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职业发展维度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10:46:52

高校辅导职业发展维度的思考

摘 要:本文以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从职业发展的概念入手,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意义,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维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职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发展 维度 保障

一、职业发展的概念

职业发展又可称为“员工职业生涯”或“职业生涯计划”(career pianning and development)。这个概念是由美国人事管理专家施恩教授(EdgarH.Sichein)在二十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并进行系统研究的 ,是指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规划、开发、评估等一系列综合性的活动,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二、职业发展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职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方向,而职业化建设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发展的问题。职业化是现代管理的一大特点,无论是职业政治家、职业军人、职业经济学家、职业医生等等,“职业”二字不但象征身份,也象征学识、阅历、专业,象征着社会承认。什么是职业化?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论述,笔者认为,职业化是一种工作状态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是一个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侧重于职业专业化的社会认同和制度确认。专业化不一定是职业化,分工的专业化也并不必然导致职业化,只有职业本身得到社会的认同并且能够吸引大量人才终身从事才是职业化的标准和规范。因此,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必须重视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明确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维度,只有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维度才能给于辅导员从事本质工作的动力、方向和目标。

三、辅导员职业发展维度

1.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纵向维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纵向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职称的晋升,二是行政级别的提升。目前,一些高校在辅导员职称评定上做了改革。如:2005年,华中科技大学决定从该年12月起,按照全校辅导员总人数3%的比例设立教授职称岗位,25%的比例设立副教授职称岗位,以促进大学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 但是,辅导员职称评定在许多高校难以实施,这是因为辅导员职称评定不能解决辅导员发展机制不畅的问题,而高校给于辅导员的副科级、正科级等行政待遇各高校又不统一,有没有明确的评定条列,主观性很强,不能准确地评价一各辅导员真正的职业能力和水平。因此只有实行辅导员职级制解决辅导员的身份、晋升、待遇等问题。(1)职级制的现状。职级与职务相结合,是我国职员制度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一些职业中已经得到应用。笔者以为,在辅导员职务发展空间尚未非常清晰的情况下,加强职级制度建设,对提升辅导员发展空间,保障辅导员待遇、促进专业化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也建议“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在部分高校,已经开始试验辅导员职级制,2004年,上海大学率先进行辅导员职级改革 ,引起了广泛关注。上海大学将辅导员工作由低至高设立了1~5级岗位,三级辅导员就相当于副教授级别,享受相同待遇,五级辅导员则是博导级别。至2007年初,上海大学有五级辅导员1人,四级辅导员3人,三级辅导员15人,其余为一级或两级辅导员。这种辅导员职级制还是一个“校级”产物,上海大学学生工作负责人称之为“土产物”。可以看到,上面提及的两个高校都施行了职级制,但具体规定差异很大,有的是五级,有的是六级,有的是六级相当教授,有的是四级相当于教授。这样产生的问题有:辅导员职级制是学校临时制定的,不具有稳定性;校际之间标准各异,缺乏可比性,受认可度低。(2)辅导员职级的设定。要真正稳定辅导员职级制度,需要有关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统一制订评定标准。笔者以为,可将辅导员职级的标准确定与教师职务级别对应起来,与见习期、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对应成见习辅导员、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特级辅导员,并给于相当的待遇标准。同时,对每一级别的辅导员要有相关的素质、能力、工作绩效等要求,要严格评审,提高“级别”的“含金量”。评定职级的标准要适当降低研究要求,增强实践要求,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实践的效果。辅导员职级制度的实施,可与辅导员从业职业资格证书结合起来,即在资格证书中将辅导员的职级说明出来,颁发的辅导员职业资格证书注明辅导员的级别。

2.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横向维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横向维度是体现辅导员发展的专业性和专门化,是辅导员职业的细分。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对辅导员进行职位分类,在学生社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辅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化化辅导员,并对每一种类的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素质有相应的要求,引导辅导员在该职位发展,成为该领域的实践专家。(1)学生社区辅导员是以学生社区为主要工作领域的一线工作者,肩负着在社区延伸学生工作的任务。(2)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相对普遍辅导员而言心理健康辅导员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又比心理咨询更贴近学生,能够高效、快速地实施心理救助与介入危机干预。(3)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主要负责向学生提供政策法规、就业心理、信息咨询、就业技巧、职业设计等方面的指导,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服务。(4)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做到密切联系实际,生动准确地传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各种生动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

三、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保障

1.加强领导,改变观念,理顺体制。“中央16号文件” 明确指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各高校领导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把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保证这支队伍朝职业化方向长期稳定的发展。 同时要理顺体制,一方面是要解决是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二是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明确辅导员归口和管理,避免出现“多头使用,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有效建立辅导员的工作阵地。

2.加强专业组织的建设。专业组织在保护和造就专业人员、保障客户和公众利益以及孕育和维持一个专业特定的知识和服务意识形态等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在美国,高校的辅导员制度建立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其高校辅导员协会(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简称ASCA)对会员辅导员的工作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但并不进行直接的管理。作为一个协调辅导员行业的中介组织,它能够为全美的辅导员提供一个从业标准,作为一个咨询和研究机构,它又能够不断地开发辅导项目,为会员辅导员提供工作上的“抓手”。2005年1月在复旦大学成立的全国首个高校辅导员协会以“敬业・专业・事业”为宗旨,主要为校内辅导员提供包括党团建设、沟通技巧、心理咨询、职业策划等的专业指导和服务。通过建立统一的专业组织并加强专业组织的建设,推进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让辅导员从班级琐事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和咨询工作,充实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对辅导员进行素质认证,设置一定的从业标准,对原有考评体制进行有益的补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3].梁裕楷、袁兆亿、陈天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4].何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5].孙柏瑛、祁光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美]埃得加・H・施恩:《职业的有效管理》,三联书店,1998。

曾 准:广东商学院。

上一篇:英语法语单词相似或相同词源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方法与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