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方式及反思

时间:2022-10-30 11:41:38

改革中的语文教学方式及反思

语文这门学科人文性极强,非常注重情感体验。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即“自主、合作、探究”,这种转变的关键。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转变,教师是课堂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此,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就语文在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方式的转变及教师发挥的作用提几点建议及思考。以下文字愿与同行共同磋商。

一、营造民主,宽容待生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要有高于学生的优越感。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因此,一个开放、民主的课堂为调动学生的思维,为转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可能。

例如。教者在教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毕淑敏的《我的五样》这篇课文时,给了学生一个非常宽松的讨论环境。首先,要同学们和作者一样做一个心理测验,在一张纸上写上自己人生中最珍爱的五样东西。为了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和同学们一样。拿出一张纸,写上自己一生中最珍爱的五样。这种与生互动的方式使得学生始终拥有一个安全、平等、自由、开放的心境,教师的积极参与让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学习参与的欲望强烈,从而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讨论自己这样选择的原因打开了思路,讨论起来学生能够轻松应对,不再拘谨羞涩。这篇课文的下一个环节是依次舍弃自己的选择,最终留下最重要的一项。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自己的舍弃过程,明确了人生方向,知道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继而阐明自己生存的含义。此时,教师的理性分析将课堂气氛由轻松活泼过度到严肃的反思。整个课堂气氛变成讨论庄重的人生命题。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自己的选择、舍弃做了一番认真思考,最终确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教者勤思,学者配合

教师在努力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和激励。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行过程中,不要总抱怨现在的学生复杂、懒惰、僵化、没有灵性,而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提高学习的欲望,自觉配合老师的教学。

案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司马迁

教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考虑到文章较长,又是文言文。学生容易疲惫。于是在学习“完璧归赵”这个情节时,教者让学生分组来演绎这个情节。教师扮演导演。首先选好演员,再留15分钟让同学们编好剧本、台词,可以增添一些戏剧化的语言来充实表演,争取如实再现当时的历史情景。演绎之前,教师对内容、人物不作阐释。各组学生热情高涨,主动出谋戈Ⅱ策,设计人物语言,积极备战。这种积极参与的热情为教师的课堂引导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解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过程,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蔺相如”,对学生不规定权威心中的或是教者心中的蔺相如,只要是自己独立思维所得,都是平等的,都有生存的权利。

三、灵活运用。注重实践

按照新的知识观,教材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两点:―是文化传统,―是生活实践。语文教材就体现了这一点。语言文字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有着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内容是怎样阅读、怎样写作的“方法”。而课文主要是“历练”方法的凭借。因此,课本只是一种载体。是学习课外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媒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应当以先进的学科观念审视教材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加以清晰地展示,促进知识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这些都是教材设计要坚持的方向。坚持关注生活实践,则意味着教材要面向生活、面向社会、学以致用。

例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教材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教者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篇写景散文,语言凝练明净。细腻秀丽,善于以精雕细刻,准确、具体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追求逼真的艺术效果。这些特点绝对不是靠教师劈章斩句式的语言分析得来的,而是靠反复的诵读、想象、体会感悟而来的。朱自清描绘月光如流水般照着荷花和荷叶用“泻”字;青雾弥漫着荷塘用“浮”字,而荷叶拥挤的情景用“挨”字。这些动词的体会需要学生反复诵读,教师以此篇为凭借。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观赏荷花的经历,并如朱自清般创造性地大胆地融人自己的想象,也诗意般地刻画景物特征,将静态的景物写活,写出诗意。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则更能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明之处,于是自觉地模仿和借鉴,而不需要老师逼迫,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四、客观开放。张扬个性

新的评价标准认为,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评定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提问题的要求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这种教学模式在前面几则教学案例里面都有所体现。过去教师以榨取剩余时间拼效益,唯分数是从,对学生没有平等意识,处于一种强势地位,学生的人文精神,生命意识,在恶劣的评价标准体系下得不到体现,更不要谈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了。因此树立正确的评价体系,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情绪波动。人的情绪总会有起伏,鞭策和激励人人都需要。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耐力、持续力不可能仅仅靠自己来维持,教师得体、科学的激励对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的赏识、激励等有价值、有效的评价观无疑是对新课程实施成果的锦上添花。在恰当而长久的激励当中,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便会自动生成,个性当然会得到彰显。

当然,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以后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永无止境,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地学习进取。

上一篇:守住心中“更观”这轮明月 下一篇:新课改下文练地理综合题答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