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公司”发迹史

时间:2022-09-17 01:03:47

“郭敬明公司”发迹史

不是我方太强大,而是对手太无能

“文化业应当是充满挑战和奇思妙想的领域。但中国现在太平淡了,没有竞争力。”

2007年度福布斯名人榜的颁奖盛典上,当主持人宣布“文化类最佳商业机构:上海柯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时,一个高中生样子的人欢快地飘上了舞台。台下是一片各种音调、抑扬顿挫的“啊……”的声音。

描述了上述情景的,是上海柯艾公司的董事长郭敬明。这个出道以来就毁誉参半的80后作家,是福布斯的老熟人。此前他曾凭借天价的稿酬收入,两次入选福布斯中国财富名人榜。而这一次,却是以董事长的身份,凭借他的文化公司,入选了福布斯的排行榜。

到今年7月,郭敬明的公司才满一周岁。一个不满1岁的文化公司,凭什么可以入福布斯榜,和榜上其他的大哥们相提并论?比如音乐类的“太合麦田”、电影类的华谊兄弟等,在业内都是大鳄。而在文化领域,柯艾在公众心目中还显得相当生疏。对此,郭敬明本人也承认能拿到福布斯这样一个很权威的奖“是一种很意外的开心、非常意外”。但随后,他还是认为:“其实我觉得我们整体的经营还不错。”

文化出版业没那么简单

此前,福布斯公司曾考察过柯艾公司所出的作品,包括之前的《岛》系列,和现在的《最小说》系列,甚至包括郭敬明公司包装的一批新人。“他们跟我聊的时候,说我们对中国的青春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我们制作的东西,在中国内地文化界是比较新的,这方面,在所有的文化机构中是比较好的一家。当然,也包括公司经营的盈利情况,因为福布斯的排行还是会考虑盈利的。”但对于公司的具体的盈利,郭敬明拒绝透露,但他评价自己公司这一年来的运作“整体还不错”。

一个成立不到一年的公司,在一群80后的操作之下,生产出了《岛》系列和《最小说》系列的畅销品牌。售价8元的《最小说》,在郭敬明当初的预想里,是想用一年的时间突破30万本的销售量,结果在第二第三本时就突破了这个数字。“到现在差不多50万了,成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与同龄人相比,郭敬明的思维和处事方式要老道得多,当初创办这个公司的初衷和如今的发展,他都有一番考虑,比如,他看出了国内文化出版领域存在的问题。“太老化了。国内的文化出版往往完全依赖于某个作家,比如说今天这个作家写了一本畅销书,然后大家就都去约他写,这里的竞争,就只在于给作家的价格是不是够高,或者作家觉得条件够不够好,书就交给谁出版,而不是因为一个好选题或者好项目。”

在郭敬明看来,这其实是把文化出版想简单了。“没有创意怎么行?文化业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充满挑战和奇思妙想的领域。”在这方面,郭敬明认为日本、美国、香港和台湾都是老师,在策划选题、经营模式、宣传模式等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日本和美国,他们的出版商都不单纯是在做书,会有很多很独特的想法。“中国现在太平淡了,没有竞争力,你看,我们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东西,就会非常迅速地占领市场,这也是中国的一个很大的空白,我觉得定位和项目方面,还是要花很多时间去做的,而不是单纯地依赖作家写书。”

与郭敬明公司合作过《悲伤逆流成河》一书之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资深出版人金丽红,看出了80后新生代的特别之处。“在图书设计方面,比如摄影、插图、设计、字号等细节,他们都很有感觉。他的读者大部分都是13~18岁的青少年。郭敬明的作品内容都比较感性,或者是忧伤的、唯美的,恰恰符合了它的读者群的需求,特别能够引起共鸣。在青春文学这个领域里,他们有很多让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选择合作的出版社方面郭敬明相当谨慎。“我不会单纯考虑会赚多少钱,而是要考虑到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的形象和影响力是加分还是减分。”

在与长江文艺的合作过程中,金丽红很信任郭敬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的感觉,郭敬明很能根据他自己的感觉来设计和排版。《悲伤逆流成河》采用了小号字体,还有漫画和很青春的插图,每一页留有很大的空档,文章采用折叠式的写法――这些都是郭敬明式风格。而郭敬明对于长江文艺在宣传和发行方面的能量也深信不疑,双方一拍即合。

核心竞争力就是他自己

80后的一批当红作家里,韩寒和郭敬明是最具争议性,也最吸引大众眼球的两位。在韩寒忙于写博客骂战或是赛车时,郭敬明却专注于运作文化公司。“任何一个公司或者产业,都应该有一个核心竞争力。”在金丽红看来,郭敬明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自己。“他以他个人的魅力和判断,搭建了一个自己的品牌,周围的人能够信服他,是因为他对图书的感觉和他的创作能力,这很重要。”

而福布斯所给的奖,也和郭敬明自身的名气大有关联。福布斯中文版的刘小姐告诉记者,福布斯年度最佳商业机构奖的设立,主要标准就是名人榜榜上有名,而郭敬明在今年名人榜上位列第88位,这是他所在公司得奖的重要原因。“我们有我们的标准,并不考虑一个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福布斯的奖虽然没有给郭敬明的公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宣传作用显而易见,《最小说》做了8期之后,发行量可观,很多商家开始来跟郭敬明谈合作或是融资的事情。

郭敬明的抄袭风波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法院判决他败诉,郭敬明自始至终没有发表过任何致歉的声明,从官司发生到现在,几年的时间里,在众多的指责和负面评论之下,郭敬明出版了《岛》系列,发行了一张专辑《迷藏》,运作了自己的公司,策划了《最小说》,出版了《悲伤逆流成河》,一样也没耽误。“负面消息对我来说,好坏的影响都有。如果没有这些新闻,不可能有今天的我。任何的负面新闻带给我的除了伤害,还有滋养。”

2006年年底,韩寒在与某文化出版公司的官司中败诉。擅长策划古典文学畅销书的民营图书公司弘文馆总编杨文轩认为,这种矛盾不是简单的合约问题,而是出版业大环境的问题。“作者和出版商之间永远都是一对矛盾体,在出现问题时,双方相互不能理解,最终对簿公堂。”弘文馆曾尝试与作者建立一种新型关系,从作者创作前就开始介入,并且签署长期合同,共同打造新品。2007年年初,弘文馆签下了江湖夜雨和闫红两位作者。与以前任何一份写作合同不同的是,这种签约只是一个框架条约,并不规定二人在什么时间内写出怎样的作品。

在这方面,郭敬明也有相似的做法:“我们跟作者是一种很好的长期关系,会培养很多的新人。”郭敬明看好的作者包括落落、hansey、七堇年、年年等,他挑选作者的标准是“一定要有很强烈的个性”。郭敬明的新生代文化公司的主打牌是新鲜,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是幼稚的地方。

“这我倒不担心。我们只要把好的、新鲜的东西挑出来,切实可行地操作出来,这样还是蛮好的。至于一些经验不足,或者异想天开,会尽量避免。”

上一篇:网络拯救老字号? 下一篇:中国原创漫画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