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18:10:01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 评优评奖 激励策略

1.高校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的作用

1.1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从评优评奖目的来看,评优评奖是为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的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因此,其设应该起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操作不当,便会对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挫伤落选同学的自尊心,使一些未评选上的学生产生低期望效应,自暴自弃,认为反正自己与奖项无缘,而丧失对参与评选活动或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从激励心理来看,各奖项的设立和评选对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这不仅使对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生活上的负担。根据大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增强该项工作的教育激励效应,让其真正达到激励大学生的作用。

1.2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

根据评优评奖的规则标准以及最终是否能评到奖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在评选过程中,学生认真对照评选标准,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这样,评优评奖便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并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作用。

1.3引导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整个评选过程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让学生从中学习公正客观的态度,不拉选票、不弄虚作假,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荣誉,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通过评选,让学生明确学校激励什么,抑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看重什么,忽略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和认可的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从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去完善自己。

2.高校评优评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学生重复获奖问题突出、获奖面受限

尽管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设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励,如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伍达观奖学金等,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都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上评选,学习成绩似乎成为了评选的唯一重要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奖励金额较高的奖项,严格设定学习成绩,而学生成绩在一定时间内是具有稳定性的,获奖名额受比例限制,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基本会保持不变,这使得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重复获得各种奖学金,而其他学生无缘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获奖面。另外,由于评奖评优工作中没有明确规定不得重复评选,有的学生就坚决要求兼得奖项,从而导致在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纠纷或矛盾。这使得评优评奖工作看似激励表彰了优秀的学生,却在本质上使得学生忽略了为人处世、集体利益、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利益心,这样的结果违背了评优评奖的初衷,而这些问题将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评优评奖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单一价值观

在评选过程中,评优评奖的标准过于看重学生成绩,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和奖学金,放弃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放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放弃了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好了一切就好了,形成了一种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这与社会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和需要是不相符合的,如果学生没有认识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往往会很受挫。

2.3评优评奖机制不健全,影响评优结果不全面

评优评奖标准应全面考虑学生在学校里的各项表现,如参加活动情况、上课考勤情况、宿舍内务情况、综合学习以及各类事件记录情况等,而往往我们的学生系统只能反映学生的成绩情况,对于其他情况却无从得知,这必将导致在评选过程中评选标准单一的现象,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综合考虑,但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真正的“综合”评判,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这使得该项工作的结果导向有失偏颇,无法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评优评奖工作中的教育激励策略与方法

3.1全员激励,限制重复获奖,扩大学生获奖面

评优评奖决不仅仅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学生的大事。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自身的评价外,还应充分考虑同学老师的意见,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评比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根据“雪中送炭,而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应该明确规定学生获奖的次数或者金额,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也得到相应奖项,进一步扩大获奖面,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一味地盯着奖学金而忽视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优良品德。

3.2评优标准多元化,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生群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或强项,因此,评优原则设定也应多元化,奖项类型应该丰富,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评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获得奖励,体会被认可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前面分析,评优标准如果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单一,会严重误导学生的价值导向,而就目前市场需要看,在校大学生是否能获奖、评优已经关系到能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优秀程度和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评优规则将对学生自身价值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会将评优条件等同于市场认可条件,因此,学校评优应充分结合市场需要人才的标准进行标准设定,除了考虑学习成绩外,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品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为人处世态度等,并且以最终的综合情况评定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在大学期间也应注重自我修养与综合能力也的培养。

3.3完善学生系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全面记录学生信息

针对学生系统只能单一反映学生成绩情况这一问题,评选过程无从判定学生的参加活动情况和考勤情况等,这样评选出的结果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了。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系统,全面记录学生日常在校情况,如考勤、各项活动参与、宿舍内务情况、获奖情况、专业证书获得情况以及一些事件反映等等,将这些情况都作为评优评奖时的考评条件,通过评优标准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学院增设补充奖项

因为学校各项奖项均设定了一定的比例,有的奖项要求条件高、指向性强比例小,设置的奖项有限,因此,为了扩大获奖面,针对大学生渴望被认可这一心理特点,建议各学院自身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特长条件增设一些奖项,如应用技术学院近两年来设立了“大昌优秀学子激励基金”,从各角度各方面分别设立了“科技创新奖学金”、“体育之星”、“才艺之星”、“职业技能奖学金”、“自立自强奖学金”、“优秀团队奖学金”等奖项,这样的做法,补充了学校层面设置奖项的局限性,多角度考察学生,结合学生不同的特点设奖,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激励带来的成就感,进一步强化了评优评奖的激励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量化考核 评优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07-02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时期,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评优的决策难度也大大增加。培养大学生已不再只是注重其考试分数的多少,成绩的高低。很多情况下评价一位学生是否优秀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能力。评优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引导和 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立志成才、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深远的影响,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评优操作不当,不仅起不到榜样作用和激励效应,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做好评优工作,不断完善学校培养各方面人才相配套的评优激励机制,对于高校来说尤为重要。

1 评优在高校学生教育中的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等院校工作全局中有着重要地位。客观、准确评价大学生的德育状况,是推动高校思想工作现代化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正确行为如果长久得不到强化,就会自然消退。高校实施评优奖励,是通过对人们的正确行为给以肯定、奖励,来达到激发人们更高、更强的行为的目的,同时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可以通过榜样导向作用使学生明确奋斗目标和要求,力争上游、见贤思齐、积极进取而得到提高。从这方面的意义来说,评优是管理工作系统的重要推进器。它具有目标激励、感情激励和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等功能。

评优工作是高等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一,也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激励方式。评优工作它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学校、家长、提供了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现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而此项工作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受到广泛关注,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评优工作能否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获得学校和社会的客观的评价,还影响着学生的竞争态度,更会影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论是从促进学生个人发展还是从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角度来看,评优工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评优工作难度却在逐渐加大: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同学之间难分伯仲;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评优的结果越来越重视,也加大了评优工作的难度。

量化考核是指把考核的各项指标进行分解,确定权重后,分别给予不同的分值。将指标量化后,在考核评定时,把学生得到的各项分值相加,最后的总分就是其考核成绩。通过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达到以制度和章程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争做先进个人的目的。因此,评优工作需要一个客观量化的具体评选依据和一个真正的公平、公开、公正的评选过程,而不再是口头的承诺和评审人的主观意识,评优的标准也不再是抽象的条条框框。

2 实行量化考核的优点

量化考核一种将被考核人员的各项考核因素进行定量计分,通过定量计分获取考核结果的考核方法。笔者所说的评优是指将学生在校实践和社会实践,如在校内的各部门组织担任职务、参加活动、科技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寝室生活卫生、日常表现等,把学生工作所涉及的各方面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再把每一类细分为一个个小项,并对根据每项指标的权重赋予分值,同时根据完成情况和效果赋予分值等级。在对学生考核评定时,将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分数呈现出来,达到一目了然的量化效果。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测评方法来进行评优工作,不仅能够准确、及时、客观、公正的展示学校的育人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学生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优化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流程。此外,还能督促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机的结合,促进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和奋斗的方向,是高校评优评先工作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

综合性的量化考核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科学性。能有效消除评审人的主观意识和感情因素,客观地反映被考核人员的真实情况;二是简易性。判断简便明了,计算容易性可行,简化了评优工作流程;三是可靠性。用具体数值给出结果,更具说服力;四是可比性。便于在各文献将被考核人员进行相互间比较。量化考核是一种定量式的考核评定方式,但若能将量化建立在综合指标满足某种定性的要求的基础上,则可构建更为完善的评优体系。

如上海海洋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基本的要求为:

(1)德、体、社会实践等条件。

德:志存高远,坚定信念;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纪守法弘扬正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强健体魄,热爱生活。

体(美):积极参加各项文体活动,至少加入一个学生社团,有良好的卫生习惯,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免试者除外)。

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表现良好。科技创新: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表现良好。

科技创新:学习认真,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科技创新活动,表现良好。

(2)操行评定为优,主动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在本学年至少获得一次二等奖学金,在关心集体、为同学服务及社会工作方面业绩显著,且任职时间不少于一学期,在本学年至少获得一次三等奖学金的校、院团学干部、社团干部的主要干部。

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和条件下,能参与评优的最基本要求(定性),与量化的数据(定量)结合起来,将量化考核的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和先进班级文明评比的参考数据。如此一来,定性与定量可进行互补综合,刚柔并济,能使评优工作走出单一或对立的视野,有效克服单一定量模式或单一定性模式的视角局限与理论盲点,从而避免在高校学生评优工作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人为的偏颇和缺陷。其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定性的要求确定能参与评选学生基本综合素质的基准线;第二,对被考核者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平和平等性,增强了工作过程和流程的透明度;第三,对被考评学生的能力以量化描述,有凭有据,具有说服力;第四,在被考评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桥梁;第五,数量化考核的无声监督,有利于制止不正之风。

3 实行量化考核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建立科学规范的学生考核评优体系需要融能力、知识、素质三位一体,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激发学生潜质。高校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大胆摸索实践,探索出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科学规范、合理且适于操作的学生量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素养。而且因为评优工作和量化考核结果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在建立相关考评体系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避免变成为考评而考评,偏离考评的本来目的。

3.1 完善评优考核指示体系,合理量化评优因素

纵观各高校的学生工作考核评优体系,细致地考虑了与学生工作相关的每一个环节。用密的考核体系来规范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对管理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按照考核评优条例一项项认真落实,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有专人对评审过程和相关材料进行检查,这种看似严密的考核评优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给实际的实行带来了操作上的复杂性。而且项目完成的如果,也较难用一个数字表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的结果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工作的全部内容和完成效果以及辅导员工作的努力。如何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为了确保学生工作队伍目的更加明确,学生工作定量考核评价体系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开展工作做到有点放矢,使得管理更加高效。

其次,量化考核体系要根据规范化的管理章程来制定,量化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能促进规范化管理的有序开展。

3.2 落实各项考评信息的日常收集工作

开展评优评先工作需要对学生的日常有关表现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若日常统计管理没有保存好相关的信息记录,则会让个别有不正当竞争企图的学生有机可乘,从而导致考核评优评效果有失公平,进而影响到评优工作的顺利开展。综合素质测评会涉及到学生出勤情况、学术成果、任职情况、集体活动参加情况、志愿服务情况等相关信息,这些都离不开日常信息的收集、记录、保存和管理工作。需要相关负责老师的积极配合,使考评结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例如,学生平时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经历,要留有详实的资料记载,以便在考评计算分值有充分的依据,使学生能弄虚作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保证考评的全面和客观,保证各项考评指标量化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3.3 保证操作过程的透明化

评优考核工作的全过程都应做到透明、公开。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考核评优的相应评选条例、考评办法、具体测评方案以及评选的流程要求等,是评优前期必须正式开展的工作内容,这一步不仅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详细情况,同时也是为了下一步的评优工作有依有据地进行,在方便学生进行自评参考的同时也有利于考评期间学生间的互相监督。此外,在班级内部评选的过程中,也要督促负责执行相关工作的学生干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将评比过程和各项测评得分班级内部公开公示,接受班级所有学生的的监督。每项考核指标量化打分时,需尽量提供相应评分证明依据,如奖学金获得证书,志愿者服务证明,各组织机构任职聘书等。需严格要求每项审核,避免其出现腐败行为,对学校风气造成不良影响。

就高等学校而言,评优工作对于培养广大学生发奋图强、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及激励作用,对保持学生身心健康发挥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操作手段。笔者认为,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量化考核评优,即被评选学生在德、智、体、美满足一定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合理考虑评比因素,将各项考核指标进行定量计分,通过定量计分的方式获取考核结果的量化考核不失为一种科学的评优方法。若能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克服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困难,不但能在平时的学习上和生活上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而且也能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与平时的实践相结合。量化评优考核不仅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注入了鲜明的活力切实保证评优工作客观公正,而且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助于校园廉政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周子勇.高校学生工作量化考核体系科学性浅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S2:129-132.

[2] 袁肇珠.探讨高校评优体系――如何看待荣誉和奖金[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7:120-121.

[3] 吕光,.完善高校评优体系,促进大学生激励机制建设[J].才智,2009,12:252-253.

[4] 黄秀玲,朱文良,徐建华.浅谈如何提高高校评奖评优依据量化科学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11:197-233.

[5] 苗晓亮.从就业情况看学生评优制度[J].知识经济,2013,11:146-147.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习态度;评奖评优

在大学阶段,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大学生才能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我校,每个班级都配有一个班主任,负责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人曾担任了多届应用电子专业班主任工作,每届学生迎来送走,每年的工作都在重复,但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每年的工作又都不同。现在所担任的应用电子1001班级已经是大三年级,在做该班班主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了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有效促进“勤学好问,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的形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入学时,强调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学风包括了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效益、学习环境等各个方面。由此看出,一个人的学习态度直接反映一个人的作风,也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才。因此,在新生入学时,我就向同学们灌输要勤学好问的思想,着力消除学生中可能滋生的不思上进、不思学习等不良现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己仔细考虑怎样渡过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更不能认为上大学只为捞张大学文凭,以装点门面。在行动上,引导学生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等,坚决杜绝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等情节。强调在学习目的不能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作为现代大学生,不能只看重学习成绩,要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要重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又要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文明,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业务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风貌,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

本班级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很多课程都是实践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在实验室多动手操作。我联系了分院电子创新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对我班级新加入学生在学习中多多帮助,同时鼓励本班同学都加入到实验室的学习环境当中。由于实验室开放的时间较长,凡是没有课的时候,都可以在实验室中学习,因此,凡是加入实验室的学生,晚自习均可不参加。一段时间以后,在实验室学习的同学的进步特别显著。私下里和进步比较快的两、三个同学进行沟通,希望他们带动班级中别的同学继续加入实验室。现在,在实验室学习的这批学生,现在已经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各项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同学也是班级同学学习的榜样,营造了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二、对学生的考评工作做到最细化

学风问题不仅涉及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学生的优良品格形成问题。和学生眼前利益最相关的就是评奖评优问题,也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如果做的不够公正,很可能会打消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做好评奖评优工作,我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建立了《班务日志》,放在我办公桌上比较显眼的位置,要求副班长及时汇报班级考勤情况,团支书及时汇报班级学习纪律和奖惩情况,生活委员及时汇报班级卫生和宿舍卫生情况,我将这些情况都详细记录在《班务日志》中,并及时处理。这样,所有的情况都在掌握之中了。每次班会课上,均把上周《班务日志》中新增内容给同学做简短讲评,让同学们也对班级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期末的时候,《班务日志》中的内容都被量化进了各种评优评奖中,事先已经给同学讲过,本班对学校评奖评优中的某些细节进行了修改,如增加了教室和宿舍卫生、早晚自习的考勤等项目。增加的这些细节项目,平时记录的时候虽然比较繁琐,但是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改进学习作风。

现在各个大学都有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专门奖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班内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该类奖学金,不要自卑。但是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同学间调查和与家长联系等方式,杜绝有个别学生冒充家庭经济困难,申请奖学金。对有这种情况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另外,和部分家长建立了联系卡,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

另外,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做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人。鼓动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和分院举办的各项活动,例如新生篮球赛、足球赛、校园歌手大赛、主持人大赛、各类棋类比赛等。在篮球赛、足球赛等集体比赛中,我要求不参加比赛的同学也要都按时赶到现场观看比赛,我和同学们一起感受比赛带给我们的激动和遗憾。这样,同学们深切的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也增加了同学们的感情。

有特长的同学,鼓励在同学面前秀一把。该班级有个男生,在市校园十佳歌手选拔中脱颖而出,被同学们称为校园“情歌王子”。班级中受到他的影响,经常班中充满歌声,还有两个同学课余时间参加了吉他学习班。还有一个男生,在每年的运动会上的长跑项目中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我就鼓励同学们多和该生一起参加运动,锻炼身体,每天早晚,班中总有三五结群的同学在操场运动。课余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打羽毛球、网球,一方面锻炼了身体,另一方面在运动中也增加了和同学之间的感情。参赛的同学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增加了自信心,也活跃了班级学生的活动气氛,丰富了广大同学的课余生活。

四、结束语

良好的学风,大学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引导学生能树立远大的抱负,积极进取,注重全面发展,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中按照正确的社会规范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国家建设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2]薛奋勇.高校学风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

[3]李波涛.高校学风状况调查探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作者简介: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浙江师范大学,一个好漂亮的校园哦!但我还未来得及去欣赏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却要毕业了。

回忆在学校的生活(大一到大三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大四一开始便参加工作了,而且现在已是第8个月工作了矣),总结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吧:

综合成绩:

1、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2、大学三年综合素质总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德育总评优秀,智育总评优秀,体育总评优秀,能力总评优秀,毕业生专业实习成绩优秀;

3、2005-2006学年综合素质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4、2004-2005学年综合素质成绩排名专业第一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

5、2003-2004学年综合成绩素质排名专业第三名,获“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

创业方案活动:

6、在2006年举办的“东方前城(前城车世)”杯金华市首届青年创业方案设计大赛和青年创业项目征集推介活动中获得“最佳方案奖”;

荣誉称号:

7、2003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军训先进个人”称号;

8、进入《2007届毕业生学子英才》专刊库;

9、2003-2004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证书;

10、2004-2005学年,获校“三好学生”证书; 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

12、2004.6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四级;

13、2005.6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六级(444分);

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14、2006.5,获《高级无线电调试工》职业证书;

15、2004已通过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VB;

16、2006已通过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

课题研究:

17、2005-2006获校级课题《微分方程在交通方程方面的应用》结题证书;

数学建模成绩:

18、论文《比赛项目的排序问题》获05年“中国机电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电工数学建模全国二等奖;

19、论文《流感病毒疫苗接种的数学模型》与《楼市也疯狂》获05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邀请赛”三等奖;

20、学术论文《道路改造中的碎石运输问题》获04年“中国机电工程学会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

21、学术论文《长江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获05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一等奖;

22、论文《艾滋病疗法的评价及疗效的预测》获06年“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浙江省二等奖;

23、学术论文《工件加工排序问题》获06年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同梦杯”数学建模竞赛校三等奖;

24、学术论文《太湖流域水质评价与预测》获05年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数学建模竞赛成功参赛奖;

高等数学成绩:

25、获“浙江省高等数学竞赛省二等奖”;

26、获“浙江师范大学高等数学竞赛”校二等奖;

计算机仿真竞赛成绩:

27、2006.6参加国家教育部协同《计算机仿真》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论文题目是:《交通灯管理》,但未获奖;

28、获“浙江师范大学计算机仿真竞赛”校二等奖;

电子设计竞赛成绩:

29、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五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作品:《多功能数字钟》,获“浙江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校三等奖;

30、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电子设计竞赛,参赛作品:《发出多种声音的电子乐器》,获“浙江师范大学电子设计竞赛”成功参赛奖;

程序设计竞赛:

31、校选拔赛中,获“浙江师范大学程序设计竞赛第三名”;

学术论文:

32、2003年,文章发表在校级军训特刊上;

33、多篇数学建模浙江师范大学校级刊物上、网站等;

34、学术论文《流感疫苗接种的数学模型》在“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优秀论文评选”中被评“特等奖”,并被邀请在北京“发现杂志社”的《发现——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专刊中首次发表;

体育竞赛类获奖:

35、2005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运动会女子4*400米接力赛团体第三名”;

36、2005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运动会女子4*100米接力赛团体第三名”;

个人能力:

37、2004年,担任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班班长,相当于校协会部长职务;

38、2004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

39、2005-2006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

40、2005-2006年,担任班学习委员;

41、04年,作为正式代表参加“浙江师范大学第一届社团联代表大会”;

艺术创作:

42、获“浙江师范大学信息学院03级新生寝室文化设计竞赛”一等奖;

集体荣誉:

43、2003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在社团数学建模协会被校团委评为“十佳精品社团”称号;

44、2005作为主要贡献者,所在社团数学建模协会被校团委评为“十佳精品社团”称号;

45、2006年,作为班学习委员,所在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

业余党校:

46、2004.12,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期党校结业;

47、2005.5,被评为浙江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入党积极分子”;

48、2006年5月份,即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刚期满1年,班里竞选“预党”,我没有入选(能力太突出,所以引来妒忌!),觉得很丢脸,于是就发誓不再参与班级党组织的有个会议及与党有关的任何评选及其各种活动。

工作经验:

49、2004年暑假半个月,在温州市培开电脑有限公司实习。在电脑销售部门,电脑知识培训部门,

技术部门等实习;

50、2004年,担任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基础班班长,相当于校级协会部长职务,处理各大小学生活动事物; 52、从大一开始到现在,课外时间一直兼职家教;

53、2004年下半年,担任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会长职务、校数学建模协会研究分会部长职务,开展20来项协会活动并作记录;

54、2005-2006年度,担任班学习委员、信息学院数学建模协会技术部部长,作数模技术性辅导;

55、2003.7-2006.8,在苍南县兴港服装辅料有限公司、苍南县兴港工艺品有限公司兼职总经理助理;

56、06年9月初在金华华东环保设备有限公司(高压车间、低压车间、检测室)专业实习1个多月;

57、06年10月-现在,在浙江省国际技术设备招标有限公司,从事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技改项目设备招标,政府采购、工程招标。任职项目经理,负责:技术文件中/英文翻译,根据招标流程办理各项招标事物,并且拟定各流程中/英文文件,兼部门财务管理等。

教育培训经历:

58、2003-2004学年,进入“校电子协会兴趣爱好者班”,参加电子设计培训;

59、2004年2月-4月,进入“校数学建模协会学分制基础班”参加培训;

60、2004年9月-12月,进入“校电子协会学分制基础班”,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培训; 62、2005年8月15-9月2日,进入校“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赛前培训; 64、2006年2月-4月21日,进入“校数学建模协会提高班”培训学习;

65、2006年2月15-4月15,进行浙江省程序设计竞赛赛前培训;

66、2006年3月-4月,进行《全国计算机仿真大奖赛》赛前培训学习; 68、2003年9月-2007年6月,在浙江师范大学就读;

69、2007年2月,进行企业“5S”管理培训;

70、2007年3月,进行企业“16949体系认证培训”;

当然还有其它的,但不再总结了矣!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嫉妒心理方法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群体,社会期望高、心理压力大、学习负担重、竞争激烈,使情绪处于紧张状态。由于其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嫉妒心理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并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嫉妒心理的存在对社会风气、人际关系、个人成长乃至嫉妒者本身的心理健康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正如莎士比亚说:“嫉妒是绿眼妖魔,谁做了它的俘虏,谁就要受到愚弄”[1]。

1嫉妒的定义

由于嫉妒这种社会心理和行为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心理产物,而目前对其专门研究的专著和论文又廖若星辰,所以对嫉妒的定义也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羞愧、愤怒、厌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这个定义的突出特点是将嫉妒定义为一种“情绪状态”。日本《广辞苑》为嫉妒下的定义是:“嫉妒是在看到他人的卓越之处以后产生的羡慕、烦恼和痛苦”[2]。

2嫉妒的心理特征

2.1嫉妒对象的同质性

正如斯宾诺莎说:“人不会嫉妒树木的高大和狮子的勇猛。”嫉妒往往是对周围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由于优于或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扭曲的心态和行为。大学生年纪相仿,资历相似,有太多的相同条件,特别容易产生嫉妒情绪。

2.2嫉妒的排他性和攻击性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情绪,对他人的成就、名望、品德、优越地位产生的一种不友好的、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嫉妒是损害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卑劣的,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并很快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产生。而更强烈的嫉妒心理还有报复性,他把嫉妒对象作为发泄目标,使其蒙受巨大的精神损伤。当行为主体觉察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时,而这种差距中的优势却被嫉妒对象所占有,这时主体就有排除嫉妒源的心理,甚至千方百计地谋求取代对方的优势。

2.3嫉妒的伪装性

也许是由于社会道德的威力,或是自嫉妒产生以来,由于其危害性极大,嫉妒心理被大多数人所不齿,使怀有嫉妒心理者一般不愿坦率的表达出来,往往是像鸵鸟一样喜欢藏头露尾,企图使人不容易察觉。尤其大学生自尊性强,更不愿让人看出其心理狭小的一面,所以更善于伪装[1]。

3大学生嫉妒心理的危害

对嫉妒者而言:首先,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发生心身反应疾病,进而加剧消极的心身体验,产生忧愁、悲观、怀疑、痛苦和自卑等消极情绪,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者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时心情不舒畅,想方设法攻击,贬低别人以提高自己,耗费时间和精力,不能一门心思的读书学习,耽误了学业。再次,嫉妒心理发展到极端时,仅仅采取口头上轻度的攻击已不能消除嫉妒者心中的怨恨,所以他们会不择手段,使对方受到一定的直接的伤害以求得心理平衡,因而导致犯罪。最后,嫉妒者要发泄自己不满情绪来达到心理失衡,这必然会影响人际关系。导致人际交往心理障碍,限制交往范围,压抑交往热情,甚至反友为敌。

对被嫉妒者而言:首先,被嫉妒者陷入受攻击的环境中,削减了其积极性,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或社会的风气,显然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再次,在现实生活中,对人才的评价和采纳的过程中,时常受到嫉妒心理的干扰,使得有些人才得不到公平对待。最后,由于嫉妒者的心理特征,对被嫉妒者排斥和攻击,自然,对被嫉妒者的人际关系交往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高校校园而言:嫉妒心理只讲个人利益,不讲集体利益,只对自己负责、宽容,对别人尖酸刻薄,对自己避重就轻,喜欢搬弄是非,制造流言蜚语,致使歪风邪气盛行。影响优秀人才才能的发挥,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产生矛盾,最终影响了整个校园的良好的积极进取的风气[3]。

4大学生嫉妒心理的现实内容

4.1评优与奖励方面

评优与奖励是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最敏感,也是最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一个方面。首先,这种评优与奖励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利益。评优对于个人荣誉和以后的就业都有极大的好处,奖励则与金钱挂钩。显然,荣誉和金钱是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其次,一部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强,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得到老师和社团的肯定,年终的加分并入学分中,这就导致学分与成绩不成正比。而任何评优都是看总分。所以一部分努力学习的同学最后很可能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导致嫉妒心理的产生。最后,大学生对学校的评优与奖励制度不满,间接的将这种不满发泄到获得奖励的同学身上。

4.2家境方面

在高校中,一些家境贫寒的大学生在穿衣打扮上、日常消费等诸多方面都不如家境好的同学,他们往往勤奋学习,期望以此来改变自己的现状,一旦付出与所得未成正比,便滋生自卑、怨恨,认为他们的一切成绩都归功于家庭条件的优越,而自己最大的不利的因素是较差的家庭条件。

4.3人际关系方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大学中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于在民主选举中的能够胜出。许多大学生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获得成功。一些人际关系不好而无力改变现状的大学生,往往会对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同学心存嫉妒,有时还会把自己在竞争中的失败或名次排列的落后迁怒于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同学[4]。

恋爱是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形形的恋爱方式,尤其是一部分感觉不如自己优秀的同学有一份童话般的爱情,而自己却孤单寂寞的走完大学四年,不免让其产生羡慕,甚至嫉妒心理。

4.4就业方面

临近毕业,大四的学生们都在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着,考研、考公务员、考编制,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都有着明确的规划,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不愿意付出努力,对自己不能客观的评价,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目标飘忽不定。心中难免滋生浮躁不安的情绪。当面对他人继续深造或是有份比较不错的工作时就会羡慕,甚至嫉妒。

5克服嫉妒心理的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嫉妒心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很大的危害性。同时,它的成因也有规律可循,下面就根据这些成因提出几种克服嫉妒心理的策略。

5.1提高个人思想水平

首先,要有自知之明,正确的认识自己。除了需要在日积月累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外,还应注意,在嫉妒心理萌发时,或是有一定表现时,能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动,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动机和感情。其次,要有宽阔的胸怀,我们应该意识到,世界是很大的,能人背后有能人,要想自己一切都胜过别人是根本不可能的,要想自己在某一方面永远超过别人也是根本不可能的,优势是暂时的,相对的,别人超过自己也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逐步树立起这种大度的胸怀,那么也就不会以自己的暂时的优势而沾沾自喜,也不会为自己处于劣势时一蹶不振。

5.2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以公平的竞争环境来疏导嫉妒心理。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公平的竞争环境,当人际关系中的利益和地位发生变化时,心理宣泄的方式就只能走上嫉妒之路,因为没有合理的可以超越别人的方式,那么就只能不合理的超越,这种情况为嫉妒心理的形成开了有机可乘的绿灯。而只有合理的竞争才真正是对嫉妒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亮红灯。其次,要以法律和道德环境来制约嫉妒心理。最后,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扶直正气,去除邪气,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就会使嫉妒心理无立足之地。

5.3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些儿童和青少年之所以产生嫉妒心理和行为,开始自然是家庭教育有缺陷,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思想文化水准不高,道德修养欠佳,甚至本身就有嫉妒心理。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再遇到一定环境和条件时,就可能产生嫉妒心理,进而发展成为嫉妒行为。所以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减少或消除嫉妒心理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陆雪莲,大学生嫉妒心理产生原因及自我调节方法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报,2006,3:40-41.

[2]寒心. 嫉妒心理学[M]. 5版.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5:29-32.

[3]朱荣珍,大学生心理的消极影响及调节[J]. 社会心理学,2004,6:5-7.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考核标准 考核成效

一、概述

21世纪,“复合型”、“创新型”、“协作型”的人才日益受到社会的青睐[1],为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调整培养模式,从传统的教材、教师、课堂的“三中心”教育模式逐步转换至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模式[2]。

为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河海大学大禹学院自2012年起实施学生综合测评方案。测评每一学年学生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作为相应年度“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的依据及二年级专业分流、四年级免试研究生推荐的有效参考。

二、综合测评考核标准及流程

综合测评体系蕴含着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决定着我们为学生树立何种榜样,认同和鼓励何种人才的培养[3-6],对学生行为具有指导作用[7-8]。

1.综合测评考核标准。河海大学大禹学院学生培养工作的宗旨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培育拔尖创新型人才。大禹学院的综合测评体系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要考核点,社会工作、科技创新、文体公益等为支撑点,致力于对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素质培养[9]。我院综合测评满分100分,其中学业成绩满分75分,综合附加分满分25分。学业成绩的大比重,督促学生在打牢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综合附加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鼓励,该模块主要测评学生参与竞赛与比赛获奖,参与科学研究与论文、专利发表,掌握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参与社会工作等情况,并依据级别而给予相应赋分。

(1)学科竞赛及其他比赛获奖模块。学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可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参加学科竞赛与活动比赛,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乃至于运动会比赛。该模块加分根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奖项级别及名次梯度予以赋分。同时规定此项最高分不超过7分,以鼓励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不能因为比赛获奖而停滞不前,或者说只专注该方面的发展。

(2)科研参与及成果模块。从国外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计划”到国内清华大学的“学生科技训练计划”,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社会及学校的重视。在人才培养到教学相长的要求下[10],河海大学也为本科生提供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机会与资源,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本硕博联动计划、挑战杯系列赛事等,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实践学习。此模块中,按部级、省(部)级、校(院)级项目梯度赋分,并给予项目负责人双倍的加分,鼓励学生勤思考、用心思考。如果学生有科研成果,如与专利,则额外加分,并鼓励学生发表核心论文,撰写发明专利,达到学以致用,此项总分与竞赛模块相同,最高分不超过7分。

(3)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外语、计算机能力是现今必备的技能,为鼓励学生学好外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结合外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予以考试合格的同学加分奖励。在外语能力中,设置CET六级425分以上和580分以上两个级别;计算机能力中设置部级三级和江苏省三级两个级别。此项总分不超过3分。

(4)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模块。大禹学院鼓励学生在班级组织、校内学生组织中积极锻炼个人能力。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岗位平台,从班委到院内分团委、学生会、科协、新闻中心、青年志愿者大队等学生组织,岗位数目多达60个。公益事务方面励志于培养学生的仁爱之心,依据部级、省(部)级、校(院)级的表彰予以赋分。对于学生获得“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额外予以加分奖励。此项总分不超过8分。

2.综合测评考核流程。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在学院总评小组的领导下,经历学生自评和学院审定两阶段。新学年开学初两周内,学生自主向各年级辅导员递交综合测评自评表及相应的证明材料。各年级成立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等人组成的班级综合测评小组,在经过初审、复审、班级交叉复审的基础上,递交年级综合测评小组,在辅导员、年级班委的再次审核下,确定各位同学的综合附加分,并汇总评定疑惑点,疑惑问题交由院总评领导小组讨论得出最终结论(见下图)。从班级到年级到学院,整个评审过程确保“公正、公平、公开”,做到“透明”和“准确”。

图 综合测评考核流程

三、综合测评考核成效

大禹学院综合测评工作已经历了三年实施期,成效已逐渐展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坚忍不拔的学习意志。每一位学子都希望置身于此优良环境,督促自身奋发向上。如今手机、游戏、网络等事物不断引诱着学生,他们虽有一颗“学霸”的心,但缺一份“学霸”的勤。在大禹学院,一年级新生一入学,就告之他们综合评测方案,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目标下,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共同打造优良学风。就大禹学院2013级本科生而言,专业课学生出勤率100%,必修课平均分80分以上人数占总人数的70%。英语四级一次通过率90%以上,二次通过率累计100%,英语六级一次通过率60%以上。适时的目标,明确的标准有利于班级优良学风的打造。

2.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综合测评激励与引导着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外的知识文体拓展、营造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大禹学院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相当高,在一些学科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中,获得不俗的成绩,例如2014年“第十二届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非理科高等数学竞赛”我院25人获奖,以占全校3%的学生人数,占全校获奖比例的27%;2014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赛”我院14人获奖,占全校获奖人数的16%;校级运动会,2013年团体第二,2014年团体第四。

3.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一学年一总结,在综合测评的自评环节下,督促学生总结过去一年的成长,反思缺失点,明确后续的努力方向。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与自我认识,有的学生综合测评20多分、10多分,而有的学生只有1~2分,甚至于0分。在事实面前,靠后的学生将压力转为动力,奋起直追;靠前的学生在自我严格要求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综合测评给了学生一年一次自我认识的机会,督促学生做有准备的人,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而非等到毕业就业时才审视自我。

综合测评在学生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的合理运用,激励和引导着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四、综合测评体系在实施中显露的问题思考

1.分值的准确性。分值的准确性是公平的直接表现,它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分值的优化:每一加分项分值的大小是否优化,每一模块的总分值是否优化;②奖项级别的认定:一般而言奖项级别是根据证书落款确定的,而现今某些比赛是相关协会举办的,抬头是全国某比赛,落款是中国某协会,给评定带来一定的困扰;③团体奖项的认定:专利、论文可以按照排名的先后顺序,而团体比赛获奖排名常按姓氏笔画排序,那总分除以总人数是否又合理呢?分值的准确性需要细心的推敲并经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相对正确的结果。

2.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综合测评着重衡量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考虑的是学生的优点,强化的是学生的优点,那对于学生违纪违规等现象是否给予减分呢?此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警惕心,订立警戒线,例如大学生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问题时有发生,常规处理办法是通报批评,是否将违纪违规等减分项纳入综合测评体系,定量化地考虑某些定性问题。

当然综合测评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不能让学生背离发展自我的真正目标,也不是为了管理的方便,而设置的条条框框,而是在高校教育培养目标和要求下,用以指导学生的具体行为。

五、结语

河海大学大禹学院依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在评奖评优、专业分流、免试研究生推荐等方面,大禹学院采用了综合测评方案。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在学业成绩基础下结合学科竞赛、科研参与、论文与专利发表、社会工作等方面内容测算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综合能力。综合测评的实施促进了我院优良学风的打造,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助力学生自我认识与成长;激励和引导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重视个体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具体指导之效。为进一步促进“公平”,减少学生违纪违规的发生,督促学生自我约束,思考大禹学院综合测评体系中分值的准确性及减分项存在的必要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蔡飞.学生综合测评在高校实施的思考[J].高校管理,2013,(02),293.

[2]周娟娟,王玉萍.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综合测评优化分析[J].今日南国,2010,(06),61-62.

[3]肖艳玲,邵强,罗杰,等.大学生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3,27(2),79-82.

[4]陈建宝,赵志.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的统计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1996,(8),363-366.

[5]蒋莉,屈迎昕.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变权方法[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21),177-179.

[6]张志军,李建军.大学生综合测评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8),48-49.

[7]张新生.对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和学生成才教育的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9,(10),82-90.

[8]邓海英.浅议大学生综合测评[J].学理论,2012,(36),236-237.

[9]吴双,李斌雄.大学生综合测评评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31),54-57.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网络言论高发期 网络言论特点 情绪化表达

一、引言

《安徽财经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学生舆论研究》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大致梳理归纳出大学生网络言论的若干高发时期,总结了大学生网络言论的特点,并重点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言论在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的功能。

二、大学生网络言论的高发时期

调查显示,主要在以下八个时期,大学生中会集中和大量产生网络言论。

第一是集中就业和离校时期。其中包括两个时间段,一是上一年的年末和下一年年初时期,主要是学生参加各种就业选拔,如参加公开的就业双选会、考研、报考公务员等;二是毕业离开学校前夕。第一个时间段,大学生们主要是对就业的难易程度、个人感受、专业差别等发表言论。第二个时间段则是集中对几年的大学生活和大学本身进行评价,也有一部分涉及个人评价。

第二是学生集体(社团)组织换届选举时期。大学生活时期是整个学生生涯中学习压力较小的时期,特别是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明显减轻,作为从学生生活向社会生活转轨的一个直接过渡阶段而存在。大学生群体会在个人、学校和社会三方的合力作用下,加快树立、培养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公民角色意识。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集体组织、社团和协会等,就成为大学生们很好的锻炼机会和场所。

第三是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时期。大学每一学年度都会有若干次针对学生的集中评优评先,由于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的双重作用,大学生大多会踊跃争取。评优评先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则、程序和办法,任何一个环节的不适当或者可能让学生产生疑惑和疑问的细节,都可能触发大量的网络言论,而且扩散效果明显。

第四是各级各类困难资助评定时期。在大学,由于个别和少数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限制,需要接受来自社会和他人的资助,但是由于资助名额和资助费用有限,需要对“生活困难”进行认定和评定。同一个集体组织里的大学生,因为生源地、小文化背景、民族等,特别是具体的家庭生活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往往导致对“生活困难标准”的理解出现歧异;有的则直接对评认办法本身表示异议,因而助长了网络言论的发生。

第五是服务收费变更时期。这里所讲的服务收费,主要是指高校中直接针对大学生的收费,包括直接用于大学生教务方面的收费,比如书籍征订;高校后勤服务收费,如住宿费、食堂饭菜价格等;由校方代为征收的相关费用,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险等。一旦当学生们认为可能出现正常收费外的“加收”或提高收费标准时,相关网络言论往往快速增多。

第六是评议师长时期。大致有两个热门话题:一是对有关老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的言行进行评议,这个话题较为敏感,我们认为学生较多地涉及到了老师的私人空间,属于“道德领域”。另一个是对有关老师抓考风考纪进行评议,比较明显地呈现两极分化格局,学生认为的考试太严与过于宽松都很可能激起强烈的网络言论。

第七是“两假”期间。寒假和暑假,大学生频繁地出入学校与社会之间,对交通工具提出大量和优质的需求与需求难以满足之间的矛盾,也成为大学生网络言论的一个热门话题。这类网络言论通常以“趣人趣事”、“奇闻乐见”的面目出现,彰显大学生的幽默、生活韧劲与无奈。

第八是其他关联度高的事件发生期。主要包括大学校园里的重大突发事件,和社会上的重大突发事件。校园事件如大学生因情感处理不当产生的人身伤害事件。社会事件如“5・12汶川地震”等。

三、大学生网络言论的显著特点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大学生网络言论在目前阶段主要呈现四个特点。

第一是匿名性。就大学生网络言论发表的方式来讲,体现了很强的匿名性。匿名性不是说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单纯的不署名,而是所署的名字难以找到确定的“所指”,往往只是一个飘忽的网名、昵称,甚至代码;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和愿望,及时更改和更新。匿名性产生的心理基础是强烈的安全需求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是功利性。调查中的大学生网络言论就其内容所指而言,大都和自身利益有显著关联,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跟贴”和“置顶”言论,带有很强的“声援”色彩。自觉在原则、程序和内容等方面开展客观、辩证分析的非常少见。在肯定大学生权利意识苏醒和为了维护个人正当权利付出必要努力的同时,我们不能不承认目前阶段大学生网络言论公益性色彩的弱化和缺失。这种功利性特色强烈的网络言论,让我们感到喜忧参半。

第三是从众性。当某个特定言论“所指”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的时候,如果和大学生们有着明确的身份关联,比如宿舍舍友、同班同学,或者老乡等,网络言论常常以集群的面目出现。网络群(社团)组织,比如同学网、QQ群、主题贴吧等的出现、存在和“良好”运行,无疑为从众性色彩浓厚的网络言论提供了支撑。演变的路径通常是:听说(风闻)某某人(事)怎样了!我要上来看看!原来如此!我要发言。至于对人物或者事件真实性、合理性的思考,言论参与者投入的精力似乎并不多。

第四是情绪化。情绪化地对待人物和事件,似乎是大学生这个年轻人群体的一个固有特点。但是在传统的大众媒体上发表言论,比如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由于“把关人”的存在和“把关”功能的易于履行,使得言论的情感色彩比较公允和理性。对比之下,大学生网络言论由于“把关人”的缺位或者“把关”工作的难以开展,导致了对言论所指的情感两极分化,要么是拥护到极点,要么是反对到极端。

四、大学生网络言论的主要功能

通过调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发表言论,作用丰富,而且是“良莠不齐”。而且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区分为多种言论功能。在此,我们仅仅按照言论表达主体和言论指涉对象标准,把大学生网络言论功能区分为主观功能和客观功能两个方面。

主观功能。调查中发现,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言论能够得到重视,所涉及到的事项能够得到公正、合理与及时解决;而且越是“置顶”和“跟贴”,这种愿望就越弱。但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乐此不疲地“置顶”和“跟贴”,有的甚至是大量重复“置顶”和“跟贴”。对此,按照“象征性理论”解释,我们认为对于特定网络言论的首创者而言,更多的只是一种主观性表达,就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实现情绪疏解和获得心理平衡。对于大量的“置顶”和“跟贴”者,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表达自己的“感同身受”,开展“象征性支持”;另一类则是激烈反对,显示自己的“另有主见”和“不认同”。真正客观、公正的“置顶”和“跟贴”少而又少。

有趣的是,这种情绪化色彩浓厚的主观表达,却由于特殊的言论发生和演变机制,往往在客观上收到成效。对此,黄仁宇有很好的论述。“利用这些小事可以促使公众注意,引起文官参加,假以时日,使小事情积累成大事情,细微末节的局部问题转化而成为整个道德问题。”①根据有关研究,“网络言论”在当今媒介生态里的旺盛生命力缘于两个内在需求,一是各种媒介生存的竞争需要;另一个原因是网上传播言论、“置顶”和“跟贴”言论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基本需求,甚至是生存需要。产生客观成效则来自网络言论在传播中的如下功能机制,“传播流言蜚语不但能提供关键信息,而且还能传授社会规范,阻止集体价值观出现偏差,此外还能强化集体成员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②由此产生和获得了网络言论的客观功能。

客观功能。网上言论传播的一个心理事实是,言论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传播者的某种心态和倾向。基于此,当网上言论指涉对象,不管是个人、集体,还是组织,如果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表达、体现和暗示的“某种心态和倾向”是正向的,通常情况下网上言论指涉对象会以常态对之,不会明显改变网上言论指涉对象的行为。但是当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表达、体现和暗示的“某种心态和倾向”是负向时,特别是由于“负面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累积叠加效果,往往会使言论指涉对象在心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发生改变,有时会产生显著而及时的改变,严重时会导致网络言论指涉对象的失衡和错乱。

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就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个案。个别班级在评议困难资助学生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班集体相当数量的学生怀疑主持评议的班主任发表了不适当的言论,做出了不适当的行为。于是,在其他渠道沟通失效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选择了“网络言论”开展意见表达;由于评议事项与大学生自身的高关联度,也由于一些大学生的“感同身受”,使“置顶”和“跟贴”迅速涌现。在那些表达“感同身受”的大学生那里,他们的具体指涉对象可能已经发生了偏转和游离,但是仍然使原贴指涉的对象感到难以适应。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个网络言论指涉对象,就动员学校老师和班集体干部,冀图利用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方式来化解来自网络言论的压力,寻求和实现自己的“心理”平衡。这种化解的具体效果如何,本文暂不论述。在此,我们认为按照现代公关理论,要预防这类危机或者化“危”为“机”,应贯彻三个原则:“一是‘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 Own)掌握信息的主动权,积极信息并提供解释;二是‘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赶在流言出现和暴发之前,把信息公布出来;三是‘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显示透明度和诚意,这样才能把伤害降到最低。”③■

本论文系安徽财经大学2007―2008年青年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安徽财经大学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学生舆论研究》,项目编号:ACKYQ0713ZD。

注释

①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6月第2版,第79页。

②【美】《听到了吗?流言蜚语会对你有好处》,原载《芝加哥论坛报》网站2009年1月5日,转引自《人们为何喜欢传播八卦新闻》,《参考消息》2009年1月8日,第7版。

③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第96页。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一、班级日常管理制度

1、学习: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家必须充分重视,努力做到:

⒈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

2.有事不能上课要按照有关程序请假,获得批准方可。

3.积极配合相应科代表的工作,认真完成作业,按时上交。

4.遵守课堂纪律,尊重老师,体现出大学生应有的风度。

2、卫生:

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场所,宿舍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同学们的生活环境,因此,宿舍卫生必须保持:

1.宿舍内部要制定相应的卫生制度(周一按军训标准,其他必须保持整洁),实行责任到人制,宿舍长及班干部负责监督。

2.宿舍卫生每日打扫,值日生要尽职尽责,认真对待,为同学们创造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3.切实执行宿舍管理中心的各项规定,做好卫生打扫工作,认真对待卫生检查。

4.注重个人卫生。

3、活动

因为班级、院、校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故有以下规定

1.对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同学们要热心关注,积极参与,共建一个团结界奋进的班级体。

2.对于院、校组织的活动,同学们也应认真对待,敢于挑战自我,为班级和个人的荣誉拼搏。

3.同学们要积极的为班级发展献计献策,使本班的活动搞得有特色,有意义。

二、班级奖惩制度

1、评优、评先依据《安徽工业大学学生手册》进行评选。

2、推荐党校学员采取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选。

3、在校为班级争得荣誉或在集体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体,将推荐学院予以表彰,或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4、因个人原因使班级受到院级以上(包括院级)通报批评的个人或团队,取消其本学期评优、评先及参选资格。

5、凡考试中有舞弊行为的,经查证属实,取消本学期评优、评先及参选资格。

6、在班会及其他须到的班级活动中迟到、早退的同学将给予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罚。

7、班会无故缺席三次以上的同学,将予以批评,并影响其本学期考核成绩(需要点到的班级活动处理方式同上)。请假的同学需出请假条及相关证明,经班级辅导员或班长批准方可请假。

8、对有重大错误,影响班级荣誉的同学可考虑取消其助学金等各项资格。

9、每周由副班长对课堂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每周抽查一次,对是否旷课迟到将做记录并作为期末评优参考。

10、课堂会议上应把自己的手机调成振动或关机。

三、班委管理制度

1、班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每学期总评换届选举。

2、班干部职责:

班长(纪检委员):负责班级全面工作,及班级对外事宜;召集班委会、班会的召开,制订工作计划草案;做好班委会会议记录;协调各班委之间工作;做好和团学联的交流工作;定期检查其他班委记录。

副班长(生活委员,心理咨询):协助班长做好工作,在班长不在时,负责全面工作,做好课堂考勤工作和学校以及学院活动的考勤(每周上课抽查点名一次),做好班会会议记录。副班长须做好女生干部与男生间的交流工作和定期的卫生检查制度,做好班级工作总结和学年计划。

生活委员:负责班费的保管,每学期或大型活动后向同学公布班费收支情况,为同学做好日常生活服务,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了解班级的贫富总体情况,便于展开工作。负责卫生评比、卫生大检查、寝室设计大赛等活动。

学习委员:营造全班学习气氛,带动大家共同进步,掌握学术前沿信息;负责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向学术部反映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和基本技能训练;按照学术部的要求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负责期末成绩登记、总分、平均分计算、排名等工作;负责收取学习方面的费用。

体育委员(班级志愿者服务队队长):负责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及组织参加各种体育比赛;组建并管理各体育队;尤其注意多开展女生体育活动;做好体育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

文艺委员:负责开展班级的文艺活动,丰富课余生活,指导参加校内院内文艺活动。(文艺委员每学期必须组织一次班级文艺活动),注意发现文艺人才。

团支书(班级邓研会会长):负责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负责团员教育、评议、推优工作,鼓励同学向党组织靠拢;负责团日志的记录;构思、筹划、举办每学期的团日活动;负责每月的学习活动。监管班级帐目。

宣传委员:做好班级活动及班委宣传的工作,并及时宣传时事信息。负责张贴海报及向团学联上交班级自行组织的各类活动报告书。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1.1缺乏对社会实践开展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经调查分析,5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评价”。目前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缺乏一个有效的科学的评价方法,也较少形成一个统一的、合理的考评标准。经调查了解,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并不是实际性的总结评价,而是在实践结束后,收取学生的实践报告,然后评选出优秀报告进行表彰的程序化的评价。而实际上,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问题,既是检验社会实践的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社会实践有效开展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考评方式,就很难检验实践活动的成效,具体的实践情况得不到及时总结和掌握,这就使得社会实践活动在根本上失去了意义,将来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难以保证。

1.2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教师的参与在社会实践中,教师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有意义的进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中,并没有从学校的层面将教师设定在体系中,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教师承担着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在没有更多的激励措施的前提下,专业教师一般不愿意参与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学校、学院动员学生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参与指导。所以,就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和水平而言,对于实践的内容、组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问题,大学生自身可能无法进行有效地解决,在实践中看到的可能更多的是表层的东西,而做不到深层次的理解,实际的收获并不大。

1.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不足在对影响社会实践开展的因素问题的回答中,51%的大学生选择了缺乏相应的资金经费支持。充足的资金支持有利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持续性、有效性。尤其对于相当比重的公益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资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没有资金就无法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学生的承受能力来看,根本不能支撑起此类的社会实践活动。目前虽然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对持续性、系统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来讲,仍显严重不足。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必然会影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率,也会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内容、规模与形式,最终会影响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

2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建议思考

2.1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科学规划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长期的教学计划中,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规定具体的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并对社会实践的形式、组织规模、实践基地选择、开展时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全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动员工作,让社会实践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学生,使社会实践能够持续的、健康的开展下去。此外,高校应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转变以社会调查、参观实习、政策宣传等流于形式、表面化的实践活动,逐步向科技创新与服务社会等实践活动类型上进行转变和创新。

2.2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学校应该建立专门化的社会实践组织机构,专职负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项目化也是促进学校对社会实践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将社会实践项目化是该校社会实践的一大特色,每年五月中旬由校团委响应上级要求向各学院下发社会实践主题,各学院积极组织发动学生,撰写上交项目书,且团队的人数控制在每队8~15人,以此充分保证项目运作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对于上交项目书的团队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选出进入初选的项目团队,之后入选团队要经过公开答辩的过程,最后经过激烈角逐选出校级重点团队及其他院级团队,学校将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实践结束后团队回到学校再进行项目验收,并且申报评优,通过评优小组审核和公开答辩评选出校级优秀团队,进而参评市级及全国优秀或最佳项目奖。项目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引起学校、教师、学生的重视,从而确保实践活动更加顺利开展,实践活动效果更加显著。

2.3完善社会实践评价方法建立合理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法及评价方法,如:对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主体,应该实现多元化,教务处、科技处、团委、专业教师、学生等代表参与评价;评价内容,分为实践活动之前的方案论证是否科学可行、实践日志是否全面、实践总结报告是否规范、体会是否深刻、宣传是否广泛等方面;最后根据总结材料、实习日记、实践报告严格考核每个参加社会实践大学生的成绩,算作学分、记入其学籍档案。此外,作为社会实践对象的一方,他们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效果的反馈评价也应该成为学校对学生评价的依据。

2.4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高素质的教师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进行专业指导,对于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保证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应该通过有力的举措充分调动起教师参与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一,学校要从制度层面,将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纳入到社会实践体系中,使有能力、有专业的教师成为实践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学校可以考虑建立科学、全面的社会实践评价和激励制度,把社会实践指导工作与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同等看待,并与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选先进挂起钩来,对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教师,以及参与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表彰和奖励,鼓励更多的教师积极参与并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第三,对于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学校还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树立典型,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2.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支持力度经费支持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高质量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笔者访谈了解到青岛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曾组织过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的部级社会实践活动,这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得到高校的资金支持,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也得到了社会企业以及许多明星给予的经费支持。而在充足资金保障的前提下,此次社会实践无论对参与组织的大学生来说,还是对帮助的留守儿童而言,都意义非凡。

这充分启示我们,高校应该向上级教育部门,在合理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争取资金支持,对于社会实践给予专项的经费保障。同时高校应该整合社会力量,加强与社会企业、公益慈善组织机构等的合作,向他们宣传社会实践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争取他们的经费支持。仅凭学校一方的支持力度是远不能保证实践活动开展的顺利性,因此,高校、社会多方共同提供资金支持才是保障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有力举措。

大学生评优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

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所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在临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构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号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青年强则国家强,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祖国富强的希望。

二、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问题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思想认识,总体上还是比较健康的、积极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西方某些国家对我国大学生不断渗透,影响了一批青年学子,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变得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缺乏远大的理想、漠视马克思主义等。这必须要引起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深思和重视。因此需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今在大学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内容空洞、形式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心灵触动。培育内容必须与时俱进,抓住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有的放矢。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天性活泼好动,有较强的表现欲,动手能力比较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贯彻党的革命优良传统,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熟悉国情,纸上得来终觉浅,方知此事需躬行,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大学生投身目前国家正开展的深化改革当中,向人民学习,在基层锻炼。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动性,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认为,应以多种形式和方式,构建社会实践体系,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结合实际,创新社会实践载体,构建社会实践体系。笔者在多年从事学生工作和本单位大学生社会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研究构建“3+1”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3+1”中的“3”包括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和日常志愿服务式社会实践;“3+1”中的“1”是指志愿服务时数保障制度。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三下乡”是指把文化、科技、卫生三方面的内容知识送到农村,促进农村的发展。目前该活动的开展要把新农村建设对人才需要与大学生自身成人成才结合起来,开展公益教学、关怀留守儿童和老人;用专业知识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开展调研,撰写调查报告;为农村发展出言谋策;送文化到农村,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避免了形式主义,用实实在在的活动,既让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也给广大农民群众带去了实在的利益,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2.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大学生到社会上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活动之后,每个学生要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心得体会等,撰写调研报告、实践实录或实践总结。社会实践活动分为四类。一是调研类,二是志愿服务类,三是单位实习、见习类,四是其它。学生归校后开展总结交流,各年级进行一次系统性的总结表彰及交流会,让同学感受分享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个层面上的含义。3.日常志愿服务式社会实践。日常在校期间,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如宿舍红旗岗、迎新服务队活动、毕业离校服务队活动、清除“牛皮藓”、扫墓、学雷锋月活动等。通过日常的志愿服务式社会实践,可以让同学们感受到爱的教育,懂得感恩、回报社会,积极传递正能量,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既提高了学生工作的育人水平,也能增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紧迫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4.志愿服务时数制度。为积极鼓励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能够服务同学和回馈社会,让学生学会感恩,并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序进行,建立《会计系学生志愿服务时数申报》保障激励制度。符合志愿服务时数申报的服务类型共三类,包括志愿服务型、调查服务型和学以致用型。学生需要参加院系各大评优评选,必须满足学院规定要求外,一学年需总志愿服务时数累计达到60小时以上。

四、结语

三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时数保障激励制度共同构建成“3+1”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实践详实数据支撑起激励体系,各类社会实践鉴定在使用“个人申报”记录“志愿时”后,以“志愿时”数据为基础,对大学生服务社会进行维系激励,在党团推优、入党、评奖评优、综合测评等方面体现了我系志愿服务时数的激励作用。贯彻学院关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结合三类社会实践活动,扎实开展综合实践培育项目。以“3+1”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体系为平台,育人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参考文献:

[1]陆育蕾,安阳阳.基于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研究[J].企业导报,2012

[2]王忠磊,吴艳.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生“三进三同”实践探索为例[J].职校论坛,2013.

上一篇:大学生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奖学金个人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