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兴趣教学模式新探

时间:2022-10-30 07:02:21

初中物理课堂兴趣教学模式新探

编号:K2(2015)12-03-02

作者:郝 勇

【摘要】本文在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说明教学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从如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趣味实验,培养兴趣;三、善用学具,叠加兴趣。

【关键词】激发兴趣,培养兴趣,叠加兴趣,加强兴趣,巩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学习就有一种渴望感,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探索精神。物理知识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把物理知识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景,通过学生自主动手、动耳、动眼后,提出一些与新课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

例如:在刚学习声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先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的视频,老师和同学们边欣赏视频,边跟着一起做动作。接着老师问:“同学们,从你走进教室到现在,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回答刚刚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了师生感情,放松了心情,为上课做好了准备。这对于初二刚刚接触物理,刚刚接触新老师的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紧接着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和图片:流水声、海浪声、鸟叫声、小提琴声、火车声、机器声、飞机声等。这样既给学生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又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物理并不神秘,它就在你我的身边。

二、趣味实验,培养兴趣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在上世纪后期的物理教学中经常会引入生活中的一些趣味性的小游戏、小魔术等表演物理实验,来巩固物理知识点,提高学生四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例如:在讲授沪粤版八年级第8.3节《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一课时,老师课前准备好两个大的可乐塑料瓶子,分别把两个一样的气球放进可乐塑料瓶子内,气球口套在可乐塑料瓶口上,在其中一个塑料瓶底不易察觉之处挖一个小洞。上课时老师说:“今天我要和班上一个同学比吹气球,你们自己推荐一个同学。”推荐的学生上讲台上后,给学生那个完好的可乐塑料瓶子,老师用那个破洞的可乐塑料瓶子,同时对着瓶口吹气球。同学们会发现老师一下子就吹好了,而学生怎么也吹不起来。这样一个小小的趣味实验,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强烈地吸引学生,有意思的想法、问题油然而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注意力。

三、善用学具,叠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操作学具,或者用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代替实验室里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锲而不舍、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物理科学探究。

例如:在讲授沪粤版八年级第8.1节《认识压强》一课,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老师课前准备好一个大萝卜,三把一样的新刀,其中把一把新刀的刀口磨钝。上课时老师把萝卜一分为二,请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上来比赛切萝卜。很显然男生切得快,这时老师给这名男生换那把经过处理的刀,很快发现男生切得比女生慢了。学生立马好奇心就来了,老师引导学生猜想这是怎么样产生这个问题的?然后再把三把刀的刀口放在投影仪上放大,学生就很清晰的看到刀口的放大图像。这个实验没有用课本上的海绵、小方桌模型,而是使用厨房中常见刀、萝卜去比赛切菜。既有趣、又生活化,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山西省翼城县汇丰学校 043500)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意义 下一篇:郭光硕:好生活代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