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4 05:36:48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规划中在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提出了详细的解决办法,为实现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美化城市景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还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保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是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生态措施。随着城市园林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不断提高,但是,综合全国一些城市分析,我国的一些城市园林绿化还未达到一些理想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亟待对园林绿化工作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绿化行业规范缺失

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行业尚缺乏统一的《园林工程监理规程》、《屋顶绿化规范》、《立体绿化规范》、《城市园林绿化养护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行业规范,尚缺乏统一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合同》。而且除了北京等少数几个省市了地方规范外,很多省份尚未此方面的地方规范,因此造成一部分的绿化规划、设计、建设、监理和养护工作缺少具体可参照的标准,给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2.老城区绿地率不高,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不广

通过近年来的绿化建设使城市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城市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特别是老城区中的中心城区,绿地率低下。而这一区域又是人口集聚的中心,因此提高和完善这一区域的绿化尤其重要。目前城市绿化最大的难题是旧城区缺少可绿化土地,而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但屋顶绿化建设屈指可数。3.绿化养护资金缺少,居住区绿化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绿化养护资金是决定养护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出现一部分老居住区的绿化养护仍由政府承担,一部分居住区无物业管理造成绿化无人养护,一部分居住区有物业管理但养护费用标准偏低的现象,使得居住区绿化养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甚至出现了一年绿、二年荒、三年光的现象。因此需逐步培养业主承担养护经费的养护模式。此外,部分地区绿化管理机构设置也存在问题。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4.作好绿化养护的保障工作

现行的养护操作模式还很简易原始,主要是拔拔草、浇浇水、喷喷药,忽视了修剪的艺术性、施肥、病虫害的预防等环节,其结果直接影响到绿化的景观效果,造成乔木长势不佳、灌木整形单一,因此在抓好绿化施工质量的同时,抓好养护的质量也同样重要。

参考文献:

[1]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

[2]夏立言等.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09,(5).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现状及表现特点,从资金投入、绿化思路、建管力度、园林景观、绿化空间、绿化指标以及树种选择等方面论述了庐城镇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为庐城镇园林绿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庐城镇系安徽省庐江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3km2,其中城区面积8.7km2,总人口14.36万人,是全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庐江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规划造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挖潜补绿”的园林绿化方针,不断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园林式、花园式的单位、小区、学校层出不穷,使全县园林绿化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庐城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庐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庐江县于2006年荣获安徽省省级“园林县城”的称号。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生态城市建设的方针政策,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就庐城镇的园林绿化工作谈一点认识。

1庐城镇园林绿化建设概况及表现特点

1.1园林绿化现状

自2003年以来,庐江县逐渐加大对庐城镇园林绿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截止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城区绿化面积达356hm2,树木品种由原来的13个增加到105个,行道树木总量达1.6万余株,地被植物面积从零增加到12.15hm2,庐城的绿化覆盖率增长到29.9%,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88.37h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0.5m2增加到7.36m2,初步形成了“绿树环绕、绿草成茵、城在绿中”的绿化格局。

1.2园林绿化特点

(1)规划标准高。庐江县以创建部级园林城市为目标,规定绿地占建设用地面积要达到9%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m2以上。

(2)地方特色鲜明。园林绿化充分体现了庐城镇河网纵横、面湖(黄陂湖)背山(冶父山)的特点,即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山体河道、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

(3)园林景观全面。园林景观建设有人文特色的自然景观风貌区,如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汤池部级风景旅游区、周瑜墓园等;有城市生活特点风景风貌区,如环碧公园、绣溪公园等;有沿城市干道两侧绿化的景观轴;有沿县河、东大河、黄陂湖沿岸、移湖水库四周的滨河景观带;有各种街心小游园、小广场、园林小品,以及城市入口景观等不同等级的绿色生态景观节点。

2庐城镇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

2.1加大投入力度,转变绿化思路

自2006年以来,通过义务植树活动,庐江县共完成种植乔木树种5695株、花灌木64286株、地被植物1010m2、建小游园1590m2,投入绿化资金53.3万元。但绿化树种较少,树木规格偏小,绿化项目少,绿化部位小,而绿化的多样性对维护生态安全和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植物配置设计审批,合理界定植物数量,丰富植物物种,坚持适地适树,多品种搭配。城市绿化要转变曾经一度“以草坪为主、乔灌花为辅”的模式,走“乔木为主、灌木花草为辅”的路子。既可充分发挥绿化的生态效益,改善城市小气候,为人们提供大量可进入的休闲空间,又可节省大批的管护费用。

2.2强化建管力度,丰富园林景观

2007年庐江县虽然投资1300万元对庐城的绣溪公园和环碧公园进行了新建和改造,但由于管养力度不到位,导致人为破坏严重,需要及时补充绿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要加强城区周边绿化、城市入口景观美化等;改造军二西路和文昌路的绿化带,因为原来的绿化树种多数已濒临死亡,而且病虫害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而且还为病虫害扩散蔓延提供了种源。2.3开拓绿化空间,提高绿化水平

为了增加城市的绿量,必须挖掘绿化空间。而城市空间却被机关、企事业单位占取相当大的面积。下一步要搞好单位专用绿地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有条件时,还要向立体绿化方向发展。以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小区”活动为抓手,提高庐城绿化率和绿化水平。

2.4突出绿化指标,实现自然协调

园林绿化至少要突出绿量、自然化、多样性、乔灌为主等特点。绿地率、绿化覆盖率是衡量城市绿化数量的主要指标。因此,大绿量则是形成城市绿化特色的第1要素。要编制和完善新区绿化专项规划,对建设项目绿化指标明确规定,对城市公园、街区公园、街头游园定位定量。城市绿化的自然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管养经费,也符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发展趋势。

2.5合理选择行道树,形成较稳定的城市森林群落

行道树主要栽培在人行道绿带、分车线绿岛、市民广场游径、河滨林荫道及城乡公路两侧等,因其栽植立地条件差,受烟尘及有害气体污染重,受行人碰撞损坏大,受建筑物庇荫、水泥路面辐射强,应选择“耐瘠抗逆、防污耐损、虫少病轻、强健长寿、易于整形、疏于管理”的树种。从景观效果角度讲,应该择“春华秋色、冬姿夏荫、干挺枝秀、花艳果

美、冠整形优、景观持久”的树种。还要考虑栽植地点和环境,城区道路应多以树冠广袤、绿荫如盖、形态优美的落叶阔叶乔木为主;郊区及一般等级公路,则选择速生长、抗污染、耐瘠薄、易管理等树种;通道及墓道等纪念场所行道树种的选择多以常绿针叶类为主。

3建议

(1)创建园林绿化城市,必须以良好生态环境为基础,遵循自然规律和适地适树的基本原则,正确选择和应用树种资源、培育健康的园林树木。

(2)行道树的选择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方便路人行走和车辆行驶为第一准则,结合景观效果要求,确定适宜的树种、品种。

(3)在植物配置上,既要有乡土树种,也要有引进树种和归化树种。积极开展地带性植物资源调查,以抗风、浓荫、耐旱为城市骨干树种的选择标准,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选择出一批优良乡土树种和已归化的外来树种,适地适树,扩大种群规模,应用于主要道路、公园等绿地。

参考文献

[1]赵荣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探讨[J].黑河科技,2003(4):53-54.

[2]王东义,刘迪.植物配植与城市绿化[J].黑河科技,2003(2):12.

[3]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3篇

一、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管理体制方面的落后与不健全

首先,管理体制方面的落后与不健全主要是因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依然沿袭着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尤其是政府一直在扮演着协调经济与社会的重要较色,这样以来就明显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其次是比较缺乏科学整体指导规划的指导系统。这是因为城市绿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如今已呈现了多元化趋势的局面,而政府主管部门却很难去控制和规范部分绿化的工程。比如:少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生态型楼盘时,从节约资金和降低成本两种角度考虑,就找人随便种上几棵树,铺点草坪,并借此来蒙混过关。然而整个开发的工程率却比较薄弱。目前在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方面,很多管理部门目前都尚未建立起考核和监督的机制,并且也没有把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工作纳入到各级相关领导政绩的考核内容上去,甚而至于有的还未能列入到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之中。这样就势必会造成园林绿化管理工作中薄弱的监督机制。

最后是城市里的园林绿化管理目前还缺乏一整套比较统一且协调的管理体制。对于大部分地方园林绿化规划和管理以及建设,一般都遵循各自为政,比如城市里的各个区政府和各开发区管辖范围内,各企事业单位和各开发商等,这些部门里的园林绿化管理基本都是自成体系,在管理体制上也缺乏系统性和全局性。同时也因为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导致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最终使得有些城市整体的绿化环境遭遇到了严重的损害。

(二)规划管理的缺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的园林绿化规划方面还缺乏长远性。一般而言,整个城市里面环境质量的高与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的好坏,然而该城市园林绿化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又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的质量好坏。通过这样的规划与设计,就可以使城市的园林绿化地在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中能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保证有一定的比例,从而达到了最终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巩固和发展,并且为整个城市里的居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目前来看,虽然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已编制了合适本城市发展需要的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但最终由于缺乏科学性和长远性的指导,使得整个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不相协调,这样一来就造成远远不能达到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对现代生态型城市的要求。

其次我们应该都看到了不少城市目前还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由于缺乏这种较为长久以及稳定的规划系统来指引整个城市在绿化方面的规划,在进行城市园林管理的同时就没有可靠的依据,结果就会导致整个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编制方面与实际规划实施的脱节。就会让城市园林的绿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也大大的滞后于整个城市生态发展的要求以及城市化现代化建设发展对于园林绿地的要求。

(三)绿化管理理念与实践方面的落后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政府部门基于园林绿化管理在现代城市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整个城市管理与环境保护中的战略地位以及功能认识不清。比如城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与整体园林绿化建设不相协调。表现在大多数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绿地预留面积的比例都相对不足,高标准的绿化景观也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数现在都不从城市建筑功能与市民生活的需要方面出发,在破坏绿色植被的基础上来构建人造景观,不少城市的园林规划过分看重城市绿化的最终景观效益,只知道一味盲目的追求覆盖率,却忽视了城市绿化的综合生态效益。并且我们也看到了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不能像其他的商品货物一样能够在短期内就可以直接产生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而它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很少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导致城市绿化管理实践和理念出现滞后局面。

二、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创新方面的发展策略分析

(一)推进建设城市园林绿化现代化的管理创新体制

首先便是基于城市园林绿化的各级管理部门务必要切实理顺管理体制。尤其是在体制上更要逐步完善分权分级管理,并且管理的重心一定要逐渐下移,调整其职能配置,这样才能建立起一种和谐且有效的管理机制;其次是建立协调统一的园林绿化规划与建设管理体制;最后是需要建立起管理部门的责任机制。由于城市园林绿化在管理方面的工作任务量巨大、涉及面非常广,而且具体操作起来也非常复杂,这也就需要众多相关部门相互协作团结一致来完成的一项社会性和系统性的工作。因此就要求各个管理部门必须倾力重视与关注城市绿化,建立起城市绿化管理责权。

(二)从严控制绿化建设的用地面积与配套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部门在规划编制中,为了能更好地配合城市规划作了强制性的内容管理,应该对“绿线”进行特定的规划,以单独图来对它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更好的加强城市绿线的规划设计要求。要为城市绿化的建设预留好足够的建设空间,以便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并且城市的绿化工程必须要与建设里的主体工程项目规划、征地、验收、建设同步进行,要坚决抵制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现象和行为。并且有关部门应该采用法律以及经济与行政相结合的监督手段来保护和发展绿化成果,特别是要对违反城市绿化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要严肃查处,从根本上来切实维护和协助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工作。

(三)提高城市绿化管理创新方面的理念和实践

我们能够看到:城市园林绿化的管理创新涉及到城市发展以及建设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于这样的工作,就必须要从提高城市绿化理念和实践来做起。首先就是要逐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中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和管理能力。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工作者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认识。同时,作为城市园林绿化规划管理的实施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和专业技能。要不断加强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者对专业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其次就是要提高全国全社会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有关部门尚需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积极参与城市绿化管理的氛围,且要广泛通过教育和宣传来有效地调动全民参与绿化管理的积极性,推进全社会人们对城市园林绿化的了解和支持。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很多花卉植物不适应本地气候,造成引种困难或失败,因此可以考虑充分利用东北地区本地的树种和花卉,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搭配,仍然可以为城市绿化贡献一份力量。

1.1充分利用乡土植物乡土植物由于适应性强、易成活、栽培管理成本较低等特点,本应该得到充分利用,但由于在绿化中,一些单位或施工方不重视规划,个别专业人员设计水平有限;一些施工单位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求速度不计生态习性,私自简化施工和管理,降低规格和质量,使乡土植物不能科学配置,浪费了植物资源。因此,东北地区城市绿化必须在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乡土植物优先原则,使乡土树种真正成为东北地区绿化的当家树种。

1.2绿化植物的优化配置行道树或庭园树可选沈阳桧、青扦、白扦、银杏、水曲柳、刺槐、梓树等,因其生长较为稳定且易成活,抗性也较强;景观树可选白腊、栾树等,因其形态可鞠,更适于沈阳地区土质;观赏树可选山桃、稠李,以其挺拔的姿态、粉白的花朵、黄褐的树皮等特点颇具观赏价值;观果造型树可选茶条槭,其红色秋叶造型效果不亚于女贞;传统果树品种可选桃、杏、李、梨等,可使绿化景观更加富有灵活性和趣味性;景观群落如油松攀附地锦———丁香或金银木———剪股颖或白三叶,再视季节配以时令草花,可以极大地丰富景观层次,提高绿化生态效率;林下栽植玉簪等耐荫花卉,或者群植、芍药等,或在乔木群落中混入珍珠梅、榆叶梅、连翘、金银木及绣线菊类、丁香类、藤类等,或者灌木类沙棘柠条、紫穗槐等;京桃、山杏等小乔木与榆叶梅、紫丁香、红刺玫、黄刺玫等或花期长或有香味或适应性强树种配植,乔灌花草的结合,互补有无,优化配置。大型群落景观一般选株高30~60cm且色彩鲜明或花期较长的植物来营造,能够产生丰富的色相和季相变化,使生态效能与绿化、美化、香化、人性化相结合,达到自然生态和美学艺术的高度和谐统一。

2东北地区园林植物的病虫害防治

除了植物选择和配置的问题以外,园林树木的病虫危害也是导致东北地区城市园林绿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虫害有美国白蛾、槐树溃疡病、杨柳树腐烂病、丝棉木金星尺蠖、白纹羽病等。

2.1美国白蛾主要危害果树、行道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主。防治方法主要是:(1)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2)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药剂首选生物防治:0.12%藻酸丙二醇酯(藻盖杀)、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1500倍液,Bt乳剂400倍液、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喷雾,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2.2槐树溃疡病东北地区栽植了很多国槐,尤其是在街道和景观大道的两旁,其枝繁叶茂的美景能够给人极大的视觉享受,但是国槐容易发生槐树溃疡病,造成树干和枝条枯死。针对槐树溃疡病,通常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对新栽培的国槐,要进行树干涂白处理;(2)对于已经在城市生长多年的国槐,如果曾经爆发过槐树溃疡病,刮掉发病树干和枝条的病斑,然后在刮皮处涂抹40%的福美砷50倍液,或者用植物油25份+1份70%甲基托布津液,以避免病虫害再次复发。

2.3杨柳树腐烂病杨柳腐烂病在华北、东北等地区普遍发生。主要危害新疆杨、马氏杨、北京杨、青杨、毛白杨、合作杨、柳树等树木的树皮,严重时造成树木枯死。防治方法:加强树木肥、水等养护管理,增强树势,增加抗病能力;特别是新移栽的树木,要保持好苗木水分,适度修剪,及时浇水养护,促使树木快发芽。树干涂含油量5%蒽油乳剂,或10~20倍的20号石油乳剂,或涂白(生石灰5kg,硫磺粉1.5kg,食盐2kg,水36kg),防止病菌侵入并有杀菌作用。对较大病斑可在病斑上涂蒽油原液,或砷平液,或不脱酚洗油,或3倍的碱水等治疗。

3结语

影响东北地区园林绿化与城市生态建设的客观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因素的努力,从实际情况出发,综合各种手段,对城市进行绿化和生态建设。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生态良好的森林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的生存空间。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强,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致使城市园林绿化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规模发展不同步,无长远规划,侵占绿地、滥伐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城市的规划绿地被挪作他用。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使得成年树木被大量砍伐,砍了栽、栽了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2)绿地结构单纯,生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一些城市绿化树种虽然较多,但植物景观单调,在色彩、季相上无多大变化,缺乏生机活力,难以体现其园林艺术风貌。如常绿乔木和常绿灌木,仅占全树种的15%,不能实现季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另外,绿地结构层次不丰富,绿量不足,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如树种单一,乔木、灌木、草坪的比例搭配不恰当等。树木多以单种成片的形式出现,缺乏运用多种植物来造景,如大片的牡丹、桃林、国槐林、杨树林等,色彩单一,给人枯寂无味的感觉,绿化美化效果不尽人意。园林树种配置形式上,所采用的植物模式以丛植、片植、孤植为主,而列植、垂直绿化等其他植物应用模式少。

(3)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倾向性。不考虑当地的实际、当地地理环境特点和树木生物学特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和重名贵品种轻乡土品种,重人工造景轻自然景观,重草轻树,造成引种失败和病虫害大发生。

(4)管理水平低。忽视了“三分建,七分管”的园林绿化建设原则,无统一规范的经营管理措施,粗放养护管理,技术含量低。该修剪而长期无人修剪、该除草而长期无人除草,致使花园、绿地杂乱无章,病虫害无人防治,并且许多该间苗的苗木因没有及时间苗,导致种植密度过大,树木严重生长不良。单位、居民法制观念淡薄,城市公用绿地被侵占、花草树木被攀折、草坪被踩压、景观遭毁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还存在着如城市园林执法队伍不健全,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景观造景技术,管理手段滞后,赏罚不明等问题,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目前落后于城市发展、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的主要原因。

(5)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经过引种,外来物种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程度。如今,蛀干害虫、食叶害虫(如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已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另外,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害虫与寄主、天敌在长期进化中,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打破了这一比例关系,破坏了生态平衡,外来生物无天敌,致使病虫害严重发生和蔓延。

(6)城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气候异常等促进了病虫害的发生。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而地上部分城市空气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足以及人为破坏严重;地下部分往往是填埋的建筑垃圾,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树木生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为有害生物的大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养护管理又长期跟不上,园林植物病虫害容易暴发成灾。此外,气候异常导致的冻害、抽条、旱灾、涝灾、烟尘、酸雨等自然灾害,会使林木生长势减弱,导致病虫害暴发成灾。据国家林业局报道,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2003长春大面积树木死亡以及2008年发生在云南省、贵州省等地的冻害,都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的。

(7)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害猖獗。随着国际、国内植物的频繁交流,由于进货方式不同,园林植物检疫不能照顾到方方面面,致使侵入型病虫害不断传入我国的不同地区。这些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如近年从国外传入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严重危害我国100余种花卉植物,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黄斑星天牛原先发生在华中地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蔓延到我国十几个省份,对我国杨树类植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些都是由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和引种不当引起的。

二、发展对策

(1)城市园林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不同城市因气候、立地条件不同,生长植物种类也不同。因此,依据城市类型,对各城市植物群落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探索树木、花草、野生动物、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应性、生存、生长发育规律,提出科学决策,选用合适树种。

(2)规划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点,风格多样,量力而行”,尊重当地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和生态群落,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植物要与当地特定的生态条件和景观环境相适应。

(3)在城市建设设计上采用多种类型,不仅可以植树、种草、种花、种果、种药,还可利用江、河、湖、海等水面养鱼、养鸭,在林中养鸟,并引进天敌,使人、动物、植物、鸟类、鱼类、微生物和谐相处,形成良性循环的能量、物质的转换。园林规划设计不仅限于观赏为主,不能只顾眼前的效果,还要有长远发展目标,要从城市长期发展考虑,留出基础设施用地,避免栽了砍、砍了栽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因此,园林绿化规划设计要有所转变,要以建筑为主转变为以防护功能和观赏并重、植物造景为主的新的观念上来。

(4)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供选择的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植物种类,包括有花植物近30000种、树木近8000种,可扩充造景材料。树种配置时要采取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合配置绿化模式。还要通过垂直绿化实现阳台、屋顶、院墙、围栏的全面绿化,并鼓励巿民养花、植树。为增加“绿量”,应多种叶大浓荫的大乔木,增加乔木比例,乔木下面种草皮,并适当点缀灌木,搞复层立体绿化。此外,要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化地的色彩,为市民提供距离合适、景观优美、绿化充分、环境宜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加强宣传教育和园林绿化法制建设,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创建园林城市需要领导重视,加强领导是园林工作的保证,特别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要开展广泛的领导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实行单位评比和考核一票否决制,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同时,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的执法队伍,依据《城市园林管理条例》,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惩侵占绿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绿地的行为,依法维护和巩固城市绿化成果。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创建意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培养全社会爱护共同生存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6)抓好园林队伍建设,提高园林队伍素质,推动全民养护管理水平。为把绿化工作抓到实处,真正实现绿化目标要求,一是配备高素质绿化专业队伍。按城市园林绿化三级管理办法规定,市、区、街道等三级都应配备、完善绿化设计、管理人员。对现有的人员,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训,特别是既懂园林设计又懂建筑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二是各街道组建护绿小组,督促行人爱护绿草、树木。三是加强养护工培训。要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校联系,抓紧对城市园林护绿人才培训,特别是既能修剪又能造景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以适应养护的需要。四是推动全民养护管理。实行包干分区,把绿地管护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实行奖罚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奖励在养护管理工作中做得好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而对在养护管理工作中不问不管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处罚。:

(7)加强抚育措施,提高园林植物抗逆性。由于绿化工作一般都是在基础建设完成后进行,质量良好的土壤在建设过程中被回填和运走,绿化的土壤是贫瘠土壤,并已被建筑垃圾污染,因此,在建筑设计时,必须将清除建筑污染规划进去。在建筑完成后,建筑垃圾由施工队清除运走,禁止将其埋在地下或堆在绿地上,同时禁止在绿地排放污水、垃圾等。在栽植前充分考虑土壤肥力,贫瘠土壤种植绿肥,提高土壤肥力后再用于绿化;选择树种时最大限度地满足适地适树的要求,可通过除草、灌水、施肥、修剪、控水、控肥、挂设鸟箱、引进有益的昆虫和微生物等措施,提高林木生长势,增加林木抗逆性(抗旱、抗涝、抗寒、抗病、抗虫等)。同时,还要对林木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林木生长动态,制定相应应急预案,来防止隐患。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产业;管理趋势

1产业化和权益平衡

1.1城市绿化是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

(1)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许多城市和社区出现了“以绿引资,因绿兴市”的连锁反应,因环境改善、景观美化而招来投资者、旅游者,繁荣了经济。有的城市计算建设投入与产出之比达到1∶5的高值。一次投资长期受益,走上了环境与经济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道路。有远见的建设者、开发商,为了适应当今人们注重环境选择“择绿而居”的时尚,自觉地投入土地、资金兴建绿地,成为决策的热点。因为有了绿色的环境而房价上升,楼盘热销,绿化与物业市场出现了密不可分的“经济波澜”。

(2)城市绿化形成的“经济波澜”渗透在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城市建设工程进行绿化建设,以及在人口稠密、建筑拥挤的地区进行“拆房建绿”,对国家和建设单位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是绿化建设所形成的经济动力,涉及许多经济领域。首先是提高了环境质量,提升了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了居住条件,造福人民;拉动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装潢市场、建材市场、劳动力市场、搬运市场等。除了投资者直接受益以外,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只要进行综合核算,其经济效益将大大超过投资额。由于经济效益的诱导效应,提高了投资主体的“绿化觉悟”,推动了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2权益的平衡问题值得探讨

城市绿化所形成的环境效益,不受疆域的约束,无论投资者还是非投资者,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在自然空间里均衡地得到享受,由此形成了环境效益普遍性的特点。市民作为纳税者,享受绿化的环境效益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当某些经济实体因城市的绿化环境使他在经济活动中受益时,他不需要通过市场付出代价,又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对那些没有依法负担应有的绿化建设任务或没有达到法定绿化数量的单位来说,实际是他们占用了社会的环境资源。对这类单位应该以环境评价、计量为标准,他们应该向社会做出补偿。把外部化的经济成本转向内部化,才能从利益驱动的高度,调动其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同样,某些依法进行了环境绿化建设达到或超过法定指标的单位,他们投入了土地、资金,对城市绿地系统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城市环境质量的生产者。政府对这类单位在税费负担方面给以优惠才比较合理。

但是,目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还处在有认识无评价或有评价无计量的状况。多数单位对绿化的效益还停留在从概念到概念的水平上。现在有一些先行单位,对绿化的环境效益进行了经济效益评价、计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绿化管理法制化

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绿化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增加“依法治绿”迫切性,需要以法制保障绿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应该清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在《城市绿化条例》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修改与市场经济和“入世”不相适应的法规、条例。至少应该研究以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面对绿化事业社会化的特点,确立绿化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社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

(2)面对绿地面积增加、质量提高的现实,确立全社会发展绿化和维护绿化的法律保障;

(3)对新兴的、发展中的绿化产业,要依法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相应的中介机制、监管机制。3管理策略

3.1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绿线”的划定是实现绿化规划的前瞻措施,维护“绿线”比划定“绿线”更重要。当今实施的“拆房建绿工程”,对当代人来说是个大成就,但需要以数倍、数十倍的投入进行环境重塑。前车之鉴不容忽视,以多少无奈吞下历史的苦果,不要因现在的宽容给后人留下隐患。应该严守规划,从法制出发,像维护“红线”一样,维护“绿线”的严肃性,控制建筑物、构筑物的新建,制订土地转让、土地借用、房屋拆建等的法制措施。

3.2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协调绿化发展

当今,城市绿化是涵盖城乡的系统工程,近郊、远郊都纳入了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之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采取绿化与生产相结合的措施、开展多种经营,是城乡一体化大规模发展绿地的基本措施。回顾人类的生产历史,绿化、植树从来就是谋求生存、富民强国的手段。为农业生产者开辟生产致富的道路,是发展绿化的必由之路。在法制建设和绿化管理中,应该研究解决资金投入、合作经营以及土地使用、农业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3.3养护管理法制化

城市里的一切绿地、树木,不论所有权属于谁,都是绿化系统的组成部分。做好所有绿地、树木的养护管理,使其茁壮生长,是发挥绿化效益、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巩固绿化成果的关键,与发展具有同样意义。我国法律、法规已经规定,即使是绿地、树木的所有者,也不准损坏树木、侵蚀绿地。绿化事业发展到目前的水平,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把绿地、树木、养护、管理列为所有者的责任。国外在城市绿化管理中,不乏这方面的先例。需要制定不同的养护质量标准,把养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和市民中去,建立赏罚法规。同时,兴办绿化养护企业,开发绿化养护市场,实行集约化经营,为社会绿化养护服务。

4市场导向

仅以“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为例,要达到其基本要求,需要投入的土地即接近城市土地面积的1/3,城市中任何行业都没有这样多的土地投入。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建设中,对绿化的投资,都占有相当比例。城市绿化产业正蒸蒸日上地活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全社会对绿化建设的投资,以及市民对绿化的消费,都是通过市场实现的。各种所有制的相关企业,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绿化市场。其中包括:规划设计、科学技术、绿化施工、绿化材料生产、机具肥料药剂生产、绿化养护及游览服务等。千万家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为市场体制所代替。绿化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尤其是“入世”以后,需要建立与国际贸易相一致的市场规则,把经营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7篇

水分不足会使光合作用的效率降低,枝叶生长缓慢。因此水分的管理是促进绿地生长的关键因素。休眠期的灌水工作应在秋冬和早春进行,早春有利于植物的生长;秋季灌水可提高植物过冬的能力;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期,尤其是新苗,抗旱能力较大,应勤灌溉。同时也要做好排水的工作,如果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氧气不足,抑制植物的呼吸,严重则会导致植物死亡。所以应通过对地形的处理,以地表径流、明沟暗沟方式排水防止水分过多造成淹根。

2施肥的管理

施肥不仅能对植物提供营养,主要能够调节土壤的pH值,改良土壤结构,为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具体要根据气候的变化施加不同的肥料。早春和秋末是根系的生长旺盛期,花芽分化期需要更多的磷元素,此时就需要吸收大量氮肥。而开花结果时期则需要大量的磷元素和钾元素,才能让花儿鲜艳、果实饱满。冬季则为了保护根系的生长而施加有机肥。

3修剪的意义

正确的修剪对于绿化的养护意义也及其重要,能够使树冠保持合理的结构,调整生长脉络,在一定程度上防治病虫害,提高植物美化环境的质量。无中央领导枝的乔木,分枝点一般留5~6个主枝干,高度为2~3m。每年主要修剪病虫枝、枯死枝等;有中央领导枝的乔木的分枝点具体高度要根据植物的品种来确定分枝点一般在4~6m。灌木则根据实际的设计要求剪出大体轮廓,看好其形态由内而外向上修剪。灌木的树形树势不同,修剪的方法也当适当调整,应严格控制直立枝,加以摘心,促进开花。冬季的修剪适合在休眠期进行;而夏季适合在花落后进行,尽早修剪,若时间过久,长枝成形,则不利修剪。

4病虫害的防治

食盐0.5份及少许动植物油脂配置溶液,自地径以上1~1.5m处涂白,可预防植物虫害。在树干周围打孔注入农药,能全方位防治病虫害的发生。注药时间最好在4~8月进行,农药也应选用对树木生长没有影响的药剂。

5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意识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最终效果基本取决于养护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甚至和整个城市的绿色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与积极推动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最主要的方面是要树立全民的环保意识,那么就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参与其中,园林绿化的养护关系到每个人,在此可以充分借鉴国内外很多成功经验,社会的良好风气一旦形成,势必成为对“绿色工程”的有益创举。

6结语

现代城市,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提高绿化面积达到改善城市整体环境的目的,进而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及幸福指数,已然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民生问题,这就要求相关部门人员合理规划,做好园林养护的工作,人民群众也要全面提高环保意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共同维护绿色生态家园。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8篇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只是城市面貌的变化,更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观点,高楼大厦不再是人们追求的主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精神方面的追求也逐渐提升。对于城市来说,规划指出追求的是快速发展,因此绿化率较低。在城市发展稳定后对园林绿化就提出了一定要求,因此为维持生态发展,保证城市一定绿化规模,必须加大园林绿化力度,从而相对改善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绿色体系。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园林绿化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绿化经验的不断积累,绿化工程实施效率越来越高,技术越来越熟练,但许多项目实际绿化效果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是只追求施工进度,忽略了绿化细节,未对绿化带作良好保护措施,施工期间监督管控力度不够。因此必须采用合理的手段进行控制,保证园林绿化的效果。当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主要是控制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这种控制源头的做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对于其他地区蔓延过来的空气污染物却难以控制。通过园林绿化能够达到治理空气污染的效果,从实际上做到净化空气。园林绿化的目标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通过园林绿化使城市整体环境优美,并改善生态环境,建立城市园林绿化平台。大幅的提高整个城市辖区园林的绿化率,建设环境美丽、空气干净、人居和谐、生态安全的现代化文明城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城市主要基础公共设施,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保障人们生活质量重要的公益事业。

2园林绿化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中小城市来说,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在实际园林绿化设计中,必须根据园林绿化项目的实际情况(生态环境、自然状况、以及人文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从而保证项目实施的高效性及实用性。同时针对园林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及水土状况选择适宜的绿化品种,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具有乡土特色的植被,并结合土地保护以及观赏性等因素进行园林绿化的项目实施。

2.2人性化原则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城市规划需求以及生态换进的优化,还应该考虑到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园林绿化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保证城市居民拥有良好的日常放松休闲场所的环境,而不仅仅只是用来欣赏。因此在实际园林绿化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切实考虑居民对园林绿化的功能需求以及实际应用,保证从园林绿化中得到实际利益。

3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问题

3.1植被成活率不高因地制宜是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实际栽种过程中应该切实考虑植被对当地气候以及水土的适应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现实情况是一些园林在实际绿化时为了片面追求观赏性以及价值性,强行引进稀有品种。忽略了树木植被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情况,从而造成植被成活率不高,绿化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现代园林绿化工程将重点放在前期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对后期植被保护以及培养没有太多重视,因而造成植被大量死亡,园林绿化效果昙花一现,难以得到长期维持。

3.2工程监理机构不完善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工程监理机构普遍不完善,尤其是对中小城市来说,园林绿化的监理机构基本沿用其他工程项目,没有属于自己的园林专业监理机构。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其他工程,在设计前期、施工过程、后期管理等过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借助于其他监理机构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园林绿化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与质量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并未考虑实际情况,对土壤以及周围环境未做实际调查,施工很多时候都抱着蒙混过关的态度由于缺乏具体考核标准,无法对实际施工情况作具体判断。施工人员过于注重初期效果,忽略了园林绿化的长期发展,这种情况下的园林绿化工程往往经不住时间的考验。

3.3缺乏技术创新园林绿化项目的实施已经有数十年时间,当前绿化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含量都远超过去,这就对园林绿化提出了较高要求。现实情况是当今园林绿化仍旧沿用传统模式,缺乏自主创新,很多时候的园林绿化与当今时代主题格格不入。传统模式建立的园林绿化难以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同时达不到对环境的优化效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项目有关人员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设计与实施项目时仍旧在“啃老本”。

4园林绿化效果实现的工程步骤

从园林绿化现状来看,问题遍布于整个园林绿化工程,从方案设计初期到后期绿化维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因此必须在绿化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改善,加强监理力度与执行力度,保证园林绿化效果最大化。

4.1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园林绿化项目必须有健全的管理机制,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的规范性,明确人员责任及施工标准。管理机制要涉及施工设计之初到后期维护整个过程,对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进行风险预测与规避,并准备相应的应急方案。在园林绿化项目实施过程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保证园林建设的科学性,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在后期维护中定期对园林绿化带进行检测及保护,让园林长期绿化发挥作用,提高园林的时间效益。

4.2园林绿化植被的选择园林绿化植被的选择对绿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园林植物群落搭配的稳定性,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不仅能保证绿化效果,还能节约绿化成本,做到项目的绿色经济。植被选择不当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还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难以维持园林绿化的长期效益。在园林绿化实际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合在当地气候成长的植被,最好选择具有当地地域特色的品种,不仅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植被能在最适的环境中发挥主场优势,达到最大的绿化效果。在考虑气候的同时不能忽略土壤以及水分等因素的影响,植被的选择本身就是一项综合性任务。

4.3提升项目团队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技能园林绿化工程本身是一项充满技术与复杂程序的项目,需要团队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实施效率及效果,这就要求项目团队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与整体素质。目前我国从事园林绿化项目专业人才数目稀少,大多施工人员都没有专业学习过有关园林绿化的知识,大多团队组成是靠短期合同或临时工的形式拼凑而成。为了保证园林绿化的实际效果。发挥园林绿化的长期效益,必须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养出专业施工团队。同时引进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内部培养园林绿化相关工程师,以此为基础建立团队核心,负责项目工程的关键技术分析及项目制定。

4.4做好园林绿化后期维护园林绿化施工完成并不代表项目的完成,只是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过渡,即由园林绿化施工向后期维护的过渡。园林绿化后期维护是对整个绿化工程的再加工,这是一个复杂且周期较长的过程。植被的维护必须有完善的计划,定期进行相关性能指数的检测,及时发现园林绿化带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措施,保证绿化效果持续发展。在绿化项目结束后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养护标准,并安排相关施工人员长期跟踪,例如除草、施肥、除虫。灌溉、修剪等各方面细节工作,保证园林绿化发挥最大效果。

5结语

园林绿化效果必须对症下药,并按照一定的施工步骤逐步实现。针对施工情况制定规范的作业标准,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证园林绿化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好园林绿化工作,提高绿化效果,降低经济成本,在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创造出最佳生活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配置原则艺术手法树种选择配置

一、配置原则

1.整体优先原则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规律,利用城市所处的环境、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城市性质等进行科学建设或改建。要高度重视保护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把握好它们与城市园林的关系,使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在城市建设中可以回味历史,保障历史文脉的延续。充分研究和借鉴城市所处地带的自然植被类型、景观格局和特征特色,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植物配置的艺术性、趣味性,使之具有人性化和亲近感。

2.生态优先原则

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位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可持续发展原则

以自然环境为出发点,按照生态学原理,在充分了解各植物种类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科学搭配,使各植物种和谐共存,群落稳定发展,达到调节自然环境与城市环境关系,在城市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4.文化原则

在植物配置中坚持文化原则,可以使城市园林向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使不断演变起伏的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在城市园林中得到体现。在城市园林中把反应某种人文内涵、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代表着某个历史时期的植物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形成具有特色地城市园林景观。

二、艺术手法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运用水平与垂直对比法、体形大小对比法和色彩与明暗对比法三种方法。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杜英;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韵律有两种,一种是“严格韵律”;另一种是“自由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最容易体现出韵律感,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家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

三、树种选择配置

树木是构成森林最基本的组成要素,科学的选择城市森林树种是保证城市森林发挥多种功能的基础,也直接影响城市森林的经营和管理成本。

1.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①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②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③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④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⑤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⑥有一定耐污染、抗烟尘的能力;⑦树木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不太缓慢。目前在广东省佛山市应用较多的有盆架子、小叶榄仁、桃花芯木、木棉、黄槐、鸡冠刺桐、火焰木、黄花风铃木、腊肠树等。

(2)灌木的选择。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枝叶丰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②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③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佛山市应用较多的有红继木、黄榕、非洲茉莉、毛杜鹃、大花叶扶桑、红车、连翘、大红花等。

(3)地被植物的选择。目前,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非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红继木等。

(4)草本花卉的选择。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2.植物配置

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

(1)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①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②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③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2)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具有一定宽度又与街道平行的带状绿地,其作用与街头绿地相似,有时可起到小游园的作用),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不必穿过交通繁忙的街道),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三、发展各种高大的乔木树种

1.在我国城市绿化用地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达到以较少的城市绿化建设用地获得较高生态效益的目的,必须发挥乔木树种占有空间大、寿命长、生态效益高的优势。比如德国城市森林树木达到12修剪6以下的侧枝,林冠下种植栎类、山毛榉等阔叶树种。我国的高大树木物种资源丰富,30~40的高大乔木树种很多,应该广泛加以利用。在高大乔木树种选择的过程中除了重视一些长寿命的基调树种以外,还要重视一些速生树种的使用,特别是在我国城市森林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发展速生树种可以尽快形成森林环境。

2.按照我国城市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选择常绿与阔叶树种

乔木树种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遮荫环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酷热漫长的夏季,冬季虽然比较冷,但阳光比较充足。因此,我国的城市森林建设在夏季能够遮荫降温,在冬季要透光增温。而现在许多城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并没有这种考虑,偏爱使用常绿树种。有些常绿树种引种进来了,许多都处在濒死的边缘,几乎没有生态效益。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落叶阔叶树种,不仅能够在夏季旺盛生长而发挥降温增湿、进化空气等生态效益,而且在冬季落叶增加光照,起到增温作用。因此,要根据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城市绿地的环境需求选择常绿与落叶树种。

3.选择本地带野生或栽培的建群种

追求城市绿化的个性与特色是城市园林建设的重要目标。地区之间因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差异造成植物种类上的不同,乡土树种是表现城市园林特色的主要载体之一。使用乡土树种更为可靠、廉价、安全,它能够适应本地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抵抗病虫害,环境污染等干扰的能力强,尽快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结构和发挥多种生态功能,有利于减少养护成本。因此,乡土树种和地带性植被应该成为城市园林的主体。建群种是森林植物群落中在群落外貌、土地利用、空间占用、数量等方面占主导地位的树木种类。建群种可以是乡土树种,也可以是在引入地经过长期栽培,已适应引入地自然条件地的外来种。建群种无论是在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增建群落的稳定性,还是展现当地森林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各类园林绿地,小至庭院绿化,大到风景名胜区,均有园林植物、建筑小品、山石水体等物质要素所构成。从维系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环境角度来看,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地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园林绿地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配置。因此,要搞好园林植物造景,必须合理的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这是建设好园林绿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彭振华.城市林业.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2]严玲璋.努力创造有利于城市生态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中国园林,1999,(1):17.

[3]俞孔坚.文化生态与感知.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城市园林绿化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有害生物问题分析对策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构成的群落,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的防治,保证城市环境质量。

一、城市园林中有害生物的现状

号称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在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地每天都有新的疫点发生,其蔓延之势已覆盖了我国5亿多亩森林。危害100多种植物的美国白蛾在辽宁、山东、河北、天津等地并未“扑灭”,而且新疫点频频出现,现对北京已成包围之势,正在敲响北京的大门。国槐的蛀干害虫锈色粒肩天牛,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以河南、山东南部为根据地,局部为害国槐、栾树,九十年代中期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出击,成为蛀干害虫的优势种,如今已成为北京市树“国槐”新的重要蛀虫。从未过长江的北方蛀虫臭椿沟眶象,在本世纪初,跟随寄主千头椿大举入侵上海市,形成严重危害。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毁灭性害虫,遍及华东各省,如今又向东北扩散,吉林省1994年首次发现受其侵害,至2002年发生面积已达27万亩,成灾面积13.5万亩,4万亩松林在虫口下濒死或枯死。杉树、柏树的重要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向北已蔓延到沈阳,大有向东北扩散之势。光肩星天牛的危害面积已达50万公顷。青杨虎天牛在黑龙江哈尔滨周边地区再度暴发成灾。蔗扁蛾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鳞翅目钻蛀性害虫,危害香蕉、甘蔗等经济作物,防治难度较大,如今已遍及华东、华中、华北、西南、东北等各地城市园林,危害植物达22科之多,除巴西木、发财树、绿萝、一品红、棕竹、鹅掌柴外,全国各地尤其是城市园林许多木本、草本花卉被其侵害。杨树烂皮病1999年春在东北全部及华北、内蒙古部分地区流行,被害致死柳、杨等绿化树木近15万株。松枯梢病在山西、陕西、辽宁大发生,大连沿海地区的大片黑松患病死亡。银杏大蚕蛾仅在陕西就发生2万公顷,东亚飞蝗在西北、华北再度暴发成灾。2003年春,长春市因冻害死亡杨、柳树2万余株,由冻害引发病害,严重染病的树木3万多株。原产南美的水葫芦,学名凤眼莲,作为畜禽饲料、观赏和净化水质的植物被引入并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以极快的无性繁殖,形成单一的优势群落。在云南已成“喧客夺主”的心腹之患,占据了滇池10平方公里的水域,破坏当地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堵塞交通,给渔业和旅游业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地破坏了生物间生态平衡。

二、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五小害虫”(蚜、螨、蚧、粉虱、蓟马)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2.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2.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严重危害100余种花卉植物的毁灭性食叶害虫美洲斑潜蝇和前面提到的蔗扁蛾就是近年从国外传入的,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就遍及我国22个省区。

2.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2.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1999年柳树烂皮病大发生,国家林业局专家组确定为灾变性气候引起。2003年春长春大量树木死亡也是由灾变性气候引起。

三、防治的对策:

3.1加强抗性植物品种的选育及应用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乡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

3.2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3.3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3.4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把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生态防治手段纳入到控制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上一篇:园林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景观园林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