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联副理事长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13:21:53

残联副理事长工作计划

残联副理事长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加强学习,统一认识,及时安排部署全年工作

一是利用每周集体学习时间,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7号和省委省政府18号文件、市委二届十次全会、省残联五届二次工作会议、各级党政领导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若干准则》,使全会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新时期残疾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季度,共组织全会干部职工学习9次。二是组织召开了由11县区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办公室主任以及市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参加的市残联二届三次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工作,安排部署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上下团结一心,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

我会把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残疾人工作机制摆在突出位置,力求从制度层面上保障残联机关工作规范化。在认真执行《责任政府四项制度》、《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效能政府四项制度》的基础上,一是成立了《关于促进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编制工作方案,研究提出我市《意见》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二是修订工作规则。及时修订市残联工作规则,明确各科室及相关工作人员职责任务。严格实行理事会会议制度,规定对残联的重要事项均要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决定。三是规范和执行机关内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干部职工,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工作,规范行为,切实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四是制定和坚持政务公开。制定并公布相关残疾人工作业务指南和流程,将其文件依据、办事程序和时限要求等上网公开,把权力运行过程透明化,自觉接受群众的咨询与监督。一季度,我会全体干部职工没有任何违纪违法和被上级相关部门问责的现象发生。

三、职能工作有序开展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全市残联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各项工作得以有序开展。

(一)组织联络工作

一是充分发挥专门协会的代表服务、桥梁纽带、团结教育和监督作用。制定了年度协会工作计划并认真加以落实。2月5日组织召开市专门协会春节座谈会,安排部署协会下步工作,真正使残联工作重心下移。春节期间,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还自发组织起来参与走访慰问活动,以送慰问金、慰问品、帮助困难残疾朋友打扫卫生、送节目下乡等多种形式,展示残疾人友爱互助、团结奋进精神。二是用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市县两级残联系统的40名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三是根据《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修订)》开展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自查工作,为今后全面加强我市县、乡、村三级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摸清家底,作好准备。四是认真开展第二代残疾人证审核工作,一季度,全市共审核第二代残疾人证3200余本。

(二)康复工作

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及市政府为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的实事项目。市残联及早作为,康复工作成效明显。一是根据年初制定的《市3-6岁聋儿、智力残、脑瘫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深入永善、大关、水富、彝良等县开展普查救助残疾儿童工作,共筛查出3-6岁聋儿19名、智力残疾儿童24名、脑瘫儿童20名。目前已为符合救助条件的4名3-6岁贫文章来源:困聋儿申请中国福利基金会给予救助,实行人工耳蜗手术及训练;对19名3-6岁聋儿和19名家长办班开展语训和培训家长,配戴助听器30台;对24名3-6岁智力残疾儿童及24名家长启动康复训练和培训;对20名3-6岁脑瘫儿童及20名家长启动康复训练和培训;同时联系省聋儿康(来源:文秘站 )复中心技术员帮助制作30只耳模及测听调合使用。二是根据市政府所办实事项目和市残联的工作要求,拟定《市贫困白内障复明手术实施方案》由市政府下发到各县区及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及时组织业务人员到基层筛查患者及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三是对全市残疾人辅助器具需求开展摸底调查。

(三)助残及社会保障工作

一是开展“公益金助学项目管理”、“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管理”、“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启动工作,与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阳光家园计划 市实施方案》下发11县区。二是拟定上报我市农村残疾人扶贫计划(—)评估验收报告;三是与民政、社保等部门开展城镇(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农村)低保、城镇重度残疾人参加医保等调查登记工作。四是下拨残疾人事业专项公益金助学项目义务教育阶段项目经费和“通向明天——交通银行残疾青少年助学计划”项目经费,积极开展扶残助学活动。五是开展全市居家托养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600人托养人筛查落实工作。六是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残疾人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市残联系统干部职工共参与和组织走访慰问残疾人近4013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60.26万元。

(四)宣传文体与维权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社和网络等宣传媒体,深入宣传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支持残疾人及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开展“爱耳日”助残宣传活动,发放相关宣传资料。据统计,一季度市残联共制发信息6条篇,其中被省残联采用6篇。协调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及报刊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50余次,印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份。二是积极开展残疾人工作。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切实帮助广大残疾人排优解难,我会认真贯彻《工作条例》,将做好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制定落实《工作制度》。一季度我会共接待来信3件,来访23件(不含电话访),回复办结率98.9%,没有无理越级上访、缠访和集体上访现象发生。

(五)全力支持抗旱救灾

在全市旱灾严重,各极党委政府全力抗旱保增长的重要时期,市残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全力为抗旱救灾献爱心。3月4日,市残联党支部组织干部职工向灾区捐款共1600元;3月24日,市残联党支部再次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举行了“共产党员抗旱救灾特别捐献活动”,12名党员干部(其中离退休干部3名)共捐款4600元。市残联全体干部职工13名(其中离退休干部3名,非党员职工1名)两次共为灾区群众捐款6200元。

四、专项工作扎实推进

(一)项目资金争取

一是积极制定年度资金争取计划。根据我市残疾人需求与实际投入不足的突出矛盾,市残联理事会年初就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向外争取资金计划。为尽量使更多的残疾人受益,理事会决定计划向处争取资金290万元,比上年计划数增加88万元。二是积极开展资金争取工作。为使计划得以圆满完成,春节收假后,市残联理事长周训明同志就带领相关人员,及时上昆,向有关单位及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做到了资金争取计早安排,行动早落实。

(二)责任政府、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

一是利用每周集体学习时间围绕如何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强化行政责任,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学习讨论,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二是认真履行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及时通报本单位月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计划情况,公示本单位重点工作。三是认真履行“96128”政务信息查询专线联络员制度,安排了一名对单位业务和相关政策较熟悉、工作责任心较强的同志专们负责“96128”专线政务信息查询工作。一季度以来,我会共接听“96128”专线政务查询电话4个,回复4个,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没有受到任何相关举报和问责。四是积极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继续在《残疾人工作服务指南》中公布相关服务的审批依据、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受理部门、办理流程等。建立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分别对领导班子成员、干部职工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具体的分工调整并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进行公布。

(三)挂钩扶贫工作

一是做好挂钩扶贫点春节送温暧活动。1月25日至27日,陈祥副理事长一行4人,深入我会挂钩扶贫点—水富县太平乡复兴村,看望慰问了市残联结对的9户贫困户,为他们送去慰问金和棉被、毛毯等御寒物资折合金额3000余元。同时,将2.1万元慰问现金交给太平乡残联用于慰问复兴村贫困群众,使全村群众都能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二是全力支持挂钩扶贫点开展好抗旱保增长工作。面对我市遭遇严重旱灾,市残联执行理事会高度重视,心系挂钩扶贫点复兴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抗旱保增长工作,召开理事会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挂钩扶点贫抗旱救灾及保增长工作。一是要求单位下派驻村指导员林曦同志对扶贫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每周一报,以便市残联及时掌握扶贫点群众生产生活及抗旱自救情况。二是成立了市残联挂钩扶贫抗旱救灾工作组,帮助挂钩扶贫 点抗旱救灾。一季度,由陈祥副理事长带队,3次深入到复兴村开展抗旱救灾工作,通过补种马铃薯,蔬菜,豆类等农作物,力求将该村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三是积极筹措资金,资助群众抗旱自救,恢复生产。残联在紧张的工作经费中又挤出2万元资金,用于资助复兴村群众抗旱救灾及生产投入。四是多方协调帮助复兴村争取到救济粮7000斤,救济款6000元(已发放到受灾贫困群众中);争取到基建项目资金29万元,用于建水池,维修引水沟壑,水池,公路等,目前,已就位水泥40吨,沙石503立方,各项工程正在组织实施中。

一季度以来,市残联共资助复兴村各种资金4.1万元,干部职工共深入指导帮助工作15人次,领导干部深入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次。目前复兴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自救积极性高,抗旱保增长劲头十足,各项工作进展有序。

五、第二季度工作重点

一是在前期开展残疾人工作调研形成的专题材料进一步完善后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我市贯彻中发〔〕7号和云发〔〕18号文件的实施意见。

二是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编制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

三是推进市政府实事,开展贫困白内障患者筛查工作。

四是围绕助残日主题,开展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活动。

五是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六是继续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工作。

七是做好挂钩扶贫工作。

八是积极开展基层残联组织规范化建设工作。

九是做好应届高中残疾人毕业生及在校残疾学生统计工作。

十是多方努力,扎实开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

十一是继续做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推进工作。

残联副理事长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石家庄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村落,到今天的省会城市、华北重镇,是新中国的成立带给石家庄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伴随改革开放而勃兴的残疾人事业,又在这里开辟了一片别样的风景――

长安区

康复中的真情实意

■ 文/图杨乐

“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查阅资料时,记者看到这样一段描述,这是20世纪初《获鹿县志》中对石家庄的一段记载,那时的石家庄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庄。随着近代铁路的兴起,石家庄这个当年名不见经传的乡野小村已经被隆隆的车轮托起,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北重镇。石家庄的崛起带来的是各项事业的突飞猛进,残疾人事业正是展现这个新兴城市魅力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

走进石家庄市的长安区残联,记者的精神霍然一振。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都透出一股自信。通过交谈与观察,记者发现,正是在工作中取得的不断进步才积累出长安区残联这种让人振奋的自信心。而这里提到的“工作”,具体而言指的是康复工作。在长安区,康复始终是作为残疾人工作永恒的主题,这里的残疾人事业就是从康复起步,一点一滴逐渐迈进,最终带动起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

机构康复:康复为之计深远

“一步、两步、三步⋯⋯”在康复师的鼓励下,一个小女孩吃力地迈出了她小小的步子。这个孩子名叫文文,今年马上就要满三周岁了。年幼的她本应该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快活地玩耍,可是她却不能,因为她患有脑瘫。但是脑瘫并不意味着文文就此失去了生活的希望,你瞧,现在的她已经能在别人的搀扶下学习缓慢的行走。要知道,就在一年前,文文还只是一个只能躺在妈妈怀里甚至连爬都无法完成的孩子。文文病情的好转是有原因的,因为也是在一年前,她来到了这里,这个让她学会行走的地方――长安区康复指导中心。

来到长安区康复指导中心,记者的心情是惬意的。因为这里有着温暖的“阳光”,一种洋溢在每位家长与康复师脸上的“阳光”:甜甜的微笑。在这片阳光的沐浴下,在这个宽敞的训练室里,一个个幼小的生命正在努力寻找着自己生命中那条正常的轨迹。他们可能承受着我们无法了解的痛楚,但是这种痛楚却因为父母的鼓励与康复师们的呵护而悄然平复,他们那娇小而通红的脸蛋儿也因为在这片阳光的哺育下而变得格外的灿烂。

康复指导中心为遭受着脑瘫痛苦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但是说起组建中心的过程却包含着曲折与坎坷。长安区残联理事长李晓茹,正是她的努力与坚持才使得像文文一样的孩子在这里接受系统的治疗。人是第一位的,从一开始李理就注意人才的引进。社会招聘,康复指导中心在引进人员时采取了市场化的运作,这一招果然有了效果,引进的康复师都是专业康复机构出身,有着系统的康复治疗知识与临床训练经验,他们的引进顿时让康复中心的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是专业技能只是一个方面,李理更看重应聘者的爱心,用李理的话说,“这里是半福利性质的,干这一行必须要有爱心,要把它当成是一个事业来干。”仅仅对康复师们提出要求还是太过单薄,长安区残联又对康复师们的生活给予了保证,他们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学有所用,劳有所得,逐渐成为康复中心人员管理的一个理念。

人员稳定下来,就要抓业务。 “没有封闭、自由选择”,当记者听到身边的康复师口中蹦出这样两组词汇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等到她介绍完毕,心里顿时豁然开朗。原来现在康复中心里参加治疗的有20余个脑瘫孩子,10余个智障孩子,孩子要接受治疗做父母的心中肯定充满了焦虑,但是康复中心却采用不封闭的治疗方式,让孩子的家长来到康复治疗室,这样既省去了家长的担忧,又配合了康复训练的完成。而所说的“自由选择”就更有意思。家长们可以通过现场的比较,随时看到各个孩子治疗的效果。这样家长心里就有了一杆秤,可以量出每位康复师的水平和采取的康复项目的效果,再与康复师的会诊建议一结合,家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康复师与康复项目,这样一来所花费的费用也就由家长们自己决定了。这样的“自由选择”不仅促进了康复师技术水平的提高,更使得康复治疗变得公开透明,让家长们的负担减少了,心里亮堂了。

康复的目的是让残疾人能更好的发展。长安区的专业康复机构无论是康复中心的人员引进,还是日后的管理方式都立足于发展,都立足于对残疾人未来的细心考虑。

而这片考虑的背后,这是对残疾人事业的那份真情。

社区康复:把康复做到身边

高营镇卫生服务站的小何年纪不大,但已经是一位老康复师了,每天上班她总要忙着指导大爷大妈康复训练。小何忙得很,小何也乐得很。通过康复训练,几位老人的身体有了起色。像偏瘫的吕大娘,通过针灸与按摩,手脚渐渐可以活动了。吕大娘感谢小何,每天过来总爱乐呵呵地拉着小何的手唠唠闲嗑儿。但是吕大娘可能还没想到,除了小何,她还有别人需要感谢,那就是区残联的同志们。正是长安区残联在社区康复建设中做出的大量工作,才让她能逐渐康复起来。

要让残疾人在社区就能享受到康复的便利,在专业机构康复建设初见成效时,长安区残联又确定了这样的目标。但是困难也是显而易见,长安区是石家庄市的大区,面对区内较大的残疾人群体以及健全的基层组织,长安区残联不得不动一番脑筋。“有为才有位,很多时候就要抓机遇、抢机遇。”李理决定快刀斩乱麻,以残联的积极出击,抢出一片社区康复的天地。果然,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恰逢民政与各个社区创建五星级社区,医疗卫生部门与各个社区共建五星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有利时机,残联的果断介入,让社区康复一下子就红火起来。“我们讲究的是资源的共享共建。”李理说出了当时的思路。所谓共享共建,就是把社区、民政、卫生、残联的资源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各方的共赢。具体说来就是,社区、民政部门出场地,卫生部门出技术,而残联则为社区康复站出资金、出器材,这样的安排使各方面资源都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从最后的效果来看确实各方都得到了实惠:社区生活的质量得到了改善,卫生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残联每年对社区的卫生员进行康复培训),残疾人的康复训练也更加便利。同时由于让专职委员做康复协理员,专职委员们的工作热情也越来越高涨。抓机遇不能松懈,抓管理也不能放松。区残联在每个服务站都投入了1到2万元资金,并配备了2万元的康复设备,如何让这些设施不被闲置就成为社区康复站建成后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残联采取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允许各个社区对非残疾人员在使用康复器械时收取少量的费用,这样既降低了设备的无形损耗,也使社区的其他居民体会到残联做的实事。

“大家都知道这里的好处了,每天都会按时过来训练。”和记者聊起现在康复治疗室的情况,小何微笑着说。

人多了说明亲近了。康复工作到社区,实际上是把工作做到了残疾人的身边。而身边的人就是他们亲近的人。

家庭康复:把康复做到心里

许印的家在四楼,从家里走到楼下着实要费些时间。如果在以前,他还真是不在乎。但是10年前,由于脑出血,许印患上了半身不遂。别说下楼,连日常的行走都变成了大问题。街道的同志留了意,把许印的情况告知了残联,很快的,一套崭新的康复器材搬到了许印的家中。一年以来,许印坚持做着康复训练,虽然是在家中,但是效果还是挺明显:手指的灵活性有了提高,双脚也渐渐能迈开了步子。虽然许印还是不能下楼,但是却已经让原来只能瘫卧在床上的他,可以起身走路。

许印仅仅是石家庄市家庭康复的一个例子。在把康复工作做到社区时,长安区残联又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许多残疾人由于瘫痪或者肢体不便,无法定期来到所在社区的康复站进行训练。怎么办?区残联深深体会到了这些残疾人的难处。“既然来不了,那我们就走上去。”抱着这样的想法,长安区残联与街道居委会密切了联系,详细了解了这部分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并针对他们的康复需要,建立了200多张家庭病床,把康复工作做到了家里。在家康复并不等于自己康复,把器材配给了残疾人并不意味着工作已经完成,恰恰相反,器材的投放只是家庭康复的开始。社区的康复员与康复协理员会定时来到进行家庭康复的残疾人家中提供指导和建议,解答他们的问题,解决他们的困难。同时残联也会对康复员与康复协理员每年下达指标,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我们这里连续服务三个月以上才能算真正服务了一个人。”许印的康复协理员这样介绍。规范的制度与严格的管理,让家庭康复在这里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行动。从这个行动中,残疾人得到康复的不仅是身体,更是心灵。

从计深远到来身边,再到进心里,石家庄康复工作的点点滴滴都让人心中觉得敞亮。

情挚所以用心,意真所以关切――因为这份情意,石家庄也越发的美丽。

做一只点亮希望的萤火虫

――记冯惠杰与他的“爱心热线”

■ 文/图杨乐

来到石家庄,如果问起“爱心热线”,这里的残疾人朋友总能为你说上两句。这个河北省第一条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热线,从开办以来就得到了残疾人朋友的关注与支持。来自河北省甚至京、津地区的朋友们都会在这里倾诉心声,寻求帮助,咨询法律,结交朋友。“爱心热线”里那个稳重而坚定的声音每每给求助的残疾人朋友带来信心与希望,而这个声音的主人便是冯惠杰。

当记者来到冯惠杰的工作间时,他正在回复着热线,失去双手的他,每天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声音为一位位焦虑的来访者服务。24年前,冯惠杰在工作时被万伏高压电击中,造成四肢及头部等多处电击伤,在长达三年的连续治疗中,他经历了大、小70余次手术,而手术的结果却依然让人陷入了绝望――双前臂截肢及头部颅骨缺损。一夜之间,冯惠杰从一个健全人变成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现实的反差也让他的心理承受着巨大的冲击。痛苦并沉默着,这也许是当时对冯惠杰最为恰当的描述。但是一番沉寂之后,冯惠杰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视角与以前有了不同。原先的他总是以一个健全人的视角看待着周围的一切,虽然同样热心,同样关切,但那时的他并不了解残疾人的内心。而自己的身体经历了这场剧变之后,冯惠杰知道了残疾人的痛苦,也知晓了残疾人那渴望发出自己声音的迫切。

有没有一个通道让残疾人把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冯惠杰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机遇摆在了他的面前。那是在2002年,冯惠杰得知长安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即将落成的消息,从消息中他看到了自己愿望实现的可能。他找到了长安区残联理事长李晓茹说出了了他的心愿,没想到自己偶然萌生的念头竟然得到了李理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很快的,残联为冯惠杰提供了电话、电脑等全套办公用品,并派专人协调从电信部门选定了爱心热线的拨打号码。2002年12月,伴随着综合服务中心的落成剪彩,“爱心热线”也同时开通了,而这也马上得到了残疾人的回应,开通仅仅几个月,冯惠杰接待来访人数就达到了上千人次。

“爱心热线”有了名气,冯惠杰的名字也逐渐被残疾人朋友所知晓,但冯惠杰却没有感到喜悦。每当听到残疾人朋友诉说面对的种种困境,他都会感到格外的沉重。虽然他也曾安慰过,他也曾帮助过,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显得那样的有限和单薄。冯惠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渐渐地他意识到,在“爱心热线”里他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一个个体,他已然成为了一个符号,一个残联的象征。通过他的声音,残疾人可以找到残联这个他们最信赖的“娘家人”,找到解决他们困境的真正办法。

找到自己位置的冯惠杰对工作有了更多的执著,为了把“爱心热线”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更为了让残联与残疾人之间的交流没有偏差,他从自己抓起不断提高自己工作的能力。为了帮助残疾人维权,冯惠杰学起了法律,他的指导让前来求助的残疾人捍卫了自己的权利;为了帮助残疾人就业,冯惠杰学起了电脑,他的讲授让生活困顿的残疾人找到了自己从业的方向;而现在,为了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声,冯惠杰又捧起了心理学的书籍⋯⋯

“形象地说,我就是一个萤火虫,自己的尾巴上没有多少亮儿,只能尽可能地去扇自己的翅膀,让别人多感到一点点光。”冯惠杰这样评价着自己和他的工作。但就是这样的一点光,把残疾人的心窝点暖,把残疾人的希望点亮。

邯郸

武安,邯郸市的一个普通的县级市,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没有特殊的文化背景,也没有经济的强力支撑,可在惊鸿一瞥中,却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别样的惊喜――

武安市

爱,在太行东麓升华

――河北省武安市残疾人工作侧记

■ 文/徐如昌

8月下旬,一个大雨的日子,我们采编组一行冒雨驱车来到武安市,对武安市残疾人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一到武安就被她的历史和现实深深打动。

武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她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千年历史,人杰地灵,并有着悠久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她矿产资源丰富,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强劲,2008年生产总值完成400多个亿,跻身于河北省“百强”县市第3位,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56位,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在向中等城市大步迈进,素有“太行明珠”之称。该市下辖22个乡镇,502个行政村,全市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5.6万人,其中各类残疾人5.2万人。

我们关心武安的历史和现在,更关心武安的残疾人工作。带着这个问题,在武安残联赵金昌理事长等领导的陪同下,我们实地考察了武安的一个镇、一个乡、一个街道、一个村、一个卫生院、社区无障碍建设和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听取了赵理的工作汇报。我们一行7人共同的印象是:武安的残疾人事业也同武安飞速发展的经济一样,在这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上,绽放出鲜艳夺目的光彩,同时,也折射出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事业的热爱、对残疾人的热爱。而这种爱,在太行东麓得到升华。

“三个不适应”到

“三个奋斗目标”

2004年9月,武安市调整了残联领导班子,赵金昌走马上任,担任残联理事长。年底,赵理第一次参加邯郸市残联召开的辖区各县市理事长工作汇报会,就遇到尴尬的事。从会议开始到被点名发言,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为什么?因为没什么可汇报的。赵理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正视现状,承认落后,避开以前谈今后。就在这次会上,赵理提出了武安残疾人工作现状的“三个不适应”,即:与“残疾人大县”不适应,与经济强市不适应,与全国快速发展的残疾人事业不适应。怎么办?也是在这次会上,赵理向全体与会的理事长和领导立下了不是军令状的军令状:承诺武安市残联“三个奋斗目标”:第一个奋斗目标:一年打基础;第二个奋斗目标:两年跃居邯郸市辖区残联先进;第三个奋斗目标:三年跨入河北省先进行列。赵理的话音刚落,会场一阵窃窃私语:武安换人了,武安换人了。随后,会场上竟响起热烈的掌声。

会后,武安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迅速统一思想、立志创新、奋发图变,正视“三个不适应”,努力打拼“三个奋斗目标”。5年过去了,他们凭着对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爱,不但实现了承诺的奋斗目标,多项工作还达到了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水平。

“两个突破口”和

“三大工程”

新一届残联领导班子执政后,百事待举,从何抓起?成了急需确定的问题。经过认真调研,最后确定,选择了“两个突破口”: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决定建设武安“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甩掉武安长期没有“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落后帽子;二是大力加强残联机关和村、乡、镇残疾人工作组织及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决定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实施“社区康复工程”;二是实施“复明工程”,创建“无白内障致盲县(市)”;三是启动残疾人“安居工程”。

2005年,在赵理的带领下,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积极奔波,鞋底磨薄了、人消瘦了全然不顾,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了“综合服务中心”大楼的审批立项手续,还争取到财政资金400万元。经过一年多的筹建,2006年底,武安市一座高标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建成并交付使用,一举甩掉了武安长期没有“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落后帽子。“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集残疾人培训、康复、辅助用品供应服务、文体活动、行政办公为一体,在为残疾人提供多种服务、发展残疾人事业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是武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亮点。几年间,共铺设盲道67公里,建成1300多处缘石坡道,在40多家公共场所改建新建80多处无障碍设施、50块道路标志牌及电子屏幕、音响提示装置,还开办了固定电视手语节目。今年还将建成10个小区的无障碍设施。武安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被省授予“河北省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示范城市”、“河北省残疾人基础建设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了市残联机关和村、乡、镇残疾人工作组织及干部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果断地打破旧的机关工作体制,对应上级残联机关调整了机构科室,并定岗、定责、定目标,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一年内各部门建好了两类档案,一是涉及本部门业务残疾人情况档案,二是涉及本部门业务法规政策档案。现在各部门档案统一、正规、完备,在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一摞摞整齐的档案映入我们的眼帘时,我们也不禁为之感动。

市残联机关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好办,村、乡、镇残联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千头万绪,困难重重,班子反复研究,最后决定,从建章立制和褒奖处罚两个方面抓起。随即颁布了《武安乡镇残联建设工作意见》和《年度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乡镇理事长明确提出了工作任务和纪律要求,并筹措了数万元奖金,用于奖优罚劣。经过两三年的磨砺,武安乡镇残联理事长队伍已经成为一支工作热情高、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作风过硬的队伍了。

与此同时,市残联大胆创新,将城市社区残疾人专职联络员及每人月补50元的做法率先引入武安广大农村,出台了《农村残疾人联络员章程》、《村级联络员考核办法》,制发了《工作日志》等。5年来,全市502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残疾人协会,491个村配备了残疾人专职联络员,配备率达到97.8%。为提高联络员素质,市残联先后举办联络员培训班5期,对联络员全部轮训两遍以上。残疾人联络员在残疾人康复、维权、生活救助、就学、就业、情况统计、耕种、婚丧嫁娶、宣传国家残疾人政策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这一做法,不仅把农村残疾人协会由“虚”变“实”,解决了农村多少年来没有专人为残疾人服务办事的问题,又解决了近500个残疾人就业和生活困难补助问题,有效地调动了联络员的积极性,使残联基层组织开始活跃起来。村、乡(镇)、市三级残疾人工作组织网络的形成,实现了武安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历史性突破。省残联李民理事长考察后说,武安残疾人联络员的做法在全省带了个好头,要总结推广。

2006年,启动了社区“康复工程”。市里成立了“康复工作办公室”,制定出台了《武安市残疾人康复医疗优惠政策实施办法》和《武安市“十一五”社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残疾人比较集中的13个乡镇、22个行政村先后建起了高标准康复站(室),配备了在全省都是一流的康复器材。目前,全市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5%,各康复点器械使用率达99%,41%的残疾人受到不同形式的康复服务,其中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有268人,满意率为99%。省残联有关领导实地考察时说,武安残疾人康复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2007年实现了“无白内障致盲县(市)”目标。利用募捐资金35万元,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了“争创无白内障致盲市暨送光明、送温暖活动”。从邢台眼科医院请来专家,5个月时间,实施手术335例,当年实现了武安“无白内障致盲市”目标。2008年,经残联多次争取,市政府将白内障复明工作纳入政府经常性工作,并将费用列入了市财政预算,又使109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这项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也是在2007年,启动了“安居工程”。1.7万名办证的残疾人中,有300多户、2000余人或居住危房内或无房可住。在中央和省残联专项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又筹资37万元,展开了武安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残疾人危房改造。年底,第一批50户残疾人危房改造完成。2008年,市委、市政府要在全市实施“安居工程”,经过争取,残疾人住房困难户纳入了市委、市政府整体“安居工程”当中,又使160户贫困残疾人的危房得到改造。

“一个制鞋厂、两个养猪场”和“800名残疾人就业”

当前就业问题已成社会老大难问题,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武安残联这几年在安排残疾人就业方面,真是绞尽了脑汁,想尽了办法。

以征缴“残保金”为契机,大力促进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是“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的。然而,多年来武安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无一新安置残疾人,也无一按规定缴纳“残保金”。为扭转这种状况,促进残疾人就业和“残保金”征缴工作,赵理带着国家和省政府红头文件不厌其烦地找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讨说法”,他义正言辞,据理力争。终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2006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实行财政代扣的通知》(武政办(06)1号文件)。文件出台后,在党政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引起强烈反响。有的单位领导就掂量,少安排一个残疾人就业要交1.5万元,安排一个残疾人就业只不过几千元,算来算去还是安排残疾人就业合算。“钢铁堡垒”终于被“金刚钻”钻透了。两年多时间,22个乡镇、8个行政事业单位共安排残疾人230多人,2008年收缴“残保金”达543万元,比上年增收183万元,增长70%,为河北省之最。赵理在回忆此事时仍很激动,他说:“这是对残疾人最大的维权行动”,“只要干就有希望,不干没有一点希望”!

在安排残疾人就业当中,武安残联坚持既输血又造血。用赵理的话叫做:最大限度授“鱼”,还要特别注重授“渔”。他们是如何既授“鱼”又授“渔”的呢?

开展残疾人“拜师学艺”活动,促进残疾人就业。“拜师学艺”,就是动员无依无靠或多残特困家庭中的青壮年残疾人学一门劳动技能,自主就业。残联帮其选择师傅,并与其签订带徒协议,出徒后残联支付学费,并为之免费购买劳动工具。几年来,全市已有36人参加了“拜师学艺”,32人实现了就业,结束了街头流浪的生活,改善了生活质量。

开展多形式职业培训。几年来,残联举办了10多期种植、养殖、家电维修、盲人按摩等不同专业的培训班,并“借鸡下蛋”,在长城电脑学校专门为残疾人常年开设初、中、高三级班,随到随学;在电脑市场开设实习基地;在特教学校开设缝纫裁剪班,学费全免。这几年共有1614名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掌握了一定技能,为就业奠定了基础。

多渠道安置就业。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2006年,残联同工商局联手,成立了“武安市残疾人就业促进会”,工商局每月将新开办企业信息反馈残联,残联及时上门宣传政策,推荐残疾人就业。用赵理的话这叫“工作位置前移”。还和周边三省六市残联建立残疾人职业培训、就业信息咨询平台,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

武安残联在做好全市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同时,还带头资助残疾人建起了一个制鞋厂、两个养猪场。几年来,通过残疾人自主就业、政策安排、扶持就业等渠道,全市共有800多残疾人实现了就业,为政府、为社会解了忧排了难,为残疾人提供了实惠。

“一把手”和“一班人”

大家都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又有人把一个单位的领导班子比作“车头”,还有人把领导班子里的“一把手”比作是“车头”的“车头”。总之,“车头”的作用至关重要,毋庸置疑。武安市残疾人工作5年间的成就更证实了这一点。

赵金昌,现任武安市残联理事长、党支部书记,是武安市残联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初见赵理,给人的印象是稳重实在,修养高、思维敏捷,又透着执著、刚强、坚韧,有一股不服输、敢为人先的劲头,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通过对武安残疾人工作实地考察和采访,我们对赵理的印象得到了充分印证。

5年间,就是这位不服输、敢为人先的赵理,带领残联领导班子“一班人”,开拓创新,奋发图变,艰苦创业,在武安残疾人工作“三个不适应”的基础上,打拼出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他上任伊始的承诺,超额完成了“三个奋斗目标”,取得了残疾人工作一个又一个荣誉:

“河北省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市”;“河北省无障碍设施建设先进城市、示范城市”;“河北省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试点单位”;“河北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残疾人基础建设先进县市”;“河北省残疾人文体工作先进县市”;“《中国残疾人》、《三月风》两刊宣传、订阅全国先进县市”;武安残联领导班子还被武安市委市政府连续几年授予“先进领导集体”及“优秀党支部”称号,等等。

一面面锦旗、一块块奖牌,不但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武安市残联这届领导班子5年间的奋斗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付出的艰辛,同时,也充分反映了武安市残联领导班子的“一把手”和“一班人”对残疾人事业的执著、对残疾人的热爱,也给我们宣传报道提供了有力佐证。

廊坊

沿着京津塘高速,从北京到廊坊用不了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如同这些高速公路一样,廊坊市的残疾人事业也在飞速发展,而在广阳区这个小小角落,我们有了一种别样的感悟――

广阳区

安居乐业才是真

■ 文/艾诚 图/艾诚杨乐

在河北一周的时间,忙忙碌碌,几近尾声,归心似箭。最后一站是廊坊,尽管只是在广阳区走马观花一番,我还是吃了一惊,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好的残疾人工作氛围,没想到这的残疾人工作会有这么大的手笔,没想到这的残疾人这么有福气。

贫者安其居

古人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名句,但这只是他老人家一个美好的向往。今天,残联把这个向往变成了现实。

廊坊市委、市政府一声令下,全市统一动作,对生活在农村的残疾人进行了彻底的摸底调查。广阳区残联全体动员对全区5个乡镇贫困残疾人危房户进行筛查摸底,经过10多天的逐户走访排查,上报区委、区政府要求对80户极度贫困的无房户和重度危房户实行危房改造,区委、区政府建立的危改小组对这80户危房改造户进行逐户评估,最后80户危改户全部通过审核。审核通过后,残联还委托廊坊市的主要媒体将危房改造名单刊登出来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区委、区政府审阅了设计图及详细预算后专门召开了危房改造专题会议。会议中提出将80户危房改造户下派给5个乡镇,每个乡镇必须建立危房改造小组,明确责任,由一名乡、镇长专门负责危房改造工作;乡镇与承建的建筑队必须就房屋改造和质量标准,签订相关协议;房屋改造工作务必于2007年11月底全部竣工。盖房子要花钱,区委、区政府再次专门召开危房改造专题工作会议,要求改造标准为每户60平方米,新建房屋每平方米补助500元,维修房屋每平方米补助300元,共计资金近200万元由财政专户储存,并于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后发放,在会议结束一周内,所有资金全部到位。工程动工了,区委、区政府要求每天上报危改进度及危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做到随时有问题随时解决。区残联每天询问各乡镇进展情况,并每周下乡一次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进度,及时向各级领导汇报。区委、区政府领导也先后多次亲临乡镇并深入改造户进行调研,就地解决实际问题。3年时间里,广阳区共为133户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建了安居新房。

据陪同我们采访的市残联的同志介绍,廊坊全市共投入资金2617万元,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1459户,并建立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做到发现一户改造一户。2008年,廊坊市残联制定了廊坊市城镇居民廉租房政策,规定残疾等级在二级以上的残疾人可优先享受廉租房,且当年就为市区的26个无房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廉租住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当我们走进九州镇东京村残疾人张志山的新居,看到他脸上的笑容时,我们彻底信服了。50不到的张志山是个很朴实的汉子,每天拖着一条残腿在村里补鞋为生。他家一共4口人,就有4个残疾人,爱人下肢瘫痪,靠轮椅才能行动,两个女儿都是聋人。过去一家4口挤在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如今住上了三间透亮的大瓦房,残联不但给他家盖了新房,还在他乔迁之时送给他一台电视机。这是残联从区直单位募捐来的,每一个住上新房的贫困残疾人都有一台。我们问张志山,为什么笑得这么开心?他说:“住新房子对他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当初领导告诉他这事的时候都不敢相信,直到搬进新房才确信这都是真的。这么好的事摊在自己头上能不高兴吗?”

弱者乐其业

在中国的词汇里,安居跟乐业是不能分家的。

广阳区残联很重视残疾人就业问题,各种培训班、种植养殖培训基地应有尽有。历年来他们采取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发岗位,在企业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安置残疾人就业多达几千人,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广阳区残联建立的一所智力残疾人庇护工厂,这也是广阳区残联残疾人就业工作上的一个大手笔。

一进厂区,我眼前一亮,这么大一块地方,一定能为厂子未来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绝对不能小视。车停在一排平房前面,区残联王理事长介绍说,这里是残疾人的生活区。厨房、卫生室、训练室、残残疾人宿舍应有尽有。虽然是平房,但是窗明几净,给人感觉非常规范,每间残疾人宿舍的门上都挂着一块牌子――爱心宿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像家一般的温暖。让人看了心里暖烘烘的。正在这会儿,一位大嗓门的女同志走了过来,原来这是工厂的任厂长,残疾人都叫她任姨。任姨也是个直爽人,有什么说什么。厂里招收的6名残疾人做的都是最简单的、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有的残疾人实在干不了厂里的活,就安排在厂区的几亩田地里干些零散的农活。她虽然是这个企业的老职工,但没有照顾残疾人的经验,凭的全是一份热心,对他们比对自己的孩子还要关心。平时残疾人干活累了就对他说:“任姨,我累了。”她就说:“累了就歇会。”残疾人一应生活用品都是工厂免费提供的,吃饭顿顿保证都要有肉,每礼拜还要再改善一次生活,不但生活的细节上要照顾他们,就连跟他们说话都像对孩子一样。一位叫刘春海的残疾人的奶奶过生日,家里要接他回去,同事们不但帮他换好了新衣服,还帮他把指甲剪干净。

工作上,任姨和工人们手把手地教他们,一遍不行说两遍,两遍不行说十遍。为了他们的安全,厂里规定残疾人要远离生产机器,残疾人在这里既能自食其力,又能得到尊重和照顾,一个个高兴极了。一个叫李建的残疾人当初到区残联报名学习电脑,非常吃力。王理事长看到了就对他说,我觉得你来这里上班比较合适,于是就来了,现在工作十分努力。当我问他在这工作的感受时,他连连说好。

任姨告诉我们,残疾人在这里管吃管住,每月600元工资,工厂还给他们上齐了各种保险。由于企业刚刚起步,厂里的健全工人每人每月只有700块钱工资,保险也只给上了一种。可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大家都说,残联办这个企业是为关爱残疾人,我们也有一颗爱心,关心照顾残疾人是应该的。

我很感动,很佩服这些兄弟姐妹的胸怀。回头看看这次的广阳之行,我发现一个特点,这里残联办事,大事必有党委政府撑腰,小事必有人民群众支持,这不正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里的残疾人工作深入人心吗?我们一直提倡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广阳的事实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残联为残疾人服务好了,残疾人的生活稳定了,健全人才会平等地去看待他们,才可能真正的被社会接纳。生活稳定要有个标准,那就是――安居乐业。

孩子,我们帮你长大

■ 文/图艾诚

照片上这个孩子叫李博谦,看上去也就六七岁的光景,可他已经实实在在有17岁了。由于疾病,他的身体不能分泌生长激素,十几年来始终是这个样子。因为身体机能不健全,他只享受了几天的学校生活就被姥姥领回了家。他总是对妈妈说:“妈妈,妈妈,你给我治病吧,治好了,我想长大。”

李博谦的呼声让他的妈妈不断流泪,也让我们这些旁观者倍感心酸。孩子的姥姥也向我们倾诉了一肚子的苦水。为了给孩子治病,原本殷实的家几近贫困,全家的积蓄都花在了给孩子看病上。老人家难过地说,我原来也是有房有车的人,也曾积极给弱势群体捐助,可现在沦落到吃低保的地步。孩子每年看病都要一两万的开销,为了这,家里的房子都卖了,眼看实在没地方弄钱给孩子看病了,我心里急得跟火烧似的。有好心人提醒我,孩子的状况属于残疾了,咱们廊坊市残联有个应急救助的政策,应该到残联去想想办法。我赶快找到广阳区残联,递交了救助申请,很快残联就把5000元救助金送到了我家里。这可真是及时雨呀,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孩子又能继续治疗了,又有希望了。残联不但送来了救助款,还把媒体的记者带到我家,让全社会知道孩子的苦难遭遇,好心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捐款送药。让我们又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多亏了咱们残联啊。

一家人的悲惨境遇让人心焦,残联的援手带来的峰回路转让人为之庆幸,应急救助这四个字让人回味。在我十几年的残疾人工作生涯中,这是个第一次听到的新名词,救人于危难之际,当然是大大的功德,但并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没有雄厚的实力,没有精心的安排,恐怕是很难做到的。

王克强是廊坊市广阳区残联的理事长,快人快语。提起应急救助这个事很自豪。他说廊坊市开展应急救助这项工作在河北全省恐怕都是头一家,给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但这不是咱们残联的发明,是市委、市政府为了咱们残疾人谋的一项福利。从市到区,都有应急救助的专项经费,设立了残疾人应急救助基金,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这两年里,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的原则,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救助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助体系。对因病、因灾及本人或子女就学等原因造成生活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给予临时一次性救助。可以申请救助的对象主要是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当年城市低保、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城市残疾人;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年农村年收入标准的农村残疾人;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生活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其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像李博谦这样的受助残疾人家庭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全市已核实、发放救助资金447万多元,对699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了紧急救助。

有一个姓陈的残疾女孩,得了尿毒症,换肾已经让她家倾家荡产,每个月还要做一次透析来维持生命。她的家长在救助申请中写道:我家有个活泼可爱的女儿,正值花季却到了人生的尽头,而我们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支撑她与死神的抗争,希望残联能救救我们的女儿。接到申请,我们一次性救助了她2万块钱,并且我们现在正积极为她向上级申请市一级的救助,没别的,有了这笔钱,她就能继续活下去。

活下去,这对一个垂死的小女孩来说是多么大的喜讯啊。当然,对于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来说,这点救急的钱还是太少。每年申请应急救助的残疾人很多很多,仅在广阳区残联,我们就看到了厚厚的一摞救助申请单。而残联只能按照上级制定的审核程序,逐级审核,从众多申请中选出几十个最最困难的予以帮助,可说是杯水车薪。但就是这滴水之情,让这些面临绝境的残疾人又看到了生的希望,鼓起了活下去的勇气,也许就能改变他们一辈子的命运。我们期待,因为这一次救助,像李博谦这样的孩子能有机会治愈自己的疾病,让长大成为现实,不再只是他的一个梦。

廊坊市委、市政府领导如是说

党委、政府两方面的领导双双出面会见我们的记者组,这在我们的无数次采访活动中极为罕见。廊坊市的领导这样做了,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有话可说――

市委书记赵世洪:

残疾人事业发展好的地方,一定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将残疾人工作与其他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履职尽责,做到“五个优先”“五个纳入”,即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对同样处于生活低水平的弱势群体,要把残疾人放在第一位,先行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问题;优先保障残疾人医疗康复,从就医渠道、帮扶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待遇,特别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医疗需求;优先保障残疾人生产就业,在完善和落实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专产专营等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为残疾人创业、就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优先保障残疾人教育培训,从师资力量、投入资金、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加大力度,尤其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的各项规定,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优先保障残疾人权益,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让残疾人在政治、社会、文化、体育等方面享受到与健全人同样的待遇。总之,要通过“五个优先”,让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生活有保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定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时,要将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统筹制定;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要认真谋划一批惠及残疾人的实事、好事,为残疾人解决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把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各级财政、各部门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增加,保证需要;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督导检查范围,各级各部门要将残疾人工作作为督导检查内容,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加强督导检查,对重点工作定期调度、定期通报;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围,严格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文件要求,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确保残疾人工作落实到位。

市政府副市长刘智广:

近年来,廊坊市委、市政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关注以残疾人为重点的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积极探索残疾人工作思路,坚持与时俱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注重效果,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新的发展。我们从居、保、教、业、医、助六方面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全力改善残疾人生活。一是以实现贫困残疾人住有所居为着力点,大规模开展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坚持经济、实用、合理的原则,明确改造标准和时限要求,将危改对象情况、标准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617万元,改造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1459户;制定了廊坊市城镇居民廉租房政策,2008年为市区26个无房残疾人家庭解决了廉租住房;实施了为危改户赠送家电、家具,减免水、电、收视费用等扩大帮扶。二是以实现贫困残疾人残有所养为着力点,加大贫困残疾人家庭低保工作力度。目前,全市残疾人低保户累计达到13289户,其中为7430位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提高了补差标准30%,实现了应保尽保。三是以实现残疾人学有所教为着力点,广泛开展扶残助学活动。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盲、聋、弱智”三类残疾人儿童入学率达到89%;平均每年资助残疾大学生及残疾人子女大学生80多人享受高等教育。四是以实现劳有所得为着力点,做好残疾人就业援助工作。累计举办维修、家庭种植养殖、盲人按摩等培训班300多期,培训残疾人2万多人次。采取按比例安排就业、集中就业、扶持个体就业等多种形式,重点解决全市445个城镇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五是以实现残疾人病有所医为着力点,组织支持残疾人参加医保。参加新农合的残疾人达到20多万人。农村贫困残疾人和城镇二级以上残疾人个人应缴纳的参保金额全部由财政负担。六是以实现急有所助为着力点,建立残疾人应急救助基金。全市各级财政投入专款,设立了残疾人应急救助资金,两级财政已经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对因病、因灾,残疾人本人或残疾人子女入学等原因造成的家庭暂时性困难实施紧急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已经核实并发放应急救助资金447.3万元,对699名贫困残疾人实施了紧急救助。

重视・关心・帮助

――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访谈录

欧阳鸣:宋省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本刊的采访,请您先谈一下这些年河北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情况。

宋恩华: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紧紧围绕康复、就业、教育、扶贫、体育等关系残疾人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思想上重视、在政策上支持、在财政上投入、在工作上创新,我省残疾人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契机,我省残疾人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康复方面,开展了“慈善燕赵・万人复明”等残疾人康复活动,帮助1.7万名残疾人重见光明;就业方面,开展了五年安排5万名残疾人就业工程,认真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政策,使一大批残疾人顺利就业;教育方面,新建两所特教高中,帮助2000多名残疾儿童圆了求学梦;扶贫方面,争取国家康复就业项目贷款2500万元,扶持3000多名残疾人脱贫;体育方面,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在北京残疾人奥运会上,我省残疾人金牌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我省残联被中残联授予“重大贡献奖”。

欧阳鸣:的确成绩显著。不过新的一页已经翻开,您是怎样看待这新的一页的?

宋恩华:河北省是人口大省,全省残疾人总数达496万,做好残疾人工作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必须把握新机遇、认清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一是新机遇提出新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残疾人事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残疾人保障是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我们今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新形势面临新课题。河北的残疾人事业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可以概括为“三个差距”:残疾人与全省社会平均水平有差距,残疾人实现小康程度与全省小康平均水平有差距,残疾人工作与全国先进省份有差距。造成这样的差距,有历史基础等客观因素,也有认识不够等主观因素,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快弥补短板、缩小差距、迎头赶上。三是新挑战孕育新希望。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省经济运行受到一定影响,扶残、助残、保残任务更加艰巨。针对这种形势,省委、省政府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作为今年工作的主线,明确提出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关注民生,越重视残疾人事业,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真招实举,这必将有力地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欧阳鸣:残疾人事业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全力投入,在这方面您又是怎么要求的?

宋恩华:做好残疾人事业,是各级政府分内之责,必须动真的、来实的、补短的,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完成。

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坚持“五个优先”。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实现“残有所依”。对同样处于生活低水平的弱势群体,要把残疾人放在第一位,先行解决残疾人基本生活问题,对重度残疾、一户多残、老残一体等特殊困难家庭,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全力保障。优先保障残疾人医疗康复、实现“病有所医”。在推行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三大医疗保障体系中,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医疗康复需要和残疾人家庭的承受能力,在就医渠道、扶助资金等方面给予特殊待遇,有条件的地方由政府负责参加医疗保险费用。优先保障残疾人生产就业,实现“劳有所得”。《河北省实施办法》即将出台,将在资金扶持、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助、岗位补贴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先保障残疾人教育培训、实现“学有所教”。从师资力量、投入资金、创新办学模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尤其是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各项规定,坚决取消招生、入学等方面对残疾学生的歧视,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优先保障残疾人权益,实现“益有所保”。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让残疾人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多方面享受到与健全人同等的待遇。

二是在工作举措上,坚持“五个纳入”。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各级政府在制定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时,要将残疾人事业发展作为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确定目标、统筹安排。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坚持每年从残疾人工作的实际问题出发,谋划实施一批惠及残疾人的实事好事,切实解决残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残疾人事业经费纳入各级、各部门预算。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向上争取一点、社会筹集一点、企业赞助一点,不断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障残疾人事业经费需要并逐年增长。把残疾人事业纳入督导检查范围。按照确定的目标和时限,对各级各部门进行定期调度,要求2015年完成的任务,半年通报一次;要求2011年完成的任务,每季通报一次;要求年内完成的任务,每月通报一次。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范围。残疾人工作是检验各级各部门执政理念、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考核,严格奖惩,确保落实。

三是在制度保障上,完善“三项机制”。完善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承办、社会参与的残疾人工作领导机制,发挥好指挥、协调、调度、督促职能。完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经费保障、监督检查、考核奖惩等长效机制,把握特点、遵循规律、敢于创新、谋求突破。完善法律机制,完善残疾人法律救助体系和法律援助制度,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欧阳鸣:您还兼任省残联主席,为残疾人事业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

宋恩华:担任河北省残联主席,承担着全省近500万残疾人的信任、希望和支持,我更多的感受是:压力、责任、使命。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恪尽职守,不辱使命,团结带领全省残联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工作,努力为残疾人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具体而言,要做到“四真”:真心实意,始终把残疾人的困难放在心上,把残疾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残疾人工作。真招实举,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竭尽全力地为残疾人多做实事。真金白银,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协调多方力量,筹措、争取发展资金,急残疾人之所急,办残疾人之所盼,常送“及时雨、雪中炭”。真抓实办,确定了的工作就要一抓到底,不见实效不罢休,绝不纸上谈兵,绝不半途而废。这“四真”与市、县各级残联主席共勉,也希望得到各级残联的支持。

欧阳鸣:谢谢您对残疾人事业的深刻理解和全力支持!

印象李民

■ 本刊记者欧阳鸣

李民,河北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

若干年前吧,去了一趟河北,李民理事长带我去了赵州桥,这个在河北境内的最著名的历史古迹。一路走去,那桥够宽,那河道也够深,一面漫漫的斜坡铺向河面,我们也一直走了下去。我只记得,那一路上,李民理事长跟我说了许多,赵州桥的掌故,民间流传的故事,当地的风土民情,娓娓的,谆谆的,直到我们下到坡底,并肩站立着仰望赵州桥雄伟神奇的桥身,李民理事长的话语似乎是在穿越历史而来,忽然就有了一种沧桑感――而我,忽然对身边的这个人就有了一种崇敬,有了一种兄长的感觉。

是的,就是一种兄长的感觉。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与李民理事长见面的次数并不多,相交并不深,甚至,对于北京这个最近的、唯一的相邻省份,我还从没有正式地走访过,但是没错,对于这个人,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就像这次,我们终于如偿还夙愿般走进了河北,就像我终于与李民理事长相对而坐,那种兄长的感觉愈加亲切,愈加浓烈……

李民告诉我,他的工作经历很简单,就分为三段吧:1972年~1985年当兵,1985年~1998年在省人事厅,1998年调到残联至今。当兵的一段他只字未提,在人事厅的那段李民简单说了几句,主要参与省里若干新项目的立项论证、人才保障等等,而这段时间值得一提的倒是他出了一次严重的车祸,脊椎严重损伤,在床上躺了整整两年,“包括后来到残联来工作也与此有关吧”,李民有些戏谑地、自嘲地笑着说。当然,后来经过严酷的康复训练(细节略去),李民还是重新站了起来,重新返回工作岗位,当然,然后就是来了残联。

对于初到残联的印象,李民说得很平淡:知道有这么个单位,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就是正常的工作调动吧。李民倒是对他到残联后的第一部“坐骑”记忆深刻:一部跑了40万公里的“普桑”。1998年?我还真有些印象:那时杂志社刚刚从长春一汽提了一部崭新的“红旗”,“王谢堂前燕”刚刚降落“寻常百姓家”,杂志社因此还“风光”了一阵呢。而一个副厅级干部(李民时任副理事长),坐一辆老旧的“普桑”,是寒伧了点。

但就是这部“寒伧”的轿车帮助李民大大改变了当时残联确实有些“寒伧”的面貌。恐怕因为李民是从省人事厅调来的吧,所以一到残联他分管的就是组联工作,而当时省残联组联工作的重点,就是市、县残联的组建,包括硬件设施特别是队伍建设。李民提起他当时看到的一个情景唏嘘不已:某市的残联就在一个长满蒿草的大院里的一间低矮的房子里,就一张桌子、一把椅子。怎么办?跑呗!李民上跑“编办”,编办主任是李民在人事厅时的老熟人了,干脆就把他堵到了家里,然后娓娓地谆谆地就向他宣讲大道理,加强薄弱环节啦,健全机构啦,一谈就过了半夜;没动静?好,第二天再去,这次直接“威胁”了:不答应?不答应就住你这儿了,我不睡你也别睡,一天不行我天天来!一直“耗”到凌晨两点,主任终于“打发”了这位“爷”,第二天就签了文件。可上有政策下还有对策呢,于是李民还要下跑各市县。某市的领导就是拖着不办,李民在那个市住了好几天连领导的面都见不着,李民也够狠:办公室我堵不到你厕所你总得上吧?他在厕所一等就是几个小时,领导也不是神呐,终于在厕所“束手就擒”,李民的下一句话更狠:“大人啊,你把残疾人逼到什么份儿了?”领导唯唯......就这样,李民副理事长“上跑下颠儿”,不到一年的时间,河北省的各市县直至乡镇的专干,一支完备的基层残联干部队伍建立了起来。

以上似乎有点“戏说”的成分,但确乎是李民同志的一段“正史”,而且是李民理事长对残疾人工作完整的、连贯的思路的一部分:“有人干事”――接下来还有“有章理事”和“有钱办事”。

2002年,敢领风气之先的广东省率先推出了“民心工程”的提法和做法,而且一推就是10项,于是全国各地纷纷开始效仿,河北当然不能例外。当年广东省的“十项民心工程”中有两项涉及残疾人事业:教育和就业。此时李民刚刚升任河北省残联理事长,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契机,更形成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以快补晚”。河北相对于广东来说残疾人事业的起步已经晚了,所以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有关残疾人工作的,广东纳入了两项,河北就要一举纳入6项!除了教育和就业,康复、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无障碍设施建设,统统都要在河北省的“民心工程”中有所体现。气魄是有了,但做起来,难啊。首先主持起草文件的领导就挠头,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更是提出了异议,省里为此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李民在会上一条一条地据理力争,为残疾人争,怕个甚?当然,那6项有关残疾人的事,全部纳入了河北省的“十项民心工程”中。这就是“章”呀,红头文件,政府行为,有了这个“章”残联组织才好真正地去“理事”。

李民也不讳谈“钱”。残疾人事业的底子本来就薄,没钱怎么能办事?2007年,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河北省残联急需投建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尚有3500万元的缺口。向财政要,这么大一笔数额,依然难啊。李民搞了个“曲线救国”:时间不等人,我先向财政“借”,然后我们搞一个募捐活动,筹来了钱再还!财政厅的同志依然犹豫,做不了主哟,你还是去找省领导吧。领导在唐山,李民立刻赶去了,可领导又去了承德,李民一咬牙,马不停蹄地再赶往承德,半夜冲进了领导下榻的宾馆......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省残联筹到善款6800万元!体育训练中心如期完工了,残联的有些同志就有些“得陇望蜀”了:残疾人工作处处都要用钱,是不是就先......李民此时又表现出他“硬气”的一面:做人要重言诺,为残疾人办事更要讲信誉,这钱,一定要还!当年,3500万元归还财政。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李民的为人与处事:固城县有一个残疾人叫庞怀绪,双下肢瘫痪,这可是个“专业上访户”,身上绑个小木凳四处上访,李民认识他之前就已经上访了10年。其实也没大事,就是老婆带着孩子跑了,“妻离子散呀”,庞怀绪惨兮兮地说,让残联帮他寻老婆。李民说好呀,把你老婆的照片拿来,我帮你找。还真找着了,庞怀绪又惨兮兮地说,没房子啊,没工作啊,有老婆也养不住哟。李民就以个人的名义号召河北省6个市的理事长凑了4万元,在石家庄为他买了套房子(当时是2005年),还支持他办了个小摊儿,卖卖冰棍什么的。这下好了,庞怀绪变了个人,他帮助身边的残疾人,宣传残疾人事业,维护社会稳定。

现在省残联机关的建筑是连在一起的3座楼,分别被命名为“自强”、“慈源”和“君子”。“自强”的含义不用说了,“慈源”则是慈善之源,爱心之本,那是让我们时刻回味残疾人事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所在。而“君子”呢?这个内涵就更深刻广博了吧,那是事业中人的更宽的胸怀、更高的境界吧。

上一篇:残联妇女儿童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残联履职年度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