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5 01:38:08

大二个人总结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大学第二年已经结束,我必须总结在这一年的得与失,才能展望以后在校这几年该怎么发展,才能看清未来的路怎么走。

在学习方面,首先是端正了学习态度。从最初刚刚进入大学只想放松在重压解放下到现在只想通过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的理念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学习过程中一直以“独立思考”为座右铭,从中锻炼到自己的耐心与解决问题的决心,让自己的心智有了质的飞跃。自己在专业知识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我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的很多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共同完成各个项目。这个学期也值得一提就是参加了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程序员考试,顺利通过此次重要的考试,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给了很大自信,让自己更大程度上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此次考试前前后后,我纵览了很多计算机的参考书,我一直相信这么一句话“机会是留给了有准备人的”所以大学四年就是我们走出社会前最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得必须好好准备,用专业知识武装强化自己在这人才济济之中脱颖而出。就知程序员考试通过那一刻开始,我就有更远的目标与更大的决心——参加软件设计师认证考试,这是自己更加专业化的一次考试,所以在未来大三第一个学期必须继续奋斗努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一直注重英语方面的学习,但是自己英语基础不是很扎实。但这个不重要,四级成绩也证实了我是有能力也有信心在下一次考试一定通过,从大一到现在参加三次英语考试,成绩一直保持在400以上与合格分数线仅仅是几分之差。我相信在这几次失败中我总结出自己在那个方面的缺陷,例如听力方面分数明显偏低,今后要强化这个模块的训练。

在这一年我还学习自己专业之外的技能并且获得许可证—驾驶证利用周末或者空余时间。在这一年一直想追求人格魅力齐全的人,所以常常阅读一些名著来开阔自己的视野,崇拜具有思想独立的人—韩寒。为着自己的梦想一直追逐,这是我这一年感悟最深刻的。自己的一片天空要自己一个人支撑起来,做一个有思想独立的思考者。

参加社会实践也是这个学年的一个可圈可点的一段时光,参加了雷州龙门二中的助教活动,我积极配合学校分配我的工作,我运用我的专业知识帮助学校解决电脑方面的一些知识还为中学生浅谈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让他们对未来有个美好的憧憬。此次社会实践,感觉自己被社会需要着,自己顿时自豪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虽然在校期间也做过一些兼职,但这次完全不一样,因为我全心投入到学校工作里面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完美的人,优点缺点并存着。我希望在未来的时间里更好地利好时间,提高学习效力。这是一次总结也是一次展望。大二已经过去,收成与失落早已尘埃落定,把握最有期待的大三才是当前最重要的。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出自: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写作 介词“对” 偏误分析

中图分类号:H915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n Misuse of Foreign Students on Preposition "Dui" in Writing

ZHU Shengnan[1], ZHAO Wei[2]

([1] Tianjin Hexi District Employee University, Tianjin 300202;

[2] Tianjin Tonglou Middle School, Tianjin 300074)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al writing materials of writing clas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misuse of Foreign Students on preposition "Dui". Then, it gives some advices on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foreign students' writing.

Key words writing; preposition "Dui"; analysis on misuse

0 引言

“对”是汉语中最常用的介词之一,也是学汉语的外国学生用的最多的汉语介词之一。本文将以语料为研究对象,在已有文献基础上研究留学生写作中介词“对”的整体偏误情况并作分析。

1 留学生写作中有关介词“对”的偏误调查和分析

本文采用语料为北京师范大学401、402(高级)学生包括三个题目《自我介绍》、《我的大学生活》、《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的100篇作文,总数约为50,000字。在这100篇作文中,共得到使用介词“对”的句子115个,其中包括偏误句38个,错误率为33%。笔者将语料中偏误句偏误类型分为五类,具体见表1:

表1 介词“对”的偏误类型及百分比

1.1 “遗漏偏误”举例分析

例 我很失望我自己……

例 北京的留学生活让我引起了外国的好奇。

例 还有,我喜欢学新的东西,喜欢学多方面的知识或技术,多方面都有兴趣,虽然学的不太深

例 音乐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安定剂。

例 、例 、例 中的“对”起的是“介引对待对象”的作用,借助具体语境中的典型病句,引导学生发现,与之搭配的形容词的语义特点,一般是表示人的性情、脾气或品行的。例 则是另一种错误,是介词短语“对…来说/而言”中介词“对”的遗漏。针对这种偏误,教师在讲解中应该注意介词短语的整体呈现,使“对…来说/而言”在学生脑海中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致丢失前项或后项。

1.2 “误加偏误”举例分析

例 我还没有完成我的任务,可是特别感谢对学校的老师、同学和家人。

例 还有对我适合这工作是对我的性格适合,而且…,所以我觉得这种工作对我合适。

例 但是过了一两年,交了中国朋友后,对我的大学生活有一点改变了。

例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跟朋友们一起去北京近郊玩的事情。

例 、例 中的动词“感谢”和“适合”都是可以直接加宾语的动词却误加了介词“对”引介宾语。值得提起注意的是,例 的错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例讲解“对”的用法,预防偏误。例 、例 则是在短语成分齐全时误加介词“对”来引介涉及的对象。

1.3 “误用偏误”举例分析

例 对这个方面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会说四种语言,韩、汉、英、日。(vs.在)

例 北京师范大学位于北三环内,附近有北太平庄,所以对交通方面上可以说很方便。(vs.在…方面上)

例 北京人跟外国人很有礼貌,他们是很好的人。

例 不是对他的记忆不好,不喜欢他那种类型的人,而是…(vs.关于)

例 他对于我有一个要求,就是到了韩国好好照顾她。(vs.对于)

例 、例 中学生想要表达在某一领域或方面,应该用“在”来表示范围,而不是用“对”来表示牵涉的方面。例 中“有礼貌”是表示态度的双价形容词,应该用“对”而不是“跟”引介对象。

1.4 “对…来说/而言”的偏误分析

例 总而言之,这四年的大学生活对我很难忘的事。

例 当时,我所听的、看的、做的这一切对我既新鲜又有趣。

例 宿舍环境不错,一人一间,对学生来说,不错的条件。

“对…来说/而言”是一个留学生常用的短语结构,在语料中频频出现,在本文语料的115个例句中,涉及这一句型的句子共有49句,占了介词“对”整体使用情况的42.6%,其中,41句为正确的句子,8句是错误的,这说明留学生对这一结构的掌握还是比较扎实的。

表示从某人、某事的角度看,汉语一般用介词“对”和和尚未完全虚化的“来说”来表示,这一结构必须整体出现,否则结构不成立。在出现的错误中,多数错误如例 例 ,表现为遗漏“对…来说/而言”的后项。例 在某种程度上它相当于一个插入语,不充当其他成分,因此当使用“对…来说/而言”这一结构时,句子的成分必须全备。

1.5 “杂糅偏误”的偏误分析

例 我的大学生活、中国留学生活对我给第二个人生。

例 人们在生活中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其中有对自己帮助的好人还有对自己没益的人。

例 我看那次的前辈们的演出对乐器更有兴趣。

例 大二的时候,我已经感到了我对我的专业没有感兴趣。

例 是在“对+NP”后的动词缺失,例 缺少成分“使我”,例 则是“没有兴趣”和“不感兴趣”的搭配问题。

2 教学建议

2.1 梯层教学,按照难易程度分阶段教授,打好基础

受不同年级留学生水平所限,介词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在学习“对”的用法时,应着重把当课出现的用法讲清楚,而不宜补充本课没有涉及到的其他用法,避免讲解不当或过度讲解。

2.2 中高级阶段注重对比,归纳、总结最易与“对”混淆的同义介词的不同用法

在汉语学习的中高级阶段,对于近义介词的辨析不仅需要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做到耐心与细致,更需要做到归纳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3 预测学生偏误,通过课堂教学预防偏误出现

教师可以在课前研读有关资料,对学生容易出现的偏误类型有所了解,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普遍性偏误,在课堂上将常见偏误句式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在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 周颖.汉语常用介词“给”“跟”“对”“向”“为”的研究及其教学.硕士学位论文.新疆大学,2009.

[2] 郭敏.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介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6.

[3] 陈芳.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介词习得特点及偏误研究――以泰国皇太后大学学生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07.

[4] 白荃,岑玉珍.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使用汉语介词“对”的偏误分析.语言文字应用,2007(5).

[5] 林柱.日本留学生使用介词“对”的有关偏误分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4).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一、活动背景:

在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认识的第二年。在大一期间,集体出游的活动不多,在大二期间,我们旨在通过组织此次秋游活动,让同学们互相增进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活动目的:

1、创造一个给分居在各个宿舍的同学们相互了解的空间,增强班级凝聚力。

2、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接近大自然的机会,让同学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放松自己,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三、活动时间:xx年x月x日-x日

四、组织单位:xx汉语言文学1班班委

五、参与人员:方xx老师、38名同学(暂定)

六、活动简介:我们将在x月x日下午6点左右从学校坐包车出发;晚上在度假别墅度过;x日5:00可组织一些有意愿的同学去看日出,其余同学可在6点之前到达鼎湖,上午在鼎湖分组进行游览;午饭后在码头搭船去砚洲岛,下午返程回学校。

学校(11月x日下午)度假别墅(11月x日晚上)鼎湖山游览(11月x日早上)码头(11月x日午饭后)砚洲岛()返程

项目:

1、度假别墅

2、鼎湖山游览

3、砚洲岛

七、活动各项目具体流程

项目:度假别墅

时间:11月x日晚上

地点:度假别墅

具体流程:

1、没有洗澡的同学,可在那边洗澡。

2、打火锅

3、饭后娱乐:

a.益智类活动:扑克牌、uno、三国杀、积木、大富翁

b.运动型游戏:跳舞毯

c.娱乐:唱k、看电影

注意事项:

1、打火锅时,要注意用电安全;保持空气流通;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把肉类灼熟,以防身体不适,产生呕吐、腹泻、头痛及高烧;提醒同学们不要吃太烫的食物,因为太烫的食物会损伤黏膜,导致急性食道炎和急性胃炎;也要注意同学们各自的不同饮食习惯,尽量照顾大多数人。

2、饭后娱乐时可让同学们选择各自感兴趣的项目,若有同学想早点休息,应请其余同学在娱乐时小声点。在让同学们玩的开心的同学,也应提醒同学们注意好休息。

项目:鼎湖山旅游

时间:11月x日上午

地点:鼎湖山

具体流程:届时我们将会让同学们在以下两个方案中选择自己较感兴趣的进行游览。

方案一:

线路特色:在无细菌区域、呼吸高深度的空气负离子和植物精气,强身健体,调养祛病。

路线安排:避暑山庄天溪共渡爱河飞水潭听瀑亭双虹飞堑新鼎湖

方案二:

线路特色:青山绿水,溪流瀑布,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掠奇探险,强身健体;丰富的植物及其生态景观,鼎湖山森林植被外貌及垂直分布特征。

路线安排:新鼎湖宝鼎仙岛天瀑青龙潭天鹅潭连天栈道鼎湖广场

注意事项:

1、把同学们分成两组的同时,也要选出两个组的负责人。负责人最好是班委,负责人要负责好组员的安全,在指定时间到达集合地点。

2、登山前请同学们先检查身体,如有感冒发烧症状者应特别加以留意,以免发生意外。

3、提醒同学们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领,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4、下山不要走得太快,更不能奔跑,这样会使膝盖和腿部肌肉感受过重的张力,而使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

5、生活委员携带急救药品,如云南白药、止血绷带等,以便在发生摔伤、碰伤、扭伤时派上用场。

项目:砚洲岛

时间:11月x日下午

地点:砚洲岛

具体流程:岛上游览,包括游览田园风光、包公祠、陈家祠等古建筑、古村落。

注意事项:

1、上船后,提醒同学们牢记救生衣、救生船的所在位置及使用方法,以便一旦发生情况,能尽快使用。

2、若船在航行中遇到大的风浪,会出现颠簸,这时安慰同学们不必惊慌,要听从乘务人员指挥,不要乱跑乱闯、大声喧哗,以免引起全船人员的混乱,使船体失去平衡,造成不可预料的严重后果。

3、上、下船时,一定要等船靠稳,待工作人员安置好上下船的跳板后再行动。上船后要听从管理人员的安排,并根据指示牌寻找自己的坐位。不拥挤,不随意攀爬船杆,不跨越船档,以免发生意外落水事故。

4、若有同学是晕船的,建议他们在乘船前不要吃得太饱,也不完全空腹,应适量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座位要选择颠簸比较轻的位置,如在船上应坐中部;不要观看窗外快速移动的树木和电杆等物;生活委员适时提供晕船药。

八、活动前期准备

1、和旅行社沟通好,确定好一切细节,并在前一天再次和旅行社确定。

2、班委开会讨论具体事项,随后向同学们解释活动各个环节。

3、准备好一次性筷子和碗、汤勺等餐具。

4、依据同学们的爱好在11月6日采购好各种食材并购买麻油、味精、酱油、醋等调料品。

5、购买药品:云南白药、止血贴和绷带、风油精、花露水、晕车药和胶带等。

6、关注天气预报,带好雨伞和外套,以防下雨或天气转冷。

九、经费预算(略)

2016年班级出游活动策划书【二】

一、 活动主题:班级集体外出旅游活动

二、 活动背景、活动目的:

1. 活动背景: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电脑了,在大一的时候还可以经常出去活动一下,可是现在的我们几乎没有同学去活动,整天就知道待在宿舍电脑旁边,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思想境界是高了,在网络上学到的东西真的有不少,可是我们的身体素质和集体意识呢?电脑紫外线是最摧残人的身体的了,我们不能这样下去!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大学的生活越来越紧张了。就像刚入大学时候每个人心中想象的那样,我们都选择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选择了奋斗的不标,然后坦然地一步踏进,坚定地一步步前行。未来的路,我们还要肩并肩,一起走。

2. 活动目的:增加班级凝聚力、亲和力、战斗力,同时,本活动也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大家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并开拓大家的视野,使大家的身心得到陶冶,为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平台,促使我们09计测2班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更具有凝聚力的团结的大家庭。

三、 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第10周星期天)

四、 活动地点:南沙天后宫、海滩

五、 活动目的体验生活,增强体质,促进友谊,提高团结意识

六、 策划、组织廖xx、各班委和班级建设积极同学

七、 参与人员:xx计测2班全班同学

八、 组织方式:

全班同学分组管理,各组再设一组长带队负责。以组为单位开展游戏,并注意安全问题!班委主要负责人和各小组长,必须保持手机开机畅通,保持联系。

上午:第一项:海滩游玩活动

下午:第二项:南沙天后宫自由活动

九、 具体活动安排:

全班分成三组,每小组约十二个人(可按照策划的分组),过程中插入各种小游戏和小竞赛项目,按组积分,最后得分最高的一组将得到奖励。除积分外,期间在游戏中的获胜者也给予小奖品,以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下面是具体的活动流程:

1、大家可以提前了解南沙天后宫的相关情况,特别是各组长,一定要对乘车路线、相关地理信息有所了解哦。

2、集合出发的时间定在早上7:30。请同学们在7点20分开始前往一号饭堂旁的保安亭集合(建议把自行车停放在东八或一饭那)。早点过去海滩活动会好玩些,也可以避免到时太阳的暴晒。

3、各组长,按组组织带领同学们安全有序的前往目的地,到达目的地的时间大约为早上8点半。到达后请勿乱走,等大队到齐拍照留念,再开始节目。

4、到达目的地,要恰时电话联系。

5、拍照后大约9点,第一项:海滩游玩活动正式开始。不分小组,全体同学一同happy

6、期间也可私下小活动啦,集体玩游戏,共同亲身体验生活。同学可以活埋一下人啦,也可组队进行沙地足球小比赛,和其他体育小活动

8、视当时的气氛而定,期间也可以自由观光等等安排~(切记安全)

10、大约16点,全体在预定的地点集合,收拾好物资,准备返校。集体回校,活动结束。

十、 经费预算:

1、门票:10*33=330元

2.、布带:40根,足球一个,

3、食物:自带

4、零食类,集体准备部分

十一、 个人附带

1. Money、零钱

2. 午餐干粮、水、零食

3. 相机、手机

4. 拖鞋、衣服(可带)

5. 防晒物品(女生)

6. 组长配带一份组员通讯录

十二、 注意事项、可行性分析:

活动期间的人财安全。毕竟是户外运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些贵重物品则要留心照管。

海边游玩的时候,切记安全!

2016年班级出游活动策划书【三】

一、活动主题:领略自然风光,凝聚班级力量

二、活动时间:20XX年x月x日(星期日)『时间暂定

三、活动人员:全班同学

四、活动策划人:汪xx、蒋x

五、活动地点:龟山风景区,月湖等

六、活动目的:阳春三月,春意盎然,大自然正慢慢地在和煦的春风的吹拂下苏醒,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为增强班级凝聚力,体现团结友爱的班级精神,让班级在新学期中体现新的活力,以积极向上的面貌迎接新学期,我们班将开展龟山风景区一日游,在走进大自然自然美好风光的同时,放松心情。

七、活动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为保障同学们的利益与安全,实行自愿报名原则。

2、了解旅游路线与行程、价格,就相关的各类事项达成共识。

3、召开班会。为同学讲解春游当天的行程,让同学们对行程有大致的了解。同时提醒同学们出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例如不要私自离队独立行动,注意人身财产安全等。

4、完成活动当天工作人员的安排,维持春游当天的秩序。

5、与风景区的工作人员商议好出游价格后,出游经费来源为自费,由生活委员徐佩统一收龋

6、生活委员徐佩应当提前了解有晕车症的同学,并做好相应的措施准备。

7、由文娱委员张维维构思行车过程中车上娱乐活动安排,如猜谜游戏、歌曲大PK等,及时调节气氛,避免车上冷场现象。同时准备出游过程的摄影工具,尽量准备多几台相机。

8、注意各项工作负责人需及时跟本活动负责人汇报各项工作的进程。

9、把班上的人分为两组,第一组有蒋达同学负责,第二组由班委负责。

10、坐596的时候分为两组,蒋达第一组同学先走,其第二组随后。

(二)活动当天事宜

1、活动时间:x月x日早上8:00到指定地点(江大文理门口)集中,点名确定人员,分别乘车去596终点站,注意确保各人员安全。

2、活动内容:

(1)、在前往景点的途中,让同学们在车上交流分享曾经出游的经历,趣事;玩小游戏。同时再次提醒同学们游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2)、抵达后,分为两小组分别进行观赏,上午十二点在龟山电视塔集合点名;

(3)、各位同学午餐,水自备:

(4)、下午一点在月湖游玩,可以进行放风筝,照相等活动

(5)、计划14:00点回到学校。

3、后期工作

(1)清点各自带的物品,确定人数;

(2)了解同学们对本次春游的满意程度;

(3)用本次活动的照片和同学们的感想传到群空间,大家共享其资源。

4、注意事项

(1)出发前由宣传委员龙舒畅同学做好有关出游安全方面的宣传,提醒同学们不要私自离队,要集体行动。

(2)行为举止大方得体,不在风景区里大声喧哗,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破坏环境。

(3)在游玩过程中,注意看护好自己所携带的物品,避免丢失或者损坏。

(4)提醒同学们出发前手机充足电,出游全程保持手机处于开机状态,方便联系。

(5)出行时由生活委员徐佩准备应急药品,如清凉油、风油精、晕车丸等等,以处理突发状况。

(6)期间出现任何突况时,要及时上报负责人,负责人及时处理好应变工作。

(7)期间大家要注意自身财产安全和人生安全,如出现困难请及时与班委联系

(8)班委要随时关注同学的安全,随时向班长传达各位同学的状况

(9)在湖边,请各位同学注意不要嬉戏打闹,出现安全事故由其自己负责。

(三)后期反馈工作

1、召开总结会议,同学们交流春游感受;

2、负责人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工作进行总结。

八、备注:

1、如果x月x日出现恶劣天气,不能如期正常出行,则活动时间改期

2、如果出发前出现有同学因身体不适不能参加,对该同学进行合理安排,让其留校休息。若发生在游玩过程中,则应当就近联系班委,并及时联系医生,事先由组织委员汪俊杰了解龟山风景区的紧急电话。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终确立和发展史上,有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和两个比较好的历史发展时期。

第一个重要会议是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此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会议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这是中国人民流血牺牲,为民主奋斗,历数十年之久取得的伟大成果,也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标志着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开端,为建国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开拓了一条光辉的道路。

共同纲领虽然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但由于实行普选的条件还不具备,采取了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过渡办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种组织形式与人民代表大会相比,其不同点在于:它出席会议的代表是由各界人民协商产生的,其中一部分是由政府邀请的;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还不是政权机关,只有在它代行了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时才成为过渡性的权力机关。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形式,是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它为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第二个重要会议是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比较系统的规定,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行政机关。按照宪法规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国家机关。至此,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的政权制度全面确立,国家权力开始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这是人民民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人民代表大会全面建立后的头3年,人大工作相当活跃,立法、监督和代表视察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在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代表或委员充分发表意见,包括不同的意见和批评意见,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这3年,可以说是建国之后人大工作第一个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后,由于“左”的思想愈演愈烈,民主集中制遭受破坏,人大工作也难以开展。从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爆发的9年,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的时期,人大工作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长达8年多的时间内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人大则被所谓的临时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所取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破坏。

第三个重要会议是1978年底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的沉痛教训,果断地决定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着重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它开辟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宪法和在此前后制定的选举法、组织法等,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和我国的实际,对于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和成绩。从而推动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25年,可以说是建国之后第二个人大工作比较好的历史时期,也是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人民代表大会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通过自己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的。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1954年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依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普选,产生了乡、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的人大代表,然后逐级选举出上一级人大代表和本级国家政权机关。从而使各级人民政权建立在选举的基础上。当时选举的民主程度并不是很高,但对于长期饱受封建专制压迫、从未行使过选举权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民主选举。所以,人民对选举的热情和积极性很高,从而也使新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但是,我国选举制度后来没有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觉悟水平的提高而发展,加上有些领导干部对选举不重视,致使选举越来越流于形式。“”中更是公然否定选举,说什么“迷信选举也是一种保守思想”,“革命委员会不是选举产生的,它比以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更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更合乎民主集中制,更能够深刻地反映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这是一种反民主的谬论。实际上,选举不仅是一种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而且是民主的实质、民主的重要内容。否定了选举,国家机构就失去了人民群众支持的基础,就会由人民的公仆变成欺压人民的工具。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过去选举工作的经验教训,根据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我国对选举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最重要的是实行差额选举。根据我国1979年制定的选举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不仅各级人大代表要差额选举,而且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也要差额选举。选谁,不选谁,由选举人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这样更有利于选民或代表自由地行使选举的民利,选出自己满意的人选。同时,也能使当选者在行使职权时好好考虑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自觉地接受人民的监督。与差额选举相联系,还规定了选民或代表联名提候选人的制度,改变了过去那种“上面提名单,下面划圈圈”的做法。这也是保障选民和代表的民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再就是把直接选举人大代表的范围扩大到县一级。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保证民主选举,便于人民群众对县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选举制度的这些重大改革,打破了过去那种僵化的、形式主义的选举模式,提高了选举的民主程度,调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也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注入了新 的活力。

近20多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换届选举。由于各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视,多数地方的选举工作是搞得好的。例如1986年到1988年的换届选举,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代表联名提出的候选人586名,列入正式候选人名单的222名,其中28名当选;在27个省级政权领导班子中,代表联名提出、列入正式候选人的105名,其中12名当选,包括人大常委会主任3人,副主任2人,副省长6人,法院院长1人。在县、乡两级政权班子中,代表联合提名当选的更多一些。这次换届选举,受到全社会关注,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同志1953年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明》中,提到北京郊区乡政府民主选举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乡长被选掉了,他认为是“有积极作用的”,“为了发扬民主,对政权组织,特别是县、乡两级,来一次全国普选,很有必要”。换届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我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要的是把选举搞好,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真正建立在民主选举的基石上。历史的经验表明,这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很重要的一条。

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根本任务

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这是从它成立时起就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50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把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第一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头3年,把立法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先后制定了80多个法律、法令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主要是有关国家机构方面的法律,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城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逮捕拘留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1956年,鉴于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的教训,刘少奇同志在报告中提出,要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根据这个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抓紧了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起草工作。到1957年,刑法草案初稿形成了第二十二稿,发给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刑事诉讼法草案也已形成初稿,民法草案大部分有了初稿。但是,反右斗争后,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发生了变化,人治思想抬头,不再重视民主和法制了。立法工作基本停顿下来。

从1959年到1966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除通过几项有法律效力的决定和对军官服役条例进行修改外,没有再制定一件法律。已经制定的法律也得不到遵守,宪法明文规定的一些原则,如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法院独立进行审判,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等,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东西进行批判,律师辩护制度也被取消了。有些地方、单位,随意对人搞拘留、隔离审查、劳改,侵犯人身权利。面对这些违宪违法行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表现得软弱无力。所以,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刑法、民法和诉讼法等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都没有制定出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大漏洞。有法才能治国,无法就要祸国。十年浩劫中制造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不能不说与不重视法制特别是刑法和刑诉法等法律没有制定出来这个大漏洞有关。

总结这个血的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很快实现了人大工作的历史性转变。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一举通过了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七部重要法律,迈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关键的一步。

1982年宪法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和需要,扩大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大制定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除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并可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这实际上是把大量的立法工作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质量,起了重大作用。1979年制定的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1982年宪法肯定这一规定,并在修改后的地方组织法中规定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这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在新的历史时期,立法工作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第五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56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第六届64件;第七届86件;第八届121件;第九届113件;第十届至今已15件。与此同时,国务院制定了800多件 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近万件地方性法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依据。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还加强了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1982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备案的296件地方性法规进行了审查。近些年来,又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开展了备案审查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发现的一些重大违法事件,支持和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作出处理。各地人大常委会也严肃纠正和处理了选举和任免工作中一些违法行为。各级人大常委会还针对现实生活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突出问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了执法检查。这对于促进法律的实施,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工作监督方面,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已形成制度;对计划和预算的审查和监督,正在得到改进和加强。地方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监督形式,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

人民代表大会全面建立后,经过一段实践,发现在组织机构上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经常性的立法、监督等工作没有机构去管。而人民代表大会能否真正有效地行使好宪法赋予的职权,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组织是否健全。

1957年上半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的方案,主要是:全国人大增设常设委员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赋予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的立法权。但因后来的反右斗争被搁置下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研究借鉴外国有益的做法,我国在健全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

一是规范代表名额,提高代表素质。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曾对各级人大代表的名额作出了规范,当时代表人数也不算多。但后来代表名额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如全国人大代表名额由1226名增加到3500名;省级人大代表名额中,超过1000名的就有6个省,800名至999名的有13个省,最少的省也有450名。邓小平同志说,人大代表名额不要太多,太多了流于形式。1986年修改选举法时,本来准备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作出规定,适当减少一些名额,为此提出了方案,但因各地不同意,没有写入法律。直到1995年再次修改选举法时,才在1986年方案基础上,作了一些妥协,把代表名额规范下来。同时,中央提出,要提高代表素质,改变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人大代表应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和议政能力,不能单纯作为荣誉职务照顾安排。这对于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是很重要的一条。

二是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根据1954年宪法的规定,地方人大不设常委会,作为地方政府的人民委员会既是地方人大的执行机关,同时也行使地方人大常务机关的职权。这种“议行合一”的体制是学苏联的,不适合我国现实的需要。1957年3月,彭真同志提出,为了使我国政治制度和民主生活更加健全,有必要考虑设立地方人大常委会。但这个意见一直没有得到落实。1979年重新制定地方组织法时,各地又提出这个问题。彭真同志向中央写报告,建议县级以上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邓小平同志立即批示同意这个方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同意后,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地方组织法中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并将地方人民委员会改为人民政府。因为建国初期我们就叫“人民政府”,人民群众喜欢这个名称,后来改为人民委员会是跟苏联学的。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地方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改革,也是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举措。最近25年来,地方人大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发挥了国家权力机关的重要作用,这与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建立是密不可分的。

三是建立健全专门委员会制度。外国议会一般都设有各种委员会。他们认为,议会要想详细、具体地了解政府的工作,以及这些工作的结果,光靠议会的全体会议,无论在专业知识上还是时间上都是不够的。因此,如同政府要设部一样,议会也要设委员会。我国1954年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设立了4个委员会,但预算委员会和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只在大会期间进行工作,大会结束后就没有什么活动了。所以,实际上只有两个委员会,一个是民族委员会,一个是法案委员会。1954年下半年,刘少奇同志提出设立“委员会”,并提出了具体方案,但未能得到落实。1975年宪法取消了全国人大设立委员会的规定。1978年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但也没有完全落实。1982年制定宪法时,各方面提出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有20多个,考虑到我们对专门委员会如何工作还缺乏经验,开始时不要设得太多,以后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所以,最后确定设立6个专门委员会,即民族、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外事和华侨委员会。七届时增设了内务司法委员会,八届、九届又增设了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1986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规定省级、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大也可以设立专门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在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负责研究、审议和拟定有关议案,开展调查研究等。它的工作具有经常性和专门性的特点,可以经常开会,分门别类地讨论问题,对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科学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专门委员会没有最终决定权。

四是规定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这就是说,实际上多数常委会委员可以是专职的,能够集中精力把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做好。胡乔木同志在1982年一次关于宪法草案的说明中指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改变人大“橡皮图章”的形象。人大常委专职后主要是参加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研究、审议和拟订议案,做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可供选择的方案。党的十三大提出,在逐步实现委员比较年轻化的同时,逐步实现委员的专职化。现在正在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五是建立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制度。从1954年宪法到1978年宪法,都没有规定设立委员长会议。人大常委会要开会,由委员长个人决定就行了。现在按照宪法规定,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人大常委会开会前,由委员长会议集体讨论,提出议程草案,一些重要日常工作也要在委员长会议讨论。同时,地方人大常委会也建立了主任会议,处 理本级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不是一级权力机构,不能代替本级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决定问题。但它对于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很有好处。此外,各级人大常委会还设立了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服务。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已基本形成这样一个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即人民代表大会一般每年举行一次,行使其职权,决定特别重大的问题;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它的常委会每两个月举行一次会议,行使其职权,主要是进行立法和监督;在人代会和人大常委会闭会期间,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和办事机构在委员长会议(主任会议)领导下开展经常性的工作,为代表大会和常委会行使职权做准备。这种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符合我国现阶段实际情况的。

人大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人大及其常委会是集体行使职权,集体讨论决定问题。它的基本活动方式是举行会议,审议和通过议案。因此,就必须有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以保障代表和委员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问题。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民主要制度化、法律化,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民主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无法得到体现和保障。因此,讲民主必须讲程序,程序要法律化,不能谁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上世纪80年代,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制度和程序的需要,制定了全国人大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对会议的次数和召开的日期,议案的提出和审议,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质询和发言、表决等,作出了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规定。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也相继制定了自己的议事规则。现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基本上做到了按期召开会议,按照程序讨论决定问题,尤其是立法程序比较完备。这表明,人大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这里主要说一下人大的会期制度问题。

过去宪法和法律没有规定每年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间。从1954年到1964年的11年间,全国人大开会的时间是从1月到12月都有,会期也不固定,这就使全国人大无法主动地取得活动的能力,而且使每年一度必须审查、批准的事项也变得意义不大,甚至有时使宪法规定的这方面的权能形同虚设。从1985年起,全国人大举行会议的时间都在每年的3月份。1989年制定的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把它确定下来,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第一季度举行。这一规定的精神是在第一季度内必须举行,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提前召开,以便于及时审查批准预算和国民经济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1982年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一般每两个月举行一次,并从八届起一般都安排在双月的下旬举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期制度,也不断健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如现在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每年举行一次会议,这对于直接选举产生的县、乡人民代表大会来说,是否举行会议的次数少了,尤其是乡镇人大,又没有常设机构,仅靠每年举行一次的代表大会来行使职权显然是不够的。还有,由于一些地方的领导嫌麻烦、怕出问题,把这些地方的人代会会期搞得越来越短,有的县人代会只开一天半,乡镇人代会只开半天。这就不能不使人大讨论决定问题走过场,流于形式。

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好会议,是一门学问。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扬民主,畅所欲言,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这个基础上,集思广益,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把正确的意见集中起来,作出决定。这里有一个例子:1954年北京市举行第一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原定会期5天。代表们讨论得很热烈,同志知道后,建议多开几天,使所有代表把意见讲完,特别是批评的意见讲完。于是,会议延长2天,效果很好。彭真市长在大会结束时说:“民主是要时间的。如果是市长‘’,根本不要这样长的时间。”“民主不是形式,是实质的问题。代表们讲话的作用很大,我们看不出的缺点,代表们看出来了。这是动力。”这个例子说明,开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会议很重要。虽然我国法律对人大会期的长短没有规定,但在实践中总要以保证代表或委员充分讨论和决定问题为出发点。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而今,尽管已是喧哗不在,满园荒草迷离,然而,透过院内墙壁上很“革命化”的红漆标语、不失气派的办公大楼,仍可依稀体味出它当年的荣光。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外部境况看上去的确有些落寞,但是,作为一个时期我国农村变革的一个缩影,它的存在又确实有着多重价值。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带着对农村改革有关新政的思索,也带着一种探究的意识,笔者实地探访了这座被公众遗忘的大院,并走访了当地的部分“公社”时期的“过来人”。现在,就让我们从他们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现实的认知中,一起感知这个“全国第一个”的时代变迁史,以便于理性地总结农村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更加深刻地领会党中央近来强调的“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

岈山大社:非常时期的产物

20世纪50年代后期,是一个特殊的年代。当时,我国广大农民刚刚脱离了封建桎梏和战乱之苦,各家各户分到了土地,获得了政治上的翻身和生活上的安定。随着三年恢复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均有显著改善。广大翻身农民尤其是解放前比较贫困的农民群众,热爱共产党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特别希望加快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早日过上美好的共产主义生活。而在我们的上层领导机关,此时也是对新中国的快速发展充满激情和信心。时值1957年,面对着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富裕的现实,生命力旺盛的新中国与当时已将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的“老大哥”苏联豪情万丈,相继提出了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赶超英国和美国的宏伟目标。

这年春天,生活在岈山脚下的一万多翻身农民,也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掀起了建国后第一个全面治山治水的群众运动高潮。然而,由于当时的27个农业社劳动力分散、物质基础薄弱,还常常因边界问题引起纠纷,致使声势挺大的治山治水运动,被群众戏称为“老水牛掉井里――有劲使不上”,进展相当缓慢。因此,大家都有将小的农业社合为“大社”的呼声。

1958年4月15日,治山治水终于有了成果――下宋水库“胜利竣工”。时任河南省信阳地区(当时岈山归信阳地区管辖,现为驻马店市辖区)行署专员的张树藩、遂平县委书记处书记娄本耀、遂平县委农工部部长陈丙寅等亲临现场表示祝贺。当晚,留在工地指挥部的这三位地、县领导,谈到了将“小社”合并为“大社”的设想。他们的想法,得到了时任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的肯定,路宪文认为,这个设想符合不久前提出的可以一乡一社,也可以一区一社建立农业合作社的指示精神。于是,中共遂平县委随之召开会议,开始研究“大社”的组织机构和人事安排,并决定将岈山脚下的土山、杨店、鲍庄、槐树等4个中心乡的27个高级社,9369户43263人,合并成立为一个“大社”――岈山大社。

会议决定,由陈丙寅担任岈山大社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韩楼高级社社长钟青德担任社长。为了体现“大社”的“大”字,岈山人依照中央的机构设置,给他们的“大社”也设置了“七部、一办、一委”,即联合办公室、农牧渔业部、工业交通部、财政部、公安部、军事国防部、文教卫生部、外交部和计划委员会。

随之,一个描述“大社”美好前景的顺口溜也在岈山区流传开来:“住的是楼上楼下,用的是电灯电话,使的是洋梨洋耙,洗脸盆子(高音喇叭)会说话,苏联有啥咱有啥。”住的用的都挺不错,吃的如何呢?有干部就直截了当地给群众说:“到时过的是共产主义生活。天天喝羊肉汤、吃白面馍,顿顿包扁食(饺子)。”可别以为上述生活标准不高,这对当时还住着破草房、吃着窝窝头、连收音机都没见过的老百姓来说,绝对是非常美妙的日子了。

据原岈山乡副乡长,现已退休的周留栓回忆,1958年4月20傍晚,当年12岁的他,跟着满脸欢笑的父亲,和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一万多名老乡一起,聚集在杨店街一个干涸的大坑里,喜气洋洋地参加岈山大社的成立大会。会场四周插满了红旗,挂满了标语,设在大坑西沿的主席台上摞着一捆捆的决心书和申请书,熊熊燃烧的大油灯下,则备好了阵容强大的锣鼓队、秧歌队。夜色降临时分,信阳地区行署专员张树藩站在主席台上首先讲话,当他高声宣布岈山大社成立之时,旋即引来了万众欢腾的壮观景象,锣鼓声、鞭炮声与骤然响起的掌声、欢呼声交融在一起,直震得人的耳朵嗡嗡地响,归巢的鸡鸭惊叫个不停。

岈山大社成立不久,中共二次会议召开。会议明确地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此同时,我国“超英赶美”的时间也缩短为两到三年。于是,全国很快掀起了大办钢铁、大办水利、大办工业的热潮。受此形势感染,岈山大社又借鉴苏联的集体农庄名称,改名为“卫星集体农庄”。

“高产卫星”:虚假数字点燃激情

岈山的“卫星集体农庄”成立以后,干部群众精神焕发,卯足了劲头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受此思想支配,大家总想做出点惊天动地的大事,以显示其强大力量。恰在此时,由韩楼高级社社长升任岈山卫星集体农庄社长的钟青德,想起了韩楼大队的一块小麦试验田。

这块试验田共2.9亩,由社员陈世俊、梁友仁、陈根和曹秀娥负责培育。1957年初冬时节,播种小麦时,为求得高产,他们进行了密植试验。播种时,在田里横竖各播一次。麦子长出来成方格状,连在田间除草时也只能用手来拔。由于这块试验田施足了底肥,加上风调雨顺,长势确实不错。开镰收割时,钟青德把几个参与试验田管理的社员召集到了一起,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上,钟青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咱是全国第一个卫星社,国内外影响很大,要放‘高产卫星’才有说服力。”他定下的基调是,“亩产至少3000斤”。至于钟青德为什么要把亩产定这么高,当然还有原因。据82岁的韩楼村老会计钟宝华对来访者回忆,开始,这2.9亩试验田只准备报亩产1800斤,后来,听说河南的许昌有个地方报了小麦亩产2400斤,安徽有个地方的小麦亩产竟高达3200斤,不甘落后的岈山卫星集体农庄带头人钟青德就来劲了。

钟青德定下了调子,大家心里清楚亩产数量“虚头”太大,怕说不过去。陈世俊最后想了个办法,把10亩麦子集中起来,对外就说是2.9亩试验田的。钟青德同意如此操作,并特别提醒到会的几个人要保守秘密,不要坏了卫星农庄的名声。当天深夜,韩楼大队组织10多名“可靠”群众,连夜收割了试验田及附近地块的麦子。

麦子拉回打麦场,试验田小麦大丰收的“喜讯”便传遍了农庄内外。新华社河南分社的一名女记者听到时任信阳地委秘书长的赵光打来的报喜电话后,亲自赶到了堆着“试验田”小麦的打麦场。当她看到有那么多的麦捆时,不由得惊呼了一声:“嗬,有这么多麦呀!两亩多地能插得下这么多麦秆吗?”这一惊呼不打紧,立即引起在场社员一片指责声。一名女社员手持麦杈,隔老远对她大喊:“我看你不是记者,你是‘保守派’吧!”这名女记者连忙摆手解释:“我不是不相信,而是过于兴奋了。”这才消解了一场风波。当天晚上,社员们点着汽灯对“试验田”的小麦进行脱粒,这名女记者也在打麦场采访了一夜。第二天,还到场看了麦子脱粒后的过秤经过。(此处据《穆青传》,女记者名字略)

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通稿:河南省岈山卫星农业社韩楼大队2.9亩小麦试验田小麦总产10238斤,亩产3530斤7两5钱。“卫星农业社”(卫星集体农庄)真真切切放了一颗令国内外都感到惊奇的“卫星”。

“高产卫星”顺利升空,岈山人立即风光起来。先是全国各地的贺信像雪片般飞来,紧接着,前来参观取经的人便挤满了偌大的“农庄”院子。据粗略统计,仅7、8、9三个月,除台湾、外,来自全国城乡的参观者就达30多万人次。

参观取经的人中自然有“聪明人”,不久,全国各地的各种“卫星”争先恐后地窜上了天。有的地方,小麦亩产竟爆出了十几万斤,甚至几十万斤的离奇数字,真真应了当时报纸上的一则标题:“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此时,受到农业战线众多“捷报”刺激的工业战线,也开始大放“卫星”。每天的炼钢数量也达到了100多万吨、200多万吨。如果说“卫星集体农庄”当初放的第一颗“高产卫星”还有点遮遮掩掩的话,此时,“高产卫星”的制造者们真是在“睁着俩眼说谎话”了。一时间,“大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穆青语),异常亢奋。

说:“这个名字好。”

“卫星集体农庄”叫了不到三个月,又多方听取意见,改名为“岈山卫星”。细品这个名字,的确很有内涵,它既有地域特色,又融入了巴黎公社、苏联卫星上天及公社属于人民的含义,因此,这个名字一经问世,便被闻讯而至的河南省新乡七里营的带头人史来贺所借鉴。这一借鉴很及时,1958年8月6日下午,在视察了河北的徐水、安国县的农村后,由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吴芝圃等陪同,到七里营视察,当他看到门口挂着的“七里营”的牌子时,当时还念了一遍,而后就点头称赞:“这个名字好。”

8月7日凌晨,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的史向生在专列上向汇报了岈山卫星的情况,当专注地听完《岈山卫星的试行简章(草案)》(以下简称《简章》)后,非常高兴地说道:“这个东西好,给我!”

这个在1959年7月的庐山会议上仍被称作“如获至宝”的《章程》规定:各农业社的一切生产资料和公共财产转为公社所有,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社员分配实行工资制和口粮供给制。《简章》基本保留了“大社”的“部委”机构,还决定在公社内设立缝纫组、幼儿园、敬老院、妇产院等福利性单位。同时,总结了集体吃食堂的好处,推广公共食堂。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日常运作达到组织军事化、生产战斗化、生活集体化。

的这一《简章》,颇为赞赏。他在听取河南省委其他领导汇报时,还特别强调了的特点:“这个名字好,包括工、农、商、学、兵,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1958年8月9日,由河南到山东历城县视察,时任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在向他汇报中谈到,历城县的北园乡准备办大农场,明确地说:“还是办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结合在一起,便于领导。”

视察三省的消息相继见报,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还是办好”。1958年9月,由修改、批示的《岈山卫星简章》在《红旗》杂志上全文刊发,10月,中共中央了《关于在全国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于是,全国各地掀起了化的高潮。河南省更是雷厉风行,不到一个月,全省农村便全部实现了化。随之,“共产主义是天堂,是桥梁”的形象说法便成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口头禅。

1958年10月13日,再次到河南视察,此行便安排有去岈山卫星实地考察的项目。因为当时由县城通往岈山的公路既狭窄又坎坷不平,的专列到遂平火车站后,便临时改由在火车上接见岈山卫星的代表。在接见代表们时,亲切地说:“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遂平的卫星是第二个。”对岈山人的成绩再次给予了高度评价。

那么,制度到底给农民尤其是岈山的老百姓带来了什么呢?据周留栓回忆,公社成立初期,还确实不错。比如,在教育方面,岈山卫星(以下简称公社)在多个大队建有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则集中在土山村的小学高年级班,按照“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的“四集体”原则上学。公社提出的教育思路是学习与劳动相结合,学生除念书外,经常有组织地参加拔草、捉虫、浇地、上山捡矿石等课外劳动。对于初中生,公社适当收取学杂费,推行的是“军事化管理”,师生均在学校吃住,每天都要出操、走队形,还进行投手榴弹、打靶等训练。但与此同时,学习抓得也很紧。据公社第一批初中毕业生之一钟栓说,1960年,他所在的班54名同学,仅有一名同学没考上高中。此外,公社也重视群众的文化补习,规定将所有没上过学的青壮年都补习到高小文化程度。

在重视适龄少年儿童的教育的同时,为了“使妇女从家庭事务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从事生产”(据公社档案资料)。公社成立不久,就在韩楼大队建立了幼儿园。提及当年,现年已98岁高龄的原公社幼儿园院长赵常玉还不乏年轻时的激情。据她回忆,当初幼儿园一共有53个孩子6名教师,其中3名还是省会郑州来的。“孩子学习吃住都在园里,都不收钱,都是好饭好菜,想吃啥做啥。一个个养得都是白白胖胖的。”

身为幼儿园园长的赵常玉还兼着敬老院院长和妇幼院院长,人送雅号“三院(园)院长”。据老人家回忆,公社成立后,实行的是公费医疗制,社员生病了,小病不出大队,由诊所医治,一般大病由公社医院收治,难治的病人则由公社医院开证明送适当医院诊治;妇女生小孩还发3斤鸡蛋和2斤红糖。敬老院里的10多位老人整天就是聊天,吃饭。“他们生活得真不赖。”赵常玉每忆起当年,多少还有些惋惜和留恋。

据当年的韩楼大队妇女大队长孟秀芝回忆,1958年9月,实行社员劳动报酬“逐步推行工资制”的公社,曾召集群众开过一次发薪大会。那时,最高工资是每月6元。孟秀芝不但领到满勤工资,而且,还被报社的记者拍了满脸笑容领工资的照片,上了报纸。不过,像发工资这样的好事也就这一次。就这点工资,连“三院(园)院长”赵常玉也没领过。她1958年夏天到省里开完劳模会后,县妇联倒是给她发了6元奖金。但是,忆及当年,老人们都觉得那时大家的思想觉悟很高,就是想“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至于发不发工资,并不怎么影响生产、工作积极性。

靠着这股子对公社的“革命热情”,“一大二公”的公社在土地的平整、深翻,方块田,农田园林化、水利化(修建了6座水库、上千米的渡槽,有些地块打有机井)等方面也确实显现了集体化的某些优越性。然而,正像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岈山退休老干部所言,“性子太急,咋能搞好建设呢?”

牢记教训: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据岈山卫星的档案资料显示,在它存在的20多年时间里,真正“风光”的岁月最多两年时间。但从表面上看,它的“魅力”应该勉强维持到1961年前后。因为,它曾经红红火火的公共食堂,在1958年到1961年经历了由生而灭的全过程。

据周留栓介绍,1958年4月,成立“大社”不久,韩楼大队先锋一社就出了一个典型――农忙大食堂。由于要赶劳动进度,这个社就把劳动力集中起来,中午也不回家,就在地头支锅做饭,社员饭后继续劳动。这种并不新奇的办法,除了加快了劳动进度外,还省去了妇女们的做饭时间,体现出“共产主义大家庭”的气势,因此,一经“大社”领导得知,便马上在全社迅速推广开来。很快,它又扩大为“大社”内所有成员的公共食堂,由田间地头的“小打小闹”,变为全村老少同吃一锅饭的壮观景象。“那时,家家户户都把锅碗瓢盆交到了公共食堂。到了饭点儿,男女老少都去吃。按量供应,不收钱。吃完抹抹嘴就走,碗筷有人收拾。觉得可得劲。”周留栓笑着说。

当时,有顺口溜描述公共食堂的美好效果:“杏花村,桃花庄,八个老婆夸食堂:桂花菜,丰收汤,八宝米饭喷喷香。娃娃吃了食堂饭,一夜变成托天王;铁匠吃了食堂饭,三间草棚能炼钢;工匠吃了食堂饭,能叫石蛙长翅膀;干部吃了食堂饭,心中升起红太阳;工人吃了食堂饭,发明创造赛葛亮(孔明);军人吃了食堂饭,狠狠打击美国狼;社员吃了食堂饭,山坡也能产米粮。”

公共食堂刚开办时,顿顿是好饭好菜,隔几天就会改善一次生活。但时间稍长,这种“大锅饭”便暴露了它的弊端。首先是浪费严重,由于众口难调,就餐者觉得饭菜不对胃口,随手倒掉的、剩下大半不吃的现象不断发生。过去,群众各家做饭,做好做坏极少抱怨家庭主妇,吃起公共食堂,大家在一起总爱评价饭菜质量,一顿饭做得失手了,埋怨声便是一大片。加上好饭菜有时分配不均,大家意见更大了。此时,便又传出了这样的顺口溜:“娃啊娃啊快点长,长大当个司务长。又喝辣,又吃香,吃饱了还能往口袋里装。”

公共食堂上述弊端还是枝节问题,更主要的是“岈山卫星农庄”放了那颗“高产卫星”不久,公共食堂就开始出现了粮食危机。这种危机,绝对是“吹牛也要报税”的典型例证:据河南省开封市原纪检委书记姚学智在2000年接受《炎黄春秋》杂志记者采访时回忆,1958年夏、秋两季粮食征购时,遂平县的实际粮食产量是2400万斤,可在由省委召开的口气强硬的粮食征购会议上,给该县定的征粮任务是9000万斤。因为他们的账面上是当年产量100279万斤,比上年增长31倍,人均产量1565斤。当时参加会议的遂平县县委书记蔡中田报完粮食征购数字,有人就担心地问他:“把粮食征光了,老百姓吃啥?”蔡很无奈地说:“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这能怪谁呢?这数字不是你(们)吹出来的吗?”姚学智说,“根本吃不完,你不交给国家干什么?”

在省、地、县的一层层高压政策的作用下,岈山人终于“完成”交粮任务。可是,因为1958年冬播时大部分劳动力仍在砍树修炉大炼钢铁,错过时令播种的小麦生长不良,又遭遇第二年的春旱灾害,1959年,岈山人的“大锅饭”便越做越差了。满指望熬过了一段日子会好起来,谁知老天一变脸就连着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又加上当初的“老大哥”苏联也和我们关系破裂,岈山卫星的干部群众,日渐陷入了一场要命的中。在食物极度匮乏的时间里,全身浮肿乃至饿死人的现象在岈山屡见不鲜。那时,到地里能捡到几粒夏收后的麦子、秋收后的黄豆嚼嚼吃,对放学后饥肠辘辘的周留栓和小伙伴们来说,就是最美味的“点心”了。但尽管如此,岈山还是有不乏幽默情调的“民间诗人”在自嘲着,一首顺口溜又流传开来:“食堂好处天天说,端起饭碗打哆嗦。正要张口把饭吃――哎呀,不好!碗中饿鬼要吃我。他吃我来我吃他,这会我怕不得活。”

“唉,现在想想,那段时期真跟演戏一样,一会是正剧、喜剧,一会又是闹剧、悲剧!”周留栓深有感慨地说,“浮夸风真是害人不浅啊!”

1961年底,吃了将近四年的公共食堂终于黯然熄火。岈山卫星尽管没有像大食堂一样被解散,但它已失去了昔日的荣耀。随着及党中央对“”运动的一定程度的反思,岈山卫星在运动期间的许多作为,社会各界甚至已不愿提及。失去“表现”机会的岈山人在若有所失的心态中,又多少感到有些委屈,他们中的许多人到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大家的干劲那么大,热情那么高,当初的想法那么美好,到最后竟把自己弄成了一个“反面典型”。

岈山卫星不甘落后,干部群众在随后的日子里还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他们跟着全国学大寨,学习红旗渠精神,积极“抓革命,促生产”,在默默无闻中,相继办起了磷肥厂、氨水厂、灯泡厂、制药厂、陶瓷厂、水泥厂、预制厂、农具厂及畜牧养殖场、胡桑场、林场、拖拉机站、汽车队等20多家社办企业,职工7000余人,仅氨水厂就安排了3000余人就业。那时候,每到晚上,公社所在地灯火通明,大有重振雄风的意味。

“但是,1983年撤社为乡后,由于岈山卫星一分为四,这些企业也相继转为个人承包经营,不几年就全部倒闭了。”周留栓说到这里感到特别惋惜,“你说说,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没有非让这样整,可是,我们这次又跑到前头了。人家七里营的史来贺虽说也改社为乡了,可他领导的刘庄还不是坚持走了集体化道路,因为大办企业使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道路?”在走访岈山当地群众的过程中,不少人都对公社分开建乡时没能借鉴刘庄的经验而叹惋,但是,又没人敢断言他们学了刘庄后就能真的像刘庄一样富裕起来。

周留栓总结,刘庄、华西村、包括大寨等一批坚持走集体化路子的乡村,之所以能在改革开放后富裕起来,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这些村庄都有一位响当当的带头人。而岈山卫星只是在短暂的辉煌后,当初两位领头人就先后离职了。陈丙寅在“”后回到了县里,后来做了组织部长;钟青德因放“高产卫星”受到批评、讥讽,受到刺激后患了中风,只能回家养病。随后,不论是“公社”还是乡主要领导,都是频繁调动,因此,发展方针上没有形成一个长期的思路,恐怕也是岈山人“”后“泯然众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能不能让岈山乡的百姓富裕起来,关键还是能不能实事求是,能不能按经济规律办事,真抓实干,有没有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干事情还得因地制宜。”周留栓说,“其实,也不能说我们这些年没有发展,我们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好,只是跟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们比起来,还有很大距离。”

谈到科学发展观,70多岁的孟秀芝老人说道:“十七大开过后,电视上经常提到这句话,我没学问,吃不透它的意思,可从我经历的事说,‘’时的浮夸风肯定不科学。啥事都得一步一步去做。科学发展是不是就是办事得按科学的路数?”

一个乡村妇女能有如此见识,真是令人欣喜。要知道,她可是结合亲身经历得到如此体会的啊。

寻访岈山旧址时,听说岈山乡已于2008年10月13日被批准为岈山镇,这一天,恰好是在遂平火车站接见当年的“公社”代表50周年。笔者猜想,他们选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为新的镇政府揭牌,一定有自己的想法。但铭记历史这一条应不出意料。据岈山镇镇长王建辉介绍,撤乡建镇后,他们已确定了“兴农稳镇、招商强镇、旅游活镇、生态立镇”的既定思路,岈山人民有信心建设好自己的家园。

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愿岈山人认真地总结发展道路上的教训与经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脚踏实地奔前程,用一双双勤劳的大手,擎起自己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宋斌全著《探索与代价:1956―1966》,北京出版社。

2.李漠《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小康》2007年第11期。

3.辛逸《研究述评》,《当代中国史研究》2008年第1期。

4.《驻马店日报》,2008年11月14日,2007年4月28日。《东方今报》,2008年4月18日。

大二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泛绿的地面长出一片新芽

大雪倾城。

我从梅子茶馆出来,雪地靴在澄净夜色里渐行渐暖。放眼望去,满城的梅花已次第绽放。扑面而来的寒气凛冽刺骨,我给家里打电话,无人接听。

此时,已是夜里十二点。

我给汤圆店打电话。妈妈在。她说临近年关订汤圆的老主顾太多,她和胖嫂赶赶工。我叮嘱她早休息,挂断电话。

我行走的城,拥有一个久远传说。远古时两位水火不容的神仙对弈,赢的一方画地为牢将战败的神仙困住,使其永生不得脱离。困在凡界的神仙不甘失败,他悉心教导城里子民学习博弈之术,以慰寂寞。神仙不知教授多少代,等我听闻这个传说时,城里已是小赌怡情,大赌不怪了。

我兼职的梅子茶馆,是一家高档茶馆。茶馆设在嘉庆年间的雕花老房子里,木窗、柱檐上古色古香的花纹透着一股矜贵。每间茶室都燃沉香,花梨木的根雕茶台搁一罐专供的铁观音。铁观音被珍藏数年,冲泡下会因长期发酵而散发一股淡淡梅子清香。

茶客除喝茶,也有赌象棋赌纸牌赌麻将的。因茶馆老板明文规定不能赌钱,我日日见的不过是赢去一顿饭、输掉一个打火机。有时一方琉璃镇纸也是赌资,一副扑克牌,在茶台上不厌其烦地你来我往。一寸寸光阴浸入梅子茶香,透进来的天光由此氤氲成暮色。

这样描述不代表我赞赏。但凡讲究输赢的博弈,都是弊大于利。可这座城习俗相沿已久,大半城民都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和尺度。我浸淫其间,也就见怪不怪了。

我读高二,叫汤美。妈妈开一家汤家汤圆店,店龄比我的年纪还长。我爸是群英机械厂的工人,五年前机械厂倒闭,他成为专业赌客。我爸有两位发小,因为关系好,三家一前一后出生的孩子取名时用齐真善美。我叫汤美。还有萧真。另一个叫席善。

梅子茶馆是席叔的。他以前是群英机械厂的书记,平和温雅的一个男人。机械厂倒闭,赋闲在家的他就将祖上传下的老房修葺一番,开成茶馆。茶馆的茶颇贵,一斤茶叶动辄就是五位数,一斤茶泡百杯左右,一杯茶水至少也得三位数。

我家一切花销全靠汤圆店的收入。我爸上班时工资就入不敷出,他说要消费要应酬不问我妈拿钱就算不错。我爸失业更理直气壮,他给我妈算明细账,证明他从汤圆店拿的钱用得节俭。公正说,我爸文化不高修养不好,却是丰神俊朗的美男子。当年情窦初开的我妈被他的臭皮囊吸引,不顾全家反对硬是嫁给他。

今年我妈检查出患上食道癌。家里经济一下吃紧,我央求席叔帮忙找一份事做,他安排我去茶馆做甜点师。汤家汤圆是城里名小吃,席叔爱吃,茶馆的客人也喜欢。

我下午放学去茶馆做汤圆。白砂糖融清水加糯米粉搅拌,再加猪油和花生油,再加切碎的鲜玫瑰花瓣,反复揉搓。取一份搓好的糯米粉捏成兜状,包好玫瑰花酱,搓成圆球。大锅清水煮沸。六分钟,白瓷小碗内就浮起一颗颗晶润的汤圆。席叔给的薪水很足。有些客人听说甜点师是汤家丫头,也会给点小费。

胖嫂打听到一位医术高明的老中医。老先生隐在城外二十里的紫琅村,每日只看十位病人。看病的人多,需提前去诊所排队取号。第一次我半夜四点去了,诊所门口的取号箱已空空如也。第二天我一下班就跑去,十张号全在,可一个人也没有。老先生规定如没有第二个人证明你排在他前面,你取的号不算数。

那时已近深秋,阒无一人的夜色中涌动浓稠寒意。我突然领悟若爱一旦说出口,就会变成为难自己的魔咒。像妈妈明知嫁错人却不能更改,除了在意脸面,就是她破绽百出的婚姻中已生儿育女。我实在不知她要怎样隐忍才能视而不见爸爸的不负责任;要多宽的胸怀才会承载丈夫的。难怪她得了癌,医生都说全是给气的!

我能做的,就是每隔三天去排队取号,让悬壶济世的老先生给妈妈调换新药。文火熬制的中药极苦,妈妈喝得欣然迅速,仿佛是一碗琼浆。

是你路过的街口

大雪还在下。萧真在纪念塔下等我。这座城中央耸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沿纪念碑向南,就能到达紫琅村。

萧真说莎士比亚讲每只狗都有属于它自己的一天,我却没有自己的太阳。我呸他,你才猪狗不如!他终于忍不住,将不良,窝死全军。你家的带头大哥早该千刀万剐!

我和萧真处于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家教有异,就衍生出不同的人生观点。譬如我厌恶,他时常会混迹其中;譬如我认定知识改变命运,他除了数学优异,其他科目只是及格。但在对待我爸的态度上我俩空前一致:弄死他!

我十三岁时。

有一次去萧真家写作业,半夜回家萧真送我。我家住一楼,我俩隔着玻璃窗看见我妈独坐桌前喝酒。我妈一贯体质羸弱,滴酒不沾。桌上没有菜,只有街上姜氏的米花糕和侯家的小米锅巴。我妈默然喝酒,削瘦的肩胛微微耸动。她在哭。满屋寂寞光影,从不抱怨不诉苦不示弱的妈妈,背着人借酒浇愁,潸然泪下。

震惊中,我的指甲深深嵌入萧真的掌背。年少不懂体恤的我一头撞破妈妈内心的真相,婚姻生活里,她压抑她痛楚她无计可施。

我幡然醒悟我爸的滥赌是不可原谅的;我惊觉我爸和别的女人鬼混并非空穴来风;他娶了我妈却将她当保姆当取款机,而因嫁他和亲人反

006目成仇的妈妈为脸面为孩子,数年如一日维持一种执拗的沉默。我不知我妈是否还对我爸残留一丝爱意,或者说,因年深久远的纠缠而积淀有亲情。在我心里,再无法与他和平共处。

萧真说他爸爸也不好。我清楚萧爸爸也赌,但他只在节假日放纵一下,其余时间安生上班过日子。我去他家吃饭都是萧爸爸掌勺,萧真和妈妈争论谁负责洗碗,母子俩拳来笑往、大呼小叫。

我想假如我爸死掉,我妈的日子就会好过。我哥也能回家。因为怕被我爸带坏,我哥从小就被我妈送进寄宿学校。我们兄妹很难相见。

萧真见我动了杀机,打算帮我弄死我爸。我不让他参与,这是犯法的事。但我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杀人毕竟不是杀鸡,不能光明正大还得有一番缜密谋划。我下意识地开始收集刀具,蔬菜刀剁肉刀水果刀,明晃晃亮锃锃地使我振奋。

准备弑父这件事,不知怎地被席善获悉。

席善和我同班,成绩永远是第一。他敏感,纯粹,温雅。他妈妈信奉基督教,他书包里整天装一本厚厚的圣经。席善风闻我日夜磨刀霍霍,就跑到我家。黄昏,我养的鸽子在阳台咕咕软语,桌上摊着作业。席善微笑,汤美,这一刻是好的。夕阳铺在洁净的地板上,像金子。我闻言环视自己的家,墙上悬挂我和妈妈和哥哥的合影。我心里一暖。

《圣经》里说: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若跌倒,这人可扶起同伴。再者,两人同睡,就都暖和。合成股的绳子不易折断。

席善的诵读声清朗深远。他试图告诫我,我妈有我爸还是好的,即使不堪也聊胜于无。我翻翻宅心仁厚的《圣经》,觉得和席善远得三生九世。一个只见过白天的人如何懂得夜的黑。

见我无动于衷。席善解释他清楚我爸的种种劣迹,但他认定我爸尚能救赎,他情愿去做这件事。他将我的刀具收走,说不能铤而走险。临出门,他叫我一声,汤美。逆着日光,我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有事让我去做。啊!他加重语气。

从此席善就成为我爸甩不掉的尾巴。他一得空就满大街寻找他,若我爸在赌,他就苦口婆心地规劝;若我爸和不相干的女人鬼混,他就闭上眼背诵《圣经》: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于珍珠。她丈夫心里依靠她,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她觉得所经营的有利,她的灯终夜不息。她开口就发智慧,她舌尖上有仁慈的法则。

我爸气急败坏、逃之夭夭。席善从容不迫、追而不舍。这件事让萧真笑得打跌。他说兵书讲下者用力上者用智,看来席少比我厉害!我明白萧真有点不平衡。我说人不自信,何人信之?我和萧真从小玩到大,友情弥笃,他虽显毛生和青涩,但他无条件无原则地疼我宠我,他已是我玄奥叵测的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心情不好骂他,他不以为忤;我不讲道理吩咐他做事,他从不拂逆。倨傲叛逆的萧真,在我面前是温驯的,他使我心满意足。

执拗的席善在我们少年时代将我爸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直到我们升入高二,我爸深夜猝死在麻将桌上,他持续数年的救赎才算画上圆满句号。葬礼上,悲戚的妈妈挣脱我的搀扶向前迈出两步,却软软地瘫倒在地。她被送进医院,查出患癌。我爸死后还欠下一屁股的赌债,我妈替他逐一还上。因为治病和还债,家里一下子就被掏空了。

漫天飞雪覆盖住酸涩的回忆。

在纪念塔下等我一起去紫琅村取号的萧真冲我喊:嗨,真是一幅风雪夜归人。我笑了。该死的死去了,我爱的还都好好活着。我握住萧真递过来的手掌,相隔厚厚的棉手套,温暖触手可及。

盼望开花

妈妈从哥哥学校回来。一身的雪。

我正在厨房熬药。妈妈面无表情地打开橱柜取出擀面杖走出去。我诧异,跟出来。哥哥直挺挺地跪在客厅,地上散落几张A4纸。我捡起,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哥哥欠的账。原来这两年他不断扯谎逃学,沉迷欠下巨债。

我脊背阵阵发凉。

怎么会这样?印象中哥哥汤熙是很乖的孩子,他一直是妈妈的指望和方向。高举擀面杖的妈妈喝令我闪开。我抱住她,求她容我问哥哥几句话。妈妈凄厉地喊:我全一一证实过了。你闪开!我生怕她一怒之下砸伤哥哥,苦苦央求饶哥哥这一回。悲愤欲绝的妈妈想挣脱我的束缚。我拼力箍紧她。纠缠一阵,擀面杖当啷落地。妈妈昏厥在我怀里。

急救室的灯一直亮着。

面如死灰的汤熙跪在急救室门口。我靠在墙上缓好半天,才开口。我说汤熙你不要将自己的堕落归咎于任何人,我知道你十岁就进寄宿学校,你心里苦。但这些年妈妈更难更苦。汤熙,你能不能答应我明年考上大学?只要你肯重新来过,只要你能支撑妈妈活下去。汤熙,你的债我来还。

不到一年时间,我两次眼睁睁看着妈妈被推进急救室抢救。我怕了。我想好了。我不能让汤熙摧毁妈妈活下去的念想;我不能让妈妈唯一的儿子一蹶不振;我不能让好不容易风平浪静的家再度破碎。

我愿用自己换取深渊中的汤熙上岸,哪怕自己就此万劫不复。

汤熙抖成一团;汤熙语无伦次;汤熙咬破手指对天明誓。

第二年,瘦掉二十二斤的汤熙顺利考入中山大学。妈妈陪他去往广州。我摇身一变成为汤家汤圆店的老板。家里的房子卖了,所有值钱的物件卖了,替汤熙还债。病情略见好转的妈妈宽宥了儿子,她说作为母亲欠汤熙太多,在她剩余的未卜光阴,母子再不要分离。妈妈和汤熙在中山大学外面租房安顿好。我每隔三天给妈妈邮寄一次紫琅村老先生调配过的中药。

萧真天天耗在汤圆店。他帮胖嫂煮汤圆,盛汤圆,端汤圆。席善抱一沓试卷找我,他说汤美,这是历年的高考试卷,我归类总结了,你看看。

我不理萧真。我不睬席善。

经过这一连串的变故和磨难,我彻底懂得人生需自寻出路。汤熙欠的不是一笔小数目,他眼下所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纵他前途似锦,也需经过四年大学的等待和蜕变,我得保证他衣食无忧,不生变故。妈妈拖着患病的身子在广州盯着他。我能做的,就是源源不断提供给养。

任何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轻重缓急。我不怨谁。我从小和妈妈在一起生活,她给足我母爱。我打小就自由出入萧家和席家,两家大人疼我如自家孩子,两家孩子待我胜过手足。我清楚人生是有节点的,我既然尝过前面的甜,就得接受中途的苦。熬出自家的一场翻天覆地,世间再没有什么能胜过我妈妈平安活着。

升入高三的萧真瘦了。

他每天下午放学直接来汤圆店做事。我赶不走他。每日卖的汤圆都是我提前做好,按口味分别搁在巨大的竹簸箩内。胖嫂嗓门大心肠热,进汤圆店十年有余。她见萧真日日过来帮忙,好心劝他别耽误高考。萧真满不在乎,就我,闭眼都能考上北大。

我不接他的话茬。

妈妈和汤熙走时,我已办好退学手续。萧真陪我从火车站回来,他面无表情、一言不发。我们默默相随走到城外梅子湖畔。

猛然间一声鹤唳,白云郁然而起。

没等我回过神,萧真一把将我揽入怀里。他笑着说不就是欠了点钱。汤美你回学校,债我来还。我蜷在萧真怀里,轻轻苦笑。汤熙欠的不是一点钱。再说,还有漫长的四年在前方静静等候。

我知萧真的心。

他愿为我做任何事。但世界很大人生很长,内心纯粹的他尚不清楚我当下的状况。我这次遭遇的问题不是寻一位名医就能立竿见影,不是三天调配一次药方就能起死回生。事关至亲的生死存亡和锦绣前程,谁都代替不了我。谁也不该代替我。关于这件事没有侥幸,没有捷径。我只能踏踏实实地承担。

萧真箍紧我。

我缓缓告诉他这件事的真相。汤熙必须好好活着,唯有这样妈妈才会努力地好好活着。我可以没有爸爸却不能失去妈妈,她是我的方向和指望。我说萧真,我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他说那好,我陪着你。

我说过,爱和誓言一旦说出口就是为难自己的一句话。我答应妈妈好好经营汤圆店,答应汤熙替他还债,这是因为他们是我的至亲。我因心疼他们才迫不得已地揭竿起义,我的是属于自己的锦绣前程。我没得选择也无退路,只能硬着头皮践诺。萧真不同,他与我只是单纯的男女恋慕,没必要对我负责。再说,轻飘飘的一句话我也不会相信。

汤圆店的生意很好。

萧真日复一日过来干活。每晚汤圆店打烊,我还要赶去梅子茶馆做两个钟头的甜点师。汤熙欠的赌债有私人的也有高利贷,变卖房子也只是还上一部分。妈妈去广州时,我开口向席叔借钱。席叔对汤熙的行为无比震惊,他要帮我们将房子买回来。妈妈拒绝。她告诉席叔这场浩劫是汤熙造成的,今日我为他受苦,日后他必当给我一一补上。席叔幽幽长叹,苦了汤美呀!

我拒绝席叔和萧叔替我们还债,人生的有些困难可以求助有些只能自己扛。时常有人感叹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我不认同。每个人都肩负责任都需要克服不断涌现的人生难题,谁能对外人面面俱到?再说若绝境的缘由是因自己作孽,只能自作自受!好在汤熙还有妈妈和我,如此的牺牲足够了。我不会让这场变故再影响到别人正常的生活秩序。这事关汤家的尊严。

我住在汤圆店。午夜从梅子茶馆慢慢走回,胖嫂早走了,萧真在竹簸箩内用力搅拌糯米粉。雪白的灯光下,黑黢黢的他像上了一层釉。今年暑假他泡在城外的玫瑰园打工,晒黑了。萧真扬言明年就成立他的玫瑰种植基地,他要做财大气粗的老板。我听了只是微笑。做老板当然好,可以财源广进招财进宝,问题是他明年就要高考了。

我懂他的心。

他希望快快赚钱替我还债,他见不得我被沉重债务压得东倒西歪。萧真不知,他这份心意足以让我抵挡内心突如其来的忧伤。我虽对亲人践诺,但不是不委屈。赚钱太难了,我每一天都在算计都在节俭都在积攒,然后被不相干的人理直气壮地取走。唯一留下的,是我用红笔在汤熙账单上划的一个红叉。

静谧的工作间,萧真往糯米粉内添加猪油和花生油。我死活不教他,这段时间他硬是在一旁看会了。我将打包的宵夜放桌上,挽起袖子打算替他。萧真突然大笑。汤美,你说这算不算夫妻店?他用沾满糯米粉的手轻触我的脸。一股奇异的温暖袭遍全身,我啐他,不要脸!

被他紧紧抱住。

念及天涯

2012年12月12日,全天下的新人都在赶着结婚。

阳光穿过雕花木窗洒在盛放茶具的青石台。我点上沉香屑。水沸腾,我给大家泡乌龙茶。面色红润的妈妈依偎席叔而坐。汤熙在。席善也在。

乌龙茶要下午喝。用沸水过滤,让茶叶受热舒展,再将放置片刻的滚水沿边缘倾注茶壶,香味就缓缓飘出来。今天泡的茶,四两就能换一个LV包包。我欢喜这样的低调奢华。因为今天妈妈结婚。因为汤熙毕业参加了工作。因为我无债一身轻。

五年来,我学会泡矜贵的中式茶。点燃一缕沉香,排摆好青瓷茶具,按时间段安排泡什么茶,早上是花茶中午是绿茶下午是乌龙,晚上就喝有助睡眠的熟普洱。

妈妈离开小城四年后。紫琅村的老先生驾鹤西游。妈妈在他去世前三天得到权威专家的确认,她彻底痊愈。我去吊唁老先生。老先生选择树葬,长眠于一棵苍翠的松树下。风吹过,我带去的十颗汤圆在白瓷碗内滴溜溜旋转。这是我唯一能表达出来的感谢,用人间的方式。

汤熙读大学第三年。席善信奉基督教的妈妈因病去世,席叔将雕花老房拆卸跋山涉水运到广州,在席善经营的茶庄一侧再一根根按标记组装好,梅子茶馆再度开张。席善读大二就开了一家茶庄,他劝席叔前往广州。席善说南方不冷生意好做且汤熙和他妈妈都在,汤熙闲暇在茶庄做事,他妈妈负责给员工做甜点。犹豫不定的席叔跑去广州一番考察,就南下了。

席善读大学的第二年。返回小城看我。

我正在梅子茶馆跟席叔学习辨认各类茶叶的年份和质地。席叔说汤美不能卖一辈子汤圆,既然不能读书就抽空学点实用的,说不定以后会派上用场。我倒没想这么多。我只是欢喜中式茶的优雅高贵,一缕沉香在一侧烧,袅袅茶香舒缓地熨烫隐藏内心的伤痕,神思慢慢就随云逐月。席善在门口看半天,他笑笑。

晚上,席善送我回汤圆店。响晴蔚蓝的天,头顶是淡淡半圆的月。我说请你去店里吃汤圆吧,我特意采摘今年第一场雪的梅花做馅。席善驻足。两年不见,他比过去显得清瘦成熟。汤美,我在广州也能吃上汤家汤圆,确实好吃。汤美,我刚在广州开一家茶庄,请你跟我走!月色朦胧,他眼睛熠熠闪光。

我静静神。

汤熙考上中山大学的第二年,席善也考上了。他默默站在汤圆店门口,抱着厚厚的圣经。我不由想起他当年满大街围追堵截我爸,逼得我爸几欲发疯的样子。我怕席善也用此手段逼迫我跟他走。我走到门口对席善说,等你毕业就能吃到我们的喜糖了。在柜台内结账的萧真朗声大笑。席善一怔,掉头而去。

隔两天我去梅子茶馆上班,小厨房的冰箱门贴张留言:我要带你走。我会带你走。时间不是问题,问题不是问题。

席善高考时执意报考中山大学。读两年大学他就让家里投资开办茶庄。他让汤熙帮他管理业务,他让我妈替他照看公司。锲而不舍的席善,在用他自己的方式逐条解决横在我们之间的问题。他循序渐进,势在必得。

我在月光中笑笑。我想起年少的席善为了我将半座城搅得鸡飞狗跳。旋即,我说对不起席善,人各有志。我情愿和萧真在一起。

妈妈去广州的第一年。萧真放弃高考。他四处借贷筹款要成立玫瑰种植基地。他说要种植新品种大马士革玫瑰,玫瑰花除了食用还能提炼玫瑰精油,而今玫瑰精油是“液体黄金”在国际市场都十分走俏。他爸妈反对。他抱着贴身衣物跑进汤圆店。胖嫂笑弯腰。

萧真打电话买折叠床,对我的阻拦置若罔闻。得知他放弃高考我差点上吊,人生大事岂能意气用事?他却振振有词,我的成绩你知道,说实话我能考上吗?你不如成全我英雄一怒为红颜弃考的美名。我脱口说汤熙能做到的你也能。萧真收起笑脸,一字一句:别提他。结婚后我也不认他这个大舅哥。我差点昏厥。折叠床很快送到,被我气咻咻扔上大街。隔壁是姜氏米花糕和侯氏小米锅巴,大家纷纷跑来责备萧真,你这样做让汤美怎样见你爸妈?他坏笑,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再说又不是不认识!

晚上打烊,我将萧真推出汤圆店,反锁店门。

我在工作间搅拌糯米粉。添上猪油增加汤圆香味,添上花生油使搓好的汤圆不粘在一起。门外传来萧真的歌声,为爱不怕冷风吹。等我做好两簸箩汤圆,门口只剩依稀风声。我拼命克制才没打开门张望,我拿不准萧真会不会离开?

捱到次日清晨,我迫不及待打开门。一张折叠床横在门口,毛毯包裹住的萧真沉沉睡着。我蹲下,仔细看他眼睛闭合嘴角带笑,双手重叠搁在唇角。天光一点点放亮,大街上开始热闹起来。萧真突然醒来,他看见我,他看着我。他笑着说,汤美,我死活都要和你在一起。

席叔轻声叫我。我一激灵,思绪收回。

汤美,这两年我和你妈妈在一起深有感情,我们年纪大了,也算是老来有伴。请你也来广州吧,咱一家人团圆。席叔说完眼圈红了。我对面坐着的汤熙也诚恳地说:小妹,请回来吧!汤熙今年刚考上公务员,有了女朋友,席叔和妈妈正张罗给他买房结婚。广州冬日阳光明媚,汤熙浸在玫瑰色的夕照里,像镀了一层金。

今天,我妈和席叔领证结婚。相隔五年的两家人欢欢喜喜坐在浩大的岁月面前喝下午茶。席间,席善未婚,我未嫁。席善茶庄的生意顺风顺水,他比早前更稳重迷人。席善含情脉脉地看着我,将久握掌心的锦盒推过来,汤美,我等太久,都要老了。大家全都善意地笑。我将杯内温热的茶水徐徐喝下。轻声念起席善念过的话: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因为二人劳碌同得美好的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

如果我爸是好的,如果他肯担当起自己的人生责任肯爱他的家人,我今天一定会微笑着伸出手,让席善给我戴上晶亮的戒指。席善有一种天生的美好素养,最适合做丈夫。可问题是我爸不好,我因他下过地狱。在熬狱的那段时间里,我想起《圣经》上的这段话并欣然接受它。

我嫁不了席善。

十二月,你我团圆

五年前。

酷寒的冬天来临。萧真主动搬折叠床出去,被我拦住。他已在门外睡完一个秋天,我动摇了。他一脸严肃地站在店中央,让我留宿?你不后悔?我用热乎乎的梅花膏堵住他的嘴,让他滚上我的床去。

不久后的深夜,工作室有滴水声。汤圆店是租的老房,外面下起雪墙角就漏水了。萧真将窗帘扎在一起让水顺其滴落。我先是担心做好的汤圆,看见萧真紧皱眉头的样子,我乐了。他捉住我,送我回被窝。

窗外飘着雪,工作间下着雨。我静静蜷在萧真怀里,一言不发。这半年萧真拼命打工,我妈吃中药的钱全是他支付的。见我发呆,萧真问我信不信小城的所谓传说。我叹气,小城就是这一点不好。萧真低语,乖,总得有人把这个坏神仙扔出去,就像你扔折叠床一样。我笑,谁有这本事?

转眼就是腊月二十八,我在工作间加工汤圆。电话响,是梅子茶馆的一位熟客,他告诉我撞见萧真在地下下注,熟客知道我和萧真同居,说见萧真好多次了,让我管管他。我身子一晃,只觉眼前一黑。停了半天,我问明地址打车过去,萧真已赢了钱。对于我并不陌生,我爸是赌客我哥也是,萧真也曾半开玩笑地给我描述过。一直以来,我很想和传说中的神仙过过招。

我大衣左口袋装着准备汇往广州的一笔钱,我掏出来扔在赌桌上。你疯了!萧真用力拉扯我。我奋力甩开他。我开始下注。赢了。输了。再赢。再输。再输。一沓钱输光了。我欠了第一笔赌债。顷刻静下来,赌徒们不怀好意地盯住眼睛发红的我。我笑着说认赌服输,绝不赖账。

我右手迅速从大衣右口袋掏出锋利的水果刀,朝左手的小拇指劈下。我爸时我还小,我哥时我不知道,如今萧真竟也开始走这条路。我只想血溅当场。

四年前。

草长莺飞。我左手的小拇指被接好。汤圆店休一次长假。好久没见萧真,我一出事他就不见了。不知内情的胖嫂觉得纳闷,萧真呢?怎么你不小心切破手指他却玩起失踪?我假装没听见。蝉声起伏时,城内突然发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抓赌行动,所有在一夜间被捣毁。

城内鞭炮齐鸣。

我突然想起萧真说过应该把嗜赌的神仙像折叠床一样扔出去,心里突然一动。天凉了,我夜夜将折叠床放在门外。天冷了,我独自在工作室干活。有一夜隐约听见嘶哑歌声,为爱不怕冷风吹。手里的一瓶玫瑰酱噗通掉入糯米粉内,我奔向门口。折叠床上端坐着一脸沧桑的萧真。他一把抓起我的双手一一看过。仰天大笑。

萧真在十三岁与我一起撞见我妈的伤悲,我当时的悲恸深深刺痛他。他暗下决心,千方百计收集资料立志清除小城的毒瘤。怕惊吓我,细心体贴的萧真始终没与我沟通才造成误会。我出事后他迅速揣上材料去省公安厅上访,几番波折才大获成功。这段时间他担心遭报复在外面躲着,实在不放心我才溜回城内。我目瞪口呆地听着,觉得不可思议觉得快意恩仇。觉得心疼。

三年前。

五月中旬。萧真在城外租地种植的大马士革玫瑰全开了。深浅不一的红色玫瑰开成一望无际的花海,一团锦绣。可没等我和胖嫂去参观,玫瑰花在一夜间被窃取一空。

公安局立案侦查。我跑到梅子湖畔痛哭。

为这一场盛开,萧真四处筹款租地雇人种植玫瑰。大半年里他老了三岁。他甚至已抛去所有投资算出了盈利,他说只需两年我就不必住“听雨轩”,他要给我一个真正的家。我清楚这次他是因举报的事,才遭到报复。我不怕住漏雨的房子,我只是愧疚与心疼。天黑,萧真跑来找我。瘦了一圈的他朗声说没事,只当一场花事演习。汤美,我们有年轻可倚恃,从头再来就是了。

我紧紧抱住他。

两年前。

五月如约而来。我将汤圆店托付胖嫂照看,陪萧真住在玫瑰园。白天我和工人一起采摘玫瑰的花蕾与花朵,晚上我帮萧真将玫瑰摊成薄薄一层,翻转烘干。瘦了一圈的我们一言不发,心情宁静。

所有的事务圆满结束,萧真在“听雨轩”狂睡两天。等他精神抖擞站在我面前,我已经算清他的帐,投资收回,尚无盈利。意气风发的萧真抱起柜台上的圣经翻看: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物都有定时。生有时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我依着他的肩,慢慢读给他听。

一年前。

萧真在外面租好房子,我们乔迁新居。汤圆店和玫瑰园两处赚的钱刚好填完汤熙留给我的无底洞。我说萧真,我们结婚吧!他假装没听见。

前几日席善回小城找萧真。席善说了自己的茶庄、我妈的婚事、汤熙的如花前程。席善说汤美不该再吃苦,他希望带我走。萧真飞快地包着汤圆,轻描淡写地说,好!为此,我和萧真开始冷战。

2012年12月12日夜。小城漫天飞雪。

萧真开一辆破捷达来机场接我。我们行驶完漫长的高速路,车行小城境内。我怀里堆满初绽的梅花,这是萧真第一次给我送花。车到纪念碑下,我俩跳下车。

晶莹的雪片落在我们的头上、肩上、眼睛里。我说萧真,我还是回来了。他认真地打量我半天,由衷地说汤美,你洋气了。我轻轻地笑。是的,摆平完人生中所有的困难,再遇到一个死活都要陪着我的男人。一个只会卖汤圆的小女子怎能不洋气?

雪在下,且越下越大。

萧真对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宣誓:我愿娶汤美为妻。同甘共苦福祸相依。死死生生都要在一起。我眨眨眼,睫毛上的雪片化成一颗颗珍珠,轻盈掉下。

我伸展双臂。我们拼命拥抱。

宛如五年前大雪倾城的那一晚。

读 后

上一篇:大二学年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医德医风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