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30 11:57:00

浅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比重越来越大。资金不足问题目前已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融资困难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信用担保公司,通过信用担保公司的中介功能连接与融合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关系,增强中小企业的资金供应链,进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信用担保 体系

中小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有限,大多不具备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难以进行直接融资。由于中小企业资信较低、找担保难、抵押品质量差和银行信贷门槛高等原因,使他们不易获得银行信贷的支持。为了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信用担保作为一种重要的中介服务已经开始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正处于初建阶段,许多制度细节仍不完善,因此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有效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引导中小企业投资方向,增强中小企业的经营实力。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问题

1、担保机构未充分发挥作用。受地方政府财力所限,担保机构呈现出数量多,规模普遍不大,资金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放大倍率低的特点,导致银行认同度不高,担保效应难以发挥。

2、法律和行规、行约建设滞后,担保机构缺乏运作规则。担保机构的设立尚无统一的适应担保业发展的市场资质要求。即凡涉及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执业者从业资格、担保机构内控制度以及行业维权与行业自律、政府在立法前的协调与立法后的监管等诸多问题,尚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3、管理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缺失,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信用担保从业人员普遍缺乏金融、行业、财务、法律、审计、项目评估等专业知识,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我国担保业的发展,也给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如有些担保机构担保资本金不实,有些担保机构注册后即转移资本,构成虚假出资;有些担保机构热衷于大项目和高盈利、高风险的投资业务,或运作担保贷款,骗取银行资金,不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产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有些担保机构高比例收取保证金,增加企业负担等。

4、尚未建立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与损失补偿机制,再担保业务尚未开展。这使担保体系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担保业务风险很大,同时担保机构普遍实力弱小又缺乏收入来源,各地财政对担保机构的资金支持又多为一次性投入,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就可能吃掉几十笔业务的保费,造成担保机构的业务很难连续发展,而且很难对大额担保项目进行支持,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5、缺少银行风险联动机制,贷款风险集中于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过程就是在担保机构和银行之间分散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的过程。西方国家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控制在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一级法人制度,信贷管理规定百分之百全额担保,使得担保机构承担了全部担保风险的后果,这一状况不仅造成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也弱化了银行对企业的考察和评估,加大了整体风险。

6、缺乏规范管理,信息沟通不畅。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呈现出高度分散化的趋势。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相应的制度和办法尚未出台,导致各担保机构自己设计制度,担保办法不统一,业务透明度极低,担保机构之间缺乏横向交流的渠道,难以保持必要的信息沟通。

二、对策建议

1、要积极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引导资金使用。一方面设立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建立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与奖励机制以及对中小企业的保费补贴等机制,为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对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企业互助担保基金给予税收减免优惠,鼓励其进行资本金内部补偿。商业性担保机构的外部补偿主要是通过私募和上市募集资本金,应给予相应的政策,鼓励其融资。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增强担保机构的资金实力,赢得协作银行的认可。主管部门还应该正确引导中小企业担保基金集中使用,形成明显的规模经济,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用大规模担保费收入来补偿小事件发生的损失,保证担保基金的增值。

2、建立健全有关法律制度,使信用担保机构有法可依。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和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资质、设立与退出制度、财务与内控办法、业务范围与操作流程、风险防范与损失分担机制、鼓励扶持政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能依法规范经营、依法防范风险和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

3、建立企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的机制。即确定适当的担保比例,在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之间合理分担风险,以此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实现平等协作、共担风险、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使担保机构能够更加有效和便利地开展担保业务。与此同时,要增强中小企业主的风险责任。小企业一般都是合伙制或个人出资,为加强业主的责任,可以要求主要业主提供抵押品。

4、建立再担保体系。再担保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增强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防范担保行业的系统风险。再担保可以将众多分散的,独自为战的担保机构联成一体。纳入再担保体系内的担保机构,银行评估其担保能力时,将会考虑再担保为其带来的信用增加部分,对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将实现倍数效应。因此,再担保是增强担保行业整体信用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5、建立担保资金的补充制度。担保资金的补充须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多元募集”的方针。由于担保收费往往不足以弥补代偿损失,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又可以直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不能只是一次性,扶持中小企业是各级政府的长期任务,应有长期制度性的规划,将担保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为担保活动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同时应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商业银行、企业和资金持有者为担保基金提供资助,建立起担保资金动态开放的发展机制。

6、健全担保人才的培养机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采取在高校内设置有关专业,或由担保机构与国内外有关学校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大咨询、评估、财会、法律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灵活高效的育人、选人、用人机制,尽快建设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能满足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和扩张过程中的人才需求的人才队伍。

7、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担保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信用担保工作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如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开发的“担保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支持从咨询、申请、初审、保前调研、评审、签约、放款、跟踪、终止、逾期、代偿、结案等全过程工作流程的业务处理,为信用担保的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控制、项目跟踪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增加了工作透明度,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结语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已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拓展与深入,其作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有效途径的作用必将日益明显。

【参考文献】

[1] 傅建华:我国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企业研究, 2006(266).

[2] 朱琳: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思考[J].企业科技开发,2005(8).

[3] 高正平: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4] 万瑞嘉:中小企业投融资策略[M].万瑞嘉华经济研究中心,2002.

[5] 赵尚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专利文献出版社,2007.

上一篇:从全聚德“奇迹”谈餐饮营销策略 下一篇:成本对上市公司股票价值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