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3 06:30:50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1篇

2007年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教材《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发生了较大变化,充分体现了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精神。

全书共七章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总论,主要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由第二章资产、第三章负债、第四章所有者权益、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构成,该部分内容较多,是全书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六大会计要素;第三部分是第六章财务报表,主要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内容和编制方法,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第四部分是第七章成本核算,是新增内容,主要介绍了生产成本的核算、生产成本分析、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和产品生产成本分析。

第一章总论

(1)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2)删除了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与一般要求;(3)按新准则阐述了会计要素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增加了事业单位会计要素;(4)删除了会计科目的意义,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5)删除了原教材作为一节的借贷记账法,删除了试算平衡的局限性;把借贷记账法账户结构和内容以及试算平衡的方法放在新教材的会计账户中阐述;(6)删除了原教材的财产清查和会计档案的内容;(7)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要求更加具体了,新增了替代手工记账应注意的问题和实现替代手工记账后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章 资产

l、删除了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和银行结算方式的内容。

2、删除了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的分类。

3、将坏账损失的核算改为应收款项减值,包括应收款项减值的确认和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科目改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投资变化较大:(1)将原短期投资体现在交易性金融资产中。(2)在原长期投资中删除了长期债权投资。(3)长期股权投资的概念,成本法和权益法的核算范围,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内容注意三点。其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按其差额记入“营业外收入”科目的贷方。其二,在持股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其三,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时按实际取得的价款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损益,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同时,还应结转原记入资本公积的相关金额。(4)新增了长期股权投资减值。

5、存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存货成本的确定比原来具体,新增了实务中对购入存货成本、自制存货成本、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等具体确定的原则。(2)新增了不应计入存货成本,而应在发生时计人当期损益的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以及企业在存货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3)新增了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这部分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计入存货成本。(4)删除了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中的后进先出法。(5)将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并人周转材料,并通过“周转材料”科目进行核算。(6)新增了存货减值。

6、固定资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1)完善了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2)新增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3)在固定资产概述中删除固定资产取得时入账价值的确定。(4)在固定资产核算中删除了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5)完善了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6)影响折旧的因素中新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7)新增了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8)新增了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9)将原固定资产修理改为固定资产后续支出。(10)对于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通过的会计科目是“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1)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

7、无形资产变化的内容表现为:(1)新教材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相对于其他资产而言,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但具有可辨认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2)在无形资产的内容中:其一,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专利权,应按照无形资产准则确定的金额作为成本。其二,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将取得时发生的支出资本化,作为土地使用权的成本,记入“无形资产”科目。其三,企业的非专利技术,有些是自己开发研究的,有些是根据合同规定从外部购入的。如果是企业自己开发研究的,应将符合无形资产准则规定的开发支出资本化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对于从外部购入的非专利技术,应将实际发生的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其四,商誉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的内容。(3)无形资产的核算:其一,新增了“累计摊销”、“研发支出”科目。其二,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应从“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贷方,转人“无形资产”科目的借方,期(月)末,应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归集的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其三,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包括直线法、生产总量法等。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无形资产的摊销应通过“累计摊销”科目核算。(4)新增了无形资产减值的核算。

第三章 负债

(1)新增了负债的基本特征。(2)短期借款利息的处理改为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计算确定的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不再通过“预提费用”科目核算。(3)删除了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内容。(4)将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并人应付职工薪酬。这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确认和计量以

及相应的会计处理。(5)将“应交税金”科目改为“应交税费”科目,并且在该科目下不再设置“未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只设置“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在“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下不再设置“转出未交增值税”和“转出多交增值税”三级科目。(6)将原其他应交税金改为其他应交税费。增加了应交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应交个人所得税的内容;不再设置“其他应交款”科目,而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7)增加了应付利息的核算内容。(8)将长期负债改为非流动负债。(9)在“长期借款”科目下设“本金”和“利息调整”明细科目。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实际利率与合同利率差异较小的,也可以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利息费用。(10)在“应付债券”科目下设置“面值”、“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核算应付债券发行、计提利息、还本付息等情况。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l、删除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的区别,在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中新增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2、实收资本核算的变化:(1)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中删除了接受外币资本投资;(2)新增了实收资本(或股本)增减的变动。需要注意的是:股份有限公司采用收购本公司股票方式减资的会计处理。

3、资本公积核算变化较大:(1)资本公积定义是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2)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票发生的手续费、佣金等交易费用,应从溢价中抵扣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无溢价发行股票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抵扣的,应将不足抵扣的部分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3)其他资本公积主要是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4)在“资本公积”科目下分别“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进行明细核算。

4、留存收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盈余公积中。公司制企业只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不再提取法定公益金。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

1、收入的变化:(1)收入的概念为:收人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2)在收入的特点中新增了“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这一点。(3)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中将原“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变成“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点。(4)归纳了在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售折让时,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原教材现金折扣、商业折扣是在应收账款中阐述的。(5)新增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核算。(6)删除了分期收款销售的核算。(7)删除了委托代销业务的视同买断方式的处理。(8)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条件中新增了“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9)细化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并新增了其会计处理举例。

2、费用的变化:(1)费用的特点中新增了“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2)新教材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3)将“其他业务支出”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改为“其他业务成本”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时将原教材生产成本的有关内容放在新增的第七章成本核算中。

3、新增了第三节政府补助的内容,删除了原补贴收入的内容。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变化如下: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营业外收支的概念和内容发生了变化。新教材将营业外收入定义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6、原教材所得税的核算现改为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其会计处理变化较大。企业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其中: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额;递延所得税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额。

第六章 财务报表

(1)企业编制财务报表的目标,突出了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2)增加了财务报表的组成。即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3)财务报表的分类由将原来的四个合并为以下两种:一是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二是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4)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按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分别列示,负债按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进行列示,其列示的项目有变化。(5)利润表的变化表现为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步骤以及项目的填列方法。(6)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包括: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现金流量及其分类;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删除了补充资料的列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强调企业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第七章 成本核算

本章是2007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新增一章。

二、近三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l、题目类型及分值

从2004~2006年的试题看,试卷试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其中客观题包括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注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判断题(本类题共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主观题部分包括计算分析题(本类题共4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和综合题(本类题共2题,第1小题8分,第2小题12分,共20分)。

2、近三年各章考点归纳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章总论

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会计的基本职能、资产、负债、收入的定义,资产的特征,借贷记账法、原始凭证要素、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科目设置、会计账簿的种类和登记,明细账的格式,会计对账和结账工作、平行登记的主要内容;错账查找与更正的方法、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业务处理。此外与有关各章相结合的考点是引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动的项目内容。本章考题涉及题型主要为客观题,但也出现过主观题(考核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和错账的三种更正方法)。本章考试分数在15~20分左右。

第二章 资产

本章涵盖了整个资产的全部内容,历来也是考试中容易出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目的地方,从历年试题分析看,本章的考题类型全面覆盖,即单选(包括计算)、多选、判断、计算分析和综合。本章考题分数在历年考题中一般占30分左右,2006年高达35分。本章的内容与近三年大纲及教材相比有较大变化,考生应特别关注。本章是重要的一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现金清查、备用金制度、“其他货币资金”科目核算的内容;应收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坏账准备的计算及相关账务处理;发出材料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及其应用,库存商品的毛利率法;材料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包括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包装物的核算,存货清查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的范围及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的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包括影响折旧的因素、四种折旧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无形资产的取得、摊销和处置的核算等。除此之外,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核算还经常结合应交税金、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内容出跨章节综合题进行考察。

第三章 负债

本章试题类型全面,考试分数为8分左右。近三年的考点主要是:负债的定义,导致负债总额变化的内容,流动负债包括的内容,计人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应付账款的入账价值的确定、应付账款的转销、应交税金科目的核算(包括“应交税金――直交增值税”科目内容)、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应交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委托加工物资负担的消费税的处理,企业开出并承兑的商业汇票到期无力支付的会计处理,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的内容;计算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按面值发行债券以及利息的会计处理。此外,存货、固定资产、收入核算常结合本章应交税金、长期借款等内容,进行跨章节核算考察。

第四章 所有者权益

2004、2005年本章考试分数为15分左右,但2006年本章考试分数只有1分。本章试题类型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其中本章考试单项选择题主要有计算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金额;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察考生对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的核算内容及其用途的掌握程度。此外主观题目利润分配业务的账务处理问题,常结合本章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内容出综合题。2007年教材本章变化较大,考生需予以关注。本章近三年考点主要是:引起所有者权益总额变化的事项确定、增加资本公积的项目、发行股票时“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盈余公积的核算、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的计算、留存收益的计算及构成、未分配利润的计算及判定等。

第五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的内容在试题中占较大比重,是历年试题中考核的重点。题型涉及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本章考试分数逐年递增,而且递增幅度较大。2004年为15分,2005年为28分,2006年为36分。本章与前面资产一章在初级会计实务考试中占有绝对分量,属于非常重要的章节。本章的考点是: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出现);销售商品收入和提供劳务收入(完工百分法的应用)的会计处理(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现金折扣的处理;已发出但未确认销售收入的商品成本的核算;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核算;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的内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支、营业外收支的核算内容(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期末无余额的损益类账户;影响营业利润的因素;先征后返增值税的处理;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和净利润的计算(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出现)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章常和利润表相结合出综合题。

第六章 财务报表

本章汇总了前面所有章节的内容,是初级会计实务中的重点章节。从近三年考试试题中可以看出,本章内容在考试中占重要地位,分值占到15分左右,除以客观性试题出现以外,特别是在综合性题目中多以本章内容为命题对象,复习时应引起注意。2007年本章新增了现金流量表的有关内容。本章在考试试题中出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本章考点包括资产负债表的内容、结构及各项目填列的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利润表的格式、内容及各项目的填列方法(历年考题曾以客观题、综合题出现)。除此之外,今年考生在复习时还应按考试大纲要求熟悉现金流量表的概念和作用,熟悉现金流量的分类和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

本章在原收入、费用和利润一章中的费用一节曾讲述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生产成本的核算,2007年教材在此基础上扩展并单设成新的一章。在近三年的试题中曾考过应当计人工业企业产品成本的费用、生产成本科目余额的核算、产品成本科目的核算、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成本计算的方法等。这些考题都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考生在复习中还要充分准备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二章资产、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第六章会计报表,这三章内容的题量占全书的80%左右,是历年的“题仓”。从应试的角度来看,考生应在全面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这几章的内容。

3、命题规律总结

(1)试题涉及面广。通过对2004、2005和2006年的考题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近三年的客观题都是45个题目,分值也都是60分,这些题目的分值占总分值的60%,这意味着只要把这些客观题掌握了,就可通过本乖斗目考试。不过,这些客观题涉及面非常广,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的全部内容,因此,考生学习时不仅要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而且要把各章的内容融会贯通起来,做到举一反三。(2)试题综合性强。近三年的计算题和综合题主要考核会计要素涉及到的各种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具体说来,计算题主要考核考生处理经济业务的能力,综合题则主要考核考生运用会计理论或方法综合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考生应在理解、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的前提下,通过大量做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3)重点突出。这是近三年的考题的显著特点。试题在兼顾“面”的同时,考察的多是主要的知识点。教材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等每年都是考核的重要知识点,卷面分值较高,因此应该重点复习和掌握。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2007年考试大纲和指定教材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这些变化很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考生复习时应特别予以注意。除此之外2007年命题原则还会坚持“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重点突出”三个原则。本科目考试题量仍将较大,题型不便。

三、2007年命题趋势预测殛出题点分布

第一章“总论”是基础章节。(1)会计要素,特别要注意新教材收入

要素中新增了利得与损失;(2)常用的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煮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3)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方法;(4)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5)会计凭证的种类、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主要内容;(6)账簿的分类、格式,启用账簿、登记账簿的规则;(7)对账的内容;(8)错账查找的方法和错账更正的方法;(9)常用的主要账务处理程序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范围;(IO)实施会计电算化对软硬件的具体要求。

第二章“资产”,是重要考点。包括:(1)现金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银行存款的核对;其他货币资金的组成内容等。(2)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期末计量和处置等核算内容。(3)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4)存货的考点:企业取得存货计价、发出存货计价及期末结存存货计价;存货按实际成本和按计划成本核算的会计处理;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采用毛利率和售价金额核算法进行的日常核算;存货盘亏及毁损的会计处理;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转回的会计处理。(5)长期股权投资的考点: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般权投资的范围;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其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及其有关会计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减值。(6)固定资产的考点:固定资产的概念和特征;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分类;固定资产核算有关账户的设置;外购固定资产和建造固定资产两种情况下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计提折旧的范围,折旧计算的方法;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固定资产出售、报废和毁损的环节及其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的减值。(7)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考点: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确认及构成内容;无形资产的摊销(进行摊销处理的无形资产的范围、无形资产的应摊销金额、摊销期和摊销方法);无形资产的处置和减值。

第三章“负债”。(1)短期借款利息处理。(2)不带息应付票据发生、偿还和转销的会计处理。(3)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4)应村职工薪酬是流动负债变化最大的内容,其考点包括:应付职工薪酬的组威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应付职工薪酬的确认和具体发放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支付职工福利费,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薪酬发放给职工等)。(5)应交税费的考点包括:一般纳税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企业应交增值税的核算;委托加工应税消费税的会计处理;企业出售不动产时计算应交的营业税的处理;其他应交税费(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所得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的处理。(6)非流动负债的考点包括: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采用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会计处理;按面值发行债券、计提利息和还本付息的会计处理。

第四章“所有者权益”。(1)实收资本的内容及会计处理。(2)资本公积的概念、构成内容和科目设置、会计处理。(3)留存收益的构成内右及其会计处理。

第五章“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的考点包括:收入的概念和特征,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计量和会计处理(包括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已经发出但不符合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条件的商品处理,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和销售折让以及销售退回的处理,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商品的处理,采用支付手续费方式委托代销商品的处理等);提供劳务收入的核算;让渡资产使用权的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及其会计处理。(2)费用的考点包括:费用的概念和特征,期间费用包括的内容和会计处理。(3)政府补助的考点包括:政府补助的概念和特征及其主要形式;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及其与资产和收益均相关的政府补助(注意区分并分别掌握其会计处理)。(4)利润的考点包括:利润的构成和计算方法:所得税费用的核算(应交所得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第六章“财务报表”。这部分考点内容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构、项目及其编制方法的运用;对教材增加的现金流量表,应明确表内各项目的内容,现金流量表的填列及填列方法。

第七章“成本核算”。本章为新增的考点包括: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成本核算中的产品成本项目及其包括的内容;生产成本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及其应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这三种成本计算方法;产品生产成本的分析方法及相关指标分析。

综上所述,作为考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顺利通过本科目考试,必须要在全面复习、突出重点的前提下,把握好题型动态,注意解题方法和技巧。估计客观题应占到50%以上的分数,计算和综合题会有一定难度.考生应特别注意掌握好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应注意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在掌握好会计处理的基础上,能够编制财务报表。此外,考生应对今年新增的成本核算的相关内容给予充分的关注。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2篇

为适应会计工作需要,在总结多年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基础上,经财政部、人事部研究,现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及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调整问题

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

(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从20**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二、考试科目衔接问题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20**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要求进行:

(一)在20**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二)20**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20**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三)参加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2006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20**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三、考试成绩管理问题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一)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20**]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二)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

五、其他有关事项

(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20**年度的考试。

(二)20**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20**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

(三)请各地及时向社会公布本通知要求,并做好香港、澳门居民参加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有关准备工作。

本通知自20**年起施行。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20**]11号)中有关规定与本通知不符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3篇

根据财政部、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关于调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科目及相关问题的通知》(财办会[*]25号)文件精神,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较大调整。为了落实财政部、人事部和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考试报名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将*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按江苏省财政厅、人事厅关于《关于*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苏财会[*]60号)文件执行。

二、报名时间

*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每天报名时间为: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双休日继续报名)。

三、报名地点

报名点设在各区、县,详见《南京市*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地点及联系电话》(附表一)。

四、考试时间

*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定于*年5月21、22日举行。

五、考试课目调整

从*年度起,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将按照调整后的3个科目进行。将以前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合并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科目不变。调整后,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为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3个科目。

初级资格考试科目仍按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

六、考试科目衔接

为保证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调整的平稳过渡,在*年度,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考试科目考试按下列进行:

1、在*年度考试中,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考试的人员,在*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年度可报名参加中级会计实务(一)科目的考试;虽已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年度也可报名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

2、*年度未通过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在*年度报名时需参加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的考试。

3、参加*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两个科目考试的合格成绩,仅在当年有效。自*年度起,停止中级会计实务(一)和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的考试。

4、*年度首次报名参加中级资格会计实务科目考试的人员,按照调整后的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进行。

七、考试成绩管理

参加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人员,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全部科目考试均合格者,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证书。参加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证书。

八、报名条件

详见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11号文件和《报名条件一览表》。

九、报名方法

1、南京地区的报名工作仍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到所在区县财政部门设立的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报名人数较多的主管部门可事前与区、县财政局联系上门服务。*年度报考中级并已有一门以上成绩合格的考生,今年继续在原报名点报名。各主管部门集中报名。报名前可就近到所在区、县的财政局联系报名事宜,统一领取报名表、报名信息卡和报名手册,由符合报名条件的报考人员按照要求填写。

2、参加报名考试的人员要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和居民身份证(含复印件)及本人近期免冠一寸和二寸照片各一张,连同填好的报名表、报名信息卡一并交单位审查,报名表各栏目内容须所在单位审查并加盖所在单位公章,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没有主管部门的,可由各单位集中直接报名或个人直接报名。报名时须带上各类证书的原件。

十、港澳居民参加考试问题

1、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允许港澳居民参加内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复函》([*]港办交字第170号)精神,对符合财政部、人事部《关于修订印发〈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财会[*]11号)规定的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港澳居民在报名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应根据相应级别报名条件的规定,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高中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证明和居民身份证明(含复印件)。

十一、认真做好*年度考试用书的征订工作

根据省财政厅、人事厅有关文件精神,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重新修订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并用于*年度的考试。*年度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原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的人员,可继续按照*年度中级会计实务(一)或中级会计实务(二)科目考试大纲的要求复习备考。考生可自愿征订考试用书。需要征订有关用书的考生可到报名点或于11月10号前直接到南京市会计用品公司预订考试用书。

十二、要求

1、*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政策有较大的调整,各单位要认真学习财政部、人事部和省财政厅有关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做好考试科目调整的宣传解释工作和组织考试报名的每一个环节,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让广大会计人员了解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的有关规定和报名条件,严格按照规定和要求及时组织报名。

2、严格执行国家财政部、人事部规定的报名条件,严把报名资格审查关,不得随意放宽报名条件。要选调作风扎实、责任心强、原则性强的人员负责报名工作。在报名资格审查过程中,必须严格审查报考人员报名登记表、学历证书、居民身份证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原件,不得以证件复印件代替原件进行审查。

3、要严格审查报名信息卡,特别要注意审查老考生的档案号、姓名、身份证号、报考科目等信息,发现信息有错时,应及时通知考生并进行更改,审查无误后,请考生在报考人员登记表上签名确认。如遇特殊问题,请及时向市财政局会计处反映。考生报名信息的准确度是对各区、县财政局会计管理部门*年度考试组织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各区、县财政局将审查情况于12月30日前书面报市财政局会计处。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职业资格考试 岗位技能 课程体系

十年来,为了提高职业资格考试的过关率,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逐渐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纳入了专业课程体系。把这些考试科目纳入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后,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就自然地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展开。这偏离了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初衷。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是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

2.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介于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课程,起桥梁与纽带作用。现阶段,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会计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

3.专业必修课。专业必修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设置的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课程,其内容涵盖了专业领域的各个方面。现阶段,各地高职高专院校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会计专业必修课主要包括: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4.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是为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设置的。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选修课主要有:出纳实务、财务软件、财务报表分析、高级财务会计、审计、会计制度设计、纳税筹划、管理会计、资产评估、会计英语、金融学基础、证券与投资、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公共关系、经济应用文写作、ERP沙盘模拟、电子商务等。

5.专业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是专业教育过程中形成学生专业技能的操作型课程。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主要有:会计基本技能训练、计算机速录技能训练、成本会计技能训练、财务会计技能训练、纳税申报技能训练、财务软件应用技能训练、财务报表分析技能训练、财务管理技能训练、审计技能训练。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

1.职业资格考试课程比重较大。一般来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它们课时较多,学分较重。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六门专业基础课有三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科目;六门专业必修课有五门课程属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科目。这就是为什么将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界定为以职业资格考试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原因。

2.课程内容重复较多。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中都包含支付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的内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包含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的部分内容,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两门课程中包含大量的重复内容。

3.必要课程内容有欠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税收法律制度过于简化,有些税种甚至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都没有涵盖。经济法基础课程中,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也有所简化,没有涉及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的内容。初级会计实务课程中,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内容过于简化。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三个不同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此课程内容存在重复和欠缺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体系优化时,重构和补充上述课程内容,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和经济法三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补充应该包含而未涵盖的内容,划分为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和税法三门课程,并全部确定为专业基础课;将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五门课程内容进行重构,补充应该包含而未涵盖的内容,划分为财务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五门课程,并全部确定为专业必修课。

4.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专业实践课应该是训练学生岗位技能的课程,但在上述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实践课明显是按课程开设的,按课程开设实践课有利于学生深化课程内容的理解,但不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形成。那么,能否构建既满足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又满足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呢?这就需要详细分析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从目标出发探索课程体系的设置。

二、高职高专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与中等专业技术会计人才和本科会计人才的培养相比较,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可以界定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系统会计专业知识的岗位技能型人才。系统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为岗位技能的培养服务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根据岗位技能的培养需要确定。

(二)高职高专会计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目标

会计工作一般包括十五个基本岗位。会计人才培养的岗位技能目标,就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履行这些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

1.出纳岗位。出纳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严格按照单位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复核,办理款项收付。(2)办理银行结算。(3)登记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保证库存现金日记账的日清月结,及时查询银行存款未达账项。(4)保管库存现金和有关印章。(5)审核收入凭证,及时办理销售款项的结算,督促有关部门催收销售货款。

2.资金管理岗位。资金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反映资金预算的执行及控制情况。(2)筹集及调度资金。(3)办理贷款事项及其清偿。(4)办理投资事项。(5)记录、保管各种有价证券。

3.预算管理岗位。预算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编制各期资金预算。(2)编制及考核生产预算。(3)编制及控制成本费用预算。(4)编制及分析销售预算。(5)编制及执行资本预算。

4.固定资产核算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2)参与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3)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修理费用。(4)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与报废处理。(5)分析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

5.存货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管理与核算实施办法。(2)审查采购计划,控制采购成本。(3)负责存货明细核算。(4)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材料计划成本目录。(5)参与库存盘点。(6)分析储备情况,防止呆滞积压。

6.成本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核对各项存货的入库领用事项及收付金额。(2)编制材料领用转账凭证。(3)审核委托及受托外单位加工事项。(4)计算生产与销售成本。(5)进行成本、费用的分配及账目结转。(6)分析比较销售成本,进行成本日常控制。(7)进行内部成本核算及业绩考核。(8)编制有关成本报表。

7.薪酬核算岗位。薪酬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审核有关薪酬的原始单据,办理代扣款项。(2)按照人事部门提供的薪酬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3)协助出纳人员发放工资。(4)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工会经费,并进行账务处理。

8.往来结算岗位。往来结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执行往来结算清算办法,防止坏账损失。(2)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3)负责往来结算的明细核算。

9.收入利润核算岗位。收入利润核算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销售核算,核实销售往来。(2)计算与分析利润预算的完成情况。(3)建立投资台账,按期计算收益。(4)结转收入、成本与费用,严格审查营业外支出,正确核算利润。(5)计算利润和利润分配,计算应缴所得税。(6)结账调整业务处理。

10.税务会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办理税费的缴纳、核对事项。(2)办理免税申请及退税冲账事项。(3)办理税务登记及变更等事项。(4)编制税务报表及相关分析报告。

11.总账报表岗位。总账报表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登记总账。(2)负责保管总账和明细账。(3)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写出综合分析报告。

12.稽核岗位。稽核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审查财务收支。(2)复核各种会计凭证。(3)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判断是否符合要求。(4)复核各种会计报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的编报要求。

13.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负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2)负责财务软件的升级与开发。(3)对计算机的文件进行日常整理,对财务数据盘进行备份。(4)监督计算机及财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5)定期进行病毒查杀,保证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14.档案管理岗位。档案管理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依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管理制度。(2)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3)防止会计档案的毁损、散失。

15.会计主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主要有:(1)按照会计制度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主持起草本单位具体会计制度及实施办法,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并领导、督促会计人员贯彻执行。(2)参与经营决策,主持制定和考核财务预算。(3)经常研究工作,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会计工作。(4)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考核会计人员的能力,合理调配会计人员的工作。

三、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体系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可以构建既满足职业资格考试需要,又满足岗位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同样可以概括为五个版块。

(一)公共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是高校任何专业都必须开设的课程,不用调整。

(二)专业基础课

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欠缺,并强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专业基础课应调整为:经济学基础、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基础、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税法、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三)专业必修课

同样,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和欠缺,并强化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内容,专业必修课应调整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培训。

(四)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不需要特别调整。当然,有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强化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内容,将其考试培训纳入专业选修课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毕业后考取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五)专业实践课

高职高专院校为了实现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实践课应该设置为岗位技能训练课。根据上述会计工作岗位的基本分类,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实践课应该包括十五项技能训练。通过分析各岗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各岗位技能训练内容可以概括如下:

1.出纳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票据结算技能、账簿登记技能、账簿核对技能、结账技能、点钞技能、财产清查技能。

2.资金管理技能。包括票据结算技能、贷款合同的阅读和撰写技能、投融资合同的阅读和撰写技能、有价证券辅助账簿登记与核对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3.预算管理技能。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技能、预算执行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4.固定资产核算技能。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设计技能、预算编制技能、固定资产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指标分析技能。

5.存货核算技能。包括存货管理制度设计技能、存货计划编制技能、存货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指标分析技能。

6.成本核算技能。包括账簿核对技能、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成本账务处理技能、财产清查技能、成本分析技能、成本控制技能。

7.薪酬核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薪酬账务处理技能。

8.往来结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能、往来账务处理技能、信用评价技能、账龄分析技能、账款催收技能。

9.收入利润核算技能。包括会计凭证审核技能、收入账务处理技能、利润及其分配账务处理技能、所得税账务处理技能、账簿核对技能、投资辅助账簿登记技能、预算执行技能、财产清查技能、年终结账技能。

10.税务会计技能。包括税务报表填制技能、税务文书制作技能、税收账务处理技能、账簿核对技能、财产清查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1.总账报表技能。包括账簿登记技能、账簿核对技能、结账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报告编制技能、财务报表分析技能、报告文书制作技能、会计档案归档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2.稽核技能。包括凭证审核技能、账簿审核技能、报表审核技能、财产清查技能、财务报表分析技能、报告文书制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

13.会计电算化管理技能。包括财务软件维护、升级与开发技能。

14.档案管理技能。包括凭证装订技能、会计档案归档与保管技能。

15.会计主管技能。包括组织技能、协调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

四、总结

上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课程的优化体系,避免了专业课程内容的重复与欠缺,强化了岗位技能的培养,既满足了职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又满足了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希望对各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有所帮助。Z

(注:本文系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会计基础[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近几年来,会计学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但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挑战,初级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更需要授课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进行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以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教学模式;会计流程

近几年,在我国甚至在西方,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剧增。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论文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计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会计账务、会计准则的讲授,抽象、枯燥且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概念很难使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会计实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

对于任何学习会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初级会计学显然都是会计学的基础课或启蒙课,因此必须做到授课生动、有趣而又浑然一体才能改变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会计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观念,甚至激发学生对未来会计学习的兴趣。而本人面对的现实却是,学习会计十余载,见证了无数的同学从校园走向社会,当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大呼书本与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这些同学至少没有切实掌握初级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基于一个好的视角讲授初级会计学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一门课需要一本好的教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朱莲美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立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的教材正是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这也是朱老师结合二十年讲授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她认为:“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

基于“会计流程核算”,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安排。第一章总论,简要介绍了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会计要素等基本概念。

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如图所示)展开: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对于大量的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分类———记账凭证(第三章);对于大量的记账凭证如何进行汇总———会计账簿(第四章);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的计算(第五章);财务会计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编制报表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第六章);最后是财务会计的最终工作成果———财务报告(第七章)。

2.教材内容

按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让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再逐个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过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后,自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大量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归类。如果不是因为大量原始凭证需要归类的问题产生,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如何归类,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内容的学习也就缺乏主动性。至于如何归类,在第三章记账凭证中,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利用真实的记账凭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类的问题解决之后,问题再一次自然产生:面对大量的记账凭证应该如何汇总?此时阐述“账簿”顺理成章。类似地,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

3.与会计实务训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教材通过模拟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济活动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记账凭证,并根据这些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的登记,又利用该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还包括对账、错账更正、结账和编制报表等内容,论文从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摘要、编号、书写格式到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会计毕业论文簿、如何利用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以及如何对账、更正错账、结账和编制报表等方面提供了范例。总之,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就是“会计核算流程”的思想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区别于其他初级会计学教材的创新之处。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至少可以了解会计工作是从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以及其中每个程序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正是这本教材难能可贵之处,它把会计从复杂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程序,而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恰好能使学生更为清晰客观地了解会计工作,并为日后的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甚至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是我国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都日益凸现了会计专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想掌握会计学知识甚至成为真正的会计人。《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一书以其创新性的教学视角对初级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安排,将更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该书可以成为会计学专业或非会计学专业学习会计学的启蒙教材和参考读物。

参考文献:

[1]朱莲美.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新思维[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田红英.关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教学模式;会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03-02

近几年,在我国甚至在西方,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剧增。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计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会计账务、会计准则的讲授,抽象、枯燥且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概念很难使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会计实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对于任何学习会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初级会计学显然都是会计学的基础课或启蒙课,因此必须做到授课生动、有趣而又浑然一体才能改变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会计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观念,甚至激发学生对未来会计学习的兴趣。而本人面对的现实却是,学习会计十余载,见证了无数的同学从校园走向社会,当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大呼书本与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这些同学至少没有切实掌握初级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基于一个好的视角讲授初级会计学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一门课需要一本好的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朱莲美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立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的教材正是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这也是朱老师结合二十年讲授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她认为:“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基于“会计流程核算”,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安排。第一章总论,简要介绍了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会计要素等基本概念。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如图所示)展开: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入会计核算

系统;对于大量的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分类――记账凭证(第三章);对于大量的记账凭证如何进行汇总――会计账簿(第四章);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的计算(第五章);财务会计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编制报表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第六章);最后是财务会计的最终工作成果――财务报告(第七章)。

2.教材内容按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让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再逐个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过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后,自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大量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归类。如果不是因为大量原始凭证需要归类的问题产生,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如何归类,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内容的学习也就缺乏主动性。至于如何归类,在第三章记账凭证中,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利用真实的记账凭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类的问题解决之后,问题再一次自然产生:面对大量的记账凭证应该如何汇总?此时阐述“账簿”顺理成章。类似地,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

3.与会计实务训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教材通过模拟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济活动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记账凭证,并根据这些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的登记,又利用该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还包括对账、错账更正、结账和编制报表等内容,从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摘要、编号、书写格式到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利用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以及如何对账、更正错账、结账和编制报表等方面提供了范例。

总之,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就是“会计核算流程”的思想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区别于其他初级会计学教材的创新之处。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至少可以了解会计工作是从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以及其中每个程序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正是这本教材难能可贵之处,它把会计从复杂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程序,而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恰好能使学生更为清晰客观地了解会计工作,并为日后的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甚至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是我国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都日益凸现了会计专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想掌握会计学知识甚至成为真正的会计人。《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一书以其创新性的教学视角对初级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安排,将更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该书可以成为会计学专业或非会计学专业学习会计学的启蒙教材和参考读物。

参考文献:

[1]朱莲美.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新思维[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田红英.关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3]周宇.《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1,(2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财务会计学案例与实证教学模式研究”教改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号:2009QG01)的资助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7篇

1.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存在不必要的内容重复与交叉

每门会计课程的教材都试图从自身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出发,这样设计教材内容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课程的会计教材在内容上重复与交叉。会计课程内容不必要的大量重复与交叉,既减少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又造成不必要的会计教学资源浪费。

2.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合渗透性比较差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经济横向联合的步伐加快,经济管理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与渗透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和发展潮流。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仍然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各自为战,老死不相往来,既浪费会计实践教学的资源,又影响学生掌握会计的综合分析能力。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大部分实践仅停留在单纯掌握财会知识,涉及各学科知识融合的实践项目很少,而与之紧密相关的财务、金融、税收、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更缺乏融合渗透,自然也就不能形成资源共享的综合性、开放性的会计实践体系。这种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分析能力十分不利,会在2个方面严重影响会计教学效果:首先,在大学的教学管理中,相关院系的实践课程设计,无论是实践课程的内容还是实践课程的先后顺序,由于缺乏院系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导致不同的会计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衔接和利用。手工模拟实验主要是仿真企事业单位日常的会计经济业务,用手工填写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各种财务报告。分别开设手工模拟会计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会导致这两门实验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强而融合性以及衔接性不够,也浪费了教学资源。其次,在我国高校内部,院系之间的实验教学资源大都是采取条块分割管理,难以协调综合,而会计学专业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个分支,在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中很难完全离开其它学科教学环节单独进行,也无法与整个经济环境相隔绝。单兵作战的会计实践教学,很难适应开放融合、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很难达到符合实际的会计实践教学效果。

二、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整体思路

1.科学构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应以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注重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并从会计学专业课程的总体进行协调,统筹规划,科学安排。核心课程群的课程内容必须涵盖会计职业岗位的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扩展能力,既要去除不必要的重叠与交叉的课程内容,又要使会计课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和紧密的关联度。根据我们长期对会计教学的理论研究和会计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应包括《会计学原理》《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9门课程,其中前5门为财务会计类课程,后4门为管理型会计课程。这些核心课程群体现了会计知识循序渐进的层次结构,在内容逻辑上形成了以会计理论课程为灵魂,以会计实务为依托,以财务软件为技术支持的内在联系,也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叠与交叉的课程内容。

2.科学整合和合理安排财务会计类的课程内容

《会计学原理》是高校会计学专业、经济类和管理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内容的设计既要考虑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的需要,又要考虑经济管理类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基本要求。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后续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课中应该进一步侧重专业性和实务性,经济管理类的学生则可以不必要再安排必修的财务会计类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会计学原理》课程在内容的安排上,应重点关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侧重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要改变偏重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做法,删除过量的具体会计分录的内容安排。《初级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应以财务会计目标为导向、以四项会计假设为前提、以六大会计要素为依托、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总结,在此基础上讲授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等内容,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把握会计信息系统性的特征。《中级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既要不断引进国外的最新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又要密切联系我国会计业务的实际情况,要注重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业务会计、分支机构会计等会计实务中出现较多的特殊业务的教学。

3.科学整合和合理安排管理型会计的课程内容

管理型会计的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比较多,在会计教学中比较容易产生混乱。为提高讲课效率,我校对管理型会计的课程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取舍。《财务管理》课程始终围绕财务目标,以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为基本原理,以财务决策为核心,以资金规划为主线设计内容体系,主要阐述资金的筹集、投放、运用、回收和分配。《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本量利分析为基本原理,以对经营活动规划、控制和决策为主线设置教学内容。《成本会计》课程从成本计算方法的通用性出发,以生产过程最为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重点讲述了成本会计的涵义、对象、内容和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财务报告分析》主要从企业内部管理的视角阐明财务结果及其成因。

4.合理安排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的课程顺序

会计核心课程群中的课程安排顺序既要体现专业基础课的作用,又要兼顾专业课程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会计核心课程群中的课程安排先后顺序不当不仅会割裂和破坏会计学的内在联系,而且会直接影响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我校长期会计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科学有序的课程学期安排顺序是:将《会计学原理》由第三学期调整到第二学期;为方便学生考证的需要,在第三学期开设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实务(1)》安排在第四学期,《中级会计实务(2)》安排在第五学期;《成本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安排在第五学期;管理会计》安排到第六学期;综合性强、层次高的《审计学》《财务报告分析》等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

5.完善会计实践教学手段和条件

首先,应加大会计试验室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从资金和人力资源上保障会计试验室的各种要求。高校内部要建立包括课内单元实验与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以及企业业务流程管理的有机结合的模拟实验(如ERP沙盘实训)、手工模拟实验与信息化实验相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引导会计教师将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其次,要加强会计实验室的管理,通过科学设计实验大纲、指导书和实验素材、实习学生的登记与评价,完善会计试验的过程管理,使会计实验的目标和要求落在实处。最后,要加强学生与会计实务界的联系与互动。要与东莞市会计协会、东莞市注册会计师协会、东莞会计事务所建立稳定的会计校外实习基地。

三、结语

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选择、教学团队组建、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手段运用等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和考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并不是随意挑选几门比较重要的会计课程聚集在一个大的名称之下,而是以核心的会计课程为主体,对各个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地优化和整合,形成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课程体系。毋庸置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的工作并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人们在会计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度思考、精心提炼、系统总结和积极创新。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做学教合一;职业教育;初级会计实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6C-0041-04

当前,人们提出以“做学教合一”加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这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人才模式的具体化,是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近年来,相关职业教育专家将“做学教合一”进一步阐释为“‘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其别强调“做”字,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1]而职业教育有众多的专业及课程,不同专业实施“做学教合一”有具体的特点与要求。在此,我们将以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技能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按照还原论、整体论思想深入探讨“做学教合一”的内涵,开展“做学教合一”,以期实现“真做”“真学”“真教”的有机统一、紧密衔接。

一、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的内涵

“做学教合一”从字面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做”“学”“教”三个方面的深度和广度,但关键要实现“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恰当把握“合”的原由、“合”的内容、“合”的时机、“合”的方式、“合”的成效。实践中,由于“做”“学”“教”三者的实施主体和指向客体紧密联系,因此我们要全面而深入地把握“做学教合一”内涵。

从静态来看,“做”的内涵包括:为什么做、做什么、什么时间做、如何做、做的结果。学生要主动做,教师是指导做。“学”的内涵包括:为什么学、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如何学、学的结果。学生要善于学,教师是引导学。“教”的内涵包括:为什么教、教什么、什么时间教、如何教、教的结果。学生要融入教,教师是相机教。

从动态来看,我们一是可以从“做”的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哪些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就能掌握的内容。后“做”的目的,是用实践的“做”印证、深化、加深理解理论知识。二是从“学”的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先“学”的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看看到底能学会多少。后“学”的目的,可以引领学生针对不会“做”的部分,再自主“学”,在教师引导下“学”,达到复习、巩固、提升的效果。三是从“教”的目的确定教学内容,先“教”的目的,对于学生尚未涉猎的专业领域知识,先“教”是非常必要的。后“教”的目的,是教师指导学生对自己无法自主学习掌握的内容,充分发挥“教”的作用,或者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提炼式“教”、拓展式“教”。[2]

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探索,“做”是核心,“学”是必须,“教”是必然,达成时机先后、场合左右、内容深浅恰如其分。这也对“做学教合一”提出更高的要求,考验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职业教育的“做学教合一”,学生“做”“学”的重要性高于“教”,体现在“做”“学”的分量与目的上;“教”的重要性体现在对“做”“学”的引导与保障上。人们可以更为深入地开展实践,实现“做”“学”“教”因时、因人、因地的恰当合宜、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有效作用。

二、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的建构

(一)“做学教合一”课堂建构的基本思路

目前,《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结构是按照会计要素与核算事项编排的,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到会计报表、产品成本核算、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这种编排形式是典型的按照会计实务知识体系排序,不利于学生按照会计岗位学习掌握会计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因此,根据对用人单位会计岗位设置的调研分析和会计专业中职生未来就业时可能性较高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我们拟按照会计工作岗位,重构课程框架体系,以会计工作岗位知识与能力需求的中心,整合会计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重构课程体系如下表所示,同时明确7个会计工作岗位具体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培养要求。

(二)“做学教合一”课堂建构的基本策略

1.教学内容设计策略。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课程教学标准,结合教材主体内容,明晰课堂教学内容。同时,由于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是全国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两门科目之一,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而且考试大纲动态调整,目前已经公布了2017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时,要主动结合考试大纲要求,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准确把握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3]同时,我们要以典型的工作任务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知识与技能。如存货核算中原材料账务处理,首先要区分实际成本、计划成本两种核算方法,然后掌握账务处理使用的会计科目,再设计三种典型的业务(款付料到同时、款先付料后到、料先到款后付)进行原材料的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还有付款方式的变化(现金、银行存款、应付票据等)。只有准确把握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我们才能科学设计“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内容,x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2.教学过程设计策略。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按照确定的原则、目标、形式和程序进行互动,从而生成和开展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目的性强,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展开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交流、师生共进的过程。教是在学生已学基础上的教,为了学生的学而教;学是在教师的教指导下的学。教学过程一般围绕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取向、教学内容结构、学习心理过程、学习环境资源等差异而精心设计。[4]“做学教合一”课堂的教学过程设计,要突出“做”“学”“教”的典型特点,即“做”字当头、“学”贯始终、相机而“教”,围绕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优化组合,衔接连贯,递进教学步骤,实现教学目标。如存货核算中原材料账务处理,既要以典型业务的账务处理为基础,适度引入原材料的总分类核算和明细分类核算,适度引入原材料采购成本的计量范围、计量方法等内容,进一步对接会计实际工作业务内容,突显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管理实际内容对接,增强“做学教合一”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内涵。

三、职业教育“做W教合一”课堂教学的实施

(一)“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1.优化教学内容,对接职业岗位活动。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建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设计,包含了比较多的教师个人主观判断,正如当前比较推崇的“同课异构”课堂方式,比较、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在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中,人们对加强教学内容与产业、行业、企业对接,已经形成共识。但对于具体专业、具体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如何对接,需要任教教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学生禀赋特点、教学环境等诸多因素进行判断选择,同时还受到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的优化,存在比较大的操作空间。课堂教学实践是教师判断如何改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人们要通过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实现“做学教合一”,达成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优化始终在路上,始终在进行中,没有终点。

2.优化教学环节,达成课堂预期目标。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中,各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性比较强,是师生互动、相互交流、实现共进的过程。通过比较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性格、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因此,“做学教合一”课堂的教学环节,具有优化的空间和优化的需要。如初级会计实务课程的原材料核算业务,可以对原材料按照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分别进行采购、领用、结存的核算,设计教学环节;也可以对原材料按照采购、领用、结存的连续步骤,分别介绍实际成本法、计划成本法进行核算,设计教学环节。实践中,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操作能力进行选择。如果教师选择不当,将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3.优化教学组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的组织,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以班级教学为基础,探究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努力寻求既不失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索的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现场教学、开放课堂、个别化教学等适应职业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受主、客观因素影响,需要教师精心组织,不断优化。初级会计实务课程开展“做学教合一”教学,一般选择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组织形式,教师在事先设计的基础上,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组织的实施过程,主动发现问题、思考解决对策,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分组形式,既要考虑按学生的学习基础平均分组,也要考虑男女生的组合问题,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等。如果实际的分组形式不适应教学要求,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

4.优化教学激励,浓郁课堂教学氛围。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需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方式,选择恰当的激励时间。心理学理论认为,任何好的行为要固定下来必须及时给予激励,没有激励的行为是不容易固定下来的。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程度高,学生“做”的结果和“学”的结果,是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而教师要巩固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行为,必须及时进行激励。但激励的时机、方式,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主动优化,努力打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氛围良性循环发展,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如初级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中,面对众多的知识点、技能点学习,每位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显然,这是动态的过程,教师不能漠视任何类型的学生,需要采取动态化的激励方式。

(二)“做学教合一”课堂教学的评价策略

1.准确把握教学评价内容,提高评价针对性。“做学教合一”教学评价要适应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特征,体现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的统一,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2.正确选择教学评价重点,提高评价有效性。“做学教合一”的教学评价,要善于抓住教学评价的重点。首先要注重判断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活动或学习任务开展之前的准备情况进行预备性评价;其次是对那些学习确有问题或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的诊断性评价;第三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搜集有关信息,以判断学习或教学的成败,而进行形成性评价,以便教师适时变更教学进程或提高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第四是对教学目标达成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总结性评价,进一步判断教学目标的适切性、教学策略的有效性。[5]

3.尝试增加教学评价主体,提高评价及时性。“做学教合一”的教学评价是动态的、随时的,具有差异性、多元化的特点。如果条件许可,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主、辅两位教师教学,主讲教师承担“教”的角色,主导整个课堂教学进程;辅助教师专职负责巡回指导、逐个辅导、逐一评价,增强评价的及时性、针对性,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教师的辅导及纠错。

参考文献:

[1]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

[2]葛锦林.浅谈职业教育“做学教合一”的实践性内涵及理序[J].交通职业教育,2016(4).

[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

[4]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y active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strive to achie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practic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volves many majors and courses, and there ar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different maj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Junior Accounting Practice course as an example,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actic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explores how to carry out its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hope of achiev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true practice”, “true learning” and “true teaching”.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9篇

从内容上说,今年大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科的考试内容紧扣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等最新法规、制度、准则等。2006年2月15日和lO月30日,财政部相继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并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企业和其他系统的会计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相关科目考试大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同时根据修订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合伙企业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相关内容大纲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与修改;二是强化考试大纲的指导性,对考试大纲“考试内容”部分进行了充实,进一步完善了考试大纲的框架结构;三是适应初级、中级会计专业职务能力框架要求’,对《初级会计实务》和《中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和《经济法》考试大纲中的共性内容进行了协调,进一步提高知识结构层次性。各科目内容变化的部分、重点关注的问题和专家的具体建议如下:

《初级会计实务》

变化:2007年因受新准则的影响,初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都有较大的变动,会删除部分章节内容,并会较大幅度的修订相关章节内容,在一些会计处理上,新教材的表述和考生目前从事的会计实务有了较大改变。对考生而言,相当于难度提升了许多。

重点关注:对通用会计问题的复杂会计处理方法考试大纲也有意识地加以回避,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固定资产等减值的会计处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等。

专家建议:要求应试人员在应试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要善于抓住重点,准确分出轻重缓急,防止钻牛角尖。

《中级会计实务》

变化:2007年对于参加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来说比较特殊,由于今年要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07年的大纲与教材,从而影响2007年的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各章节结构及内容。今年的大纲与2006年的相比,调整内容在70%以上。

重点关注:由于新准则中调整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对于大家来说将是学习的一个新难题。且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必须关注由于新准则实施而影响教材变化的部分,注意和以前所学知识的混淆,保证各个知识点掌握程度。

专家建议:首先,可以经常关注网上辅导专家的复习建议与指导讲义。由于辅导专家研究并熟知历年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规律,比如研究历年考题会发现,有些知识点几乎年年都要考到的,只不过变化题目类型及命题方式,所以跟辅导班一起学习对于考试的复习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其次,由于中级会计实务的实务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大家掌握大纲及教材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有一定量的题目训练,加之大家工作忙碌等原因,学习时间及制定的学习计划难以保证顺利完成,往往出现“报了名却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参加考试,或者即使参加考试却也只是试试”等问题,所以大家在题目选择上不一定多,但一定要典型,有代表性。

最后,按自身程度选择辅导班。在辅导课程选择上要考虑自己的基础是否扎实,程度不太好或非会计专业的考生可先参加基础班学习之后再参加习题班冲刺班。另外,建议考生可多参加网络课程学习。一是可以集中全国名师为您授课;二是学习不受时间限制;三可以在课后享受答疑等。

《财务管理》

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今年开始实施,为了配合《会计》等教材的变化,2007年《财务管理》和上年教材相比总的来说变化也较大,主要对教材有些章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增加了一些新内容。由于今年教材变化较大,建议考生要用新教材来进行学习,以免学习了已经变更或删除的知识。

重点关注: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和掌握,在考试中占的分值比较高的章节,其主要包括:第三章“证券市场理论、资产组合风险与收益”;第六章“3个杠杆与3个资金结构决策方法的综合运用”;第七章“项目投资净现金流量的确定,如何确定这个项目的折现率,以及多个投资的评价”;理解和掌握第十二章“企业财务的综合分析指标与方法”等。

专家建议: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建议采用“齐头并进,有所侧重”的原则来分配宝贵的学习时间。“有所侧重”有两层含义:(1)侧重薄弱章节:前期侧重理解性章节,如第3章、第6章、第7章,后期侧重记忆性章节,如第1章、第5章、第9章等;(2)侧重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因为当年新增、变化的内容当年一般要考到,如第11章等。

考生把教材至少阅读三遍。第一遍粗读,不求甚解,只要求了解大概知识体系,对主要的内容快速浏览,做适当的标记;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教材各章节,适当选择习题加以练习和巩固主要知识点;第三遍,融会贯通,这一阶段一定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应快速看书,寻找自己还未记牢的知识点,对其进行重点理解。

选择典型的例题练习并熟悉近三年的考题。值得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放弃书本,一味的搞题海战术。只有弄懂教材,掌握了主要知识点,系统地掌握全书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做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提高一次性计算准确的能力。《财务管理》考试题量大、难度深,考的是知识点掌握的熟练程度和临场应变能力。学员在平时做题时只给自己一次计算的机会,不要养成检查的习惯,克服粗心的毛病,提高计算精确度。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

变化: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变动比较大,这种变动主要来源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补充与完善。2007年的经济法教材一定会采用新的《公司法》和《证券法》,因此这两个历年考试的重点会因为新内容的引入势必成为重中之重,而且考试分值很可能会高于往年。与2006年的经济法相比,调整内容在80%1.2上,这对考生来讲,考试难度有所增加。

重点关注:2006年新修订了《公司法》、《证券法》和《破产法》,因此可在教材出版之前,可先看看法律原文,对具体法条的理解。对于考试大纲变化的内容应进行有计划地记忆,做一些经典练习。

专家建议:必须要阅读教材,通过通读、精读和有重点地阅读,并且在阅读中,一定要重点掌握教材实例,这些实例往往会换一种题型或者换一个选项出现在考试真题中。

针对今年教材内容变动较大的特征,参加考试辅导,授课教师的讲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复习效率与效果;再次,根据自己习惯的学习方法,进行必要的练习,在临考前一定要在模拟考试环境模考一次。

学好《经济法》这门课程进行强化记忆是很有必要的,经济法的学习还强调实践性学习、比较性学习,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异同点,势必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在日常工作和休息中,有意识地注意一些教材所涉及的法律在实际中运用的实例,可以增强对法律条文的理解。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建议广大考生,应当掌握和了解考试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有针对性地复习。对于“基本要求”,要注意区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熟练运用,并能够分析、判断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熟悉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准确理解和运用,并能够解决和处理实务中相关的问题;了解的内容,要求考生对相关知识点做到一般性理解即可。在复习备考中,考生应当在考试大纲确定的考试范围内全面掌握“考试内容”,同时应当熟悉“考试内容”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准则、制度以及相关规定等。

初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一体化 应用型会计人才

[作者简介]邵丽(1978- ),女,辽宁沈阳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审计教研室主任,讲师、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高职教育;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学、高职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史新浩,项目编号:200948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50-02

一、引言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高、中、低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这一发展规划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规划特别强调,推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①这对会计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应当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核心是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教而不做不是真教,学而不做不是真学,要教学做合一。②本文在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设计了“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对其改革效果进行了总结。“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全国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主要贡献。

二、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长期以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可谓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运之功十不得二三。这客观上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对专业实践技能的有效训练,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结果是教师不满意、学生没收获。

2.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不同步。传统上,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程开设在先,实践课程开设在后。以笔者所在学校改革之前的课程为例,“会计基础”在第一学期先进行理论讲授,学期末进行一周的“会计基础仿真实训”。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没有同步进行实践能力的训练,而学生在进行集中实训时又忘了理论知识。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专业教师发现这种“学做不一”“学做分离”的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3.教学目标与证书考取目标不配合。许多职业院校的常规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取之间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课程教学目标与证书获取目标不能形成合力。课程教学仅仅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没有考虑和兼顾证书考试科目的内容要求。为了学生参加证书考试,还要组织专门的辅导,增大了日常工作量。实际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会计专业教学应当把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纳入课程标准,将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合起来。

三、“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会计专业应当培养学生具备以下核心专业能力:(1)会计基本核算能力;(2)会计实务处理能力;(3)成本核算与分析能力;(4)税务核算与申报能力;(5)财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6)会计软件操作能力等。能够体现和培养上述核心专业能力的课程包括:会计基础、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仿真实训、会计岗位仿真实训、成本会计实训、税务会计实训、会计综合仿真实训等十门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下,上述课程都是独立开设的,无法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为有效破解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一体化”教学创造条件,笔者构建了由五门课程构成的体现专业核心能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1)会计基础,涵盖原会计基础和会计基础实训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指定辅导教材《会计基础》和自编教材《会计基础实训》;(2)初级会计实务,涵盖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岗位仿真实训课程,开设在二、三学期,选用全国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定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和自编教材《企业会计岗位实训》;(3)成本核算与分析,涵盖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选用自编教材《成本核算与分析》和《成本核算与分析实训》;(4)税务核算与申报,涵盖原税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训课程,开设在第三学期,选用自编教材《税务核算与申报》和《税务核算与申报实训》;(5)企业会计综合实训,涵盖原会计手工综合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开设在第五学期,选用自编教材《企业会计综合实训》,实现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有效衔接。

上一篇:出纳工作内容总结范文 下一篇:中级会计实务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