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2-07-13 10:07:45

【前言】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就当前的日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上,课程内容是围绕基本的听说读写所创设,如日语听力、日语精读、日语写作等等,这种教学课程的设计,对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但在具体应用上,不论是沟通交流还是商务交际等方面,学生仍缺乏一定的能力...

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在企业需求变化发展的背景下,本文针对日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结合目前教育培养的现状,基于企业所需人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建议,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实现学生高效就业。

关键词:企业需求;高校日语专业;日语人才培养

引言

日资企业在国内企业中占据着一定比例,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外企对于人才的需求量随之增加,高校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应结合时下现状及时做出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成效,促进世界经济共同发展。

一、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

就当前的日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上,课程内容是围绕基本的听说读写所创设,如日语听力、日语精读、日语写作等等,这种教学课程的设计,对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以提升,但在具体应用上,不论是沟通交流还是商务交际等方面,学生仍缺乏一定的能力水平,使得语言应用性较弱,其基本的交流仍存在一定的困难[1]。如此一来,学生则无法达到企业基本的语言能力要求,而企业亦是无法招录到合适的人才。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教学形式上,大部分日语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时仍旧延续以往的教学模式;同样地,在内容上,亦是以单调的词汇背诵以及语法讲解为主,在培养层面仅存在于基础语言能力的构建。而在成效上,学生语言的掌握水平不仅不尽理想,且对于其他专业性知识了解较为匮乏。此外,由于课时安排所限,导致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相应水平,使得学生在知识内容的掌握上不够完整。

(三)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

受地方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语言类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而言,其教师的专业性以及教学能力相对较高,对于学生的指导更加全面高效。而地方院校亦或是高职学校等教育机构,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且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为低迷,对于日语的学习兴趣较低,使得教学效率相对较低。

(四)教学实践不足

大多数院校在专业课教学的过程当中,多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培养方向,以学生稳固的基础语言为重点培养方向。然而这一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实践能力未能够得以有效结合,造成理论强实践弱的现象。同时,在校企合作的方式上较为形式化,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延续性,对于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仍旧不足,且学生并未能够真正的得以有效的训练。

二、企业对于日语专业人才需求方向

(一)完备的基础能力——专业型人才

参与日资企业工作的基本条件众所周知,学生需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即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与日本人无障碍沟通,准确领会同事所表达的意思,并将自身的想法准确传达给他人。除此之外,则是基于语言基础之上的基本的工作能力,如电话沟通、邮件书写、资料整理以及解释说明等能力。

(二)需具备一定的商务能力——综合型人才

商务能力指的是能够在工作交际过程当中,运用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并且掌握基本的行业知识,以应对商务活动。同时,还应当具备工作中各项基本能力,如商务礼仪、关系建立、团队意识等等[2]。

(三)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及发展性——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人才的需要更加倾向于其应用性以及发展型等多种潜力得到复合型人才。应用性指的是学生能够基于基本的日语能力,获取最新信息,充分发挥专业能力;而发展性则指的是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及理念,以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等,具备高质量人才所需的各项条件。

三、企业需求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一)明确培养方向

在企业需求的背景环境下,作为高校院校应当做好调研工作,依据企业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确立明确的培养方向。在此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实际需求,改善现有的专业文化课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方向优化课程结构,设立更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综合专业水平,培养具备日语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同时,在课程优化设计过程当中,校方亦可组织合作企业单位,结合企业需求以及社会发展,共同创设新型课程体系,以调整并改善现有的课程构架,使得教学内容即形式上,与企业需求充分融合,培养企业型日语专业人才。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应当加以拓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已不再适用,对于学生能力水平的要求亦是随之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愈渐提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学生具备日语文化的综合素养,包括商务日语、跨文化交际、日语谈判等等,因而在课程内容上则需要以此为借鉴加以延伸。其次,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培养教育。对于大部分日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其基础的掌握是以大学阶段所开始的,与英语相比相对较晚,而在这一专业下的企业需求则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系统的基础知识,因而教师在教学时则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结合现代化教学资源,以听说读写等四大方面着重培养训练,以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力[3]。最后,在教学模式上,对于语言类的专业而言,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因而教师的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样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交际能力,因而在教学模式上则需要加强教学互动,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商务能力、满足企业需求的最为直接的方式之一。因而高校在开展以就业发展为培养方向的专业型人才时,则应当以开放式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培养出综合型的全面发展型人才。因此,校方应当增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为学生的培养发展构建实训基地,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专业培养效果,使其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应用能力,为就业发展作以充分的学习准备工作。在此过程当中,除即将毕业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实践之外,学校还应当增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以丰富实践经验,从而在实战中积累相关的工作经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同时,培养复合型人才[4]。例如,学校可利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及时掌握时下的商务知识内容;建立实习评价机制,以教师、学生自评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等的综合评价,针对于当下的实习结果作以总结,进而调整其学习方向等。此外,为提高学生的企业沟通交际能力,作为教师则可设计相关情境,以训练学生进行会话练习;亦或者,亦可定期开展举办口译笔译等竞赛活动,以提高学生对于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视等等。

(三)培养综合素质,强化专业能力

综合素质即除了基本的语言能力之外,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跨国家文化素养、思维素养、交际能力等等。作为基本的语言能力,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同时,还需要掌握基本的交际能力。前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以通过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交叉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听说读写的同时,能够有效传输表达以及接受他人信息的能力。即将听说、听写、读写等结合进行教学,比如,给予一段视频去掉字幕,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再如,设计一个题目组织学生相互对话等等。此外,在跨文化交际的培养过程当中,由于中日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在学习理解上亦需要加以培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则需要加强对于日本文化的讲授,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日本思维模式。在此过程当中,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加以拓展,比如,将具有文化特征较强的日文电影、日本书籍等分享给学生,以加强学生对于日本文化学习的兴趣及效果。同时,对于中日关系的了解方面,亦应当加以普及,使学生能够运用日语介绍中国文化[5]。另一方面,在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方面,则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以在基本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增设“第二课堂”。其一,在课程内容上,除基本专业课程之外,可结合学生的级别逐渐增设第二专业课程,如外贸、会计、经济、翻译等等,设立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以学生发展方向以及自身兴趣喜好进行选课,从而丰富其专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其二,在教学形式上,可开设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增加实践体验,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等。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教师能力,因而作为高校在培养专业型人才时,首先应当重视自身师资力量的建设,提升并吸纳更加优秀的专业教师,以使得学生的日语能力更加专业,教学效率更优。在此过程当中,可通过提升学历、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培训知识、交叉任职、出国培训等多种培养方法和途径,以提升校内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以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培养教育奠定夯实的教育基础。此外,高校还应当立足于吸纳优秀的专业教师,除日语专业能力之外,还应当重视教师的综合能力,如日资企业丰富的工作经历、突出的商务实践能力等等;同时,亦可聘请日资企业的高管担任兼职教学工作,以加强企业化教学目标,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企业需求,形成基本的企业学习意识等等。以通过外聘内训的形式,从而提升师资团队力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于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教育而言,学校应当立足于企业需求,结合社会发展以调整传统教学体系,从而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大实践力度,提升师资力量,为构建多功能型人才构建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巧玲.对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有效探析[J].小作家选刊,2016(04):194.

[2]史雨晴,王连娣.浅析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智富时代,2018(04):148.

[3]张雷.企业需求下的高职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智富时代,2019(08):1.

[4]薛劲渊.高校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12):101-102.

[5]黄祥莹,陈方.就业能力视域下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构[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05):114-115.

作者:周燕

上一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下一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