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2 03:30:57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小学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作文教学。语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语文教材是教师作文教学参考的重要资料,学好语文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文基于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语文教学对于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前 言

近几年来,小学作文教学已经成为学校和家庭甚至社会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思想、思维、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方面应注意聚集有利因素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语文课堂对于作文教学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课文中的词汇、语句都为作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更好地促进了作文教学效果。

一、学习语文为作文教学积累词汇、语句等,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魅力

语文学科基本上是传授学生语言、词汇等的使用方法,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小学三年级基本上就开始学习写作文了。语文学科的文字量和词汇量是所有学科中最大的,因此学好语文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优势,与学生一起积累词汇、语句等,不断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的语言魅力【1】。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做一片美的叶子》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语句都特别优美:叶子美,美在它的形态各异,并为大树而生,默默奉献……语文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积累这些语句,引导学生引用或模仿这样的语句进行描写,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写作的语言能力。

二、语文教材为作文教学提供素材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写作文,对写作的具体要求和寻找素材的方法等都没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但是小学生在刚上学的时候就学习语文,所以学生对于语文并不是陌生的,那么教师根据这一特征,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上的内容作为作文教学中的参考素材【2】。

例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写作教学《写一种植物》,对于这一课,学生会觉得不知道从哪入手,也不知道怎么描绘,那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描写植物的有很多,如《石榴》,是学生刚刚学完的,我带领学生重拾记忆,阅读和分析《石榴》这篇文章是从何入手的,都描写了哪些特征等等,学生可以模仿这篇课文的模式选择一种植物描写,按照《石榴》的描写顺序进行写作,学生就会知道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了。从而达到了更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激情,促进作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成长的阶段,情感单纯,对于客观事物的态度都局限于主观想象,对小学生情感的丰富要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写作内容上的丰富情感和价值观等【3】。小学语文大都是依靠文字传达对某种事物的客观情感和态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程度直接影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对写作情感的认识,学生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时,对于一种事物都有一种新的认识,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在语文教材内容,尤其是课文的讲解和分析中,及时地为学生分类、总结,引导学生将描写同一类事物或情感的文章进行归类和总结,分析这类文章的写作创新和特点所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态度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首先分析本课所阐述的内容和感情,同时把本课对老师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对其他人和事的情感,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同时以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情感,将这些情感运用到写作中去,促进作文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对写作充满激情,从而达到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

四、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语文的学习为作文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包括对写作的指导,因此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这样可以相互促进,同时语文的学习也为作文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前文已经提到过语文中的词汇、语句都是作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的有利因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诗歌、故事等格式、形式、顺序、类别等,都是写作参考并应遵循的规律,例如,语文教材中记叙文课文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教学大纲,记叙文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时间等,那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可以按照这样的几点去指导。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就是按照首先介绍人物、时间,以及地点,接下来开始叙事,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要着重突出记叙文的几个要素,这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叙事方面的作文。这样学生在掌握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写叙事方面的作文就会容易很多,从而达预期的作文教学目标。

【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更好地达到作文教学效果,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注意将作文的写作内容和技巧渗透进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掌握写作的方法,同时学习语文可以丰富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词汇、语句等,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更加具有色彩,从而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但是在语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从而为作文教学事业做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

【2】徐永森.适应新课程实施,加强小学生作文教学训练【M】.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研讨.上海师范大学,2006(1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一、联系前后课文,让语文教学合二为一

编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经过精心挑选,每一篇课文都有独特的精神视角,在每一段文字的背后都有―个精彩的社会。当我们仔细分析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时,就会发现课文与课文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每一单元的课文选排都有―个主线贯穿在一起,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它们之间,无论是从表达手法还是语言描述上都有一定的联系,反映的是同―个价值观与人文精神。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有整体观念,要从整体出发来处理每一篇课文,把前后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升素养。要巧妙地挖掘它们内在的联系,或者是纵向比较,或者是变通学习,让语文教学合二为一,事半功倍地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

联系前后课文有多种方法,首先可以联系同一类型的课文来让学生学习。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联系前面学习过的课文《烟台的海》。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的,但是叙述的角度不同,《烟台的海》按照总――分――总的行文结构来写人、写景,让景与人相互辉映。而《记金华的双龙洞》却是按照浏览顺序依次写了路上、外洞、孔隙、内洞的所见所闻与所感。所以,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两篇课文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用词都有哪些精妙之处。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写景文章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其次也可以联系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来让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时,我让学生联系本册教材中的同样是杨万里的诗作《宿新市徐公店》,感悟诗人杨万里写景诗的特色与语言魅力,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来体会杨万里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再次还可以把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把略读课文作为学习精读课文的补充,让学生在学习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略读课文,把二者贯穿在一起进行教学。

二、联系其他学科,让语文教学融会贯通

201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学会跨学科进行,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视野。我们就要整合不同学科内容,找出它们之间的衔接点,让不同的内容相辅相成,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我们小学所开设的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甚至是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都是我们语文教学要联系的重要对象。首先联系音乐课程来教学。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学唱这首歌曲,这样,通过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反复吟唱,就可以体会出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效果非常好。其次联系美术课程来教学。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等课文后,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用文字所描述的部分情景让学生用画笔给画出来,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次,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梦圆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等课文后,我让学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以此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第四,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系。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水》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开展一次“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联系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视野,拓宽了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联系校园文化,让语文教学夯实基础

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校,校园内的每一棵树木,每一个景观,每一棵小草,每一幅图画,每一句名言都可以给学生以人文熏陶,无不蕴含着积极的文化底蕴。但是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被无情地割裂开来,总认为校园文化的布置与语文教学关系不大,校园文化是领导的事,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师的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其实二者有许多共同之处。2011年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而开放的语文教学也要求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语文课堂,让学生随时开阔视野,观察周围事物。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与我们的语文教学息息相关。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我读书我快乐》时,教材要求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在这里,我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除了让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书目外,还组织学生阅读各种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然后开展一次“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很好地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提升了他们的语文素养。再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走,我们去植树》时,我利用学校的植树活动,让学生管好自己所种的树,并开展植树、管树、研究树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淀了他们的语文功底,同时也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学校的每一行名言与俗语,都要让学生学会去鉴赏与评析,让它来反哺我们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更好地学习语文。充分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来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等等,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学校的校报、文学社、广播站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最佳平台,都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欲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胆识,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拥有真才实学。

四、联系社会生活,让语文教学拓展延伸

生活是学生践行语文知识的大舞台,学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这些知识才能在学生脑海中扎根。生活中处处蕴含着语文学习内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利用学校以及周边社会中的丰富语文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考察研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哪些食品中含有维生素c,上网查阅哪些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在学习《春联》一课后,我让学生回家调查自己或邻居房门上的春联都是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意思。在学习《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后,我安排了几个上网搜集任务让学生回家上网找出来,在班中交流,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互联网的神奇。在学习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后,我让学生到社会寻找身边的公仪休。这样,通过联系社会生活,就把语文学习带到了更广阔的课外生活中,把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去获取更多、更新的语文知识。这样,才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材要避免繁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然对原课程标准进行了适当的修改与调整,但是对上述内容未作修改。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人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取代“知识体系单元”,每组教材均围绕单元主题,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突出了整体性;苏教版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以“主题单元”选编语文的编排意图也很明显。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就成为一个值得研讨的课题。为此,带着“如何上好一组课文?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与教学的局限?怎样以整体的思路整合文本资源进行教学设计?”等问题,“专题研讨进校园”走进了昆明市东川区第三小学。在两堂展示课、一个专题讲座后,大家围绕上述问题展开研讨,不同的观点在碰撞,不同的风格在展示,无所谓对错优劣,只是让我们的教学观念更全面更客观。

张平川(昆明市东川区第三小学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原先的语文教学以“篇”为单位,没有站在整体的位置上预设一节课的学习,教学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以至于“篇”与“组”严重脱节。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此次“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探索专题研讨活动,让我们的老师深刻地认识到面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要做到有效教学,就要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紧紧地统一在整体创设的目标中,合理有序地组织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当然,要想取得实效,就需要以教师深厚而广博的积淀,精心地设计学习活动。当然,要想取得实效,就需要以教师深厚广博的积淀,准确而丰赡的理解,完整而深刻的把握,巧妙而精到的点拨作为支撑,否则难以在一个单元里,以及更大的语文学习范畴里,游刃有余,以简驭繁。下一步,学校将加强“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让教师在思维、行动主教师团队对话的过程中,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让“单元整体教学”有一个质的飞跃。

罗蓉(昆明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特级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是一个“动物篇”的主题单元。本单元选编的三篇文章《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桥》,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教学本组课文时,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进行梳理和调整,即先上反映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精神的《天鹅的故事》,再上讴歌动物们在生死攸关时刻表现出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的《生命桥》,最后上内容相对浅显,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极富情趣的散文《鸟语》。对三篇课文的教学也可以有所侧重,做到精读或略读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本组课文。

王巧贵(昆明市东川区第三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教材编排的整体性规定了单元教学设计的整体性。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来说:这一单元可称为动物篇,由《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以及“习作五”、“练习五”组成,围绕“合作”这一专题选编教材。所选课文均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清晰,重点突出,插图也很精美,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和朗读训练的好材料。“练习五”安排了5个项目,其中“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和“口语交际”是教学重点。“习作五”写一篇关于植物的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学时,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还要突出三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训练,教学设计以及组织教学时,要落实这些学习重点。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打破单篇课文教学与单一作文练习的传统模式,注重单元内容各个方面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教学整体。教学时以一篇带几篇,以“范例”通其他,由“举一”而“反三”,这是单篇教学所不及的。

陈富恒(小学高级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各册的课文均以单元的形式呈现,每个单元总是围绕同一人文主题组合课文。语文教师怎样上好一组课文,在教学中体现和发挥单元整合性优势呢?下面谈谈我的认识:

1.强化单元意识,整体把握单元目标。意识是行动的方向,良好的意识决定了成功的一半。教者首先要有整体把握单元目标的意识,了解编者的意图、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教学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教学”中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与原“实验稿”相比,增加了“教科书编者”可见,理解编者意图,强化单元意识,整体把握单元目标十分重要。

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共有四篇文章,分别是《走,我们去植树》《第一朵杏花》《燕子》《古诗两首》,整组课文都是以春天为话题展开的,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春的希望,春的秘密,春的快乐,春的美好和春的短暂,意在告诉学生要爱春、惜春。这是新学期的第一组课文,时值初春,万物复苏,春光乍泄,可见编者的用心和意图。了解编者意图是实现单元整体目标的前提。

2.单元整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会学生学习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教会他一种思维方式,“单元整体教学”传递给学生的就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从小学会从对比分析中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由知识转化为能力。“单元整体教学”体现的是整体性原则,它是一组课文学完后的总结和升华。

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虽然文章主旨相近,但表达方法和布局谋篇方式可能各不相同,教师可在教学单元课文之前或者之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一组课文进行分析对比,以求单元学习的整体效益。

再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这一单元的前三篇文章描写的都是“爱”,学完后学生会发现,这三篇课文描写的爱种类各不相同,有《爱如茉莉》中的夫妻之爱,有《月光启蒙》中的母子之爱,有《我和祖父的菜园》中的祖孙之爱,虽然爱的种类各不相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真爱无言,大爱无声,它平淡无奇却散发着缕缕幽香。三篇文章在表达方法也有共同之处——用记事来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用写景来烘托人物的细腻情感。教学这一组课文,要善于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爱意浓浓的氛围中,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爱的真谛。

“单元整体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尝试,这种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文金(小学高级教师):教材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之一,作为一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就不可能是简单地、孤立地拼凑在一起,而应该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小学语文教材也不例外,它承载着义务教育第一、第二、第三学段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而每一册又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每册教材的每个单元同样是围绕一个专题组合的一个整体。无论从编者的意图、教材编排的原则看,还是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都应以整体的思想进行,突显语文教学的整体性。那么如何整体把握,上好一组语文课呢?

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谈一点看法。

首先,整体把握本组课文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以生活中生动真实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达了“我”倾听、揣摩鸟语的情景,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是人与鸟儿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天鹅的故事》讲述了众天鹅齐心协力与恶劣环境抗争,共渡对难关的故事,赞扬了老天鹅奋不顾身、顽强坚韧的品质。《生命的壮歌》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动物逃生故事组成,两个故事述说的悲剧都是人为造成的,这是人类进行反思的好例子,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价值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这组课文是继本册教材前五个专题:颂春篇、创新篇、英才篇、爱心篇之后的动物篇,是关于天人合一,从不同角度抒发对动物的赞美,抒写对人生的感悟,学习动物知识、爱护动物的教育文质兼美。

其次,了解本组课文要达成的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将《天鹅的故事》中震撼人心的破冰场面表达出来。(2)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3)利用重点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文章思路。(4)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写出它的外形特点和叫声;通过朗读、想象练笔等途径,练习仿写某一场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5)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6)通过学习《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感悟其中蕴涵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7)读懂例文前的习作要求,通过讨论,了解写研究报告的一般步骤和方法。(8)通过互相评价、讨论,明白当节目主持人的注意事项(见“口语交际”:学做节目主持人“)。(9)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主持人的常用语言(开场白、串联词、结束语)。(10)在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在这些要达成的目标中,第(1)(3)(5)(6)(10)可以通过精读《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两课达到,而(4)可以通过学习《鸟语》一课达到。

最后,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对课文教学顺序进行调整。先教学《生命的壮歌》,接着教学《天鹅的故事》,完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学习内容相对浅显易懂,又富于儿童情趣的《鸟语》。学生在“蚂蚁肝胆俱裂战火海”、“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的悲壮场面中产生对动物敬佩的情感体验,同时体会由于人类的贪欲给动物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两个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人类对这些动物带有深深的愧疚和歉意,这两种情感在小学生心中产生了强烈思维碰撞。然后通过“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让学生对动物敬畏之情进一步升华。他们亲近动物、接纳动物、爱护动物的内心体验达到了高潮,这时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学习《鸟语》一课,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增强。最后通过《习作5》和《练习5》对整组内容进行整合,了解植物和人类的生存同样息息相关,自然而然地将视野放宽到整个自然界。

李万芳(小学高级教师):怎样上好一组课文?我认为重要的是理解编者的意图,尊重教材,尊重学生,认真钻研教材,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以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说说我本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学习《鸟语》,从鸟语的有趣,学生会自然萌发对动物的喜欢。该课的第11自然段有这样一句:“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坚强的精神……”借这个省略号,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还从哪些动物身上学到什么?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转入下一课的学习。学生从《天鹅的故事》中天鹅们的勇敢无私、团结拼搏的精神对动物产生敬佩之情。又以“我们还能从《生命的壮歌》中学到动物的什么呢”这一问题,再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投入该课的学习。这是一篇有关生命的,催人泪下,让心滴血的课文,学生被蚂蚁们、老羚羊们的勇于献身、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动了,震撼了,流泪了。上完本组的这三篇课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学了这三篇课文有什么感受。通过钻研教材,我理解了编者的意图,认为这组课文内容安排非常巧妙合理、衒接自然。编者的意图就是让学生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情感方面则是逐步升华,从喜欢到敬佩再到震撼,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所以本组课文我是按编排顺序上的,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我的体会是,阅读教学要上好一组课文,最重要的是理解编者意图,钻研教材,吃透文本,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确定教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要学的文本,设想学生会提什么问题,以学生的生活经历会不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容易接受呢?以怎样的方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去欣赏,去感悟?进行全面预设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为良好的课堂做好铺垫。学生简单、轻松、快乐地学到知识,学会阅读。

刘富祥(小学一级教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以“敬重生命”为主题选编了《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三篇课文,每个故事都非常吸引学生,但文章深刻的人文内涵小学生在理解上的确有些难度。教师如果没有对这一组课文所蕴含的对生命热爱的深刻体会,没有对整组课文主旨和结构进行研究,就不容易让四年级的孩子在心里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本次研讨过程中,昆明市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特级教师罗蓉对教材顺序进行重新排序,提前教学《生命的壮歌》。其教学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因学定教的宗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组织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本、高效的教学情境,把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起来,生成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使课堂教学在民主、真实、朴实、扎实基础上更智慧,更富有生命。及时的、多元的、针对性的进行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放大教学效果,科学的应用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学习反馈。专家则建议,在苏教版教科书没有区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情况下,可以先上《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然后将《鸟语》当做略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我认为要进行好单元整体教学,就要从该组课文专题出发,围绕主线,挖掘篇的个性与深层内涵,从全组到个别,努力构建每一节有效的、高效的课堂教学,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虽然苏教版教材未作划分),实现整组教学的有效和高效。

蒋俊(小学一级教师):与单篇课文备课和教学相比,“单元整体教学”更强调学习资源的整合与生成,着眼于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重视学生“学”的过程,强调一个时段内语文实践活动的“整体推进”,以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我们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打破以往孤立割裂的学习范式,让语文教学统一在整体预设的目标中。其基本流程是:整体感知(整体观照,确定目标)部分感悟(关照整体目标,发挥整体效应)整体回顾(把握规律,整体提升)

整体感知:是在单元内容学习之前,进行单元“导读”。其具体操作为:以单元开头的“导语的文字”为切入点,(人教版教材有单元导语,苏教版教材没有。)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听录音、看录像、自己试读或同座互读互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初步了解本单元内所有学习内容的大意,初步感知单元专题的情感意识,孕育求知欲望;与此同时,教师相机指导搜集相关资料,为单课学习做准备。

部分感悟:指分课或分块学习。教材每一单元都有鲜明的人文主题,我们在关照单元整体目标的同时,提出单元核心话题,继而寻找各篇的研读话题,进行深入研读,最后统一整合到单元目标上来。也就是要注重整体目标对各篇的辐射,注重各篇课文对整体目标的回应。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文性目标是:体会鸟儿的可爱;从动物的求生和逃生的故事中体会勇敢献身、团结拼搏的精神。感悟作者从不同角度抒发的对动物的赞美,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正确的观察方法。工具性目标是: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情境等理解文本。领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整体回顾:一个单元的学习犹如攀登山峰,由始至终的单元整体教学,仿佛让师生步步接近山顶,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不去着力引导学生纵观全局、发现规律,那就错过了整体把握学习内容的最佳时机。也就是说一个单元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加以概括总结,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便是零散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受到局限。

单元整体教学充分利用教科书单元编排的长处,跳出一篇课文研究的小圈子,站在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用整合的理念,探索高效的语文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的丰富和拓宽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策略的多种多样上,以及在教学途径的课内外融合上,在教学效果的省时高效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王洪艳(小学一级教师):怎样上好一组课文?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上好一组课文,首先要了解课文编排的特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的选文、课文编排和练习设计等都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呈现出鲜明的特点。教材主编张庆先生作了如下表述:“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学理如筑塔,学文如聚沙。”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语文的“序”宜粗不宜细。如苏教版实验教材(第二学段)阅读训练序列是按照课程标准“阶段目标”设置的,即除了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有4个重点学习项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其编排原则是主编张庆、朱家珑先生所订的“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因此,阅读教学要有“全局观”。把一组课文放到一册中来安排,把一篇课文放到整组课文中来设计,心中有总的目标任务,课堂上有具体的目标任务,这样才能做到“突出重点,加强整合”,“统筹安排,螺旋上升”。

2.探究怎样上好一组阅读课文,是对课堂教学策略的准确把握。

我们探究单元整体教学,不是讨论是按什么顺序上一组课文,也不是讨论在一单元中该先上那课后上那课,而是要提高对文本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知识的灌输、为目的的,这样做摧残了人的个性,应转向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一百多年前,杜威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一定要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心里经验,一定要把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否则,学生就成了学科知识灌输的对象。杜威的思想就是“把教学变成生活”,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的思想、体验发生的过程。如昆明高新开发区第一小学特级教师罗蓉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命的壮歌》之“蚁国英雄”一课时,对于“生命”的理解,老师并不是简单的灌输,而是通过创设情境,朗读感悟让学生把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经验。有了这一课成功的心理经验后,或迁移上下一课,或拓展延伸其余课文就变得容易多了。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课堂教学的含义后,再来面对文本时,才能胸中有数,从容应对。你可把其中一课单独拿出精讲精练,上三四节课,也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专长,合理调整授课顺序。总之,学生“习得”多少并不在于老师上了多少篇课文,而在于他自己把多少学科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心理体验。很多时候,一些课文对学生来说仅是“上过了”,而并没有多少收获,更别说单元任务的完成。

3.要上好一组阅读课文,就要直面文本,直面生活。(1)直面文本,细读品味。直面文本,教师要绕过教参、绕过各种资料,在第一时间、第一空间与文本本身直接晤面。这种晤面应该是字斟句酌,品味精微的;这种晤面应该是互文参照,深层阅读;这种晤面应该是还原比较,感悟潜在。直面文本,细读品味,其实就是细读自己。因为文本是一个美丽的倒影,你在倒影中看到的不是文本,而是自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深,你对文本解读就有多深;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远,你对文本解读就有多远;你的精神倒影有多诗意,你对文本解读就有多诗意。不是文本,而是你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生命境界决定着你的细读。从这个意义上说,细读不是从文本开始,而是从“自己”开始!细读也不是到文本为止,而是到“自己”为止!上好一组阅读课文就从细读文本开始吧!(2)直面生活,引导体验。“教学变成生活”,就是让教师和学生在此时此刻的教学中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此时此刻就生活得满满当当的,此时此刻就体现思想的力量、创造的和生活的幸福。生活化的教学是快乐和幸福的教学。让教学充满生活的精神体验和乐趣;尊重儿童生活的特点,并创造性地让儿童自由地生活;把学习与儿童生活结合起来;把生活本身变成课程,让儿童在体验、行动、反思中学会选择创造生活,融入热爱生活,这就是教学即生活的基本意涵。只有将儿童的学习基建于生活并帮助儿童在学习中充分享受生活,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儿童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张玉美(小学一级教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怎样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呢?上好一组课文,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以往我们备课,大都是脱离学生写教案,为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最后机械而生硬地去课堂上实施方案,在课中去套自己的“备课”模式,课堂教学中不善于随机应变。片面地认为备课就是准备教师讲的内容。

课程改革改变了“备课”理念,备课既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的事。师生合作备课,学生在课前的预习,搜集资料及一些学习准备不再与教师的备课分离,不再被学生认为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积极主动地为自己的学习进行准备。

师生合作备课,可以在准备教学一组课文前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览整组课文,让学生大致了解整组课文的阅读专题,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见解。也可以分成小组自由交流,讨论,最后汇报,老师收集意见或建议。如该组课文中,重点学习哪一篇或两篇课文?(相当于“精读”)哪一篇或两篇课文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实践自己在“精读”中学到的阅读方法?(相于“略读”)需不需要调整阅读顺序?等等。师生共同备课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老师再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的过程。

顾琼(小学高级教师):如何上好一组课文,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我认为备课时应该先制定一个单元的大目标,再根据大目标拟定各篇课文的小目标,这些小目标是为了实现单元大目标而定的。这样就抓住了这一组教材的人文性目标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内容。为了落实“少教多学”变“教懂”为“练能”的教学思想。我认为同一组课文可以根据不同的侧重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适当调整课文的编排顺序。例如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的三篇课文,我先让学生通读整组课文,了解这组课文的大体内容,然后按多数学生的愿望先上《生命的壮歌》,接着再学《天鹅的故事》,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比较简单的《鸟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了单元整体教学预设的目标。

冯琼(小学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每个单元又按不同的专题组织课文,都有特定的训练目标和训练重点,单元内不同课文各显风格与特色,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学科逻辑结构序列。因此打破传统的课课教学模式,从单元整体思想出发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应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组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更要根据不同单元的特点探究文本内涵、研究表达形式等,从而让单元整体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1.整体感知。依据同组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知识体系,确定整组课文教学的总目标,再由一篇篇课文的子目标来实现这一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一个新的单元之前,让学生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内容,对单元主题,所学内容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同时阅读描写同一对象(如动物、植物、风景、人物等)的若干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体会不同文章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以及后边的习作1和练习1,整组课文都是描写我国较有代表性的名胜。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编者编排本组课文的意图,方法上要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从而内化为学生写景的方法。感情上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升华主题。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思想和主题虽相同,但写作的角度不同。其基本教学流程可归纳为:课前准备、搜集资料;读文悟情、各有侧重;交流展示、深化主题。如以倡导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为主题的二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四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以歌颂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等。教学策略由“初步感知”到“侧重体验”再到“深入感悟”,能集中把握单元“主题”,各课教学持续反复渗透,有利于学生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熏陶,言行得到净化,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以读代讲。有的单元课文内容浅显,文字通俗晓畅,抒情意味浓厚,十分适宜朗读训练,就可采用以读代讲。比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赶海》要让学生多读,从读中体验童趣;《荷花》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荷花那无与伦比的美。《古诗两首》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发现问题,把读和想象、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诵读中感知形象,体味语言,赏诗中景,悟诗中情,揣摩诗歌意境,感受诗歌魅力。

4.适当穿插课堂小练笔。

通过课堂小练笔,有目的地让学生结合单元主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使学生的思维不囿于单独的一篇课文,提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单元整体的感悟,提高了单元习作能力,并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增添了无限精彩。教学中,可以通过一课一练(这里不需要写很多,几句话或几个词都可以只要能达到模仿和表情达意的目的即可),再到一单元一练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一组课文,还学会了这一组课文的写法,收获岂不是更大?

李建萍(小学高级教师):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一组写动物的课文,围绕“合作与生存、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三篇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抒发了对动物的赞美,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教材按《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顺序编排的,体现理解上的由易到难。其中《生命的壮歌》突出表现了人们对生命的践踏、漠视生命的存在;《天鹅的故事》着重描写了天鹅为了生存与自然的抗争,猎人为之感动,体现了对生命的敬重;《鸟语》则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我上这一组课文时,调整了教学顺序,理解上由难到易,含有从“精读”到“略读”的意思,即按照“践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这样一条线索来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生命的生存和意义,让学生真正懂得对生命的敬重,对生命的珍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觉得通过对一组语文课教材的整合,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能更好地“用教材”教,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真正实现了师生积极的双边活动,促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说写能力;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4-0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日常生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形成独有的思维模式,感受到语文说写的乐趣。为此,本文从生活积累、兴趣激发、正确引导以及善意鼓励等四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一、生活积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基于教材上的内容与课程时间的有限,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时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日常生活中,[1]由此可见,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程中,可以结合着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生活与课堂结合起来。在增加学生说写素材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单元1课《谈礼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资料收集,打饭时的礼貌用语、家里来客人时的礼貌用语、买东西的礼貌用语以及同学之间常用的礼貌用语等等,在收集之后,教师让学生自行分组,将各自总结的礼貌用语进行总结,选出一名代表对礼貌的用处进行陈述,其他的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在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写一下对“礼貌”的感想。这样,在加深学生对“礼貌”的理解能力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使其更好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二、兴趣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首要任务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都保持着一定的好奇,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感兴趣。[2]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程中,若能较好地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三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第三课《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表演“病人到医院看病”的话剧,“医生”带着听诊器,对“病人”的心脏进行测听,拿着手表记录“病人”的心跳数等等。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听诊器的结构、功能,教师再结合着教材进一步讲解。这种教学模式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正确引导

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无论在认知能力还是在思维能力上,都处于薄弱环节。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认知事理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分辨是非,树立自己的是非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积极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例如:在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一课《师恩难忘》时,教师可以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谈谈以往教过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好,并让学生进行积极发言。在学生简单的发完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感恩”活动,将刚刚说的内容以一封信的形式书写出来,写好后邮寄给自己的老师。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端正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四、善意鼓励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活动比较敏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教师存在着“畏惧”心理,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说写能力的过中,这些学生多数会因为这种心理而不敢开口。在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会间接影响师生间的关系。对于这类学生,需要教师给予相应的鼓励,使学生端正对教师的态度,积极地投入到说写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四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三课《第一次抱母亲》时,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讲述自己与妈妈的事情,然后主动走下讲台拥抱自己的妈妈……在活动结束后,教师结合着教材进行知识讲解后,让学生自己写一下自己拥抱妈妈后的感想。通过这样的活动,除了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苦与伟大。此外,对于一些性格自卑的学生,教师在鼓励其开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同时还要结合着学生的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鼓励、引导。

五、总结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特点,积极推进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培养、锻炼。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将说写能力培养纳入教学内容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与之相符的培养计划,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还能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着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在端正自身观念的同时,还能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积极地投入到今后的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王琼.以说促写——谈低年级的说写训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7,(01X):81-8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其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字意,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仿写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途径,也是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在仿写过程中使用课文的词汇语法,模仿其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1.句式仿写

学习小学语文材料的经典句式,既能积累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范,以增强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虽然此方式较为简单,但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环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要求学生对感叹句、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进行仿写,其中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大的句式。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排比句:“没有水,就没有( )、没有( )、没有( )……”句子练习的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例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文时,学生读到“溪流时而窄、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缓”的排比句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2.段落仿写

对段落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联系,因此要支持学生对段落进行仿写,了解段落与句子间的结构,增强习作质量[2]。段落构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总述―分述、总述―分述―总述等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在对铜锣湾、海洋公园、浅水湾进行描写时,三部分是并列结构,每个段落是总―分的段式,是学习仿写的优秀范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采取总―分―总模式,描写彩塑与壁画。同时,在段落与段落间,通过“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练习这种写作方式,这种练习和老师反复说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相比较,效果更佳。

3.篇章仿写

模仿是读写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符合小学生写作心理,可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篇章仿写是选取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文章、课文,其具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有章可循,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生活与文本相联系,学习文本的写作方式,记录事物和生活,并进行仿写。学生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架构,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属于说理性文章,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选择实例进行证明,最后强调所持观点,进而试写说理文。也可以仿写同种类型文章,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后,可以描写家乡景点,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后,可以仿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4.立意仿写

写优秀作文的重点是立意和选材[3]。文章以立意为统率和灵魂,好文章一定具有深刻、鲜明、正确的立意。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作者选择题材与彰显思想的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作文立意的水平。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西沙群岛的富饶,并指出了是英雄的人民守卫海岛,才使海岛更加美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相似题材的作文。

二、利用留白,拓展文本

在小学语言课本中,一些课文会有留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4]。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留白空间,寻找文章未尽之言,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拓展文本、填补留白,在开展“随文练笔”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填补空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者以简练、含蓄的笔触体现中心思想,局部出现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刷新、填补这些空白,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叙述了三个小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作者略写“负荆请罪”,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鼓励他们以补写的方式写清楚“负荆请罪”的过程。在写作时,可以刻画蔺相如、廉颇的性格,也可以描绘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借助此方法,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思维。

2.扩展情节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应找到文本中具有较多含义的句子,通过学生想象进行续写,进而提升对课文的认识与了解。教师要独具慧眼,准确找到课文的关键句子、词语,引导学生对其“添枝加叶”扩展文本内容。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时,课文中写母亲年复一年地背着担子翻山越岭,艰难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难,并对母亲在不同环境下翻山越岭进行想象,如在烈日炎炎时、在阴雨连绵时、在漫天飞雪时等等。扩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培养其描述事物的能力。

3.看图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虽然具有较完整的情节性插图,但缺乏全面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观察人物时要注意其动作、神态、衣着,对其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进行揣摩,然后拓展文本内容,完善课文情境。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观察插图,让学生补写西门豹与衙役、巫婆之间的对话,使图中人物更加鲜活,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对于插图不完整的,教师要基于课文开展合理想象,让相关情节更加丰满。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插图只有女娲娘娘以彩石补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寻找彩石的,面临怎样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换位改写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表达方式、体裁、结构等进行更改,充分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加工、组织[5]。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对课文进行改写,如将课文改成招工贴、电影剧本、广告词等。此举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学习古诗《村居》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草长莺飞”来想象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赠汪伦》可以让学生写成故事或剧本,让学生扮演李白或汪伦,体现送别时的心情与动作,也可以扩展古诗,想象两人在王府相遇的故事。

三、增加感悟,深化文本

“随文练笔”的内容要在细读文章时科学、自然地获得,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了解文章表述特c,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高练笔的质量。小学语文课文的小结、文尾处,很多作者都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处续写,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感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1.小结抒怀

很多作者因为表述的要求,写作时会在小结处留下空白。教师要充分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随笔练习。当学生学习课文时,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出现交汇时,就会出现“情感磁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文章情感点,引导学生在随笔练习时提升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让情感获得升华,增强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笔触写出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感悟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当小露珠消失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有什么话对小露珠说,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写下想说的话,作为一次“随文练笔”训练。此类训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2.文尾续写

一些课文的结尾较为含蓄,文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认真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大胆想象,推测出故事的发展趋势与具体情形,让学生对情节进行续写。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作者以淳朴的笔触刻画了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课文结尾处写姑娘跳起民族舞蹈,小伙子摔跤、套马,游客也跟着唱歌跳舞,结尾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教师要抓住“何忍别”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续写。以此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情,调动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科学地开展语言和思维训练。

3.读后感言

语文教学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言表达水平作为教学核心与教学目标[6],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振奋人心、启迪学生思想的文章,是学生写作“读后感”的优秀素材。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文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撤退,将敌人引到山顶后跳崖的英雄壮举。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练笔环节,引导学生对壮士跳崖后是否有人生还、生还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等问题进行联想,进而展开写作。这既是随笔训练,也是一种与原文互动的读书方法。在“随文练笔”时,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文习惯,让随笔具有一定的结构,进而有效增强学生把握作文结构的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刻体会、自由练笔,准确、用心地选择读写结合点,给予学生了解学习对象与展开想象的根据,支持学生对句式、段落、篇章、立意进行仿写,在课文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扩展情节、看图想象、换位改写,并在小结、文尾、读后对文本进行拓展,加入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语言体现思想,认识生活真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文内涵的挖掘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随文练笔”的价值,要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开发资源,让“随文练笔”体现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夏盛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指向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 李福红.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效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

[3] 沈丽英.小学习作课“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 (2).

[4] 金玉.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5] 耿翠霞.仿写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一、选取经典,仿写文本

小学语文课本是特别宝贵的写作素材库,很多课文都是名家作品,其文学底蕴深、取材范围广,写作方法与技巧是学生作文的最好范例。因此,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识字、理解字意,又要让学生了解语言特点,进行学习与模仿。仿写是学生从阅读向写作过渡的途径,也是他们练笔的重要方式,在仿写过程中使用课文的词汇语法,模仿其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与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1.句式仿写

学习小学语文材料的经典句式,既能积累写作经验,又能帮助学生对语言学习进行规范,以增强他们运用文字的能力。虽然此方式较为简单,但这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环节和必经环节。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要求学生对感叹句、反问句、拟人句、比喻句等进行仿写,其中排比句是小学阶段学习难度较大的句式。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太阳》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练习较为简单的排比句:“没有水,就没有()、没有()、没有()……”句子练习的难度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加大,例如学习《记金华双龙洞》一文时,学生读到“溪流时而窄、时而宽、时而急、时而缓”的排比句子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模仿造句。通过练习,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开展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

2.段落仿写

对段落进行仿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句子间的联系,因此要支持学生对段落进行仿写,了解段落与句子间的结构,增强习作质量[2]。段落构成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总述—分述、总述—分述—总述等形式。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东方之珠》一文在对铜锣湾、海洋公园、浅水湾进行描写时,三部分是并列结构,每个段落是总—分的段式,是学习仿写的优秀范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采取总—分—总模式,描写彩塑与壁画。同时,在段落与段落间,通过“不仅有彩塑,还有壁画”的句式,将两部分连接起来。学生也可以练习这种写作方式,这种练习和老师反复说明其承上启下的功能相比较,效果更佳。

3.篇章仿写

模仿是读写间进行沟通的桥梁,符合小学生写作心理,可以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篇章仿写是选取和学生实际生活有关联的文章、课文,其具有较为清晰的脉络,有章可循,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将生活与文本相联系,学习文本的写作方式,记录事物和生活,并进行仿写。学生可学习课文的写作架构,例如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谈礼貌》属于说理性文章,学生了解文章结构后,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选择实例进行证明,最后强调所持观点,进而试写说理文。也可以仿写同种类型文章,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九寨沟》后,可以描写家乡景点,学习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夹竹桃》后,可以仿写一种熟悉的植物。

4.立意仿写

写优秀作文的重点是立意和选材[3]。文章以立意为统率和灵魂,好文章一定具有深刻、鲜明、正确的立意。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作者选择题材与彰显思想的手法,进一步增强学生作文立意的水平。课文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富饶的西沙群岛》,以优美的语言描述西沙群岛的富饶,并指出了是英雄的人民守卫海岛,才使海岛更加美丽。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写相似题材的作文。

二、利用留白,拓展文本

在小学语言课本中,一些课文会有留白,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空间[4]。在教学时,教师要借助留白空间,寻找文章未尽之言,引导学生以生活经验拓展文本、填补留白,在开展“随文练笔”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1.填补空白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部分课文,作者以简练、含蓄的笔触体现中心思想,局部出现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空间。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刷新、填补这些空白,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写作灵感。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将相和》一文叙述了三个小故事,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但作者略写“负荆请罪”,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阅读、理解课文,鼓励他们以补写的方式写清楚“负荆请罪”的过程。在写作时,可以刻画蔺相如、廉颇的性格,也可以描绘二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借助此方法,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思维。

2.扩展情节

教师在让学生了解课文内涵的基础上,应找到文本中具有较多含义的句子,通过学生想象进行续写,进而提升对课文的认识与了解。教师要独具慧眼,准确找到课文的关键句子、词语,引导学生对其“添枝加叶”扩展文本内容。例如学习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时,课文中写母亲年复一年地背着担子翻山越岭,艰难地将孩子抚养成人。教师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想象母亲的艰难,并对母亲在不同环境下翻山越岭进行想象,如在烈日炎炎时、在阴雨连绵时、在漫天飞雪时等等。扩写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进而培养其描述事物的能力。

3.看图想象

小学语文课文虽然具有较完整的情节性插图,但缺乏全面的文字描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仔细观察,观察人物时要注意其动作、神态、衣着,对其心理活动和人物语言进行揣摩,然后拓展文本内容,完善课文情境。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西门豹》时,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文章、观察插图,让学生补写西门豹与衙役、巫婆之间的对话,使图中人物更加鲜活,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对于插图不完整的,教师要基于课文开展合理想象,让相关情节更加丰满。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时,插图只有女娲娘娘以彩石补天的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寻找彩石的,面临怎样的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换位改写

改写就是对原文的表达方式、体裁、结构等进行更改,充分发挥想象,对文章进行加工、组织[5]。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对课文进行改写,如将课文改成招工贴、电影剧本、广告词等。此举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也增强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例如学习古诗《村居》时,教师让学生通过“草长莺飞”来想象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赠汪伦》可以让学生写成故事或剧本,让学生扮演李白或汪伦,体现送别时的心情与动作,也可以扩展古诗,想象两人在王府相遇的故事。

三、增加感悟,深化文本

“随文练笔”的内容要在细读文章时科学、自然地获得,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了解文章表述特点,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高练笔的质量。小学语文课文的小结、文尾处,很多作者都留有余地,给读者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此处续写,加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文章的感触,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1.小结抒怀

很多作者因为表述的要求,写作时会在小结处留下空白。教师要充分理解文本,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随笔练习。当学生学习课文时,文章表达的情感和学生情感出现交汇时,就会出现“情感磁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文章情感点,引导学生在随笔练习时提升对文章的认识和感悟,让情感获得升华,增强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以童话的形式和优美的笔触写出小露珠形成、消失的过程。教师可以将感悟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当小露珠消失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有什么话对小露珠说,并对学生发言进行总结与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写下想说的话,作为一次“随文练笔”训练。此类训练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能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

2.文尾续写

一些课文的结尾较为含蓄,文虽尽而意未完,为学生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认真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大胆想象,推测出故事的发展趋势与具体情形,让学生对情节进行续写。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作者以淳朴的笔触刻画了内蒙古草原的民族风情与自然风光。课文结尾处写姑娘跳起民族舞蹈,小伙子摔跤、套马,游客也跟着唱歌跳舞,结尾写道“蒙汉情深何忍别”,教师要抓住“何忍别”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续写。以此激发学生的真实感情,调动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积极性,科学地开展语言和思维训练。

3.读后感言

语文教学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语言表达水平作为教学核心与教学目标[6],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振奋人心、启迪学生思想的文章,是学生写作“读后感”的优秀素材。例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时,课文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撤退,将敌人引到山顶后跳崖的英雄壮举。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练笔环节,引导学生对壮士跳崖后是否有人生还、生还者还会发生什么故事等问题进行联想,进而展开写作。这既是随笔训练,也是一种与原文互动的读书方法。在“随文练笔”时,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作文习惯,让随笔具有一定的结构,进而有效增强学生把握作文结构的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深刻体会、自由练笔,准确、用心地选择读写结合点,给予学生了解学习对象与展开想象的根据,支持学生对句式、段落、篇章、立意进行仿写,在课文的基础上填补空白、扩展情节、看图想象、换位改写,并在小结、文尾、读后对文本进行拓展,加入自己的感悟,让学生通过合理的语言体现思想,认识生活真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课文内涵的挖掘能够更好地体现出“随文练笔”的价值,要科学地利用资源、有效地开发资源,让“随文练笔”体现出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特色的魅力。

作者:黄文霞 单位:河南兰考县裕禄小学

参考文献

[1]夏盛油.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指向微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李福红.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方法及效果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4).

[3]沈丽英.小学习作课“小练笔”的教学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2).

[4]金玉.浅谈“随文识字”教学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0).

[5]耿翠霞.仿写课文是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4(10).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对学生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教育,课程是最有效的途径,课程由教材来体现。在教材中进行多元文化思想的渗透,有利于培养学生平等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对今后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和语文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内语文教材研究的质量停留在初级水平上。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思路新颖、结构体系合理、贴合新时代人文主义教学精神。但因小学生教育需求不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弊端”逐渐显现。本文从教师授课的角度分析苏教版教材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能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起到积极作用。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出现的问题

(一)选材问题的分析思考

首先是教材中诗歌内容的选材。苏教版小学诗歌部分存在问题,有教材编排偏重古诗词,没有选取儿歌进行均衡。另外,不同风格、不同层次的古诗词应配合引入和解析,如《宿新市徐公店》,可以简单语句带领学生进入篱笆、大树、落花、飞蝶的美妙意境之中,而《示儿》这样背景复杂的诗词,要在诗词之前附上详细的时代背景介绍及人物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诗词背景。其次是童话内容选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内容占有一定比例,但多分布于低年级,中高年级则多是纪实、景色、风土人情之类内容。最后是写作内容的选材与分析。苏教版教材中的写作部分以人文话题为主,主要以日常生活、自然风景、内心感受为主,跳出了形式化的怪圈。但教材对学生写作欲望的激发与写作思想的引导不足,对学生思维形成约束。如四年级关于描写植物的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写对植物生长的观察与发现,若教师引导不当,将学生的写作思维局限在植物生长特点的范围内。教材应去除约束性的写作引导,强化“以读促写”式写作教学,增加每一部分写作教学的范文数量、种类,多角度、多层次给予学生点拨。

(二)细节性问题有待推敲

小学语文教材有细节要妥善处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地方表述欠妥、语病等问题,如《船长》中有句话:“第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根据实际内容,大副回答船长轮船能坚持大概20分钟,只是理论推断,不能作为准确的依据,后边的“第20分钟”强调了这种预测的精确性,不科学,易引导学生盲目相信推测。另外,教材中存在语病。小学生有极强的观察力与模仿力,教材中问题具有负面影响。未来教材编纂要消灭语病,精化遣词用句。

(三)有些语病问题的出现

苏教版教材出现的语病问题如《番茄太阳》(四年级下册)中语句:“小女孩叫明明,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听亲戚说城里大医院可以换角膜,为了让孩子复明,父母就带着孩子到城里来了。……医生说复明的机会很大。”这里“复明”不当。“复明”是指眼睛原本是好的,治愈后复见光明。孩子“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显然是先天性的,不存在“复明”一说。如果用“复明”,就等于告诉人们小女孩原先是看见的,当然也见过再普通不过的太阳,怎么存在下文爸爸挑了一个番茄放在小女孩手上说“太阳就是这样的,你摸摸看。”更不存在“番茄太阳”一说,否则整篇课文都前后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同时,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春联》(四年级下册)无主语,句中应加“他”。“一种学习”因为少成分,造成词语不搭配。可改为“一种学习方式”。教材语言应规范。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

(一)教师要多引导孩子说语文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激起学生兴趣。如学完《春雨》、《春晓》两首古诗后,我告诉小朋友“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找到春天了吗?从哪儿找到春天的呢?”学生有的说花园里,有的说小河旁……接着我宣布在这美好的春天开一个故事会。学生纷纷发言,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突出过程与方法特征,改变语文教材文选式的格局

语文教材自古是文选式,后来有了单元式编排,形式还是文选式,是把大致相同的文章编在一起,按顺序排列。新课程的几种语文实验教材和以往以文体为单元的教材相比有了变化,虽然以主题为单元选编课文,形式上仍是文选式,文选式教材格局难以打破的原因就是教材中心占主导地位,以为学语文是学文章,学文体形式,学主体内容。如果编制教材时,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出现全新的语文教材形式。语文教材展示的是学习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是学生对学习方法的发现、掌握与运用过程,所选的学习材料是为过程和学生发展服务的,这是新课程期待的教材形式。

(三)设计反馈性学习,改变语文教材低功效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效率低的原因是教科书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程序。反馈性学习程序有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等多种反馈性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这些反馈方式能提高学习效率。新课程理念注重形成性学习与形成性评价,这一理念转化为学习行为的有效方式,就是在教材课文与单元中增加反馈性学习设计,这种反馈性学习设计要照应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体现探究精神。没有设计反馈性学习内容的教科书,就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总结

语文教育改革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语文教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有了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和语文课程标准新观念的语文教材,决定性的环节在广大语文教师,成功的标志是广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提升了。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了;课堂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形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顾娟.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比较分析――以苏教版和人教版为例[J].语文学刊,2011(20):131-133.

[2]裴霞.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写作教材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11(2):20-22.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1.重视预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和效率。在第一遍阅读过程当中,以读为主,不求甚解,简要自学,将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句以及不理解的地方标记出来,然后通过查找资料、同学交流、问老师等方式进行思考和解答。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花生的花朵长在地上而果实却长在地下?为什么花生果实有一层硬壳包裹着?学生在这样的问题下阅读,围绕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加大语句训练

文章是由词句组成,加强学生对词句的理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生阅读过程当中,老师让学生用笔划出收集到的词句,可以是优美的词句,难解的词句等。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春潮》一课时,让学生感受文章境界的同时,找出作者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在了解文章含义的同时,眼前也会出现绚丽的画卷,达到享受阅读的效果。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阅读,并且能够享受这份阅读感。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学生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总结出阅读内容的中心大意;之后教师在提出难度稍微大点的问题,并给予分析和解答。

4.讲究阅读方法,尊重学生个性

小学生阅读课文,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读准、读通、读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第一步将课文读准确,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标记不认识的文字。第二步,熟读课文到流畅的地步。第三步,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不认识的文字,让学生高效的积累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因为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存在很多个体化差异,因此学生的个性也不同,学生在读后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在选择阅读内容这方面,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5.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进行阅读时,应在一种和谐、主动的氛围内进行。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及时做好标记,坚持阅读。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以后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它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学生的阅读能力在短时间内是很难提升的,需要长期的坚持。教师应该及时的引导和督促,双管齐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晋•陈寿在《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就谆谆告诫我们: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大量的阅读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行为,能够使学生持久的进行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承担为孩子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教学任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6.比较性阅读比例加大

何谓比较性阅读,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挑选两篇截然不同或者由相似点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之后再进行对比。从语文教学角度看,比较性阅读是十分常见的。帮助学生联系已经学过的课文,起到启发思维、扩展视野的效果。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中《手》和《眼睛》两个单元,学生在自主阅读完毕之后,可以找出它们的相似点,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也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减少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可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结语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升学、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因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当引路人,指点学生迷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尽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尽最大努力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是一个具有拓展性的教学科目,合作学习适应语文学习的这一特点,可以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包括:

1.创设合作学习情境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普遍倾向于阅读材料模式,并将语文知识有机融入到阅读材料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小学语文开展合作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教师在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过程中,创设情境的方式具有多样化。情境创设是为了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小学生进入教学内容,进而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小学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创设情境。首先,教师提问:“中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你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城市呢?”经过预习,学生会说“桂林”。教师继续追问:“桂林美吗,你们想了解它吗?”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一定的故事传说创设情境,例如嫦娥取桂花树种装点桂林。总之,创设情境是为了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将学生导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创设方式。

2.结合重点制定合作学习目标

每篇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内容都很丰富,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模式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深入挖掘阅读材料的内容,将有深度、有价值、重点型的阅读材料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例如四年级下册《幸福是什么》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性问题: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难以达到有效统一,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分组进行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但是,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没有认知的状态下,仓促地开展合作学习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明确文章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提前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例如五年级上册《七律・长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前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书籍、走访、影视等方式感受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这样,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对文章的内容会有更深入的理解。

3.展示成果优化合作与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合作学习的成果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每一个学生都是拥有独立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合作学习的成果是集体学生智慧的结晶。在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时候,学生的不同思维就会出现激烈碰撞,而在此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就会提高,创新思维也会被激发,对文章会有更深入的理解。交流和回报学习成果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实行分组合作搜集资料的方法,以举行辩论赛的形式展示小组的合作成果。论题的切入点有很多:例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的两面性等。就此,学生可以开阔视野,拓展文本内容,通过辩论提高思辨能力。再如对《颐和园》这类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用播放影片的方式开展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总活动,让学生通过赏析影片,再安排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多角度切入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再如五年级下册《将相和》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回报成果。总之,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的方式多种多样,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确保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4.及时引导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就学生而言,知识能力毕竟有限,在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仍然会有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归纳,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感悟。教师在对合作学习进行总结的时候,要重视合作学习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一次进步都要进行肯定,为学生创造成功体验。总结的时候还要注意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例如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单独总结,也可以是学生发表见解,让学生通过知识总结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此外,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由于观点不一致而产生冲突,此时,教师不应求全苛责,而应及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

就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而言,引入合作学习可以启发小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为小学生创造自由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设置“创设情境,营造合作学习氛围、紧扣重点,制定合作学习目标、合作交流,展示合作学习成果、点播引导,深化合作学习感悟”的教学环节,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淑华.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4.

[3]姚秉含.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张静.小学语文阅读“一主两翼”教学模式研究[D].延边大学,2014.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总结范文第10篇

一、抓核心,理线索,彰显中心留印刻

一篇课文,学生大体能读懂,但可能只是泛泛而读,不能留下深刻印象。语文老师的作为就在于抓核心,理线索,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课《郑和远航》,老师以核心问题“郑和远航是一次什么样的远航”为抓手展开了教学,可谓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促使学生对课文一读再读,一议再议,前后联系,反复理解,老师适时补充历史资料,最终学生深深体会到郑和远航是达到吐界航海事业顶峰的远航,是友好交往的远航,是允满凶险的远航,是意义深远的远航。同时,郑和的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此时再请学生讨论“你觉得郑和是个怎样的人”,可谓水到渠成,对这位“世界大航海时代的第一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教学可谓活化了语言文字,彰显了课文中心,丰满了人物形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巧点拨,促感悟,披文入情练朗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要告诉你,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哩嗦,能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比如四年级下册《三顾茅庐》一课,老师请学生自读课文后问:“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刘备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学生一般都能找到,但是细微处需要老师指点,促使学真正感悟。像“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一句,老师不妨用比较法:“‘恭恭敬敬’换成‘恭敬’好吗’?为什么?”――从叠词表达的程度深浅这一角度来体会刘备的谦恭、诚意。“为什么站在台阶下等候”――老师适时补充刘备、诸葛亮当时的身份,从而感受刘备的谦恭。等候的时间也是学生客易忽视的,老师不妨提醒学生住意“等了半晌工夫”“又等了一个时辰”,算一算,刘备大约等了多长时间?接着用一个体验性问题:“你长时间等过人吗?有什么感受?”促使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从而真正领悟到刘备的诚心诚意、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至此“三顾茅庐”这一成语的含义无须多言,只要稍加提示,学生就懂了,感情朗读也融会贯通,浑然天成。

三、精练习,因课设练,学以致用巧迁移

老师们常常忽视练习的指导,往往在下课前几分钟草草布置就让学生白己做,结果往往错误百出,需要反复订正,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所以,练习的指导宜在前,不宜在后。特别是小学生处于混沌初开,懵懵懂懂的阶段,需要老师作细致地指导,低年级特别要注重汉字关键笔画间架结构等方面的指导,中午级则要注重句段练习的指导,尤其要重视习作章法的指导。如《三顾茅庐》课后有这样一个练习:仿照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四年级学生做这道题是有困难的,老师在引导学生读懂这段话以后,应请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你想写哪一处景色?那处景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些景物体现出这一特点呢?”想清楚这三个问题再动笔写,就比较容易成功,这样―课一得,日积月累,涓涓细流,终成大海,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适补充,创情境,缩短距离引共鸣

在教学时,常遇到学生进入不了课文情境的情况,学习《二泉映月》,不知阿炳是堆,更不了解阿炳的凄凉身世、坎坷一生,也就无法体会“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悲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不了解宋庆龄的生平,就无法领悟宋庆龄与樟树的难舍之情,当然就读不懂课文,更不会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学生这些知识、情感的空白点,正是老师大有作为的地方,要千方百计地设法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教材,感悟内容,深化理解,引起学生的共鸣、震撼、反思,从而提升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塑造学生美好人格,在文学的熏陶中,明白人生的真义。在实践中,我总结出引领的方法有三个:

1.补白

填补空白,比如前文提到的《二泉映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以及―些古诗文的教学,就适合用“补白”的方法、补充介绍阿炳的身世,搜集有关宋庆龄的小故事、诗词文章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等,都能促使学生感悟。

2.体验

或许,仅仅补充阿炳苦难的―生,还不能使学性走进课文。那么,通过体验,唤起情感的共鸣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提问

在适当补充、感悟语言文字后,恰当的提问可以促使学生思考,产生顿悟。如教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在学生读懂课文提问:人们瞻仰宋庆龄故居时,为什么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促使学生把树与人联系起来,产生联想,从而初步认识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上一篇:化学教学总结范文 下一篇: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