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3-01-06 08:16:18

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近几十年以来,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事业也在快速成长,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卫生事业的改革政策,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也对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和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金管理作为卫生事业单位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卫生事业单位全面目标管理、内部控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指出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资金管理的对策,希望能给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必要性;对策

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医疗卫生事业也逐步走上快车道,卫生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医疗服务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提高我国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代社会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增强,也促使国家和相关部门加快了卫生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进程,特别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卫生事业单位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而其中强化单位资金管理、发挥资金的最大价值显得尤其重要。2009年国家开始开展公共卫生健康服务以来,每年都加大对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致使卫生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收入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资金管理也开始出现很多漏洞和不安全因素。作为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为了保证国家资金的安全使用、效能使用,加强资金管理势在必行。

一、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一)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快深化医改,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2018年下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规定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不断强化资金管理。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可以使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提高运行效率,推进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深度结合,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整体运行效率。

(二)保证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

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结合医改的任务进行综合调整,从而提升卫生事业单位的总体运作效率。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管控能力,全面掌握资金的流向和细节,使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运行管理进行深度结合,能保证资产使用率提升,减少不合理的支出,杜绝挪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保证国有资金的安全。

(三)更好地发挥公共服务职能

卫生事业单位通过加强资金管理,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从根本上反映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体现状,从而有效完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目标,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更加科学合理,提高整体管理能力,并更好地完成治病救人的相关职责,这是新形势下医疗改革的正确发展方向。不仅如此,还可以提高就医环境的整洁性和服务性,更好地发挥公共管理职能,充分体现卫生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质,更大限度地实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根本目标。

二、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卫生事业单位的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卫生事业单位自身收入的增加,卫生事业单位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中,管理层一般都是医生出身,所以他们往往只重视业务,不重视管理,特别不重视对财务的管理。因为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是公益性质的,由上级财政全额拨款,医院对这部分资金管理相对比较松散,致使大量资金没有发挥重要作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卫生事业单位中现在大多数单位的资金管理制度不规范,制度建设不完善,对于资金支付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大多数卫生事业单位会计出纳职责分工不明确,岗位职责不独立,职责权限不清晰,一人管理所有的签章票据,增加了资金流动的风险。卫生事业单位领导大部分都是医疗专业出身,对财政法规知识了解得很少,对《会计准则》更是知之甚少,觉得只要是国家的资金没有揣入自己的腰包就不是违法行为,没有制定相对稳健的财务管理制度或者制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化,导致国家资金在卫生事业单位面临严重的支出失误问题和财务隐患。

(二)预算管理不规范

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对于目标制定、管理流程、考核评价方面管理不规范,预算下达不力,预算执行无据可查;预算指标分解不够详细,指标与业绩考核体系不匹配;责任主体不健全,责任没有办法落到实处;预算考核不严格、不到位。考核过程中出现不透明、不公开、奖惩不公等不规范的地方。

(三)单位内控制度不完善

在国家要求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来,卫生事业单位有的已经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有的还没有开展这一项工作。即使已经实行内部控制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制度建设往往不完善,有的只是表面文章,没有实际内容,流于形式,领导不够重视,没有发挥内控的作用。有的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没有组建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也没有进行内部控制的专业培训,没有根据单位实际制定全面有效符合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因此,导致资金管理没有合理的筹划和安排,资金的控制和统筹随意性太大,使用效益偏低。

(四)资金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

很多卫生事业制定了资金管理制度,但是在日常业务中却没有严格执行该制度,使制度形同虚设。首先,对于现金的使用不严格,没有严格按照现金的支付规定进行结算,对于一些不能使用现金结算的业务也直接使用现金结算,有的单位还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加大了现金管理难度,违规现象屡屡发生,增加了现金管控的风险,使得财政部门失去了对现金的管控,甚至出现了一些犯罪现象。其次,票据的使用与管理中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工作人员在领取票据时没有做好登记和记录工作、没有定期的盘点,未按照相关规定对票据进行合理处理等,增加了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难度。

(五)应收医疗款管理不规范

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还包括一部分应收而未收的医疗款项。病人在享受了有关的医疗保险政策外,自费支付的那部分医疗款由于一些原因没有及时支付,造成了卫生单位的应收医疗款大量积压,造成资金收入的减少。很多卫生事业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医疗保险制度报销的相关规定,造成了一些不符合保险报销的费用,单位垫付了这部分费用,占用了单位的资金定额,影响了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单位的经济效益。

(六)单位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完善

很多卫生事业单位对资金内部审计不重视,有的单位没有直接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有的单位监督审计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发挥审计的有效监督作用;还有一些卫生事业单位由财务部门担任审计监督,审计监督缺乏独立性,难以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对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加了难度,致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管理水平得不到提升。审计业务的缺失,使得资金管理出现漏洞。

三、卫生事业单位加强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要转变管理理念,要意识到资金管理对单位的重要性,对管理模式进行有效调整,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具体如下:首先,要完善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及清查盘点制度。每季度对财务物资的入库、出库、盘盈、盘亏、毁损、报废进行监督检查;还要对货币资金的收付手续进行完善。其次,要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范围,实现财务管理的高效、有序地畅通运行。再次,完善财务管理基本业务流程制度。包括制定基本业务的核算办法、应付款项和应收款项的审核登记等处理办法、项目管理考核制度、费用开支审批程序等,实现资金使用全流程的监督管控,确保卫生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安全。最后,根据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类型、医疗项目属性以及资金使用结果,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根据本单位实际业务工作开展及经营管理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资金管理绩效考评标准,在强化财政资金使用流程监督管理的同时,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提升。强化事业单位员工风险防控意识,树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帮助卫生事业单位及时发现经营管理及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完善的应对策略,切实保障财政资产安全。

(二)科学合理的编制单位的资金预算

卫生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的总体发展战略编制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有始有终,贯彻全部业务部门,特别突出资金预算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必须与业务部门沟通,使资金预算的执行顺利展开,提高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全面预算编制要全员参与,包括最高负责人、中层负责人、各岗位员工都必须参与预算的编制与实施。预算指标要分解详细、具体,指标分解和业绩考核相匹配,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强调资金预算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监督,将责任明确到人,确保资金预算的前期工作可以顺利地进行。对于预算部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理念的渗透,将财务部门和预算从前期进行结合,提高预算的合理性,使其可以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行相关的策略调整。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进行必要的沟通,才能优化单位的资源配置,提高组织效率,使预算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确保了预算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资金风险

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更加有效地防范坐收坐支行为的发生,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增强服务效果。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应注意几点:第一,成立由单位主要领导为首的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有效地实现内部控制,包括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要实现部门管理组织结构的划分以及明确的职责分工,所有科室积极进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全部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探究,并制定相应的平衡控制措施,尽量降低资金使用风险。第二,对内控体系进行多次评估,对单位的资金业务进行全程跟踪,明确各个部门的业务范围和岗位配置,进而制定有一定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第三,在全员范围开展风险意识的培训,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专业的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全部员工的履职能力。做好资金预算体系,做好经费支出控制,合理使用资金。

(四)做好现金和票据的规范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行政事业单位现金管理的制度要求,规范现金支付,除了小额的支出用现金支付外,其余的大额支出都严格使用银行转账的方式进行。要保持良好的现金收支状态,规范开展现金业务。对于票据的管理和使用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票据领用登记核销制度,规范票据收费行为。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提高对票据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让票据的使用管理规范化,发挥票据的真正作用,加强票据和印章的管理,建立互相制约制度,管票的不管章,杜绝虚开、乱开票现象的发生。及时盘点票据数量、及时核销票据的使用,使票据为现金支付业务提供凭据,保证现金的安全完整,减少财政部门资金管理的难度和压力。

(五)加强对应收医疗款的管理

卫生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应收医疗款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医疗款回款制度。掌握应收医疗款的数量、金额、拖欠原因,对应收医疗款进行评估,哪些能够收回、哪些很难收回要制定详细目录,成立催收小组,帮助病人及时偿还医疗款,增加单位的资金总量。要和医疗保险报销单位做好沟通,及时了解医保的相关报销政策,做好报销人员的政策培训工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报销损失,提高医保审核率,避免给医院带来因为对政策掌握不到位造成的损失。通过建立严格的应收医疗款管理制度和应收医疗款催收制度,提高资金流动性,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

(六)建立一套合理独立的审计监督制度

卫生事业单位要成立自己的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的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也可以定期邀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对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保护资金的安全。审计机构要定期对资金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做好事后资金分析和评估,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使用,同时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卫生事业单位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全面规划,落实收支两条线制度、岗位分离制度、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主人翁意识,保护好国家的财产安全。

四、结束语

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是单位管理和医改的核心内容,开展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意义重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为了卫生事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卫生事业单位要制定一整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端的医疗服务。卫生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影响着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也影响着事业单位内部廉政建设的好坏,因此应当强化全员重视程度,制定科学的资金管理机制,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资金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促进卫生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莉.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分析[J].中国产经,2021(14):180-181.

[2]邵军.关于公立医院资金管理优化思考[J].中国产经,2021(10):154-155.

[3]王映黎.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产经,2021(08):149-150.

[4]唐涵颖.关于公立医院资金管理工作的探讨[J].财会学习,2020(35):166-168.

[5]张怀荣.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当代会计,2019(04):138-140.

[6]张雯.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16(30):278+282.

作者: 郑军玲

上一篇:医院财务管理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建筑企业财务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