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7:51:16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08-0109-02

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城市交通拥堵现象的出现,成为了城市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而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点。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高能力的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推进校企合作有利于优秀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保障轨道交通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一直关注城市交通问题,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进程,现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座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线路,已经建成了20多条地铁和轻轨线路。“十二五”期间,我国更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摆在突出的地位。

目前正在开工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超过了1 000 km,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我国到2015年全国规划的轨道交通建设线路将达到55条,总长约为1 700 km。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规模的扩大,必将需要更多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投入其中。而高质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提高我国城市交通的整体质量,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巨大市场,为相关人才发展提供广阔前景。

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和培养目标

2.1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需求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的需求,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应具备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客运管理能力、票务管理能力、突况的应急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安全观念、与人沟通的能力等。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①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技术性人员。

②从事城市轨道交通乘务工作的专业性人员。

③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的技术性人员。

2.2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主要针对培养专业型人才,熟练掌握相关岗位专业知识技能、现行的客运组织和行车组织的维修和维护及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培养的专业人才主要针对城市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和交通客货站。就业方向主要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员和城市客运管理人员。

3 校企合作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的措施

3.1 校企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应根据自身有利条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合作,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专业所需,准确定位专业的培养人才目标,构建系统的轨道交通管理专业体系,使得培养出的人才符合企业要求。

根据轨道交通管理岗位的职务需求,参照相关的职业标准,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调整,使其符合工作需求,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有方向有目标的进行学习,加强考核制度,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学校应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及社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由传统的知识学习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同时,教师和企业依据轨道专业就业的岗位要求,共同开发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工模式,搭建了职业技能鉴定体系。

3.2 校企共同编写专业教材

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核心因素,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发展的历史较短,因此相关的专业教材较少,因此,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编写专业的教材变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高校在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同事,加强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合作,组织有经验的专家、教师和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编写专业教材。教材的内容以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依据,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理论知识的积累量。编写的教材要具有职业针对性,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后起之秀。

3.3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校内的实训基地应与当地的轨道交通企业合作,依据当地轨道交通实际情况进行建设,使学生在校内实训期间就体会到当地轨道交通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便于轨道交通方面的实践和指导,从而在人才培养和培训方面做到设备和技术共享。学生在校内实训中获得优秀后安排相关的校外实习,校外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了解轨道交通行业现状,了解企业实际,掌握企业文化。

同时,校外实习也有助于学校随时掌握轨道交通人才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合岗位的优秀人才。

3.4 学习与培训一体化

学校应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与轨道交通公司的合作,设计新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实训室教学和企业实习。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在思想上认识轨道交通行业,实训室教学主要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训室有实际操作的机会,可以边做边学,提升操作能力,将理论所学与操作结合,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实习是学生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步,学校与企业合作,形成互动式的交流合作机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交通运输行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安排,可以将实习时间安排在春运、黄金周等企业人员短缺的时期进行,这样的安排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有助于学校开展实习工作,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最大程度的满足各方需要。

3.5 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人才是实际操作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校企合作的关键。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的重点是形成对轨道交通行业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

①对于年轻老师的要求注重学历、实践和研发能力的培养,年轻老师作为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需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学校应定期安排年轻教师参加培训和进修,出台相关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继续深造,进行学历学位进修。

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方面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理论技术服务和教学指导,帮助企业制订岗位标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自身累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注重建设外聘教师队伍,通过正式引进、与企业共享等方式,聘请轨道交通行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兼职授课,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才资源优势,在与企业共享优秀人才的同时,形成密切的校企关系,共同发展。

4 实践案例

近年来,随着无锡地铁的发展,我校也开设了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相关专业。在历时几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的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比较完善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学校多次组织轨道专业的教师到企业实践及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并外聘专业教师扩充师资队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建设有车辆、供电、票务、行车等多个实训室,在建控制实训室1个,培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能力的基础上,提高专业技能,模拟岗位流程。另外,本专业每年输送大量学生到无锡地铁等相关企业实践和就业,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开发校本教材,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车站值班员中高级工考核项目,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典范。

5 结 语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作为新开设的一门专业,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尚有不足,因此需要学校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通力合作,携手推进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研究开发出适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主要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考核体系,解决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教学中缺乏相关行业技能标准,职业技能教育与企业需求相脱节,没有专业职业技能证书,以及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 丛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6).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控制;工程实践;产学研;课程建设

一、专业建设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作为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学院的特色招生专业,于2009年设置,201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生已达到500余人。该专业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重点面向城市地铁、设备公司、国营铁路、地方铁路等企事业单位,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维护标准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安装、调试、日常养护、故障处理及检维修等实践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院该专业建设情况

(一)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大背景下,该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目前,该专业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7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二)课程建设。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任务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目前已建设《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1门校级精品课程,《轨道交通专用通信系统维》、《护车站信号自动控制设备维护》、《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与站场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基础》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三)实践教学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自2011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该专业校内实训室。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备实训室、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等8个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类实训基地。

(四)校企合作建设。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有“订单式”教育和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两种方式,以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基本实现了学生毕业后能顶岗操作,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该专业建设规划及改革措施

(一)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教学团队工程实践能力,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专业招聘教师过程中注重求职者的实践经验,二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三是执行不少于两个月的教师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考核与评价。1、课程考核。参照企业对岗位技能的评价方式,建立与不同级别技能水平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办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评价应由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参考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岗位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等方面,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2、课程评价。通过对课程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考虑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都必须结合专业特点。1、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设备,设计“教、学、练”教学方法。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①模拟教学场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②加大实践教学,如课程设计、课程实践周,便于学生理解课程。3、结合企业岗位及课程需求,继续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强化知识体系的构筑,易于企业接受。

(四)职业技能改革。注重技能培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建立健全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管理制度,使每个工作环节有规范、有标准、有考核,确保职业技能鉴定项目的实施,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平台。

(五)产学研创新。立足岗位,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采取校企结合的教学研究形式,深入社会与企业,丰富教师的学识,拓宽教师的视野。

四、总结

陕西省轨道交通行业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及市场。学校也要紧跟社会与行业步伐,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建设、职业技能建设及产学研创新,力争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建设成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一流专业。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国网 .cn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高职院校 专业课程 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加大了力度。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30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I线路133条,总长度达4152.8公里。21个城市拥有2条及以上城轨交通线路,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营已成趋势。截至2016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在建线路可研批复投资累计34995.4亿元。初设批复投资累计28458.6亿元。2016年度共完成投资384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内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也如雨后春笋相继发展起来,但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并不像其名字那样只是简单地对地铁进行运营维持、管理监督,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高职院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教学方式落后,无法满足企业需要为市场培育出大量的高素质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

所以,如何有效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如何让学生具备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上岗的技能,如何设计在几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成为了当下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发展亟待研究的问题。

1专业课程面临的困境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临的困境有如下几个方面:院校分散,缺乏专业课程的交流沟通;企业地方特色强,教学难以标准化;校企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合作途径;专业课程偏于理论,而缺乏有效实训策略。

1.1院校间缺乏必要的专业交流沟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近几年新办的,专业师资条件不足,很多学校甚至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在代上城轨运营专业课程。专业教师的授课一直都是针对于该城市的城轨企业需求埋头单干,依靠现有的资源辅以互联网的一些专业知识补充,闭门造车,自学成才,甚至现学现卖。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教师缺少了同行间的交流沟通,而且国家也缺少对这一专业的教师的专门培训,导致教师在城轨运营管理这类相对新颖并且更新迅速的课程教学方式上难以得到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得不到提高,最终结果就是课程教学方式上严重滞后,学生得不到适应职业岗位的有效知识技能的学习,更难以达到现在我们高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1.2教学难以标准化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地方特色强,各个城市的地铁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运营设备,相互间不兼容,因而也都有各自的一套管理规章制度以及作业流程。而各地高职院校城轨运营专业都是针对当地的轨交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来进行应用式教学,所以就导致了在这一个城市所学习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知识在另一个城市的地铁公司不能完全融合运用,甚至有些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造成错误的操作行为。

因此,也就导致了各地的有城轨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只能“各自为政”,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难以对比甚至比赛,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1.3课程缺乏实训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有《城轨票务管理》、《城轨车站设备》、《城轨行车组织》、《城轨安全管理》等。一方面,由于目前该专业发展尚不成熟,缺少实训设备的研发;另一方面,目前开发出的实训项目,如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车站控制室实训设备(IBP盘实训设备)、轨道沙盘实训设备、信号道岔实训设备等,在教学上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模型结构讲解、动作演示,或是依靠教师的想象设计一些模拟操作,而且设备少,学生多、课时短、并没有实际锻炼能力的价值,而且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由于很多学校的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实训课时量少,教师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训方案设计策略,导致实训课就沦为学生走马观花的参观一遍设备而已。

1.4校企间难以有效合作

目前轨交企业与院校间联系不紧密,难以进行有效合作来促进专业教学。

第一,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当地学校往往只能迎合当地企业需求,进行单向式交流,完成毕业生的输送。

第二,目前绝大多数的轨道交通工作者甚至专家都非科班出身,而是从其他专业调过来工作,所以企业难以对学校城轨运营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改革提出有效建议。课程设置设计上企业参与较少,有时仅仅依靠企业员工到学校来给学生上几节公开课,必然导致了合作效果不佳,毕业生难以符合企业的要求。

第三,城轨运营所对应的工作都是窗口岗位(站务员),直接面对乘客,而且出于大型交通运输设备的安全考虑,轨交企业难以安排学生进入现场进行一线实践操作,城轨运营专业的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行地铁简单服务的层面,学生实习难以利用到专业课程知识进行现场实习。

2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的困境,如何突破以传统的系统理论为主的课堂,与轨交企业、与兄弟院校沟通之后,建立一套有效地实践教学方法来促进课堂教学,来强化学生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技能,这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问题谈谈几种方法。

2.1学生地铁现场拍摄照片

如在《设备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在课堂之外,可布置作业,让学生进入实际的地铁车站中,有针对性地寻找专业课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设备,对其样式与使用情况进行照片拍摄,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结合照片放映进行讲解,对于存在的疑问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点评,然后进一步结合案例深入学习相关设备。此种方法在于课堂之前有了学生主动的初步问题探究,学生带着了解到的基本情况与问题进入课堂,教师的教学避免了机械的被动地学习,而是有针对性的进行精讲,课堂变得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2.2乘客事务模拟演练,视频制作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实训设备(AFC实训设备)一般包括自1台动售票机TVM、4-6台自动检票机AG、1台半自动售票机BOM、1台车站计算机SC。如在《票务管理》等课程上,教师可以⒀生的操作放于课后,让学生分组,分配给其任务,针对课堂中所讲的地铁车站乘客事务案例(如超程超时、票卡无效、退票等),利用AFC实训设备让学生分批次进行作业流程编排演练,将演练过程进行摄影,然后制作视频上传于网络上,供其他同学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分析学生的视频进行评价打分,并进一步深入讲解。通过这种学生自主式的探究学习,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效率。

2.3引进城轨企业的设备与规章

学校联系企业购入与企业实际使用一致的设备,例如自动检票机、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检票系统、屏蔽门、行车调度系统等,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同时引入城轨企业对站务员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考试题库、考核办法,在实践教学中以企业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此就可以减小甚至避免学校教学与企业工作之间的差距。

2.4现代化教学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师更应该尽量多的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弥补设备的不足,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完成实训锻炼能力。比如利用微课翻转课堂,利用慕课强化自主学习,甚至再学校的支持下引进AR增强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来拓展实训的空间、设备与操作。

3结论

高职院校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育是经济发展、交通发展的产物,城市轨道交通业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开设的时间更短,所以该专业的发展必须区别于其他传统技能类专业。探讨该专业课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有助于学校培养出更多符合城轨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希望读者能够思考更多地行之有效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训方法。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徐虎.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6.

[2]朱国巍.高职《轨道交通联锁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

[3]曾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实训项目开发[J].科技创业月刊,2015.

[4]招晓菊,陈敏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分析――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

[5]张翊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J].教育教学论坛,2016.

[6]王虹.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高教》,2016.

[7]韩丽.褚文凤.高职院校轨道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实践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2016.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城市轨道运营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至2500公里。每年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将达到2000~2400人,旺盛的人才需求对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就必须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适应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企业用工的要求。

(二)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变迁的要求

传统高职教育教学计划中,课程内容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与理论教学不能有机对接,不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因此,必须对现有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

二、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思路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

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由易到难课程安排

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实施教学

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

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

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实现学生上岗对接。通过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的具体真实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基本实现“上岗对接”。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轨道交通在全国各大城市遍地开关,爆炸式发展,截至2015年末,中国大陆地区共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共计116条线路,运营线路总长度达3618km。除了传统的地铁外,轻轨的建设正在迅猛发展,新型的有轨电车也开始发展起来,截至2015年4月,国内有长春、大连、沈阳、天津、上海、南京、苏州和广州已开通运营有轨电车的城市,还有江苏淮安、广东珠海、山东青岛,四川成都新津等多个城市即将开通,后期武汉、宁波、佛山等一大批城市也在建设和规划中。今年,新型轨道交通的另一代表,低速磁悬浮列车已经在长沙进入运营,轨道交通产业目前正呈现一种发展迅猛、类型多样的局面,这就对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单一人才的培养仅能满足人才数量的要求,满足不了人才多样性的要求,轨道交通的发展急需大量复合型人才,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意义变得非要重大,本文在对目前轨道交通人才需要、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现状

1.1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首先,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数量方面:城市轨道交通2015年一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445km,同比增加14%;全年累计完成客运量138亿人次,同比增加9.5%。2015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3683亿元,同比增长27%;在建线路总长4448km,可研批复投资累计26337亿元。截至2016年一季度,共有44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规划规模4705km。预计“十三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总投资计划超2万亿元,其大城市轨道交通投资计划过千亿元。目前,国内国际轨道交通平均每公里所需员工数为50到90人,按成熟精简的每公里60人来配置,全国在建线路还需27万轨道交通人才,获批的线路还需要近30万人,新建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在成立初期将面临需求量大、人才供给不平衡,高技能人才缺乏等困境。其次,在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各个地铁公司的车辆及运营规章制度各不相同,即使同一个地铁公司,其不同的线路,采用的车辆也不相同,例如广州地铁,4号线采用的是直线电机驱动的车辆,2号线呢,采用的传统转向架加交流电机驱动的模式,车辆型号不同,对于检修人员的技能要求就不同,公司要想员工能够灵活调配,就需要培养全能型人才。有轨电车作为一种新型轨道交通,也在快速的发展壮大,目前广州、天津、上海、南京等一大批的城市已经开通运营,还有很多城市正在建设或者正在规划建设这种新型轨道交通。现在,磁悬浮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城市轨道交通中来了,长沙的低速磁悬浮已经投入运营,多种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同时发展,而新型轨道交通的人才大部分需要从传统城市轨道交通人才的来源途径去获得,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后投入工作,这对能够快速适应新工作,有较高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1.2现有轨道交通人才引入途径

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例如广州地铁,正在建设的企业需要进行人才的储备,例如兰州地铁,现有人才来源及培养途径主要有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社招员工近培训后上岗,校园招聘等三种方式。从其他地铁公司引进的人才基本都是技术骨干,但是进入新的公司后,也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才能上岗,这一类人才引进的成本较高,但是这是每一个新建的地铁公司必经之路。众多新公司引进人才,势必造成老公司的人才匮乏,现在广州地铁等成熟运营的地铁公司就面临这种问题,熟练员工流失,不得不补充新员工,而新员工进来还得经历漫长的培养历程。社会招聘的非专业人员经培训上岗的岗位主要是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非关键岗位,最后的校园招聘是招聘人数最多,也是最有效的人才来源途径,现在各大地铁公司都与各个院校合作,开展学生的订单培养。

1.3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现状简述

现有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主要有企业培训和学校培养两大类型,但是这两者的结合却相对较少。企业培训主要是对企业现有员工进行培训,还有就是新建城轨交通企业的实习生到成熟运营的轨道交通企业所开设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目前广州地铁、上海地铁、北京地铁承担的培训量非常大。这种企业的培训是针对某一岗位的分类强化训练,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例如在北京培训的学员,一个学员培训一年的费用接近3万元,而地铁人员的数量是庞大的,这样总体培训费用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了。轨道交通人才的学校培养现在在高职类学校主要采用订单班的形式进行,订单式培养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方式,目前主要的订单开展方式是以学校为主题的,在订单培养的过程种,企业只担当了一个顾客的角色,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基本不干预,直到毕业前进行验收考核。学生参加订单班后找不到归属感,这样培养的学生对其以后的工作所需技能也掌握的不是很熟练,毕业以后还得参加较长时间的企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也一直在不断改进,现在也有很多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企业对学校的订单班学生开展定期的考核,巡视。但是还有一个让订单班学生毕业后很头疼的问题,就是轨道交通行业上岗必须取得相关资格证的问题,学校没有相关的考证资质,也没用对应的措施,学生毕业以后,即使能力达到了独立工作的水平,也必须等到取得资格证才能工作,白白耽误至少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对人才极度缺乏的轨道交通企业来说,也是急盼解决的。

2校企合作开启城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新模式

2.1订单班“2+1”模式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现有订单班的培养模式,很多都是等到学生毕业前,进行验收考试,验收考试通过以后,再到企业参加岗前实习,这样,人才培养的周期就比较长,企业用人需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对于企业订单班学生,可以采用“2+1”的培养模式,就是在学校大一时学习基础课程,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理论性专业课,大三时,即上岗进行跟岗培训,学校派老师参与管理,在企业跟岗培训的时候,学校的派驻老师和企业的培训师一起进行理论的辅导与总结性培训,当学生大三毕业时,学生也就完成了岗前培训任务,取得了相应的上岗资格证,可以独立开展工作了。这样企业就可以缩短一年的人才培养周期,对于学校来说,学生两年后就离开学校本部,不占用学校的教室、宿舍、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给学校的办学压力大大降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办学硬件条件不够,学生数量众多的学校来说,效果尤其显著。

2.2校企“双主体”合作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学校引入企业的管理理念,实施订单式培养,依照企业的需求,将经过企业选拔的在校生组成订单班。由校企双方平等协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和实训。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再是学生培养的唯一主体,企业也要参与进来,例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兰州地铁合作开设的订单班,设置了学校班主任和企业班主任两个管理老师,两位老师共同对班级进行管理,企业设立了班级活动基金,用于举行班级活动。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对优秀的学生予以奖励。在课程授课上,学校老师与企业及时沟通,定期走访,随时调整授课内容,企业也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巡视,技术指导与培训。这样,身处订单班的学生能感受到公司浓厚的企业文化,很有归属感,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学校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高。教学的投入问题一直是校企合作的一个难点,企业是追其利润的,但是人才的力量是无穷的,培养一批好的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无法估量的效益,现有的校企合作,学校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学校要拿出对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方案,可以校企共建实训室,实训基地,然后为订单班学生服务,同时,可将以前在企业的考证考工等各种技能鉴定项目放到学校来进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校招员工的上岗培训周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学生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可以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2.3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确保订单人才的品质

要制造好的产品,就需要选择好的原材料,要严格产品的质量检查,学校要培养好的人才,就要把好生源选拔标准,严格学生毕业资格审查,以确保每一个毕业生到了社会上都是一个合格的人才。与企业合作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订单班需要培养出好的轨道人才,也需要把好“进口关”和“出口关”。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进口关”就是学校生源的选拔。生源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订单班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除此之外,生源选拔关系到学校招生的公平、公正、公开,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培养的质量,也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利益,所以“进口关”至关重要。“出口关”就是毕业生的就业,要把好“出口关”,就要严格进行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定,要不断提高合作企业对毕业生和学校的满意度,从而确保合作基础的牢固性和长期性,同时,严格把好“出口关”也是确保“订单班”学风和班风的重要举措,如果“出口关”把的不严,学生就会滋生懒惰思想,就会放松、放纵自己。在订单班的培养过程中,要制定严格的淘汰机制,以确保最后输送给企业的都是合格的人才。

3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轨道交通爆炸式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企业和各大交通类院校都在探索快速培养人才的方式,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既有成绩,也有问题,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和完善全新的“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为轨道交通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以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同时也提高轨道交通类高职院校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柴晓冬,方宇,郑树彬,等.城市轨道交通特色专业群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2]文孝霞,杜子学.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苏州和上海、南京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公司供电专业按岗位,一般分为两大类,城轨高电压和城轨接触网,高电压工种,需要对城轨供电系统内变配电所进行日常的运行、检修,对电气设备进行试验,以及SCADA系统维护检修。接触网工种要求对城轨接触网及相关设备进行周期性维护、检修、调试,并能不断改进接触网检修工艺。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应能培养适应城轨运营一线需要的,具有必备的基础及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主变电所、牵引变电所和降压变电所的运行、检修、试验、调试、施工、调度、故障处理作业,SCADA系统运行维护,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护、检修、调试、施工及事故抢修作业,能从事接触网工、变电检修工、变电值班员、SCADA系统检修等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二、培养方式与教学计划

1.培养模式目前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有三种,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岗前培训式三种。在国内,大中专院校中还没有正式设置地铁供用电专业,地铁供用电的专业人才大多来自电气化铁道供电,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而随着地铁项目陆续开工及投运,轨道交通人才呈现需求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苏州轨交1号线首批一线专业人才的培养,采用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介于当时苏州本身不具备学生现场学习与实践条件,采用了外送至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地铁公司现场培训3到6个月的实践培训方式。截至目前,苏州已有两条运营轨道交通线路。在与院校原有的合作培养经验及本身现有的运营经验基础下,具备了逐步完善和深化人才培养的条件,在人才培养的周期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可以更具针对性和合理性。

2.培养课程计划结合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对人才专业能力需求及校企合作的框架内容,经过校企双方专业负责人的交流及协商,确定了供电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框图如图1,主要分为四大模块。

(1)基础素质模块。该模块体现了高职教育对大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应用能力的要求,使其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外语、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

(2)核心岗位能力模块。分为专业基本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专业方向技能三部分内容。

1)专业基本技术,要求具备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机械类和电工电子、电机、电气控制等电类专业基础知识,属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2)专业核心技术,体现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专业特点,通过各课程使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结构、高压电器设备原理、变配电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的原理以及相关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

3)专业方向技能,体现了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两大专业岗位,高电压和接触网的专业技能。高电压方向体现了城轨供电系统高压设备及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的应用,并要求熟悉城轨牵引供电系统专业的安全规则。利用院校高电压、供配电、及继电保护实训室内开展的实训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通过赴轨道交通运营公司供电中心进行高电压的认识实习,增加对现场设备的作感性认识,该实习一般可安排在学生定岗实习前的一个学期,而到了顶岗实习期间,再到公司参加专业岗位的培训和实践来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接触网方向体现了接触网(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和第三轨)的结构组成、作用,要求掌握接触网的受力力学分析和计算,掌握接触网结构中各种负载的分析计算方法、接触网平面设计的基本内容及一般技术原则,能够读懂接触网平面布置图、电气分段示意图和各种装配图,掌握接触网运营、检修和施工的标准及工艺。通过学校接触网实训室的实训来掌握常用接触网零件、设备与工具。通过接触网支柱的登杆训练适应将来现场作业中的登高作业。通过赴轨道公司参观、跟现场运营班作业进行接触网现场实习。

(3)综合应用模块,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高压进网作业许可证的培训及考核,该证是供电类专业进行高压作业的许可证,是城轨供电岗位的必备证书。同时需要完成毕业设计。

(4)拓展模块,通过选修课及专业讲座的形式,使得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公司的运营管理、公司内涵以及轨道交通供电应用的新技术。该课程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公司的人教部门和供电专业人员授课完成,这样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缩短学生入职适应时间。

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及实训基地的建立

教学资源共享。共享图书、教材、网络数据库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开发城轨供电类教材。共建专业教师团队。院校的专业教师可以到企业授课,苏州轨交公司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到校授课或开专业讲座。院校供电专业教师团队和轨交公司供电专业工程师组成优势互补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仪器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城轨供电专业的实训仪器和设备,学校可以通过在传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实训设备上进行模块化改造,比如在供配电实训装置中,增加城轨牵引供电模块,再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地铁中典型的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装置。同时与当地轨道交通企业共建现场性强的接触网和高电压实训基地。给学生及在职人员提供实践与训练的场所,开展职业资格认定合作。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利用假期下轨道交通公司运营一线,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轨道交通供电技术,跟踪最新的运营动态。

四、就业服务与保障

就业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而根本上是学生、学校、企业三者的关系。协调好三者关系,学生的就业服务就能做好。首先在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创造与轨道交通公司互动的条件,通过邀请城轨公司的工程师给已组成的“地铁班”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技术讲座,通过学生实习前纳入教学计划的认识参观实习,以及在学生下城轨公司顶岗实习期间组织专业教师的定期巡视,来完成过程性监督和保障。完善学生预就业实习阶段的意外保险与医疗。现有轨道交通公司对于实习的每个学生提供一定的住宿和生活补助,使其无后顾之忧。而对于城轨公司不予录取的学生,学校积极组织再推荐就业等都是作为该专业所必须的就业服务保障。

五、总结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加快,其专业人才需求呈现数量多,专业需求性强的特点。针对苏州轨道交通供电职业人才培养与实践的研究,希望可以对地方轨道交通供电人才培养起到借鉴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

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与轨道交通系统作为我国重大国策,极大的带动和提升了城市交通领域的市场发展空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加强基础理论、突出专业特色,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优秀人才。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重点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城市轨道交通复合型人才。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要求。

1.思想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祖国和人类发展的意识和精神。

2.专业素质要求:具有扎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熟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惯例与规则;掌握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及其控制系统的运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3.文化素质要求:有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4.身心素质要求: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达到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团队拓展训练,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能力结构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有独立获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不同的本专业任务检索相关规章和文献,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2.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作实践环节,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站务服务、票务组织、行车组织、应急处理、运营管理等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

3.创新能力(精神):有创新意识,对本专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有一定了解。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基础的科技开发工作,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索能力。

4.专业核心能力:行车组织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工作及调度、列车运行图、站细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加强非正常情况行车组织的处理,相关车站站务员、行车值班员职业资格考证加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运输设备运用能力,具备线路、车辆、供电、通信信号的基础知识及车站常见机电设备的相关知识,识读线路平纵断面图,掌握车辆、供电、通信信号及车站机电设备的基本组成、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处理。

客运服务能力,掌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服务规范及服务标准、客运服务过程的标准化作业技能、职工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

实践能力,通过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综合项目,主要进行专业核心技能的行车模拟实训和客运及服务顶岗实习,培养并强化行车、客运及服务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创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定向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新的教学模式,根据用人需求预测情况,学校专门为地铁公司开设几个相关专业,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等相关专业,定向招收一批学生,确定相应的订单培养关系。

(二)按需培养:学校与地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根据公司的发展和用人需求的实际情况,学校从已在校学习的相关和相近专业的学生中选择(分流)一批,按照地铁企业的岗位要求,用1-2年时间,强化相关专业理论和业务技能,使学生尽快掌握专业要领,能适应岗位需要,加快培养节奏,解决现阶段许多新建地铁公司和新线路开通的用人问题。

四、根据地铁相关企业需求创新课程体系改革

(一)主要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站务服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二)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

(三)素质拓展课程:急救员培训课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团队协作训练、职业意识及职业道德教育等。

五、大力创新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体系

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方面,尽量与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管理贴近,采用企业化的管理手段和方式,让学生能在学校里面接触企业管理模式。

(一)执行绩效考核模式。

现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操行考核评定来考核学生,采用企业的现在最常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理念。

(二)推行“6S”现场管理法。

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革除马虎之心,养成凡事认真的习惯,认认真真地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养成遵守规定的习惯,养成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的良好习惯,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进而达成安全生产的目的。

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和企业需求的学生评价体系

(一)对企业忠诚,有职业道德。

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从一而终,同企业同甘共苦。随着企业制度的完善,这方面的要求也越高,企业如此,国家亦如此,企业的文明程度依靠员工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企业,企业形象好,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无形资产。

(二)团队精神。

现代企业分工越来越细,某一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导致集体的巨大损失,因此要求每个员工要把企业的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上,只有这样,工作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做好“补防”工作,不仅自己不出错,而且还能防止团队其他成员出错。

(三)能力要求。

现代企业越来越看重员工的技能,高薪聘请高技能人才已成普遍趋势,但是,企业本身培养高技能人才风险大,成本高,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高技能人才,除技能要求外,对体能也有要求,地铁企业在重大节假日或是大客流应急处理情况下,都要求员工加班加点,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也难当此任。

七、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轨道;机电技术;现状;发展

前言

2015年末,全国26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运营,运营总里程3618公里,以重庆为例,截至2016年10月,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4条,包括1、2、3、6号线(含6号线支线)。重庆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5条,包括4、5、9、10号线和环线,以及其它延伸线(如1号线尖璧段、6号线支线二期等),在建里程230余公里;除9号线外,其余主要在建线路计划于2017年底先后通车,届时预计运营里程将达350公里;到2020年,预计运营里程将近500公里;总体规划共18条线路。各类人才需求约2万人,大大超过现有人才供给能力,不仅对人才引进造成严峻形势,更使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素质有差距等问题加剧。基于该条件我们对城市轨道交通机电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我国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在城市轨道交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当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的技术人员主要是来自其他企业是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基本没有通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只是在就业工作以后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正是由于这些技术人员进入轨道集团后专业知识的缺失,使得城市轨道交通对新进员工的入职及专业能力培训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针对于我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所接触到的工种也更加专业。现消防系统检修、环控系统检修、照明系统检修、电扶梯系统检修、AFC设备检修等都归属于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而就现在为止还未有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毕业,也就是现目前承担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岗位的技术人员为其他相关岗位的技术人员。

2我国未来城市轨道机电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总体发展趋势

现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在人员结构及人才素质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队伍结构亟需优化:主要表现在技能人员中,职业技能不高和缺乏工作经验的初级工及以下员工占比过大,有实际运营经验、技术水平高超的高技能人才占比偏小。2.队伍素质亟待提高:①基层管理人员。复合型人才不足,尤其是职业素质好,开拓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具有整体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比较短缺;②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经验的领军人才、科技专家和创新团队相对匮乏;③操作类员工。整体来说与岗位标准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水平高、动手能力强、故障处理经验丰富的操作类员工相对不足。3.队伍结构性缺失: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足,特别是新兴领域专业人才的短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缺失。而根据现目前的人才需求问题加之现在城市轨道机电人才的需求。就重庆轨道交通而言,在2020年,预计运营将近500公里,而针对于现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的人才需求,按3人/公里算的话,2020年将会有1500人的人才需求。因此现正处于供需关系的风间浪头,即所需人才必须在就业前拥有与之专业匹配的合格的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是现代轨道类专业群的必然,也是为现代新形式下的专业合格人才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3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现对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做了一个《重庆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岗位调研表——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该调研表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其他岗位转岗来而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做了如下问题的收集:1.被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2.被调查人员从事岗位;3.该岗位的日常工作;4.该岗位工作所需哪些知识及技能;5.除了专业技能以外还应具备哪些能力。随机抽取了21名调查者,结果如图1所示。被调查员工职称(职业资格)等级结构如图2。由图1图2可知,现目前重庆轨道集团的技术员工年龄普遍偏向于年轻化,而该类技术员工的职称(职业资格)等级普遍偏低。而针对其他问题,受调查者普遍认为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主要是对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部分维修。而对于轨道类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工作,对于应届毕生来说应具备一定的机械和电气类的基本知识,除了具有这些应有的专业技能知识外,还应具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及应急事故的处理能力。当然大部分受调查人员统一都都阐述了同一个观点,大学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必要的掌握外,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现目前我为止国内的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非常重视的。当然针对于我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的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来说,我们所开设的课程中有接近60%左右的都是实训课程。而我们的理论课程,都是以理实一体化课程为主。

4总结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国内及国际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心城市解决交通拥挤的必然趋势。从城市的可持图2续发展的战略来看,无论该城市目前是否有地铁,然而在总体规划的时候,总是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纳入规划之列。目前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实行。同时,把轨道交通系统与其他交通系统综合考虑,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使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的服务于市民,更好的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服务。既然有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余地,那么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这个核心专业的存在是必然的。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成为城市轨道这个专业群必须要迈出的一大步。

参考文献:

[1]龚杰.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

[2]李照星.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和机电设备国产化发展现状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2008(06).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号系统 轨道电路 计轴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15-02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工程师210万人,大学生中有35%学工科――“现役”和“后备”工程师的数量目前都排名世界第一。据《财富》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占不到全国工程师总数的1/10;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其总数的70%。为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教育部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契机下,根据已有产才学合作的特色培养方式,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申请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本文在“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浅谈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认识实践实习。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对本专业涉及的信号系统设备有更感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及学习动力,认识实践弥补了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实践效果明显。

一、实习对象

在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设置的主要专业中,有利用轨道交通设备指挥地铁行车的专业,还有对信号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信号设备良好,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专业。本次认识实践实习对象为大一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学生,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认识实习是继课堂教学之后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在校所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基本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实践联系起来,获得对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二、依托基地

为了确保铁路行车安全正点,以往这些专业的学生到现场实习,由于受到实习场地、实际系统的运行、培训实习时间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只能观看,不能亲手操作,实习效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本次实习采取直观教学,依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改变以往实习只能观看不能动手操作的缺点。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由“一条实训线路、三个运行平台、五个专业系统”和原张江高科地铁站“三站两区间”组成的。在龙阳路基地至2号线原张江车站建有实训线,线路总长1.6公里,采用了国产化的CBTC信号设备,并安装新型道岔和转辙机,并由原2号线张江站、龙阳路基地以及一个模拟车站构成了“三站两区间”的线路形态。

三、实习内容

鉴于实习对象的知识结构,本次实习主要是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设备,其中重点讲解室外设备,如:轨道电路、信号机、转辙机、计轴器、应答器等。下面以轨道电路、计轴器为例讲解认识实习。

(一)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

轨道电路是以铁路线路的两根钢轨作为导体,两端加以机械绝缘(或电器绝缘),接上送电和受电设备构成的电路。最简单的轨道电路如下图所示。轨道电路由钢轨、轨道绝缘、轨端接续线、引接线、送电设备及受电设备等主要元件组成。

图1 轨道电路示意图

图2 轨道电路现场设备

(二)25Hz相敏轨道电路设备构成

送电端扼流变压器(BE25)、送电端电源变压器(BG25)、送电端限流电阻(RX)、熔断器(RD1 、RD2)、受端扼流变压器、受电端中继变压器(BG25)、RD3熔断器、防雷补偿器(FB)、防护盒(HF)、轨道继电器(GJR)、25HZ电源屏。

图3 25HZ相敏轨道电路原理图

(1)扼流变压器 (2)限流电阻

图4 轨道电路轨旁设备

扼流变压器作用:沟通牵引电流,同时配合送电端供电变压器,受电端匹配变压器和二元二位继电器等设备,构成25HZ相敏轨道电路系统。

送端限流电阻作用:防止车辆在送端轨面上分路时,分路电流过大烧毁轨道变压器,提高分路灵敏度。

(三)计轴器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采用计轴器,是今年出现的新景象。当列车运行控制系统(Automatic Train Control, ATC)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计轴器作为轨道电路的替代品,由其构成联锁、闭塞系统,以保证列车运行安全。今年以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选用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ommunications Based Train Control ,CBTC),作为CBTC系统的后备模式,普遍也采用“计轴器”替代轨道电路,用“计轴器”检测轨道区段有无列车占用。

计轴系统,它主要完成检查区段状态的功能,包含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室外设备有传感器(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室内设备有运算器、UPS电源、继电器以及由计算机构成的计轴器主机系统。室内设备和室外设备由专用计轴电缆相连。

图5 计轴设备的原理图

图6 计轴磁头和电子连接箱

四、总结

体托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龙阳路基地,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专业现场认识实习采用直观教学和最生动的方案,基地里面信号设备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刀真枪地演练,深受学生欢迎。通过认识实践实习,学生获得了对本专业领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认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实践实习效果显著。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丽梅,韩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研究[J].前沿,2012,(12):183-184.

[2] 林健.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1):55.

[3] 上海轨道交通培训中心编著.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4] 徐金祥,冲蕾.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9).

城市轨道交通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一)确定专业定位

学生的职业生涯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结合。专业定位立足于学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职业生涯发展,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企业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以岗位任务为导向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岗位任务相匹配。按照城轨交通运营领域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设计课程,从岗位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三)突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

组织课程围绕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的岗位能力的形成组织课程内容,以岗位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知识、能力与素养。注重职业情境中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职业能力培养。

(四)以岗位任务难度为线索

由易到难课程安排行车、客运二大岗位群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任务具有由简单到复杂难度逐步递增的内在关系,据此将学习领域课程合理排序,学生系统学习后,获得完整的岗位职业能力。

(五)突显以运输组织模式为依据

实施教学以车站行车工作、调度指挥等运输生产任务为载体,依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组织特点,设计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岗位角色,在真实的体验中强化岗位意识,获得岗位职业能力,内化职业素养。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点

(一)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方式创新

为确定人才规格,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深入企业,进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对毕业生跟踪调查,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确定本专业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养规格。

(二)人才培养策略创新

本专业岗位群内部岗位之间由低到高呈递进关系,岗位之间的递进关系是由不同岗位所需不同能力形成的,能力与岗位的递进关系成正相关。针对该专业对应的岗位群能级关系的特点,在本专业推行“循岗施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创新

1.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创新对岗位群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工作》、《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工作》、《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处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和《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等5门学习领域课程,系统设计与“以岗促教、突出应用”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2.新课程体系通过“理论+实践、实践+理论”,合理配置,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教学中,“边理论边实训、以实训促理论”,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涵盖基本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等多层次,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模式创新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等教学模式。

(五)评价体系创新

1.评价主体由一元化变为多元化成立企业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与不同能力水平相适应的评价办法,根据学生的学习日志、实结、管理制度、实训评价等,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价。2.评价指标由单维度变为多维度评价方式由单一化变为多样化;评价结果由终结性评价为主变为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占60%,终结性评价占40%。3.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职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

(一)立足一线,适应发展

深入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调研,深入研究职业技能标准与工作任务。

(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

按照“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工作任务—教学项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评价评估”组织教学。

(三)策略灵活,适应订单

订单班有很大的随机性,有时在进校就组班,还有的在毕业时组班。

(四)工学结合,上岗对接

实现学生上岗对接。通过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在企业的具体真实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基本实现“上岗对接”。

上一篇:自动机自动线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动机正反转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