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9 08:03:48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湖北省东部,是全国特大城市和交通的重要枢纽,也是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武汉市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长江、汉江纵横交汇通过市区,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通称武汉三镇。全市土地面积8494.41平方公里,人口830万,其中残疾人35.6万,占总人口的4.4%。

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到民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杭州并称“天下四聚”。武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祥地之一,武汉二七纪念馆、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和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等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武汉还拥有中国“四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延续着古代的文明,见证着今日的辉煌。

武汉印象

真不敢说武汉就恰好处于中国大陆的中心,但感觉上,它就是牢牢占据着中心的位置,至少也是一个重心吧。这种感觉,便产生于它的“大”。

武汉地大。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铺开,仅就市区面积而言,它应该是全国最大。

武汉水渺。且不说纵横贯流的长江、汉水,湖北曾号称“千湖之省”,武汉也有“百湖之市”的美誉,仅一个东湖就有杭州西湖的数倍之大,气魄着呢。

武汉人的气魄大。就说“吃”,吉庆街“来双扬的鸭脖子”绝算不上什么大名气,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倒是它的噪声最大。整顿市容,把原来露天的摊档都归拢进了室内,于是在屋宇的笼罩下,各种叫卖声震耳欲聋。嗨,吃的就是这种气氛!武汉新建一家餐馆,还算不上老字号,就占地若干亩,拔地若干层,那规模和气魄,绝对是全国之最。武汉人当然不仅是“吃”,但能“吃”的人底气就足吧。如果以长江为界划分中国的南北,武汉三镇恰好雄踞长江两岸,武汉人也就兼具了南方的阴柔和北方的阳刚、南方的精明和北方的豪放,气魄焉能不大!

地大好铺巨纸,水大好蘸浓墨,而大气魄正好可以写就大块文章。

其中,当然也包括残疾人事业。

理事长访谈

武汉我去过多次,朋友也多,比如现任宣文处处长的吴志刚,比如前任理事长刘永泽,同行们还认为我颇有几位“红颜知己”哦。若干年前,武汉的残疾人工作响动挺大,其特点就是每年都要搞一个大活动,且多是全国性的。记忆很深刻。

2002年8月在大连采访,适逢武汉市残联现任理事长张晓东。那时他刚到残联工作,率队到大连观摩取经,我们只是在餐厅里打了个照面,寒暄几句,印象里是个温文儒雅的人。这次去武汉,吴志刚先给准备了一大堆材料,其中有《武汉残疾人工作通讯》,信手翻去,竟发现几乎期期里都有晓东理事长的大作――真是大作啊,篇篇洋洋洒洒。于是引证了我那最初的印象,这是一个学养深厚的理论家。

但在武汉走了一圈之后,在与张理事长深谈一番之后,我发现他既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或者正像武汉这个南北交界的地方,少不了文武全才。晓东理事长河北人,普通话倒还纯正,只是语速极快,以下所记也只能是个概要了。

欧阳:张理事长,我知道您来残联之前是在工会工作,到残联后感受如何?

张:以前还在共青团、统战部门工作过。这几个单位有相似之处,都是做群众工作的,所不同的是残联的工作对象是特殊困难的群体,这给残联的工作带来了特殊性。可以说,做残联的理事长最难,那可是需要一颗菩萨心、一张婆婆嘴哟。

欧阳:是。但这还只是一个残疾人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残联的“一把手”,特别是在武汉这个特大城市,事业怎么发展,工作怎么开展,您考虑的和做的肯定还有更多。

张:我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我2002年7月到残联上任,恰逢朴方同志来武汉考察调研,就是在这里,朴方同志深刻地提出了残疾人工作“为什么人”的问题,这使得我这个“新兵”一下就明确了工作的基本方向。紧接着到2003年,不算SARS,我们还经历了两件大事:一是武汉市残联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这是对残联五年工作的一个大检阅、大总结,使我对事业全局的把握心中有数了;另一件大事是全市整顿“三车”,这在全国都是很有影响的一个大举动,与残疾人、残联组织的关系更是密切。正是这件事,让我们调整了思路、锻炼了队伍,使残疾人工作的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欧阳:对!据说您当时就有“借势、用势、造势”的感悟。

张:是的。我牢牢把握住了这个机遇,大手笔借势、造势、用势,趁势推动残疾人工作进步,提升残疾人工作水平。

欧阳:您能具体谈谈吗?

张:我们的第一手,是借朴方同志来汉调研之势,在残联机关和残联干部中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力营造残疾人工作思想环境。首先,我主持全系统干部开展了解决好“为什么人”问题的大讨论。通过大讨论,机关干部牢固地树立了把代表和维护残疾人利益作为第一职责,把残疾人呼声和意见作为第一信号,把全心全意为残疾人说话办事作为第一要求,把残疾人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工作准则,使每一个残联工作人员都努力当好残疾人群体的贴心人、残疾人困难的知情人、残疾人问题的报告人和特困残疾人的救助人。接着我倡导把市残联建成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人人争当学习型干部。为此,我主持创刊了《武汉残疾人工作通讯》,成立了残联干部学校,组织成立了残疾人工作理论研究会,在干部中开展了理论、调研活动竞赛。随后,又在机关实行领导干部竞争上岗。2003年初,我们在市残联机关拿出8个处级干部职位,实行处级干部全员竞争上岗,建立了用人的激励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我们还在残联系统建立了严格的四级工作目标管理制度。我同市委书记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我再同副理事长和机关处室及区残联理事长签定二级目标责任书。各区把目标任务再层层分解到街道,一直到社区,使千斤重担人人挑,干部个个身上背指标。为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我们还建立了目标责任风险抵押金制度,达不到目标扣除,完成任务加奖,比较有效地调动了干部工作主动性。此外,我们还开展了“五个一”竞赛。每个干部要联系一个区、包一个点、抓一个典型、交一批残疾人朋友、写一篇有分量的调查。通过这些措施,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发生了很大变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两年来,有1人被评为劳动模范,2人获“五一劳动奖章”,1人被授予“三八红旗手”,4人分别荣立市政府三等功、二等功和目标管理立功个人,30多人次受到省、市、区各类表彰。2002年市残联被所在区评为最佳文明单位,2003年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

我的第二手是借整顿“三车”之势,大力营造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政策环境,形成“大维权”之势。我刚到残联来工作的时候,经常看到残联干部常常因为无能力、无手段帮助来上访的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而苦恼。当时我心里常想,残疾人工作真难呵,在我脑海里渐渐形成了一定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建立一种机制,营造一种“大维权”的环境。2003年初,这个契机来了。市政府决策要整顿武汉市交通环境,全面处理机动“三车”营运。我牢牢抓住这个契机,一方面组织各级残联干部支持政府这一决策,协助政府处理好残疾人机动车,同时努力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在“三车”整治中,对残疾人车主的特别优惠政策;比如特困残疾人子女学费减免政策;比如制定了《特困残疾人临时救助办法》、《残疾人自谋职业贴息借款办法》、《中专以上残疾人子女助学补贴政策规定》、《武汉市残疾人临时困难救助办法》,市政府近期又要出台《武汉市残疾人优惠政策》……我们就是靠政策来营造环境,靠法制来巩固环境。

第三手是借召开“四代会”之势,营造残疾人事业的政治环境。说实在的,整顿“三车”给残疾人带来的实惠如此之多,如此之大,残联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认可,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初的设想。但我们不满足,借召开“四代会”之势,再促一把,把残疾人工作推上新的境界。我们积极争取市委重视和支持。市委常委会第一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了当前事关残疾人事业发展的8个突出问题,并一一给予解决。在市委的要求下,各区委也都召开了常委会,全市的残疾人工作得到空前重视。开“四代会”那天,市委全体常委都到了会,市委副书记亲自主持大会,市长致辞。市委陈训秋书记从北京开会回汉刚下飞机就赶到我们的会场,专门召开了残疾人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四代会”这样的高规格,连我市几家群团组织的主席们都羡慕不已。

可以这样说吧,近两年,是残联为残疾人争取优惠政策最多的两年,是残疾人事业政治环境最好的两年,也是我市残疾人得到实惠最多的两年。

(有关“三车”整顿的详情请参阅后面杜宇记者的文章――欧阳注)

欧阳:呵呵呵呵,这真是一个漂亮仗。不过,就打仗而言,既要有战术的运用,更要有战略的眼光和高度呀。

张:这正是我自上任以来着重思考和运作的事情。我为此总结了三句话: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武汉以前的残疾人工作,可以说已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创出了不少的特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借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那到底还是在“初级阶段”。事物总是在发展的,事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今天说的“打基础、创特色、上水平”就应该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展现。

欧阳:看来您真抓住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纲。

与晓东理事长的交谈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下文要提到的素质教育和法制建设,比如他们极有特点的利用民营资源提供社会化的康复服务,比如他们刚刚轰轰烈烈评选出的武汉市“十佳残疾人”等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他谋划的那个大战略的组成部分,或者用他的另一种表述:事业的发展关键是要建立起一种机制。说的好!

采访快结束时,我问起晓东理事长下一步的打算。他笑呵呵地说,事业上就是稳步发展吧,至于个人,能给下届理事会交个好基础、好班子、好机制、好目标就心满意足了……

还是那种温文儒雅的从容。

武汉走笔

残疾人生活的社区,便是种子生长的土壤。在我的眼中,武汉市残联在社区工作中奉上的是一扌不温土,既有丰富的养分,也有至暖的情怀。

“相马之术”

《韩非子・说林下》有一篇名为“相 马”的故事,说的是二人去相马,断得一匹马为 马(性情暴烈的马)后,一人三拍其股却不见马踢人。另一人解释说此马并非不善于踢,而是因为它的前脚有伤,无法支撑身体。你虽善于相 马,却看不出不能任重的肿膝。此话不假,任何问题都有个“掣肘”之处。如果说相马之术可以靠经验借鉴,那么找到“委肩肿膝”之处则靠的是相马人的悟性与眼光。俗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虽谈笑湖北汉子的精明,我却不得不佩服他们在社区工作中独到的“相马之术”。从2001年以来,武汉市实施“833”社区建设计划后将残疾人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社区,在摸索探求中这些“相马师”们逐渐发现了“ 马”的一处“肿膝”,于是他们以睿智的决断在社区建设中引入素质教育这一概念。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其弱势首先在于身体,身体的残疾往往会导致经济的匮乏,经济基础薄弱则会影响身体的康复和受教育的程度,并导致一系列心理、自我权益保护等问题。武汉市残联不仅做好就业、康复等切实的社区工作,更提出要把素质教育引进到残疾人社区建设中。乍一想,物质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却顾起精神问题来会不会是犯了“假、大、空”毛病,但深入思考便会发现,恰恰相反,“这一招”妙的很!社会上的“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这里的“素质教育”不是这么解释的。翻阅古籍,看到管子・水地》里有这样的话:“……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非得失之质素也。”

“素质”指的是所有颜色的共同基本成分。稍加引申,“素质教育”指的应当是通过教育提高或增进受教育者的某些“基本东西”。“基本”为什么是好东西?“基本”的往往有“生成”的潜力,即能力。所谓举一反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强调的就是能力。社区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利用受教育者的全面提高引发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最终回到解决残疾人生活这一基本问题来。素质教育使残疾人的认识提高,心理问题得到解决,就会促进就业率提高,残联的工作顺利开展。可以说,素质教育是顺利开展残疾人各项工作的一剂催化剂。

“各村高招”

作为一个整体,武汉市各个区的残疾人社区工作经验各有特点、互相借鉴。这些“高招”现在并不是哪个区所独有,若要以区为划分来一一介绍,将各个区内的重彩汇于一堂,就会书画出这幅武汉市残疾人社区工作的水墨丹青。

“2001年,武汉市江汉区被中残联定为全国创建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它可是当时湖北省惟一一个示范城区。市残联宣文处吴处长在向我介绍江汉区的工作经验时充满了肯定的语气。果然,江汉区的工作做得大气磅礴,以素质教育工程为龙头,区残联通过街道、社区残联、残协组织开展学政治、学科学、学道德、学法律、学技能等“五学”活动。各个社区根据本区的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将对残疾人最有用、残疾人最想学的7个专业设立课堂。并设有通过了劳动局认可的考试。这些取于民意顺于民意的课堂确实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效果,残疾人学习的热情高涨,不少人报了两三个的专业。学得一技之能,帮助残疾人解决经济问题;学得法律知识,帮助他们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学得剪纸插花,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的确如此啊,若要变输血为造血,就要激发残疾人自身的潜能,这一潜能就要通过务实的学习。穿过劳动就业市场,在二楼一间不太大的教室里我看到了这批特殊的学子们。这一期电脑培训刚刚开课,虽然已经下午4点多了但学生们还是认真地练习五笔打字。“他们不下课么?”我有些疑惑。“噢,是这样,由于残疾人生理特点,这样的集中培训是实行松散管理,有助于残疾人解决自身的困难。他们可以自己下课的,你看他们的学习热情很高啊。但是如果某个专业只有少数人报名,我们就将他们安排到健全人的班中,但也一样会受照顾。”江汉区残联副理事长陈涛告诉我。是呀,若没有以社区工作为己任的态度,怎会如此务实?若没有对残疾人深切的关怀,怎会如此体贴?

翻阅简报的时候,一张图片吸引了我的注意。图中央的残疾妇女快乐地笑着,周围的妇女也是喜笑颜开。看到我疑惑的表情,石乔口区王爱渝理事长向我解释到这是石乔口区以“庆‘三・八’百名残疾妇女看武汉”为主题,组织全区百名残疾妇女代表参观汉正都市工业区,游玩东湖风景区,让残疾妇女感受城市发展的新风貌。王理事长说:“让残疾人走出去、看社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的善良、美好能够优化残疾人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改变自身的命运。”结合“五学”活动,石乔口残联是武汉市开展残疾人素质教育的试点区,他们利用街道党校、社区文明学校,开展“万名残疾人进课堂”的素质教育,同时开展残疾人“十佳文明之星”评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改变了过去残疾人活动浮在上面的多、落实到基层的少,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冷冷清清的局面,让残疾人有东西学,有榜样学。

说到榜样,我不得不提到汉阳区的曹一钢。在一个狭小的店铺里记者见到了他。曹一钢5岁时患病,脑运动神经受损,是脑瘫一级残疾人。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用嘴翻书,以嘴写书。在阅读了《婚姻法》、《现代心理学》等大量著作后他开办了旨在解决残疾朋友心理问题的星光热线,为无数残疾朋友鼓起生活的勇气。本不富裕的曹一钢数次为帮助他人倾囊而出。区残联在得知此事后将其事迹宣传出去,按照汉阳区黄仲明理事长的话说:“用身边的人影响身边的人,同在一个社区,看到身边的曹一钢怎能不受到感染?”在每个人身边树立典型,用身边的人去影响身边的人,这确实是一个高招。英雄站的太高,模范离的太远,而这些典型就在身边,典型昨天走过的路将成为更多人今天的动力,明天的路标。

社区虽小,各不相同。由于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如何利用社区的自有资源结合残疾人自身特点进行残疾人社区工作,是需要开动脑筋的。武昌区残联姜建秋理事长就创造了一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比如落实残疾人活动场地,就大有学问。在武昌区新华村社区印刷厂的二层看到的是聋人活动中心,屋内宽大整齐,一幅幅水墨丹青挂于四壁,后面是健身器材。下面一页页印出表格纸张,上面一幅幅绘出山河壮美,可谓鲍鱼之肆,芝兰之室也要看得是何人处之。充分利用社区中有限的资源,因地制宜,资源共享是落实场地的一项原则。以此推广,便有了武昌区以社区“星光计划”中开辟老年活动室兼作残疾人活动室的决定。由于场地安排合理,这个活动室是日日开放的。

青山区是我最后探访的一个区。青山区的理事长叫胡晓莉,在我们系统里习惯简称就是胡理。“胡理胡理念着念着就成了狐狸狐狸”,吴处长用湖北味的普通话开着玩笑,凭空又添了几分趣味。“这是我们区的几朵金花之一哟,重点保护对象。别小瞧这‘狐狸’,可精明的很。”的确如此,若没有精明的胡理,青山区不会被誉为武汉市残疾人工作最稳定最平衡的一个区。胡理事长的工作介绍简短明确、条例清晰,就像青山区的社区工作:条例明确、落实到位。青山区对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残疾人家庭人口情况、经济状况、残疾类别、求职意愿及就业能力等,建立一人一档的区、街、社区三级残疾人档案资料。青山区所有有能力就业者达到100%就业,无能力就业者安排其家属就业,事情办得仔细认真。最踏实的工作就会有最出色的成绩。看一看“社区残疾人求助服务项目”的牌子,上面心理咨询、旅游咨询、文化辅导等19项服务项目清晰明确。是的,“清晰明确”,要的就是这四个字。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到不了郊区,但就这几个社区,我感到真是各村有各村的高招。残疾人社区工作还需要摸索探求,社区的素质教育也只是取得了初步的成绩,我妄自汇总一下这些社区的经验,只是一个引子,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

“闯关绝技”

说来,残疾人就业恐怕是摆在全国残联工作者面前的最大的难关。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然而,有关隘,便总会有人去闯。

概括而言,他们的“闯关绝技”就是一牵“牛鼻子”,二拓“新路子”,三搭“好棚子”。

说牵“牛鼻子”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残疾人就业工作当第一重点来抓。

武汉市残联把心思用在了创新架构、重点突破、带动全面的平台上。将就业工作摆上残疾人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上,“一把手”走上前台,形成统筹全会力量抓就业的领导格局。市残联教就处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建立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机制,既有效发挥了残联对劳动服务中心的宏观领导作用,又有效地发挥了劳动服务中心的人力、财力优势。为了加强领导,他们在残联机关选派了一名政治水平较强,作风正派、务实的同志到劳动服务中心牵头,有效地发挥了残联机关宏观政策研究指导和劳动服务中心两个积极性,合全会之力,形成全会齐力推进就业工作的工作格局。市残联各业务处室从全局出发,相互配合,积极围绕推动就业开展各自业务。维权处把推动按比例安排就业工作纳入本处室工作目标,积极协调市人大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宣文处积极开展劳动法律宣传,带动自身业务工作创新。

除此之外,在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方面,竭尽所能将残疾人就业工作“提得上、摆得进”,一是纳入市委、市政府议事日程。2003年,市委和各区区委分别把残疾人就业工作列为常委会议题,专题研究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武汉市处理“麻木车”营运后,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残疾人车主停运后的就业安置和生活出路问题;二是建立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市区两级政府建立了残疾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市长和分管区长担任组长,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会议;三是实行目标管理。从今年起,为把残疾人就业工作落到实处,目标任务和责任由市到区,一直落实到街道和社区。武昌区区长张光清亲自同街道办事处主任签定目标责任状,确保把安排残疾人就业目标层层落实到社区。

坚持部门齐抓共管,制定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会议和信息通报制度,完善表彰制度,对贡献突出的成员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先表彰。

“牛鼻子”抓住了,便是拓宽就业路子的问题。基层社区采取一腾(即清腾社区保洁员、收发员、关照员等岗位)、二让(即清让经营门点、工商摊点等给残疾人经营)、三减(即减免租金、治安费、清洁费、工商管理费和税金)等办法安排残疾人就近就便就业。于是便有了武昌区残疾人修鞋培训班,便有了青山区创建福利企业一条龙服务,便有了江汉区分散就业优惠政策,便有了汉阳区自谋职业鼓励办法,便有了桥口区、洪山区……等等,绿灯长明。

开路并不难,维护与保障道路畅通便是一项“搭棚子”的工程。

近几年来,武汉市积极通过各种参政议政渠道,加大协调力度,加强法规、制度和政策建设,为残疾人就业工作营造了一个较好的法规政策环境。1998年,市政府先后制定、印发、批转了《武汉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的办法》等规章制度。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协调劳动、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制发了《关于规范亏损单位缓缴、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申请办法的意见》以及《武汉市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规定》等一系列有关残疾人劳动就业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原则、方针、政策、责任、渠道及方式,2001年7月,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经省人大批准,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法规的形式通过并颁发了《武汉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机制在前,动作在后。培训上去了,2000年以来,全市各级残联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63期,实施培训5384人;制定了《特困残疾学生及特困残疾人子女就读中专以上学校学费补贴办法》,先后为6185名考入中专以上院校的特困残疾学生和特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助学补助457万元;在全市建立了5个盲人按摩培训机构。2002年又制定了《残疾人职业培训学费补贴办法》,并开展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残疾人授予“自学成才标兵”称号,并给予物质奖励;他们还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从2002年起着手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先后投资75.5万元,建立了拥有微机中心数据机房和信息大厅,信息电子触摸屏,18台终端电脑,市区联网的局域网和与互联网相接的全市残疾人劳动就业信息网络系统。网络开通半年来,全市通过网站登录用人单位180户,组织网上招聘会15场次,为1700名求职者开展了中介服务,成功推荐850名求职者就业。

到2004年10月底止,在全市城乡符合法定劳动年龄和具有劳动能力的11万残疾人中,实现劳动就业91700人,综合就业率83.4%,比“九五”计划期末底2000年增加8.4个百分点。

千方百计推动残疾人就业正是武汉市开展这一工作的“绝技”。

“蹊径另辟”

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老业务了。深化与创新便是武汉市残联昼思夜想的话题。康复处甘里处长在向我介绍武汉市的社区康复工作,特别是利用民营资本办康复时眉宇间充满了自豪。这几年来,武汉市数十家康复基地中,民营资本占到了40%。

“康复基地引进民营资本的优势在哪里?” 我不解。

“有三条:技术优势、机制优势、资金优势。对于民营资本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过程,他们获得的是名誉的收入。他们做了工作,我们请媒体来宣传,在获得社会效益后,这些民营机构是很乐意的。”

社区康复虽然启动比较早,但是运行缓慢,这是一个机制问题。社区康复中武汉市实行主副结合,以副养主,这样大大地调动了社区康复站的积极性。再配备经过培训的社区康复员,一张康复工作的大网就这样铺开了。

武汉走笔

我们记者组到达武汉的当天,《长江日报》头版头条以《给贫弱者以公正》为题,报道了法律援助在武汉市的实践。来自主流媒体的权威报道,给了记者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承诺建立机制,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特殊困难群体实施法律援助,说明武汉市残疾人维权的大环境是可期待的。

在武汉市残联,记者又看到一份“2004年维权大事记”:

2月24日,到市政府法制处,联系组织邀请是政协领导视察无障碍设施事宜,争取将视察工作纳入是政协年度工作计划,并汇报了关于制定出台武汉市残疾人优惠政策的工作情况。……

3月1日,到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联系组织邀请市人大领导视察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工作,争取将视察工作纳入市人大年度计划。……

3月2日,市残联维权处邀请市法制办主任倪子林在市残联举行协调会,商讨制定武汉市残疾人优惠政策法规事宜,并邀请法制办参加视察无障碍设施执法检查。……

从7月13日开始,维权处组建专班,采取重点检查和集中听取汇报两种形式,对基层残联上半年各项维权目标、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明确提出了全面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的要求。……

显然,市残联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不仅善于利用武汉市的大环境,而且是紧锣密鼓、尽心竭力的。这使人不由得提高了期待……

宝剑锋从磨砺出

武汉市残联张晓东理事长在一篇文章里说:“代表和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是残联组织职能中第一位的、占主导地位的、最本质的职能。”就是这种明确而有力的界定,使武汉市残联十分重视残疾人维权工作。而在维权的实践中,他们探索出了一系列理念。

维权处邬学超处长介绍了五大残疾人维权理念,即制法维权、执法维权、教育维权、政策维权和实事维权。以教育维权为基础,政策维权为依托,实事维权为前提,制法、执法维权为保障,推动维权工作的全面展开。通过努力,现已初步建立了残疾人法律援助网络;促进并夯实了基础工作;开创性地举办了残联系统首届维权培训班和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议案提案培训班。

2003年以来,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残疾人的保障措施。

――在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问题上,2003年8月中旬,市残联开展对全市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状况的紧急调查,起草了《武汉市特困残疾人子女入学减免资助办法》,在积极协调市教育局、市工会的基础上,提交8月20日程康彦书记、胡绪 市长召集的会议讨论。8月22日,市财政局、市教育局正式发出《关于资助我市特困残疾人子女接受基础教育免收学杂费、补助课本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接受义务教育的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按此通知执行;公办普通高中减免学费则继续执行武汉市《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2003至2004年度,对符合资助条件的特困残疾人家庭学生全额补助课本费。截至2004年6月,已为7341名上小学、7089名上初中、1892名上高中的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减免了学杂费,补助了课本费,全部一次性到位,不再是“先交后退补”。此外,市、区残联还对正在读大、中专的2139名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实行救补贴。

――起草《武汉市特困残疾人临时救助管理办法》,7个中心城区残联对因大病、灾害、意外伤害、无房等残疾人给与及时的临时救助。市残联为了加大此项工作力度,对汉阳、口、武昌3区拨付2万元临时救助金。市残联直接救助因大病住院和特别困难的残疾人23名,救助资金4.7万元。

同时,加大了执法维权力度。2003年8月起,启动了视察组织工作。首先,确定当年视察工作的主题,明确了如何配合视察工作;随后,10多次到市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和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进行工作汇报和联络,及时将视察工作纳入市人大、市政协的年度工作目标。

维权体系建设也步上一个新的台阶。2004年5月9日,市司法局发文同意成立武汉市法律援助中心残疾人工作部。2004年5月18日,湖北省首批“残疾人维权示范岗”授牌仪式在汉阳区举行。仅2003年一年,全市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共完成730件;区级残疾人法律援助站(中心)建立7个,挂牌率70%,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可以说,一个全面保障残疾人利益的维权机制正在逐渐形成。

来如雷霆收震怒

5月的一天,江汉区二等甲级伤残军人张兆林开着他著名的“江城第一麻”(麻,即“麻木”,武汉人对三轮机动载客车的俗称。――笔者注)送客人去江汉关。他开得很慢,一边开还一边数着电线杆。乘客到地方了,掏钱付车费,张兆林说:“你是我送的最后一个乘客,不收钱。”随后他拎了几桶水,把“麻木”里里外外洗个干净,上缴了。

张兆林复员后在省航运公司做门卫。1992年,他花2000元钱买了一辆“麻木”,每天下班后在家庭附近转转,也有二三十元的收入。1999年,他因拾金不昧,被市交管局授予“江城文明服务示范车”,更被当地媒体誉为“江城第一麻”,从此他经常受到热心或好奇顾客的“追捧”,生意比以前更好了。他上有老母亲要赡养,下有上学的女儿,妻子到处做临时工挣点钱,自己的单位效益不是很好,开“麻木”的这笔收入曾帮他家度过不少难关。

2003年5月,武汉市全面“禁麻”。张兆林心里不是没有矛盾。女儿正在上大学,每年费用不菲;母亲年逾古稀,体弱多病。如果没有“麻木”来替他分担,生活的压力实在有点重。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人,他选择了顾全大局。

张兆林的交车行为影响了一批人,其他残疾人车主纷纷仿效,有的还拉横幅、敲锣打鼓排队交车,原定3个月完成的“三车”收缴任务,只用了短短的20天。

并不是所有的残疾人都能如此理解政府的“禁麻”行动。毕竟,对于很多肢体残疾人来说,机动三轮车营运是他们的谋生手段,能否营运,直接关乎他们的生活质量。以前曾有多次因取缔而发生残疾人车主围堵政府、堵塞大桥的事情。“禁麻”对于残联,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市残联党组理事会一方面服从于政府的中心工作,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认识到解决三轮机动车营运问题,是城市交通管理、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努力引导残疾人车主理解、支持处理“三车”工作;另一方面,又站稳最大限度地依法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着力全面客观地反映残疾人的困难,提出“有情操作”各项政策的建议,要在政策上“用真心、下功夫、出大力”。

全市残疾人车主中,有证的4804名,无证的569名。取缔无证残疾人车工作中,残联为无证车主争取到了除补偿300元交车款外,每人另补偿1000元,并享受低保、优先安置工作、解决非农业户等优惠政策。仅此一项,市里就支出73.97万元。对4235名有证车主,收车每辆支付4000元,同时补偿4900元,为此市里支出2117.5万元;人均5000元自谋职业补偿金,此项市里支出2200万元;发放过渡补偿奖励费667.6万元;二级以上重残车主一次性给与1200元补助,计448.92万元;特殊救助经费,市里补贴市残联及7个中心城区残联90万元,另外,7个中心城区政府匹配70万元,计160万元。上述各款项总计5595.49万元,是解放以来残疾人最大面积获得政府的现金补偿。

考虑到残疾人车主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市残联提出优先安置残疾人车主或其配偶、子女就业。对于自愿领取自谋职业金的残疾人车主,其得到的补偿资比健全人车主高1000元。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区人民政府、各街道社区等,也积极腾出岗位,安置残疾人就业。各级残联积极举办技能培训班,为残疾人上岗创造条件。汉阳区一个季度就组织160名残疾人参加就业培训。武昌区针对全区714名残疾人车主全部下岗这一实际情况,多次召开区长办公会研究。区委文件明确规定,每个社区腾出岗位,安排1~3名残疾人就业,有关部委办局分配了安置残疾人的任务。同时组织73名残疾人车主从事修鞋培训班,捐赠修鞋机给他们,在背街小巷设立摊位,由政府统一印制摊位证书,帮助残疾人车主重新走上自食其力的道路。

2003年8月16日,在四届执行理事会扩大会议上,市残联部署了对全市特困残疾人入户调查并建立特困残疾人四级档案的工作。掌握底数后,积极协调市、区民政局,在较短时间内对残疾人特别是残疾人车主落实低保问题进行了三次拉网式检查,为全市14972户的36971名残疾人办理了低保。其中,二级以上重残的3741人享受全额低保。4273名残疾人车主及家庭共11665人享受了低保,达到了市政府提出的“应保尽保”的要求,确保了“三车”整顿后续阶段残疾人生活的稳定。

由于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广大残疾人车主在各级残联的组织下,踊跃交车,提前、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取缔残疾人专用机动车非法营运的任务。市残联被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7个中心城区残联也被记功,受到表彰。

现在,张兆林的“麻木”已经被武汉博物馆收藏。在张兆林干净整洁的家里,记者了解到,现在他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一直喜欢的绘画艺术上。他与上美术学院的女儿一起,辅导着几个学生,加上单位发的生活费和低保,日子虽然还谈不上宽裕,倒也安宁温馨。

罢如江海凝清光

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的群体,他们有了困难,首先想到的是找残联,而室是残联接待残疾人的窗口。武汉市残联的工作,是有传统的。从1994年开始,就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截至2003年,已经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这在全市范围内是独一家。1999年市残联室获全市“文明接待室”称号,是全省残联系统的先进单位,其工作经验在全国残联系统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2002年又被省局授予省文明接待室。

据统计,武汉残疾人来信来访中,80%是寻求解决生活困难的。

2003年3月,青山区红卫路48街精神残疾人成保东的母亲来市残联上访,反映生活费及医疗费问题。市、区残联多次去函与其主管单位联系,四次上门协调,这位重度精神病人每月的生活费由原来的150元,增至350元,公司还100%报销其医药费。

2003年4月,双残家庭子女胡志强写来求助信,反映其母双目失明,又患肿瘤住院,一家人生活难以为继。市残联在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多次协调医院,为其减免了住院手续费,又通过区残联协调社区发动居民为其捐款,市、区残联先后到医院看望这名盲人,送去慰问金。其母深受感动,出院后专程到残联道谢。仅2003年,维权处室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3978件次,办结率100%;深入基层295次,为残疾人现场处理解决问题和协调各类纠纷27起,为残疾人办实事320件。这一成果来之不易。

首先,制度上做到《工作职责》、《职业道德守则》、《文明接待公约》、《者的权利和义务》、《来访须知》等上墙公示,坚持领导接待日制度,实施季度通报和重大信息通报制度;其次,组织上加强力量,稳定工作小组成员,建设一支过硬的队伍,2003年11月上旬,在黄陂成功举办了全市残联系统首届维权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培训了35名专、兼职维权干部;第三,不断加大市、区两级残联接待室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目前,市残联室及江岸、江汉、石乔口、江夏、新洲等地的残联室均达到了规范要求;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持证工作,文明接待,注重发挥的窗口桥梁作用,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实际问题。工作有章可循,工作规范有效,有效地保障了上访人员的权利。

数天的走访,最深的印象,是武汉市维权的工作范围之大,超过狭义上的维权。是这种从实际出发、从残疾人的具体需要出发的维权,实际上这也是残疾人最需要的维权。这,就是赋予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一柄尚方宝剑。

武汉相册

武汉之大,只能允许我们走马观之――走的是晴川,观的是芳草。

于是我们就可以在武汉的“大”上再加上一笔:一种大的谋划和大的构图。一项事业的发展当然需要许多具体的工作,而战略的眼光和机制的建立才真正是统领这一切的纲。这里,拒绝急功近利,更需要那种深谋远虑的从容。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舞蹈艺术教育在于昭示人类对美的自然需求和审美理想,传播人类情感信息,增进人们的交往和交流,陶冶人们的理想、信念和情操,提高个体的艺术素质与修养。听力残疾学生(以下简称聋生)的舞蹈艺术教育,是根据他们的特点,以舞蹈艺术教育为主要途径,以提炼、组织、韵律化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运用人体动作姿态、表情、动作流程等来构成画面,创作形象,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从而让他们获得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聋生的舞蹈艺术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这种舞蹈艺术教育注重残疾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缺陷的补偿,能有效培养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也坚定了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让他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自觉体验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内容

1.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2.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的内容、策略研究。

3.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评价研究。

(二)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以文献法、调查法和个案研究法。

三、主要成果及学术价值

(一)武汉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调查

1.基本情况为进一步了解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教学现状,2011年4月,《武汉市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育策略研究》课题组分别对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课题组通过走访武汉市各级残疾人机构的相关专家、特殊教育学校一线的舞蹈教师以及常年参与残疾人教育的相关学者,收集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及教材,听取了相关意见和建议。课题组还实地观摩了聋生的舞蹈教学及训练课,对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环节、课堂管理、活动密度、强度、学生参与过程、舞蹈教学硬件设施及配套软件建设等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与整理。武汉市特殊教育(聋教育)学校现有一聋校、二聋校、新洲区特校、黄陂区特校和江夏区特校5所,总共有6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总数879人;专任教师201人,其中律动课教师8人(含兼职)。现有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十佳教书育人楷模、特级教师、市级十大名师、十大魅力教师和市级学科带人十余人。武汉市教育局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视,每两年都要举办一届残疾学生的文艺调演和展演活动。此项活动坚持了二十多年,为我市提供了展示残疾学生艺术教育水平的精彩舞台,使许多特殊艺术人才脱颖而出。武汉市各聋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特殊教育的教育计划,不断创新舞蹈艺术教育教学。学校教师以仁爱之心、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学术素养培育着一代又一代聋生,在舞蹈艺术教育方面积淀了厚实的基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武汉市第一、二聋校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培养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优秀舞蹈艺术教师资源相对不足。调查显示,在5所聋校中,优秀的舞蹈教师主要集中于武汉市第一、第二聋校,一聋校有两位教师,二聋校从小学到初中只有一位教师,其它三所特教学校舞蹈教师都是非舞蹈专业的,个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调查显示出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的优秀舞蹈教师数量不足,校际间的舞蹈艺术教育发展也不平衡。(2)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经实地调查,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配有舞蹈教室(至少一间),教室内有壁镜、把杆、地胶、地柜以及电脑、等离子电视、音响等设备。舞蹈教师上课通过电视、音响等媒介的震动,让聋生从视觉和触觉上感受舞蹈节奏。但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教室面积不达标,且大多数设备比较陈旧,致使很多示范无法直观地给学生演示。所有特殊教育学校的律动教室都未配备现代化的电子白板,这些因素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学校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提高。(3)聋生舞蹈教学领域存在先天不足。舞蹈教材非常陈旧,舞蹈教师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聋生的认知能力后选择教材,使得学校的舞蹈教学各自为阵,内容各不相同,缺乏规范,这种现状无疑会制约舞蹈教学的开展。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聘请专家指导,组织“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育课程设置改革、舞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目标”的研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特教教研员文洁组织了校际律动教学交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律动课堂教学评比、录像课的点评以及观摩示范课、优秀教师送教下乡、舞蹈艺术竞赛和展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强化了教师培训,推动了全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发展。课题组成员杨小玲带领其他学校的律动教师一起主编了《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训练校本教程》,补充了律动教学中的不足,受到了老师们的欢迎。

(二)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本着“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初步提炼出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教学支持策略。

1.挖掘聋人知觉潜能,突破舞蹈教学的瓶颈。节奏是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美舞蹈作品的关键因素。聋生由于听觉受损,在表演时,舞蹈节奏与音乐节奏常常不能吻合。因此要突破舞蹈教学的瓶颈,首要的就是要挖掘聋生知觉潜能帮助他们掌握音乐和舞蹈的“节奏”。(1)用眼观察,“模仿”舞蹈基础节奏。音乐节奏是听觉节奏,舞蹈节奏是视觉节奏。听觉节奏符合健听人学习舞蹈的特点,视觉节奏符合聋生学习舞蹈的特点。在律动教学中,我们发挥聋生视觉敏锐的生理优势,积极引导聋生用眼观察并且模仿出舞蹈的节奏。让聋生用眼“看”老师打节拍,用嘴“读”节拍,用肢体“学”舞蹈节奏,并将三者有机结合,就能使聋生有效地学习基础节奏。(2)用耳聆听,“辨析”舞蹈节奏快慢。聋生因不同原因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但完全丧失听力者较少,大多数聋生仍具有某种程度的听力,即具有一定残余听力。因此,可在聋校律动教室配备大鼓,教师通过击鼓,让其极强烈的鼓声刺激聋生的残余听力,帮助聋生找到音乐节奏的快慢。(3)用体感知,“领悟”舞蹈节奏律动。“振动感觉”是由接触某种跳动或快速振动的物体刺激皮肤上的躯体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是聋人感知的一种有效途径。因此,在律动教室里,一般都会装上了木质地板,让易传导振动的地板给聋生节奏的反馈,帮助聋生领悟节奏的律动。(4)用心计数,“默记”舞蹈节奏韵律。节奏是简单有规律的重复,它是韵律的基础,韵律是对节奏的深化,是有变化的重复,它更能使节奏的形式产生出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聋生以数代乐,数八拍,打节奏。把“数节拍”落实到每一个舞蹈动作上,这样就会增强聋生舞蹈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贯性,更好地把握流动过程中动作之间的韵律。有了节奏,舞蹈特有的艺术魅力和神韵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展示。(5)调整呼吸,“展现”舞蹈节奏风格。呼吸节奏的交替变换是舞蹈生命不停搏动的源泉。它存在于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不论是造型还是流动,呼吸都无处不在,它决定着动作的性质,体现出聋生演员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会帮助聋生通过气息的巧妙控制与运用形成节奏的韵律美,让聋生所展示的舞蹈散发出无穷魅力。

2.强化形体美感训练,提高舞蹈姿态的美感。舞姿是经过美化和夸张了的形体艺术,是对美的规律与舞蹈表现规律自觉的把握和认识。而对于内耳病变造成的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的聋生而言,听力和言语能力缺陷直接带来了感知觉、思维等对外界认识活动的障碍,也造成了其动作不协调、不灵活、缺乏节奏感以及空间定向能力弱和平衡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因而在舞蹈教学中要强化他们形体美感训练,提高舞蹈姿态的美感。通常我们运用芭蕾形体课程进行形体训练,利用芭蕾形体讲究的开、绷、直等训练要求来美化聋生的形体,提高聋生舞蹈姿态的美感。(1)开———肩关节向人体两侧外开,髋关节打开,舒展人体线条。肩关节外开不仅有利于后背的直挺及收紧,而且能增强人的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及挺拔的气质。(2)绷———绷脚可以延长腿的长度,拉长腿部肌肉,让姿态有延伸感,使动作更加优美。绷脚训练还能使踝关节得到强有力的锻炼,增强脚踝关节到脚趾关节的灵活性。(3)直———身体挺拔直立,不能塌腰凸臀,头正、挺胸、收腹、立腰、提臀、直背、直膝。

3.催生舞蹈情感表达,提升舞蹈表情达意效果。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是动作的内在源起,动作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舞蹈时不仅要讲究形体动作美、节奏准,还要讲究内在情感和精神的表达,否则其动作便会空洞无物,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如何使聋生舞蹈艺术达到较高境界,我们实施了以下三项具体策略。(1)引导聋生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在实践研究中,我们要求舞蹈教师对每一个舞蹈作品,都要认真分析和讲解,让聋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产生感性冲动,刺激聋生产生舞蹈动作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带着感情来塑造艺术形象,做到为情感而舞,动则带情。(2)强化聋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我们带着聋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引导聋生带着情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以情观察、以心体验,使舞蹈的情感和动作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传情达意”的艺术效果。《黄土黄》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的压轴节目。为了让聋人演员感受黄土地,对它产生深深的眷念之情,艺术团专门把聋人带到黄土高原去观察和体验生活,收效非常大。演出中,聋人领舞赵立纲演绎的那份感情真真切切、细腻感人,把“有一把黄土,就能养一家人”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3)注重聋生对基础文化的学习。舞蹈艺术不是单一艺术,而是一种综合性艺术。在实践研究中,我们突破了舞蹈的学科局限,加强了聋生对文化知识、舞蹈常识以及与舞蹈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聋生的知识面。邰丽华在刚开始表演《千手观音》时,抓不住观音的表情。张继刚导演便找来大量的观音图片和有关的文字资料让她观摩和学习。经过一年的知识积累和打磨,她有了很大的感悟,将观音的美丽、宁静、慈祥表达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高度赞扬。

(三)舞蹈艺术教学的管理策略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针对武汉市聋生舞蹈艺术教育的现状,充分挖掘和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舞蹈艺术教学管理,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1.以师资建设为抓手,全面开设舞蹈艺术课程。在实践中,我们针对武汉市聋校专业舞蹈教师配置太少的现状,一是向上争取师资配额,二是向内自培师资,三是跨校聘请师资。这些举措有效地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学校舞蹈艺术教学的难题,实现了全市聋人学校全部都配有科班出生的舞蹈教师的目标。

2.以提升为目的,构建学习型组织。我们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型组织组建方式:可以是教师自愿组合;也可以由各学校根据需要进行配置。如采取有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新手结合;或根据共同研究的课题进行优化组合;或分门别类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学习;或进行批判式对话(即学习组成员就理论学习中的某一个观点或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站在反思的角度展开辩论或提出质疑,通过相互碰撞、相互摩擦,形成更高层次的共识)。

3.以计划为蓝本,促进舞蹈艺术教学活动全面落实。在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室的指导下,每年武汉市都会制定出台《听力残疾学生舞蹈艺术教学工作计划》,各校根据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使聋人舞蹈艺术教育步入了正规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4.以分享为核心,组织教师参与各种活动。学校鼓励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技能和专长的分享。教师把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或教育教学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提出来交换与共享,能促进信息的流动和成功经验的推广;教师们通过观摩教学活动,能促进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彼此的成长。同事间的分享与支持,不但增强了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以送教下乡为契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几年来,武汉市教科院特教研究室每学期都会组织市名师、市魅力教师、特级教师、市优质课获奖教师赴新洲区、黄陂区和江夏区的特殊教育学校送教。送教活动不仅充分发挥了武汉市特教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而且有效促进了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四、成果转化推广情况及产生的社会效益

本课题研究历时四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发展的原则;坚持借鉴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题组教师探索与全体教师广泛参与相结合的原则。三结合的研究原则,帮助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促进了聋生的发展

我们的舞蹈教学不仅培养出了蜚声中外的聋人舞蹈艺术家邰丽华(现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还先后向中残联艺术团输送了宋咏、王志刚、陈岑、杨冬兵、骆丽君、韩婷、张鹏等一大批优秀舞蹈艺术人才。他们出访世界各地,活跃在国际国内的各种舞台。他们震撼人们心灵的演出展示了中国聋人舞蹈的高超技艺,也宣传了中国聋人良好的国际形象,他们受到多国政要的接见和各界人士的尊重与爱戴。在人民大会堂、远南残运会、残奥会、亚运会、春节联欢晚会,在国内各级各类艺术节的舞台上都有武汉聋校学生的身影。在全国第三、四、五、六、七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武汉市聋校先后荣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7项。多年来,武汉市每年都要组织残疾儿童文艺展演和调演等活动,推出了一大批创新型成品舞蹈,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2010年武汉一聋校创作的舞蹈《楚风乐韵》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文艺展演金奖;2012年武汉市第二聋校创作的舞蹈《生命的力量》获湖北省“黄鹤楼”美育节金奖。2014年登上了央视《出彩中国人》舞台的聋人舞蹈《妙手生花》,其中有一半的演员是武汉一、二聋校毕业的学生。实践证明,舞蹈艺术教育为聋生的健康发展开拓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展示生命的舞台。聋生在校外的表演展示,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让健听人通过舞蹈艺术逐渐了解他们。他们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强了自信心,逐步提高了与人交往的水平,为以后融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促进了教师的发展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驱动,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抓手,坚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使教师们通过律动课堂教学观摩、律动教学艺术讲座、律动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增强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了律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们先后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律动教育教学论文20多篇,在全国律动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共获得6项教学大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文洁老师主编了画册《舞动梦想———武汉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艺术教育成果集》和论文集《全国律动教师的教案集》;武汉一聋校教师杨小玲主编了《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训练校本教程》,她不仅被评为特级教师,还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十佳教书楷模”的殊荣;武汉二聋校李桢老师在全国聋校艺术教育研讨会上的展示课反响强烈,在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三项大奖。

(三)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舞蹈艺术教育搭建了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特教学校不是封闭办学,它是“扶残助残”的教育基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爱和广泛支持,聋人舞蹈教学的课题研究在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提升了特教学校的办学水平。武汉市第一聋校、武汉市第二聋校被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誉为聋人“特殊艺术人才的摇篮”,被湖北省、武汉市残联誉为“特艺人才培训基地”。新城区、黄陂区、江夏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在本区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每一届的武汉市残疾儿童文艺调演和展演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四)促进了事业的发展

现在,邰丽华等聋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已不仅仅是单纯的一个舞蹈,而是中国聋人舞蹈事业在国际政治、文化交流舞台上的一张靓丽名片,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牌。聋人的舞蹈展示充分展示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体现了当地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是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一个有力推手。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全国聋校律动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也深深感受到聋生舞蹈教学在教育思想或理论上的欠缺和不足。律动教育教学应从聋生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由于聋生不能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因此必须学习和借助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和情绪变化的规律。但这种研究还大多停留在实践经验的层面,常常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课题组研究成员多数都没有艺术教育的背景,因而使得本研究在理论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成果的提炼上还有待丰富和拓展,这也为我们在本课题的后续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和空间。因此,在后续研究中,我们一定会继续深入学习和探讨律动教育教学的理论,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使其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指导性。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呈现新的亮点。我镇依托循环经济产业,抓住政策优势,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今年上半年,新引进一家建材公司——森山轻质材料厂,并于5月份试产;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吸引力,我镇对基地道路及自来水供给系统进行了提质改造,主供水管道已到达基地入口。此外,我镇按照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总体性规划,计划在长岭村新规划600亩作为二期开发建设用地,相关筹备工作正在进行。

二是项目招商引资来势较好。上半年全镇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00万元,共引进项目三个,在谈项目一个。其中在建项目有:森山轻质材料厂,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县榜塘彩砖厂,项目投资2000万元;宏信鞋业长塘分厂,项目投资500万元。金泉高铝土开发项目正在洽谈中。

三是各项经济指标有增有减。继续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为各大规模企业热情服务,排忧解难30余次,成功化解了离心机械厂企地纠纷、松山原砖厂遗留等问题。上半年,全镇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亿元,同比减少10%;完成新增工业投入4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规模企业利润500万元,同比减少50%;实现规模企业产销率99.6%;上半年完成入库税金2200万元,同比减少50%。

二、坚持以农稳镇方针,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农业农村工作稳步发展。各村加大向上争取力度,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服务力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今年上半年,全镇共硬化村道2公里,拓宽公路31公里。完成各类水利工程586处,完成土石方55万方,其中完成高标准渠道11公里,清淤扩容30余口,防渗加固71口,清污渠道110余公里,治理病险水库5座,更新改造45千瓦以上机埠7台。完成涉及基础道路设施和水利建设等14个移民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资金70万元。完成2个村农网改造,陈家垅村立电杆工作完成。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我镇早稻种植面积31840亩,全年集中育秧面积5300亩,新发展1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全镇专业合作组织增至16家,涵盖了蔬菜、乌梅、湘莲、花卉苗木等产业,新增科技示范户30户、种粮大户28户;全镇完成义务植树11.4万株,组织村组四旁绿化造林10.4万株,完成新造油茶200亩,油茶抚育300亩,完成荒山造林100亩,完成封山育林200亩,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100亩,月塘、荷叶坝等村道绿化3公里、庭院绿化300多户;全镇现存栏生猪23745头,存笼家禽126192羽,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免疫率各99.3%,禽流感免疫率99.9%。积极处理10起丢弃病死畜禽事件,无害化处理死猪62头,死鸡27羽,有效地控制了动物疫病的传播和蔓延;全镇实现土地流转面积53590亩,成功引进市向阳苗木花卉有限公司在新龙潭村进行农业综合开发,投资金额达2亿元,开发3000亩山地和水田,农村经济发展形式不断优化。三是“双百工程”示范效应不断凸显。月塘村利用片区农业资源,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形成了以“花卉苗木、良种油茶、生态养殖、油菜种植、中药茨实、优质水稻”等六大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发展格局。截至2013年6月份,该村已拥有1000亩高档优质双季稻示范基地、200亩中药茨实种植基地、150亩花卉盆景观赏基地、500亩油菜种植基地、3500亩油茶种植基地和200亩生态养殖基地,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1家,黑山羊养殖等农业科技示范户10户,种粮大户15户。新泉村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60万元用于村道硬化,上半年硬化村道2公里,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2.民生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是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年我镇继续加强对城镇建设的投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200万元,项目建设投入400万元。分路口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和商务区的投入建设,使镇新镇区有了新的面貌,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展开。规划区紧紧依靠107国道和313省道为交通主动脉展开建设,目前已完成各级公路建设10.5公里,自来水管道27公里;安置小区建设已完工12栋,面积4.5万平方米;商务区完工5栋,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二是S313建设进一步推进。到6月份为止,省道S313段道路提质改造完成项目投资2100万元,完成投资总额的44.7%。其中,征地拆迁、青苗补偿等780万元,多杆迁移费用230万元,报批手续支付600万元,工程费用500万元。征地拆迁方面:全线征地129亩,拆迁房屋15栋,迁移坟墓83座,青苗设施补偿已经全部到位,涉及十三家单位的多杆迁移已经协调,正在抓紧施工。工程建设方面:到6月底止,完成土石挖填3万方,K3+475盖扳涵已经完工,二孔桥梁板预制已经完成,4根桩基已经浇灌3根。

3.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明显。今年上半年,我镇在环境卫生上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和考核方案。今年以来,出动宣传车近30天(趟),建设大型广告宣传栏2块,白化标语50条,电线杆悬挂宣传160块,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发放环保围裙400多个。成立了9人的专职环卫队伍,对镇区进行不间断维护,并在107沿线新建垃圾池8个,安装垃圾桶、垃圾箱、垃圾焚化桶等垃圾容器共计180个,拆除违章建筑36户,半年来顺利迎接县检7次,市检4次,环境整治工作受到了各级充分肯定。

三、坚持保障民生政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1.社会保障全面到位。一是慰问救助有温暖。春节开展“送温暖”活动,发放各类慰问金10.23万元,棉被40床。上半年慰问救助特困优抚、五保、城乡低保、残疾等共计200余人次,救助资金12万元,近600个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得到了住院救助;上半年新申报五保对象22人,取消城镇低保3户、4人,取消农村低保4户、9人。二是合作医疗有保障。上半年本镇参合群众37925人,共计缴筹新农合基金180多万元,群众享受住院补偿金额570余万元,补偿率为55.57%;新农合门诊补偿3872人,补偿金额8.59万元。新农保工作目前已完成4479人,缴纳保费87.8万元,全镇已享受新农保政策对象达6411人。三是残联工作有亮点。今年以来,慰问贫困残疾人家庭105户,发放慰问金3万余元;落实了30户残疾人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为肢体残疾人赠送轮椅、拐杖;举办了残疾人养蜂培训班,肖冲村成立了“残疾人鸣鸽养蜂合作社”,泉丰村成立了全市首个村级残疾人协会,为残疾人解决了就业渠道问题。四是就业服务有举措。今年以来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300人,加大了在职人员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力度。

2.阳光计生全面铺开。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强化工作措施,狠抓目标任务的完成。上半年全镇共出生人口236例,违法生育二孩及多孩27例,其中一孩148例,二孩85例,多孩3例,男孩127人,女孩109人,计划生育率88.6%,性别比为116;新增奖扶对象34人,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780人,金额10.74万元。社会抚养费应征对象立案60件,征收社会抚养费40万元。

3.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按上级要求及时足额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共计13项,共计发放660.9万元。其中发放上年度晚粮补贴50.8万元,综合补贴273.3万元,双季稻补贴196.7万元,粮食直补45.8万元。设立农机购置补贴窗口,受理农机补贴246份,补贴金额约20.67万元。

4.文教卫事业全面发展。成立了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并将图书馆、阅览室、青少年校外辅导活动中心及绿色网吧等设施全部免费投入使用;积极组织全镇参与“欢乐潇湘·幸福”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活动,佐塘社区《欢聚一堂》节目获得县复赛三等奖;放映电影62场,完成了铁炉村的有线电视“村村通”工作;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免费体检工作,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开展了主题为“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宣传活动,发放了预防接种知识宣传资料3000多份。镇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工程预算、设计、报建、网上招投标报名等前期工作全部完成,7月中旬即可进入招投标阶段。

四、坚持安全和谐原则,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一是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以本年度安全生产执法计划为大纲,结合“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活动月”、“烟花爆竹专项整治”等活动,对本镇范围内的各个安全生产场所进行了多批次的联合检查,组织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在土地庙集市、分路口安置小区、107国道沿线集中悬挂安全知识横幅30条,张贴标语120条。上半年对全镇2家正常生产的煤矿进行了20余次的下井检查,60余次的地面检查,对3家停工停产煤矿进行监督,防止其非法开采,尤其是加强对茶园煤矿关闭后的隐患大排查。严格落实驻矿制度,24小时驻矿盯守,杜绝违法生产。坚持安委会全会季例会制度,对行业、各领域安全工作认真进行“回头看”,逐一点评,及时通报全镇安全生产形势。上半年共排查安全隐患212处,整改到位209处,进行不定期检查68次,发现无证经营烟花爆竹8家,违法销售烟花爆竹3家。关闭了南方片石场,6月30日,在县煤矿关闭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对茶园煤矿依法进行了关闭。

二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今年以来,与各村(社区)及综治责任单位签定了综治维稳、、消防安全等5类责任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挂牌接访和开门办公制度,畅通人民群众渠道;上半年共发放便民册30000份,开展走访310余次,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起,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调解59起,成功调解58起,成功率99%;上半年,我镇辖区发现刑事案件36起,较去年同期下降31%,其中“两抢两盗”案件25起,较去年同期下降7%,破案77起,打击处理13人,抓获逃犯5人,其中外省逃犯2人,全镇政治大局稳定,治安秩序良好。

三是群众工作做实做优。群众工作日制度得到全面落实,群众工作室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开展“真心实意解民忧,履职尽责化积案”的主题活动,上半年接待来访群众87批,近千人次,其中个案28起,已解决26起,矛盾纠纷49起,已解决48起,成功化解积案3件,签订停访息诉协议1份。发放《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2万份,提醒群众防范诈骗,投入2万元建立移动电话用户服务平台,发送“温馨提示”手机短信3万余条,在全镇各村(社区)、中小学校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共计30余次。成立关闭茶园煤矿专项群众工作组,全面走访各利益群体,宣传好政策,疏导好情绪,确保了茶园煤矿关闭工作有序进行。

同时,人大、政协、工青妇、武装、老龄老干、科协等部门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发挥职能作用。今年上半年,募集“春蕾助学”资金1万元,发放8人,完成企业工资集体协商15家,6月份启动2013年夏秋季征兵工作。

五、坚持固本强基道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1.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推动工作作风转变。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主题活动,举办“转变作风、忠诚履职、服务乡村”五讲五比演讲比赛,开展“入户双联”、“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今年以来,共走访群众700多户,收到问题与建议共163条。强化干部绩效意识,坚持月工作例会,对村(社区)、站办单位涉及的党务、经济、计划生育、综治维稳、满意度评估等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建立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今年3月,将机关制度汇编进一步细化,印制成小册子,做到人手一本,以制度来约束、规范和激励人。认真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加强部门预算,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今年以来,非生产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0%。坚持党委中心组和机关干部学习制度,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共计学习6次。弘扬传统美德,加强干部思想教育。4月25日,组织全体镇村干部、知名人士开展“心系灾区民众,秉承济世情怀”雅安地震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130375元;5月5日,组织全镇青年干部开展“红色韶山行”活动。全镇上下展现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2.加强制度监督,政务党务公开全面落实。加强政(党)务公开组织领导,加快规范权力运行制度建设,完善政(党)务公开有关制度,做到日常性工作按月公开,阶段性工作按时公开,动态性工作随时公开,拓宽公开覆盖面;大力推进“首问责任制”和“谁接待,谁负责”的办事制度,确保群众办事能找到门,找对人,办好事,安好心,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回复工作,确保社情民意畅通,确保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3.加强组织建设,基层战斗堡垒得到巩固。全面落实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制度和“一会四评”制度,“四议两公开”和村干部“五制管理”工作得到深入推广。一是夯实基层组织力量。严把发展党员质量关、程序关和材料关,上半年共发展17名新党员,7人被吸收为预备党员,80人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对象。充分发挥远教作用,全镇28个村实现了远教站点全覆盖,在村级总投入中明确3000元作为每村远教站点设备更新、远教操作人员工资发放、实用技术培训等经费。二是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在县下拨村干部的基本工资的基础上,村主任、计生专干每月增加工资额10%作为补助,镇另外给村三大干部每月增加200元。三是强化村级管理。严格执行站办所包村工作责任制,全镇12个站办所联系28个村及2个社区,司法及综治部门负责矛盾复杂村,农口站办负责重点工程建设村,经济部门负责村级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混乱村,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同时,加强村组财务管理,对村、社区财务进行全面审计,上半年共审计4个村,认真总结财务管理中好的做法并在全镇推广,在荷叶坝、月塘2个村试行组级财务村代管,财务管理规范到组。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财政运转压力空前。我镇当前财政状况及其困难,茶园煤矿被依法关闭,新源煤矿今年未产生任何效益,到目前为止,全镇仅完成财政税收2000多万元,同去年相比下降了50%,镇政府的日常开支及职工工作福利待遇均靠县财政拨款维持。同时,我镇民生工程任务繁重,支出陡增,在收入锐减而支出比例同比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镇财政保运转极为艰难,实现“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艰巨。

2.稳定经济发展困难。长期以来,构成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煤炭采掘业及与之相关的深加工业,今年来,受房地产行业影响,各大钢厂较之往年相比原材料需求出现压减,价格下滑,从而岛主选煤产业销售市场不景气。再加之煤炭挖掘业未完全恢复生产,给各大选煤企业带来原材料供应紧张。同时,镇其他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等产业还处在发展起步阶段,在短时间内难以充当镇域经济的发展后盾。

3.综治维稳压力巨大。近年来,我镇小煤矿多数停工停产,矿区群众与矿业公司的矿群矛盾日益突出,房赔、田赔等赔偿呼声日益高涨,甚至妨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给社会稳定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茶园煤矿依法关闭后善后协调工作正在进行,如协调处理不当,极易引发大规模的或上访事件。同时,由于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很多来自煤炭行业的问题日益凸显,如矽肺、尘肺等职业病问题,群众要求企业进行赔偿,政府难以协调;自来水人饮工程水质问题由于历史承包原因,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变,成为易发矛盾的不稳定因素。

4.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较慢。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用地缺乏,不利于项目引进、建设和基地健康发展;S313总投资4700万元,每公里投资达到840万元,由于谭煤高压专线、两道国防光缆、自来水、农村电网、移动、电信、有线电视等多杆迁移和征地折迁工作量大,导致预算大大超过,目前缺口资金达2500余万元;在S313公路建设中,不能全封闭施工,而且该路段通行的大都是大货车、大巴车,通行频率较高。加之,运往株洲砂砾石的大货车,超载超速严重。边通行边施工,不但影响施工进度,更重要的是造成施工的安全隐患。

5.矿区地质环境后续治理困难。镇由于长达70余年的煤矿开采,地表地貌破坏严重,受采煤影响的有9个村,约49平方公里,影响人群达2.8万人,水不能饮、田不能耕,房屋开裂、道路塌陷,矿区地质环境后续治理工作开展困难。

下半年工作计划

1.致力于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作风的转变。将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年”和“五讲五比”主题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基层组织堡垒。在村级组织和站办所干部队伍中广泛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促进共同提高,营造和谐发展的工作氛围;加大干部使用和选拔力度,进一步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转变政府职能,理顺职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做好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全体上下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镇域要兴、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增强镇村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全年各项量化指标稳中有升。

2.致力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总量的提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让位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作强镇”战略,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积极推进小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引导重组后的公司尽快转换发展方式,步入正轨,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发挥好社会和经济效益。加快推进镇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突出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营造良好的招商投资环境,完成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不断扩大我镇的外向度和影响力。

3.致力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积极引导村级参与对新农村水、电、路、气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夯实和巩固新农村建设成果。加快S313筹资和建设进程,力争今年年底通车。切实改善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水源水质,维护用水秩序,继续争取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后期国债投入,扩大受益范围。加快农网改造力度,力争年底完成陈家垅、铁炉、花门、新泉、荷叶坝5个村的农网改造。着力推进“双百工程“建设,加快帮扶村和示范村的建设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特别是加大对村级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和以奖力度,积极争取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后续治理项目和独立工矿区治理项目。

4.致力于创新社会管理和民本事业的发展。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做好新农合、新农保以及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巩固教育卫生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推进泉丰小学合格学校建设和佐塘小学、肖冲小学、长岭中学、茶园中学等6所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加快镇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建设进度,力争今年完成主体工程的80%。着力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科学探索加强和改进人口计生工作的新路子,使我镇的计生工作进入全县乃至全市的先进行列。深入开展“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探索和建立新时期农村管理的新模式、新方法,融洽干群关系,提高人民满意度。积极推进“平安”创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继续执行干部联点住矿制度,稳妥开展茶园煤矿关闭善后处置工作,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零伤亡”。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实施“学位满足工程”,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1.年内开工建设富力桃园幼儿园、东航复地幼儿园、沈2巷幼儿园、东方中学综合楼、工商信息学校实训楼、重固中学教学楼,启用青少年活动中心。2.与各部门积极协调沟通,推进蒸淀幼儿园、小蒸幼儿园、徐泾15班新幼儿园、豫英学校游泳馆及综合楼等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配合新城公司、徐泾镇政府、市住宅中心参与配建学校的前期工作,把好新校舍的建设标准关。3.做好了区新三年(2012—2014年)校舍加固、改造规划的制订并启动实施。年内完成了毓华学校、凤溪中学、东方幼儿园分部、红珊瑚幼儿园、金泽成校、东湖中学等15个大修项目。

(二)实施“安全放心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校车安全等工作

1.落实教育系统三级安全责任签约,明确岗位职责,和区消防支队、交警支队、治安支队紧密合作,组建了9个校园安全管理协作组,启动校园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探索。2.会同区交警支队、治安支队、消防支队、交运局等部门开展校车、消防、技防、治安、校园周边环境等项目的联合检查与整治,104家公办学校抽查覆盖率42%,64家民办学校、幼儿园抽查覆盖率92%,45家看护点抽查覆盖率100%,学校周边环境巡查与治理23所,其中高校2所。3.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禁毒宣传”等主题教育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共组织逾200场次的校级“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参与师生超10万人次。另外,还开展了“优秀守护卫士”推荐、十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第四届中小学生安全知识网上竞赛等活动。4.认真学习国家《车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市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在检查与调研的基础上,和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制定,并经区政府转发《区关于贯彻实施<市校车安全管理规定>的意见》(青府办发[2012]141号),确保了校车规范、有序、安全运行。5.加强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组织专人检查各中小学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预防学生溺水事故切实做好学生安全工作的通知》情况,全力做好防汛抗台工作,13个学校集中安置点共接收台风“海葵”避险撤离人员7100余名。6.加强各类民办学校的安全工作。按照治安、交警、消防、交运、食品监察等部门对各项工作的要求,分别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并严格执行。列出专项经费约948万元,配置专职保安、安装摄像头等,不断夯实各类民办学校的人防、物防和技防保障。

(三)实施“质量满意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为人、为师、为学”主题师德教育为主线,深入开展“弘扬先进文化,力行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师德教育。成功举办主题为“弘扬先进文化,力行师德规范,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第28届教师节庆祝活动,进一步增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继续以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以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研修基地为抓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教育论坛”。首批12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重点总结了学科教学改进工作的实践和经验,分别开展了以“课堂绿色转型”为主题的展示活动。新挂牌的14个学科教师研修基地制定了三年行动规划和首年工作计划,工作稳步推进。3.深入开展新课堂实验,推进“有效课堂、有效作业”,全面启动新课堂实验教师培训,加强教材解读和目标细化工作,深化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的研究,形成“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取向的新课堂实验主流模型,努力促进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绿色”转型。坚持从“扎实”教学环节做起,开展“聚焦课堂、精细管理”等专题研讨,整体加强教学五环节的衔接、联系与统一,并进一步加强对课程计划落实、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4.依托的古文化、红色文化、水文化、农业文化、现代科技文化,认真规划和开发具有本校特色、充分发挥教师特长、满足学生需求的校本课程。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为基层学校提供典型范例,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课程结构体系,如和环保局合作的环境教育课程《我们的绿色家园》。积极参加市中学阶段征集展示活动,通过电视片、数字故事和电子书等形式展示中学校本课程的建设成果。继续推进“区教育数字资源库”的建设,目前,幼儿园、高中阶段课程结构已经全部完成。5.推进“学科建设”行动,系统制定、论证和宣传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课程标准、课程、教学、训练、作业评价等5个体系开展专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在基础学校的应用中,反响良好。进一步落实“两听两看”的工作要求,帮助学校制订学科建设规划,通过听课调研、学科教研活动、网上教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途径,总结和推广全区学科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

(四)实施“健康促进工程”,进一步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

1.深入贯彻“两纲”教育,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展了中小学生“学雷锋、我践行”、“文明美德伴我成长”征文、“优秀童谣”征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好习惯伴我行”等活动,报送6节学科德育精品课程至国家教育部,并启动了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设。2.建立并健全区、镇、村(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加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社会资源大课堂”,通过开展“社区实践指导站”的试点研究、区中小学课外素质教育活动优秀案例征集评选,加强学生校外生活工作的指导。3.完善“体教结合”工作机制。由区体教结合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区体育与教育部门共同协作,推进学校体教结合、布训、体育传统、特色项目等工作。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共有22所布训项目学校,涉及9个布训项目,并制定了评估办法实施评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学生体质健康和运动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教育局投入体教结合专项经费60万元,并设立了200万元的学校体育意外伤害赔偿基金。另外,还启动建设区域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心,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4.严格落实“三课两操两活动”要求,并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了全覆盖的专项督查,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校园锻炼一小时”;完善学生阳光体育联赛体系,组织了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体育竞赛活动,并组队参加了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阳光伙伴比赛、第二届阿迪达斯杯高中篮球决赛(高级中学获冠军)。5.完善“医教结合”工作机制。教育局、卫生局联合成立了医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职责。建立了“一校一医”、“一校一团队”的工作模式,定期开展服务指导、分层培训、会商会诊等。还建立了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落实了基地、人员、经费、设施设备等资源,构建了良好的运行机制。6.努力办好食堂,建立学校食堂食品采购的追溯制度,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生营养干预机制,组织本区营养专家成立专、兼职营养师队伍,全面推行营养午餐。联合卫生局和疾控中心等职能部门,加强对学生食品卫生安全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同时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检查,形成安全检查长效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校门口小商贩、饮食店、流动摊点等开展综合整治,严防校外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7.全面启动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含政府购买学位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本市户籍农村家庭学生、城市低保、特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投入专项资金44.63万元,完成了高级中学等11所学校卫生保健室的标准化配置建设。

(五)实施“创新发展工程”,进一步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发展品质

1.主动参与部市合作的“基础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积极推进《新课堂行动》、《推进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实践与研究》、《推进教育协作发展共同体建设,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个项目的实施。在部市合作项目工作组对我区项目进展的专项调研中,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2.通过细化招聘要求、提高应聘门槛、修改准入条件、增强工作透明度、完备制约手段等方式,创新了新教师招聘机制,社会反响良好。3.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组织区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近10项区级竞赛活动,选拔推荐优秀学生参加市级比赛,并成功举办了“院士行——青少年走近科学家”、“青少年走近艺术大家”、“明日科技之星”、“阳光下成长”等科技周、艺术节系列教育活动,成功举办区“第七届学生艺术节”。4.建立健全民办教育支持机制,搭建公民学校结对帮扶平台,制定《区公办学校(幼儿园)与民办学校(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指导意见》和《区公民结对帮扶工作绩效评价指标》,组织实施全员化系统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落实教学“五环节”要求、委托专业机构开展深度年检等措施,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不断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一是继续开展课程实施综合调研,全方位了解园务管理、保教管理、卫生保健等方面工作情况,进一步挖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今年调研了金泽、毓秀、商榻等六所幼儿园。二是推进协作组项目研究。确立六个实践研究项目为工作推进的重要抓手,以协作组为平台,以组内研究实践、组际分享交流等主要方式,拓展经验、联动辐射,努力实现“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让每个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晨星协作组、早教中心、贝贝协作组分别进行了项目阶段成果的展示。三是加强横向合作与交流。在佳佳、晨星、实验、徐泾等幼儿园举办语言文字、家教、教师培养等专题活动,通过医教结合渠道强化传染病防控的宣传与落实,加强与各条线工作的合作与交流。四是进一步规范办学。委托专业机构对奇星幼儿园、民办喜洋洋幼儿园、民办美儿园开展二级幼儿园等级验收,配合民政局对民办二级幼儿园和民办早教指导中心实施年检,进一步规范园所管理,提高保教质量。2.小学教育:围绕“深化课改,加快转型,提升内涵”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一是加强对基层学校的专业指导与服务。重点对庆华小学、金泽小学等10所小学开展课程教学管理、课程教学综合、快乐活动日等主题调研,及时了解学校课程教学实情,分析问题、梳理经验,共同制定改进方案。二是鼓励特色办学。举办“基于学情分析的备课”、“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提高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等4场研讨展示交流活动,鼓励学校聚焦办学传统、教改成果、教生资源和社区资源,加强传统优势项目建设,创新办学特色。三是推动项目研究。继续以“校长论坛”为平台,深入实践七个攻坚项目,不断完善“城乡教育共同体”协作机制建设,推进小学教育内涵发展。分别举行了主题为“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和“办学特色——优质学校的独特品质”的第三、四期校长论坛,围绕教师专业能力和职业境界的提升、学校办学特色的培育与传承进行了深入交流。3.中学教育:一是完善区域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努力以绿色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引领基层学校,加强“有效课堂”、“有效作业”的研究。召开了“做细常规,夯实课堂”的初中校长专题研讨会,强调用规范来提高教学的功率,切实减负增效,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二是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建立以“课堂教学评价”、“教师专业能力”、“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教学管理过程评价”等多维度监测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扎实开展综合调研和专题调研,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三是进一步加强初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结合本区初高中学生实际,针对初、高三教学质量抽查考试所反应的问题,开展专题性的调研和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总结2012届毕业班的经验与教训,提前分析2013届毕业班的教学基本情况,制定初高三复习工作指南,帮助各校制定初高三复习工作计划,明确目标,找准差距,寻求策略,树立信心。四是放大区域优质教学资源的辐射效应。分别在朱家角中学、高级中学和珠溪中学、崧泽学校、东方中学举行了教学展示活动,集中研讨如何调整教与学的关系,努力构建“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主流模型。4.职业教育: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突破口,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成立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着力提升职教课程建设队伍指导、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创新校企合作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二是开展专题研讨与专项调研。召开了“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创新企业职工培训机制”和“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专题研讨会,就“构建区域职教体系”、“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开展研讨交流;举行了“运用地方教育附加开展企业职工职业培训”专项调研,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完善运用地方教育附加专项资金开展企业职工职业培训的相关政策措施。5.成人教育:坚持“农科教结合”和“传承弘扬区域特色文化”两条主线,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扎实推进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华东师范大学社区教育实验基地,推进多个市、区级课题项目研究,在发展规划、体制机制创新、课程建设等方面积累实践经验。二是深化学习资源建设。完善“市民学习网”建设,推进实验基地和村(居)学习点建设。继续开展《区域特色文化》系列读本组编工作,并推广应用《走遍》读本。三是创新社区教育的途径方式。大力开展各类评估创建工作,如社区教育示范街镇、市学习型社区、示范性(特色)老年学校等。建设远程教育合格(示范)收视点、老年教育标准化学习点,参加市“三个一”课堂教学评比、第八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竞赛等活动,组织区2012家庭讲故事比赛、家庭才艺大赛复赛、老年教育艺术节、“我与终身教育”征文,举办主题为“推进村居学习点建设”的第二届成人教育“崧泽论坛”,开展“全国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申报工作等。6.特殊教育:一是深化医教结合。年初与卫生局、宗民办联合召开医教结合联席会议,确定了医教结合新的10项重点工作。组织了10轮次的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专业化教师培训”,联合召开了区特殊教育医教结合工作阶段性总结研讨会,完成了我区医教结合课题总报告和特色案例的撰写工作。二是注重研修提高。以市级课题《医教结合》及《资源教室生本化课程开发》为重点,开展随班就读的研究和特殊学校、资源教室课程的建设。成立区特殊教育教研中心组,开展各学科校际教研,并组织教师参与各类课堂教学竞赛,14人次获市、区级等第奖。三是加强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召开了三次实验学校区级资源教室使用及课程开发研讨会,初步出台了资源教室校本课程方案。巡回指导教师定期对全区配置随班就读资源教室的学校进行指导。四是增进交流合作。组织特教指导中心成员和实验校的特教分管领导赴宝山和嘉定学习考察特殊教育工作,与徐汇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市第二听障中心、崇明县培林学校等专业机构与学校就指导中心建设管理、医教结合、课程教学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在各级各类调研,特别是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调研和教育现代化综合督政调研中,我区特教工作得到充分肯定。7.民办教育:一是加大经费投入。争取市、区两级财政支持,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添置教学设备、用具及安全技防设施,派驻保安,确保教师收入稳定,保障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在今年12月市人大财经委、预算工委的专题调研中,对我区采用的“集体举办、委托管理”的民办小学办学管理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农民工子女小学全员化系统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民办三级幼儿园保健教师上岗培训、教研组长培训,开展“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校长论坛。10位农民工子女小学教师获区园丁奖,36位教师被评为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三是注重规范管理。依托6位派出专管员,加强各街镇民办幼儿园和看护点的日常检查,组织“爱生为本,规范保教行为”民办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现场研讨活动、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绩效评估优良学校”创建活动,提高办学质量。四是规范民办非学历院校的管理。做好各民非院校学杂费专用存款账户开户指导工作,配合市评估院对5所民非院校开展督查和评估,并对2011年评估的15所民非院校进行了反馈,制定了整改方案。

圆满完成“综合督政”

1.成立机构。专门成立了由赵惠琴区长任组长、蔡忠副区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区政府、各街道(镇)、财政局、人保局、发改委、建交委、规土局、房管局、民政局、区妇联、计生委、区残联、卫生局、文明办、教育局等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的成员。下设办公室在教育局,由局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分别成立了相应的工作小组和联络小组,在组织上保障了“综合督政”工作的顺利开展。2.制定方案。今年4月,制定了我区的迎接“综合督政”工作的方案,并于5月由区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按照方案,具体工作共工作部署、自查自纠、整理资料、迎督准备四个阶段。3.工作推进。在区级层面,由区政府召集,从6月份开开始,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专题部署、研讨和推进本次督政工作。在教育局层面,先后召开了10多次会议,有党政班子会、全体校(园)长会、科室长会、部分教师会等,学习、研讨、布置和推进“迎督”的各项工作,按时完成了督政自评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片以及文书材料的整理和归档,确保“迎督”工作有效落实。4.接受评估。12月4日上午,在区委党校召开“市对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政工作会议”,听取我区的工作汇报并进行了互动交流。12月4日下午进行了20余场各级各类访谈、座谈会议。12月5日全天、12月6日上午,市督政专家组分9路,实地走访28所学校;公共服务组查阅资料、核对数据、走访有关单位。12月6日下午,督查组进行分组汇总和大组汇总。

有力推进各项保障工作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参与和谐珠海建设,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表彰和宣传“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市妇联隆重表彰95个先进集体和45名先进个人,编印500册《巾帼之歌—2006年珠海市先进妇女集体·个人事迹汇编》,激励妇女为构建和谐珠海再立新功。继续在巾帼文明岗中开展“岗校手牵手,共建新农村”结对帮扶活动,发动文明岗为农村妇女学校开展多帮一、一帮一活动,共有186个各级巾帼文明岗与58间农村妇女学校结成帮扶对子。

指导加强文明岗管理,提高建岗水平。召开市“巾帼建功”协调小组成员工作会议,总结了我市开展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10年来和2006年开展创建工作的情况,修改并完善了现行《珠海市巾帼文明岗管理办法》。举办创岗负责人培训班,提高创建质量与水平。组织“巾帼建功”协调小组对今年新申报的省、市级“巾帼文明岗”实地检查验收。举办以“创文明城市做文明表率”为主题的巾帼文明岗文艺汇演,展示巾帼文明岗创建成果。三八节期间,4个岗位被命名为全国岗、22个岗位被命名为省级岗,41个岗位命名为市级岗,激励了广大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成才。

不断深化“双学双比”,号召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召开全市农业女能手、女科技示范户现场经验交流会。加强与市农业局的合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又有50名女能手成为第二批女科技示范户,有1300名妇女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联合市卫生局在斗门区乾西村、香洲区横琴镇、金湾区海澄村、高栏港区举办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活动,免费为近千名妇女提供妇检、乳腺、B超等医疗服务,为770名种养殖妇女举办3场种养殖知识讲座。命名金湾区鱼月村、海澄村、斗门区坭湾村、黄家村、湾口村及高新区会同村6个村为“巾帼示范村”,推动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举办第五届“快乐家园”农村妇女学校文艺汇演,活跃农村妇女文化生活。

二、重视解决妇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做好《珠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立法起草工作,配合市人大做好《妇女法》的执法检查。我会积极促成《珠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列入市人大2007年度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与市法制局到各区开展调研、解决妇女权益问题的对策、建议,起草《珠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草案。积极配合市人大对《妇女法》在全市的执法情况进行为期3天的执法检查,重点围绕我市女职工劳动权益、家庭暴力、出嫁女权益等维权难点、重点问题开展检查,对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干预和制止。

有力推动出嫁女权益保障工作。积极承担全市农村出嫁女权益保障协调工作,市、区两级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出嫁女权益保障工作会议,各区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建立台帐。市委将解决出嫁女权益问题纳入各级重点、综治工作范围,推动出嫁女权益保障问题的解决。市、区领导和妇联深入部分区、镇、村调研指导。举办村(居)妇干培训班,大力宣传省市有关法规文件精神。至年底,我市出嫁女权益问题全部或部分解决已达90%。

推动普法宣传活动进厂进村进家庭。市妇联以“反对家庭暴力”为三八维权周主题,与市维稳及综治办、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联合举办“珠海市‘三八’妇女维权周启动仪式暨‘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签名承诺活动”,向广大家庭发出“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平安和谐家园”的倡议;现场提供法律、医疗、健康等方面咨询服务;近千名群众郑重签名承诺“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制作了以“反对家庭暴力,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公益广告,3月、9月在珠海电视台各播放1个月;在《珠江晚报》刊发反对家庭暴力的专题报道,宣传团结平等、互相尊重的生活理念。与市总工会增创外来女工流动学校8间,目前全市共建校50间,全年共举办讲座120场次。与市总工会、市禁毒办在工业园区举办“健康生活,远离”--第二届“青春风采”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健身操比赛。通过多次“三下乡”、广场文化等活动穿插宣传《妇女法》等法律,不断扩大普法宣传教育面。

加强维权队伍建设,扩大维权工作面,建立健全妇联维权长效机制。市妇联领导多次带队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妇女儿童工作新机制,整合资源,创建市妇联服务妇女儿童维权、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文体活动、社区工作等5支志愿者队伍,建立工作机制,规范活动运作,扩大妇联为群众服务的领域和项目。召开市“平安和谐家庭”暨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站创建座谈会,推动社区妇女维权工作站的创建进度,目前已建站168个,创建率达100%。建立健全妇女儿童维权应急反应工作机制和危机干预机制,制定了《珠海市妇联系统处理重大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事件应急预案》、《珠海市妇联关于开展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做好工作,实行典型和重大案件领导包案制。我会加强对典型和重大侵权个案的跟踪处理,实行领导包案制,组织律师、专业心理咨询为群众提供维权及心理咨询服务。1—11月份,市区妇联窗口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来电1442宗,心理咨询窗口接来电1272个;共为受侵害的困难妇女提供法律援助25宗,依法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办理了拱北小学代课老师求助、伍元芳、韦莲翠求助案等重点案件,在省市两会期间,密切关注妇女维权动向,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维稳工作。

三、创新机制,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取得新突破

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第四次妇女儿童工作会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重点难点问题,妇女儿童工作纳入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实施两纲继续发挥示范作用。

加大预防出生缺陷的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免费婚检孕检政策出台。与市卫生局、市残联联合开展“健康宝宝、幸福家庭”——预防出生缺陷系列宣传活动,发放有关宣传资料和500份知识竞赛答题卡,将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普及到农村和社区,使公众了解认识出生缺陷的危害性。市妇儿工委和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推动市政府颁布《珠海市开展免费婚前和孕期医学保健服务实施意见》,从今年10月1日起在全市试行免费婚检孕检,2008年1月1日全面实施。珠海成为全国第二个开展免费孕检的地级市,5次免费孕检并扩大到流动妇女的做法开全国先河。珠海市为市民提供免费婚检和孕检的公共卫生服务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积极落实流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政策。省流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督查组对我市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全市流动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工作的汇报,考察了佳能珠海公司的外来女工劳动保障情况、富华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流动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及香洲第十五小学的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对我市妇女儿童权益保障专项政策落实情况给予肯定。

开展全市2006年度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举办全市妇儿工委联络员和各区妇儿工委办公室主任培训,部署全市2006年度妇女儿童监测评估工作任务。完成2006年度珠海市妇女儿童监测统计年报表及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指导香洲、金湾、斗门区完成了2006年度妇女儿童监测统计报表和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

举办大学生演讲比赛,推动国策宣传进校园。为了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引向校园,与市大学园区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珠海高校大学生‘男女平等、共建和谐’演讲比赛”。来自珠海地区9所高校的18名选手参加了激烈角逐,400名各高校学生代表参加了演讲活动。

四、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继续精心打造妇联家庭教育品牌。今年,市妇联以“关爱孩子”为主题每月举办1期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先后聘请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的教授和我市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同时还将公益讲座推广到农村,先后到金湾区平沙镇、斗门区井岸镇为农村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今年5月开始,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与珠海广播电视台“市民热线”栏目合作,每月举办1小时“走进孩子心灵”家庭教育专题节目,与市民一起探讨家教问题,每次节目播出都得到听众的积极反响,市民参与率高。积极搭建平台,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家教服务行动。承办广东省家庭教育讲师团骨干培训班,举办全市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香洲区妇联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开展丰富多彩的“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把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带给外来工子弟。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维龙,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率领由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及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组成的“六一”慰问团,慰问外来工子弟、流动儿童占一半以上的香洲区第十五小学。加强亲子沟通,开展“心理嘉年华”——大型情感体验式亲子娱乐活动。100多位社区的儿童与家长共同参与,体验了亲情,加深了感情。展示儿童精神风貌。全市15间幼儿园的300多名幼儿参加了六一节文艺演出,1060名儿童参加了绘画书法比赛,选送了227幅作品赴北京参加比赛。推动儿童饮食健康。市妇联与市学前教育协会联合举办了“有滋有味又健康”——珠海市托幼园所厨艺比赛,全市19间托幼园所的厨师、点心师参加了比赛。各区举办了丰富的庆祝活动。香洲区243名来自各镇、街道的困境儿童及其家长共聚一堂,领取节日礼品和慰问金、观看电影,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心;金湾区、斗门区四套班子领导慰问了部份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送去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爱心。

五、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女干部素质培训,提高妇女参政议政水平

开展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对指导工作意义的认识。开展“构建和谐社会与珠海女性发展”理论研讨征文评选活动,共征集论文54篇,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召开理论研讨会,探讨交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女性的积极作用。开展党建带妇建工作调研,撰写了《两新思路及措施》、《发挥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在党群工作一体化中作用的实践探索》、《市妇联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文章。

建立健全妇女组织。根据珠海市高新区、高栏港区“区镇合一”的实际,指导两区及时成立妇女组织,在市新经济组织工委和九三学社、台盟、民盟、民革四个党派成立妇女组织,规范了横向妇女社团的管理,与多个专业协会建立了工作联系扩大妇女组织覆盖面,促进妇女工作的开展。

完成属下五个单位领导班子的聘任工作和机关托儿所的改造工程。市妇联属下五间托幼园(所)领导班子的聘任期已满,市妇联组织对属下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考察和聘任工作,保障了属下各幼儿园(所)的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在市妇联的积极争取下,市政府投资400万元对市机关托儿所整体改造,优化了为妇女儿童服务的实体阵地建设。

做好市党代会、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换届推荐工作,推进妇女参政议政。我会及时与市人大、政协沟通联系,跟进换届工作,以确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的比例不低于22%。推荐了6名妇联系统干部为市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2名市人大旁听代表。召开部分党代会女代表、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座谈会,进一步加强妇联与各界妇女的联系与交流,增强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性别意识,共同关注妇女儿童事业的进步和发展。我市本届党代会女代表148名、人大女代表80名、政协女委员67名,分别占代表、委员总数的33.7%、30.3%、25.38%。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换届后,我市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均为100%;镇(街)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00%。

开展低学历妇女学历培训工作。继续利用社会资源,走合作办学之路,共同开展农村低学历妇女培训工作。与市电大合作制定方案,精心选择课程,建立学员档案,建立奖学金制度,激励学员奋发学习。2005年入学的低学历妇女中已有40名妇女通过学习,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2007年招生中,又有472名妇女参加了妇联与电大联合举办的学历培训。斗门区党政后备干部培训班按教学计划顺利进行。

加强妇联工作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妇干服务妇女的意识和水平。举办市妇联维权干部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讲授《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依法依规做好农村出嫁女权益保障工作》等专题讲座,提高妇女干部的维权水平。组织市、区妇联干部参加2期省妇联举办的“广东女干部学习讲堂”讲座。举办全市村居妇女干部培训班,来自镇(街)、村(居)妇代会的妇女干部共320多人参加了为期二天半的培训,学习了法律知识、婚姻家庭、家庭教育、两个规划实施、矛盾调解技巧等方面的课程。举办农村女后备干部培训班,80名农村女干部参加了培训。全国妇联副主席赵少华率调研组到珠海调研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对珠海市突出妇字特色、挖掘联字潜力的培训模式给予肯定和好评。

六、真抓实干,以基层为重心,努力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送岗位、送技能培训,为困难妇女排忧解难。市及各区妇联共举办失业妇女专场招聘会8场,提供130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12800多名失业妇女进场应聘,其中,52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1200多人被现场录用。香洲区家政培训学校开办月嫂、厨嫂、老人护理等培训,参加人数180人,斗门区举办“制衣培训班”、“家政培训班”,参加妇女120人。开展单亲特困母亲慰问活动,市、区妇联共慰问单亲特困母亲432名,合计金额11.5万余元。

开展“和谐珠海·关爱儿童——千名‘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今年5月,市妇联、市直属机关工委联合开展“和谐珠海·关爱儿童——千名‘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首批重点对贫困家庭中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孤儿、留守儿童进行助学、助困、助教帮扶。珠海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维龙,市委副书记、市长钟世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芳莉,副市长、市妇儿工委主任邓群芳带头参与,每人结对帮扶10名儿童。全市各界人士积极响应,掀起了帮扶困境儿童行动的热潮,各单位结合党日活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到目前为止,有2980名个人和助教大学生加入到“爱心父母”志愿行动中,助学助困捐款124万余元,3429名困境儿童得到助困、助学或助教帮扶。

捐建儿童游乐设施,丰富农村儿童文体生活。市妇联联合市儿童福利会多次深入农村选点,共出资24万元为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香洲区横琴镇、金湾区三灶镇、万山区万山镇等8个镇村分别购置了一套大型儿童游乐设施,尽力为农村儿童改善成长环境。筹集22万元向广西贵港市开展捐资助学帮扶活动。

继续做好对斗门区乾务镇乾西村结对帮扶工作。市妇联共投入7.5万元建设青少年体育活动设施,改造下水道,优化村容村貌;举办“妇女卫生健康行”,为村民提供医疗义诊服务;开展“建党86周年暨香港回归十周年文化活动”和公益家教讲座,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善民生,发动机关干部和社会热心人士慰问143户(次)困难家庭、困难老党员和困难学生,为他们送上近5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七、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推进珠海精神文明建设

举办第六届珠海家庭文化节,以家庭文明促社会文明。与市纪委、市委宣传部等6部门联合举办以“争当文明礼仪之家,共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题的第六届珠海家庭文化节。举办“文明礼仪进万家”暨第六届珠海家庭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向全市广大家庭发出了“倡文明、讲礼仪、争当文明礼仪之家”,评选表彰了珠海市百户文明礼仪之家、开展“讲文明,倡廉洁”有奖知识竞赛、举办“巾帼文明颂”——珠海市巾帼文明岗文艺汇演暨第六届家庭文化节闭幕式文艺晚会。香洲、金湾、斗门区妇联分别开展了“家庭厨艺大比拼”、“廉政文化进家庭”、“创健康文明家庭建富裕和谐村居”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珠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继续深入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展现妇女良好素质,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市妇联连续第8年组织开展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为城乡群众服务。全年深入社区、企业、农村、军营共举办活动80场,参与群众近4.5万人,精心编排的节目丰富了广大市民与外来劳动者的业余文化生活。举办“庆三八妇女太极拳汇演”,来自我市各级妇女组织、澳门长者体育总会共14支队伍1500多人参加,钱芳莉、邓群芳、刘佳等市领导观看了汇演。举办第三八女子门球赛,有包括澳门队在内的16支队伍参加了比赛。举办第五届庆“三八”老年书画展,共展出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女会员作品50幅,展示了老年人老有所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幸福生活。香洲区妇联举办第三届“漂亮妈妈风采大赛”活动,金湾区妇联了举办“企业文化节”活动,斗门区妇联举办“巾帼艺苑”摄影作品展,各区妇女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八、横向社团会务活跃,对外交流联谊广泛

加强对各横向社团的管理。市妇联大力扶持各横向妇女社团健康发展。市妇女联谊总会新设立服务妇女儿童志愿者分会。珠海海外妇女联谊会举行成立十周年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珠海的会员及友好社团100多人出席活动。市儿童福利会积极发动会员开展帮扶活动,六一儿童节慰问市福利院的特殊儿童,为珠海8个贫困村捐资兴建儿童游乐设施,全年捐款捐物合计24.5万元。市女企业家协会、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升格为独立民间社团,召开会员大会,组织开展培训、交流等主题活动,发动会员及会员企业为“三下乡”活动捐资捐物。举办珠海市妇女发展研究会换届大会,充实壮大了我市妇女发展研究队伍。市妇女联谊总会、女知联、同乐会、义工队等横向社团分别召开了年会,认真做好年度总结和新一年工作计划。

积极促进对外交流。市妇联与香港荃湾葵青区妇女会联合举办庆祝“三八”妇女节、香港回归十周年暨珠港妇女构建和谐家庭研讨交流活动及联欢活动。组织珠海市义工与香港元朗区杰出义工交流团、澳门妇女联合会义工进行座谈交流。与珠海市台湾事务局共同为台商家眷举办“母亲节”庆祝活动。接待新西兰华人妇女会名誉会长冼锦燕伉俪、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妇委会参观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开展对外友好交流。

九、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市妇联机关大力倡导真抓实干、争先创优、团结奉献精神,通过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和纪律教育月学习活动、党务活动、工会活动和业务培训,提高全体机关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开展社会工作的能力,全年市妇联机关有46人次参加全国、省妇联及市内各类业务培训。今年市妇联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响应“爱心父母手牵手”、“卫生强镇万人行募捐”和“送温暖、献爱心”捐款捐物等活动,累计捐款捐物价值达8万多元,较好地发挥了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

2008年工作重点

2008年,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根据上级妇联的工作部署,积极发挥妇联联系、服务、教育、维护职能,进一步创新理念,努力开创妇女工作新局面。2008年妇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和组织广大城乡妇女积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发挥妇女在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宣传贯彻《妇女权益保障法》,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推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实施;拓宽妇联群众工作渠道,提高妇女素质,提高妇联干部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为珠海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一、大力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描绘了未来五年发展的美好前景,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掀起学习高潮是各级妇联的重要任务。一是通过各级妇女组织、妇女学校、家长学校和妇联的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十七大精神,解读十七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使十七大精神深入人心,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发展的巨大动力。二是市区妇联要举办学习十七大精神理论学习培训班,把学习十七大精神作为提高妇联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内容。三是通过广场文化活动等妇联特色品牌活动把十七大精神宣传到广大妇女群众中去,发挥妇联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团结动员广大城乡妇女为构建和谐珠海贡献力量

以巾帼文明岗为载体,组织动员城镇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继续深化“巾帼建功”活动,以“争创巾帼文明岗、优质服务创佳绩”为主题,进一步发挥“巾帼文明岗”的示范作用,推动“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向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拓展。表彰一批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妇女先进集体和个人,激励广大妇女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我市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继续开展“岗校手牵手,共建新农村”活动,发挥资源、智力优势,引导巾帼文明岗扶持我市西部50间农村妇女学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继续联合劳动部门在“三八”节期间,举办失业妇女专场招聘会。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转变妇女就业观念,发挥市妇女就业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展巾帼创业培训,帮助妇女和零就业家庭提高就业能力。

以提高农村女性素质为重点,引导广大妇女在建设新农村中促发展。围绕农村妇女增收致富这一目标,继续深入开展“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加大帮扶农村女科技示范户的工作力度,加快新型女农民的培养,更好地发挥她们示范带动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创佳绩。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直通车”等活动,帮助农村妇女科技致富;继续在各区指导创建5个“巾帼示范村”,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继续做好市妇联结对帮扶村的帮扶工作。

开展各种形式的素质培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继续做好我市村(居)低学历妇女学历教育工作,连续第4年做好扶持200名以上的妇女参加各种形式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加强与市电大、斗门电大的合作,做好学员的档案管理,为2008年毕业的学生发放奖励补贴。抓住珠海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契机,联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办好低学历妇女培训班,促进农村和进城务工女青年积极学习专业技能,提高就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继续发挥各类妇女学校的积极作用,规范农村妇女学校、外来女工流动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办学内容和形式。在非公企业继续创建10间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切实提高妇女自身素质。

深化家庭美德教育创建活动。组织动员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家庭美德实践活动,在全市开展“平安和谐家庭”创建活动,讲文明、树新风,为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以妇女健康为主题举办第七届珠海家庭文化节,打造家庭文化工作品牌。

三、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开展法制宣传,贯彻实施妇女法和广东省实施妇女法办法。各级妇联要结合“五五”普法宣传,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法制宣传的实效。以宣传实施新修订《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以下简称为“实施办法”)为契机,以“法制宣传与依法维权”为主题开展“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加大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加大源头维权力度,推动《珠海市妇女权益保障条例》出台。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继续开展“不让黄赌毒进我家”活动,创建“平安和谐家庭”示范区,年底对优秀示范区进行表彰。充分发挥外来女工流动学校和农村妇女学校作用,开展法律法规、卫生保健宣传和心理咨询,增强广大妇女的自我保护和保健意识。

加大社会化维权力度,重点解决妇女被侵权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制度等议事机构作用,积极争取资源,从切实解决妇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大维权力度。继续做好出嫁女权益保障工作,加大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包案制度,及时把握和预警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中带有苗头性或倾向性问题。

壮大维权志愿者队伍建设。大力倡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规范志愿者管理。继续办好法律援助处妇联工作站、12338妇女维权热线、2258399心理服务热线等阵地,更好地为妇女儿童办好事、实事。

四、继续完善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监测评估机制,提高年度监测评估水平

继续深入宣传妇女儿童规划。以两个规划中期评估督导为规范,做好2008年监测评估工作,做到统计部门与部门统计并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调整两个规划的部分指标,完善下5年的目标体系。举办年度监测统计培训班,提高监测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开展2008年两个规划的监测评估工作,完成两个报告撰写和报表填报工作。以香洲区为省示范点带动一批市级示范点,在三个行政区选取一批条件成熟的镇(街)作为市级示范点,推动妇女儿童规划的实施。大力宣传实施规划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实施规划的有效措施和工作机制,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营造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社会氛围。

深入调研,关注热点,抓好难点。根据两个规划的重点难点,拟开展金湾、斗门农村学前教育状况调研、社区非在岗妇女状况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研。跟踪流动儿童的入学和卫生保健情况,为部门领导解决存在问题提供决策依据。协调做好珠海西区学前教育硬件改造和软件完善工作。继续关注农村和流动人口妇女就业、儿童受教育和卫生保健水平等薄弱问题。协助做好免费婚检孕检试点工作,与卫生部门开展宣传免费婚检和孕检系列活动,提高外来人口自觉婚检孕检的自觉性,积极推动该项工作全面铺开。

五、推动家庭教育创新发展,提高妇联家庭教育水平

继续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的良好氛围。以珠海市家长学校为阵地,继续办好每月一课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同时在社区、农村举办流动课堂,扩大家长受教育面。加强对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志愿者等家教骨干队伍的培训,不断吸收热心家教事业的社会人士加入,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工作体系。办好“社区儿童德育中心”和“小脚印”家庭养护支持中心项目,全方位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进家庭。继续搭建平台,依托大学园区的资源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家教服务行动。召开珠海市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交流会,推动提高珠海市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加大社会帮扶力度,改善困境妇女儿童生存环境。继续开展“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行动,与电视合举办电视表彰晚会,激励、发动更多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督促落实帮扶资金到位,做到工作更深入细致,服务更人性化。做好“单亲特困母亲帮扶工程”工作,改善住房条件。发挥妇联所属公办幼儿园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对外交流的窗口作用,与斗门区、金湾区镇村幼儿园结对帮扶,推动珠海幼教事业的协调、均衡发展;增进与港澳台地区的幼教交流,推进学前教育现代化。加快机关托儿所的整体装修改造,精心打造0-3婴幼儿早期教育实验示范基地。加强指导,发挥市青少年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校外教育阵地的作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庆“六一”活动。组织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儿童福利会部分成员到学校、幼儿园、福利院等儿童机构开展“六一”慰问活动。举行系列庆“六一”活动,举办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晚会和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珠海选拔赛。

六、进一步加强妇女组织建设,提高妇联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坚持党建带妇建,实现妇女组织和妇女工作的有效覆盖。推进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创新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增强基层组织活力,探索在行业协会中成立妇女组织;充分发挥高校女教职工、女学生的智力优势,通过开展活动,努力实现妇女工作的有效覆盖。在已建立妇女组织的高栏港区、高新区,以“党群工作一体化”的工作模式推进新经济组织妇女工作的覆盖。推动还没有建立妇委会的各派建立妇女组织。积极主动联系各类民间妇女社团和组织,加强引导和发挥作用。完善市妇联各团体会员的挂靠管理,指导其开展活动。

努力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妇女参政议政。继续积极协助组织部门做好女干部的培养推荐工作。落实省、市妇女教育培训规划。举办女领导干部、基层妇女干部社会工作培训班以及妇联横向社团骨干培训班。继续对斗门“两委”后备干部大专班的跟踪培训,促成香洲、金湾区开班。建立健全妇女人才库,与有关部门多协调、多沟通,畅通妇女人才举荐渠道,开展针对性培训,使更多优秀妇女人才脱颖而出。加强组织建设,做好村换届直选中女干部进两委工作,各级妇联要提前介入,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积极物色、宣传、推荐村妇代会主任候选人,配齐配强村妇代会主任。

加强市妇联执委工作制度和代表联系制度。强化执委和代表的责任感,发挥执委和代表广泛联系妇女群众的优势,把代表和维护妇女儿童利益的思路转为政策和立法,拓宽表达渠道。及时反映妇女群众的呼声,为市妇联把握工作方向提供依据。

残联两纲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纲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要求,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组织编写。规划内容经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充分体现党的**和**精神,对接**市**规划,立足我区实际,阐述政府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

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好《纲要》,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落实区委十届二次(扩大)会议确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实现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期为**年到2010年。

第一章**发展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精神,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大力建设“繁荣四方、平安四方、文明四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区文明程度和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计划顺利实施,为**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发展成就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期间,全区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区、三产兴区”和“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一带两线三园五中心”经济发展布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末,实现全区生产总值79.2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实现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7.01亿元,年均增长超过75%;实现区级财政收入3.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6%。

(二)都市工业快速发展。华电**发电有限公司、捷能汽轮机股份公司等一批优势骨干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对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日益明显。十五末,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84亿元,规划建设了15个都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229个,注册资金3.43亿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施了“一个园区、三个创新体系”建设,启动了**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等科技园区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7%。

(三)第三产业更加繁荣。建设了粮油批发市场、灯具市场、果品批发市场、温州路机电贸易街、**市汽车贸易大道等大型专业市场,引进了勇丽商务酒店、锦江之星经济型宾馆等餐饮服务项目和国美电器、东方家园、麦德龙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物流、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发展。2005年完成三产增加值3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3亿元。

(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到30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8家。**期间累计完成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累计完成外贸出口总额9.5亿美元,分别是“九五”期间的3倍、8.3倍。五年累计利用内资42.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50%。四方港区被纳入**市港口经济发展总体框架和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港区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港区一期吹填和二期围堰工程,招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各项改革持续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区属企业改制。**末,全区245家企业完成改制,企业改制面达到88%。民营经济发展加快,2005年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11088户,私营企业达到4616家,分别是“九五”末的1.2倍、2倍。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依法取消了131项行政审批事项;扎实推进“五项工程”和“四型机关”建设,完成了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政府效能进一步提高。

(六)城区面貌明显改观。**期间,完成了全区5个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水清沟、河西等村庄改造项目,实施了长沙路以北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工程,近两年累计开工建设住宅206万平方米,竣工104万平方米;五年累计投入2.5亿元,整治改造了308国道等79条道路,打通了长沙路等4条道路,道路硬化率100%。完成了张村河四方段河道整治截污工程及89条道路和部分广场的亮化工程,综合治理了杭州路河、郑州路河。综合整治小街小巷287条,对海琴广场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实施了北岭山森林公园建设和双山山体恢复工程,建设了周口路、张村河两岸近20万平方米城市生态林。**期间累计新建公共绿地64.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9%。噪声达标区面积覆盖率达到69.6%。适应**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城区环境优美洁净有序。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加大,69%的小学达到了省、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深入开展了群众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明显,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海云庵糖球会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被评为“山东省社会文化活动知名品牌”。大力开展了和谐社区建设,建立了康乐为老服务协会等社区服务机构,完成了31处社区文化中心改扩建工程,开展了家政服务等十大系列社区服务活动,社区建设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托幼工作先进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7226元,是“九五”末的1.9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211元。**期间实现就业10.6万人次,2005年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78.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灾害救援体系基本形成。居民消费方式发生新的转变,休闲型、享受型消费逐渐兴起,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方区处于城区功能提升、发展模式转换、增长方式转变、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偏低,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质量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产比重偏低,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民营经济规模较小,缺少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企业;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土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不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大,旧城旧村改造任务繁重。

第二章发展环境、条件和机遇

一、发展环境

从全球来看,国际政治总体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协调、磋商、合作是国际关系的主基调,国际形势不会发生显著变化;经济全球化仍然是大趋势,区域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间产业梯度转移明显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升值压力依然存在;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外贸出口难度加大。

从全国来看,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国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国家将持续实施差别化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限制类项目和产业的发展;受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重要原材料价格将持续上涨。

从**市来看,省委、省政府将**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全力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将加速**“五个中心”的形成,并切实提高**集聚资源、提品和服务、产生辐射三大功能。**大工业框架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亦已初步形成,港口、海洋、旅游三大特色经济将实现规模、质量双升级,一批大项目建设将对全市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同时,2008年奥帆赛以及“全国重点中心城市”、“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建设,都为**市**期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二、发展条件

(一)区域交通四通八达。四方区西距**港不到2公里,北距流亭机场也仅10公里,青黄高速、重庆路、308国道、胶济铁路贯穿全区。同时,四方火车站、沙岭庄火车站两处客货混合站和**长途汽车站也坐落区内。

(二)第二产业基础坚实。四方区是**老工业区,区内工业企业众多,工业门类齐全,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2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0多家。**捷能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海晶化工集团、四方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工业企业及华电集团**发电有限公司、**泰能燃气集团、李村河污水处理厂等大型配套企业坐落区内。

(三)港口经济潜力巨大。四方港区已正式纳入全市港区建设规划,是**市“以港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港口集装箱设计年吞吐量超过400万TEU。港区建成运营后,将对四方区乃至**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科技研发实力雄厚。**科技大学、**理工大学、**大学四方分校等高等院校坐落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45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100多家,省、市级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单位100多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19个。

(五)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综合治理、人民、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各种社会矛盾得到有效化解,探索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和谐城区建设新路子,全区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发展机遇

(一)装备制造业引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机遇。**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装备制造业在我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已具集群化雏形。可顺势而发,集中打造,以此为突破口,推动我区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旧城旧村改造盘活城区发展空间的机遇。**期间,**市继续实施缩小“南北差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北移战略,旧城旧村改造将成为四方盘活城区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打破财政困难瓶颈,继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强有力“引擎”。

(三)都市科技发展带动产学研结合的机遇。随着都市科技园区的建成,**期间,辖区高校、科研院所将发挥科技创新排头兵作用,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率;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将坚持走与高校、科研院所相结合之路,技术支撑、成果吸收、风险承受能力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区域产学研结合将实现新的跨越。

第三章指导方针、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三大经济发展战略”和“六大城市发展战略”,重点打造“七大板块”,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区,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工作中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效益的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区人民。

——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高效率的资源转换和高密度的经济产出。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为目的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树立全球视野,适应WTO后过渡期要求,更加积极地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切实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层次和水平。

——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繁荣区域文化,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发展战略

1、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工业立区、三产强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即:立足现有工业基础,构建以支柱产业为基础、都市型工业为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的新型工业体系;在发展传统商贸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业、职业培训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三产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的优势,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创建科技创新区。

2、城市发展战略。实施“东建、西聚、南兴、北新、中优、外拓”的发展战略。东建即:在重庆南路以东、308国道以西、张村河以南、清江路以北区域建设功能完善、居住舒适的现代化新城区(面积约4.82平方公里);西聚即:依托港口建设,在胶州湾以东,四流南路、杭州路以西,李村河以南,海泊河以北区域,形成项目集聚、企业集聚、产业集聚的态势,将西部区域打造成都市工业和临港产业的聚集带(包括港区码头在内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南兴即:在杭州路以东,清江路以西,瑞昌路以南,鞍山路以北区域内(面积约4.83平方公里),依托旧城改造,繁荣发展商贸服务业;北新即:以**科技大学都市科技园为中心,在四流南路以东,重庆南路以西,长沙路以北,李村河以南区域,建设科技研发基地(面积约5.1平方公里);中优即:以北岭山森林公园为中心,逐步延伸到四流南路、人民路以东,重庆南路以西、长沙路以南、瑞昌路以北区域范围内,打造集居住、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绿肺”(面积约4.7平方公里);外拓即: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支持,探讨兴建异地装备制造业基地,承接区内企业外迁,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三、主要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位次前移;产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经济增长方式取得较大转变;城建开发进一步加快,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基本建成都市工业特色鲜明、商贸居住功能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完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现代化城区。

(二)具体目标

1、经济指标。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0年达到159亿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左右;三产增加值年均增长1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左右;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左右。

2、人文指标。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左右,城区人口登记失业率低于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6‰以内。

3、生态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不超过0.72吨标准煤,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8%以上,市政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导向性指标是指政府希望发展的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行为实现。预期性指标是凝聚了人民意愿的政府战略意图,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区政府对各部门和街道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导向性、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

第四章功能定位与发展布局

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照**期间发展战略,确定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如下。

一、功能定位

(一)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新型都市工业区。发挥辖区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坚持促优扶强,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都市工业。

(二)以旧城旧村改造为突破的商贸居住区。依托旧城改造,培育承载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空间和载体,建设商务楼宇,发展“楼宇经济”,打造现代商贸服务区。根据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区发展的需要,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居住小区,进一步完善城区居住功能。

(三)以都市科技园建设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区。依靠驻区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研发、转化、制造优势,以整合区域科技资源为突破口,以实施产学研结合为手段,打造都市型科技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拉动区域产业升级。

(四)以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的现代文明城区。持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把四方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城区。

二、发展布局

**期间,要以进一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为目标,依托大项目建设,在整合提升西部临港产业带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七大板块”。

(一)临港产业带

抢抓**市建设环胶州湾工业走廊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杭州路、四流南路以西,四方港区以东近10平方公里区域的工业配套,优化整合区域内现有都市工业,加快实现与**市四大产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的对接,围绕四方港区建设,大力发展港口机械制造、修理、维护等配套产业。

(二)七大板块

1、四方港区板块。按照**港总体规划要求,在胶州湾四方段内5.8公里的海岸线上,规划建设3.9平方公里的集装箱码头,**期间争取建成4—6个泊位。同时,在青黄高速以东、海泊河以北、李村河以南、胶济铁路两侧区域内规划建设2.3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

2、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板块。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搬迁,对海云庵及其周边2平方公里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改造,大力发展民俗工艺、民俗艺术、民俗旅游和民俗餐饮等民俗文化产业,将海云庵周边打造成为**市特色民俗文化街区。

3、人民路商贸中心板块。依托人民路周边近1平方公里区域的拆迁改造,积极引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形成一处集现代化大型商业设施、商贸办公和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商贸休闲服务区。

4、郑州路都市科技板块。以**科技大学为中心,以郑州路为轴线,在郑州路两侧1.8平方公里区域,实施一街、二园、三区建设,沿李村河滨河生态区向高科园扩展,与高科园相互辐射,在北部城区建成具备研发、孵化等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带。

5、重庆南路汽车贸易板块。按照汽车零配件、汽车销售、汽车服务和汽车文化博览四个主要功能区域的划分,加快汽车贸易大道二期规划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项目,高标准规划建设汽车综合博览中心和汽车销售后服务项目,将重庆南路及周边近2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省内一流、在中国北方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汽车销售服务聚集带。

6、北岭山休闲娱乐板块。依托北岭山的自然风貌,规划建设钓鱼场、植物园等旅游休闲娱乐设施及风情酒吧、特色餐饮等项目,将北岭山及其周边约1.5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成集旅游、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旅游区。

7、双山现代商务板块。高起点高标准成片规划、整体开发,在双山及周边近1平方公里区域建设行政办公区、高档商务区等,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等经营业态,形成以行政商务功能为主,兼有高档生活居住功能的现代商务区。

第五章发展重点与主要措施

一、经济结构调整

对接**市**发展规划,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发展都市工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力争到2010年,将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末的60:40调整到50:50左右。

(一)大力实施“工业立区”战略

立足产业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长远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市场占有率为目标,以品牌化、规模化为导向,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集群,创新发展特色都市工业园区。

1、装备制造业集群。以现有大型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相关中小企业进行配套,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把装备制造业培植成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集群化产业。重点发展以汽轮机为龙头的中小型电站成套装备,主要包括大功率拖动式汽轮机组、联合循环机组及控制系统、电站锅炉和阀门等;以纺织成套设备为龙头的纺织机械装备,主要包括各类纺织梳理设备以及自动络纱设备;以重型专用车为龙头的交通运输装备,主要包括重型专用车、改装车、橡胶机械成套设备及各种机车汽车零部件。

2、都市工业园区。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注重引导,促进园区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产业政策导向,科学规划园区产业布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符合生产力空间布局和产业链条长、产业集聚度高、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项目、企业和产业,提高园区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增强园区财税贡献能力。完善长效服务机制,优化园区软硬环境,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促进园区的科学发展,形成具有四方特色的都市工业园区发展模式,打造一批特色精品园区。

(二)大力实施“三产强区”战略

按照“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要求,在繁荣发展商贸流通、餐饮、生活服务等传统服务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职业培训、信息咨询、房地产开发、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拓宽领域、提高层次,增加比重,逐步建立功能完备的三产发展体系。

1、传统服务业。

按照建立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要求,加快发展商贸、餐饮及生活服务业。着力打造一个大型商贸中心。依托小村庄和人民路周边区域现有商业设施,大力引进大型超市、购物广场以及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生鲜品超市等新型商业业态,力争打造具备市级规模的商贸中心。重点建设六条特色商业街。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和特色,规划建设重庆南路、温州路、人民路、人民一路、嘉禾路、杭州路等六条特色街。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市场。按照“扩大总量、调整布局、整合资源、完善功能”的发展思路,在扩展现有粮油、灯具、果品等专业市场规模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专业市场布局与居民消费需求,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财税贡献高的新型专业市场。逐步提升餐饮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引进一批中高档餐饮服务企业,培育一批餐饮服务品牌,推动全区餐饮服务业发展。引导发展生活服务业。加强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发展洗染保洁、美容健身、家政服务、电话购物等便民服务业。

2、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以四方港区物流园区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引进世界知名物流服务企业,发挥其规模优势和管理优势,对区内现有从事运输、仓储、包装、搬运、流通、配送等分散业务的企业进行有效整合和改造重组,实施一体化运作,努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市物流信息平台相对接,建立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系统。

职业培训整合区内现有职业培训资源,培育职业培训集团机构;依托区内大型培训机构,引进国外先进职业培训设备,打造“高级蓝领培训基地”。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行为。

信息咨询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会计咨询、法律咨询、工业设计咨询等信息咨询业,使其成为结构合理、手段先进、有一定规模的独立产业;完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咨询业的人才培养,引进国内外知名信息咨询机构,引导和鼓励信息咨询企业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房地产开发以旧城旧村改造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制定规划,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进一步活跃房地产开发市场,提升我区房地产开发的规模、档次和水平。同时,加大行业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市场秩序和居民利益。

旅游业积极推进北岭山森林公园、海云庵民俗文化街区以及汽车贸易大道二期建设,充分挖掘区内老牌工业企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梯次开发,开辟吸引力强的旅游项目,发展民俗旅游、工业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强化教育的基础地位,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和聚集。

1、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遵循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以效益为中心,形成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

建立“三个体系”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依托,围绕新材料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对集成度高、综合性强、产业渗透和辐射作用显著的高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科技攻关和应用推广,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之间的联系,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促进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转化。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6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建立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一批生产力促进机构、科技评估机构、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信息、人才、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服务。到2010年,建成以共享为核心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3个。

打造“三类园区”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相对集中和驻区大中型骨干企业研发、转化的优势,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推进高等院校都市型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都市型科技园、科研院所都市型科技园三类园区的建设。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学校规划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创新育人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注重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区。

切实抓好义务教育将学校建设纳入全区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加强对小区配套小学和幼儿园的管理,做好初中属地化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教师合理流动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办学体制改革,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和个人投资办学,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资机制。强化校长培训,举办三年一期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和短期校长培训班,到2010年,培养一批在**市、山东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建立教师培训、教研和科研中心,举办中长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培训班,提高全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到2010年,建成市级示范幼儿园9所,省级示范幼儿园8所,市级以上规范化学校20所,省级规范化学校8所,打造3-5所名牌幼儿园、名牌小学。

加快构建国民教育体系以提高居民素质为最终目标,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整个过程,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民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施特殊教育“爱心康复工程”,不断增加特教经费投入,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以现有职业教育机构为依托,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办职业教育,着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水平。创新发展社区教育。以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为重点,努力促进四方社区学院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社区教育的覆盖面和纵深度,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大课堂”,建立信息畅通、有所侧重、选择自由的“教育超市”,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系统化。

3、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设人才支撑体系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吸引、培养和用好人才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人才队伍,人才资源基本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积极引进人才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强对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引进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海外人才,到2010年,力争引进各类人才总数超过6000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9万人。

大力培育人才注重人才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发挥我区教育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方式培养人才,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充分使用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宏观管理体制,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建设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创新并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人才结构调整和经济机构调整相协调的动态机制。建立并完善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收入分配、激励保障和不称职人才退出机制,增加人才工作投入,为人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对外开放

抢抓机遇,突出创新,加强国内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际利用市外内资、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总额均保持稳定增长。

(一)强化招商手段、拓宽引资领域

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积极搭建辖区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平台,积极推进企业资产重组和对外合资合作,加快跨国并购步伐。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抓住机遇,掌握信息,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帮助企业通过引进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升产品档次和水平,提高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能力。推出一批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良品牌、优选项目参与并购,使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通过收购兼并以及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我区国有企业改组改造,降低国有股比重,实现股权多元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在项目上突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在区域上突出民营资本充裕活跃的长三角、珠三角,在国别上突出在上述产业中居于领先水平的德国、日本和韩国,通过我区招商大使、招商代表的联系,借助省市外经贸专业部门和中介机构及外国驻华办事处的作用,引导相关企业的专业洽谈,加强沟通,进行交流与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大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把高技术水平、高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区,切实提升引进项目的区域经济贡献能力,使我区在提升半岛制造业的水平和地位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加大工作力度,促进出口增长

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我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引进国外资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发展机电产品出口,扩大国际市场占有量,提高机电产品出口比重。引进出口型企业。积极引进自营出口企业以及加工贸易型企业到我区生产经营,努力扩大出口规模。调整出口队伍结构。积极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提高民营企业出口比重,对新开工和出口额较大的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和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鼓励辖区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俄罗斯、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比重。进一步密切与跨国采购中心及其他相关机构的联系,拓宽信息沟通渠道,积极向企业提供各类经贸活动、展会及采购信息,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和支持。

三、民营经济

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手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期间,形成一批技术先进、经营规范、管理有序、经济社会效益良好的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民营经济上缴税收增幅高于全区税收增长水平。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平等竞争、各类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机制。放宽市场准入,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向民营资本开放,注重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以及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法制和政务环境,建立健全为民营企业服务的工作机制,吸引国内知名民营大企业和集团到我区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加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创品牌、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新产品,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化;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档次,培植一批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进一步健全民营及中小企业人才引进与培训、信息咨询、信用评价等服务体系,加强民营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民营企业经营者素质。实施扶持民营经济“520工程”。重点扶持20家科技型民营企业、20家外向型民营企业、20家社会效益型民营企业、20家潜力型民营企业和20家优秀个体工商户。引导民营经济走外向型、科研型道路,鼓励民营企业争创品牌,实现总量上规模、结构上层次、质量上水平、实力上台阶,逐步建立起以高新技术密集型、外贸出口创汇型、城市社会服务型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体制改革

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突破影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加快企业改制。鼓励民营等各种资本形式参与区属企业和农工商公司改制,确保所有区属企业和农工商公司改制成功;支持国内外法人对驻区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参与产权受让与转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改革政府审批制度为重点,逐步完善高效、廉洁、协调、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转变。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多形式对公务员进行培训,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树立务实高效、廉洁勤政的公务员队伍形象,建立起相互配合、协调运作的管理机制,逐步通过行政服务系统ISO9000系列管理体系认证。

五、城市建设与管理

**期间,在加快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同时,按照“东建、西聚、南兴、北新、中优、外拓”城市发展战略和“七大板块”的发展布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一)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推进城市化进程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片开发、逐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城中村改造。分步改造双山、大山、河西、保儿、小水清沟、华光、河崖、闫家山、香里、盐滩、水清沟、湖岛、孤山等13个村庄,合理布局各类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设施,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东部基本建成现代化新城区。加快旧城改造。贯彻实施《**市房屋拆迁条例》,积极探索新的改造方式,用足、用好、用活现有政策,采取就地或就近安置拆迁居民的方式,逐步对区内46片破危陋房实施拆迁改造,力争改出一片新居、带动一批产业、形成一片景观。

(二)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区形象

以道路交通为重点,争取市财力支持,积极构筑城区现代化基础设施骨架。加强城区道路建设。综合整治超期服役主干路,提高道路建设标准,建设高标准的示范路,使整个城区道路纵横有序,布局合理,交通便利。加强河道设施建设。逐步整治海岸路河、郑州路河、水清沟河、李村河、海泊河等区内河道,实施河道清淤、护岸砌筑和截污干管的铺设等项目,切实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现状,建成一批景观河道。加强城区绿化建设。以“人在树下、楼在树间、城在林中”为远景目标,组织完成全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推广庭院、墙面、屋顶、桥体的绿化,搞好山头公园、绿化带、片林、草坪的建设与养护,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人文环境。加强亮化设施建设。根据商业街、主干道及重要景点等不同地域的不同功能,发展高效、节能的照明设施,搞好“夜景工程”,改善城区面貌。

(三)加强城市管理,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清洁优美城区为目标,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市容管理。认真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经验,逐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使生活垃圾逐步达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的。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除区内卫生死角。努力提高环卫机械化清扫率和全天保洁率,提高环卫工作水平。充分发挥城管指挥联动中心的总调度作用,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城管监督检查工作,严格执行城市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市容市貌和基础设施的管理,依法从严快查各类违法行为,把市容环境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积极开展创建“城管示范路”活动,严厉查处占路经营、乱贴乱画等违章行为。全面推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新建居民小区全部实现物业管理。进一步深化城管体制改革,理顺关系,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管体制,建立全社会管理、全过程控制、全行业覆盖的城管运行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城区管理水平。

六、社会事业发展与文明城区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社会各项事业

1、文化事业。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加强社区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开展先进文化街道、先进文化社区、特色文化社区和特色文化家庭创建活动。完善区文化馆、图书馆结构和功能,到2010年,图书馆藏书达到15万册。繁荣文化艺术,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多层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组织好**海云庵糖球会、“四方欢歌”群众文化艺术节、少儿自绘文化衫大赛、同唱一首歌社区文化交流月等品牌文化活动,扩大活动规模,提高活动档次,在此基础上,新培育2-3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活动,提升我区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资本及外资向文化产业领域流动,形成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引导全区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鼓励和扶持文化中小经营业户实现连锁经营,促进文化消费。

2、体育事业。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推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完善三级体育健身服务网络,定期组织国民体质检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加科学健身的积极性。抓好校园体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水平,使学生普遍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完善业余训练网络,拓宽业余训练布局项目。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搞好社区体育健身广场的配套建设,到2010年,居民健身设施基本满足辖区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率先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

3、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强化政府对公共卫生的管理职责,完善上下联动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完善和巩固区、街、居疾病预防控制三级网络,加强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地方病的监测和预防。不断完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妇幼卫生体系,增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卫生监督和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扩大对妇女、儿童的保健范围,确保各项指标达到《两纲》规定。整合区内卫生资源,发挥驻区医疗集团的技术优势,扩大医疗卫生覆盖面。发挥区疾控、区妇幼、区计生、区残联等部门的作用,构建新的城市预防保健三级网底。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社区卫生建设规划的要求,支持和鼓励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在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上,使每个街道都达到2-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使其达到规范化建设的目标,提高机构质量和人员素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建设,拓展社区卫生服务新内容,在继续将老人、儿童、孕产妇和低保人群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的同时,尝试家庭化、合同式管理的健康服务模式。

4、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劳动与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落实再就业政策,提升企业吸纳就业能力。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与再就业。健全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促进就业的有效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切实贯彻实施《两纲》,做好新时期妇女儿童工作。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康复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倡导并开展社会化扶残助残活动,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结合新时期老龄工作特点,创新老龄工作机制,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关怀、社会共办”的以“六个老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支持“红十字”会协助政府依法开展人道主义募捐救助工作,鼓励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逐步完善以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为主要方式的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着力推进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建立健全网格化和网络化监管体系,实现对用人单位的网格化、动态化、信息化监管。完善劳动保障维权机制,建立劳动保障监察预警、应急、联动机制,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法制化,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提高市民践行公民道德规范的自觉性。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结合**市建设“全国重点中心城市”和“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目标,大力培育以“诚信、和谐、博大、卓越”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精神。举办好每年的“邻居节”和“市民读书节”,不断提高居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和工作机制。

2、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探索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继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学习型城区、文明行业和服务名牌活动,提高全区文明行业创建水平。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示范街”、“文明社区”和“道德、法律、科普、文体、卫生五进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深入开展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

(三)民主与法制

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支持和保证人大依法履行监督职能,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政策,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建立完善向人大、政协和派、工商联定期通报工作和征求意见制度;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作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切实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

2、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文明执法”品牌创建活动,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认真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行政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和责任过错追究等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健全重大事务法律论证制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执法水平。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面推动社区、企业和学校的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办公范围,推行网上并联审批和网上行政许可。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居民群众的法制意识。整合各类档案资源,加快实现档案工作数字化,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创建省一级档案馆。

(四)和谐社区建设

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社区自治、政社分离”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扬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民间组织和职业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加强社区设施建设,使社区办公及服务配套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社区办公用房不低于60平方米。加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建立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度,切实解决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问题。努力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所有社区的软件升级和硬件改造,使全区所有社区基本达到和谐社区标准。继续打造“12319热线连四方”、“康乐”等服务品牌,为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优质、高效的社区服务。

(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推进平安四方建设,切实维护全区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安全和生产安全。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和工作责任制,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大力实施“情系未来”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夯实稳定基础。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健全动态环境下多层次、全方位的基层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构建社会治安安全防线,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到2010年,全区所有社区全部达到平安创建标准。

七、可持续发展

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人口的关系,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实现经济、社会、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

(一)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城区

实施以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为重点的全面资源节约战略,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源生产率,全面创建节约型城区。创建节约型机关。加强对机关节能和后勤服务工作的管理,精简各种文件、会议,勤俭办理各种事务,切实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创建节约型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和职业社工队伍的作用,在全区所有社区积极开展“争创节约型社区”活动,及时发掘典型,总结经验,适时表彰和宣传先进典型。创建节约型家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居民从身边小事做起,发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优良传统,逐渐养成节约习惯,普遍形成“人人讲节约、家家争节约”的良好氛围。创建节约型企业。在全区企业中大力推广中水回用、海水利用、垃圾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鼓励企业开发生产节能产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导企业以城市污水处理为重点,建立“污水—中水—绿化用水、冲厕用水—排放污水再处理”产业链条,以煤炭、电石为重点,建立“煤炭、电石—粉煤灰、电石泥—新型墙体材料”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区

到2010年基本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城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城区建设初见成效。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各种形式,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素养,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以新一轮的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改造升级传统工业,积极引进绿色工业,大力发展环保产品,全面推进工业清洁生产;加强对新、扩、改项目的“三同时”管理,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建立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机制,保障职工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快实现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建立主要污染源重点监控、定期普查制度,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加快环境信息化步伐。

(三)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巩固“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完善人口综合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形成既与市场经济相协调、又能保护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积极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不断提高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水平;推进优生优育,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降低婴儿缺陷发生率。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到2010年末,全区总人口控制在50万人左右。

第六章项目支撑

**期间,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和对外合作等途径,不断拓宽投资渠道,大力推进港通、旧城旧村改造、商贸流通、都市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都市科技、生态环境等七类共36个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实现。项目规划总投资约218亿元,**期间预计完成建设投资约118亿元。政府财力集中用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社保、城市安全等社会各项事业支出及各项需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

一、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一)港通项目。主要是**港四方港区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亿元,已纳入**市**重点建设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建设投资30亿元。

(二)旧城旧村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城中村改造、破旧小区改造等7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58亿元。

(三)商贸流通项目。主要包括特色街区、商业中心等10个项目,全部投资16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9亿元。

(四)都市工业项目。主要包括传统工业技改、新型工业等9个项目,全部投资28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6亿元。

(五)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道路整治、河道整治、楼院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4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约10亿元。

(六)都市科技项目。主要包括高等院校都市型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都市型科技园、科研机构都市型科技园等3个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期间完成投资约3亿元。

(七)生态环境项目。主要是森林公园、公共绿地建设2个项目,预计**期间完成全部投资约2亿元。

二、重点项目运转机制

(一)责任机制。健全大项目区级领导包干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加强综合协调,形成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项目运作格局。

(二)生成机制。立足四方产业基础,围绕全市规划布局,突出专业招商和企业主体招商,大力引进对全区发展带动强的大项目。

(三)推进机制。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科学统筹,分类排队,实施全程动态跟踪调控,确保港通、旧城旧村改造等重点项目的有效推进。

(四)保障机制。实施“重点项目直通车”服务,在政策扶持、产业引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向重点项目倾斜。

第七章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

强化**规划纲要实施的保障措施,创新组织实施机制,对于确保本规划中各项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杜绝规划和实施之间出现脱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促进总体规划落实

各单位要紧密围绕本规划中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根据具体要求,从本系统、本部门的实际出发,修改完善各自专项规划和科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使之切实成为本规划的细化和延伸,确保本规划的有效实施。

二、制定政策性实施意见,明确和落实部门责任

对于本规划中提出的政策性内容,要求相关责任部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加以落实,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开展规划中期评估,调整充实规划内容

为确保本规划的顺利实施,在本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建立规范的中期评估机制,由专家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组成规划中期评估小组,对规划进展情况进行及时总结,并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同时,根据未来环境的变化情况适度修订规划内容,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促进规划全面完成

上一篇:残联法治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市级残联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