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课堂新模式区域主题分析

时间:2022-08-13 09:29:44

新课改下课堂新模式区域主题分析

摘要:一轮复习中,地理知识点比较繁杂,学生知识点的系统性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对某一类的知识点了解得更清晰、更系统、更灵活、更深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至关重要。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采用课堂新模式———“引,提,议,联,结”五环节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采用主题式的复习方式,可以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再设置问题链,结合逻辑模型进行分析,然后进行典型试题的练习和知识点应用和强化,那么复习效率和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主题探究;地理教学;农业区位条件

一、学情分析

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是高考的常考点。在学生的练题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够,总是存在漏答的情况;二是农业区位因素的主导因素辨识度不够高;三是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针对性不够,泛答情况较多;四是无法准确辨识出变化发展的农业区位因素。大部分学生在农业区位专题训练中存在漏答、错答、少答的情况,对农业区位条件的分析不到位。所以,通过设置农业区位条件主题式探究模式,教会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和评价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

二、主题式复习的内涵

主题式复习是对地理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进行归纳,总结考点的答题思路和方法,对某一专题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细化,落实每一点的知识系统,使学生对知识点更清晰、更系统、更灵活、更深刻。以“农业区位条件”这一专题为例,其内容涉及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其中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交通、劳动力和科技。近些年来,高考中农业区位条件分析得切入面更为细化,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要求更高。

三、新课改课堂“五环节”探究模式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探究课堂新模式,课堂上采用引、提、议、联、结五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引,是一节课开课时的教学安排,通常可以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或者简评晚修练习,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提,是指提出本节课学习任务及要求,用“问题”统领课堂的学习;联,是指联教材、联考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任务。议,是指通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对教师提前设置的问题情境探究展开讨论,然后分组展示点评,最后订正答案,将问题归置错题本;结,是指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情境探究,总结完成情况,对核心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一般性规律。

四、以农业区位条件探究为例的课堂教学设计过程

1.引:通过研究往年高考题中有关农业区位条件的题目,总结出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常考题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该专题学习。本环节设计意图为引导学生要用高考的该专题的考点方向作为平时的学习重点。2.提:高考中农业区位问题设问类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农业区位布局是否合理;评价农业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评价农业区位条件(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分析农业发展变化区位因素。然后分别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和相关案例探究。本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和要求。3.联:联系相关考点,引导学生用综合性、主导性、变化性和针对性的思维去进行农业区位评价。本环节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在学习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时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4.议:本环节教学设计主要通过课堂情景探究,引导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去更好地掌握农业区位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去探讨以下四个问题,然后分组展示自己的答案,更透彻地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方法:问题探究1: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包含的内容(第一组)【方法提示】要用综合性、全面性的思维和眼光去进行农业区位评价。【规律总结】农业区位因素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两个方面。(1)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工业基础、种植经验、国家政策、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本环节通过展示农业区位因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体系。问题探究2:分析下面农业的主导区位条件(第二组)【方法提示】要辨析不同类型的农业的主导需求,把握农业区位分析的主导性。【规律总结】农业区位条件评价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不同情境下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问题探究3:“库尔勒香梨远销欧洲市场,简述库尔勒地区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库尔勒梨生产的影响。”(第三组)【做题技巧点拨】要用变化发展和动态的眼光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参考答案】①该地区远销欧洲市场,市场范围更加广阔;②交通条件更加完善;③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香梨的保质期延长;④脱贫致富背景下,政府对香梨发展的大力支持。问题探究4:中国“十大新天府”评选中,“伊犁河谷”以独特的魅力名列第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1(单位:mm)及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2回答下列问题。简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优势。(第四组)【做题技巧点拨】要抓住农业区位因素中的特殊性,分析要有针对性。【参考答案】①气候:该地地处河谷地带,冬季风的背风坡,气温较高,有利于小麦安全过冬;②冬季,该地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灌溉水源比较充足;③该地地处谷地(盆地),地形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有利于小麦的生长。【课堂限时训练——高考链接】以2016年全国卷I第36题第一小题为例。材料:“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题目:“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做题提示】做题时要充分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特殊性和限制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导性。主导性:气候条件方面的区位因素;全面性和综合性: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方面的光、热、水、温差、风和气象灾害等要素;特殊性和针对性:要对比江苏和浙江没有的优势气候条件;【参考答案】①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相比浙江和江苏,高温期较长(特殊性和针对性,并考虑气温要素);②相比浙江、江苏此时期的梅雨和伏旱导致的土壤过湿或旱,横线高温期温度较高(降水较多)有优势(特殊性和针对性,降水要素);③相比江苏和浙江冬季受寒潮影响,横线纬度低,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有气候优势(特殊性和针对性,气象灾害要素)。5.结:总结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在分析区位因素时,要分清对象,掌握区位因素,明确具体要求,理清答题要点。做题时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因地制宜,要充分把握好农业区位评价特殊性和限制性、全面性和综合性、主导性以及动态性的特征,才能在农业区位分析当中精准到位。

五、小结

本节课内容属于规律方法总结课,知识点既包括宏观上的总结,也包括微观上的深入分析,对于高二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有难度的,尤其是后进生,如何来把宏观上的知识简单化和微观上的知识点透彻化,很重要。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五环节,引出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重点,在高考背景下,提出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和要求,并通过小组合作对四个探究案例进行讨论和展示,深化应用农业区位条件评价的方法,最后通过高考链接在实践当中进一步落实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应用。课堂五环节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动口、动手和动脑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但课堂五环节的应用过程中也有些不足之处,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内容量有些大,可能对后进生有些难度,在环节设计上没有考虑到后进生的接受度;教师在表达时,存在语速过快,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高考链接题的分析过程还要透彻点,内容要更详略得当,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游忠.微专题:高三地理深度复习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53-55.

[2]张志煊.例说高考地理综合题的命制[J].地理教学,2017(22):60-61.

[3]张海青.主题式微专题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以“农业气候区位分析”为例,2018(17):30-32.

作者:彭会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上一篇:新媒体环境企业营销策略 下一篇:高校学生市场营销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