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

时间:2022-08-24 10:03:32

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

[提要]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稳步发展背景下,多地加快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本文结合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发展分析其供应链现状,提出供应链发展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个层面存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跨境物流、信息不对等、通关繁杂、跨境结算等问题,并提出明确主导方、建立信用体制等优化对策。

关键词: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跨境交易,其供应链相对于传统贸易中的供应链更为复杂。虽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不断完善,但仍存在供应链节点企业协同、跨境物流、信息不对等、通关繁杂、跨境结算等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现状分析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在出口贸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据《中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9-2020》统计,2019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商品总额达到1,862.1亿元,同比增长38.3%。在海关和云南省商务厅的数据统计中,交易额实现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20年,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额达到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0.1%,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出口清单24.5亿票,同比增加63.3%。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以跨境电商平台为中心,衔接上游中国供应商、制造商和下游国外零售商、客户。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协同管理整合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涉及到产品原材料采买、制造商生产、产品通关、国内外物流、资金跨境收支等活动。跨境电子商务涉及的各节点企业主要包括国内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其运作流程如图1所示。(图1)

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问题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主要依托互联网电子商务平成与其他关境客户的交易活动,扩大了交易的范围,供应链延长。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存在交易主体数量多、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业务环节复杂等问题,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面临困难与挑战,体现为以下几点:(一)跨境交易链延伸,供应链协同难度大。相比与传统的跨境贸易,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趋于全球化,交易链条不断延长,全球化的采买变得更加专业,涉及国家数量多,参与主体复杂,上下游间的供应链协同难度加大。首先,在货源方面,国内制造商利用专业采购团队,在最短时间以较低采购成本寻找到合适的供应商,零售商加大市场开发投入,根据消费者潜在需求不断挖掘全球特色的产品,增加商品附加值,采买交易的全球化使供应链的协同难度增加。其次,各节点企业缺乏协同意识。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上的国内批发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商品,需要完成海关业务、跨境运输、国内外物流、跨境收支等活动,但各节点企业间缺乏协同意识,相互之间仅限于单一的业务活动,供应链断裂现象时有发生。最后,业务衔接流畅性会影响供应链协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过程中涉及多个环节,不同企业间需要不同的业务衔接,衔接复杂度上升,时间成本提高。不同企业间的服务标准差异也会造成衔接不畅,从而削弱供应链协作性,加大协同难度。(二)跨境物流复杂度高,交货时效性下降。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具有跨境交易、发货频率高、货物体积小、商品多样化的特点,导致运输环节复杂度高,其具体表现为:第一,物流渠道选择。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渠道主要分为海外仓和直邮。海外仓也指仓发,卖家将零售出口的商品批量运送到目的国仓库,在客户下单后,直接从仓库将货物发出,一般在2个工作日商品就会到达客户手中;直邮也称为直发,选择的物流公司不一样,费用也不一样,运输时间也有差异,快则2~7个工作日,慢则15个工作日。当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进入旺季时,配送时间会更长,配送效率会受到影响。第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配送效率的影响呈正比。在跨境物流过程中,物流基础设施指国内外涉及出口零售供应链整体服务功能,满足运输、分装、装卸等环节的仓储、运载设施,以及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等。物流的现代化发展促使仓库的功能发生变化,依托装卸自动化、加工设备等由储存货物功能转化为流通加工功能。在运载过程中,装卸机械的自动化大大提升了搬运效率。计算机和通讯设备的快捷、准确为物流提供了信息服务,提升了物流效率。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配送时间较短,配送效率较高。第三,转运方式和设备的选取。跨境物流转运方式可采用海运、空运、陆运或多式联运,一般而言,单一的运输方式难以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出口零售供应链的要求。多式联运转运设备的规格和选择不同,将会增加货物装卸的次数,进而影响交货时效性。例如,集装箱的使用使货物零化整,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利用机器就可以快速移动货物,这样有利于提高物流运输效率。(三)交易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日益突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商务模式,其虚拟性使交易企业信用问题突出,导致信息不对称,会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进而加剧道德风险。首先,供应链主体多元化导致交易信息不对称,使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衔接与协同困难,增加各节点企业在产品、订单、需求信息等方面的交流难度,企业间信息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企业层级多会产生“牛鞭效应”。需求信息由下游国外客户逐级反馈到上游国内供应商,传递层级越多越会导致信息被夸大,最终使需求信息与实际偏差巨大,造成供需不对等。其次,跨境交易加剧信息不对称。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易涉及到的上下游企业来自不同的国家,会存在语言沟通不畅、贸易文化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会使上游的供应商、制造商难以满足下游最终客户的需求,导致客户忠诚度及客户黏性下降。各国间没有统一的企业监管模式和体系,导致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问题突出。最后,国际市场风险难以预料。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国家数量庞大,交易覆盖面广,各国的文化底蕴、消费习惯均存在差异,且我国与目标市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市场开发难度大,上下游交易主体之间信息稳定性受到挑战。(四)跨境通关程序繁琐,检验通关效率低。海关是国家进出关境的监督管理机关,是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第一道关卡。面对跨境电子商务本质是“互联网+外贸”,传统海关监管难以适应其批量小、频次高、品种多等特征,造成通关效率低下、出口退税难、商品品质难保证等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一体化通关政策与平台。现有法规对跨境电商出口确定性不明确,导致在通关、贸易统计、诚信监测方面缺乏规范性。通关过程中,海关要对商品进行检疫检验、报税,需要单据数量多、内容复杂,涉及到商品的退税、支付和结汇业务环节多,导致办理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报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下。如果遇到商品滞留海关的情况检验,则检验程序会重复,通关会更加困难。其次,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在审核零售出口与进口的商品时都有较严格的标准,检验时间长,效率低。零售进出口标准具有差异性,导致企业在通关过程中要准备不同的报关材料和相关单据,使通关程序更加繁杂。大量商品通过快件和邮政渠道通关,物流周期长,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最后,出口退税难。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提供报关单、增值税发票;小件邮包没有海关数据,退税成本高。不完善的退税流程会导致大部分国家不能缴税,同时也就难以享受到出口退税的好处。(五)跨境结算渠道不畅,汇率波动风险高。在跨境结算过程中,我国境内对商户资质、物流信息的审核困难,工作标准难以统一,办理手续繁琐,结算时间周期受到影响,导致结算效率低下。结算时间周期将影响跨境电商的资金链,结算周期越短,资金周转效率越高。境外跨境结算面临业务权益难以保证,各国间的监管差异限制跨境结算,汇率的波动将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目前,国际上企业出口多采用美元结算,在跨境结算中,中国企业需要应对汇率风险的挑战。美元汇率的波动会受到国际形势等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国际局势的动荡也会影响中国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导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利润和销售额下降。跨境结算的渠道不畅与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会加剧跨境电子商务运行的不确定性。从需求角度来看,在汇率变动幅度较大的时候,国外消费者会产生观望情绪,降低跨境消费需求,并在贬值时结算货币化趋势加剧,国外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也将明显下降,从而降低中国商品消费的消费需求。

三、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供应链优化对策

(一)明确跨境主导方,协调节点企业。可依据不同的主导企业,制定出整体最优策略,以便实现各节点企业协同合作。首先,以国内制造商为主导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在此过程中,国内制造商期望达到最大销量,最优价格,较低库存,缩短商品从产地到批发商的时间、空间距离,将整个过程的价值增值最大化,打造快速供应链。其次,以国内批发商为主导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要追求低库存、较低的批发成本、较高的销售利润、较快的响应速度。该类型企业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确保订单最大化。接下来,以国外零售商为主导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追求的是较低的批发价、较高的销售利润、较优的售后服务保障、较快的物流速度。他们的侧重点是开发下游消费者群体,以扩大企业利润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他们会较少考虑上游企业的库存量,在接单之后会因为库存因素影响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二)提高流通效率,优化物流环节。要提高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中货物的流通效率:第一,畅通快速物流渠道。跨境零售出口商品,多具有体积小、发货频率高的特点,国内批发商可以借助海外仓,按照消费者喜爱程度、购买频率等指标将商品提前存储在海外仓,以便及时响应国外零售商的需求,同时根据不同批量的产品,选择不同的物流渠道。第二,交易各国间签订经贸合作协议,统一商品进出口的包装、运输标准,使商品在各国海关检查过程中简化相应流程,更加快速,节约时间。第三,各国之间加强信息共享与交流,选取规格相似的转运设备,使货物的装卸更加方便、快捷。对于物流环节的改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优化物流方式。在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支撑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寄递渠道和服务的多样化,创造性地设置线下合理的物流管控模式,为跨境电商“走出去”提供更灵活多样的选择。其次,建立物流联盟。各地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商可以共建物流联盟,联盟中的商家发货统一安排,既可以提升跨境物流企业的集散货物的效率,通过物流联盟更合理、更优化地利用运输资源,同时增强数字化信息记录的运用,加强国内段物流和国际段物流的衔接和管理,使物流信息传递更加顺畅。最后,建议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建立海外仓,提前将产品集中运输到目标市场国家,在当地建立仓库、储存商品,然后再根据当地的销售订单时间做出响应,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以提高物流的效率、节省更多时间、减少出错率。(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在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之间信息共享机制时:首先,完善企业的准入标准。依据严格的标准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零售商都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考察,确保准入企业的规范化,为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打造较好的基础。联合各节点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可依据不同的国家提供相应的语言,使企业方便查询交易信息,客户也能查询物流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的及时准确反馈有利于国内制造商的生产和国内批发商的订货。信息共享机制机理图,如图2所示。其次,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完善信用信息征集、共享和应用标准,使信用成为商业交易的资源和资本,惩治虚假宣传、恶意刷单、伪造销售等行为。建立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黑名单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依据协商好并制定信用评价体系,在规定时间内对各企业进行信用评价,对于信息的造假和不实明确提出相关的负激励或惩罚制度,对于信誉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激励,同时依据第三方平台加强各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最后,可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之间的沟通,完善企业间的信用体系建设,并且要保护各方合作伙伴的信息,避免泄露。信息共享平台可通过去中心化实现企业入驻认证,强化商家的信用等级。(图2)(四)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简化通关流程。首先,构建一体化口岸服务窗口,打造一体化综合通关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通关效率。该服务平台整合海关部门的通关、商检部门的检验检疫、税务部门的出口税交纳、银行和外管局的结售汇和监管等关键环节,可提整体通关效率。同时,优化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货物退运通关流程。实施跨境零售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落实海关一体化综合通关服务。海关各部门间相互连接,实现口岸自动核查放行,优化通关流程。其平台运作流程如图3所示。其次,国家间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方面的合作,发挥区域合作优势。针对不同目的国可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通关运作模式,缓解通关难度,提升通关效率。在海关选择上,交易双方可以依据合作协议,选择相对容易通关的关站,使通关更加简化,加快通关速度。(图3)(五)更新跨境支付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可以加大在线支付的推动力,可更新跨境支付方式,以解决资金问题。一是跨境人民币支付。在外汇率波动较大及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迅速的背景下,企业可在政策性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汇入汇款入账业务,以缓解汇率波动问题。跨境人民币结算不仅可以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减少企业汇兑成本,节省外汇衍生产品交易费用,还可以加快速度,提高资金使用率。二是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跨境电子商务出口企业的支持。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以及其他社会资本进入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市场,推动资本运作。同时,政策性银行可以依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的企业情况、交易情况、财务数据等对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收款时,政策性银行也可以提供相应支持,依据该企业的交易人数和交易规模、交易稳定性进行测算,科学评估,结合收款单证对企业提供相应比例的资金支持,加速企业资金流运转,待企业销售款到账后进行相应抵扣即可,使企业的资金流衔接顺畅。

作者:包燕娜 李富昌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客车车身免中涂漆工艺的可行性 下一篇: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