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4 09:39:13

编程学习计划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编程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

编程是指我们为了借助计算机来解决某个问题而使用某一种程序设计语言来编写程序代码,并最终得到结果的过程。编程是人和计算机之间沟通交流的唯一方式,如果没有编程计算机就是等同于一堆废铁。编程能力在计算机专业技能中排在首位,因此有些学生虽然在学校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但是由于编程能力弱,在步入社会后就出现了就业困难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以新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1、合理的课程设置

根据教学的三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来合理的灵活的安排程序设计类课程,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在第一学期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首先增加几堂引导学生入门这样的课程,循序渐进的将学生引入到编程学习当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编程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不会在学习一门陌生的课程时感到可怕和厌学。在进入正式学习编程课程后,在讲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增加讲解实例的课程,只有学会运用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2、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灌输式、交代式的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的思考问题,我们要带着问题进行授课,通过与学生一起找到解答的方法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来完成教学过程。

3、加强实践和练习

学习计算机专业就是为了以后应用到实际的计算机操作中,因此学生不能只学会专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将理论联系到实际,在实践中运用自如。这就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在练习中提高自身的编程能力。

3.1 强化上机实践

编程的实践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环境,因为只有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译、运行,编程能力才能得到锻炼,而不能纸上谈兵。学校应该提供一套完善的系统来给学生进行编程实践练习,学生通过自己编程、上机操作、程序运行后得到正确与否的结果来训练自己的编程技能。培养学生实践、查找错误、改正错误、再实践,如此循环直到正确的这种上机实践习惯。

在辅导学生实践时,要求学生上机前做好充分准备,认真编写程序,确保在上机实践时能顺利操作,避免临时抱佛脚。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查找自己编写的程序中的错误或不足,以便修改和完善。在整个实践完成之后,要求学生将本次实践整理出一份报告,上交给老师批改。写报告是为了让学生及时的总结本次实践的经验,吸取教训。这样深入精确化的实践训练大大挺高了练习的效率,让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及解决问题,挺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3.2 选择典型习题

课后的习题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将课上老师教授的教材内容运用到习题中,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点,同时也能检查出自己对课上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的程度。在做习题中,尤为重要的是习题的选择,学生不能一味的追求量而忽略了质。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各阶段的重难点来选择典型的习题,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讲解,但是由于编程是一门专业的课程,往往会出现学生们在专业理论和技术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分析和评价,鼓励学生们在专业领域里不断探索。

3.3 掌握练习时机

许多学生都会按照教材上的进度来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其实这是不合理的。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将来的就业需求,来安排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计划。就培养编程能力来说,本专业的学生应该从大一开始就进行大量的编程练习。编程能力是从事计算机技术开发工作所必备的基本功,而想成为一名编程高手,大量的练习则是必不可少的。从大一开始练习编程,能够很快的体验到编程的乐趣,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尽早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拥有大学四年积累的大量编程经验,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自信的选择好的工作了。

3.4 实践中多交流

学生在设计程序时不必按照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设计,当遇到自己不确定的问题时,可以多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长处,研究他人的思维方式与自己有什么不同。这样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更能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机械数控;加工实训;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组织形式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升级,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侧重学生社会能力、实践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的培养。机械数控加工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掌握完成项目的流程,学到有关的操作知识。因此,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实训课和实验设备是当下教师们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下面从项目教学法概述入手,就其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给后续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概述

项目教学法实际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共同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来安排适宜学生的项目,其操作具有极佳的灵活性。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完成整个项目,让其所学的数控加工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得到丰富和提升,同时也可以给学生一个独立制定任务计划并实施的机会。学生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过程中可以按照教学要求来自行制定、组织和安排学习计划,从而达到培养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项目开展过程中,学生应尽量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克服自己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编程和数控工艺等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实施过程分析

1.项目任务布置

数控编程和零件数控加工工艺是“机械数控加工技术”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机械数控加工实训所侧重实习的内容。通过实训教学活动来让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编程和数控工艺知识,从而深化其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必要的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和工艺编程知识。

指导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实训活动的时候,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难度,且能体现学生综合操作技能和知识的零件,这样也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实训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注重项目的完成情况外,还要让学生对于实训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和思考,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要求学生交出满足项目精度要求的加工工件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提交自己所写的实训报告,包括加工操作过程、数控程序、刀具轨迹图、工艺卡片以及实训体会等。此外,教师作为实训活动的参与者,除了指导学生外,还要确保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安全。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让学生开展实训活动,一般一组可以安排3~4人。

2. 学生完成项目过程分析

(1)机械数控加工前的工作。对于刚学完机械数控加工理论知识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没有接触过完整的项目操作流程,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在接到任务单的时候感到茫然。大多数学生都将编数控程序作为完成项目的第一步工作,这样一来,学生后期的可操作性很差。这时候,指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项目。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中,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数值的分析和讨论,但是需要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有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工艺设计参数和思路后,学生在编制数控程序的时候也就有了重要的依据。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可以在编程的过程中采用互相讨论的学习方式。为了确保程序运行的安全性,在程序编制完成后还需要对其可行性进行及时的验证。学生编制的程序大都不全面,这样在验证的时候不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数控程序的验证,同时也可能造成工件与机床上的运动部件之间发生碰撞。因此,学生所编程序的验证一般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来进行虚拟的模拟验证。

(2)数控机床操作中的工作。首先,学生需要将验证合格的数控程序传输至数控铣床和数控车床的控制台中。其次,学生按照零件的制作步骤将各种加工材料放到加工机床特定的部位来进行机械车床加工。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就是,如果需要考虑工件的装夹问题,则需要将数控铣床上U形槽和正六边形等的加工安排在数控车床加工回转体部分之后;指导教师对于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总之,项目教学法在机械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在动手实践能力方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工件加工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利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训的主体,自主地掌握实训的真正流程,增强自身的操作能力,这样才能顺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丽娟.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实训中的应用[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04):43―46.

[2]吴健雄.中职数控加工实训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2014(09).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数控设备的数量在机械制造企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随之需要大量的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人才。数控实训是职业类院校数控技术专业所开的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而其理论基础就是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是数控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之一。本文探析的是将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该课程的教学。

一、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和内涵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这是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展开,目的在于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从而获得新的知识结构。这恰符合了当前大力推行的“以学生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这是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条件和步骤

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在实施时应具备以下条件:教师在授课时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授课方式为“教师导,学生演”,将教材中所授的知识归纳、梳理和分类,结合几个不同的项目,列出具体的任务和计划书。项目的选择需联系学生所学的专业和实习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加工知识,有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行组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并完成项目活动,教师只是作为向导和顾问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项目完成后,注重具体的成果展示和点评。

一般来说,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进行。第一,确定项目。这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常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接受能力制定,包括项目目标和任务,使学生明确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注意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年龄、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二,制定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步骤和程序。第三,实施计划。学生分组,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合作形式,理解和把握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检查和监控。第四,检查评估。学生和教师分别对项目实训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三、项目教学法在《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应用思路

我院在开设该课程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普通车床或者普通铣床的实习经验,对于数控加工的学习有了基础认识。故在该课程初始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举例等完成。在学生对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对数控车、数控铣和加工中心模块的学习中则采用项目教学法,把相关知识点穿插到各个不同的项目中完成授课。根据我院的实际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入数控仿真软件模拟实现加工实践教学环节。

2.实施案例

项目课题二:编写下图所示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加工。

零件毛坯为40×100铝棒。

教学目标:掌握车削循环指令(外圆和内孔以及螺纹加工指令)的应用。

教学过程:按照前文所述项目教学法的步骤,设计如下具体步骤。第一:明确任务为图示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卡片、刀具卡片、手工编程和模拟仿真加工。第二:师生共同分析该零件的组成元素,数控车床系统为FANUC-0I。该工件外圆的加工需采用2次装夹,确定用G71指令和G70指令粗车和精车外圆以及内孔,G76指令车削双线螺纹。制定完成各具体项目的工作流程及时间分配。第三:分组完成工艺卡片、刀具卡片及加工程序,并进机房利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加工。教师辅导,督促。第四:学生分组展示项目成果,同时进行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议。在展示完成后,教师对该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小结。肯定大家的成果并指出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体会

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学生更能深切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该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统筹安排和协调计划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教学和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完成一个项目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未知问题。

总之,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体现,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尝试体验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提高《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电子类;课程建设

研究生教育是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创新执行主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原动力之一。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未来一段时间承担技术创新的重担必定落在当今培养的工科研究生肩上。然而,目前的工科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显然不尽人意。我国现有的工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或多或少存在这样一些弊端:(1)课程结构过分专业化,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个专业内,难与其他专业发生联系,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的发展;(2)课程以学科为中心,过分强调各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忽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不能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出发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自由度,不能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和发展做出及时的反映,按统一的规格进行人才培养,也必然会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4)课程内容安排过分强调学科的系统性,固守学科的完整性,导致教学内容重复,影响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5)授课形式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活动中师生缺乏互动,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难以发挥,难以真正理解、消化,实现知识的内化。

为了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本文通过探索大电子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对大电子类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建设进行了研究。

一、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重大科研发现,都是在跨学科领域中获得的。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固然需要使学生掌握传统的本专业的知识,但不能局限于本专业,必须向相关专业扩展。使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这样不但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供了保证,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目前国内很多重点大学的研究生院要求以一级学科设置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我们所做的工作突破了一级学科壁垒,尝试了在大电子类的范围内实现学科更大范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院的硕士点分属三个一级学科即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我们从各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同学科课程体系的横向整合、信息相关专业研究生数学系列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探讨,打破以二级学科设置研究生课程的常规教学体系,探讨一、二级学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大电子类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数学基础,搭建数学与计算机数学基础模块

研究生除了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外,如果没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与近代的数学观点、方法就很难从较高的视角和新的视角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并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生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因此,培养研究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对于其专业学习和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他们将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奠定了扎实的数学功底。目前开设的数学课程有随机过程、矩阵理论、泛函分析、数值分析、数理方程。每门课程都有教学大纲和具体要求,彼此之间相辅相成,旨在培养研究生具备专门的数学知识,并能够运用数学理论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专业领域中遇到的各种理论和技术问题。另外,充分利用丰富的计算机资源和软件资源,改革数学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制作了多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重视学生应用现代数学软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通学科壁垒,建立大电子学科基础模块和大电子技能模块

大电子学科基础课模块,包括数字信号处理,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与综合,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这三门课程分别是电子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从事该学科的必备基础知识。

大电子技能模块包括VC++、JAVA、单片机技术、DSP技术、EDA技术、SOPC嵌入式系统。这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按理论课方式讲授,教师讲课费力,学生听课也是似懂非懂。我们把相关内容安排到实验室讲授,同时安排相关的实习题目,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VC++和JAVA都是目前热门的程序开发平台,熟悉这些编程语言和编程思想对学生今后从事程序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单片计算机是应用最早的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其原理和开发技术相对简单,单片计算机实验应该以综合性实验为主,减少用汇编语言编程的实验,增加用C语言进行单片机开发的实验。

DSP芯片是一种特别适合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DSP芯片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提高,许多新系统、新算法应运而生,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DPS实验安排学生使用MATLAB和C语言编写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程序,并使用DSP芯片的开发工具进行相关的调试。

EDA技术是现代电子系统和集成电路设计的必备手段,EDA技术涉及到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从电路仿真,PCB板的设计到集成电路版图的设计都需要采用EDA技术。

SOPC即可编程片上系统,用可编程逻辑技术把整个系统放到一块硅片上。SOPC是一种特殊的嵌入式系统:首先它是片上系统(SOC),即由单个芯片完成整个系统的主要逻辑功能;其次,它是可编程系统,具有灵活的设计方式,可裁减、可扩充、可升级,并具备软硬件在系统可编程的功能。

3.拓宽专业领域,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方向模块和技术前沿模块

专业方向模块是以二级学科为基础,提供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等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专业必修课有信息论与编码、现代通信原理等,选修课程有数字图像处理、图像工程、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模式识别等,本专业的学生需上完全部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可以在三个一级学科,五个二级学科之间任意选择。

二、跨学科学习计划

研究生入学来源不一样,修读的课程不一样,甚至理解能力也不一样。培养方案的设计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套量身定做的修读课程方案。学生毕业后有的考博,有的就业,就业后从事工作领域又不一样,培养方案要能够提供给学生不同的出口。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了跨学科学习计划,它改变以二级学科设置研究生课程的常规教学体系,探讨一、二级学科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设置方式。这套方案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体现了研究生学习的特点,设计好了学生的入口和出口。

参考文献:

[1] 刘旭,张国炜.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教育观察,2009,(1):92-94.

[2] 罗国华.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

[3] 赵伟.对工科研究生教育现存问题的思考[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小车 单片机 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b)-0134-01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Car System in SCM Auxiliary Teaching

Li Jie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 Anhui,China 232001)

Abstract:Intelligent car system auxiliary teaching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teacher-led,student-centered,with the smart car as a carrier,carrying out teaching activities,deepen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SCM monolithic structures,through a variety of signal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reseach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rough creative experiments.

Key Words:Intelligent Car;SCM;Auxiliary Teaching

单片机作为一门应用设计类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实用性等特点,单片机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更注重的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智能小车系统辅助教学是以智能小车作为教学的载体,辅助教师和学生从事教学的活动。

1 单片机教学面临的问题

单片机教学在很多方面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学中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比如传统的单片机教学以单片机的知识结构为主线,把单片机知识系统分成硬件结构、指令系统、软件编程、扩展等,按照这种顺序教学,学生刚开始学习就感到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学习,较好的掌握单片机技术,是当前单片机课程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对单片机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并多次带领学生参加智能小车竞赛,觉得采用智能小车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自主的研究探索中,自然而然的提高单片机的理论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智能小车系统辅助教学的特点

单片机属于硬件范畴,课堂教学也仅仅是将单片机的原理和结构教授给学生,且实验课中所做的实验也多是验证性实验,很少有让学生自主开发创造的实验项目。这就造成了一门课讲授完,学生仍旧学了个云里雾里,考试过了关,却不会自己开发,甚至连单片机相关的毕业设计都无法自主完成。而智能小车系统的应用恰恰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智能小车系统是一个软硬结合的综合体,组装了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利用丰富的传感器采集光线、图像、磁场等各种参数,对各种各样数据进行接收和处理,这不仅需要单片机来控制,更需要各种算法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这就要求学生既要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结构,又要掌握单片机的编程技巧,如此才能使得小车顺利的行驶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才真正掌握了单片机。

3 智能小车系统辅助教学的过程

智能小车系统是辅助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快的对学习产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智能小车系统辅助单片机教学,基本上可分为准备阶段、研发阶段和创新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智能小车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

准备阶段,教师要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对智能小车系统编程;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智能小车系统的构造,和运行模式。

研发阶段,学生在已初步编程的智能小车系统上学习、研究、探索,掌握单片机编程方法以及整个智能小车系统的运行模式。整个过程分成两步,首先,学生要做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如,编写程序控制小车左转、右转、上坡、转圈等,通过这些练习,熟悉单片机的编程方式、操作步骤和小车性能。其次,做一些开发性的实验,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功能或提高性能,如转圈,学生可以在验证性实验完成后,自行更改相关参数,提高小车转圈的速度,同时加强小车的稳定性等等。

创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智能小车已经有了整体的认识,对单片机控制也已经有了清晰的思路,能够对整个智能小车系统进行改造,自行增添、删除、修改源程序,自行安装、拆卸传感器,并调整单片机的信号采集过程。彻底掌握单片机研发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杜文洁,王晓红.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案例精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 林秒丽.项目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法研究,2011,42(12):120-121.

[3] 于丰园.论应用学术及其三要素[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0,12(4):66-70.

[4] 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5] 张鹏.智能机器人辅助教育及其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9,11(2):5-6.

①基金项目:安徽理工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QN200834)。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数控车床 中级工 考证通过率 对策

国家数控技术类相关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考试分为理论知识考试与实训操作考试两部分。考生必须在这两个模块的考试中都合格才算通过鉴定考试,符合领取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在准备实训操作考试时,大部分考生针对现有题库进行强化训练,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达到考试要求。由于该部分考试通过率一般比较高,所以笔者对此不再详细讨论。

目前,各鉴定机构多采用无纸化网上考试的方式进行理论考试,大多数学校将现有的复习资料、题目整理成册,发给学生,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复习,应对理论考试。随着行业的发展,理论考试题目的难度不断加大,并且定期更改题库内容。考生按原有的复习方式进行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题库的新变化。在每次更新题库内容后的初次考试中,都会出现较大面积通过率低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结合考试大纲的内容,进行以下探讨。

一、题库更新后初次考试通过率低的原因分析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考试题库内容更新的速度。当前大多数学校数控车床类职业资格考试培训、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是人社部指导教材。其中的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实训操作的要求,但不符合经常变换的理论试题考核要求。例如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广数GSK980TD车床数控系统》因对实训操作的指导性强,被广泛使用,但目前单一地使用这类教材已不能满足数控车中级考证理论部分的考核要求。在最新的广州市技能鉴定数控车床中级证题库中,不单对机械加工基础知识提出考核要求,还对电工电子技术、液压和气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出了考核要求,这部分内容占约20%的比例。考核的知识内容范围越来越广,一两本专业书籍是难以应对考试的。正是由于教学的内容与考试的内容不完全匹配,降低了通过率。

2.教学方式方法

(1)依赖题库。在题库更新之前,教师的教学过度依赖原有考试题库,收窄了学生学习的视野。

(2)教学观念落后。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死板,不会使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得到有效的调动。教师教学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个别基础薄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很难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

(3)缺乏系统教育。个别学校的课程安排不够合理,专业核心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没形成良好的对接关系,电类课程无法与机械加工类课程接轨形成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致使学生在理论考试中无法正确完成数控车床这一科目以外的试题。

3.学生

职业院校学生的主要学习特点是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学习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计划不合理甚至缺失等。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往往也得不到很好的规划,学习内容缺乏合理安排,使他们无法信心百倍地应对理论考试。

二、提高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通过率的对策研究

数控车床中级工证书对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试通过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对策研究。

1.分析职业资格标准

任课教师应分析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认真研读数控车床中级工要求,从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方面进行全面的剖析。从图样分析到工艺制定,从程序编制到加工操作,从机床操作到简单维护,教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如何将技能点和知识点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学习项目或学习任务列表的形式呈现出来。教师还要把握好资格标准,以其为根据,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并实施,以应对理论考试题库的更新,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2.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首先,会同专业骨干教师,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把握专业知识动态,运用“行动导向”的理念,重新设计出体现理论与操作一体化的《数控车床中级工证考试辅导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其次,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课程各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设计出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符合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要求的教学内容,具体学习任务名称见表1内容。

表1 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学习任务名称列表

序号 学习任务名称 主要功能

学习任务1 光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数控车床认识

学习任务2 阶梯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3 沟槽轴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4 螺纹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5 圆弧曲面结构轴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6 轴套零件的车削加工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

学习任务7 综合件的车削加工 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

在教学实施内容的设计方面,可参照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课程第2个学习任务的授课内容。

学习任务2 阶梯轴零件的车削加工

(1)学习目标:

能读懂技术图样和信息源,编制加工工艺;

应用G00、G01、G90以及M、F、S、T等指令代码编写出合理加工程序;

能使用机床自身刀具路径模拟功能,检验程序的正确性;

能正确选择、安装刀具;

能在数控车床上设置工作零偏;

能在程序运行中进行单段模式与自动模式的切换;

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出图样要求的零件;

根据检测结果,填写质量报告单,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

能修正加工工艺过程;

编写小组工作过程的总结报告。

(2)学习内容:

零件图样分析;

工量夹具的确定;

加工流程确定;

技术文件的填写(零件图工艺信息分析卡、程序清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卡);

数控程序结构认识(程序结构三部分);

G00、G01、G90功能以及M功能指令;

加工程序编写(M、F、S、T代码);

在机床上进行刀具路径模拟,检验程序;

在机床上的程序编辑(程序号检索、字的插入、修改、删除等);

程序录入与调试;

工件零偏的设置(试切对刀、单步进给控制、MDI模式、G50);

零件加工(单段、自动运行模式);

质量检验与反馈。

3.师生制订教学计划

合理的学科教学计划是由师生共同参与制订和实施的。教师在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课程开始之初,便要公布本门课程教学计划的初稿,并主导计划的讨论、调整,最终师生共同商量定稿。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完成个人的体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段、学习地点的学科学习计划。学生因参与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又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所以十分清楚学习任务的重点,这有利于学生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4.解决学习中的关键问题

要高效地进行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辅导,提高证书通过率,必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交叉科学知识复习问题。目前理论考核的内容不单针对数控车床操作的知识,还对电工电子、液压气压、钳工工艺等交叉学科的知识进行考核。任课教师需要联合相关学科教师,尽量结合数控车床工种相关知识,编撰出该类知识的复习资料,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解决学生复习资料缺乏的问题。

(2)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而动手能力较强,教师若能将考试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实训操作过程进行讲解,则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手工编程的指令知识、工件装夹过程所涉及的“六点定位”等相关知识,必须结合实训操作,才能方便学生理解。

(3)解决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问题。针对班级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进行知识的统一讲解,而对于个别因基础较弱无法在课堂上完全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需要再进行集中辅导,直到这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为止。

5.定期进行模拟测试

在制订了合理的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教学实施的后期,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网上模拟测试。在测试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考试时间的把控、考试答题习惯、考试读题细致程度、无纸化网上考试环境的适应、考试“失分重灾区”等问题,都会在多次模拟考试中出现,在每一次模拟考总结之后得到改进。并且通过模拟考试,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当前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由此调整教学进度或教学策略,决定模拟测试的频率。这也可作为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辅导的依据。

三、小结

我们针对数控车床中级工考证中理论考试通过率低的现象进行分析,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出发,从考试题库动态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内容,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解决学生学习的关键问题,定期进行模拟考试训练,使学生轻松应对理论无纸化考试,有效提高考试通过率,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2013年6月,笔者所任教的11数控高职3班24名学生报考数控车床中级工证书考试,最终全部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刘安民,孔宪华.基于数控车加工仿真考试中的操作技巧[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0(3).

[2]何平.网上考试方式在数控技能鉴定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9).

[3]陈海丽.中职数控专业考试的改革[J].机械职业教育,2011(5).

[4]程豪华.论数控加工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J].职业,2013(33).

[5]程豪华.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马立胜,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

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需要重视培养自己更多的能力,争取可以多学习一点技能,提高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因为目前机算计信息技术开始普及到了各行各业当中,如果对其知识不是很理解的话就意味着已经落伍,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1.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虽然目前很多高中生在学校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了学习,掌握了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因为学习效果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许多的学生在应用能力方面还需要提高。就目前的应用来说,主要内容就是对常用软件的掌握,其中,首先必须掌握的就是关于计算机入门知识[1]。比如说:办公室自动化软件Wps或者是Office、操作系统以及一些用于维护计算机的工具软件;还有,针对各自以后择业的方向以及想要学习的专业,可以选取关于专业的一两种软件来进行学习,比如有的学生想以后学习设计,那么就可以学习PS等一类的软件;那些想学习财会专业的学生可以学习一些财务软件;想要学习土木的学生可以进行CAD一类软件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对自己学习的软件比较熟练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软件的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的时,为了可以节省精力还有时间,初学者不应该贪多,最好是避免学习功能重复的软件,也不可以长期的只去学习某个方面的应用软件,这样就会减缓他们的操作技能的提升,让他们的视野比较狭窄。计算机这门学科的学习实践是其主要内容,这一点和学生长期以来学习的那些纯理论课程的学习方法有着很大的不同[2]。学习计算机应用主要就是进行实践,可以说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学习过程,因此学生们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动脑创意,动手联系,在进行反复的上机操作当中,让他们可以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达到对相关知识熟练掌握,融会贯通的目标。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举一反三,在学习其它课程的时候将其应用得当,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注重某一个软件的学习这样是不对的,需要进行多种软件的学习,熟练掌握它们各自的功能然后再将他们进行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让软件和软件之间可以相互弥补。

2.不断的进行深入学习

要想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学好仅仅靠培训、教育是没有办法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已经拥有的计算机知识的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去让自己更加充实,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3]。学生可以进行自学努力来通过重视理论但是设计内容丰富的二级考试,然后在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硬、软件知识的情况下,鼓励他们再进行深入的学习,比如说IT知识让他们争取拿到关于IT类的一些证书,这些对他今后的求职是非常有用的。在进行IT知识选择的时候,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优势来选择,计算机是可以说是一门工具类学科,在进行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以致用”,如果不可以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来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解决,那么这样的学习是无效学习,没有什么实际用处的。因此,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为自己以后将要学习的专业来服务的,也就是说要利用它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给力以及专业水平。最后就是要根据自己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来循序渐进,让自己的学习范围可以更加开阔。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以上所说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根据自己的计划完成目标,实现每一步的机会除了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刻苦的努力以外,还需要他们能够把实际操作和所学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可以更好的应用。还有,每位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他们也都会有各自的体会以及经验,要多借鉴别人的好的学习方式,汲取他人的一些经验教训,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

3.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可以让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可以让他们解决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甚至是对现有的软件进行改进。学习程序设计,要重视对一些基本、重要概念的认识,让他们可以对编程思想进行一定的掌握,这些都需要学生在进行实际编程的时候对其体验,学生就可以先根据课本上列举出来的例子进行上机时间,经过一定时间的联系,学生就会具有自己的一些创意和灵感,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尝试修改程序,尽量的在进行同一个程序编程的时候利用不同的方法并验证。还有,每进行一段内容的学习,学生就应该设想创造一个程序同时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让他们多动手去进行一些程序的开发,从小到大,从而可以让锻炼他们利用编程来进行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程序设计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不是一味的对别人的设计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创意,也就是说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思想。如果没有做到这一点,那么以后在进行软件设计的时候只知道模仿别人的模式,得不到发展,

结语

总的来说,进行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需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计算机也不例外,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才几十年的时间,但其已经涉及到了很多领域。发展的迅速以及内容的丰富使得其学习的难度比较大,所以高中生要想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就需要不断的进行深入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应用能力,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紧跟时展的潮流,促进自己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翠霞.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如何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04):84-85.

[2]马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机制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

[3]焦中明,马晶.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动机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两所高中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6):111-113.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生信息学,辅导培训,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在培养信息学尖子生时,引导孩子们学习编程知识的时候,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有效开展小学信息学竞赛的辅导工作呢?我归纳如下四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兴趣是培养信息学竞赛中最为关键的。一般说来,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中,教师要注意三个阶段的引导。

1、入门阶段。许多参加信息学辅导的同学,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培训,对信息学的了解,特别是编程是一无所知,老师的辅导工作可以说是从零开始。在入门阶段,教师可以说有关比尔盖茨成为全球首富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编程可以致富。也可以让学生上机调试运行几个有趣的程序。如:随机出二位数的加减运算并判断正确,掷色子猜出点数等。让学生体现一行行的英文是可以解决我们身边的事。

2、瓶颈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期信息学学习,便能使用简单的顺序结构来编写程序了。我们可以让小学生编写诸如:“求一批货物的总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等简单的程序。但是,随着学循环结构程序语言的出现,很多学生的学习会出现信息学学习的瓶颈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很难理解循环的概念与执行过程,从而产生厌学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放慢教学进度,循序渐进地讲解循环的概念、过程由浅入深的开展练习。特别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利用好学生已经熟知的程序进行教学。如:开展一个从1数10次的累加,再到从1数到10的累加,最后到1乘以2乘以3一直到乘10的结果。总之,就是要分解得细,让学生小口小口地吃下去。

3、冲刺阶段。这时候是竞赛题仿真练习为主,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竞赛题。学习兴趣除了关注得分多少外,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移到解题算法上来。可以说,算法是计算机程序的核心,学会一个种算法,相当于解决一箩筐的题。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平时,在每一次辅导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学习信息学的劲头,使学习更加高效。

二、制定学习计划,结合有效的方法系统培训

信息学竞赛辅导周期较长,与其他的竞赛不同,专业训练要制定一份较为周详的培训计划,老师上课不能东讲一些,西讲一些,要有系统,有延续性。培训计划中要先制定好统一训练的时间、人员、教学内容进度、练习题目等,计划要科学可行,同时,培训时应严格按计划执行。

计划定好了,就按照计划行事,在培训过程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事半功倍,促进学生学好信息学知识。方法如下:

1、使用七步教学法,形成固定的培训讲练模式。所谓七步教学法,即新旧联系----引疑激趣----讲解新知---提出作业-----讨论钻研-----上机练习-----反馈、归纳总结。新旧联系即是:要注意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旧知识为新知识服务。七步教学法最重要的是上机练习,大量的上机调试可以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提高编程能力。

2、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曾有一句名言:我有一个思想,你也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有两个思想。其实学习信息学也是一样,每个孩子的思维方式不相同,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会想出不同的算法,编出不同的程序来。通过老师的引导,将学生不同的解法讲解,学生的思维能力便好大大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是要求学生分好组的前提下,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带动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教师报置教学任务,让小组成员自主完成。在合作中学习,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会主动承担重任,去帮助整个团队尽快完成任务,学习稍逊的同学会在这种团队学习的环境中,学会更多的解题思路和算法,去完善自身的知识。教师在这种活动中,担当的不仅是引导者,同时也是一个合作者。这种教学方法的亮点是:知识的获取是学生自主探究所得,而非教师直接面授,学习记得牢。长期如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并增强了小组合作的意识。

三、关注学生成长,培养良好的信息学习素养。

信息学竞赛的培训,不仅是为了一次或几次的信息学竞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和素养。如:编写程序时不能漏写、错写、多写,这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细心的习惯。当遇到编程时,学生要通过自已的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培养了学生碰到困难不气馁,有问题大家齐研究,大家解题的习惯等。

四、建立学生档案,做好家校合作培训

信息学培训需要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来自学校,另一个是来自家庭。许多家庭的电脑一般都无开放给学生使用,总有限制。这样,学生回家做上机练习就有做不了。因此,要与家长联得联系,沟通学生在校的信息学学习情况和家庭练习情况。关注整个训练周期,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体的培养模式。保障每个学生高效安全使用计算机。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素养;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在这个信息社会中,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更广泛地应用, 教育本身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最终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本文将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探讨计算机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各个中间阶段,使老师们认识到,从不同的起点出发,加入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改革进程中来,使得计算机和网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工具。

总的来说, 信息技术和教育相整合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 人们将计算机看作是一种独立的对象,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 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第二阶段, 人们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 或者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在第三阶段, 人们要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进行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下面, 我们就来看看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

一、计算机素养的培养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的第一个阶段, 就是计算机素养(Computer Literacy, 亦被译成计算机文化)的培养。在学校里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这一阶段, 人们往往是把计算机当作一种独立的东西来看待,游离在学校各科日常教学课程之外。计算机素养课包括这样四种常见的模式:计算机素养课、使用应用软件或工具以及编写程序。

1.计算机素养课

它包括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的滥用、计算机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趋势以及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等。

2.应用软件或工具

早在1998年,有人(Collis)提出,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最普通的定义,应用已经取代了编程。〖1〗其理由是很充分的:计算机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学校要为儿童的社会生活作准备,既然人们的现实生活将与计算机密不可分,那么,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学会使用这些工具。

4.编程模式

现在在普通高中的日常学习中已引入了一些编程语言。 阿瑟・列尔曼(Arthur Luehrmann),被人们称为计算机素养之父,提倡将编程作为计算机素养的核心。列尔曼(1982)写道:“要想告诉计算机你想干什么,你必须能和它交流,因此,你就需要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用它写下你的想法,检查、交流、并改进你的想法”。〖2〗他强调指出,计算机素养意味着用计算机做建设性的事。一个具有计算机素养的人必须能写和解释计算机程序,能选择和解释别人写的程序,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计算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中学的计算机素养课程中,编程和计算机发展史等内容纷纷让位,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等应用软件的使用则占具了主导地位。

二、课程整合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是将计算机看作是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阶段,各学校已经认同初步整合方式的成果,全面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要用计算机系统来更好地处理课程的各个方面,以建立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有机整合系统。

整合强调计算机要服务于课程;以课程为基准,计算机辅助。强调应当设法找出计算机在哪些地方能增强学习的效果,能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难理解和做不到的事。简单地说,如在英语、数学、写作课学习使用字处理,在艺术和科学课中使用绘图软件,在音乐课中也使用软件等等。

整合应当是全面而深入的。在课程整合中,计算机素养课中的内容只要能反映某种需求,都可以采用。这意味着,老师和学生可以为了处理数据或证明某一思想而编程。例如,在数学课上,为了让学生理解函数和图象之间的关系,可以编一段程序来加以证明。有人总结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虽然在某个特定领域可以教问题解决技能,但要想将这种技能迁移到其他领域,是很难达到的,因此要发展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所需的广泛的问题解决技能”。〖3〗这些看法告诉我们,要以课程为出发点,仔细检查任何一个问题解决方式在实现课程目标方面的潜力。

三、全方位教改

信息技术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潜在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在视觉上提供一些能表现真实世界现象、事件和故事的实例,学生能用这些实例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多媒体制作工具十可以使学生创造出有吸引力的够得上专业水平的产品。又如,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技术将能促进本地和远距离的协作以及师生之间的通讯,此次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的授课,让中小学生“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就是一次非常好的物理教学课。此外,还可以开展开放式教学。美国有许多试点计划和学校正在尝试新的结构、日程表和空间,以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例如,有一个被称为发现罗彻斯特(discover Rochester)的计划,〖4〗这一计划是为发展思维和问题解决技能而设计的,它是一项具有交叉学科性质的工作。在这项计划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将从科学、数学、历史、文化和文学方面收集有关罗彻斯特环境的信息。学生在计算机上通过文本、音频、图象、音乐和地图来交流他们的工作。学生和教师对这个计划热情很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质量,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这类技术成分丰富的、以活动为方向的学习计划,将会在未来的学校教育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总之,中学的计算机课程设计试图实现将培养计算机素养过渡到学科整合。在解决了计算机素养问题后,计算机是教师的同事,象铅笔一样,了无痕迹地结合在课程中。课程不应当是静止不动的,相反,要利用计算机的独特潜力加以改变,要做那些用传统手段做不到的事。在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依然具有很大的挖掘点和生命活力。计算机不能游离在课程之外,同时,它也不仅限于整合在课程之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它的独特潜力。全方位课程改革是一个长远的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是一条漫长而修远的路。

参考文献:

编程学习计划范文第10篇

一、项目教学法的定义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的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的统一为内容,以将受教育者社会化,以使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的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把握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见表1。

三、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如下五个教学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的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制定计划

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得到教师认可。

3.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

4.检查评估

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

略。

四、项目教学法在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数控中级工强化训练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数控加工技术和数控机床操作的实践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中级工(四级)的标准,让学生结合平时理论基础,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编程与操作技能,独立完成典型数控零件的编程与加工,并能对数控机床进行简单的日常维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和深入学习的能力。

1.确立项目任务

根据课程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本课程始终围绕一个综合项目“工装装备选择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并将该项目划分成2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零件加工工艺难度,由简入难进行学习,模块学习顺序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内容及课时安排见表2。

2.分组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项目内容,分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联系平时所学理论知识,完成项目内容的设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扮演实际工作岗位的角色,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完成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

3.项目实施

教师向学生讲述项目实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修改、完善,完成项目加工,并形成书面总结。为保证有效地完成项目内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结合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管理“6S”要求,基于工作导向,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实施实训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实际操作法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以项目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按照项目的具体要求实施加工,最后分析总结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撰写项目报告,完成整个项目的操作。

通过分组、学习、改善、加工、总结五个步骤,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同时,通过仿真工作情境,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

4.项目考核

根据课程成绩总体评定办法,以理论考核为主,结合平时纪律表现、项目参与程度、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报告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评价见表3。

5.总结与拓展

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总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对应的整改措施。项目完成后,教师可设置难、中、易三个等级的拓展任务,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拓展任务。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环境,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形成竞争意识,相互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笔者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经过近两年的项目教学实践,教学效果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湖南省高职院校学生技能抽查工作中,笔者学校数控技术专业抽查结果为“优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也使教学设备得到了更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任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高职学习计划范文 下一篇:室内学习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