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供应室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

时间:2022-10-30 09:50:59

加强供应室管理,防止医院内感染

摘 要 供应室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精湛的专业技术是做好无菌物品监测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前提和重要保证。

关键词 供应室 监测管理 防止感染

供应室是一个出产品的科室,既是医院的各种病菌污染最集中的高危区,又是消除各种污染及污染物品的再处理,成为全院无菌物品、器械、敷料和一次性用品的供应基地,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关口。供应室工作已成为控制与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供应室也从以往的辅助科室转变成为保障医疗护理质量,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无菌物品的消毒供应,而且要把好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质量监测。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及管理工作,防止发生院内感染,为临床医疗护理工作把好关。

避免交叉感染,把好污清路线关

合理布局符合要求的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首要一环。医院对供应室进行了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使供应室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科室内明确划分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工作流程从污到净,不交叉,不逆行,非科室人员不准进入操作区。工作人员进入科室,需更衣、换鞋;取送物品专车专用,各行专用通道。用后严格消毒。彻底做到了污清分开,避免了交叉感染。

严把各区各室卫生关

科室建立健全了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各区域标识清楚,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要求,每日2次清洁地面、工作台面。每周定时大清扫。清扫用具要各室专用,标识醒目,每日浸泡消毒。清洁区防止物品二次污染,保持清洁,无灰尘,环境干燥、通风。污染区防止污染扩散,工作人员穿专用工作服,带口罩帽子、穿防护鞋。84消毒液擦拭地面台面。医疗垃圾分类处理。离开时更衣、更鞋、洗手。

严把回收物品处理质量关

凡经病人使用过的物品须及时做好初处理,立即进行浸泡、封闭,防止造成感染扩散,回收后进入污染区分类浸泡。浸泡过程中严格掌握消毒液浓度、时间。浸泡时须打开各器械轴节,使其与消毒液充分接触,达到浸泡时间后,进行仔细刷洗,再进入清洁区,再次祛污,祛洗涤剂,祛热源,进行精洗。质检员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包装间。为保证各种穿刺包消毒合格率达100%,器械包大小不超过25cm×25cm×30cm,捆扎以不松动不散开为标准,以利于灭菌时气体穿透。消毒包外标记清楚,3M指示胶带贴于封口上,注明灭菌时间及失效期,包装后不超4小时送消毒室进行高压灭菌。

严把灭菌质量关

消毒室是各种物品清洗处理后进行灭菌的重要环节,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执行物品交接制度,各类待消物品放置有序,灭菌器内消毒物品装量不超80%,物品要正确摆放。操作前检查灭菌器有无故障,检查待消毒物品是否符合消毒要求。灭菌过程中,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温度、压力。对不同的灭菌器进行不同监测及观察。仔细观察预真空灭菌器灭菌程序记录,每天第1次运行需做BD实验,每日进行生物菌片5点监测,每次灭菌循环密切观察仪表,电脑监控屏幕,对各种监测做好记录,保留1年。物品灭菌后关闭容器筛孔,检查合格后,进入无菌间存放。

严把无菌物品管理质量监测关

无菌室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无菌物品管理制度,严把三关:入室更;更鞋;戴口罩。发放无菌物品前洗手。要仔细检查进入无菌室的各种物品的质量(包括包装完整情况、标识是否醒目、筛孔关闭情况),认真做好无菌物品的监测工作。每日2次清洗台面、地面,每日2次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每周过氧乙酸空气熏蒸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细菌不超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培养在5CFU/m3以下,院感染办每月进行各项监测培养及检查。进入无菌室的物品分类放置,按灭菌日期先后进行发放。每日及时清点物品,做好查对。定时清查物品日期,过期物品及时返回清洗室重新处理。由于我们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各项监测均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标准。

严把一次性医疗用品质量关

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使用管理不当也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我院所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均由设备科统一集中采购,感染办监督管理。在采购使用回收过程中,作到专人负责,层层落实。从而保证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正确地应用于临床。

首先是严格的进货渠道,选择使用具有国家医疗管理局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具有厂家详细地址;名称、帐户、商标的正规厂家进货。购入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由供应室管理存放,进行质量监测。包括监测报告、生产日期、灭菌日期、产品数量、内外包装是否相符、穿刺针是否光滑、注射器内有无杂质。并进行热源监测。

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合格后,统一存放供应室专用库内,室内要干躁、通风、清洁。物品摆放距地面20cm,距墙壁5cm,距屋顶50cm以上。储存过程中避免挤压。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一人一针一管”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查找原因。

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的管理

使用后的输液器、注射器要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理,防止污染环境,传染疾病。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要分类收集于专用容器内,针头等锐利器具存放于防渗漏、防穿透的容器内。输液器、注射器置专用医疗废物袋中,装量3/4时,有效封口后,注明单位、产生日期、类别、重量后,置于专用密闭容器内暂存,暂存时间不超48小时。

收集过程中,作好个人防护,并做好防止包装破损、渗漏等紧急处理工作。

对医疗废物的种类、来源、处理方法、最终走向、交接时间做好登记。对暂存地收集车以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由于我们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及卫生部2006年感染管理办法进行开展工作,各种操作均有严格的质量监控。严格做好一次性医疗用品、无菌物品的监测及管理工作,对预防医院内感染,保证医疗护理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口腔修复科医技关系的改善 下一篇:中医院感染管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