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21:19:05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1篇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举办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的通知》精神,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行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探索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社会生产部门、大学生个体三方联动的创业发展机制,加快知识、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程。我土木系积极响应学院的号召,在分团委书记管欣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实践部将负责承办了我系的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筹办工作。

这次的创业规划大赛的具体要求如下:

(一)主题:展示自我成就梦想

(二)参赛对象:正在就读的黄河水院大学生;**届高校毕业生。

(三)内容要求:大赛遵循“原创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要求参赛者自主选题,独立设计完成;项目不限类别,创业者及其项目组的创新成果要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创业项目要具有可行性;项目要具有实用价值,有一定市场前景和商业开发潜力。

(四)参赛项目申报:参赛选手应如实填写申报表,并附有详细的创业计划书、项目实施书。参赛作品不得损害第三方利益,有知识产权纠纷的作品不得参加比赛。创业项目申报表应注明参赛者和指导老师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及联系方式。

(五)评选方法:系部对参赛的创业计划书进行预评审,选取可行性及先进性俱佳的作品推荐到学院。由学院选拔,推荐参加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划书占选手总得分40%;现场演示及答辩占选手总得分的60%)。

本次大赛将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报名参加并在3月18日上午9:40—10:00上交到JX3316实践部的相关人员处。我实践部将在参赛的人员中选拔优秀的作品递交到我院招生就业办,代表土木系参加决赛。

本次创业大赛为同学们提供一种全新的社会实践形式。通过创业大赛这一广阔的平台,让同学们在参赛的过程中进一步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闪光点更加发扬光大。制订创业计划,更需要同学们加深专业学习,因为这是创业活动的根本源泉,是创业的基点所在,这将使同学们在课业学习和实践这两种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中相得益彰。希望通过本次创业大赛活动能调动我系学生对自主创业、就业的积极性。

通过主办本次活动将有利于引导和解决我土木工程系部分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择业问题,同时通过本次活动将为促进海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拓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土木工程系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发展。

大学生创业大赛策划书(二)

一、活动背景及目的:

据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创业成功人数占毕业人数的比例很低,大学生创业有很大的潜力和增长空间。我院为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增长同学们创业与就业的知识,锻炼同学们团结协助的能力,学会社会实践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所以有院团委主办,学生会创业部举行第一届大学生“城市商业大战”比赛。

二、活动名称:

“城市商战大赛”——大学生创业实战大赛

三、活动宗旨:

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创业实践,感受创业激情,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活动时间:

**

五、活动地点:

重庆市主城区

六、活动对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巴南校区**届同学

七、活动评审

(1)初赛:邀请部分学院老师及各部门部长

(2)决赛:部分学院老师及领导

八、活动方案

一>活动宣传

1、前期宣传:**.10.30---**.11.1

(1)通过部门微博、QQ群、飞信等

(2)到大一各班宣传

(3)由宣传部制作宣传海报和宣传展板

(1)宣传部公布比赛进度

(2)展示优秀团队策划方案

3、后期宣传:**.11.04---**.11.05

(1)通过网络展示比赛实况及赛程

(2)制作获胜团队经验分享语录

(3)开展活动总结交流会

二>活动准备

1、由宣传部制作宣传展板、海报及活动宣传

2、由各班班长统计参赛人员**.10.31下午17:30将名单交于4410教室

3、由新闻部负责活动照相、新闻稿撰写

4、由创业部及数学建模协会外联部拉比赛赞助

5、由文秘部通知初赛、决赛观众

6、由相关部门负责全场布置、物品安放等

7、由创业部邀请领导及老师

活动开展

1、初赛:有报名个团队(三人1队)上交比赛计划书做初赛评定材料。

(2)各队进行介绍后,由评委给出相应分数。

(3)统计比较后排列出分数较高团队5个进入决赛(决赛队伍数量待定)。

(4)评审点评

2、决赛:初赛中胜出团队参加决赛。

决赛规则:

(2)每团队可向主办部门借贷100—400元,但赛后需归还本金及借贷利息10%。

(3)活动比赛时间为11.03—11.04,期间不允许用自身钱财,且不得用自身钱财用于比赛所赚钱中。

(4)结果评定:以除去本金、利息外挣钱多的组获胜。

活动奖项:比赛奖励前三名、最佳创意团队、最佳风尚团队。

第一名:活动比赛各队所赚钱数总和30%奖励礼品和证书

第二名:活动比赛各队所赚钱数总和10%奖励礼品和证书

第三名:奖励礼品和证书

最佳创意团队:证书

最佳风尚团队:证书

1、主持人开场白

2、介绍初赛规则

3、各队进行预定比赛描述

4、评审评价

5、统计分数后续通知入围决赛人员名单

1、决赛开幕式合影

2、宣讲相关比赛安全和注意事项

3、开始正式比赛

4、比赛总结

1、主持人开场白

2、各队代表3分钟活动经验分享和总结,并宣布团队成绩

3、由XX宣布比赛结果

4、由XX发放证书、奖品

5、由XX总结发言

九、经费预算

1、宣传横幅:40元

十、活动安全

十一、附件(报名表、承诺书)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届大学生创业大赛报名表

大学生创业大赛策划书(三)

一、活动目的

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和激励学生拓宽思维、大胆创新,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二、活动主题

沈阳农业大学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

三、参赛资格

凡沈阳农业大学在校注册登记的各类全日制在校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留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在校学生以团队(学历、年级不限)形式(3—7人),以学院为单位报名参赛。

四、组织机构

大赛设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宣传、活动设计和会务等工作;大赛设评审委员会,负责对进入决赛全部作品进行评审,决定入围作品的奖励等级(详见大赛《评审实施细则》);大赛设执委会,负责执行大赛组委会的各项有关大赛的决定。

五、赛事安排

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部分。

复赛:要求参赛选手在初赛大纲的基础上,结合评审意见,完善创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应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力求简洁,相关数据科学、真实、准确,对于一个非技术背景的人士应清晰易懂。在复赛阶段,由主办方利用网络媒介介绍宣传各团队,扩大大赛的影响力,各团队进行上传资料对团队的创业方案进行宣传、推广,最终由大众进行网络票选,由大赛评委会针对团队的创业计划书进行秘密答辩。结合票选结果(30%)和评委会意见(70%)选取6支队伍进入决赛。

六、赛事培训

初赛培训:针对如何成为创业者、寻找创业项目和产品设计、如何组织创业团队和如何撰写创业计划文本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复赛培训:针对如何为创业项目进行市场定位、如何做好创业项目的财务分析和创业的沟通与创赛复赛的秘密答辩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决赛培训:针对风险投资与融资、创业热点行业与趋势、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如何创建一家自己的公司和如何运作自己的公司等内容进行培训。(由学院管理教研室老师、企业管理者、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人担当培训人)

七、奖项设置

2.参加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大赛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参加复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入围决赛的,由组委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八、比赛流程

2、4月24~4月25:各参赛团队以院为单位进行报名,报名日期截止于4月25日20:00。

3、4月28:进行初赛培训。

4、5月4~5:提交创业计划大纲(电子版及A4纸版),截止于5.517:00。

5、5月6~5月10:进行大赛的第一环节,由大赛评审委员会对各参赛队伍提交的创业计划大纲进行评审。

7、5月13、14、15:核算初赛成绩。

8、5月16:公布复赛名单,归还创业计划大纲,由各团队进行修改。

9、5月20:进行复赛培训。

14、6月1:进行大赛决赛培训。

15、6月3~7:进行决赛赛前宣传。

16、6月8:进行创业大赛决赛。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2篇

细分创业模式,定向扶持

不同于大多数人的固有观念,对于北上广之外的二线中等城市哈尔滨来说,“双创”之风早已刮进各大学校园。

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会常务秘书长秦光齐告诉记者:“哈尔滨市早在2010年就由市团委牵头举办过第一届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当时共有17所高校,共计140多个团队参加。因此,哈尔滨市有着比较深厚的大学生创业底蕴。到了2015年,已经有来自全国11省市的50多所高校、900多个创业团队、千余创业项目来此参加第五届哈尔滨大学生创业大赛。”

在筹办创业大赛的过程中,秦光齐发现创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琐碎的问题,他们不仅要面对经验不足、资金不到位、人手不够等问题,对于创业理论和创业模式的理解相对混乱也是很多大学生创业者的通病。

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秦光齐表示:“经过召开研讨会研究,我们总结出了当今大学生创业的4种模式。第一种是嵌入式,这是指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通过挂靠企业,以提升创业团队的存活率;第二种是由企业项目,创业团队可以根据自身的专长和特点选择项目;第三种是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让高校的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落地市场;第四种是大学生自主独立创业,这也是目前大学生选择最多的创业模式,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这种模式下的创业项目存活率非常低,十分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通过对创业模式的细分,哈尔滨市为大学生创业团队提供了“私人订制”般的待遇,针对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扶持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存活率以及市场转化率。

导师推动,创业由线到面

针对很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思路不开阔、社会经验不足的问题,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委员会举办了哈尔滨大学生创业沙龙,邀请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各领域的创业导师为创业团队和创业青年进行政策解读、创业方向指导、创业经验分享。2015年,创业沙龙已在哈尔滨十余所高校进行了17场沙龙活动,获得了高校学子的一致好评。同年,哈尔滨市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正式成立。截至目前,导师团已有社会各领域创业导师140余人,在推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这些导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比如,导师团帮助东北农业大学的创业团队成功打开了其创业产品的市场通路。东北农业大学的创业团队通过将土豆磨成土豆粉做成各种面食,攻克了把土豆做成主食的课题,但是如何将产品推向市场又成为了创业团队的一大难题。秦光齐介绍:“他们本身的意思是向各个超市和小卖部推销,让民众来购买土豆粉。但是我们很多人都习惯以大米和面粉当作主食,对于土豆粉并不了解,销量一直不好。刚好在导师团中有几个人是哈尔滨市几个车友会的负责人,他们给创业团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就是在车友会举行活动的时候,把土豆粉做成各种面食带到活动现场,邀请车友会成员试吃。试吃之后车友会成员们都觉得好,现场就购买了很多,经过车友会的推动,现在销路也打开了,卖得很红火。”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0-0072-02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走过了近五个年头,形成了一套适合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即“五位一体”的创业创新教育架构,真正构建起了一个基地――创业实训基地、两个课堂――第一课堂和创业实训第二课堂、三类活动――以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和党团活动为特色的“123”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担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高校对责任认知不足 创业教育在多数高校流于形式,甚至是空白。此外,大学生创业的政府责任认知亦明显不足,忽视了政府在创业激励与引领、创业政策与服务、创业环境支持、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创业教育手段落后 各高校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运作,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如创业激励机制、公共政策与法规机制、创业流程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明显匮乏,创业宏观政策、创业服务引领体系明显不足,存在政策空白、政策冲突、政策模糊、政策误读等。

大学生创业教育孤立运行 重理论,轻实践,少教育,缺服务,高校、政府、企业三联动的大学生创业运行机制没有落实,对创业教育如何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接轨的问题缺乏实证研究,缺乏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设计等,致使大学生创业脱离实际、缺乏政府和企业界的支持,可操作性差。

创业理论本土化研究与实践明显不足 创业教育研究带有明显的外来文化基因,在整体上尚处于起步和评述西方研究成果的阶段,以介绍借鉴研究为主,理论本土化及实证应用研究未有明显突破,以致理论研究对创业教育实践缺乏实际指导价值,立足于本土的创业教育新模式尚未形成。

创业创新教育实施过程

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由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如增设《创业管理》课程)及创业类限选课(含定期举办的就业与创业讲座)构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其了解和掌握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创业类限选课是指以我国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学科划分为基础,为学生开设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开展创新创业的针对性教育的课程,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业教育的理念。我院将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技能提升”、“实践强化”三大模块并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行“三三三”制教学,即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实践教学各占1/3课时。理论教学由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承担,侧重就业与创业理论教学,培养就业与创业意识;现场教学以企业家为主、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进行就业与创业实务的示范性教学,体现真实性和感染性;实践教学以学生及技术专业导师为主,企业家、就业与创业教育导师为辅,强调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自主设计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建构“四互动”的创业课堂教育模式 该模式的核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种互动创业教育中:一是第一课堂内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少讲、精讲,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多种多样的实训和案例分析研讨,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和思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的互动。二是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动。考虑到第一课堂教学受时数和场地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空间的限制,我院尝试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起来,第一课堂指导第二课堂,第二课堂补充和强化第一课堂,通过分层次、分类别的创业指导,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通过举办“名派创业大赛”、指导学生参加“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等活动,强化课堂教学效果,通过举办多场次、多方面的课外讲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点面结合,开展个别辅导,完善课堂教学的细节,实现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三是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互动。学生创业指导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动。为此,应构建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实现学生创业教育的全方位、多渠道,提升创业教育指导的效果。四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民间组织)的互动。由学校学生处(办)、团委、学生会、党支部等构成的学生工作机构是学生创业指导的正式机构,负有义不容辞的指导职责。此外,积极吸纳校内的各种学生社团作为非正式组织(又称为民间组织),利用它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这些非正式组织积极互动,采取社团合作、工作指导、总结评比等方式,引导它们为学生的创业指导服务。

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 我院在深入研究创业教育的实践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在地方高校建立创业实训平台,在企业建立创业体验基地、设立创业基金,引入风险投资,与企业界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的构想。同时,由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每年出资10万元设立“名派创业”大赛,将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与内容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创业实训、行业实训、专业实践、资格证书实训等一套完整的创业教育实训机制,深化创业教育和服务体系,以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几年来,学生的创业实践证明,在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的支持下,我院的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果实。

形成广东地方高校“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 创业教育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新格局。一方面,主动联合政府、企业,全面拓展校外就业与创业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把政府和企业请进来指导校内就业与创业基地建设。同时,倾力打造校园“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领航基地”,在校园内开辟固定基地供大学生开展就业与创业实践,突出就业与创业培训、政策帮扶和技术指导,真正落实我们所倡导的“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实施效果

本项目研究明确提出了建构广东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这一新的创业指导工作发展观,为新时期地方高校创业工作提供了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是科学人才观在高校领域的具体实践。

课程体系初步形成,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创业管理》等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初步形成,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院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通识教育阶段、技能提升阶段和模拟创业阶段三个阶段并形成体系,建构了“三三三”创业教学模式,使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本土化。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认为该模式具有特色,通过学习能拟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计划,从事与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相关的工作实践,获得职业岗位感性认识及实际工作经验,职业规划的能力可得到培养和提高。

创业大赛等活动孕育校园创业文化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创新大赛,营造了我院学生浓厚的创业意识和氛围,孕育了校园创业文化。在2008年“金钥匙”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赛)上,我院共有三个项目获奖;“消费地图导购引擎”项目获2009年第一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创意奖;“Z客4+1”等两个团队获2010年“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入围奖;在2011年佛山市青年创业大赛中,我院一名学生的“准妈妈舒心家园”获得一等奖,同时获二等奖1个,三等奖2个,囊括了“最具创意奖”、“最具市场前景奖”、“最佳团队奖”三个单项殊荣。“名派创业”大赛吸引了336支团队参赛,近1000人参与。我院与顺德名派办公家具有限公司等160多家企业(组织)合作共建创业实习基地,组织了4000多人次进行创业实践。

毕业生创业素质和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通过与政府和合作企业举办创业培训、行业精英与专业精英实训等工作,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了质的提高。如在2010年获得名派创业大赛一等奖的我院某毕业生,在佛山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优评网”,并担任了总经理职位;获二等奖的某学生在广州一家科技公司任主管职位,实现了在岗位创业。据统计,近年来,我校学生自主创业企业年产值超过1亿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家,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有近20家,毕业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社会效益明显。

“123”创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是通过高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构建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运行机制,该模式强调创业教育是高校、政府和企业的共同责任,提出创业教育要形成合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企业(企业协会)为支撑、全社会关注、家庭支持的“五位一体”创业创新教育新格局。以“五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架构为核心,建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建构“四互动”创业课堂教育模式,建构创业教育实践服务体系,改革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模式,可以使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地方高校实际,从而更具本土化色彩,该模式的创立既升华了创业理论,又丰富了社会实践,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佘敏.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优劣势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2]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3]毕馨爻.传媒视野下的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研究[J].中国报业,2011(14).

[4]夏春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4(6).

[5]胡建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2).

[6]胡明山,钟建华,陶知翔.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

作者简介: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大学生创业热潮风起云涌。大学生创业不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学生课堂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而且还为社会增加就业岗位,以实现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构想。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院校的重大任务,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近年来,无论在国家或在省区层面,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各高校都积极参与其中,希望通过大赛推动创业教育开展,同时也可借助这一平台提高学校知名度。另一方面,广大大学生从自身兴趣爱好,以及提升自己创新创业技能的角度也积极参与到这一赛事中。目前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大学生创业大赛主要包括:由团中央等单位主办的“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和创业”挑战赛等。而参加创业大赛,需要参赛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储备,因此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创业大赛实践之间必然存在密切的联系。

一、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的意义

从大学生创业大赛的内容与流程来看,首先需要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形成一个创意,并运用相关知识与方法,将创意转变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创业计划书;而创业计划书将包括公司发展战略、创业产品与服务、公司筹资与融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推广、公司财务预测、组织架构与内部管理等相关内容。目前,工商管理类课程,如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与创业计划书中各组成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目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状况而言,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即在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该门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而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则要求其各组成部分具有更强操作性和针对性。笔者基于历年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的经验,发现学生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在将专业理论联系实际方面仍然存在着困难。从参赛学生方面来看,经过创业大赛训练的学生往往觉得以前在课堂上模糊的理论和概念,变得清晰生动,并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从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如何互动融合,以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角度,来探索课外实践指导与课堂理论教学模式,显得十分必要。目前,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对大学生而言,概念比较抽象,尽管一些专业课程设置了实践环节教学,但由于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依然不如人意。

如市场营销学STP战略,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仅仅知道这个名词,至于如何应用于实践,则感觉非常迷茫。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求学生通过运用各类专业知识,将一个具体创意变成具有潜在价值的商业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涉及到工商管理类专业理论的实际综合应用。另一方面,尽管参加过创业大赛的学生,在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完成后,仍然存在很多困惑。因此本课题研究显得极有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创新,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同时,丰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有益尝试。第二,在指导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实践中,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再认识过程还原出来,并反哺于课程教学,从而使更多学生能够分享这种隐性诀窍,以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创业大赛实践与课程教学融合互动的研究,对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是对高校课堂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教学模式的深度探索。

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学生参加创业大赛的影响

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管理人才为目标,而管理科学的综合性、权变性与边缘性又决定了工商管理类学生必须具有宽广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1]同时,工商管理类教学还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完成创业计划书的过程,正是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但目前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进而影响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1.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弱在现有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偏重专业理论教学,通常以书本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与实践缺乏联系。虽然也设置了课程实践环节以配套理论教学,但由于师资及实践课程学时限制,往往仍以课堂为中心,与管理实践联系较松,封闭程度较高,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效果有限。以参赛学生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学生常常将《市场营销学》教材中STP战略、4P营销组合的相关理论内容机械地搬至创业计划书中;而不是通过对创业项目进行市场调查,联系项目实际,提出可操作性的营销策略。另一方面,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虽然有案例教学环节,但由于缺乏系统性,仅仅就案例谈案例,学生常常无法领悟案例中所含深刻理念,未能从思维方式上有所启迪,导致学生螳螂学步,创新思维缺乏,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较为薄弱。

2.理论概念抽象,学生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进程,通常按照先介绍理论概念,再以案例介绍或概念内容展开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解释。这种方法固然可使学生对理论概念有所认识,但由于是学生被动接受,如果缺乏对概念知识的及时巩固,案例与理论概念之间的联系将很快遗忘。这时专业理论概念又成为完全抽象的名词,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对这些概念不加理解的死记硬背。这种对概念的短期记忆,在考试完成之后,又迅速被遗忘,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学生参加创业计划书写作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指导老师提到的专业名词非常陌生,对课堂讲授的专业基本方法的应用显得非常生疏。如创业项目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是《市场营销学》中两个不同基本概念,但学生对此却混淆不清,使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战略的结构、内容混乱。

3.教学内容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管理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知识和理念也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然而,目前工商管理类的教学内容则滞后于管理实践的发展。以《市场营销学》为例,目前课程教材仍以上世纪80年代的经典营销理论为主,尽管加入了网络营销、现代物流等反映当代特色的内容;但在目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营销理念不断深化今天,仅是对原有课程教学体系修修补补,而不是从市场营销学的整体结构进行创新与发展,显然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营销管理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高校工商管理课程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在应用环境方面,与当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一些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还不是非常明显。例如许多参赛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是以电子商务网站为基础的创新型服务项目,在对项目进行市场营销组合策略推广方面,单以课程中的“4P”或“4S”等传统营销组合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而是要将最新的网络整合营销等方法应用到创业计划书中,而在课堂教学中对此类理论的涉及则较少。#p#分页标题#e#

4.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不高,创新能力欠缺现行工商管理类教学模式常常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影响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单一教学模式表现为课堂上满堂灌,缺乏与学生互动,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用得不到发挥,导致学生在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学习结束后,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未得到有效提高,创新能力欠缺。这一缺陷在学生参加创业大赛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在完成创业计划书过程中应用专业理论的方法不当,以及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扩展应用不够。以创业计划书中市场营销部分为例,参赛学生往往忽视创业项目个性特征,无论是服务类项目,还是生产技术类项目,只是机械地将营销理论进行套用,而不是根据基本原理方法,采用发散性思维方法对创业项目营销推广方案进行整合,结果导致项目论证缺乏创新性、针对性不强,使原本商业前景较好的创业项目成为鸡肋。

5.教、学脱节,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不高;学、用分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尽管从事高校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的教师都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理论功底深厚,但大多数教师都缺乏管理工作实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存在照本宣科现象,与社会实际结合不紧密,而现在的大学生则具有个性、独立、自主、对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教与学的匹配度不强,必然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理论知识和方法,却不知用与何处;虽然有实践环节,但通常是走马观花,对知识理论的应用不深入,致使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深、掌握不牢。这种学、用分离,使学生处理实际问题能力低下。以学生参加创业大赛为例,在评委答辩环节,对于专家、评委关于与创业项目相关的专业方面的提问,如创业项目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如何确定等问题,有些参赛学生常常表现出答非所问或者回答深度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竞赛成绩。

三、采用启发式引导将专业理论和方法融入创业项目,提高创业大赛成绩的对策

大学生创业大赛无论在创业计划书环节,还是现场答辩环节,都要求参赛学生将创意所体现的商业价值以书面和口头的形式向评委完整呈现,评委根据创业计划书对创业项目的论证以及答辩表现,并结合创业项目的商业前景,给予评分。参赛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及优秀的商业技能是获得竞赛优异成绩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采用启发式引导,将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与创业项目相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结合创业项目各组成部分要求,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专业知识创业计划书整体结构可分为企业战略、产品与服务、生产制造与技术、市场营销、财务规划等若干部分。以市场营销部分为例,由于参赛学生主要以大三、大四学生为主,他们已经学过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市场营销学》,因此首先应从分析项目应用前景入手,引导参赛学生回顾所学《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与方法,如有效细分原则、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等。通过知识的回顾,明确项目要解决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点。参赛学生将更有动力去厘清课堂上比较模糊概念,并为针对性地解决创业项目市场问题奠定基础。

2.结合专业理论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各部分的解决方案在工商管理类理论指导下,规划创业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完成创业计划书的关键。在指导创业计划书环节,通过引导、启发参赛学生利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针对创业项目实际,进行发散性思维,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形成创业计划各部分实施方案的初步构想。以创业项目的市场营销为例,根据营销策略组合的4P或4S经典理论,引导学生思考创业项目营销组合方案,并力求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再针对项目具体特征,向学生介绍一些扩展专业知识,如服务性创业项目,就要引入服务营销的人员流程、识别流程和服务流程;电子商务类项目则要引入网络整合营销等相关知识。最后,通过对创业计划书各部分整合与完善,形成完整的创业计划。

3.在指导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针对创业计划书,进行模拟提问训练,引导学生专业技能开发,并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创业计划的答辩环节是加深评委对创业项目了解,并考察参赛学生专业知识运用和专业技能开发的关键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竞赛的成绩。根据参赛经验,很多学生面对专家评委咄咄逼人的提问,往往暴露出专业知识肤浅、应变能力差等缺陷。因此对参赛学生的指导,应主要着重于反复模拟答辩训练,通过模拟训练,强化学生对创业项目商业模式、实施方案与专业知识的联系;通过专业技能开发,使其能够融会贯通创业项目所涉及到所有知识,从而提高参赛学生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四、以指导创业大赛实践的启示,对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建议

在多年创业大赛指导过程中,笔者发现参赛学生在经过创业大赛训练后,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应用,以及专业技能开发方面都要比同年纪学生高出一筹。但能够参加创业大赛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将参赛学生专业知识建构、技能开发的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并形成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与综合的教学方法反哺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使创业大赛实践与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互动融合,不但能让更多学生受益,更是工商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1.课堂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注重学生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PBL教学法是基于解决现实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导师设计真实性问题,将学习任务与目标融入现实问题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来解决问题。[2]这种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与学习能力,并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在STP营销战略教学中,首先由导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学习目标,根据学生比较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如四代苹果手机市场营销战略),形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形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确定解决方案;最后各小组排出代表上台讲解,与大家一起分享。导师在学习小组讨论过程及时回答学生疑问,重点突出一些必要知识点,如有效细分的四原则等;导师在各小组发言完毕后,还要进行总结评价,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

2.互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机结合,提高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的针对性工商管理类课程实践环节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课堂习得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而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3];互动教学法则强调教学中导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其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巧设提问、互动讨论等方法。[4]因此在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明确项目任务、制订并实施计划、检查评估等流程,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项目,实现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同时,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互动,使学生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并体验创新的乐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市场营销学》实践环节为例,导师可以设定一个尚未进入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按流程引导学生完整该项目的营销总体方案;在完成过程中,通过分析一些相关案例、情景模拟和组织讨论,提高营销总体方案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学生营销管理技能,加深对营销实践的认识。#p#分页标题#e#

3.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配套体验式模拟教学,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制订规则、角色分配、场景设置,组织学习资源,使学生参与课程体验,通过分享交流,以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升华与创新应用的过程。[5]该教学模式由于设定了竞争与对抗环境,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调动一切潜能,进行学习并决策,因而形成对专业知识的深度记忆,并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认识。该教学模式是借助沙盘模拟训练的方式得以实现。以市场营销学为例,可根据教学进度,配套沙盘模拟训练,可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进行营销组合策略理论教学过程中,及时穿插3-5个学时沙盘模拟训练,通过给学生分组并安排一定资源,进行模拟实战对抗,使学生对于渠道管理、定价、产品策略、促销等一系列营销管理环节的组合应用与效果,有了更深的感性认识,并提高学习兴趣,在快乐中掌握营销管理的精髓。目前市场上,江苏金碟、北京中欧等公司都相继开发此类模拟软件,可以更方便的进行体验式模拟教学训练。

五、结语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5篇

(一)大学生缺乏充分的创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创业教育师资短缺。在我国,创业教育很少以专业课形式出现,大都作为选修课出现,不受重视,又与教师的考评机制脱钩,因此很少教师会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此同时,创业是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远远达不到目的,要与实践相结合,仅凭课堂上的理论指导和零星的创业大赛等活动,没有稳定的创业模拟平台,是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再实践的完整创业过程,也就不可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2.创业教育与实际脱节。目前,我国高校在创业教材的选择上,普遍做法有两种:一是将国外的创业学教材直接翻译使用,造成教材讲述的内容与中国市场实践严重脱节;二是将国内外零散的创业案例稍加梳理印刷成册,造成教学内容太过“就事论事”,缺乏对创业活动普遍规律的提炼,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4]这样的教材没有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不到实际的作用,容易造成“极左”“极右”现象。另外,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往往与学生所学学科脱离,造成所学专业在创业上无用武之地的现象。3.对创业教育本身缺乏了解。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侧重于对创业技巧、心理、创业形势分析等方面,恰恰忽视了创业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对创业者个性与能力的培养。创业者对自身的创业个性把握不好,很难选择正确的创业方向。那么,创业技巧、心理、形势等又与他们有何用呢?

(二)缺乏良好的创业氛围

创业对大学生来说是一项矛盾的事情,大学生既憧憬创业,又畏惧创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创业是风险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会顾此失彼,除了留下经验和教训,其他方面输得很惨。[5]因此,虽然许多大学生憧憬创业,却往往望而却步。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进入大学等于跨入了半个社会,工作、未来似乎都充满了希望,许多中国大学生的家长就是抱有这种热切希望的。而此时,他们的孩子向其提出要创业,在他们看来就是不可理喻的了。创业为什么还要上大学?含辛茹苦供孩子上学,是希望孩子毕业谋得一份稳定职业;其次,由于大学生所学专业往往与创业没有直接联系,创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事物,需要从头开始,从小做起。因此,他们选择的创业项目大多局限于小本买卖,服装、饰品、餐饮诸如此类,科技含量低,一般人都可以做。因此在不少人眼里,大学生创业属于不务正业;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大学生虽然有很好的点子、方案,但需要审批、资金等很多方面的扶持,政府部门虽然出台了不少这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服务还不够,没有得到切实执行。大学生几乎不清楚这些政策,更无从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二、解决办法

在我国,由于缺乏完善的创业条件,诸如创业政策、创业教育、创业环境以及创业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大学生自主创业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这就需要大学生、高校、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大学生要提升自己的创业素质。创业素质不是书本上所能学来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彰显自己,树立自信;大学生还要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社会可以更好的磨练人、塑造人,大学生可以竞聘售楼员、售车员、保险经纪人等销售职位,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磨练自己劝服他人的能力。大学生要在工作的过程给自己树立目标,并规划达成目标的步骤、时间,使自己在工作中加强抗挫抗压本领;大学生也可以适当做一些小本生意,首先进行市场调研,然后选择投资项目,最后着手实施。这样的小本生意可为大学生今后创业做准备,并引以借鉴。做生意的过程可以锻炼大学生持之以恒的做事态度,生意会有赔有赚,赚了可以总结经验,赔了可以提高学生抵御风险的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强创业教育。高校要提高对创业的重视程度,首先高校要培养一支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在创业方面加大科研力度,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激发教师从事创业教育的热情。与此同时,高校要定期举办创业大赛,并加强与企业联系,邀请企业家参与创业大赛,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评价。若企业家对某个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将其纳入自己企业的运营中,而大学生则可以以科技、人才、项目入股的方式加入企业,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创业大赛流于形式的现象,真正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提升,实现自己的价值,创设大学生与企业互利共赢的模式;其次,高校要构建根植于产业发展的创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要紧跟地方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强对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的调研和预测。学科专业设置不仅要贴近于地方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支柱产业,更要谋远于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

要使创业教育与学生所学专业不脱节,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改善高校的专业结构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要服务于对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产业,还要具有前瞻性,服务于未来企业的需求。最后,政府、社会要加大支持力度。创业的特征决定了创业不是一项“封闭工程”,除创业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业知识的丰富外,政府、社会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毕竟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有限,创业方面的知识还很匮乏,单靠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因此,要建立更多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定期邀请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分享经验,免费向大学生创业群体开放。在对待是否创业的问题上,困扰大学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资金,创业需要资金的投入,而长期以来处于消费者身份的大学生群体没有足够的资金,这就使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没有足够的“底气”。政府在完善大学生创业贷款制度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风险规避机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倾斜,使大学生不再因害怕失败承担风险而对创业望而却步。创业手续是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又一个难题,要创办一个企业,往往要经过卫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层层批准,这些部门的手续往往很难办成,耗时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的创业步伐。因此,相关部门要简化创业手续,主动给大学生创业者以指导,并提供便利。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大学生创业不仅可以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难,要促成教高校、政府、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6篇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到广州大学城遍布角落的鼓励创新的条幅、随处张贴的创业大赛海报时,李新咏一下子就想起了这句诗。在“双创”之风刮进校园后,不少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像“90后”的李新咏一样,纷纷响应,成为创业大军中的一员。

中国人民大学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中国近九成大学生考虑过创业,近三成大学生有创业经历。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各式“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面对资金、技术、经验等难关时,大学生创业者该如何在创业中保持定力、找准商机、规避风险?

跟着“风口”跑丢了自己

尝试过微信公号、成立过校园推广公司、涉足过新能源产业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大三学生、“90后”连续创业者唐津伟总结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折腾不止”。

在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年,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折腾”之旅。

2014年,微信公众号发展方兴未艾,聚拢大批粉丝的自媒体迅速成为风口。

唐津伟看准了大学生市场,搭建了一支11人创业团队,当年10月,“我是大学生”公号上线。

“只用了20天,我们的粉丝就突破了1万人。”他说,团队擅长策划,一场活动下来粉丝增长就能过千。

粉丝来得快,问题来得也快。

不久他便发现:粉丝突破1万后,增长遇到了瓶颈,每天只有个位数增长,“僵尸粉”严重,发展陷入停滞阶段。

在思考转型过程中,唐津伟看到,学生正成为各大互联网和品牌争抢的消费群体,企业和品牌进入校园的诉求越来越强烈。他决定利用先前积累的学生、高校资源,“解决企业进入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5年5月,他与合伙人创办了“推马科技”,帮助品牌和企业进入校园做地推工作。跟着“校园市场”风口,唐津伟每月能有1万-2万元的稳定收入。但在他看来,“地推”很难有大的发展,大部分团队宁可折本也要争抢市场。

2016年,选择从团队退出的唐津伟看到了另一个“风口”――国家开始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扶持。于是,他又转战新能源市场,尝试从电动汽车充电桩切入新能源市场。

“3年来一路从普通创业者到创始人、合伙人,虽然折腾了这么久,我觉得自己没有取得一点成绩。”谈到过往的经历,唐津伟有些失落。他认为,跟着风口让他跑丢了自己。“大学生创业切忌追风口。事实证明,许多所谓的连续创业者,从电商到社交、O2O到共享模式,不断变换创业项目,找到出路者并不多。”

艰辛一路

在大多数创业者看来,跟着风口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融资快。

李新咏说,对大学生创业者而言,能不能融到钱关乎生死。

毕业后,李新咏选择留在广州大学城,这里聚集了大批大学生创业团队。他与大学室友主要帮助创业团队做软件外包服务,在与众多创业公司合作之际,他看到了大学生创业的残酷――创业者被钱压得喘不过气来。

2015年下半年,创业者迎来了“寒冬”。

“大部分创业者都在跑融资,而投资机构对于项目特别谨慎,尤其是大学生创业项目。”李新咏看到许多大学生创业公司都撑不过A轮。

《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指出:如今大学生创业实践面临的挑战,最大的阻碍是资金约束。

“最悲剧的是,这些大学生创业者拿不到投资,只能向父母和亲戚伸手。”李新咏的一位客粼获得了某高校创业大赛一等奖,拿到50万元种子轮融资后,迅速扩充团队,工资开销巨大。

迟迟拿不到下一轮融资的创始人,选择向父母要钱维持团队正常运转。但等来的往往不是峰回路转,而是失败。“他们创始团队3个人,分别让其家庭背了外债。”李新咏说,“啃老式”创业现象在大学生创业者中已不鲜见。

“即便获得了融资,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也不在少数。”“法务VC”创始人王君卫表示。2010年成立的“法务VC”,至今已累计为1000多名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法律咨询或法律知识培训。

在王君卫看来,大学生创业者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法务纠纷”。大学生创业团队相对理想化,多以感情作维护,而缺少明规则,一旦后来因利益造成纠纷,团队往往分崩离析。

2014年的“泡面吧”事件,就颇令人唏嘘。趣味编程教育网站“泡面吧”,原本只是为当年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做的一个小项目,不料大受欢迎。尚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香槟分校求学的俞昊然决定创业。但在团队收到A轮200万美元融资协议的前夜,因为三位创始人的股权之争,这家刚刚起步公司的融资计划被迫搁浅――项目联合创始人王冲与严霁h离开创业团队,俞昊然则带着其他团队成员继续开工。

王君卫认为,“泡面吧”创业前期并没有明确股权关系,在融资后引发了利益纠纷。这是所有拥有多位创业者的团队面临的普遍问题。

“因为传统的创业一般在初见成效后再划分股权利益。但此时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在创业的不同阶段,成员的重要程度会随时发生变化,而在面对利益互不相让时,各个成员的谈判能力、资源掌握程度不一,容易导致‘深坑翻船’。”王君卫说。

创业还是就业

创业的高风险让部分人止步。但王君卫还是发现,全国许多高校仍在不断组织创业大赛、出台一系列资金扶持政策。

好的政策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降低了创业成本;但低成本反而令政策的副作用迅速显现――有的大学生为攫取政策红利、逃避就业而盲目加入创业大潮。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高校就业工作者表示,2016年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青年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学校承担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学校之所以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创业,一部分原因是希望能化解就业压力”。

智联招聘CEO郭盛认为:“一个连工作都找不到的人,就不要指望他能创业了,那只是暂时逃避就业压力的借口。”

“如果学校只是一味鼓励创业,并没有开设风险、情绪、法务等相关创业课程,一旦创业遇到重大问题,会对创业者的未来产生很大影响。”郭盛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先就业,有经验后再图创业。”

唐津伟说,“实际上,18岁-22岁左右的大学生创业者心智大多不成熟,尤其是在风险的把控能力上不足,很难取得成功。学校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能力上,而不是过早鼓吹创业。”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国内;云端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3-0104-05

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60万,而“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700万。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更多的大学生放弃被动就业,转而涌向自主创业的大营。创业之路乃三尺之功,首要一步便是选择恰当的创业模式。针对创新创业模式进行研究对指导大学生创业实践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不同的创业模式代表着不同的创业要素及才能素质需求,创业大学生只有因才择业,以自身实际情况契合所选的创业模式才能避免迷失在成功的起跑线上。同时,创业模式研究还可为创业教育提供指向,从创业课程设置、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进一步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一、 国内目前创业模式发展现状

在我国创业学研究领域,许多学者都对创业模式的细化、分类做过探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不同分析维度出发,对目前国内创业市场上存在的创业模式进行整合归纳。从大学生创业时机选择角度分析,有兼职创业、休学创业和毕业后创业3种创业模式。万细梅等学者从核心能力、资金来源和企业产权关系等动态因素将大学生主要创业模式划分为积累演进式、连锁复制式、分化拓展式、技术风险式、模拟孵化式、概念创新式6种[1]。黄健柏和李杜以长沙高新区首批留学生创业企业为研究主体,结合团队组成、筹资渠道、企业组织形式等创业要素总结出目前以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为主的长沙大学生创业可选择的主要创业模式:“导师+弟子制”、“个人+公司制”、“个人+投资商制”、“同学合伙制”和“家族合伙制”[2]。这类创业模式分类研究虽选用的划分维度不一,但都以创业所涉及的社会资源作为要点进行分割、剖析。整体而言形态多样,但因素分析过于分散,大学生在选择创业时往往难以把握如此之多的创业因素来进行选择。另外,不少学者通过分析不同层次上的创业扶助,将地域特色纳入创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环节,极大丰富了可供选择的大学生创业模式,也为其他高校的创业研究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彭小媚等专家以分析温州独特社会经济环境为前提,总结出温州现存普遍的单一业主制和合伙制加盟、依托一些公司的客户关系网创业、进驻创业园以技术创业、法人股份制的小型公司这4种创业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在加强校园和社会契合这一思路指导下的温州大学所探索出的“0+1”大学生创业工作室这一新型的创业模式[3]。校企联合培育创业人才的典范屡见不鲜,也是各高校不断实践的热点,但此种模式仍存在着政策条件、资源分配、抚育人数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对创业者自身的要求和隐性门槛过高。在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各地方均涌现了卓有成效的代表性成果。针对基层县市的大学生创业土壤培育发展,浙江省海盐县通过创建“企业大学生创业园”,实行建园准入制和主体参与制,选拔创业“带头人”,辅之宽松的创业氛围和各项优惠引导政策,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之路[4]。政策型导向的创业开拓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持续热点,但地方要素明显,一般化推广适应性稍有欠缺。

综合我国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研究,可见近年来无论是在理论总结、模式划分层面还是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联合实践方面都涌现出了许多可喜的探索性成果。而大学生创业模式所牵涉的资源要素纷繁复杂,且透视维度又各有偏重,绝无此优彼劣之分。且在中国宏观经济质量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更多更新的创业模式将应运而生,硬性归纳出涵盖所有现存的创业模式的框架实属不必。正如本文开篇所提及的,大学生创业模式研究的价值在于为创业者提供可供选择的基础模式菜单,使其能在面对海量信息资讯和繁杂的创业因素时以清晰的头脑审时度势,做出最为适宜的创业决策。但对于初次试水、缺乏经验的创业者,要其在初始阶段就全面思考各项资源要素、自我能力配比和团队组合拣选,这个起点显得过高,也往往使得大部分心怀创业理想的大学生望而却步。要改善此种情况,为更多大学生铺设切实可行的创业之路不仅需要在整合创业模式时淡化稀缺资源比重,更需要结合高校的创业教育培训机制,铺垫一个综合创业教育与模式选择的立体平台,有效对接创业教育中所强调的能力培养和未来创业实践中的模式选择。

二、 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式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作为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应重视在创业途中涵纳创新元素。这里所提及的创新创业,是指摒除借助资金后盾开展加盟直营、特许经营复制性创业和继承家族企业的繁衍性创业方式,创业者通过自身能力挖掘,依托资源平台的链接,实现从“无”到“有”的开创性事业。之所以有此一谈,是鉴于这类复制性创业和繁衍性创业都需要较为厚实的资金支持,这恰是多数大学生所匮乏的重要资源,推广及实践难度大,因而该类创业模式难以成为当今国内大学生创业市场上的主流模式。创新创业模式就在于突破这类硬性的瓶颈限制,将大学生所特有的创业活力、能力优势、创意激情借以合适的平台发挥到最大化,使创业走向“平民化”,才能真正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而限制创业成功率的另一大障碍就是能力,如前文所谈到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将创业教育与创业模式相链接,在培育大学生创业思维和意识的能力提升过程中,融入恰当创业模式对接板块,构建相对应的孵化平台,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根据这一思路,本文归纳出目前可实现的3种创新创业模式:

(一) “模拟企划+资金注入”模式

这种创业模式以参赛学生创业方案企划案为创业教育及能力培育平台,多以各个高校或与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模拟经营、模拟企划大赛为形式,在意趣和竞争的氛围下引导大学生逐步走向创新创业之途。

利用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机会进行创业,可以说是很多大学生迈向创业之路的捷径。要实现这种创业模式,首先需要提出独特的创业构思和意向,并将创业构思概念化,形成发明创造实体产品或技术专利等参赛作品。同时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后,制定出一套具体、可实施性的把产品或服务成功推向市场的商业计划书。在这类大赛中,参与学生多以团队入赛,在成员自由选择、性格与能力磨合过程中相互促进,往往就此形成一个好的创业团队。参加比赛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大赛熟悉了创业基本程序,储备了相关创业知识,积累了珍贵的创业经验,接触并了解了社会,这正是实施创业的模拟实验。且全国性的大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好的创意方案通过遴选脱颖而出后,便极可能获得有识之士的认可,相关企业便可出资扶助,或者凭借风险投资基金开创新事业。

这类活动在国内并不鲜见。如由、中国科协、全国学联联合推出的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就为怀揣创业梦想的大学生提供了极佳的展示平台。自其首届赛事于1999由清华大学承办后,创业计划竞赛便掀起了一股大学生创业风潮。每届创业计划竞赛都有许多获奖成果得到利用,孕育出一批高科技公司。在第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创业企划案中正式签约项目获得的投资金额高达5 760万元。第五届“挑战杯”创业大赛中,赛前便有25家企业与13个参赛项目达成投资意向,获得共5 921.35万元的风险投资。其中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科技化工品创业计划更是独占1 100万元风投资金。总体来看,此种创业模式通过创业大赛进程的逐步演进,对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能力培养效果显著,可以说将创业教育与创业实施融为一体,经过激烈的竞争和筛选后,实体成果初见雏形,是一套完整、成熟的大学生创业扶助思路,实践性极强。

(二) “技术导向+园区孵化”模式

大学校园是丰硕的科研成果聚集之地,各高校和各地政府也往往热衷于兴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园。成熟的创业园区的产业往往以市场为导向,涉及电子、化工、生物、信息等科技含量高、知识密集型产业领域,为掌握关键技术及研发成果的大学生指引了正确的探索方向,是一种由政府搭台、学生唱戏、企业参与的优质创业模式。

在这种创业模式引导下,创业大学生需要对科研成果进行市场潜在价值和前景预测分析,在认真撰写商业计划书、联系组建创业和管理团队的同时及时获取政策扶持信息,以匹配入园条件,申请进入创业园区。顺利成立创业企业后,便可实现经营管理新企业,推出新产品或服务等。建立创业科技园的同时可以达到完善大学生创业培训体系的目的,进而完成创业模式和创业教学的协调配比。创业园区内提供持续性的年度培训计划,专家授课、企业参与、模拟流程实践、头脑风暴讨论与企业实地观摩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参与园区培养计划的创业大学生得以身临其境,真切体验创业实境。同时,由园区聘请的各类创业基金会的导师、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评委、具有丰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或是创业经验人士等担任讲师,使创业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迅速成长,获取各种创业要素和能力拓展的机会。

在此模式下,创业企业的孵化过程可融合多种经营方式,如在大学生进行创业实体化操作的前期,由孵化企业提供资金、技术辅助支持,而创业企业则通过相关业务联系和定期考核经营状况为主要纽带,与孵化企业形成链接。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创业企业团队和孵化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孵化企业可选择享有创业企业的部分股份,获取利润回报,也可由社会企业持有创业企业的控股权,而创业团队则掌握部分股份,并得到一定数量的股份回购资金[5]。这种创业模式因其政策指向效果显著,在各地区都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浙江海盐大学生创业园区中,浙江吉安纸容器公司大学生创业二期团队完成了30个技术改造项目和10个技术创新项目,为孵化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 000多万元,年均为公司节约成本或增加收益1 600多万元[4],真正做到了通过技术改造活动获取公司技术改进和创业大学生迅速成长的双丰收。同济大学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同济分基金,利用“孵化服务和大学生创业基金管理”的新型孵化模式,两年内培育了多达36家完成工商注册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注册资本金约1 900万元[6]。如此丰硕的实践成果也证明了创新创业学生所掌握技术成果只有通过园区有步骤的管理、孵化,有效规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创业风险,才能造就更为辉煌的成绩。

(三) “创意课程+多渠发展”模式

以上两种创新创业模式的培育平台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各个高校、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广,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虽然通过竞赛平台和园区孵化取得创业成果的大学生较多,但相比全国数百万的亟待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生,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打造一个涉及学生面更广,创业形式更为多样,孵化门槛更低的创业模式及培育平台。将培养创新创业意识的创意课程纳入大学生教学计划大纲,不仅是从起步阶段宣传了正确、积极的创业价值观,同时更是将创业资源铺设在了最广泛的平台,弥补了创业竞赛或创业园区模式可能造成的稀缺资源配比不均的马太效应。

将创意课程纳入教学体系的实践是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常规步骤,在全国各高校也均有体现。但过分专业、系统化的传统课程体系将知识板块划分得过窄,同时也割裂了学生对创业能力的理解,这显然不符合当代新形势下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无法保证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输出[7]。因此,在创意课程体系设计当中,要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创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内容,将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计划贯穿于大学生4年教育的全过程。在该创业模式指导下的创意课程主要分为3个层次。首先,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以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业精神的通识课程体系,作为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基础环节。其次,对于那些在通识课程中体现出极大积极性和有较强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设置专门的培育课程。通过案例教学、头脑风暴讨论等方式,提高其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最后,由创业导师精心设计各类实践活动课程,以相关项目或创业活动为引导,鼓励志同道合的学生组成创业小分队,定期汇报创意方案成果,在教师及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不断改进磨合,逐步完成可供操作的创业企划。这三大课程板块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模型,辅之以多样性的融资渠道,实现创业成果迈向市场的孵化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及特点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大学生潜在的创业素养,是真正的“平民化”创新创业模式。

以上3种创业模式虽各有侧重,平台各异,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互通变换,弥补模式内自生性的不足。尤其是创意课程及多渠发展模式的孵化阶段,可以选择借用大学生创业模拟竞赛的平台,也可以实现入创业园区接受进一步的哺育培养,与社会企业衔接。这三大创新创业模式的良性互动,定能为国内高校的创业大营培育和输送更高素质的创业大军。

三、 两岸多校数字云端互动教学实践

创业资源的稀缺性和分配不均始终是制约创业模式和创业教育纵深发展的最大障碍,因而借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提供的便捷平台,高校以创新创业课程作为桥梁在高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无疑是突破这一难点的重要一步。国内各高校中也不乏先例,华中科技大学的科技创业课程通过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并配合科技创业论坛,为学生提供资料阅读、专家答疑等服务。中国科技大学也推出了与美国北卡大学的全英文联合课程,成功实现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教学。诸如北京、上海、广州的一些高校实现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但由于这种基于网络的开设方式需要稳定的技术后台支持,且高校间沟通协调成本耗费颇大,真正得以持续开设的并不多见。

时至今日,中南大学商学院与台湾中央大学发起的两岸云端网络课堂《网络创意营销》已进入第10年,参与的高校包括台湾中央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暨南大学、上海戏剧学院、中南大学,参与的教授和学生分别为8名和116名。这一海峡两岸间建立起实时互动的创业培育桥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数字化教学成功范例之一,也是创意课程结合多渠道发展这一创业模式的有效实践。该课程旨在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实时互动教学和两岸多校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实验平台,并通过近10年的发展,对课程中学生产生的创意成果进行跟踪,总结这一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特点并加以推广。本课程在平台搭建上依托台湾太御科技公司所提供软件和行动教室,利用JoinNet软件的独特优势来实现的实时语音、视频和文字传输,提供了本课程可靠的技术支持。基于稳定的后台支持,该软件所提供的虚拟教室不仅是教学的场所,更可以无偿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通过通识性课程将创业教育和创业模式完美相融,这是两岸云端互动教学实践所具有的无法比拟的独特性优势和特点。

目前,《网络创意营销》课程作为参与学校的选修课纳入了正常的教学体系,并经过多年的实践已逐步规范。各校教授、学生借助这个网络平台,进行了热切的交流和沟通。两岸多校学生渗透式分组,参与每周准时开放的虚拟课堂。太御科技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单独的虚拟会议室,以供两岸多地的学生课后进行方案讨论。由6校8位名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享自己的网络营销和创业理念等相关知识,在讲解的同时通过讨论版来上传他的资料,每一位同学都能共享并且保存。至课程中后期,要求由各校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创业方案,将具体思路和虚拟会议室的语音串流文件整理上传至每组专属博客。各位老师访问观看,并挑选出较优秀的组别在课上进行方案进程汇报。每期均有数位老师和特邀的自主创业实战家对学生的方案给予多方指导和改进。

多年来通过这个网络创意课程的培养平台,学生们运用自己的智慧打造了许多新奇有趣的创意方案,如名为“悠游UU”旅游行程规划服务网站,“唯它独宠”这一个针对于宠物市场的大型综合的网络平台,“乐活城邦”实时分享互动网络联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关怀老年人幸福的社交网站等等。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分享创意与灵感,两岸多地的同学通过一个学期的交流讨论培养起深厚的友情,地域文化的差异碰撞激发出学生们无限的创业热情,相信这些极富创意且借用网络平台得以实现的创业方案将成为这些青年学子实现创业梦想的启程碑。与此同时,随着课程逐步演化,走向成熟,本课程的合作高校也积累了极为丰富的数字化虚拟教学管理经验。乘着数字化浪潮的东风,两岸云端网络课堂将坚定推进,勇为创新,不断地在实践中为现代化教学管理改革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2122.

[2] 黄健柏,李 杜.大学生创业合作制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0(3):8994.

[3] 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3132.

[4] 温金海,翁书林,张功云,等.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海盐模式[J].中国人才,2010(10):3337.

[5] 俞金波,黄文光.大学生创业类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5):3840.

[6] 金 路,姚 伟.创新大学生创业模式,建立服务工作机制[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4):2021.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8篇

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是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光明日报社、中国互联网协会、江苏宿豫区人民政府和山西长治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联合主办的一项年度性赛事,旨在挖掘创新人才和优质项目,助推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大量优秀的学生创客团队从这项赛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其中,活动主办单位代表光明日报社社会活动部主任胡斌在首发式现场以比尔・盖茨、马云、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历程为例,来阐述“青年可以做大事”这一观点的可行性。他同时也提醒创客团队,在创业的路上不只是接受鲜花和掌声,也要随时准备迎接挫折和泪水的挑战。

的确,近两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让众多有梦想的年轻人“下海”经商。“大学生开发手机软件毕业即成千万富翁”、“创业热要冷思考”等不同立场的新闻也在轮番滚动。那么,在这个创业机会无处不在,创业路上危机四伏的时代,大学生创业的路上如何“名利”双收?是否遇到瓶颈?诸多创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又如何为大学生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经济》记者就此采访了几位曾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90后新生代创业者和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

孟飞:大学生创业

赢在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典型的90后创业者孟飞是专注做大学生交友平台“Feeling”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孟飞向记者介绍,“Feeling”是定位于高校社交的APP软件,其有两个特点:一是最初所有的用户头像都是为模糊状态,随着聊天不断深入,头像会慢慢变得清晰,增加趣味性的同时又保护隐私。二是“Feeling”有做任务的功能。大学生可以在这个社交平台上相互约着一起上自习、学英语,晨跑……“让学校大学生之间产生互动、相互促进,找到意趣相投的朋友是最终目的。”

“Feeling”现有50万用户,分布在全国3000多所高校,日活率达10%,这也就意味着每天有4万学生在使用该APP软件。

对于团队能获得250万元的天使投资,孟飞表示,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是幸运儿。

孟飞向记者透露,设计这款社交产品的初衷很简单。由于孟飞所就读的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男女比例是15:1,许多在校大学生,都面临着没有机会与其他学院异性接触的问题。“虽然针对高校学生谈恋爱的社交软件的确不少,但却普遍存在回复率低、信息真假难辨等弊端。那么,大学生们就需要一个更可靠、更纯净的沟通交流平台。于是,带着朦胧的想法和概念,我与同宿舍的刘宇开始着手研发高校社交APP。”孟飞说道。

就这样,两个年轻大男孩带领着他们的团队经过几个月的研发,“Feeling”项目的雏形于2015年1月面世。

“因为当时团队的技术人员几乎都是从本校计算机学院挖来的在校大学生,大家都缺少实际演练的经验。一开始做的界面实在太丑了,我们都不好意思拿给朋友看。”孟飞直言不讳地说道,“后来,经整个团队不断加班加点,不断对‘Feeling’进行优化、调整,直到今年5月才算基本开发成功,正式上线。”

说到此时,孟飞告诉记者,这还是他们幸运的一面。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创业的孤单、焦虑、困难总是很难向他人倾诉。孟飞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团队都会面临缺乏资金的窘迫。为了能够养活团队,孟飞在学校卖过插电板,倒腾过二手教材,推过餐车,也有过被城管追着满街跑的经历。孟飞笑着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团队活着。”

也许是因为骨子里有执著精神,孟飞和他的团队很快从过往那些实践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并开始搜寻获得项目资金的突破口。

不出所料,通过参加学校和企业举办的创业比赛,让“Feeling”首次获得了5万元奖金,而后又参加第二届移动应用创新大赛获得一等奖,又拿到了10万元奖金。“这一笔笔奖金使得团队在几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支持。”孟飞表示。

在孟飞看来,疯狂参加各类创业比赛不但能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同时获得的专业建议也能促使产品打磨更加完善。孟飞告诉记者:“闭门造车很难做出市场需求的作品,我们只有通过比赛才能获得用户的反馈、专业评委的指导、投资人对我们的扶持、市场对我们的关注。”

对此孟飞也认为,创业就像一场资源争斗的游戏,每得到一份资源,就相当于得到一份可能。

当记者问及“Feeling”是依托哪些条件能够走得越来越远时,孟飞肯定告诉记者:“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知无畏和富有激情。”

的确,无知者无畏。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诸多人已经习惯了安稳的状态,不想承受创业高风险带来的压力。“然而对于我们这种一穷二白的大学生并没有过多杂念,反而大胆专心做产品,最后能够获得成功。”孟飞解释说。

在与孟飞的交谈中,有一个词被反复提及和强调:“纯粹”――做纯粹的事业,打造纯粹的交友平台。听起来,“纯粹”二字似乎过于理想化,但在孟飞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在没有获得投资时,放弃年薪15万的迪拜国际海外事业部工程岗offer是他在“纯粹”事业上的坚持;不被市场化大方向所干扰,是打造大学生社交圈子“纯粹”的始终坚守……

孟飞最后告诉记者,团队曾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通宵达旦的潜心研发,才有了“Feeling”今日的成就。未来他还会带着项目到全国各地参加路演和寻找机遇,使平台发展更加成熟。

史宇芳:为梦想而驱动,

不以成败论英雄

初见史宇芳,很难想象这位看似腼腆,却有着敏锐洞察力的1994年出生的女孩就是专注提醒吃药平台“该吃药啦”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同时,更难想象在没任何推广情况下,“该吃药啦”上线两周用户注册量就达8000余人。

“最初创作灵感来自暑假回家看到家人在服药时的不便利,由于药的种类多、用法杂,有些中药七天一换,煎药方法、服用时间、用量和方法都不相同,看着家人常常搞混或者忘记吃药时,就考虑是否可利用专业知识做出一款APP来解决这一问题。”史宇芳告诉记者创始该APP的初衷。

创意,往往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在发现老年人市场空白局限性后,史宇芳立即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商量,并得到了一致通过后,开始进行分析、逐渐完善功能并编写代码。

当“该吃药啦”最初产品原型定下来时,在实验室认识的一位学长曾估计要等到她大四毕业才能全部完成,然而十几天后她却已将APP的主要功能大致完成。史宇芳回忆道,“由此深刻体会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以为自己不行。”

有了这次经历后,每次队员再担心自己做不到的时候,史宇芳都鼓励他们说:“再试试,一定可以。”就这样,短短两个月之后,“该吃药啦”的名称、基础功能就已现雏形。

同样,为了检验APP的可行性和得到专业老师们的意见,史宇芳同样选择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完善项目。

史宇芳告诉记者,“该吃药啦”经历的第一场比赛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但突围校内赛,却止步于省赛网评。”第一次的失败使史宇芳团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但史宇芳表示,作为初出茅庐的新生团队他们这次的收获要远远多于失落。“我们通过大赛看到了其他优秀选手的商业计划书,听到了评委老师指出的产品局限性等问题。”

史宇芳团队认识到了项目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评委老师的意见,不断完善商业策划书,认真思考产品痛点,为瓶颈区寻找解决途径。

经过不断的完善,“该吃药啦”逐渐将市场上同质类产品远远甩开。谈及“该吃药啦”项目成功的原因,史宇芳认为,能够聚焦需求,细分用户是其最大优势。她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的客户就是老年人,内容就是集语音输入输出、免费短信形式提醒老年人吃药的平台。”

史宇芳认为,如果有足够的资源整合和创业专家的指导,她坚信,“该吃药啦”将不仅仅是一个创意APP,而将掀起新一轮的革命。

也许正是这种高瞻远瞩和自信,使史宇芳团队在一场又一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CMAIT2015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全国前八强)。

进入全国赛前八强后,史宇芳团队也总结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她告诉记者:“实际上,企业大佬和风投们投资项目时,和是不是大学生没有关系,他们更看重项目本身的亮点和可发展性。”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对市场的敏感度是大部分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史宇芳认为,大学生创业的意义不是为了一次就成功,而是在未来创业的路上,为了做好一件事而努力拼搏奋斗,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各种各样的人时能够学到各种各样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次极大的成长机会。”

在史宇芳看来,一年的创业经历,给予自己最多的是能力和格局的提高,并且能够获得与创客朋友互相学习、互相认同的机会,也是在大学中得不到的教育。

“创业不是一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一群人的筚路蓝缕。”这是史宇芳最喜欢的一句话。她坚信,虽然团队没有经验,没有雄厚的资本与人脉,但他们的创新思维就是最大的资本。同时,她也期待着团队能有更专业的人士加入,有成熟的企业给予指导和经验分享。“这样,打开移动互联网老年人市场,才指日可待。”史宇芳最后总结说。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为大学生创业

扶上马,送一程

如果说创意和激情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首要筹码,那么,创业示范园区就是助推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洪荒之力”。

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互联网机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4年11月,宿迁市市委市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在宿豫区规划建设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园区于2015年1月正式挂牌成立,先后创成“江苏省电子商务示范园区”、“部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江苏省首批共建互联网产业园”。

与此同时,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9月26日公示了2016年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名单,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成为全市唯一获批的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园。并且,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移动应用创新大赛”决赛也将在产业园区举办。

为此,产业园区管委会党政办负责人马斌向记者介绍,该产业园区是以JD+银杏树大学生网络创业基地为载体,围绕“入驻零租金、扶持有套餐、服务全”的定位,建设集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创业孵化、创业服务于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平台,着力打造以电子商务、技术研发、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入孵创业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投融资、法律咨询、知识产权、广告传播、营销等多样化的服务。基地总建筑面积11160平方米,其中孵化场地8000平方米。

此外,基地还获得省级众创空间备案、省级众创空间知识产权保护项目。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灰色关联度;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成功率

一、引言

大学生自主创业主要是由在校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群体组成,利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技能、实践技能和自身能力,在有限的条件下寻找机会,以寻求合作、技术入股、银行贷款、自筹资金等方式,不断努力积极创造价值的过程。在全球视角下,最早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起源于美国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创业计划竞赛,自此之后,许多大学生都热衷于创业寻求自身价值。据相关统计,目前美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比重已经达到20%~30%,同时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举措,学校、政府应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挖掘其创业潜能,发挥其自身能力,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它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就业指导水平,也反映出了高等教育的导向和理念,体现了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由于目前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主战略,党的十七大号召“建设创新型国家”,“挑战杯”赛事对于培养高校人才中起的积极作用也日益明显,成为培养高校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挑战杯”赛事的历届获奖者中,有卓有成绩的青年学者,也有学科带头人及创业者,尤其是一批高学历的创业者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浙江大学的学生创业成功率在4%左右,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是最高的。中国的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几率仅仅只有1%,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的几率在10%左右。

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这是一门基于数学理论的新兴学科,属于系统工程学科。该理论主要用于解决“外延明确,内涵不明确”、“小样本,贫信息”等一些包含未知因素的特殊领域的问题。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以灰色代数系统,灰色矩阵和灰色方程等为基础的理论体系,而且把一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一些观点和方法延伸应用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抽象系统,提出了一种称为系统的关联度的新的分析方法,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程度。由于系统关联度分析方法是按发展趋势作分析,对于样本的容量和样本是否规律没有具体或严格要求,而且计算简单,并不会出现关联度的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不一致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广泛应用。

二、研究意义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保持自身的经济活力,都积极推崇大学生自主创业。我国的党和政府现如今为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注重高校人才培养,重视大学生自主创业。有专家指出,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在近三十年中成长了一批最具创造活力的年轻人,即“新的创业一代”。由于信息和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美国的创业者获得的创业资源越来越丰富,创业环境也越来越完善。正是因为这些创业的良好条件和环境,美国在这三十年里一直保持经济强国,创业者们的贡献功不可没。这个现实情况说明,成功创业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和环境的,如果能够掌握和有效利用这些条件,将会对提高我国高校人才的创业水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总理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视度加强。创业计划竞赛是在校大学生实践创业精神,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式。参赛者通过竞赛,可以结识未来创业的合作伙伴,建立初步创业合作关系,开创成功事业;结识风险投资家、商界和法律界人士,开拓创业关系网络;充分展现创作产品、服务的巨大市场前景 ,为今后进一步创业赢得资金支持。同时,创业计划竞赛也为追求创新、勇于创业的青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展示、学习、交流平台,培养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更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整体创业水平。研究大学生创业大赛与创业成功率的关系,可以验证创业大赛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评估大学生创业大赛开办的价值,为创业大赛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使得大赛更好的给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提高创业的实际成功率,吸引大学生们投身创业的行列,形成良性影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982年,中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了灰色系统理论,它广泛应用于农业、地质、气象等学科。一批新兴边缘学科,如灰色水文学、灰色地质学、灰色育种学、灰色医学、区域经济灰色系统分析等等应运而生。Chang K.C,Yeh M.F对数据的灰色关联聚类进行了研究;王淑荣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之间的关联度;Li Mancheng应用灰色关联法和灰色聚类法对考试质量进行评价;田俊,孙昌盛等人认为灰色关联分析中传统的关联度计算方法存在不足,提出了新的关联度指标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实例加以验证。Wu hsin-hun研究的是灰色关联分析在多属性决策问题中的应用;沈珍瑶,谢彤芳对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点到区间距离的关联系数公式,对于水环境质量评价具有更大的适应性;Ma Shusheng在灰色系统理论中综合关联度与最优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并建立了综合评判地下水质量的模型;弓成林,郭爱民等人应用关联分析法,对12个葡萄品种的14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最优品种.;Zhu Hugen等人应用了灰色关联度的相关计算方法与理论,建立了层次分析的灰色关联模型。以上的这些国内外学者们提出的新模型与新方法,更加系统的丰富、完善和总结了灰色系统分析理论,也进一步拓展了灰色系统分析的应用范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数学的角度看,灰色系统分析可以用因素分析、确定方案、优势比较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系统应用。

(一)因素分析

经济、社会、工业、农业、生态、教育等等,这些一般的抽象系统都包含了许多因素,这些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抽象系统的发展态势。而灰色关联分析理论能够为一个系统的发展态势和变化趋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所以灰色关联分析非常适用于分析发展态势和变化趋势。运用灰色关联度对系统进行因素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非常有效果,而且非常适用于各个因素和总量之间没有严格规律或不存在数学关系的情况。想要进行系统分析,先要整理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之后理清楚影响系统的主要矛盾、主要特征和主要关系。其方法是:假设X0是系统特征行为序列,Xi和Xj是相关因素行为序列,r是其灰色关联度,如果ri≥rj,那么因素Xi优于Xj,记为Xi>Xj,则“>”是其灰色关联度得出的灰色关联序。实际中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股利政策相关因素分析;房地产市场需求因素分析;玉米杂交种的产量与相关因素分析;区域物流经济影响因素分析等。

(二)确定方案

如何在复杂系统的评价中确定最优方案一直普遍存在于每个领域的系统工作中,而且也是相对核心的问题。而在行业中灰色关联分析一直是大家比较接受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关键有两方面:一是需要对非量化的技术经济指标作白化函数的量化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取何种形式的白化函数可视指标;二是参考序列的确定。该方法的思路一般是参考序列一般从排序方案内部决定,作为系统的理想方案,参考序列的各个因素一般是由各个方案指标里的最佳数据组合而成,之后通过灰色关联度为测量方法评价各个方案指标数列与理想方案数列之间的相关联程度,最后对关联程度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关联度越大,则该方案最优,从而得到各方案的优劣次序,实现方案优选。此方法可以应用在:工程系统设计方案决策;输电网规划方案综合决策;公路建设项目方案决策;城市供水方案决策等。

(三)优势比较

如果出现参考数列不止一个,且被比较的因素也不止一个的情况时,则需要进行优势比较分析。这时候所有的系统特征行为序列和相关因素行为序列之间的关联度构成了一个灰色关联矩阵,假设有m个参考因素,记为Y1,Y2,…,Ym,再设有n个比较数列,记为X1,X2,…,Xn。每个参考数列对n个比较数列就有n个关联度,再设rij表示Xj与Yi之间的关联度,就能构造出一个关联矩阵R=(rij)m*n。这时根据矩阵R的每个元素的大小,从而判断出起主要影响的因素和起次要影响的因素,则起主要影响的因素称为优势因素。再继续分析,当某一列元素大于其他列元素时,则此列所对应的子因素称为优势子因素,那么该列的因素序列也称为最优因素;当某一行元素均大于其他行元素时,则此行所对应的母元素称为优势母元素,那么这一行的系统特征行为序列就被称为最优特征。若矩阵R的某个元素达到最大,此行所对应的母元素则被认为是所有母子因素中影响最大的。该方法可以实际应用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盐渍土工程;棉花杂种优势比较研究;企业文化竞争力评价研究;山区公路路线方案的应用研究等。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灰色关联分析在各种实际应用中成功运用,应用范围也已经延伸到经济、社会、农业、教育、医学、交通、水利、环境、石油、地质、航空航天等众多科学领域,各个领域中大量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都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宏博,黄华,阎晓红.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岭回归分析的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15(40).

[2]冯游辉,杜阳虹.宁波海洋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灰色关联度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24).

[3]刘先锋,吴娟,刘士通.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决策的野战仓库选址模型研究[J].物流技术,2005(09).

[4]张玉青.多目标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分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4).

[5]Yu-Chen Tu, Chin-Tsai Lin, Application of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o evaluating shopping mall in Taiwan[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2001(04).

[6]Wu Hsin-Hun,A Comparative Study of Us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in 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Problems[J].Quality Engineering,2002(02).

[7]Ma Shusheng,Sun Xucheng,Grey model on groundwater quality[J].The Journal of Grey System,1997(02).

大学生创业大赛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创业培训;能力提升

2015年以来,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创业也蓬勃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各高校都相继了关于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以此来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自信心,但是,真正成功创业的大学生相对还较少。

一、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现状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做了大量的支持工作。近年来,该院积极贯彻落实十提出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列入学院的重要议事之中,通过创业教学及社会实践等多方面教育,让学校师生具备创业精神,并使学生们的社会就业能力大幅提升。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被认定为晋城市创业就业实训基地、创业培训基地的院校,2012年获得了“全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二、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业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水平

学院设立毕业生自主创业指导小组,各教学系均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形成了学院领导、职能部门、系领导、党团组织、班主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招生就业处、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学院每年将5至6月份确立为大中专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活动月,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一系列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导活动,且制度化,常态化。

(二)完善学分平台,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素养

1.创业纳入必修课程,完善知识结构学校在学生的必修课程中增加《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并调整了《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大纲》,正式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体系。此项改革使学生的学分结构得到的优化,变得更加合理。学院开展的创业课程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创业课程体系,对学生的考核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核,如对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使学院的考核结果与学生实际能力相吻合。另外,院校还积极建设了多个模拟创业基地和创业实战训练平台,使得创业教育课程更加贴近实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和实现创业发展的目的。2.培训教学师资,提高创业教学质量要加强对学生的专项创业知识培训,首先应加强教师对培训意义的深层理解,特别是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在创业方面有针对性的扶助,学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来加大对就业指导教师、分管学生工作教师的培训力度。学院教师先后参加了省教育厅、人社厅组织的创业师资培训,取得高级职业指导师证书的教师有8人,取得创业培训资格证书的有20人。每年暑假,学院选派创业专职教师到省内外知名企业学习或挂职锻炼,大力扶持教师将科研成果以最快的方式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比如通过自主创业、技术转让、合作入股等形式来实现科研成果的价值,鼓励专职教师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结合企业实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三)建设创新课程,发展创业培训,提高教学效果

1.联系外部培训机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启动了“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活动”,目前参加学生已达到1800余人。创业引领活动包含创业研讨会、领域专家讲座、成功案例分析会、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推荐活动等。大力宣传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扶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法规、政策,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同时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为在校生面对面讲述创业事迹,鼓舞和激励他们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创业成功的目的。2.引入SIYB创业培训课程,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学院于2007年引入培训项目课程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特色是进行小班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互动、分析典型案例、模拟训练,采取课堂互动培训方式,进行模拟创业训练。创业培训以来,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大学生意愿的创业课程、创业培训,在实践中受到了学生的好评。3.增加ERP沙盘模拟演练,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完成GYB/SYB课程的同时,还增加了ERP沙盘模拟教学。以高仿真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来加强学生们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通过模拟教学,可以让其置身于企业环境中,让其能够正面感受企业中的经营生产管理,进一步增强其实践能力。4.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有效提高创业技能学院于2011年和2013年举办了“长江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赛前开展企业环境模拟教学,并邀请了数位社会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对大学生的创业项目选择进行指导。大赛由社会创业知名人士及企业家、创业指导师和学院教师组成的评审团对比赛团队的创业计划书严格评审。通过创业大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愿望,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技能。

(四)推进创业基地建设,加大创业资助,提高创业服务水平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创业实战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设立长江实业有限公司、J市金启源创业园为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在J市秀水金天园艺有限公司建立“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平台”。加强校园创业基地建设,在校内设置多个创业扶持窗口,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力度。2.设置专项资金,为创业大学生解决资金问题学院出台《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国家助学金评定发放细则》,学院专科生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自主创业并能吸收学院2名以上毕业生就业的学生,可申请自主创业助学金,资助额度为2000-5000元。3.提高创业服务水平积极宣传《就业创业证》的作用,协助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手续,帮助学生申请晋城市创业基金会的创业基金。

三、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的创业素质

参与培训的学员中已有30多名学生参与创业活动。2003届艺术系毕业生闫会新创办旭美装饰公司,主要从事室内外装饰装修工作,年营业额约200万元,带动就业30余人。2012年创办泽州县绿丰禾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建成后年产无公害蔬菜约160万公斤,带动劳动力就业100人。2013年被大箕镇政府评为“实施‘1351’年度工程转型发展先进单位”。2006届外语系毕业生秦彭云,创办东方之星少儿潜能开发中心,几年时间里,成立了4所少儿兴趣学校,合作加盟8所学校,教职员工20余人,受训学生达3000多人。2007届民商系毕业生明秀琴,现任山西我锦居家服饰有限公司生产主管,兼长治分公司“潞锦”品牌的股东之一。

(二)参加创业大赛获得佳绩

2011年学院挑选创业大赛优秀选手杨溪、安雄雨等8人组成两支队伍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山西省预选赛,分别取得全省高职组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学院也获得“省级高校优秀组织奖”,并被推荐代表山西省参加国家举办的创业大赛,获得银奖。参加创业培训的学员中,外语系2006届毕业生秦彭云获得晋城市首届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山西省“三晋创业就业奖”;财经系2014届毕业生王亚楠获得2013年晋城市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二等奖。

(三)创业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好

2012届艺术系毕业生周艳芳毕业后在晋城市创办了一家琴行,主要进行乐器销售和艺术培训,同时也带动身边同学加盟就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琴行已具有一定规模。琴行乐器的年销售额达到30余万元,培训学员已达到上百人,为10多人提供了就业岗位。2013届财经系毕业生赵鹏飞的火锅店开业至今,月盈利稳定在20万元,为在校学生提供假期打工岗位20余个。2015届化工系毕业生司海军,在其实习期间进行自主创业,挑选繁华地段——晋城市最大的商贸中心月星广场,租用场地开办玩具店。开业以来,每天营业额超过1000元,并为在校生提供节假日兼职岗位。这些毕业生都在创办企业中体验到了创业的艰难和丰收的喜悦,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在创业道路上取得了突出业绩。此外,还有多名学生从事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商业、家政服务等创业项目。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做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未来规划

(一)学院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大众对于自主创业的认知,让市场正确引导和调节就业。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创业项目、计划的扶持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就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人们转变以往的创业观念,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学院毕业生实现高质量稳定就业。多年来,学院通过召开各种形式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等形式,积极为学生顺利就业牵线搭桥。积极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强化对创业资金有困难学生和缺乏创业项目的毕业生的援助,积极跟踪创业中毕业生的创业过程,为创业毕业生排忧解难,实现学院毕业生创业工作的蓬勃开展。

(二)学生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尤为关键,高职院校应面向学生开展创业心理疏导活动,让其能够正确地对待创业问题,并做好应对创业前期困难的心理准备,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创业心理辅导。学院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创业学生心理辅导室,用专业知识做好创业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教学系由辅导员对创业学生进行日常心理跟踪与辅导,形成了院、系两级心理关注和辅导机制、党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在招生就业处、教务处负责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的人员中,配备了心理学相关工作人员。

(三)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晋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7年至今参加创业培训的学生已达1800余人。其中SIYB创业培训班已举办45期,1000余名学生参加了培训;创业意识培训班2期、创办企业培训班5期,共350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等都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利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深其对创业内涵的认知水平,让其初步具备进行创业的能力。综上所述,大学生创业能力可通过如下途径获得提升:开展全方位的培训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水平;为其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提升其创业能力;用成功案例吸引更多大学生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贺克英.从就业形势反思高职教学,提高毕业生可就业性[J].职业时空,2007(9):43-44.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计划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支教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