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和数控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0-19 15:58:24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1

关键词:交通流;模糊控制;遗传算法;信息融合;模式识别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1005903

1模糊控制和遗传算法

人工智能技术可划分为传统人工智能技术(即专家系统)和处理数值计算的新人工智能技术,例如模糊逻辑,遗传算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等。

1.1模糊控制原理

(1)模糊集合的运算。模糊集合理论的基本思想是把普通集合中的绝对隶属关系灵活化, 使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度从原来只能取{0,1}(正确或错误)中的值扩充到[0,1]区间中的任一数值。模糊集合 是由隶属函数 来刻画的。论域 中的模糊子集 是以隶属函数表征的集合。即由映射

μA∶U[0,1]

uμA(u)

确定论域 的一个模糊子集A。μA称为模糊子集A的隶属函数,隶属度μA(u)说明u隶属于A的程度。常用的模糊集合运算主要有并、交以及补运算。

(2)模糊化,模糊推理及解模糊化。模糊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过程:输入的模糊化、模糊推理和输出解模糊化。

①模糊化(fuzzification)。模糊化是将模糊控制器输入量的确定值转换为相应模糊语言变量值的过程,此相应语言变量值均由对应的隶属度来定义。本文选择三角形隶属函数,其曲线如图1所示。

图1三角形隶属函数曲线

其对应表达式为:

μx=1,如果x=B(x-A)/(B-A),如果B>x>A(C-x)/(C-B),如果C>x>B0,如果x≥C或者x≤A(1)

其中A、B和C为三角形隶属函数参数。

②模糊推理(fuzzy inference)。模糊推理是根据事先制定好的一组模糊条件语句构成的模糊控制规则,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模糊控制规则进行计算推理,即根据模糊规则对输入的一系列条件进行综合评估,以得到一个定性的语言表示量。模糊控制规则采用“if…then…”形式,if部分是规则的前提,then部分是规则的结论。

③解模糊化(defuzzification)。模糊控制器经过模糊推理得出的模糊输出量必须经过精确化处理,将模糊量转换为清晰的数字量才能去控制对象,这就涉及到推理结果的解模糊化问题。解模糊化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最大隶属法、系数加权平均法、重心法以及隶属度限幅元素平均法。

常用的模糊推断过程如图2所示。图中 “V1”和“V2”分别代表两个输入变量,“O”代表输出变量, “Min”和“Max”分别表示合成和析取。图2采用三角形隶属函数,用去模糊化的方法从输出模糊集C'中提取输出函数的代表值。

1.2遗传算法简介

(1)选择、变异和交叉。

①选择。在本文中,选择根据每一染色体编码串评价指标的高低成比例的决定其选择概率。

②变异算子。基于构造支撑树的顺序编码,若采用简单的一点或多点交叉策略,必然以极大的概率产生不可行的染色体,因此本文采用与部分匹配交叉比较类似的交叉方法,方法如下:

a.随机在串中选择一个区域,如两父串及交叉区域选定为:A= 1 23 4 5 67 8 9B= 9 87 6 5 43 2 1

b.将B的区域加到A的前面或后面,A的区域加到B前面或后面得到:A'=7 6 5 41 2 3 4 5 6 7 8 9B'=3 4 5 69 8 7 6 5 4 3 2 1

c.在A'和B'中自区域后依次删除与区相同的城市码,得到最终的两子串:A″=7 6 5 4 1 2 3 8 9B″=3 4 5 6 9 8 7 2 1

③交叉算子。为了维持群体内的多样化,本文采用随机连续多次对换的变异技术,使可行解在顺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以抑制交叉中有可能产生的同化作用。例如对于串A:

A=1 23 4 5 67 8 9

如果随机产生的交换点是2和7,则串中的第2点和第7点将对换,对换后,串A变为:A'=1 73 4 5 62 8 9

由于经过一次对换后,A'仍然有可能与A表示为同一个网络结构,所以本文采取连续多次的对换操作,来增强变异的效果。

(2)编码方式。由于遗传算法的进化过程是建立在编码机制基础上的,编码对于算法的性能如搜索能力和种群多样性等的影响很大。常见的遗传算法编码方式有二进制编码与实数编码两种。就二进制编码和实数编码比较而言,一般实数编码比二进制编码在变异操作上能够保持更好的种群多样性,但操作比较复杂,二进制编码比实数编码搜索能力强。本问题优化参数较少,故采用二进制编码。

2交通事件自动检测算法设计

2.1数据来源

受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现在国内还缺乏完整的实测数据,故本文采用VISSIM软件模拟的数据对模糊-遗传融合自动事件检测算法进行测试。模拟中,选择一段2.0km的单向两车道高速公路区段作为模拟目标路段,分别对不同交通条件下的交通流状况进行了160次模拟,包括60次非事件状态和100次事件状态。其中50 次事件数据用来构成训练样本值,其余的50次事件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值。为研究事件和非事件条件下的交通流特性,在事件检测区位置上游150m处、300m处、400m处以及事件检测区位置下游150m处、300m处、400m处按车道和路宽分别设置车辆检测器,采集周期为20秒,采集的交通数据包括占有率和流量。把交通数据带入到模糊-遗传融合自动事件检测算法中,每组数据向量可得到一个模糊输出结果。最终的模糊输出被转化为两种输出状态,即状态0和1,它们分别代表非事件状态和事件状态。

图3基于模糊控制的事件检测算法的系统结构图

2.2模糊控制在事件检测中的应用

道路交通流, 特别是在事件发生的情况下, 是高度非线性、时变和不能精确建模或实时定量表示的, 许多交通概念具有重要但不精确的含义, 例如“拥挤”、“高占有率”、“服务水平”等。因此, 使用固定的“门槛值(临界值)”来检测事件, 显然并不能很好地适合交通状态所具有的动态不确定性, 而模糊集合理论恰好弥补了这一点。

基于模糊控制的事件检测算法的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在本文的控制器设计过程中,算法的输入参数包括上下游不同周期的交通流量和占有率,基于模糊控制的事件检测算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此流程图的输出包括0(无事件)和1(事件)。

图检测算法流程图

(1)模糊过程。每个模糊决策表包括两个输入,其中一个数值来自上游,另一个数据是同一周期的下游数据。每个输入被模糊化为下列七个不同模糊语言集中的一个,这七个模糊语言变量包括:“零(ZO)”、“很小(VS)”、“小(S)”、“中等(M)”、“中大(MB)”、“大(B)”和“很大(VB)”。该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最多应该有7 * 7=49条,由于变量论域被划分为7等级,则论域为{0,1,2,3,4,5,6}。输入变量由当前周期t和前两个周期(t-1和t-2)内在每个车道的上下游检测到的数据构成。利用重心法解模糊化,采用例如图2所示的糊推断过程。

(2)隶属函数和决策表。在模糊算法中, 确定各个模糊集的隶属函数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隶属函数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到检测率和误报率。在实数域上的模糊集可以选用各种分布, 主要有矩形分布、梯形分布、正态分布和岭形分布等。为简单起见, 此算法采用了三角形隶属函数以及高斯隶属函数。控制规则是模糊控制器的核心。将控制策略分析归纳后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状态描述就得到控制规则。在模糊控制器设计过程中,一般将所有的控制规则汇总成模糊控制规则表。本算法所设计的控制规则表如表1所示,这里 “US”及“DS”分别代表检测区域的上下游。本文共采用了9个类似的控制规则表。通过遗传算法把每个模糊决策表中的49个值进行优化得到一个接近于最优的设计。

ZOVSSMMBBVB

DS

ZO

VSSMMBBVB

ZOVSVSMBBVBVB

ZOZOVSVSMBBVB

ZOZOZOVSSMBB

ZOZOZOZOVSSS

ZOZOZOZOZOVSVS

ZOZOZOZOZOZOVS

ZOZOZOZOZOZOZO

(3)多层设计。此模糊算法类似与一个多重通道设计,并且被划分为3个不同层数,模仿一个具有一个输入层、一个隐藏层以及一个输出层的神经网络结构。首先把12个输入数据模糊化并把它们输入到第一个模糊层,然后把第一层的输出作为第二层的输入带入到隐藏层,依次进行直到通过最后一层。模糊过程的黑箱技术图如5所示。

图5模糊过程的黑箱技术图

2.3遗传算法优化事件模糊控制器

针对交通流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模糊控制器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检测效果,本文采用遗传算法来优化前面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的隶属函数参数,以取得较优的控制效果。

在模糊化过程中共产生491个未知的模糊参数,其中441个参数属于这9个决策表,其余的50个参数包括模糊化和反模糊化过程中隶属函数的重心以及三角形隶属函数的参数。为了简化过程,使遗传算法集中,通过手动调整这441个参数。在这491个未知参数中,某些参数使用一个基因,而有些使用两个基因。由于使用二进制编码所占用的搜索空间较大,故此过程未采用二进制编码。由于变量选用了7个模糊状态,因此基因值的变化范围为0到6。

(1)遗传算法训练。在此算法中,染色体的基因由一台随机数发生器产生,因此有统一的偏差。这些基因被输入到一个解码算法中得到模糊参数,把模糊参数带入到模糊集方程得到自动事件检测的结果,这个过程就叫做遗传算法的在线训练,即在线遗传算法。算法依次进行直到设定的最大迭代次数,例如100。当获得最优的染色体时,基因被储放到另一个文件中,然后把它们输入到另一个算法(即离线遗传算法)得到期望的最优结果。优化模糊控制的在线遗传算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

3仿真结果

通常用于评价事件检测算法的性能指标有检测率(Detection Rate,DR)、误报率(False Alarm Rate,FAR)和平均检测时间(Mean Time to Detection,MTTD)。本文用C语言编程实现了上述该算法,采用一系列模拟数据对此自动事件检测算法进行了测试,并与几种传统的事件检测算法在检测率、误报率、平均检测时间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 其结果见表2。从仿真评价结果对比表可以看出本文所采用的算法整体效果较好,优于传统的算法。

表2仿真评价结果对比

算法

评价指标

检测率(%)误报率(%)平均检测时间(s.)

模糊-遗传算法73.71.104240

加利福尼亚算法8490.571255

人工神经网络781.503269

McMaster算法372.075260

图6遗传算法优化模糊控制流程图

参考文献

[1]汪海渊,朱彦东,杨东援.数据融合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J].交通与计算机,2001(增刊),(19):4245.

[2]李秀平,刘智勇,尹征琦,吴今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研究[J].信息与控制,2001,30(5):460464.

[3]李存军,杨儒贵,靳蕃.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融合预测方法[J].系统工程,2004,22(3):8083.

[4]王晓薇, 王慧.基于GA 的交叉路口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22(4):346351.

[5]韩峻峰, 李玉惠.模糊控制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6]戴红.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城市道路交通状态检测算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4145.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2

摘 要:结合东风汽车公司某工厂生产实际要求,针对该公司的涂装车间的PLC控制提出基于ControlLink 的OMRON多PLC网络通讯及设备控制设计。本论文阐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系统利用Controller Link网完成PLC与PLC的链接,并完成数据传输。PLC根据数据完成对汽车车身油漆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对过程中的每一辆车身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控制。

关键词:设备控制;Controller Link;数据传输;网络通讯

中图分类号: TP31.5 文献标识码:A

Design of OMRON Multi-PLC Network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Controller Link

FU,Yongchang1, XU,Longyan1 , XU,Hui2

(1.Hubei University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iyan 442002, Hubei province, China;

2.Fengshen Motor Co., Xiangfan 441000, Hu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production of the Aeolus Automobile Limited Corporation, a multiPLC network communication and device control system was designed based on ControlLink OMRON for the company's painting workshop PLC control. Fistly, the connection of PLC and PLC was completed using ControlLink network. Then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the entir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f auto body paint was realized through PLC with the data. Finaly each car was tracked, recordand and analyzed. It can be obtianed from the actual circumstance that the designed system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optimize control structure.

Key words:device control;controller Link;data transmission;network Communication

1 引 言

东风汽车公司某工厂涂装生产车间采用的是传统PLC集中控制,各PLC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控制效果差,当发生错误时,经常不能及时发现,严重时会导致整个生产不能按要求进行,延误产品出厂时间。根据公司的通信控制要求,设计了基于ControlLink的OMRON多PLC网络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Controller Link网完成PLC与PLC的链接,并完成数据传输,PLC能根据数据完成对汽车车身油漆生产全过程的自动控制,对过程中的每一辆车身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由于Controller Link网的应用,各PLC间的数据得到了共享,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控制。

2 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主要是对全车间十几套大型PLC进行编程控制(PLC群控),PLC主要采用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CS1,另外还有其它一些型号。各工作区PLC要完成本区控制,还须将部分其它工序受控信息送出,同时还要接受上一工序或其它工序传来的信息以便进行连锁控制。主要是各工作区PLC将信息送到主PLC,同时还要从主PLC接收指令完成指定的任务,PLC之间以及计算机之间采用Controller Link网。汽车车身油漆生产全过程采用总线控制, PLC与现场模块间采用Device Net总线。各区要有故障诊断程序及显示故障代码,通过网络输送信息故障诊断代码,终端计算机也能找出故障原因。

Controller Link网为OMRON的一种FA(工厂自动化)网络,其节点为CQM1H、C200HX/HG/HE、CS1、CJ1、CV/CVM1等系列的PLC和计算机。

Controller Link网能够方便、灵活地发送和接收大容量数据包,链接的效率高。采用NN 令牌总线结构,最大节点数为32,通信波特率可达2Mbps,传输介质为屏蔽双绞线或光缆。采用电缆时最大传输距离随波特率而变,2Mbps 时为500m,1Mbps 时为800m,500Kbps 时为1km;采用光缆时波特率为2Mbps,最大通信距离为20 km。

为使公共数据能够在网络上的PLC和计算机之间共享,而不需要PLC的CPU单元或个人计算机内的通信程序。当数据被写入本节点的发送区域时,数据会自动传送到远程节点的接收区域中。可以人工将IR,SR,CIO,LR,DM或扩展区域中的任何部分设置成发送区或接收区。用数据链接功能建立的发送区和接收区称为数据链接区。

每个节点可以设置两个数据连接区域:第1区和第2区。通过CX-One软件可以进行人工设置,该方式可以自由定义数据连接区的位置。每个节点的发送字数可以人工设置,第1区和第2区可以从位区中选择(如IR,CIO和LR),也可以从数据存贮器中选择,但第1区和第2区不能被设置在相同的存储区域中;接收节点的顺序可以改变,发送节点采用与节点号一致的上升顺序。对于加入数据链接的所有节点来说,拥有相同大小的发送/接收区域,并共享完全相同的数据。如图1所示。

节点也可以被设置成只接收或只发送数据,还可以建立一个数据链接使1个节点仅接收其他节点发送的部分数据。

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需安装相应的通讯单元,PLC上安装Controller Link单元,个人计算机上插上Controller Link支持卡,这样在计算机上安装或开发监控软件就可以在Window平台下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3 控制系统构成与设计

涂装电控系统全部过程包括:装车、电泳、底漆烘干、底漆打磨、涂胶、中涂、中涂烘干、中涂打磨、面漆、面漆烘干、检查返修、仓储、输送撬清洗。汽车车身油漆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对过程中的每一辆车身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各工作区PLC将信息送到主PLC,同时还要从主PLC接收指令完成指定的任务,PLC之间以及计算机之间采用Controller Link。涂装电控系统控制,如图2所示。

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包含PLC之间I/O联锁控制、PLC之间网络控制和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1)PLC之间I/O联锁控制

各PLC间的信息传送,除部分PLC与中央控制室间有数据通讯外,各区PLC之间由于有车身雪撬流动,为保证运行交接的可靠性,一定要建立可靠的联锁控制,各区PLC之间成在有必要的I/O点的联锁控制,由于其中同一设备有多种响应,首先根据几种动作定出运行的优先级别;这样需要编写复杂的联锁控制程序。

2)PLC之间网络控制

各PLC除雪撬交接的联锁控制,还有一些其它信息的传送。每个读卡器所读的信息很多,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只取其所需信息,在Controller Link 通信时区别于PLC与服务器信息。如车身的编号用DM区的2个字,按照车身的编号顺序, 1号车身的编号第1个字对应DM区0001地址(车身的编号),第2个字对应DM区0901地址(车身的编号+900),有运送车身生产信号时自动输入,车身的生产信息和触摸屏输入系统数据组合,车间连接于Controller Link网计算机根据车身的生产信息和数据向各PLC发出对应程序选择。

车身的编号信息内容,如表1所示。

各工艺区,读卡机对车身信息进行操作后送到主PLC,主PLC对信息进行处理并刷新其它区PLC,如图3所示。

3区为所有各区雪橇车身信息交换中心,因此3区雪橇车身信息卡信息直接作用DM(车身信息)进行操作。3区主PLC接收地址DM1800―DM1979分别与各分PLC发送信息的地址对应。DM0000―DM1799是3区发送信息地址,各分PLC接收信息,3区PLC同时完成与中心计算通讯。操作方式:读卡机先对雪撬车身信息进行读取,接着从DM区提取雪橇信息,放置在DM2000―DM2020,根据信息进行控制或进行位操作后10秒后清空。

4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对于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我们选择CX-One为我们梯形图的编辑软件,在CX-One中包含了整个欧姆龙一系列产品,在程序的编制上面有很灵活的选择。对工厂自动化来说,CXOne这个工具包支持所有的欧姆龙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相关产品。

5 结 论

基于Controller Link网的OMRON多PLC网络系统主要利用Controller Link网完成PLC与PLC的连接,并完成数据传输,PLC能根据数据完成对汽车车身油漆生产全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对过程中的每一辆车身进行跟踪,记录和分析。由于Controller Link网的应用,各PLC间的数据得到了共享,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优化了控制。

各区读卡器只能与以太网相连来传递信息,读卡器读取相关信息包括车身型号、同期生产号、颜色、以及其他的一些关于进库的安排、车道的选择等有效数据信息后,将信息通过以太网传到某PLC中,这样信息便链接到Controller Link网上,各PLC将能通过共享到的信息来完成相关控制。

PLC与现场终端间采用Device Net总线相连来完成控制。终端状态信息通过Device Net总线链接到Controller Link网上,各PLC将能通过共享到的信息来完成相关控制。

参考文献

[1] 徐世许,郑 健,孙卫国.基于FINS协议的Controller Link网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7(10):56-58.

[2] 陈立军,兰建军,刘潇翔.Controller Link网络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2):47-50.

[3] 杨小莉.Controller Link网的研究及其在污水处理监控系统中的应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36-46.

[4] 付洪壮.OMRON可编程序控制器两级网络架构应用技术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27-40.

[5] 祁文钊,霍罡.CS/CJ系列PLC应用基础及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00-197.

[6] 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系统设计[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50-160.

[7] 徐龙艳,文元雄,王俊峰. OMRON以太网在成品库中的控制应用[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7,1:70-72.

[8] 李全利.可编程控制器及其网络系统的综合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00-223.

[9] 骆德汉.可编程控制器与现场总线网络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9:166-190.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3

1 MPEG-4标准及其在多媒体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多媒体监控系统是多媒体技术在安防领域的新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到金融、文博、酒店、交通、商业、医院、工厂、学校、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各个领域。从目前趋势看,多媒体监控系统的应用领域还在不断扩展。

    音视频压缩技术是多媒体监控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数字多媒体压缩(特别是视频压缩)领域内有很多国际标准(如ISO/ITU-T技术委员会的JPEG标准、CCITT制定的H.263标准以及著名的MPEG标准等)。其中,MPEG-1标准适用于传输1.5Mbps的运动图形及其伴音编码,它具有较高的压缩比,其基本算法对于压缩水平方向为360个像素、垂直方向为288个像素,并以每秒24~30帧画面运动的图像有较好的效果。早期的监控系统很多都采用此标准(如著名的以色列芯片Z1510即采用MPEG-1标准);而MPEG-4标准的主要特点是可对图像中的内容进行编码,其核心是基于内容尺度可变性(Content-based scalability)。内容尺度可变性意味着可以给图像中的各个对象分配优先级。其中,比较重要的对象用较高的空间和(或)时间分辨力表示。对于比较低的比特率应用系统来说,尺度可变性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为它提供了自适应可用资源的能力。例如,这个功能允许对具有较高优先级的对象用可接受的质量进行显示,第二优先级的对象则用较低的质量显示,而其余内容(对象)则不显示。对于监控系统来说,在绝大部分时间内,监视画面的背景都保持不变,因此,在要求的比特率比较低时,对于监视画面的背景部分可以以较低的质量显示,这样并不会影响整个画面的效果。

本系统采用MPEG-4压缩标准,选择的实现方式是硬压缩和硬解压,所用的压缩解压芯片为VWEB公司的VW2010。

2 硬件设计原理

2.1 VW2010的主要特点

VW2010是VWEB公司开发的实时MPEG-4音视频压缩/解压芯片(CODEC)。该芯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片内集成有3个信号处理/控制单元,包括一个视频编码(压缩)器、一个视频解码(解压)器和一个片内CPU(内部扩展一个音频编码DSP、一个音频解码DSP、一个多路复合单元和一个多路解复合单元)。VW2010芯片的内部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具有可编程、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因为每个信号处理/控制单元都由一个RISC处理器和专用的硬件加速器构成。此外,视频编、解码器内部还集成了一个专用的SDRAM。

(3)在系统上电/复位时,视频编、解码器的固件程序可由外部主机(host)载入各自专用的SDRAM;而片内CPU的固件程序则可载入VW2010外挂的SDRAM。

(4)芯片的主机接口采用标准PCI接口。符合PCI局部总线规范2.2。

(5)为了使编、解码性能达到最佳,VW2010内部集成了一个双通道DMAC。系统host可直接通过主机接口对VW2010进行控制,MPEG数据流采用DMA方式传输。

(6)提供有与PHILIPS公司兼容的I2C总线,可方便地对芯片进行控制。

    2.2 基于VW2010的压缩/解压卡硬件设计

图2所示是用VW2010设计的压缩卡的原理框图。图中,CVBS信号先经过视频接收电路进行前端处理(包括阻抗匹配、限幅和钳位),然后通过视频解码电路产生符合VW2010视频接口标准的ITU656信号。 视频解码电路的核心是一个视频解码芯片,该解码芯片用于对CVBS信号进行A/D转换和编码,以产生ITU656标准的并行数字电视信号。高档的视频解码器还支持图像尺寸缩放(scaling)和帧提取(decimating)功能,如PHILIPS公司的SAA7114、SAA7115以及Rockwell公司的BT829A等。由于VW2010的视频输入为ITU656/D1格式,所以只需要选择具有基本A/D转换和编码功能的视频解码芯片如SAA7113即可。

在模拟音频信号经过模拟音频接收电路进行前端处理后,便可通过音频ADC电路产生符合VW2010音频接口标准的I2S信号。

VW2010是压缩卡的核心处理芯片,该芯片除可完成音、视频信号的编码外,还可提供对解码器和ADC的控制(通过I2C总线),其编码产生的MPEG流可通过芯片内部集成的PCI接口输出。VW2010的解压操作是压缩操作的逆过程,基本原理类似,基于VW2010的解压卡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

3 Linux下VW2010设备驱动程序设计

3.1 分层软件体系结构

按照操作系统的观点,系统软件体系结构应为表1所列的分层结构。驱动程序工作在核心态,并向下通过Chip API实现对VW2010芯片的直接控制,向上则为应用程序提供驱动程序接口(Driver API)。按照Rubini先生的观点,驱动程序提供的是机制,而不是策略。换句话说,驱动程序的主要任务是为应用提供全面、高效而可靠的服务,具体如何使用硬件则是应用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1 分层软件体系结构示意图

SoftwareModeApplicationUser modeDriver APIDriverKernel modeChip APIFirmwareHardWare layer考虑到Linux系统下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笔者不打算详细介绍驱动程序的完整框架和各个模块,而是在分析VW2010芯片与host通信机制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在驱动程序中如何实现对VW2010芯片的有效控制以及如何通过应用程序实现VW2010芯片间数据的有效传输。

3.2 VW2010与host的通信机制

VW2010提供了三种与host通信的机制:直接访问内部寄存器、共享存储区(shared memory)和DMA。VW2010允许host直接访问其内部寄存器和外部存储单元,寄存器方式主要用于调试目的和下载固件程序;DMA方式则负责VW2010芯片和应用缓冲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如MPEG数据流);共享存储区机制是设备驱动程序和VW2010间的主要通信方式。

(1) 共享存储区(shared memory)

VW2010采用共享存储区机制接收host的命令并返回命令执行结果。host与VW2010进行通信的共享存储区(以下简称SM_PC2VW)位于encoder SDRAM中地址3F1800处,共128字节;而VW2010与host进行通信的共享存储区(以下简称SM_ VW2PC)则位于encoder SDRAM中的地址3F1880处,也是128字节。

SM_PC2VW的格式如表2所列。表中,CMD为命令码,分别为:读数据(CMD=1)、发IOCTL码(CMD=2)、写数据(CMD=3)、打开命令(CMD=4)和关闭命令(CMD=5);IntFlag为中断标识,IntFlag为1时,VW2010执行完CMD定义的任务后将产生一个中断,为0则不产生中断;Device Handle由打开命令从firmware中获得,当CMD不同时,Parameters有不同的含义。

表2 host到VW2010的共享内存区格式

Address31:1615:87:03F1800ReservedIntFlagCMD3F1804ReservedReservedReserved3F1808Reserved3F180CDevice Handle3F1810Parameters3F1814……表3 VW2010到host的共享内存区格式

Address31:1615:87:03F1880ReservedReservedReserved3F1884ReservedACK/NACKCMD3F1888Return Code3F188CDevice Handle3F1890Parameters3F1894……SM_VW2PC的格式如表3所列。ACK/NACK的含义是:如果SM_PC2VW中的IntFlag为1,且命令CMD成功执行,则为ACK;如果SM_PC2VW中IntFlag为1,而执行命令CMD失败,则为NACK,并将错误码保存在Return Code字段。

一般在发送其它命令之前,必须先发送打开命令,此时,Device Handle字段应为0,Parameters字段为打开类型(TSMUX,PSMUX,TSDEMUX或PSDE-MUX)。如果该命令成功执行,则会在SM_VW2PC的Device Handle字段返回所分配的Device Handle,并在SM_VW2PC的Parameters字段返回辅助参数区的首地址(下面简称为X)。辅助参数区由firmware在encoder SDRAM中动态分配,主要用于传递与命令有关的参数。

在结束使用共享内存区后,必须发送关闭命令以释放辅助参数区。

(2)信号灯

由于共享存储区是临界资源,所以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以保证VW2010和host使用时不发生冲突。为此,VW2010分别给SM_PC2VW和SM_ VW 2PC提供了两个硬件信号灯,它们由寄存器REG_INT1和REG_INT2的最低位控制。此外,VW2010还为信号灯定义了以下两种操作。

写操作:向REG_INT1或REG_INT2最低位写入1,然后释放共享存储区。

读操作:返回REG_INT1或REG_INT2最低位的值,同时清该位为0。

    (3) host到VW2010的中断

host通常通过向VW2010发中断的方式通知VW2010从共享存储区读取主机命令。VW2010用寄存器REG_DHIU5实现host到VW2010的中断。

REG_DHIU5的最低四位用于保存中断计数,第五位为中断屏蔽位。host向REG_DHIU5每写一次,中断计数加1;VW2010每读REG_DHIU5一次,中断计数减1。只要中断计数不为0,VW2010内部的中断请求信号将一直保持有效。

3.3 VW2010的数据读写和IOCTL方法的实现

VW2010的数据读写和IOCTL的实现依赖于上述的共享存储区机制,下面通过假设已经用打开命令(CMD=4)从firmware获取了Device Handle和辅助参数区(首地址为X)来进行讨论。

(1) 数据读写的实现

图4和图5分别给出了VW2010在系统调用部分和中断服务部分的读数据流程图。

VW2010采用DMA方式实现与应用空间的数据交换。读/写命令用于建立从VW2010到host的DMA通道并启动数据传输,它并不等待数据传输完成,而是让DMA传输在后台运行,当DMA传输结束后,VW2010将中断主机。

当应用程序要读写数据时,它首先会分配一些缓冲区用于保存读写数据。这些缓冲区可以用首地址和长度标识,如可以使用(Address,Len)代表首地址为Address、长度为Len的缓冲区。在发送读/写数据命令时,SM_PC2VW的Parameters字段为X,辅助参数区的内容为应用空间数据缓冲区的信息,其格式即为上述的首地址和缓冲长度标识对(Address,Len)。VW2010根据这些缓冲区信息来建立应用空间的DMA通道。

(2)IOCTL的实现

使用时,可定义多种IOCTL码以用于控制VW2010芯片,各IOCTL码的参数各不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此处的IOCTL码不同于Driver API中的IOCTL码。该命令与读写数据命令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命令辅助参数存储区的格式不同,而控制流程类似,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4 结论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4

温室中水稻采用盆栽种植方式,为了接近大田的种植密度,水稻盆栽之间不留间距。温室种植区面积为20m×60m,可种植水稻植株达6000盆,种植量较大。另外,每株试验水稻在其生长期间需要频繁移出温室进行表型检测。针对以上现状,试验信息管理需实现以下3个目标:1)盆栽的有效标记和识别。由于试验盆栽数量大,如不能有效标识盆栽将会混淆试验对象,弄错试验品种,使试验毁于一旦。2)盆栽在温室种植区的位置信息的记录和跟踪。在高通量水稻种植试验中,为了使水稻生长时的表型相互间有可比较性,需对水稻盆栽的位置定期轮换以达到种植条件尽量一致。3)多代种子信息管理。水稻遗传育种试验需要多代种植,观察水稻的变异性,为了尽量减少人工记录的繁琐和误差,有必要对大量的种子信息进行有效和准确的记录和管理。针对以上问题,研究设计了一种高通量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内容包括采用RFID读写器、RFID卡以及与PC机通讯的硬件系统实现水稻植株盆栽的标记和识别;基于2010平台,采用C#语言、HTML网页以及JavaScript脚本程序,结合SQLServer2008数据库平台实现信息的数据管理和交互。系统总体上可分为电子标签、读写器、上层网络信息系统3部分,如图1所示。无源式电子标签安放在水稻盆栽的盆底。读写器安装在盆栽输送流水线的滚筒之间。当输送水稻盆栽经过流水线之间的读写器时,触发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水稻盆栽ID号,并送至上层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读写器由天线、射频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3个部分组成。电子标签中存储的数据信息采用载波的负载调制方式向读写器传送。读写器通过天线接收信息并上传给上层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处理,然后把上位机的处理结果或相关控制命令通过返回给电子标签。上位机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读写控制软件通过ActiveX控件对读写器进行读写控制,该功能可直接通过网络化可视界面进行操作。上层网络信息系统采用B/S构架,信息软件主体部署在服务器上,与SQLServer2008数据库中存储的水稻育种信息库进行通讯。使用者通过远程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实现试验信息的操作和管理。

2读写器系统设计

2.1读写器硬件电路设计读写器硬件电路结构如图2所示,由单片机电路模块、射频电路模块以及天线组成。单片机电路以SiliconLabs公司推出的C8051F340为主控制器,包括串口接口电路、复位电路。射频电路采用AS3992高集成度射频芯片,集成了功率放大器(PA)、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频率合成器、调制器等模块;在接收电路端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中频放大器、解调器等模块;同时还包括电源电压管理、协议控制等工作模块。天线采用工艺结构简单的线圈型天线。2.2读写器软件设计读写器的软件流程图如3所示。在系统上电初始化成功后,开始进行自测,判断上位机是否发来命令。若串口(UART)收到正确的读写指令,则发送中断标志,执行防冲突算法并启动RFID读写标签流程。若正确完成读写标签,则等待下一条操作指令;否则,返回执行防冲突算法并重新启动RFID读写标签流程。

3网络信息系统的实现

上层水稻网络信息系统从软件结构上可划分为:水稻育种信息库、读写器的上位机管理软件、水稻网络信息软件。主要功能界面包括有:用户登录、日程提醒、信息修改面、种植操作、信息查询、系统设置,如图4所示。用户登录界面设为网站的首页地址,设置不同的用户登录操作权限,保证系统安全;日程提醒为用户成功登录后的首个页面,方便用户登录成功后立即得到当天的操作日程提醒;信息修改界面实现用户信息、试验信息、种子信息、盆栽信息以及操作信息的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种植操作界面管理花盆入场、水稻种植、日常农务操作任务;信息查询界面包括水稻盆栽位置查询以及水稻植株盆栽信息查询;系统设置界面包括操作日志的添加查询、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用户权限设置、系统的简介等。Web页面的开发分前端页面布局美化和后台服务端程序编写2个部分。系统开发工具选择微软公司的2010以及Adobe公司的Fireworks开发平台。在2010开发平台上可以使用HTML以及JavaScript脚本语言进行前端网页的编辑,使用CSS+DIV布局、美化前端页面,使用C#语言开发服务器端程序。采用Fireworks软件对一些图片进行编辑以达到预期效果。3.1远程RFID读写控制的实现研究中,通过在网页中添加ActiveX控件实现通过浏览器远程控制读写器对RFID标签进行读写的操作功能。ActiveX控件作为一个软件组件,可植入到许多不同应用程序。由于浏览器不具备直接访问本地计算机的串口功能,系统中将串口与RFID读写器通讯部分制作为ActiveX控件。浏览器前台页面中使用<object>标签对ActiveX控件进行嵌入,从而使GetElementById方法获取嵌入的ActiveX控件。系统得到控件后通过调用控件的GetRFID()方法获取RFID读写器读取到的卡号,并借助定时器定时检测卡号是否发生改变。当卡号发生改变时系统立刻执行预设操作,保持水稻盆栽的实时监测及信息的及时更新。整个RFID卡号获取、检测以及执行信息更新部分,使用.NETFramework框架下提供的UpdatePanel以及ScriptManager控件实现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功能。该功能确保水稻盆栽信息的实时更新,而无需刷新页面。3.2水稻育种信息库的设计水稻盆栽在温室内的一个种植循环周期包括以下步骤:盆内安放RFID标签;盆内装混肥土壤;盆内灌水;由作业区流水线进入温室种植区共内放置3~7d(泡水,混肥);由作业区流水线出场;栽苗(或播种);由作业区流水线进入温室种植区;在温室种植区内进入生长周期(生长周期内包括对其进行浇水、打农药,除草、轮换位置、检测等操作);由作业区流水线出场收获装袋;倒土清盆(下一循环周期待用)。针对水稻的种植试验特点,循环周期内每个农事操作任务分别有一定的要求。其中:浇水:分为精灌和普灌,精灌采用对每盆盆栽控制浇水量,普灌则采用大面积浇水的方式。水稻浇灌时间限于每日的20:00-8:00之间,即每日的温度较低时间段。打农药:每次打农药间隔大于10d,打农药的地点不能在场区内,可以在出场流水线上进行。整个种植场区所有盆栽每次打农药完成时间在48h以内。除草:每次间隔20d左右,在出场流水线上进行。轮换位置:运用输送流水线实现盆栽在种植区内位置的轮换,同时记录每个盆栽在种植区内的实现位置。表型检测:表型检测在植株的整个生长周期内随时进行,通过检测流水线送至检测室内检测,并在检测完成后送回种植区,本信息系统不记录表型检测结果,表型检测结果由表型检测设备记录。根据以上各数据实体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水稻育种信息的数据关系模型如图5所示。水稻育种信息库的核心信息是稻植株编号信息。为了实现以图5中信息的存储和记录,以及多代育种时的家系追溯功能,设计由5个字段组成的水稻植株编号信息的数据结构。以水稻突变体库信息为例,水稻植株编号信息的数据结构如图6所示。系统将该信息数据存储在RFID标签和数据库中,当读取RFID标签,该信息数据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信息数据一对应。图6水稻植株编号信息的数据结构Fig.6Datastructureofriceplantsnumbering图6中为06Z11表示水稻品种为2006年的中花11,BA93为水稻突变体库编号,02为当前种植到第2代,20为当前植株的亲代种植时的顺序编号(每一代种植时,一般种植几十株),25为当前种植时的顺编号,1为突变标志,发生突变时为1,没有发生突变时为0。即当前植株为信息为06Z11BA93的种子种植到第2代时顺序编号为25的植株,而其亲代在前一代种植时的顺序编号为20。亲代追溯时,以水稻植株编号信息中的种植试验代数和当前植株亲代种植顺序号为查找条件,在相关表格中查找其亲代的植株编号信息。由此,可以一直追溯到第一代种植时的亲代育种信息。子代追溯时,以种植试验代数和当前植株种植顺序号为查找条件,相关表格中查找其子代的植株编号信息。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建立整个突变体库试验的种植各代植株追溯的树状信息,如图7所示.基于上述原理,在SQLSever2008数据平台上建立水稻育种信息数据库,主要表格包括有:用户信息表、试验信息表、花盆信息表、种子信息表、操作信息表、操作日志表、胁迫信息表、精灌信息表。另外增加位置信息表、开始胁迫表、正在胁迫表、需要富水表、信息查询表以方便后台服务器代码的编写。盆栽信息以Excel文件方式导入,在每次信息导入时会新建一个与Excel文件名相同的表,用以记录导入的信息。

4应用实例与效果分析

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的试测在华中农业大学温室水稻盆栽自动化种植输送设备上进行。整个种植场分为A、B两区。每个区预置125行托架位,每个托架上可放置24盆水稻盆栽,如图8所示。水稻盆栽初次入场时,以24盆为单位由温室作业区流水线输送至上下线机上的托架内,再由A、B区内的自动导引小车(AGV)将托架整体运送至种植区内的空闲行位置。测试试验分三个步骤进行:水稻盆栽入场试验、水稻盆栽出场检测试验以及远程测试。1)水稻盆栽入场试验。新种植24×40=960盆水稻盆栽,共计可放满40行托架;每次24盆,人工放置到作业区流水线上,其中A区和B区各放置20行;启动流水线输送设备,使盆栽经由RFID读写器输送至上下线机的托架上;托架由AGV小车送至种植区内空行。试测发现系统成功读取录入958个RFID信息,其中有2盆盆栽信息无法正常读取。系统自动标记缺失信息,提示操作人员通过人工方式检查出错原因,并修补出错数据。现场人工检测发现是RFID卡失效所至,后经更换新RFID卡,入场成功。40行托架位置分配到有效空行,并准确记录盆栽的放置位置及入场时间。2)水稻盆栽出场检测试验。种植区内随机选取40行水稻盆栽出场进行表型检测,其中A区20行,B区20行。结果表明,AGV小车能准确定位待检水稻托架,并将其送至送检区流水线,待完成表型检测后,又准确送回种植区的空闲行。由于系统以尽量均衡盆栽的种植环境为目的,每行盆栽在种植区内位置随机轮换,即送检后托架回到种植区的另一空闲行位置上。实际试验中,A区7,8,12行托架,送检后分别回到了种植区域23,26,30行的空位上。3)远程管理测试。开放服务器作为远程访问的站点,操作者从远程登录测试远程访问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对已录入的水稻盆栽数据库进行查询,修改,自动追溯家系等操作。结果表明系统可靠实现信息的自动录入、远程管理,以及家系自动追溯功能,且运行稳定。

5结论与讨论

为了解决高通量水稻育种过程中植株盆栽及种植信息的记录延迟、整合繁琐、查询困难、共享不便等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RFID标签的高效、便利、识别简单等优点,将RFID号与盆栽盆号一一对应,通过对RFID号实现对盆栽的精确标识;通过构建水稻育种信息数据库,结合技术开发上位读写器控件与网络信息系统,实现了基于B/S构架的远程水稻育种网络信息管理功能,即使用远程计算机上的浏览器,借助互联网,实现育种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管理等操作;通过水稻育种信息关系模型的建立,实现育种信息的实时管理和水稻突变体库试验中种植家系信息的追溯。种植区试验测试证明,该系统在种植区入场及出场检测试验中运行正常,远程管理可靠、有效。该研究为高通量水稻遗传育种试验提供一种有效的远程信息管理的解决方案。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5

关键词:PLC;链接继电器;链接寄存器;数据共享

一、绪言

随着高层建筑物的发展,对电梯的运行速度和控制性能的要求愈来愈高。目前,国产电梯仍有许多采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群的控制方式,由于所用的继电器众多,控制柜体积庞大,构成的控制系统成本高,而且众多继电器的动作会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环境,尤其这种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较差,不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等缺点,目前在电梯控制中,PLC已经逐步代替传统的继电器控制方式,PLC与继电器控制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工作方式不同。继电接触器控制是按“并行”方式工作的,也就是说是按同时执行的方式工作的,只要形成电流通路,就可能有几个继电器同时动作。而PLC是以反复扫描的工作方式工作的,它是循环的连续逐条执行程序,任意时刻它自己能执行一条指令,这就是说PLC是以“串行”方式工作的。这种串行工作方式可以避免继电接触器的触电竞争和时序失配问题。采用逻辑控制的PLC配以电梯变频调速构成控制系统。操作人员根据屏幕的显示输入数据,观察电梯升降过程的参数变化,实时控制电梯的升降过程实现了可视化操作,给人们提供了方便。

二、多层电梯模型系统的硬件组成

(一)系统组成设计及主要技术参数的选用

电梯的电气部分由三相永磁低速同步电动机、变频器、松下FPΣ型PLC、光电传感器、旋转编码器等组成,机械部分由可拆卸框架、导轨、轿厢、配重及弹簧缓冲器组成。

(二)其他组成硬件简介

1、永磁同步电动机

永磁同步电动机包括定子和转子两部分。定子部分与铁心通常与带有齿和槽的冲片叠成。在槽中嵌入交流绕组。当交流电流通过交流绕组时,在气息中产生同步旋转磁场;转子部分则采用永磁体励磁。

永磁同步电动机无需再由直流电源提供励磁电流,不仅能无励磁损耗以及与电刷有关的损耗,而且可以提高功率因数,使电动机的有效功率大为提高,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无刷结构是其另一个突出的优点,与一般电励磁式同步电动机相比,永磁体宛如一个集成块,集励磁电源、引入装置和励磁绕组五以提,使转子结构得以简化。在由变频电源供电的场合,它可以顺利地启动。

2、变频器

电梯调速要求除了一般工业控制的静态、动态性能外,它的舒适度指标往往是竞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变频器通过编程控制电梯,变频电机按理想曲线运行,而电机何时启动换速以及电机的转向是由PLC根据电梯呼梯、减速等信号做出决策,发出控制信号给变频器,变频器按理想速度曲线控制电梯运行。电梯的拖动系统为VVVF(变频变压)拖动方式,这大大改善了电梯舒适感和平层精度,提高了电梯的性能。

图1、2、3分别是在交流变频调速电梯中,采用速度反馈构成闭环系统,实现电梯的无级调速及准确定位的变频器接线图和PWM变频调速理想速度曲线图。

图2中COM输出信号的公共端子,二极管为并联续流二极管,KA1是端子5运行/停止及正转运行信号输入端子的控制触点、KA2是正转/反转及反转运行信号输入端子的控制触点。

3、光电传感器

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将光能量的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传感器。它的物理基础就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两大类。在此,我们主要用于进行电梯轿厢开关门检测中。

4、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可作为变换器用于同步电动机的位置闭环控制中,编码器有一个安装在电动机轴上的透明盘,上面有若干条经向透光槽,另外安装有三条信号通道,他们由光源和光敏头组成,分别安装在透明盘的两侧。通道C是原点信号,每转只发出一个脉冲,通道A和B是两项信号输出,输出两个互差90度的输出脉冲处理用作相对位置信号外,还可以用来判断电动机的旋转方向。

5、行程开关

行程开关是一种根据运动部件的行程位置而切换电路的电器。它的作用原理与按钮类似,动作时碰撞行程开关的顶杆。习惯上有时按运动部件的位置而分成行程开关或终端开关,这仅是使用上的差别。

三、电梯应用程序设计

(一)PC-LINK网络的简单介绍

1、通信原理:其网络体结构分三层结构,其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面向通信,应用层面向用户。其通信原理是串行通信中的共享存储器通信,相当于在网上的各站的通信单元内都划出一块存储区,这些存储区在各站均据相同的地址编号空间。把每个这样的存储区都够造成信箱。若网上有n个站,则每个信箱分为n格,其中1个格作为自己的发送分箱,其它(n-1)各作为(n-1)各接收分箱,与其它(n-1)各站一一对应。如果PC-LINK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提供网络通信,能够把每个站发送分箱的数据复制到其它(n-1)各站与其对应的接收分箱中去,则每个站只要访问自己的通信单元中的这个信箱就可以获得全网中通信数据。采用PC-LINK网构成的系统框图如图4所示。

2、数据共享区域的实现

链接继电器:打开网络一台PLC上的链接继电器,也就打开了在同一网络上的其它PLC上的相同的链接继电器。

链接寄存器:如果一个PLC的链接寄存器的内容被改变,那么,同一网络上的其它PLC上的相同的寄存器的内容也相应的被修改。

PLC 链接继电器和链接寄存器内部都有数据发送区和数据接收区。在这些区域, PLC能实现数据共享。

PLC链接功能能应用在PC-LINK模式下的所有PLC。为了使用PLC链接功能,必须分配链接区域。链接继电器和链接寄存器都应分配区域。对于系统寄存器来说,链接区域分配应该唯一,链接区域的分配可以通过系统寄存器来实现。参见表1。

表1 通过系统寄存器实现链接区域分配

图5为电梯模型的系统方框图,在图中两台FPΣ通过PC-LINK总线链接构成一个PC-LINK网络,通过再LINK继电器中给每台PLC都分配一段可读可写的继电器序号,每台PLC的可读可写继电器序号不会发生重叠,其余的继电器序号只可读不可写。两台FPΣ的LINK继电器的状态自动保持一致。FPΣ高速计数器的PWM输出软件控制的频率变化的波形输入到变频器,通过变频器控制永磁同步电动机从而控制电梯轿厢的上下、停止、加减速等功能。电动机连接旋转编码输入到高速计数器,通过高速计数器的高速计数功能将电机的旋转速度再反馈到FPΣ,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

(二)高速计数器的简介

(1)高速计数器控制指令 (F0)

这个指令用于计数器的运行、软件复位和计数停止。

这个指令与特殊数据寄存器DT90052一起使用 。一旦这个指令被运行,设定值会保持到下一次再被运行。与这个指令一起执行的操作:计数器软件复位、计数器运行的使能、硬件复位使能控制、清除高速计数器指令 F166 , F167 ,F171 和F173的控制、清除目标值匹配断续。

在程序中,复位在①步中执行和在之后的②步是进入后计数器复位完成。如果只执行①步它一直复位,计数器将不能运行。如图6。

(2)经过值的改变和读经过值的指令 (F1)

这个指令改变或读出高速计数器的经过值。这个指令对特殊数据寄存器DT90044进行操作。高速计数器的经过值储存在32位的特殊数据寄存器 DT90044 和 DT90045 的组合区域中。使用F1(DMV) 指令进行设置经过值,如图7、图8所示。

(三)电梯控制程序的设计

电梯控制中,主要有2种运动控制,一个是电梯轿厢的开关门控制,采用的是直流电动机驱动;另一个是电梯轿厢在电梯井道里的运动,用PLC的PWM脉冲输出功能驱动变频器,有变频器控制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来实现。

电梯控制程序可以分为:PC-LINK数据交换部分,手动控制程序部分、电梯复位控制程序、电梯内、外部呼梯指示灯控制程序,开、关门控制程序,报警控制程序、电梯轿厢运行方向控制程序,平层判断控制程序、电梯轿厢加减速控制程序等几个部分。

本地数据送入PC-LINK单元控制程序如图9所示,PC-LINK单元送入本地数据控制程序如图10所示。

本段程序的目的是若干个PLC之间用PC-LINK方式交换数据。PC-LINK的数据交换方式时再LINK继电器中给每台PLC都分配一段可读可写的继电器序号,每台PLC的可读可写继电器序号不会发生重叠,其余的继电器序号只可读不可写,这样分配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若干个PLC同时对某一个继电器进行写入操作从而引起系统错误。在所有的用PC-LINK连接起来的PLC中,它们的LINK继电器的状态时自动保持一致的,比如其中莫伊泰PLC对某一个LINK继电器进行了写入操作,使该继电器闭合(ON),那么和这台PLC通过PC-LINK连接得PLC的对应的LINK继电器的状态也会变为ON,并不需要用户编程来传送数据,所有的一切均是自动完成。

上面的两段程序就是用来交换数据的。图9程序的目的是将外部输入信号的状态传递给LINK继电器,以用来通知其余的PLC;图10程序的目的是将别的PLC的信号读进来,用来控制本台PLC的继电器。

四、结束语

整个PLC控制系统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其中用到了PL-LINK网络的基本知识、PLC逻辑控制设计、传感器等许多方面的知识。由于使用了PL-LINK网络,电梯控制系统中布线大为减少,能够非常方便使网络上的PLC中目标值和经过值保持一致,使用维护简单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技术性能。这种使用PC-LINK连接的PLC编程控制电梯的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实际中,为传统电梯的改造提供了方便。对我国中小型电梯的的生产有着普遍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常斗南.可编程序控制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

[2]郭宗仁.可编程控制器及其通信网络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3]张福恩. 交流调速电梯原理设计及安装维修[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6

【关键词】PLC技术 PLC软件 试验台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229-0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原理及应用是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PLC 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四大支柱之首。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三菱PLC 仿真软件及其编程技术,通过相应的实训项目操作,能够熟练地进行系统配置、程序输入、显示、修改、测试、故障诊断和系统调试。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的提高和实操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下将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特点及其方法,分析PLC 课程教学[1]。

1.三菱PLC的编程软件――GX Developer

GX Developer是三菱PLC的编程软件。适用于Q、QnU、QS、QnA、AnS、AnA、FX等全系列可编程控制器。支持梯形图、指令表、SFC、 ST及FB、Label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参数设定,可进行程序的线上更改、监控及调试,具有异地读写PLC程序功能。由于运用了梯形图逻辑测试功能,使得该软件具有丰富的调试功能,能够更加简单的进行调试作业。因此,在对PLC外部接线熟悉的情况下,只是进行程序的编辑与调试,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必要再和可编程控制器连接,三菱PLC的编程软件使同学们学习PLC更加便捷、快速。

利用三菱PLC仿真软件学习,需注意两点:1)仿真不能代替实际调试。虽然仿真软件能够模仿大多数指令的工作结果,但受软件的局限,有的指令不能完全模仿。而且,仿真结果会受到软件版本的影响;比如较早的版本,可能对有的指令就不能取得与PLC 一致的结果。还有扫描周期的影响,比如GX 仿真软件的扫描周期就固定为100ms,这样对于100ms 以下的时钟计数,当PLC 的扫描周期远小于100ms 时,仿真结果就可能会与PLC 的实际运行结果不一致。2)仿真软件仅是学习的辅助手段。用仿真软件学习,终究有纸上谈兵的感觉。所以,有机会应当用实际的PLC学习,或编写实际的应用程序,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做好实际应用。因为现场的情况,与试验的环境有区别,甚至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前面提到,仿真的“使用效果与实际工作经验很有关系”。学习、试验或工作中,通过两者的比对,总结出软件仿真与PLC 现场运行的异同,积累经验,则能够更好地使用仿真功能,减少现场调试时间[2]。

2.例说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一般说,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可以分四个过程或阶段,它们是:任务提出、任务分析、完成任务(任务设计与制作)和交流、评价与总结[3]。由于任务的大小与复杂程度有很大差异,有的任务可以在一次课完成,有的需要一个阶段才能完成,每次课只能完成其中部分子任务,因此,在设定任务时,尽量做到一次课(可以是几节)完成一个任务。下面以《PLC技术及应用》教学过程中的项目二为例,详细说明基于PLC编程软件和试验台的教学过程的实施。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可以看出:将LD、LDI、OUT等基本指令的学习融合到三个任务中去。任务一为常用电路――起保停电路的编程,教师分析控制要求,分配I/O,画出PLC外部接线图,编制PLC程序,利用三菱PLC的编程软件编辑、调试和修改,然后根据外部接线图把按钮板和PLC输入端连接,把输出端接到继电器模块,再接到步进电机上,通过通信电缆把PLC程序从计算机传输到PLC,然后运行PLC,按外部按钮观察电机点动和连续运行的区别。从实际按钮调试来体会编程软件和实际操作的异同,总结积累经验。任务二和任务三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从而实现本次教学的能力目标:1)能够利用所学的基本指令编程实现简单的PLC控制;2)熟练使用手持编程器和编程软件进行程序的输入;3)能够识别PLC的外部结构;4)能够根据接线图进行PLC外部连线;知识目标:1)熟悉梯形图的特点和设计规则;2)掌握LD、LDI、OUT、AND、ANI、OR、ORI、SET、RST指令;3)掌握编程元件输入继电器(X)、输出继电器(Y);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工程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基础编程和调试能力;3)培养学生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3.PLC软件与试验台在任务引领教学中的运用

《PLC技术及应用》这门课的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很多,如何有效的学习和掌握这些指令的用法,达到会用指令设计简单的PLC程序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以电机循环计数正反转控制这个任务为例,来说明PLC软件与试验台的应用。

3.1提出任务

设计一个用PLC的基本逻辑指令来控制电动机循环正反转的控制系统,其控制要求如下:按下起动按钮SB1,电动机正转3S,停2S,反转3S,停2S,如此循环5个周期,然后自动停止;运行中,可按停止按钮SB2停止,热继电器FR动作也应停止。

3.2分析任务

3.2.1 知识链接

本次任务涉及的相关知识有:定时器(T),计数器(C),延时电路与计数电路。

图1 得电延时合电路

图2 计数器(C)电路

通过图1的得电延时电路和图2的计数器(C)电路来说明用法,用仿真软件中强制接通输入继电器的功能,很直观的看到定时器必须计时达到设定值,计时器(T)的常开触点才会闭合;强制接通计数器前面的输入继电器,然后再强制关,再强制开,反复开关,即可看到计数器(C)当前值在不停的计数,达到设定值,计数器触点就动作。通过仿真软件,同学们既可以加深对定时器(T),计数器(C)两个元件用法的理解,又温习了延时电路和计数电路,可谓事半功倍。

3.2.2 任务实施――I/O分配

分析上述控制要求可确定PLC需要3个输入点,2个输出点。

3.2.3 任务实施――硬件接线

图3 PLC外部接线图

3.2.4 任务实施――梯形图设计

编程软件编辑调试后,再根据外部接线图连接试验台PLC的外部连线并调试程序。

4.结论

教师示范一个任务的分析、PLC程序编制与调试,同学独立完成几个难度类似的任务,通过具体任务,在PLC软件在线调试中学习基本指令、功能指令的用法,再利用这些指令在软件中编制PLC程序,完成程序的模拟运行调试后,再下载到试验台PLC中进行外部连线进行驱动实际负载的调试,每个任务都如此进行,这样,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编程软件,而且能熟练运用真实的PLC控制被控负载;当学生熟练PLC的外部接线并且弄清楚模拟软件和真实PLC的区别之后,若只是验证程序是否能够实现控制要求,就不必每次都进行真实PLC的外部连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PLC的效率和热情,也降低了实验室的成本。

参考文献:

[1]陈苏波等编著. 三菱PLC 快速入门与实例提高[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8:98.

[2]李春华主编.职业技术教育自动化类课程教学法.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9:105-106.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7

关键词:LED广告牌;无线遥控;编码译码;抽取和移动算法;码分多址

引言

LED广告牌是一种面向公众的信息显示终端,有着非常广泛的民用和商用价值。而现在大多数LED广告牌显示的信息都是事先固化在系统中的,这失去了信息的实时性,特别不方便用户更换显示内容;少数LED广告牌采用与微机直接相连,用微机来传送信息,这种系统解决了信息刷新问题,但由于有线连接,制约了系统放置的随意性,特别是对于面向多地区多客户的广告公司来说,给系统的实时更新和维护带来了许多不便。

本文提出了通过手持发射机遥控LED广告牌的新方案,实现了对广告牌内容及显示方式的灵活改变,使用非常方便。该方案以PC机为上位机,发射机和接收机均以单片机为核心,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

1系统方案

1.1无线遥控方式

要想达到遥控的目的,就必须通过无线传输将需要显示的信息和控制命令传送到显示终端LED屏上。

常用的无线传输方式有:声波(超声波),光波(红外线)和电波。考虑到电波传输具有以下优点:

1)传输距离比另两者远得多;

2)可用的元器件种类丰富,性能也很好,价格便宜;

3)技术更为成熟。

因此,本系统采用电波传输。即信息在手持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靠无线电波传送。

高频无线发射及接收模块的性能直接影响到遥控距离与通信质量,经过多方调查论证,本系统采用一体化发射、接收模块。它的主要优点是频率一致性好,免调试。

1.2数据编码方式

信源的编码和译码在无线通信中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本系统中要传输的信号是图像的点阵数据,其特点是数据量大。传输和接收数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显示终端上显示信息的正确与否。广告牌是置于户外的,其干扰源很多。所以,在本系统的设计中,编码、解码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是设计成败的关键。

本系统从无线通信理论入手,对编码解码技术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做了深入的研究,经反复比较,最后选用适合本系统的编码解码专用芯片。该模块还利用码分多址技术进行数据编码解码,最多可提供531441(312)个地址码,可以彻底消除任何码址冲突和非授权编码数据的干扰。

1.3图像点阵抽取和移动算法

图像点阵的抽取是利用算法计算出在图像源数据库中的偏移地址,从而取出相应的点阵数据,生成新的显示数据。抽取算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显示图像的正确性。

而图像移动则是利用算法计算出下一帧数据在显示点阵数据库中应叠加的偏移地址。移动算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动态图像或者文字与背景的同步性和现场效果,特别是对于彩色显示屏尤为重要。

1.4系统框图

整个系统由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成,即上位机、手持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屏系统。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上位机的任务是完成显示信息的录入和编辑,再经过点阵抽取和移动算法将显示信息转换为LED显示屏对应的点阵数据,并通过PC机的串行口将点阵数据转存到手持发射机中。

手持发射机的作用是将上位机传来的点阵数据和面板键盘上接收到的命令经编码、调制后,以码分多址通信方式转发给户外的用户群,并可现场设置和调试显示屏的显示格式。

接收机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放大整形、解调译码后,再并行输出给单片机,由单片机对接收数据进行识别、转存,实时改变显示方式和显示内容,并驱动LED显示屏。

2硬件配置

系统硬件主要有三大部分,即上位机、手持发射机、接收机和显示模块。

2.1上位机

上位机直接选用通用PC机,这主要是考虑到PC机处理指令能力很强,标准应用软件丰富,接口有很强的通用性,基于PC机的程序有很强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性价比高。

由于上位机系统要完成显示信息(图像和文字)的录入、编辑及动画效果设计,因此,除了中心PC机外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输入外设,例如扫描仪、摄像头、键盘等。网络(INTERNET)接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远程下载和广告系统的网络化管理。

上位机系统的组成如图2所示。

2.2手持发射机

发射机由单片机、键盘、编码器、发射器、串行通信接口和UPS供电系统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

单片机的作用是将PC机传来的图像点阵或自身EPROM中的图像点阵暂存在发射缓冲区RAM中,再根据键盘的命令串行发送至编码器。单片机选用的是ATMEL公司的89S52,该芯片运算速度较快,性能稳定,且价格便宜。

键盘用于设定图像移动速度、显示模式和发射的通信协议。

编码器是本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决定了通信的可靠性。它的功能是接收单片机的数据,按设定的格式进行编码,再串行输出到发射器。经过比较,我们选用了码分多址串行编码专用芯片。该芯片的主要特点有CMOS技术,低功耗,非常高的噪声免疫性(多帧同步),最多12位3态地址引脚(最多可提供312个地址码),最多6位数据引脚,大范围的工作电压,单电阻振荡器,输出形式可设为锁存或瞬态。

发射器的作用是将编码后的数字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再经功率放大后发射出去,它决定了手持发射机的无线遥控距离。本系统选用了调制、驱动和发射一体化模块。该模块采用声表谐振器稳频,SMT树脂封装,频率一致性较好,免调试,特别适合多发多收无线遥控及数据传输系统。而一般的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及一致性较差,即使采用高品质微调电容,温差变化及振动也很难保证已调好的频点不会发生偏移。

采用UPS供电是为了保证手持发射机在户外工作时,发射缓冲区RAM中的数据不丢失。因为,发射缓冲区需要暂存的图像点阵数据量很大,若采用超大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如E2PROM,FLASH及FRAM等,不仅成本高,而且采购困难,所以系统选用了普通RAM作为缓冲寄存器。

2.3接收机和显示模块

接收机和显示模块由接收器、译码器、单片机、显示驱动、LED屏及供电系统组成,其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

接收器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放大整形后解调出数字编码信号。我们选用了与发射模块相对应的接收解调一体化模块。该系列模块采用超外差、二次变频技术,并将所有的射频接收、混频、滤波、数据解调、放大整形电路全部集成在模块内,功能高度集成化,免去射频频率调试及超再生接收电路的不稳定性,具有可靠性高、频率稳定、接收频率免调试等特点。

译码器将数字编码信号译码,再并行输出给单片机。我们选用的是与编码相对应的码分多址串行解码专用芯片。

单片机负责接收数据的识别、保存、显示方式转换。单片机选用了ATMEL公司的89S52,通用性好,性价比高。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广告信息。该模块包括LED显示屏和显示驱动板,自带显示缓冲区,并以动态扫描方式驱动LED显示屏,具有功耗低、亮度大等特点。

接收显示系统的供电电源没有特殊要求,但要留有相当裕量并注意通风散热,因为,很多LED广告牌引起的火灾都是由于供电系统造成的。

3软件结构

本系统的软件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即上位机主控程序、发射机主控程序和接收机主控程序。

3.1上位机主控程序

上位机主控程序实际上包括显示信息生成程序、显示点阵转换程序和串口通信程序,是三大主控程序中结构最复杂的一部分。

显示信息生成程序完成显示图像和文字的录入、编辑及动画效果设计。该程序首先采用DOS平台下的主控程序与底层通信软件结合,通过串行及并行通信口完成用户对源文件、INTERNET接口及其他输入设备的多参数录入。在此基础上用VisualC++语言设计了主控软件,生成动画,并通过界面和对话框的形式实现了对整个上位机系统的可视化控制。

显示点阵转换程序就是将生成的显示信息通过点阵抽取和移动算法将显示信息转换为LED显示屏对应的点阵数据。对于彩色显示屏,需要将图像信息的RGB三基色数据分别抽样,并分块存储、顺序转发;对于连续的动画图像,要按帧分别计算偏移量,关键是背景图像与动画文字要同步。该部分的软件是在TURBOC3.0的环境下编写的。

串口通信程序则较为简单,附属于点阵转换程序中。

限于篇幅和技术原因,这里仅以PC机汉字抽取发送程序为例,叙述其原理和结构。

设终端显示屏所显示的是16×16的汉字点阵。所以,要想在终端上显示广告信息,必须将该信息所包含的汉字的点阵数据传到终端上。在TURBOC3.0中,将汉字赋值给一个变量时,实际上是将该汉字的区位码赋值给这个变量。通过用UltraEdit-32以二进制的形式,观察DOS的汉字库文件chs16.fon,发现汉字是以点阵的形式存储的。每个汉字都是16×16的点阵,笔划经过的地方为“1”,其余为“0”。这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汉字由256个点组成,也就是32个字节。汉字按区位码的顺序排列在汉字字库中,区码为行,位码为列,一区有94位。这样,某汉字在汉字库中的偏移地址为(区码×94+位码)×32。取出后的32字节汉字点阵,经由PC机的串行口送入到发射机中。其流程如图5所示。

3.2发射机主控程序

发射机主控软件的功能是通过串行口接收上位PC机发送来的图像点阵,读取键盘命令,并向编码器串行发送操作命令或显示数据。

该部分的软件是在KeilC51环境下编写的,它可以将C语言直接翻译成汇编语言,生成二进制码写入单片机,这样编写效率高一些。

程序是依靠中断方式来工作的,开机后等待串行口和INT0的触发。当串行口触发,则表明PC机有图像点阵数据传来,单片机立即接收点阵数据存于RAM中;当INT0触发,表明键盘有动作,立即接收键值判断命令的类别,并向接收机发送图像点阵数据或者操作命令。其功能流程如图6所示。

3.3接收机主控程序

该部分软件的功能是完成对接收数据的识别、存储、变换和显示驱动,并可实现本地本机的自检,显示固化图像。当接收装置的译码芯片有输出时,单片机就中断当前的显示,接收标志字,然后判断此标志字的内容,确定将接收的是图像点阵,还是操作控制命令。若是点阵数据,就将其连续接收存放到一个显示缓冲数据库中,按当前的方式显示。若是命令,则立刻改变显示方式。

其中,关键的是图像上、下、左、右移动的实时实现。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1)图像的上下移动将一图像点阵中的上一行数据赋给BUF[16][4]中对应的下一行,直到一个图像的移完为止;再移下一个图像的点阵。上移的过程类似。

2)图像的左右移动将一图像的每一行数据向左移位(使用C语言的移位指令),将移位后的点阵存放于BUF之中,即可显示。右移的过程类似。

接收机主控程序的功能流程如图7所示。

4性能测试

系统功能及参数测试结果如下:

1)图像录入功能扫描仪、摄像头、数码相机、图像源文件;2)文字录入功能键盘、WORD/TEXT源文件;

3)动画设计功能文字或图形相对于背景移动、缩放;

4)发射机设置功能接收机序列号、图像移动命令、自检命令、发射命令;

5)接收机自检功能显示蓝草坪背景和“欢迎光临”移动字符;

6)发射机待机时间≥120h;

7)发射机遥控距离≥250m;

8)发射机缓存空间8MByte;

9)LED显示屏320×640DIP;

10)接收显示系统功耗≤4kW。

5结语

整机性能测试及鉴定结论如下:

1)通过手持发射机遥控LED广告牌,方案新颖,实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2)硬件配置科学,性能稳定,性价比高;

编程和数控的区别篇8

【关键词】工程预算;成本控制;投资控制;造价

建筑工程预算是对建设工程投资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也是施工企业控制成本支出、控制和考核企业成本节超的标尺,以及安排施工计划、供应工料的重要参考。目前,有些预算目标不够先进合理,制定预算要有合理性,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精打细算,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位。对于预算的实施,针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比较详细的数据规划,给实施这项预算目标的人员作出硬性的规定,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来进行实际操作。预算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实际情况,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根据相关的数据标准,和实际当中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相应的调整,切不可纸上谈兵,为施工的进行带来障碍。

一、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的要点

建筑工程是以施工图预算为依据、预算价格计算的成本,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预算造价。

它以预算定额为依据来控制施工费用去出,是成本支出的最高额度。工程预算成本编制的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如果预算成本编制的过高,出现了高估冒算,那么成本控制也就推动闻意义。甚至会造成建筑资金的浪费;反之,基预算成本脱离实际,编制的偏低,会使员工丧失信心。因此,在事前控制阶段,从编制预算起,就要强调注重编制依据和采用正确的编制方法。

1.首先要制定一套成本控制流程

因为预算控制不是财务部门或简单的一二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整个公司所有部门参与才能做好,否则就没有意义。控制流程就是以公司名义去规范每个部门参与预算控制的具体操作方式、文本格式及要求,没有流程的规范,实际操作就会很困难。在控制流程中需要强调几个要点:

(1)各部门需要提供那些成本数据,数据的来源是什么,数据的允许误差是多少,提报数据的报表格式和要求及数据的内部审核程序;

(2)各项成本数据越明细越好管控,对料、工、费的大项再行细分,所有的数据要和实际发生的成本数据能够比对,将变动费用和固定费用区分出来,万一出现差异可及时清楚问题的原因;

(3)各项费用的审核程序,对超出成本预算的成本的审核程序;

(4)工程预算根据工程的进度来做各期别的预算或根据会计期间做每一期的成本预算。

流程制定好以后,就要求各部门按流程来操作,先确定好成本预算中的各项成本数据,根据这些成本数据,在实际操作中进行比对,超出预算的成本,需要老总特批。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成本预算数据一定要务实,做出来的标准成本才有参照的意义,否则管控起来会出很多乱子。

2.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完善基础资料

合理统一的经济定额和设计标准,是确定合理的工程预算造价的主要依据,当今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不断涌现,而在计算价格时,却往往没有相应的定额,估算的价格往往与实际价格相差很大,从而给编制合理的工程预算成本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预算成本不合理,成本控制就会失去了目标不,达不到好的效果。因而,要想编制出合理的工程预算成本,就必须要随着基本建设的发展而及时地充实、完善经济定额,做好基础资料的管理工作。适时调整工程预算定额,实现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近几年来,由于市场调节的力度越来越大,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度调整,人工和机械费有较大提高,建筑行业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其它行业相比,差距越来越大这就需要行政部门研究和掌握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把由市场经济所引起的动态因素科学、合理地反映到工程造价中去。使工程概预算的编制依据、取费标准及工程造价计算程序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不断调整和改进,逐步对工程造价实现动态管理,以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

3.工程量的计算控制

工程量是构成预算成本的一个基本因素。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工程预算成本和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此工程量的计算应严格按照预算的规定和工程量的计算规则,以工程图为依据进行,不能任意加大或缩小各部位的尺寸。计算结果的小数位、应按规定的位数保留。但由于工程量计算及汇总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漏项少算或重复多算是估价中经常发生的失误。为了防止重算、漏算,应普遍采用统筹法绘制的计算工程量的网络图,这样可以加快计算速度,提高工程量计算的精确度。另外;在计算工程量时,一定先要熟悉图纸;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再熟悉图纸的设计说明;将设计说明也熟悉完毕后,再熟悉一下工程所在地的省定额中的计算规则,最后再开始计算工程量。

4.取费标准应符合规定

在工程预算取费时,建筑工程类别决定措施费;企业类别决定管理费和利润。企业分三个类别,取费分四个类别。企业的管理费和利润是根据企业的资质确定的,即一类企业的一类取费(管理费和利润)最高,三类企业的四类取费最低。各省规定不一样,需要查取费定额。取费定额是由国家或省、市、自治区根据不同的工程类型和施工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分别规定的,编制工程预算成本时必须核对标准,不得多算多收,造成工程造价上升,不利于成本控制。

5.编制方法要科学化

建筑产品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每一个工程都有自己的个体设计,即使是采用标准设计,也会因具体地点的地质、水文、自然、水源、电源、材料供应等情况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因此,建筑工程预算,要考虑到施工预算定额和企业规定的各种调整系数,结合实际情况来编制。只有这样编制的建筑工程预算才具有适用范围性,精确性,也才能成为成本控制的有力工具。

建筑工程预算强调事前控制,并不等于说,可以忽视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只是因为预算成本的编制是成本控制的首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要想完成成本控制,还必须要抓好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只有严格地执行定额标准,并随时纠正施工经营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钟爱,推广先进技术,先进方法以及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才能达到降低资金和提高投资效益的目标。

总之,施工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且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那么工程预算控制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科学合理的预算会为施工企业的实施控制提供很大的便利,也为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提供了可以参考的依据,不至于让施工人员没有目标,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预算,为施工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鲍锦祥主编.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手册.山西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游戏设计的艺术范文 下一篇: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