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3 04:10:32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五观教育;四个认同;模块教学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地方课程,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对新疆各民族大学生进行“五观” 及“四个认同” 教育,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有力思想武器。特别是今天新疆思想意识形态的斗争极具激烈之势,其教学意义不可忽视。它关乎我们培养的人才未来的政治方向以及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千秋大业。因此,研究或探讨《教程》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坚定政治立场,明辨是非,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突出专题教学,打破“章节式”传统教学模式

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理论研究所,经过多年教学探讨,我们推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喜爱,并成为大学精品课程与省级精品课程。其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章节式”的授课方法,将课程10章内容组合成5个专题,并揉进最新的学术理论与时势动态,讲授给学生,教学效果明显改变,受到专家学者的好评。

五个专题的教学模式分别以“学习新疆历史,反对民族分裂”、“民族与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剖析”、“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及保护”、“科学认识宗教及党的宗教政策”。通过五个专题的学习,我们以三个“自古”(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自古以来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自古以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为核心,让各民族学生全面客观地认清新疆的民族、宗教发展、演化的历史事实,从而有力地反驳民族分裂分子在新疆历史上的各种质疑和歪理邪说,使学生认清事实,坚定政治立场,成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坚强后盾。特别是对“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的解读中,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宗教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联系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观点,阐释现实中关于民族、宗教的各种疑惑,让学生科学认识民族、宗教的发展规律和本质,消除对民族、宗教的种种误解,坚定党和政府的方针与政策,积极和分裂分子作斗争。尤其新疆出现各种爆恐活动后,同学们对这些“恶行”给予有理有据的斥责及抨击,反映出学生正确的政治导向及理论素养。

二、开展实践“模块化”教学 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和教学效果,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主义学院在实施思政教育过程中也设计了实践教学的环境。“民族理论教研室”推出了“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读书心得”、“观后感”、“社会调查报告”三个“模块”为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从选课开始,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任务,成绩按比例记入总成绩。

通过“模块化”教学环节的实施,明显提升学生自身写作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与社会交际能力,并且让他们走出了校园,进入工厂、乡村、社区,了解到各民族百姓之疾苦,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写出了一篇篇针砭时弊,揭露社会问题的优秀调查报告。这种教学环节,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学环境中走向了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让他们在走向社会之前,得到了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并且学会了以后工作中撰写“社会调查报告”,以及在媒体上发表“书评”、“影评”的本领。从而使学生认识新疆、了解新疆,并且爱上新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整体素质,树立了正确的价值取向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改革“单一性”考核,强调“多元化”考核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程》课的考核机制随着整个课程内容的改革而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往学生越到考试越忙碌,学生挑灯夜战,熬夜复习的现象在各个大学里司空见惯。这种“突击”式的学习不但没有学好专业,反而给学生留下许多坏毛病。为此,我们决定从开课就开始进行考核,且突出“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教程》总课时为48学时,3个学分,“理论课”为24学时,1.5个学分;“社会实践课”为24学时,1.5个学分。“理论课”考核由“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与“末考成绩”(40%)组成;“社会实践课”(40%)由“三个模块”组成,即“书评”、“影评”、“社会调查报告”的总成绩除以三,便构成实践成绩。这样,学生成绩考核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末考为主的考核方法,或者是考试“突击式”的机械模式,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多元化”考核方法。从考勤、发言,探讨、写作、调研等多个方面考核学生对新疆历史、民族、宗教、文化及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一个学生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全面发展,如上课必须全勤,发言要积极争取,写作要认真努力,调研要深入实际,否则就很难通过考试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学风,也增强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及实效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五观教育”的教学目的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四、结语

《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是新疆高校特殊的一门地方课程。它的教学改革关乎新疆各民族大学生未来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对新疆的历史、民族、宗教要有客观的认识,摆脱歪理学说的影响及极端思想的侵害。本课程教学为加强学生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反对宗教极端,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探讨本课程教学改革,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整体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马海寿(1972--),男,青海西宁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学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民族理论研究及教学;黄美媛(1986―),女,新疆石河子市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同年12月10日,上海杉达学院一名学生在上篮球课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多月后,厦门一名女大学生在减肥节食期间跑步时猝死。

…………

近年来,类似消息频繁见诸报端,引发了人们对于青少年体质问题的反思。

日子好了,体质弱了

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可如今,我们的花朵却有点“营养不良”。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徐辉说,现在的孩子个子比以前高了,但体质却呈现下降趋势。

现象一: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慢下降

2013年2月23日,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寝室里,大二学生张浩睁开眼睛,发现室友都不在。

“这三个家伙,泡网吧也不叫我。”张浩埋怨道。

“张浩,打球去!”门外有人喊道。

“我不想去了。”张浩回答,懒洋洋地起床,继而打开电脑。

头天晚上,他熬夜连看了十集《楚天传奇》。现在,他要继续看下去。

在高校里,当越来越多的“张浩”把课余时间耗在网络上时,一个隐忧也日益凸显:相关报告显示,25年来,我国19—22岁的大学生群体,各项体质指标都有明显下降——肺活量降幅近10%,中长跑成绩下降11%,立定跳远成绩下降1—3厘米……

现象二:学生群体身体普遍偏胖

2013年2月11日,忠县忠州镇东坡路,居民蔡美琴家正在吃团年饭。

“娇娇哪去了?”酒过三巡,蔡美琴突然发现:11岁的女儿不见了。

大家赶紧分头寻找,最后在卫生间里找到躲藏了好一阵的娇娇。

“大过年的,你为啥躲起来?”

“我怕长胖了人家笑话……”

听了这话,在场的人相视无语。

曾几何时,“胖”是生活富裕的象征。夸人家孩子“长得胖”,也是一种颇为中听的赞美。可现在,“胖”却成了家长、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病”。

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

现象三:学生视力下降出现低龄化倾向

2013年2月20日,西南医院医学验光配镜中心。“妈,我的近视度数增加到300度了。”陈彬彬验光后对身旁的妈妈说。

平时,陈彬彬最喜欢看电视。这个寒假里,他又迷上了在电脑上连续看动画片,导致视力继续下降。

如今,随便走进一所学校,人们都会发现:戴眼镜的孩子越来越多。

据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学生群体近视比重正在攀升:7—12岁的小学生为40.89%,13—15岁的初中生为67.33%,16—18岁的高中生为79.20%,19—22岁的大学生为84.72%。

体质下降,症结何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可孩子的身体却越来越差——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这是为什么?

症结一:学业负担过重,被迫远离操场

2012年12月25日,忠县忠州中学。

“下一节课是体育课,我们去操场运动一下?”高二学生吴娜一边邀约同学,一边拿着羽毛球拍跃跃欲试。

就在这时,英语老师走进教室。“同学们,我向体育老师借了一节课。”她说,“下节课,大家做一张试卷。”

“体育课又泡汤了!”吴娜撅起小嘴,心里一万个不乐意。

升入高二后,吴娜的时间基本被各种试卷挤占。而随着高考临近,她能够从事运动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下,近70%的中国学生日均家庭作业时间超过两小时,近70%的毕业班学生在休息日和节假日要参加课外辅导,平均每人每星期参加三个辅导班。强大的应试压力,过重的学业负担,正在让中国青少年远离操场。

症结二:缺乏锻炼意识,运动习惯缺失

2013年1月8日,江北区大石坝街道东方明珠小区。

“年纪轻轻的,怎么不到外面去运动一下?”晚饭后,龙涛对窝在家里的儿子说。

“你自己都喜欢‘宅’,为什么要我运动?”儿子回应道,随后走进书房,玩起了电脑。

龙涛摇摇头,继续看自己的电视。

龙涛的儿子今年12岁,除了上学,他几乎足不出户,最喜欢“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这让他体育测试样样不达标,天气一发生变化就容易感冒。

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人仅占11.9%。其中,带孩子一同锻炼的更少。国民大众体育文化的缺失,已经成为中国孩子不爱户外运动的重要因素。

症结三:学校怕担责任,体育活动谨慎

2012年12月10日,九龙坡区某中学。

操场上,一群学生正在跳“啦啦操”;操场旁,一群学生家长正在观摩。

陈会明也在其中——作为家长代表,他受邀参观这节体育示范课。

一堂课下来,陈会明发现,学生们老在做操跳舞,却没有进行篮球、足球等竞技类体育项目的练习。

“体育课不组织参加竞技项目,能让学生强筋健骨吗?”下课后,陈会明问体育老师。

“竞技项目对抗性强,考虑到学生的安全,不敢上!”体育老师回答。

为避免对学生的安全承担责任,一些学校变得越来越谨慎——在体育教学形式上,校方甚至开始用“花架子”来代替传统教学。

强健体质,任重道远

面对青少年体质下滑的严峻现实,我们该如何作为,才能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

学校:营造体育氛围,挥洒运动激情

2012年,重庆人刘玲玲带着儿子前往英国留学。

在英国呆了一段时间后,刘玲玲惊喜地发现:儿子不仅身体壮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

原来,儿子学校每个星期安排了三节体育课,同时规定学生每天至少要进行两个小时的锻炼。刚开始,性格内向的儿子有些抵触。不过,由于同学们都喜欢运动,时间一长,这种喜爱体育锻炼的氛围也感染了他。

在西方发达国家,“赛场文化”一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体育活动,青少年可以展现自己、挥洒激情,成为“校园英雄”——对孩子们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具吸引力呢?

家长:带着孩子锻炼,养成运动习惯

“要让孩子喜欢锻炼,你必须先让自己喜欢。”住在美国洛杉矶的刘辉,在微博里如此写道。

“这个感悟,是邻居琼斯给我的。”刘辉说,琼斯是个棒球迷,每到周末,他就会带着两个儿子到社区公园去,手把手地教孩子打棒球。长此以往,到公园打球成了两个孩子的习惯。如果哪个周末不去打球,他们还会不乐意呢。

“在国内,很少有家长坚持跟孩子一起去运动。”刘辉说,而在美国,这样的情景在周末的公园里随处可见。

身教胜于言教。喜爱运动的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的身体力行,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政府:开放公共设施,推动全民健身

2012年12月8日下午,渝北区某中学。

校门口,几个住在附近的孩子抱着篮球想进学校的篮球场去打球,却被学校保安拦住:“学校有规定,非本校学生不能使用球场!”

这样的尴尬,恐怕好些人都遭遇过。

然而,这样的情景,在日本却不会出现。日本政府明文规定,学校体育场和企业的运动场,必须免费或廉价向公众开放。目前,日本有体育场馆21.86万个,平均每500人就有一个体育场,每2680人就有一个室内体育馆。

反观我国,尽管近些年兴建了不少体育场馆,但总的来讲,我们的运动场馆和设施还很不够,许多城市社区缺乏运动场地。即便如此,那些为数不多的公共体育设施至今仍未对公众免费开放。

因此,不论是为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着想,还是从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出发,我们的公共体育设施都应该免费对公众开放。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被誉为“当代毕”和“汉字激光照排之父”的王选先生逝世,《北京晨报》发表的一篇评论的题目。文中说,每一个汉字使用者,都应该感谢王选先生;每一个用手机发送中文短消息、用电脑发送中文电子邮件的人也该感谢王选先生,是他让我们传送中文如此便捷。

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

――王选先生的名言之一。如果有人说前两天在电视上又看见他露面了,他回答说 :“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去频繁在电视上露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只能在电视上露露脸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

我有一个绝招对付这些送礼的,候选人和单位领导一起来家里,送来候选人材料和礼物。我对他们说,今天我只能收一样东西,你们看留下哪样好呢?结果他们只有老老实实把礼物拿走,把材料留下。

――王选先生的拒礼绝招

白领的身子蓝领的命

――传统思维认为,大学生从事的应该是白领职业,如果月薪只有千元,那不成蓝领了?目前北京、上海已经出现了大学生刷盘子刷碗的情况。

不仅领子白,脸色更苍白。

――白领不仅领子白,加班熬夜真无奈啊。

(广东龙川宇凯推荐)

工作对30多岁的人来说是一种负担,对60多岁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

――英国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处于精力最充沛时期的30多岁的雇员极度渴望辞掉工作,相比之下,60多岁的人对工作却恋恋不舍。

他不是每天不来上班,而是每天假装上班。

―― 一位民企老板这样回答一位父亲询问儿子被辞退的原因。

大部分创业的人30岁之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30~50岁生活在守业的煎熬中;50岁之后生活在心脏病的笼罩中。总的来说,包括那些已经真正成名的大企业家,他们的生活都是很贫困的,最大的贫困就是没有时间去真正地享受生活。

――某企业家对想创业的年轻人的忠告

当年没钱挤公共汽车,很累。现在有车找车位,还是很累。

――数据显示,广州私家车增长速度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停车位紧张让很多车主深感不便。

先破坏,后保护;先污染,后治理;先耗竭,后节约;先砍林,后种树。

――发展的弯路

(湖北襄樊郭峰推荐)

一是认认人儿;二是学学词儿;三是养养神儿。

――百姓对一些干部读在职研究生的调侃

打死不肯问路,破坏购物情趣,懒得费力调情,过于强调效率。

――男人挨骂的四个原因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作息;不规律;建议

前言:

不知不觉,大学已过去一多半,我们这群进入大学的学生也体验到了与中学不同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刚接触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那么美好,甚至是枯燥无味、孤独寂寞的。但是,这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经过这两年多的适应,我们似乎没有之前那么茫然不知所措,隐隐约约有了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自然而然地,我们对自己的作息时间也有了一定的调整,促使我们向梦的方向追寻。

一、研究方法

1、问卷

通过对大学生作息时间调查报告问卷的分析,制作出大学生作息时间调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作息时间安排情况的看法和感受,问卷采用匿名记录。

2、抽样调查

调查的总体是国内各大高校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通过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3、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本次调查将所有问卷以网络问卷形式给出,通过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得出相应比例,并将数据处理成图表的形式,接着对每个问题逐个分析,从而得出以下结果。

二、数据分析及结论

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为16:9,总之是男多女少,且各年级学生比例相差不大。

1、据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大都在七点到八点起床,八点上课,说明有一半的大学生是因为需要上课才起床;一部分是在六点左右起床,这部分人有比较好的习惯,能够早起,利用早上大好的时光做一些晨跑晨读这些有益的事情;还有一少部分人是在八点以后起床,这部分人的惰性比较大,没有特别重要的事就不想起床,把大好时光浪费在床上。从整体上看,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热衷于早起的。

2、通过调查,大多数人不是天天都睡午觉,但是睡的话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众所周知,坚持中午休息是一个比较好的习惯,因为中午休息好,下午就会精力充沛,有足够的精力去听下午的课,以最饱满的姿态面对下午的生活。而只有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够天天坚持睡半个小时,更有少部分学生是从来不睡午觉,原因是没有时间。坚持午睡是一个好习惯,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尽量能够养成坚持午睡的好习惯。

大学时代大学生普遍晚睡,调查可知,约有五分之四的大学生习惯晚睡,至少到十一点以后,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在九点到十一点睡觉,而只有很少的大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坚持在八点到九点期间睡觉。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有待培养良好睡眠习惯。

3、据调查,约一半的大学生会偶尔在课余时间自习,有很少学生甚至几乎不在课余时间自习,而只有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能够坚持经常在课余时间自习,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尽管在大学这个以玩为主的时代,还能够坚持本心,不为外物所干扰,坚持梦想,这是普遍当代大学生所缺乏的也是最必不可少的能力。

4、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大学生会偶尔参加体育锻炼,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但仍然还有约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强健体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当代大学生较为缺乏体育锻炼意识,学校应多方面鼓励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向知识与健康共向上的道路。

对于大学生对电脑的使用,在娱乐方面,一多半的大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自己的娱乐时间,适度娱乐,健康上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很少花费时间在电脑前娱乐,但仍有少部分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健康上网。

5、通过调查,当代大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三对自己的作息时间不太满意,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作息时间比较满意,但是还有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作息时间,希望能有所改进。说明,当代大学生还是很有觉悟的,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个好的时间安排,休息、学习和娱乐。

6、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大都在2至6小时,说明大多数大学生还是以学业为重的,不忘学习;每天学习6小时以上的学生也达到将近六分之一,但是仍有将近八分之一的大学生基本都不怎么学习,这部分大学生需要好好反思,要明白自己来大学是做什么的,不能荒废了美好的大学时光。

7、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作息时间的因素主要是学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当你特别感兴趣并热爱学习的时候是不会把它当成一种负担的,但是就算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仍能坚持学习的人也是很值得肯定的。还有很多的大学生忙于社团工作和学生会工作,这是好事,可以锻炼能力,但是要适度,分清主次。也有部分大学生忙于志愿者工作、打工、或者恋爱。大学生可以接触可以做很多的事,但是心里一定要有一杆秤:那就是学习为上!

大多数大学生还是选择在周末时间补觉的,这是可以的,还有很多人在周末忙于学习或者社团学生会工作,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或者做兼职。大学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工作你要寻找娱乐的途径,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参加各种活动,或者宿舍聚餐,等等,大学生应该不仅是高知识性人才,同样应该是会娱乐型的人。

8、据调查,大学生熬夜最常做的事就是玩手机,这个是普遍现象,还有较多大学生熬夜是为了学习、完成社团学生会工作或者上网浏览网页,比较少的人看电影球赛,还有不到六分之一的大学生能够做到及时睡觉不熬夜。这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普遍玩手机现象严重,大学生应正确认识手机的作用,做到适度合理地利用手机。

三、结论

从调查结果,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1、大学生作息时间安排整体比较积极健康,如大部分大学生感觉大学生活还是比较充实的,他们忙于学生会社团工作,同时又有比较多的时间来学习,这充分地说明了大学生对作息时间的安排还算比较合理。

2、大学生在安排和处理作息时间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大部分大学生晚上有熬夜的习惯,而且熬夜的时间大多是用来玩手机,还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因为没有时间而没有坚持午睡的习惯,这说明大学生对作息时间的安排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

3、由于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到在最有效的时间给自己填充更多的知识,在组织与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

四、建议

1、给学校

学校应该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体育活动,文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

2、给社会

社会给大学生反应的一个问题就是就业形势严峻。如今社会竞争力大,大学生缺少社会的关心和支持,社会应该多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平台,如果企业单位能够传授大学生以工作经验,这样就不用担心大学生能力不足。

3、给大学生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新应试;代价;残害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271-01

从幼儿园到大学是一条伴着汗水、泪水与血水的旅游路线。十几年的求知之旅,把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童凿刻成如暮年老人般的知识青年。在这条路上我们虽收获了知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既包括金钱的花费,也包括精神的折磨。奇怪的是人们并没有因代价惨重而放弃旅行,而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一场场辛苦且昂贵的求学惊魂之旅不断的进行着。

1.学前教育:高价买来孩子受累的机会

近些年流行一种说法: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当孩子还在肚子里时候,父母就搞起了胎教。孩子出生后,父母更是高度紧张,高度焦虑,非得要给孩子找个好幼儿园。

然而,好幼儿园岂是找到了就能进?据统计,私立幼儿园费用每月高达1000-10000元不等。京城私立幼儿园均价是每人每月3000到4000元,而南京市浦口区乐教国际幼儿园、武汉光谷某地一全日制寄宿幼儿园的年收费均超过10万元。公办幼儿园费用每月在500-1000元之间,较私立幼儿园收费低。但其招生人数少而社会生源多,所以会向学生家长收取数额不等的资助费用,城市公办幼儿园中资助标准最高为30000元每年。学前教育收费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除保育费、教育费外,还有捐资助园费、住宿费、托补费、代办费等一系列杂七杂八的名目。对于此种情形,家长视而不见,没有哪个家长感冒让孩子"输掉"的风险。

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不代表孩子的意愿。孩子多是被迫去上幼儿园,去学他们不喜欢的东西。事实上,儿童的培养根本无法类比田径比赛,基本上不存在所谓起跑线上的竞争。可如今,儿童入园年龄越发提前,据统计,儿童上小班的平均年龄为2岁半。于是,孩子从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小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不仅数学、语文、外语提前开课,而且琴棋书画一起上。。把知识学习的竞争引入幼儿园,让孩子早早丧失童年,这是多么残忍的事!这样被催熟的孩子该有多累。

家长自愿掏钱,乐了办园的商家,却惟独苦了孩子。

2.小学教育:"厌学"不是我们的选择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里有那么一句表达现阶段不少中国家长心声的台词:"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为了不完蛋,我们从小学开始就被逼着畸形发展。

2009年2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一位学生家长说:"我女儿今年上小学六年级,从早上7:20到校,到晚上10点多钟才上床,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她们班里45个人,只有13个没戴眼镜。""我儿子前几天生日,邀请班上同学参加生日会,学习好的孩子清一色的全没来参加,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课后班",另一家长反映。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了选择一个好学校,孩子占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学习,家长也花费了大量的财物让孩子上"奥数班"、"书法班"……除此之外,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比如:小学生原来所用的背包已被手拉式的沉重书包所取代;孩子做作业直至深夜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出现了早上去学校时在摩托车后备箱上做作业的孩子。孩子深陷知识海洋的漩涡中,却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和醒悟。

家长认为花钱多给孩子买辅导书以及报班就可以帮孩子选择名校。然而,事与愿违,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非但不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反而严重损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中学教育:考试俘虏的奴隶

作为一名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我深知中学阶段的艰辛。刚进入中学校园还有些懵懂的我们就被灌输一个思想:我们要考大学,要考一个好大学。青春六年,我们把自己全奉献给了一场考试,现在想想,不免觉得有些可笑。

中学阶段是学习强度最大的阶段。"恶补","题海","熬夜","考试"是那六年挥之不去的阴影。

新浪网了一篇报道"暑期生活调查显示:八成中小学生参加暑假补课"金陵晚报记者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表,并对部分中学做了一番调查,调查表明,约有83%的中学生参加了暑假补课。在《还孩子一片净土-中小学教育弊端直击》一书中叙述了"两张课表"一事,这两张课表,一张是平常上课所实施的课表,另一张则用于应付上级部门检查。真正的课表从周一排到周六,课表上多是文化课,像美术,音乐等艺术类的课程非常少,到高三时期甚至没有这些课的存在。作息时间也是从早晨六点排到晚上十点半。假课表上的课程是孩子所不能憧憬到的,这张课表从周一排到周五,且周五下午没有课,凡素质教育所应设置的科目一应俱全,甚至连高三都有音乐和美术。其实,这种现象不是只存在书中,我们有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在真课表的带领下,双休日已经不是我们的期盼,寒暑假也不再那么有吸引力。"恶补"给孩子成绩的提高并不显著,但让近视眼人数增加,让孩子的眼镜度数飙升。据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中学生近视发生率为55.22%,高中生为70.34%。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份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万人。

为什么一场考试会忙了家长,苦了老师,累了孩子?

4.罪恶的根源:素质教育下的"新应试"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召开了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弘扬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特征包括:对象上的全体性、目的上的主体性、体系上的全面性、时间上的终身性和时代性、实施主体的多元性。从这些特征上看,素质教育确实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应试教育。然而,素质教育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实施。2005年,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有11名中国学生高考分数超出最高分数线都在600分以上,但在面试时却没有被录取,原因是"高分低能"。从巴蜀中学少数民族学生身份造假事件,到"门"事件,再到"脱裤门"事件,最近中国素质教育的"典范事件"再次给教育界敲响了警钟,中国素质教育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实际上,在素质教育开展的几十年里,传统教育教学评价制度依旧牢固,只是披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风雨,让孩子变成了好看而没有芬芳的花朵。被放足的三寸金莲不能改变畸形的命运,被折翼的孩子到了自由的大学就能重新长出健壮的翅膀吗?

参考文献

[1]张鸣.《中国教育病了吗?》.中央编译出版社

[2]《对话教育热点2010》.教育科学出版社

[3]《对话教育热点2009》.教育科学出版社

[4]顾海良.《教育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你是不是去哪先问WIFI有无,密码多少,确认有“网”才有安全感?

你是不是每隔几分钟便想瞄一眼手机,要是连条新微信、新微博都没有便怅然若失?

你是不是已然染上“更新强迫症”,一看到电脑或手机软件图标上有数字便忍无可忍,不把最新版本全部下载誓不罢休?

明明只想上网放松10分钟,却沉沦在淘宝、视频、小游戏、朋友圈里无法自拔,不知不觉五六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你是不是已经不止一次被自己无节制的浪费光阴而打败!

“网瘾”,离开过吗?

据《2009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在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群体约占14.1%,人数约为2404万,其中竟然有90%认可网上发展,当年被评价为“重度网瘾”的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不过是135.5分钟。而就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国人平均每周上网时间已长达26.1小时,平均每天上网时长为3.7小时,其中大学生的日均在线时长更超过8小时!

在全民上网、随时随地皆有网的当下,“网瘾”早成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十年前一提到“网瘾”便被父母灌输是“虎豹豺狼”的年轻人,如今却在习以为常地过着昼夜忙“网”的生活。

那么,每天泡在网上动辄数个小时,都干些什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网民的上网诉求是娱乐,其主要的上网行为包括即时通讯、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网虫”们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

首当其冲,网游被公认为是诱发网瘾的罪魁祸首。而青少年网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群体,是网游类应用的“重灾区”。十年来,无数用生命玩游戏的少年在二手烟、方便面,在日复一日的熬夜刷级中走向迷失。有人玩出了干眼症、鼠标手、键盘腕;有人荒废学业,与父母反目成仇;更有极端者为了升级装备不惜偷窃,酿成凶杀惨案就在数月前,江苏南通一名高三学生为了表达戒网之决心竟自行挥刀砍断左手。《2014智能化网游调研报告》首次将网游成瘾族定义为“脑残”玩家,《报告》认为,我国在网游中已经失去自我的脑残玩家人数超过1亿人。

紧随其后,网聊成为滋生网络依赖的第二大毒瘤。微博微信的好友规模成百上千,QQ头像频频闪烁,这就是现代人垂青的交流方式。可是习惯了爆粗口、拍板砖、摆出恶俗表情的网聊生态,想让“火星人”们走到现实中好好说话,恐怕很难。况且,从最初的聊天室,到如今的视频真人秀直播间,包括陌陌、QQ附近的人、微信摇一摇等交友工具,往往暗藏“网钓”陷阱。有人被拍下视频,有人在美女图的诱惑下一次次汇款,糊里糊涂被诈骗数万。

随着电子商务的风行,网购也成为上网成瘾的新型病因。看到鲜红的折扣标识,再加上好友的晒单刺激,宅人一族就抑制不住消费冲动。虽然常常抱怨买到“无用之物”,也把“再买就剁手”挂在嘴边,可就是这样花光了收入,剁手族长成“千手观音”。2013年初普华永道名为《顾客主导市场》的调查报告称,中国人网购热情颇高,约七成每周至少网购一次,是欧洲消费者的近四倍、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近两倍。

互联网刚刚兴起之时,许多专家曾把网瘾喻为“电子海洛因”,甚至一度被妖魔化为精神病。惊恐的家长们有“病”乱投医,纷纷把孩子送入缺乏资质的网戒中心。然而,网瘾十年到底是谁之过?如今更趋成熟理性的研究认为,互联网不同于烟、酒、等物质类瘾品,因此对其上瘾的根源并不在网络本身。年轻人沉溺在虚拟世界,往往是因为家庭教育不当而引发社交困难,而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家庭最容易孕育网瘾少年。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1990年,麦当劳进入中国;

1993年,手机的数码通信开始服务:

1995年,双休日制度开始实施,互联网服务开始;

1997年,国外旅行自由化;

1999年,手机号码升级为11位数;

伴随这些变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经常被热议的“90后”。而现在最“老”的90后已经开始进入职场和消费市场,他们身上的各种标签正在被各种声音解读。但无论哪一种声音,都在试图提醒:90后正“来袭”,请注意!

网络生存

“每次电脑坏了,都有一种‘人生没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体悟。”1990年出生的江涛这样形容他和电脑的关系。

除了睡觉,江涛几乎都生活在网络上。“这让我觉得我一直跟我的同事朋友在一起。”在他的桌面上,有几种聊天工具都是自动登录的,只要电脑开着,他也随即上线。

除了日常需要电脑的工作以外,江涛觉得电脑更像是生活助手。“比如说很重要的一项,购物,我就觉得网络要比自己跑去买更加方便、便宜。”

身处上海的他,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国外的快递。海外购物让他尝尽了甜头。“很多人都会在一些网站上分享国外商品的打折信息,我在无聊的时候几乎都会过去看一眼。有些正在降价的电子设备几乎能以一半的价格买下来,而通过一些返利网站,还可以再打个折。”江涛分析。他甚至因为这项“本事”在公司召开过经验分享会,而彼时他还是个职场新人,“这种感觉非常棒。”

“即使是在网站上晒单或者是写用户体验,你也能得到优惠券或者打折,所以能买到更多便宜的东西。”江涛补充说。

除了电脑,他每天出门必备的是一台平板电脑和3部手机。“平板电脑看电影、看书的视觉效果比较好,手机屏幕终究太小。”他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消磨,大多依赖这台平板电脑,用于追美剧以及从英国网站上直接“借”英文电子书。

3部手机也有着各自的用处。由于手机上网流量收费比较贵,他专门准备了一部可以分享WIFI热点的手机,配有上网卡。这让他身上的所有设备始终能够连上网络。另一部手机上装着各种应用软件,几乎囊括全部的吃喝住行。“包括每天出门到公司需要走多少时间、乘车多少时间,都有记录。”最后一台手机则真的只是一部“手机”――直板黑白屏幕,专门接打电话,超长待机,耐摔。

这样的电子设备“武装”让他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上。“这样才能保持信息的通畅。”江涛说。网上搞笑的段子,他也几乎能够第一时间知晓。“不然不知道‘人艰不拆’、‘何弃疗’还怎么跟人交流?小伙伴们会惊呆的。”江涛笑着说。

在他的网络相册中,大多晒的是各种新买到的电子设备。“我经常买,玩一段时间后卖掉,再去买新的设备。这样总有最新的东西可以用,朋友们也都会向我询问买哪个好。”

伴随着网络生存的,是网络居民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浓重的90后烙印。

“因为‘他妈的’太粗俗,TMD又太容易被看出来,于是我们开始用‘挺萌的’(TMD)来代替。”

当问及“如果一星期没有网络该如何安排自己生活”的时候,江涛回答:“你是凯丁吗?”(Are.you kidding?你开玩笑吧?)

随即他解释说,该这样回答:“不,我是西尔瑞斯。”(No,I’mserious.不,我是认真的。)

江涛并不是90后网络生存的特例。由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起的《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网上购物花费171元,而他们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852元;86%的90后大学生会用手机上网,他们拥有的手机价格平均为1416元,平均每月手机费为64元。

世界主角

大量信息的输入让中国90后非常自信。“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生活非常同质化”。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首席研究员钟鸣说,“在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主角的年轻人超过半数。”而在日本,有同样想法的年轻人只占约20%。

虽然是一代人,但是中国90后却跟国外同龄人有显著区别。

“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更加依赖网络,也更加渴求信息。”钟鸣说。

2011年博报堂集团媒体定点调查显示,18-22岁的中国90后几乎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比例是47%。只有13%的90后是不用微博的;而从日本的年轻人使用Twitter的频率来看,十几岁的年轻人中,仅有三成左右在使用,而每天使用者仅占14%,从不使用的占到了72%。

“正是因为接收了大量信息,见多识广,所以中国的青年人也更加自信。”钟鸣分析。

相较于日本的年轻人,中国的90后相对更加能够接受政治经济等话题。“他们并不排斥这样的话题。有时候共至也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去,大多以一种十分幽默的方式解读。”钟鸣说。

2009年《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报告》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报告称,上海90后中大部分青少年具有国家意识,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89.1%的受访者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也乐于为社会服务。

让90后更加自信的,还有自己在家庭里经济地位的上升。“在中国,越是年轻人。工资越高。有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就比父母的工资还要高。因为中国的90后跟他们的父母相比,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也有更高的学历。而在国外,青年人比父母工资高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经跟他们一样有机会。”钟鸣说。

博报堂《从微博看90后的10个欲求》报告中,将70后与90后的微博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90后的微博特征是不加修饰地“晒”平时生活,想要与朋友熟人分享自己在做什么。总希望别人记得自己,换句话说,分享日常生活的一切,希望别人365天都记得“我”。

而博报堂Global Habit 2012年的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年轻人在“通信”上的花费所占比例更多;网络、电话交流已经是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

即使是在二三线的地方城市,中国90后的特点一样存在。

在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实施的《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地方城市版)》中的数据显示,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也有约半数(46%)的90后会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

钟鸣把这种行为称为:“创漩”――创造漩涡。2013年,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出版了《创漩――生活者“动”察2013》。书中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地方城市,对于“今后时候继续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上,55%的90后表示会继续分享。可见,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创漩”行为也可能逐渐扩大。

但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90后在信息使用和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也正在思考研究,地方城市的年轻人是否以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喜好为晴雨表。”钟鸣说,“对于时尚、个性的追求上,二三线城市确实参照了一线城市青年人的喜好。”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的90后,都有一部分并不接受以年代为划分的归类。在《互联网下的90后――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中,有20%的90后大学生并不喜欢被贴上“90后”标签,高年级的90后大学生尤其不认可这种称呼,不赞同的比例达到31%,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外界对他们的误解和过度解读。

然而,这个群体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场营销的手段和商品的设计理念。

2011年至2013年之间,大量品牌网店开设了自己的官网,甚至有自己的快递投送公司。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品牌商品;另一方面,“即使有快递费用,我也会选择在网络上购买,节省下的时间成本是无价的。”江涛说。

2013年6月,某饮料推出中国区新包装,包装标签除以往的商标设计外,还印上了诸如“文艺青年、高富帅、白富美、天然呆”等网络流行语。据悉,这是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多款印有不同昵称的包装产品。首批上市的产品选择了24个昵称,这些昵称均选用消费者耳熟能详、广泛使用的流行词汇,例如“文艺青年”“小清新”“白富美”等。而第二批产品或有更多新昵称上市。

据网友不完全统计,这些标签包括“闺蜜、氧气美女、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咖、纯爷们、有为青年”等十数种网络流行语,差不多涵盖了近一两年以来的所有网络流行称呼。

在钟鸣看来,“这就是改变。中国的90后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消费力量,而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新鲜,好的广告创意就是要针对这些消费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在微博上,关于此款饮料的新包装,记者搜索到约90万用户的晒图、转发和点评。

不追求“大成功”

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90后小杨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进入到大企业工作,她选择了开网店。

她从留学的时候就开始受各路朋友所托,从国外代购衣服、包以及化妆品。“因为有些人是朋友的朋友拜托我带东西,结算起来为了方便,就直接在淘宝上贴出链接,这样钱就直接到支付平台,省了很多麻烦,所以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开网店。”

这样的生活并不轻松。有时候为了搜集各种打折信息还得熬夜。“有一次我的货被海关扣住了,那可是价值几万元的包,我担心得几个晚上睡不着,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小杨说。

但是这样的生活也确实给了她想要的东西:“我可以经常去国外,以工作的名义给自己放个假;不用朝九晚五固定时间上班也能让我觉得特别自由,自己掌控生活节奏;学历只是个人修养的需要,没人规定高学历的人就该过模式化的生活。”小杨跟她的父母解释。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钟鸣说,他认为,对于成功定义的不同是90后一代人突出的特点。“从我们的调查来看,70后一代人,更注重财力和地位,以此来定义人生的成功,但是90后一代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关于《微博内容的分析调查》中总结:70后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漂亮的场所、有档次的体验来分享;而90后则会不加修饰地把日常生活也上传到网上。“分享‘下午茶’和分享‘麻辣烫’,这是从炫耀的‘耀’到分享‘晒’的变化。”钟鸣说。

根据博报堂《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中的数据。与70后相比,90后对成功者形象的理解上,“有钱”和“有地位”分别下降了4%和2%,而“有能力”和“有个性”则分别上升了1%和3%。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在这方面也有不同。我接触到的日本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首选当公务员,以及进入大企业,有一份可以不断上升的事业。中国的优秀年轻大学生当然也是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大学生毕业选择创业,甚至是远离自己专业的方向。”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1993年,手机的数码通信开始服务;

1993年,两票制度废止;

1995年,双休日制度开始实施;

1995年,互联网服务开始;

1997年,国外旅行自由化;

1999年,手机号码升级为11位数

……

伴随这些变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是经常被热议的“90后”。而最“老”的90后已经开始进入职场和消费市场,他们身上的各种标签正在被各种声音解读。但无论哪一种声音,都在试图提醒:90后正“来袭”,请注意!

网络生存

“每次电脑坏了,都有一种‘人生没什么是不能失去’的体悟。”1990年出生的江涛对《瞭望东方周刊》这样形容他和电脑的关系。

除了睡觉,江涛几乎都生活在网络上。“这让我觉得我一直跟我的同事朋友在一起。”在他的桌面上,有几种聊天工具都是自动登录的,只要电脑开着,他也随即上线。

除了日常需要电脑的工作以外,江涛觉得电脑更像是生活助手。“比如说很重要的一项,购物,我就觉得网络要比自己跑去买更加方便、便宜。”

身处上海的他,几乎每周都能收到来自国外的快递。海外购物让他尝尽了甜头。“很多人都会在一些网站上分享国外商品的打折信息,我在无聊的时候几乎都会过去看一眼。有些正在降价的电子设备几乎能以一半的价格买下来,而通过一些返利网站,还可以再打个折。”江涛分析。他甚至因为这项“本事”在公司召开过经验分享会,而彼时他还是个职场新人,“这种感觉非常棒。”

“即使是在网站上晒单或者是写用户体验,你也能得到优惠券或者打折,所以能买到更多便宜的东西。”江涛补充说。

除了电脑,他每天出门必备的是一台平板电脑和3部手机。“平板电脑看电影、看书的视觉效果比较好,手机屏幕终究太小。”他上下班路上的时间消磨,大多依赖这台平板电脑,用以追美剧以及从美国网站上直接“借”英文电子书。

3部手机也有着各自的用处。由于手机上网流量收费比较贵,他专门准备了一部可以分享WIFI热点的手机,配有上网卡,这让他身上的所有设备始终能够连上网络。另一部手机上装着各种应用软件,几乎囊括全部的吃喝住行。“包括每天出门到公司需要走多少时间、乘车多少时间,都有记录。”最后一台手机则真的只是一部“手机”- - -直板黑白屏幕,专门接打电话,超长待机,耐摔。

这样的电子设备“武装”让他无时无刻不在网络上。“这样才能保持信息的通畅。”江涛说。网上搞笑的段子,他也几乎能够第一时间知晓。“不然不知道‘人艰不拆’、‘何弃疗’还怎么跟人交流?小伙伴们会惊呆的。”江涛笑着说。

在他的网络相册中,大多晒的是各种新买到的电子设备。“我经常买,玩一段时间后卖掉,再去买新的设备。这样总有最新的东西可以用,朋友们也都会向我询问买哪个好。”

伴随着网络生存的,是网络居民的语言。这些语言带有浓重的90后烙印。

“因为‘他妈的’太粗俗,TMD又太容易被看出来,于是我们开始用‘挺萌的’(TMD)来代替。”

当本刊记者问“如果一星期没有网络该如何安排自己生活”的时候,江涛回答:“你是凯丁吗?”(Are you kidding?你开玩笑吧?)

随即他解释说,该这样回答:“不,我是西尔瑞斯。”( No, I’m serious.不,我是认真的。)

江涛并不是90后网络生存的特例。由CMI校园营销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起的《互联网下的90后- - - 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显示:90后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网上购物花费171元,而他们平均每月的生活费是852元;86%的90后大学生会用手机上网,他们拥有的手机价格平均为1416元,平均每月手机费为64元。

世界主角

大量信息的输入让中国90后非常自信。“中国一线城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已经与国际接轨,与国外的生活非常同质化”。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的首席研究员钟鸣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中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主角的年轻人超过半数。”而在日本,有同样想法的年轻人只占约20%。

虽然是一代人,但是中国90后却跟国外同龄人有显著区别。

“我们发现,中国年轻人更加依赖网络,也更加渴求信息。”钟鸣说。

2011年博报堂集团媒体定点调查显示,18~22岁的中国90后几乎每天使用微博的人数比例是47%,只有13%的90后是不用微博的;而从日本的年轻人使用Twitter的频率来看,十几岁的年轻人中,仅有三成左右在使用,而每天使用者仅占14%,从不使用的占到了72%。

“正是因为接收了大量信息,见多识广,所以中国的青年人也更加自信。”钟鸣分析。

相较于日本的年轻人,中国的90后相对更加能够接受政治经济等话题。“他们并不排斥这样的话题,有时候甚至也参与到社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去,大多以一种十分幽默的方式解读。”钟鸣说。

2009年《上海青少年发展状况观察报告》结果也证明了这个观点,报告称,上海90后中大部分青少年具有国家意识,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有89. 1%的受访者表示“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也乐于为社会服务。

让90后更加自信的,还有自己在家庭里经济地位的上升。“在中国,越是年轻人,工资越高。有的大学生,刚毕业的工资就比父母的工资还要高。因为中国的90后跟他们的父母相比,有更好的受教育机会,也有更高的学历。而在国外,青年人比父母工资高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他们的父母曾经跟他们一样有机会。”钟鸣说。

博报堂《从微博看90后的10个欲求》报告中,将70后与90后的微博内容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90后的微博特征是不加修饰地“晒”平时生活,想要与朋友熟人分享自己在做什么,总希望别人记得自己,换句话说,分享日常生活的一切,希望别人365天都记得“我”。

而博报堂Global HABIT 2012年的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年轻人在“通信”上的花费所占比例更多;网络、电话交流已经是中国年轻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潜移默化地改变市场

即使是在二三线的地方城市,中国90后的特点一样存在。

在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实施的《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地方城市版)》中的数据显示,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也有约半数(46%)的90后会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

钟鸣把这种行为称为:“创漩”- - -创造漩涡。2013年,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出版了《创漩- - -生活者“动”察2013》。书中数据显示,在中国的地方城市,对于“今后时候继续分享可以表现自我的内容”上,55%的90后表示会继续分享。可见,即使在二三线城市,以年轻人为中心的“创漩”行为也可能逐渐扩大。

但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90后在信息使用和上还是有差距的。“我们也正在思考研究,地方城市的年轻人是否以一线城市年轻人的喜好为晴雨表。”钟鸣说,“对于时尚、个性的追求上,二三线城市确实参照了一线城市青年人的喜好。”

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的90后,都有一部分并不接受以年代为划分的归类。在《互联网下的90后- - - 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活》的调查报告中,有20%的90后大学生并不喜欢被贴上“90后”标签,高年级的90后大学生尤其不认可这种称呼,不赞同的比例达到31%,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外界对他们的误解和过度解读。

然而,这个群体已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市场营销的手段和商品的设计理念。

2011年至2013年之间,大量品牌设置网店,开设了自己的官网,甚至有自己的快递投送公司。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可以买到当地没有的品牌商品;另一方面,“即使有快递费用,我也会选择在网络上购买,节省下的时间成本是无价的。”江涛说。

2013年6月,某饮料推出中国区新包装,包装标签除以往的商标设计外,还印上了诸如“文艺青年、高富帅、白富美、天然呆”等网络流行语。据悉,这是专为中国市场推出的多款印有不同昵称的包装产品。首批上市的产品选择了24个昵称,这些昵称均选用消费者耳熟能详、广泛使用的流行词汇,例如“文艺青年”“小清新”“白富美”等。而第二批产品或有更多新昵称上市。

据网友不完全统计,这些标签包括“闺蜜,氧气美女,喵星人,白富美,天然呆,高富帅,邻家女孩,大咖,纯爷们,有为青年”等十数种网络流行语,差不多涵盖了近一两年以来的所有网络流行称呼。

在钟鸣看来,“这就是改变。中国的90后年轻人代表着未来的消费力量,而他们追求个性,喜欢新鲜,好的广告创意就是要针对这些消费者的特点进行设计来吸引消费者。”

在微博上,关于此款饮料的新包装,本刊记者搜索到约90万用户的晒图、转发和点评。

不追求“大成功”

刚刚从英国留学回来的90后小杨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进入到大企业工作,她选择了开网店。

她从留学的时候就开始受各路朋友所托,从国外代购衣服、包以及化妆品。“因为有些人是朋友的朋友拜托我带东西,结算起来为了方便,就直接在淘宝上贴出链接,这样钱就直接到支付平台,省了很多麻烦,所以就这样慢慢开始了开网店。”小杨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样的生活并不轻松。有时候为了搜集各种打折信息还得熬夜。“有一次我的货被海关扣住了,那可是价值几万元的包,我担心得几个晚上睡不着,一直在想办法解决。”小杨说。

但是这样的生活也确实给了她想要的东西:“我可以经常去国外,以工作的名义给自己放个假;不用朝九晚五固定时间上班也能让我觉得特别自由,自己掌控生活节奏;学历只是个人修养的需要,没人规定高学历的人就该过模式化的生活。”小杨跟她的父母解释。

“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钟鸣说,他认为,对于成功定义的不同是90后一代人突出的特点。“从我们的调查看来,70后一代人,更注重财力和地位,以此来定义人生的成功,但是90后一代人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认为这才是人生的成功。”

博报堂生活综研(上海)关于《微博内容的分析调查》中总结:70后会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漂亮的场所、有档次的体验来分享;而90后则会不加修饰地把日常生活也上传到网上。“分享‘下午茶’和分享‘麻辣烫’,这是从炫耀的‘耀’到分享‘晒’的变化。”钟鸣说。

根据博报堂《年轻人意识行为变化的调查》中的数据,与70后相比,90后对成功者形象的理解上,“有钱”和“有地位”分别下降了4%和2%,而“有能力”和“有个性”则分别上升了1%和3%。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在这方面也有不同。我接触到的日本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毕业首选当公务员,以及进入大企业,有一份可以不断上升的事业。中国的优秀年轻大学生当然也是这样的选择,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很多大学生毕业选择创业,甚至是远离自己专业的方向。”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大学生; 饮食习惯; 定性

中图分类号:G4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131-001

大学时代是学习专业知识和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健康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而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和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前提和基础。相关研究表示,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行为普遍存在着不吃早餐、爱吃零食、挑食及忽略三餐的质和量等现象[1]。为进一步探讨大学生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本课题组于2014年对保定市某高校大学生进行了关于饮食习惯的调查研究。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保定市某高校在校大学生22名,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大一年级8人,大二年级8人,大三年级6人。

2.研究方法

采用方便样本抽样方法,每组抽取6~8人,共组织了3个小组的面对面专题访谈。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访谈小组人员主持,由专人录音和记录,访谈结束后及时对访谈结果归纳和整理。

3.资料分析

访谈结束后,将所做录音逐字逐句转录,整理成文字,与笔录资料整合后,采用归类方法分析,对调查对象的饮食习惯及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

1.食用早餐情况

大多数受访者吃早餐的情况并不规律,是否吃早餐与早上是否有课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不吃早餐的原因,绝大多数同学表示“懒得下去”、“起床太晚了”、“上课会迟到”。关于早餐搭配问题,仅有4个人表示会注意早餐搭配,认为“应该吃一个鸡蛋”、“蔬菜和谷类都要齐全”,大多数人并不在意,只会按照个人习惯或者窗口候餐人数的多少去选择早餐类型。

2.吃夜宵情况

几乎全部的受访者表示会偶尔吃夜宵,其中男生居多。夜宵种类主要是一些速食食品如方便面、面包等。问及吃夜宵的原因,部分表示“晚上有社团或者班级活动,消耗的快”,而大多数人认为“熬夜睡觉太晚就饿了”、“在学校晚饭吃的太早,睡觉前自然就饿了嘛”。

3.校外就餐情况

22名受访者都表示有到校外就餐的经历。其中,部分人因为参加同学聚会而校外就餐,部分表示校外就餐的原因是“学校饭菜吃腻了”、“改善一下伙食”、“学校饭不合口味”。关于餐馆的选择,“生活费比较紧,大多会选择一些便宜的餐馆”、“选择离学校近的餐馆”、“夏天会在夜市摊上买些”、“高档的餐厅一年只去一两次”等。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很少在意餐馆的卫生问题。

4.吃零食情况

大多受访者都表示喜欢吃零食,其中女生占多数,他们认为零食是“生活必备”、“消遣时的必需品”等。零食的种类是以膨化、油炸、果脯食品为主。关于吃零食的频率,15人表示一周吃三次左右,4人表示每天都吃零食,其余调查者视情况而定。

5.健康饮食知识的了解现状及获取途径

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怎样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还不了解,更不知道或不重视自己的饮食习惯是否健康。他们多是从老师或同学的口中得知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也有部分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视获得的。其中,他们对老师或同学提供的知识的信任度较高。“希望学校有专门营养老师给我们每个季度上一节关于健康饮食的讲座”,“学校能定期通过飞信、QQ群、微博等途径将相关知识发到学生手机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饮食习惯”等。

三、讨论

大学生作为一特殊学生群体,其脑力活动消耗大,相关文献表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造成其精神不集中、疲劳、思考问题不集中,影响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2-3]。早餐是一日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能够保证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并赋予充沛精力于工作和学习[4],然而调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早餐食用不规律,且不注重营养搭配。除此之外,以男同学为主,吃夜宵显现普遍;校外就餐卫生意识差,食用零食普遍且食用频率较高。该结果提示,应该在大学生人群中进行饮食行为的干预,改善其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应利用大学生群体自身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多种健康饮食教育措施:如组织学生开展形式新颖、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或借助学校QQ群、微博、飞信等新媒体,向学生有效地传达与饮食健康相关的信息,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健康饮食的自我管理能力,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军,刘小燕,郭辉,等.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膳食行为的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8(6):1028-1029

[2]MUTHAYYA S,THOMAS T,SRINIVASAN K,et al.Consumption of a mid-morning snack improves memory but not attention in school children[J]Physiol Behav,2007,90(1):142-150

[3]DE BRUIN E A,MUTHAYYA S,OWEN G,et al.A mid-morning snack improves memory but not attention or psychomotor speed in school-age children in India[J]Appetite,2006,47(2):262

大学生熬夜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学习观;偏差;变化原因

一、 90后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

经过激烈的高考进入到大学后,90后的大学生的学习观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学生的学习现状颇受广大群众的关注。经调查显示,28%的学生忙于恋爱,35%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20%的学生忙于社交出游,仅有少部分人在为学习而努力。比起高中时的勤奋苦读,逃课的行为更是屡见不鲜,90%的学生有过逃课经历,面对这些问题,提及原因,每个人的说法都不一致,有的人认为是心态的变化,有的人认为是环境的影响,还有人认为是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一些误区等等。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调查得知:90后大学生学习观变化主要原因就是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没有很好的认识,解决这些问题是关键要素。

二、90后大学生学习观变化的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1.环境的影响。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不同于高中紧张激烈的学习模式,大学课程量大,课时少;老师讲课不再拘泥于教材,不再课上课下的监督管理,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使得一部分还处于高中学习模式的学生,因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投入到大学的学习生活而放纵自己,从而导致了学习观的偏差。

2.心态的变化。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热情和憧憬还未褪去,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期望实现许多人生理想,更厌倦了高中繁重的学习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接触社会的机会变多,心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大学生活和当初幻想有很大的落差,发现所学知识不能充分应用在社会当中,渐渐地变得懈怠,开始怀疑读书的价值性,学习的积极性降低。

4. 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观。在一个崇尚学习为重的家庭,家长会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状况,会加大孩子的学习动力,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出良好的学习观;而一个坚持“学习无用论”的家庭,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一心只希望孩子尽快毕业步入社会谋求一份好的工作,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导致了学习观的偏差。

5.学校的因素:中国填鸭式的教育,让大学生被义务教育、高考体制牵制了十几年的神经面对大学突如其来的新环境新管理制度瞬间崩溃了。而且,大多数学校只要求不挂科就可以的行为更是助长了不学习的风气。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觉得只要过了60便万岁了,使同学不再愿意通宵达旦的复习、研究知识,只是粗略的看懂提纲、背会范围,从而导致了学习观的偏差。

6.部分教师因素: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经验、说话谈吐等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积极性,所以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讲课艺术是尤为重要的。如果教师上课仪表大方、风趣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就会心情舒畅的高效投入到学习当中。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低、教学内容枯燥难懂,一堂课只会满堂灌,只注重知识的机械传递,学习难点和重点不突出,体现学生参与交流能力的提问和讨论等太少,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丧失学习激情。

7.社会的因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面临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富二代现象层出不穷,更有甚者觉得“考得好不如嫁的好”。当代大学生社会功利意识逐渐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偏差,大学校园里学习氛围浮躁、大学理想的丢失、精神的正能量不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问题等等都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了学习观的偏差。

三、 改善90后大学生学习观变化的建议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首先我们要弄清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所谓的大学毕业证,而是为了要提升自己充盈自己,从而不至于在将来社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之地。不能只是每天的昏昏碌碌混毕业证,而是应该真正的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了解正确的学习方法。要有良好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适应学校布置的早操出勤。不沉迷于网络游戏,大多数男生在寝室经常玩游戏到很晚,影响第二天上课学习。提及英语四六级,这大概是每个90后大学生都头疼的问题,调查整理得知:每天坚持背单词,第二天复习前一天的单词记忆情况,如此反复,一年下来也是可以积累很多,每一周做一套英语四级模拟题,积累经验,把错题整理复习,坚持每周写一篇文章练笔,积累常用句式句型。对于平时的各个学科,不要攒到最后一个月突击学习,平时上课适当的听一些理解一些,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到期末临时抱佛脚,做到积极主动地应对每一项学习,不懒惰不贪玩不耍小聪明,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不能有厌学心理,更不能盲目的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不要羡慕所谓的富二代官二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要羡慕他人,攀比他人。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主动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活动,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总之,90后的大学生应当正确树立自己的学习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利己的同时,把为社会奉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把国家的强盛与否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学习观的偏差 包克菲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4年第 1 期

[2]唐金权 试析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问题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月

上一篇:农村城镇化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老年人需求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