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时间:2022-10-30 10:30:53

我很早起床,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扫地、擦桌。我喜欢那种干净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理上的洁净感。我曾经住过一个很脏乱的空间,那段时间很忙碌,书、杂志堆在客厅里,慢慢地客厅不见了,家像一个仓库。我赶紧找一块空间,开始自己的生活。一个人不能把时间全部用在事业上,还要有生活。不要想暂时暂时怎么样,即使生活空间的安置上也是如此,什么东西都只能摆在它唯一能放的位置。

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

我人生最大的一次挫折发生在当兵回来的阶段。当兵前,我画插画很成功很出名,年少轻狂;当兵回来,我以为很多人会欢迎我,很多机构会高薪聘请我,其实没有人给我工作机会,我养不活自己。我一抬头,人人都说久仰大名,可是一低头,我不知道我的下一餐饭在哪里。

之前,我和所有自我的艺术青年一样,整个成长过程就是对传统排斥、对长者不敬的过程。我觉得他们都是落伍的、保守的,只会原地踏步,而我一直在追求往前的方向。那个时候就以为自己的观念新,高人一等。事实上,只要每个人愿意想的话,他的观念自然就会新,想一些自己没有想过的事情就好了,这个并不是个人能力的体现。

自我的人是不“看”别人的,他根本看不到别人的好处。而现代艺术的方向,一切强调要有自我风格。追求自我容易追求到一个虚无的阶段吧,很多艺术家在作品中追求一种境界,可是他无法把想法落到实处,生活得一塌糊涂,慢慢地他就处在一种分裂的状态。我常常对自己说,要是不小心就会像他们那样。

认识自己是本分。身为一个人,应该先做好人,人做好了再去想做一个好艺术家。我身为一个男人、一个先生、一个父亲,一个朋友,就得先从这些做起,把这些做得很好了,再谈其他。一个人做人总该尽量让别人感到高兴、舒服。我喜欢让人觉得我很温暖,而不是让人觉得我很了不起。我常常告诉自己,要活得快乐的话,首先要把自己的本分事情做得很好。如果说我整天去帮助别人,而我的生活却乱七八糟的话,那帮助别人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一个好的摄影家不会把自我加在对方身上,而是学会去领会对方的精髓。年轻人会重视自我,但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你会更为别人着想,可能更在意对方。自己只是一个自己,而别人是无量的。因为在这里除了自己就都是别人嘛。只在意自己的话,除了自我膨胀之外,你慢慢会走向一个死胡同。因为你不懂得欣赏别人的好,不懂得尊重别人。所以你的个人成就就可能很有限。所以艺术中最重要的,尤其是摄影中最重要的,就是你要不断地去发掘别人的好,到时候把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欣赏别人就是庄严自己。你欣赏别人你自己脸上就是最漂亮的自己。对我来说,摄影按快门是我和别人的生命起的共鸣,“咔嚓”那一声就是他了解你,你了解他。这种共鸣的人生状态,最重要的是你和拍摄对象能够感受得到,而看这张照片的人也感受得到。

摄影是我的宗教

我虽然是证严法师的弟子,但我也永远视摄影为我的宗教。我所理解的宗教如我的师父所说一一就是人生的宗旨,生活的教育。摄影就是你帮别人在现场,你帮别人目击,把人生那个瞬间,人性中的真善美给记录下来。绘画,有一些想象的空间,而摄影呢,你拿着相机你就是生活的实践者,你在这里头见证人性最好的价值,然后你可以有力地传达出去。在发表作品的时候,我就像一个传教者一样,传达我的宗教。

有些人喜欢记录别人的苦难或者丑陋,对我来说,我不会拍摄这样的照片。如果我会举起相机面对丑陋或者苦难的画面按下快门,只是因为我一定在这样的一种生命状态中,发现一种还不是那么糟糕的东西。我不想暴露绝望,而是住绝望中想找到一些启发,一些希望。我们面对它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得到启发、教育。不能老是去揭伤疤,揭伤疤没有任何意义。从我的视角看出去,什么事情都有良性的一面。把知识转为智慧,把功能转为良能。这就是我的人生宗旨,生活教义。

摄影和其他艺术不一样。你非要亲临现场,才能何拍一张照片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对象就没有你了。所以,一个再了不起的摄影家,充其量也不过5000的创作者而已。另一半是(拍摄)对象的功劳,所以对我来说,摄影的基本伦理是你要完全尊重对象,无论对象是谁。他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张桌子、一朵花,只要你镜头对准它,你就必须要尊重它。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当有一大堆人等我拍照的时候,站在那里或是坐在那里等我拍照的人,我都会感激他们,拍完照片,会真心地对他们说谢谢。

生命短暂,慧命长存

我一直以为物命是长于生命的,因为生命随时都可以离开。有一天,我去整理久未触碰的黑胶唱片,包裹唱片的海绵忽然化成沙从我手指的缝隙中漏过。那时候给我一个很大的震撼:什么东西都会没有啊,你以为物命不会消失,不过是因为你没有看到而已,而海绵在眼前,我看到它没有了。

那意味着我的黑胶唱片也可能会没有,我的音箱也会坏,换句话说,我的新家、放音箱的客厅也会坏,整栋屋子也会没有,望出去的山水也会没有,一切只是时间的问题。那个时候我问自己,那到底什么会留下来呢?我从来没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后来我觉得,曾经听过的感动过我的音乐,那些在我生命中重要的音乐,通过音乐我和各个时代的人可以沟通。比如我听巴赫,我和18世纪的人沟通,跟古典主义的人沟通,跟那些不认识的人好像跟亲人在一起那样接近。就是那些在我生命中让我感动的文化、音乐、艺术等等让我深刻了解生命,让我改变了一生,并且让我去做一些改变别人的事情。永恒的就是这种一而再的感动,你看巴赫已经死了,但“他”还在我的生命当中。我被巴赫感动过之后,我又把感动传递给别人,这就是生命感动的一再传承。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消失,可是那种感动是永远在的,这是所谓的生命短暂,慧命长存。

之后我做了一件提起来别人会觉得非常可笑的事情。我开始擦洗我收藏的10000多张黑胶唱片,每一张都亲自擦洗干净。在洗唱片的那段时间,我起得比平时更早,每天花2个小时去洗唱片。这是一个很孤单的工作啊。可是,每做一件事情,如果你把它当享受,所有的苦就都不是苦了。如何让洗唱片这个工作不苦呢,我就在洗的时候看看它的封面,看它用到了哪张照片或是哪张画。我以前对音乐的理解加上这次对音乐的用心,让我在视觉上对某一个时代的氛围有更为贴近的感受。我觉得我们人类有一个黄金时代,而我一再地重温着回到了那个黄金时代。(采访整理/朱慧憬)

上一篇:哈德逊河畔的白色巨塔 下一篇:我不知道你是否还喜欢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