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05:46:03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课时紧张

青岛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于2011年开设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根据课程安排和学分要求,该门课被安排在大二下学期,课时为一个学期总计36学时,去掉假期、校运动会或中期考试等2~6学时,总可用学时仅为32学时左右。学生在此之前已经修完概率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经济学在同一学期修读,但尚未学习统计学。从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体系来看,这个课时量明显不足。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讲,本科生培养方案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即使培养方案有所变更,各课程的课时量调整也要综合考虑专业性质、学科性质、培养目标、学分安排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计量经济学课时量的增加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对于许多高校来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新兴课程。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类专业中尚未开设该课程,而开设了该课程的管理类专业也普遍存在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谭砚文、陈珊妮(2011)的统计表明,在8所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大学中,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的平均课时为58学时,而一些农业院校仅为48学时。这个统计数据是基于经济学类专业的调查结果,而对于管理学类专业来讲,其课时量更少。以全国45所财经类大学的会计专业为例,仅开设统计学的有32所,未开设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的有2所(总课时分别为32、54学时),先后开设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有11所(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分别为30、32、32、36、48、48、48、48、51、36、72)。可见,对于管理学类的课程来讲,课时紧张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争取在最少的课时量内完成教学任务。

(二)先修知识准备不足

计量经济学创始人R.弗里希曾指出:“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和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绝非一码事;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计量经济学也不应视为数学应用于经济学的同义语。经验表明,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这三者对于真正了解现代经济生活的数量关系来说,都是必要的,但本身并非是充分条件。三者结合起来,就是力量,这种结合便构成了计量经济学。”因此,计量经济学是数学、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结合,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掌握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经济统计学等先修知识。显然,经济学类本科生在经济学基础方面比管理学类本科生具有“先天的优势”,而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对管理学类本科生不利,如有的学校未开设经济统计学而直接开设计量经济学,有的学校将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开设在同一学期而未先后开设。除了经济学基础的差异之外,一些高校对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的数学要求要高于管理学类专业。因此,总的来看,管理学类本科生的数学基础要弱于经济学类本科生。综上,先修知识准备不足、基础知识薄弱,是管理学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在改善这些弱势条件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值得我们深思。

二、教学经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在课后提出一些与数量研究方法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学生在参加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或学校举办的建模大赛的过程中,希望用上所学的计量经济学知识;也有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对现实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产生研究兴趣,如是哪些因素决定了股票价格的上升,能否量化这些因素的影响等。2011年之前,青岛大学会计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几乎全部为规范研究。2011年之后,每年在240篇左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有10篇左右的论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用到了计量经济学课程所学的知识。总体来看,计量经济学的开设已引起很多学生的兴趣,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运用了课上所学的知识。

(一)合理的目标定位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可以为实证研究提供工具基础,在管理学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学习计量经济学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量分析能力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对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三个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观察和分析实际经济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学习计量经济学要求学生具备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基础,但这对于管理学类的本科生来讲,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数学基础不好,有些高校管理学类本科生在读期间并未事先修读统计学,这就给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很多学生是初次听说计量经济学一词,对于该学科的性质、定位、掌握程度等没有清晰的认识。一些学生在看到教材中的数学推导和大量的统计结果时,直接将其定位为数学,并将该学科划入“超困难”级别,从心理上产生了抵触情绪。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经济学基础和数学功底较之经济学类本科生要差,再加上课时紧张等原因,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目标要求不应与经济学一样。同时,由于专业性质和培养目标的差异,管理学类本科生也不需要与经济学类本科生有着相同的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计量经济学定位为一门工具学科,而一个工具要发挥作用,就要有该工具能产生作用的对象,计量经济学也只有应用于相关学科,才能真正发挥力量。正如古扎拉迪所指出的:“在应用计量经济学中,要利用理论计量经济学作为工具,去研究经济学或者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对管理学类专业的本科生来讲,其研究的更多是商业中的某些特定领域。王少平、司书耀(2012)提出的三个能力的培养,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科,更多地关注商业或管理学的某些领域,即观察和分析实际商业现象的能力、基于观察到的商业现象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恰当的计量经济模型或者方法进行研究的能力。第三个目标“在研究的过程中发展计量经济理论和方法的能力”对于管理学类本科生来讲,有些难度,不适宜作为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

(二)针对管理学类本科生的应用导向式学习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文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定量分析技能,使学生的文理知识很好地整合起来。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学生普遍缺乏这种逻辑能力,虽然学生会在大一学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常与经济管理实际脱节,很多学生在学习了数学课程后不清楚其应用价值,甚至认为不是专业课就不用好好学。计量经济学可以起到文理衔接的作用,使计量经济学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学类的学科体系,为该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定量分析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扫清数理障碍。对管理学类本科生应采用“应用导向式教学”,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不去讲解公式的推导、统计理论的证明等“深层计算问题”,而是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当然,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也鼓励其“知其所以然”。另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结合具体学科,以管理学领域的问题为案例,以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展开讲解。比如,对于显著性这一概念,可以结合“A股历史上最刺激的迷案”重庆啤酒案例进行讲解。2011年12月,重庆啤酒的股价开始连续9个跌停,一个月内股票价格由每股80多元暴跌至20多元,市值蒸发高达270多亿元。这一切源自重庆啤酒披露的一则消息:“乙肝疫苗Ⅱ期在临床试验的主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无显著性差异———这相当于鸡汤熬熟了,居然只相当于白开水的营养价值。”2012年1月9日,重庆啤酒再次披露信息:Ⅱ期次要疗效指标方面安慰剂组与用药组“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何为“在统计意义上无差异”?从案例中引入显著性这一概念,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结合本专业具体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在了解了显著性这一概念后,学生会注意到信息披露对股价的影响,进而会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股价的变动?哪些因素是有显著影响的?如何收集这些因素的数据?是否可以判断股价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并据此进行投资从而获取收益?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将现实生活、经济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对该应用学科的直观认识。

(三)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网络、多媒体等IT教学资源

在当今IT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和沟通等都可借助于IT实现。IT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用导向的教学方式会忽略公式推导等“深层计算问题”,而以“表层意义和实际运用”为导向,使学生“知其然,知其然何所用,但不必知其所以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把学生从繁琐、复杂的数学推导中解脱出来,但也会使部分学生感到“不踏实”“,对没有证明过的问题感觉内心惶恐”,也“不便于记忆和理解”。运用IT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弊端。比如,在讲授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量(BLUE)这个概念时,教师仅需简单推导无偏这一概念,而对方差最小这一特征可以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再如,在推断统计中,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是两大核心问题,而假设检验是难点,学生无法理解何时拒绝零假设以及为何拒绝零假设,容易在判断过程中因为显著性水平α的不同而在与实际概率值ρ的比较中产生混乱。恰当地制作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判断过程,就会给学生直观的认知,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以总体均值m=50和总体均值m=10.5两个零假设为例。计量经济学教学重在对基础性计量经济模型和方法的正确理解与延伸,以引导和培养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王少平、司书耀,2012)。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利用课件进行教学外,课后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等与学生展开交流,课程的相关视频,沟通课上难点,补充基础知识,推荐参考资料,解答疑难问题,举办知识竞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科的应用性,最终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管理学类本科生计量经济学教学面临的课时紧张、先修知识薄弱等现实情况,提出了进行适宜的目标定位、强化应用导向式教学、合理运用IT资源等教学建议。其中的有些做法是基于现状不得已而为之,要想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必须满足基本的教学条件并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对于课时量过少、课程安排不合理的高校来讲,制定科学的培养方案是当务之急。随着管理学类各专业对计量经济学的逐步重视,课时量必然会做相应的调整,教学目标定位也应提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应引入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大学会计教育,作为通才教育,其会计素质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素质、人文素质、政治素质和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四大部分。

1.1会计专业素质

“中高级会计专业人员应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能力以外,还应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能力范围。”那么,结合中高级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会计专业素质应包括:

(l)获取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

(2)进行会计应用、研究、开拓的兴趣和能力。

(3)会计专业管理能力。作为未来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他们所面对的工作绝非只是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管理能力培养,已成为会计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4)专业融合能力。我们知道,当今州可科学技术都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融合,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融合能力实际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开拓能力。

1.2人文素质

本质上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做人的教育。会计专业教育仅仅为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生活的一方面基础;另一方面是非专业方面的人文素养,即“教人做人”。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会思考人类、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的问题,才能真正懂得做人的真谛。可以说,人的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作用。因此,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应包括以下内容:

(1)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史、哲、艺术、科技史、伦理学等。

(2)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3)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1.3政治素质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是为经济服务的;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因此,将来以会计为职业的会计专业学生应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外化为指导自己实践,积极为祖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自觉行动。

1.4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

工具性技能运用素质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外语的能力。信息技术的滚滚浪潮已给会计工作带来了直接强烈广泛的影响,向大学会计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专业学生除了必须具备的会计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网络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使用、维护的能力,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各种分析模型进行会计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能力。运用外语的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二、会计毕业论文考核指标体系

会计毕业论文教学作为会计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会计教学的一次全面检查。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即让学生运用已学会计知识创造性地阐述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的令人信服的独特见解。可见,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是以上四个方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因为,学生只有凭借良好会计专业素质、完美的人文素养、可靠的政治素质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与外语的能力,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优秀论文。具体说,会计素质在会计毕业论文中体现如下:会计毕业论文中用来论证作者观点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广度和难度反映了作者获取并掌握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作者观点的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作者进行专业应用、研究、开拓的能力;作者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运用同学智慧的能力和与指导教师交往、交流、沟通及协作能力反映了学生的专业管理能力;作者借助相关专业理论、方法研究本专业或将本专业理论、方法用于其他专业的能力反映了作者的专业融合能力。会计毕业论文的谋篇布局、逻辑结构、语言风格和标点符号使用反映了作者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论文中透露的对社会的关心和国家、民族的责任反映作者的社会责任;对引用别人研究成果进行申明,不抄袭、glJ窃他人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人格素养。会计毕业论文作为专业论文,一定程度反映了作者的利益立场(即某一利益的代言人),故论文中明示或暗示的政治观点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素质。会计专业学生在作毕业论文时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和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能力反映作者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论文中外文论据的引用和论文摘要的翻译反映了作者外语的运用能力。综上所述,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应是上述四个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所以,考核会计毕业论文应以以上素质结构为依据,建立一套规范的指标体系,确定不同指标体系中的权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加权平均分作为该毕业论文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毕业论文考核做到客观、公正和公平。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专业办学特色更是一个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试图探索会计专业办学特色及其实现途径。

一、学科专业特色是大学办学特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4年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对办学特色的描述是: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①这一描述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出了办学特色的本质——独特性、稳定性、优质性等。“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凡有一定成就的大学无不把培育办学特色作为孜孜以求的目标”。②所以,象广东工业大学这样追求强势本科的学校一定要培育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确保优势。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认为,大学共有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大学办学特色也就体现在这几方面。大学办学特色的主要构成因素有:人才素质特色(包括教职工和学生)、培养模式特色、学科专业特色、科学研究特色、管理机制特色、社会服务特色和办学环境特色等几个方面。其中学科专业特色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学科专业特色,其他的特色如科学研究特色及社会服务特色等也无从谈起。

二、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探索

(一)会计专业办学特色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有无办学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发展后劲。在高校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一个没有特色的学校很难生存下去。学校的发展如此,专业的发展也是如此。现在各个大学都非常重视办学特色的探索。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特色在于:加强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融合,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专业人才。所以他们会计专业的特色是会计专业加外语,他们的会计专业的毕业生既有一般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还有过人的外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再如浙江工业大学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为核心的办学特色。他们的会计专业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特色是会计专业加实践,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较大的比重。所以一个学校会计专业办学特色不能脱离学校的办学特色,要善于挖掘本校的办学特色,注重突出特色项目,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有我优”的思想。办学特色要具有独特性,强调优质性,体现创新性。

(二)会计专业办学特色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积累和凝炼

特色的创建要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总结提炼。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才能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要进一步总结、发扬和凸显这些办学特色。从目前我国创办会计专业的学校看,有综合性大学,有财经类的院校,也有工科院校。有的学校会计专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有的仅创办十余年,可以说没有几代人的传承,想在一日之间形成特色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是一个总结和创建学校特色的有利契机。虽然教育部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已暂告一段落,但仍要以评估为契机,适应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趋势,始终不渝地贯彻“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的思路,推进会计本科教学工作不断创新。在今后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来。

(三)会计专业要办出特色,理念是关键,人才是基础

学会计专业出身的人,也许是囿于专业的原因,从接触会计专业开始,在学习工作别强调规则、制度、准则等,凡事要按制度、准则办理,这是这门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但会计专业要办出特色,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也没有已成的模式可循,因循现有的制度势必会走进一条死胡同。所以会计专业的师生应该有创新意识、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开放意识、多元意识等新的理念,不断创新进取,才能有所成就。虽然专业特色的影响因素有多项,但人的因素仍然还是第一位的。会计专业要办出特色,人才是基础,这里所说的人才不仅仅是指学生,还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教辅等多方面的人才,会计专业要能吸引人、凝聚人、发展人,人才在发展专业中成长,专业因有了人才才能发展。

三、广东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思考

广东工业大学的会计专业由于创办时间短,底子薄,基础弱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显的办学特色而言,与经济管理学院经管类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差距仍很大,这与学校打造强势本科的目标是不相符合的。所以未来如何走出一条工科院校办出会计专业特色的路子,任重而道远。

(一)要有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战略性规划

战略与战术原是军事上的一对术语,战术着眼于短期,集中精力打歼灭战,战略则着眼于长期,围绕一个长远的目标可以放弃一些眼前的利益。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应该用战略的眼光来看待。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战略性规划涉及会计人才素质(包括教职工和学生)、会计专业培养模式、会计科学研究、会计专业管理机制、社会服务和办学环境等诸多方面。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战略性规划应该由学校、学院及系本着长远、系统、统筹发展的原则来制定。会计专业有整个广东工业大学的工科背景,有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的多学科的平台,只要始终如一地坚持会计专业办学特色的战略性方向,日积月累,必有所获。

(二)要有一个善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教师队伍

分析一下广东工业大学会计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可以发现,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教师队伍中,大多30-45岁之间,毕业于国内某大学会计专业,研究生学位教师约占总教师人数的一半,教师队伍中仅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具有博士学位。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毕业前后均无实际工作的经验,仅有少数几人有社会挂职的经验,他们大多忙于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很难有精力考虑会计专业特色的发展的问题。为了晋升职称,他们才会考虑、申请课题之类的科研活动。他们普遍反映缺乏科研活动带头人,更缺乏科研活动氛围,社会服务也流于形式。因此要想办出广东工业大学会计专业特色,学校及学院必需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走出去,引进来,建立一支多元化、知识结构互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善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

(三)会计专业要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逐步创建品牌与知名度

如前所述,大学共有三大基本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会计专业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逐步创建品牌与知名度。在教学上应明确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今后大多服务于广东省及珠三角的中小企业,所以要鼓励学生一专多能,一人能兼多职,鼓励会计专业学生辅修其他专业。在专业教学上,要立足讲透“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课程,而不能象有的重点院校一样,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新会计准则上。在科研上,现阶段还是以横向科研项目及发表专业论文为主,以横向科研项目及发表专业论文促进纵向科研项目的申请。在社会服务上,要通过横向科研项目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扩大广东工业大学会计专业在社会上的影响。

注释:

①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004.8.9.

②李泽彧.高等学校办学特色[M].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编,2007.12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建设;社会网络分析;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引言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会计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一方面,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理性需求与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匹配程度矛盾凸显。另一方面是信息化、金融化和国际化的现代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大批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本文以新版CNKI数据库收录10年的会计教学改革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直观形象的方法展现研究的主题和前沿。

一、数据与方法

1.数据来源

为保证搜集到的论文与会计教育改革高度相关,以篇名检索,检索方式为title=“会计学and教学nor非会计”,时间范围设定为2005-2014年,得到的文章数量为551篇;获取了每篇研究文献的题目、作者、机构、发文期刊、关键词、摘要、发文时间等相关数据。

2.数据预处理

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工作包括题录信息导出、人工去除对会计学专业建设的简介等不相关文献,大小写转换、乱码删除等工作,共检索出502条有效文献。

3.方法和工具

在统计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领域文献基本特征信息基础上,者综合使用了描述统计分析、词频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二、核心期刊中会计学专业建设发文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1.Endnote软件的文献分析功能

EndNote是SCI(Thomson Scientific公司)的官方软件,它不仅可在线搜索文献提高科技文献的检索效率、建立文献库和图片库、引文编排、定制文稿、高效管理文献,还能对文献进行分析、分类。①

2.主导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期刊

为探究会计学专业建设这一领域的研究情况,笔者将502篇文献导入Endnote X6软件,利用其主题统计(Subject Bibliography)工具,发现这一领域的发文量发展趋势、主导研究者、主导研究机构、主导研究期刊。(见表1)

从表1可见,历年发文量处在20-99篇,可见,会计教育改革这一主题,一直较受教育工作者重视;从发文量领先作者来看,可以了解张月玲、花双莲、许家林等研究者在这领域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从发文量领先的单位来看,可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在会计学专业建设这一领域相对于其他研究机构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从期刊发文量排序可见,《会计之友》、《财会通讯、《财会月刊》在会计学专业建设方面从国内外研究的理论、实践等进行了更多的阐述。

三、从高频关键词分析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热点

(一)高频关键词

把502篇有效的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文献导入Endnote数据库,统计得到1873个关键词。对1873个关键进行统计分析,选择词频在17以上的关键词共32个,构成高频关键词表(见表2):

(二)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热点

再通过对2015年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可揭示目前我国会计专业建设的研究热点,如下:

1.关键词特色专业:教育部于2008年曾颁布的《关于加强“质量工程”本科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性意见》规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遴选了3000个左右本科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梁毕明等[2]以吉林大学为例,研究要建设好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分析了吉林财经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措施、预期成果,展开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探讨和研究。

2.关键词学习过程:该关键词在近十年的文献502篇文献中的11篇文献中出现,且全部为2010年及以后发表的,说明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注重学习过程,并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

3.关键词专业硕士、ACCA:对于人才培养方面,2010的关键词硕士学位,在2011年未作为关键词,而在2014年,出现的类似的关键词为专业硕士,说明:会计学的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的重点为会计专业硕士MPAcc。

注释:

①资料来源:Endnote X6官方网站. http:///.

参考文献:

[1]王全在.特色鲜明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基于内蒙古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实践[J].会计之友,2014,27:109-112.

[2]梁毕明,卢相君.地方高校会计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研究――以吉林财经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3,06:34-36.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与主战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就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不足,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优点:一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真实案例,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二是贯彻建构主义,始终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案例教学中,通过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及经验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关键,同时也需要创造性地评价案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从而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各种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案例教学应注意的要点 第一,要精心设计案例。设计的案例应来自实践,如利用媒体公开报道的具体实例;然后,系统地设计案例所涉及到的会计知识点,明确一个案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教学目标,使其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应注意针对案例的问题应该有多元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案例教学应贯穿各门专业课程的讲授。即在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中,教师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适时在有关章节中组织案例分析和讨论,既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中应培育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要将学习由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检索等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查阅资料、寻找答案。第四,案例教学的形式要多样化。可采取学生发言、老师点评的形式,或提交分析报告,或分组和分角色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能系统、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组员间的合作共事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合理安排实验教学

(一)实验教学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会计实验教学主要通过模拟、仿真的企业资料,营造与实际工作相仿的实训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各种仿真会计事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认识和巩固会计理论教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快速地了解企业一般的生产经营过程和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分为课程同步实验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课程同步实验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习、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成本会计课程设计、管理会计课程设计和财务管理课程设计等;综合实训则包括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

(二)安排会计实验遵循的原则 在安排上述实验教学时应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首先,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一致性。实验教学应该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根据理论教学进度递进设置,以使学生对会计理论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形成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把知识学习同实践锻炼及时、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初级会计学的理论教学结束后及时安排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加强传统手工技能训练。在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进程中适时穿插Excel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培训,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计算机运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分析和建立财务模型方面的水平。在所有的专业课程学完后则进行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如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ERP沙盘实验等,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岗位的全面性。会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岗位群,由会计主管、出纳员、制单员、记账员等若干个岗位组成,各岗位的操作技能有所差异。有些会计实验是在学生分组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如会计信息系统实验中,各组中每个学生只担任某个岗位,其他岗位的操作技能就没有机会得到训练。所以,在分岗实验过程中,应安排学生进行岗位轮换,让其掌握各种会计岗位的职责、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各岗位之间的业务传递关系,了解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并从整体上把握业务发生后所有岗位人员是如何分工合作来完成相关业务处理的,以适应实际工作中不同财务岗位对会计人员的不同要求。

最后,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性。一些实验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探索,学生才能掌握,如会计手工模拟实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等。如果实验的地点仅仅局限于实验室,由于实验室资源是有限的,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也是有限的,学生就得不到充足的练习,实验效果就不理想。所以,这类实验的教学资源应实现网上全天候开放。即在教学计划安排做某实验的时间段内,实验室的服务器保证24小时开机,由管理员预先设置好学生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上的任何一台计算机登录到实验室的实验平台,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随时随地做实验,从而提高学生实验的自主性。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一)第二课堂活动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无论是课堂上的案例教学,还是模拟会计实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范围和时间有限。在提倡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中,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当充裕,第二课堂必然成为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活动,既可以对第一课堂的内容巩固、提高,还能挖掘与发现学生的潜能、开拓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形式 会计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围绕会计专业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多种多样的大学生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让会计专业知识得以有效运用。如,“中华会计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大赛旨在帮助在校学生认识财会实践技能,督促在校学生加强财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对于巩固会计基本理论知识,提升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动手的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用友杯”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则从财务角度透视了仿真企业整体运营过程,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经营管理理论,使学生所学知识相互渗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而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等活动中,会计预测、财务分析、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估等财会工作作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将财会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平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养成合作、学习和创新的意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其创业品质、丰富其创业知识,增强其创业能力。这些活动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

其次,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课外研究小组,参与教师所承担的横向或纵向科研课题或项目。通过安排学生参与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社会调研、设计和讨论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等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获得在传统教学中得不到的宝贵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深化所学的知识,训练其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对会计论文的选题、写作流程有基本把握。

最后,组织各种会计理论与实务的专题讲座。高校可邀请会计、财务、审计等业界名人,如知名的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学者等讲学,介绍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国际及国内会计改革的动态以及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等。这些讲座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更适用,激发学生关注会计实务的兴趣,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奠定基础。

四、完善校外实践体系

(一)校外实践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会计实验室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大部分模拟实验都是基于相同的数据资料,学生按照同样的方法和程序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而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常常涉及到职业判断,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和处理方法可能不完全一致。况且,校内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实务中遇到的诸如重组、合并、关联方交易判断、外币业务及外币报表折算等问题。不论校内的实验做得多么细致、多么完整,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无法代替企业现实的经营环境。所以,要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离不开校外实践活动。

(二)校外实践体系的构成与安排 会计专业的校外实践体系包括社会实践、认知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这些校外实践活动应结合年级特点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逐步推进,合理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强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国情民情,锻炼社会生存能力和应变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全面素质。社会实践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和教育扶贫、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为了防止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等方面的不足,影响社会实践的效果和质量,可以采取大学生社会实践导师制,即为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每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队配备专业的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全程、及时地指导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效果。会计专业的社会实践安排在大一寒假进行,为期一周比较恰当。

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是针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高校学生大多数是从高中直接考入大学的,缺乏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没有感性认识。通过认识实习,可以使学生了解和真正接触会计实务,包括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设置和使用,企业的记账程序等,并充分认识会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等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认知实习的对象最好选择会计岗位健全、会计资料齐全、会计核算程序规范的企业。认知实习应在学生学完了《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之后进行。鉴于《初级会计学》或《基础会计》一般是安排在大一下学期学习,所以会计专业的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一暑期进行,为期两周比较恰当。

业务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实践结合起来,在认知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学会设账、建账;会对企业的基本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业务实习应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一般安排在大二和大三暑期进行,为期一个月比较恰当。

所有高校的毕业实习基本上都在学生大四寒假及开学一个月内进行。毕业实习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围绕毕业论文选题进行毕业实习,以便在实践中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为顺利完成毕业论好准备;还有一种是学生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地进行实习,在业务上得到全面锻炼,获得独立工作的能力,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如果学生将来打算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他就可以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毕业实习;如果学生的就业单位已经确定,那么他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以便提前熟悉就业单位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境,为实现毕业与工作的无缝链接创造良好条件。

五、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一)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由于会计工作很重要,涉及一个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会计实习生。即使有些企业接收了,由于担心账务处理出现错误,也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所以,很多学生到企业实习从事的都是非会计岗位工作,很难实现专业对口。甚至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实习资源,自己无法联系到适合的实习单位,导致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因此,为了给会计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尤其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与专业对口的实习机会,应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使会计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实习基地建设的形式 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

一是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实习基地。校企双方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让企业从实习基地中获益是高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校企合作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在校企合作中,高校利用其具有智力资源和专门职业人才的优势,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协助企业解决财会工作甚至经营管理中面临的难题,指导企业提升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水平;同时,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方法带到企业中,并能够承担一部分企业的具体工作,可部分缓解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压力。作为实习基地的企业,则需要定期接受学生参观、了解、调研企业的会计问题,同时提供会计岗位给学生实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企业的会计工作,又使学校和学生了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最终使校企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高校应选择那些经营管理规范,会计制度健全、账簿资料齐全,专业人员素质高、能力强,能够对上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并能够接纳较多学生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并尽量做到企业规模和涉及的行业必须多样化,才能使学生接触到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千差万别的会计业务,丰富学生就业所需的会计从业经验。

二是由教师创建财务公司。高校会计专业中有的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从业经验,他们可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建财务公司,从事记账、申报纳税、代办公司注册、代办工商年检、代办验资、税务筹划等业务。这些经营活动几乎涵盖了会计专业的全部实践课程。财务公司的业务拓展交给1-2名有经验的教师负责,学生和其他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则在创建者的指导下参与其中的具体业务操作。这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及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好的平台,而且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

三是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作为高校机构的一部分,有责任利用自身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财务处及附属实体的财务部门,既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会计岗位健全和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又有经验丰富的财务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财务工作人员还承担一线教学任务,完全有能力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所以,以校内财务资源为基础构建校内实习基地完全具有可行性,是对校内资源的充分利用。

六、引入毕业论文联合指导

(一)毕业论文联合指导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毕业论文与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研究活动虽然同为科研活动,但它不只是培养个别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它是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阶段,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训练基本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论文环节得以强化,可以在传统的由本校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引入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即邀请企事业单位中业务水平较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第二指导教师,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高校教师和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联合指导。而且通过实施毕业论文的联合指导,还能加强高校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交流,既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又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水平,丰富了高校教师的实践经验,达到双赢的效果。

(二)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 在毕业论文联合指导的实施过程中,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到撰写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导向。毕业论文的题目除了由本校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学术界热点、难点等问题确定,还有部分题目则是由第二指导老师提供:即首先由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根据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炼出具有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选题提交给高校的财会院系;再由财会院系组织教师从中挑选既充分满足教学要求又能起到对学生技能训练的题目,向学生公布;最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加强毕业论文选题的应用性,并有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毕业论文的开题、写作过程中,高校教师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对论文的研究方法、框架结构、逻辑性、理论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指导;企事业单位中的财会人员作为第二指导教师,则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相关法规政策、改进建议和具体措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结合实际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生产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方案,提高在毕业论文撰写环节上与企业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的程度,以及学生解决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第8期。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位教育 中国启示

2013年7月笔者参加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和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联合举办的CPA方向院校师资培训班,走访了包括英格兰及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大学学院(UCL)、布鲁内尔大学(BRUNEL)、牛津大学(OXFORD)、利兹都会大学(LEEDS METROPOLITAN)、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等英国高校,以及会计行业协会、会计师事务所等,从各个角度全面了解了英国会计行业、职业及教育的状况。笔者结合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就如何推动我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思考。

一、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会计教学目标

英国的大学是自治机构,为自己的学术标准和质量负责。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内部质量保证程序,对自己的课程项目进行正规的检查和周期性的评估。但大学都会在外部的评估和质量保证机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局(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颁布的学科教学大纲的起点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南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按照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对教学目标的(即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以及学会的技能方面的质量要求)规定,开设会计专业的大学都会围绕着专业知识的构建、认知和智力技能、核心和转换能力、实务操作能力四个方面对其五个层次的教学阶段分解教学目标。在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提升认知和智力技能方面,主要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和运用能力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在通过教学促使学生提升核心和转换能力方面,主要是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管理信息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七个子项目分别提出要求。

同时,英国的会计教育也完全融入了终身教育的理念,会计教育不只是年轻人学习专业的开始。无论什么年龄,在工作的哪一个阶段,只要有需求,经申请就可以到学校里接受正规的会计教育。同时,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掌握方法和继续学习的技能。因此,在任何一个会计教育环节,都体现出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

二、基于市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综合会计课程设置体系

英国会计课程设置不只局限于会计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是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注重在紧密相关的知识,如经济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与财务等相关学科知识融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同时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道德。因此,在英国,不同大学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很大差异。单纯的会计专业学位很少,有的学校将会计专业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有的与管理学学位结合在一起,且会计专业在不同的大学隶属于不同的学院。总体而言,英国会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宽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

英国的会计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宽基础,通过开设自由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知识面。英国大学会计专业一年级的课程都开设有“会计入门或基础”(prerequisite),主要是为学生介绍选择会计专业后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完成什么学习任务以及如何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完成课程作业以及如何获取学习援助等。在课程设置上也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鼓励学生多阅读权威的杂志、报纸来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更新,要求学生在经济生活、商务活动等背景下认识和了解会计是什么,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诸多问题需要掌握什么会计知识, 同时要求学生广泛地阅读相关著作和文章,选修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课程,了解会计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

以会计专业数年被泰晤士报排名第一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为例,第一学年学生可以从人类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地理学、法律、哲学等课程中自由选修一门,另外开设经济学基础和财务会计基础两门必修课。第二学年学生可以在计量经济学、管理学、商务统计等课程中自由选修一门,必修课是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第三学年学生必须完成一门自由选修课,同时必修财务分析。

这种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会计并不仅是会计”的思想。会计作为一种记录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法或手段,必然与其他学科关系密切,LSE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就是将我国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划分,要求学生在掌握会计门类课程的基础之上,多涉猎经济学、法学等相关课程。

(二)课程科目设计与会计专业机构资格考试科目协调

英国的会计专业机构很发达,拥有英格兰及威尔斯特许会计师协会(ICAEW)、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S)、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I)、特许公认会计师协会(ACCA)、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特许公共财务及会计协会(CIPFA)六个会计团体,以及ICAEW、ICAS、ICAI、ACCA、AIA五个公认的考试团体,各大会计师公会各自招收会员,各自组织考试。为了避免与高校会计教育的交叉,六大会计师职业团体共同成立了会计团体咨询委员会,下设会计教育课程鉴定委员会(BAEC)负责对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进行鉴定,通过鉴定的院校的毕业生可以得到豁免考试的权利。许多大学的课程科目与英国当地的特许会计师协会资格考试科目紧密衔接,学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能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部分考试豁免。

英国很多高校都与ICAEW、ACCA等职业认证机构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帮助学生满足职业发展需要。英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之后,如果不是继续深造,则绝大多数都会去ICAEW实习,花一年时间考取ACA会员资格,然后再找工作,或是工作三年后取得ACCA会员资格,然后谋求更高的职业发展。其中,ICAEW与105所高校或协会组织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利兹都会大学等高校都与ICAEW、ICAS、ACCA、CIMA等资格认证机构签订了免考互认协议,其中,利物浦大学被ICAEW允许免考12门(一共15门),是被免考最多的学校。利兹都会大学在被ACCA允许免考9门(一共14门)的基础之上,与ACCA合作设置了MSc in Accounting项目,学生读硕士期间将学习未被免考的5门ACCA课程,毕业时同时获得硕士学位和ACCA会员资格。

借鉴英国经验,中注协是否可以允许CPA专业方向学生对某些简单课程的考试(如经济法、税法)享有豁免权,这样做显然能够有效地提高CPA的专业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加入到会计职业这个团体组织,有利于我国会计事业的更好发展。当然,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它涉及社会的各行各业、教育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利实现“衔接”,既需要通过宏观引导与调控,确立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街接的基本构架,又需要通过微观调整与建设,加强高等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关联。因此,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与职业资格认证相衔接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需要教育专家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部门的通力协作。

(三)“三明治”课程体系缩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差距

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会计实践经验,英国会计课程体系中专门安排为期一年的工作实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实习期间长,企业也普遍欢迎兼职学生,招聘时对专职岗位、兼职岗位会区别明示。“三明治”课程使学生毕业时不但获得学历,同时获得了相关的会计工作经验,减轻学生就业压力。

以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为例,为开展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在部分课程中引入职业界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把一些企业老总及其管理人员请到课堂上来。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要加强案例分析,多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公司管理和商业经营上的实际知识贯穿整个教学之中。大学教师应关注公司管理和商业经营的实际情况,了解社会和企业关注的热点,熟悉实务操作情况,注重和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能力,善于在实践操作中总结和升华为思想或理论,能够运用专业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与考核机制

(一)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模式

英国大学每一学年有三个学期,班级授课和学习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但每门课程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是课堂授课,其余的时间根据课程性质安排为辅导课、模拟课、实验课和小组讨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更多的是一个管理者或引路人,是组织学生“学”的组织者。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靠个人去探索。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列出与该课程紧密相关的参考书,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的掌握是通过阅读教师列出的参考文献,以及完成课程论文、小组作业过程中获取的。因此,学生课下需要花大量时间阅读、查资料和写论文。课堂上,教师以“课堂圆桌会议”等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仅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其余时间都是指导学生重点掌握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掌握继续学习的技能。

(二)注重能力素质的考核

英国会计课程考试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主要通过课程论文(作业)、小组作业以及期末考试来完成。教师对于学生交来的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以及考试试卷的评定标准会在课程开始之前告知学生。学生为完成课程论文,不仅要结合所学课程的理论分析并提出观点,更要有证据(文献评述、模型以及数据)支持观点,不仅要熟练掌握一些分析研究的技术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还要系统自学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并广泛阅读与该课程相关的论文、新闻报道等。

课程作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个人作业,另一种是小组作业。学生为完成小组作业,不仅要集中在一起讨论小组作业的内容和结构、技术方法以及重要结论,还要分工查找资料、制作PPT,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演讲,在完成小组作业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学习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自主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都有所提升。如在利兹都会大学(LEEDS METROPOLITAN)会计专业一共设置14门课程,其中30%的课程采用作业形式考核,70%的课程采用考试形式考核。考试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撰写论文、报告、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报告等。许多课程还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演讲。对课程成绩的考核采用单元制,即分单元学习,单元结束时即时测验,一般不设期末考试。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内容主要是报表的编制,大部分的课程试题都以案例分析为主。

四、营造以净化学生内心、塑造人格为目的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是关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或教学手段能否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的基石。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大学(GLASCOW),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伦敦传统知名学府的学术氛围。苏格兰的浪漫、激情以及可能激发人无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空气,赋予了格拉斯哥大学非凡的气质,让人们用心去感受学习、生活的种种乐趣。

我们不禁会思索,如何能实现一种纯粹的、持久的和深入人心的教育,如何能让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并实现自我的超越?我们应该营造一个以净化学生内心、塑造学生人格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宽松、自由、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在高校中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回归。X

(注:本文系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改革项目“会计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资源整合与效果评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Z12004)

作者简介: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abstract: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economic management, finance and trade and economy related majors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knowledge to develop high- quality management personnel than ever before. many n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s have set up accounting courses. 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re are some probl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ems a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courses presents new challenges as well. ways to adapt to the wav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ay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of accounting as a university subject has become the topic of the present article. this article aims at solving the problems in teaching practic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ccounting; teaching reform; method research

[摘 要]经济快速发展,使许多经济管理、金融和贸易等与经济相关的非会计专业越来越认识到会计学知识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中的重要性,许多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是,硕士论文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会计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浪潮,对会计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成为高校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会计学;教学改革;方法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作为一种核算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核心的价值信息已经受到除专业会计人员以外的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广泛重视。与此同时,作为高校学历教育中的会计学课程也受到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青睐。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却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等几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硕士论文会计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商业语言和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管理和经济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财经类院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地掌握这门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一、 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模糊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应该是能够读懂报表、分析报表、运用报表。至于如何生成会计信息,则不属于非会计专业学生应该关注的范畴。然而,在当前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中,一些高校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存在偏差。长期的应试教育思维及缺乏必要的教学质量考核体系,使得会计学的教学目标越来越多地等同于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掌握。对教学对象所学专业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学生也一味地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些结论,忽略了所学专业的特点,难以把握会计对各非会计专业的作用,从而导致在教学中无法将会计与特定的专业相联系,只能就会计而论会计,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显然不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初衷和目的。

(二)教学内容缺乏特色

会计学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一般是教材,而目前已经出版的会计学教材基本上是会计专业教材的减缩本,其中会计业务的处理所占篇幅较大。过分注重会计信息处理过程的介绍,而涉及会计信息分析与利用的内容很少。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这种教材,那么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心自然而然就放在了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核算方法的详细介绍上了。显然,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其侧重点不应是掌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而是要学会对会计数据如何进行分析利用。因此其教学的重点当然应该是会计报表。而实际教学中会计报表内容只是粗略地提及,谈不上详细讲解及其编制。学生对报表也只能是模糊不清,根本弄不清报表数据的来龙去脉,更谈不上分析利用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即按目录从第一节讲至最后一节,学生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听取老师事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只能是“你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没有任何选择余地。虽然近年来很多高校在会计学教学手段上进行了改革试点。使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多媒体教学,其实只是单一地运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书,并不代表真正的多媒体技术。学生并不完全认同这种教学方式。而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案例教学法、网络技术及相关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却很少涉及。这无疑降低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从因材施教来看,非会计专业教学应采用不同于专业会计的教学方法。

--> p>

(四)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目前财经类高校普遍重视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而在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理性认识轻感性认识的教学误区。在这种教学指导思想下,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根本没有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即使个别高校有会计实验教学这个环节,分配的学时也是非常有限的。这就导致很多学过会计学的学生,根本没见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实物。由于缺乏会计实验的具体操作环节,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能通过想象来理解会计实务,这显然使会计学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 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目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以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学教学发展。

(一) 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目标准确定位

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涉及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同时还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与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是不同的。前者是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能读懂这门商业语言。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利用者,如同学习英语和计算机知识一样,都是作为一个工具为以后的工作服务的。因此,会计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去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掌握哪些会计知识。后者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成为一个好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此,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引导学生树立会计思想和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信息是如何生成的,懂得利用会计信息化技术获取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提高非会计专业毕业生的管理和决策能力。

(二)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应体现学生专业特色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专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能运用会计信息为其专业服务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内容应首先保证与教学目的的一致性,硕士论文同会计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在会计学的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专题,将各专业的业务特点在会计上的反映做一个专门的介绍,例如,在给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讲授会计学时,可重点突出对收入准则的讲解等。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专业特色,做到了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内容安排上应突出会计要素、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因为非会计人员看到的会计资料就是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反映报表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内部控制在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考虑到当前的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普及,应在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会计信息化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不仅了解传统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也了解现代的会计信息生成系统。

(三)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会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设计制作一些电视录像片、计算机课件等,让学生通过观看了解掌握有关内容。例如对会计对象的介绍,既可以通过播放录像片来介绍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使得学生全面了解供、产、销过程,这样更容易理解会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和决策的实际能力,可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学生对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例的讨论和教师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所学的会计知识,并从现实生活的案例中感受到会计就在身边,从而对会计学学习产生兴趣。当然,采用教学案例法并不是要放弃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式,我们应以会计理论教学为主,会计案例法为辅。会计理论中穿插会计案例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增强会计学的趣味性。此外,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上答疑、质疑、讨论等.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还可以把教案、网络课程录像、会计软件等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随时查列和使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效果。

(四) 加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验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密切的学科,因而会计学的实验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非会计专业学生进行会计实验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会做账,而在于熟悉各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流程,从而学会利用会计信息。因此,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验中,教师应通过对实验内容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完整地体验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和结果,这样才能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从会计核算结果出发去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或效益的技巧。有条件的高校可购置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会计软件的操作,体验会计的整个账务处理流程,从而把所学的会计学知识贯穿起来。此外,学生也可利用网络资源,登录一些在线会计网站,免费体验在线会计的方便与快捷,以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学会利用网络会计信息。

三、 会计学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会计学是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先导课程,也是将一名普通的大学生领入会计知识殿堂的入门课程或启蒙课程,硕士论文该课程教学效果不仅对学生掌握本课程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后续的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乃至对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终身学习产生长远的影响。该课程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

--> 、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即“三基”,内容抽象、专业术语多,核算复杂,规范性强、灵活性差,给教与学带来很多困难,往往是教师硬着头皮讲,学生耐着性子听,稍有疏忽,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课堂气氛紧张、压抑、沉闷,一节课下来,教师与学生都很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种挑战对教师而言,则是必须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如何加强和改进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思考。课堂以多媒体手段和实物演示为主,配合师生互动的方法。

根据会计学课程的内容,结合应用型操作技能培养的需要,整理制作多媒体授课课件。首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课下温习已学过的,预习本节课要讲的,以提问来督促,以检查所布置的练习来达到效果。然后,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内容,讲解清楚,有文字,有图表,比较生动地将枯燥的会计内容表达出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使会计核算程序的讲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解系统有效,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其次,实物演示以增强感性认识。基础会计学中,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账簿、凭证等是最基本的概念。掌握运用借贷记账法处理经济事项的方法是要达到的主要要求,清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程序环节是基本的能力。为增强感性认识,购买相应的凭证、账簿、报表等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加以演示,以举例和实物讲解概念,直观地增加理解和印象,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手工和计算机模拟以增强动手能力。

为了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编写涉及基础会计部分实习的实例,并尝试在教学中期穿插模拟。让学生模拟期初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模拟会计核算。

参考文献:

[1] 钟红英. 大学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8,(3).

[2] 李刚.谈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6).

[3] 郑福芹. 浅谈怎样发挥多媒体在会计教学中的优势 [j]. 中国科技息. 2008,(8).

[4] 胡伟,罗从敏.会计教学中的网络教学手段探析[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9).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一)美国应用型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

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多由民间机构组织,学术导向的博士研究生选择更重视考核候选者的综合素质和研究水平,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候选者的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会计专业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学习的候选者需要参加托福(TOFEL)和经济管理类研究生入学考试(GMAT),后者由分析性写作评价、数学和语文三部分组成(申请的学校越好,要求的GMAT成绩越高),同时,他们也需要提供本科平均绩点不低于3.0的学习成绩,学校对于拥有不同背景和目的的学生能够申请不同的项目。下面以美国会计专业排名较前的大学为例,分析会计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1.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课程设置

1948年,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开设了全球第一个会计专业硕士项目,并且截至目前,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会计专业硕士在美国新闻、世界报道和公众会计报告的公告中排名第一。该校学生往往需要完成36或42学分以获得职业会计硕士(MasterinProfessionalAccounting简称MPA)学位,学校的课程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技能以及职业目标,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灵活的课程。通过参加案例教学,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反应速度,并且有机会将他们在课上所学应用到实际中,与此同时,如果一个学生的最终目标是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他的MPA的指导老师将修正其学业计划,以便其在完成学业的同时有能力参加该项考试。MPA学位的最低要求是36学分,包括1分会计核心课程以及4学分的会计非核心课程;最高学分要求是42学分,其具体课程如表1和表2所示。

2.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2014USnews专业排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会计专业在美国排名位于第三,其会计硕士包括会计科学硕士(MasterofAccountingScience简称MAS)和会计学科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Ac-countancy简称MSA)两个专业方向。MAS作为为期一年的项目针对伊利诺伊大学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进行选拔,在向学生提供更多会计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也可获得金融、税务、信息系统等进一步的知识。进入MAS课程学习的学生往往集中辅修商务和公共政策、公司治理和国际商务、金融、信息技术和控制或者是税收,MAS的课程安排如表3所示。MSA也是为期一年的项目,其主要是录取没有会计背景的学生,包括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一般是本科读金融,经济,或者工程等其他学科的学生),与MAS项目不同的是,MSA项目主要是为参加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学生提供培训,MSA的学生可能会缺乏高级专业知识,而注册会计师(CPA)课程将覆盖他们这方面的缺漏,因此MSA学生可以参加注册会计师(CPA)的培训课程,获得至少10学分以满足伊利诺伊大学考试委员会对于参加CPA考试的要求。而这些学分和成绩并不计入MSA学位的要求体系。此外对有一些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选修更多的高级课程,例如衍生会计学(DerivativeAccounting)、组织经济学(EconomicsofOrganization)、企业合并(BusinessCombination)、财务报告(FinancialReporting)以及外币折算(For-eignCurrencyTranslation)等课程。MSA的课程安排如表4所示。

3.密歇根州立大学的课程设置

密歇根州立大学开设了会计硕士研究生(MasterinAccounting)和会计学博士研究生(Ph.D.inAccounting)两级学位。会计硕士学位需修满30个学分,一般可在1年之内完成,而博士学习主要面向理论研究,一般需要5—6年完成。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会计硕士研究生项目的课程为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了在会计专业领域继续深入学习的机会,同时,学生还需完成如传播、金融、管理、市场、供应链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学习。此外它也接受非会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申请,但这些学生需额外完成会计专业的辅助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学分并不算在会计硕士项目所要求的学分中。会计硕士学位要求最低达到30学分,而且每门课的绩点不得低于3.0(每门课程的最高绩点为4),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会计硕士学位分为三个专业方向,即税务、信息系统或政府与企业会计,各专业方向的学生需要选择各自专业方向课程的12—15学分,此外还需选择15学分,其中分必须是会计专业以外的课程。

(二)中国MPAcc研究生项目的课程设置

中国MPAcc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英语和管理学联考,其中管理学联考作为对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模仿,包括了高中数学、逻辑和写作。然而不同于美国大学的是中国大学对于本科毕业生的绩点关注较少,这就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不重视对课程的学习,而是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上。在中国,会计专业硕士对于是否拥有会计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都是为期两年的学习过程。通过不同大学间的比较,目前存在的会计专业硕士设置方式有:根据不同职位设置(如东北财经大学设置CFO方向、注册会计师方向);根据不同学科设置(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设置会计方向,财务方向和注册会计师方向)或者是两者的综合,但是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应用型会计硕士的专业方向是根据学科进行设置。下面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院为例对其会计硕士的课程设置进行说明。

1.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型硕士的课程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的会计学位需要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修22学分,选修课至少修12学分,同时还要完成6学分的社会实践,其会计硕士的课程设置如表6和表7所示。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会计硕士课程设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会计硕士学位需要修满40学分,其中必修课至少修20学分,选修课至少修14学分,同样有6

学分的社会实践。

(三)中美课程设置的差异比较

1.培养时间差异

美国的培养时间较短。美国的应用型会计硕士项目对于无论是否具有会计背景的学生来讲大多都是1年的时间,最多持续1年半。中国的培养时间则一般持续2年,其中往往包括6个月的实习时间。

2.培养对象的差异

美国的硕士培养要区分会计与非会计背景的申请者,有时对其可选项目设置不同(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MAS和MSA),同时对于没有会计背景的申请者而言往往需要完成辅修课程,并且相比具有会计背景的学生要选修更多的会计课程。中国的硕士培养在入学时不会对会计与非会计背景加以区分,即不会产生诸如MAS和MSA这两者的分类,但也会要求非会计背景的学生补修一部分会计课程。在这方面笔者认为中国会计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对不同个体的培养,尤其对会计和非会计背景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

3.培养导向的差异

美国的硕士培养注重注册会计师(CPA)考试培训。当学生选择课程时,通常能够接受到CPA考试的培训(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或者应用型硕士项目的顾问会根据学生最终考取CPA的目标对其课程计划进行调整(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会计硕士学位项目的培养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追求十分相关,其职业导向既可以是重视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是咨询公司、政府部门或企业。中国的硕士培养往往并不注重CPA考试的培训。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CPA考试不要求具备硕士学位,因此,中国大学并未为CPA考试设置会计硕士课程。然而,中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由于其考试的权威及公正性,已经被很多用人单位作为衡量其会计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准,因此如今大部分的会计专业学生,即使今后不进入事务所工作,也在参加CPA考试,以期找到其他更好的工作。因此,笔者认为中国大学应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以使其适应考试的要求。

4.培养方向的差异

美国学校通常对会计硕士进一步划分不同方向,具体方向通常包括信息系统、政府和企业会计以及税务等研究方向,学生选择其中之一作为其研究方向,其要求的核心课程作为主攻方向,其他方向的核心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中国大多数会计硕士培养单位是根据学科进行专业方向的划分,而本文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根据未来的职业设置进行划分,对于会计专业硕士的学生而言,首要目标是在特定的行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他们需要明确今后从事什么行业并为之准备更加充足的知识。

5.培养技能的差异

美国课程设置十分注重对调查、分析、判断、决策等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培养,要求一定比例的学分必须是会计专业以外的课程。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更高级的会计专业知识,也向学生教授一个专业会计师所必备的技能,如较强的分析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团队合作时极高的工作效率和领导力)。中国大学往往更重视会计专业知识的覆盖面,但对于会计专业之外的课程学习不做强制要求。笔者认为中国的课程设置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如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并加强他们的批判能力,使其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课程设置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设立目的不同

1.美国大学设置应用型会计硕士的目的

美国会计硕士的设立和发展不仅得益于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得益于经济学的相应发展。同时,商业管理人才的急需也是促进美国会计硕士设立和发展的直接因素之一,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取得学士学位不足以实现会计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获得事业成功所必要的技能,有必要进一步通过研究生的学习来增强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尽管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但是美国大多数州已经通过立法要求学生获得150个学分(150个学分相当于五年的大学学历),才能获得注册会计师考试资格,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本科阶段完成120学分后再多修30学分的课程,即达到专业会计硕士水平的报考者才能够取得参加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资格。因此美国许多学校设置专业会计硕士项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达到根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州会计委员会全国协会共同的《统一会计法案及其实施细则》中针对报考CPA必须修读的150学分的要求。

2.中国大学设置应用型会计硕士的目的

中国最初的会计硕士研究生学位类型为单一型的学术型学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的设置目的是作为博士研究生的前期阶段,主要侧重于基础理论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为将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及以后的学术研究奠定基础。但是从我国硕士研究生从业的去向调查来看,只有少数人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则是走向实务界。因此为了培养适应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2004年我国开始招收应用型会计硕士研究生(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MPAcc),MPAcc最初只是招收具备数年工作经验的人员,从2009年起,教育部对MPAcc的培养开始采取“双轨制”的方式,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而且被允许招收应届本科生,2011年又增加了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aud)。可以说,我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sterofProfessionalAccounting,简称MPAcc)项目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健全和完善国家高层次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的需要。

(二)学生评价体系及就业去向不同

1.美国大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及就业导向

在美国攻读会计硕士学位的学生通常需要每学期绩点达到3.0。那些绩点没有达到3.0的学生将被给予一学期的重修期,通过该学期学习绩点如果达到3.0才可顺利毕业,否则,将无法获得硕士学位。由于在美国会计师事务所寻找的是修满“150学分”的申请者,也就是学生必须完成150学分或取得硕士学位,许多事务所还要求申请者在就职前通过全科或部分注册会计师(CPA)科目的考试,因此大多美国的会计专业硕士不需要完成论文,通常应用型硕士的培养更重视实习和注册会计师(CPA)的考试,同时对于申请应用型硕士课程的学生而言,他们也较多倾向于在事务所工作。

2.中国大学的评价机制及就业导向

在中国,攻读会计硕士学位的学生通常必修课程都有最低成绩要求(比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要求必须在70分以上),如果成绩没达到需要在学制年度内重修直至达到成绩要求。此外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同学术型研究生一样还需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只不过应用型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应该更加接近实际,符合专业硕士的特点,突出知识的运用并关注于解决现实问题,其毕业论文的形式可以选择研究报告或案例分析等。不同于美国,中国的CPA考试只要具备大专以上学位即可报考,不要求具备硕士学位或等同于硕士的学分要求,因此,中国硕士培养单位并未为CPA考试设置会计硕士课程,会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生也很少选择会计师事务所。例如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毕业去向数据显示,70%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10%的毕业生签署了中外合资企业,9.29%的毕业生就业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7.14%的学生工作于政府单位,3.75%的学生与私企签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会计硕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显示,57.14%的毕业生就业于国有公司和国有控股公司,14.29%的毕业生就业于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14.29%的学生工作于外企,14.29%的学生与私企签约。由此可见中国会计专业毕业的硕士生较少将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首选工作单位。

三、研究结论

美国的应用型硕士是职业导向,其首要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行业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因此非常注重考虑学生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并为之准备更加充足的知识,其课程设置除了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十分注重对调查、分析、判断、决策等方法和技能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出的学生属于应用型的高级会计人才。中国的应用型硕士由于发展历史较短,仅有10年的历史,很多课程设置还是基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科体系,未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去向,理论性相对较强而实用性较弱,课程比较重视会计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但是缺乏对学生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等的技能培养,因此很难达到建设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人才队伍的目标,在这方面有必要借鉴美国应用型会计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从提高职业导向方面进行改进,以符合国家设立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目的。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原理 教学改革 沙盘 启发式教学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原理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学生、老师甚至会计教育届的忽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很不乐观,急需我们去提高和改善。

一、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态度的问题:无用论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多都认为会计就是企业里做账的,学会计就是学做账,既然自己的专业和志向不在于此,学来也无用,因此普遍对这门课程不重视,认为只要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就行,没必要好好学懂、学通,用这样的心态去学习该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想而知了。

(二)课程性质方面的问题:严谨性、枯燥性再次削减学生的学习热情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主要阐述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会计核算程序等,内容具有较强的严谨性。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无论是在理论内容还是案例的应用性讲解上,都显得相对具体而缺乏生动性和灵活性,使学生有较强的枯燥感,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老师教学的问题:不分对象,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大锅似教学

从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的老师一般都是来自会计专业教研室,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方法,而忽视了非会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导致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这进一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也违背了非会计专业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

(四)会计教育界忽视的问题:极少关注和研究,缺乏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教材

本人在学校电子图书馆里用模糊搜索的方式输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这两个关键词,只搜索到寥寥数篇的论文,且内容重复性更高,而如果只输入会计学原理,论文则数不胜数。另外市面上的《会计学原理》或者《基础会计》教材种类虽多,但是即便是注明非会计专业适用的教材,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所用的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二、改革的措施与办法

(一)帮助学生科学理解课程设置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学科设置的有关精神,会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通才”和“专才”两种,“通才”是指能够适应专业化工作的要求,具备适应环境能力及应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专才”是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且能实践操作的专门人才。显而易见,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就是为了培养通晓会计但偏向其主专业的“通才”。消除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会计无用的心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肯定会提高很多。

(二)尽可能让教学方法多样化,让枯燥的课堂变的生动、有趣

1.将沙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比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我是这么讲授的:在沙盘赊销按订单交货的这个环节:学生交给我产品,我付给他们代表现金的币,但是要求他们放进应收账款的池子里,而不是现金的池子里。我会适时问学生:“销售实现了但现金没有增加,如果你是老板,你觉得你是否增加了收入?”肯定有同学回答是,也有同学回答否。如果你认为即使现金没有收到,只要销售完成你就会确认收入的这种做法就是权责发生制,反之,就是收付实现制。

2.巧用网络资源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原始凭证”时,考虑到教材内容比较单调、抽象,就事先要求学生完成下面作业:(1)查阅网上种类繁多的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观认识);(2)对所查阅的原始凭证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明确原始凭证应具备的几大要素(设计意图:练习审核原始凭证);(4)学习如何填制原始凭证(设计意图:学会填制原始凭证)。

3.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讲原始凭证的作用这个知识点时,不要平铺直叙告诉学生作用有哪些,而是用提问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如可以问学生,采购人员采购材料,需要用什么来证明他没有以次充好、以少充多,中饱私囊?材料入库后,仓管人员该如何证明自己没有监守自盗?学生通过思考,自然很容易理解涉及到的支票、发票、入库单等原始凭证的作用。

(三)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应该过分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专业特点的联系。比如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应该涵盖票据的填写和审核、出差人员差旅费报销、应收账款的确定、纳税的基本知识等;而针对工程管理专业,重点介绍建筑业企业会计的特点及工程成本的项目核算。这样将会计知识与学生本专业进行联系,既增加了学生对会计课程的亲切感,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四)会计教育界要引起重视,针对非专业特点编著合适的教材

坚持有用性,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的教材应该定位于如何分析和使用会计信息;坚持形象性,强调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原理应以企业实际案例为主导构建教材内容,尽量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甚至是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会计知识,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形象、感性的感受到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魅力。

总之,我们应该针对非会计专业自身的专业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尽可能让会计学原理这门课程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垫脚石,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调味品。

参考文献

[1]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财会月刊,2011,21.

[2]蔡香梅.提高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途径.会计之友,2010,10.

[3]祝利芳.将沙盘引入财务会计教学的探讨.企业导报,201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会计学原理》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大学会计专业论文范文第10篇

我国会计专业期刊发端于20世纪初期,从1915年由上海银行创办的《中国银行会计通讯》至今,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其间经过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为服务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建设以及推动会计学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阶段,是20世纪30―40年代的会计专业期刊创办期。这一阶段先后出现了一批兼顾专业知识传播与理论探讨相结合的综合性期刊,其中尤以潘序伦先生创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办的《会计季刊》(1931年创刊)、徐永祚先生创办的昌明会计师事务所主办的《会计杂志》(1933年创刊)和奚玉书先生创办的公信会计师事务所主办的《公信会计月刊》(1939年创刊)三大期刊为代表,不仅对当时传播先进的会计知识与会计理念起到了肇始作用,而且也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我国会计学界围绕着中式簿记废、改之争中表达不同学派学术观点的重要平台。

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新型会计专业期刊建设时期。这一阶段出现了一批以传播会计实务知识和技能为主的专业期刊,其中尤以财政部于1951年创办的《新会计》、1952年创办的《工业会计》、1959年改刊的《企业会计》和1964年出版的《会计》为代表,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面学习先进国家的会计经验,加快我国会计制度体系建设起到了直接的推进作用。

第三阶段,是时期的会计专业期刊空白时期。“”开始后不久,由于混乱的政治秩序与经济秩序,当时惟一的一种全国财会专业期刊《会计》停刊,致使我国的会计专业期进入十多年的空白期。

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的会计专业期刊快速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建设总方针的全面实施,迎来了会计工作的春天。1980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正式成立后,我国的会计科研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的轨道,会计专业期刊也从百花齐放逐步过渡到专业化分工阶段。随着1979年1月和4月《财务与会计》和《财会通讯》杂志的相继创办,以及1980年3月《会计研究》创刊,中央行业主管部门、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与各级会计事务管理部门纷纷创办会计专业期刊并注重在不同的专业领域里竞相发展,于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会计专业期刊杂志市场上。呈现出既有全国性的学术性、综合性的会计杂志,也有按行业分类的会计杂志,还有按地区命名的会计专业杂志等。据20世纪90年代末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全国会计专业期刊数量达到了165种,如果再考虑各大学学报与其它与经济相关的专业类杂志也时常刊载会计科学论文这一因素,则会计科学研究成果的披露范围就更为广泛。在十几的发展过程中,各期刊不仅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会计专业信息的传播领域分工,且逐步形成了纯学术性杂志与综合性杂志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中尤以《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以及《财会通讯》等杂志为代表。会计专业期刊群的崛起,不仅使其在全国性的专业杂志方阵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也为我国全面普及会计专业知识、宣传会计改革思想以及促进会计科学的发展与完善方面,提供了广阔且通畅的专业信息传播途径。

第五阶段,是21世纪初期开始的会计专业期刊在调整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时期。2003年底,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对全国报刊进行整顿的要求,我国一大批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会计专业期刊如《上海会计》等相继停办,致使所存会计专业期刊的版面资源即变得相对紧缺。与此同时,这一时期我国高层次会计专业教育得到加速发展,因会计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我国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惯例协调及至趋同步伐的加快,导致对会计专业期刊的载文范围、层次与深度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也为尚存的会计专业期刊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对人们现实生活方式的冲击,调整布局后的我国会计专业期刊方阵,在这一时期即出现了四个新的发展态势:其一,是部分发展实力强劲的期刊开始扩版与扩刊,即或者增加每期期刊容量的版面,或者是按照学术版与综合版等分解为不同的刊载重点(如《财会通讯》等),或者是由单一月刊变成半月刊或者旬刊,或者是按照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领域分解不同的专辑(如《财务与会计》)。其二,是部分主流期刊开始借助于现代网络传播速度快速高效的优势,注重与这一新兴媒体有机结合,使其所刊载的会计专业学术信息呈现出立体传播的趋势,如《财会通讯》与“东方会计网”的联合等。其三,是部分高校开始创办了部分以书代刊型的纯专业学术期刊,如清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主办的《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北京大学等主办的《中国会计评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会计论坛》,以及中山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主办的《中国会计学刊》(China Journal ofAccountingResearch)等。其四,是新办或者是重组了部分在版式设计与发行模式等方面均参照西方期刊模式运作的会计专业期刊,如《新理财》等。经过这一时期全面调整与重组后,目前我国的会计专业期刊已经构成了一个可兼顾学术思想传播与专业知识普及双重功能,在专业领域上有适当分工,能够全面适当我国现阶段会计事业发展与会计理论创新需要的立体化、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传播载体,这也为“十一五”期间乃至于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会计理论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专业期刊应当具有信息和知识传播、理论创新、学术研究、宣传教育、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社会功能。但由于其所具有文化产品和文化商品的双重特征,因而必须深化对其知识属性和学术属性的认识,应当恪守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忠实履行会计文化传播的职责。所以,在我国会计专业期刊方阵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现代经济社会传播具有专业特征信息的一种重要的平面载体,不论其发展目标如何设定,不论其办刊宗旨如何界定,不论其读者对像如何定位,不论其作者群体如何组织,不论其编辑团队如何运作,有一个绝对不可忽略且会最终影响专业期刊生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那就是会计专业期刊的学术责任。笔者

认为,现阶段会计专业期刊的学术责任,主要体现于以下方面:

第一,是专业知识的普及责任。现代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其发展必然受到一定时期会计环境变化的影响。与此同时,会计专业的技术性,又决定了其在方法、技术、规则与规范方面必须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地创新。因此,会计专业期刊的首要责任,就是要紧扣会计发展的时代脉搏,注重及时有效地采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向他的读者群传递最权威、最专业、最具指导性的会计发展与改革信息,其在一定时期所刊发的材料,应当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应当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虽然伴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到来,已使人类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不再过多地受到时空的制约,我国传统媒体的网络版已经由最初的“拷贝阶段”(即将文本期刊内容简单地“搬”上网的单向传播),经过“互动阶段”(即通过时效性的内容、编读互动、读者间互动,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网络版成为平面期刊的一种延伸),开始向“服务阶段”(即将读者、广告客户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整合内容、跨媒体的一体化服务,成为更具竞争的“超媒体”)过渡。但从目前的情况看,以文本载体为主要形式的会计专业期刊,还是网络专业信息形成的最基本信息源。可见,会计专业期刊的会计专业知识普及责任是第一位的。

第二,是学术思想的传播责任。会计专业期的这一责任主要体现于:

首先,是快速地传递前沿的学术思想和先进的研究方法。会计专业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学术载体,实际上也是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学术信息超市。研究者既可以从中获得自己所需要和感兴趣的学术信息,也可以在此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更可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技术,还可以通过信息反馈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因此,会计专业期刊对一定时期学术研究重心和会计研究方法的引导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其次,是有效地引导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会计学专业期刊所发表的论文,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会计科学理论研究领域里最集中的成果,在不同时期所刊载论文中涉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形式以及研究论文的结构,对会计科学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在当前的条件下,会计专业期刊特别是核心专业期刊是高校老师和学生收集研究资源的重要渠道,也是其掌握最新研究动态的主要窗口。大多数读者均倾向于认为,专业期刊中论文所涉及的问题可能就是现行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这种思维的无形导向下,专业期刊的载文就会影响着读者研究方向选择和研究方法运用。近十年来,我国会计问题的研究受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影响比较大,新的研究问题和新的研究方法要想在学术界产生影响,最起码就得获得专业期刊的肯定特别得到是一些核心期刊的肯定,否则很难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会计专业期刊的这种客观引导作用越大,也就意味着其承担的学术责任越大。

最后,是强力推动会计理论的学术创新。创新是一个永久的话题,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推动力,会计理念研究概莫能外。会计研究的创新也离不开专业期刊的配合,会计学人开拓一个新领域、提出一种新理论、使用一种新方法和对某一问题一个新视角的解读都会有从提出、推广到被学术界认同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专业期刊的传播与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可以量化会计期刊在学术创新上的作用,相信其结果与责任是可以划上等号的,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责任还要大于其作用。正缘于此,会计专业期刊作为传递专业学术信息的一个平台,是引导会计研究方向、激发研究热情和推定学术创新的载体,所刊载的论文就应该透出学术性、原创性、时代性和适用性的特征,否则就很难发挥出其应用的作用、体现应用的价值。长此以往,期刊就很难在专业期刊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惨遭淘汰则在所难免。

第三,是学术新人的培育责任。现代会计理论要发展,会计科学学术薪火要承接,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会计学人的不懈努力,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不断地发现与培养学术新人,也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激发其学术研究热情,使其最终成为有志于献身会计理论研究事业的有生力量。会计专业学术“新人”的培养,离不开会计专业期刊这一学术信息披露载体的参与,因此也即成为其一项重要的责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价值是需要通过社会肯定来实现的。而对于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来说,其付出了心血的学术成果的,即是社会肯定的一种结果。现阶段学术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就是在得到期刊编辑的肯定后得以付梓,这既是对作者致力于研究过程的一种肯定,也是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一种自我收获,对其必然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激励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刚接触学术研究且拟致力于会计理论研究的“新人”来说,一篇专业论文的发表,对激发其学术热情是很难用金钱或者物质来衡量的。所以,会计专业期刊在编审稿件时,应当采用规范的审稿机制,不能因名而取文,特别应当注意一些新生的学术群体,需要有一些特别是措施来保证新人在期刊上露面,应当多给其一些学术关怀,这既可为繁荣会计学术以实际的支持,也是会计理论研究得以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尽管从一定程度上讲,关注新生力量并非会计专业期刊的直接责任,但使得会计学术得以繁荣和发展却是专业期刊份内应该做的一件事。

第四,是学术规范的推广责任。在目前的学术环境下,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的研究成果,一般均以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基本形式表达。但由于信息传播渠道日益拓宽,信息传播形式日益简便,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故各种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是否符合学术规范,不仅将影响到理论研究成果的发散程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本学科的地位以及其他学科对本学科研究成果的认同程度。因此,一门学科是否具有比较完整的学术研究规范并得到较好地推广与运用,是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下进行会计科学研究,不仅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程序,更需要将研究成果按照规范的学术要求予以表达,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学术成果的社会影响,才可促使会计科学的学科地位不断提升。

为了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遵循工作,2004年8月教育部正式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如何注重研究方法并讲究学术规范问题提出了新要求。会计科学作为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包括研究过程的学术规范、研究成果表达的学术规范、研究成果运用的学术规范和研究成果评价的学术规范四个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术规范问题不仅是一个知识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更重要的则是一个学术意识问题、一个学人的学术自律问题,以及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在我国当前的学术环境下,要推动我国会计科学研究学

术规范的建设工作,会计专业期刊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因此,就应当在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制定出适合自身刊物特色的载文组稿与编排的基本规范,使所载论文在标题、论文摘要、关键词、引论、正文层级、结语、注释、参考文献、图、表和公式等基本学术元素方面既符合国家标准,又具有自身的特色,还便于对外国际交流。这样更为直接的效果,是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学术层次。

第五,是学术道德的维护责任。会计专业期刊作为专业学术信息传递的一个重要载体,肩负着维护学术道德的双重责任:一方面,必须尊重和维护作者的著作权;另一方面,也应为所在领域的学术发展和创新提供一个平台。由于作者与编者的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客观存在,这即给会计专业期刊如何维护学术道德提出了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会计学专业期刊的编辑与发表机制中,同行专家的控制结构功能较弱,而编辑则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辛劳,这种状况应当尽快地得到改变。当前我国学术界的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会计学术界也不例外。这些行为一部分是秘密的,一些则是公开的,为什么还能够持续上演,主要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因此,不但要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以督导学术刊物建立良好的用稿规范制度,而且更应该建立起广泛性的群众性的监督机制,将学术同行的互相监督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建立起来,鼓励在维护会计学术道德理念下的学术作弊行为揭发与学术打假,鼓励学术中立和利益中立基础上的舆论监督。会计专业期刊在履行维护学术道德责任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大对学术规范遵循情况的批评与监督,应当把学术规范遵循情况乃至失范现象的批评纳入其载文的范围之中,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发表“读者来信”,揭露和批评自身刊物中的学术失范现象,也可开辟专门的学术规范研讨栏目,以便给无意性的学术失范者一定的警示,使故意性的学术失范者付出一定的代价,让学术失范严重者能受到制度性的学术惩罚。

上一篇:财务会计论文论文范文 下一篇:会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