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7 17:54:56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新课程标准贯穿了我的思想,走进了我堂

怎样教物理,《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作为物理教师要身置其中去迎接这种挑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不断的学习让我有了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精心备课全面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

通过学习我体会到新课程标准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大纲,课前认真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仔细阅读然后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上每个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都没有过多的束缚,充分体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课前查阅大量的资料根据学生的的基础制定教学计划、方案、教学设计等。

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究式教学深入课堂

本学期我深知作为物理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紧扣新课程标准,最大限限度的吃透教材,认真撰写教案。积极进行了实验探索问题的实践。

四、狠抓学风认真落实教研常规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数理两学科。大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少数学生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从各方面培养学习兴趣,对那些基础太差后进生,我找他们来,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物理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经过一个学期努力,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有所进步。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上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佳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绊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多鼓励肯定学生少批评学生。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对学生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本学期物理教学,虽积极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常规,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仍有很多不足和困惑:如何减小两极分化;怎样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怎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都值得深思。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回顾这一年,忙碌而又充实,付出了,努力了,收获了。现将本学年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学习新课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言行要为人师表,业务要求精。因此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当代的素质教育要求。首先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然后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通过学习活动,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二、务实创新,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就是新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而其关键就是上好课,能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路、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一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己能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

2、课堂上,能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教学中不生搬硬套,不搞灌输式教学、不提倡死记硬背,多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和课外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亲身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的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3、课后,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在自习课上,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和优生的培养;同时,进行阶段性检测,及时了解学情,以便对症下药,调整教学策略。

4、平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他人之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多给学生鼓励和帮助,培养学习自信心

物理是八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的一门新课,起初,学生感觉难度较大,学习信心不足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拔苗助长,而是从发展培养学生的星期出发。适时给学生鼓励,给他们信心,不搞偏难题。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用赞赏的目光看学生,相信这点不行那点行,今天不行明天行。对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的辅导和帮助,鼓励他们大胆的参与课堂。很多学生由怕物理到喜欢,由差到好。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老师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老师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四,转变教学观念,教书育人并举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学 重难点 方法 突破

一、避轻就重,巧抓重点

重点知识与其它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很多知识点往往由重点知识派生而来,教学中应集中主要精力,去讲深进透重点知识,非重点知识便迎刃而解了。若不深入挖掘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只会导致“剪不断,理还乱”的结果。当然,忽视非重点也是有失偏颇的,教学中应将重点、非重点知识结合起来,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使思维得到强化的训练,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例如,在初中阶段,一般认为电流表的电阻为零,电压表的电阻为无限大。把电流表当作导线,电压表视为开路;用字母标出电路图中三条导线相交的结点;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根据电流的路径及各个结点的位置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电流表和电压表复位。

欧姆定律是初中电学计算的核心。它揭示了电学三个最重要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在运用欧姆定律时,应特别注意:⑴要明确定律中涉及的U、I、R。是同一部分电路的三个物理量。决不能张冠李戴把不属于同一电路中的U、I、R代入公式中计算;⑵公式I=U/R、U=IR 、R=U/I,单从数学意义上并无本质不同,但从物理角度必须注意因果关系,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阻是阻碍电流的内阻,不能错误地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也不能认为“导体两端没有电压就没有电阻”。

二、精讲善导,启发智能

启发教学是启发学生智能的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叶圣陶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确了教学这一认识活动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过程,是学生这一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主导下,去接受教育的过程。事实说明,只有把教学中的主体思维启发起来,他们才能够主动地吸收新的知识,接受新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启发,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教材中,只给出了“整体短路”的概念,“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而在电学综合题中常常会出现局部短路的问题,如果导线不经过其他用电器而将某个用电器(或某部分电路)首尾相连就形成局部短路。局部短路仅造成用电器不工作,并不损坏用电器,因此是允许的。因它富于变化成为电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局部短路概念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可用实验帮助学生突破此难点。

三、综合分析,总结方法

在进行知识系统化和整体化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归纳问题,对他们进行解题方法指导,强化系列训练是巩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有不少学生沉迷于题海之中,遇到困难头皮发麻、束手无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规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抓住本质去透彻理解,不善于归纳总结解题的经验方法。例如不少初中学生反映,电学习题涉及概念、公式多,解题头绪多,容易出错。要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整理出清晰的解题思路。在这里可以使用“表格法”帮助学生整理解题思路。表格的列,列出有关用电器的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四个物理量。

四、和谐统一,遵循规律

“和谐即等于最高自然规律的绝对要求。”物理规律以它的和谐统一而产生美感。例如,在初中物理中,电压的概念是通过“水位差”的类比中引入的。那么,可借助于“高度差”进行类比,建立“一样高的电位”概念。可以通过类比手法,如,如果某学校三层楼上有九年级(1)、九年级(2)、九年级(3)三个班级,二层楼上有八年级(1)、八年级(2)、八年级(3)三个班级,那么九年级与八年级任意两个班级之间的“高度差”是一样的,都相差“一层楼”。因为九年级各班处于“一样高”的三层楼上,而八年级各班级处于“一样高”的二层楼上。在电路中,也有“一样高电位”的概念。在电路中,无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都可以看成是同一个点,即电位“一样高”。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各元件两端的公共点画出简化的等效电路。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充分利用物理的和谐与统一,就可使学生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同时,举一反三、自然而然地突破重点与难点。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91-01

案例是通过一个或一类例子来阐述理论、公式或道理的教学片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引入案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深化学生情感,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初中物理理论论述较多,我们应充分援引案例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一、讨论案例教学,促进合作交流

实施初中物理案例教学应该遵循新课改理念,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互助实践,在案例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展开讨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发散思维,促进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鼓励创新和探索实践。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创设“能源与我们的生活”或“未来能源发展趋势”讨论话题。结合已经学习的物理、生物知识,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设定一个主题,并鼓励学生课下展开对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相关资料的收集。课上展开辩论比赛,就如何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提出可行性建议。由讨论案例的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到科技对社会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利与弊,提升节能意识,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知识研究如何保护环境。

二、观摩案例教学,引导思考分析

观摩案例教学方式是依托一定教学方法或教师的演示过程,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分析、理解,以此达到观察与模仿的目的,提升物理科学素养。教师在运用观摩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针对选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电流与电路》时,教师选取“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探究案例展开对串联、并联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入了解串、并联连接方法的运用。教师运用观摩案例引导学生展开对电流规律的分析,通过猜想构思、连接电路、实验展开、数据记录、规律总结等过程,感受和分析实验过程。学生通过观摩小灯泡亮度、电流表示数之间的关系,探究出“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的规律。由此分析出节日用彩灯应该串联,而家用电路应该采取并联措施等。

三、模拟案例教学,激励思维创新

在初中物理教材上的实验或科学道理用语言阐述比较单调,而在课堂中进行实验又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模拟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转变研究材料和方法,不改变研究内容和主题,展开对相同知识的研究。运用模拟教学案例,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便利化,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演示关于船漂浮与潜艇上浮、下沉的演示图片;其次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这些都是利用了什么知识?继而鼓励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模拟材料――可变质量的球、盐、醋、水等,展开对比模拟案例的教学。运用同样质量的球展开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球在醋中沉底,在水中悬浮,在食盐水中漂浮。另外,不同质量的球在水中也可以出现沉底、悬浮、漂浮三种情况。由学生的自主总结过程,得出浮力的基本知识F浮=ρgv排,由此得出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潜艇上浮、下沉是改变了自身的质量,而船漂浮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等于船和货物质量的知识。

四、实践案例教学,鼓励自主探究

知识的收获与能力的提升不能全靠教师传授,需要学生真正的动手实践与反思探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行动能力。基于此,初中物理教学应结合实践案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自身智慧和集体交流与合作探讨得出的方案,制订较为完善的实践方案,由实践案例的学习过程,提升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电与磁》时,可以结合“研究电磁铁”实验展开实践案例学习。结合实验猜想得出影响电磁铁磁性的因素,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线圈匝数这两个方面出发,探究改变可变因素,得出对应的结果,继而将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总的结论。由此,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线圈匝数一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磁性越强;电流一定,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磁体(大头针)越多。通过实践案例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解决和探究,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讨论案例、观摩案例、模拟案例、实践案例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思考分析、创新思维、自主探究,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一、分化原因探究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形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物理知识是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的。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深化。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更严密,逻辑性、实践性强。所有的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明确或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可谓文、理两科特点融于一体、兼于一身。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如数学中的比例式a=c/b,可以说a与c成正比,与b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再加上这次我们地区改革力度较大,物理用沪科版教材,也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

由于物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就势必给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2.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年龄处于13~15岁左右的初中生思维水平较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多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层认识。物理知识虽以“物”论“理”、以“物”喻“理”,这也正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过“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相当的抽象性。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浮力产生原因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总结等。在就是接触物理前,脑子里虽有一些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与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如“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的概念,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全新的概念很难取代前概念。并且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加强,特别是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一些问题积累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感困难,从而使物理难学和分化似乎成为必然。

3.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也是导致物理难学,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影响,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一切围绕“中招”转。考试评估要求高,而且难度大,特别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如果不是面向全体,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度,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今后的物理学习,八年级下学期的“分化”就突显出来。

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教,不管“导”、不管“学”,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即使是演示实验也仅停留在把实验作为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层面上;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难以体现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拨”。物理教学要么有“物”无“理”,要么有“理”无“物”。学生觉得物理真是“无理”,不是听不懂,就是兴趣衰减,或是高分低能。

二、防止分化的对策

1.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要发生变化,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把机会交给学生,把问题放给学生,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教学生。教师起点拨指导调控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变化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新教材的内容意图。

做好思想工作,和谐师生关系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前提。在物理学习中两极分化发生在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八年级下期,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做好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等,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2.突出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学生起初只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对此,我们时刻注意保护学生这种可贵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的直接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以通过实验教学,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3.重视兴趣激发。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兴趣,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著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兴趣是成功的秘诀。因此,我们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境生情。

具体过程是:①创设物理情境,降低教材难度,恰当运动激励机制,激发兴趣。②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条件,力争做好每节课的实验。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④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发展兴趣。

4.抓习惯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不仅可以使“尖子生”得到应有的培养,而且还可以使中、下等生在物理基础知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一种省时、省力、快速、高效、科学的先进学习方法,也是防止两级分化的有效方法。

一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至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自己阅读、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认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教师积极巡视课堂去指导优生,辅导学困生,促进中等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做一些调查研究,以便在下课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疑难问题,使作题规范化,促进知识系统化,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二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和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八年级阶段,特别是八年级上学期至关重要。我们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5.加强学法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学”上。因此,在

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自己如何教,更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

近年来,我们物理教研组在学法研究和指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方面总结出“五步程度阅读法”;对学生关心的怎样学好初中物理问题,总结出“学好物理六字诀”;就课堂听讲提出了“怎样听好物理课”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五记”与“五忌”,“怎样进行章后小结”,“记笔记的诀巧”和在物理复习中“重方法,求效益”等等。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6.实施分层教学。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对学习的认识、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既使八年级阶段物理作为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文化积淀”问题,客观上也存在有不平衡性。这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就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立足于中等生,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课堂提问,课堂训练,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作业练习上我们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应用概念、规律解答的基础题;第二类是简单的综合题;第三类是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第一类题目,选做第二类题;中等生完成一、二类题,选做第三类题;优等生完成所有作业题。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了抄作业的现象,很好地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一、分化原因探究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形成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1.物理学科的特点和性质决定。物理知识是由诸多概念和规律(定律)组成的。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建立都与生活、生产实际密不可分,都要借助观察和实验手段得以落实、深化。很多概念、规律既具体又抽象,更严密,逻辑性、实践性强。所有的规律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假如条件不明确或不具备,那么这些规律也就不成立了。同时与数学、语文知识的联系也很密切。可谓文、理两科特点融于一体、兼于一身。数学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但物理知识又有别于数学知识,它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如数学中的比例式a=c/b,可以说a与c成正比,与b成反比。但在物理中像匀速直线运动公式v=s/t,密度公式ρ=m/v,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R=U/I等都不能按数学的思维去理解。再加上这次我们地区改革力度较大,物理用沪科版教材,也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

由于物理学科的性质和特点,这就势必给初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相应的困难。

2.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决定。年龄处于13~15岁左右的初中生思维水平较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理性思维还处于萌芽阶段,他们对事物的熟悉多以感知为主,停留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浅层熟悉。物理知识虽以“物”论“理”、以“物”喻“理”,这也正是物理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但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所有的“理”都能通过“物”得以明示,有不少定律、定理是在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建立理想化模型分析、推理出来的,有相当的抽象性。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浮力产生原因的分析,能量守恒定律的总结等。在就是接触物理前,脑子里虽有一些前物理概念,但不少前物理概念既根深蒂固,又与科学的概念相去甚远。如“力是改变物理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和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科学的概念,与学生目睹的事实有冲突,全新的概念很难取代前概念。并且随着知识的加深,综合性加强,非凡是从八年级下学期开始,一些问题积累多、遗留大、基础差的学生就更感困难,从而使物理难学和分化似乎成为必然。

3.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也是导致物理难学,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⑴受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和教学评价影响,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一切围绕“中招”转。考试评估要求高,而且难度大,非凡是八年级第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假如不是面向全体,不能很好地把握难度,常使不少学生考得灰溜溜的,一蹶不振。严重影响今后的物理学习,八年级下学期的“分化”就突显出来。

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教,不管“导”、不管“学”,教学两张皮现象严重。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施,即使是演示实验也仅停留在把实验作为知识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层面上;不重视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分析,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难以体现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使本来生动活泼的物理变得“生吞活拨”。物理教学要么有“物”无“理”,要么有“理”无“物”。学生觉得物理真是“无理”,不是听不懂,就是爱好衰减,或是高分低能。

二、防止分化的对策

1.转变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要发生变化,必须转变一个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把机会交给学生,把问题放给学生,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去讨论探究,让学生教学生。教师起点拨指导调控的作用,这种角色的变化对教师在教学的组织、引导方面有着更专业化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有新的教学理念,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及新教材的内容意图。

做好思想工作,和谐师生关系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前提。在物理学习中两极分化发生在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教学难度比较大的八年级下期,学生轻易产生厌学情绪。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做好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丝不苟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等,都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

2.突出学科特点。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熟悉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聪明,培养学生的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学生起初只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爱好,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对此,我们时刻注重保护学生这种可贵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加强实验课的教学将学生的直接爱好转化为学习物理的持久动力,努力创造条件做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巨大的育人功能,发挥其综合效益,高度重视并付诸实践。以通过实验教学,落实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育人目标。

3.重视爱好激发。

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他们最初对学习物理具有浓厚的爱好,抱有很大的信心,这正是学生学好物理、教师教好物理的有利因素和基础。爱好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直接动力。闻名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爱好是成功的秘诀。因此,我们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并结合物理新课程图文并茂的特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如同身临其境,从而触境生情。

具体过程是:①创设物理情境,降低教材难度,恰当运动激励机制,激发爱好。②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爱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实验条件,力争做好每节课的实验。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爱好。④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制作和实验,发展爱好。

4.抓习惯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终生受益的事情,非一时一地的物理学习行为可比。不仅可以使“尖子生”得到应有的培养,而且还可以使中、下等生在物理基础知识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是一种省时、省力、快速、高效、科学的先进学习方法,也是防止两级分化的有效方法。

一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两不代替。一不代替学生阅读,二不代替学生思考。在每节课中至少要有一半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或自己阅读、钻研教材,或与同学交流、合作学习,认真做练习和核对答案,教师积极巡视课堂去指导优生,辅导学困生,促进中等生,发现问题,解决疑难问题,做一些调查研究,以便在下课前几分钟指导学生做好小结。纠正学生的错误,解决疑难问题,使作题规范化,促进知识系统化,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二抓习惯养成。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观察动手的习惯;讨论质疑的习惯;课堂记笔记的习惯;独立思考善于提问的习惯和及时复习认真处理作业的习惯等。习惯培养重点放在八年级阶段,非凡是八年级上学期至关重要。我们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持之以恒,直至达到“习惯成自然”。学生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不仅有助于形成学习物理的良好态度,把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发展智力和培养自学能力,增强学习物理的爱好和信心,变被动为主动。

5.加强学法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脚到学生的“学”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重视自己如何教,更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

近年来,我们物理教研组在学法研究和指导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方面总结出“五步程度阅读法”;对学生关心的怎样学好初中物理问题,总结出“学好物理六字诀”;就课堂听讲提出了“怎样听好物理课”的要求;以及学习物理的“五记”与“五忌”,“怎样进行章后小结”,“记笔记的诀巧”和在物理复习中“重方法,求效益”等等。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6.实施分层教学。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智力水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对学习的熟悉、态度和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既使八年级阶段物理作为起始课,似乎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人们对事物的熟悉有一个“文化积淀”问题,客观上也存在有不平衡性。这在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就逐渐暴露出来。为此,我们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克服教学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立足于中等生,坚持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上,根据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在作业练习上我们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应用概念、规律解答的基础题;第二类是简单的综合题;第三类是有一定难度的提高题。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第一类题目,选做第二类题;中等生完成一、二类题,选做第三类题;优等生完成所有作业题。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减少了抄作业的现象,很好地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一、通过有趣的实验演示,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点燃学生的求知火花。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一节时,可在装满水的杯上用硬纸片盖住并倒过来,发现水并不流出,纸片也不下落,使学生感知大气压的存在。接着让学生分组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使他们进一步体验大气的压力,这样,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后对这一节内容就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又如在教学“纯净水不善于传热”的内容时,在装满水的大试管里放入一条小鱼,并用网状物将其隔在试管的底部。当在试管上端加热直到沸腾时,底部的鱼还在自由自在地游动,说明水不善于传热。当在试管底部加热时,小鱼很快就死了,说明水传热主要是通过对流来实现的。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借助仪器设备进行操作,将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展示给学生。教师演示时,要针对性地讲解,分步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做到目的明确,既有整体观察,又有选择性的重点观察,使之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同时,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也要注意观察,通过多观察,才会发现问题,通过多思考,多假设、多实验,才能有创新,物理学习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九年级“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时,可用“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和空气推动塞子时内能减小”的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教师的操作,首先说明空气压缩引火仪的结构,然后在空气压缩引火仪中放入一小团棉花,再加点火柴头或硝酸棉,把活塞用力压下去,并强调学生重点观察的部分;活塞迅速压下时,玻璃筒中出现了的现象――棉花燃烧。让其思考:棉花没有被点燃,为什么会燃烧?引导分析,活塞迅速压下时,活塞对被压缩的空气做了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达到了棉花的着火点。学生归纳出: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增加。

在这个实验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观察的目的性是――活塞下压后,棉花发生的变化。观察的整体性――从一开始的实验中仪器的结构、操作的过程,发生的变化等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对整个实验系统全面的观察。更重要的还是观察的选择性,分清主次的观察;观察的理解性――边观察边思考,了解实验现象的相关原理。

三、开展分组实验,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它对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分组实验包含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它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活动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自我发展过程;又是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教学第六章“电压、电阻”(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时,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分组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的重要实验。学生要完成这个实验,首先就要掌握该实验的原理,同时必须会使用伏特表、安培表及滑动变阻器。实验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出电路图,依据电路图选择所需要的仪器,围绕实验过程编排步骤,设计记录表格,这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设计能力的培养。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学到的电学原理基础知识――电流的方向、电路的连接,仪表的使用及读数,数据的运算、误差的减小等等。通过动手实验从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得出结论,填写实验报告,这样使所学知识得到加深和巩固,同时又改革教师一讲到底的包办代替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的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四、以趣味小实验,培养学习的信心和科学的态度

在中学物理新课程中设置有不少趣味小实验,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更好地把物理知识引入日常生活中,自觉将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学生对趣味小实验很感兴趣,因为这种实验紧扣所学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现象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如八年级新课程中的“纸锅烧水”实验,让学生趣味十足,纸不会烧着吗?水会烧开吗?学生很怀疑。教师可布置学生课后折个小纸锅,亲自实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实验分成三个组,要求是:一组,火苗限制在纸锅底部;二组,火苗超过纸锅中的水面。三组,火苗刚好到纸锅中与水面平齐或水面下。各组观察自己的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一组的学生观察到纸锅中的水沸腾了纸锅仍完好无损;二组的学生观察到纸锅水面上的部分燃起来了,分析为什么?三组的同学观察到纸锅没有燃烧,而水却沸腾了,为什么呢?学生七嘴八舌讨论,三个组的现象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呢?终于有学生能够用水沸腾的物理知识来分析出三组的现象,而二组的现象是一个操作错误的――火苗烧到了纸锅水面以上,就把上部分的纸烧着了。最后,教师总结:任何事物现象,不能单凭想象就得到结论,还必须经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个实验显示的现象似乎跟平时的意料不相符,这样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的操作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这些趣味小实验,使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可见,小实验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插图 教学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4(b)-0067-02

君可看过苏科版的物理教科书?一本绚丽多彩的“连环画”,蕴意深刻。她的最大特点,就是贯彻教学改革的精神,强调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特点出发,增加了插图的数量,改变了插图的形式,丰富了插图的内容,提高了插图的地位。插图种类繁多,生动活泼,图文并茂,注重以图代文,引领实验,简明直观。体现了生活中的物理,把物理带进了社会。特别是图中所寄之“理”,所含之“情”,所显之“行”,更是品位极高,情趣横生。苏州教研室的专家们再三强调用好“插图”对物理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上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还是忽视“插图”的教学,仍以传统的观念把它视为文字的辅助材料,导致学生不主动学习插图,死记硬背插图应付考试,结果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直接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因此,加强物理教科书插图的教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插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

一、利用插图展现祖国的辉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大纲指出:“物理教学的目的是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物理教科书插图里面有许多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内容,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它。例如:“编钟”、“回音壁”、“印刷术”,记载了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朽的瑰宝。而“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航天员在太空中作业”等展现我国二十一世纪的科学腾飞。由“电能支撑的城市”让我们联想到了奥运会的“鸟巢”、“水立方”;由“南京长江第二大桥”联想到了本地的“苏通大桥”和世界第一长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由“葛州坝水利枢纽”联想到了宏伟壮观的“三峡水利工程”。这些图片反映了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壮观情景,对青少年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强烈的感染力,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祖国强盛而自豪,同时激励起他们爱科学,用科学,立志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利用插图进入学生的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科书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物理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科书中编入大量的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插图,教学中充分利用它可寓揭示物理现象、抽象物理规律于有趣的生动活泼的画面之中。师生共同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之中共享其寓教于乐的愉快,其情切切,其意浓浓,其乐融融,大量有趣的插图自然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主要原因,从而改变了“物理枯燥无味,物理难教难学的观点。”例如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图8-33、图8-35、图8-36、图8-39等,形象直观地体现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及力的作用效果,易懂易记。另有图八年级下册图9-2、图9-3、图9-5、图9-7等讲的是“压强”,学生看了插图很容易与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产生联想,并且去体验和回顾,会感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当学生感觉到身边的物理现象自己可以用物理知识解释了,就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求知欲则油然而生,学生就会学得轻松,学得活跃。

三、利用插图加深概念与规律的理解

教科书里许多插图是从不同角度渗透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若能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插图,图文并茂的讲解,恰到好处的揭示插图的内涵和外延,用其直观作用刺激接受系统,加速信息的接受,认识相应的物理知识,使学生对概念和规律形成的演绎过程强化记忆。例如教科书九年级图11-29、图11-30揭示了“功”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对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迅速而清晰。又如,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图9-30形象地反映了“阿基米德原理”的形成过程,学生看图后容易自己照图那样做实验验证,同时也便于对这一规律的记忆和理解。

教科书中还有一些插图,除主要反映某种物理现象和规律外,还反映了一些书本中没重点讲到,但实际上要了解和加以运用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找出这些规律,作为教材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讲解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根据教课书八年级上册图3-25、图3-39补充提问:小女孩怎么把影子踩到自己脚面上来了?如果你在平面镜前,你举起右手,在平面镜里的像是左手还是右手?使学生知道平面镜里的像和物是左右易位的。为了加深理解,把一个铁制的F放在平面镜前,看它在镜中的像有何不同?再分析潜望镜中物与像是否发生易位?这有利于扩展学生思路,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插图启迪实验思维完善实验过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动有趣的初中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初步地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做好实验,完整地反映实验过程尤为重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往往开不出或完成得不圆满。此时,教科书中的插图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借助它能弥补因教学仪器不足、实验方法陈旧而造成的不良结果。例如,“珍贵的水资源”、“水循环”、“晶体的熔解和凝固”等实验,难做又费时,采取让学生先看图(图八年集上册2-28到图2-37),再让学生回答出研究物理问题的器材、原理、过程及所得的结论,最后教师总结点评,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不错。

别忘了引导学生看那些目前做不了实验,但实用性较强的插图,如八年级下侧图8-23生活中的摩擦,图9-24惯性的应用,图10-1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还有直流电动机的原理图等。使学生逐步做到学物理,用物理,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驶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轨道。

五、利用插图建立物理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不少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常常是苦于通过物理现象、事实,难以建立起物理模型,即使已经初步识记了物理概念、规律,但总不能加以用之。在过去统编教材中,要建立概念和规律,需要较长的篇幅去叙述或描写。不仅拉杂,冗长,而且也不直观、简明。若充分利用现在教科书的插图,就显得轻松自如了——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初步形成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例如,同时分析教科书九年级下册图16-28、图16-29直流电动机的制造原理,以及图16-48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两个机器的异同一目了然,判断起来非常容易了。还有,第七章介绍了小到无法看见的粒子,大到浩瀚无边的宇宙,引导学生观看图7-8、图7-11、图7-19、图7-20,感悟到了世界真奇妙。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中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依照插图制作模型,这不仅能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我们会碰到这样的事,教师向学生讲解了半天物理知识,由于他们不能身临其境,对某些物理现象及规律还是半信半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将部分插图制成模型供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用,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例如,教科书八年级上册图3-33“小孔成像”,学生通过对它的制作和观察,用自己的眼睛体验到光的传播方式及成像性质。按照插图学生们还制作了“潜水艇”、“简易电话”、“电热锯”等实验模型。通过制作实践促进学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增加见识。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一、对于课程标准的理解

新的课程标准共分为五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和附录。

1.整体目标,强调了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并且强调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2.强调了物理学习与生产、生活及时展的联系。如:在内容标准中“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等大量的课程内容目标体现了这一点。

3.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将“科学探究”写入了内容标准。这一次同样将“科学探究”写入了课程内容中强调了“科学探究”不仅是物理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的学习目标。

4.内容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更明确。 课程标准在认识领域中只设立了了解、认识和理解三个层次没有了初步了解、大致了解等较含糊的动词并对用到的行为动词都划分到了对应的三个层次教学要求更为明确使老师们教学心中有底。

5.对物理实验的要求更为明确。相比实验稿中的要求在内容标准的三级主题中明确了实验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通过实验认识浮力等。并且在附录中补充了20个学生必做的分组实验消除了教师们对实验要求的疑虑。哪些实验需要分组哪些演示也明确了实验要求。

6.删去了部分内容降低了部分要求切实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比如:删去了“颜料的混合”、“波长” 、“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对“机械效率”、“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等降低了要求。

二、对于新人教版教材的理解

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更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时代性有一定的弹性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空间。

1.内容次序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原来八年级下学期的电学内容放到了九年级进行了,将原来九年级的“机械运动”调整到了第一章先学习测量知识和速度。相当于将力放到了八年级,九年级重点是电学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调整降低了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电学的难度,待学生能力有所发展再在九年级突破电学的难点。

2.删去了部分内容从第一册看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整合到了“科学世界”、删去了“颜料的混合”将“看不见的光”放到了“光的色散”一节中等,这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

3.修改了部分习题比如:第一章中的“列车时刻表”相比老教材学生更容易看懂。

4.增加了部分内容,比如: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增加了“测平均速度”的实验。

三、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标理念的一些想法

1.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物理课程过分重视知识结果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很大。由于教学理念的变化导致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们重视探究式教学,同时教学方式又是多样化的。物理教学要教什么?物理学不仅仅是指知识、概念和规律,是一个更宽泛的范围。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导致学生的变化,使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都有提高学生视野得到拓展。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现在我们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再就是我们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老师们在教学当中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阅历精心设计教学的引入,使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是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是来源于生活的。课堂引入这是决定学生是否用心听你一堂课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所以尽可能要出奇制胜可以采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谜语或者是生活中很鲜活的例子。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验教学因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未得到真正的重视和落实,导致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十分低下,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现就如何加大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力度,改进教师实验教学观念,通过实验教学来提高学生技能,从而全面推动农村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1 切实加强演示实验 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初中学生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其中形象思维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维正在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学生仍习惯于靠经验材料判断分析事物,不善于从理论上进行推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认识事物存在着知觉优先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感性材料和动手的机会,因此应加强实验教学。

教师要上好演示实验课,首先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教师在自己的教案中要专门设计演示实验的时间,及学生有序观察时应思考的问题,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应对,及怎样引导学生由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等。而且教师要亲自预先做相关演示实验,以免在课堂上出差错,并要求学生观察时不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只有成功的演示实验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实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教师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还可适当改进,对实验室没有的尽量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替代品,并鼓励学生寻找、自制或购买可替代的实验器材来做课本上没有危险的演示实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切实做好

学生分组实验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课本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探究的7要素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探索活动。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则会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规模较大的学校因班级较多,班级人数多,执行起来难度较大,学校教务处应将学生实验纳入整个教学计划中,对各班实验课要有具体时间安排,教师要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组,并设立小组长负责制,男女生要混合分组,强调人人动手,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并在历年教学中收到了较好效果。

另外有些学校因班级较多,实验室分配不过来,教师又要赶教学进度,可灵活机动地将某些分组实验在教室进行,例如八年级上第三章第5节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将学生按要求分组,并要求各小组买来放大镜和蜡烛,借助课桌和手中刻度尺就在教室进行了分组实验,每组都测出了实验数据和写出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然后引导学生分组总结出了实验结论,并请部分小组进行实验展示和交流,出现问题的小组得到及时解决,这样大大节省了学生分组实验的时间,同时学生有了自己的实验器材,课间还可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效果确实不错,可供大家借鉴。

3 做好课外小实验 小制作 建立家

庭实验室 当前物理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教材中的小实验是课后知识。这些小实验常被视为可有可无,或被弃之不理,然而这些小实验却因取材得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等特点,吸引着近年来中考命题者的眼球,而且它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发展智力。

例如,八年级上的“自制潜望镜”、“利用水盆和平面镜探究光的色散”、“利用放大镜自制照机”、“纸盒烧开水”、八年级下的“利用漆包线和大铁钉自制电磁铁”、九年级利用“二力平衡巧找重心”、“自制重垂线”、“不倒翁”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好这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并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让学生展示,并对做得好的学生加以奖励。通过这些活动来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定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4 恰当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完善实

验教学 近年来,国家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投资,不少学校班级都有了先进的电子白板,要求教师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引进到教学中去,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例如,八年级上《眼睛和眼镜》这一节教师可通过自制课件对比眼睛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的不同,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