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4:19:42

大学生参观论文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博物馆;大学生;认知

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较快,几乎每十天就增加一所博物馆。如今,我国已有各类博物馆2300座,全国博物馆馆藏容量超过2000万件。然而博物馆的旅游产业却没有的到迅速发展。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博物馆面临着观众少、收入低的生存危机。很明显看出,现代博物馆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调查发现,有30.5%的人未去过博物馆,也不曾关注博物馆,去过博物馆的人中也有一部分是跟随学校组织或者是朋友一起去看看的,把参观博物馆当做是娱乐休闲的场所。有11.5%的学生会选择跟家长一起去博物馆,因为家长可以给他们做简单的讲解,所以他们觉得跟家长去能了解更多的东西。30%的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还只是停留在表层,不知道博物馆的具体作用,更分不清博物馆的社会价值。

作为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生,对博物馆发展问题的关注是不可缺少的,我们之所以选取“大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为调查主题,是想从调查中了解当今博物馆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当今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作为博物馆专业的学生,我们该怎样努力才能使博物馆得到更良好的发展。该论文的研究进入尾声阶段,我们认为,本研究成果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该研究让我们了解了博物馆的现状――非专业的学生对博物馆的兴趣不高,即使博物馆现在对外免费开放,但真正兴趣使然走进博物馆的同学寥寥无几;其次,该研究给我们以警示作用――目前人们对博物馆的热情越来越冷,我们作为博物馆学的学生,博物馆的发展问题及其严峻,这不仅关系到我们自身的就业还关系到我国文化的兴衰;最后,该研究对我们博物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针对当前博物馆冷门现象,博物馆学应该怎样培养学生,是否需要调整学习内容以适应潮流发展。以上就是本论文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它给我们抛出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也鞭策我们努力学习,解决问题,随着这些问题一个个被解决,我们的博物馆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我国的文化才能越来越博大流长。

本论文主要采用了两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在问卷调查法中我们采取的是抽样调查法,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从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据以对全部调查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本论文研究的对象规定是大学生,而大学生群体“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让我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因此抽样调查的好处便突显出来。我们将江西师范大学学生作为抽样总体,又从中选取了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该1000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不同的专业。我们还随机找寻了10位博物馆专业和非博物馆专业学生,对其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对博物馆的看法。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0.5%学生从未去过博物馆;11.5%的学生是跟随家长而去的博物馆;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学校组织而去的博物馆。在采访中有同学提到:“我都不知道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开放”,“我路过博物馆见门前没有什么人,也不知道可不可以进去”……在问卷调查中我们还发现,有同学不知道博物馆是对公民免费开放的,提出了“免费开放就去”的建议。问卷结果显示,51.6%的同学认为博物馆是教育、科研文化机构,38.5%同学认为博物馆的主要职能在于收藏古物及艺术品(如图);

大多数学生都对博物馆的职能有较清晰的认识,但为什么参观博物馆的人数却不多呢?在采访中有同学这样回答:“博物馆一听就是学术性的地方,历史不好……也不太想去。”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免费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在问卷调查中少数大学生认为博物馆是展览地域文化的地方。由此,我们博物馆在未来建设中可以采取形式多样化,表现形式科技化的特点。

论文问卷中调查了1000名大学生去博物馆的原因:30.6%因为个人对展品及博物馆有浓厚兴趣;41.4%感受文化熏陶;16.7%参加集体活动,纯属娱乐;4.3%为提高自身品味满足虚荣;7.0%专业课程需要。问卷分析中着重研究了因为个人对展品及博物馆的兴趣和感受文化熏陶而参观博物馆的这部分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是的态度。

大部分对博物馆有兴趣的同学大多采用自己看展品并看文字解析的方式,为什么不愿意讲解员讲解?或许这位同学的的回答可以讲述这一原因,“博物馆我是很少看到讲解员的,基本很少看见一次,学校组织的才有……,不过我还是喜欢自己看,更自由”。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愿意用自己的眼光看待藏品。但,不需要并不代表不该有,博物馆在当展必须以人民为本,讲解员的适当设置可以让广大民众更了解历史,更了解博物馆。

抽样调查法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个案研究法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尽管个案研究以某个或某几个个体作为研究的对象,但这并不排除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一般情况,也不排除在个案之间作比较后在实际中加以应用。对个案研究结果的推广和应用属于判断范畴,而非分析范畴,个案研究的任务就是为这种判断提供经过整理的经验报告,并为判断提供依据。从以上对两种方法的分析可看出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从问卷的起草到调查对象的选取,我们都有一定的依据以及公平性,因此,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较高。

本论文的研究并不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研究的次数也非常之多,但纵观各类研究,大多是从调查问卷中得出认识,看到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是,即使找到问题也找到解决办法,解决只是纸上谈兵,真正能从论文结题后继续实践的并不多,这就是该研究的局限性。学术性论文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纸面上,除了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收集需要实践外,其他,研究结果的分析等等都是书面工作,我们认为,从研究中发现问题是好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亦是好的,但是,我们更应该把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把研究投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既从中有所收获,更改将收获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实践,才能切实改变现状,真正解决问题。

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不仅仅与学校的教育有关,还跟家庭的教育环境,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及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有关,此外,博物馆自身的宣传力度也占据着重要地位。23%的学生提出对博物馆不感兴趣,他们认为博物馆的陈列与设计过于陈旧,没有吸引参观者眼球的地方,且交通不方便,另一方面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学生接收博物馆的相关信息不及时、不全面,以致大家对博物馆的认知不足,对其兴趣不大。

研究表明,与博物馆专业相关的学生跟非博物馆专业的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存在很大差异。与博物馆一点不相关的专业对博物馆的兴趣不大,且对博物馆的认识浅薄。与博物馆相关专业的学生由于专业课程的需要,且老师对学生专业要求较高,对博物馆的重视程度高,所以学生对博物馆的认识较为深刻。

为了更好地加强博物馆建设,提高大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学校应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更方面的素质,了解更方面的知识,定期召开与博物馆有关的讲座。

2.家长应加强孩子的人文修养,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或世博会等文化气息较浓的场所,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3.应加强博物馆的建设,改善博物馆古板而陈旧的陈列与设计,吸收国外不同的设计方式与理念,建设更现代化、更富有文化涵养的博物馆;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与学校合作,由学校组织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定期开展藏品会展,不断更新展品,创新展示方式,吸引参观者的眼球;提高博物馆的多媒体建设等。

4.邀请一些名人嘉宾到博物馆参观座谈,讲解博物馆的价值与发展状况、前景。

5.加紧文物的勘探与挖掘。

博物馆作为新兴产业,承载着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文化及发展状况的象征。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指出,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它以研究、教育和欣赏为目的,对人类和人类环境的物质见证进行收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览”。所以国家应该重视博物馆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博物馆的认知,还需要深入研究我国博物馆面临的现状,我国博物馆与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差异性。对比差异,吸收发达国家创新的博物馆管理理念,发展方式及规划,更好地建设我国的博物馆。(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文彬:《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燕京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第1版;

[2]陈淑:《关于重构博物馆教育学的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8页;

[3]田静:《论讲解员的发展方向》,《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302页;

[4][英国]肯尼斯・赫德森著:《八十年代博物馆》,紫禁城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第18页

[5]陈淑:《关于重构博物馆教育学的思考》,《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9页;

[6]宋向光《当代博物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9页;

[7]郭俊英、段冬冬:《浅谈建立博物馆教育评估体系》,《科学发展观与博物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

[8]张文彬:《博物馆社会教育》,北京燕京出版社,2006年7月北京第1版;

[9]王宏均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出版。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实践成果;教师培训实践;学术讲座;改革创新和创业;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实践出真知,以实践促发展。近几年以来,我们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思政部积极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文件通知要求,积极努力工作,认真开展实践案例教学,促进了实践教学在理论研究、教学管理、教学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心得经验。

一、积极实践出科研成果

教科研水平,一直是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本学期,《民办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典型案例开发与研究》―省级科研项目的解题工作,在继续推进之中。这是沈雪梅老师与李晓明老师合作的科研项目。其中,李晓明老师在部级核心刊物《中国教育学刊》举行的论文大赛中,发表了论文《关于我国民办高校师资管理的一点思索》,且获得部级学刊论文大赛一等奖;在《课程教育研究》科研杂志上发表了《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质量》论文。沈雪梅老师的科研论文,也在顺利进行之中。此科研项目,一直在努力进行之中。

思政部的李晓明老师2016年在中国原子能出版社,参加编写了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程》,参加编写了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副主编。样书在2016年9月初已经邮寄到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这是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材。思政部的李晓明老师2016年的科研论文《加强思政部管理,促进思政课改良和创新》,在《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成功发表了,这是山西省教育厅主办的科研刊物。

张洁老师在《教育学》总第302期,发表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位一体法”》文章。在2016年9月,由思政部主任齐礼根副教授负责的、由7位思政教师参加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被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确立为校级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在不同层面对于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积极总结和创新式的科研探索,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二、思政部鼓励教师们参加培训实践

管理的中心,是人。在2015年9月,思政部安排了李晓明老师、路晓晴老师到安徽师范大学参加新课程培训学习。2015年11月,思政部张洁老师到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2015年12月,思政部李晓明老师到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参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学习。

2016年7月10日――14日,思政部的张洁老师和李晓明老师到芜湖参加了安徽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安排的培训,参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培训,有安徽省教育厅统一颁发的正规的培训结业证书。思政部积极鼓励教师们参加培训学习。同时,思政部老师们在每周四的下午,都积极参加校本部安排的理论学习、会议学习,提高了教师素质,提升了教师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

三、组织大学生们在校内参加专家学者学术讲座

在2015年,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荣幸地邀请到了清华大学的张国刚教授、北京大学的王久高教授、中国军事研究院的李凯成教授、南京明城书院的徐洪磊教授,到学院做学术报告。

自2013年以来,我们学院在学术报告厅、学术报告馆和图书馆二楼,先后举办了100多场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这些哲学和社会学科的学术报告,开阔了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思政部老师们的学术视野,也积极地丰富了师生们的学习生活。

四、积极改革,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和“创新创业中心”

发展,才是硬道理。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心“,由法人代表、名牌大学毕业的双硕士陈孝云董事长兼任主任,促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实践之中,促进大学生们不断增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素质。我们思政部一直积极协助研究中心开展工作。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和创业。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还与合肥地区的10多所高校成立了“创新创业联盟高校”, 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当选为轮值主席高校。绿海学院成立“大学生微金易贷办公室”,给创业大学生提供创业贷款,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在校内创办了手机服务部、电脑服务部、快递公司等公司,促进了大学生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提倡把传统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之中。2015年,学院在大学生中开展了千人诵经活动。2016年,学院举行了孔子圣像落成典礼仪式。

五、积极指导大学生们的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实践教学,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思政处配合学生处,每年在校内举办一次大学生运动会和一次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促进了大学生们的实践锻炼。在2015年,思政部在校内开展了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训练,题目为“绿海学子青春报告――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共发放了数千份的调查问卷,学生们共撰写了一百多个调查报告。经过思政部的五位老师评阅,分别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思政部给20份优秀的调查报告小组颁发了获奖证书。在2016年,思政部指导了大一学生开展“大学生有奖征文活动”。近日,大学生们撰写“继承传统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章,思政部教师给予评奖。这也是给大学生的一种实践训练。

思政部配合其它部门,指导学生到校外实践。指导了艺术系学生到黄山艺术写生;指导了信息系学生到金寨县革命根据地慰问老红军;指导了管理系学生到安徽、凤阳县参观改革模范基地小岗村;指导了旅游系学生参观安徽名人馆;指导了经贸系学生参观安徽省博物馆;指导了会计系学生去大蜀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扫墓、献花。我们思政部还与合肥市、经开区的锦绣社区结成实践友好互助单位。教学相长,思政部老师们一直踏实搞好教学工作、努力进行科研工作,尽力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重要讲话文章选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2016年4月第1版。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4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3篇

如何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经费短缺两项难题?笔者以为下述实践教学可以采用。1.大学生社会调查。1997年,清华大学刘美珣教授等国内首创“大学生假期返乡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法:放假前教师布置给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调研任务,假期学生返乡调查(通过亲友帮助,社会调查容易实施),开学后学生交调查报告,思政课理论教学时联系学生社会调查实际。社会调查已经成为全国高校实践教学最普遍的教学法。在这次问卷调查中,调查全国40所高校,有29所搞学生社会调查,是这些高校采用最多的教学法。有的学校搞假期返乡社会调查,有的学校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社会调查。2.大学生为社会志愿服务。2005年初,为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开发难题,笔者国内首创“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试点。为防止学生社会实践没有单位愿意接待,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法是:大学生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志愿者”为主题,学生用专业技能或者公益活动假期返乡为家乡基层单位(工厂、农村、学校、社区等)志愿服务。教改试点班级是我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3个班级学生,53%的学生用专业技能为基层单位设计、安装局域网,组装和维修计算机;47%的学生为基层单位公益服务,举办邓小平理论和科学普及宣传栏,到敬老院志愿服务等。许多单位给我校写来感谢信,北京佑安医院给我校来信中说,“你校学生为我单位提供计算机技术服务,展示了大学生的奉献精神,此种社会实践值得提倡。”学生为社会志愿服务,社会基层单位自然愿意接待学生社会实践,互利双赢机制突破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瓶颈。3.大学生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2011年,笔者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周”试点“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实践教学法。学生在为社会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社会调查。学生为基层单位志愿服务,受到基层单位欢迎。与实践单位的实践接待人员熟悉后,在志愿服务中结合社会调查,就容易实施。既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奉献精神,又使学生调查国情和基层,更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倍增。4.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展览馆。学生小组课余时间乘公交自行参观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免费的公益德育展览(例如,“学雷锋展览”“反腐败展览”等),这是很好的实践教学法。学校没有必要租车组织成百上千学生参观。上述四种实践教学法成本极低,并且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服务社会,受到社会欢迎。这些教学法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全国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经费短缺的难题。

(二)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师资短缺难题

许多教师受传统的实践教学理念,认为实践教学就是教师组织学生校外参观,一名教师无法组织和管理几百个学生校外参观。如何破解实践教学师资短缺难题?笔者所在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学院在实践教学上统一调配全体思政课师资的方法可资借鉴。我校实践教学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门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每门课的1/4学时安排为实践教学,主要教学法是看视频(或DVD、或者观看政治教育影视)后讨论问题,视频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主要是校外社会实践,专门安排32学时,2学分。校外实践分为个项目与集体项目。个人项目有:学生小组“参观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参观反映“”的北京新 文化运动纪念馆等),或者参观公益德育展览(例如,“学雷锋”或“反腐败”展览等),或者观看政治教育影视,学生小组任选一项。集体项目有:在校外社会调查、校内调查、校外志愿服务、校外志愿服务结合社会调查、创作和表演德育文艺作品(小品)等实践形式中,学生小组任选一项。通过师资调配,全院思政课教师每学期无论有无思政课教学任务,都要指导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1-2个班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全院四,!门思政课教师统一调配,互相协作,破解了师资短缺难题。

(三)破解全国高校实践教学学生安全难题

如何破解学生校外实践人身安全难题?一是把学生实践教学规模由大化小。把传统的实践教学教师带领大批学生校外参观或参加生产劳动等,分解为学生小组(3-5人)校外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避免了人多,秩序混乱,有利于保障学生社会实践安全;二是教师指导学生注意社会实践安全。教师在实践教学指导讲座中,首先重点指导和强调学生高度重视社会实践人身安全,注意社会实践的交通安全和实践场所安全。教师指导学生重新学习《大学生安全知识手册》。三是请社会实践单位接待人为学生讲“社会实践安全注意事项”。四是学生小组组长负责与学生互相关照相结合。每个学生小组推选出组长,负责学生安全和实践任务的实施。教师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生团队协作,互相关照实践安全。学生在小学、中学、大学都持续不断接收校内外安全教育。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成人,具备保护自身安全的能力,一些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到校外参加专业实习、志愿服务、家教等形式的社会实践。笔者这套校外实践方法已经实施4年,没有出现学生校外实践安全问题。

(四)破解广义实践教学概念误区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课 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主渠道。在把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四有”人才中,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然而,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学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解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思想疑问和理论问题。因此,出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时不少,教师下力不少,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象。为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这种尴尬局面,在大力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课教学。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 可以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两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解决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用理论自觉地指导实践,解决行的问题。如果不能用‘两课’的理论去自觉地去指导自己的行动,解决鲜活的现实问题,甚至实际行动与所学理论背道而驰,则可以说整个‘两课’教育无疑是完全失败的”。[1]由知到行的过程肯定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来完成,而是需要通过大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不断发现真理,在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实现。

2. 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逃课、睡觉、讲话、做小动作现象时有发生。这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差,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不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相比一般的教学方法灵活、生动得多,而且能把学生关注的热点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来,这样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3. 可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一讲半天”的状况,因为当代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相对于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他们更喜欢现代多样的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有听报告、参观、调研、撰写实践论文和调查报告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也就蕴涵着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4. 可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存在许多弊端,集中表现在重结果,轻过程,一张考卷决定学生的成绩,许多大学生只是记下理论的要点就可以获得高分,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考核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评考核可以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方法。实践课考核分为学生实践态度和实践成果考核。实践态度考核主要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团结互助和吃苦耐劳以及甘于奉献的优秀品格状况。实践成果考核主要看学生实践课题完成情况,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观点是否新颖,论证是否周密,论据是否充分可靠,语言是否流畅,文章结构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等等。教师要对学生的实践态度和实践成果认真进行考核,尤其是对实践论文和调查报告认真进行批改,给予相应的评分,并对于学生总的实践情况给出成绩,实践课成绩要占到学生总评成绩的一半左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主要内容

“当代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很关心,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反应迅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2]针对当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就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内容。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主要内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听,邀请相关人员做报告。

可以根据讲授的内容邀请相关人员做报告,这样可以向大学生提供间接经验,这种间接经验不同于单纯的课堂灌输,它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指导性,比课堂灌输更直接,更根据现实,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讲“思想”时,可以请老红军、老八路、老向大学生做报告;讲“邓小平理论”时,可以请工人、农民、企业家等做报告;讲“法律基础”时可以请法官、改造好的刑满释放人员等做报告。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可以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直接化、实践化,从而使学生对理论的认知进一步升华。

2.看,组织大学生观看与课程有关的内容。

“看”应该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堂内,二是课堂外。在课堂内,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视录像和网上资料。例如:讲“思想”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记录片《中国出来个》,讲“法律基础”时,可以让学生看《今日说法》。课堂外,可以组织学生到具有教育意义的地方去参观,例如:讲“形势与政策”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华西村参观;讲“思想”时可以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馆或烈士陵园参观;讲“法律基础”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或监狱参观。这样可以让理论变得直接化、具体化、形象化,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走,走出教室进行社会调查。

走出去也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问题,由教师指导学生分散到社会各个领域,这些社会各个领域包括农村、企业、商场、军队等等进行社会调查。第二部分,利用假期,由教师布置指导性调研课题,让学生到社会各个领域进行调研。这样就可以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的领会和运用。

4.写,指导学生撰写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应该是实践课的主要形式,当然社会实践也应该在理论指导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要求和社会热点问题,出一些实践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并要求学生撰写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当然课题只是建议,不能约束学生,如果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他们也可以据此写一篇调查报告或实践论文。学生如何实践以及在实践中遇到弄不懂的问题,教师应给予解答,这样既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学生的实践论文或调查报告,教师要认真批改,并将成绩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总评考核。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保障措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项保障措施,这些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师资队伍保障、经费保障、基地保障。

1.组织保障

高校应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的组织领导,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学校除了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以外,还应该成立以分管思想政治工作的副书记或分管教学副校长为主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的实施。各院、系党委和支部、团委、学工处和辅导员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工作,这样既构建了纵向的领导体制,又将党、政、团、教等各方面力量组合起来,形成合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2.师资队伍保障

保障师资队伍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足够的数量,不能让一个教师教好几百乃至上千名学生,不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将做不到精心指导学生;二是不用或少用兼职教师,因为他们自身都有一摊子工作,不能将全部精力都投放到教学中来;三是要经常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只有经常培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要。

3.经费保障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经费。例如: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学生在实践中的各种费用等等。如果没有必要的经费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将寸步难行。所以,一定要确保经费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顺利开展下去。

4.基地保障

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稳定的实践课教学基地,这些基地可以是学校的附属单位,同时各高校要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面向社会建立稳定的实践课教学基地,“这样可以使实践课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稳定性、规范性、准备性和高效性,避免临时性、盲目性、混乱性和低效性”。[3]

参考文献:

[1][3]许宝林.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教学质量的提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第75页.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

本研究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方面入手,以5所北京市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均值比较三种方法,对大学生去民族博物馆旅游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1)大学生的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可以概括为“求知“”娱乐”“合群”和“展品”四大类,其中“展品”动机最为强烈;(2)月消费水平、家庭背景、大学前的参观经历三个变量在旅游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年龄、专业等差异性不明显;(3)制约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的因素分别为缺乏时间、缺乏亲友陪伴、博物馆缺陷等等。研究为我国民族博物馆的营销和市场运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博物馆参观;旅游动机;抑制因素

旅游动机是推动和维持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原因和直接动力。目前国内很少针对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的研究。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北京大学生去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的分析,为博物馆旅游的规划、开发和营销等活动提供依据。

一、文献综述

国内旅游动机相关研究的文章最早见于1985年学者沈玉清对旅游动机的理论阐述〔1〕。对旅游动机的研究特点如下:

(一)研究文献的统计学特征国内相关研究始于1985年,研究数量偏少,但呈上升趋势。以“旅游动机”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搜索,1985—2015年,国内研究旅游动机的文献达2603篇。1985年沈玉清在《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上发表的《旅游动机初探》,是中国大陆最早关注旅游动机问题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共58篇,是旅游动机研究的起步。自2000年始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且增速明显。2013年共发表300余篇,达到顶峰,随后相关研究热度稍减,数量呈下降趋势。总之,论文研究较多,专著较少,研究对象多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居民或重要旅游地游客的旅游动机上。研究类型多元,个案研究与总体状况描述并存。描述性、解释性研究多于预测性、评估性研究。研究方法多采用统计学方法,而国外自2000年论文多采用的结构方程模型在中国大陆尚少有涉及。

(二)研究文献的内容分析1.国内外旅游动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分类研究,二是形成原因和过程研究。1935年,德国学者格理克斯曼〔2〕将旅游动机分成了心理、精神、身体和经济四类。麦金托什(McIntosh,1977)〔3〕也提出四类旅游动机:生理、文化、人际以及声望。1950年,日本学者田中喜一〔4〕将旅游动机分为经济、心情、精神和身体四种动机。而澳大利亚学者波乃克(P.Berneker)〔5〕将旅游动机分为:修养、文化、体育、社会、政治、经济六种。美国学者奥德曼〔6〕提出八种旅游动机分别为:健康、好奇、体育、寻找乐趣、、专业或商业、探亲访友、自我尊重。托马〔7〕将旅游动机具体分为18种,如表1所示。李忠文等〔8〕采用聚类分析将娱乐场赌徒的旅游动机分为社交/学习、挑战、逃逸、胜利四类。帕克等〔9〕将乡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为家庭团聚、被动参与、学习与娱乐等。麦克琪〔10〕等将饮食旅游动机分为一般动机(社交和休闲)与特殊动机(如拜访餐厅、品尝美食)。安娜〔11〕研究了塞浦路斯的特罗多斯的乡村旅游,发现旅游者不同程度上认同了是出于对乡村环境的欣赏和参与乡村活动的动机。旅游动机可根据动机的横向与纵向来分,以横向划分的研究较多。国内横向分类具有代表性的有邱扶东(1996)〔12〕,把旅游动机总结为身心健康、怀旧、文化、交际、求美和从众。孙喜林等(2002)〔13〕提出健康、娱乐、好奇探索、审美、社会交往、、商务八种旅游动机。张晓燕等(2006)〔14〕主张自驾车旅游者的动机分为显性和隐性。吴普等(2007)〔15〕总结影视旅游的主要动机为印证与见证,扩大生活空间,寻找有意义的地方。吴丽云(2006)〔16〕、孙雪梅(2012)〔17〕通过对影视旅游动机进行实证研究,细化了影视旅游动机的分类。甘露等(2010)〔18〕对汶川地震后到四川旅游的国内游客按动机进行聚类,划分为观光游览、公务或商务、地震旅游和多重动机。赵振斌等(2011)〔19〕根据网络文本分析出太白山背包旅游者的动机。孙梦阳等(2012)〔20〕总结出为追求审美与历史、文化和教育的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憩者的三大动机。梁江川(2013)〔21〕运用因子分析方法,认为影响入粤旅游者目的地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四种类型:放松型、家庭型、享乐型、文化型。郭安禧、黄福才(2013)〔22〕研究认为主要有四种类型影响了厦门市,包括娱乐动机、声望动机、休闲动机和文化动机。郭磊等(2015)〔23〕以中小城市居民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旅游动机大致包括:身体和工作动机、情感和交际动机、观光和文化动机以及好奇心动机,其中又以身体和工作动机为居民的主要旅游动机。而根据纵向分类的主要有张卫红(1999)〔24〕,将动机由低到高排序分为放松、刺激、关系、发展和实现,发现放松动机居首。苏勤(2004)〔25〕、唐勇等(2008)〔26〕也证明了休闲是重要动机。刘啸(2013)〔27〕利用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将旅游动机看作是一个典型的黑箱,按旅游行为指向将动机分为三个维度。恋旧追忆型与追赶时尚型为一维下的两种典型。广识博望型与自由释放型为二维下的两种典型。三维则主要有冒险征服型与幻境探幽型两种典型。目前大多数研究者都倾向于根据旅游者的人口学特征来进行旅游动机划分,逐渐从“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印证”,覆盖面不断扩展,剖析也更细化深入。2.旅游动机形成原因及过程。1977年,戴恩(Dann)〔28〕在对旅游动机的研究过程中,应用托尔曼的观点并由此产生了“推—拉理论”,并被广泛运用于旅游动机的形成原因及过程研究。他将旅游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认为内在动机包含以驱力为基础的情感(推因素),外在动机包含认知(拉因素)。努斯〔29〕认为价值观对动机有直接影响,决定着动机性质、方向和强度。古森斯(Goossens,2000)〔30〕在解释动机的产生过程中使用享乐旅游动机模型,该模型又称为“倾向—刺激—反应模型”。金(Kim,2006)等〔31〕采用新环境范式模型发现人们的环境观对旅游动机有显著性影响。同时,一些国外的政府机构通过组织调查,对旅游动机进行了相关研究,但都比较琐碎,缺乏系统性。我国目前的研究主要靠引进国外模型套用分析,旅游动机成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娄世娣(2002)〔32〕认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服务、促销以及旅游创新等是旅游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付邦道(2003)〔33〕认为要从分析旅游地与客源地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入手,注重旅游形象的策划推广,并以此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林传红(2006)〔34〕主要从政治、个人与社会两方面对红色旅游动机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杨卫东(2003)〔35〕认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对国人的旅游动机有重要影响。胡敏(2012)〔36〕等研究在重大事件(如奥运会)影响下,入境游客旅游动机因素主要有限制性因子、社会心理因子和文化教育因子,其中社会心理因子和文化教育因子与奥运会显著相关。“推—拉理论”近年很受欢迎,陆林(1997)〔37〕、刘昌雪(2005)〔38〕等纷纷引介或应用该理论。

(三)大学生旅游动机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角度、研究内容、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相对成熟,这对中国大学生旅游动机的研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凯尔(Carr,1998)〔39〕分析了464位新西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假期决策和购买过程,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时间,消费行为。金〔40〕对比了亚洲大学生和美国国内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提出了刺激旅游动机的方法,总结了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日本学者铃木由美子〔41〕比较了加拿大学生和中国学生前往日本旅游动机的异同。在中国知网以“大学生旅游动机”为主题词进行检索,自1995—2015年共有170条检索结果。李丽梅等(2000)〔42〕提出大学生动机具有多样性,但以精神动机和交际动机为主。金平斌等(2004)〔43〕认为身心健康、求美以及文化是大学生的主要旅游动机。杨瑞等(2007)〔44〕将大学生旅游动机分为六大类型,分别是:从众与购物型、缓压与归属型、娱乐与情感型、实践与访友型、交友与追星型和探险与猎奇型。张金玲(2008)〔45〕发现情感动机也是大学生重要的动机。杜继淑等(2010)〔46〕将旅游动机分为学习型、文化型、交际型、康体型、声望型,其中文化动机仍是“90后”大学生的主要动机。邹开敏(2007)〔47〕将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分为放松和求新、炫耀和逃逸、随众和交流以及友谊和归属。万先进等(2014)〔48〕基于内容分析,将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归为文化动机、从众动机、交际动机、缓压动机、猎奇动机,成本动机六类。张姝(2015)〔49〕认为在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中,审美、愉悦与情感性动机占据了主要部分。目前我国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研究主要从旅游行为入手,选取旅游动机、旅游消费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探讨。有学者研究大学生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形式的行为特征,对相应产业的产品设计和市场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博物馆旅游动机研究麦克林〔50〕认为多数博物馆旅游者的主要动机是增加知识面从而丰富生活阅历。米里安和约翰〔51〕采用梯级洞察法在对城市博物馆旅游动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营销战略。布兹〔52〕以伦敦科学博物馆游客的特征及构成为样本进行研究,认为不同游客群体对博物馆有不同的需求。弗莱明〔53〕认为“门槛恐惧”是阻碍人们产生博物馆旅游动机的原因之一。巴特利特和凯利〔54〕发现青年观众认为博物馆枯燥、说教味重,专注于过去而远离现实。莫赛瑞和鲁索斯〔55〕通过移动位置感应技术了解社会群体的不同动机。我国博物馆旅游动机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中国知网上以“博物馆旅游动机”为主题词进行检索,1995-2015年相关研究只有36篇。项隆元(2002)〔56〕从需求角度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观众参观博物馆最主要的动机已成为娱乐性需求。黄晓宏(2003)〔57〕从观众心理的角度将博物馆游客的动机分为四种,分别为:寻求研究资料、获取相关知识、接受传统教育、亲身体验娱乐与休闲。王学敏(2003)〔58〕认为目前游客的需求变化体现出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娱乐化的趋势。洪艳(2006)〔59〕将博物馆游客的旅游动机简单地分为学习动机和非学习动机。刘丽(2008)〔60〕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城市居民的博物馆旅游动机主要是放松、实现、关系、发展,而博物馆的吸引力与放松动机和关系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刘珺(2009)〔61〕认为主要动机有探奇求知、教育提高、专业研究、放松身心、提高声望四类。研究表明,博物馆游客的主要动机是休闲与娱乐,游客对娱乐和知识需求的多样化是目前博物馆市场变化的趋势。向丹阳(2012)〔62〕以旅游者对731部队遗址的认知程度以及参与黑色旅游的主要动机,最终提取出体验与社交、教育与历史、好奇与放松和纪念四个因子。本研究以民族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对此类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动机进行了探索,拓展了旅游动机的研究领域,对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提升民族博物馆对潜在旅游者的吸引力和服务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研究选择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为主)、中央民族大学(人文社科为主)、北京科技大学(理工科为主)、中国地质大学(理工科为主)、北京城市学院5所北京市高校(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资格的民办综合性高校)。调查以在校本科生为对象,覆盖文、理、工、体、艺五大类专业,涵盖了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

(二)问卷设计问卷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大学期间参观博物馆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采用5点里克特量表,分别调查学生的旅游动机及其制约因素。第四部分是人口学基本特征。在大学期间有参观民族博物馆经历者回答一、二、四部分,无参观经历者回答第一、三、四部分。问卷于2014年3月16-17日预测试后加以修改定稿。

(三)调查过程研究者于2014年3月19-27日先后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城市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共发放问卷242份,回收有效问卷为223份,有效率92.1%。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用SPSS(19.0forwindows)进行分析,结合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方法等。

(一)人口统计特征描述在研究使用223份有效问卷中,性别比例较为均衡,男生占53.8%,女生占46.2%。大一学生占23.8%,大二学生占18.4%,大三学生占31.8%,大四学生占26.0%,比例较为合理。专业构成中文科生占43.0%,理科生占20.6%,工科生占34.1%,而体艺生占2.2%,文科生有点偏多。年龄16-18岁的学生占8.5%,19~21岁的占51.6%,22~24岁的占35.4%,25岁以上的占4.5%,较为符合实际情况。月消费400元以下的学生占4.5%,400~700元的占23.3%,700~900元的占30.5%,超过900元的占41.7%,符合北京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来自华北地区的学生占29.6%,来自华南地区的占3.6%,来自华东地区的占22.0%,来自华中地区的占17.9%,来自东北地区的占5.4%,来自西北地区的占10.3%,来自西南地区的占11.2%,华北、华东和华中学生相对较多,与现实一致。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参观博物馆的次数,0次的占26.0%,1次的占14.4%,2~3次占34.5%,4~5次的占14.8%,6次以上的占10.3%。上大学前参观过博物馆的学生有54.3%,没有参观过的占45.7%。

(二)博物馆旅游动机的因子分析1.信度分析。本研究设计了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的9个指标(对展品感兴趣、增加知识,丰富经历、同学或朋友相约游玩、休闲放松、提高文化水平、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学术或者研究需要、门票相对低廉、对博物馆的偏爱),要求受访者根据自身情况对博物旅游动机从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完全同意)进行选择。本研究采用了克朗巴哈(Cronbach’sAlpha)琢系数对9个博物馆旅游动机项目进行总体信度分析,得出琢系数为0.710,高于基本信度要求。2.因子分析。通过对9个旅游动机的指标均值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的认知程度较高。其中“对展品感兴趣”的认知度最高(M=4.31),其次为“增加知识,丰富经历”(M=4.22)、“同学或朋友相约游玩”(M=4.06);然而对“学术或者研究需要”“门票相对低廉“”对博物馆的偏爱”的认知度比较低,分别为3.26、3.14和3.05,属于中立的态度。对9个博物馆旅游动机的认知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要求各个指标间应具有相关性。由表2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的观测值277.957,相应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说明指标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中,KMO值为0.727。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经过5次迭代后收敛,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根据表3-5可知,前2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大于1,但他们的累积贡献率仅为47.407%,故将第3、4个公因子加入,此时累积贡献率达68.238%,即约68.2%的总方差可以由4个潜在因子解释。根据表3旋转因子负荷矩阵可知,其中的9个因素被萃取出4大因子。通过旋转成分矩阵分析可知,每个因子中都涵盖了大于0.5的各个指标变量,说明研究因子分析在共同变量提取上获得的结果比较理想。本研究依据博物馆旅游动机的指标和研究构思的初始设计,并结合大学生心理,分别对4大因子进行命名为“求知动机因子“”娱乐动机因子“”合群动机因子”“展品动机因子”。

四、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及制约大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的因素如下:第一,因子分析所归纳的大学生博物馆旅游动机,分别是“求知动机“”娱乐动机“”合群动机”“展品动机”;另外,通过对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各指标得分均值的比较,“展品动机”(M=4.31)是大学生民族博物馆旅游的主要动机。第二,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人口统计因素下的大学生的民族博物馆旅游动机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对性别和大学前的参观经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得出,性别与“求知动机“”娱乐动机“”合群动机“”展品动机”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跃0.05)。而大学前不同的参观经历则在“求知动机”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sig=0.014<0.05),具体表现在“学术或研究需要”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对博物馆形成的偏爱”方面,上大学前有民族博物馆参观经历的比上大学前没有的在这两项表现更为强烈。此外,上大学前参观民族博物馆5次以上的“,展品动机”最强烈(M=4.73)。上大学前和“亲朋好友”参观过民族博物馆的学生在“娱乐动机”方面表现更为强烈。在年级、专业、年龄、地区、参观次数上得出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跃0.05)。而月消费在“求知动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30<0.05),具体是“门票价格相对低廉”方面,其中月消费400元以下的学生对在这方面表现最为强烈(M=4.50),月消费900元以上的在这方面表现最不强烈(M=2.99),月消费越低的对门票价格越敏感。不同家庭背景下的大学生仅母亲职业在“合群动机”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sig=0.049<0.05),母亲为“工人”(M=4.17)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M=4.00)的表现最为强烈,而母亲为“家庭主妇”的大学生(M=2.00)表现最不强烈。第三,均值比较发现,制约大学生进行民族博物馆参观的最大因素为时间(M=3.64)。大一和大四年级的学生、工科类的学生态度最为强烈。第二因素是受到身边亲友的影响(M=3.12)。往下依次是民族博物馆讲解服务差、内容吸引力不足、餐饮休息设施和服务的缺乏。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如下:第一,设立免费开放日或发放免费票,为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提供方便。第二,增加前期参观经历。因为调查结果显示,有参观经历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民族博物馆求知的旅游动机,且参观次数越多越有亲切感。第三,完善服务设施并提高服务水平。国外发达国家的博物馆设计一般都比较人性化,不仅参观、休息方便,餐饮服务还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收入。发达国家的博物馆一般都设有多语言讲解服务器和具有专业化知识的讲解员,让游客根据需要选择。样本选择只限于在北京的五所大学,样本选择类型和数量有待扩展。问卷采取定点随机抽样法,样本人群比较集中,其代表性有待改进。问卷发放数量相对较小,大概达到700份是研究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会更加准确。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地方史教学 大学生人文素质 《广东近现代史》

现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高等学校四年制本科生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再开设一门类似于《广东近现代史》这样的地方史课程是否有必要?甚至有人会说已经开设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管近现代地方史以什么课程性质开设都是一种重复。

笔者认为,《广东近现代史》绝不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重复。从开设意图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其主要目的是对全体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意识形态倾向。《广东近现代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为培养目标,在内容选取上注重地方特色而避免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微型仿造品”或是“脚注”,并以公共任选课开设,让全校学生选修。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地方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地方史贴近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对近现代中国史有一定的了解,但这些知识大多是宏观叙事,对地方史的讲述很少。由于宏观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共鸣,无法提高他们探寻、思考历史的兴趣。“人们感兴趣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不完全了解的东西”。[1]学到故乡的历史时,学生就会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因为每个人都有热爱家乡的情结。

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若只知道“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不知道自己祖辈父辈的兴衰荣辱,不了解自己出生省市的历史人文,就不算受过真正的史学教育。为大学生开设一门贴近他们生活的课程是必要的也是受学生欢迎的。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学生通过学习地方史了解本省本市的人文历史,既能为进入当地社会准备背景知识,又能增强大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归属感和凝聚力。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2]由此看来,学习地方史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综上所述,在高校开设地方史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地方史内容多元化,能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笔者在《广东近现代史》课程内容的选题角度上,尽量避免重复宏观历史叙事,在选题上着重宏观事件中的细节,以此为切入口,以小见大。如讲到广州十三行贸易时,笔者选取“洋商在广州的生活限制”这一个细节为切入口,一方面是因为内容比较有趣、生活化,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通过对历史细节的研究,分析鸦片战争前中西方世界观差异的能力。又如讲述三元里抗英时着重讲述三元里抗英传说的建构,让学生思考为何中国史书或文人笔记中对歼灭英军数目的记载越往后越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跳出狭隘民族观念看待历史、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出发同情理解历史的能力。

《广东近现代史》选取内容涉及面广,囊括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族群等内容。譬如政治事件涉及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中日战争、辛亥革命、国民战争。文化教育有基督教、佛教、岭南建筑、粤剧、民国大学教育等内容。著名人物有洪秀全、孙中山、郑观应、康有为、黄遵宪、张竞生等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学者。族群变迁有客家人与太平天国运动、下南洋等。内容包罗万象,地方史作为一门人文课程,其本身教学资源就相当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三、教学与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避免应试教育

针对丰富多彩的内容,我们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综合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除了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笔者所在的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坐落于广州增城,离广州市区很近,学生可参观的人文古迹很多,如五羊雕像、沙面欧式建筑群、陈家祠、圣心大教堂、光孝寺、城隍庙、万木草堂、黄花岗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中山大学等。通过对历史古迹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考察报告,“锻炼学生用眼动脑的功力、写的技能,低层次的有抄录、摘记和随记等资料的整理,高层次的有编纂”。[3]

地方史教育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目标,如采取呆板的考核方式,出一份试卷,让学生做题考试,学生考完试就忘记。出题考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效果不好,因为期末可“背多分”。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必将严重影响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笔者在《广东近现代史》课程的考核上采取多种方式。或以学生参观、调查历史古迹撰写的考察报告考核学生,或鼓励学生对家乡的名人、长辈做口述史料收集,或以撰写小论文考核学生。通过写作历史文章取代命题考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比任何命题考试都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考核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写作论文的形式代替命题考试时,教师对学生选题的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广度上必须给予一定时间的指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切忌今天布置任务,后天就要求上交写作论文。[4]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1991:59.

[2]蔺子武.简论地方史教学[J].兰州教育学报,1989,(1):50.

[3]蔺子武.简论地方史教学[J].兰州教育学报,1989,(1):49.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7篇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他们的大学生不仅要做毕业论文,而且要花费大学四年级整整一年的时间来完成毕业论文。本人于2000~2004年,在日本的大学从事研究工作4年多,对于日本大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耳濡目染,特别是在大学生毕业论文方面,切身体会到日本大学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1.时间安排及导师选择

日本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一般是在大四进行的,整整安排一年的时间来完成。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选择则是从大三的下学期开始,一般是由导师对自己研究室的情况做报告,特别是要对研究室所承担的课题和成果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学生在听报告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相关的研究室参观,与研究室的教授、研究生等进行交流,然后提交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选择申请。则由系里出面统一权衡,与学生选择较多研究室的导师及学生商谈,将部分学生调整到其他学生选择较少的研究室。

2.课题选择及课题指导

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课题一般都是由导师给定的。课题可能来自于导师当前所承担科研课题,也可以是导师的“萌芽”课题,也就是具有一定探索性的课题。导师当前所承担科研课题,一般已经有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承担,本科毕业生则分担研究生任务中的部分子课题。做这部分课题的学生一般由相关的研究生来具体指导,导师只负责把握大的课题方向。而导现的“萌芽”课题一般是导师最近新形成的课题思和构想,比较具有挑战性,需要导师和学生之间密切沟通,及时发现和解决论文进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所以导师在承担这类课题的学生身上会花费更大的精力进行指导。

3.课题进行及课题完成

进入大四,学生马上到相应的研究室做毕业论文,由导师指派研究生给学生介绍研究室的规章制度、基本的实验操做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使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研究室的工作。学生每天必须到研究室上班,一边做实验,一边查阅资料,了解和学习有关课题的背景知识。一般在进入研究室后4~7周提交开题报告和实验方案。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一年中还要参加研究室每周一次的研讨会(seminar),这种研讨会是由研究室全员参加的,包括教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每周有3~4名学生在研讨会上介绍最新的英文论文或自己最近的研究结果,每人发言15~20分钟,每一位参加者都可以向发言者提问质疑,大家充分发言后,教师再提出指导性的意见。通过研讨会,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对课题指导性的意见。通过研讨会,导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验进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而学生则可以从其他学生的报告中学到很多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知识。而且,学生通过自己做报告,一方面可以理清研究课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归纳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4.毕业答辩及论文提交

日本大学生毕业是在3月份,所以毕业论文答辩一般安排在3月初进行。根据具体情况,相关专业的学生分在同一个会场答辩。在正式毕业答辩之前,一般都在第一学期末安排中间答辩,在毕业前的2月份安排预答辩。学生对每一次答辩都非常重视,他们将所讲的内容做成Powerpoint文件,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研究室的研究生、老师和指导教师会针对中间答辩和预答辩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学生根据这些意见对毕业论文进行必要的修改。在正式答辩前的2~3周,学生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交给导师,系里将全体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整理装订成论文集,下发给每一位毕业生和导师,也作为系部存档和对外交流的资料。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大学生

开展形势与政策课是要培养大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完善自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研社[2004]13号)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开阔胸怀视野、培养责任感和大局观十分重要的途径。”

一、加强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独立学院开展形势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清形势,理解政策,确立正确的奋斗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把握形势,增强信念。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地位日益凸显。放眼世界,国际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想不断涌现。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社会现象千差万别,只靠大学生很难把握形势,辨别是非,去伪存真。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能够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学会冷静、全面地看待社会热点、敏感话题,鉴定信念,端正人生态度。

二是认清国情,明确责任。当今时代,我国面临着严重的意识形态的侵蚀,敌对势力策反活动无孔不入,西方各种利用合法外衣实现政治目的的渗透增多,识别和应对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各种社会思想、社会势力犬牙交错,此消彼长。面对复杂的新形势,它用马克思理论武装学生,用中国化的成果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社情、民情,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明确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与肩负的社会责任。

三是提高素质,自觉成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但稳定性差、易动摇、思辨能力较差。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一方面能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形势变化,具备洞察形势科学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要帮助大学生形成高瞻性的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最终是要大学生用自己所学原理理论为自我发展、自我成才服务。

二、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

不少独立学院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当作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来看。过分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教学,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不够,更谈不上对它的研究和思考。同时,部分独立学院各部T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部门过多,且没有统一明确的工作分工和管理责任。

(二)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当前不少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上课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辅导员、院系书记,他们或是理论知识完备,或是学生工作经验丰富,或是管理经验居多,但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一、他们琐事较多,教学效果难以保证。二、教学内容陈乏。部分老师教学时实际案例较少,空话套话较多,讲解缺少深度和广度,也缺乏亲和力和感染力,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空乏,上课基本流于形式。三、教学方法固化,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惯于理论灌输,不问学生需求,一味填鸭式教学方法,导致缺少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交流,使课堂枯燥无味。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教学时间没保障,部分高校课时安排不够,这间接导致学生和任课老师不重视的怪现象。二、大班教学效果较差,该课程组织以年级为主,安排大班教学。三、考核方式不合理,成绩考核以期末小论文为主,进行实际调查研究思考的很少。但提交论文不能真实、准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完成基本上以网上查询为主,随意拼凑或找本书抄一篇小论文蒙混过关,导致雷同的论文比比皆是。

(四)学生学习认知不高,学习动力不足

对于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与意义,独立学院大学生并不否认,但学生学习认知不高,认同感不强,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究其原因,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缺乏主导价值观,功利性很强。二、觉得大学期间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形势与政策教育为一般任务,无需过于认真。三、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新闻和上网等途径关注国内外新闻,不一定要通过课堂的课程学习就能学习到多方面的信息;四、一些学生纪律性不强,宁愿花大量时间在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兼职、课外活动上。五、即使按时上课的学生有些是为了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或迫于上课老师的点名才去上课,导致形势与政策教育形势不容乐观。

三、加强民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措施

针对该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应采取有效措施从大学生自身学习和课程建设方面,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制度

1.认识到位,健全组织,保障到位

独立学院需要坚持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要务,服从服务于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希望,能否树立正确的信仰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个人的发展。当前部分大学生仍然处于信仰的迷茫期,没有明确的信仰追求,存在着诸多迷茫与困惑;也有些学生信仰不够坚定,没有形成强大的内部驱动力。从学生角度看,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首要任务就是要帮学生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信念,约束自我。

2.加强师资建设

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是提升独立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关键。首先,学校要重视教师素质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教师队伍。其次,加强师资结构建设。要坚持走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聘教师相结合的道路。再次,加强师资培训建设和加强教师科研能力。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学习、进修。最后,加强师资资金保障建设。要充分考虑这门课的特点,合理安排老师的工作量。

(二)加强教学实践

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性很强,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还要让学生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使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利用学生社团、学生会、党总支等学生团体,组织与形势与政策课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或社会活动,如支教、三下乡等。

(三)优化课程设置

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设计好形势与政策课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二是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三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1.合理安排课程

首先是学时有保障。严格按照要求,满足学习的学时要求。其次是课时能保证。安排合理恰当的上课时间、上课形式。再次是教学有成效。结合小班教学,以自然班为单位安排课程。

2.充实课堂内容

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重大时事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社会热点问题剖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形式感发展而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一是要选择好教材,收集参考资料,建立资料库;二是每次授课的选题一定要精心安排,重点选择近期对社会经济、政治有重大影的、全社会及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授。

3.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多样化、网络化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形势与政策教育内容,增强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感染力。适当组织学生收看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形势。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感染力强。在教学中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核。

1.课堂讨论

一是在写论文基础上,确定专题,由论文优秀者发言进行讨论;二是教师拟定讨论题,由学生选定或者教师指定发言者,要求事先做好提纲。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可以即兴发言,作补充或进行辩论,通过学生积极思考、探讨问题来给予评分。

2.参观考察

有机会地组织学生深入到社会的实际进行学习、参观考察和调研活动。考察前要对学生提出要求,讲清考察的目的和意义,布置若干问题进行思考。考察后,对考察所得的收获进行总结,写成调查报告或学习体会,召开讨论会、交流会,教师通过参观考察结果给予评分。

3.撰写论文

由学生在教师指定的选题范围内选作一题,要求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分析和说明问题。教师通过论文的撰写情况给鱼评分。

(五)培养学生学习意识,构建学习模式

针对学生学习认知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务之急是要突破传统学习模式困境,构建起学生培养自我学习意识,增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效果。

首先,要形成学习需要。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至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既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有需要的补充学习,也可以结合国内外时事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次,转变学习动机。将消极被动型的学习动机向求知进取型和兴趣爱好型转变,积极主动地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与思考,学会放远眼光,在主观意识上拥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参考文献:

[1]许青.关于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3月第二期:138―141.

[2]宋修静,牛志强.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现状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24):94―96.

[3] 文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与思考[J].实证研究,2007(19:52-56.

[4] 刘怀.对提高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效性的探讨[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102-105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9篇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创新性科研实践

创新性科研实践是培养高素质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毕业论文等,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低年级学生创造机会进入教师的课题组从事科研工作。实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由于只有优秀学生才会被导师选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样,优秀的教师才会被学生选中,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2~3年的培养,学生毕业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设立大学生科研技能训练计划(SRTP)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并组织实施完成科研项目,提高科研技能和水平。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校期间创新性科研实践的最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学校实践教学的水平。抓好学生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等,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及考核制度,提高毕业论文的水平。

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第10篇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创新性科研实践

上一篇:大学生时间论文范文 下一篇:本科学员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