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2 13:55:05

大学生恋爱总结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恋爱技巧 恋爱经验 亲密关系满意感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004-02

大学生恋爱关系是在性吸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相互认可的、至少持续一段时间的强烈的情感联系和互动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恋爱关系是一种充满诱惑的新型关系,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显著标志。而对恋爱关系的满意感则是评估一段恋爱关系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

一、恋爱技巧与经验的概念

恋爱技巧指为了得到爱情而进行的手段,恋爱技巧与约会技巧、搭讪技巧、追女孩子的技巧,通通都可被称为吸引技巧的一种。恋爱技巧其实是一种“善意的谎言”,但是却不能被看出是谎言,有时为了达到目的,也需要采取一些方法。但爱情技巧不是欺骗和隐瞒,而应是真诚和关心,与其说是恋爱技巧,倒不如说是恋爱的方法。

恋爱经验则包括了恋爱经历(次数)以及在恋爱关系中总结出的一些感悟、感受性的东西(但恋爱时间长不一定代表恋爱技巧经验丰富)。恋爱技巧有时可以包括在恋爱经验中。有的大学生有过几次恋爱经历,并且善于在恋爱中总结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因此恋爱技巧与经验可能会比初恋的大学生多一些。

二、亲密关系满意感

(一)亲密关系满意感的概念

关于亲密关系满意感的概念,Arthur.J.Roach等人认为:“亲密关系满意感是指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个体对自己的婚姻更大或更少的喜爱态度”。由上述定义可知,亲密关系满意感实际上是个体对特定亲密关系的感知,以及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的态度判断。大学生的恋爱关系是婚恋关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婚恋的一个阶段,对成人亲密关系满意感的定义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的亲密关系。因此本文从狭义的亲密关系概念出发,把大学生亲密关系界定为异性大学生之间的恋爱关系,把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感界定为:大学生对自己恋爱关系的感知、评价以及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关于幸福、满意和愉悦的主观感受。

(二)亲密关系满意感的相关研究

以往关于亲密关系满意感的研究发现,影响双方亲密关系满意感主要有双方分享生活事件、自我展露以及人格特质、心理类型的相似。这些因素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着对亲密关系满意感的评估。

三、访谈法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

针对恋爱技巧与经验对大学生恋爱中亲密关系满意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对大学生情侣进行调查。本次研究的研究点在于:1.恋爱次数及恋爱时间是否会影响恋爱技巧经验,从而影响关系满意度。2.性别差异是否影响恋爱技巧及恋爱经验的积累从而影响关系满意度。3.关系满意度高的情侣是否比关系满意度低的情侣的恋爱技巧和经验更丰富。4.异地恋是否会对情侣的关系满意度及恋爱技巧有影响。5.关系满意度高的情侣的恋爱技巧及经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否有一些通用的恋爱技巧及经验。

情侣基本情况及打分:

本次研究一共访谈了10对恋爱关系一年以上(包括一年)的情侣,其中5对情侣属于异地恋。通过上表可以看出,10对情侣对于现在的恋爱关系打分普遍较高,集中在7分到9分之间。通过访谈得出,恋爱经历对关系满意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如果情侣双方都是初恋,那么女方对关系满意度的打分会较不是初恋的情侣低且低于男方的打分。

(2)如果女方是初恋而男方有过恋爱经历,那么双方的关系满意打分都会较高,但又普遍低于情侣双方都不是初恋的情侣的打分。

这两点可能是因为情侣中女方为初恋时,对一段恋爱关系的期望值普遍较高,渴望来自异性的浪漫体贴更多,而当女方有过恋爱经历时,则会更加客观现实,期望值也会相应减少。此外,上文中提到的自我暴露也是对情侣的恋爱关系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原因,通过访谈可以发现,情侣中女方为初恋时,由于内心存在过度期望,认为男方既然喜欢自己,就应该无条件地理解自己的全部想法,因此关于自己需求以及内心想法的自我暴露会较有过恋爱经历的女方要少,她们更喜欢和自己的情侣玩我们通常所说的“猜心”游戏,一旦对方没有满足自己内心所需,就认为对方不是真的喜欢自己,从而降低对关系的满意度。

(3)恋爱时间长的情侣中男方打分比女方低。我们常说在一段恋爱关系中的感觉,男方是“做减法”,女方则是“做加法”。就是说随着时间以及熟悉度的增加,随着对女方的深入了解,男方的新鲜感会逐渐降低,导致恋爱时间越长,男方可能对恋爱关系的满意度打分会降低。相反女生随着恋爱时间的增长,会更加依赖和看重男方,因此可能会使其打分变高。

(4)恋爱次数少的情侣会更多地使用创造惊喜、讨好对方等的恋爱技巧,而恋爱次数多的情侣则更加强调包容;恋爱次数少的情侣谈到的技巧与经验更多集中在双方沟通这方面,而恋爱次数多的情侣谈到技巧时会觉得真正的恋爱不需要用过多的技巧,他们的经验则是更强调要真诚这个方面。

此外,异地恋的情侣普遍认为需要一定的恋爱技巧来维护两人的恋爱关系,认为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沟通,以及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创造惊喜很重要。

四、总结建议

根据访谈结果及前人研究分析,我们为恋爱中的学生提供以下一些建议:第一,处于恋爱中的个体,要认识到恋爱关系恋爱双方互动的过程,不是恋人一方可以控制或者维持的。因此恋爱双方都要为这段关系努力,懂得经营恋爱关系;第二,恋爱双方要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不要对恋人冷嘲热讽、泼冷水等,要懂得鼓励与支持对方,这样才有利于维持恋爱关系; 第三,恋爱双方要能够认识沟通的重要性。无论是日常还是解决矛盾,积极的沟通对恋爱关系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遇到问题要尽量避免逃避与冷战,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消极的沟通会导致良好恋爱关系的破坏,从而导致双方最终分道扬镳。第四,要学会在适当的场合合理使用幽默。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幽默都是有益的,也不是幽默使用的频率越高就是好的。如果双方都能正确使用幽默,那么恋人之间的沟通能更加有效,恋爱关系质量就会提高。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恋爱技巧与经验,都是建立在恋爱双方真心的基础上的,如果恋爱双方都能做到真诚以对,互相包容、理解,就更能够建立一段让双方都感到满意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吴薇莉,方莉.成人依恋测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2).

[2]苗元江.幸福感理论与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赵菊.人际关系满意感的心理结构和测量[D].华中师范大学,2006.

[4]王皓.性别角色特征与恋爱满意度的关系[D].河北大学,2010.

[5]熊剑锋.大学生亲密关系满意感及其与依恋关系类型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6]杨吟秋.成人依恋风格和婚姻质量的关系[D].首都师范大学,2007.

[7]孙晨宇,刘从云,朱华庆.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其心理因素[J].中国校医,2009(3).

[8]韩亚丹.调适大学生恋爱心理的思路[J].延边党校学报,2009(2):93-94.

[9]胡珍.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J].中国青年研究,2002(6).

[10]熊吕茂.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及现象透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3(12).

[11]孙雪松.投入与回报及平衡对大学生恋爱关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会工作;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61-02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高校大学生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然而由于大学生正值青春期后期,这一年龄段的少男少女正处于“感情萌芽”阶段,加之高校的管理环境较为宽松,从而为他们提供了“爱情成长”的环境。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经济不独立,大部分对爱情缺乏正确的认知,可能会将个人心中狭隘自私的一面带到恋爱当中,以至因恋爱导致的物欲过重、心理疾病、犯罪行为、为情自杀等层出不穷。现如今,众多高校对如何建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及行为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然而高校毕竟是教学育人的地方,对于恋爱方面的实践及指导经验极为缺乏,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本文主要就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必要性做具体研究。

一、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现状

随着社会观念的转变,高校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现状。具体来说,现如今,高校大学生恋爱主要呈现以下几大问题:

1.恋爱人群比例大,并从隐蔽性向公开化转变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恋爱比例高达六成以上,尤其是大学新生在老生“面授”之下,恋爱基本上已经成为大学的“必修课”。而且,随着社会恋爱观念的转变,高校大学生在面对恋爱问题上也逐步“开放化”,在学校教室、食堂、操场、校园、树荫下等公众场合中都极尽暧昧,这些举动无疑都破坏了大学生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

2.产生众多社会问题

在这个物欲横流、喧嚣嘈杂的社会当中,高校大学生往往也不可免俗。包养、凤凰男、物质女等都开始进入高校当中,并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状,这些与个人物质条件挂钩的男女交往已经严重背离“爱情”的学术定义。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更是不会处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过分忙于花前月下,旷课、早退、厌学等现象极为多见,为了“爱情”耽误自己的学业和前程。现如今,社会对“大学生”这一名词更多是贬义,“大学生高分低能”等偏激化的论调不断地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3.因爱生恨引发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

由于校园恋爱多不成熟,大学生社会阅历较浅,心理承受能力不高,一旦出现“爱情悲剧”,往往会悲观厌世,更甚至选择伤害对方、自杀等过于激烈的行为。据统计,高校大学生恋爱成功率仅为2%~5%,且自杀大学生中有51%为因情自杀。不仅如此,大学生因感情纠纷走上犯罪道路的问题也频繁地见诸各大媒体。

由上可见,高校大学生恋爱依然较为盲目,且多数心理并不成熟。一旦恋爱受挫,更会做出过激或极端的行为。

(二)高校大学生恋爱观念评析

总体来看,高校大学生恋爱观念可以总结为五种:第一,把精神慰藉当爱情。大学生远离家人求学,尤其在大一期间,往往会感到孤独、苦闷,甚至会因寝室相处不融洽而倍觉烦恼和委屈,为了找一个倾吐的对象、一个避风的港湾,往往会选择找个男朋友或女朋友;第二,贪慕虚荣。在此种类型中,男学生谈恋爱是因为带着女朋友出去有面子,是自身能力的体现,女学生谈恋爱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女性魅力,也能无形中抬高自己的身价;第三,从众心理,“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此类学生谈恋爱并没有确定、明晰的标准,只是因为看到别人出双入对而“紧跟形势”,甚至有些学生并不会过多考虑自己和对方的实际情况,不假思索地挤进恋爱行列;第四,恋爱目的不纯洁,恋爱根本不谈爱情。处于青春期后期的高校大学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极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加之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及家庭责任心依然不强,从而导致男女双方交往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不纯洁的恋爱。根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附近的酒店及旅社客满期多数为周五及周六晚上,且入住人员多为校园大学生;第五,寻找终身伴侣。虽然大学生恋爱动机多样,但也不可否认仍然有一部分是秉持着寻找人生伴侣的动机。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这些男女朋友之间的感情往往并不稳定,尤其在面临毕业择业之时,多数会选择“分道扬镳”,从而导致高校大学生恋爱的成活率极低,也充分说明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的重要性。

二、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必要性分析

从情感角度和专业化角度上讲,高校的教育形式并不适用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解决,必须要社会工作的介入。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阶段高校处理大学生恋爱问题困难

现阶段,高校处理大学生恋爱问题多数是采取教育和引导等措施,从教育方面来看,主要是开展伦理道德教育、两性教育、生理卫生教育等课程;从引导方面来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工作队伍人员介入引导。但是该团体往往会出现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技能和修养不够以及人手不足等问题;第二,辅导员介入引导。有些高校辅导员可能管理着几百个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显然顾全不了这么多。如果学校只是采取上述这些引导性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不痛不痒”,但是如果过于“粗暴地干涉”,强势介入肯定也不妥。学校毕竟是教学育人的地方,对于恋爱方面的实践及指导经验极为缺乏,如果行为过激,极有可能引起学生心理反弹,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对此,需要其他的工作组织来弥补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不足。

(二)社会工作对高校工作具有补充作用

对于高校工作而言,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具有补充作用。具体来说:第一,以服务弥补教育的不足。高校主要的工作是教育,在恋爱问题上也强调以思想教育为核心,教育方法过于生硬。社会工作是从服务角度切入,在学生遇到挫折、困境等问题情况下提供帮助,例如个案工作具体针对某个学生的实际恋爱问题做相应的心理辅导,小组工作更是以丰富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们针对恋爱问题做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第二,以需求为本替代以任务为本。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之时,往往是秉持着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等目的,考虑更多的是上级的意愿、要求而非学生的要求。社会工作是以学生需求为导向,采取调查问卷、个案访谈等形式,分析学生对恋爱方面的实际需求,并帮助学生解决恋爱问题。

(三)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作用显著

区别于高校以德育教育形式来解决大学生恋爱问题,社会工作介入是通过调研形式了解学生恋爱的实际需求,通过个案访谈、小组工作以及社区化服务等形式进行专业化服务,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动机、婚恋观,并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两性相处技巧,缓解恋爱受挫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社会工作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例如心理知识、沟通技巧等)沉淀,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从客观角度为受助者提供恋爱辅导和咨询。

三、针对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展开社会工作的具体思路

(一)利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针对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社会工作介入可以利用以下几个方法:第一,个案工作介入。即以个别化的方式为受到情感困扰的大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其他服务。社会工作者要与受助大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个案专业关系,并分析他们的信仰、态度、价值观以及在感情方面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心理抑郁无法缓解的受助大学生,必须要给予他们一个宣泄的出口,而且要营造一种安全、开放的氛围,倾听他们的心声。总体来看,在个案工作介入过程中可以采取情感治疗(情感认同及倾听)、行为认知疗法或环境治疗(亲朋好友的动力和支撑)等方式;第二,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即通过小组活动形式解决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社会工作者要将那些具有类似恋爱情感问题的大学生组织起来,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情感感受,并鼓励他们进行彼此交流,通过以身说教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经验,以获取成员的认同和开解。而且,社会工作者要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社交小组、情感治疗小组、情感分享小组、情侣互动小组等,以帮助大学生真正获得情感帮助;第三,社区工作介入。一般大学里都有社区学生会,社会工作者要与社区学生会合作进行社区情感调研,而且可以排演一些情感类的小话剧等让学生们在欢乐中获得正确的男女交往知识。

(二)构建社会工作治疗模型

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需要构建社会工作治疗模型。具体来说:第一,个案要采取人本治疗模型。以受助案主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重,社会工作者要注重工作氛围的营造,在情感治疗中要明确地表现出非技术化色彩,强调工作者对案主的无条件接纳,帮助他们打造一个情感宣泄的通道,从而将内心最隐秘的情感挖掘出来,让案主正视自己内心最强烈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情感发泄出口;第二,在小组社会工作介入中可以引入交互模型和治疗模型。其中,交互模型要作为社会工作在高校大学生恋爱问题上的主要模型,帮助大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尤其是对于面临共同感情问题的大学生,这一模型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心理支持,分享自己的感情经验,从而缓解个人的恋爱感情问题。治疗模型引入主要是针对那些情感受挫,并有明显显性特征的大学生,尤其是那些因感情受挫而出现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对他们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

四、总结

总而言之,大学生因恋爱导致的问题较为多样化,社会工作者需要投入足够的关注和正确的介入,并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质,调整他们的情感世界,从专业化、服务化的角度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高雅的、纯洁的爱情观,以弥补现阶段高校社会工作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1]王杨,陈树文.试论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校工作中的介入[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汪小强.高校大学生恋爱观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2.

[3]周晓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3.

[4]刘一达.“90后”大学生爱情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3.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价值观;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2 [本刊网址]http:∥

一、课题的提出

早有专家预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国内外学者对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颇多。但是目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且多为理论性研究,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实用性不强。大学生价值观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较全面地探明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差异及原因,从而密切联系男女大学生实际,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依据性别差异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探求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方面的差异现状,分析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差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反思我们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问题的理论成果,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根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二)实施阶段

本着重点研究的思路,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恋爱婚姻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以泰安市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回收后形成可供分析利用的材料,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以求探明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三)总结、结题阶段

明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针对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召开结题工作安排会,就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进展,并进行反思和探讨。为本课题的研究宝贵的参考借鉴资源和启发。

(二)调查法。随机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科学手段对调查结果作客观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探求教育的方法。

(三)经验总结法。总结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教育的经验。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极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性施教,探寻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

五、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一)成果:

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女生学习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女生交谈、待人接物、与异往方面处理能力较强,而男生比女生理智成熟;女生因失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生更大;女生自我认同感低,对自己相貌的满意度低于男生;情绪易于“烦躁”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情绪疏导方面,男生多选择找“发泄”进行情绪疏导,女生则倾向于“找人倾诉”。

学业学习方面:学习内容上:女生更多的是学习教材,做相关题目或配套练习册,且更擅长语言类学习。男生总是应付书面作业,更多精力用于扩大阅读面,在理科方面的兴趣比女生更浓,更喜欢尝试动手实践。学习方式上:女生多是机械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强。而男生多是理解记忆。学习能力上:女生的记忆能力优于男生,而男性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优于女性。女生模仿能力强,而男生创新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成绩上:女生面临考试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度小于男生,更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考核方式。文科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成绩高于男生。男生理科学习能力强于女性,在理科学习中更占优势,成绩也普遍好于女生。

恋爱婚姻方面:在选择恋爱时机时,男生更主张打下一定的学业基础后再谈恋爱;女生的恋爱动机更倾向于通过恋爱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走向婚姻,共度一生;在择偶标准上,男生更注重女生的外在形象,而女生更注重男生的品质和能力;失恋时,女生感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而男生则更容易摆脱失恋所带来的伤痛;在婚前方面,男生表现的更为冲动和主动,女生则普遍较为谨慎和矜持。

(二)认识: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重视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对大学生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为此,大学生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我,男生应着重提高自我认同感;注重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排遣不良情绪,加强受挫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方面,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调整好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冲突。在恋爱方面,尤其注意女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女生情感化更严重,对失恋问题的调查表明,女生承受的打击更大,更难摆脱失恋的痛苦。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有效的情绪疏通渠道。学校不仅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通过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打消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事业奠基的时期。大学生理应以学业为重。但是当前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使许多大学生虚度了年华。为此,我们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男生。通过进行自我认知和分析,所学专业认知分析,帮助他们尽快确立新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务,今日事,今日毕。其次,加强学业、就业指导。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是自己应当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引导他们了解大学教育的特点,尽快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最后,要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制止不良风气的产生。但是不少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尽早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3.针对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现状,正视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大学生的身体已经长成,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却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一致,所以要正视这一点,促进其心理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问题,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对他们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性别压力。对于男女性别差异的形成,生理差异的影响是很小的,主要是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差异。男女生理方面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等手段,使生理上的差异通过心理和社会原因而日趋减小。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从而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两性关系。再次,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恋爱已经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女生谈恋爱的意愿也在明显增强,而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大学期间的恋爱来找到合适的终身伴侣。对待恋爱问题,女生比男生的态度更真诚,女生付出的精力和心思也更多。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缺乏,对恋爱对象的认知缺乏,导致失恋的高频率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不因失恋自暴自弃,努力做到失恋不失志,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的态度女生更为慎重。但近些年,有趋向轻率的趋势,同居者人数逐渐上升。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恋爱引向不健康的道路。为此更需要教育者的关心和引导,从而保证大学生恋爱的纯洁与美好。

4.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其学习的特点及差异提出因性施教的教学策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探明了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解答,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能起到较强的实际指导作用。

结束语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D66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23-02

一、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

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笔者结合本研究的目的制定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某大学各专业大一到大四的女生,从而通过调查总结出女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0份,有效率92%。

1.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个体对恋爱的基本理解和观点,其中包括恋爱动机以及恋爱的外在表征,因此笔者从恋爱动机和恋爱行为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1)恋爱动机

笔者根据分析将女大学生恋爱动机分为:寻找人生伴侣、随大流、证明自己的价值与魅力、因寂寞而寻找感情寄托、其他等五种,其中有30.65%是为了寻找人生伴侣,而7.56%选择其他,剩下的则选择了其他三项,这说明当今女大学生的恋爱观整体是健康的,但是也有其中一大部分不是单纯为了结婚而恋爱,而是因外界环境或者虚荣心的影响,这明显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2)恋爱行为

笔者为了总结出女大学生对恋爱的度的把握,还对其恋爱行为进行了调查分析,其中笔者根据程度不同设计了牵手、拥抱、接吻、和发生性关系五个层面,其中停留在接吻及以内的占到65%,剩下的则为发生性关系,可见女大学生在校谈恋爱期间有一大批会和异性发生性关系。

2.婚姻观的现状

婚姻观是对婚姻的看法,关系到大学生婚恋观的健康,因此笔者在结婚的动机及婚姻与爱情的关系两点进行了调查分析。

(1)结婚的动机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结婚的目的性也越来越强,这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有36%选择因为相爱而结婚,而35%是为了组建一个家庭,还有16%是因为工作或者其他经济利益,还有6%是因为性的需求而结婚,可见女大学生结婚的动机相对比较纯洁,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健康因素。

(2)婚姻与爱情的关系

婚姻和爱情的关系也是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爱情会逐步转化为亲情,而有38%的女生认为婚姻会使得爱情平淡,5%的女生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见绝大多数当代女大学生对婚姻和爱情的关系比较乐观。

二、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成因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整体上是较为健康的,但是不少女大学生对恋爱观和婚姻观存在一些不良倾向,甚至有些大学生的婚恋观存在很大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则会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而且会对一些婚恋观健康的学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给家庭、社会带来危害。

1.从社会学方面分析

人的需求会产生动机,而动机可以支配个人行为,因此大学生婚恋观的研究离不开动机学相关原理的支撑,为了恋爱而恋爱是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普遍误区,正如前文调查显示,很多女大学生的婚恋动机仅仅是停留在恋爱层面,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仅仅为了弥补空虚、盲目攀比等。

有些女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仅仅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寻找精神寄托,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大部分是第一次远离父母,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内心非常孤独,因此急需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而因女性性格特点导致很多女学生喜欢自己的倾诉对象为男性。随着两人的交往不断加深,则异性朋友会逐渐发展为两性关系。

从众心理是中国人普遍的心理特征,其不会因学历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改变,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女大学生大部分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知,会因为没有恋人而感到自卑,特别是一个寝室中其他女同学都有男朋友了,而自己还没有男朋友,这样会很没有面子。当然这种随大流的心态也是因为周围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校园充斥着言情小说、爱情剧集、社会恋爱和网络行为的不良风气等等,这些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大学生的个人行为。

2.从心理学方面分析

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现在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谈恋爱甚至会被同班同学耻笑,这也导致女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受到影响。

当今女大学生很多不注重内在修养,而是依靠外貌、金钱等进行盲目攀比,她们认为自己只要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或者有花不完的钱就足够在同学间炫耀,甚至有些女学生为了展现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个异性朋友交往,和谁都不确定明确的恋爱关系,将恋爱作为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工具。

当今校园很多女大学生表现出“爱无能”现象,只是追求爱的过程,不注重结果,导致其恋爱的过程中根本不会考虑到任何婚姻问题,从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缺乏责任心。她们仅仅将爱情作为一种情感体验,满足其精神需求,盲目强调爱的权利而回避爱的责任。

3.从伦理学方面分析

当今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已经不像80-90年代那么单纯,而掺杂了更多的附加条件,特别是当今女大学生伦理思想的变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婚恋观发生扭曲。有些女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排忧解难,有些是当作一种时尚,有些是为了展现自己的额魅力,有些甚至认为恋爱是大学生活的“必修课”,有些把恋爱看做是今后处理婚恋问题的经验积累。诸如此类问题严重背离了婚恋的基本伦理底线,这严重影响了当今女大学生的婚恋观。

三、正确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存在即有存在的价值,正如俗语所言“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多情”,面对女大学生婚恋问题,绝不可一棒子打死,也不可横加阻拦,而应当在不提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正确对待,帮她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1.将婚恋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作为人生的必经之路,婚姻及恋爱非常重要,对大学生得让婚姻和恋爱进行教育及引导,是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其中学校教育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因为婚恋观大部分是在大学期间成熟,且大学生婚恋观很容易在大学期间因一些不良影响发生扭曲,因此大学婚恋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女大学生的婚恋教育更要加强,大学期间要安排必要的课程,比如心理健康教育、恋爱、性健康教育等,使她们充分认识到自身情况,树立树立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意识,从而更加审慎地对待自己的人生大事。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正确婚恋观

作为一个半开放性的浓缩社会,大学校园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们要努力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环境,针对女大学生婚恋观念的现状定期举办必要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增强女大学生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的认识。同时加大社会参与度,让她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增强婚恋认知度,树立健康的婚恋观。

3.加强社会广泛参与,担负起社会责任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部分文化产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放弃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而年轻一代的女大学生可以通过报刊、电视、网络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她们辨识度有限,认为存在就是正确的,从而受到了很多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呼吁社会承担起相应责任,广泛参与到营造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共同为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语

作为人生的重要 阶段,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的关键期,如果校园婚恋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的今后人生道路,则非常令人惋惜。因此,高校应当重视及加强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引导她们的人生道路,为她们以后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丽朱.高校女大学生恋爱观教育与引导的理性思考[J].消费导刊.2009(06).

[2]钱素萍.女大学生婚前浅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12)[3]胡晓娟.社会转型期女大学生 的婚恋观反思――基于南京地区部分高校女大学生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恋爱不同阶段;变化;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3-0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水平日趋多样化。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此外,因其处在特殊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恋爱花费上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对于诸多商家而言,大学生情侣已成为极具价值的目标市场。所以,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2文献综述

通过分析大量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论述,现将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文献分为以下三类,即消费道德、价值观和影响因子,并总结文献的优势和局限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文的论述。

(1)消费道德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有的消费理念。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激增至2000多万,消费量庞大,而恋爱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固定性消费,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武汉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旨在客观反映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观,更期待大学生能建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念。

(2)消费观的形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中恋爱的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可浪漫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来维持,在攀比之中,“恋爱消费”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已经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观点和消费心态。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影响因子。在大学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婚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恋爱消费观折射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恋爱消费观影响以后个人的消费价值观和社会消费趋势。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消费,探究影响因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极其重大。

3主体

3.1理论框架

3.1.1对恋爱阶段的分析

参考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多数心理专家对于恋爱的理解看法,并结合恋爱所固有的特性,现将恋爱分为以下4个阶段,并进行简略分析。

(1)恋爱懵懂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比较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会在服饰打扮等方面比较注重,因而比较倾向于购买一些品牌服饰,以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2)恋爱成长期。进入恋爱阶段后,生活中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吃饭、学习、上课等一些日常活动都有人陪同,心理上多了一丝安全感,因此,这一阶段,人们普遍会更加依赖对方,希望时时刻刻两人都能够在一起。

(3)恋爱成熟期。过了热恋期,感情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双方不会如恋爱成长期那样的冲动,遇事会比较冷静下来思考,彼此间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不过双方会尝试着努力解决,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期间,双方会希望能够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

(4)恋爱稳定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两个人彼此已经成为对方最亲的人,会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两个人自己的人生。此时,双方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促进成长。由于两个人的感情已经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礼,加之前一阶段奠定的良好基础,因此,双方会更加努力为两人的未来幸福而奋斗。

3.1.2假设构想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提出以下思想假设:

(1)假设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会减少。

(2)假设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会更加务实。

(3)假设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程度越稳定的情侣约会时间越多,因而其恋爱消费会增加。

3.2分析方法

3.2.1问卷调查法

线下调查主要仅针对本校学生,随机从大一至大四这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回收。线上调查主要针对除去本校的其他高校的学生,通过QQ、人人、微信等一些社交程序,邀请大一至大四的同学进行电子版问卷的填写,并回收。最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便于更好分析。

3.2.2深度访谈法

考虑到问卷调查法存在的一些误差,例如:有些同学的不认真填写或是对问题理解的错误等,同时,通过调查分析所得结果极有可能与原始的假设有偏差,因此在问卷调查法进行之后,再次采用深度访谈法,主要访谈的对象是问卷中填写的数据与原始假设相悖的被试对象,因此,能更加完善对数据的分析,降低误差。

3.3实证结果

(1)结果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虽然生活必需品消费仍最高,但是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反而增加。

(2)结果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转变,并且随着出席场合的正式及需要,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3)结果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消费总体是趋于增高的,并且恋爱稳定的情侣的消费的确高于恋爱初期的情侣。

3.4实证分析

3.4.1基本情况的简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来自31所高校,实际回收179份,回收率为89.5%,回收的问卷中仅有14%为恋爱懵懂期,说明已经进入恋爱状态的同学有86%,因此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77%,可以预见,大学生恋爱对象的确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

3.4.2对结果1的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对奢侈品消费量与不同恋爱状态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由于0.009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侣消费仍是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随着恋爱状态的稳定,奢侈品的消费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市场,其消费量呈现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日常消费多来自于家庭,父母所给予的生活费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开销不受制约;二是当今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于商品经济中,具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和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三是大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攀比心理,对于所购买的商品有品牌要求,因此不会选择不知名或是过于廉价的产品。

为了探究奢侈品消费量的预估与实际相差较大的原因,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情况,与10名处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进行深度访谈。有8名同学持有以下的观点:一方面,两人关系基本确定,在购买奢侈品时没有顾忌,不用考虑过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思想的成熟,会比较倾向于价格适中的奢侈品。其余2名同学对于奢侈品消费没有什么固定倾向,只是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质量会优于廉价商品。

3.4.3对结果2的分析

根据问卷中恋爱成长期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出其中比较重视的三项后,经过加权的方式得到的比例图,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主要看重的6类就是质量、氛围和格调、价格、品牌、特色和他人的看法及评价,并且,随着恋爱程度的加深,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氛围和格调、质量及品牌。

如表3所示,大学生情侣倾向于在节假日进行消费,且他们的消费数额将随着节日的长短及隆重程度变化,并根据商家所提供的优惠活动而有所增减。

节假日会导致恋爱消费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大学生假期中空闲时间较多,如果假期时间较短,回家又略显仓促;二是商家大多会选择在节假日加大促销力度;三是大学生一般学习生活较为清闲,而又值假期,自然不愿待在学校,从心理层面也有出门娱乐休闲的需要;四是倘若假期时间较长,而此时经济略有盈余,则情侣们比单身人群更倾向于考虑出行。

4结论

根据调查分析及总结,容易看出,大学生处于不同恋爱阶段,其消费的需求和数量也有所不同,恋爱的确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如今在大学生恋爱如此普遍的时候,商家更应该多关注此类消费者,必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1).

[3]陶亚文.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08(17).

[4]位焕弟.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33.

[5]王涛.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剑南文学,2013(1).

[6]程慧.恋爱心理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7]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北京林业大学“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31022042)资助。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爱情态度

1问题提出

在爱情态度的研究上,鲁宾是最早对其进行测量的心理学家。他认为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态度,这种态度指向特定的人,是最深层次的亲密关系,具有亲近与依靠、帮助欲、排他性与独占性等特点[1]。西班牙学者Yela[2]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爱情四因素模型,认为个体的爱情包含:激情、浪漫激情、亲密和承诺。美国心理学家Hendrick和Hendrick[3]依据李约翰的爱情类型理论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LAS),提出爱情可以分为6个类型:浪漫型、游戏型、伴侣型、现实型、实用型和奉献型。戴维斯认为友谊之中的喜欢可以分为8个主要成分:欢乐、互助、尊敬、无拘无束、接纳、信任、理解、交心,而爱情除了以上所有成分外,还包括另2个集束:激情与关怀[4]。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爱情两因素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主要由生理上的唤醒和认知因素所决定。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感知特定的情感对象,并由此产生一种自我唤醒[5]。进化心理认为人类早期的性结合其本质就是为了获得繁衍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男性和女性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谋求生育的成功,这些策略就构成了男女不同的择偶行为和偏好[6]。Rusbult认为爱情关系中的承诺是根据满意度、替代性及投资量等变量的情况做出的。当个体在一段爱情关系中能够获得较多的满意度,而且投资量较大同时又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时就容易做出爱情的承诺[7]。

爱情的核心本质是一种情感现象,它涉及个体认知和行为方面的特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爱情心理特点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大学生心理现状的了解,同时促进国内这方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南大学在校90后大学生800人,共回收有效问卷714份。其中大一168人,大二182人,大三154人,大四210人;男生322人,女生392人;文科343人,理工科371人。

2.2研究工具

使用自编的90后大学生爱情态度问卷,问卷包括13个题项,分为恋爱方式、责任心、性态度及浪漫性四个方面,每个问题包含3个选项:不同意、不确定、同意。

3结果分析

3.190后大学生对恋爱方式的态度

恋爱方式是个体选择恋爱对象的方式方法。本研究中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进行考察:一见钟情,由友谊发展而来,相亲,网恋。从统计结果来看,在对待一见钟情的态度上,52.9%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在认为爱情是由友谊发展而来的这一问题中,66.7%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在相亲这一问题上90后大学生是比较矛盾且冲突的,43.1%的大学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会去相亲;在对待网恋的态度上,大部分90后大学生是谨慎的并不认同这种恋爱方式,有52.9%的大学生持否定态度。见表1。

3.290后大学生责任心的分析

责任心反映的是个体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的成熟及理性程度。本研究从90后大学生的恋爱目的、未来打算、专一性等方面来考察其恋爱中的责任心。从结果来看,64.7%的90后大学生表示在恋爱中会对将来有所打算;在“恋爱应该以结婚为目的”这一问题中,68.6%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同时87.3%的90后大学生认为“恋爱是终生大事,必须谨慎对待”;而在“恋爱应该真诚专一”这一问题上,88.2%的90后大学生表示肯定。说明90后大学生在对待恋爱的态度上大部分人是谨慎且严肃的,绝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比较成熟,对恋爱的目的、将来的打算及专一等问题上基本持有认真且负责的态度。见表2。

4.1性别差异

在恋爱方式上,39.1%的男生不认同一见钟情这种恋爱方式,而64.3%的女生同样持否定态度,差异达到显著水平(Z=-2.210,P

4.2专业差异

在对待处女(男)的问题上,文科与理科专业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28.6%的文科生不在意其男(女)朋友是(女)处(在意的占38.8%,不确定的32.7%);而理科生中的这个比例为46.4%(在意的占26.8%,不确定的占26.8%),差异达到显著水平(Z=-1.993,P

4.3恋爱经历差异

统计结果表明,有过恋爱经历与没有恋爱经历的90后大学生在性态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我认为婚前发生是不对的”这个问题上,33.3%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持肯定态度,低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55.6%的比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Z=-2.720,P

5讨论与总结

本研究从90后大学生对恋爱方式的态度、责任心、性态度与浪漫性四个方面来考察其爱情态度的特点与现状。结果表明,90后大学生的恋爱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对各种恋爱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济南市进行的青年婚恋状况的调查中,在回答“你对网恋持何种态度”时,选择“愿意从网络中走到现实中来”和“愿意在网上尝试但不会走到网下”,即对网恋持赞同态度的占到48.7%[9],说明当代青年在网恋问题上有相当程度的尝试性。而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网恋仍持有谨慎态度,有52.9%的90后大学生对网恋持否定态度,与之前的研究基本一致[10]。对于“一见钟情”持赞同态度的仅有18.6%,说明大部分90后大学生的恋爱方式是比较传统的,认为两个人需要经过友谊阶段才能发展出爱情。而对于相亲这种恋爱范式大部分90后大学生则表现出矛盾的心理,43.1%的90后大学生并不明确自己将来是否会走向相亲这条道路。这也与当今的社会现状相符,出于现实的考虑,90后大学生意识到大部分人在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是会通过相亲这种方式来选择自己的伴侣,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不确定性。

最后,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多数90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激情体验。心理学家认为,浪漫爱情具有爱的唯一性、神秘性、永恒性和充满激情的、完全的投入不顾其他等特征,即浪漫爱情是一种充满激情的非理性感情[13]。这一方面反映了爱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则表现出90后大学生在爱情中容易过分沉溺在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之中而迷失自我。另外,恋爱经历对90后大学生的性态度具有显著的影响,之前的一项研究指出,大学生的性态度与其恋爱关系具有显著的相关[14],本研究则发现,有过恋爱经历的90后大学生在对待婚前以及(女)问题上表现得更加开放,没有恋爱经历的90后大学生在性态度上则相对的传统与保守。研究表明,国内大学生发生婚前的比例逐年增高,且男性在对待性态度上明显比女性要积极。与此相反的是,处女情结依然是许多男性选择结婚对象时考虑的重要因素[15]。因此,指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在爱情中保持理性与克制,在表达亲密的同时如何合理地保护自己不至于对将来的婚姻产生严重的影响,是今后高校性教育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成洲,胡俊,何树燕.浅议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爱情理论.中国性科学,2009,18(4):17-21.

[2]林艳艳,李朝旭.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40-46.

[3]曹慧,史占彪,张建新.爱情观量表在中国学生群体中的修订.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5):459-464.

[4]林艳艳,李朝旭.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1):40-44.

[5]陈思远,李朝旭.心理学视野中爱情分类研究的回顾与新进展.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30(3):138-141.

[6]唐利平,黄希庭.择偶观的进化论取向述评.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43-49.

[7]张宏.从社会学视角看择偶中的“门当户对”.西安社会科学,2010,28(4):30-32.

[8]叶丽红,高亚病,骆啵巍.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调查.青年研究,2000(6):34-40.

[9]曾坚朋.虚拟与现实:“网恋”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2(6):28-30.

[10]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223(4):278-291.

[11]郭晋林,冯国强.1000名大学生性观念的调查与分析.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42-445.

[12]朱小爽,曾祥龙.大学生性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535-540.

[13]尹杰,谢静,邹枝玲.恋爱中大学生浪漫程度的性别差异.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2):111-117.

[14]李彦章,蒋燕,杨晓凤.成都市大学生性态度特点及其与恋爱关系适应的相关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10,31(9):1047-1048.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098-01

大学生恋爱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在青春期,大学生自发的处于恋爱状态是很自然的,但是由于青春期的大学生们对恋爱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导致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两个人的感情发展,而且对两个人的心理或多或少的造成伤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研究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大学生恋爱中产生的问题

(一)过度的相信真爱而挑剔对方

大学生在恋爱的开始都存在着好奇心,由于没有过恋爱经历,而且很多社会媒体以及电视剧对爱情有错误的价值观引导,使大学生对于爱情都想要对方能够没有任何缺点,对方对自己要一心一意,真心相爱,却很少想到现实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两个人的性格和生长环境的差别也会造成问题的产生。大学生认为真爱没有瑕疵,要充满浪漫、温馨,受不了两个人之间出现任何的问题。

(二)对恋爱的坚持不够坚定、分手率很高

大学生恋爱过度的相信真爱的存在,因此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以及随着相处时间的加长,彼此对对方的外貌、习惯、缺点、性格等等问题的无法忍受,就会导致双方产生分手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理都处于一个非常脆弱、非常冲动的状态,双方完全不知道爱情的建立需要双方的付出、双方的包容和理解。

(三)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对恋爱没有思想准备,对爱情充满疑惑

大学生恋爱的年龄普遍较低,由于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种种困难,加上家里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很多问题上都喜欢占上风,不喜欢相互避让。大学生对于感情的占有欲望强烈,希望将双方的空间和时间压缩在一起,彼此极度的占有对方的所有。同时恋爱中双方又是很自卑的,不自信的,因为对方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恋爱中的彼此会更注意去隐藏自己的缺点,对于对方的优点又极度的放大。对于出现问题时候的伤痛和失落都彼此隐藏,容易造成更深的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恋爱问题出现的心理原因

(一)自我认知不足

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喜欢对对方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却忽略了自身存在缺点。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往往由于对方对自己的崇拜和信赖而过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自身比较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对自己需要一个准确的定位。随着恋爱时间的加长,彼此会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而且恋爱的价值观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彼此的感觉至上,变到朋友之间的相互比较,慢慢的还会考虑对方的经济地位。就这些导致了很多问题,使得大学生缺乏自信。

(二)在爱情和友情之间处理不恰当

大学生对于友情和爱情的区分不清晰。因为爱情和喜欢以及简单的存在好感是不同的,大学时代的男女生非常注重外貌,容易将单纯的的喜欢理解成爱情来了,于是就会突破原有的友情关系而晋升为爱情,但在随后的相处中会发现,单纯的喜欢只是被对方的某些优点而吸引,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在里面。

(三)对于结婚的认识不足,对性知识的认知不足

大学生恋爱对于婚姻以及这两方面的认知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存在喜欢追捧西方文化以及互联网的现象,对于现实社会结婚和离婚的现象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彼此不是很负责任。在上比较开放,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较深。同时社会和学校教育对这两个方面的关注也不够。

三、大学生恋爱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一)开设有关大学生恋爱观的选修课程

大学里开设的有关大学生恋爱观的选修课程,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提高大学生对恋爱中自我的认知能力,教会大学生正确处理恋爱与学习、恋爱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面对失恋。课程设计要围绕爱情的价值观来展开,教会学生了解爱情的本质是责任,恋爱前及恋爱后都要为自己、为对方负责,增强大学生的恋爱责任感;同时要在课程中加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和耐挫能力教育,使大学生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恋爱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

(二)建立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通过班级心理委员、学生辅导员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情感动向,对于失恋期的大学生,尤其是承受能力较弱的失恋大学生,及时的给予心理咨询;同时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要定期举办恋爱观讲座、女生恋爱观教育及各种与大学生恋爱相关的学生活动,模拟恋爱情景,传递正确的恋爱价值观。

四、总结

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来关注,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正确指导,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们,要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同时认清自己,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健康的恋爱心理。

参考文献:

[1]张义泉,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不良心理状态[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0).

[2]李,杨阳.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研究综述[J].传承,2011(08).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女生;恋爱观

进入大学学习的女大学生可谓是校园里的半边天,她们身心的成熟和发展以及校园环境的变化使得她们对爱情产生了渴望。但在男女大学生的恋爱过程中,由于传统道德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对于女大学生在恋爱中的一些观念有着更高的要求,女大学生在恋爱中往往也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因而,能否拥有正确的恋爱观以及怎样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女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成才,也与校园稳定、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本文就我高职院大一女生恋爱现状特点作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和引导她们正确认识爱情的真谛,摆正爱情位置,树立科学的恋爱观。同时也有利于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有的放矢的进行素质教育,减少因为感情问题引发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异常行为。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共选取300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女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恋爱状态、恋爱动机、恋爱行为以及恋爱。调查采用随机发放自编《女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无记名形式进行。在本次调查中共收回问卷289份,其中有效问卷273份。并采用百分比的统计方法,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恋爱态度比较理性、从容

从总体来看,参加本次调查的学生77.21%的恋爱态度是顺其自然,15.83%的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还是可以的,4.46%的学生认为一定不能错过,只有3.34%的学生持反对态度,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女大学生对于恋爱所持的态度是理性的、从容的,并没有把恋爱作为大学生活中的必修任务。而且在这次调查中还发现21.63%的女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有过恋爱行为,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些经历使得她们在恋爱行为上积累了一定能够的经验,并在进入大学后对于恋爱的态度也变得比较理性、从容。

(二)恋爱行为虽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部分同学恋爱意愿强烈

关于恋爱状态的调查中55.83%没有恋爱,25.83%正在恋爱,6.67%渴望恋爱,5.83%单相思或暗恋,从这些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一女大学生还没有恋爱,恋爱行为在大一学习生活中还不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她们中的部分同学具有很强的恋爱意愿。

(三)部分同学恋爱动机不端正、不成熟

所谓恋爱动机是指恋爱行为产生的原因,它能反映人的婚恋价值取向。在本次调查研究中45.83%的学生是给自己找一位将来的伴侣,这说明大多数女学生的恋爱动机是严肃而认真的,然而也有部分同学的恋爱动机不端正、不成熟,其中1.66%的学生认为没有男朋友会被别人看不起, 2.5%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都在谈恋爱,21.67%是为了排解孤独,寻求精神寄托,13.33%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从而能够看出他们在恋爱动机上比较盲目,具有盲从和消遣娱乐心理。

(四)恋爱的自主性强

在恋爱问题上,她们个性突出,重感情,不愿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恋爱时间、恋爱关系和选取恋爱对象上,一般都不征求父母的意见。加之49.97%的学生认为父母同意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因而他们在选取对象和确立关系时自主性比较强,比如数据调查中44.17%的学生表示会告诉父母,但是由自己做主,39.17%的学生表示告诉父母,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也有15%的学生表示不会告诉父母。

(五)对于失恋行为态度坦然

在恋爱的最终目的的调查中51.67%的学生表示是为了结为情投意合的伴侣,31.67%的学生表示只是想找个人陪着,没想下一步会怎样,13.33%的学生表示将来能够成家过日子,生儿育女,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恋爱最终像“终成眷属”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因而失恋也变成为女大学生所要面对的问题。在关于女大学生对待失恋的态度,42.5%的人选择“重新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对象”,只有个别人选择了“不能接受现实,纠缠不休甚至报复”。这些数据说明女大学生对待失恋的态度整体上是健康积极的。

(六)性观念比较开放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多种社会环境的影响,现在的女大学生不在是谈“性”色变,她们对于恋爱中的的观念也日益开放,在调查中,有35.33%的学生表示“这是个人自由,可以不受干涉”。20.83%的女大学生明确表示反对恋爱。在“你能接受恋爱中的亲密程度”这个选项中,有29.17%选择拥抱,23.33%选择牵手,43.33%选择接吻,5.83%选择身体触摸,还有4.17%的女大生选择。

三、引导女大学生正确恋爱的策略

德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男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女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正是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因而对于女大学生恋爱问题我们不需视为洪水猛兽,也无需回避不谈,或是明令禁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尽可能帮助学生了解恋爱行为对于她们的学业、事业、人生等等方面的正向和负向的影响,从而帮助她们形成正确的恋爱观。

(一)引导学生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很多女大学生往往被爱情的浪漫光环所蒙蔽,没有深刻理解爱情的内涵与外延,也没有意识到爱情背后潜在的责任与义务。她们错误地把恋爱行为当做是帮助自己打发时间、摆脱孤独的消遣娱乐,把有男朋友当做是一件有面子的事情,进而来满足自我的虚荣心和好奇感,但与此同时,她们恋爱的自主性,往往让他们在恋爱中不容易听取来自父母长辈或是老师、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完全有自己主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进行相关的教育和引导,给她们指出爱情它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情感依赖和相互依偎,更是彼此间的理解与付出。它要求男女双方不仅在思想感情、精神境界、情趣志向方面协调一致,而且双方能够承担得起爱情的责任与义务。在恋爱中要注重彼此的理想志趣、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等。要学会懂得爱、理解爱、学会爱、珍惜爱、升华爱。

(二)培养学生承受恋爱挫折的能力

由于多种因素和观念的影响,在恋爱过程中出现失恋时十分正常的现象。但是面对失恋,20%的学生表示“没有考虑过,不知道怎么办”,10.83%的同学“非常痛苦,对爱情失去信心”, 也有个别同学面对失恋有报复倾向。其实单相思、暗恋和失恋对于女生来说也是一种心理承受能力的考验。恋爱毕竟和许多行为不同,它是一种男女双方互动的情感行为,不是单方面决定的。失恋是不幸的、痛苦的,但失恋只是恋人恋情的断裂,并不能说明你自身的无能或无用。那些面对失恋而采取的哭闹、颓废、报复行为都是心理不成熟的一种表现。在面对失恋时,要树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观念,要理智冷静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尽早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来,在追求事业与知识的过程中重新确认自己的价值。

(三)强化性道德观念

由于社会环境和各种传媒影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性观念也日益开放,而女大学生对“性”的认识也超出传统观念的束缚。一旦恋爱中出现各种诱因,她们往往也会发生。而在发生后,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遭到周围人的非难,在心理上承受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面对引发的“怀孕”行为,她们因为无法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产生各种消极念头甚至轻生。因而,“性”观念的道德教育一定不能忽视,要教育女生在恋爱中应保持自尊、自爱、自信和自立的姿态,学会拒绝各种诱惑,坚守准则,以防止行为偏差所带来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

(四)加强对恋爱行为的心理辅导

情感问题往往是困扰女大学生心理的根源,恋爱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恋爱中的各种行为、特别是引发的问题,都极大的影响她们的学习和生活。而面对这些问题,她们往往渴望别人的帮助,但是又怕周围的人笑话或不理解自己,所以她们不愿意向周围人倾诉,从而陷入自我困扰的境地,这种困恼长期积累在心里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因此,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等途径加强对恋爱行为的心理辅导,同时,积极关注个别在恋爱中出现问题的女生,通过心理约谈等方式来帮助其解决问题,促进其身心的健康。

(五)提升校园的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特别是周围同学的观念和行为对于学生的恋爱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在调查中66.67%的女生表示自己的恋人是本校学生,而且50%的学生表示同学、朋友的经历对于自己的恋爱观影响最大,由此可见,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校园文化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境界,提升品位,而且可以丰富和充实她们的业余文化活动中。同时,学生的感情在课余生活中彼此交流融汇,既能增进友谊,培养能力,又能提高自身素质。而且通过参与活动消除自身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和人生价值,真正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金乐.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研究与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8,5.

[2]严海霞,许佳.高校女生恋爱观的研究和教育引导[J].科技资讯,2008,34.

[3]李文安.高职学生恋爱心理研究与对策分析[J].社会广角,2008,10.

[4]范小西.女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

[5]桑志芹.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 爱情观 引导方法

“90后”在青春期特有的好奇心强、盲从心理以及攀比欲望强烈等特点对其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恋爱的懵懂和感情上的困惑让缺乏正确爱情观的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到困扰。如何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心理找出问题所在,如何进行正确的爱情观念引导以及应采取怎样的引导方法等问题都迫在眉睫。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分析

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大致可从以下方面分析:

1.盲从恋爱心理与择偶的理想化

大学恋爱已经越来越普遍,甚至在大学期间没有恋爱经历的同学会受到其他同龄人的调侃和嘲讽,很多大学生的恋爱的动机越发凸显了盲从之风。很多大学生认为“单身”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而“非单身”显得很有面子,甚至不少“90后”表示大学恋爱只是一种过程的完成,而不是“因爱而爱”。并且由于社会的恋爱风气影响,大学生对的爱情观越发显得现实。其中,大部分艺术类的大学生对恋爱对象家庭背景和个人形象的标准和要求都逐渐趋向于理想化。艺术类大学生对恋爱对象的经济实力和形象气质较高,恋爱心理趋向于完美主义,而随着对方缺点的逐渐暴露,他们便会有失望之感。

2.矛盾的恋爱心理与较差承受力

90后的艺术类大学生个性较为张扬,对于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好奇的心理,他们在思想上欠缺深思熟虑,在行为上容易冲动。在爱情的诱惑面前,他们渴望体会恋爱中的美好和激情。而在追求刺激的同时,却对恋爱中对于这份感情能否长久,是否现实的问题过于纠结,恋爱心理十分矛盾。并且很多大学生无法面对失恋的痛苦,难以走出失恋阴影,在分手后对之前的恋爱对象进行苦苦纠缠的现象也有不少。当爱情的美好变成泡沫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容易陷入感情的困境而误入歧途。

(二)影响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常见因素

《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兴起,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爱情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一,这类相亲节目对大学生造成了不正确的引导,拜金主义和梦幻主义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念相冲突。其二,节目中类似于“心动环节”和“以貌取人”等内容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三,闪电式的恋爱现象以及离婚率的逐年增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婚姻的认知,让大学生对传统婚姻观念产生疑问。另外,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爱情观也产生了明显的冲击。由于网络和传媒的发展,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加快,生活中不同的爱情价值观念和恋爱行为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另外,我国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中一直以学习为主,而艺术类的学生更是偏向于对其艺术天赋的培养,忽略了在爱情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

二、对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引导方法的思考

(一)找出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根据上文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恋爱特点分析,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爱情观大致存在一下三个较为明显的问题:(1)恋爱动机多元化,恋爱过程简单化。思想不成熟的学生们抱着各种各样的心态恋爱,闪电式恋爱非常之多,而QQ和微信等网络交友平台都成为了追求对象的方式之一。(2)恋爱存在明显的波动性。由于男女双方的个人条件不同,一些在恋爱中出现的自卑心理以及感情上的困惑求助无门等因素,都会对一个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3)对爱情抱有太多幻想。对爱情的完美主义以及对童话故事中美好的爱情有着过分憧憬,而现实中和理想形成落差,让爱情出现裂纹。

(二)在和谐校园环境中体会爱情本质

1.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恋爱问题讲座

很多大学生恋爱的真正原因是处于大学生活的孤独感、寂寞感和空虚感,这也是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以及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是培养良好的校园环境风气以及帮助学生排除寂寞空虚感的有效手段。大学年龄阶段的人已经具备了对爱情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作为老师,在正视大学生恋爱现象的同时,不能对学生不正确的恋爱行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中,开展大学生恋爱行为讲座也是一个对大学生恋爱心理引导的不错的方法。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与培养爱的能力与道德责任感

很多大学生一旦陷入爱情便开始沉沦,而迷失自我,因此,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正确对待爱情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过程中应该学会找准爱情的位置,不要误把友情当爱情,并且功利化地和片面地对待爱情。同时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习、亲情、前途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大学的恋爱中应以彼此共同的理想、追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为前提,以学业为重爱情为辅,做到对爱情严肃认真、忠贞专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在恋爱中的主动性很强,经常无法在爱情中真正做到尊重、包容和理解。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对恋爱中健康心态的保持和正确爱情价值观的树立十分重要,恋爱的过程应该体现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因此,在培养他们爱人的能力和学会怎样表达爱,学会如何为对方着想的同时,也需要他们懂得爱是一种责任。

三、总结

生活的压力和各种社会现状让当代人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社会舆论导向和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爱情观的负面影响,也间接导致了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与传统的爱情价值观大相径庭。除了学校和老师对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和恋爱心理作出正确的引导,社会的舆论环境以及新闻媒体的导向也应该担起应有的教育职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倪秀娟. 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探析及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

[2]韩绍卿.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婚恋观探索[D].成都理工大学,2012.

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95后”;恋爱观;教育

大学时期是学生恋爱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新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已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主要组成群体已即将进入“95后”时代。“95后”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手机、电脑、QQ、微信等一系列现代化通讯工具和多样化交流渠道的使用使得这个群体有着更加个性的烙印。

目前“95后”大部分正处于大学在读或即将进入大学的时期,大学阶段学生年龄普遍在18~24岁之间,这个年龄又是“95后”恋爱观和性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会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和喜爱,但由于他们对于恋爱的认识还不够成熟,理解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很容易会使他们的恋爱观出现偏差。因此,关于“95后”大学生的恋爱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及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密切关注,帮助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恋爱观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95后”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分析当前大学生恋爱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对这个群体进行相关教育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某高校大二、大三学生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了婚恋观的调查,并用Epidata 3.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Excel 2003进行了数据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00份,回收840份,有效问卷832份,有效率为83.2%。

二、研究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95后”男女大学生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标准上,对相貌都有较高的要求。此外,男大学生除过外貌,还比较注重对方的性格,其次是能否对自己以后的发展有帮助;女大学生则是要求恋爱对象对自己足够关心,能够包容自己的任性及各种小缺点,会处理事情等等。此外,相比 “80后”、“90后”,“95后”在恋爱年龄方面,更加趋于小龄化,并且同年级学生中恋爱比率有所上升。

对于该如何解决恋爱阶段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处于迷茫状态,不知道应该如何理性的解决自己与对方在恋爱中出现的矛盾。对于恋爱中出现的分歧,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是对爱情的考验,希望能跟恋爱对象一起携手度过;一小部分学生则认为不合适就重新来,不必强求,宁愿选择分手并且开始新的恋情。

对于面对毕业将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大部分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不愿意去思考,部分学生则认为要以工作为重,会尽量去平衡毕业与恋爱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真的无法调和,也不会过多强求。

三、大学生恋爱观的教育意义

恋爱和婚姻是密不可分的,目前大众普遍将婚恋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学术界不同学者关于婚恋观的定义各有不同,苏红等认为: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过程以及婚后生活中取向的基本认识,是人们的主观看法,婚恋观直接影响着人们对配偶的选择以及对未来配偶及家庭责任和义务的承担[1]。卢春莉等认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体现到婚恋问题上就是婚恋观,正确的婚恋观是引导人们走向幸福婚姻、健康生活和美满家庭的必备条件[2]。本研究认为,婚恋观是一个人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应的思维方法,对恋爱和婚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不同的婚恋观影响着人的择偶标准及未来家庭婚姻生活是否美满。

通过对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显示,“95后”大学生在恋爱中显示出过多的随意感,没有自己明确的恋爱观,甚至有个别将有无恋爱对象当做攀比资本的现象,在恋爱中的表现也显示出了其恋爱观的模糊性。大学时期是青少年恋爱婚姻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四、应加强对“95后”大学生恋爱观引导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总体来讲是积极向上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相比中学时代,大学阶段大部分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问题,不论男女,大多数学生喜欢积极、阳光向上的恋爱对象,但一部分大学生对恋爱的认识还不成熟,选择了恋爱的原因是因为寂寞想找个人陪或者是看到其他同学都恋爱了,自己也想试一试,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正处在恋爱阶段以及即将进入恋爱过程的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恋爱过程中的问题[3]。树立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念。

新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传统的中华民族婚姻习俗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挑战。学生接受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也就造就了部分学生产生了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的不良作风。对于“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担负着巨大的责任,要教会学生理解爱情的真正含义,正确对待爱情,爱情绝非一时的冲动,要对自己负责,对恋爱对象负责,对家庭和社会负责[4]。

因此,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合理运用正确的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加强学生对恋爱的正确认识,多角度去培养学生的恋爱知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95后”大学生来说,恋爱是人生中一个美好的时段,是步入婚姻家庭的一个过程,大学期间的恋爱不仅会给以后留下无数美好的回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的婚恋生活,应该认真对待,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学习、就业、恋爱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说,“95后”独特的个性已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焦点,就恋爱观来说,不少“95后”学生仍处于初步形成阶段。部分学生也在不断的摸索中树立自己正确的恋爱观。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努力,齐心配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帮助他们的人生走向正轨。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开设相关课程,使得学生能够从多个途径学习如何与异往,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能够少走弯路,相信经过多方努力,“95后”一定能够懂得爱情的真谛,收获美满的爱情。(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苏红,任永进.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

[2]卢春莉.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新动态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3]何绍芳,李依潇,刘5.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研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5.

[4]马晓利,王鑫,卜慧楠.90后大学生恋爱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5]马福全.大学生恋爱及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上一篇:大学班级周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