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探究

时间:2022-10-30 03:13:24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探究

一、“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以人为本”这一具体概念可以解释为把人作为主体,人更为重要,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当以人为本的理念和高校德育相结合的时候,就产生了不一样的内涵,我们可以把它解读为:“坚持以学生为根本,充分尊重学生,使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也是高校德育在实践中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德育不断地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但当前的高校德育中,这一理念却经常被遗忘,学生没能得到充分的尊重,德育的理念也被歪曲,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充满了排斥,德育不可能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其次,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传授者,教学与学生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教师是学生求知的引路人,但现阶段,有的教师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工作积极性差,不遵守学校制度,导致了师生之间的信任危机,教师难以胜任学生道德导师这一工作,只会对学生的道德思想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后,高校德育涉及的内容定位不清,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缺乏对当前热点问题的关注,德育的内容常以绝对真理性的形式呈现出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创造性,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都很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比较自我,功利性较强,他们会认为德育是比较过时的东西,因此,无形中导致了他们会对德育比较排斥,这也对德育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突破路径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德育的环境和对象也在相应地发生着变化,“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面对着新的形势、新的情况,既要稳稳抓住当前的机遇,同时也要做好应对新的挑战的准备。纵观人类发展史不难看出,人类是世界发展的推动者,任何理念的提出都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这一基础,“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就更要树立“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1.重新审视“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的重要性

德育需要自身对自我能力的约束,它不是外界力量能够强制完成的,这就需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学生自己塑造自身,激发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让大学生能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达到彼此之间的信任,可以主动用理性去解决各种问题,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作用,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积极的开展行动,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使他们意识到“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理念的重要性,将德育从外在上升到内在的真正需求,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调动大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强化对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了解,弱化教师的支配地位,主动为大学生的成长服务。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真正去关心他们、为大学生去着想,做大学生的良师益友。针对学生面临的问题,能够引导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2.极大丰富“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内容

传统德育内容比较单一,实行起来取得的效果很不理想,面对当前新形势,“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就需要我们根据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增强德育内容的现实性,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提高德育内容的针对性,“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需要与社会现实情况密切联系,开展创新型的德育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实效性。结合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包括理想、就业等,使德育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大学生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的能力,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3.努力拓展“以人为本”高校德育的教育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高校德育内容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应使他们在一种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氛围下接受教育,努力使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去,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发挥自我教育的功能,形成适合形式发展的健康思想。此外,德育教育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不断的优化创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网络异常发达,包括微博、微信等新的载体的出现,它改变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到网络中去,引导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学会利用网络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网络快捷灵活的优势也可以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弥补传统德育载体存在的不足,但运用网络载体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做好严格的把关工作,控制网络中的各种腐朽文化的传播,积极推广健康的网站内容,开展网上在线交流,用正面阳光的思想去引导大学生,实现德育途径的创新。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的重要意义

“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作为一种理论手段,它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不仅能完善高校德育理论,为高校德育的实施提供指导,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正确的政治导向,保证师生思想统一。

作者:高跃 单位:辽宁医学院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问题探讨 下一篇:人性化德育理念的实施策略