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6 05:09:50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明晰2014年我镇文化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文化兴镇工作进程,现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文化兴镇主体战略,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通过完善文化阵地建设,促进文化活动开展,拓展文化品牌内涵,加强文化工作管理,进一步放大古镇文化亮点,彰显区域文化特色,展现品牌文化魅力,为实现“打造东大门,建设美好新西来”奋斗目标,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主要任务

启动综合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举办西来镇第二届桃花节和第三届文体节;完成《西来人》一书的出版发行。

三、工作举措

㈠完善文化阵地建设,放大古镇文化亮点。

1、启动综合文体中心建设。以西来邻里中心建设为载体,围绕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按照文体娱乐、文艺排练、读书阅览、展示展览、室内健身、远程教育、技艺培训等功能设置要求,结合文化站、省级社区教育中心、省级基层党校、省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配套功能设置,拟定相应的土建设计参考预案,并做好文体中心装修设计前的相关准备工作。同时,配套做好文化广场道德碑廊、户外电子屏的选址移建工作。

2、完善农耕馆功能设置。西来镇农耕文化陈列馆是苏中苏北地区首家经省文物局注册备案,且被录入《国家博物馆名录》的专题展馆。为进一步完善农耕馆功能,丰富展陈内容,不断提升西来农耕文化的内涵,使农耕馆真正成为市民假日旅游休闲的首选之地、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理想基地,成为社会各界认知西来、了解西来的窗口和名片。

3、实现行政村健身路径全覆盖。健身路径属于大众趣味健身休闲项目,适宜于各类人群参加。目前,全镇16个行政村中建成健身路径的村已过半数,今年将积极争取市体育局支持,实现行政村健身路径全覆盖。同时,为保障群众健身安全,计划对已建成的健身路径进行全面检修与维护。

㈡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彰显区域文化特色。

1、继续举办好“双节”。本着自办节目、节约开支,又不失喜庆的原则,今年将吸取往届办节的成功经验,改进不足之处,力求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求突破,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重点是引进西来本土特色的文体项目,如举办青儿交流赛,组织书画美术摄影展,做到动静结合,雅俗共赏。注重科学安排活动时间,错开农忙和政府中心工作,并广泛发动,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参与度。通过文体节和桃花节的举办,大力营造浓烈的群众文化活动氛围和广大干群奋发图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西来生态旅游的文化亮点,集聚西来观光农业的旺盛人气,不断开创西来文化工作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2、丰富群众特色文娱活动。发挥现有业余文艺团队和民间艺人的作用,挖掘西来民间的、传统的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体表演活动项目,借助春节期间的唱春、舞龙等民间文艺活动,“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等特定人群庆祝活动,“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庆典活动,依托“百姓大舞台”,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娱表演,让大舞台成为凝聚人气、享受文化大餐的好去处。配合“和睦邻里芬芳家园”主题活动的开展,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各具特色的社区文艺演出,不断营造“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3、提升文艺创作水平。准确把握社会文化的新特点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针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推出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文艺新作。按照市文艺节组委会的要求,今年我镇将创作、排练优秀节目参加市第32届文艺节展演。完成《西来人》一书的创作、首发及出版,全面展示西来人的朴实、勤劳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㈢拓展文化品牌内涵,展现品牌文化魅力。

1、扩大农耕文化品牌影响力。一是镇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组织青少年学生、农家书屋管理员等群体,开展与农耕相关的各项活动,放大农耕文化效应;二是加强与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合作,加大农耕馆的推介力度,联合举办一些主题活动,进一步扩大西来农耕品牌影响力。

2、强化德育文化品牌教化功能。以中华传统美德碑廊、慈善林、廉政文化园为依托,以青少年为主体,会同文化、教育、团委、关工委等部门,通过组织参观学习,开展征文、知识竞赛、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进一步强化德育基地的教化功能,全面提升西来德育文化品牌影响力。

3、提升佛教文化品牌知名度。拮取佛教文化慈悲为怀,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等有益教义,以殿宇落成、佛像开光以及各种法事活动为载体,借助大明寺的品牌影响力,邀请大德高僧来西来寺讲经弘法,全面凝聚人气,提升西来寺的品牌知名度。

四、组织保障

㈠完善组织网络、加强队伍建设。以政府发文的形式,完善村级文体工作组织网络。各行政村要明确一名副职以上村干分管文体工作,并配备一名文化管理员做好农家书屋的图书借阅和文体活动的组织协调。镇各文化单位及活动场所要充实、加强管理人员,并发动文化志愿者、义务管理员参与管理,形成文化工作有人管、文体活动有人做的良好局面,通过理顺工作关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文化工作者队伍。无论是参加上级部门的文体活动或赛事,还是组织本镇的文化活动,要能拉得出,打得响,做到不折不扣地完成文化工作和文体活动任务。

㈡制订工作计划,认真组织实施。镇宣传文化部门要根据文化兴镇的实施意见,制订好全年文化工作、文体活动计划,按序时认真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配合,确保全年工作任务的完成。镇宣传文化部门要根据下达给各村、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文化工作和文体活动任务,做好指导、协助工作,并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各单位要妥善收集、整理、保管好文化工作和活动档案资料,以备年终检查考核。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于经济社会建设,为推进全镇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在巩固“千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成果,群众文化工作、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充分发挥了文化站的职能作用。为使我站今后的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真正体现先进的前进方向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一年来,按照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领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及“和谐文化”的深刻内涵,通过学习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中心工作,并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年内除参加党委、政府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外,还积极参加县委党校组织的站所理论培训学习。在理论学习中,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文化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的信心和执着,为我站的文化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二、加强阵地活动、打造精神文明示范窗口 三、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体育活动重阳节”举办了《古镇夕阳红欢歌》文艺晚会,演出节目17个,观众人数700余人。同时,还组织夕阳红文艺队与县老年大学音乐班师生进行了《“思想道德.民主法制”进万家活动》文艺联欢晚会。10月31日,举办镇文联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48件,省、市、县文联领

导及镇上群众290余人参加了展览。

一年来,我站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自始至终地举办各种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了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要求。通过以上活动的展开,营造了全镇浓厚的节日氛围,展现了全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安居乐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喜人景象。

四、抓好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

一年来,为打造××古镇文化,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我站深入民间调查,进行古镇人文、历史、建筑、神话传说、音乐、舞蹈、民俗、文物等相关内容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同时在全国第二次文化普查工作中,积极配合县文管所对老街子蜈蚣桥,江西村原茶马古道渡口遗址,陵园开国领袖纪念碑、新政街15号老宅进行了测绘定标等工作,为我镇的古镇打造及文物保护工作打开了新的局面。

五、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一年来,我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镇文化市场实际,认真研究、制定方案、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厉打击“黄、赌、毒、非”活动,与公安、工商等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文化市场清理整治工作,确保文化市场规范化经。年末全镇有文化经营户20户,其中:音像3户、网吧2户、室4户、歌舞厅10户、打字复印1户。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云南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开展工作。一年来在上级主管局的指导下,召开了4次文化经营户学习文化、法律、法规培训考试。通过学习培训增强了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一年来没有发生一起文化经营户违法违纪案件,使我站文化市场经营工作收到了明显实效。

六、积极开展“以文补文”活动、增强文化站自身活力 七、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文化站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工作比较薄弱

目前文化站岁就“千里边疆文化长廊”之机落实了站址,但因缺乏资金,文化站设施陈旧、图书藏书量少,开展活动设备较为落后,致使站内阵地活动形式单调,农村文化活动档次低、发展慢,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与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不相适应。

2、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少,文化活动规模小、档次低

由于我站缺乏活动经费,难于举办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3、文化市场中违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

通过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文化市场得到净化,但有的外来经营者非法经营行为更加隐蔽,手段更加高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存在,尤其是盗版光盘和盗版录音带难以堵住源头,阻碍了我站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进程。

一年来,我站圆满完成了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及各部门的配合是分不开的,但工作中仍存在不足的方面有待于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努力开创全镇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八、2012年工作计划

1、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方针,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落实“三项”制度,抓住××镇强求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茶马古道旅游文化工作的机遇迎难而上,挖掘民族民间文化传统艺术,真正体现古镇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加强对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辅导和指导,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文化站阵地宣传活动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文化站工作的关心支持,尽可能地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唱响古镇“滇南盐都、茶马古道、丽人故里”的文化主旋律,及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古镇文化阵地,树立崇高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思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要。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提高认识、当好参谋,积极争取领导对文体工作的重视。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近期,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繁荣”,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事业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我们从事群文工作的同志增添了动力,除了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工作外,我们总是积极向党委,政府反映,把群众的意见、建设和我们业务部门的工作设想、计划及时汇报给领导,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今年,随着县政府对乡镇文化工作考核力度的加强,我镇的文化工作也受到镇党委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今年对行政村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中,把文化工作从宣传工作中单列出来,把体育工作从社会事业工作中列出来,共占2分,并由文化站对各村进行打分。

二、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

一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文化方针、政策,本着“百花开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以主办、承办、联办、协办等多种形式同有关部门相互配合,把节日文化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节日特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

如,元宵节举办猜灯谜活动,吸引了500多名群众参与;4月中旬举办了镇第二届中国象棋友谊赛,十多名棋手参加了此次比赛,其中76岁的陈顺生是此次比赛最年长的参赛者;4月底,30多人组成的*镇腰鼓队举行了行街表演,喜迎奥运;5月份,协助市群艺馆与县文化馆做好文艺“大篷车”下农村演出;与镇团委共同举办贯彻十七大精神演讲比赛,17名青年选手参加比赛;6月份,在*中学举办*镇迎奥运首届残疾人运动会,来自全镇10个行政村1个社区的92名残疾人参加比赛;7月份,举办科邦杯迎奥运新居民卡拉OK演唱赛,15名新居民参加比赛;8月份,举办“万好杯”三对三篮球赛,比赛分青少年组和成年组。28支队伍在一周时间里一决高下;9月份,举办*镇“迎国庆”创建市级文明镇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广场文艺晚会,晚会形式多样,歌舞、小品、曲艺等全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搬出自己单位的经典节目在数千观众面前一展风采;10月份,开展“社会和谐人至乐,文明新风进万家”,金秋十月送戏下乡巡回演出,共演出6场;12月份,与镇工会、科协、团委共同举办*镇第二届青年科技人才联谊会,整个联谊会分领导致词、科技人才代表发言、集体合影、南北湖登山寻宝等环节,中共海盐县委副书记姚沈良致辞,县人事局、科技局、团县委、科协等县级部门领导,*镇主要领导,部分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来自我县以及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位青年科技人才参加了聚会。

三、抓好文体团队和阵地建设,巩固“两镇”创建成果。

一是充分发挥已建场地、设施的作用,镇文体中心每天全天候向外开放。年初,为营造文化氛围,加强环境建设,对文体活动中心进行了墙体美化工程。站内图书室藏书已达11000余册,每周定期对外开放。为配合县新农村文化建设九项工程,镇图书室成立了图书配送中心,为我镇部分企业及行政村配送图书。同时,积极做好企业、村级图书室的业务辅导,充分发挥图书在服务“三农”,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今年,根据县惠民微型图书超市进村入社区工程的活动精神,镇文化站将1000册左右的图书以及11个铁质书架送到了全镇10个村级卫生服务站及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是抓好镇级文体团队的培训和活动的开展。原有的各文体团队增添了不少新成员。在原有的的文艺团队基础上,又新增了部分村级文艺团队。

三是出刊好宣传柜窗。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和镇党委的要求,确保每月出刊一期。

四是开展好“百场电影下农村进社区”活动,使之成为推进*镇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

五是积极组队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比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县机关运动会上,获得了3个单项第二名,1个单项第三名,1个单项第四名的好成绩;在农民运动会上,获得了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县文联、团县委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摄影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优胜奖等;在嘉兴市首届农村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了优胜奖等。

六是并协助好行政村的科技文化活动室、示范户的创建,例如,在今年*村省级新农村小康示范小区创建中,在白洋村市级文化示范中心的创建中我站均积极做好协助、指导及配合工作。

四、做好两项普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文化馆的指导下,镇村两级普查工作人员认真查阅县志、镇志、档案、文献资料,全面开展社会调查,共获得线索1055条,确认调查项目105条,重点调查项目32项,重点摄制录像5项,制成光碟5张,基本摸清全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和传承情况,还获得了市级、县级先进集体。

协助做好文物普查工作。我镇作为历史古镇,保留了相当多的古迹。在县普查队员的辛勤工作下,我镇共发现文保点142处,其中重点文保点41处。*老集镇占了绝大多数,共有90多处。

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

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坚决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协调*、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日常检查和管理,坚决取缔不健康,不文明的文化经营行为,规范文化经营秩序,努力为群众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文化市场环境。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按照县群教办和镇党委的部署和要求,镇文化站全体干部积极参加本镇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制定了学习计划,利用每周周一例会、周三晚间学习、周五工作点验会,对党的十会议精神、系列讲话精神、县委十四届六次全委会精神、各项政策法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同时认真对照自身开展了“四反思、四自觉”研讨,从中查找自身不足,制定了整改计划,镇文化专干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文化干部一改往日的拖沓散漫,对每次的学习认真做了学习笔记,笔记不少于10000字,并认真开展宣传活动,办学习园地等4版次,撰写心得体会7份,并以“我的公仆情怀”为主题进行了演讲,文化站高庆军同志被镇党委评为“镇群教活动先进事迹人物,他的事迹感染带动着我们全体干部,镇党委、政府要求文化干部在学习的基础上,要联系实际,开阔思维,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收集整理,用学习+探索+创新的方式提升全镇文化工作。通过学习使得自身政治意识、改革意识和发展意识的观念得到了增强,从而更加坚定了信心和执着,为我镇文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镇村文化设备都填补到位,进一步规范了五个村的农家书屋管理,镇文化站新购图书1500册施行了免费开放,为了规范文化工作运行,镇文化站出台了各项管理制度:一是制定了《综合文化站工作职责》、《文化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文化站站长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文化站向公众开放服务制度》等,使文化干部了解各自的权力和责任,为服务群众做到不推脱、不扯皮;二是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多功能活动厅管理制度》、《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工作制度》、《卫生保洁制度》、《工作考勤制度》《服务承诺制度》等,让群众慕名而来,满意而归;三是制定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对全镇文化经费进行了专项审核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求镇、村落实了文化设备保管员,确保设备能正常运行。现在文化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做到了有人负责、有人监管、有人维护。

全年播放科技和爱国影片27场,观看600多人次;投资25余万元安装了马蹄湾嘉陵江桥头至集镇的路灯,正在筹措资金建设文化长廊。

一是庆祝“六一”活动以“美丽____、幸福关爱”慰问活动为主线,宗旨是: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开展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学习教育活动;以“中国梦、我的梦”为关键,开展儿童绘画、演讲比赛;以弘扬倡导良好家风家教为重点,组织开展讲家风家教的故事。以此增强儿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记录和表达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唤醒少年儿童的梦想,激发学生感恩之心,教育少年儿童积极传承家庭美德,注重生活点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激励广大少年儿童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使全镇少年儿童能够朝气蓬勃、充满理想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这次庆祝活动,文艺汇演共有节目21个。二是发挥镇文化广场作用,每晚7:30分之晚上9:00点组织群众开展以锅庄舞和快乐佳木斯舞蹈为主的活动,群众的晚间生活得到了充实。三是开放文化活动室,镇机关干部在闲暇之余在室内进行羽毛球、乒乓球、下象棋等活动,文化活动在镇村发挥了很大作用,为干群的生活注入了活力。

以“传承羌族文化,推动村域舞蹈”为免费品牌服务项目,着力打造镇域文化亮点,以点带面促进全镇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使全镇文化传播呈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局面。文化站品牌服务项目以社区文化广场为活动阵地,坚持带领群众休闲娱乐精品服务。让群众在劳累的生活中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和欢笑,文化广场面积300㎡,专用音响一套,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借用),投影设备一套,免费开放时间为:8:00——18:00,主要传授羌族舞蹈为晚上19:00——20:30分,没有节假日,负责组织实施人实行轮班制,给群众带来集体娱乐的文化

氛围。群众在享受物质的同时,也享受了文化精神食粮带来的快乐。在做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党委的中心工作,围绕党委年初提出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多次为党委的各类活动做好后勤服务工作,从展牌的设计、摆放到标语的悬挂、张贴,都做到按部就班。大大提升了上级下达指标任务完成时限。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加强领导,制定计划

我中心结合乡镇实际,借鉴成功经验,拓宽思路,积极制定全年计划。计划中把文化宣传、村级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宣传文化中心副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确保文化工作扎实推进。

二、围绕主线,加强理论学习

一是通过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学习教育活动,组织镇村干部开展《规定》的相关内容学习。二是组织镇村干部学习十会议精神,人大主席孙太友对十会议精神作了详细解读。三是全年共组织4次中心组学习,分别将十二五规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党的十召开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三、整合资源,完善措施

(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计划;二是加强镇村干部、中小学校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在艺术节、“六一”儿童节到镇中小学校观看文艺演出,并宣讲学习雷锋精神、安全教育等内容;三是组织人员通过“中国文明网”对我省见义勇为的56名农民工进行了“中国好人榜”投票活动,全镇投票近3000人次。

(二)文化宣传工作。我中心积极协助上级部门,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的监管,主动联合安办工作人员到小博士幼儿园、网吧和游戏厅进行文化市场管理和安全设施检查,加强对未办证的幼儿园进行监管,督促法人代表完善相关手续;积极配合上级部门指示精神,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每晚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舞场地、设备,方便群众娱乐、健身;安排农村电影放映2场;利用村通广播、电影电视、远程教育、农家书屋等平台积极宣传贯彻文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文化的正确引导。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为进一步研究部署我县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积极投身创建工作。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全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动员大会。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正确评估我县文化建设工作,进一步增强信心。

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我县文化工作紧紧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维护人民群众文化利益为根本,抓住重点,发挥优势,开创了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文化大县建设的基础工作全面巩固。县委、县政府一直十分关心重视和支持文化建设,把大力发展生态文化,加快推进现代化生态县建设作为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作为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了《XX县城文化建设规划》,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扶持政策,切实把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全县文化文物事业财政投入实现了每年递增13.5,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快投入,文化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全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初具规模,县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和新华书店等内部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较好地发挥了文化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同时,还建成一批以生态广场、驿站广场、体育运动场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兴建了高级中学、外国语学院、实验初中等一批教育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以实施“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的基层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XX镇、XX镇先后通过了省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另有XX个乡镇通过市级“东海明珠”工程验收。全县在20__年共建成全民健身路径23条,数量位居全市之首,较好地改善了广大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环境和条件。

(三)精心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我县群众性文化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影响大,效果好,形成了良性的发展态势。1997年至今,我县成功举办了7届生态文化节,精心策划和组织了以国际山地极限运动邀请赛、中日友好书画大展等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和重大影响的文体活动,打响了节会活动的品牌,扩大了XX的影响力。按照出精品、出人才的要求,创作了一批以《竹乐》、《五女泉边》为代表的荣获全国和全省金奖的优秀作品,提升了XX的文化水平。坚持城乡文化统筹发展,以广场文化、全民健身活动为龙头、以创建特色文化示范村为主要载体,大力开展各类文化创建活动,推动了社区文化发展和农村文化建设。20__年以来,我县先后获得浙江省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工作先进,全国“四进社区”活动、全民健身月活动优秀组织奖等荣誉;XX镇文化中心创作的《竹语山风》先后在省、全国“四进社区”文艺调演中获得金奖。

(四)加强保护,文物工作卓有成效。我县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积极贯彻落实五纳入原则,加强文物保护和维修工作。灵芝塔、云鸿塔、独松关、乐平亭、吴昌硕故居、胡氏旧居等一批省、县级文保单位先后得到抢救维修。安城城墙一、二期维修如期完成。同时还发掘出土了3000余件文物,使我县文物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的增加和提高。尤其是溪龙上马坎的考古发掘,旧石器文化遗址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浙江省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空白。在全面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公布了__处县级文物保护点,建立了150名覆盖村级的业余文保员队伍,全县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20__年我县还被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严格管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充分发挥县社管委的牵头作用和各文化涉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以全国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为契机,大力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做了大量的调查摸底和联合执法工作,全县文化市场的净化程度有较明显的提升,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整体形象有较大的改观(20__年1月至今已检查文化经营单位465家次,取缔无照、违法经营单位6家)。坚持“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引导和扶持文化市场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全县文化市场在整治和规范中,“滥、小、差”的状况得到明显改观,经营环境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违规经营行为正在逐步减少,“压缩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工作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文化市场的繁荣初步显现,由原有的经营种类单一,发展形成了经营多门类、消费多元化的格局,市场体系不断完善。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生态县的要求相比,与国内先进地区和周边的兄弟县市对比,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而言,我们的文化事业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建设投入结构单一,以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元投资主体参与兴办文化事业和文化项目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县城公益性文化设施规模偏小、科技含量不高。乡镇文化站站舍面积和图书室藏书量达到要求的为数不多,有的乡镇还存在有站无舍现象;行政村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普及率不高。

2、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仍处于初始阶段,缺乏科学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集约化程度低,缺少龙头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品,竞争力低。文化市场体系尚未健全,文化经营场所虽然在数量上有了发展,但总体上规模较小,品位和档次不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高、优势不足、品牌不响。

3、文化队伍整体水平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人员存在年龄老化,业务水平不能适应的现象,创作力量薄弱;乡镇文化站干部管理体制不顺;村级兼职文化队伍还未建立健全。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创建任务

在20__年实现省级文化先进县、20__年实现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 决策,是我县文化工作的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今年是创建工作打基础之年,关键之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文体活动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硬件基础,各单位要按照《XX县城生态文化建设规划(20__-2015年)》要求,加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一要加快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整合各种资源,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抓好体育文化中心、县图书馆的改扩建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体育运动场三期工程,规划好新博物馆,形成功能较完备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网络。二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各乡镇要以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为抓手,加大投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文化中心(站)、社区(村)文化的设施配套,夯实文化三级网络工程,同时,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提高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率。通过努力,使全县50以上的乡镇文化中心站舍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80的城镇社区和行政村建有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其中XX镇、XX镇、XX镇达到省级“东海明珠”工程标准。县文体局要继续加大建设全民健身工程(点)的力度,争取实现县城所有社区、全县10个乡镇政府驻地村、全县10的行政村都有体育健身路径的目标。

二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文化利益是做好文化工作落脚点和出发点。要坚持“群众文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把基层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到社区和村镇,以文化馆站、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地,以业余文化团队为纽带,扶持民间艺术活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健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基层文化,提高人们文化生活质量,形成文明和谐的文化环境。要配合中心任务、重大节庆活动等,组织、策划多种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逐步建立广场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镇文化等群众文化体系。以“五个一工程”奖、全国群星奖为龙头,建立精品生产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重点扶持代表我县最高水平、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艺术,今年要以冲刺全国群星奖为目标,加大投入,进一步抓好对《竹乐》、《五女泉边》的挖掘和加工。要以创建特色文化村(社区)、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为载体,促进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活动方式的文化“四基”建设,推动城乡文化活动深入开展。

三要积极发展图书、文博事业,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支持。

一个人的知识,20来自学校,80来自自学。图书馆是自学的主要阵地,是全民终生教育的重要渠道。要以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着力点,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步伐,推进先进文化和现代科技知识的传播。今年,各乡镇要普遍建立图书馆(室),其中,县中心镇和省级东海明珠乡镇文化中心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10000册,市级东海明珠乡镇藏书量不少于7000册;其他镇乡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藏书量不少于3000册。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丰厚。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保存和突显我县浓厚的文化底蕴。今年要重点抓好吴昌硕故居大院、安城城墙三期维修工程建设,完成《XX县文物保护规划》和考古发掘方案的编制,抓好杭长高速公路XX段文物抢救发掘工作。要充分利用第三次文物普查成果,做好对无形和有形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开发和利用,重点扶持一批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保护项目,形成具有XX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牌。

四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文化市场。

一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用足用好已经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尤其在开办、经营文化产业的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为加快发展我县的文化产业创造有利的环境。放宽文化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独资等多种形式,参与文化市场开发,兴办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经营实体。二要大力培育文化市场,促进群众的文化消费。就我县而言,要以提高市民身体素质为根本,以市场调节为手段,重点开发和培育娱乐市场、音像市场、网络文化市场、体育市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市场空间。要继续积极承办具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和全国高水平的单项文体赛事,丰富市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充分展示XX的风采,扩大对外交流,提升XX的知名度。三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开放准入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对文化市场从严管理,日常管理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加大专项集中整治的力度,重点加强对音像市场和网络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及时有效地查处大案,坚决抵制和打击不良、有害的产品进入文化市场。建立文化市场预警监测系统,逐步在文化经营单位布点监控,实行电脑联网管理,推行企业注册登记并网审批,通过网络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警和反应。加强文化市场管理队伍建设,建立文化市场文明执法的行为规范,促进文化经营活动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五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

改革是加快生态文化大县建设,推进生态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新的文化体制,才能将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中的巨大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一是文化行政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理顺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改变对文化产业单位的直接管理、统包统揽为间接管理,政策引导为主,切实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二要积极推进文化企事业单位改革。按照区分性质、分类指导、整合资源、分步实施的原则,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对经营性单位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推进转企改制。今年要按照上级有关改革精神,完成人民剧院和电影公司改制工作。三要加快建立保证导向、富有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竞争激励机制。

文化人才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根本。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制定文化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培育文化人才市场,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各地、各门类文化拔尖人才和优秀文化经营人才到XX创业。要发挥国办文化单位的主阵地和人才资源优势,建立基层文化工作者培训制度,加强对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的文化素质。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建立乡镇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巩固基层文化网络。社区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及时调整、配强文化专(兼)职干部,建立完善社区文化指导员制度,发展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村也要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文化工作。不 论采取什么形式,村(社区)文化机构必须有牌子,有场所,文化工作有人干,并在政治、生活、待遇方面与其他同类人员一视同仁,对重视文化工作和长期从事文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表彰奖励。

三、精心组织,形成文化建设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创建文化先进县,是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创一建”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而是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文化先进县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质保量地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创建文化先进县真正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真抓实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措施强硬有力。县里已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创建办公室。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主要负责人为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切实承担起主要职责。今天会上,我还将代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对创建职责和任务分地区予以明确。各乡镇要对照标准和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突出强项,补齐弱项,要针对自身薄弱环节,重点加大投入,保证指标达标,使文化工作不仅能经得起上级检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更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要通过各级各部门扎实有效的工作,使我县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先进县。

二是协调各方,形成合力。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各乡镇、各部门要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的大观念,齐心协力抓创建。在整个创建活动中,实行任务目标责任制。县创建办公室负责整个活动的协调、督查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计划、财政、建设、国土等部门要关心和支持文化建设,在立项、经费、规划、用地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文化、广电、报社、教育等部门要各尽其责,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齐心协力抓创建的格局。文体局是文化工作的主要专业力量,要做好创建活动实施的牵头工作,承担起统筹规划、服务指导的职能。乡镇要对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的具体任务进行细化,定出时间表,列出进度表,确定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抓实。不论是哪个单位,绝不能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而影响整个创建工作。

三是精心组织,严密实施。创建文化先进县的时间紧,任务重。全县创建工作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6月)制定方案,建立组织;第二阶段(7--12月)组织实施;第三阶段(05年1--5月)查漏补缺,完善提高;第四阶段(05年6--11月)组织申报,迎接验收。各乡镇、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突出重点,力求特色,周密部署,整体推进,以创新的思路,务实的作风展开工作,确保创建工作环环紧扣,质量过硬。文体部门要全力以赴,一切服从和服务于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部门要根据创建宣传工作方案的要求,大力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创。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都要发挥应有的作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形成全县人民关心支持文化发展、自觉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澄照乡;群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群众文化建设是指在广大群众中,通过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满足群众基本精神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它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方式方法。

一、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现状

澄照乡,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南部。人口有69个自然村,2186户,7028人;面积为84.8平方公里,是畲族少数民族聚集地,因此澄照乡群众文化对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澄照乡文化建设有专门的文化中心楼和文化中心室。文化站内设有:图书阅览室(藏书5500册)、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室、老年活动室、音乐室构成。文化中心各活动室开放正常,全年年活动室开放天数在150天以上,图书借阅量每年约650人次,重大节日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每每逢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八一、国庆节、元旦等重大节日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在相关活动组织当中目前主要有花鼓戏队伍4支、狮子队2支、畲族山歌队伍1支、秧歌队伍1支、金丘封金山婚俗表演队伍1支、广场舞队1支,这些队伍在文化活动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澄照乡在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是在具体的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各村文化建设不集中,管理机制不健全

澄照乡在行政管辖有三石、东岱、东升、东畔、四格、金丘、朱坑、朱排、梅坑、际头、米岩山、张后山、仙山、炉西、白沙岱15个行政村。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各村有一个文化活动室。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以文化活动室为中心进行管理。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在整体上没有一个有效的规划,加上投入资金不足,导致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有限。

2、文化管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差,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很多文化管理人员长期处于一种固定的工作状态,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较差,其文化素质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另外在文化建设过程当中培训机会较少,使文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3、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思维模式的影响,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一直都是采取以文化管理部门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文化活动的开展,都是由关部门事先计划好的内容,没有有效的争取群众的意见,因此群众满意度较低。

三、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在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首先应该,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这样才能保证群众文化建设有序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将文化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将文化工作纳入乡精神文明考核和各村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责任到村、到人。根据乡班子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乡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文化员,为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健全有力的组织保障。其次要落实经费保障机制。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乡财政预算,确保政府财政投入的及时、充足,切实解决乡综合文化站建设资金和运行经费,保障乡综合文化站正常运转。最后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始终把搞好群众文化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制定了澄照乡文化事业规划,出台文化建设相关政策。建立健全文化设施和人员的相关管理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运行效率,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另外完善村级服务网点。加强有线数字电视惠农政策的宣传,并做好农业家庭户的审核工作,全面完成数字电视双向网改造工程。通过充分运用文化共享工程网上资源及数字电视的双向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各类宣传、学习、培训活动,把党的惠农政策、先进的致富技术、及时的就业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群众文化建设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管理当中要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精神,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改进和加强了工作作风,把文化工作与中心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业务素质使群众文化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全乡经济社会建设。另外在内部管理中要加强文艺骨干培训。是组织了师资和骨干培训,实行分组包村到基层,搞好群众性培训辅导工作。其次是通过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把有关知识引入课堂,予以有效传承。最后加强实用技术知识培训,切实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并利用科普宣传栏这个阵地,张贴贴近农村、内容丰富、通俗易懂的科普挂图、科普资料及科技市场信息,大力普及科普知识,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通过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城乡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培育群众欣赏文化艺术的能力。

3、以群众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文化工作

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当中,有关部门要改变传统以行政管理思维,要以群众为中心,发挥文化中心的服务职能。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活动,满足群众的需求。可根据不同的月份举办的活动,如在儿童节、国庆节、中秋节、建党节举办各类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使澄照百姓真正体会到了“文化惠民”的成果。另外还可以利用各个节庆日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如广场文艺、文艺大篷车送戏下乡及放映露天电影等,让多元化的活动来满足群众多层面和多样性的文化生活需求,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另外在群众活动开展过后,应该进行专门的满意度调查,对一些效果较好的应该要保留,对一些效果较差的要找出原因,积极改正。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群众文化建设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澄照乡群众文化的建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且具有自身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各村文化建设不集中,管理机制不健全;文化管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差,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文化建设过程中,忽视群众的主体地位等问题。因此要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积极开展农民群众喜爱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室的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陈伟.关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的探讨[J].大众文艺,2013(12):15.

[2]张.浅析乡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策略[J].大众文艺,2013(14):18.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现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我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为目标,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我市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也步入了快速发展轨道。市文化馆顺利进行了改扩建,建筑面积近6000M2,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均居苏中、苏北前列,被评为国家一级馆;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正在规划准备中,初步选址、勘测、概念设计等工作已基本完成;20个镇文化站全面建成达标,并对外开放,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已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98个,占全市总村数的90%;建成农家书屋65家。目前,全市以市级重点文化工程为龙头,镇文化站为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基础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初步形成。20*年,我市继续被评为江苏省群文工作先进县(市);20*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县(市)。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统筹,强势推进,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近几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一是凸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坚持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真正把该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工程、惠民工程,切实做到“五纳入”,即:纳入全市“十五”、“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领导工作分工;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纳入机关相关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每年评选10个文化工作先进镇,并在全市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二是适时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意见。20*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市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奖惩措施、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20个镇文化站全面达标的必成目标,并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同时,将此纳入20*年市政府为民兴办的“十二件实事”之一,并与新农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今年初,市政府又将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新建工程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抓紧规划,迅速启动。三是强势推进,定期督查。市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工作,与相关部门和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定期进行督查,及时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二)抓住机遇,争取支持,努力破解建设制约瓶颈

资金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最大瓶颈。我们巧抓机遇,善抓机遇,积极化解,重点突破。一是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20*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五件实事之一,并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我们多次赴省、市专题汇报,寻求支持。经过努力和争取,全市14个镇列入省专项补助计划。20*、20*两年,我市共计获得省、市文化站达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350万元,受助乡镇数和受助资金额均为南通其他县(市)总和;累计争取省“三送”(送书、送戏、送电影)专项补助资金近100万元。此外,还积极争取到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援建计划,获得专项资金100万元。二是紧紧抓住有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繁荣的政策机遇。“十七大”报告发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市镇两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经费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我市在财政状况还不宽裕的情况下,20*、20*两年用于20个镇文化站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160万元,对文化站建设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各镇也不断加大建设投入,据统计,近两年全市镇级财政用于文体中心建设的资金累计达800余万元。三是紧紧抓住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机遇。近两年来,全市大力推进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提出“四室八有”建设标准,“四室”即:办公室、会议室、卫生室、文化室。将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作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四是紧紧抓住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机遇。利用“体育健身村村有”工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镇、村两级文化阵地活动设施和活动内容,提高了文化阵地的吸引力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

(三)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务求推进速度能快则快

面对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薄弱、资金压力大、上级要求高的实际,市、镇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创新举措,积极作为,主动作为,形成推进合力。市政府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情况汇报会,协调解决推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加大督查、检查的力度与密度。各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在经济建设压力大、工作任务重、财力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努力破解资金、用地等难题,按时按质完成了达标建设任务。财政、建设、规划、国土等相关部门,尽职尽为,合力推进。市文化局作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参谋助手:一是组织力量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情况调查摸底,及时提出全市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发展规划建议,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定期召开文化站长例会,策划组织各类推进活动,协助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意见,推动全市面上工作快速、均衡开展。三是建立局长挂帅,副局长挂钩包干的工作机制,做到包督查、包指导、包推进。四是加强服务和协调,组织镇分管领导和文化站站长赴通州、泰兴等地参观学习,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推进质量,加快推进速度。五是适时对各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的选址、功能设置、内外装潢等给予帮助和指导。由于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服务指导到位,我市镇文化站达标建设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受到了省相关部门的表彰。

(四)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做到功能设置科学实用

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既适度超前,又实事求是;既坚持标准,又经济适用;既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在镇文化站建设上,我市提出阵地面积不得少于800M2,基本功能不低于8项,年开放时间不少于250天的要求,略高于省提出的建设标准。由于各镇经济基础不一,情况各不相同,建设模式也不尽相同。全市20个镇,大致采用了三种建设模式:一是东陈、桃园、袁桥、下原、吴窑、江安、磨头、搬经等8个镇,按照标准要求,投资新建,面积最多的镇达1400M2;二是柴湾、如城、郭园、高明、林梓、九华等6个镇,采取资源整合的办法,将闲置的学校、派出所、管电站等用房进行改造,既盘活了闲置资产,减轻了财政压力,又妥善解决了文化阵地问题;三是雪岸、常青、白蒲、丁堰、长江、石庄等6个镇,对原文化站或影剧院采取改造提升的办法,按照新的标准要求,增加阵地面积,扩展功能设置。

以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结合“体育健身村村有”、“图书援建”等工程的实施,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同步落实,大力推进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可望今年10月底实现全市全覆盖。

市文化馆作为老城区重要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在2003年旧城改造过程中,有一半的活动用房被拆除。由于诸多原因,改扩建工程一直悬而未决,不但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制约了阵地作用的发挥。对此,文化部门的同志不等不靠,创新思路,主动作为,采取市场化运作的办法,融资600余万元,于20*年对文化馆实施改扩建,20*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新增活动面积3500M2,拓展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美术、健身、写作等11个大类、18个项目的艺术培训。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活动开展,在全省均处于领先位置。

市木偶艺术团是我市唯一的国办艺术团体,承担着繁重的中心演出和“三送”任务。多年来,团部一直借租在新民建筑站,条件十分简陋,严重影响了演职人员的积极性和剧团的发展。面对困难,市领导主动关心,文化部门的同志想方设法,整合资源,调整市图书馆的四、五楼近1000M2,作为木偶艺术团办公和排练场所,购买了320M2的演员宿舍,妥善解决了木偶艺术团办公及演员生活等基本问题。

(五)建管并重,建用并举,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

一是阵地文化活动正常开展。市文化馆充分发挥城区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认真策划和组织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常年开展电影放映、艺术展览、艺术培训、才艺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主题,天天都开放”;市图书馆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简化借阅手续,年均接待读者超过20万人次。同时,实行开门办馆,延伸服务触角,在镇村、社区、敬老院、学校、军营开辟流动图书室,并积极做好镇、村图书管理和借阅服务指导工作;市博物馆从今年5月1日起,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各镇文化站都能比较正常地开展书报阅览、体育锻炼、艺术培训、综合展览等8项以上活动,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文化活动需要;村(居)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则为群众就近开展文化活动、读书看报提供了便利。二是主题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市文化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年均组织开展4-6场大型主题文化活动,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激发和鼓舞全市人民跨越争先的斗志。几年来,借助“一会两节”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了“群星拜寿”、“*如歌”、“欢乐中国行——魅力*”等数场高质量的大型文艺演出,满足了人们对高雅艺术的欣赏需求。三是社会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雉水之夏”是我市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的文化品牌,市文化部门不断创新内容,拓宽服务范围,变以如城为主,为向农村、企业、港口、军营拓展;变以夏季为主,为全年均衡开展;变一年一个主题,为一次一个主题,让优质文化资源惠及更多百姓,受到了城乡居民的普遍欢迎。群众自办文化红红火火,老年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各具特色,活动常年不断。农民艺术节、文化一条街、文化大院、文化庙会、元宵灯会及体育竞赛等系列农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白蒲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京剧之乡,如城镇和林梓镇分别被评为南通市工艺丝毯之乡和红木雕刻之乡,如城锦绣莲湘队、宏坝老年文艺队、九华通剧团被评为南通市特色团队。三个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星光大道”家庭才艺大赛并获奖。四是“三送工程”深受群众欢迎。20*年以来,累计向镇、村送图书45000余册,送戏189场,送电影5000余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常青镇电影放映员王东生被评为“全国十佳优秀放映员”。五是文艺创作不断繁荣。近几年,文艺创作、艺术生产成果喜人,32件作品在全国性演出、评比、展览中获奖,58件作品在省级参赛、参展、发表。与日本、浙江温岭、东台等地进行了跨区域的美术、书法作品交流,扩大了我市的对外影响。六是民营剧团不断壮大。全市登记在册的民营剧团达1*个,从业人员800多人,年均演出23000多场,观众达600多万人次。我市民营剧团发展壮大的成功经验被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称为“*现象”,《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均予以报道。去年,首届全省民营剧团优秀节目调演暨民营剧团管理工作座谈会在我市成功举行。

(六)提升能力,激发活力,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实施素质提高工程。2005年以来,文化系统相继开展了“效能革命”、“效能提速”、“争创优质服务单位、争当优质服务标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素质,激发动力,引导文化人才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担当起推动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历史重任。二是实施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引进人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16人充实文化队伍,优化了人才结构。合理使用人才。打破人员性质和单位界限,合理调整,将年轻有培养前途的同志放在重要岗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大力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提供条件,营造环境,让大部分同志都有机会在学习培训、工作一线和重大活动中得到锤炼和提高。三是实施管理创新工程。创新用人机制,严格管理、考评,实行岗位竞争和全员聘用,文化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发挥。对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使用方面,文化部门主动与各镇党委、政府交换情况,提出建议,近几年先后对镇文化站4名同志进行了调整。

二、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全市文化建设特别是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间凝聚了各级领导、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爱和支持。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阵地不足、设施不佳、服务不好、服务不了等现象依然存在,具体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相对不足。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总体看来,目前财政投入与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需求、与上级文化经济政策的要求仍有较大距离,直接导致了网络建设相对滞后,质量相对不高,功能相对不全,作用发挥受到制约等诸多问题,与城市化、集聚化建设步伐不相协调。

二是建设标准普遍偏低。从市级重点文化设施现状看,市图书馆现有建筑面积仅3000M2,连古籍保管必备的干湿机、阅览室内空调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电子阅览室、盲人阅览室等基本功能也尚未到位。与国家一级图书馆所要求的“馆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000平方米、图书年入藏总数不低于5000种、现代化技术装备、数据库建设、自动化网络建设”等硬件标准相距甚远。市博物馆阵地面积不足,陈列展示、教育研究功能受到很大制约。馆藏库房狭小,文物保护环境差,缺少必备的恒温、恒湿、除菌、除尘设备,文物安全防护级别偏低,给馆藏文物分类保管、科学保管带来很大困难。市文化馆缺少停车场,给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造成极大不便。城区文体活动场所数量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镇文化站建设现状看,仍然存在着建设标准偏低,布局不够合理,功能设施不全等问题。同时,一个镇只有一个文化站,服务半径太大,很难满足几万人开展活动的需求。从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建设现状看,大部分村人口在3000人左右,而村文化活动室面积仅有几十个平米,最大的也只有100M2左右,人均不足0.3M2,加上设施不够完备,村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单调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阵地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由于活动经费和人员数量、素质等原因,不少镇、村文化阵地存在着重建轻管、重建轻用现象,正常开放难以保障。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需求已从过去单纯的娱乐变为广泛的“求知、求美、求富”多元化需求,从被动接受变为自主选择。而一些镇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活动的手段相对简单,形式相对陈旧,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导致这些镇、村文化阵地出现了“所建”和“所用”、“所供”和“所需”之间不平衡、不适应的现象,使用效率和效益未能达到最大化。

四是文化人才青黄不接。其一,断层现象严重。全市在编文化干部,50岁以上的占到将近一半;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仅占40%;中级以上职称的仅占19%。其二,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人员中,不少是顶替、土地工安排、政策性安置进文化系统的,大多专业不对口、技能不高,加之文化系统相对冷门,文化人才引进困难较大。文化管理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化经营人才尤其缺乏。其三,体制机制不活。尽管文化部门已经做了不少改革探索,但由于体制,人员流动渠道不畅,考核奖惩兑现难度较大,主观能动性、积极性难以最大限度发挥。其四,基层文化队伍后劲不足。镇文化站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工资发放不及时、福利待遇低,以及欠缴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直接影响了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工作举措

当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通过不懈努力是完全可以解决的。下一步,我们将以更加到位的认识,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举措,更加创新的思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在更高层次、更高起点上谋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突破、新跨越,使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与*“江苏跨越发展的领先者”、“江北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苏中和谐发展的领头羊”的总体目标相适应。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意识,全面领会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新要求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将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我们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对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文化工作的领导、协调、保障作用。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促进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工作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定切合本市实际的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规定,为文化工作的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纳入岗位目标考核,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及权重,把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作为评价发展水平、衡量发展质量和领导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考核对推动文化工作的杠杆作用,确保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二是正确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的基础工程,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的长期工程,我们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给予文化建设更高的重视,更多的关注,更大的倾斜,为文化工作持续发展、跨越发展积蓄力量,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文化独特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使用的关系。阵地建设是基础,是载体,而加强管理,发挥作用才是关键,才是目的。今后,我们将着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和群众需求,进一步完善阵地功能,提高阵地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固守阵地,不以拍卖、租赁等形式改变文化设施用途,不挪作他用,对已挪作他用的将限期收回,防止重蹈过去“先建后卖、得而复失”的覆辙;另一方面,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和出台全市文化阵地管理使用意见,确保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守得住,管得好,用得足。

(二)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惠民宗旨,正确把握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特征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其作用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1.坚持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属性。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中,政府既是组织者,更是实施者。市镇两级政府将切实履行职责,确立“政府主导、政府主抓、政府主投入”的思路,制定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在内的各项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着力发挥好规划引领作用、政策导向作用和管理监督作用。

2.坚持统筹性。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区域统筹。采取切实措施,改变“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好于城市,城市文化活动开展好于农村”的不平衡现状,做到资金安排向最欠缺的地区倾斜,优惠政策向最薄弱的地区倾斜,优质文化资源向最需要的地区倾斜,在统筹协调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更好的统筹协调,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民群众享有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对均衡。

3.坚持普惠性。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将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权益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追求。继续加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满足需求,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辐射力。继续实施“三送”文化惠民工程,务求形式更新,效果更好。继续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一般不收费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普惠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同时,积极探索低偿、有偿文化服务新模式,努力提供多品种、多层次的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服务由普惠性向个性化延伸。

(三)坚持高标准,拓展新空间,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服务的新期待

一是实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以市图书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为重点,继续推进市级文化工程建设。做好财政、规划、土地、建设等部门协调工作,实质性地推进“两馆”建设用地、规划、设计、筹资等工作进程,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按照“量力而行、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列入2009年市财政预算,并力争将其作为2009年政府为民兴办的实事之一,确保2009年底工程主体完工,2010年投入使用;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列入2010年市财政预算,年底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做到高起点规划、高速度推进、高质量建设,真正把“两馆”建成靓丽的文化地标和城市景观。重点加强如城(街道、社区)、*港区、开发区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较密集地区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巩固和拓展镇文化站服务功能,精心设计阵地活动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形象;创新群文活动形式和内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渠道,服务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社区、村(居),不断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是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数字电视村村通、体育健身村村有等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以服务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进一步提高建设质量,加快建设进度,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服务便捷、满足需求、覆盖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

三是实施文化品牌打造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迈上新台阶。创优现有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巩固和提升“雉水之夏”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创新演出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努力让更多优质文化资源惠及百姓;继续发挥木偶团等专业剧团作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放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杖头木偶的品牌优势,排演精品剧目,做到服务中心与服务百姓相统一,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继续推进群众文艺创作,以音乐创作为重点,带动文艺创作全面繁荣,力争多出精品力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继续放大民营剧团亮点,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扶持和引导民营剧团做大做优做强。进一步加大稽查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演出和不健康演出,取缔违规经营行为,净化农村演出市场,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民营剧团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补充作用,扩大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着力打造文化活动新品牌。我们将充分依托大剧院等重点文化阵地,每年举办“文化艺术周”;充分利用节假日、庙会、农闲等有利时机,每年组织“农民艺术节”,努力把“艺术周”、“艺术节”办成文化艺术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让广大群众分享文化成果。

四是实施文化服务创新工程。针对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新要求,不断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探索服务新模式,拓宽服务新渠道,提升服务新水平。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农村,汲取乡土文化营养,创作排演内容积极向上,贴近百姓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让广大群众“看得懂”;策划和邀请知名艺术团体来如演出,积极探索政府买单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推行低票价制,让广大群众“看得起”;在注重大型文化活动开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各类面向农村、农民演出的投入,引导群众文化消费,培育壮大文艺演出市场,让广大群众“看得到”。以文化服务的创新,带动文化消费的普及,用文化凝聚人气、凝聚人心、凝聚力量。

(四)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制约瓶颈,积极探索解决公共文化网络服务不了、服务不好等问题的新办法

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千方百计确保“公共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投入标准,将公共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文化精品打造、人才培养培训、设备更新维护等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有保障,文化活动有保障,文化人员福利待遇有保障。广泛吸纳民资和外资投资文化建设,大力引导人民群众举办公益文化活动,赞助公益文化事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使之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的有益补充。进一步创新投入方式,尝试文化活动项目制,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真正变“养人头”为“养事业”、“养项目”,形成“行政推动为主,市场运作为辅,群众广泛参与,多方筹资并举”的文化网络建设投入新格局。

着力破解人才瓶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继续把文化人才培养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建设工程整体规划,着力解决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人员老化、人才短缺的问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作风正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下文化发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一是市级有一支过硬的文化专业队伍。以深造、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研究和探索文化人才引进的新办法、新措施,在编制、福利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不断增强文化工作的吸引力,使优秀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鼓励市级文艺人才深入基层,加强辅导,主动承担起文化引导的职责。二是镇级有一支稳定的文化骨干队伍。高度重视镇文化站人员的配备和使用,严格条件准入,调配热爱文化工作、熟悉文化工作、专心文化工作的同志到文化站工作,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等后顾之忧,激励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全力为文化建设作贡献。三是村组有一定数量的民间文艺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文艺团体、文化经营户的发展,做到既积极鼓励,又强化管理,支持他们采取多种方式拓宽文化服务渠道,活跃基层文化生活,以满足不同层次对文化的需求。大力培育特色文化镇(村)、特色文化团队、特色文化标兵、特色文化家庭,以“四特”培育带动农村文化繁荣发展。

着力破解机制瓶颈。一是进一步深化“馆”、“站”结对。文化部门将继续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市属文化单位与镇文化站结对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市属文化单位的人才优势、管理优势、专业优势,以城市文化资源带动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二是积极探索文企联姻发展模式。尝试采取文艺团体冠名、文化活动赞助等形式,用文化优势促进企业文化发展,用企业优势助推文化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新模式。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聘请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离退休同志、文化爱好者,担当服务志愿者,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不足、资金不足矛盾,提升文化阵地管理水平,发挥文化阵地应有作用。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在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广电局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参加纳溪区经济软环境整顿治理;组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始终坚持党的文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坚持广播电视正确和服务为主的宗旨,以“特色文化之乡”为载体,积极开展了各项文化工作;同时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共同完成了我镇二00年宣传文化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了理论学习。

加大了宣传力度,宣传了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利用散发传单、书写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培训学习等方式进行了我镇的各种宣传活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通过宣传,使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有效地占领农村阵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镇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了区委宣传部、文体广电局组织学习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其精神和实质,认真作好笔记并写了学习心得体会。通过学习,提高了职工的政治鉴别力、敏锐性和抵御西方敌对势力侵蚀的能力,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牢记《荣辱观》,增强了对党的认识、热爱祖国和热爱人民,提高了政治理论水平。

深入开展了政治理论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行政,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宣传文化工作者必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过硬,规范和强化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了以个人自学为主和集中讨论相结合的形式坚持学习文化知识、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同时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经营户的培训和教育管理工作。通过学习,保证了我中心无委托执法主体错误,确保了全镇文化市场经营户无违法经营,无事故发生。

二、认真抓好宣传工作,有效地促进了我镇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了宣传工作,坚持了舆论导向,按规定完整地转播了上级台站的广播、电视节目,电视通视率达100%。今年全年外宣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除在市、区级报刊、电台上超额完成任务外,还在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泸州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和三张照片。同时还举办了镇通讯员培训会,今年加大了通讯工作力度,增加人员,明确了奖惩制度,制定了激励机制,今年外宣工作迈出了一个新的台阶。内宣工作我中心举办了6期黑板报和4期橱窗,同时密切配合计生、国土、司法、财政、安全、社事办、税收、劳动保障等部门采取广播、电视、专栏、橱窗、板报、标语、街头宣传和送文化下乡(送科技、政策、法律法规)等活动,宣传

形式多样,宣传效果显著,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宣传文化中心的新闻媒介作用。在街头宣传共36场(重点是村两委换届工作),涉及部门共有十多个,共发传单10万余张,播放广播11次、放光盘31张,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我中心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和信息,认真举办了4期培训班(如藤梨栽培、枇杷栽培、养猪技术、失业人员上岗培训)。我中心写了两篇调研文章《镇省级风景区旅游发展与思考》、《当代选调生如何适应基层工作的几点建议》上报区政协、区府办被采用。三、认真开展文体广工作,丰富了我镇的群众文化生活。

1、文化阵地建设情况文体广电局。

领导重视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在就完成了镇宣传文化活动中心的创建,设备设施齐全(有规范的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阅览室等),该活动中心常年开放。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同时完成了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创建,创评率达100%。并且在创建了省级首届“特色文化之乡”的评选,并在被3月评为四川省首届“特色文化之乡”。于年8月我镇银罗村争创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文化示范村。

2、农村电影实施“2131工程”情况

我镇每年坚持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放映,成立了“2131工程”领导组和农村电影放映队,制定了“2131工程”实施方案,全年共放映了120场。今年公益电影放映74场,我镇还邀请了图书馆等共同放映了好片大片,经费得到解决,该项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3、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及队伍建设

我镇是省级名胜风景区,同时又是“特色文化之乡”,今年“五一”黄金周我镇又成功举办第三届民歌节和旅游枇杷节。本次活动分为三大步:①开幕式民歌为主,②招商引资会(各界人士),③枇杷鉴评会(邀请了专家、枇杷种植大户和各方游客)。该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在文体活动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元月份参加第六届农村文艺汇演获三等奖一个,创作奖2个;3月8日我镇组织参加了区“三八”节魅力风采大赛获三等奖;9月参加区府主办的第三届农民运动会获团体第二名,其中拨河比赛获第二名、抗旱接力获第一名、3000米获第二名、羽毛球比赛获女子组第一名和第四名、男子组第三名。我镇还组建了一支文艺小分队,开展了廉政文化进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活动。该队由十二个农民组成,编排了30多个节目,在十个村中巡回演出。节目内容都是关于保先教育、新农村建设、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八荣八耻”、“十七大”会议精神、计生等,演出形式是唱山歌为主,倍受群众欢迎。我镇还组建了花枪队、民歌队、秧歌队、篮球队等文化骨干队伍,推动了我镇新农村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现在我镇正在积极筹备“三下乡”和明年闹元宵活动,争取展现出我镇的特色文化,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4、文体广电市场管理工作:

我中心认真参加市区组织的市场管理执法培训,懂得了依法管理、依法办事、加强了日常监督和管理,同时举办了文化经营户培训班,让文化经营户自觉依照法律法规办事、经营,杜绝了违法经营户的发生。今年我镇在6-11月还开展了“扫黄”“打非”工作,不定期对文化市场进行检查,今年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管理有序,无重大事故发生。对营业性演出市场进行了严格的上报制度和监控制度,杜绝了非法演出。我中心按时上报各种报表和相关资料,按时通知和督促文化经营户年检和换证。地卫设施清理整顿工作在我镇就验收合格,、、、仍然主抓长效管理工作,该项工作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长效管理实施方案。今年8月我镇全面完成了转星工作,并且迎接市上检查验收。我镇安装地卫设施共有1218口,办证率和拆除率都达到了95%以上,新发展了4户光纤用户。目前,该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5、文物保护管理和图书报刊工作

文物工作严格按照文保工作的“四有”落实,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今年我镇无文物损坏和遗失,保存完好,并对洞山门进行恢复工作。今年我镇抗战小学被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我镇完成了抗战小学的修复和维护实施方案而且上报省级项目。我中心有一个规范的图书室,藏书2300余册,常年对外开放,建立村级集中图书点(10个),方便群众就近借阅。我中心订阅了《党员文摘》、《廉政瞭望》、《婚姻与家庭》、《分忧》、《生活之友》、《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报》、《泸州日报》、《纳溪通讯》等,在新农村建设中为群众提供了精神食粮。同年我镇创建了农村书社和农村书屋。

6、经费落实及设备资产

文化事业经费由镇财政纳入预算,能确保文化专干正常开展日常工作,纯收入50%能用于补文活动。我中心有一部电影机、一张乒乓球桌、音响设备一套、摄像机一个,活动中心有300余平方米。

7、专干工作情况及常规管理工作,有计划、总结,按时上报各种数据、报表,按时参加主管局召开的会议和业务培训,办公室的各种资料健全并归档。办公室分工明确,认真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我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事业心,能胜任工作,能组织各种活动。各项工作运转正常,无违法违纪行为和安全事故发生。专干写了2篇调研文章和3篇心得体会,在纳溪通讯上写了2条新闻并发表。今年,我中心还进行了新农村宣传文化建设工作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意见。

四、存在问题及不足

由于中心是纯公益性事业单位,创收难,财力不足,一些工作开展还不尽如意;一些管理经验还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镇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缓慢,“”电影放映工程实施难度有点大。

五、年工作计划

村级体育文化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大县的决定》精神,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现就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围绕文化大县建设目标,积极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建设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创建目标

从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入手,重点实施好文化建设“六大工程”,力争经过5年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

(一)重视文化建设,完善发展规划

1、有“十一五”文化建设规划;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2、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县财政对文化事业发展经常性专项资金预算每年安排300万元,并视财力可能逐年增加。加强对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增收工作,省财政返还的文化事业建设费全部用于文化事业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经费逐年增加,每年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事业经费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3、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对文化单位实行财税优惠政策。

(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重视文化体制创新

1、政府及有关部门从人事、编制、工资、职称、经费、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和支持,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2、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

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功能

1、完善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布局。文化馆和图书馆馆舍按规范标准建设,公共图书馆的指标建设达到省先进水平。购书经费专款专用,年购书经费10万元以上,并逐年增加。明显改善影剧院的设施和设备条件。因地制宜建设博物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认真实施知识工程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实施“*东海文化明珠”、“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创建活动。“*东海文化明珠”镇乡(街道)建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其中图书室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乡乡建有文化站,80%的站有独立设施,设备齐全。镇乡(街道)图书馆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50%以上达到省级标准。80%以上的社区和村有文化活动阵地并能正常开展活动。建设一批农家书屋、社区书屋。

3、推进先进文化传播网络建设。加强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体的建设和发展,增强主流媒体的影响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入户工程建设水平,力争行政村及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有线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强互联网的管理和建设,加强网上文化阵地的建设。

(四)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基层特色文化建设

1、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重点抓好*调腔研究传承保护。

2、积极开展文化特色镇乡、村(社区)、户的评选活动,努力建设“一乡一品”,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家”。

3、保护、开发、利用各类文化艺术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民间文化品牌。

4、弘扬传统文化,办好具有地域特色的、示范性的文艺活动。

5、加强文物管理建设,促进本土文物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努力构建若干个历史文化街区和景区。

(五)繁荣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1、充分发挥文化单位的作用,做好对基层的指导和培训工作;集中力量抓有特色、影响大、效果好的群文活动。

2、大力发展城镇文化、广场文化、村落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

3、深入开展“阳光文化山里行”和农民“种文化”活动,举办一年一度的农民文化节,积极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每年放映电影不少于2500场。

4、重视青少年文化工作队伍和活动基地建设,抓好老年文化及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受众均衡性。

5、繁荣节庆文化,办好大型旅游节会和茶文化节。重视法定节日和民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开展。承办好绍兴市第七届运动会。

(六)建立完善文艺创作激励机制,促进文艺创作繁荣

1、制定和实施文艺创作规划,完善奖励政策。

2、以“金茶花文学艺术奖”为龙头,全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力争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省级、部级影响力的重点文艺精品的创作,通过5年努力,精心组织创作生产50件以上的各类文化精品。

3、鼓励创办业余文化艺术团、文化角,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七)促进文化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1、加强引导,合理布局,全面实施规范化建设,着力提升文化市场的规模、档次和品位。

2、加大对文化市场中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和打击力度,保护支持守法经营单位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3、坚持依法管理,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实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全县城乡部门之间形成文化市场管理联动机制,加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八)实施人才发展战略,提升文化队伍素质

1、加强各类文化艺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策划人才的培训,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引进和激励的机制和措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文化队伍年龄、知识、专业结构的改善与优化。

2、文化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的比例不少于50%,在岗职工60%以上受到高等教育或专门的业务培训。

3、巩固和发展基层文化队伍,建立社区、村级兼职文化员队伍。

4、切实解决好镇乡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编制、待遇问题。

三、工作职责

(一)相关部门

1、县委办、县府办承担争创文化先进县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职责;将文化事业建设列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计划。

2、县人大办、县政协办负责对争创文化先进县各项任务的进行监督、检查和调研指导。

3、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有关重大文化活动;为争创文化先进县做好宣传工作。

4、文化部门承担各项规划的起草和组织实施;对各镇乡(街道)的争创工作进行指导、服务和督查;落实县争创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宜,负责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事务;配合做好全县性大型文化活动的有关工作;牵头负责文艺精品的生产,弘扬民间特色文化;负责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队伍建设、文物保护利用及图书、电影等工作;负责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档案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5、发改部门负责把文化事业发展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协助文化体制改革,对文化建设项目优先审批、立项。

6、财税部门要保证全县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对文化事业的财政投入增幅每年不低于正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并根据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保证上级补助资金相应额度以上的配套资金足额及时到位;保障各类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认真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筹措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重大文化活动资金;安排好每年的文保专项经费,重大项目另行安排;审核办理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经费,在年底计算所得税额时予以扣除。

7、规划、建设部门负责将文化建设项目列入城镇建设(含镇乡)总体规划;负责对文化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和检查,对文化建设项目中有关费用予以优惠;按有关规定保证在市政建设配套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文保经费;城镇(含镇乡)建设新建工程,县文物部门必须参与会审。

8、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文化建设用地的报批及征用工作;落实对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的有关优惠政策。

9、组织劳动人事部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负责文化部门的编制、职称等有关工作的落实;重视文化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扶持文化专业人才的引进、以充实文化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进一步理顺镇乡文化站管理体制。

10、教体部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搞好各类学校文化艺术活动;协助文艺精品生产工作;协助全县性文艺活动的开展;主动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11、城管部门负责城区主要街道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加强对夜市书摊的监督管理工作。

12、公安部门依法对文化经营场所及文物保护单位(点)进行消防、治安管理工作,并加强指导与监督;及时依法查处违法文化经营活动。负责大型文化活动组织安全保卫和交通管制等工作。

13、工商部门负责及时审批经县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合格的文化经营单位的注册登记申请和变更名称、法人代表等重要事项的变更登记申请;在职责范围内,依法查处违法文化经营活动。

14、旅游部门负责文化旅游项目的挖掘、培育宣传和研究,协助文物部门加强对景区内各级文物的保护。

15、卫生部门及时对符合卫生条件的文化经营场所依法颁发卫生许可证;依法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各镇乡、街道

负责本地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本地文化建设经费和活动经费;加强当地文化设施的建设,积极争创“*省东海文化明珠”、“绍兴市文化示范乡镇”;加强基层文化站、图书室等建设,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村级(社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开展镇乡(街道)村(社区)文化活动;建设“一乡一品”特色文化;协调解决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加强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工作。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年8月-12月):拟订规划,出台政策

1、对照《全国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逐条分析我县文化工作的基本现状。

2、列出重点、难点,提出不达标的整改措施和计划;

3、制订并明确各镇乡(街道)、各相关部门在争创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4、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县文化新闻成果奖励办法》。

(二)第二阶段(20*年1月-2009年6月):组织实施,自查整改

1、成立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制定工作职责,开展工作;

2、制订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实施意见并下发至各镇乡(街道)和各部门;

3、召开全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工作会议;

4、县政府与各镇乡(街道)签订争创工作责任书;

5、镇乡(街道)建立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工作计划和相应的措施,并上报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6、召开全县镇乡(街道)分管领导和文化站干部会议,布置任务,做好培训工作;

7、各相关责任部门根据争创工作任务,全面开展工作;

8、各镇乡(街道)结合“*东海文化明珠”工程建设和文化站建设,根据责任书各项目标逐项加以落实,除基建工程外,基础设施、设备添置都必须落实到位;

9、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好《*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光盘摄制大纲,档案工作全面进行,重点做好争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10、县争创领导小组重点开展指导、督促和落实工作;

11、各镇乡(街道)和各相关部门对争创工作进行自查自评,初稿报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12、根据自查自评的汇总情况,对争创工作的薄弱环节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指导;

13、草拟《*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

14、完成“*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自评报告初稿。

(三)第三阶段(2009年6月-7月):查漏补缺,完善提高

1、各项工作和设施设备全部落实到位;

2、各镇乡(街道)完成自查自评报告送县争创领导小组办公室;

3、《*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完成;

4、完成全县所有指标基础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5、“*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自评报告完成;

6、《*县文化工作基本情况》的光盘摄制完成;

7、县争创领导小组逐项逐单位加以检查评估;

8、召开县争创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汇报前期工作,审议自评报告,提出整改意见,使各项工作目标达到先进县标准。

(四)第四阶段(2009年7月-12月):组织申报,迎接验收

1、《*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自评报告》最后定稿,并报送省文化厅;

2、“*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的自评报告最后定稿,并报送省文化厅;

3、各镇乡(街道)完成自评报告,有关部门准备好汇报材料;

4、县级和镇乡(街道)各类档案和基础材料最后装订成册;

5、确定检查镇乡(街道),并进行重点指导;

6、采取多种宣传方式,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

7、做好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

8、召开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领导会议,部署迎检工作;

9、“*东海文化明珠”工程争创镇乡(街道)验收;

10、全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

(五)第五阶段(2010年1月-12月):做好验收,总结经验

1、在全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做好迎接全国文化先进县争创工作验收;

2、总结争创文化先进县工作。

五、争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由县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县文化相关部门及各镇乡(街道)共同行动,举全县之力,促进*文化建设率先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和掌握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相关业务知识,提高驾驭文化工作的能力,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拿出新举措,多办实事。进一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检查督促,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取得成效。

(二)形成建设合力

明确各级各部门肩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责任。文化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各部门要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切实抓好争创工作。

(三)落实政策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通过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成长,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文化专项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投入到文化实事项目和文化精品生产上,使有限的资金产出最大的效益。

(四)营造宣传氛围

上一篇:廉洁文化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纪委廉洁文化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