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视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时间:2022-08-19 09:50:26

审美视域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建筑不是单纯的技术工程,也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故随着对应行业的蓬勃发展,总体技能水准的上升,其对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并日益显现出来。而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结合,既注重单体建筑的比例式样,也注重建筑之间的空间关联,既注重建筑实体本身,也注重群体空间的组合构成,既注重建筑本身的外观美,也建筑与环境之间“虚”的空间、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谐调配合,可较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为造就更加符合大众审美的建筑物提供思路与指导。而由林巧琴著写,北京工业大学出版于2019年10月出版的《基于审美视角下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一书,则以丰富的资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逻辑缜密的论证,较为详细、系统地阐释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性概念与相关理论,阐述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剖析建筑环境艺术中的美学表达,为相关人员认识、了解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的结合,即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一个“窗口”。

一、立足现状,阐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原则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随心而来的,也不是毫无章法的,其需遵循一定原则,如此才能更好地创造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场所空间。对此,该书结合当前环境艺术领域、建筑领域较热的话题,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与建筑设计的重要追求,即如何满足现代人对建筑环境的多样需求,着重阐述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其一,需要遵循时代性原则,即学会在时尚中寻求设计灵感,在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碰撞中获取灵感,为创造既具有文化根源又具有时代特性的建筑奠定基础;其二,需要遵循地域性原则,即学会在尊重地方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以在情感强化建筑环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避免建筑环境的过分“标新立异”;其三,需要遵循大众性原则,即需明白建筑环境的创建、建筑空间的构建等是以满足大众需求为要求与目标,在设计过重理应以得到广大群众理解和认同为重要指引。

二、结合案例,阐释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达

建筑环境艺术设计遵循一定原则是必要的,但固守一些原则,不适时变通,不注重大众审美取向与趣味需求的转变,也容易被时代、被社会所淘汰。在这一认知的启发下,该书特意结合现实案例,阐释了当前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表达,以为读者提供更具实用性的内容。一方面,作者结合园林建筑案例,阐释了生态美学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表达,例如不管是建筑外部空间中植物的栽培、水体的设置,还是建筑内部环境中绿植的培育,都是建筑环境追求生态美、自然美的表现,再如不管是建筑构件中节能材料的使用,还是建筑环境中对自然光的引用,都是建筑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表现。另一方面,作者结合公共建筑设计案例与公共空间设计案例,阐释了整体美与协调美在建筑环境设计中的表达,例如不管是体育建筑还是医院建筑,都比较注重其与外部交通环境、活动场所的联通,注重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衔接,究其原因,建筑处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不是单独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须得有机融入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中才有效。

三、立足问题,阐明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点

传达一定的美学、体现当下的审美趣味是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而如何实现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表达也自然成为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关注点。基于此,该书结合当前过分追求个性化表达、过度强调环保等问题给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带来的影响,指明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美学思维的传达渠道、方式与技巧,即因地制宜,根据场所地形、建筑建造目标等营建内外空间环境;注重细节,在图案、雕塑、窗户等建筑环境构件上下功夫;强调文化底蕴,在建筑环境中有机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或传统文化;注意衔接,根据建筑周边环境调整半封闭空间、开放空间的营建,突显内外空间的联通。总而言之,本书结合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些要点与现实情况,阐释了建筑环境艺术设计所要遵循的一些原则,及其美学表达方式等,条理清晰,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作者:潘学平 单位: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上一篇:中医呼吸训练对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 下一篇:绿色建筑设计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