无限期地拖延。因此,在管理时间时,最好能给自己设定一个合理的、略微紧迫的、可以刺激自己不断努力的时间期限。

(4)了解时间偏好,利用高效时间。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较为固定的生物节律,支配着个体从事各种活动,同样学习者也有自己的生物节律,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时间偏好,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永丰,孙泽洋,曲晓丽.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2014(03):47-50.

[2] 刘永生.浅析新形势下的在职研究生教育管理[J].统计与管理,2014(09):174-175.

[3] 宋倩.高职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 袁湄.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5] 高丽娜,李丽娜,闫亚曼.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控制源、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07):838-840.

[6] 刘建平,熊月娥.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心理学探新,2009(03):69-73.

[7] 陈以洁.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

[8] 刘妮香.研究生A型人格、成就动机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9] 肖丹.硕士研究生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3.

[10] 施慧.硕士生时间管理倾向、社交焦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

[11] 韩宗银.我国在职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专师范新生 时间管理倾向 学习成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033-03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一寸光阴一寸金”,说明时间的重要性已得到认可,可是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不等同于会管理时间。从1816年开始,心理学界开始对时间心理学进行研究,研究的内容日趋丰富和成熟:包括时间的知觉、认知、推理、记忆等。我国学者黄希庭和张志杰在2001年提出时间管理倾向(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的概念:一种多维度多层次具有动力性的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表现在个体运用时间的方式上,通过心理及行为方面体现出来,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三方面构成。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信念和预期,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自我的监控。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专业、年级等人口变量学方面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Macan等在研究中发现,女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张丽娟、董好叶研究表明,在性别方面,男生的时间监控观高于女生;年级方面,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时间价值感要高于一年级的学生;在专业方面则无显著的差异。范翠英、孙晓军、刘华山的研究则表明,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方面均无显著差异。陈本友、张锋、邹枝玲、杨勋、黄希庭的研究也表明,大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造成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的不同,后续应继续深入探讨进行研究。前人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等都有密切的联系。钟慧的研究认为,越是善于管理时间的学生其成就动机水平越高。黄岗、秦启文、张永红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睡眠质量也较差。李晶研究发现,越是焦虑的人其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较低,存在显著负相关。王娟的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即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能更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赵建新通过调查研究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的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树立正确的时间价值观对提高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影响。William时间管理倾向能有效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和学业成绩。李黎的研究表明,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有显著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职高专的教育投入,作为大学生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高等专科师范生,正日益成为未来人民教师队伍不可或缺的人才。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对丰富的大学生活非常感兴趣,从忙碌紧张压抑的高中生活过渡到以自我安排为主的大学生活,若对时间没有充分合理的安排,那么在课外活动及学习之间的选择可能会产生矛盾。因此,研究高专师范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能为提高学生科学合理地管理时间的水平及学业成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被试

选取广东省某专科师范院校271名大学新生作为研究对象,剔除无效问卷22份,得到有效问卷249份,问卷回收率为92%。其中男生101人、女生148人,文科154人、理科95人。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黄希庭和张志杰(2001)编制了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维度组成,共44个项目,采用李克特五点评分法,分数越高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本研究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

2.智育学习成绩评定。收集被试大一学生第一学期智育学习成绩评定,按1-5分等级记分:1表示不及格、2表示及格、3表示中等、4表示良好、5表示优秀。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录入数据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

1.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看出,时间管理倾向平均分为3.30分,高于中值水平,因此可以说明高专师范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高于中等水平。

2.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和专业差异。见表2和表3。

(1)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性别差异。为了考察不同性别的师范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结果见表2。从表2数据可看出,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没有达到统计学上显著性水平。

(2)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专业差异。为了考察不同专业的师范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上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结果见表3。从表3数据可看出,文理科师范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均没有差异。

(二)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上的差异

为了考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上是否有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结果见表4。从表中数据可看出,成绩优秀的学生与不及格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三)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矩阵

从表5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及其各维度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说明时间管理倾向越好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越优秀。

(四)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成绩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首先把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作为预测变量,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解释54.4%的变异(见表6)。

为了进一步了解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对学习成绩的预测,现将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因子作为预测变量,学习成绩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对学习成绩都有显著的预测效应,可以解释55.6%方差变异。其中时间监控观的解释力最强,达到了50.5%,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分别解释变异量为3.7%和1.4%。

三、讨论

(一)高专师范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

本研究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专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时间价值感维度、时间监控观维度和时间效能感维度均高于中数水平,这一研究和李晶(2012)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学生拥有较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能认识到时间对自己的重要性,运用与运筹时间的能力较强,对自我驾驭时间、有效管理时间的信心也较强。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在高中繁忙的学习任务中已形成良好的时间管理模式,并且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大学生活中。本研究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高专师范新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以及各维度在性别和专业方面均无显著的差异,这和以往的研究是一致的。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性别歧视现象也相对以往来说较为少见。大学校园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均面临严重的升学与就业压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学习与掌握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因此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角色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也没有显著的差异,这说明文科生和理科生虽然在所学的课程性质特点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如何管理时间方面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也说明了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个体行为,受性别、专业等因素影响不大。

(二)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的差异

本研究结果表明,成绩优秀的师范新生与成绩不及格的师范新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其各维度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和李黎(2010)的研究认为成绩优秀的师范生在时间管理方面强于成绩较差的师范生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相关分析也表明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成绩呈显著的正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得分越高,学习成绩越好。这说明时间价值感高、时间监控观强、时间效能感高的学生能够认识到时间对自我的重要性,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运筹时间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制定出与自我相适应的学习计划,并且在管理时间的行为方面自信心较强,因此时间管理倾向得分比较高的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

(三)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成绩的预测作用

本研究通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成绩,其中时间监控观的预测力最强,能够预测学习成绩50.5%的方差变异,其次是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最低。这个研究结果和以往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张志杰等(2001)的认为时间监控观对中学生的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张志杰(2004)研究认为若个体对时间的价值和功用持肯定态度,对时间驾驭充满信心那么必然会体现在工作情境中,表现为更积极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和有效性。黎兵、杨嘉乐(2004)也指出时间监控观能显著影响学业成绩。时间监控观在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中是最具操作性的,是个体利用和运筹时间的能力和观念,通过一系列外显的活动来体现,包括了设置目标、计划、优先级、时间分配和反馈性五个因子。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运筹利用时间的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设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好学习计划,优先分配好时间完成重要的任务,并对学习结果进行检查。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刚进入大学还不能很好适应自主管理时间的生活,缺乏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安排利用时间的能力及自我对时间监控调节的能力较差,导致学习与课余生活时间发生冲突,影响了学习成绩。

四、结论

第一,高专师范新生的时间管理倾向高于中数水平,在性别及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

第二,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其各维度差异显著。

第三,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各维度和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并达到显著性水平;时间管理倾向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成绩,其中时间监控观的预测力最强,时间价值感次之,时间效能感预测力最差。

五、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是具有一定调节功能的人格特征,对学习成绩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对个人的成长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应提高自我时间管理能力,才能合理分配时间完成学业任务。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呢?本研究结果一个重要提示是虽然时间管理倾向三个维度都对学习成绩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但是时间监控观的预测力最强,那么在培养学生时间价值感和时间效能感的同时必须着重提高学生时间管理的技能技巧。米豆豆的研究中指出时间管理能力是可培养的,部分企业管理和大学内部已开设相关培训内容,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开设时间管理培训课程。因此,高专院校也可通过心理辅导中心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系统教授时间管理方面的知识,注重养成科学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自主计划安排学习时间:合理设置目标、恰当制订计划及有效分配各类资源,以保证学习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本友,张锋,邹枝玲,杨勋,黄希庭.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3)

[2]狄敏,黄希庭,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A型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2)

[3]付爱兵.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8)

[4]范翠英,孙晓军,刘华山.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

[5]黄岗,秦启文,张永红.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压力和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9(1)

[6]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4)

[7]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

[8]黎兵,杨嘉乐.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与学业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4(92)

[9]李黎.师范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成绩的影响[J].当代教师教育,2010(2)

[10]李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拖延与焦虑的相关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1]米豆豆.大学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

[12]王娟.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尊、自我效能、焦虑的关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3]钟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3(4)

[14]张丽娟,董好叶.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4)

[15]张志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满意度:递增效度的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16]Britton B K,Glynn S M.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 In:JA Glover,R R Ronning,C R Reynolds ed.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Plenum Press,1989

[17]Macan,T.H.,Shahani,C.,Dipboye,R.L.,& Phillips,A.P.College students’time management:Correlations with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stres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0(4)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时间管理;现状;措施

1研究背景

1.1内涵

(1)时间管理

时间供给毫无弹性,固定不变的24小时,无法开源也无法转换,不能积蓄存储,更不能节流;无法取代,任何一项行为都有赖于时间的积累,时间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源;无法失而复得,时间的流逝无法被阻止,若不加以利用,就只有白白流失。合理有效的利用时间,时间管理是个人或团体为实现某个目标或某种状态,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和工具,通过事先规划,达到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同时降低临时的变动性。

(2)民办高校

民办高校是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民办高校在办学理念、教学规模、学生特性等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得民办高校学生在时间管理方面也与公办学校存在较大差异,合理引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能增强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有效地推动民办高校的教学发展,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

1.2.时间管理的意义

对于时间的管理,我们追求的是短时间内有更大的收获,这是最直观的表达,时间的不可控制,却又不可或缺,是对时间管理的最大难度。时间管理不在于如何直面的管理时间,而是如何在善用时间的角度进行自我管理,有效完成自我的提升。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尚未成熟,时间监控能力弱,甚至找不准目标,大多存在浪费时间的行为,计划率偏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完成学业角色的转换,导致浪费行为严重,民办高校正于发展阶段,有待解决大学生时间管理上的弊病,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大学生走向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环境氛围,因此,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研究有迫切需要。

2时间管理研究方法及对象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大学生活的时间观念、时间规划为主要研究对象,为把抽象的研究对象具体化,使研究对象更具代表性、研究结果更具可信度,提高研究的有效性,项目小组特选取了广东培正学院大学生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该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调查抽取了255名该校大学生,其中男生为87人,女生为168人,比例约为3:7,符合广东培正学院的男女生人数比例,说明该调查结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

2.2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

项目研究小组查阅了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万方学位论文以及大量报刊等有关时间管理现状分析、时间管理能力养成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相关的整理和归纳,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本研究调查问卷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研究的发展。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相关的知识点,针对性的为本研究制定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改和完善该问卷。问卷设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设计:基本情况(性别、年级、专业类别)、时间管理情况(时间概念、时间规划、时间选择偏好、学业目标等)。为了得到有效的研究数据,取得更有说服力的调查结果,项目小组采用问卷星平台调查问卷,通过朋友圈、微信群发、微博等网络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宣传,以降低实际操作难度,增强调查的有效性。

3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问卷星平台回收了25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其中男生为87人,女生为168人,比例约为3:7,符合该校的男女生人数比例,说明该调查结果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另外,在年级分布方面,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分别为58、91、71、35,由于绝大部分大四学生都已外出实习,因此大四数据的微小偏差并不影响整体数据的分析。

在专业类别方面,项目小组根据该校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类别的划分,旨在通过研究不同专业背景下,学生时间管理的差异。样本分布如下表所示,由于管理学是该校培养人才的大方向,涵盖较多专业,因此样本比例相对大,结合该校专业科目的设置,该误差为可接受误差。

在时间选择偏好方面,超过60%的同学在寒暑假的时候选择旅行或宅在家里(打游戏、煲剧),约50%的同学选择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或运动,而在专心准备考证方面仅有不到20%的同学选择,由此看来,同学们在时间选择方面都会偏向自我的主观享受,会在假期选择比较轻松的生活方式。

在赴约方面,50.2%的同学表示应该在约定时间前10分钟到,42.7%的同学表示应该在约定的时间准时到,仅有7.1%的同学表示可以在约定后10分钟内到,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时间观念较强。

在时间规划方面,57.25%的同学会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打扰自己原本的计划,仅有5.88%同学有在自己的计划中预留空闲时间的意识,这表明同学们在计划中欠缺。

在调查中发现身边时间管理意识强的人会对自己有正面影响的比例高达89.02%,不受影响的仅为10.98%,由此可知,同学与同学之间相互影响较大。

在问及相应时间的处理顺序时,结果如下表,所占权重大小排序为:即将到期的毕业论文、部门会议、建立人际关系、上网聊天。依照事件处理的四象限原则可知,有效的处理顺序应为:即将到期的毕业论文(重要紧急)、建立人际关系(重要不紧急)、部门会议(紧急不重要)、上网聊天(不紧急不重要),由此看出学生对时间管理的相关方法缺乏认识。数据还显示,仅有17.65%的同学利用APP等软件协助自身进行时间管理,82.35%的同学从不利用APP等软件协助自身进行时间管理。

4时间管理现状

(1) 民办学校大学生时间观念较强,但缺乏相应的行动

结束每一天的课程,却总有那么些不重要的会议、约会、聚餐等等,大家都是抱着一种可以推掉则推掉,不可推掉则迟到的惰性心态,心态的改变导致习惯的改变,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守时恶性循环风气,但是从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调查者均选择不迟到的行为,并且选择“比约定时间提前10分钟到达”居多。从对现实行为情况的感知与实际调查所得数据的不相符合得知,学生意识当中已经有守时概念,而大学生活减少了条条框框的时间管理,更多的是个人的自主性、灵活性,自控力弱或者没养成好习惯而导致行动与意识不对等。

(2)时间计划不周全、易被打乱

时间管理在于对时间进行高效分配,使得时间的使用者对时间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不至于随意随性地支配时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很重要,放下计划先做”占最多数,也有不少学生选择“会临时变更计划,把这件事情加入计划中并有效完成”,从数据看出,大学生已经有计划地管理时间,但是计划极容易被现实中各类事情打乱,当大学生对时间感觉到力不从心、无法把握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进行改变,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把时间计划成近似于中学时期的课表,课表模式陪伴着每一个学生走过大半的求学路,易懂、易操作、易习惯却不易与灵活的大学生活相匹配,导致计划易被更重要的事情打乱,当学生们回过头来继续履行计划的时候,已然发现某些错过的东西很难弥补,时间管理没有系统的教育,学生对时间支配不理想。

(3) 大学生的寒暑假偏重于轻快享受的生活模式

问卷数据中,绝大部分学生选择“旅行或宅在家里(打游戏、煲剧)”和“静下心来阅读书籍或运动”,而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择学习考证,由此看出大学生学习与娱乐的分块严重,在学校上学时才专注学习,而放假在家时则基本把学习抛诸脑后,这明显不是时间管理的初衷,要想时间能被充分有效利用,必须劳逸结合,让大脑适当接触不同的方面,一个人只有大脑得到平衡,精力跟得上才能进行时间的有效管理。

5民办高校时间管理的措施

(1)强化大学生时间意识,用行动去落实观念

现今大学普遍具有时间观念,却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想,却没有付诸行动,为改变这一现象,学校可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把抽象的时间管理融入到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开设相关的课程。以课程为基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其养成强烈的时间管理意识。并配以相应的实践教学,通过详细的案例解析及方法传授,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比如做好日计划、周计划等),合理规划时间,对自己的课余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可以借助互联网强大的力量,利用一些软件平台协助学生进行时间管理,从而提高学习、工作效率。

(2) 明确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没有目标的人生犹如行尸走肉,失去目标的指引,大学生往往会处在一个迷茫的时期,会迷失自我,缺乏奋斗的动力,这也造成时间不合理利用的本质。具有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从事的职业都会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有更强的自主意识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学校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增强学生的时间管理效率。

(3)接受正能量,完善自我

人际关系、人脉圈子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大学校园里,以集体、团体为单位的行为占多数,讲求1+1>2的团体效果,而团队需要每个成员以激情与饱满的态度来营造正向的氛围,极大部分的大学生在某个集体里都一定程度上被身边正能量的同学影响,并且能被激发出比原本更有活力的状态,因此,多和积极、正能量、时间管理能力强的朋友交往也能有效改善自身时间管理存在的不足。时间管理实质上是对自我的管理,在充满诱惑的大学校园,要学会拒绝,不做既浪费时间又对自我成长无意义的事情,勇敢的选择自己的交友圈,多与正能量的人交往,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沈文秀,大学生时间管理行为研究,太原城市职I学院学报,2016.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质量改进;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40-03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大学生大学阶段学业的总结,又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思维活动的成果展示。因此,提高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无论是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还是对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着很大问题,一般在大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期间,学生的学习时间基本被课堂教育所占满,到了四年级期间,许多学生又忙于求职、报考研究生,对于本科生重要学习阶段的毕业论文写作难以重视,再加上学校只将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四年级期间,无论精力和时间,大学生们都难以做好毕业论文。于是,许多学生往往采用网站上下载、书本上摘抄等方式来拼凑论文,再加上论文写作时间短促,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不受重视,使得毕业论文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这些行为谈不上对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相反,还会严重败坏学风。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而且,在其他高校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方案

针对大学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高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高校从本科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练习写作专业理论知识方面的论文,每学期一篇,完成七篇后,始得申请撰写毕业论文,实为提高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一项有力措施[1]。作为内蒙古地区一所培养师范学生的本科院校,内蒙古师范大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也摸索出了不少有效途径。以该校历史文化学院为例,要培养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求学生具备初步的学术研究能力,即能够完成一篇高水平的毕业论文。200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出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化管理细则》,对历史学专业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实施过程化训练,具体做法就是实行论文指导导师制——本科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这一模式的含义是指学生从入学后的第一篇学年论文到毕业时的学士学位论文都由同一位指导教师相对稳定地进行指导,实行四年不间断的指导模式。具体做法是:第一年学年论文:论文索引。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共同选定研究方向,确定论文题目,并指导学生做好论文资料搜集工作,写好索引。第二年学年论文:撰写研究综述。在做好索引的前提下,通过阅读材料撰写研究综述。内容包括该论文的研究现状、不足、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第三年学年论文:选定题目撰写专题论文。在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选定学年论文题目,撰写论文。第四年专业毕业论文:把三年级的专题论文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通过进一步地搜集资料充实内容,反复修改,深化成专业毕业论文。以2010届历史学汉班一名学生的论文写作为例,该生于一年级写了题目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雪灾对经济的影响》文献索引;二年级写了题目为《近二十年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雪灾研究综述》;三年级写了《1947—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及其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四年级的毕业论文为《浅析1947—2008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雪灾对畜牧业经济的影响》。从论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该生四年的论文基本围绕着同一课题撰写,很有连贯性。这些规定的出台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作风。因为,要做好一篇论文,学生们必须要有高深的专门知识。这就促使他们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心地学好本专业的知识,根据论文研究的方向,有意识地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运用自己所学的本学科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研究训练,同时,也达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对于这一改革及其效果,历史文化学院教师的认识是肯定的。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55.5%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很有必要,效果很好。另外45.5%的教师认为这项改革是必要的,效果良好。[2]经过几年的实践,“本科生论文写作四年的论文指导模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一方案也相继被该校其他院系所采用。实践证明,论文写作过程化比学生在四年级一年仓促撰写毕业论文要好得多,既减轻了学生做毕业论文的困难,也降低了教师的指导难度,是循序渐进的模式。

二、历史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这一模式效果明显,但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由于时间较短,许多问题并不会得到彻底的解决。不少学生在写作论文时仍旧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

1.论文题目选择不当,造成论文写作的困难。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每学年第二学期时,就要求一年级各班级学生报送自己的论文选题方向,不少学生由于专业知识不够充实,选题仓促,所选题目要么过大,要么空泛,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得不中途改换题目,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甚至无法完成论文写作,只得延期答辩。

2.导师对论文指导不够精细,一些论文仍存在抄袭现象。一般情况下,历史文化学院教师每人指导各年级学生的学年论文总共6~10篇(还不包括毕业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负担比较重。而且,每个教师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无法同学生选择的论文研究方向完全一致,教师本人还有课业、科研负担,甚至,一些正高和副高职称的教师还有研究生的论文需要辅导,由于精力有限,不少老师无法精心辅导本科学生的论文,对一些学生的论文写作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少学生论文出现问题时,教师却往往没有发现。

3.不少学生学习态度不够严谨,对毕业论文写作采取应付措施,论文粗制滥造。目前,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开始谋划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于大学的课程学习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往往对计算机、英语,甚至驾驶等技能方面的学习投入了很大精力,本专业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专业知识浅薄,对于反映本专业素质和科研能力的毕业论文,采取东拼西凑甚至抄袭的方式来完成。学校为了毕业生就业率考虑,没有对学生严格要求,往往对于这些行为睁只眼闭只眼,使得一些粗制滥造的论文顺利过关。

三、毕业论文指导方案的改进措施

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历史文化学院也不断采取一些新举措,试图纠正这些不良倾向。为此,2011年11月,历史文化学院召开教师工作会议,商讨历史学专业论文写作的改革问题。不少教师提出了新的建议。笔者就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首先,毕业论文选题所具有的可行性原则,要求学生所选题目要专业对口、可控性要大。因此,对于一些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期间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有一些盲目性的问题,学院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选题方向,就如同科研工作者在申报国家或省部级课题时,都有一定的选题方向一样。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为一些没有确定研究方向的学生提供一个参考,同时也不限制学生自由选题,可以避免学生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陷入误区,增加了写作的难度。其次,在学生初步确定论文方向后,根据学生的选题,结合教师的教学研究方向,给每个老师分配与其教学研究方向大概一致的学生毕业论文,做到教授中国史的教师能指导有关中国史的论文,世界史教师指导有关世界史的论文,近现代史教师能指导近现代史的论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教师负担的论文数量多寡进行调剂,做到平均分配。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在学生的论文方向与自己的研究课题一致的情况下,也可将学生纳入自己的课题组中,教师根据研究需要,可分派学生一些任务,如查阅搜集资料等。这样,通过课题研究实践,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又可高质量地完成学生的毕业论文。再次,学年论文与学生的各项荣誉以及就业、升学挂钩。作为毕业论文一部分的学年论文,学校可考虑提高学年论文的学分值,计入学生每学年的学习成绩之中。在评选各项奖学金中,也应将学年论文成绩作为参考标准,促使学生重视论文的写作。同样,学校也应考虑到学生的现实需求,毕业论文成绩与学生的就业和深造结合起来,毕业论文成绩可在评选优秀毕业生等各项荣誉中作为参考标准,成绩优秀者在报考本校研究生时可免试推荐。最后,学校需要完善对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主要是规范有关论文的写作标准,杜绝论文写作中的弄虚作假现象。在此方面,不少高校采取了措施。“北京化工大学探索构建了大学生论文写作‘三位一体’措施性保障机制,包括构建论文写作学术委员会、论文写作指导中心和论文写作标准化参照体系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诚信教育”[3]。这一措施关键在于使学生们端正论文写作的态度,这也可作为其他高校参考的一种管理方式。就内蒙古师范大学而言,各学院也应建立论文写作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除了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之外,主要是监督检查学生的论文,凡是发现有抄袭现象的,要有相关的纪律处分,做到及早预防。

总之,毕业论文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最主要的环节。通过学校各种有效的改革,不仅提升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改变学生只重视考试,敷衍论文写作的态度,使他们认识到论文写作也是认识问题、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更能在高校大学生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参考文献:

[1]林晨.21世纪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要义[M].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4:2.

[2]白玉双.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过程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9).

[3]张进明.改进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5,(8).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本科生 毕业论文 存废 发展方向

毕业论文是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毕业论文暴露出质量不高、抄袭之风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存的话如何寻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成为高等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毕业论文质量下降成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大学扩招

自1999年开始,我国大学开始扩招,为莘莘学子迈入大学大门提供了更多机会,使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在扩招过程中,生源质量的下滑和教师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进而导致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下降。

2.就业与考研压力迫使

如今,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大学生就业形成“买方”市场,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准入”,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多地忙于各种职业证书的考试,尤其是进入大四阶段,研究生、公务员、各类证书及应聘单位招聘考试接踵而来,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一般从每年的十月份就开始启动招聘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大四上学期末就开始奔走于各大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在大三时就忙着联系就业单位。而毕业论文恰恰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这也是大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就业与完成毕业论文之间产生了冲突。学生每天疲于奔走各种招聘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做毕业论文,结果只能抄袭。

考研的学生同样面临这种窘境。初试通过的学生也要在这一学期参加复试。随着各高校考研复试成绩所占分量逐年增加,考研学生不得不投入大量精力准备复试,只能将毕业论文的事情束之高阁。

3.能力评价体系缺失

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全面而直接地反映毕业生的能力与水平。但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往往看重的是毕业生是否党员、学历高低、证书的数量及级别,或者重视实习经历,很少有用人单位将学生的毕业论文作为遴选人才的依据。再者,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等级的评选结果(特别是省优)往往都是在学生毕业之后才确定,即使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再好,也无法证明。

(二)内部因素

1.指导教师配置不足

随着连年的扩招,每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急速增加。在教师增长人数跟不上学生扩招速度的大背景下,一名教师指导十几个学生甚至更多的现象屡见不鲜。据华中科技大学周光礼教授《中国博士质量调查》:46%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最多的高达47名,更何况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一般承担任较多的教学任务,特别是一些“双肩挑”的教授、副教授,还要忙于科研,工作压力本来就很繁重,难以有充裕的时间去细心指导毕业生,有的学生甚至从开题到答辩与指导教师只见过一两次面。

2.学生思想认识扭曲

部分大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质量的高低对获得毕业证与学位证没有太大影响,细心一点的学生在论文创作开始前就咨询往届毕业生学校对论文要求严不严,有无因论文不合格而不能毕业的学生,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有”。受这种思想认识的影响,很多大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查资料,不愿意在实验室做实验,只有粗制滥造、弄虚作假,反映出当今大学生诚信与道德意识的缺失。

3.教学监控不到位

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应坚持随机抽查与集中检查的原则,坚持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的原则,坚持学院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不少学校认为,伴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所以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就放低了。在具体落实中,许多所谓的检查都是走马观花,浮于表面,做做样子。即使发现了问题,整改效果也难以让人满意。

二、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

早在2004年3月29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撰写了《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一文,引发了有关毕业论文去留问题的大讨论;2006年3月23日,该报又发表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有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培养目标不同,各校应对毕业论文区别对待,不应“一刀切”,使大家对毕业论文在思想认识上有重要变化。2009年10月,《成都商报》报道了“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拟从2010年起在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的消息,再次引发媒体与学界关于该问题的大讨论,最后校方倍感压力,表示学校不会取消,只会优化本科毕业论文。2010年5月7日,浙江工商大学出台新规: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部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部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由学生本人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设计)代替。此外,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认定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学生科研作品,也可以替代学生的毕业论文。此举意味着工商大学的在校学生有机会享受在本科毕业时可以不写毕业论文的特权。规定一出,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赞同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论文掺水不如取消。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他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国,不仅本科生不写毕业论文,连硕士研究生都不用写毕业论文。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本科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本科毕业论文。

还有学者认为,从本科论文标准看,目标缺乏现实依据。上海交通大学熊丙奇教授认为本科生和硕士生,其实难以写出什么创新的论文来。

反对废除毕业论文者认为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的必要环节,绝对不能取消。最具代表的是中山大学高校研究所郑永庭教授:取消毕业论文制度是因噎废食、削足适履,不能因为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严重就否认这项制度的合理性。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考虑解决的办法,逐步去完善这项制度,而不是消极应对,简单地将其取消。

而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观点趋于中立,建议应该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对毕业论文要求不一:有些是培养精英人才、研究型人才,有些则是培养就业型人才,“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1]。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在毕业论文存废上各家观点针锋相对。我们认为,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可以多元化发展。

三、方向探索

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研究生教育“本科化”,本科教育“职业化”。我国研究生教育逐渐发达,本科教育所承载的专业内涵水平降低了,对大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通识教育。对于本科毕业论文,我们也应作出相应的改革。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不是每个学生都擅长理论研究。多元化的毕业论文形式,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育的重视和对学生评价体系的转变。正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所言:“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本科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

应该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等有具体篇目及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毕业论文是对毕业论文多元化的一种有效尝试,只不过它在一片反对声中消逝了。而浙江工商大学出台的本科生可用科研作品代毕业论文的新规定,是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再次大胆尝试,我们认为这种尝试完全必要并且可取。

参考文献:

[1]本科生毕业论文是不是鸡肋[N].中国青年报,2006.3.23.

[2]彭江,陆娜.毕业论文应超越“存废之争”[J].教育与职业,2010.01.

[3]浙商大校办.浙江工商大学关于印发普通本科生科研作品代替毕业论文(设计)暂行办法的通知[Z].浙商大教〔2010〕111号.

[4]高慧,涂道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7).

[5]本科毕业论文是“美丽摆设”?建议取消引争议[N].廉江新闻网,2004-04-09.

[6]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N].中国青年报,2004.3.29.

[7]李艳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3.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时间管理;因素

时间,自古以来便是人们热衷于思考和探讨的一个话题,对当今“90后”大学生而言,如何管理时间是直接影响其学习成绩及大学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手机、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运用信息资源、理性应对各种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学习向上的诱惑,避免迟到、早退、缺勤、非正常作息、娱乐、游戏等现象,保证课堂教与学的质量与效率,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全面审视目前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理性分析新媒体环境及“90后”学生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时间管理的多重影响,为探寻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效率和自身素质提供借鉴。

一、时间管理的涵义

大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通过可控的手段对时间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学习成绩、实践能力和生活品质的提升。

提高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就是要引导他们合理利用时间,通过确立目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等方式,在执行过程中有意识地克服浪费时间的因素,增强学生时间管理的意识,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培养大学生对时间的掌控能力,通过掌握有针对性的时间管理手段,加强其对时间的分配能力和对事物的管理能力,最大限度的掌控各项任务的进程,科学编排任务的次序,使各项工作获得最佳效果。

二、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特点

1、学生干部对时间的监控能力更强

学生干部的时间管理能力一般会优于非学生干部。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干部需要在合理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同时,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和完成学生组织或班级内的事务,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具备较好的时间管理能力,能够安排规划好自己的时间;而同学们则不需要面对过多的事务工作,只需将精力放在学习和个人生活上,时间相对宽松。

2、不同年级学生对时间的利用情况不同

处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安排和利用情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一年级的新生由于初入大学,经过暑假的放松之后对高中时期的时间观念和生活习惯会有或多或少的保留,因此,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规划分配好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时间。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忙于学习,接触到各种新媒体的时间有限,从而使新生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对新媒体的依附程度较低,新媒体对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较小。这就决定了一年级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略高于其他年级。

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学生对大学生活逐渐开始适应和了解,再加上从部分“学长学姐”获取的所谓“经验信息”,不少同学开始出现在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现象或“60分万岁”的消极学习态度,在时间管理方面表现出无目的性、随大流的特点,缺乏对时间的计划性,导致对时间的利用大大降低。

进入四年级,大学生开始面临就业、考研等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他们会意识到合理把握和运用时间的重要性,并开始对自己的时间和职业目标等进行规划和管理,因此,四年级大学生也具有相对较高的时间管理水平。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的影响因素

1、新媒体因素

(1)网络因素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应用已经深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学生作为网络的主要用户之一,其课余时间花费在网络上的比例逐步增加。学生们一般均拥有个人的微信、微薄、QQ、贴吧等账号,可以通过网络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学习交流、查阅资料、购物、娱乐等,但有些学生没有合理运用网络给学习和生活提供的便利,沉迷于网络游戏、聊天、购物和多媒体视频娱乐之中,将课余时间消耗在这些活动上,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在社交平台、APP应用内进行信息的获取、交流和共享,甚至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用手机刷微博、逛朋友圈,这既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也造成了学生时间的虚度。因此而耽误既定计划的实行,降低了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2)移动智能设备因素

随着移动智能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在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或掌上设备。这类便携设备易于携带、隐蔽性强,具有随时随地、联机脱机均可使用的特点,这给对学生不当使用移动智能设备情况的管理带来困难。各类适应学生需要的手机APP应用程序也被开发出来,即使是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学生也拥有充足、丰富的数据与资源来进行娱乐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

(3)辐射因素

学生使用网络和智能终端从事非学习相关活动而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校园之内,还会辐射到校园之外。例如,学生会通过各种社交网络结识校园以外的人员,通过旅游购物网站等获取校外活动信息。这些活动对于一个时间管理和自我掌控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会得到合理的运用和有效的过滤,有助于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反之,所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2、个体适应性因素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在经历了高中紧张规律的学习和生活之后,面对大学宽松自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过程。因此,高校一般会在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校时进行入学教育,除了让学生熟悉新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外,更多的是通过开展各类讲座和新老生间的朋辈交流,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环境,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个同学的性格和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不同程度地会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产生影响。对于适应环境能力强或性格外向的同学而言,有可能盲目加入过多的学生社团和组织,没有衡量自己的实际情况,造成每天忙碌却不知道干了些什么,甚至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用于参加各类活动,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最终顾此失彼、一无所获;而对于适应能力差或性格内向的同学而言,可能依旧延续自己在高中时的习惯,将学习放在首位,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自己的空余时间除了上课外不知道还应该做些什么,从而可能导致其沉迷网络,造成时间的浪费。

3、90后大学生个体特点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接触到的信息多而复杂,加上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造成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强、自控力较弱。当进入大学之后,离开父母的监督和管理,在大学宽松的氛围中容易迷失自我、失去目标,在面对各类网络游戏、娱乐活动的时候,极容易沉溺其中,导致时间的浪费。

结语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目标就是助力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培养大学生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大学生充分、合理利用大学时间,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90”后大学生的个体因素,高校应重视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新媒体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对时间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科学地管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时间观念,提高对时间的利用效率,提升学习和生活的质量。这无论对其在校学习期间、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步入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迎.高校本科生时间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解婧.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问题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3):155-156.

[3]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24(5):516-518.

[4]戴雯菲.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工作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7):158-161.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001-01

一、引言

时间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一维性、不可替代性、无储存性。黄希庭等提出,时间管理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和意义认识的基础上,在活动和时间关系的监控和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是学习环境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国内针对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方法的研究还不甚丰富,且多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一部分[3],而缺少对大学其他年级学生的关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大二学生进行团体辅导的方法探讨提高其时间管理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某校大二年级学生49人,根据前测成绩由低到高排名,分成实验组14人和对照组35人。

2、实验设计:前测结束后,实验组接受六次正规的针对时间管理团体辅导作为实验处理,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实验组接受完全程团体辅导后与对照组进行后测。

3、测验工具:前后测均使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该量表共44个题目,分为三个分量表,采用五点记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为1-5分。

4、团体辅导方案: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一《七天学会时间管理》中提到的一些特色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为基础,设计了如“画大树”“堆积木”等趣味性和启发性强的团体活动,方案中六次活动有不同的主题。并设计了很多成员间的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每个成员的关注解决他们的切身问题。

5、数据处理:全部数据均用SPSS11.5进行分析处理。

三、结果

四、讨论

与呗是的访谈发现,大二学生即使已经在大学环境中学习生活了一年但对于大学学习生活的时间管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面对较多和较灵活的课余时间他们不善于合理有效的安排这些时间,即使计划周详却也很难贯彻实施。但是参与者们对这些问题都有觉知并且希望得到改善。

团体辅导具有资源多样、类似真实生活、相互和间接学习、满足归属需要、相互信任负有责任的特点。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本研究具有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保证了它的有效性。

第一,团体辅导的设计比较有针对性。这种针对性不仅体现在方案设计的主题思想根据被试在前测不同因子上的得分,重点突出,且体现在团体辅导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更注重了每位被试个体的差异,如大部分学生时间监控观分数较低,方案中针对这一问题的内容较多并且较深入。我们探讨了当代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参与者们在日常生活中浪费时间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方案,还针对大家在制定时间表方面的疑问讨论了科学合理制定时间表的方法等。其次,对于每位参与者个体的差异,我们展开了多次的小组讨论,为的是能够启发成员在互相的讨论研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较少成员的情况下启发每位被试针对自己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每次作业也都是针对每位被试个人的,我们在团体辅导活动中不断强调:时间管理没有一定之规,大家应以这些原则方法为基础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

第二,团体辅导的方案及实施充分体现了团体动力学团体的整体性及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的方案加入了团体及成员间信任的建立,团体凝聚力的形成(团体契约、比划猜),每次活动的暖身环节,趣味性内容等,这都使成员们能够在一个信任,融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的学习领悟,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定期的信息反馈,不仅是领导者能够掌握进度,及时调整方案,也使参与者能够感受到被关注的感觉而更积极的参其中,以上这些都使本次团体辅导有效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2] 丁红燕.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硕士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心理科学,2002,25(3)349-360

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时间管理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69-01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延迟和拖延行为,主要指故意而且没有必要的推迟开始或者完成与学业相关的任务。国外研究发现,高达95%的大学生有过学业拖延的情况,并且这种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国内有关研究也表明,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学业拖延现象,80%以上被试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1][2],而且学业拖延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很多消极影响[3]。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业拖延的关系,为学业拖延行为的干预提供一些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从陕西省四所普通高校随机抽取300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4份。

2.调查工具

(1)学业拖延量表。采用Solomon和Rothblum编制的学业拖延量表。量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拖延程度及被试想要减少拖延行为的愿望(18个项目),包括六种学习活动,得分越高表明学业拖延越严重。第二部分测量拖延的原因(26个项目)。本研究并未对拖延的原因进行测试。

(2)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采用黄希庭、张志杰编制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由时间价值感量表、时间监控观量表和时间效能感量表三个分量表组成。量表采用五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分别评定为1分至5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也越高。

3.程序

严格按照心理测量的程序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完成。

二、结果

1.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情况。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平均数为27.98,并未达到均数36(偶尔拖延),高于36分者仅达18.7%。对被试学习任务的拖延与其非学习任务的拖延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学习任务的拖延程度显著低于非学习任务(p

2.大学生学业拖延在性别、学科、年级上的差异检验。对学业拖延及各部分拖延情况进行性别t检验,男女生在总体学业拖延和各类任务的拖延程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女生减少拖延行为的愿望更强烈(p

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相关。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与学业拖延总分、学习任务的拖延呈显著负相关(p

三、分析和讨论

1.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总体情况。大学生总体学业拖延程度不高,这与甘良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4]。可能因为我国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更为严格、规律,升入大学后尽管主要为自主学习,但本身形成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大多数学生可以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大学生在学习有关任务上的拖延程度低于非学习任务,这和石轶的研究结果一致[5]。原因可能是大学采用学分制教学,学业成绩和奖学金、毕业等事件联系紧密,因此学业任务得到了学生更多的重视,而像参加学术报告等非学习任务即使拖延也不会给个体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相对于学业任务拖延程度较高。

理科学生在总体学业拖延和与非学业有关任务上的拖延程度显著高于文科,而文科学生学业任务的拖延程度显著高于理科。这和赵婉黎的结论基本一致[6]。可能是因为理工类大学生课业、实验等难度较大,容易使个体产生焦虑情绪和逃避行为,因此容易产生拖延,但由于其日常学习中比较重视知识的积累,因此更容易产生非学习任务的拖延。文科学习任务轻松,但平时学习压力不大,因此易产生学习任务拖延行为。

2.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表明时间管理能力越强,学业拖延程度越低,这与毕重增、彭香萍研究结果一致[7]。这说明在大学生学习活动中,时间管理能力是和学业拖延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个体越能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对时间的安排、计划能力越强强,越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行为,学业拖延行为也不易出现。

鉴于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拖延的密切相关,对学业拖延行为的干预可以从提升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入手,例如开展时间管理训练课程,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蓉,骆云峰,林倩,楚翘.大学生拖延行为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6(19):550-552.

[2]陈保华.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D].硕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3]王灵芝,王晓钧.学业拖延与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7.

[4]甘良梅.大学生拖延与人格、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石轶.大一新生学业拖延与心理控制源、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D].东北师范大学.2009.

[6]赵婉黎.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影响因素模型的初步建构[D].西南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