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输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27 09:32:42

劳务输出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州脱贫攻坚工作精神,大力实施就业扶贫战略,充分开发和利用全县劳动力资源,进一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不断扩大输出规模,促进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助力农牧民增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和省、州关于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创业的决策部署,以党的重要思想为引导,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就业政策为引领;以就业扶贫为重点,劳务协作为抓手,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劳务输出,转移就业为核心,以脱贫、摘帽、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综合教育、帮扶关爱、就业促进、管理服务、综合保障“五个机制”建设,着眼城乡劳动力就业“七个转变七个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和保障服务功能,采取得力措施,加快我县劳务输出的有序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全面实现劳动力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就业有门路、权益有保障、创业有平台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目标

按照建立健全服务、教育、管理、保障体系,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大培训力度,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中间环节和盲目性,有效开辟就业致富新渠道,形成政府推动与市场配置并举,有组织输出和社会输出相结合的输出模式。实现劳务输出大县向劳务输出富民县转变,做大做强县劳务品牌。2019年-2020年力争实现与东西部及省内对口帮扶地区建立劳务输出基地不少于3个;每年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500人;每年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劳动力就业4000人;每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8万人次,年均劳务经济收入达到3.5亿;每年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和对口支援实现输出转移1000人,其中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20人(组织贫困人口到对口省份就业80人,省内就业40人);最终实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效应。

三、基本原则

坚持精准对接,提高转移实效。劳务输出要聚焦脱贫攻坚,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把帮扶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劳务输出工作。

坚持输出转移,开展定需培训。建立健全培训机制,结合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开展“定单、定岗、定向”菜单式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与输转、培训与就业的深度结合,全面提升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切实增强劳务输转人员的就业创业能力。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运作。按照劳务派遣助推脱贫方针,采取“政策支持、市场主导、自愿选择”的原则,充分发挥劳务公司派遣职能功效,积极主动与省内外发达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实现劳动力统一储备、统一培训、统一用工、统一管理,让真正有意愿外出的劳动力实现转移有组织、就业有门路、权益有保障、收入有增加的目的。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外出务工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激发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教育和引导劳动者崇尚劳动光荣,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劳务输出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

四、重点工作和主要措施

(一)开展摸底调查,精准掌握基础信息

依托“一库五名单”,(一库五名单)总体掌握全县劳动力及贫困劳动力数量、就业创业需求、培训需求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地域分布、人员结构、收入情况、子女就学、住房保障、服务需求情况,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利用2.01版就业创业系统,为保障脱贫攻坚就业扶贫工作精准,将再次开展劳动力摸底调查,更新并夯实基础数据库。

1.开展摸底调查培训。为确保数据真实有效,针对乡镇社会保障员、村三职干部开展外出务工人员摸底调查业务工作培训。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就业局、各乡镇

2.做好资料统计工作。做好资料收集、统计、以及与脱贫攻坚“六有”大数据平台的比对复核工作,做实更新全县贫困家庭劳动力统计数据,实行按月动态管理。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就业局、各乡镇

(二)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提供一次以上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培训合格后,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学校(机构)和人社部门要帮助推荐就业岗位或联系劳务开发公司和劳务经纪人组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定点机构根据培训专业、培训时间、取得培训资格证书、就业状况等,按规定标准和专业申报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1.开展“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活动。组织培训学校、培训机构延伸培训服务,深入贫困村,直接面向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送培训下乡”,对培训人员较为集中的乡镇或行政村统一时间组织下乡培训,对培训人员较为分散的乡镇或行政村根据培训需求流动开班上门培训,对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至少提供一次免费培训。拟培训人数470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就业局、各乡镇

2.开展劳务品牌培训。针对农村初、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的农村青壮劳动力为重点开展劳务品牌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由承训机构根据培训合格率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申报培训补贴。拟培训人数300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就业局、各乡镇

3.开展创业培训。依托创业培训定点机构,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需求和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培训后续支持服务。培训结束后,根据就业创业情况,创业培训定点机构按照相关政策申领创业培训补贴。拟培训人数30人。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残联、县团县委、县就业局、各乡镇。

(三)深入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

深入全面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工作。采取技能培训、建立劳务对接机制、举办招聘会等措施,全面推进我县劳动力到浙江和省内有序转移就业,努力实现外出务工人员“七个转变”,确保劳动力“输得出”、“稳得住”、“能增收”。

1.举办劳动力转移就业前能力提升培训。结合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对口帮扶开展转移就业前引导性能力提升培训3期。主要以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对城乡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增强其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县科学技术和农畜水局、县林草局、县司法局、县就业局、各乡镇。

2.举办劳动力转移后能力提升培训。强化与对口支援省份企业建立联系机制,帮助劳动力尽快适应企业岗位制度。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对籍职工进行在岗、转岗、稳岗技能提升培训,以此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稳定就业岗位,为贫困劳动送得出、留得住提供保障。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受援办、县就业局、各乡镇。

3.开展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为强力促进转移就业,通过举办现场招聘会,搭建劳动力与对口帮扶企业供需平台,给予双方现场沟通选择的机会。计划开展大型现场招聘会2场,重点乡镇开展小型“点对点”现场招聘2场以上。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受援办、县残联、县就业局、各乡镇。

4.开展职业教育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通过职业教育扶贫促进就业增收,今年计划组织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中15周岁以上20周岁以下初高中毕业生,现未继续在校就读的适龄人口,到浙江省海宁市、桐乡市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实现就地就业。学生在读期间,享受免学费、免教材费、免住宿费,学校为学生提供生活费补助和往返交通费补助。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受援办、县教育局、各乡镇。

5.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劳动力转移就业。为稳定劳动力转移就业,我县积极与帮扶省市对接,为在浙江海宁市、桐乡市务工的劳动力争取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今年将全面实施。一是给予就业补贴,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元/人/月、非建档立卡贫困户500元/人/月;二是给予所在村一次性劳务输出补贴,按照所在村组织输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000元/人、非建档立卡贫困户1000元/人标准补贴给所在村的集体经济,补贴总额不超过3万元;三是为吸纳籍务工人员的企业给予一次性用工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四是给予籍务工人员以人文关怀,开展节日慰问、子女教育等关心关爱;五是为政府统一组织转移就业人员报销交通费、食宿费。以上政策细则将通过《县东西部劳务协作服务管理办法》下发各乡镇。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受援办、县就业局、各乡镇。

(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托底安置

根据《县公益性财政资金支持贫困群众就业脱贫2019年工作方案》,继续统筹整合相关部门资金,延续开发公益性岗位4000余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托底安置就业。岗位设置围绕农村实际需求,分为环境卫生保洁员、农村道路养护员、生态管护、地质灾害监测员、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员、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6类。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林草局、县科学技术和农畜水局、县扶贫开发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国土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积极开展创业服务,落实创业政策援助

结合州委州政府出台的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意见,鼓励外出返乡人员回乡创业。对符合规定条件的,按创业担保贷款有关政策要求,提供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促进劳动力创业带动就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创业补贴。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发改局、县扶贫开发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科学技术和农畜水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税务局、县残联、县农业银行、县信用联社、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强化跟踪服务,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为有效维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关心关爱外出务工人员的生产生活,今年将强化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县人社局落实外出务工人员五个机制实施方案。

1.建立并完善外出务工人员管理机制。成立领导小组深化“管理站+务工基地+务工小组+党建引领”管理机制,完善“输出+管理+教育+服务+关爱”模式。结合人社派出挂职干部和务工输出地派出干部的职能职责,在对帮扶地建立外出管理服务站,在企业建立务工基地,在务工人员集中企业成立外出务工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务工人员合法务工,形成“三心”工作格局,即务工输出地“放心”,务工吸纳企业“用心”,务工人员“安心”的工作格局。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妇联、县团委、县残联、县受援办、各乡镇人民政府。

2.强化劳动维权服务,为外出务工提供权益保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在农民工集中的省市依托商会或驻外机构建立农民工维权服务站。健全和完善法律援助机制、大调解工作机制,构筑在外农民工维权工作体系。对有组织输出人员,人社部门要及时跟踪了解务工人员的在岗情况、薪资待遇、合同签订、岗位和流向变化等动态情况,与企业随时沟通、反馈、了解和动态掌握其转移就业人员的相关信息。对农民工求助的维权事件线索,做到“部门互动、上下齐动、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及时回复处理,线下主动沟通协调,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责任单位:县委政法委、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做好留守人员的关心关爱服务。针对在家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做好关心关爱服务。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成员基本信息台账,准确了解掌握老人养老、儿童就学等情况,通过定期开展专项活动,为留守儿童及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辅导、亲情关怀、爱心呵护等服务;帮助留守妇女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组织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帮助留守妇女实现居家灵活就业;依托敬老院、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机构,照料关爱留守老人。

责任单位: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妇联、县民政局、县教育局、团县委、各乡镇人民政府。

4.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人文关怀活动。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要依托外出务工人员临时党支部、驻外服务管理站及时掌握务工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临时党支部、驻外服务管理站等机构要加强与企业沟通,通过企业工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职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劳务协商过程中,做好随迁子女教育等问题沟通,帮助解决务工人员的切实困难。同时做好农民工慰问活动,深入农民工群众中,将党和人民的关心关爱送达到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心中。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总工会、县人社局、驻外服务管理站、县教育局、就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压实工作责任。县就业扶贫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就业扶贫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要全面摸清和掌握本辖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各项工作的开展,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监督各成员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确保完成2019-2020年就业扶贫各项工作任务。

(二)强化资金保障。劳务协作脱贫工作对象广、基数大,对资金需求大,且持续性强。工作开展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央、省、州有关就业创业补助资金管理的规定,把好资金使用合规关,明确并公开就业创业补助资金、东西部劳务协作专项资金的使用程序,把资金安全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

(三)做好政策宣传。县、乡、村三级要结合实际情况,依托基层平台、宣传栏、公示栏、网络、广播、报纸等媒体加强宣传引导,确保就业扶贫政策及时、有效、准确落实。要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在精神状态上脱贫,坚决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同时,加强信息资源交流,大力宣传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取得的实效,选树就业脱贫工作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扶贫工作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责任追究。由县就业扶贫领导小组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对就业扶贫方案的实施过程进行督查。对就业扶贫政策宣传、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扶贫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就业扶贫工作不严肃对待、敷衍了事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对违反规定获取村级公益性岗位上岗资格、岗位名额、转包代管、人岗分离、虚报人数骗取套取岗位补贴,工作中有吃、拿、卡、要等违规违纪行为或因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影响的,一经查实,按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上一篇:异常枯死松树调查报告 下一篇: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