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9 05:43:02

大学生课堂总结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1篇

一、备课技能

备课是一个完整课堂的前提准备阶段,对整个过程是否能够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尽心备课,将难懂与枯燥的体育动作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情景讲解给学生,会令教学效果比没有充分备课的效果有明显的不同。

比如我在进行少年拳的教学时,动作的攻防含义和衔接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只是体育教师的枯燥的一遍一遍的教和示范练习让学生很难领会少年拳的动作含义,慢慢的学生们就会失去练习武术的兴趣。充分和有效的备课,可以将少年拳的每个动作在日常生活情景中来展现其攻防含义。比如说:讲到少年拳的第四式“弹踢冲拳”和第五式“马步横打”时,当你受到坏人侵犯时,首先运用“弹踢冲拳”,右手在击打来犯的坏人的同时左脚进行踢打,让坏人不能同时兼顾身体的两个部位,当坏人受到攻击而后退时,我们乘胜追击,下体为了稳固变为马步,右手顺势在次击打坏人,从而取得这次“防身战争”的胜利,而这个动作就叫“马步横打”。这样的情景教学对学生来说可以增强学习兴趣并对教师慢慢产生一种佩服的感觉,能够提高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的地位。备课,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对整个教学的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教学的导入技能

课堂导入是一个完整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导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们的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能引起学生注意,帮助进入学习情境;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课堂导入有多种形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一节高中武术课来说更是如此。

大部分中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大部分来自武打电影和公园练习太极拳的爷爷奶奶们,武术对于大部分的中学生老说是非常神秘的,有的学生认为练习武术就能飞,就能打架很厉害,用一个小视屏和武打明星的故事来激起大家对学习武术的渴望,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更能有序的进行,学生更能快速的接受。比如说:在一堂“太极拳浅说”的理论课上,一进教室我就把太极拳浅说这几个字写到黑板上,让学生们明白这节课的主题,学生们会有“太极拳在教室怎么教啊?”的疑问,班级立马炸开了锅,学生们开始讨论起来,带着这种疑问,学生们会去积极的思考与讨论什么是太极拳。借助学生们的这种热乎劲,我先放了一个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优秀武术节目《行云流水》,激发了学生们去了解和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感悟到了中国国粹太极拳的魅力。

三 板书技能

板书有着以下的作用:提示内容,体现结构和教学程序;启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强化记忆,使学生对主要知识有更明晰的印象。所以,板书在课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个人觉得板书技能对一位体育教师也是非常的重要的。如果一位体育教师能一手非常漂亮的板书,那肯定是非常受学生们的喜爱的。

在第一次上太极拳理论课的时候,我在黑板写上了这几个字,但是写得非常不好,学生们在下面小声议论着“一个学生们说:写得真不好,另一个学生说,没事,他是体育老师“,此次理论课上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这个经历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决心要练好板书。结果在后面的几次太极拳理论课的时候,我都会努力的去把板书写好,结果课堂气氛一次比一次好。

四、 互动技能

不属于教师,它是学生们的舞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老师为主导。老师要为学生们更多的自我的表现机会,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课中来。

我在体育技术课上教学形式上,多采用游戏和比赛,我与学生一起参与互动,寓教于乐。使学生们真正的喜欢上体育课。

五、 课堂组织技能

良好的课堂组织技能,能够有效组织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便于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课堂组织技能的高低,对如何上好一堂体育课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把学生们的气氛调动起来。在上体育技术课的时候,我会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讲一些武打大明星的故事,比如说:李连杰和成龙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调动课堂的气氛。其次,我把体育技术课分为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新动作内容,教师运用示范法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觉得“老师练得太棒了”,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气氛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比赛,根据前面所学习的新内容,进行分组练习,之后进行比赛,从而巩固学生们所学习的新内容。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就业;影响;德尔菲法

高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社会需求与所教人才的高度对接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探讨及分析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高校课堂对大学生就业意向以及就业能力的影响调查

本文以上海电力学院未毕业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的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相关初步调查,包括学生个人结构知识与职业需求的认识、对第二课堂设置类型的愿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等几大类因素进行了问卷统计,通过这一初步工作,笔者总结并分析了调查结果:(1)高校大学生具有明确且相对合理的就业计划;(2)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外实习、兼职及其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3)学生倾向于第二课堂的学习,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渠道的推广及其宣传力度上有所欠缺;(4)高校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够具体全面,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缺乏合理性。

二、采用德尔菲法分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贡献建模

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模型。根据前期初步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选定了10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经过其评分,将13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如下层次的分类: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第一课堂影响因素(B1)、第二课堂影响因素(B2);方案层(C1―C13)。整理所有专家打分情况,综合分析出方案层中每项因素的重要程度。其中第一课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校课程设置C1,教学环节设计C2,教学设施支持C3,教师业务能力C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5,专业技能的熟练度C6等。第二课堂影响因素包括:高校的重视程度C7,社会实践C8,学生工作C9,科技竞赛C10,职业生涯规划C11,专项技能培训C12,内容的时效性C13等。

2.构造矩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影响因素模型的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矩阵的组成元素,就是每一个影响因素,求所构造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将最大特征根r和特征向量n代入固定公式:CI=(r-n)/(n-1),我们已知有一个检验标准的图标,明确规定了标准RI的数值,通过计算CR=CI/RI的数值,进一步检验所构造矩阵的一致性,如果CR是小于十分之一的,则认为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3.进行检验。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已知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各个因素,我们得到了所要求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进一步带入(2)中的公式,可得到一致性。

三、模型最终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不难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直接因素在于高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形式、教师师资力量等,笔者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1)高校课程偏重于第一课堂而忽略第二课堂的有效宣传和拓展,但是总体而言,两类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性第二课堂人才;(3)在教学形式表现中,第一课堂形式单一,远远不如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四、针对高校课堂教育和改革的直接建议和相关对策

1.在抓好第一课堂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投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时间,引导学生迈入第二课堂的大门,开展就业学习。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调动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性。通过校友与在校学生的互动,帮助未就业学生拓展人脉,奠定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

3.开展就业课程学习,加强就业指导。加大指导工作,提供专门帮助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咨询以及指导的课程和团体。

4.加强社团建设,开展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头并举。校方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要努力奋斗,正确树立择业观和就业观,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帮助下,找准自身的位置,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为自己的职业蓝图画出美好的开端。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便利条件,为广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道路扫清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陈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科技,2012(10):160.

[2]刘艳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时效性建设[J].出国与就业教育研究,2010(8):125.

[3]李萍.中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比较分析及其启示[J].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2002(5).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3篇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要求有如下两点:第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要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心特点。所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开讲必须要根据大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进行。第二,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一是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二是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大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出发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方式或内容必须建立在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能被大学生理解,从而顺利地向新知识过渡,这一点尤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其次,大学英语教师运用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开讲的策略有如下几点:第一,启发诱导式。学起于思,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最忌讳平铺直叙。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使大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大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研究发现,这类大学英语教师开讲时,善于对大学生进行启发诱导,一层一层地激发起大学生思维的涟漪。第二,开门见山式。这种大学英语开讲方式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开门见山地向大学生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目的,介绍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提纲挈领地讲清重点、难点,使大学生心中有数,在开始时就紧紧地抓住大学生的注意力,使大学生清晰地感知大学英语教材,这种开讲策略使大学生目的明确,有利于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学习效率。第三,故意设置悬念式。设置疑问能引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设置疑问只是使大学生处于暂时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惑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如果大学英语教师的开讲引起大学生的兴趣,那么,大学生的英语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大学生也就听得津津有味。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策略

(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圆满地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任务,正确地选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方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要注意自然熨贴,水到渠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作用以及方式选择的艺术性、技巧性需要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各方面因素的保证,尤其是实施“结课”环节的时间与内容的保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把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所需的时间。其次,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上,大学英语教师要严格按照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计划和把握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力求有目的地调节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节奏,便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做到自然熨贴,水到渠成。我们要防止孤立地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来安排结束,结课时应该使结语照应开头,做到前后呼应。第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结束的语言要注意简炼。结语不可冗长,更不可拖泥带水,应该一针见血,一步到位,这样做有利于加强大学生的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环节的意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的结束是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完成一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后,进行归纳、总结,即将完成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收尾环节。有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束环节与开讲环节一样重要。精彩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的策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束的策略有如下几种:第一,练习式。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安排练习,但这种练习不是一般的作业,它既是对大学生学习本门学科内容的情况检查,也是让大学生在练习中完成对本堂课内容的总结。同时,在此练习中,既巩固了大学生所学知识,也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实际技能。第二,发散式。发散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大学生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另起波澜,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大学生的思维发散开去。第三,图标式。图标式的结课是指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前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及其相互联系制成图标,在大学英语课堂结束时,将其展示,帮助大学生小结,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系统化。第四,回应式。回应式的结课是指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起始相呼应,所回应的内容可以是开讲的悬念,也可以是文题,也可以是开始的其他提问等等,这些都与理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知识有关。回应的实质是到结课时,化问号为句号或感叹号,并给以强调,这种归纳结课可以培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的总结概括能力。

三、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要求。通常,大学生课外作业的内容包括:预习或复习教科书、阅读有关的课外书籍、完成书面练习;完成口头作业。针对上述内容,大学英语教师在布置大学英语作业时应该注意这样几点要求:第一,大学英语教师要把大学英语作业完成的目的与要求向大学生交代清楚,并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即布置作业要明确。对大学生完成作业可能产生的疑难点,要做适当的启发,但这并不是说暗示大学生如何具体完成作业。主要是为了澄清完成大学英语作业的目的要求。第二,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内容与要求要符合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要求,包括作业本身的数据、观点、表达方式等要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有助于相应技能、技巧的形成。第三,大学英语教师要注意布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习题,使大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可以减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避免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无效劳动。第四,大学英语教师布置的作业要适当。大学英语教师布置作业时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作业完成所需的时间的适当比例。作业量过少,不易督促和检查大学生的复习和巩固工作,作业量太大,容易增加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不利于大学生生动活泼的英语学习。第五,大学英语的作业的难易要适度。一般地说,大学英语作业的难度以全班大多数学生克服一定困难能独立完成为度,但这不太好把握。比较好的办法是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大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即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例如对水平高、能力强的大学生,可以布置一些较难的补充题,对于程度较差的大学生可以指定一些较为容易,或者在最低限度的要求上完成大学英语作业,这样就可以在布置作业上做到因材施教,也更好地达到了布置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目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不应该盲目地编印各种类型的复习资料、习题汇编,不加分析地强加给大学生练习,这种题海战术既不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科学性,又违反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规律。其次,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指导。善教者必须与善学者相结合,只有大学生会学、善学,大学英语教师才能取得良好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只有大学英语教师关心和了解大学生做作业的实际过程,并加以积极指导,大学生学会如何完成大学英语教学作业任务,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作业的质量,培养大学生的英语独立自学的能力。根据大学生作业活动过程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做好下列各项作业指导:第一,准备。大学生的大学英语作业是孤立的学习活动,每道作业都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大学生只有首先弄懂了大学英语课上学习的教材内容,才能学会运用知识去理解、分析、计算和解决大学英语教师所布置的大学英语作业题,因此,要使大学生养成先复习功课,弄通大学英语所学的基本原理、法则、规律,然后再做作业的良好习惯。第二,审题。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教会大学生注意审题,审题即了解题意。如果能够联系过去解题时用过的思路和方法,就可以把过去不熟悉的题目,变成熟悉的,做到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地回答问题。第三,解题。解题是继审题后把解决的思路和知识表达出来的过程。解题时要想做到保证质量,就要争取做得准而快。

四、结语

在当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上好大学英语课的基本要求,使用大学英语课堂开讲和结课的各种方式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升大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大学英语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准备的策略,诸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讲课目的明确,内容正确,讲授方法适当以及采用一些常用的开讲方式和结课方式,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操作程序设计以及对大学英语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等。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 任课教师 第二课堂

近年来,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是经费有限;四是第二课堂活动缺乏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难以提升;五是高校任课教师对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不浓,参与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高校教育和理论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也投入了较大精力加以研究和解决。北京中医药大学专门对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作用、拓展渠道和理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指导性意见,以供高校有关部门组织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参考。

一、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

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当代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意义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经过我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具体实践和专题调研证实,在高校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和结果,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众所周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和敬业精神等,单靠高校第一课堂的教育已经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熏陶。可以说,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已经不再是高校第一课堂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主要有:文体竞赛活动、思想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活动、技能培训活动、表演活动、咨询服务活动和勤工助学活动等,这些活动的主体虽然是大学生,但也离不开高校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指导,特别是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认真负责的指导,会使这些活动整体水平和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例如,在2010-2012年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中,我校由教务处和团委主办,由人文学院承办,由社科部三名任课教师组成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教师指导团队,经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不仅圆满举办了历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而且择优选拔了30名大学生组成代表队,参加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经过任课教师团队的耐心辅导和紧张训练,我校大学生在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活动中赛出了风格,取得了较好成绩,共获得2个二等奖和4个三等奖。

实践表明,在高校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和精心指导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会更加健康有序,不仅对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们起到重要的教育作用、规范作用和感染作用,还能够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良好品格和人文素质的形成,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说服力,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大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科学探索精神,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拓宽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渠道

高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多方面的具体指导。我们认为,任课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和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前瞻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之前,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提前指导和培训,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讲解,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阐明,对活动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判分析,对大学生如何进行团队协作和分解任务进行战略性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和点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深入地把握即将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二)后置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之后,对整体活动的情况进行后置性的指导。任课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后置指导和总结,包括对活动所涉及的领域和专业进行总结分析,对活动所达到的目标和效果进行评判,对活动当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活动的成果进行提炼和筛选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问题等方面进行提炼和总结,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加全面地体认和反思所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

(三)全程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全程性的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任课教师可以全程参与到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都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对活动规划和起步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实施阶段进行指导,对活动收尾阶段和总结阶段进行指导等。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任课教师通过对于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指导和全过程“陪练”,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控所参与的第二课堂活动,特别是专业性要求比较高的一些第二课堂活动;

(四)局部性指导方式:高校任课教师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可以对活动的某个阶段或环节进行局部性的指导。这些阶段或环节,可能是整个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也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还可能是大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所遇到的难点或困惑的环节。这种指导方式的优点在于,如果任课教师能够在这些阶段或环节给予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将会使大学生受益匪浅,使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体层次有较大提升。

另外,高校任课教师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具体指导:一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指导大学生明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标,可以使大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文化熏陶,提升自我素养,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与第一课堂活动相得益彰,使学校教育更有成效;二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选择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大学生的内在需要,指导大学生细化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有效引导他们的发展潜能和积极性,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其主体意识,实现其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三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的设置进行指导。任课教师通过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设置简便有效的服务机构,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可以尽量避免大学生因经验不足而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硬伤”,能够有效克服第二课堂活动的“先天不足”,既能使大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又能使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获得较大提升;四是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专业领域进行指导。任课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打破专业限制和院系界限,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开展专业领域和交叉领域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上,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同时,也给各种专业背景的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丰富自我的平台,有效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三、理顺高校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目前,高校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还远远不能满足第二课堂活动的需求。任课教师作为高校一线教师,常年担负着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频率和次数。另外,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多是大学生自发进行或在校团委、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与任课教师的信息沟通和联络性不强。由于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比较薄弱,影响了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作用、意义、价值的发挥和体现。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理顺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

一是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机制。高校要把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并重,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管理。从管理层面和组织角度提高任课教师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关注度,引导任课教师找到自己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契合点,从而提高任课教师参与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拓宽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高校在建立相关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建立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良性运行机制,从师资配备、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科学管理,明确任课教师的职责。高校要将第二课堂教学的计划,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学体系中来,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向各院系下达第二课堂教学任务书,并对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量化管理,使任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去;

三是完善任课教师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激励机制。高校要划拨专项经费,对各院系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和奖励,并把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参与工作量记入其年度教学工作量中,任课教师在第二课堂中的报酬要与第一课堂的报酬相当。通过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任课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总之,通过理顺高校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任课教师指导大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形成第二课堂的一种长效模式,最终达到提高第二课堂活动整体品味和层次的目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北京市共建项目(项目号:521\01012090404)和北京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号:52101\0100115)的阶段性成果。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 自主讲授 稀土功能材料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10.019

时代巨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高校的扩招成为必然的趋势。国家教育部网站公布了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今年,全国地属高校招生计划数为6097200人,部属高校招生计划数为472150。地属高校与去年相比扩招273330人。此外,今年教育部进一步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对口支援力度。

如此多的大学生,应该怎样引导、如何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师乃至全社会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大学生即是在高等学校读书的学生。现在大学生随着入学率的调高,整体素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且各科的学习成绩及各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怎样因人而异的引导、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大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校门往往会因为喜悦而过度的放松自己,无法正确认识自己。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做出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改革。大学课堂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引导学习,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根据我院学生特点,在本学期我们大胆尝试课堂上学生自主讲授(查阅文献与PPT讲解相结合)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何为学生自主讲授?学生自主讲授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通过各种文献查阅的数据库和各种网络媒介获取知识,并对查阅文献的内容进行总结,制作成PPT,讲解给其他的同学。既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总结写作和熟悉科研思路是能力,也能通过课堂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制作PPT能力等。此次尝试在稀土功能材料课程的讲解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也都提倡都开展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总结有一下几点:

1.学生自主讲授让课堂讲授由灌输性转化为自主学习,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非常有助于大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的形势,不得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学习能力。那么如何把握在大学校园的机会,充分利用有利资源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校园是短暂的,但是在校园中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是无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给自己创造无限的财富是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和值得考虑的问题。著名教育家,原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院士指出:“高等学校应该强调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我觉这个训练是当前教改的一个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寻找资料和获得知识的能力,这是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和加强这种自主学习的意向,并确保大学生在离校走上社会时都能拥有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呢?为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身要加强主动性,确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1]。

学生自主讲授的过程让原来古老的灌输模式教育得以改变。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的源泉。这说明人有积极地、主动地掌握某种事物的心理特点,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例如,近几年流行的“愉快教学研究”、“素质教学探讨”,都是以人为本,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乐意学的好方法[2]。

稀土功能材料这门课通过学生自主讲述的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和讲述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乐意追求。

2.学生自主讲授过程提高学生的检索文献并总结的科研能力

知识的检索是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和搜索信息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必需掌握的技能。一位能够熟练地查阅和应用文献的人,往往是科研工作中的领军人物,掌握了最新的科研方向以及动态才能为科研做出更大的贡献。稀土功能材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查阅文献,总结文献的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环节。当然,对科技文献的检索、查阅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单靠一门课程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要能够随时积累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对信息的发现要有一定的敏锐度[3]。

3.学生自主讲授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及交流、沟通的能力

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而管理的本质却是沟通。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我们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条件、有能力、也有必要来塑造我们的沟通魅力。

良好地进行交流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依赖于您能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和正确地解释您所掌握的信息。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步入社会最值得提高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学生自主讲授的过程就是与人沟通交流的过程。正确的方法、灵活的语言、优秀的表达能力是良好沟通的前提。学生自主讲授加强了学生与人沟通能力,为以后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增加的自身竞争的砝码。

4.学生自主讲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烘托师生精神感受的一种情景,这种气氛应该是热烈、凝重、和谐、温馨、平等的。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课堂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自主讲授的学习的方式大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给大家讲授知识,体会教师的教课经历与感受。讲授者与倾听者之间没有年龄的隔阂,没有级别的差距,这就大大融洽了课堂的气氛,让大家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学习。

此次学生自主讲授的尝试在学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这种教学方式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进,但取得的效果和成绩是不容忽视的。

参考文献:

[1] 陈弘;王东红,关于提升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10,20:56.

[2] 杨艳蕾,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防治[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2:14.

[3] 陈厚莹, 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性培育模式的构建[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3:42.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 面临的问题 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62

1 引言

如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大学生思政教育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课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教学手段得到了改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经过我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和研究,我认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本文意在通过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反思和总结,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水平,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

2 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

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考试,我国目前还采用的是卷面考试,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更多的要求是背诵和记忆。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更多的教师则是采用背诵抽查,在当节的课程讲解结束后,教师会留一部分时间让同学们背诵,在本节快要结束的时候或者是下节课开始时提问。比如说我们能够很清楚的听到学生们敞开嗓子背诵的声音,很多课本内容也被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压缩到了极致,主要就是为了方便同学们的记忆。有些教师为了让同学们能够更快的记住知识点,更是不惜花费大力讲解。思想品德教师一般会讲我国的法律体系构成,从宪法出发,延伸到民法、刑法、司法等。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如果不能克服这些教学方式的话会离新课标的要求越来越远。诚如同志指出:大学生“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自觉地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2.2 只重形式,忽视内容

有些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又只是重视形式,无边无际的放大,和课本脱钩。我们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中可以发现,有很丰富的形式,比如有些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会选一些视频,相声表演,课堂小组进行讨论等,但是这些内容却和教学内容相关性不大。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课堂上,同学们很活跃也很兴奋,但是下课后,同学们是什么都没收获到。有些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小组讨论中,不管不问,完全凭学生们自由发挥,讨论的结果更是五花八门,乱七八糟。在期末考试之前,由于平时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都是带着同学们在玩,最后的突击更是划重点,让同学们背诵。有些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更是有办法,直接拿往年的考试试卷,让同学们背答案。因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试题库是有限的,这样也能奏效,有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的内容忽视,会使得同学们的思想品德学习产生断链,对以后的更高层次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 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的途径

3.1 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避免枯燥

面对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要增加教学元素,增加课堂的有趣性,避免枯燥乏味。比如说在教育学生们尊重别人时,教师可以这样开始。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给你们尊重的家人或者尊重的朋友、同学写一句赠言,完成后请你们当面送给他”。在写完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站起来回答一下问题:你们给别人赠言时是什么感受呢?然后教师可以喊起来几个收到赠言的同学进一步提问:你们收到别人赠言是什么感受呢?最后教师可以统计一下班级里面收到赠言最多的同学是谁?通过写赠言让同学们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尊重他人,加强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接下来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预习课本,掌握我们应该怎样尊重他人,掌握尊重他人的基本原则。

3.2 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结合

避免只重视内容或者只重视形式,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课堂内容相结合。比如说游戏是很多学生比较喜欢的,那么游戏能不能用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呢,游戏和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哪些内容相关就是每个教师思考的问题。比如说在讲解团结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很好的发挥游戏形式。比如说教师可以组成小组,团队,让团队辩论,团结重要不重要。比如说A方认为团结不重要,B方认为团结很重要,这样,教师控制整个局面,最后得出结论。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辩论,都没有对和错,只是在辩论的过程中要体现一个团队的力量是大于每一个人的。团队对于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们熟悉课本,找对团队的重要性。要使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得以极大满足,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在涉及大学生思政工作的主要方面如日常生活管理、教育管理、课堂管理、公寓管理、网络管理等过程中时时处处呈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尊重和呵护,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从而造就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奉献的高尚人格。

4 小结

思想品德新课改还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和学习,根据自身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自身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丽君.基于人文关怀理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述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1):25-27.

[2]王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58-59.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有效性

一、案例教学法概念

《教育大辞典》一书中将案例教学法定义为:“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最早使用可见《史记》、《春秋》等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作者往往会凭借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在国外,案例教学法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采用讨论和启发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得出问题的结论。后来他的学生柏拉图将“产婆术”即一问一答的教学方法编辑成书。在书中,作者要阐述的事理是以一个个故事为媒介的,这就是西方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先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等。其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全国高校中已体现出普及化的趋势。但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却还存在教法单一、课程实施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就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案例教学法是以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冯・格拉塞斯费尔德的激进建构主义理论为其理论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参与者、探究者,这种教学方法的本质是使师生在探究中实现自我的提升。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有利于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大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有效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是大学生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案例教学法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是教师所提供的与学生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相联系的一个个有思维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情境。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点拨,这主要是针对课堂讨论这一重要环节。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点拨的情境,从多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在学生阐述观点时,应尽可能留给学生问题的空间,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如发现学生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探究。从课堂学习的过程来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已关注了大学生思维意识的形成和思维品质的训练,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三)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以布兰斯福德(Bransford)为首的旺达比尔特认知技术小组曾提出了抛锚式教学(anchored instruction)(王文静等,2002)。这种教学将学生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相结合,对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具有明显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和这种抛锚式教学一样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形成一些概念和理解,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在提高大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实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四)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师生关系。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施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见解,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对话。这种讨论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了解、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关系和氛围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五)有利于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一般知识覆盖面较广且具有不同时空背景和学科背景。渗透在案例中的知识包括基础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等学科知识,教师需充分挖掘蕴涵在案例之中的理论知识并能将之与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此外,教师要提高案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对于教师所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体性知识、案例教学中驾驭教学所需的情景性知识、实现心理健康课程有效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和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完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能在此基础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应关注的问题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对于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也给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要元素。(1)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紧密相关,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将学生理论学习升华为能力的目的。(2)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世界相贴近。这样才能激起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热情,从而增强课堂讨论的效果。(3)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时代性。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生活理念等都会随之而改变。所以,教师选择的案例具有时代性就会更具有说服力,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4)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具有丰富性。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差异。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绪问题、恋爱与性问题、自我意识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说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是不平衡的,既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又因为每一个大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等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所以,教师所选的案例应关注到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问题,通过丰富的案例教会学生对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梳理的方法,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案例的丰富性还体现在案例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案例时应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方式,这样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应用要求教师的引导应体现出系统性和方法性。教师的引导应关注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状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探究和课堂教学结束之前对案例的延伸等方面。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课堂教学之前学生的准备程度影响到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取得。因此,教师的引导应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之前的对所学知识的准备。学生应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关系等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主要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引导,要尽可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果断性、独特性。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问题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大胆质疑,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目的不仅是要让大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获得心理调试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的引导还应关注对案例的延伸。具体的引导方法是教师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案例提出不同的假设,引导学生通过对假设的论证,分析案例中主体的心理和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探究案例材料中没有谈及的原因,以此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师的课堂教学总结。

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的适时的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点评小结,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小结包括: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其在学生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心理学家布朗指出:情境通过活动来合成知识,即知识是情境化的,并且在部分程度上是它所被应用的活动的产物。由此可见,学生的经验世界对他们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经验世界(知识、智慧、成长经历和家庭背景)不同,导致学生在思考案例时会依据自身的经验世界,如此学生探讨问题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将教学总结的中心放在分析案例所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整个课堂教学小结可以说是对教师教学驾驭能力的一个考验。所以说,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技巧。

总之,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钻研,提高综合业务素养,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2]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方.课程与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史美兰.体会哈弗案例教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调查 原因 建议

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课堂上课状态,以便为高校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特向学生们发放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已经完成,现就问卷的相关情况及问卷所反映出的有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实施

(一)确定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对象为重庆某高校全校在读学生,主要面向大一、二、三年级,随机抽出高校200名学生做了问卷调查。

(二)设计调查问卷:本次问卷共设计了26个问题,涵盖选择题、排序题、问答题三种题型,对高校学生从课堂表现、对手机依赖程度、为规范课堂教学提供建议几个方面展开调查。被调查者均能认真作答,在此谢谢他们的配合。

(三)整理统计数据:采用EXCEL表与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联性分析、可信度校验和准确性检验。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人员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对象男性占比41.7%,女性占比58.3%,男女比例分布情况也与实际学校比例相符合。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问卷调查对象年级分布大一、大二、大三基本上和学校学生的分布情况相同,所以此次随机调查人员分布十分合理。

(二)学习对象上学期学习情况:调查结果中,成绩优异的学生为5%,成绩一般无挂科的学生为55%,成绩较差,挂科三科以下的学生为35%,成绩很差的学生占比5%,这也与学校学生正常学习分布相符。

(三)上课使用手机频率:上课从不使用手机的占比1.7%,上课偶尔使用手机占比66.7%,经常使用手机占比28.3%,上课必用手机占比3.3%。经常使用与上课必用手机的学生总计达到约1/3,这无疑对课堂正常教学产生很大的阻碍。

(四)上课使用手机具体内容:上课使用手机的群体中,用于必要的联系的通话、发短信、浏览网页的学生占比约20%,近80%的学生上课使用手机做与课堂完全无关的娱乐事物。

(五)上课使用手机原因:只有近1/4的学生是因为特殊原因或者资料查询使用手机,近2/3的学生觉得老师讲课太无聊或者太难太易,对课堂没有归属感,近1/15的学生在课堂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

(六)上课使用手机对听课质量的影响:近45%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对听课质量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近55%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对听课质量影响很大。多数学生意识到上课使用手机的危害,但是仍有接近半数的学生对上课使用手机的危害意识不到位。

三、总结及原因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改革,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具体表现与实际需求情况,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与依据。

通过对重庆某高校大一、二、三年级在读学生问卷调查并对数据统计后,总结分析如下。

(一)问卷效度

1、在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上,基本符合高校学生性别分布,男女比例接近高校实际情况;

2、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共获得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98.5%,问卷信度为0.752,具有较高的信度。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以下总结汇报。

(二)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泛滥,现已很大程度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维持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课堂上使用手机者近80%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娱乐事物。从问卷(见附件1)第10、11、13、16题的数据可知,近70%的学生知道上课使用手机娱乐是对任课教师不尊重的行为。70%的学生提倡实施无手机课堂,其中,50%的学生欣然接受,21%的学生觉得需要时间适应。且在一节课上使用手机超过10分钟的学生接近一半。从问卷第8题的数据分析,55%的学生认为上课使用手机对听课质量影响很大。

四、提出大学生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在学生课堂表现、学生课堂使用手机原因等方面情况的调研,针对大学生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教学实施建议,建议仅供参考。

(一)设置校园课堂规定,规范适当使用手机

学校需要明文规定上课不能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并且推动无手机课堂的实施。可以上课前先让所有学生将手机设置为静音,贴好物主是谁的标签,上交至讲台,等待下课后再领回。如有发现课堂使用手机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任课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制止,并进行相关批评和教育。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正常使用手机

推动各校园媒体,含海报、微博、微信、QQ等渠道,加大无手机课堂教育,并且在主题班会、教学课堂引导教育学生正常使用手机。对手机使用过多辐射性危害进行讲解,讲述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从不利于身心健康,有碍于学生正常身体发育。提倡节能、节电、节省能源与频谱带宽等方面进行宣传与教育。教育对学生手机的合理使用,如何趋利避害。

(三)改进课堂教育教学方法,抓住学生注意力

改进传统你授我听的教学方法,推动高校任课教师,到办学先进的国内外学校学习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法,回校后对所学方法进行试验试点和推广宣传。或者邀请教育教学方式特别受学生喜爱且能有效讲授课程知识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鼓励任课教师之间互相旁听课程,相互查漏补缺。

运用契合现代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结合当下学生学习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应时代的步伐,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注重师生互动,增进师生交流,每周设置答疑时间,为学生教授课程知识的时候,教会学生行之有效的课程学习方法。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促进学生对课程的喜爱。

创建多功能学习新型教室,既能利用科技技术增加课堂现场的互动,也能适度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将更多的课程相关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们,从教学设施设备上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与实力。

总之,本次问卷调查定位于大学生课堂教学改革,真实地反映出高校学生在课堂的实际表现与需求情况,为大学生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与依据,所提意见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崔允t,沈毅,吴江林,等.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A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曲晶,等.学生课堂互动学习行为观察报告教育观察.2015,3.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 心理健康 大学生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商学院首创的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它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案例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现代许多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我国最早可在《史记》《春秋》等著作中发现,作者会借助一些经典的、生动的民间故事来阐述事理。我国《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案例教学法是:“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某些科类的专业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即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在大中小学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课程教学计划,以增加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调节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全。贵州大学也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主要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有所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应该提倡的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中的优势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案例教学具有独特的魅力与优势,它弥补了传统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的不足。案例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案例的呈现能够为大学生创建一种寓教于乐的真实情景,案例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学生先看到教师设计好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问题情境,运用他们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去理解案例情境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对一些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然后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情感体验和思考这些问题,这对提高大学生探究自省能力的同时可加深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深层理解,达到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内化。

(二)促进大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由于具有课堂教学的观察者和旁观者的角色特点,善于及时捕捉学生需要解惑的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大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对心理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在大学生阐述某些心理学观点时,应尽可能留些思考问题的空间,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意见。如果发现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较大的观点时,师生可一起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调动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更有助于对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融洽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允许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在讨论中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的互动与交流。这种对话讨论在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增进师生的合作,协调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教学弱点,从大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师生之间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也是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精选与慎选心理学案例

选择一个好案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案例时一定要精选和慎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心理学案例的典型与普遍性

教师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大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实际环境中。贵州大学地处西南,四季如春,但冬天阴冷潮湿,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方的同学在生活方面很不能适应。其次,贫困生在贵大有一定的比例,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最后,许多外省的高分同学调剂在贵州大学后心理落差很大,建议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前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案例调查,使课程中所列举的案例更接近贵州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案例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二)心理学案例的真实与时代性

案例应来自大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不同时代和地域背景下的案例会反映出不同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所关注的社会热点等都会发生改变。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为例,虽然失恋、暗恋、如何表达爱、性与爱等是大学生困惑的问题,但由于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其内涵有很大的改变,同性恋、网恋、裸婚、婚前、闪婚已是当代大学生实际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案例不与时俱进,不能体现时代性与真实性,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

(三)心理学案例的丰富与多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存在一定差异。据对贵州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从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现为:适应问题、人际交往与恋爱问题、学习问题、情绪调节问题、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等等。这表明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心理需求既有共同的问题也有个体差异。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分配不平衡所产生的贫富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中也较突出,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会大学生对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

(四)心理学案例的慎选性

大学生智力发达,思维敏捷,喜欢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心理变化,同时观察仔细、善于分析,但由于专业知识不足加上阅历还浅,往往对心理学中的某个概念误解,喜欢往自己或某个同学身上贴标签。例如在讲到大学生心理问题中“强迫症”或“抑郁症”时,许多同学会根据症状的描述往自己身上贴标签,班上一下子会涌出很多“抑郁症”和“强迫症”。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一定要讲清楚是“强迫症倾向”或“抑郁症倾向”,阐述清楚该症一定要通过专业机构的鉴定,要注意症状的程度、时间和对工作生活的影响程度等许多因素,否则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增加不必要的烦恼,没有心理问题上了心理学课以后反而有了心理问题。

三、多媒体在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无法完成的要求多媒体却可以,许多视频、音频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也需要电脑完成。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便于大学生思考和感悟。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多媒体案例的课前准备

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有关视频时可以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技能。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10-20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10-15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约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

(二)课堂中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应该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要先对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有所了解,知道本次课的内容,也就是说不要马上呈现多媒体案例,而是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例如,在“大学生心理挫折及应对”的案例教学时,首先教师对挫折、升华、退化、幻想等概念做专业的讲解后才呈现多媒体案例,否则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解读案例,起不到以新的思维来提升心理素质的目的。

(三)在案例学习中提升迁移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传授人的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心理健康的维护等专业知识,因此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样才有助于将课堂中案例中的技能广泛迁移到现实环境。以“大学生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可以图片或故事的形式,列举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2-3个不同处理方式呈现,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大学生由于对人际矛盾的认知不同,处理方式也会不同,从而造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结果。为达到此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要多样,教师可以同时穿插讲授、提问、讨论等多方式进行,在呈现多媒体案例采用幻灯、教学录像、图片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心理学案例的讨论与反思

大学生的分析讨论和教师的总结是案例教学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总结可以是讨论进行中进行阶段性小结,也可以是课堂教学结束时的总结小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一)学生的分析讨论

看完相关的心理学案例之后,教师应就案例并结合教学目标,给出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题目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能和学生的实际能力脱节。在小组讨论中,要求每位同学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集思广益,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教师的总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尤为关键。

(二)教师的小结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案例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的已有认知不同,导致学生会依据自身的主观经验来理解案例,如此每个学生的结论就会存在差异。教师在总结时应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对学生讨论观点的视角正确与否,对学生讨论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进行的概括、理论知识的提升,归纳案例中获得的启示、方法和思路,以及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情景中,处理类似的问题等内容作为重心,这是对学生知识内化和提升的一个关键。

(三)教师总结能力的培养

整个课堂教学总结许多教师不做是一个失败点,但总结能力驾驭不好更会影响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要想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成效,就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经验,提高课堂教学的技能。

综合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可以用下表表示: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首先主要是选出的案例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个别不典型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反映出来。其次是教师由于能力问题把握不住案例教学的时间。最后是在讨论阶段容易陷入个别同学参与而大多数同学无事可做的局面。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课,完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世纲,李枭鹰. 论案例教学的内涵及基本特征[J]. 教学与管理,2004(16).

[2]解春苓,金永涛;创新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探析[J]. 教育探索,2005(08).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

[4]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李方.课程与教学论[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生课堂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大学生 逃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现如今大学生逃课现象在许多高校已非常普遍,高校的工作重心是教学,而教学的重点是课堂上的学习,学习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减少大学生的逃课行为是完善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逃课分为显性逃课与隐性逃课,我们通常所说的逃课主要是指显性逃课,指学生在未请假或者是请假未准的情况下故意逃课的行为。

1现状与特点

1.1年级越高逃课现象越严重

调查结果显示,一、二年级的逃课现象明显低于三、四年级。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一、二年级学生刚从高中过来,高中的学习习惯在大学期间会维持一段时间,逃课现象相对不那么严重。然而,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学校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的高低,都决定了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方式的改变。此外,三、四年级的学生中,很多人选择考研、考证、兼职等方式来增强自己以后就业竞争力,面对课程冲突时往往选择逃课,此外,学生群体效应也是高年级逃课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1.2隐性逃课现象严重

隐性逃课主要是指学生按时来到课堂,思想却没有集中在老师所教内容上,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毕业班的隐性逃课率分别达到了89.4%,大学生平均逃课率达到了43.6%, 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1.3课程的重要性与逃课现象呈显著性相关

专业课逃课行为较少,说明绝大多数学生比较重视专业课,能按时出勤。但在公共课与选修课上,逃课现象就比较严重了,几乎大多数大学生都曾有过逃课行为。

2对策与建议

2.1激发大学生的听课兴趣

为了激发大学生的听课兴趣,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可通过培养专业兴趣和课程兴趣,选修课真正做到选修,增强所设课程的实用性。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删减一些脱离实际、内容陈旧的课程,增设一些比较前沿的专业课程,以及一些比较注重实践的课程等。此外通过转变以点名为主的监督方式,以吸引学生上课的兴趣为主,减少学生隐性逃课的可能性。

2.2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丰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与提升个人魅力的方式来减少大学生的逃课行为。在学生的课堂中,课堂内容的重要性与新颖性往往会对他们选择是否逃课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丰富教学内容,让最前沿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走进大学课堂,而不是将以往的讲义一用再用,要注意及时更新。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式、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除了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外,还应该博览群书,养成开朗性格,善于与学生交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以增加与学生间的交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游刃有余,赢得学生的敬仰。

2.3学校应完善课程设置

合理的设置学生的课程安排,避免课程与其他课外活动相冲突,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教学程度、范围与目标,合理完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课程安排。此外,定期的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自己所学课程安排的建议,总结分析后得出最有效的课程安排,减少大学生为避免课程之间的冲突而选择的逃课行为。此外,增强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在未来工作中能够用得上,学生们才会认真听课,从而有效减少大学生的逃课现象。

3总结

通过参考各种文献的观点,同时也基于自身的体验,笔者认为导致大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来源于目标明确且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同大学新的学习方式和生活环境适应不良的落差,由最初的逃课行为并未造成不良效果,随着对大学生活的逐渐适应过程中,形成了对逃课行为的强化,这也是高年级与低年级在逃课现象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之一。为了有效遏制高校的逃课现象,学校在对于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方面,必须从新生抓起,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 毛宗良.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1):152-153.

[2] 李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01):77-79.

[3] 曹.大学生逃课问题的心理学探究[J].铜陵学院学报,2010,9(004):114-116.

[4] 郎佳.大学生隐性逃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3).

[5] 尹海燕.大学生逃课和隐性逃课现象的成因及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 (28):30-35.

上一篇:大学生恋爱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月志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