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0:53:55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个人愿景 班级愿景 职业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的意义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二、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智趋于成熟,但是并不真正成熟;他们的自主观念及自主欲望强烈,但是却常常不能完全独立自主,他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等经常在教师、同学及社会的影响下不断修正和改变。对于这样一个群体,高中时代的管制式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而粗放式的教育模式又过高估计了他们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只有在大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合理引导下,挖掘和培养、形成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在热烈的愿景规划活动中,大学生的人生目标,尤其是职业目标,才会更加清晰和现实可行。大学生有了切实可行的愿景目标,才会有持续不断的前进动力,全力实现人生的抱负。而不致像目前的许多大学生,完全以考试为目标和导向,考试临近了不分昼夜的恶补,考试完了彻底的大放松,进入社会工作了才发现自己不能适应职业需求。可见,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有很强的现实可行性和必要性。

三、愿景的意义和内涵

那么,如何依托大学生愿景规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大学生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的内涵。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的定义,“愿景是所向往的前景”。也就是说愿景是人们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根据愿景建设的不同内涵愿景可分为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和职业愿景,从层次上又可以划分为个人愿景、团体小愿景和组织共同愿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学习愿景、生活愿景、能力愿景几乎都明确指向职业愿景,职业愿景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和最迫切考虑的。多数学生上大学的明确目的之一也是将来找到理想的工作。他们的职业愿景是他们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向往。这样的个人愿景只有在良好的班级愿景的导向和感召下才能有效的实现。所谓班级愿景,它是“在汇集、统合和超越班级成员个人愿景的基础上,由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大家共同认同并真心渴求的关于班级和个人未来理想状态的意象或景象”。班级愿景是在个人愿景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愿景班级将利用共同愿景的上升力量,实现团体的共同进步。在愿景班级中,个人生命潜能得以激发,人生价值得以提升,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并不断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

良好的班级愿景有着下列特点:成员间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通过成员间的良性互动达成共同愿景目标,并相互监督以使目标得以实现;成员间有集体共享的观念,成员之间,成员与班集体间目标的共享,凝聚成个人和班集体成长的力量;创新与不断修正的精神;班级成员要促进班级共同愿景的良性运作与发展,为共同愿景的实现增加创意。同时将适当修改共同愿景行动计划,促进共同愿景适应变迁和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依托愿景规划,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目前,成都大学已成功开展了四届班级共同愿景规划大赛和两届个人愿景规划大赛,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促进班级建设管理等方面起到了显著作用。愿景规划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相关问题的兴趣,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导向作用。而人职匹配理论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框架告诉我们,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职业及职业环境;设定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策略;制定行动计划;行动和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那么愿景规划又是如何一步步让大学生进行有效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呢?

首先,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为大学生个人职业规划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拥有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的强烈动机,为学生进行合理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做好了情感铺垫。许多未开展愿景规划的高校学生,并不会从入校起就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职业,觉得那是三四年后才该思考的事情。或者说由于缺乏有效的活动和恰当的引导,不能进行有效的、正确的职业定向。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从大一到大四每一学年都引导和要求学生开展个人愿景规划和班级愿景规划。而这种愿景规划是全面的,它不仅包含了生活上、学习上、道德风貌上的愿景,同时也包含了学生个人和班级未来的职业规划愿景。学院通过宣传资料、优秀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展示等形式向新生广泛宣传制定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的目的意义,讲清楚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间的关系,列出个人愿景和班级愿景好坏的评价指标。在此过程中新生了解到了制作个人和班级愿景的程序、规则,有了作好愿景的欲望和信心,其中当然也包括做好职业规划的信心。

其次,愿景规划能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探索和深入反思,这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行动的第一步。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在良好的气氛下大学生本人将对自我展开剖析。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反思从小学直到大学的生活经历、学习经历,总结自己性格、能力方面的优势劣势、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将兴趣特长与毕业后从事的职业结合的可能性及与愿景职业的切合度。同时在愿景导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自己的父母、亲友所从事的职业,分析他们的社交范围,从而了解自己在毕业后可能拥有的人际关系资源,作为自己能否进入某一行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经过这样的探索和深入反思,大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勾画出一个较清晰的框架。如果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如同建造一栋房屋,那么这一步的作用在于让学生本人了解自己所拥有的建筑材料是什么,拥有什么样的职业构建砖块,在此基础上构想应该修建什么规格的职业大厦。因为“愿景应当是清晰的”。

第三,学生在进行个人愿景设计时将加深对职业环境的理解。按照愿景设计的要求,学生在个人愿景设计书中,将为自己制定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学生不得不关心和了解自己目前主攻的专业,以及自己专业的发展趋势、从而预测自身的职业前景。为了做好愿景规划,学生将通过书刊、网络了解自己的专业现状,同时各专业教研室主任也将对学生作专业发展介绍,学生还会在愿景导师的建议下,通过职业生涯人物访谈了解某些职业的从业要求,认识从事某个职业存在的利弊,消除对某些职业不切实际的幻想或者不客观的评价。结合自身特点预测将来从事某一职业的可能性并为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例如,通过社团活动发展某方面的能力,通过公共课程储备某方面的知识。

第四,在团体合作中确定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在成都大学的愿景设计中,包含了个人愿景设计、个人愿景展示、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班级愿景的展示,这样的渐进过程。个人愿景中的各个项目,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它们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将在个人愿景展示中初步得以反馈。而在个人愿景上升为班级愿景的过程中,个人又将与班级其他成员讨论愿景设计,成员在相互学习和总结愿景规划时,将依据愿景评价指标,检查愿景规划是否有具体的行动步骤,该行动步骤是否具有阶段性、可操作性、有变通的伸缩空间及是否有监督评价机制和指标。个人对于包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内的各个方面将得以修正,这也是个人愿景提升的重要一步。

第五,班级共同愿景,发掘个人职业愿景的共性形成共同的职业目标。个人愿景规划完成和修正后,班级将集中各成员进行讨论,分析成员间个人愿景的个性及共性,在提炼个人职业梦想的基础上形成班级共同的职业愿景。班级成员间可以根据职业梦想的相似程度及兴趣爱好的相似性及生活中的就近原则等,形成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小团体,让愿景目标中的职业目标得以在共同的上升力作用下实现。这个共同进步的小团体可以是学习兴趣小组的形式,也可以是兴趣拓展小组的形式等。

第六,愿景目标一旦制定,将按照行动计划进行,班级成员间将通过不定期的会议检查愿景的执行情况,也将通过每年的愿景规划大赛总结和反馈愿景的执行情况,对开展良好的愿景个人和愿景班级进行奖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使班级和个人朝着正确合理的愿景方向迈进,不断实现愿景,让愿景得以延续和长时间发展,这正切合了“对前面所定的方向、策略、计划的评估调整”这一基本要求。

总之,依托班级愿景和个人愿景,学生将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将依据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及制约因素,将大学时光合理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根据各阶段的特点提出不同阶段的职业发展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学习、生活、实践、培训计划和行动方案,并赋予各计划和方案确定的时间期限,保证各阶段职业愿景的有效实施,为实现毕业时的职业梦想做好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的准备,以成熟的心态实现人和职业的完美匹配。实现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和谐统一,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莉,杜洁.高校愿景班级建设中的过程管理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年学术年会,2008.

[2]杜洁.论共同愿景在高校班级组织建设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7.5.

[3]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方法

Abstract: Self education method is one of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t’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lf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 promote sel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s an important and effective way 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co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the wor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lays a promoting rol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lf-education; Method

一、 引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认真学习领会在今年五四青年节的讲话精神,立足于自身工作实践,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断努力,创新工作方法,拓宽工作路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实现途径上应围绕“自我需要――产生矛盾――自我教育”的规律建立创新机制,在方法上应通过积极引导,使大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省、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等,形成自我教育的意识和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析,并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实践创新,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同时期望能够成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到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二、 自我教育实现形式探析

(一)大学生要学会实现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是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生个体正确把握自身的前提。在自我认识上,人不仅能够自我观察,还能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现实的自我是一个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的自我,具有自尊、自信、自强等情感,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在意识上,人不仅能意识到外界,还能够意识到自我,能够自我感受、自我体验等。前者是外界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觉知,后者是自我意识,是对主体本身及行为的理解和觉知。现实的自我是对社会依存性不断增大的自我,是一个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自我,是对外部社会环境的依赖不断增强的自我。在意志与行动上,人不仅具有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还有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等能力。现实的自我既是一个面临社会道德规范需要自觉自律的自我,又是一个面临社会竞争需要不断发展的自我。

大学生个体在认识到现实自我的不足之处时,就会产生新的自我教育期望和动机。首先,大学生个体的自我认识要在不断发展的开放环境中认识自我。大学生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大学生要以思想道德的先进性为指导,认识自己的差距所在,认识自己所处的水平,及时正确的判断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自身与模范大学生之间的差距以及与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差距,确立自我奋斗目标,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打下基础。其次,要具备较强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能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要客观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长处、优势以便取长补短、从而正确地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

自我反思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通过制定行动计划,选择合适的方法,维持良好的注意和动机,不断地进行自我反馈,并及时的发现问题、改正问题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自我反思是精神上自我活动和内心反省的修养方法。正如黑格尔所指出:“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 [1] 要使思维从自发状态转变到自觉状态,必须通过科学的自我反思方法来实现。一是进行自我总结,通过对自己学习、科研、社会实践的总结思考,分析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二是交流,通过交流探讨,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集体进行自我反思。三是心理健康辅导,通过心理专业教师对自己进行辅导,从心理学角度正确认识自我。

自省是指自我省察、自我反省。自省能力的提高是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在自我认识基础之上的,并在学习、生活和实践中通过自省积累和完善自我认识。因此,大学生要真正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道德状况,发现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并自觉地、系统地进行自省,及时分析和解决问题,理性的把握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自我反思与自省的影响因素,有个体的主观因素,也有教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教育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受教育者去自我反思、去自省。“教育者应采取措施,引导受教育者在确立理想自我的基础上,增强正义感、义务感、责任感、道德感,习惯于做批评性的反思,促使内省机制的完善和加强。” [2]只有通过自我反思、自省,受教育者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才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思与自省是大学生个体把握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途径,是自教自律的理性方式和最高层次,也是自我教育的必经之路。

(三)大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我调节学习过程和自我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和构建,自主学习能够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终身学习是一种生存性学习,是综合主体性、终身性和社会性的学习。强调大学生应把学习贯穿到自身一生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用不断的学习,学会生存技能,使自身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需要,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和自我完善的本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科学文化知识总量的迅速增加,并且知识转换和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知识的学习势必要求具有自主性和终身性,个体要在知识与思想上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就需要不断进行自我教育,更新知识、更新思想,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面对社会压力时通过自我教育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大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而且为自律提出新的要求,所以现代社会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

三、 结语

自我教育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法,是大学生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主观世界和教育自己的全部过程。本文通过对自我教育实现形式的探讨,让受教育的大学生认识自我、坚持自我学习、学会进行自我调适、开展自我反思,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鞭策的能力,从而使受教育的大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主动进行自我教育,进而促进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实践,给大学生提供自我实践锻炼的平台,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促进大学生教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注释:

[1] 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9.

[2] 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84.

参考文献:

[1]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姜励群,吴福生,张渭城译.《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

[2]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主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刁莉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社群 自主学习 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方案

(一)项目简介

调研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体验以及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期望。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和期望值间的差距,探讨网络社群中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绩效问题并分析总结绩效问题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在《媒体与教学》课程开展的第八周发放,总共发放47份问卷,回收40份,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85%,有效率为92.5%。

2.访谈分析法

对学生的访谈提纲内容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热情、学习态度、网络社群的影响、对平台的认可度、满意度、改进意见等;对助教的访谈提纲内容是师生交流的深度、教学资源、活动管理,主要了解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内容。

(三)绩效期望值分析

1.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或在网络社群学习同伴的比较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特征,有自己清晰的个人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激励自己学习,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通过对个人学习计划的反思、网络社群中同伴学习进度的同步比较,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计划;学生能从网络社群中获得社会性的情感支持和技术支持,排除网络自主学习的孤独感,及时调节自身的情绪。

2.学习资源:学习平台的界面设计友好,资源丰富,模块划分清晰,易于学习者操作,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学习者能够自主地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3.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习任务安排适量;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疑问以及作业上交等给予及时的答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调整教学资源的设计,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4.协作交流:在网络社群中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同伴的活动进展;学习同伴间能够开展深度的交流;在网络社群中沟通良好并积极开展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

5.评价反馈:学生能通过平台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获得事前提示或及时提醒;学生能从网络社群中得到同伴间共同关注的学习资源推荐、能力水平分析等具有整体特征的分析数据的反馈。

二、绩效分析工作的开展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相比较传统的学习方法,如上课、培训等,你是否愿意在学习平台的网络社群中进行在线学习?由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有30%人表示愿意在学习平台的网络社群中进行在线学习,但仍然有近3/5的人对网络学习方式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还有超过7%的人不支持这样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网络学习日益普及的今天,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在线学习这种方式,成为当前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

2.对于在线学习平台,哪些方面是你最关注的?由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学生在利用学习平台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得学习资料,并没有很重视平台的交流功能、评价功能,而大部分人对于网络社群学习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视觉层面),网络学习社群也没能在平台上发挥充分的作用。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在线平台的建设,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更多即时工具,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更多个性化反馈。

(二)访谈的结果和分析

从访谈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网络社群中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绩效问题。第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不足。第二,网络平台不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第三,网络社群中大学生对社群关系的观念淡薄。通过对深度访谈结果的进一步剖析,总结得出存在此绩效差距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学习目标的规划、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在网络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自主性不够强。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但是据调查学生的协作交流多数在小组内开展,部分学生也不太关注小组间合作以及网络社群中学习同伴的学习进展。学生对学习社群里社会关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是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2.学习动机方面。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学习多为老师的任务驱动,学习过程较为被动,3.组织环境方面。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能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技术支持。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不及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社群的群体数据特征。

三、绩效差距原因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学习目标的规划、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在网络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自主性不够强。

2.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但是据调查学生的协作交流多数在小组内开展,部分学生也不太关注小组间合作以及网络社群中学习同伴的学习进展。学生对学习社群里社会关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是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二)学习动机方面

1.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

2.学习多为老师的任务驱动,学习过程较为被动。

(三)组织环境方面

1.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能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技术支持。2.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不及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社群的群体数据特征。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对策

一、关于知识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

1.知识管理国外现状分析

在国外,知识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企业首次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经济在战争中都受到了创伤。在恢复经济的过程中,当时刚从大学校园走出来的学生成为主要劳动力,这些人不同于以往的工人,他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在工作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中期,“知识管理”第一次被正式提出。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知识管理理论开始在企业中发展形成。第二,知识管理在教育领域的发展。知识管理第一次被引入教育事业始于英国剑桥大学学者,这名学者发表过两篇文章:《创造知识的学校》和《教师和医师的专业知识之生产、媒传及应用:一项比较分析》,这两篇文章目前被认为是最早将知识管理理论引入教育领域的文章。同时这两篇文章的问世,也带领着当时的教育界学者开始重视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2.知识管理国内现状分析

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逐渐接触到越来越多的知识,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全世界每天以千万亿字节的速度在增加数据总量,知识的呈现状态也越发丰富,人们将每天直接面对数量庞杂的数据,知识管理对于个人而言变得十分重要。我国国内对于知识管理的研究较晚,目前针对知识管理的论文并不多,主要是从教育、知识获取和知识技术管理这三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的,缺少实际的案例,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也较少。

二、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起关于知识管理的理念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并不会接触到有关知识管理的相关内容,也没有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虽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会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但这种知识管理多数毫无章法,作用并不明显,对于大学生形成完整知识体系的帮助甚微。

2.在参加社会实践中,并没有对获取的知识进行总结

在每年的寒暑假利用假期到企业里实习的大学生并不在少数,这对于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十分有利。而在实习过程中他们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观摩学习获取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在实习过程中却少有人会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犯过的错误记录下来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在获取技能或知识的过程中,他们只是机械地听从他人的意见而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

3.忽略隐性知识的积累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主要是以显性知识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十分注重显性知识的积累存储,却忽视了对隐性知识的反思总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接触大量的隐性知识和少量的显性知识,如果学生可以很好地管理利用这些隐性知识,对于其今后在职业道路上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大学生知识管理能力的对策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途径知识交流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知识交流获取平台。通过互联网,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并将知识存储于个人电脑。基于目前科技的智能化,本文提出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大学生知识交流平台。大学图书馆作为一个主要的知识交流平台,可以根据自身学校的情况建立网络图书馆、学习信息共享论坛等,减少大学生用于寻找资料的时间。

2.教学过程中构建学科知识系统结构

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首先应具备一定的知识管理能力,在面对学生时不仅仅是照本宣科,而是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隐性知识。

3.加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

个人知识管理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活动,因而加强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

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就目前来看,我国针对大学生知识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管理,大学生知识管理与企业员工的知识管理有何异同,大学内进行知识管理主要需要哪几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哪些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各位专家学者进行探索研究。

四、总结

知识管理能力已逐渐成为社会上一项较为重要的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在校大学生并没有具备此项能力,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我们要充分认识目前大学生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找准切入点共同努力,提升大学生的知识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盛小平.知识管理:原理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储节旺,周绍森,等.知识管理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左欣蕊(1994- ),女,北京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方向:市场营销。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于NSSE―CHINA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评价方式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讨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析 基于LMS的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方式研究 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 试论基于变革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基于高职学生个人空间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国外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及启示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推送平台研究 基于“慕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苏孝贞.韩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智能学习,.

[4]Nuzulla Mamat,Norazah Yusof.Learning Style in a Personaliz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ramework(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Vol.103.

[5]Dagmar El Hmoudova.The Impact of Learning Style Dimensions on Computer-based Key Language Competences Testing(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Vol82.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品德评价 档案袋评价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所进行评价的过程。[1]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评价虽然重要,目前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加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和成绩测评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2]档案袋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虽然档案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但其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解构的必要性

回顾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二是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三是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四是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一)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

“人本”评价指的是以人为本,以发现学生的德行价值,发挥学生的道德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德为前提进行的评价。所谓“绩本”评价,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进心”,可以获得较高的品德等级或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现只作为一般性的考查。这种“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长时间存在,即使在品德测评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标,但在实际测评中,这些也被看作软指标,是只能凭印象进行模糊评价的。

(二)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

个性化评价就是依据个体的独特性,确立评价标准,促进其发展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共性评价则是指依据社会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本评价。过去的品德评价特别注重社会要求,对评价标准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评价实践中表现为:用同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评价的目标、标准和方法都是既定的、划一的,没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的余地。共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轻视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品德评价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难以起到品德评价的期望效果。

(三)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般都是每学期结束时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个等级、写个评语就一评了之了。即使有学生参评和平时记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学生自评多为走过场,既没有事先组织标准讨论,又没有评价的指导。思想品德评价中基本落实的只有期末的辅导员评价。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实施结果性评价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仅有结果性评价却带来许多问题:其一,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教育,失去了许多很好的教育发展时机;其二,评价难以全面。由于评价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较多,辅导员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往往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价,造成许多的雷同;或者为一时一事所影响,造成评价的偏颇;其三,针对性较差。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达到度的评价和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不如形成性评价那样有针对性,那样吸引学生对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关注。

(四)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更多的是老师、同学,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思品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评价方法,是靠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正确理论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优势:解构的可行性

档案袋评价对于传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而言,存在诸多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反映学生的进步;三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档案袋评价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明显显现出“他评”特征,教师扮演裁判、说教者等角色,给出死板的分数或写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语;学生则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也没有申述、辩驳的权利,因此也就缺乏对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动力。部分学生在这种利害关系中出现行为偏差:可以过分讨好或过分压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测评应充分体现出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并强调测评本身的客观性,尽量减少因个人评定标准的差异、观察机会的有限性等因素给思想品德测评带来的信度与效度问题;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个体转变为“多维一体”,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学生或教师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反思、检讨和评价,并通过反思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同学等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三)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

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既要收集反映学生某方面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又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不仅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与成就,而且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自身的过程性与形成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并不断收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实施:重建的评价体系

教师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档案袋的内容。

由于学生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展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学生互动论坛、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和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等。

1.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录,材料既可由组织单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师、同学出具,经档案袋保管者核实认可。同时,学生需撰写素质拓展活动心得等材料,由相关组织单位写评语,通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将学生所有的相关材料收入档案袋中。

2.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寝室生活中,有无夜不归宿情况等违纪行为;有无打架斗殴等各种违纪行为。这些材料都需放入学生思想品德档案袋中。

3.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而形成的新闻报道、表扬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学生其他优秀事迹材料。学生所获各项奖励,包括学生个人单独获奖或集体获奖情况,由获奖集体负责人(组织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连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并收集。

4.学生互动论坛

组织各班开展班会,学生在班团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主要是个体将历程记录与表现在班团小组内展示交流,便于学习借鉴、彼此互动评价,并形成小组“希望式”评语。班团组织对学生的历程记录进行认定,形成“综合建议”式评语。

5.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此阶段最能代表成长进步水平的记载展示给全班同学。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记录、诚信与合作情况、热点问题评析、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等。

6.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学生学期“成长历程”进行总结性点评,要概括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现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学生的进步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袋收集的资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复印件、影像资料等。资料既可随时收集,如学生上课、参加素质活动记录等,又可阶段性收集,如:所获奖励、获奖作品等。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后按一定顺序装入档案袋,并填写相应目录,交保管人员妥善保管。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3]。

评价标准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明确使用档案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了解到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及改进。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估和教师评定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层次标准。若评价过程中是单一及缺乏弹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一个阶段下来对档案袋进行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档案袋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总结性评价;三是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分析、反思与评价,诊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的保管与使用。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保管有两种形式[4]:一是由教师或班级指定专人统一保管,这有利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长或学生分散保管,这有利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德育评价工具,学生成长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生档案袋评价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它不对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或整体评比,而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某些侧面进行比较。教师要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等评级。

参考文献:

[1]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9.6:68-69.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315-334.

[3]李齐.档案袋评价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J].林区教学,2009.7:6-8.

[4]冉顺灵.谈学生品德成长档案袋的使用[J].中国德育,2007,2(5):76-77.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个人学习环境

当前,互联网逐渐成为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尤其是大学生更是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为了借助互联网实现对高校大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管理,一种基于互联网而提出的新型学习方式――PLE(个人学习环境)。该学习方式已较为普遍地应用在各大高校的教学中,其是一种能够帮助高校学生控制管理自身学习行为与学习过程的系统。PLE主要通过“制定个人学习目标、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他人沟通”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过程进行管理,其具有分布式、社会性的特点,高校学生个体是该学习方式的核心。

1 PLE概念

PLE(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中文译为“个人学习环境”或“个性化学习环境”。PLE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依托网络为学习辅助,进而构建的自主、综合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具有促进个人终身化学习的作用。因而,关于PLE概念的描述主要包括5个方面,①借助网络力量构成的松散集合体,是一种新方式的服务工具;②一般以Blog为中心的网络工具,运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来进行自由收集与,以构成集合性的自我引导学习方式;③支持个人与专业的发展;④各种应用与服务的综合体;⑤是Power Tools,力量工具的象征。

2 高校学生构建PLE的必要性

2.1 促进高校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鉴于高校学生课业繁多,利用PLE构建系统、索引的知识体系与知识框架,有效对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及相关领域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这有助于高校学生掌握知识自成体系,借助PLE平台计划明确的学习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个人学习。

2.2 丰富高校学生学习工具软件的使用

高校学生得益于科技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多样性的学习工具,如MP3/MP4、计算器、快译通等。而基于网络构建的PLE学习环境更加丰富了高校学生的学习工具软件,传统性的硬件学习工具都可在PLE提供的各种社会性软件来满足功能使用的需求,多媒体计算机的超链接性、存储性为高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3 提供学习方法促成终身学习

高校学生通过构建PLE的个人学习环境,利于其有效掌握自主学习方法与能力,再加上学校专业知识的系统教学,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大部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其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高校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进而促成其终身学习的可能性。

3 高校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

高校学生PLE的构建,可以是基于Web服务的由一个或多个子系统组成的桌面程序,具体组建方案如下:

3.1 基本工具与方法

⑴搜索引擎是高校学生在PLE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因而高校学生需要熟练掌握2种以上的高级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使用方法;⑵高校学生应拥有如MSN、QQ等较为流行的即时性通讯工具帐号,若没有需及时注册申请;⑶高校学生应拥有多个免费邮箱,掌握如Outlook Express、Foxmail等邮件客户端软件的使用,以满足注册BBS、私人写信、支付理财、快速收发邮件等需求;⑷开通网上银行,并注册如支付宝、块钱等在线支付服务。

3.2 以Blog为起点与核心

Blog是一种网络交流系统,具有Tag、RSS、Trackback技术支持,提供Web2.0服务,兼具写作与交友的优势,操作简单快捷,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网络交友的平台。PLE可以将Blog作为起点与核心,高校学生可自由选择Blog圈子,实现网络沟通与交流。

3.3 信息获取工具与渠道

PLE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信息获取工具与渠道,具体包括:①传统网站;②订阅工具(如RSS 订阅、Twitter等);③搜索引擎;④专业性的知识网站(如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等);⑤专业性的论文等文献资料网站(如Google 学术搜索、CNKI、Google 专利搜索等)。

3.4 社会性联结工具与渠道

与此同时,关于社会性联结工具与渠道PLE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主要有:①各类交友网站;②即时通讯工具(如MSN、QQ等);③各类分享网站(如Google Calendar、卡卡网等);④生手专家联结渠道(如43Things),该渠道能够实现具有相似学习目标高校学生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学习。

3.5 娱乐工具与渠道

此外,PLE还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些娱乐工具与渠道,劳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观点。如Youtube、土豆等视频网站;17173、2828等游戏网站;迅雷、eMule等下载软件。

3.6 信息反思、整理的工具与渠道

高校学生通过PLE系统的学习之后,可利用各种工具与渠道进行学习信息的反思及整理。如①将自己学习中的反思总结发表在Blog上为同学提供借鉴;②将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成果贡献在社区Wiki上;③在Yahoo Pipe上整合出一个新的RSS输出,丰富Web的服务内容。

[参考文献]

[1]蒋成凤.学生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网上人大“个性化学习空间”实践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2(9).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沟通机制;大学生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面向的对象是以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大学生,其价值观、人生观、思维方式与70、80后都有着明显的反差,每个大学生的人生诉求较之前的大学生更呈现多样性,加之现在社会所需求的基本素质更为全面,教育理念的核心和灵魂要围绕主体性、发展性、全面性和开放性展开。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并将利用校园各种软硬设施的主动权交给大学生,真正实现“以生为本”;要求高校不仅重视大学生对知识和技能工具性的掌握,更要重视大学生创造力、潜能和个性的发展,综合素养的提升;要求高等教育实现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全面和谐发展;为了实现我国大学教育目的,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将这一理念一以贯之。

所谓个性是指个人所特有的、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心理特性的总和。高等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个性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是人的个性塑成的关键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讲,高等教育对于大学生个性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活动中如何呵护和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拟从校园文化和沟通机制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分析和论述。

一、以发展大学生个性为目标的校园文化理念

校园文化活动占据了大学生课余的大多数时间,是大学生最认同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也是大学生接受教育和锻炼的主要形式、载体之一。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必须把发展大学生个性作为明确的目标,实实在在地贯穿到指导理念和实施策略中。对此,我们要不断总结教育的新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确立新观念;进一步对传统教育方法进行反思,分析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主动和创造性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打造品牌活动,以特色鲜明的活动,凸显当代大学生的鲜明个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不是把一些理念强行地灌输给教育对象,而是引导大学生主动去发觉这一道理,让大学生自己去尝试,通过发现,不断获取人生的真谛和正确的价值体系。现代心理学和学习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不是被塑造,而是主动去吸收,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的人生观、道德观。

现代教育更注重大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因材施教。人的先天素质决定了人的智力趋向、能力趋向是各不相同的。正像有人喜欢吃甜食,有人喜欢吃辣一样。我们的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既要丰富多彩,要适应不同大学生的脾胃,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各具风采的发展。应该鼓励大学生发现和发扬自己的长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和评价大学生的优劣,应该鼓励大学生向自己能够成功的方向努力。

我们要明确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或能力,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要鼓励大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和研究,不可过多干预学生活动,在具体框架把握上,应该采取启发式引导,避免命令式指导。使大学生在自主策划活动中增长才能,从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2.让大学生的个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展现和强化

形式多样、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也是发现大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大学生兴趣和个性的重要渠道。教育家吕型伟说:一个人什么都好,那肯定是冒不了尖的,实施个性教育,就是要使每个大学生都获得成功,有的在这方面成功,有的在那方面成功。高校不是批量生产的车间,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正是在不同性质的文体活动中,被激发出来,进而个性素养的提升才能得到展示和强化。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了解每一个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认识大学生的特长和个性,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特个性,为大学生在“这方面成功”或“那方面成功”奠定坚定的基础,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一项责任。

(1)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好奇心和兴趣是人的天性,是神圣的,人类历史上的许多发明创造就是由于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通过一次次尝试中出来的,人类本身也是在一次次尝试中得到进化发展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好奇心、自信心与创造性呈正相关联系。好奇心和兴趣之中蕴含着大学生的个性指向,换句话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大学生个性的萌芽。相比较而言,校园文化活动比课堂学习的自由度更大,学习方式更灵活多样,内容也更为有趣,因此,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呵护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培养大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校园文化活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凡是大学生能够观察的,让大学生自己观察;凡是大学生能够自己去组织完成的,让大学生自己去组织完成;凡是大学生能够讨论的,让大学生自己讨论;大学生能够归纳总结的,让大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给大学生充分的空间和自由,让个性自然的舒放开来。

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展现自己个性的机会。活动中应充分利用大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尽可能地为每个大学生提供展示、组织和交流的机会。因为有了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大学生常常会为自己独特的创意和独到的见解感到喜悦和高兴,从而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增强自信心。

允许大学生犯错,指导大学生纠正错误,不完善、不完整的地方,允许修改和补充。实施过程中出错要协助他做好补救,决不能求全责备。但事后总结要把错误之处指出来,让大学生纠正错误,总结教训,提升能力。当大学生遇到困惑和障碍时,要想尽办法积极引导,帮其克服难点和阻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努力强化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满足大学生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教师细致认真地挖掘每一个大学生身上潜藏着的个性的“闪光点”,并倍加珍惜和爱护。

(2)以不同形式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促进个性发展

丰富生动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青年学生“活动”和“实践”的广阔天地,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大学生可以通过生动丰富的课外活动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补充、完善、检验,让大学生的个性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中得到发现和培育。根据学校的优势和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科协这三大平台,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把学生活动与学校强势学科项目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开设一些适合学校实际的项目,努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打造品牌活动。

文体方面利用校园文化底蕴,大力推行读书活动,“读书月活动”邀请国内外名家来校作报告,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通过“读书笔记”让学生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得,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思想高度有所提升;利用90后大学生张扬、激情的特点,结合体育教学,推广体育舞蹈、健美操、街舞社团等等,让大学生的鲜明个性有发挥的舞台。

科技活动方面,利用大学生创新意识强,吸纳新事物能力强的个性特征,结合工科学院特色,可大力推行诸如机器人设计大赛、机器人舞蹈大赛、校园DV大赛等等,通过活动,使大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勤于钻研的学习习惯,培养大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个性特征在专业方面有所凸显,既结合专业特色,又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不同类型的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建构平等和谐开放的沟通机制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辅导员单向灌输,大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必须摒弃。思想教育工作者要重新审视和正确确立自我角色,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导向,以大学生发展为本,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大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之间应该在一个平等、和谐、开放的平台上交流、对话与思考。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氛围进行教育管理,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大学真正激发大学生生命活力,保证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个性得以尽情展现。

1.积极寻求多种沟通渠道

传统的交流渠道,往往是通过辅导员在办公室、宿舍、食堂等等校内场所约见学生,但是学生十多年的教育环境都是这样,他们从心底里会比较排斥这种沟通的方式,往往不肯吐露自己的心声,因此要创新灵活的沟通渠道,保证沟通的广度和深度。利用手机、网络这些学生擅长,普遍使用的通讯手段减少沟通的障碍。

2.平等沟通是前提

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是关键,要懂得共情、共感、共诚、以诚待人,让学生感觉到你在用心聆听他的事情。比如学生在抱怨、自怨自艾地说出自己的失败或者成功,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可能会在潜意识中暴露自己的价值观,直接反驳学生的说辞、观点,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说教和引导,这其实往往会适得其反,学生会觉得你的武断是对他的一种不尊重,是凌驾于他之上,他们会刚刚开启的心门会迅速关闭,这样的交流也会马上停止;在沟通过程中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选择沟通的方式和内容,培养他们的归属感,让学生明白他的重要性,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尊重其独立性和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3.适度引导采取自我教育

90后年轻大学生,其特有的个性与叛逆心理使得平等、有效沟通也显得比较困难,因此,适度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也是在不违背个性发展前提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学生教育过程中,批评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止一些不良现象的延伸和发展,激励学生上进。但是传统单一的说教模式,会适得其反。当代大学生个性、自尊心强,自我意识、权利意识比较强,但是同时也非常脆弱,根据教育对象的这些特征,不可在公共场合直接批评,要以缓冲的模式,让学生冷静下来,引导他自己思考所作所为的正确性,懂得换位思考,培养其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大学生在校期间,完善的理论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鲜明的个性特征、健全的人格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同样是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工作,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这个大平台,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构平等和谐开放的沟通机制,为培养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创造力的大学生和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正敏,徐为列.有效沟通的内涵[J].企业经济,2004(9).

[2]杨扬,沈燎.浅谈高校思政辅导员的沟通艺术[J].科教文汇,2008(8).

[3]仇大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2).

[4]魏小琳.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5).

[5]余立.论教育促进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一致性.上海高教研究,1991(3).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途径

中国共产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注重增强文化软实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推动中华文化同世界接轨。由此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文化的力量凝聚人心,指明前进方向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学生群体,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意识,对于了解、传承和创新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含义

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应该包括大学生的自我觉悟、觉醒,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反思,对国外文化的借鉴与批判,进而发挥在文化参与和文化创造中的主体性,逐步实现对文化精神的追求。第一,自觉了解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只有自觉主动地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知识,才表明主体充分调动了自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并最终有利于之后几步的主体性发挥。第二,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反思。当下我们仍然要重视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用一种辩证的态度学国传统文化,将适应时代的思想保存下来,将一些糟粕主动去除。第三,自觉创新本民族文化。“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文化价值的阐述、维护和传播上起着重大的作用,现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变迁,追根溯源,也是从知识阶层逐渐向全社会渗透的”。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新生力量,要努力成为文化自觉的践行者,从而促进本个体品质和民族文化道德素养的提升。

二、大学生文化自觉的特点

(一)具有对文化进行认知、反思、批判的主动性。当代大学生在经过多年对传统文化以及国外舶来品的学习消化和吸收之后,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文化的能力,并且形成了较为明确的文化自觉意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存续和发展有着极强的支撑作用,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深刻认识文化在推动历史潮流前进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应把握本民族文化,反思本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自觉选择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习内容,主动接受外界先进文化,以及主动批判和创新本民族文化,这些构成了文化自觉的前提。

(二)易受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大众文化以现代化手段技术作为宣传媒介,凭借其新鲜、娱乐、亲民的特色,满足年龄结构年轻化的大学生群体的需求,低俗的大众文化忘记了其育人的本职功能,将文化变成了人们进行娱乐的道具。在这种大众文化浪潮的席卷下,判断力和自制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难以抵挡其诱惑,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追求感官刺激和精神慰藉的快餐式消费,逐渐销蚀了人的精神意志和道德信念,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学生的价值观,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倾向严重,缺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并且容易产生对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排斥心理。

三、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路径选择

(一)加强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民族认同感。每个个体想要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都必须依赖本民族文化所提供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的成员,我们有责任先从认识自己的文化开始,在认真了解、理解、研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参加现代中华新文化的创造”。当代大学生应反思自身是否曾经或正在经历同样的过程,之后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调整,将重心转移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通过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总结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规律,培养对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加大主流文化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主流文化是社会各阶层都认可和支持的正统文化,也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坐标和参照系,作为先进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导向性文化能不能发挥其作用和优势,能不能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能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就在于它是否能展现自身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民族精神。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首先是靠课堂教育来完成的,它的成败与否决定了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整体实力,因此要强调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要有一种责任感,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积极地加以接受、宣传和创新。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文化、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方面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创新和充实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将家庭、学校和个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共同推手,并加入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容,鼓励大学生接触经典,走进国学,并且积极开展大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演示活动,用古人的智慧引导大学生做人和做事,才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近感,并能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发扬祖国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于华珍,曹爱萍.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06):52.

[2] 温应洲,王斌.大学生文化自觉培养探微[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6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13DZZ058。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第10篇

自我教育是个体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对自我提出任务,把自我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通过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反省、自我调控等方式,提高和完善自我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简单说也就是人自己教育自己的方法。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按照我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目标和要求,自身主动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教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提高素质的必然要求。当代大学生在校园需要增强自我教育,投身社会后更需要自我教育,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才能正确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那么,大学生怎样进行自我教育呢?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条件

(一)主观条件

主观条件是大学生具有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自觉性和主体意识,也就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调适等等。这是最基本的条件,是内在条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主体意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同时也受外部环境影响。从年龄上说,幼儿时期还不了解自我意识的问题,也就不存在自我教育,学龄初期的儿童在家长和教师的教导下逐渐出现一些自我教育的意识,少年期开始有一定的自我教育,到了青年期自我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大学生是一个人的成年阶段,他们的意识趋与成熟,能够比较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别人,他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一般来说,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他们有自己的欲望、需求和兴趣,基本具备自我教育的主观条件。

(二)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是指社会条件。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其稳定的社会环境为自我教育准备了客观条件。没有科学的、积极的社会教育作为前提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自我教育,社会的先导性在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另外,社会为自我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教育始于社会的教育,没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不可能发展成为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主体。当代大学生从小受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社会以先进的政治意识、政治理论、道德思想以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教育对象进行疏导,到了大学使之形成比较正确的思想政治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为他们的自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自身发展的局限

既然当代大学生有自我教育的主观条件,社会又给予其发展的客观条件,他们不是应该很好的进行自我教育了吗?其实不然,当代大学生还是面临不少问题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其自我意识正迅速发展并且逐步走向成熟,他们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内容、特点的感受、体验和领悟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主体意识大为增强。他们强烈的独立人格和成人的愿望、较高的文化水平及认知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对自我和客观事物做出价值判断和选择。但同时也由于他们辨证思维能力的不足和社会实践经验的不足,又往往使他们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具有局限性,并且较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价值观念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另外,就现在的在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中学及其以前的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升学的压力,以及生活上对家庭的过分依赖,使得他们在发展中存在更多的问题。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个体需要与社会现实的矛盾,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存在较多的不适感、失落感和彷徨感。同时,他们又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剧烈变革的时代大潮中,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都使当代大学生在认识自我和改变自我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这些,都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着他们的自我教育。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正面的、积极的自我教育。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方法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实际上是大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总结等方式,接受了先进的思想,再通过他们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从唯物辨证法上说,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理,是主体自身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矛盾,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不断地否定现实的自我,促进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的转化。这是一个连续、动态、发展、前进的过程。大学生要实现自我教育其个人主观的自我教育是必要的。

(一)自我学习

大学生因为思维趋向成熟,自我意识也比较强,应该加强自我学习,包括书本上的学习,实践中的学习,为人处世中的学习等等,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共产党员的为人民服务精神等等先进的、正面的、积极的、科学的思想和知识。自我学习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自我学习后,在政治、思想、道德以及其他方面有所认识,认识到真善美与假丑恶,认识到自我的权利、义务、责任等等,进而明确自身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自我反省、反思

反省、反思都是指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思考、对照和总结,通过自我剖析、自我评估、自我总结对自身思想和行为有一个再认识。当代大学生必须加强自我反省、反思的能力。客观公正的自我反省、反思能使主体正确地反映自身长处,激发出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思想和行为。

(三)自我改造

自我改造是自我教育的最有效方法。当主体的自觉性认识到与目标的差距后,就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逐步实现自我完善,不断地促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但是,必须注意到,自我改造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如果离开社会实践来谈自我改造,就会陷入主观主义甚至唯心主义的泥沼。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客观途径

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里,所以,笔者认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客观途径重点是通过在学校的课堂上及校园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

(一)要加强“两课”的教育

“两课”即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导作用,采用生动形象、丰富多采的授课方式和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调动、引导和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增强课堂教学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核心是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大学生具有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努力为党和人民服务。#p#分页标题#e#

(二)要通过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必须抓住两点,一是建设积极向上、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要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比如加强学校正风的建设,丰富大学生活动的开展,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促使逐渐形成广泛、丰富、健康而富有朝气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校园传播媒介对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作用。校园传播媒介主要是互联网、校报、橱窗报道等等。要利用校园传播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如建设校园网的思想政治教育BBS互动板块、师生互动交流,网络心理辅导员等等,让导向正确的新闻报道、先进的文化信息和科学知识及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流话题,使大学生接受实在的形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先进事迹教育,从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要通过集体活动进行群体感染教育

从理论上讲,自我教育可分为个人的自我教育和群体的自我教育。学生对“宿舍——教师——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已经是厌倦了,在学校无活动或活动少的情况下,无法排除心中的忧郁、压抑以及与异往的正常的心理要求,从而心理上造成各种疾患。开展各种活动,可以调节他们的生活,增进友谊,培养能力。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通过集体活动可以增强群体凝聚力,通过集体活动后“,利己”“、意志力与理性”“信任力”都有明显改变。学校可以开展爱国影片欣赏、节假日开展具有先进性教育的参观访问、去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献爱心等等,让大学生在群体中相互影响,相互感染,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的品德。自我教育既要发挥集体帮教对个体的巨大作用,又要发挥个体自我教育对集体自我教育的积极影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既完善了个体,又提高了群体素质。

(四)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

上一篇:大学生阶段目标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