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色彩探微

时间:2022-10-30 03:49:30

长沙窑色彩探微

[摘 要]

长沙窑是唐代众多瓷窑中脱颖而出的一颗彩瓷明珠,它以色彩绚丽和文化内涵丰富著称。文章仅从长沙窑的釉彩方向做分析,通过对长沙窑色彩的分类,长沙窑色彩影响的地域文化因素和长沙窑色彩的历史贡献三方面做分析研究,指出长沙窑是楚人的智慧结晶,是潇湘大地培育的艺术之花,长沙窑瓷器对传统有所继承也有极大的发展,是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 长沙窑釉彩 楚汉浪漫 尚巫遗风 铜红釉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长沙窑又名 “铜官窑”或 “瓦渣坪窑”。是我国唐至五代时期南方地区的著名窑场之一。根据考古表明 ,长沙窑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衰于五代,深受楚汉文化影响。窑址位于长沙市郊的铜官镇至石诸湖一带。从铜官镇至石诸湖,沿湘江东岸,长沙窑是唐代众多瓷窑中脱颖而出的一颗彩瓷明珠。它以色彩绚丽、 器形创新和文化内涵丰富著称。

一、 长沙窑色彩的分类

1.按颜色分,长沙窑的釉大体上有米黄、浅青、乳白、褐、绿五个大类的色调,青釉色如枣皮青或枣皮黄, 酱釉色如栗色,褐釉色如琥珀,白釉色呈乳白色。而绿釉则色如碧玉、孔雀绿、翡翠绿或绿中泛蓝而类似宝石,因而称之为宝石蓝。

2.按上釉彩方式分,唐代长沙窑的品种很丰富,大体可分为单色釉瓷、模印贴花瓷、青釉彩斑瓷、釉下彩绘瓷、釉下题写文字瓷等五大类。唐长沙窑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釉下彩的发明,无疑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件大事。

长沙窑的釉下彩装饰,从最初单一的褐彩逐渐发展到褐绿两彩,褐彩的成色剂为铁,用其描画,色泽稳定,绿彩为铜。由于铜在高温下容易流散,所以往往用来填彩或晕染。通常情况下,先用绿彩勾轮廓,再用褐彩描绘细部,装饰纹样有人物的衣纹装束,动物的腿、嘴、羽毛,植物的根茎叶脉、山石云纹的肌理等,构图饱满适中,线条刚柔相济,器形高矮匀称,色彩对比协调,挥笔写意装饰浑然天成,拙朴大气,线条奔放洒脱,不拘一格。

唐代长沙窑瓷器中最具特色的是青釉釉下彩绘瓷,包括青釉褐彩、青釉褐绿彩和红彩等。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是长沙窑瓷器中最富艺木魅力的品种。

二、长沙窑色彩影响的地域文化因素

作为楚国的京都之地,长沙是浪漫楚文化的发源之地。长沙窑瓷器在楚文化这一主体文化作用下,发扬了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质朴而富于想象的民族气质,再融宗教礼制与艺术创造为一体,便形成了色彩鲜明、装饰华丽、造型精巧、纹饰流畅、构思浪漫等艺术特色和具有潇湘地域特色的地方性文化。

(一)楚汉浪漫

当时理性精神在北中国进行得如火如荼,从孔子到荀子,从礼制到法制,都在逐步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而南国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余,依然保持着灿烂鲜丽的远古传统,仍然弥漫在一片奇特想象和炽烈情感的神话世界之中。楚文化艺术的主流是浪漫而富于创造性的,趋于把理想乃至幻想现实化,讲求传神,崇尚灵巧,形成楚艺术情感跃动、想象丰富之特点。既“保留着原始人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对鲜明强烈的色彩的爱好,对感官生命欲农闲满足的狂喜”,同时又闪露出古代朴素的审美意识,较少受北方礼法的束缚,较多地尊重个性自由发展,追求一种奔放圆润,体势灵动,舒展多姿的风格。湖南出土的大量楚文物,都能体现其“注重写实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特点。长沙窑的器具所显示出来的这种细腻中不失洒脱之美,深深根植于楚文化当中。秦汉以后,楚地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和宽松的文化环境,成为南学的摇篮,禅宗的温床,正是在这种楚文化的影响下,才出现了长沙窑瓷器饱满圆浑的造型与写意的装饰图案。特别是其图案装饰,构图多流转回旋之态,线条兼凝重与轻盈之美,是楚文化精神内涵的生动反映。

纵观文化史中北方文化重在说理,南方文化重在言情。从长沙窑瓷器绘画语言形式中,可处处感受到情之律动,理寓其中。

(二)尚巫遗风

在汉代艺术和人们观念中弥漫的,恰恰是从远古传流下来的种种神话和故事,伏羲女娲的蛇首人身,西王母,东王公的传说和形象,以及各种奇禽怪兽。让我们看看马王堆帛画,九蛇九日,女仆蛇身,这是一个人仙杂处,怪诞奇异的世界。生者,死者,仙人,鬼魅,历史,人物,现实图景和深化幻想并陈,这里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的,情感热烈而豪迈的浪漫世界。《离骚》曰:“驷玉虬以桀兮, 溘埃风余上征”。楚人崇奉凤,即是一种巫术、拜神行为的产物。我们可以将“崇巫”归结为楚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一。它集约地表现并折射着略显原始蒙昧,但却奇丽独特的湘风楚俗。长沙窑陶瓷绘画中包含的尚巫心态,不只是表现为对古老图腾形象的再现,亦是对新的、更成熟的宗教――佛教的崇拜,也是楚人浓厚宗教情感作用的结果。巫学是楚人的传统文化,“巫学不是今人所讲的装神弄鬼,它是一种原生态的学术”,其中有原始科学、原始艺术、原始哲学,当然也有巫术、巫法。原始科学中有天文、历象、算术等,这表明关注生活、执着于现世、富有创造性,是楚文化的重要特点。长沙窑器具上除釉下彩绘外,还有模印贴花。在模印贴花装饰中出现了佛教形象,魔羯鱼莲花等图案是长沙窑陶绘里较为典型的佛教图案。把佛教吉祥物放置在生活瓷器上,正是其固有泛神观念的一种体现。尚巫之风在湘楚之地长期延续下来,长沙窑瓷器绘画中出现的大量凤凰形象就是在这种代代相传的“崇巫”习俗中的固定母题。

长沙窑瓷器绘画装饰中有不少飘逸,舒卷,婉转、秀美的云纹纹样,它们和楚汉漆器上那些变化无穷,萦回连贯的云纹一样,有着相同的意味表达,即籍此生成奇诡、氤氲的神幻境界,借今生期许来生之美好。瑰红、青绿或褐赭的釉彩,艳丽的颜色与繁富而又舒展的纹样共同构成了近似天成的绮丽斑斓的艺术效果。

长期宗教活动的积淀中,对传统宗教形象有着长期的心理准备和期待,故而产生一些奇特诡异的审美元素。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又使其具有一定的时代审美趋向,而长沙窑瓷器绘画正是承载这特有的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

三、长沙窑色彩的历史贡献

我国铜红釉的起源应归功于唐代的长沙窑。釉里红起源于长沙窑,这已经是十分清楚的事了。唐代长沙窑窑址中已经出土了不少器身绘有铜红色斑或图案的青釉瓷器。

有关的古陶瓷科学研究对长沙窑釉下铜红彩瓷器曾这样定义:以铜着色的釉下彩瓷早在唐至五代期间开始于湖南的长沙县铜官窑。那时生产的釉下彩由于彩料中铜的浓度控制不均匀和色料杂质影响,铜红釉下彩往往产生褐红色,有时因为铜的局部浓度过高而产生局部的绿色,或褐绿蓝等混杂色彩的釉下彩,还没有达到均匀一致的宝石红的鲜艳色彩。同时胎由于含杂质太多也非纯白色,而呈黄灰色,釉同样原因呈青黄色,或灰白色。可见当时长沙铜官窑釉下铜彩瓷质尚不高,只是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宋代以前的中国传统釉彩中,铜主要用于绿色低温铅釉的着色。唐代的长沙窑开始用铜作为高温釉彩的着色元素,并获得了初步的成效,这是长沙窑的又一重要成就。

长沙窑铜红彩的出现说明当时窑炉内某些部位上的温度和窑土结构条件有时还比较合适,但当时由于还不能完全掌握这些条件并加以有效控制,所以铜红彩烧制成功的数量不多,多数带有偶然性质。尽管如此,长沙窑的陶工们首先发现了铜红,并有意识地进行实践生产,所以铜红釉的起源归功于他们。

四、总结

长沙窑瓷器色彩鲜丽,单纯而鬼魅,有其所处历史时代的鲜明烙印又具有其所处地域文化的痕迹,长沙窑的陶瓷艺术受着诸多文化的影响,而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是其艺术创造根基。长沙窑是楚人的智慧结晶,是潇湘大地培育的艺术之花。楚地的独特环境、文化的熏陶,使得长沙窑在唐代陶瓷业繁荣的时期形成了不同于其它瓷窑的风格特征;长沙窑瓷器对传统有所继承也有极大的发展,长沙窑是在岳州窑的基础上,吸收三彩陶以及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釉下彩工艺,成为陶瓷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楚虽亡国两千余年,但楚文化却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并无中断。在长沙窑瓷器绘画中,无论是绘画方式,色彩种类,装饰风格、造型,还是从器物所呈现的宗教礼制这些独特性来看,都表现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风格,反映了长沙窑瓷器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对后世历史研究和艺术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效伟.长沙窑――大唐文化辉煌之焦点.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11

[2] .湖北省文联编辑部理论研究室编.楚艺术研究.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1.

[3]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0

上一篇:艺术高职宿管模式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记者调查 妈妈们自己开什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